刘海涛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唯一号: 150830020220000732
人物姓名: 刘海涛
人物异名: 原名:刘保仁
文件路径: 1508/01/object/PDF/150810020220000005/001
起始页: 0920.pdf
性别:
出生年: 1907年
卒年: 1941年
籍贯: 东阿县张集村

传略

刘海涛(1907〜1941),原名刘保仁,东阿县张集村人。出身农民家庭,自幼读书。因不满家庭包办的婚姻,1927年离家去哈尔滨一带当伐木工人。“九•一八”事变后,他不忍外敌的欺侮蹂蹒,立志从军救国。初在宾县参加孙朝阳领导的抗日义勇军(即山林队),并在该部结识了赵尚志。1933年7月,随赵尚志携带枪支脱离孙部到中共珠河县(今尚志县)委。同年10月10日,在县委领导下建立珠河反日游击队。其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6月,所部扩编为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他先后任第一、三、七大队大队长,九大队指导员。次年1月,以该支队为基础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他任一师一团团长,率部活动在宾县、延寿山区林地,机动作战。 1936年,他受党组织派遣赴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1938年回到延安后,奉命到山东参加抗日工作,先后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九支队司令员。1939年12月,率部打退0.6万多名日伪军对肥城、东阿边区的扫荡。1940年春,率部进入滨海地区,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活动。同年9月部队改编后,任二旅副旅长,转战日照、莒县、赣榆一带,加强地方武装建设,创建人民政权。1941年,升任鲁中军区司令员。当年11月,日军集中5万多人对沂蒙山区根据地大扫荡,实行“铁壁合围”和“三光”政策。经数次激战,部队损失严重,补给困难。在分散突围时,至蒙阴县杜家庄一行8人遭敌埋伏,不幸被捕。他宁死不屈,连同妻子苏珍同时被杀害于苏家村,其遗体后迁葬沂南县万松山革命烈士陵园。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聊城地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聊城地区志》的编纂是在地委、行署的领导下进行的。它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聊城地区的历史和现状的各个层面,都作了实事求是她研究与分析,广征博采,去伪存真,秉笔直书。举凡建置沿革,区划变更,河渠变迁,物产名胜,民族迁徙,人口变动,经济兴衰,政治得失,人事更迭,社会风情,文武人才,英模事迹等等,无不尽收入志,蔚成大观。

阅读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