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景诗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唯一号: 150830020220000717
人物姓名: 宋景诗
文件路径: 1508/01/object/PDF/150810020220000005/001
起始页: 0911.pdf
性别:
出生年: 1842年
籍贯: 冠县刘贯庄

传略

宋景诗(1842〜?),现冠县刘贯庄人。清末农民起义领袖。自幼家贫,给人扛活,爱习拳棒,练就一身硬功夫。稍长便闯荡江湖,打拳卖艺,并在多处任武术教练,其徒弟不下千人。1860年(清咸丰十年),鲁西各县闹灾荒。他带领当地万余农民,扛着铁锹锄头,冲进县衙,逼使县官答应免粮。当抗粮农民散去后, 宋景诗被捕。后经乡亲群起抗争获释。 1861年,捻军进入山东,宋景诗即参加白莲教起义。2月19日夜,他率领70余人潜入冠县城,劫牢反狱,吓跑县官,焚烧县署,接着在聊城沙镇刘家河一带集结义军,数日间竟达万余人,以黑旗做标志,号称黑旗军。宋景诗率部先克沙镇,继而进攻东昌府,由于缺乏攻城工具和经验,大遭清军大炮轰击,城未攻克。3月,联合红旗军二次攻打东昌府,由于清援军突然而至,义军退至沙镇。清军追击,义军奋力反击,将清军全部歼灭。4月初,又会合黄旗军,第三次攻打东昌府,3日未克。宋景诗不得不放弃攻打东昌府的计划,将主力转移到临清、邱县一带,联合其他各旗农民起义军连续攻占邱县、冠县、莘县、馆陶、阳谷、观城、朝城、濮县等13座县城,建立了广大的根据地,严重地动摇了清政府在鲁西地区的统治,清政府对此大为震惊;1861年5月末即派兵部右侍郎胜保等率部前来镇压农民起义军。起义军首领杨泰、张继善先后战死,军队元气大伤,宋景诗投降胜保,被编为靖东营,并被胜保举为五品顶戴蓝翎、都司衔花翎、参将等职。次年初,随胜保南下安徽围剿捻军,屡次有意败北;后哗变拔营未成,被清政府革去参将职务。同年8月,随胜保赴陕西镇压回族起义军。清政府为笼络宋景诗,为其恢复参将职务。1863年(清同治二年)初,宋景诗率部辗转至临清,脱离清军,以甘屯、小刘贯庄为大本营,招募兵勇千余名,再次举行起义,攻打柳林、范寨一带地主武装民团,杀死民团首领。清政府急调各路大军围剿宋景诗黑旗军。宋景诗率部于堂邑、莘县、临清一带奋力反击,清军大败。清政府又派遣王牌军僧格林沁部,结果又遭失败。清军连连受挫后,动用“洋枪队”迫使黑旗军退至小刘贯庄。僧格林沁部在庄外挖壕放水,妄图水淹义军。黑旗军乘夜悄悄撤走,南经莘县,西入清丰,北走临漳,东进德州,回到夏津、高唐。半月之间,冲出清军重重围剿,昼夜行军300里,足迹遍及直、鲁、豫3省交界区的30余县,后再度南下湖北,与捻军张宗禹部会合。1865年初,黑旗军绕道江苏,再入山东,配合捻军诱使尾追的僧格林沁部陷入重围。同年4月24日,于曹州(今菏泽)击毙僧格林沁。 关于宋景诗的结局,说法不一。一说捻军失败后,黑旗军转入东平湖,宋景诗不知所终;一说捻军失败后,宋景诗独自流落徐州、亳州一带,卖艺授徒,于1871年被安徽巡抚英翰杀害;一说刘贯庄一带有人曾于1899年见宋景诗回过家。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聊城地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聊城地区志》的编纂是在地委、行署的领导下进行的。它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聊城地区的历史和现状的各个层面,都作了实事求是她研究与分析,广征博采,去伪存真,秉笔直书。举凡建置沿革,区划变更,河渠变迁,物产名胜,民族迁徙,人口变动,经济兴衰,政治得失,人事更迭,社会风情,文武人才,英模事迹等等,无不尽收入志,蔚成大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