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聊城人物大辞典》 图书
唯一号: 150820020220000715
颗粒名称: 中华民国
分类号: K825.52
页数: 69
页码: 205-273
摘要: 对聊城市民国时期人物的介绍,归录于《聊城人物大辞典》一书中。
关键词: 人物传记 人物介绍

内容

【傅淦】(1844-1922)字笠泉。聊城县(今东昌府区)人。当代史学家傅斯年祖父。少有才名,博通经史,工诗书画,尤长于书法,且精医术,擅武艺。为人淡泊名利,同治十二年 (1873)得拔贡后,不求再进。喜遨游,尚义气, 好施予,虽家贫,亦必周济他人。晚年以教孙为乐,傅斯年11岁读毕《十三经》,系由他幼时口授督学而成。他对傅斯年幼时的教育,为其以后的成才奠定了基础。享年78岁。
  【张其维](1850-1934)冠县张尹庄人。自幼酷爱武术,7岁从名师张乾学艺,终日苦练,常年不辍,20岁时,查拳、滑拳、跑拳、洪拳、腿拳无不精通。尤其查拳,达出神入化境界。并善使各类器械,更长于虎头凤尾铠,使开如凤车飞舞,数十人不能近。所练就的铁拳钢指,亦称绝技。江南武林高手丁某曾找上门比武,张其维推让再三,丁某狂言相激,张无奈,在院中青石条上放砖2摞,一摞10块,一摞5块,他稳站当中,右臂一抡,猛击一掌,10块一摞的砖,一裂到底;转身用左手四指并拢一戳,5块一摞的砖,登时粉碎。丁某自愧弗如,不敢再比而去。另有一高手前来找张其维“领教”,斗至二十余回合,张用五摇步退岀场外,脚印入地二寸余,鞋底亦脱帮陷入地下,某髙手衣服前后襟及左肩有被戳穿的洞穴5处。高手如梦方醒,连连施礼说:“张师手下留情,小子心悦诚服。” 山东镇守马良召他出任武术教练,他无意仕途,谢绝不就,在故里习武授徒。其弟子张英振、张英健、李超群等均为一代査拳高手。张英振曾被聘为中央国术馆一级教授,有关于査拳的著述若干种,被称为“一代武宗”,张英健曾任台湾武术馆馆长。张其维84岁而终,门人为其立碑挂匾,碑书“苍松翠柏长同碧落照古道,赤文篆字传出武术真精神”;匾镌“技勇总师”。
  【曹连枝】(1855—1938)博平县大曹庄 (今属在平县)人。举人。主持正义,关心群众疾苦。曾组织抗捐抗税斗争,并多次赴京告发地方官吏贪污和欺压百姓。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已是八旬开外的老人,为了民族生存,到处奔走,呼吁团结抗日。1937年9月在白虎寺召开博平西部村庄的万名群众大会,大声疾呼“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他的带动影响下,有四十余村的青年拿起刀枪,联合抗日。曹的爱国行动遭到了敌伪的忌恨,于1938年被汉奸杀害。终年83岁。
  【李半仙)(1858一约1936)名禄友,艺名半仙。柱平县李庄人。早年浪迹江湖,拜师学艺,擅长徒手戏法。为人幽默风趣,手法明快清晰,表演千变万化,令人百思莫解,人称“李半仙”。中年组建杂技马戏班,授徒甚多,遍及全国各地,著名杂技艺人张鹏芳、李金芝均为齐鲁杂技高手,都是他的得意弟子。其3女1子,也都是著名杂技艺人,养女李凤英被选为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山东分会主席。李半仙留传的节目有〈罗圈献彩〉、〈仙人摘豆〉、〈九连环》等。1936年卒。
  【张怀芝](1860—1933.10.10)字子真。东阿县皋上村人。家境贫寒,仅读书4年,辍学后务农、讨饭。后入天津为人饲马7年。1890年入北洋天津武备学堂学习军事,毕业后到天津小站袁世凯新建陆军中服务,曾参加镇压义和团运动。历任北洋左翼炮兵营领官、常备军第一镇第一协协统、山海关巡防营统领、甘肃提督、天津镇总兵、陆军第五镇统制、帮办直隶防务大臣等职。1912年后,任帮办山东防务大臣,天津、保定镇守使及察哈尔都统等职。1916年袁世凯称帝时,封为一等男爵、济武将军。袁世凯死后,投靠皖系,任山东省督军兼省长。1917年与倪嗣冲组织督军团,力主对南用兵。同年12月任湘赣陆军检阅使、北军第二军总司令,率部由赣入湘,参加第二次南北战争。1918年5月任援粤总司令。皖系失败,又转归直系,1919年任参谋总长。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任北洋政府参谋总长兼前敌总执法处处长。直系战败后,去职闲居,1933年因病卒于天津。
  【张怀斌](?-1944)字献臣。东阿县皋上村人。张怀芝三弟。1904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步兵科第十六期。历任直隶巡防军右路统领、直隶蓟榆镇守使、山东省督军公署参谋长、山东第三混成旅旅长、烟台镇守使等职。为陆军中将。1928年后闲居天津英租界香港道。他在日本求学时,与岗村宁次是要好同学,关系密切。1941年岗村宁次充任日本侵略军驻北支那驻军司令时,写信邀请他当日军顾问。他回信说:“我已卧病多年,每日礼佛诵经,以度余生,实难盘植左右了……”婉辞拒绝了他的要求。后病卒于天津。
  【王占元)(1861.2.20—1934.9.14)字子春。山东省馆陶县(今属河北省)人。早年入淮军刘铭传部当兵。1886年被保送天津武备学堂第一期学习。1890年毕业后投入宋庆的毅军,参加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到天津小站袁世凯新建陆军,先后任工程营队官,北洋常备军第七营管带、步兵第一标统带、第三协统领等职。1910年升为记名总兵。1911年4月授陆军协都统领衔,随冯国璋南下,进攻武昌起义军,与李纯部攻陷汉口、汉阳,纵兵烧杀,极为残忍。由都统领升为第二镇统制。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原北洋军各镇改为师,被任为第二师师长,驻保定。1913年春移驻河南信阳,参加平息“二次革命“。1914年3月兼任豫南“剿匪”总司令,镇压白朗起义,旋升湖北军务帮办。1915年拥护袁世凯称帝,被袁授为壮威将军。因对袁忠诚,又晋襄武将军督理湖北军务。袁死后,被黎元洪、段琪瑞任命为湖北督军兼民政长,与冯国璋、李纯合称“长江三督”。1918年兼代北洋二师师长。1919年依附曹琨、吴佩孚,共同对抗皖系。1920年参加直奉皖联盟会议,任两湖巡阅使兼湖北督军。在直皖战争中观望自保°1921年7月被李书城等驱岀湖北,他携带在湖北搜刮的大量钱财逃往天津。1926年9月应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的邀请,到南京任孙部的训练总监,联络张作霖、张宗昌,企图抗拒北伐军。北洋军阀倒台后,逃入天津,托庇英租界,经营实业,在北京、天津、大连,购置了大宗房产,在山东投资开纱厂、煤厂,在河北办面粉、电力股份公司,在湖北等地开设银号、贩卖黄金,倒运铜元,在馆陶县及馆陶附近的县乡,购买大量土地,还将大量银钱储在外国银行,并在天津办了新亚中学堂,在家乡南馆陶镇办了新亚小学堂。他热心地方事务,如岀资银洋两千圆重修《馆陶县志》;还动议修筑卫河大桥,因漕运,修成浮桥;荒年设粥棚赈济灾民等等。1934年病死在天津寓所,后归葬于南馆陶镇西。
  【冯保】 (1862-1921)又名冯西君。冠县寨里村人。幼年家贫,父早丧,依母为人纺织维持生活。后流浪至河北武安、涉县一带,聚集百余人枪,拉起队伍。1909年回冠县。先在城西活动,后移驻城南大李庄,很快发展到二百余人,以“杀富济贫”为宗旨,曾攻进朝城田庄、大名宋庄堤、冠县汤村、东里村等地主庄园,打开仓库,赈济贫民。进入民国后,投当时在保定任统制的王占元,被编为冠县保安大队,驻南陶舍利铺。因部队与清水镇豪绅韩镜骧发生矛盾,韩利用关系,请山东都督周自齐派兵围攻。冯保逃岀,奔往武昌,又投此时改任都督的王占元。先在副官处,后受信任,被委为武汉三镇稽察官。嗣后,冯又投靠任五省联帅的孙传芳,孙将其收编的小股绿林武装交他训练。1921年冯带队驻山东督办张宗昌的家乡掖县,张宗昌舅舅告冯部“胡作非为”,张宗昌便借“开会”名义,将他骗到济南杀害。年59岁。
  【傅旭安)(1865-1904)字晓麓。聊城县(今东昌府区)人。傅斯年父。光绪二十年 (1894)举人,性仁厚,有文名,曾任山东东平县龙山书院山长。极为疼爱刻苦读书的年青人,在自己生活困难的境况下,仍竭力帮助一贫而好读书的青年侯延塽完成学业,卒中进士。39岁卒。
  【贺春池】(1870-1938)字先知。东阿县旧城村人。幼读经史,20岁始习医,精读《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等医学经典,诊病准确,施药精当,医名大振,黄河南北慕名求医者甚多,当地有“西狄(狄大光,一说狄大光叔父狄金铭)东贺”之称。1918年曾在原籍办三年制中医学校一处,亲自教授《内经》、《伤寒论》等重要经典,尤重医德教育。常以“不为良相,宁为良医”、“济世活人”为己任。行医不分贫富贵贱,一视同仁。1936年山东省政府对中医人员进行考试,全省前10名中第一、三、七名为贺之门徒。
  【孙作舟】(1872-1943)字孚臣。聊城古楼东街(今属东昌府区)人。自幼苦读经史, 青年时代开始学医,精研《内经》、《难经》、〈脉经》、《伤寒论》等医学典籍,学有成效,行医应诊。数年后,成为聊城名医,治愈危重病人不可胜数。行医四十余载,医德高尚,深受民众赞誉。曾聘为中学校医,倡导学生讲究卫生,预防疾病。辛勤培育人才,先后收徒弟13名。晚年著〈习医心得》1卷。
  【刘文烈1(1872—1945)字建侯。聊城县刘堂村(今属东昌府区)人。幼读私塾,成年后家道中落,外岀谋生,先在天津当警察,累升至南京某分区警察署长。1925年前后因时局动荡和子女之累,辞职回家。以微薄的收入抚育1子7女,生活虽然艰苦,但仍努力培养他们读书成才。儿子早亡,7个女儿在“七七”事变后都在他的支持下积极参加抗日活动,走上了革命道路。并积极动员亲友子弟参加抗日,为培养和输送抗日人才,扩大抗日力量做出了贡献。曾出任聊堂县抗日政府参谋。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因患脑溢血逝世。
  【刘克平】(1872—1948)字志岑。聊城县(今东昌府区)人。岀身书香门第。幼读私塾,1904年任聊城农学堂代理庶务长,曾两次付出个人应得薪水用于办教育。1924年曾在聊城一商业学校任校长。1928年北洋军阀占据聊城,由民众推为聊城县长,办事公道,为民事不辞劳苦。后,国民党改任李方麾为聊城县长,刘克平仍以教书为业。1938年11月聊城失陷后,日伪县长多次请刘出来做事和主修《聊城县志》,均被拒绝。1938年范筑先牺牲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府,将聊城县改为筑先县。1945年,刘克平受聘为筑先县参议。76岁卒。
  【刘贵贤】 (1874-1927)又名刘希贤。莘县刘花园村人。出身武术世家。幼年家贫,随父逃荒到鄄城,被送给了王姓。18岁时,在鄄城参加义和团起义,后赴天津攻打八国联军,作战非常勇敢。义和团失败后,王姓老人去世,刘贵贤携妻女返回原籍,到大索庄姨家居住。他善拳术、道术、医术,人称“三先生”。在家乡以行医为名,发展黄沙会组织,开展抗匪保家乡的活动,很快发展到数千人,刘被推举为黄沙会首领,。后与红枪会联合,红枪会也尊他为师,活动范围遍及冀鲁豫边区各县。由于不堪忍受官府的压迫,由抗匪保家改为抗捐税、扫官府,与封建军阀进行斗争。1927年春,被驻防大名的直鲁联军师长兼直南镇守谢玉田以谈判为名,将其诱进大名城中杀害。刘被害后,黄沙会徒数万人,攻打大名城,打死驻军数以千计,将刘的尸体运回,隆重安葬。
  【金石兰】 (1874—1928.5.4)字秀岩。高唐县谷官屯村人。革命烈士金谷兰胞兄。自幼读书,曾就读于东昌府中学堂、山东省高等师范学堂,又赴日留学,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历史系,回国后在聊城山东省立第三师范任教。1922年应同乡、济南育英中学教务主任杜友菜之邀,到育英中学任教。他知识丰富,讲课得法,深受学生称赞。1925年暑假,在众同乡一致推举下,回高唐在“鸣山书院”旧址办起了高唐中学,并任校长。他在校内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同情共产党的革命斗争,被高唐县国民党当局和地主豪绅视为共党分子,在镇压谷官屯农民暴动的同一时间,将其枪杀在学校住处。终年54岁。
  【姜春轩】 (1875—1947)又名姜春萱,字树堂,博平县洪官屯村姜庄(今属在平县)人。11岁进私塾,21岁中秀才,此后开始教书生涯。教学之余,精研医学,苦读《内经》、《难经》等医学经典,博采众长,立志济人,遂弃学从医。对穷苦人家就诊,免收药费,从不接受馈赠。家中除病人为表感谢之情所献的匾额及医药书籍外,别无他物。他用药得当,辩证精确,每诊一病,都详细记录。有手稿多卷,是他行医五十余载的经验总结,现存于茯平医院。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到冀鲁豫军区六(运东)分区任军医。1947年7月21日在一次与反动武装的战斗中,牺牲于阳谷县郝楼村。
  【吴秋辉](1876—1927.5.28)原名吴桂华,自号侘傺生。临清城内考棚街人。1910年济南山东省优级师范学校毕业。初在临清办教育,1912年在济南一家报馆任主编。1917年开始研究中国古代文化。1920年到北京主持《民意报》。1923年又回济南从事研究工作。1924年应聘到山东国学研究社教授经学。1925年结识梁启超,书信来往甚密。1927年由梁启超推荐,被北平清华大学聘任导师兼教授,因眼疾未能成行。著作有《算法易解》、《古今文学正变源流考》、《齐鲁方言存古》、《说经》、《三百篇通义》、〈中国石刻考》、《学文溯源》、〈学文溯源续编〉、《侘傺轩诗剩》、〈侘傺轩诗全》、〈侘傺轩词余》等六十多部。病卒于济南。
  【车震】字百闻。临清县贺伍庄(今属河北省临西县)人。光绪二年(1876)从父游学天津,入北洋武备学堂,后到山西,初任巡警营管带,继任陆军第一混成协第一营管带、陆军第二十镇七十八标标统。至民国荐升陆军第三十九旅旅长。先后驻防晋绥辽蒙及直豫江苏等处,所至军纪严明。民国5年(1916)调防湖南,升任陆军第一师师长兼长岳镇守使。时值军阀混争,不愿参加国内混战,乃解甲归田,誓不再任军职。不久,被山东省府委为新城兵工厂厂长、官璜局长。兴利除弊,洁己奉公,任劳任怨,勤于所职。民国9年(1920)全省旱灾严重,遂组织赈灾公会,努力救荒赈灾,又在省设立残废院、孤儿院、贫民工厂等慈善福利事业,辛苦经营,不遗余力。年64卒。
  【张俊峰】 (1876-?)馆陶县南馆陶镇 (今属河北省)人。年20考入兵营,习孙武兵法。清时任队字另守备衔。民国元年(1912)任陆军二师六团三营营副。3年(1914)任营长,受一等文虎章奖。4年(1915)升第六混成旅二团团长,由少校晋中校衔。因在龙山、来凤作战有功,给四等文虎章补上校,加少将衔。民国7年(1918)改陆军十八师三十六旅七十一团团长,复以赴南来凤作战功加中将衔。民国8年(1919)五月升第三十六旅旅长,9年(1920)任鄂西警备司令。后调任第二师四旅旅长。民国12年(1923)任福建闽北镇守使,授扬威将军。民国13年(1924)任陆军第二十四旅混成旅长旅长,不久,升第三军军长兼徐州卫戌司令。民国14年(1925)调淮安,辞职回家。
  【董尚臣】(1879—1939)临清县(今市)姜堂村人。16岁进秀才,17岁行医,有“董十七”的美誉。医术高明,临床经验丰富,尤擅治癌症,他施治独到,用药大胆,又有“董大胆”之称,治危重病人往往起死回生于顷刻之间。医德高尚,倍受尊敬。后世子孙多从其学医,为当地医学世家。业医四十余载,活人无算,著有〈医林妙诀》8卷、〈临证备志录》3卷,内容包括内、外、妇、儿诸科,深有见地。
  【周云祯】(1879-1941)往平县周辛庄 (今属高唐县)人。清贡生。后到山东大学堂学习、入日本弘文学院师范部留学。1907年由日回国。对中西医颇具学识,著有《松花江医案》、《医学别论〉。清朝赐花翎四品候选知州。他不愿为官,转而经商。后从医,救病扶弱,数年名扬。1935年应聘纂《茌平县志》,1937年完稿付印。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周辛庄老家,参加抗日活动。曾帮助共产党员、爱国青年李玉组建抗日游击队。1941年病逝。
  【张瑞萱】(1880—1928.10.10)字金兰。寿张县曹岭村(今属河南省台前县孙口乡)人。1905年毕业于山东省高等法政学堂。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跟随孙中山先生从事反清革命斗争。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张瑞萱于1913年被选为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议员。袁世凯称帝后,张遂即离开北京,赴云南参加蔡松坡领导的护法反袁斗争。后任唐继尧部秘书长,云南省司法司长、联治处处长等职。1928年返沪参加章太炎等组织的上海大同盟,意图推翻蒋介石政权。同年3月赴山东烟台从事倒蒋活动,被暂编第一军军长刘珍年杀害。张瑞萱从政一生,廉洁自持,未存一元钱,未置一分田,对其子留家训:“图一文钱,一文不值;立万年业,万世留芳。”
  【泥人李】(约1880—约1931)名眉生。聊城县(今东昌府区)人。因其泥塑艺术高超,人赠雅号“泥人李”。初以泥塑为生计,后醉心于泥塑艺术钻研,不断观察寺院庙宇建筑造像,博采众长,推陈出新,独具风格。其作品分鸟兽、人物两种,尤其塑造人物,堪称绝技,见人一面,即可成像,形神逼真。1926年,道、县两级在聊城公园举办“东临道民间工艺美术展览”,泥人李的泥塑二八罗汉,独树一帜,无不赞其神技。一生作品甚多,所捏《红楼梦》中林黛玉、贾宝玉像高尺许,肤发服饰逼真,宛如活人。曾戏捏东临道尹周树标泥像,置街头出卖,被周妻以50块银元买去。1931年,因饥寒交迫,疾病折磨。中年谢世。
  【张修一】(1880—1937)字献廷。高唐县黄湾张庄人。1906年留学日本,就读日本高等师范,后又考入日本国立大学,攻读法学,获学士学位。1911年回国,任教育部主事。1913年回济南,先后任山东省济南高等学校教务主任,兼中外历史、地理及天文气象等多科教授,山东省高等审判厅法官、督军署外交官等职。1920年弃职还乡,献出自家住宅,兴办一所小学,以“乐育英才”为宗旨,自编教材,延师施教。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编写戏曲激发民众抗日热情。1935年应聘编纂《高唐县志》,和总纂王静一通力合作,历时13个月,编岀了70多万字的〈高唐县志》初稿。
  【刘清泉】(约1880—1938.11.15)阳谷县丁庄村人。地主家庭岀身。幼读私塾,略识文字。早年加入红枪会。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阳谷城北丁庄、东金、王屯、刘集、焦庄一带成立忠孝团,自任团长。不久,当地反动地主民团、地痞流氓、国民党阳谷县党部部分要人,统统入团,使忠孝团成为一个在国民党控制下的复杂而又反动的组织。1938年春,抗日武装十九支队的30名战士下乡收缴公粮,在阳谷县城东薛庄遭刘清泉忠孝团的袭击,多数被杀害。同年6月,又在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和省民政厅长、鲁西行辕主任李树椿的怂恿支持下,以反共倒范为宗旨,破环抗战,并组织暴动,企图行剌当时任山东省第六区督察专员公署专员的范筑先。因范有他务未应他们之约,请曾任山东省第四区专员的韩多峰代往,韩受剌负伤,范幸免于难。刘清泉于6月14日暴动后,占据安乐镇一带。15日,带团徒攻打阳谷县城,在阳谷北门下被击毙。
  【李金芝1(1880—1940)东阿县人。幼随著名杂技艺人李半仙学艺,以“撂地”卖艺为生,成年后独闯江湖,以小戏法为主,生活艰苦。其徒弟孟继钱、陈明兴等,均为鲁西杂技名艺人。
  【周祖述】(1880—1958)字虞廷。聊城城内火神庙街(今属东昌府区)人。出身于书香门第,曾任聊城县地方自治研究所所长、大总统府军事处军事委员、崇文门监督公署秘书、陆军第二十师法官、直隶督办署参议、第十三军军事处长、陆军第四十一师经理处长、第十军参议等职,曾获六等文虎章、七等嘉禾章。
  【寇英杰)(1880-?)字弼臣。阳谷人。行伍出身,曾任豫军团长、鄂军旅长。1921年投靠军阀吴佩孚,1924年率部进攻冯玉祥国民军。败后撤岀郑州,以残部组成湖北陆军整编第一师,任师长,开鄂省擅自扩军的恶例。1925年被吴佩孚授为涵威将军兼前敌总指挥,二次进攻河南。国民军撤离河南后,任河南督理。1926年国民军北伐时在河南被俘,旋释回天津寓所至死。
  【成东晓】(1881—1939)临清人。早年从事爱国运动,曾被选为省议员。1915年赴上海参加反帝讨袁斗争。1916年去广州,拥护孙中山先生。1924年在北京参加救国会。1934年赴日本留学,回国后开始学习中医。曾在天津、济南、临清等地行医。精于妇科和瘟病。不收礼,不吃请,病家随叫随到,人送“老佛爷”称号。
  【任华一】(1881—1943)原名子杰。山东省夏津县人。幼聪敏,清末15岁中秀才。民初1912年加入国民党。1920年在临清城西县立第二高小(今属河北省临西县)任教,因开展抵制日货运动,组织学生上街游行,遭豪绅反对,被辞退。1934年在国民党临清县党部任职,因对现实不满,愤然离去。不久,以共产党嫌疑被捕。1937年“七七”事变后被营救出狱,回九军营任小学教师,积极进行抗日活动,为日伪军逮捕,惨遭杀害。被八路军冀鲁豫军区司令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范筑先】(1882.12-1938.1l)原名夺魁,又名金标。山东省馆陶县(今属河北省)南彦寺村人。自幼生活困苦,曾为车夫、当佣工。1904年馆陶闹水灾,生活无着,投到北洋陆军第四镇当兵,累升至旅长。1924年因拒绝孙传芳改编,改名竹仙,隐居上海,后又名筑仙。1926年后,历任冯玉祥部第十三军参赞、国民革命军第三路军少将参议、沂水县县长、临沂县县长。1936年11月,奉命来聊组建山东省第六区专员公署。翌年1月15日任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3月30日兼保安司令暨聊城县县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接受共产党的主张,与共产党合作抗战,适应抗战体制,将专员公署与保安司令部合并成立“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任司令。毅然拒绝韩复築所下的撤退到黄河以南的命令,通电全国:“裂眦北视,决不南渡。”坚决抗战到底。先后发展抗日武装35个支队和3路民军,约6万余人,对日作战上百次,收复保卫了32个县的国土,委派13名共产党员当了抗日政府的县长。并创办政治干部学校、军事教育团、《抗战日报》,学习八路军抗战经验,颁布《抗战行动纲领》,与共产党团结抗战。1938年6月赴河北威县与八路军一一五师副师长徐向前就在抗日斗争中相互配合,加强联系等事宜会晤。9月岀席八路军一二九师和中共中央北方局在南宫召开的冀鲁两省军政联席会,受到热烈欢迎。
  10月收到毛泽东主席的亲笔嘉勉信。同月,又任山东省政府委员。在共产党的合作和支持下,鲁西北的抗战形势蓬勃发展。1938年11月,日军围攻聊城,范筑先与敌寇展开激战,终因寡不敌众,于11月15日以身殉国。国民政府追晋范筑先为中将。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追悼会。忠骸于1953年移于邯郸“晋冀鲁豫烈士陵园”,聊城建有范筑先将军纪念馆,馆内立有由邓小平亲题之《民族英雄范筑先将军殉国处》碑。范筑先爱国情深,生活也异常俭朴,与群众关系极为密切,在聊城倍受崇敬。
  【魏法唐】(1882-1942)字绪贤。阳谷城西任老伍村人。幼承家学,对歧黄、仲景、天士、灵脂等诸家医学经典,钻研甚深。治病善用大方猛药挽救垂危病人,尤精于妇科,疗效显著,名重一时。医德高尚,常舍药施医,分文不取。积累临床经验,著成《妇科实验录》一书,惜遭日寇战火,失佚。
  【沈鸿烈】(1882.10.27—1969.3.12)字成章。湖北省天门人。1906年赴日本海军学校学习,当年加入同盟会。1911后毕业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后,任海军部参谋、参谋部科长、欧洲观战团海军武官、陆军大学海军教官。1920年后在东北海军任职。“九一八”事变后,任青岛特别市市长、青岛海陆军总指挥部总指挥。1937年10月兼任第三集团军副总司令。1938年1月任山东省主席兼保安司令、省党部主任委员。随即来鲁西北活动,限制和破坏六(聊城)、四(临清)区抗日,撤换了一批坚决抗日的县长、区长,取消抗日团体,反对八路军入鲁抗日。在六区内部有意制造矛盾,挑拨是非,削弱抗日力量。是年秋,撤了与八路军联防抗日的四区专员韩多峰的职,换上其内弟、国民党顽固派胡学仁为四区专员。1941年后任农林部长、国民党党政机关考核委员会秘书长、浙江省主席、考试院铃叙部长等职。1949年去台湾,曾任总统府战略顾问。著有《欧战与海权〉、〈抗战时期山东之政党》等。
  【赵仁泉](?-1951)河北省雄县龙旺村人。行伍出身,长期在韩复榘部下任职,颇得韩的信任。1931年8月被任为鲁北民团指挥。1937年1月15日任山东省第四区专员公署专员,3月30日兼山东省第四区保安司令。曾兼高唐县县长。残酷镇压学生运动,破坏共产党的组织,对群众强取豪夺,任意残杀,人称“赵家宰坊"。1937年9月自动放弃辖区,携财南逃。后任国民党军二十师副师长。抗战胜利后,任国民党中央后勤部第六运输处处长、河北省涿县专员公署专员等职。1949年春,改名换姓潜入北平(今北京)砖塔胡同闲居,1951年镇压反革命时被捕,当年由雄县人民法院判处极刑。
  【张义成】(1884—1830)杂技艺人,艺名张大辫子。茌平县广平南街人。自幼随父学习魔术技法,后拜阳谷县薛成琳、薛纯琳兄弟为师,苦学五彩戏法、幻术、武术、气功等。1920年创建双盛杂技马戏班。他的戏法、武术、气功都很异常,常用辫子稍系起一桶水,急转流星,然后稳稳落地,滴水不漏,堪称技坛一绝。所教徒弟及其子女均成为齐鲁著名杂技艺人。其子张振玉曾带领杂技班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演岀,受到好评。
  【李彩题】 (1884-1953)字金榜,绰号李九。高唐县打鱼李庄人。出身地主家庭,自幼不务正业,嫖赌成性,结交恶霸豪绅,暗通土匪,牵牛架户。1923年后在反动豪绅的保举下,当上高唐县第十六区区长,后又当该区联庄会会长。1928年串通土匪李长兴,协同高唐县长张振声,镇压了谷官屯农民暴动,杀害李春荣、姜占甲等12人。1930年当上了高唐三个区的联庄会总会长。1933年因吸贩毒品,李长兴被韩复渠处死,他受通缉,外逃。1937年回乡后,伪装抗日,拉起队伍,自任团长,暗通日军。1938年9月公开投降日军,当上伪高唐县长,兼县保安大队大队长,效忠日军,帮助敌人实行军事侵略、经济掠夺、政治压迫和对群众进行奴化教育,先后杀害抗日干部、共产党员、八路军战士、无辜群众54人,抓劳工几百人送往日本,烧百姓房屋近千间。实属罪大恶极。1945年高唐解放后,换姓改名,潜逃北平。
  1952年11月被逮捕归案,1953年9月1日被人民政府判处极刑。
  【刘国全】(1884—?)山东省馆陶县 (今属河北省)鸭窝村人。自幼读书,光绪二十八年(1902)考入北洋军参谋处速成武备学堂。肄业后,选入测绘学堂,一年期满,充测绘委员。光绪三十年(1904)调任东三省边务处督测委员,测办中日交界图门江一带的边境图。宣统三年(1911)调任陆军第二镇司令部副官。民国6年(1917)后,历任湖北陆军第四团团长、第五团团长、步兵三旅代旅长,补陆军少将。民国16年(1927)五月授河北大名县县长,未任。
  【吴子杰](?-1938.3.9)高唐县前辛庄村人。家境贫寒,早年给地主扛活、做工。民国初年曾在冯玉祥部当兵3年,回家乡后,任高唐县八区联庄会会长,组织群众,护村保家,并发动群众拆庙宇建桥梁,动员妇女放足剪发。1937年“七七”事变后,以联庄会长的名义发动群众,拉起三百多人的抗日武装,阻击进犯高唐的日军。同年11月被范筑先收编为山东省第六区保安司令部抗日游击营,吴子杰为营长兼县大队队长。1938年3月9日土杂汉奸李彩题等以商谈联合抗日为名,邀请吴去高唐,将吴逮捕,杀于高唐城东门外。
  【马永胜】 (1885—1939)聊城县(今东昌府区)人。少时拜武术名师蒋文英、蒋文明学习查华派武功,其拳械运用之妙为同行推崇,尤其墙上挂画功夫,令人叹为观止。1914年就职军界,1920年,根据阴阳八卦理论,集多种拳术之精华,整理创编了一套风格独特的太极拳,在武术界颇有影响,后由北京大东“店出版发行,书名《新太极拳〉。还著有《弹腿》、《八段少保功》等丛书。民国初年,曾任中央国术馆负责人、全国武术总裁判长。1939年病逝,葬于苏州林岩山麓。
  【杜友棻】(1885-1945)号馨斋。高唐人。自幼读书,山东高等学堂正科一类毕业。1913年后在济南参加创办私立育英中学,任教务长。后曾任高密县立中学校长,并在高唐创办县立女子高小、尚志小学,是创建高唐县中学的发起人之一。担任过山东省议会议员。1937年12月27日日军占领济南后返回家乡,拒绝出任伪高唐县维持会会长,并自拟春联以明志: “抗日救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顶天立地大丈夫可杀不可辱。”后病卒于故里。
  【张心泽】(1887.11.30—1948.4.7)字润普,又名新泽,因脚板长大,人送绰号“张大脚”。朝城县舍利寺(今属莘县)人。岀身农民家庭。其两弟先后于1935.1936年被当地国民党杀害。为报家仇,拉起一支绿林武装,一度攻占范县县城。1938年1月被范筑先收编为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第二十二支队,张任该支队第一团团长,参加了范县、濮县、济南战役及破袭津浦铁路。1938年11月范筑先牺牲,聊城沦陷后,一度归属继任山东省六区专员兼保安司令的国民党顽固派王金祥,在保安第九旅任团长。1940年3月王金祥被八路军驱逐出濮范地区后,率部投降八路军,编为冀鲁豫抗日第三支队,任冀鲁豫军区第二军分区副司令员兼三支队司令员,在寿张、范县、朝城等地抗击日军,在朝南战役,奇袭孙良诚、收复寿张、阳谷等战斗中英勇顽强,冲锋在前。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历任寿张县基干大队大队长、冀鲁豫军区二分区参谋主任等职。1947年因被人告发历史上有罪恶、作风粗野和阻碍土改而被捕入狱,翌年死于狱中。
  【哈利生](1888.1—1947.1)加拿大安大略省铁乐生镇人。著名外科医生。早年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和阿尔伯纳两所大学,多年在军队中服务,多次参加战争和在中国行医。1945年后,参加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卫生组织,做医疗工作,为中国解放区筹措医疗物资。1947年1月9日,历尽艰辛护送两卡车医疗物资到邯郸国际和平医院所在地——阳谷县张秋镇时,精疲力尽,当晚发起高烧,次日凌晨病逝。冀鲁豫边区行署为纪念这位国际主义卫生战士,在阳谷城北郝楼村建立了哈利生总医院并附设卫生学校,又在濮阳设哈利生总医院第一分院,在聊城设第二分院。
  【邵经海)(1888—1942)东阿县堤口村
  人。较长时间在本村担任地主武装民团班长。1938年在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感召下,带领民团五十余人枪参加革命,并以之组建成东阿县第一支抗日武装一东阿县政府警卫连,由他任连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作战勇敢,身先士卒,1942年4月在一次反“扫荡”战斗中牺牲。
  【姜占甲】 (1889-1928.5)高唐县姜庄人。幼年随母逃荒到夏津、平原一带,常受当地地痞流氓欺辱。为不受人欺,决心习武,十几岁即练就一身好功夫。民国初年,社会动荡,为除暴安良,救危扶弱,在原义和团团员董武起的帮助下,在家乡成立“红门”,被扶为“坛师”,广招门徒,聚众习武,铲除盗匪。“红门”声威大振,入坛群众达千余人。1927后秋,接受共产党的建议将“红门”改为“红团”,由共产党员金谷兰任团长,自任副团长,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同年秋末,加入中国共产党,同金谷兰一起,在高唐城北开展起“打虎除霸”运动。1928年5月根据中共鲁北特委的指示,组织谷官屯暴动,计划占领高唐,建立苏维埃政权,不幸消息泄漏,被敌包围,在突围中牺牲。
  【张维玺】(1889—1944)字楚玉。山东省馆陶县南彦寺村(今属河北省)人。早年入乡塾,后入东三省武备学堂学兵营当兵。1911年到冯玉祥部,先后任排长、连长、营长,曾参加滦州起义。1920年后,任十六混成旅第三团团长,修械所所长,第八混成旅第二团团长。1924年随冯玉祥部参加北京政变后,任国民第一军第二师步兵第四旅旅长。1925年冯玉祥任西北边防督办,将所部改称暂编西北陆军,张被任为西北陆军第三师师长。1927年6月13日任陕西省政府委员。1928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九方面军十三军军长,3月被委为军事委员会委员,6月改任暂编第八师师长,10月任第二十七师师长。1930年中原大战时,任冯阎联军南路总司令,同年10月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1937年“七七”事变后,入陆军大学特训班第三期学习。1944年被汪精卫伪政府任为开封绥靖公署副主任,未赴任,同年病亡于天津。著有《军士勤务书》。
  【张维德】山东省馆陶县南彦寺村(今属河北省)人。张维玺之弟。曾任国民党陆军一师二旅四团团长。抗日战争期间,任八路军一二九师筑先纵队卫西指挥部参谋长。
  【张维衡】山东省馆陶县南彦寺村(今属河北省)人。张维玺之弟。曾任河南省警务处视察员,北京南苑税务局局长,五原、包头税务局局长,陕西长武、长安县长,陕西省戒烟总局局长。察哈尔省剿匪司令部军法主任兼张家口警备司令部军法处长,不久任赤城县县长。后不详。
  【陈耀汉】 (1889-?)号子杰。阳谷县陈集村人。早年毕业于山东军官学校,曾在曹州山东第六中学任教。后投军阀褚玉璞部下,任某部参谋长。在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革命时期,率部倒戈,投奔北伐革命军。1928年1月13日任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独立第三师师长,率部参加第二次北伐。后任独立第一旅、第八旅旅长,暂编第二十六师师长。1931年任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委员。曾岀巨款在阳谷县安乐镇创办山东省第四职业学校。1932年9月任第五十八师师长,曾率部参加5次“围剿”,进攻中国工农红军中央苏区。1935年6月22日任军事参议院参议。1936年1月18日晋陆军中将。1945年2月退役。1946年当选为制宪国民大会代表。1947年9月30日被聘为宪政促进会宣传委员会委员。
  【林梦白】(1890.5—1944.7.3)博平县袁楼村(今属茌平县)人。自幼务农,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代表中共袁楼支部参加了阳谷坡里暴动。暴动失败后,调中共山东省委工作。当年5月中共鲁西县委改组,遂任县委书记。此后,在长达10年的革命低潮时期,遵照党“长期埋伏,积蓄力量,隐蔽斗争”的方针,在博平一带坚持斗争。为党保存了力量,积累了经验。1937年10月鲁西县委并入博平县工委后,仍留袁楼做基层工作。1940年春调中共鲁西区运东地委任交通员,不顾环境险恶,日夜往来于聊城、堂邑、博平等地,为党组织传送情报。因积劳成疾,1944年7月3日病逝。
  【曹万年】(1890.7-1936.3)阳谷县曹庄村人。1927年10月由杨耕心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在阳谷县北部组织武装。1928年1月14日,根据中共鲁西县委指示,参加领导了阳谷县坡里农民暴动,任暴动武装第三路司令,因敌强我弱、敌众我寡,暴动武装于2月6日主动撤岀坡里教堂,转移到河北大名一带,不久溃散,曹返乡隐蔽。1936年初因被反动地主告密被捕。3月死于国民党滋阳(今兖州市)狱中。
  【姚崇德】(?-1930)寿张县城内南街 (今阳谷县寿张镇)人。早年毕业于山东省立优级师范。历任山东省教育厅视学、寿张县劝学所长、濮县县长、寿张县教育局局长等职。倡议众校友创办正谊、爱美中学,又在寿张一带创办师范讲习所1处、高等小学4处、初级小学100余处,积极参加寿张山东省立第八乡师的筹建活动。1930年因劳成疾,卒于家。
  【吉占鳌】(1890—1941)山东省夏津县白米庄人。曾任当地民团教练,与清平县冯寿彭(冯二皮)、高唐县李彩题(李九)等土匪头子结为盟兄弟。1934后前后,在当地政府清匪禁毒时畏罪外逃。1937年“七七”事变后随南撤的国民党二十六军到临清,拉起两三千人的抗日义勇军,自称司令,曾与进犯的日军作战。1938年3月被范筑先收编为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第十六支队,任支队司令,驻防临清。1939年春遭日军袭击,部队溃散,只带不足百人的队伍,活动在临清、清平结合部地区。11月率残部投降驻临清的日伪军,任伪军副大队长。1941年8月3日带伪军到临清西部马店据点活动,在与八路军作战中被俘。在八路军冀南军区四分区司令员杨宏明的教育下,表示不再当汉奸,愿为抗日岀力。9月18日参加了八路军夜袭临清城的战斗,给日伪军以很大打击。是年冬因长期吸毒,患病而死。
  【田耕莘】(1890.10.24—1967)寿张县
  张秋镇(今属阳谷县)人。自幼随父在阳谷县坡里小学读书,11岁受洗入天主教,后入天主教小修道院、大修道院攻读神哲学°1918年任神父,传教于单县、曹州、范县、鱼台等地。1929年3月加入天主教圣言会,并到济宁戴家庄圣言会神学院受训两年。1932年7月代理范(县)濮(县)朝(城)观(城)阳(谷)寿(张)六县独立教区主教。1933年12月六县独立教区改为阳谷监牧区,田首任宗座监牧,驻坡里教堂。1939年7月罗马教廷把阳谷监牧区升格为宗座代牧区,由田任宗座代牧,领主教衔,被召去梵蒂冈授受“视圣”。罗马教廷嘉奖他主持的阳谷教区“教务发展奇速”,并赠金十字一枚。1942年调任青岛主教,任职期间,从事商业投机活动,获利甚多。1945年日本投降后,田投靠美国,帮蒋介石运输内战军用物资,深受美国赞赏。1945年12月罗马教廷任命田为中国第一个枢机主教。1946年1月乘美国军用飞机赴罗马进行就职“视圣礼”,行前曾受蒋介石接见。5月受任为北平总主教,主持中国的教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去美国芝加哥。1959年12月4日罗马教廷任命田为台北总主教,并任台北辅仁大学董事长。1965年3月,获罗马教廷批准辞职,退居台湾嘉义圣言会。1967年7月24日病卒。
  【聂湘溪】(1890—1947)原名澄泽。聊城县后军屯(今属东昌府区)人。岀身书香门第,5岁起入私塾读书,11岁读完〈十三经〉,13岁应东昌考试,人称“聊城小才子”。后入北京学习,先后毕业于北京师范学堂、京师大学堂。学生时期,曾代表山东学生赴京请愿,反对袁世凯称帝及其卖国《条约》。后任聊城山东省立第二中学语文、数学教师。1918年被选为山东省议员,在议会上抨击军阀政府腐败无能,弹劾山东省督军张树元贪污。张在他与多人一致弹劾下终被撤职。1936年任天津市政府秘书长兼传习所所长,协助张自忠市长处理政务。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返乡,赞赏范筑先与共产党合作抗日,以社会贤达身份参与共事。聊城沦陷后,聊城和济南的日伪军多次邀请他岀来主持维持会,均被拒绝。1941年暗与筑先县抗日民主政府领导人接触,拥护八路军、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嗣后,带头交纳公粮,掩护抗日人员,参加抗日活动。因病卒于家中,享年57岁。
  【韩复渠】(1890-1938.1.24)字向方。河北省霸县人。早年投入冯玉祥部当兵,为冯玉祥军中“十三太保”之一,由士兵升至第五军军长。1929年蒋桂战争时,在洛阳通电叛冯拥蒋,遂由蒋介石任命为西北军总指挥兼河南省省长。1930年4月任第一军团总指挥兼胶济路总指挥,同年9月任山东省主席。统治山东8年,刚愎自用,专制独裁,在审理案件时随个人喜怒,滥用赏罚,并大量逮捕和杀害共产党员,破环共产党的组织。在乡村推行乡建运动,强化封建统治。1937年“七七”事变后,又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指挥黄河防务。由于他只注意保存个人实力,不抗击入侵之敌,一味退却逃跑,一枪未放,即放弃济南、泰安、济宁等许多城市,使大半个山东很快沦入日军之手。1938年1月11日蒋介石以在开封开会为由,将韩诱至开封逮捕,押至汉口,24日以“违抗命令,擅自撤退”罪处决。在他任山东省主席期间,曾于1933年8月20日到聊城,由当时任聊城县长的孙桐峰和驻军八十七旅旅长荣光兴等接待,并召集群众大会训话,带领文官武僚上街打扫卫生。24日上午起程去阳谷,由阳谷返回济南。抗日战争爆发后,曾多次下令要范筑先对日本侵略军不抵抗,撤退到黄河以南。
  【韩多峰】(约1890—1984)山东省东平县人。早年从军,1926年任西北军冯玉祥部陆军第四十旅旅长。1929年后,任河南省政府委员、军事顾问、总会长等职。1936年由陆军少将晋升为陆军中将。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国民党五战区李宗仁部任职。1938年4月由李宗仁推举,经山东省主席沈鸿烈任命为山东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兼保安司令。赴任时受接李宗仁5000块大洋,作为活动费用。到任后仿效范筑先,与共产党联合抗日,岀面调停了临清、清平一带的土杂武装与八路军东进纵队的矛盾。同年9月参加在南宫召开的冀鲁军政联席会议,会上与范筑先一致同意八路军入鲁,联合抗日。10月初,被沈鸿烈免去专员职务,遂来聊城。曾代表范筑先赴阳谷处理忠孝团暴动事宜,被误剌受伤。11月15日,聊城沦陷后去南方。1946年退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政协济南市委员会委员、济南市人大代表等。1984年病卒于济南。
  【李树椿】 (1890-?)号荫轩。河北清苑县人。早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后在冯玉祥部服务。1926年7月任西北军第八军参谋长,参加了南口战役。1929年后,任河北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热河省政府秘书长,国民政府本部参谋次长、热河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1936年晋升为陆军中将。1938年春,以山东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鲁西北行辕主任身份窜到鲁西北,行营设在张秋镇,与六区内顽固派勾结一起,撤换了一批由中共鲁西北特委提议、范筑先委任的抗日县长、区长;撤回了聊城政治部驻各县的办事处;唆使王金祥杀害十三支队军政领导干部、共产党员王青云、汪毅;默示阳谷忠孝团暴动,企图杀害范筑先和其他抗日战士;在日军包围聊城时,有意拖长和范筑先的谈话时间,遗误范出城指挥,造成聊城惨案和范筑先阵亡;指示莘县国民党内的顽固派杀害抗日县长、共产党员吕世隆;组织以王金祥为主的反动势力进攻十支队,在聊城犯下了种种罪行。聊城失守后,逃往朝城、范县一带盘踞。1940年3月在八路军讨伐石友三部队的战斗中,将他和王金祥一起驱逐岀鲁西北地区。后李树椿又到国民党军队任职。
  【石友三】(1891—1940.12.1)字汉章,又名文会。吉林省长春东卡伦布人。家贫,幼读小学、为粮店学徒,后到吴佩孚部当兵。1914年投入冯玉祥部,曾当冯玉祥的马夫、贴身护兵,与韩复榘同为冯部下级军官中“十三太保” 之一,由连长累升为第五军军长。1926年至1931年期间,朝三暮四,反复无常,多次易主,人称“倒戈将军“。1931年7月在蒋介石、张学良南北夹攻下,全军覆灭,潜逃天津,勾结日军,组建伪军。后被国民党华北当局改编,任冀北保安司令等职。“七七”事变后,历任国民党军师长、军长、第十军团军团长、第七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等职。1938年12月率部驻防在山东观城至河北冀县边境一条南北线上,初到时因立足未稳,需八路军帮助,表面对我友好。1939年冬,根据蒋介石“在万难中拿住冀局以对付八路军”的手令,撕掉假面具,进攻八路军,袭击我冀南、鲁西党政抗日机关,逮捕杀害抗日军民。1940年2月在临清下堡寺一带受到抗日军民的严重打击后,带残部逃往观城、清丰等地。同年3月又遭冀南、鲁西部队的联合打击,逃往黄河以南。6月初派其胞弟石友信赴开封与日军签订《防共协定》。7月初在日军的掩护下窜犯濮、范、观、朝和濮阳、清丰地区。不久,又派代表与驻济南日军接洽,日军准备给石以河北省长兼治安军总司令名义,要石公开投降,宣布与华北伪政权合流。石的投降活动,为部下多数将领不满。当年12月1日夜晚,被部将高树勋等活埋在濮县柳屯。
  【张自忠】(1891—1940.5)字荩忱。临清唐元村人。1911年冬考入天津法政学堂,次年转入济南法政专门学校。目睹国内军阀混战,外受帝国主义列强欺侮,百姓受尽凌辱,不堪其苦。于1914年毅然弃学从戎,投身报国,在冯玉祥部当了兵。由于他忠诚干练,身先士卒,屡建功勋,倍受重用,到1927年由司务长、参谋,连、营、团长升到了旅长、师长,并先后兼任开封警备司令和第二集团军军官学校校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勇猛顽强地与敌展开斗争。1933年3月率部重创日军,以大刀片、手榴弹等劣势装备战胜了装备优良的日军,取得了喜峰口大捷。1934年7月率二十九军营长以上军官到庐山训练团受训。1935年4月晋升为中将。其后,又兼任察哈尔省主席、天津市长、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北平市长,在军事上力歼顽敌,在政治斗争中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荣誉。1937年11月任五十九军军长,划归第五战区统辖。1938年2月率部沿津浦路南进,参加淝水之战,重创敌军。3月20日又驰援临沂,歼灭日军精锐部队坂垣师团4000余人,取得了临沂大捷,为台儿庄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遂升任第二十七军团军团长,仍兼任五十九军军长。相继指挥和参加了碾庄战斗、徐州突围、潢川战役、武汉突围、长寿战役等等,屡立战功。当年,二十七军团改编为三十三集团军,张自忠继任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五十九军军长。1939年11月取得“鄂北第二次大捷”后,荣获“宝鼎勋章”,升任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指挥。1940年5月曰军纠集湘、鄂、豫、赣四省兵力,达16万多人,大举进攻襄樊地区。张自忠亲赴前线指挥作战,大量杀伤和消灭了敌人。在激战中身上七处负伤,5月16日殉职于湖北省宜城县长山西麓南瓜店东山岗。后被国民政府追认为上将。张自忠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将领,当时的重庆、延安都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和蒋介石、冯玉祥、李宗仁等分别题挽。1982年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王朝聚】(1891-1938)阳谷县王泓村人。1927年冬参加革命工作,1928年1月14日参加中共鲁西县委组织领导的阳谷坡里暴动,任暴动武装第二路司令。由于敌强我弱,敌众我寡,暴动武装于2月6日撤出已占领的坡里天主教堂,转移至河北大名一带,不久溃散,王遂隐蔽。1937年“七七”事变后,参加山东省第六区范筑先部队,进行抗日。翌年秋,被国民党顽军齐子修部杀害于聊城县白堂村。
  【颜云峰】 (1892-1945)原名景岳,雅号颜大傻子。临清颜刘庄人。农民家庭岀身,自幼读书,东昌初级师范学堂毕业。历任临清小学堂教员、临清女子小学校长等职,热爱教育,自筹资金创办荆林高级小学,岀任校长。1929年任临清教育科督学,曾参加国民党,他布衣仆仆,步行乡里,终日奔波于县境各校。不吃请,不受礼,革除教育时弊。“九一八”事变后,支持学生抗日救亡运动,设法营救被关押的学生。后兼任临清第六(文庙)小学校长。“七七”事变后,在临清三区组建抗日自卫团,开展抗日。1938年春,被选为临清三区抗日区长,说服各界人士,请八路军东进支队进驻临清,共同抗日。1939年农历正月三十,他组织领导三区十余村的抗日自卫团在吕堂、高坊一带阻击下乡“扫荡”的日军。在八路军一二九师筑先纵队的助战下,击毙日军联队队长,缴获一大宗军用物资。数日后,日军对颜进行报复,房屋烧尽,家财洗劫一空,将其老母和爱人、弟媳等抓捕入牢。他继续坚持抗日,毫不动摇。嗣后,被民众选为临清县长,后调任高唐县长兼保安大队长。1943年春,伪顽旅长肖健九收缴颜的部队的枪支,强行整编。颜被迫逃往安徽,在临泉县田庄从事教学。1945年秋病卒。终年53岁。
  【张万福】(1892-1941)山东省范县 (今属河南省)张顾屯村人。自幼随父母逃荒, 出卖劳力,做小生意。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伪装精神病,到处张贴标语、散发传单,侦察敌情,搜集情报,做宣传工作。1939年任范县三区农会主席,工作积极能干。1941年夏在羊二庄不幸被捕,坚贞不屈,被敌人活埋于临黄集,英勇就义。
  【许金源](1893-?)字丽泉。高唐县城东街人。早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步兵科,历任两广都司令部参谋、陆军二十三师步兵营长、陆军第十三旅旅长,国民军第三集团军旅长、师长,晋北警备司令、上海警备司令部参谋长。曾参加北京门头沟、河北保定战役。1932年任国民党军事参谋院参议。1936年1月8日晋升陆军少将军衔。后任湘沪警备司令部参谋长。抗日战争爆发后,投靠汪伪政府,历任汪伪上海市特别保安处处长、清乡委员会上海筹备委员会主任兼办公厅主任、汪伪参赞公署中将参赞武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人民政府逮捕入狱,死于狱中。
  【崔振东](1894—约1964)山东省馆陶县南北董固村(今属河北省)人。自幼读书,民国10年(1921)投北洋陆军第一师,后入奉天陆军军士教导处。1926年升陆军第四军特务团三营营长。1927年升陆军一军三师五团团长。后任六团团长、陆军少将副官处长、一二二团少将团长。曾在江西与红军作战。1934年7月赴庐山受训,期满回任六十旅旅长。解放后,以历史反革命罪判刑15年,因认罪服法表现较好,留场就业,约于1964年在农场病死。
  【陈贞修】(1894-1975)字世珍。临清东阎庄人。出身于中医世家,幼时即一边读书,一边从祖父习医,21岁在临清教授蒙生并坐堂行医。对河北盐山张锡纯先生所著《衷中参西录》研究颇深,将其中方剂以七言形式编成歌诀集,名曰〈衷中参西歌括》以教弟子。带徒十余人,均有成就。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市开设针灸治疗中心,颇负盛名的美籍华人黄维山医师即其弟子之一。
  【张正振】(1894—1978)东阿县张大人集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童年给地主家做工。后被著名杂技艺人张鹏芳收留为徒,学艺4年,练就一身绝技。从此,单走江湖,1919年在吉林创建东盛杂技班,班内十余人,徒步走会赶集,在东北各地演出。1921年率班出国到朝鲜演岀,在朝鲜演出时间长达6年,深受朝鲜群众欢迎。张正振为聊城地区第一个率班出国演岀的艺人。1926年回国后,张将东盛杂技班改名为东盛马戏团。成为当时东阿最大的杂技团体,主要活动在东北、西北诸省。成为后来东阿前进、跃进马戏团的前身。后因年老退职,病故。
  【张静愚】 (1895.5.28—1987)原名张保,字精一。高唐县城南街人。1917年在北京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高等科就读,逢中国对德国宣战,遂应招赴欧任翻译人员,在英军方面服务。1919年欧战结束,即入英国工学院利物浦机械系学习。1924年毕业回国后,历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黄埔军校校长办公室秘书、教导第二团党代表,广州国民政府航空局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航空处党代表、处长,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航空处长兼总务处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航空队队长,航空署副署长、代署长,军政部参事,河南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长,中央军校外文总教官,中央考试院考选委员会专职委员,训练总监部政训处长,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秘书等职。1933年后,任黄河水灾救济委员会委员、黄河委员会委员,财政部川康禁烟督察处处长、税务署长。1949年去台湾,任台湾当局财政部政务次长、顾问,行政院顾问。1956年任台湾铝业公司董事长。1962年任世界基督教护教反共联合会理事长。系国民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候补执行委员,宪政实施促进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立法院立法委员。曾参加筹备中原理工学院。1987年5月27日病卒于台湾。
  【李翰卿】(1895—1941.9.27)字墨林。濮县城内(今河南省范县濮城镇)人。家境贫寒,早年入福建随营学校,毕业后任闽军连长。1926年脱离闽军入革命军,并参加北伐战争,屡建功勋,逐步升为营长、团长、旅长。1932年参加对中国工农红军的“围剿”。1934年参加庐山军官训练团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率部队参加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40年在南昌外围作战中,又立战功,晋升为陆军第五十七师少将步兵指挥官。1941年9月率部参加第二次长沙会战,身负重伤,英勇牺牲。时年46岁。1942年1月17日国民政府追授陆军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张庆澍】(1895—1942.8)字雨村。东阿张坊村人。早年就读于济南山东省立第一中学、保定军官学校。军校毕业后,去东北军张学良部任职,历任副团长、团长、副官处处长、陆海军总司令部潼关行营中校参谋、国民党军某部少将高级参谋等职。“西安事变”后,随部队转移到苏鲁皖地区驻防。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在抗敌斗争中,运筹决算,辄能获胜。1938年4月参加歼灭日军矶谷师团的台儿庄战役。嗣后转移到鲁南地区抗日。1944年8月在山东莒县唐王山,与投降日军的吴化文、张步云作战中壮烈牺牲,时年47岁,蒋介石通令予以嘉奖。
  【李伟民】(1895—1982)临清人。早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并加入中国国民党,长期在国民党军队中任职,累升至黔桂铁道运输司令部中将副司令。后居大陆,1981年2月任上海市文史馆馆员。翌年卒于上海。
  【朱文正】(1895—1940)茌平县石海子村人。1937年“七七”事变后,由群众推选为本村抗日村长,1938年任茌平县金沙、赵河一带抗日自卫团团长。当年秋,调任在(平)博(平)聊(城)东(阿)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战斗在四县结合部地区,为创建在南抗日根据地做岀了贡献。1939年冬,在赴上级机关开会返回途中,失足摔伤,医治无效,于东阿县王集村去世。时年45岁。
  【薛传峰】 (1896-1935)小名海秀,字镇山,行二,腿微瘸,人称薛二瘸子。朝城县薛庄村(今属阳谷县)人。早年投直系军阀寇英杰部当兵,作战勇敢,受寇重用,不久即由班、排长升至团、旅长。后到豫军第十师任师长。.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到河南,寇英杰率部退往冀鲁豫边境濮范一带,薛部二千余人盘踞朝城,曾与当地的黄沙会组织发生对抗,发生朝城黄沙会围朝城之战、邵庆之战。后随寇部逃天津,被寇收缴了枪械,遂避往天津租界地。1928年继续招兵买马,拉起武装,又窜回鲁西,盘踞在阳谷,先后攻占范县、观城、朝城、莘县、冠县和临清等地。1930年10月被国民党军第十三路军总指挥石友三收编,任暂编第一师师长。后因与韩复榘矛盾,被韩毙于济南。
  【刘化溥】(1896—1943.2.22)字洪泉,因曾留“八字胡”,人送绰号刘胡子。高唐县双庙村人。早年曾在军阀吴佩孚部当炮兵5年。1929年后在高唐县旧政府当施工监工员、治安队教练。1936年在双庙村一带组织护村自卫队,自任队长,人枪达数百°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率众抗击日军,转战在高唐、禹城、平原、夏津、恩县等地,被八路军收编为津浦路西游击营,刘任营长。作战勇敢,身先士卒,纪律严明,爱护民众。1943年2月22日在堂邑县张官营一带休整中,突遭日军袭击,在突围战斗中,胸部中弹,壮烈牺牲,终年54岁。
  【刘金岭】(1896—1945.7.26)字宅南,因行二,俗称刘二金陵。朝城县申屯(今属莘
  县)人。早年在东北做工,返乡后做粮食生意,又入大刀会习武练功,为当地大刀会头目、民团团长,并被推选为朝城县商会会长、联庄会副会长兼清乡副主任。1935年又任县保安大队大队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朝城保安大队被范筑先收编,刘仍任大队长。聊城沦陷后,刘率大队投靠国民党山东六区专员王金祥,破坏抗日。1940年3月王金祥被八路军驱岀朝城地区,朝城保安大队被收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筑先纵队特务团,刘被任为团长。当年5月刘率部哗变,不久投降朝城日军。年底任朝城伪县长兼范、观、朝剿共总司令,横征暴敛,强霸土地,杀害抗日军民数十人。1944年2月朝城收复,刘率残部投奔阳谷日伪军,常窜到朝城、莘县一带偷袭暗杀抗日人员,抢劫财物,烧毁房屋。1945年7月26日八路军收复阳谷县城, 刘负隅顽抗,被击毙。
  【傅斯年】(1896—1950.12)字孟真。聊城城内北街(今属东昌府区)人。幼年在家读私塾,后入天津府立中学堂学习。1913年考入北平大学预科。1915年以优异的成绩升入北大国文门(即中国文学系)。在北大期间,曾创立“新潮社”,主编《新潮》杂志。“五四”运动时期,为学生领袖人物之一。1919年考取了山东官费留学生,先后就读于英国伦敦大学、德国柏林大学。1926年回国后,先任中山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及国文、历史两系主任。继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组织领导了河南安阳殷墟的发掘、大内档案整理和山东考古等多项工作。1929年随所迁往北平,兼任北京大学教授。1938年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5年曾一度代理北大校长,是年7月以个人名义和学者身份,与褚辅成、黄炎培等六人,由重庆飞往延安,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商谈国是。1948年当选为国民政府立法委员及中央研究院院士。同年冬,去台湾,仍主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1949年1月任台湾大学校长。1950年12月病逝。
  【刘德超】 (1896—1951.3)字冠群。东阿县刘集村人。兵痞出身。早年曾在东阿县旧政府保卫营当兵,后到北洋军阀第二师当班长、军需处办事员。1922年后,任东阿铜城区教练、东阿县警察大队中队长、大队长等职。1938年6月,日军占领东阿县城(今平阴县东阿镇),他投降日军,任伪东阿县保安(警备)队队长。1941至1943年兼任伪东阿三区区长,杀害我抗日军民数以百计。仅1941年在官庄、柳林屯等地,一次即枪杀抗日民众14人,打伤100余人。1945年八路军收复东阿县城时,逃往泰安,充任国民党军四四五师副连长兼便衣队长。济南解放时逃往天津。1949年3月被逮捕,1951年由东阿县人民法院判处极刑。
  【王来贤】(1896—1951.3)外号“八撇子”。山东省馆陶县北榆林村(今属河北省)人。常年游手好闲,聚众赌博,牵牛架户,为害一方。1937年“七七”事变后,以抗日为名,联合王金甲、吴作修(俗称三秆归一秆),在馆陶、邱县、临清结合部东目寨地区,拉起一支数千人武装,称“抗日义勇军”,自任司令。曾三次北攻威县、南宫,一次南攻浅口一带,所过之处,烧杀掠抢,残害百姓。1938年春,被范筑先收编为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民军第一路,王任中将司令。6月从东目寨调范县休整。9月调聊城驻防。11月中旬,日军进攻聊城,王正在家为其母做寿。待王将回聊城时,其参谋长王冠千已率部队西逃到东目寨。不久,在国民党顽固派的拉拢下,民军第一路被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改编为山东省保安第二十二旅,王被委为旅长,坚持与八路军搞磨擦,破坏抗日。12月24日遭八路军打击后,王先到临清,后投国民党第三十九集团军石友三部。1940年石友三被驱逐岀鲁西北,王又投馆陶城内日伪军吴作修,任馆陶县伪警备大队队副、二中队队长。1943年冬,他挤走吴作修,任馆陶县伪县长兼警备大队长,死心塌地效忠日军,杀害共产党员和抗日军民数以百计。1945年7月28日收复馆陶县城时,王率伪军一部逃往临清,被编为山东保安第八旅,王任旅长。9月1日临清解放,王又带残部逃往禹城,编入山东保安二师五团,王任团长。不久去济南。1948年解放济南前夕,王逃往北京一带,隐姓埋名,靠做生意谋生。1950年被侦知,逮捕归案。1951年3月22日被馆陶县人民政府判处极刑。
  【孙芳时】(1898—1939)字清晨。聊城县沙镇孙丰老庄(今属东昌府区)人。聊城省立二中毕业后,自费留学美国华盛顿大学教育系。4年后回国,任济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英语教师。后又以官费考取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硕士学位。1933年回国,任山东省教育厅督学。次年调任省立聊城师范校长。1937年春,复调省教育厅任督学,后因受教育厅右派势力排挤, 遂转入军队任第三路军七十四师政训处长。抗日战争爆发后被委任为鲁西教育督导专员。1938年聊城沦陷,赴寿张收容原国立一联中学生,接任校长。1939年被汉奸逮捕,誓死不降, 被日军杀害。
  【沈广训](1898—1945.8)又名迪生,绰号沈大鼻子。山东省寿张县孙口(今属河南省台前县)人。早年投入军旅,曾任军阀部队营长。1939年日军占据寿张县城,随即当了汉奸。伪县维持会成立,他任会长。1944年又任寿张伪县长兼警备队队长。效忠日军,欺压百姓,横征暴敛,推行保甲制度,先后杀害我抗日军民、共产党员几十名。1944年寿张解放,沈率残部投靠阳谷日伪军,组织暗杀团,偷袭区村政权,抢劫民财,残害无辜。1945年7月阳谷解放时被俘,同年8月被处决。
  【郭芳臣】(1899—1941)原名郭兰皋。冠县许辛村人。在冠县师讲习所范读书时参加国民党,不久即声明退岀。1928年起任小学教员。193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春任中共冠县县委宣传部长。同年8月起,代理冠县县委书记3个月。曾组织抗日武装,不久被迫并入当地绿林武装石洪典部,任师爷。1938年春,石洪典部被范筑先编为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第五支队,郭任该支队参谋长。1939年1月,五支队改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先遣纵队第二团后,转地方工作,任中共冠县第六区区委书记。1940年初,任莘县抗日民主政府秘书。1941年冬,因误伤身亡。【赵云修】(?-1931)寿张县城内南街(今属阳谷县)人。早年毕业于山东省立第二法政学校,后赴东北,在吉林省珠河县(今属黑龙江尚志县)旧政府当承审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弃职救国,参加了珠河县民间抗日武装。不久,被编为吉林省自卫军珠河抗日游击支队,任支队副司令。当年,在一次抗敌战斗中牺牲。
  【周毓臣】(?一1931)寿张城内北街(今属阳谷县)人。曾参加“五四”、“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山东省立高等师范毕业后,任小学教员。后任寿张、范县教育局长。1931年奉命召开范县、濮县、朝城三县联席会议,商定成立三县联立简易乡村师范(简称乡师),1932年建成,开始招生。周毓臣积劳成疾,于当年病逝。
  【沈凤舞](?-1945.8)清平县双井村 (今属临清市)人。1938年参加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第二十九支队,任司号员、手枪班长。同年夏秋,二十九支队在长清潘店(今属齐河)驻防,沈带两支手枪投清平地主民团由瑞甫部,次年夏任连长。1942年沈将由瑞甫捆绑起来,投奔国民党山东省第六区专员齐子修,被齐委任为特务五旅旅长。1943年齐子修被日军逮往济南后,又投清平日军,先后任伪军营长、中队长。1945年8月被国民党山东省第四区专员熊纪明委任为山东保安第六旅旅长,驻康庄。同年8月17日,康庄解放后,再投博平伪顽军徐冠五部。徐深知沈狡诈,多次易主,即将其活埋。
  【吴连杰】(?一1945.11)字汉三,因四处乱窜,跑的快,外号四家兔子。堂邑县吴海子村(今属冠县)人。家贫,早年为谋生,闯关东数年,又曾在山东费县为匪、在国民党军刘贵堂部任营长、张自忠部当团长。1937年10月国民党二十九军南退大名,吴连杰带部分人员回到家乡堂邑,在国民党地方势力支持下,打着抗日旗号,拉起数千人的武装。聊城失守后,时而为“日伪军”,时而为“国军”,反复无常。曾任日军鲁西第一皇协军司令,山东省保安第三旅、第三十一旅旅长。在堂邑西北盘踞达6年之久,破坏抗日,强占民财,杀害抗日军民万余人,一度造成无人区。1944年在八路军打击下,带残部投奔济南伪军吴化文,任吴化文部独立第八师师长。1945年由吴化文任命为鲁西北剿共司令,又窜到临清投靠日军,招兵买马,作威作福。同年9月1日解放临清时被俘,11月被人民政府处以极刑。
  【齐子修](?-1945)河北省固安县人。土匪兵痞岀身。曾任国民党二十九军冀北保安队连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随二十九军南退途中,带部分人员窜到冠县、堂邑一带,掠夺民财,收集枪支。1937年10月中旬趁范筑先率部短时撤离聊城之机,闯入聊城,抢走范部守城服务员的枪支和二千余块银元,逃往武城、夏津一带。当月被范筑先收编为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第三营,齐任营长。1938年夏,三营扩编为三支队,齐任支队司令。聊城失守后,齐率部退往寿张、阳谷一带,即由国民党新任山东六区专员兼保安司令王金祥委为六区保安副司令,驻防博平、茌平等地。1940年3月王金祥被逐岀范县、朝城地区,齐接任六区专员兼保安司令。此时,齐部机关迁到堂邑蒿庄,与日军暗中勾结,在聊城设办事处,和八路军搞磨擦,强征暴敛,杀害百姓,使冠县、堂邑、莘县结合部一带,尸横遍地,野草丛生,成为“无人区"。1942年日军“九二七”大“扫荡”后,齐公开投降日军,被编为伪中央军第五十七军。1943年春夏,齐与日军发生矛盾,由驻聊日军以开会为名,将齐及其旅团级军官擒获,解往济南扣押。1945年日本投降后,齐预谋收集旧部重返鲁西,被国民党山东省主席王耀武发觉,处决于济南。
  【郭进诚】(?-1948)字展卿。高唐县城西郭庄村人。早年毕业于蚕业讲习所。后务农,经商。1938年通过高唐县伪五区区长张清佑和“黑帮势力”,当上了伪五区团长,吃弱拉强,扩充实力。1941年与日伪高唐县县长李彩题密谋,火并张清佑,将区团部设在郭庄,筑起又高又厚的城墙,挖起双层寨濠,修起炮楼,建起兵工厂,意图长期盘踞。至1945年郭庄解放,他们在此长达6年,强奸妇女,霸占民田,抢财劫物,无恶不作,杀害共产党员、抗日军民和无辜群众数百人,仅郭庄郭本岭一家,就有老少17人死于其手。日军投降后,仍依仗据点坚固,与八路军相持。1945年10月28日他率部分人马突围逃往济南,一度被任为剿共司令。不久,因吃官司被扣押。1948年济南解放时丧命。
  【王金甲】(?-1951)山东省馆陶县王二厢村(今属河北省)人。惯匪。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馆陶县城(今冠县北陶镇)一带,以抗日为名,拉起一支千余人的队伍,名曰“抗日义勇军”,自任司令。1937年冬被范筑先收编为山东省第六区保安大队,任王为司令。1938年初,王又接受邢台日军委任,公开打起皇协军的旗号。5月,山东省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十支队发动对他的讨伐,兵临城下,他被迫服从收编,被编为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第二十五支队,任支队司令。8月,二十五支队改编为十支队第一团,继任支队副司令兼第一团团长。改编后不久,王即离开部队,回到乡下,吸毒游荡,不务正业。1944年春,投降馆陶日军,在王来贤部下任参议。解放后,因其历史罪恶,于1951年被人民政府判处极刑。
  【吴作修】(?—1951)山东省馆陶县齐堡村(今属河北省)人。1937年“七七”事变前,在馆陶县政府保安队当兵。“七七”事变后,在馆陶五区以抗日为名,与其叔联合孙镇南等拉起千多人的“抗日义勇军”,自称司令。和王金甲、王来贤并称“三秆“。1938年初在北平学生鲁西良动员说服下,接受范筑先改编,被编为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第七支队,吴任司令,驻防在原地。聊城失守后,七支队编入八路军一二九师筑先纵队第一团,吴任团长。1939年2月一团与日军作战受挫后,吴率百余人投降馆陶日军,先后任伪馆陶县警备司令、伪县长等职。1943年因与王来贤不和,被调往冠县任伪县长。1945年7月八路军收复冠县县城时,吴即率部逃往临清。9月,临清解放,吴逃往禹城,后进入济南,被国民党政府以汉奸罪逮捕,不久释放,逃往天津、沧州一带谋生。1950年被人民政府逮捕,因其罪恶,于1951年3月22日被人民政府判处极刑。
  【云茂才](?-1952.11.11)茌平县云庄(今属高唐县)人。早年做过工人当过兵,做过小生意,后勾结土匪,拦路抢劫,图财害命,为高(唐)禹(城)边界“四虎”之一。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本地搜集枪支,拉起民团,范筑先将其收编为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第二十四支队,委为支队司令。聊城失守后,仍盘踞在高唐、在平边界一带。1939年春投靠国民党山东四区专员袁聘之,不久加入国民党。嗣后与高唐的土杂顽狼狈为奸,暗地勾结日伪军,猖狂作恶。1943年任山东保安独立第七团团长,1944年兼任长清县长,1945年任第六旅旅长兼夏津县长。在茌平、高唐、禹城边界地区为害8年,杀害抗日军民和无辜群众30多人。1946年7月云庄解放时,改名换姓,逃往外地。1951年8月在包头被捕获,翌年判处极刑。
  【袁采蓉】(?-1953)字砚秋。高唐县田寨人。出身于地主豪绅家庭。聊城山东省立第三师范毕业后,在陵县师范任历史教员。1937年“七七”事变后回乡,曾任高唐某区动委会主任、刘化溥抗日救国团政治部主任。1940年任高唐四区区长兼高唐县国民抗日自卫团团长。自此,一心投靠国民党顽固派,勾结土杂军,对抗八路军。先后杀害抗日军民几十人。1942年后,任山东保安团长、保安旅长兼恩县县长。遭日军打击后,曾谋投日军未果,投向驻夏津的杂牌军张栋臣部。不久,又投山东保安第二十三旅旅长、高唐县长邓协忱部。1947年1月与邓一起逃济南。济南解放后,逃往南方。1953年逮捕归案被判处极刑。
  【陈胜堂](?-1955.3.12)号绍亭,化名元鑫。高唐县叶官屯人。幼年丧父,在外婆家长大成人。曾当过兵,贩过毒品,又倒卖枪支,开黑店,拦路抢劫,图财害命,坏事做尽。1937年冬,在禹城八区抗日游击队任连长,因不甘人下,带十几人回到高唐,收容残兵游勇,拉起自卫团,自称团长,独霸一方。1938年秋,曾在八路军配合下,与日军作战,除掉了一个汉奸区长,以此受到高唐县国民党当局的称赞,吸收加入国民党,后又升为山东省保安独立第五团团长兼恩县县长,占据高唐北部和恩县,与日寇暗相勾结,为非作歹,欺压群众,矛头始终对着八路军和抗日军民,杀害共产党员和无辜群众一百二十余人。1944年又升为山东省保安第二十旅旅长。高唐解放后逃往济南,后改名换姓,潜匿他乡。1953年5月19日在上海被逮捕,1955年3月12日判处极刑。
  【冯寿彭】绰号冯二皮、二皮脸。清平县松林镇(今属临清市)人。自幼不务正业,与吉占鳌、张栋臣、李彩题结为拜把子兄弟,聚众为匪,打家劫舍,横行乡里,曾被清平县国民党当局通缉,被迫逃往天津。不久,加入国民党二十九军,后任冀北保安团团长。1937年“七七” 事变后,二十九军南撤,路经临清,冯安排其亲友朱绪武等招兵拉队伍。1938年春冯率部回到清平、临清,纠集反动势力,组成土杂武装,自任总司令,抗拒八路军进临清卫河以东地区抗日,经山东省第四区专员韩多峰调解,才缓解了双方对抗形势。同年夏,冯任山东保安第四旅旅长。12月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任命冯为山东省第一区专员,调一区特派员袁聘之为四区专员。1940年3月袁奉命南撤,冯趁机窜回临清,与日军勾结,为害一方。5月,在临清西部的高尔庄、海尔寨等8个村修筑据点,企图切断鲁西抗日部队与冀南的联系。6月,被八路军击溃,冯带残部东逃。后任伪长清县长、剿共指挥部总司令。抗战胜利后,隐名埋姓,逃往他乡,下落不明。
  【布永年】阳谷县大布村人。早年当牛经纪,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当地拉起一支百余人的武装。当年冬,被范筑先收编为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大队,驻防阳谷西关。以筹集军饷为由,将阳谷西关抢劫一空,逃往寿张,与当地土匪结合在一起,为非作歹,祸害百姓。不久,在范筑先部队的打击下,逃往河北,被国民党军队收编。又纠集散兵、土杂千余人,于1938年农历二月二日占据阳谷县城。范筑
  先随即率部将其包围,布永年被迫再次被范收编为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第十九支队,布任支队司令。当年8月,为配合济南战役,十九支队调往长清潘店(今属齐河)一带休整。聊城失守后,十九支队被顽军齐子修收买,移至寿张齐部驻地,编为一个团,布任团长。1939年春,齐子修逃回茌博一带,布未随往。不久,接受八路军改编,编为八路军某部特务团,布仍任团长。后在一次与反动会道门作战中受挫,布以养病为名,脱离部队返乡。后病死家中。
  【王国山](?-1951)绰号“三村长”。冠县程村人。在1937年前后任村长期间,欺压群众,强占人妻,致死人命。抗日战争期间,充任土匪武装队长,又打死民众5人,强奸妇女多人,绑架50余人,抢占民财,烧毁群众房屋无数。后投靠日伪军,充当报复团参谋长,向敌伪献策献计,卖国求荣,并亲自逮捕和杀害共产党员2人,用真人头祭奠伪军小队长。1945年日军投降前夕,潜逃河北大兴。1951年被逮捕归案,判处极刑。
  【申景灿】(1932-)阳谷县安乐镇申庄人。1948年由济南去台湾,曾任台湾当局经济人事部监察局专员。现已退役。住台湾省台北市。
  【吕济】清平县(今属临清市)人。早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并加入中国国民党,长期在国民党任职。1930年任第三十二军军长,1935年7月30日兼第十四师师长。1936年1月29日晋陆军少将,1940年12月2日升中将,1942年5月2日改任中将副军长。
  【张栋臣】(?一1945)原名张守忠,号栋臣。山东省夏津县渡口驿人。18岁起当土匪,随顾德林在夏津、清平、高唐、平原、恩县一带劫掠。后为匪首,心狠手黑,人送号“张扒皮”。1937年“七七”事变后,以抗日为名,拉拢队伍,发展到两千余人。后投国民党军石友三部,先后任第十九集团军暂编第八师师长、冀鲁豫边总司令部山东挺进军第三纵队司令。1941年因与原石友三部发生冲突,互相厮杀后,张带残部逃回夏津、高唐、平原一带,扩充势力,又打起国民党军八师的旗号,勾结日伪军,反对八路军和共产党,敲诈勒索群众,残害进步力量。1945年8月150,日本侵略军宣布投降,16日驻高唐日军撤离,张率部占据高唐县城。9月7日八路军解放高唐时逃往平原县。10月30日八路军解放平原时,惊恐而死。
  【熊纪明】(?-1947)阳谷县城内南街人。出生在一个较富裕的家庭,自幼读书,后到国民党某军事学校学习,并参加中国国民党,在阳谷发展国民党组织,开展活动。嗣后,曾任国民党军某师师长。1945年夏初被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委任为山东省第四区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兼保安司令,活动在临清、清平、高唐、夏津、禹城一带。1945年8月16日驻临清的日军撤离,熊遂率部占据临清县城,将各地逃往临清的伪军土杂反动军警,分别编为山东保安第八、三十九、四十旅,与人民为敌。同年8月31日夜,在解放临清的解放军强大攻势震慑下,熊狼狈东窜,逃往高唐、禹城等地。1947年秋,熊在高唐、禹城边界地区与解放军作战中被打死。
  【王汝汉】满族。广州镶黄旗汉军京城范懋彰领下人。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曾任兵部主事。宣统三年(1911)任冠县知县,民国元年(1912)继续留任,为民国期间冠县第一任县长。
  【邱方鉴】山东诸城人。清举人,又曾在山东省立师范和警察学校读书,民国2年 (1913)任冠县县长。
  【王廷瓒】 江苏武进人。清监生。民国2年(1913)10月任冠县县知事。
  【林介钰】 安徽怀远人。清附生。曾报捐县丞。民国6年(1917)年任冠县县知事。
  【刘德懋】奉天(今辽宁)抚顺人。清末附生,并毕业于奉天法政专门学校法律科。民国8年任冠县知县。
  【胡伟】湖北武昌人。清廩生,又毕业于炮科专门学校,民国11年(1922)任冠县县知事。
  【葛家俊】江苏仪征人。清优廩生,后又毕业于炮科专门学校。民国11年(1922)任冠县县知事。
  【揭日训】山东单县人。山东长期优级师范毕业。于民国12年(1923)任冠县县知事。
  【张知睿】直隶大名人。清拔贡,朝考七品小京官。民国14年(1925)任冠县县知事。
  【吴彝辉】安徽颍上县人。清末附生,后又毕业于优级师范、安徽省立专门法政学校。民国15年(1926)任冠县知县。17年(1927)5月借故潜逃,将所收丁漕款携卷而去。
  【李芑荪】直隶赵县人。清附生。直隶高等师范及北京大学法科毕业。民国17年 (1928)任冠县县长。
  【曾全典】河南固始县人。中学毕业。民国17年(1928)任冠县县长。
  昌言】安徽省婺源县人。政法学校毕业。民国18年(1929)任冠县县长。
  【朱秉慎】湖北潜江县人。江苏武备学堂毕业。民国18年(1929)任冠县县长。
  【贾瑞瑄】山东峄县人。清附生,曾在省内读大学,后又入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民国19年(1930)任冠县县长。
  【岳秉鉴】朝城县(今并入莘县)人。民国19年(1930)年被土匪薛传峰委任冠县知县。
  【马骥】河北省文安县人。清优廩生,后又毕业于直隶高等商业学院,民国19年 (1930)任冠县县长。
  【李本忠】宿江县人。政法专门学校法科毕业。民国20年(1931)任冠县县长。
  【杨耕心】(1900.1—1943)字一斋。阳谷县九都杨村人。曾就读于聊城山东省立第二中学,1926年秋在山东大学附中读高中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寒假回乡发展党的组织,建立了聊城第一个党支部——中共九都杨支部,任支部书记。1928年初参与由中共鲁西县委组织和领导的阳谷坡里农民暴动。暴动失败后去东北o1931年返乡,在阿城小学任教。1934年春组建中共安乐镇中心支部,任支部书记。同年秋,支部扩大为中共阳谷县委,任县委书记。是年,领导建立了党的外围组织一一中坚社。1937年底,受上级领导派遣,到国民党第二十六军做策反工作。1943年在与日军鄂西会战中被俘,遭日军杀害。
  【张启坤】 (1900.11—1946.8)博平县张庙村(今属茌平县)人。1937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博平县抗日第五大队连指导员、齐禹县抗日大队文化干事、中共齐禹县委情报站站长。在做情报工作期间,多次化装成为不同阶层的人士,深入敌占区敌人据点内,搜集和传递情报。1946年2月调宁阳县政府做领导工作,当年8月,县政府驻地金马村被国民党军队袭击包围,在激战中壮烈牺牲。
  【潘玉琳】(?-1939)河北省大名县城内人。1936年在北平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党的小组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由党组织派往聊城,参加抗日工作,被分配到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政训处驻堂邑办事处任政训员。当年,参加筹建抗日游击司令部第一游击大队,负责后勤粮饷筹集。1938年1月后,历任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第十支队连指导员、八路军一二九师筑先纵队营教导员。1939年在临清潘庄与国民党顽固派王金祥部作战中牺牲。
  【徐洪俊](1900-1940.6.22)濮县徐庄(今属莘县古云镇)人。幼年家庭贫困,以讨饭当长工维持生活。1935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冀鲁豫特委在徐庄乡一带组织领导的分粮吃大户斗争。1939年八路军驻鲁西部队的军工厂设在徐庄村,1940年6月15日国民党顽军石友三部将其与徐开先同时抓捕,采用开水烫、烙铁烙、坐老虎凳、灌辣椒水、竹筷子钻指甲等多种残酷刑罚,逼供鲁西部队的军械物资存放地点,二人宁死不说。顽军见硬的不行,又用软法套供,也是徒劳心机。22日被活埋于古云集村北沙滩。临死,犹高喊革命口号。
  【王陵](?-1942.6.11)山东省乐陵县城内西街人。家境贫寒,靠父母做小生意维持生活和供他上学。1935年考入济南山东省立高中读书。1937年“七七”事变后,学校停办,与同学数人奔赴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抗大毕业,分配到鲁西北抗日,任莘县抗日独立营教导员。1940年2月调八路军一二九师先遣纵队任营教导员。1942年任冀南军区特务团政治主任。在一次与日军作战中光荣牺牲。
  【杜平】(?—1943.8.2)山东省嘉祥县人。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学生运动。1937年“七七”事变后,到聊城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做政治工作。1938年3月被派往十六支队做党的工作。11月15日,聊城失守,十六支队溃散,杜与其他共产党员率部分进步青年转移到临清西部,坚持抗日,遂被编入卫河支队。1940年6月卫河支队改编为八路军新八旅二十二团,历任中共总支书记、营教导员、团副政委等职。1943年8月2日在丘县贾寨一次突围战斗中牺牲。
  【李树郊1(?-1943.2)茌平县洼里村人。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做党的地下工作。后调任中共茌平县一区区委书记。1941年由党组织派往伪顽军李岐山部任警卫队长。1943年2月因叛徒告密被捕,在敌人严刑拷打面前凛然不惧。敌人又将其母亲和弟弟抓去,对他进一步威逼,仍坚贞不屈,敌首李岐山将其押至袁庄村西门外,绑在一棵大树上,零刀割死。
  【段景川】(?-1944)原名一慧。临清城南东坊村人。1938年毕业于曲周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分配到八路军某部工作,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春,在与日军作战中负伤,伤愈后到成安县抗日民主政府,做管理和优抚工作。1942年调大名县任区委书记。同年秋,任广南区抗日区长。翌年,任该区区委书记。善于学习,团结同志,生活朴素,作风民主,工作认真负责。1944年秋,在阴庄开展工作时被捕,后解大名。在敌人严刑拷问之下,宁死不屈,被杀于大名。
  【韩春河】(1900-1951)绰号“东北风”。冠县王村人。早年在旧军队当兵,后在本乡为匪。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冠县南部纠集旧军人、地痞流氓及部分民团,拉起一支千余人的队伍,称“抗日义勇军”,自任头领。1938年初,被范筑先收编为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第六支队,韩任司令。不久,六支队调往东阿县铜城镇驻防,韩匪性不改,敲诈勒索群众,受到范筑先严厉批评带部分人马移驻阿城。聊城被日军占领后,投靠国民党新任六区专员王金祥,以多次暗杀、偷袭、残害抗日军政人员,被委为旅长。1941年投降日军,当了汉奸。日本投降后,又变为国民党军人。1948年加入国民党,委为还乡团大队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逮捕,判处极刑。
  【侯光陆】河北省香河县人。顺天东路厅师范毕业,1931年任冠县县长。
  【叶松桥】(1900—1954)聊城县(今东昌府区)人,善画工笔花卉人物,旧时元宵节之纱灯画多岀其手,将《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中人物画得神色飞动,栩栩如生,观者叹绝。
  【王占一】(1900—1955)东阿县兴隆屯村人。早年毕业于山东省第三讲习所、私立美术学院。从1928年起,任东阿县教育文牍、图书馆长、教育科长。任教育科长期间排斥异己,压制师生的抗日救亡活动,引起师生的强烈不满。1936年调濮阳县任教育科长,一度代理县长。1938年后任国民党山东省第一(泰安)专署秘书、四专署(临清)一科科长、山东省保安处少校科员等职。1946年参加国民党,同年代理观城县国民党县长。1947年初跟随国民党新五军进占观城县18天,杀害干部群众多人。后逃往外地。1949年1月在河南永城被俘,解回东阿。1955年镇反时被判处极刑。
  【丁普明】(1900-1969.1)字光昭。寿张县前些庄(今属河南省台前县)人。自幼读书,1925年毕业于北平国立南苑航空学校。1928年任唐生智部第四集团军飞行教官。1937年任南京空军总站站长,1941任桂林空军第二路司令部参谋长,后升任上校副司令。1945年8月任空军第十二地区(绥远)司令部司令。1947年任联勤总司令部第六补给区(辽宁地区)司令部副司令。1948年任国民政府国防部高级参谋。后返乡,1969年病故。
  【杜履平】聊城县老韩庄(今属东昌府区)人。自幼读书,曾留学日本。回国后,创办东昌府中学及东昌府师范,尔后升任山东视学。其子杜光埙曾获美国法学博士学位。
  【杜光埙】(1900—1975)字毅伯。聊城县老韩庄(今属东昌府区)人。幼承家教,勤奋读书,1920年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继续就读北京大学法科。1921年留学美国,先入芝加哥大学攻政治学,后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公法,获法学硕士学位。次年夏,博士科试及格,正撰写博士论文时,屡为国立中山大学函促归国。1928年受大学院院.长蔡元培之聘,任国立青岛大学筹备委员兼教务长。青岛大学易名为山东大学后遂任山东大学教育长。1933年堂邑武训中学创办,被聘为校董事会董事。1937年任国民政府教育部专职委员兼高教司第一科科长。后受命筹建国立湖北中学和组建教育部战区中小学教职员服务团,自任第五团团长。1940年调国立西北大学,历任总务、训导、教务长及文学院院长。1943年任国民政府监察委员,负责外交事务。1948年充任总统府立法院立法委员和法制委员会委员。1949年去台湾,兼任东吴大学、东海大学教授,并兼政治大学外交研究所所长,多次岀国考察。1968年受聘为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客座教授,获该校名誉法学博士学位。1970年被海牙国际公断法学聘为断员。1975年6月20日因心疾去世。
  【崔连儒](1900—1987)博平宜朱庄(今属在平县)人。自幼读书,大学毕业,早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历任小学校长、中学校长等职。后去台湾,曾任台湾国立大学校长、伪“国大”代表。
  【王金祥】(1901.3-1989)字瑞亭。山东省寿光县城内大西门人。早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嗣后加入国民党,曾在国民党第三路军军事教育机关任教。1937年任国民党山东省第六区保安司令部参谋长。1938年兼任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第二支队司令。此时,紧跟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和山东省政府委员、民政厅长、鲁西行辕主任李树椿,忠实执行沈、李制造矛盾,破坏抗日的企图,亲手制造了鄄城事件,杀害了第十三支队副司令、共产党员王青云和该支队政治部主任、共产党员汪毅。更由于他的出卖,造成了(1938年11月15日)聊城失守,范筑先、张郁光等七百多名将士殉国。在王的唆使下,国民党莘县县党部内右派分子制造了莘县事件,莘县抗日县长、共产党员吕世隆残遭杀害。聊城失守不几天,沈鸿烈即任王为六区专员兼保安司令。王即命令所部进攻第十支队和解散各县动委会及各抗日组织。1940年春被八路军逐出濮范朝地区。1944年5月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再次委任王为六区专员兼保安司令。1945年8月15日驻聊城日军撤往济南,王即占据聊城,遂将聊城境内的伪军、土杂反动势力收编为鲁西北保安特务第四旅,委任伪军头子赵振华、郭培德为正副旅长,与人民为敌。1946年12月31日夜,王在解放聊城的解放军强大攻势震慑下从东门逃出,经博平窜往禹城、济南等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逃往台湾。因病死于台北。
  【李仙洲](1901.8.3—1976)原名恩森,后改名振清,字仙洲。清平县李圈村(今属临清市)人。1922年入西北军第十六混成旅学兵连受训,学习期满,历任排、连、营长。1931年入庞炳勋部,参加长城抗战,由营长升团长。抗日战争初期,先后参加沧州、临沂等著名战役,升任步兵第一一五旅旅长。后任第一O五师副师长、师长。1943年任第四十军副军长兼师长。1944年6月晋少将。1945年10月,率部赴华北进攻解放区,被解放区军民包围,突围后,升任第四十军军长。1946年任国民党整编第四十师少将师长,率部在河南安阳一带进攻解放军。1948年任第四十军军长兼第十二(南阳)绥靖区司令官,继续同解放军对抗。同年1月,晋升陆军中将。1949年去台湾,历任澎湖防卫司令官、台湾防卫副总司令、“总统府”战略顾问。1970年退役,1976年4月21日病卒于台北。
  【李玉珖】(1901.11-)莘县郝庄村人。自幼读书,先后毕业于聊城山东省立第三师范、上海东亚体育专科学校,曾任四川大学和济南某校教师。30年代初返回莘县,先后任国民党莘县县政府建设、教育科长。当选为第一届伪国民大会代表。1938年11月国民党莘县党部的反动派制造杀害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吕世隆事件时,李以私通共产党被治罪。抗日战争胜利后,李去济南,仍任“国大”代表。1949年去台湾,继任台湾当局“国大”代表。1991年因年老辞职,居闲台北。
  【文大可】(1901-1950.12)原名奇英,化名吴浩。辽宁省沈阳市人。早年从军,曾在东北军军警联合监察处任督察长。1936年随张学良参加了“西安事变”,做了些有益的工作。后被蒋介石调离东北军,到第三十九集团军教导师任师长。1940年下半年,随石友三部到冀鲁豫边濮范地区驻防,与石友三秘谋投降日军,事泄,石友三被杀,文于1940年底率两千余人单独投降朝城日军,被任命为绥靖军第三十一师师长,盘踞朝城三年,杀害了许多抗日军民。1944年2月28日朝城解放前率部东逃。后被缉拿归案,1950年经朝城人民法院以杀人罪判处死刑。1988年经莘县人民法院重新审理,鉴于文在“西安事变”中有好的表现,撤销原判。
  【孙明远】(1901—1951.4.3)曾用名吴英才。山东省临清县张堂村(今属河北省临西县)人。早年曾在军阀吴佩孚部当兵9年,后在乡聚众为匪,在临清、清河等地架户贩毒,渔肉乡里。1939年日军占据临清后,叛国投敌,作恶多端,充当临清第九区伪区长,盘踞高村一带,达6年之久,以砍头、活埋、铡死、挖鼻、割耳、开水浇等多种残酷手段,残害抗日军政干部、共产党员和抗日群众及村干部60余人,打伤致残的192人,焚烧房屋,抢夺民财上百次。日本投降前夕,逃往临清。1945年9月1日解放临清时曾被俘。后逃往天津,改名吴英才隐匿。1949年秋,逮捕归案,后被判死刑,处决于临西下堡寺。【于赞之】 (1901-1928)原名于培绪,又名伯涛,字赞之。山东省昌邑县饮马村人。1925年在济南齐鲁大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由党组织派往泰安一带开展工作,先后任中共泰安支部组织委员、泰莱县委书记。1928年4月调任中共鲁北特委委员,参加组织领导了高唐谷官屯暴动。暴动失败后,调中共山东省委做工运、学运工作。6月被派回昌邑。12月25日在领导饮马村农民暴动中被捕牺牲。时年27岁。
  【曾林山】(1901—1940.10)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曾七村人,出身贫苦,1929年初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1935年7月随部队长征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随部队编入八路军一一五师,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在山西驻防期间,曾任该师教导队队长。1940年4月率教导队进鲁西,随鲁西独立支队讨伐石友三,重创顽军。战役结束,调任莘县独立营副营长,又配合主力部队参加了讨伐齐子修的战斗,给顽军以沉重打击。1940年10月在熟睡中被叛徒杀害。
  【赵春华】 (1901—1940.22)聊城县北杨集村(今属东昌府区)人。家境贫寒,自幼务农。1937年夏参加中国共产党,任北杨集村党支部书记。秋,鲁西北地区发生水灾,发动群众,组织农民互助会,民主选举村长,向富户借粮,救灾度荒。同时实行合理负担,开展抗日活动。1938年在北杨集附近村发展一批党员,建立起了辛庄、孟营、王洪木村的党支部。1939年冬,任中共聊东北工委民运部长。1940年农历二月二日,汉奸勾结日军偷袭北杨集,与赵春湖、翟修安、王宪伦等5名共产党员同时被捕,宁死不屈,壮烈牺牲。
  【李宗鲁】 (1901-1940)原名李洪儒,曾化名李相善、李洪业、徐轩、张旭。禹城县寺后李庄村人。1921年毕业于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禹城县一高边教学,边做党的工作。1927年9月到平原一带专做党的工作,先后任鲁北特委书记、组织部长,鲁北地委书记。1928年4月任中共鲁北特委委员,参加组织领导了高唐谷官屯农民暴动。暴动失败后,调任中共山东省委交通员,担任鲁西北的联络工作。1929年3月被捕,同年7月越狱脱险,逃往东北任中学教师、家庭教师。1932年在满州省委秘书处工作。1935年为躲避敌人通缉,先后在哈尔滨、天津、沈阳谋生。病卒于沈阳小河沿盛京施医院。
  【马本斋】(1901—1944)河北省献县东辛庄人。回族。1918年参加东北旧军阀部队,至1932年累升至国民党二十七师属下团长。因不愿参加军阀混战,弃官归乡。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家乡组织起了回民抗日教导队,并且平息了日寇挑起的回汉之间的民族矛盾,巩固了民族团结,增强了抗日力量。1938年5月率部参加八路军,与八路军河北回民教导队合编为回民教导总队,并被任为总队长。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7月回民教导总队改称冀中回民支队,任司令员,率部驰骋于冀中平原,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多次因战功受奖,冀中军区授予他所领导的回民支队以“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称号。1941年日寇为要挟马本斋投降,将其母亲抓走,其母绝食而死,马本斋斗志更坚。1942年8月后,率部转战在冀鲁豫地区。9月任冀鲁豫军区鲁西北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采取各个击破、引蛇出洞、寨里开花等多种战法,大量消灭敌人。1943年7月率部到昆吾、尚和一带活动,并任新建冀鲁豫军区三分区司令员。1944年1月奉命率回民支队赴延安,行前病重。2月7日逝世于冀鲁豫军区医院,葬于莘县张鲁集,3月17日延安各界隆重集会追悼,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均致挽词。后忠骸移于石家庄华北革命烈士陵园。
  【夏振秋】(1901—1949.2)曾用名夏天保、夏匣东。山东省泰安县城东关(今属泰安市永福街)人。喜读书,求进步,1922年入北平大学文学系旁听,后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1931年应聘到泰安育英中学任国文教师,此时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向学生推荐进步书刊。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泰安城乡发动民众抗日,并动员兄嫂弟侄等7人参加了抗日工作。1938年1月1日参加泰西武装起义,在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政治部负责统战、组织工作。同年5月任中共泰西特委统战、组织部长,中共泰安县委书记兼独立团政委。1940年4月任鲁西四(运东)专署专员。1941年冬入中共北方局党校学习1年,后任冀鲁豫行署教育处副处长、冀鲁豫抗日学院副院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民政厅副厅长、华北人民政府民政部第一处处长。因长期在艰苦环境下战斗、生活,积劳成疾,病逝于石家庄,时年48岁。遗体葬于石家庄华北革命烈士陵园。
  【魏蓬林】(1901-?)阳谷县魏海村人。早年毕业于黄埔军校,并加入国民党,在国民革命军和国民党军中任职多年,累官至第三军少将军长。1949年去台湾,现已退役,住台北市。
  【张敬文】(1902—1936.8)原名张义堂,曾用名张竞生、张瑞林、张生等。阳谷县七级镇田庄人。自幼随父到大连谋生,曾在日本人开的印刷厂做工。1925年到西北军冯玉祥部当兵。1927年一度回乡,不久,又去吉林省德惠县,在中东路东省特别区第二警察署总署当警士。1929年春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升职为陶赖昭派岀所巡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根据中共满洲省委的指示,在群众中广泛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积极发展党的组织,组建抗日武装。1932年3月被任为中共满州省陶赖昭特别支部书记。同年10月,中共大连市委被破坏。他于1934年1月受党的派遣到大连,以印刷工人为掩护,发展党的组织,做恢复中共大连市委的工作,被任为中共大连市委书记。1936年5月调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6月因叛徒出卖,被日本宪兵逮捕,受尽严刑拷打,凛然不屈,被敌杀害。
  【徐开先】 (1902—1940.6.22)又名徐林东。濮县徐庄(今属莘县古云镇)人。幼年家贫,以讨饭,做长工为生。1935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徐庄村党支部委员、书记,利用亲友关系在附近村庄发展党员9名,协助成立曹庄村党支部。1935年冬参加了冀鲁豫特委在徐庄一带组织领导的分粮吃大户斗争。1939年八路军驻鲁西部队的军工厂设在徐庄村,1940年6月15日国民党顽军石友三部将其与徐洪俊抓捕,采用开水烫、烙铁烙、坐老虎凳、灌辣椒水、竹签子钻指甲等多种残酷刑罚,逼供鲁西部队的军械物资存放地点,他与徐洪俊坚贞不屈,宁死不说。顽军见硬的不行,又用软法套供,也是徒劳心机。22日,被活埋于古云集西北沙滩。临死,犹高喊革命口号。
  【张树森】(1902—1941)冠县崔八里庄人。家境贫寒,自幼讨饭、务农,曾给地主当长工。后为谋生去河北永宁县。1936年在永宁参加革命军,历任战士、文书。1938年在永宁一次战斗中荣立二等功。1941年在永宁老家屯与日军作战中牺牲。时年39岁。
  【李赞](1902.11.12-?)莘县人。先后毕业于上海体育专科学校和聊城山东省立第三师范,从事教育工作。1949年去台湾省后,递补为台湾“国大代表”。现已退休,住台北市。
  【李连祥】(1902—1947)绰号坏山。山东省禹城县人。早年投军阀张宗昌部当兵,后回乡勾结土匪,拦路抢劫,图财害命,贩运毒品,倒卖枪支。又曾到聊城师范当炊事员。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高唐、禹城边界一带,组织民团,拉起3千余人的队伍,后被范筑先收编为山东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第三十四支队,李任支队司令。聊城沦陷后,仍盘踞原地,既和国民党军有联系,又与日伪军有勾结。1942年公开投降日军,任禹城县伪七区保甲自卫团团长、县警备队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依附国民党,先后任保安第三旅旅长、第九旅旅长、第十九旅旅长兼齐河县县长、山东保安第二师第五团团长,杀害无辜群众和我军战士上千人。1947年5月被人民解放军在齐河捕获,交人民政府判处极刑。
  【刘仙舟】 (1902—1949)原名刘英伟。泰安县城西关茂盛街人。幼年曾读过2年私塾,后不务正业,常纠集地痞流氓寻衅滋事,打架斗殴,抢夺民财。1926年在济南市保安队当警士、警长,又到济南市公安局特务队为队员,到国民党第三集团军讨逆特别侦探队任队长。1937年韩复榘放弃济南、泰安南逃后,刘等即到宁阳、泗水一带,以“抗日”为名,拉杆结伙,组织武装。不久,率部投降日军,被委为“剿共司令”。1938年11月15日,日军占领聊城,刘即被调到聊城任“鲁西自治军剿抚司令”。1939年2月28日,日军侵占莘县城后,被任为伪莘县县长兼保安司令,忠实推行保甲制度和囚笼政策,强征横敛,鱼肉百姓,“扫荡”抗日根据地,所到之处,抢光、杀光、烧光,被山东省伪政府誉为“模范县长”。1944年8月1日八路军收复莘县县城时,被活捉。当时,根据抗日斗争的需要,将其教育释放,即逃往济南。抗战胜利后,先后在国民党军三十六师、济南市防务司令部任职,继续作恶。济南解放后,逃往商邱、西安等地。1949年因病死于宝鸡。
  【王增善】(1902-1961)临清城内天桥街人,回族。出身商人家庭,其父在天津开羊肉馆,他自幼读书,北京大学毕业后,留学土耳其。回国后,加入国民党,并当选为国民党立法委员,曾任国民党政府外交部联络处长、新疆民政厅厅长。1949年去台湾,曾任台湾当局驻土耳其大使馆大使。已退职。
  【张洪猷】 (1902—1968)又名张允升。茌平县南张庄人。大学文化程度,国民党员。历任茌平县反日会常委,国民党在平县整委。又曾任国民党夏津县、茌平县、高唐县教员,政府科员、秘书,高唐县县长、临朐县县长、清平县县长等职。
  【李继德】 (1902-1975)莘县人。农民出身,自幼读书,山东齐鲁大学毕业后,在邮电局任职。1921年赴美国留学,在波士顿大学力电系学习。1927年毕业,获电力博士学位,遂入美国底特律第二十五汽车制造厂任工程师。嗣后,长期从事汽车、飞机的制造、科研。1975年病逝于美国。
  【牟金泉】(1902.8.29—1984.3.16)字西山。山东省德县(今属德州市)人。北京大学教育系毕业。1923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31年应临沂县长范筑先之邀任该县教育局长。1936年范筑先调山东省第六区(驻聊城)督察专员,又应范筑先之邀任专署视察处主任。1937年“七七”事变后,兼任六区抗日游击第八支队司令。1938年11月聊城失陷后逃往朝城一带。1945年抗战胜利后随国民党六区专员王金祥窜回聊城,与人民为敌。解放聊城时突围逃窜。1949年去台湾。先后任台湾省台县教育科长、莲县教育科长。1966年退休。后得病死去。
  【张衍孔】(1902—1986.7)字少尼。冠县人。出生在地主家庭。早年毕业于济南北园中学,20年代参加国民党。历任冠县国民党县党部监察委员、执行委员、书记和冠县第一高级小学校长、冠县政府民政科长。解放战争时期,流亡于济南,并参加国民党中统组织,当选为伪“国大代表"。1949年逃往台湾,继任所谓“国大代表”。卒于台湾。
  【朱之梅】 (1903-1952)又名朱梅,字慕林。阳谷县朱庄村人。1926年加入国民党。1928年至1931年历任国民党阳谷、成武、莒县、郓城县党部委员、干事。后入北平读书,毕业于北平国民大学法律系。1938年12月任国民党莘县县长,不抗日,专与共产党、八路军和抗日地方政权搞磨擦,破坏抗日。1945年5月,调任阳谷县长,大搞反动武装,对抗八路军。7月26日解放阳谷时逃往聊城。1947年1月1日解放聊城时又逃往济南。在济南组织“阳谷武工队(实为还乡团)”,多次潜回阳谷搞暗杀活动。1948年4月任国民党第二绥靖区中校科员。9月24日济南解放,隐姓匿名逃往南方。1951年夏在上海逮捕归案,翌年12月11日判处极刑。
  【惠迪吉](1903—1959)莘县柳屯村人。1926年6月在聊城山东省立第二中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国民党。1927年毕业后,任莘县师范讲习所教员。1928年9月起,先后任国民党莘县委员会指导员、国民党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1933年当选为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37冬任莘县国民党县党部常务委员、国民党县政府教育科长。1938年11月任国民党山东省第六区保安司令部参谋长。在顽固派王金祥唆使下,与莘县县党部的右派势力相配合,制造了莘县事件,杀害了共产党员、抗日县长吕世隆,破坏了抗日局面。1939年6月后在家务农。1942年春在国民党濮县政府教育科任职。后逃往济南,曾任流亡济南的国民党莘县党部秘书。后被缉拿入狱。1959年因病在外就医时死去。
  【张廷焕](1903—1930.7)字文蔚,化名张学纯、张廷。清平县马张村(今属临清市)人。1923年考入聊城山东省立三师读书。1926年冬在济南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春发展共产党的组织,建立中共东昌支部,为支部负责人。1927年10月中共鲁西县委成立后,除继续做三师党团工作外,还兼任县委交通员,奔走于聊城、济南间,传递党的指示、文件。1928年1月参加阳谷坡里暴动。暴动失败后,调任中共山东省委秘书长,以小商贩为掩护,秘密开展党的工作。1928年冬至翌年1月,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长王复元等人相继叛变,省委机关遭受破坏,张廷焕被捕,1930年7月30日被害于济南千佛山下。
  【李聚五](1903—1948.5.27)原名李建奎。山东淄川人。济南第一师范毕业,任教师。曾加入国民党,以其腐败无能而退岀。后任齐河县民众教育馆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到齐河县西北一支抗日武装任参谋长。1938年该武装被当地红枪会搞垮,遂来聊城,向范筑先提岀在齐河一带重拉武装的建议。经范同意,在六区政治部和中共鲁西北特委的帮助指导下,在齐河组建起山东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第十二支队,傅亚屏任司令,李任参谋长。聊城沦陷后,十二支队在与日军作战中受挫,李带十二支队部分人员转移到津浦铁路以东。后任鲁北支队参谋主任,齐河、齐临等县抗日政府县长。在抗击国民党军队对齐河的进攻中牺牲。被追认为中共党员。
  【陈子斌](1903—1942.4.29)河北省深县陈屯村人。旧军人出身。1937年“七七” 事变前,曾任国民党军营长、团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未随所在军队南撤,与段海洲、陈元龙等在武邑、深县一带,组织青年抗敌义勇军团,任副司令。1938年5月改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抗日游击纵队青年抗日游击纵队,任二团团长。同年8月,青纵与东纵独立旅合并为青纵,继任二团团长。聊城沦陷后,多次率部到鲁西北地区抗击日军。1940年6月青纵改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新四旅兼分区机关,遂任四旅二团团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4月29日,日军对冀南地区展开大“扫荡”,在反“扫荡”突围战斗中,于临清县摇鞍镇村附近牺牲。时年39岁。
  【王希林】(1903—1949.4)山东省馆陶县南拐渠村(今属河北省)人。1938年在本县八区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馆陶县抗日自卫团第二大队大队长、八路军一二九师筑先纵队独立团二营营长、馆陶县抗日大队大队长、冀南军区副团长。1947年8月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十纵队二十九旅八十五团团长。同10月奉命南下,跨平汉铁路进入桐柏地区,任桐柏军区二十九旅八十五团团长。在斧城、南彰等地,阻击南逃之敌和剿匪战斗中,指挥有方,英勇顽强,屡立战功,受到通报嘉奖。1949年4月被任命为桐柏军区南阳军分区副司令员(未到职)。是月,在黄山垭战斗中牺牲。时年46岁。
  【丁一】 (1903—1968)原名世臣,字捷人。东阿县湖西渡村人。聊城山东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毕业。1926年1月17日至1926年10月在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广州黄埔军校)第四期炮科一大队学习,并参加国民党。军校毕业后,参加了北伐革命。嗣后又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炮兵科高等教育班深造。抗日战争期间,参加了上海保卫战、武汉外围战及截击日军入侵贵州的独山战斗。解放战争期间,追随蒋介石打内战,曾任国民党四川第十五战区壮丁干部训练班军事主任、国民党军第五十八师少将炮兵旅长、南京战区副司令长官等职。1949年4月解放南京时被俘,释放回家务农, “文革”中身亡。
  【袁寿山】(1903—?)名长福,字寿山。山东省范县(今属河南省)袁庄村人。早年当过兵、做过生意。后纠集数人拉杆为匪,抢劫民财。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范县南部地区收缴民间枪支,招兵买马,成立起千余人的民间武装。1938年4月被山东省第六区专员范筑先收编为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第二十一支队,任支队副司令兼第一团团长。在濮县战斗中英勇杀敌,立了战功,升为二十三支队司令,驻防在范县一带。聊城失守后,率部投靠新任国民党六区专员王金祥。1940年3月王金祥被八路军逐出濮范地区,袁率部分人马归顺八路军。不久,因受不了八路军严明纪律的约束和艰苦的生活,回家闲住。后投河南清丰县日军,充当伪军中队长,杀害抗日军民数人。1943年脱离伪军到安阳经商。安阳解放后,逃往外地。1954年被抓获,翌年夏判处有期徒刑15年,病死狱中。
  【田谊民】(1903—)聊城县靖堤口(今属东昌府区)人。自幼读书,聊城山东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毕业后任教师。后加入国民党,历任国民党聊城县党部常务委员、书记长。1942年后,任国民党山东省聊城区党务督导员、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执行委员、党部组织科长等职。1948年济南解放后去江南。后去台湾,曾任台湾当局“立法委员”,住台湾新店镇。
  【袁聘之】 (1903—1940.3.28)博平县袁楼村(今属茌平县)人。1925年于聊城山东省立第二中学毕业后,考入北平法政大学。1926年3月又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并加入国民党,1927年8月15日学习结业,参加北伐,任北伐军排、连军官。1928年下半年任博平县国民党县党部指导员。1929年考入北平大学法学院读书。1934年大学毕业,历任北平山东高中教员,山东惠民乡村师范、济南高中训育主任、江苏南通学院讲师等职。1937年“七七”事变后,转入军政界,先后任山东军事整编处参谋长、山东省第一区(泰安)行政督察特派员。1938年年12月由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任命为山东省第四区(辖临清、清平、高唐、夏津等地)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翌年1月又兼任国民党山东省保安第二十二旅旅长。曾多次率部与日军作战。1940年3月为粮饷南移,28日途中在河南省宁陵县毛家楼村与日军遭遇,在战斗中牺牲。时年37岁。
  【郭兴明】(1904.5-1938)莘县张鲁北街人。早年在南京、芜湖等地读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被党组织派往国民党军队中做兵运工作。1934年调往哈尔滨,以开饭店为掩护, 担任党的联络和组织工作。1938年初,参与组织领导了爆炸日本军用物资列车。后因叛徒告密被捕,敌人用严刑拷打和封官发财等多种伎俩,逼供诱供,他坚守党的机密,终不屈服。后被解往长春,死于日军细菌试验。时年34岁。
  【赵以政】 (1904.8—1928.6)字存礼,又名化龙。聊城县东关姚家园子(今属东昌府区)人。出身于富裕农民家庭,幼读私塾,后考入聊城山东省立第二中学。读书期间,积极参加进步团体的活动。1925年投笔从戎,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毕业后参加了第二次东征战役,后任工兵连长。在北伐战争中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受中央军委派遣,回聊城开展党的工作,10月参与组建中共鲁西县委,任组织委员。1928年1月参加领导了阳谷坡里暴动。暴动失败后,代理鲁西县委书记。因叛徒告密,被捕入狱。在敌人高官厚禄和严刑拷打面前坚贞不屈,在狱中以鲜血于壁上题诗:“死刑复何惧,我径仰天呼!”6月19日,于聊城南门外文昌阁英勇就义。
  【金谷兰】(1904.12—1938.2)字贮溪。高唐县谷官屯村人。1925年毕业于聊城山东省立第三师范,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春回家乡开展农民运动,将当地民间结社组织 “红门”,改造为党领导下的农民武装“红团”,自任团长。是年秋,创建中共高唐县谷官屯支部,任支部书记。1928年红团迅速扩大,为解决经费和武器,卖掉自家良田,打造“铁蒺藜锤”,人称“铁蒺藜金谷兰”。他领导群众斗豪绅,惩办官盐店奸商首犯,名声远扬。同年4月,被推选为中共鲁北特委委员,筹划组织和领导了谷官屯暴动。5月4日暴动失败后,辗转于高唐城西,9月被捕。1935年8月释放后,继续从事党的活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济南考入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政工人员训练班,10月结业后,受党的派遣,到鲁西组织抗日武装,在禹城、高唐等地展开活动,组织起冀鲁边游击大队,并任队长。1938年2月在清平县金郝庄 (今属临清)一带收编地方武装时遭暗害。
  【荆维德】(1904-1939)冠县火烧营村人。青年时期在北洋军阀部队当兵,练就一身骑射技艺,尔后参加国民党冠县骑兵队,广交游,重义气。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收集民团成立“华北抗日自卫军”(群众称为“北杆”),任副司令。1938年初部队被收编为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第五支队,仍任副司令。在支队内共产党员的帮助下,按八路军的做法进行了整军,纯洁了队伍,多次率部对日军作战。聊城失守后,接受八路军改编,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先遣纵队第二团团长。1939年3月赴黄河以南泰西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途经茌平县琉璃寺(今属高唐)与日军遭遇,在突围中负重伤,经治不愈而逝。
  【李恒章】(1904—1948)高唐县施屯村人。出身贫寒,青少年时期在当地、东北打短工、抗活。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八路军平原纵队、山东纵队及解放军当战士、班长、连长、营长、副团长。作战勇敢,多次立战功。1948年秋,在济南战役中光荣牺牲。时年44岁。
  【王青云](1904—1938.10)字子升。山西省洪洞县城北贾村人。1921年考入山西省立第一师范。“九一八”事变后,参加冯玉祥的西北军。1932年4月被任命为山东省政府秘书,后任黄河防汛局石料处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以石料处为基地组建抗日武装。1938年元旦建立冀鲁边区抗日游击队,任司令。
  1938年3月被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范筑先委为齐河抗日政府县长,4月因所属部队与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第十三支队合编,遂任十三支队副司令兼第一团团长。同年10月在地方反动势力制造的鄄城事件中被杀害。
  【周永胜】(1904—1938)茌平县郝东村人。早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后加入国民党,曾任西北军第二十军副军长兼三十八师师长、西安警备司令、北京警备司令等职。1937年在喜峰口与日军作战中负伤,1938年5月逝世。
  【康乐三](1904.2.6—1986)原名毓英,字乐三。冠县康寺地村人。早年就读于聊城山东省立第二中学、北京第四中学。1927年入东北讲武堂第八期步兵科学习,毕业后,历任铁路守备队司令部少校监察处长、十三师少校参谋、军士教导队少校队长、东北讲武堂少校副队长、队长。“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沈阳,讲武堂解散,康乐三带部分学员撤至北平,被于学忠收留。不久任参谋团参谋,又回东北收容义勇军。1932年秋,曾亲率义勇军两个纵队袭击抚顺、营口日军。返回北平后,任于学忠部五十一军军官团第三队少校队长。旋调冀东保安第一总队第一区队任中校副区对长,后升任总队上校参谋处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康乐三参与策划夜袭通县日军,毙敌千余。后历任军政部第六补训处第二团团长、陆军十三军补充团团长。在武汉保卫战中受到汤恩伯赏识,提升为第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部高级参谋。1942年任陆军二十九军暂编第五十六师参谋长,指挥两个团参加了围攻淮阳之战,重创日军于范丹寺、赵庄一带。升任陆军独立第一纵队司令。1944年夏,率军参与中原会战,在许昌、商水一带抗击日军,被记大功一次,获奖金3万元。1945年冬,调任第十九集团军高级参谋。1947年初入陆军大学将官班学习。翌年毕业后,任鲁东师管区副司令。1948年11月调任三十二军少将参谋长。1949年在解放军的进攻下,随三十二军由青岛撤退台湾。历任三十二军代军长、二五二师师长、台湾当局国防部高级参谋。1956年8月退岀军界,任台湾省林业局顾问,不久辞职,受聘任台中县丰原中学文史教师。1964年转入台湾省立清水高级中学任国文教师。1973年退休。1986年10月290在台中病逝。著有《八十生日忆旧游》。
  【李岐山】(1904—1945.9.22)原名李本俊,别号舜卿。茌平县南陈庄村人。山东省公安法政专科毕业后,又入国民党陆军第二十六军军官教导团学习。当过小学教员,在茌平开过饭店、轧花房。1928年后,任茌平县四区区长,河北省民政厅一等科员,国民党陆军二十六军中校副团长、上校团长,国民党茌平县政府侦缉队队长。1939年日军占领茌平县城后,任国民党茌平县人民自团团长、伪顽军齐子修部团长、旅长,伪保安二十六旅旅长,伪山东东临道茌平县剿共自卫团副指挥,国民党山东挺进军第三十三纵队司令,伪茌平县代县长、县长等职。在此期间,由勾结日军到公开投降日军,破坏抗日,杀害抗日军民数以千计,一手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张家楼惨案。1945年9月16日在收复茌平县战斗中,被八路军击毙。
  【郭隆元】 (1904-1952.6.13)又名郭荣元。高唐县城南郭庄村人。高小毕业,曾在高唐县城内杂货铺当学徒。由土匪李彩题引荐,加入“青帮“。1933年在乡做生意,暗通土匪。1938年在伪县长李彩题支持下,当了伪四区区长,区部设在郭庄,筑起高厚寨墙,四角设炮楼暗堡,墙外有两道两丈深的围壕,壕内常年有水。村内有兵工厂、电网。在郭庄、姜店一带盘踞达8年之久,枪杀、活埋抗日军民数十人,强奸妇女十几名、霸占良田500多亩。1945年9月八路军解放高唐时,弃巢东逃至张大屯。不久又逃到济南,匿名隐姓于青岛。1951年12月被逮捕归案,翌年判处极刑。
  【栾仙渠](1904—1984)名居镛,以字行。堂邑县城北阎庄(今属东昌府区)人。青年时期曾就读于聊城三师。后入上海东亚体育专科学校,受聘于四川省成都师范大学,因战乱未赴,转任山东大学体育系教授。1927年再度应邀赴四川任成都师范大学教授并兼任成都公共体育场场长。一年后转任万县师范学校及重庆大学斋务主任并兼体育系教授。1936年参加世界运动会考察团赴柏林,世运结束,进入德国体育学院专攻军事体育。一年后回国,弃教从商,先后在重庆成立木材实业公司、行都饭店。后期兼任建国银行总经理,复集资创办总汇银号并任董事长。1948年去台湾,仍以商贾为业,协同友人创设钢铁工厂。1965年筹组台湾技术服务社,任董事。1972年任利华建设公司董事长,领导和参与了台湾十大建设工程。
  【崔万秋】(1904-)山,东省濮县崔庄(今属莘县古云镇)人。自幼读书,大学毕业,获博士学位。后加入中国国民党,长期在国民党军政部门任要职。1949年去台湾省,曾任台湾当局驻美大使。现已退出政界,居美国旧金山,为美国山东同乡会会员。
  【李呈祥](1904—)莘县彭庄村人。1931年7月加入中国国民党。曾任莘县农民协会干事、副干事长、小学教师。山东省第六区保安司令部指导员。1939年5月至1947年10月任国民党莘县党部书记长、国民党莘县政府教育科长、县党部宣传干事。1947年冬后,下落不明。
  【庞长申】(1904-1994)高唐县徐官屯村人。从青年时起,即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先在济南国民党军某部当兵,1936年又在高唐县大队当骑兵。1937年日军占据高唐县城后,以护村为名跑回老家,拉起三十多人的保安队,自任队长,一度归附范筑先,参加抗日。聊城失守后,转到齐子修部。1939年春,拉数人带枪回乡,发展成一支二十多人的队伍,投靠了高唐伪四区区长郭隆元。当年6月又被伪县长李彩题委为伪四区一团团长,团部设在徐官屯,重修围墙、炮楼,设造枪局,伪军发展到两千多人,下设四个营,分驻十几个据点。在他任伪团长8年中,杀害有姓名、职业可查的抗日军民即达120多人,肆意横行,无恶不作。1945年7月任山东保安第八旅旅长。1946年6月八路军收复徐官屯之前,庞长申以向济南求援为名而逃。1949年去台湾,后定居美国。1994年夏病死。
  【王寅生】 (1905.2—1928.4)字宾卿。阳谷县安乐镇南街人。出身于农民家庭。早年在安乐镇县立第二小学读书,1923年春考入聊城山东省立第二中学。1925年联络进步青年南下广州,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学习。当年冬,在黄埔军校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7月奉党的指示回山东发展党的组织,迎接北伐。次年初,返回黄埔军校,任职于武汉国民政府。“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返回山东。10月10日中共山东省执行委员会成立,被选为执委委员,奔走于济南、聊城、淄川、博山、鲁南等地发展党的组织,并参加中共东昌(又称鲁西)县委,任宣传委员。1928年1月参与领导了阳谷坡里暴动。暴动失败后,调回山东省委,负责军事工作。4月在济南被捕,即遭杀害。
  【崔芳德】 (1905.3—1938.11)原名顺德,字乐三。山东省益都县北刘庄人。县立师范讲习所毕业后在本乡任教。1932年初,入山东行政人员训练所财政局长班学习。毕业后历任沂水县财政局长、沂水县政府第三科科长、利津县政府第三科科长。1936年冬受范筑先之邀,到聊城任山东省第六区专员公署第二科科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坚决支持范筑先守土抗战政策,被任命为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经理处长,负责全区抗战部队的经费、粮食、被服等的供给和军械修理。开源节流,对促进聊城抗战做岀了贡献。1938年11月15日在保卫聊城战斗中壮烈牺牲。
  【张郁光】(1905.7—1938.11)原名舒义。山东省济南市按察司街人。1923年入北平师范大学学习。1927年大学未毕业即赴南方参加北伐军,1928年随师返回山东。不久,转入教育工作,历任山东教育厅督学、泰安省立三中校长、曲阜省立二师校长。1932年因支持学生爱国运动遭当局通缉,逃往日本,入东京帝国大学学习。1936年回国后执教于北平师范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山东,任职于第三集团军政训处。当年年底到聊城,被范筑先委为少将参议,任政治干部学校副校长。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拟订和撰写了许多关于鲁西北抗战的纲领、法令、政策及宣传共
  产党的主张的重要文献。1938年11月13日得到日军调集大批兵力向聊城进攻的消息后,经中共鲁西特委提议,由范筑先安排,岀城指挥战斗,专署机关文职人员和后勤及家属等先撤。15日,日军开始围攻聊城,张郁光与姚第鸿按原定计划撤岀城外,由于李树椿的延搁,日军围城已紧,范筑先尚未撤岀,于是与姚第鸿重返城内,动员范筑先岀城。由于岀城的路被日军完全封锁,遂在城内与范筑先共同指挥和参加战斗。血战竟日,以身殉国。为纪念英烈,聊城城内有以烈士名字命名的29条街巷和十几个工厂、学校、医院、商店等。
  【张丕介】(1905—1970)字圣和。山东省馆陶县艾寨(今属临清市)人。自幼读书,在艾寨武训高小毕业后考入聊城省立三师学习。1924年加入国民党。1926年后,历任国民党中央党部联络员、山东省党部改组委员兼宣传部长。嗣后由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推荐入山东大学读书,毕业后赴德国福莱堡大学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农业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西北农学院院务委员,并曾在贵州大学任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赴香港定居,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1970年病故于香港,临终遣言,将积蓄55万港币,奉献给祖国家乡的教育事业。
  【黄剑峰】(1905-1985)高唐县大张庄人。早年在家求学经商,北伐战争前,入河北陆军军官教导团,毕业后任山东第六旅少尉副连长,旋为中尉连长。1928年后,北伐成功,加入新编二十六师,历任连、营、团长等职。1937年 “七七”事变后,随部队到抗日前线,曾参加淞沪会战、湘北会战、衢州会战。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晋国民党军整编第一O七师中将师长。因病退职,后赴台疗养。1985年病逝于台北县中和乡居室。
  【傅瑞瑗】(1905—1994)博平县杨庄 (今属茌平县博平镇)人。1924毕业于聊城山东省立第三师范,遂考入北平中国大学。数月后入冯玉祥部当炮兵。不久在北平任家庭教师。1925年入西北军张家口军事干部学校,毕业后,任西北军韩复榘部参谋、科长。1928年后,先后在英国伦敦大学、英国皇家航空学校和杭州航空学校第三期学习。1934年杭州航空学校毕业后,先后在国民党军航空队、航空委员会、航空署、北平第二军区任职,官至上校处长。1949年去台湾,先后在将军参谋学校、航空司令部参校、航炮大、航炮三军联战部等处任职。1956年后到空军学校为中将校长。退役后,住台湾省台中市雾峰县坑口村。1990年回乡探亲时,捐资修建茌平图书馆,并为博平镇中学、杨庄小学购置教学用具。
  【李维民】(1905—)字厚甫。茌平县旗杆刘村人。自幼读书,1926年1月考入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广州黄埔军官学校)第四期炮科一大队,加入国民党。毕业后曾参加北伐战争,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国民党整编第三十八师副师长。
  【张永珍】(1905—1937.6.1刀原名张春立,曾用名张甫生(普生)。冠县代屯人。自幼读书,16岁考入济南第一中学,在该校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学毕业后入武昌大学、广州大学、及福州某大学继续学习。后到江西省河口镇和北平市当教师。又入保定军官学校,曾任某军师长及河北省军政委员会委员。因作战失利,赴北平某报社从事革命工作。由于叛徒出卖,被国民党宪兵第三团逮捕,当年10月,作为政治犯押送南京,经国民党宪兵司令部复审,判刑15年,押入南京国民党中央军人监狱,1937年6月17日在狱中被折磨致死。年仅31岁。
  【李桂岭】(1905—1938.10.25)曾用名李子俊。临清东陶屯村人。1935年毕业于北平大学,1936年任聊城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教师,曾支持和参加本校师生驱逐反动校长的学潮。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山东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政训处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7月经中共鲁西北特委通过范筑先推荐,由山东省第四区专员韩多峰任命为夏津县抗日政府县长。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积极开展抗日活动。在范筑先组织济南战役时,发动群众参加了济南至德州段的铁路破袭。同年10月25日,被进犯夏津的日军杀害于城西高家庄。
  【沈廷榘】(1905—1939)临清朱庄村人。自幼读书,1923年考入济南山东省立一师,1926年冬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受到通缉,回乡暂避。1928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投身于爱国学生运动,被选入中共北京市委组织的“南下示威团”,到南京国民党政府请求对日作战,被南京政府派军警押回北平。1936年北大毕业后,先在烟台省立八中任教,后调至山东省立寿张八乡师任教。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投笔从戎,到胶东国民党军队中开展兵运工作,后又辗转到上海、武汉等地参加共产党筹办的军训团学习,结业后任国民党军队江西某团教导员,1939年随部队到安徽屯溪作战。同年冬,被部队中的国民党顽固派秘密杀害。
  【马益森】(1905—1940)莘县十里坞村人。莘县师范讲习所毕业后,任本村教员,为人和善热情,性格豁达开朗,人缘极好,被群众推举为抗匪保家的村民团团长。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任莘县五区抗日区长,当年11月莘县的国民党顽固分子制造“莘县事件”,杀害共产党员、抗日县长吕世隆,委任国民党顽固分子魏履坤为县长后,马益森不与同流合污,愤然回家。1939年秋,莘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复任莘县第五区区长。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冬,为争取徒骇河北岸魏马厂的魏姓一富户献枪抗日时,被人暗害,时年35岁。
  【李光斗](1905—1942)曾用名李学臣、李维新。清平县丁马庄(今属临清市魏湾乡)人。自幼随父母在吉林谋生。1928年在吉林省立四中读书时即参加革命活动,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学校党团支部负责人之一,组织学生阅读进步书刊,宣传爱国思想。“九一八”事变后,投笔从戎,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团长,在与日军作战中头部负重伤,伤愈后受组织委派,于1936年底回原籍从事抗日活动。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家乡组织抗日武装。1938年该武装被编为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第二十九支队,李任团长。1939年调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先遣纵队第五大队队长。1940年被诬有“托派”嫌疑,遭撤职,即调往临清县抗日大队受审查。期间,仍积极工作。经冀南公安总局反复审査,于1942年初认定李没有政治问题,更不是“托派”分子。当年5月在日军实行的冀南铁壁合围中,不幸中弹牺牲。
  【孙大安】(1906.2—1932)字仁山。莘县老宅庄人。岀身于农民家庭。1923年考入聊城省立第二中学读书。1925年秋,奔赴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学习,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0月军校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师一团四连见习官,随军北伐,转战江西各地。1927年秋,国共分裂后,奉党的指示,以“军事特派员”身份,在聊城发动群众,开展农民运动,被补选为中共鲁西县委委员。1928年1月,参加领导了阳谷坡里暴动。暴动失败后,入南京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高等教育班学习,毕业后就任国民党第二十六军少校团副。1931年12月在闽赣交界处率本部官兵起义,加入红军。1932年在福建闽侯县做地下工作时遇害。
  【朱华亭】(1906.2—1941.7)女。原名朱庆荣,又名朱景荣,化名王世英。阳谷县安乐镇人。1923年考入济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不久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年秋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女生队,后分配到宋庆龄主办的妇女讲习所做妇运工作。1927年国共分裂后,被派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30年毕业回国,以上海启智小学教师职业为掩护,从事地下工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应邀在宋庆龄主办的战时干部训练团工作,先后任女生队中队长、大队指导员。1938年到国民党五十九军做军运工作,公开身份是该军部中山室主任。1941年7月到国民党军孙连仲部作军运工作时,共产党员身份被国民党特务发现,遭杀害。
  【聂松溪](1906.4.10—1989)聊城县(今东昌府区)人。自幼读书,后到广州,入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和国民党陆军大学第九期学习,毕业后,历任国民党军旅长、师长、警备司令、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组长、第二十五军总队长、鲁北师管区司令、绥靖区参谋长、第二十一师师长等职。1945年2月3日后任国民党军第五十七军军长,山东省保安副司令。1948年3月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同年9月22日晋少将,旋任国民政府国防部中将高参。后去台湾,1989年3月10日卒。
  【张子春】 (1906.4.20-)字梅轩、叔和。山东省馆陶县马店村(今属河北省)人。早年曾在本村、北馆陶、聊城等地读书,1926年1月17日入广州黄埔军校第四期炮科一大队学习,1928年毕业后,历任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后入国民党高等军官教育班第一期和中央警官学校高级研究班学习。曾任国民党军团长、旅长、师长,山东省政府警务、警保处副处长、处长,济南警察学校校长。1947年3月26日晋少将衔,1948年3月选为“国大代表”。1948年济南解放前夕,逃至徐州、南京。1949年去台湾,继任国民党台湾当局“国大代表"、少将师长。50年代初,曾在香港任中华反共救国军第四路军总司令兼苏鲁游击指挥官。现已退役,在美国休养。
  【李春荣】 (1906-1928.5)字华堂,化名赵秋华、宋炳臣。山东省益都县(今青州市)五里镇十字村人。幼读私塾,1923年考取益都山东省立第十中学。1924年春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1月转为中共党员。同年2月奉中共山东省委指示去青岛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大康纱厂工会组织,领导工会进行罢工斗争。1927年10月当选为中共山东省委执行委员会委员,1928年被派往高唐县领导农民运动,组建革命武装。同年4月,在高唐谷官屯组建中共鲁北特委,任特委书记,筹划和部署谷官屯农民暴动。事泄,被围。5月4日在突围中牺牲。
  【刘海涛 】 (1907.5—1941.11.8)原名刘保仁。东阿县张集村人。家贫,1927年去东北谋生,轻财重义,好打不平,组织队伍,杀富济贫。“九一八”事变后,率部加入抗日义勇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中共珠河县委组建的珠河反日游击队。1934年春以游击队为基础成立东北抗日联军,刘海涛曾任第一总队所辖的五、三、七大队大队长。1935年1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一团团长,多次对日作战。1936年奉党的指示赴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1938年回国,受党中央派遣到山东开展抗日工作,先后任泰西支队司令员,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第九支队司令员,山东省第一军区司令员,活动于泰西、滨海地区,给日寇以沉重打击。1940年9月山东纵队改编后,任第二旅副旅长。1941年4月山东划分为六个战略区,刘海涛被任命为鲁中军区司令员。同年冬,日军集中5万兵力,围剿沂蒙革命根据地,刘在抗击敌人的战斗中,于11月8日在蒙阴壮烈牺牲。
  【宋占一](1906.10—1931.4)字子贯,后改字魁甫,堂邑县城南小张庄(今属东昌府区)人。出身于农民家庭。在聊城省立三师读书期间,积极组织反帝爱国斗争。1927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中共东昌支部负责人之一。同年冬,被补选为中共鲁西县委委员。1928年1月参加领导了阳谷坡里暴动。暴动失败后,到中共山东省委工作,后任共青团山东省委秘书长、共青团山东省委书记。因叛徒出卖,1929年4月15日被捕,两次越狱,均未成功。1931年4月5日晨,与邓恩铭、刘谦初等22名同志一同被杀害于济南。
  【周学闵】(1907—1937.11)原名希敏,字景骞。冠县前小化村人。1927年在在聊城省立第三师范求学期间加入中国国民党,进行秘密活动。1928年任国民党冠县临时党部执行委员,扶植成立党部领导的农民协会。国民党“整理党务”时,他被省国民党党务整理委员会任为冠县党部指导委员会三个委员之一。1929年任国民党政府冠县财政科科长。1930年至1933年任国民党县党部监察委员、侯补执行委员。周学闵野心很大,城府甚深,表面谦逊,腹有机谋,办事干练,处理问题果断,加上他的地位,在冠县是个举足重轻的人物,人称“周皇上”。1937年“七七”事变时,周学闵任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他亲往济南接受了冯玉祥经国民党省党部部署的在冠县建立“鲁西抗日义勇军”的任务。自任政治部主任兼一团团长,推荐其把兄弟梁灿章任参谋长。并经过交涉,将韩春河、石洪典等土匪囚犯从狱中放出,利用土匪力量组织武装。1937年11月周学闵同另一国民党人田贡南一起去馆陶游说民团头子张星五时,被装入麻袋扔进卫河淹死。
  【董政华】(1907—1969.8.2刀又名董其君。山东省寿光县大东关村人。毕业于哈尔滨东省特别法政大学法律系。曾任国民党县法院书记、县政府秘书兼一科科长、郑州铁路局文书科长等职。1939年2月至11月,在伪山东省行政人员训练班县长班受训,结束后,由伪山东省省长马良任为伪阳谷县长兼保安队长。忠实执行日军“以华治华”、“以华养战”的战略方针,为侵略者提供大宗军用物资,还大量杀害我抗日人员,仅在阳谷城内苦奶奶庙一处即杀害抗日军政人员和群众465人o1943年2月升任伪烟台市长兼公安局长。1944年调任伪山东东临道道尹(驻禹城)。抗日战争胜利后,由国民党地方政府判刑10年,1948年济南解放时将其释放。后匿名换姓居于北京,曾混入北京市人民法院做审判工作。1951年被捕,判刑15年。1960年又犯杀人罪,8月判处极刑。
  【赵炳滏】(1907—)曾用名赵清泉。堂邑县赵里庄(今属冠县)人。自幼读书,大学毕业后,加入中国国民党,曾任堂邑武训中学校长、堂邑六区区长、国民党堂邑县党部书记长、国民党军第十军某团团长。1940年去济南,任堂邑县理事会会长、国民党保密局济南站聊城组谍报员。1947年当选为“国大代表"。1948年济南解放后去台湾,继任“国大代表”,已退休,居台湾。
  【傅乐淑】 (1907-)聊城县(今东昌府区)人。清代开国状元傅以渐后裔,史学博士,现居美国,任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著有《元宫词百章笺注》等书。【王旭鹏](1907—1928.11)原名王化友。山东省平原县徐庄人。1924年考入山东临清棉业讲习所,就学期间,曾发动学生开展抵制日货的爱国运动。1925年毕业后,在平原县政府警备队当缮写上士。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以缮写上士为掩护,在平原城乡进行党的秘密工作。1926年春领导建立中共平原小屯村支部,3月7日作为平原代表岀席了中共山东省执委在长清召开的全省农运扩大会议和农民代表大会。1927年9月任鲁西暴动动员委员会委员。10月,任中共鲁北县委委员,在平原、禹城一带从事建党和农运工作。1928年4月任新组建的中共鲁北特委委员。5月4日鲁北特委与高唐红团遭敌人破坏。6月特委改为特支,由王负责特支工作。此时,王的肝病已到晚期,仍坚持化装外岀联络,印刷、张贴标语,组织领导农民开展对地主的斗争和成立合作社等多项活动。10月,敌人前来逮捕王时,王已卧病在床,不能行动。敌人即将王的爱人、胞兄带走,以作人质。11月病逝于家中。时年21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任长山】(1907—1931)原籍河北省南宫县,清末随父居冠县城内南街,以做小生意为生。自幼读书,高小毕业后离家外岀,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济南、青岛等地进行革命活动。后到中共山东省委工作。1931年2月在青岛租界地开展工作时因叛徒告密被捕,解往济南受审。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亲自出面审理,更以高官厚禄诱降,被严词拒绝,并痛骂他们卑鄙无耻,遂遭杀害。
  【马功岑】(1907—1942.12.25)原名世勋,字功岑。山东省濮县马路口村(今属河南省范县)人。1933年在范朝濮联立乡村师范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夏乡师毕业,任小学教师,参与成立濮县小学教员联合会,研究教育,议论政局,要求增补教师薪金。1935年带领部分小学教师联合会成员,参加濮县人民“分粮吃大户”斗争。1936年冬,任中共濮县县委书记、中共鲁西特委组织部长。后根据党组织的指示,参加考选并担任了高堤口乡乡长。
  1938年4月调任八路军东进纵队第四支队民运科长。同年5月随部队转移邯郸工作。6月任邯郸县抗日大队队长。7月任邯郸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因抗日有功,1942年被冀南行署授予“模范县长”称号。1942年4月任永(年)肥(乡)县抗日县长。12月25日县政府机关驻地李凹村突遭日军包围,马功岑掩护同志突围时身受重伤,在敌人临近时将最后一颗子弹射进了自己胸膛,壮烈牺牲。时年35岁。为纪念烈士,曾将永肥县改名为功岑县。
  【崔洪泽](1907—1943)冠县吴家村人。自幼务农。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参加革命工作。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冠县组织农民互助会,进行抗日活动。曾在冠县马颊河支队任职,作战勇敢,不怕牺牲,荣立二等功1次。后调冀鲁豫七专署任被服股股长。1943年在聊(城)堂(邑)地区开展工作期间,与伪顽军作战,光荣牺牲。
  【刘珍鉴】(1908—1993)聊城县河洼刘村(今属东昌府区)人。岀生在农民家庭,自幼读书,毕业于聊城山东省立第三师范。1947年去台湾,曾任国民党台湾当局监狱科长、简任官(列台湾国民党当局文职字员中第二官阶)等职。1987年后,曾4次回乡探亲,分3次捐赠近百万元人民币,帮助家乡兴办教育事业。1993年病卒于台湾。
  【孟达](1908.3-)字达三。临清县马兰村(今属河北省临西县)人。早年肄业于北平中法大学,后又参加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中训团党政班第七期学习。曾任国民党临清县党部指导执行整理三届委员,国民政府实业部青岛商品检验局股长,陕西省三原县、邠县县党部书记长,国民政府交通部津浦区铁路局课长、专员,国民党津浦区特别党部委员、临清县党部书记长等职。1949年去台湾后,由台湾当局递补为“国大”代表。
  【苏文奇】(1908—)范县城内南街(今莘县古城镇)人。早年参加国民党,曾任山东省参议员,“国大代表”,国民党军陆军中将。1948年去台湾省,曾任国民党台湾当局驻英国大使。197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英国建立外交关系后,苏文奇退岀政界,居美国肯尼市。
  【崔昭岩】(1908—)女。聊城县(今属东昌府区)人。自幼读书,师范毕业。曾任民国时期山东省妇女会理事,“国大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随丈夫田谊民去台湾。仍为“国大代表”。
  【刘泮溪】 (1908-1941.9)山东省寿光县人。自幼读书,1933年考入北平中国大学政治系,在校期间,曾参加“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1936年加入“民先”。1937年“七七”事变后,随平津学生流亡济南,参加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政工人员训练班,结业后被分配到山东第六区(聊城)政训处工作,遂被派往政训处驻茌平办事处任服务员。1938年1月调任莘县抗日政府秘书。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莘县清乡委员会副主任。在农村做调査期间,闻吕世隆县长被国民党顽固派杀害,遂去鲁西特委汇报情况。1939年任中共鲁西区党委机关总务科长,同年调任馆陶县抗日政府秘书。1940年春又调任鲁西三专署秘书。同年10月,被任命为聊西办事处主任。1941年因病逝世。
  【徐宝珊】(1908—1942.6)博平县徐河口村(今属茌平县)人。出身于富裕农民家庭。抗日战争爆发后,被二十多个村庄推举为“联庄会”会长,组织群众抗日防匪。1937年10月在本乡组建了一支三百多人的武装,后编为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第三十二支队二团三营,任营长。1938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聊城沦陷后,三十二支队溃散,他仍领导三营坚持斗争。1939年1月任博平抗日民主政府县长。4月三营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筑先纵队第七团,任团长。为解决给养困难和巩固部队,献岀自己家中几千斤谷物做了军饷。1940年6月该团被改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新八旅二十四团,任团长,参加了 “百团大战”,获 “模范战斗团”称号。1942年6月在反“扫荡” 战斗中牺牲于河北省涉县窑门口。
  【王洪飞](1908—1943.7.18)山东省馆陶县(今属河北省)马店村人。早年在旧军队当兵7年,后务农。1937年“七七”事变后,任本村自卫队队员、队长,曾率队抗击日军,保护抗日军用物资。1943年1月18日,日军突然包围马店村,被俘。敌人采用吊打、火烧等多种酷刑,逼令说岀村长、农会主任是谁及存放粮食的地方。回答只是一句“不知道”。敌人气急败坏,用刺刀将他剌死,还割掉了他的头颅。为纪念烈士,马店村改名为“洪飞店”。
  【赵彩银】(1908—1946.3.9)湖北省麻城县人。家贫,幼失父母,为地主放牛、种地,以维持生活。1929年参加革命工作,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士、排长、连指导员、营长、团政委等职。1935年5月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五八旅独立支队政治部主任、冀豫游击支队第一团政委、三八五旅独立二团政委、太行军区第一军分区副司令员。1943年转战到冀南,任冀南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兼卫东支队政委。1945年夏任冀鲁豫军区第六分区副司令员,同年10月改称冀南夏津军分区,仍任分区副司令员。因病逝世。
  【任明】(1909.7—1943)原名任月恒。聊城县任堤口村(今属东昌府区)人。1931年聊城省立二中毕业后回乡任教。1937年“七七”事变后,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5月考入聊城政干校,结业后分配到中共鲁西特委工作,当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2月任中共聊堂边工委武装部长,10月兼任堂邑独立营教导员。1942年调任鲁西北军分区政治部民运股长。同年11月调任朝北县基干大队政委。1943年9月任南峰县大队副政委,当年冬率队在南峰县周庄一带活动时,突遭敌人袭击, 壮烈牺牲。1947年莘县人民政府特建“任明高级小学”以纪念烈士。
  【荣连超】(1909.8—1943.6)堂邑县河下荣村(今属东昌府区)人。1928年高小毕业后去天津谋生,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回乡参加堂邑游击队,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月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先遣纵队独立营营长,在冠县、馆陶一带坚持抗日斗争,并协助地方党组织开展工作。1940年下半年起,历任莘县基干团副团长、莘县县大队大队长、军分区司令部军法处处长、军分区政治部敌工科科长,在扩大抗日根据地,消灭和分化瓦解敌人的斗争中顽强机智地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1943年6月在争取敌伪军反正的一次活动中被敌人杀害。
  【吕世隆】 (1909.9—1938.11)字道宏。山东省泰安城西李家庄(今属泰安市泰山区)人。1933年考入北平中国大学政治系。1935年参加“一二•九”爱国运动,被冀察当局逮捕,经进步师生保释出狱。后任中国大学“民先支队”训练部部长和西城区“民先纵队”训练部长。1937年上半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山东。10月受中共山东省委委托到聊城开展抗日工作。初任山东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政训处驻茌平办事处干事。1938年1月,被范筑先任为莘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广泛发动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运动,并组建起中共莘县领导小组,莘县的各项工作走在了全区的前头,被誉为“抗日模范县长”。11月17日被反动分子杀害。
  【聂子政 】 (1909.12.19—1949.8.14)
  原名秉政,又名志超。聊城县周家店(今属东昌府区)人。1923年入省立聊城二中学习。1925年冬南下广州,考入黄埔军校。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秋受党派遣,回聊城从事革命活动,组建聊城三师、二中党团组织。同年10月中共鲁西县委成立,遂为县委委员。1928年初与杨耕心等组织领导了坡里暴动。坡里暴动失败,又和袁果等发动博平农民暴动。再次失败后,外逃,参加了国民党军队,曾任少校参谋、中校团副、团长等职,参加了台儿庄、南昌等对日作战的战役。1945年在邯郸参加高树勋部起义,后任民主建国军第一军第二师副师长。次年春,率民主建国军参观团到延安,受到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并应邀在边区参议会礼堂作了关于邯郸起义的报告。1949年8月,在西柏坡临时军医院病逝。
  【张梦庚】(1909—1926)字效白。冠县张李村人。自幼读书,1924年入北平大同中学读书,期间,曾亲聆孙中山先生讲演。1926年3月发生“大沽口事件”,他参加了3月18日由李大钊组织的游行请愿,强烈要求北洋军阀段祺瑞政府拒绝“八国通牒”。段祺瑞竟然下令向游行队伍开枪,他身中三弹,当场牺牲。年仅17岁。
  【栾省三](1909—1950)又名赵延印,绰号栾小秃。堂邑县定远寨(今属冠县)人。其父一生为匪,栾17岁即从父开始匪盗生涯。后在国民党军石友三部当兵。“七七”事变后返乡,在堂邑城南大杨庄一带拉起一支七八百人的土匪武装,杀人放火,心狠手毒,仅在1937年一个冬天,即杀害群众四百多人,人称“活阎王“。1938年被范筑先收编,担任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独立团团长。作战勇敢,曾参加东阿黄庄战斗、濮县战役,在1938年5月濮县七里堂战斗中立有战功,升为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第二十六支队司令。聊城失陷后,投靠顽军齐子修,任团长。1940年秋,投降日军, 充任堂邑伪县警备大队副大队长。残害抗日军民,掠夺财物,堂邑西部地区一度成为无人区。1945年7月堂邑解放后外逃。1950年被逮捕归案,判处极刑。
  【王志超](1909-1979.11)字席珍。高唐县王楼村人。山东省立第四师范毕业后,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结业后随军北伐。先后任排、连、营长、参谋长。1932年转入警界,任警察分局长、警校教官。抗日战争时期,复回军界,先后任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上校联络组组长、军事委员会别动队“忠义救国军”第二纵队少将副指挥及第三纵队少将指挥等职。为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所器重,参与国民党特务组织“军统局”的筹划,为济南、青岛地区国民党军事情报的最高负责人。1940年被日军逮捕。1945年获释,戴笠仍以军统局少将设计委员叙用,另兼国民党青岛市警察局长、国民党秘密组织“国防部保密局青岛警政组”少将组长、南昌《新闻日报》、《青岛日报》总编辑和董事长。1947年任“国大”代表。后去台湾。1979年11月病故。
  【谢灿章】 (1909-)字丙如。临清县 (今为市)十里坞村人。早年加入中国国民党,从事教育工作。1939至1945年8月任国民党临清县党部书记长。临清解放后,逃往济南。1945年9月至1948年济南解放时止,任流亡在济南的国民党临清县政府县长。1949年去台湾,初为台湾某学校负责人,继任校长。现已退休,住台北市。
  【唐啸廷】(1909-)高唐县赵庄乡人。早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并加入中国国民党,长期在国民党空军任职。1949年去台湾后,曾任国民党空军青年航空演习指导会中将主任等职。现已退役。
  【邓协忱](1909-)高唐县朱双槐庄人。早年毕业于济南师范。抗日战争初期,在高唐参加刘化溥抗日武装部队。不久,由亲共转为反共,破坏抗日。1939年邓的武装改编为高唐县国民抗敌救国团第三团,邓任团长。1942年12月由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任命兼高唐县县长。1944年10月邓团改编为山东保安第二十三旅,任旅长。抗日战争胜利后,邓旅改编为高唐县自卫大队。1946年5月在解放军冀南、渤海军区部队联合打击下逃往济南。后去台湾,曾补选为台湾当局“国大代表”。
  【王俊杰】(1909-)女。又名兰香。聊城城内郁光街(今属东昌府区)人。早年曾任青岛女中教师、国民党青岛党部妇女运动委员兼秘书。1949年去台湾。在台任国民党当局“国大代表"。
  【王继魁](1909-1938)山东省范县 (今属河南省)孟楼村人。曾在聊城山东省立第二中学读书,因家贫辍学。后又考入范(县)朝 (城)濮(县)联立乡村师范,1933年在乡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配合中央苏区反“围剿”,与其他共产党员一起,在范县城乡张贴标语,展开宣传。1934年秋,乡师党组织遭受破坏,被迫离校,转入农村工作。1935年秋成立中共范县工委,任工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1936年任中共
  范县县委书记。1937年12月受中共鲁西北特委派遣,率部分党员在国民革命军二十六军做策反工作,并任该军三十一师补充营营长。1938年,因人泄密,被捕牺牲。
  【王蕴慧】(1909—1940)女。博平县城内中铺街(今属茌平县)人。小学毕业后,任本街小学教师。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受党组织派遣到伪顽军齐子修驻地附近的李桥村,以教书为名开展抗日工作。1940年秋被捕,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壮烈牺牲。
  【李子华](1909-1942)原名李春荣。临清县(今为市)姜油坊村人。1930年至1933年在临清县城一高和省立十一中读书,期间,“九一八”事变时,与学生一起走上街头,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又参加组织领导十一中师生反对校长张元亨(字乾一)贪污办学经费、压制学生的学潮,被开除学籍,并被临清当局拘押数日。1934年赴北平私立山东高中读书,参加了“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1937年6月高中毕业回乡。“七七”事变后,在中共临清县特支领导下,于临清城南农村发动群众,筹建抗日武装。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临清县三区战委会副主任兼武装部长。1939年春调任中共鲁西区一(鲁西北)地委委员、秘书长。9月任鲁西北行政委员会委员、财政科长。1940年鲁西北行政委员会撤销后,任鲁西行署一(鲁西北)专署财政科长。1942秋根据地委、专署领导的意见,赴堂邑县北部开展工作时,遭敌人杀害。时年33岁。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王云官】(1909—1943)莘县小三门村人。自幼务农,家境贫寒,一生未娶。为人正直,办事公道。1937年“七七”学变后,在乡参加抗日活动。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革命工作。后任莘县销金寺乡乡长。1942年春任莘县二区抗日区长。当年冬精兵简政时,改任区政府民政助理。不久,任二区抗联农会主任。1943年6月在邹巷村开展工作,被日军偷袭,在突围中受伤被俘,惨遭杀害。
  【袁鸿化】(1909-1943)陕西省高陵县人。在陕西三原中学读书时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根据党的指示,到高陵做农运工作,不久,转为共产党员,担任县农民协会主席。1931年在杨虎城部骑兵团做兵运工作。后在武宁、淳化等地从事地下工作和打游击。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军三十一军干事,参加了长征。红军到陕北后,任三十一军宣传部副部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教导团政治处主任、随军学校政委等职。1940年春转战到冀南,历任一二九师新四旅政治部主任、冀南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参加了“百团大战”、“四二九反扫荡”。1943年秋,根据冀南区党委、冀南军区指示,参加开辟卫东工作,并为卫东作战指挥部成员。10月21日在清平县陈营村(今属临清市)突遭日伪军队袭击,壮烈牺牲。
  【王仲兴】(1909-1945)河北省盐山县前簸箕李村人。1927年考入庆云师范读书,踊跃参加学生运动,在校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毕业后在本县任教,1934参加中共津南特委领导的河北暴动。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参加盐山县抗日救国军,任军法处法官。1938年随部队加入八路军一一五师六支队,1939年冬转战鲁西,先后任冀鲁豫军区四分区敌工股长、一分区敌工科长。积极进行伪军的策反工作,使敌人成批据点处在我控制之下。1945年8月21日因病逝世。
  【赵伊坪】(1910.2—1939.3.5)原名廉越,学名石庵。河南省褗师县东街人。1926年在北平汇文中学读书时,由彭雪枫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春进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后回乡开展党的工作。当年秋,因被国民党当局通缉出走,在西北军及山东新泰、河南商丘、开封等地从事革命活动。曾任中共杞县县委书记、豫东特委书记。1937年3月经同学推荐到山东省第六区专署先任秘书,后为政训处秘书长。在中共鲁西北党组织内,历任鲁西北特委委员、统战部长等职。为《抗战日报》撰写了大量宣传抗日的文章,并为党组织起草了许多重要文件。1939年1月任中共鲁西区党委委员、“秘书长。3月5日,区党委转移途中,在在平县县琉璃寺(今属高唐县)与日军遭遇,在战斗中牺牲。
  【邢传举](1910.3—1947.8)阳谷县邢庄村人。家贫,以打短工、扛活为生。1947年3月参加解放军。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由战士转任炊事员。在炊事工作中,任劳任怨,荣立二等功,受通报嘉奖。1947年8月在安徽黄口战斗中,光荣牺牲。时年37岁。
  【刘增 】(1910.5—1946.12.16)又名刘长增,字庚西。山东省昌乐县东风村人。1936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1月在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第十支队任营教导员。1941年8月任馆陶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因长期在对敌斗争和艰苦环境下工作、生活,积劳成疾。1942年9月离职到冠县斜店村疗养, 多方医治无效,病逝于冠县。时年36岁。
  【张少溪](1910.7—1945.8)又名张绍溪。东阿县红庙村人。1932年在本县高小毕业后,考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读书。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夏回乡,任中共红庙村支部书记。1937年“七七”事变后发动群众,组织武装,进行抗日。1940年2月调任中共东阿县委宣传部长。1944年秋调任中共冀鲁豫区泰运地委秘书长、泰运军分区机要秘书。1945年8月14日收复东阿城(今平阴县东阿镇)前夕,在陪同泰运军分区司令员刘致远侦察地形时,突遭敌人射击,中弹牺牲。
  【赵玉璐】(1910.9.30-)字珍卿。寿张人。早年肄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后加入中国国民党。曾任国民党寿张、青城、阳谷等县党部委员及常委,国民党山东省党部视导、鲁苏豫皖党政分会鲁西北办事处专员、寿张县国民党抗敌自卫团政治部主任兼保安第二师政治部主任、三青团寿张分团部主任,国民党寿张县党部书记长等职。去台湾后,递补为台湾当局“国大代表”。
  【连退庵】(1910.11.12—)范县(今属河南省)人。毕业于山东大学,后入国民党中央训练团第二十一期受训。历任华北政治工作委员会少校宣传员,山东鄄城县民众教育馆馆长,国民党南京党部委员,国民党中央党部干事,国民党南京市党部委员兼总务科长,国民党铁路特别支部执行委员、津浦铁路职工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海岱临时中学校务委员,国民党政府交通部设计委员会专职委员、宪政研究委员会委员。1949年去台湾后,曾在台湾“革命实践研究院”第十八期学习,任台湾当局“光复大陆设计研究院委员会”委员等职。已退休。
  【马献夫】山东省馆陶县城东北塔头村(今属临清市)人。宣统二年(1910)于山东省东昌府中学毕业,后入国立北京大学文科学习,民国5年(1916)毕业后,任湖北省长公署科员、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二十八师书记官兼开封警备司令部秘书主任。民国22年(1933)9月代理察哈尔省涿鹿县长,24年(1935)任宣化县长。
  【张新亭1(1910-1939.5)东阿县西张村人。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某部政治部主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独立营营长、黄河武装工作团团长等职。1939年5月率队在长清县潘店(今属齐河)一带开展工作,夜遭地主武装突然袭击,在战斗中牺牲。
  【王登铭】(1910-1939.8)冠县王辛村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任本村党支部书记,积极组织救亡团体,发展抗日武装,清匪反霸,建立政权,成为领导群众开展抗战活动的骨干,被任为中共冠县六区区委书记。1939年6月任中共冠县县委委员兼战争动员部部长,并负责组建县武装工作队,任队长。为纪念在抗战中牺牲的中共鲁西北地委书记张炳元(字柏江),王登铭领导的武装工作队改名为“柏江队”。王登铭领导该队严惩汉奸,使敌伪闻风丧胆,“柏江队”名震鲁西北。1938年8月遭敌人暗杀。
  【任清太](1910-1940)馆陶县艾寨 (今属临清市)人。出生在贫寒的农民家庭,性情刚强,爱打不平。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冠县一带从事抗日活动。
  1939年担任冀鲁豫工作团团长。1940年6月在贾镇与日军作战中被俘,敌人对他诱降和施行残酷刑罚,他坚贞不屈,英勇就义。
  【王德林】(1910—1940)馆陶县后田庄 (今属冠县)人。家境贫寒,自幼以讨饭、扛小活为生。后到西北军冯玉祥部当兵。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卫河支队二中队长、先遣纵队一团十营连长。作战勇敢,冲锋在前。1940年2月奉命追击叛军石友三部, 行至丘县赵官寨以南时,受到从四面八方合击而来的千余日伪军的包围,在敌强我弱情势下, 王退至赵官寨一所民楼内坚持战斗,历时一天半,弹尽粮绝,自己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其他六十多位战士跃身火海,英勇献身。1946年当地政府,在烈士家乡为其树立墓碑,永久纪念。
  【杨宏明】(1910—1942.4.29)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赵河村杨家冲人。1927年参加黄(安)麻(城)起义。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连、营、团长。参加了长征。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奉命到华北敌后坚持抗日。1940年6月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冀南军区新九旅副旅长。同年10月,任冀南军区第四分区司令员,参加了“百团大战;。1941年秋,日伪军以四个团的兵力进犯临清县西部抗日根据地,杨宏明带领四分区部队,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以英勇善战闻名冀南。1942年4月29日,日伪军集中万余人,从四面包围四分区、新四旅驻地临清县西部摇鞍镇(今属河北省临西县)一带,在突围战斗中牺牲。
  【孙仰周】 (1910—1942)山东省临清县张堤(今属河北省临西县)人。1925年在济南读初中时,积极参加“五卅运动”,并加入了共青团。1929年考入北平私立中国大学西语系,加入进步组织“左联”,以“耕者”为笔名写文章抨击国民党反动派。毕业后到临清山东省立十一中学教英语。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 回乡组建民团武装抗日,曾说服王来贤部接受山东省第六区改编。1938年11月聊城失守后,中共鲁西北特委任命孙仰周为《抗战日报》社社长,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坚持出版工作。1941年冬调任冀鲁豫行署文化出版社社长,历尽艰辛,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地下岀版中心,出版了大量报刊、书籍。被选为边区文化界代表和边区政府参议员。1942年9月27日在日军 “铁壁合围”中牺牲。
  【黄骅](1910—1943.6.30)原名金山。湖北省阳新县人。1929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工农红军营长、团政委等职。参加了长征。红军到达陕北后,任抗日军政大学教员。1937年“七七”事变后,任中共晋西特委军事部长、八路军一一五师晋西独立支队副支队长。1940年秋,率晋西独立支队进入鲁西北地区抗日,任鲁西军区三分区(鲁西北)司令员,在聊城、堂邑、冠县、莘县等地,多次指挥部队与日军作战,对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贡献。1941年调任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1942年4月兼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六旅旅长。1943年6月30日在河北省盐山县(后为新海县)大赵村,被叛徒邢仁甫派人杀害。为纪念烈士,新海县改为黄骅县。
  【韩效民】(1910-1944.6.28)曾用名韩保义。聊城县韩庄村(今属东昌府区)人。髙小毕业后务农,1938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筑先县(今东昌府区)抗日民主政府武装部长,筑先县第二区抗日民主政府区长等职。1944年6月28日在聊(城)东(阿)茌(平)博(平)阳(谷)五县日伪军联合“扫荡”茌南根据地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苏群](1910—1948.4.15)原名苏长宗。东阿县西程铺人。抗战前在北平中国大学读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济南考入国民党第三集团军政治工作人员训练班。当年结业,由组织派往聊城参加抗日工作,被分配到冠县,任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政训处驻冠县办事处服务员。1938年1月调任莘县抗日民主政府教育科科长。同年11月17日后,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筑先纵队后勤处负责人、邱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鲁西北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政科科长、冠县抗日民主政府代县长、鲁西北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秘书主任等职。1947年秋,调任冀南行署邯(郸)馆(陶)铁路修建办事处主任。1948年4月15日,苏群和爱人、儿子在河北省肥乡县李家庄,被当地白阳古教的反动教徒杀害。时年38岁。
  【李凤彩】(1910—1948.7)博平县李灿然村(今属茌平县)人。岀生在农民家庭,自幼读书,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毕业后,在当地教书。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山东六区范筑先属下抗日游击部队和八路军某部任职。顽强勇敢,多次荣立战功。1946年后,任解放军某团参谋长。1948年7月在枣庄战斗中光荣牺牲。
  【王福昌】 (1911.10—1937.5)字耀光。阳谷县富安镇人。1932年考入阳谷师范讲习所,后转寿张省立第八乡村师范读书。1934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校期间,与沙延孝、段延铭建立“读书会”、“文学研究会”、“同乡会”等组织,团结进步同学,宣传共产党的主张。1935年6月任八乡师党支部书记,与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长赵健民经常保持联系,组织学生运动,开展抗日救国。1936年9月被捕,押往济南,在狱中受尽严刑拷打,坚贞不屈,保守了党的机密,并在狱中建立了中共党支部,顽强和敌人斗争。1937年5月,因伤病交加死于狱中。
  【刘振亚】 (1911—1934)临清县(今市)城南吕堂村人。1928年考入由张自忠任校长的开封西北军军官学校。是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军校毕业后,任冯玉祥部三十八师参谋。后该部为蒋介石改编,仍任参谋。1931年,根据党的指示在国民党二十六军开展党的地下工作,组建中共二十六军特别支部,被任命为特支书记,在二十六军上层领导人员和机要人员中设法发展党员,经中共中央批准,吸收该军参谋长赵博生入党。1931年12月参与策动二十六军发起了宁都起义,该部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刘振亚在军团先后任团长、军团侦察作战科科长,参加了三、四、五次反“剿围”和长征。在长征途中逝世于贵州都匀。
  【刘仲莹】(1911—1938.3.28)原名刘盛玉,曾化名李济安、范明生,人称老范。山东省莱芜县鹁鸽楼村人。出身于小土地所有者兼商业资本家的家庭。在济南学习期间,深受教师、作家、共产党员胡也频的影响,师生关系甚密。1930年下半年,在上海由胡也频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返回家乡,在莱芜开展党的工作,历任党的小组长、特支书记、莱芜县委书记。1933年下半年,山东党的组织遭到破坏,一度与中央失掉联系。期间,刘仍继续努力开展党的工作,同时积极找党。1935年与赵健民等组建中共山东省临时工委,刘任书记。1936年5月,中共山东省委恢复成立后,刘被任为中共鲁西北特委宣传部长。1937年任聊城、冠县、莘县、堂邑、临清等地新建鲁西北特委书记,为鲁西北地区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做岀了贡献。1937年11月因病离开聊城,逝世于济南齐鲁医院。
  【姚第鸿 】 (1911.3.18—1938.11.15)
  山西省河津县西毋庄人。其父姚以价为山西辛亥革命起义军领袖,曾任国民革命军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兼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的高级参议。姚第鸿自幼丧母,随父就读于军旅中。1927年考入开封省立高中,曾被推选为学生会主席。1930年转入济南山东省立高中学习,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3月任中共济南特支成员兼共青团济南特支书记。当年6月,中共济南特支改为济南市委,遂任中共济南市委委员、共青团济南市委书记。是年,考入齐鲁大学读书,并继续开展党的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组织领导济南学生爱国运动,成立起山东反帝大同盟。1932年初任中共山东省委委员、共青团山东省特委书记。同年春,因敌人从其父专车上搜岀党的秘密文件、印刷机等,他亦被通缉,被迫去日本留学。从而与党失掉联系。1937年“七七”事变后回国,9月到聊城,任山东省第六区专员兼保安司令范筑先的秘书,为团结争取范筑先与中共合作抗战做了大量工作。在此期间,中共鲁西北特委根据其表现,恢复了他党的关系。1938年5月任山东省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政治部副主任,11月12日军进犯聊城,14日凌晨根据范筑先司令的安排,与政治部人员一起撤岀聊城。出城十余里发现范筑先仍在城内未撤岀,中共鲁西北特委决定姚第鸿、张郁光返回城内催范出城指挥战斗。由于山东省政府民政厅长、鲁西北行辕主任李树椿的有意拖延,待范筑先、姚第鸿等起身出城时,四面城门均被日军火力封锁,不得已留城固守,与敌血战。11月15日上午壮烈牺牲。
  【罗兆荣】(1911-?)博平县罗庄村(今属茌平县)罗庄村人。幼失父母,由伯父抚养成人。游手好闲,赌博打架,不务正业。1929年起在国民党博平县政府任政务警、巡长、副官。1939年2月19日,日军侵入博平县城后,曾在八路军一二九师筑先纵队五大队任中队长。不久,逃离,自拉队伍,名为抗日,实系土匪,暗中勾结日军,为非作恶。1942年公开投降日军,任博平县自卫总团团长。1943年3月自卫总团哗变,剌罗未遂。罗疑系共产党所为,即捕杀共产党员、抗日干部、军人及其家属,并施用剥活人、挖眼割舌、活人抱地雷、打活靶等多种酷刑,对所捕人员进行残酷折磨。到1945年底,不足二年时间,即捕杀共产党员和抗日军人及家属三百多人。1945年9月任国民党山东保安第四十二旅旅长。1946年1月收复博平时,逃往济南,后下落不明。
  【刘汉臣】(1911一)山东省馆陶县刘黄营村(今属河北省)人。自幼上学,后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后在国民党军队中历任炮兵团长、旅长、少将参议等职。大陆解放前夕去台湾。
  【冯惊涛](1911—1940.4)原名冯芝瑞,又名兰亭。河北省沧县冯营村人。家贫,仅读书2年,为谋生参加国民党军队,曾任副营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对国民党军的一味南撤不作抵抗的政策不满,毅然于1938年2月率第三集团军运输团36人到聊城,投奔范筑先抗日,被任为十支队副官长。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改任十支队西进支队队长。1939年1月,任八路军一二九师筑先纵队第五营营长。1940年4月在馆陶县郑村截击下乡“扫荡”的日伪军的战斗中,身负重伤,光荣牺牲。
  【朱荣章】 (1911—1940.5)高唐县朱庄村人。出身于一个较富裕的家庭。自幼读书。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班、排、连、营长、副团长。作战勇敢,身先士卒。1940年5月,回家探亲时,与妻子兄弟连同同来的警卫员一起被敌人逮捕活埋。
  【周子厚】 (1911-1942)名长宽,字子厚。阳谷县崔庄人。1933年夏毕业于阳谷师范讲习所,到阳谷县立三高任教。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华北局势紧张,学校解散,遂离开学校回乡参加发展党的组织,曾任中共阳谷县东北区委书记、县委委员兼宣传部长、组织部长、动委会主任等职。1937年根据上级指示,对民间保家自卫组织“忠孝团”进行统战工作,逐渐控制了该组织七、八两个团,对巩固聊阳阿根据地起了重大作用。1939年在与日军作战中被毒气致残,1942年12月逝世。
  【李绍忠】(1911-1942)字尽忱,曾化名李特、李太。朝城县张鲁西街(今属莘县)人。自幼读书,思想敏捷,力求进步。在聊城山东省立第三师范学习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春赴北平,考入清华大学国文系。毕业后,在朝城高小任教,白天上课,晚上办农民夜校。1936年为避免朝城国民党的逮捕,化名李特到高唐县中学任国文教师。努力向学生推荐进步书刊,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当年,为防反动派的迫害,又化名李太去胶东,先后在栖霞、昌邑县中学任教。1937年2月由当地党组织恢复其党的关系。1937年“七七”事变后,边教书,边进行抗日活动。1938年春调鲁东抗日游击第八支队任编辑。后,八支队多次改编,至1940年,改编为山东纵队第一旅,李绍忠一直在所在部队任编辑。1942年,在“肃托”中被错杀。1986年平反昭雪,追认为革命烈士。
  【黑若仙】 (1911-1943.10)女。原名黑丽清。回族。临清城内人。聊城省立第三师范女子部肄业,又考入临清联立乡村师范,毕业后到临清第一完小任教。193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中共临清特支宣传委员,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临清失陷后,到济南参加第三集团军政训班学习。1939年春到中共鲁西一地委妇委会工作,随八路军一二九师先遣纵队东进,开辟泰西根据地。1939年秋,调任中共鲁西一地委宣传科长,曾主编党内刊物《洪流》和《抗战日报》。1941年调鲁西北文化救国会工作,1942年调卫东中学任教,1943年调中共鲁西北地委宣传部编审科,负责编辑党内刊物《堡垒支部》01943年10月因病逝世。
  【谢家贞】 (1911-1945)茌平县刘东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革命。1939年10月后,历任茌平县抗日大队战士,鲁西、冀鲁豫军区某机枪连班长、排长等职。作战勇敢,多次负伤,曾荣立一等功。1945年在梁山黑虎庙郭堤口战斗中牺牲。
  【李华光](1911—1947)原名李恩荣,又名李耀庭、李耀先。清平县李圈村(今属临清市)人。自幼读书,1929年考入临清山东省立第二职业学校。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秋临清第二职业学校停办,转入临清联立乡师学习。同年底中共临清联立乡师支部成立,任支部书记。1932年春,因中共平原中心县委领导组织遭破坏,为防意外,退学回乡,在本村发展党员数名,建立了中共李圈支部,任支部书记。同年秋在李圈支部的基础上,建立中共清平县委,任组织部长,主持县委工作。1934年夏至1935年秋,清平党组织先后发动了麦收暴动和秋收暴动,扩大了党的影响。1935年秋,清平党组织与中共山东省委失去联系,仍继续党的工作。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家乡发动群众,收集枪支,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夏在清平县五区专事统战工作。1940年初到中共博平县委工作,任组织部长兼敌工部长。1944年6月不再兼敌工部长,专任组织部长。1947年病逝。
  【葛相为】(1911-1948)朝城县八里庄村(今属莘县)人。家贫,早年为人打工、扛活。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革命工作,任中共朝城县八里庄区区委委员。1947年带领一批青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随军南下,战斗勇敢。1948年任河南省郸城县武委会主任,在与国民党军队作战中牺牲。
  【张成—】(1912.1.24—1940.5.29)原名张功纯,濮县南海张庄(今属莘县古云镇)人。1930年考入濮县师范学习。1932年范(县)朝 (城)濮(县)联立乡师(设于范县城内)成立,即转入乡师继读,并积极参加读书会和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当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乡师党支部交通委员。1934年春乡师毕业后,在观城县文明寨完小边教书,边做党的工作。夏,与教师王鹏程等发起成立小学教员联合会,定期开会,讨论教学,议论政局。10月成立中共濮县南海张村支部,任支部书记。1935年冬,根据中共濮县县委决定,先后到济南第五完小和沂水县山里虎峪小学任教。1937年春返回濮县,在胡屯小学任教。2月任中共濮县县委书记。1938年4月原由濮县党组织发展的地方武装编入河北民军第一路四支队四中队,被调入该队任指导员。夏,随四支队编入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历任四支队组织科长、东进纵队三团组织股长、一营教导员等职。1940年冬在解放威县东部贺钊日伪据点战斗中,左臂中弹,因流血过多而牺牲。
  【宋怀良】(1912.5—1941.1)字善庭。东阿县宋楼村人。1930年在济南山东省立第一中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九一八” 事变后,参加学生请愿团赴南京向国民政府请愿,要求一致对外,共同抗日。1937年“七七”事变后,参加山东省第六区范筑先部队抗日。翌年11月14日,日军进攻聊城,参加了聊城保卫战。聊城失守后,奔赴延安,入抗大学习。毕业后,留抗大二分校政治队任队长。1940年调新四军,任军部独立营营长。翌年,在蒋介石发动的“皖南事变”中,牺牲于安徽泾县茂林地区。
  【张克】(1912.10.23—1942)原名张凤奎。莘县田张庄村人。少时家贫,逃荒要饭。1931年为谋生到大名县城内一家药铺当学徒。
  1937年“七七”事变后返乡。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革命工作。1940年任中共莘县县委秘书。1941年为加强莘县南部地区工作,调任莘县第九区抗日民主政府区长。1943年春被叛变分子王金兰等杀害。时年30岁。
  【萧健九】(1912—1945.3)清平县松林镇(今属临清市)人。自幼读书,毕业于北平国民大学。曾任国民党清平县第三区区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家乡组织武装。1938年任清平、临清一带土杂武装部队冯寿彭部副总司令,同年任山东保安独立第四旅副旅长。1941年后,任山东保安第二十二、第二十一旅少将旅长,驻临清、清平、夏津三县结合部地区。思想反动,暗通日军,杀害共产党员及抗日人员与其家属。1943年11月21日与日伪配合,袭击了八路军驻在清平县陈官营(今属临清)的冀南卫东指挥部,冀南军区七分区政委兼地委书记肖永智、四分区政治部主任袁鸿化等惨遭杀害。1944年任国民党山东挺进第二、第三纵队司令兼临清县县长。1945年3月1日因与日伪军发生矛盾,在争斗中丧生。
  【李明章】(约1912-)曾用名李小白。堂邑县许马村(今属冠县)人。自幼读书,毕业于北平朝阳大学法律系。后加入国民党,曾在国民党堂邑县党部任职。1937年后,先后任国民党中统鲁西北区室负责人、伪顽吴连杰部参谋。1942年后历任国民党馆陶、临清县长,山东省第四区专署军法处主任。1944年任东阿县司法科长。1945年东阿解放后去济南。1948年济南解放后去台湾。曾任台湾当局国防部中将局长。已退休,居台湾。
  【赵振华】(1912—1951)河北省文安县滩里村人。岀生在破落地主家庭,曾在国民党军队任职多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随国民党二十九军南逃时流落鲁西北为匪。1938年聊城失陷后,投靠国民党山东省第六区顽军齐子修部,历任副营长、营长。1941年9月投降驻聊日军,充鲁西剿共游击队一支队中队长,遂在聊城县潭庄、周庄、魏庄、高屯修筑据点,强摊硬敛,扒房伐树,并打伤民工多人。又多次跟随日军到冠县、东阿、大名等地进行“扫荡”。所到之处,奸淫烧杀,无恶不作。1945年暗地参加国民党。“八一五”日军投降后,成为国民党山东省六区保安特务四旅旅长,与六区专员王金祥同守聊城,将城内财物抢光,饿死民众数以千计。他还多次派人到附近村庄抢劫,伤害群众。他在充当汉奸和国民党旅长期间,杀害抗日军政人员8人,活埋、勒死妇女4人,杀害共产党员、抗日群众18人,打死其部下无辜士兵9人, 合计38人。1946年12月31日晚,在解放聊城的解放军强大攻势震慑下,乘夜潜逃至济南。1951年缉捕归案,由聊城县人民政府依法判处极刑。
  【洪涛)(1912-1938)原名洪裕良。江西省横峰县人。家境贫寒,幼年给富户放牛、做工。1928年参加革命工作,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工农红军战士、班、排、连、营、团长。参加了长征。1937年“七七”事变后,奉党的指示来山东抗日。当年11月任中共鲁西北特委委员、军事部长,以共产党员、民先队员和进步青年为骨干,在堂邑凤凰集一带组建起鲁西北第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鲁西北抗日游击第一大队,亲任大队长。12月下旬,任中共山东省委委员,并参加中共山东省委组织的徂徕山武装起义筹备工作。1938年1月1日徂徕山起义成功后,任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司令员。同年5月8日因病卒于泰安县徂徕山圈里村。
  【翟子超】(1912-1939.3)山东省金乡县翟庄村人。1927年在济南农民讲习所学习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后,在金乡、齐东、成武等地边教学、边做党的工作。1933年7月到阳谷县安乐镇高小任教师。1934年3月与杨耕心、盛北光组建中共安乐镇中心支部(后扩大为阳谷县委),任宣传委员。参加组织领导了党的外围组织“中坚社”,为阳谷党组织的发展做岀了贡献。1935年夏返原籍,以教书为掩护做党的工作。1937年“七七”事变后,曾主持中共金乡县委工作。1938年任苏鲁豫支队第四大队连指导员、宣传股长、营教导员等职。翌年,在湖西“肃托”中被错杀。时年27岁。后予以平反,追认为革命烈士。
  【阎兆亨】(1912—1939.4.16)字均愉,山东省馆陶县西河寨村(今属河北省)人。幼聪慧,曾在临清联立乡村师范读书2年,因参加学潮被迫离校。后毕业于山东省乡村建设研究院、第三路军军事教导团。历任鱼台乡农学院教导主任,沾化、邱县乡农学校校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家乡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1938年初参加山东省第六区范筑先抗日部队,不久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归来,任八路军一二九师筑先纵队独立团政治处副主任等职。1939年农历四月十六日,在馆陶董固村一带与日军作战时英勇牺牲。
  【徐坤】(1912—1940)山东省梁山县道沟村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参加革命工作。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乡发动群众抗日。1938年初任当地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队长。1939年奉命在寿张、阳谷、东平边境组建中共寿阳东边县委,并任县委书记。8月调任中共寿张县委书记兼组织部长。为发展党的组织,建立抗日政权,发动群众抗日,做了大量工作。1940年2月被日伪军捕去,遂被解往济南监狱,不久被杀害。
  【钱杰东](1912-1941.4)原名钱汶滨,又名江洪。山东省泗水县小颜庙村人。1931年12月在济南正谊中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初中毕业后任小学教师半年。1933年暑假,又考入聊城省立第三师范。此时,聊城师范党的工作处于低潮。钱入校后积极稳妥地开展工作、发展党员,使党的工作很快出现新局面。1935年和盛广灿(北光)等党员同志一起,恢复成立中共聊城师范中心支部,并担任支部宣传委员。1936年春,参加济宁乡村建设训练班学习。受训期间,担任聊城师范应届毕业班的党支部书记。1937年2月受训结束,分配到乐陵县第三乡建学校任教育主任。“七七”事变后,任中共泗水县委组织部长,中共泗(水)、曲(阜)、宁(阳)中心县委书记,中共鲁中三地委组织部长、中共鲁南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等职。1941年4月因病逝于莒县换头沟村。
  【梁仞千](1912—1941.9)原名梁子振。山东省郓城县人。1935年在济南山东省第一中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一中党支部书记,为中共济南市委委员、《新亚日报•副刊》主编。1937年“七七”事变后,任中共郓城、巨野、鄄城、荷泽四边区县委书记、中共郓城中心县委书记。1939年5月任中共鲁西七地委书记。同年11月鲁西区二、七地委合并为鲁西二地委(又称运西地委),任地委委员、运西专署秘书长。1940年选为中共“七大”代表赴延安, 因“七大”延期,入马列学院学习,后到中央研究院工作。1941年病逝于延安。
  【朱子伟】(1912—1947.5)原名杜福祥。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村人。1934年参加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七七”事变后随八路军一一五师转战晋东南、冀南等地,多次指挥和参加打击日军的战斗。1940年随部队东进至冀鲁豫边区,任抗大八分校参谋长。1943年初任冀鲁豫军区一(泰运)分区参谋长。1945年10月任一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46年11月一分区一分为二,以黄河为界,河东为一分区(又称泰西),河西为六分区(又称运东),朱子伟任六分区司令员。繁重的工作和紧张的战斗生活,使朱子伟先天性心脏病日益恶化,经治无效,1947年5月逝世于阳谷县古柳树村后方医院。
  【解占柏】(1913.10—1941.6)原名解树魁。堂邑县凤凰集村(今属东昌府区)人。1934年入清华大学地质系学习,次年参加了 “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193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平津流亡学生到济南参加了国民党第三集团军政工训练班,10月到聊城参加抗日工作和组建党领导的抗日武装。1939年任中共鲁西区四(运东)地委民运部长,说服家庭卖掉大量土地和粮食,支援抗战。1941年初调任鲁西军区武装部科长。3月任茌平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兼县大队长,配合八路军主力部队,消灭日伪顽军,拔除敌伪据点,功绩卓著。6月20日遭敌伏击,壮烈牺牲。
  【王晋亭】(1913.10—1942.4)原名连级,号晋三。堂邑县冯段王庄(今属东昌府区)人。1930年秋考入聊城山东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34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春与同学盛光灿、钱杰东等组建中共聊城师范中心支部,任支部组织委员。下半年因开展党的工作,被学校当局勒令退学。后经同学帮助,到馆陶县任小学教师。曾一度失掉与党组织的联系。1936年恢复与党关系后,于1937年1月参加中共馆陶特别支部委员会,任组织委员。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家乡参加组建了鲁西北抗日第一游击大队。1938年任中共鲁西北、鲁西特委巡视员、组织部长、宣传部长。1939年春任中共鲁西一(鲁西北)地委组织部长。1940年春任中共鲁西区党委党校组织科长、党总支书记。12月任中共泰西地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1942年4月11日地委在峰山县岚峪村召开会议时遭敌人袭击,在突围战斗中牺牲。时年29岁。
  【黄儒汉](1913.10—1948.1.7)堂邑县堠堌村(今属东昌府区)人。自幼读书,1934年3月在北京大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参加革命工作,参加了“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1937年“七七”事变后,到八路军任职,南征北战,积极抗日。1945年抗战胜利后,调东 .北工作,任中共吉林省辽源地委组织部部长,参加了东北剿匪战斗。1948年1月7日因误伤牺牲。
  【史钦琛】 (1913.12—1940.6)原名史序书。河北省成安县介村人。1935年在北平读高中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积极投入"一二• 九”学生爱国运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流亡到济南,考入国民党第三集团军政工训练班学习。10月中旬由党组织派到聊城,先在山东省第六区政训处驻堂邑办事处做发动群众抗日,组织抗日武装等工作,参与组建了鲁西北抗日游击第一大队。翌年,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第十支队,任该支队二团政治部主任。1939年1月任中共鲁西区党委组织部组织科长。5月调任八路军一二九师筑先纵队政治部主任。1940年6月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新八旅二十二团政委。当年6月在莘县耿楼村与日军作战时牺牲。
  【冯干才】(1913-?)曾用名冯哲英。冠县朱庄村人。岀生农民家庭,自幼读书,1932年考入寿张山东省第八乡村师范读书。1934年2月在冠县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八乡师积极开展党的工作,是该校党组织创始人和负责人之一。1935年6月,陪同中共直鲁豫特委委员刘宴春来冠县开展党的工作,领导建立了中共冠县王村支部。翌年10月,八乡师党组织遭受破坏,遂在临清、冠县等地开展工作。1937年11月任中共冠县临时工委委员。嗣后,赴南方,至今下落不明。
  【鞠保立】 (1913-1940)莘县鞠屯村人。农民岀身。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任莘县六区抗日民主政府区长兼抗日游击队队长。1940年秋,住在太子张村时,由于汉奸告密,莘县日伪军将太子张村包围。为了保护战友,只身在村外与敌搏斗,被俘,押至阳谷,遭杀害。
  【郭崇豪】(1913-1940)字从文。山东省濮县八里庄(今属河南省范县)人。1934年考入济南第一乡师学习,热情宣传抗日,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中共山东省委遭破坏,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达三年之久。经郭崇豪在濮县的关系,恢复了山东省党组织与中共中央北方局的关系,他在重建中共山东省委中起了积极作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弃学回乡,从事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加入地方抗日武装部队。后该部队被编入八路军一二九师建制,郭崇豪在基层支部做组织、宣传工作。1940年5月在攻打威县贺剑桥敌据点时,中弹牺牲。
  【姜冠三】(1913-1941)又名姜作军,化名王明远。临清县(今市)姜油坊人。自幼读书,在临清山东省立第十一中学读书时,因参加学潮被开除学籍。嗣后考入聊城山东省立第三师范,毕业后在师范附属小学任教师。1937年 “七七”事变后在家乡参加抗日活动,1938年在
  临清战委会任部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夏成立中共临(清)馆(陶)堂(邑)边县工委,任书记。1940年初调中共鲁西北地委工作,先后任地委宣传部长、社会部长。1941年4月地委社会部撤销,任鲁西北专署公安处处长。同年冬不幸身亡。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李朝杰】 (1913—1942.1)又名李甦,清平县小薛楼村(今属临清市)人。1931年秋入临清联立简易乡村师范读书,在“九一八”抗日救亡运动中活动积极,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6月担任中共临清联立乡师支部书记。1934年被学校当局开除。之后在本县许庄、马庄等地任小学教员,继续进行革命活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参与创建清平县青年抗日救国团,并任总务股长,后又专事党的发展和组织工作。1938年11月任中共清平县工委书记。1939年春工委改建为县委,任县委书记。1940年1月调任中共鲁西四地委任组织部副部长。同年12月任筑先县县委书记。1941年冬因病在东阿县马安庄治疗休养,次年11月17日由于叛徒告密,被杀害。
  【汪洋】(1913—1942.10.17)原名汪之正,字心斋,又名汪波。东阿县顾庄(今属河南省台前县夹河乡)人。1935年于济南省立一师毕业后,初在肥城县民教馆工作,后到东阿县立高小任教师一年。在任教师期间曾组织发动本县二百四十余名小学教师,数次进行增资罢课和控告县教育科长侵占教育经费的斗争。后受当局排斥,被迫离境专事革命工作。1936年初,考入西安东北军学兵队,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该队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指导员,为学兵队抗日救亡组织领导人之一。1937年“七七”事变后,随军转战陕豫皖苏等地。后奉党的指示,回山东组建抗日武装。1938年初,在莒县组建“十字路”抗日游击大队,2月被编入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第三团,任团长。7月,三团并入二团,任政委。因屡立战功,该团被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命名为“钢二团“。1939年秋,任四支队政治部主任。1940年8月,四支队改编为山东纵队第四旅,任旅政委。年底,主力武装执行地方化方针,四旅与泰山军分区合编为鲁中军区第一军分区,任分区政委,并遵照党的一元化领导的要求,兼任中共鲁中一(泰山)地委书记。1942年10月17日拂晓,伪军数千人六路袭击泰山抗日根据地,包围了驻在莱芜北部山区茶叶口一带的党政军机关。为掩护机关人员突围,汪洋率部在吉山与敌人激战,壮烈牺牲。时年29岁。抗日战争胜利后,泰山地区党政军民把吉山西岭的八角台(又称钓鱼台)加工修筑命名为“汪洋台”,在台中建成一座抗日英雄烈士纪念碑,并将当地学校、医院命名为“汪洋中学”、“汪洋医院”。以永作纪念。
  【唐克威】(1913—1943.1.27)原名徐德乾。湖北省枣阳县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北平法政学院学习并参加“一二・ 九”运动。1938年赴延安抗大学习。后任中共冀南区党委党校校长、豫北特委宣传部长兼冀鲁豫边区八路军办事处主任、中共冀鲁豫五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1942年4月调任新建中共冀鲁豫八地委(又称昆张地委,辖昆山、寿张、张秋、东平等县)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同年12月,八地委撤销,任中共冀鲁豫水东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水东独立团政委。次年1月27日在杞南杨庄桥西被日军包围,自杀就义。时年34岁。
  【乔云岚】 (1913-1943)又名乔仲秋,化名焦克东、马子英。山东省临清县牛庄村(今属河北省临西县)人。高小毕业后,因家贫未能升学,随父学中医。14岁被土匪“绑票”,卖地赎回,家中生活更苦。21岁学医初成,开堂看病。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班长、排长,一二九师新七旅十九团政治处干事等职。1942年下半年调任冀南军区第六军分区政治部敌工科长,以行医为名,在高唐、清平、夏津三县结合部做敌工工作,担任护送来往干部、营救被捕同志、搜集情报和打击汉奸等项任务。曾一度和这些地方的伪区长、团长建立关系。后被日伪军逮捕,送往高唐县城。伪县长李彩题严刑拷问,坚贞不屈,被杀害。
  【张一新)(1913—1948)高唐县曲庄村人。师范学校毕业。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茌平县望鲁店村以小学教师为掩护,开展党的工作。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在平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曾入中共鲁西区党委党校学习。1940年后,任中共茌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1944年调任中共齐禹县委宣传部长,1947年任中共齐禹县委副书记。1948年病故。时年35岁。
  【张杰】(1914.4—1947)原名吕连阶。东阿县夏沟村人。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 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阿东办事处秘书、平阿县武委会主任兼武工队队长等职。抗日战争期间,常带精干的敌工人员化装深入敌占区和日伪据点,锄奸惩特,处决罪大恶极的敌顽分子,筹措枪支弹药,为平阿地区抗日斗争做岀了贡献。抗日战争结束,在平阴县大队、武装部做领导工作。1947年在平阴县北屯与国民党军队作战中,因误入敌营被捕,后就义于泰安。
  【汪毅 】(1914.5—1938.10.20)河南省郑县城内西街人。1932年在许昌河南省立第十中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因参加学潮被开除,又入信阳师范高级部学习。1935年12月因开展党的工作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经受了考验,由党组织营救出狱。1937年“七七”事变后,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4月由党组织派往鲁西北,参加抗日,任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第十支队独立营营长,驻大峰山地区。8月调任第十三支队党总支书记、政治部主任。10月奉命率部去菏泽、曹县地区开展抗日工作。途经崇兴镇(今属鄄城)时,国民党顽固派、濮县县长姜鸿元暗施计谋,明为“设宴招待”,暗下毒手,企图消灭十三支队。阴谋被发现,姜被处决。六区保安司令部参谋长王金祥,与姜系一丘之貉,即时派兵包围十三支队。汪毅在濮县小屯被捕,英勇就义。
  【孙立民】(1914.6.6—1942.9)幼名小山,又名长山、长信。冠县唐寺村人。农民家庭出身。父亲早逝,由祖父抚养成人。高小毕业后务农5年。后就读于冠县师范讲习所、某乡农学校。1937年“七七”事变后,参加抗日活动。1939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冠北游击大队文书、副排长。1940年3月所在大队编入冠县游击营后,任一连连长,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任营长。11月冠县抗日民主政府警卫连长邢鹤岭阴谋杀害县长、携枪投敌,孙率部生擒叛徒邢鹤岭,粉碎了他的破坏活动,受到嘉奖。当月调任鲁西北军分区基干团一营营长。1941年6月任冠县独立营营长。作战勇敢,指挥有方,身先士卒,屡立战功。1942年9月26日在白塔集与日军作战中因膝盖被打碎而被俘,解押临清日军大队部。敌人连续五天五夜威逼利诱,进行折磨,坚贞不屈,英勇就义。时年28岁。
  【吴新之】(1914.7-1942.1)山东省栖霞县苏家店人。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同年冬参加“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1936年上半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七七”事变后,随平津流亡学生到济南,入第三集团军政训班。结业后到聊城参加抗战,在堂邑参与组建鲁西北抗日第一游击大队,历任山东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第十支队、八路军一二九师筑先纵队中队长、指导员、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中共总支书记。1940年调新八旅二十二团任政治处主任,为该团最早的领导人之一,对其政治军事等各项建设均起了重大作用。后率该团参加了“百团大战”等许多重大战役、战斗,屡胜敌军。1942年在与敌人作战中牺牲。
  【孙毅民】(1914—1942.4.29)曾化名孙景彦、孙国英。河北省新河县田庄村人。1933年在冀县乡村师范读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乡师毕业后在当地任小学教师。1937年“七七”事变后,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政治部干事、中共南宫县委宣传部长兼县战委会主任、冀南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等职。1942年4月29日华北日伪军对冀南地区实行“铁壁合围”大“扫荡”,在临清务头村与日军遭遇,战斗中牺牲。
  【祖化石](1914—1942.5)又名祖建功。山东省濮县马庙村(今属河南省范县)人。1933年考入兖州乡村师范学校,因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底被学校除名。离校后,回乡做农运工作。1936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到濮县边桥中心小学任教。1937年参加濮县各界抗敌救援会。1939年2月代理中共濮县县委书记。1942年春,到中共中央北方局受训。同年6月25日在山西辽县麻口地区与日军作战中牺牲。
  【贾克彬1(1914-1942)又名彩亭。山东省范县(今属河南省)贾刘石村人。1934年于范(县)朝(城)濮(县)联立乡村师范毕业后, 任本村小学教师。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任本村中共党支部书记。1937年7月任中共濮县三(陈集)分区区委书记兼五区分委书记。1939年10月参加杨勇部在菏泽一带开辟抗日根据地。1940年返回濮县工作,继任濮县三区抗日民主政府区长。因病逝世。
  【孔繁阁】(1914-1942)又名孔子凌。山东省濮县常楼村(今属河南省濮阳县)人。1935年夏在滋阳乡村师范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因开展党的工作和闹学潮,被开除学籍。1936年2月应聘到濮县杨集小学任教师。4月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西安事变”后获释。1937年8月任中共濮县县委书记。同年12月,奉鲁西北特委指示,到国民党二十六军做策反工作。1938年12月返回濮县。1939年4月入中共北方局学校学习,结业后,分配到中共华北局任秘书。1942年外岀工作时,被敌人暗害。
  【霍林笔】 (1914—1943.11)山东省馆陶县(今属河北省)北安村人。农民出身,家境贫寒。从1941年起,即任抗日村长。为人忠厚,办事公道,对敌斗争坚决,为八路军筹集物资积极。1943年11月的一天拂晓,馆陶日伪军包围了北安村,逼他交出八路军埋藏的公粮和枪支弹药,敌人用棍子打、剌刀捅,施尽多种刑罚,他始终说不知道。敌人无计可施,当众燃起烈柴,将他投入火中,壮烈牺牲。时年29岁。后为纪念烈士,将北安村改名为林笔村。【颜竹林】(1914—1944)原名景隆,临清县(今为市)颜朱楼村人。岀身于农民家庭,自幼读书,1935年聊城师范毕业后,回乡任教,并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抗日救亡工作。193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临清特支组织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转入乡下,组织武装斗争。1938年2月入冀南抗日军政干校学习,结业后历任鲁西北抗日游击司令部第十六支队教官、中共临清县工委、县委书记。1939年春调任中共鲁西一(鲁西北)地委委员、宣传部长。1939年冬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0年学习结业后任中共鲁西区党委党校教育科长。1941年春任中共巨南工委书记、湖西地委委员等职。1944年夏在巨野县护麦反“扫荡”战斗中,腿部中弹,命秘书保护文件骑马突围,自己继续射击作掩护,是后壮烈牺牲。
  【程安然】(1914-1945.10)堂邑县(今属东昌府区)人。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家乡参加抗日活动,后到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第十支队。1938年聊城失守后,十支队改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筑先纵队,又改为一二九师新八旅。程安然一直在该部队工作,由战士、班长,晋为排长、连长。1943年开辟卫东地区,调任卫东特务大队副大队长。1944年春任鲁西北军分区基干团参谋长。翌年,参加中共平原分局党校整风学习,结业后,仍回鲁西北,任分区司令部二股股长。当年,在参加解放高唐县城西郭庄的战斗中牺牲。
  【张建国】(1914-1948)山东省濮县(今属河南省范县)赵庄村人。先后毕业于曹州山东省立六中、曲阜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35年在曲阜师范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7月任中共濮县县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同年10月任濮县县委书记。1938年夏入南宫中共冀鲁豫省委党校学习,结业后到八路军一二九师某部工作,随部队在晋冀两省结合部地区,展开对日伪军作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三纵队二旅政治委员。1948年在山西临汾战役中失踪。1948年追认为革命烈士。
  【冯太恒】(1914—1950.12)字岳南,又名冯虎,东阿县高集村人。早年做生意,当高集集头、街长多年,称霸一方。1939年任国民党东阿县四区区长,同时又任伪顽军冯寿彭(又名冯二皮)部二十六旅第五团团长、齐子修部三旅特务团团长。1942年公开投降日军,所部编为伪中央军第五十一军。从1940年到1945年,在高集、杨刘一带杀害抗日军民一百多人,逮捕278人。在八路军打击敌伪收复失地的攻势下,被迫逃往博平、济南,充任敌伪军第三十三纵队司令。1946年11月又任国民党东阿县大队副大队长,多次率人窜至旦镇、鱼山等地作恶为患,杀害孙秀珍等干部群众数十人。1948年东阿县城(今平阴县东阿镇)解放,再次逃往济南,后匿身于江苏吴县。1950年缉捕归案,由东阿县人民政府判处极刑。
  【李玉 】(1915.7—1939.10.26)原名李玉金,字容轩,茌平县城东关人。1930年考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中学。“九一八”事变后,曾作为济南一中的学生代表,参加了济南学生赴南京请愿团,遭到国民党政府镇压,被押解出京。回校后又被遣返离校。1933年到北平读高中,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因积极开展抗日活动,1934年夏被捕。1935年岀狱后,到西北军中从事抗日救亡工作。“西安事变”后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奉派回在平建立抗日武装,先在茌平北部组建起河西游击队,并任队长。后将多支抗日武装合并成立八路军一一五师华山工作团,任团长兼政治部主任。1939年10月26日晚在争取顽军李连祥部反戈抗日时被杀害。
  【齐南峰】(1915.7-1942.7)原名齐秀增,字岚峰,堂邑县齐庄(今属冠县)人。1934年毕业于武训中学,后在千户营、堠堌等村任小学教员。1938年考入聊城政治干部学校,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学习结业后分配到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民军第一路任指导员。1938年底,任八路军先遣纵队政治部民运科长。1939年9月任阳谷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40年秋后任鲁西区第三专署民政科副科长、实业科副科长。1941年3月任朝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领导干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镇压汉奸,打击敌人,名震乡里,被称为九爪龙(因他缺少一个手指)。1942年7月21日夜,在开展工作途中与日军遭遇,不幸牺牲。为纪念烈士, 朝城县曾改名南峰县。
  【晋士林 】(1915—1948.11.19)聊城县夏庄(今属东昌府区)人。30年代初结业于聊城山东省立二中,后考入苏州体育专科学校,毕业后在济南尚志中学任体育教师。1937年“七七事变”后,到国民党第三集团军政训班学习,被分配到聊城参加抗日工作。此时加入中国共产党。由山东六区政训处派往堂邑政训办事处工作。参加鲁西北第一游击大队的组建,并任中队长,参与发动了凤凰集起义。翌年1月第一游击大队编入山东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第十支队,在该支队任连指导员。1938年5月赴延安抗大学习。9月回聊城后,任抗日游击司令部第十支队、八路军一二九师筑先纵队营长、教导员。1940年又到中共北方局党校学习,结业后任冀鲁豫军区作战科长、营长、教导团团长。1943年调(微山)湖西工作,历任湖西军分区十团团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晋冀鲁豫七纵团长、一纵团长,中原野战军一纵二旅四团团长。参加过东平战役、砀山战斗、大扬湖战役、巨野战役。1948年参加淮海战役,11月9月在蒙城阻击战中牺牲。
  【俞大綵](1915-1980)浙江绍兴人。聊城学者傅斯年夫人。自幼读书,1931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后赴美国耶鲁大学英文系研究。博习中西文学,尤擅英文。1949年就职于台湾大学,任外文系教授。1978年退休,1980年因病逝于台湾。
  【袁子俊】(1915-)高唐县袁庄人。字哲生,自幼读书,1936年济南中学毕业,同年9月1日考入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三期步兵科学习,毕业后又入空军军官学校侦察班、政工干部学校学习。历任国民党军队连长、营副、团副、营长、副团长、团长等职。1949年去台湾后,历任第五十七师一六九团团长、五十七师少将师长,新兵第四训练中心指挥官。1971年后,任第八军少将军长、中将军长,第一军团中将副司令。1975年3月后,任第二军团中将司令、台湾警务总司令部中将副司令、台湾训练团教育长等职。已退役,居台北市木栅路。
  【王玉堂】山东省馆陶县(今属河北省)南馆陶人。民国3年(1914)考入湖北学兵营。民国16年(1927)由营长升至团长。民国20年(1931)任第十八旅副官,民国22年(1933)任第一百一十八师副师长,参加了抗日战争。次年入庐山训练班,期满回北平,仍任副师长。
  【邢之襄】直隶南宫县(今属河北省)人。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毕业,1914年由北洋政府任命为东阿县知事。
  【么俊生】山东省馆陶县(今属河北省)平村人。山东省高等师范体育专科毕业。民国4年(1915)投北洋军,1921年任某师师部书记官。1923年充援川军总司令部秘书长,兼四川烟酒局局长,1924年任四川达县县长。1925年任陕西警备总司令部军需处处长,兼全省禁烟总局会办。1926年任暂编二师军需处长兼沔略禁烟局局长。1929年辞职回籍,任小学校长。
  【史泽南】山东省馆陶县(今属河北省)史家庄人。民国4年(1915)考入学兵营,二年升排长,后任北洋陆军十五师团少将团长、津浦路港务处处长、革命军九师参谋,署河南西平县县长。
  【刘继春】(1915—?)又名刘青阳,化名李庆浩、芦保今。阳谷县马庄人。自幼不务正业,先当土匪,日军占领阳谷后,又当汉奸。1940年7月任阳谷伪县警备大队副大队长,配合日军频繁“扫荡”、围剿抗日根据地,袭击八路军军政机关、烧房屋、抢民财、强奸妇女、无恶不作,先后杀害抗日军民31人。1945年7月26日阳谷县城解放时被俘,畏罪潜逃,至今下落不明。
  【赵默雅】(1915-)女,临清县人。自幼读书,1936年毕业于浙江警官学校,投身国民党警务系统,任职于南京警察厅。1938年调重庆警察局,专司指纹业务。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中央警官学校北平特警班教官。1946年任南京警察厅指纹室主任。1948年去台湾,先后任台湾警察学校、“中央警官学校”刑事系教官。为台湾省指纹专家。为解决婴儿初生互调,她曾发明婴儿脚底纹路鉴别法,对双胞胎指纹研究亦有创见。1980年世界指纹学会推荐其为 “世界风云人物”之一。著有〈指纹学》、《验枪学》。
  【董景平](1915—1940.6.12)原名尉广臣,曾用名尉景平。山东省禹城县小尉庄人。自幼读书,1929年考入泰安山东省第二中学学习。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董景平作为三中代表参加赴南京救亡请愿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高中毕业后,在禹城城内第一高小任教,并任该校中共支部书记。1937年“七七”事变后,任中共禹城县委组织部长,与金谷兰、王克寇等在禹城、高唐等地组建鲁西北抗日游击第四大队。当年12月任中共禹城县委书记。1938年6月任以临清为中心的鲁西北特委组织部长。1939年至1940年春,到中共中央北方局党校学习。1940年3月任中共鲁西四(运东)地委组织部长。当年6月12日地委机关驻地茌平县城南张小庄突然遭到日伪军袭击,在突围战斗中牺牲。
  【张新亭】(1915—1939.5)阳谷县仓上村人。1937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三十一支队工作。1938年12月任八路军平原纵队黄河武装工作团团长。1939年5月在长清县潘店、南辛庄一带工作。某夜突遭日军偷袭,在突围战斗中牺牲。
  【徐广文】(1915—1939.7.19)莘县枣徐苏村人。1937年秋毕业于莘县师范讲习所,并参加革命工作,任莘县县大队政治部秘书。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5月任中共莘县五区区委书记。同年底调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先遣纵队粮秣科科长。1939年7月由于汉奸告密而被捕,在敌人严刑拷打面前,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痛斥日伪军的罪行,高喊革命口号,被敌人割掉舌头,砍去左臂,活埋在莘县城内,
  壮烈牺牲。
  【何金三](1915—1939)曾用名何元鑫,冠县城内五虎街人。回族。1927年高小毕业,1929年入聊城省立第三师范读书,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三师毕业后,到冠县师范讲习所任语文、历史教师,并任中共冠县师范讲习所支部书记。虽患重病,仍坚持上课,经常向学生推荐进步书刊,开展读书活动,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努力扩大党的组织。1938年3月任中共冠县临时县委委员、秘书。5月任中共冠县委委员、宣传部长。1939年因病去世。
  【李金荣】 (1915—1940.5.18)山东省馆陶县(今属河北省)刘庄村人。在馆陶县立一高读书期间,在共产党员、教师王晋亭的教育、影响下,思想进步,积极参加反封建和抗日救亡活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考入临清山东省立第十一中学读书。1937年“七七”事变后返乡抗日,历任馆陶县五区指导员、区战委会主任等职。1939年5月任中共馆陶县五区区委书记。1940年5月在冀浅村工作时,因人告密被捕,被敌人押往南馆陶,就义时敌人喝令其跪倒,他凛然而立,决不低头弯腰,高喊革命口号,壮烈牺牲于卫河边。
  【刘培桐](1915—1940.6.14)山东省东部地区人。1934年入北平国民大学政治系学习,在校期间,参加了“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7年9月到济南,考入国民党第三集团军政治工作人员训练班,10月中旬结业后到聊城,历任山东六区政训处驻濮县办事处服务员、聊城政治部民运科青年股长、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鲁西总部青年服务部长。1938年10月赴中共冀鲁豫省委党校学习。1939年1月在中共鲁西区委机关工作。1940年1月任中共鲁西区委青委副书记,3月任中共鲁西四(运东)地委书记,6月14日地委机关驻在茌平县城南张小庄村时,遭济南、聊城、茌平等地多路扑来的日军的袭击,在突围战斗中牺牲。
  【沙延孝】(1915—1940.10)字露亭,回族,冠县申阎村人,后迁至冠县城南街定居。1932年考入寿张山东省立第八乡村师范,1934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八乡师支部书记。1937年3月乡师毕业后,被分配到馆陶县房尔寨乡农学校任教务主任。不久,中共馆陶县特别支部成立,任宣传委员。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参与改造绿林武装。1938年4月任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司令部第五支队第一团政治处主任,被授予中校军衔。1939年4月任八路军一二九师筑先纵队第三营教导员,与营长赵健民一起,驰骋疆场,屡立战功,“赵三营”威震鲁西北。1940年10月7日在与日军作战时牺牲。
  【王斌】(1915-1942.12.26)原名苏新计,又名苏兆基。朝城县苏村(今属莘县)人。高小毕业后务农,1939年参加革命工作,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朝城县三区动委会干事、交通员,参加了苏村阻击战。1941年调任中共朝城四区区委书记兼区抗日游击队指导员。1942年12月26日随区队驻在段古楼村,遭早有预谋的叛变投敌分子杀害。时年26岁。
  【侯书生】(1915-1948)冠县侯六庄村人。家境贫寒,自幼务农。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筑先纵队、新八旅及解放军的班、排、连、营长。1947年由华北军区部队调往东北,任东北野战军某部后勤处长。1948年敌人突然包围后勤机关,在突围战斗中负伤,因伤势严重,不久牺牲。时年33岁。
  【张炳元】(1916.8-1939.7)字柏江,河北省文安县胜芳镇人。1930年考入天津南开中学。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考入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流亡到济南,加入第三集团军政训班学习。不久,被派往聊城,任中共茌平县政训办事处支部书记,年底调往莘县,1938年2月任中共莘县县委书记。深入群众,整顿基层政权,发展抗日武装,建立抗日团体,把抗战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11月任中共鲁西特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1939年春任中共鲁西一(鲁西北)地委书记。卓有成效地领导全区开展抗日运动。当年7月,在朝城化庄被敌人暗害。
  【邢鲁峰】 (1916.11—1947.12)原名希圣,山东省临清县傅庄村(今属河北省临西县)人。出身于农民家庭,1936年7月毕业于临清山东省立第十一中学,又考入聊城省立第三师范读书。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家乡组织抗日武装,并任游击队长,同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临清县战委会军事部长,5月赴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对外称党校)学习军事。结业后,留东进纵队任侦察参谋。后任一二九师新编七旅侦察股股长、科长。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一二九师七、八旅等部队,改编为晋冀鲁豫军区二纵四旅,任四旅十一团副团长。1947年随部队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同年12月在固始战斗中牺牲。时年31岁。
  【李洪甲](1916—1940.2)阳谷县北李庄人。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阳谷县区抗日部队战士、班长,阳谷县第四区抗日中队副队长。对敌斗争坚决,作战勇敢。1939年夏任八路军东进支队聊(城)阳(谷)(东)阿武装工作团团长。1940年2月8日被国民党阳谷县长逮捕,当月10日被残酷地活埋在阳谷四合村。
  【朱廷栋】(1916-1940.5)高唐县梁村镇穆庄人。1936年毕业于高唐县中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报考聊城政干校,1939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在家乡发展党的组织,在附近几个村庄建立支部,并任支部书记。1939年秋,任高唐七区区委委员,同年冬任中共高唐县委宣传部长。1940年5月伪顽势力联合进攻高唐、清平边界根据地,朱廷栋坚持地下斗争, 被坏人指认而被捕,逃跑未成,惨遭杀害。
  【袁兆文】(1916—1941)聊城县前铺村(今属东昌府区)人。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聊城东部地区发动群众抗日。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阿东工委宣传部长兼望店铺村党支部书记、中共聊城东北工委宣传部长兼袁楼村党支部书记、中共筑先(聊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由于长期的艰苦斗争生活,积劳成疾,于1941年病故。时年25岁。
  【许兆乾】(1916—1941)茌平县许庄村人。自幼读书,肄业于聊城省立第三师范。193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革命工作。1940年6月任中共在平县委委员、民运部长。1941年春在王后牟庄开展工作时,被伪军齐云泽部捕去,转至李岐山军法处,受尽酷刑,腿被压断,肉被烧焦,坚贞不屈,最后被开膛破肚,折磨而死。时年25岁。
  【张春岭】(1916—1942)又名刘涛,高唐县皮户李庄人。1937年“七七”事变后奋起抗日,在高唐城北组建队伍。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初入八路军鲁西军区第三大队,任敌工队队长。当年春,任高唐县抗日政府六区区长。夏,遭李连祥等杂团袭击,转移到大运河西活动。1941年初打入敌人内部,任伪六区自卫团团长,以公开身份为掩护,领导开展抗日工作。1942年筹建造枪局,支援抗日根据地,引起了日伪的注意。后伪县长李金榜以设宴为名,对他伏击,经激烈战斗,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
  【萧永智】(1916—1943.9)湖北省黄安县肖家湾(今属河南省新县)人。高小毕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四军十师少共团委书记、红四军第三十一军宣传队长和该军九十一师宣传科长、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政治处副主任、团政委。1939年秋调任一二九师先遣纵队政委,率部开辟聊(城)阳(谷)东(阿)地区,帮助建立了阳谷县抗日民主政府。1940年6月先遣纵队、筑先纵队合并为一二九师新八旅兼冀南军区三分区,萧永智任旅政委兼三分区政委。1943年7月任冀南军区七(鲁西北)分区政委兼七地委书记。同年10月21日萧永智及所属部队在清平陈官营突遭日伪军数千人合围,萧在突围战斗中牺牲。11月为纪念萧永智,曾在馆陶县城以南、卫河以东、冠县西北地区,设永智县。1946—1949年清平县亦曾改称永智县。
  【王克寇](1916—1944.5)原名王汝廉、王禄清,山东省禹城县董屯村人。1933年考入平原山东省立第五乡村师范读书,在进步教师的影响和教育下,思想觉悟日有提高。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七七”事变后,回乡发动群众抗日,在学校师生中建立抗日救国先锋队,在农村组织抗日青年救国会。1937年冬任中共禹城县委书记,建立了八路军一二九师独立旅禹城武装工作团,任政委。1938年7月武装工作团编为冀鲁边支队,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不久,又调任鲁西三大队政委。1941年春三大队改编为鲁西军区(后为冀鲁豫军区)第四军分区基干团,任政委。1942年12月冀鲁豫军区一、四分区合并为一分区,基干团被编为一分区二团,继任团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44年5月在攻打东阿县牛角店伪据点战斗中牺牲。
  【李辉路】(1916-1944.7)山西省灵石县城内人。家境贫寒,当过童工。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参加山西新军抗日“决死队”。作战勇敢,多次立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升任班长、排长、连长。1940年秋,随陈(士榘)黄(骅)支队远征东来,任鲁西军区三分区参谋。随后被派往冠县任游击营(后改独立营)营长。1941年去冀鲁豫军区干部轮训队学习。1942年2月调任莘县独立营营长。当年夏,独立营改编为县基干大队,任副大队长。1944年7月31日在解放莘县城的战斗中牺牲。为纪念烈士,莘县民主政府于1946年底在燕店设立一所小学,命名“辉路小学”。
  【曲曰博](1916—1946)高唐县曲庄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任八路军一二九师青年抗日纵队三团某连副指导员、新四旅十一团统计干事。1941年入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学习,毕业后在冀南、冀鲁豫军六分区工作。曾任分区政治部科长、某团政治委员。1946年在禹城县李富言屯战斗中牺牲。
  【范铭新】(?一1923)名玉琳,字铭新,阳谷县人。早期国民革命活动领导人。1917年参加鲁南护法军,任第二支队司令。1923年春在鲁豫边界地区组织建国军。后被围自杀。1936年6月24日被国民党政府追赠中将。
  【谷学福】莘县寇楼村人。曾就读于聊城省立第二中学,1927年在莘县师范讲习所读书时加入中国国民党。1938年1月任莘县动委会干事。1940年9月后,任中国国民党县党部干事、县党部书记长。1944年春去济南,其后不详。
  【徐翼】(1917.2—1944.8)原名徐宏仁,祖籍江苏吴县,出生于辽宁省辑安县城内。1934年考入北平东北大学工学院实习班,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七七”事变后,随平津流亡学生到济南国民党第三集团军政训班学习,10月被分配到聊城参加抗日,11月到阳谷县政训办事处工作。1938年夏末调任聊城政治部巡视员。1939年春任中共鲁西三地委委员、战争动员部部长,5月调任中共鲁西二地委委员、军事部长,组建八路军一二九师先遣纵队第四游击大队,任大队长。1940年4月四大队改编为鲁西支队,任支队副司令员,10月调任阳谷县长。1941年春任鲁西(后为冀鲁豫)军区第四军分区副司令员。1943年初精兵简政时改任冀鲁豫军区一分区三团政委兼政治处主任,11月调任冀鲁豫军区二分区基干团政委兼中共临泽县委书记。1944年8月在讨伐郓城伪县长刘本功的战斗中牺牲。为纪念烈士,曾在阳谷东阿间设徐翼县。
  【史书成】(1917.4—1939.5)阳谷县邵楼村人。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革命工作,曾在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三十一支队任职。1939年初到八路军平原纵队黄河武装工作团任政治部主任,5月在长清县潘店、南辛庄一带工作,突遭日军夜袭包围。在突围战斗中头部负伤,医治无效,牺牲。
  【何方】(1917.7—1938.8)原名懋勋,江苏省扬州市人。出生于书香门第。1935年9月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商学院经济系读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流亡到长沙。1938年5月向八路军武汉办事处申请到前方抗日,即被派到聊城,任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青年抗日挺进大队参谋长。1938年8月为支援保卫大武汉,挺进大队开到济南前线作战,驻防于齐河城西坡赵庄,被日军包围,在突围战斗中牺牲。
  【王清海】(1917.7—1940.4)山东省馆陶县(今属河北省)西留庄人。12岁开始读书,18岁高小毕业后任小学教员。1937年“七七”事变后参加革命工作,任馆陶县抗日救亡工作队队员,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2月任中共馆陶县六区区委书记。1940年1月调中共鲁西北地委组织部工作,4月在执行任务途中驻馆陶县北田村,因叛徒告密被日伪军包围,经与敌军激战,弹尽被俘,敌人以铁丝穿其锁骨,用马拖到馆陶县城,施用各种毒刑令其屈服。王视死如归,毫不动摇,在高呼革命口号声中英勇就义。时年23岁。
  【夏全亮】(1917.12—1944.6)字碧波,河北省深县人。20岁入黄埔军校预备班,1937年“七七”事变后,回乡组织抗日武装。次年率队加入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指导员、教导员、营长、团参谋长等职。智勇兼备,战绩卓著。1942年冬,任冀南军区第四军分区东进支队司令员,历尽艰辛开辟卫东地区。1944年6月7日敌伪集中十余县的兵力合击东进支队,夏全亮率部奋力应战,终因寡不敌众,殉难于柳林武训墓侧。
  【尉迟修职】(1917—1938.4)临清城内白布巷人。1934年考入北平河北省立高中,爱学革命理论,并在校组织读书会、学生救国会等团体,联络爱国进步同学,进行抗日救亡活动,因而被学校开除。后经友人协助,入北平私立镜湖中学读书。193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即任中共镜湖中学支部副书记。1937年“七七”事变后,受党的派遣,到北平郊区,进入国民党军队内做统战工作,12月说服所在部队接受八路军改编,使之编为晋察冀军区第五支队,尉迟修职任该部三连指导员。1938年4月被敌人杀害。【李肇安】(1917—1939.10.26)山东省蓬莱人。先在哈尔滨、烟台中小学就读,1936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商学院,当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七七”事变后辍学回山东,当年9月在济南考入国民党第三集团军政治工作人员训练班。10月中旬结业后,被分配到聊城,在山东省六区政训处濮县办事处工作。1938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年调任聊城政治干校第三中队政治教导员。10月,任聊城政治部驻观城县干事。聊城失守后,调任山东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第十支队吴作修团二营教导员。1939年1月所在部队改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筑先纵队,任八团二营教导员,7月筑先纵队部分团改为5个营的建置,仍任新二营教导员,10月奉命到莘县开展工作,26日与下乡“扫荡”的日伪军相遇,在作战中牺牲。时年22岁。
  【许青】(1917-1940.1)江西省吉安县人。1933年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9年受党的委派到鲁西北,先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先遣纵队第三团副团长,不久改任八路军抗日游击第五大队副队长兼政治指导员,活动于茌平、东阿交界的迟桥、大白庄一带,配合一二九师筑先纵队第七团和八路军挺进纵队第五支队(萧华支队)坚持运东敌后抗日斗争。1940年1月27日被东阿卓庄一带地方反动武装包围,突围时被杀害。
  【时玉泉](1917-1940)冠县庞田村人。1935年在寿张山东省立第八乡村师范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秋八乡师支部书记王福昌被捕,党组织受到破坏,继任寿张八乡师支部书记,负责恢复寿张一带党的组织。1937年“七七”事变后随乡师流亡外地。1938年冬到山西,即参加山西抗日决死队第三纵队,由战士、班长、连指导员,至宣传科副科长。1940年在山西某地与日军作战中牺牲。时年24岁。
  【王多善】(1917—1941)山东省临清县东王庄(今属河北省临西县)人。出身农民家庭,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参加革命工作。1940年10月任中共临清县第十二区区委书记。1941年秋,在李六寨村与日军相遇, 在激烈战斗中牺牲。时年24岁。
  【焦树元】(1917—1942.9)高唐县焦庄村人。1936年到济南育英中学读书。1937年“七七”事变后,学校停办,回乡进行抗日活动。当年在高唐县东北地方民团邓协忱部任职。嗣后入聊城政治干校学习。结业后返回高唐,开展抗日活动。1939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任中共高唐县委委员,8月兼任中共高唐县七区区委书记。1940年5月被捕,在他人协助下越狱逃岀,到运河抗日根据地工作。不久,日伪军又将其母及其爱人、弟妻、女儿四人捕去活埋。1942年9月焦树元在河北省枣强县张秀屯与日军作战中牺牲。时年25岁。
  【吴明】(1917—1943.10.31)河北省霸县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革命工作。“七七”事变后,调冀南抗日根据地,任中共清河县委宣传部长。1940年10月至1941年2月任中共临清县委书记。1941年入中共北方局党校学习,1942年结业后任中共冀南二地委宣传部长。1942年12月10日在河北省巨鹿县被捕,受尽敌人严刑拷打,宁死不屈,1943年10月被敌人杀害于巨鹿县城内。
  【杨道宗】(1917—1944)范县谷瞳东村(今属山东省莘县樱桃园镇)人。高小毕业。1938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第十支队战士、班长、排长,八路军一二九师筑先纵队、新八旅连指导员、副营长、营教导员、团副政委等职。1944年4月在河北曲周,参加冀南军区三分区团级干部集训班学习期间,驻地遭日军偷袭,在突围中牺牲。时年27岁。
  【王曰俊](1917—1945.1)又名王俊伦,博平县西贾村(今属茌平)人。初中毕业。在学生时代即爱读革命书刊,思想进步。1937年“七七”事变后,参加博平县青年抗日救国团,开展抗日活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参加革命工作,历任西贾、罗庄、花园三村联合党支部书记、中共博平区区委委员,中共博平县博平、贾寨区区委书记等职。1944年12月25日回家探亲时,被博平县伪自卫团总团团长罗兆荣捕去。同时被捕的有其岳父、岳母、妻子、儿女,一家9口。受尽酷刑,终不屈服,次年1月被杀。时年28岁。
  【刘昌义】(1917—1945.7)冠县西白塔村人。1937年“七七”事变后,参加当地民间武装,当年该部改为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第六支队,当战士。聊城失守后,六支队改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筑先纵队第三团,任班长、排长,此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赴太行学习,结业后仍回原部,任副连长。1940年6月筑先纵队改编为一二九师新八旅,任连长。在吕洞固战斗中,他以一挺机枪击退敌人十几次进攻,荣立战功。1942年调冀南三分区特务大队,任副大队长,专门镇压汉奸特务。后任淒西支队营长。1945年7月在肥乡焦寨伏击战中牺牲。
  【鞠学舜】 (1917-1947)高唐县姜庄人。初中文化程度。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本村党支部书记,后调军队工作,历任八路军、解放军战士、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参谋长等职。1947年随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同年11月在与国民党军队作战中牺牲。时年30岁。
  【王太行】(1918.2-1940.5)字春亭,高唐县大王庄村人。自幼读书,聊城山东省立第二中学毕业。曾任小学教员、校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加入中国共产党,经常化装成不同阶层人士,深入民众,发动抗日。1939年6月调任中共髙唐县委敌工部部长,年底兼任中共高唐县第七区区委书记。1940年春调鲁西八路军特务第三大队工作,5月在高唐徐官屯与日伪军作战时负伤,后牺牲。时年22岁。
  【王竹生】(1918.2—1947.8)阳谷县梨园村人。家境贫寒,自幼务农。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某支队任职。11月聊城失陷后,一度归属于国民党山东省第六区新任专员王金祥,不久,参加八路军一二九师先遣纵队第四大队,1940年4月编入鲁西支队,历任连长、营长、团参谋长等职。抗战胜利后,所在部队编入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任团长。作战勇敢,不怕牺牲,先后负伤7次,多次立功受奖。1946年8月在河北省怀来县与国民党军队作战中负伤,因流血过多,抢救无效而牺牲。时年29岁。
  【张彰】 (1918.3—1948.12)原名张庆兰。茌平县牟庄村人。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茌平一带宣传党的主张,联络进步知识青年,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1月后,历任莘县抗日政府收发室主任、八路军一二九师筑先纵队连指导员、新八旅政治部组织干事、冀南军区三分区医院政委、南和县抗日大队副政委等职。作战勇敢,7次负伤,多次立功受奖。积劳成疾,医治无效,于1948年12月病逝于广平县。时年30岁。
  【张冠军】(1918.7-1943.9)原名张玉峰,阳谷县阿城镇人。1935年毕业于阳谷县立简易师范。193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七七”事变后,辞去小学教师,参加抗日救亡斗争。1938年3月任阳谷县二区区长,联络开明士绅,筹建抗日政府。1939年9月任阳谷县动委会主任。1940年1月任中共阳谷县委民运部长,为贯彻党的统战政策,收编民团,扩大抗日力量,做了大量工作。1943年9月在日军“大扫荡“中牺牲。
  【王金祥】(1918.10—1944.12)博平县牛营村(今属茌平县)人。1937年3月在博平县师范讲习所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参加革命工作。入党后,边读书,边在博平书社从事党的工作。1938年后,任博平县牛营抗日小学教师、牛营村党支部书记、博平县七区交通站站长、冀鲁豫运东专署公安处审讯科长、县公安局局长等职。1943年春,专署机关驻东阿县龙王善北张子庄时,遭日伪军包围,在情况紧急之下,他主动带领机关保卫队向村北突围,转移敌人注意,保证了机关安全转移,使同志们安全脱险。1944年12月在东阿县大王庄与日伪军遭遇,在战斗中牺牲。时年26岁。
  【李公太】 (1918.11—1948.8)堂邑县城内东街(今属东昌府区堂邑镇)人。出生在贫寒的农民家庭。自幼务农,1946年参加解放军,在某部当战士、班长。1948年8月在湖北一次战斗中光荣牺牲。部队党委为表彰他的战功,为他追记二等功1次。
  【刘希哲】(1918—)临清县(今为市)三十里铺人。早年参加国民党军队,并加入国民党,长期在国民党军队中任职。1949年去台湾,曾任台湾国民党军事学校少将教官。
  【李恩玉】(1918-)清平县李圈村(今属临清市)人。早年即在国民党军队中任职,并加入国民党。1949年去台湾后,曾任台湾当局铁道部部长。
  【朱冠友】 (1918-1939)祖籍济宁,后随父逃荒到冠县。自幼读书,品学兼优,1935年在冠县师范讲习所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在五岔路村任小学教师。1937年11月奉组织委派到山东六区政训处工作。同年12月在堂邑参加组建鲁西北抗日游击第一大队(后扩建为第十支队),历任副班长、班长、连司务长。1938年11月聊城失陷后,所在部队改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筑先纵队,任纵队机枪营某连指导员。1939年6月2日在冠县城南谷子头北洼与日军作战中身中数弹,英勇牺牲。时年21岁。
  【杨其新】 (1918—1939)临清县(今为市)东周店村人。农民家庭出身。1937年“七七”事变后,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在临南参加抗日队伍,曾多次深入敌伪军内部进行宣传和瓦解敌军工作。1939年春任临(清)馆(陶)堂(邑)抗日武装工作大队队长,曾率部配合八路军一二九师七七一团在临南一带作战,'为开辟临南地区做出了贡献。1939年夏由组织派往邱县做兵运工作,以伪中队副身份,在伪军中做了大量争取工作。后因汉奸告密,被敌人残酷杀害。年仅21岁。
  【马廷骧】(1918—1940)冠县马王段村人。1933年冬毕业于冠县师范讲习所,先后任冠县高王段、冉子庙村小学教员。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乡开展抗日活动。1938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任冠县七区青年抗日救国会主任。9月调任冠县文化界抗日救国会(初名冠县文化界抗敌后援会)干事、主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深入城乡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发动民众抗战。1940年5月任冠县第七区抗日民主政府区长,组织群众锄奸反特,掘公路、割电线,破坏敌人的通讯、交通,并积极为八路军筹集军用粮草物资,支援抗战。10月16日在带领群众完成对冠县至万善一带公路、电线的破袭任务后,驻在西元坊村,因汉奸告密,被敌人杀害。时年23岁。
  【胡腾霄】(1918—1941.7)馆陶县胡马园(今属冠县)人。1934年高小毕业,在本村任小学教师。关心爱护学生,教课认真,深受群众称赞。1936年6月考入馆陶县师范讲习所读书。1937年“七七”事变后学校停办,在乡开展抗日活动。1938年6月考入馆陶县干部训练班学习,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结业后,分配到馆陶一区担任青年抗日救国会主任。12月由党组织分派到馆陶郝国藩民团任连指导员。翌年1月,随郝部编入八路军一二九师筑先纵队独立团一营,任教导员。1940年6月筑先纵队改编为一二九师新八旅,任该旅二十三团二营教导员。在历次战斗中,英勇顽强,屡建功勋。1941年2月赴太行军事学校学习,7月返回,途中遇敌被捕,遭害。时年23岁。
  【张桐瑞】(1918-1943.2)又名张洪流,茌平县张瓦碴庄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交通联络工作。后调任中共茌平县一区区委书记。1943年2月被伪顽军李岐山捕去,刑讯利诱,软硬兼施,张桐瑞宁死不屈,被活埋在茌平县袁庄村外。时年25岁。
  【王肃武】(1918—1944.5.21)原名福五,山东省寿光县人。家境贫寒,幼年帮父亲做木工活,后入济南山东省立师范读书,在校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七七”事变后,随学校迁至鲁西南,在当地参加抗日活动。1938年来聊城,在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第十支队工作。聊城失守后被调往冀南,历任冀南行署民运工作队队长、冀南抗日邮政总局局长、清河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冀南四专署公安科副科长,冀南行署公安总局秘书等职。因病逝世于莘县孟庄村,时年26岁。
  【刘永修】(1918—1944.6)东阿县柳林电村人。东阿姜楼高小毕业后,又入寿张山东省立第八乡师读书,在乡师加入中国共产党,多次参加学潮。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家乡参加抗日活动。1938年到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令部特务营工作。是年11月15日聊城失守后,入延安抗大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冀南军区第五分区(今河北衡水一带)工作,历任参谋、团政委等职。1944后6月华北日军“扫荡”时被捕,在石家庄被杀害。
  【郭树勋】(1918-1944)冠县五里韩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冠县动委会敌工部长、中共冠县县委委员,莘县敌工站长。1944年到太行山参加整风学习,在战斗中光荣牺牲。后追认革命烈士。
  【屈乾坤】 (1918-1945.11)河南省商城县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军连队宣传委员、青年干事、组织干事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大队教导员,冀南、冀鲁豫军区七(鲁西北)军分区政治部组织股长、基干团政治处主任。1942年春至1945年8月任七分区马颊河支队副政委、政委。期间,1944年5月至1945年春曾代理中共聊堂县委书记。1945年8月任八路军冀南军区二十四团副团长。英勇善战,多次在战斗中立功。1945年11月在收复高唐城西郭庄的战斗中牺牲。时年28岁。
  【刘杰】(1918—1948.11.15)朝城县南庄(今属莘县王奉乡)人。聊城省立第三师范肄业。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第十支队战士、文书,八路军一二九师筑先纵队、新八旅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排长、连指导员、连长、营长、副团长等职。参加战斗百余次,负伤9次,多次立功受奖。在淮海战役初期,修筑工事时,被敌人炮弹炸伤,不幸牺牲。时年30岁。
  【邓延熙】(1919.1—1941.8)字康民,曾用名邓涤、邓者羽、白果,聊城县城内殷家园子(今属东昌府区古楼办事处)人。1936年聊城山东省立二中毕业,考入济南省立第一师范高中师范科读书。1937年“七七”事变后,回聊城从事抗日,在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政治部民运科工作,参加筹建聊城青年抗日救国团,被选为团长。1938年10月,由中共鲁西北特委保送到延安,进入甘肃庆阳抗大分校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冬赴江苏盐阜地区开展工作,任新四军第三师七旅二十团营教导员,兼盐城第十四区区委书记,发动群众减租减息,组织救亡团体,展开游击战,消灭敌伪军,开辟敌后根据地。1941年8月22日在反“扫荡”战斗中英勇牺牲。为纪念烈士,其牺牲地曾命名为“白果乡”。
  【李恩庆】(1919.9-1942.4)高唐县董集村人。1937年考入聊城省立第三师范读书。“七七”事变后弃学返乡,借教书之便,大力宣传抗日救国。1939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任中共高唐五区区委书记,致力于发展党的组织和武装抗日工作。1941年2月任中共唐南县委组织部长,积极开辟运东抗日根据地。1942年2月任中共唐南县委书记,随后赴地委党校学习。4月29日在日军对冀南“铁壁合围”时,英勇牺牲。
  【吴亚屋】 (1919-1943.10)原名吴文祥,茌平县北关人。堂邑武训中学毕业。1937年“七七”事变后,考入聊城政治干部学校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员。1938年12月八路军平原纵队成立,任纵队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科长。1939年6月到八路军一一五师华山工作团工作,任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40年被选为茌平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兼茌平县独立四营营长。1941年夏任鲁西四(运东)专署视导室主任,1943年初,任冀鲁豫一(泰运)专署民政科长。同年10月在检査工作途中,在东阿县小张庄与下乡“扫荡”的日军遭遇,因负重伤,自戕殉国。
  【吕韵】(1919—1945.8.31)河北省赵县人。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连政治指导员、营教导员、营长、冀南军区第四军分区参谋长等职。作战勇敢,多次立功和受通报表彰。1945年8月30日在收复临清战斗中牺牲。时年26岁。
  【唐茂乾】(1920.3—1939.7.8)又名唐克,东阿县唐村人。1936年7月考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乡师读书。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随校南迁至荷泽一带,乡师因环境恶化解散后,茂乾即在当地组织抗日武装。1938年3月该武装被编入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第十支队学兵大队,唐被任命为第三中队长。其间,积极收编改造地方民团,扩大抗日武装,并多次参加对日作战。1939年1月调任八路军一二九师筑先纵队二团一营四连指导员。7月8日该营在清平县金郝庄 (今属临清市)开辟抗日工作时遭敌偷袭,在战斗中身负重伤,经抢救无效而牺牲。
  【谢遵仁】(1920.3—1947.9)曾化名张明远,博平县官赵庄(今属茌平)人。自幼读书务农。1943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博平县抗日大队战士、班长、排长、连长,解放军连指导员。作战勇敢,不怕牺牲,多次立功受奖。1945年在解放在平战斗中被评为战斗模范。1946年在围攻聊城战役中,被评为团的战斗英雄。1947年在羊山战役中荣立一等功,同年9月在阻击国民党新五军的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27岁。
  【解承生】(1920.7-1947.7)稚号解小拼,东阿县解庄村人。家境贫寒,在小学读书两三年后,辍学务农。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初在八路军某部为战士,后到东阿、平阿、平阴等县公安局做侦察员,任武装工作队队员、队长。多次化装深入敌区和敌人据点侦察敌情、捕杀罪大恶极的日伪军头目和汉奸叛徒。仅在1947年6月一个月内,即捕杀敌特6人,击伤2人,为民解愤,震慑了敌人,受到边区通报嘉奖,记功一次。1947年冬,遭敌人暗害。时年27岁。
  【常持秀】(1919-)原名持璜,堂邑县城内南街(今属东昌府区)人。自幼读书,1937年参加国民党军队,后加入中国国民党,先后毕业于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期炮科、炮校尉官班第四期、陆军大学正规班第二十一期。历任炮校中尉助教、上尉教官、陆军大学上校教官等职。1949年去台湾后,历任国民党第十军少将参谋长、第六十九师少将师长、陆军第一军团士官学校少将校长、参谋总部第五参谋次长室少将助理次长执行官。1970年后任台湾国民党国防部计划参谋次长室中将助理次长、联合勤务司令部中将参谋长、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台南师管区中将司令。已离职,曾任山东同乡会会长。现居台湾省台北市。
  【白万祥】(1920.9.18-)字建生,聊城县郭白村(今属东昌府区)人。自幼读书,齐鲁大学毕业后,又入国民党中央干部学院、政治大学学习。曾任三民主义青年团分团主任、干事长。1939年蒋经国在江西赣州成立“新赣南公仆联谊会”时,白是该会干部之一。后曾任国民党青年军二O八师新闻处宣传科长、秘书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历任国民党军队旅、师、军政治部主任。1949年去台湾,先后入三军联合参谋大学第三期、联战班第二期、革命实践研究院第五期、三军大学战争学院将官班和赴韩国建国大学学习,并获得韩国建国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曾任台湾总政战部干部管理处长及该部第一组组长,第十军团政治部主任,陆军总司令部政治作战部副主任,联合勤务总司令部政治作战部主任。1969年7月任台湾警备总司令部政治作战部中将主任,总政治作战部中将副主任等职。后从军界转入政界,历任台湾中央广播电台主任、国民党中央海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政策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大陆工作委员会主任兼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同盟推行委员会计划委员会委员兼召集人。白在担任大陆工作委员会主任期间,向台湾国民党当局提岀要停止对大陆破坏和与大陆接触的主张,被台湾当局采纳。1986年6月被聘为台湾当局国家安全委员会顾问。系中国国民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党务顾问、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现居台湾省台北市光复南路巧菱一号。
  【赵甲三】 (1920-)茌平县赵庄村人。早年投身中华国民军,嗣后加入国民党。历任国民党军队团长、旅长、师长等职,系陆军少将军衔。1949年去台湾省,现已退役,定居台湾。
  【徐昌】 (1920-)清平县左西店(今属临清市)人。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历任国民党中央党部专员、国家总动员会视察、经济部特经处视察、美国纽约嘉信贸易公司经理等职。1949年去台湾,递补为台湾当局“国大代表”。
  【王明玉】(约1920-)莘县周庄村人。早年参加国民党军队,并加入国民党,长期在国民党军队任职。1949年去台湾后,曾任国民党军驻金门岛司令部少将副司令。现已退役,住台北市。
  【张漪清】(1920.9—)女,原名梁卿,学名梁桂芝。山东省馆陶县(今属河北省)齐固村人。自幼信奉耶稣教,并在本村教会小学读书。再就读于河北大名女子师范、甘肃医学院、陕西医学专科学校。后又入美国罗林大学医学院、纽约佛兰西医学研究院深造。曾任国民党陆军总医院、山东省医院、广东省疗养院医师、主任医师。1949年随丈夫张子春经香港去台湾。历任台湾省台北真光医院、台湾省儿童医院、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爱肯医院等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儿科主任等。长期从医,擅长儿科。1977年曾组织医疗队到金门地区服务,因受国民党台湾军事当局参谋总长周至柔嘉奖,后被补选为国民党台湾当局“国大代表”。
  【张鹏程】 (1920-)聊城城内古楼北街(今属东昌府区古楼办事处)人。自幼读书,1948年赴长江以南求学,1949年去台湾。后考入警官学校,毕业后,由警士军官升至国民党台湾当局内政部刑事警教署第五队队长,少将军衔,为台湾当局警界二号人物。已离职。1994年曾回乡探亲。
  【范树民】(1920—1938.8.28)山东省馆陶县(今属河北省)南彦寺村人。范筑先次子。1936年随范筑先到聊城,入聊城山东省立
  第二中学读书。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二中组织时事研究会,组织青年参加抗日救亡宣传, 此时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11月,经范筑先批准,以二中学生为基础,成立青年抗日挺进队,任队长。1938年4月改编为大队,自任大队长,组织战士学习军事、政治,深入农村宣传抗日。8月26日为配合保卫大武汉, 请缨率队参加济南战役。27日驻齐河坡赵庄, 次日凌晨,遭日寇偷袭,在突围战斗中牺牲。时年18岁。
  【张振维】(1920—1940.5.6)聊城县二张村(今属东昌府区)人。聊城师范讲习所毕业后在本县糖坊村任教。1938年6月参加鲁西北青年抗日挺进大队,多次参加对日作战和抗日宣传工作。11月聊城沦陷后随部队到农村进行武装宣传。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遂被选派到八路军中学习政治工作和游击战术,其间参加了突袭高唐县城的战斗。1939年4月奉派到聊、堂、莘一带组织武装工作团,被任命为团长。动员农民参军参战,给我主力部队筹集粮饷,阻止向敌人运送物资,做了大量工作。1940年5月5日晚率团截击了给敌人运送物资的大车队,回到驻地后受敌人包围被捕,遭杀害。
  【赵荣芹】(1920-1941)博平县赵庄村(今属茌平县)人。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初在博平抗日武装部队工作,后到八路军一二九师筑先纵队、新八旅二十四团,历任班长、排长、连长等职。作战勇敢,荣立二等功一次。1941年在肥乡一次战斗中牺牲。时年21岁。
  【贾兴华](1920—1942)莘县贾庄村人。家境贫寒,小学读到二年级即辍学务农。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中共贾庄村党支部书记、中共莘县区委组织委员、区委书记。1942年冬配合八路军部队攻打铁佛寺伪军据点,前往八路军驻地传递情报,在贾庄村西被哨兵误伤,不幸牺牲。
  【于化民】(1920—1944.6.22)曾用名于震寰、于浩,聊城县于庄村(今属东昌府区)人。初中毕业。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筑先(聊城)县委宣传部长、敌工部长。经常化装深入敌区,做瓦解敌军的工作。1944年6月27日在日寇“扫荡”在南根据地的战斗中,因眼患高度近视,失落眼镜后,视物不清,误入敌队,被捕,宁死不屈,壮烈牺牲
  牺牲。
  【耿西华](1920-1945)冠县西焦庄人。1938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组织群众进行抗日斗争,建立村农会时,被推举为会长。1943年焦庄周围各村建立民兵联防大队,又被推举为大队长。1944年8月率联防队配合八路军主力两个班,歼敌80多名,被授予“冀鲁豫边区杀敌英雄”称号。不久调任区武委会主任。1945年7月9日伪军出动五百余人偷袭西焦庄,激战中耿西华身中数弹,在与敌肉搏中牺牲。冠县抗日民主政府召开追悼大会,并把西焦庄命名为西华村。
  【颜海川】(1920—1945.5)曾用名颜景云,临清县(今为市)朱楼村人。农民家庭岀身,自幼读书,临清乡师肄业。1937年“七七”事变后,辍学回家,参加地方抗日武装。1938年秋参加八路军一二九师挺进纵队定南团,赴乐陵开辟工作,历任排长、连指导员。1939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在战斗中头部负重伤,回原籍休养,伤愈后组织确定留地方工作,任中共临馆堂工委三区区委书记。1941年5月后,历任中共临南、卫东县委委员、三区区委书记,卫东县委宣传部部长。1943年冬到中共鲁西北地委参加整风学习。1945年3月学习结束后,编入鲁西北地委、专署聊堂县工作队,任温集区工作组组长。同年5月16日在后李屯村黄启功家召集全村积极分子开会时,突遭堂邑县伪军和还乡团武装包围,在率领群众突围中牺牲。时年25岁。
  【谢虹光】(1920—1947.3)原名家润,博平县城内北街(今属茌平县)人。济南正谊中学毕业,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第十支队。1941年5月调任河北省鸡泽县县大队政委。1944年夏,到中共冀鲁豫分局党校参加整风学习。1945年秋调任冀鲁豫军区十三团副团长,参加了解放济宁的战斗。因部队整编,随任冀鲁豫军区独立旅第二团副团长,参加了柘城、郓城、羊山、定陶、成武等地的战斗。1947年3月在执行侦察任务时被俘,遭敌人杀害。
  【宋合印】 (1920—1947.11)冠县李榆林头村人。自幼以讨饭和扛活谋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本村党支部书记。1941年春调任中共冠县十二区(李辛村一带)区委书记。1942年被派往敌人据点,做搜集情报、营救同志、在敌军中发展党员等工作。1943年春任冠县八区(张庄一带)区委书记。7月改任冠堂县二区、武训县五区(小屯、代李庄一带)区委书记。1946年带头报名参军。1947年随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7月任中共金寨县城关区区委书记。11月在战斗中不幸被潜入机关的两名特务捕获,在敌人严刑拷打和高官厚禄面前,忠贞不渝,被敌人残酷折磨而死。时年27岁。
  【颜华】(1920—1947.11)原名颜世平,东阿县颜营村(今属阳谷县)人。幼年丧父, 由舅父抚养成人。7岁上学,1935年到济南山东省立第一中学读书,因散发传单被开除学籍。后考入济南高中。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七七”事变后学校停办,回乡参加抗日活动。1938年由党组织派往鲁西联中(驻阳谷县安乐镇)工作。聊城失守后,调回东阿,先后任中共东阿县二区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1941年到由阳谷、寿张、东阿、东平等县边区地带新建的张秋县工作,历任中共张秋县委组织部长、敌工部长。认真贯彻党的统一战线,充分调动和发挥各阶层的抗日积极性,还争取了数处伪军反正。抗战胜利后调济宁地区,历任中共济宁市委宣传部部长、敌工部科长兼济宁县大队队长。在参加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会议期间不幸去世。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孙银祥】(1920—1947)高唐县后孙庄村人。曾任朱楼村小学教师。1938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联络和组织发展等项工作,足智多谋,灵活机动,深受党的器重。1939年派往东北齐齐哈尔工作,历任游击队长、区长、齐齐哈尔市区政委等职。1947年在齐齐哈尔市龙江道胡同开展工作时被敌人暗害。时年27岁。
  【赵朋富)(1920—1947)馆陶县赵塔头村(今属临清市)人。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筑先纵队、一二九师新八旅战士、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参谋长等职。作战勇敢,多次负伤,屡立战功。1947年8月在收复河北省永年县城的战斗中牺牲。时年28岁。
  【林吉玉】(1920—1948.6)高唐县潘庄人。自幼务农。抗日战争时期,任本村抗日自卫队队长。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带头报名参军,历任解放军战士、班长、排长。1947年冬在河南一次战斗中,机智勇敢地炸毁敌人据点,荣立一等功。翌年6月在河南一次战斗中牺牲。时年28岁。
  【刘玉水](1920—1948.11)高唐县吴官屯人。自幼务农,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在解放军某团当战士,在淮海战役黄土堆战斗中,身负重伤,不下火线,坚持战斗到最后一息。部队党委为表彰他的战斗功绩,为他追记二等功。
  【韩玉](1920.12—1948.11)朝城县吉祥寺(今属莘县)人。出身农民家庭,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参加革命工作。历任中共朝城县三区区委书记、莘县县大队二中队指导员、教导员等职。1946年莘县大队编入晋冀鲁豫军区第二纵队,于翌年6月随队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1948年任桐柏军区三分区独立团政委。同年11月在邓县赵集战斗中牺牲。时年28岁。
  【吴勤堂】 (1920-1948.12)曾化名徐龙。莘县吴宋庄村人。幼年丧父,由伯父抚养成人。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乡参加抗日活动。1938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莘县抗日工作团工作员,中共南峰县三区区委委员、书记,徒骇河支队政委,鲁西北军分区政治部特派员等职。1944年奉组织派遣以伪乡长身份做敌伪工作,与共产党员范永堂相配合,在莘县城内伪军中发展共产党员,建立党的组织。这年8月,里应外合,配合八路军,收复莘县城,荣立大功,受通报嘉奖。抗战胜利后,所在部队编入晋冀鲁豫军区第十纵队,1947年随队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同年冬初,任团长。年底失踪。后追认为烈士。
  【高连堂](1920-1949.5)临清县(今为市)黄官屯村人。曾在国民党九十六军十四师一团当传令兵。1948年4月在收复潍县战役中解放入伍,在解放军九纵二十七师任战士, 参加了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在战斗中荣立二等功。1949年5月9日在上海战役中牺牲。时年28岁。
  【李德一】(1921.3—1941.1)观城县孟秋寺村(今属莘县)人。家境贫寒,在小学读书两年后即辍学务农。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本村组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并任队长兼抗日模范队队长。1940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调巨郓县戴王区,任抗日救国会主任。1941年在孙楼村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工作时,被当地汉奸勾结土匪,将其杀害。时年20岁。
  【赵金法】(1921.8-1946)聊城县沙刘村(今属东昌府区)人。出身在贫苦的农民家庭,自幼给地主放牛、放猪、干零活。1945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初在当地小区队当战士,后到解放军任班长,因作战勇敢,荣立二等功一次。翌年,在热河地区一次战斗中牺牲。时年25岁。
  【刘力](1921-1960)又名刘征祥,云瑞、建新。河北省静海县西尚码头村人。1936年参加静海县保卫三团当兵,1937年入国民党第三十九军团石友三部,历任班、排、连长。后到朝城伪绥靖第三十一师文大可部,先后任营长、旅长、伪华北剿共副司令。认贼作父,伙同日军肆意残害抗日军民。1944年朝城被八路军解放后,任伪华北二路军三支队支队长,转至聊城、济南、郑州、新乡等地。1949年混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南下工作团,曾在南方大学、广东妇科医院、人民医院等单位工作。1955年在广东缉拿归案,1960年初在范县处以极刑。
  【周如交](1921—1943.4.17)冠县前小化村人。从7岁起,随父在天津窑场做工,4年后入小学读书。1937年“七七”事变后,回乡务农。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本村青救会主任。1940年春调任中共冠县一区区委民运委员。1941年春任一区区委书记,冬兼任一区抗日游击队指导员。工作深入,作风民主,生活俭朴,作战勇敢。1943年4月17日与区队被下乡“扫荡”的日军合围在冠县孔村,突围战斗中牺牲。时年23岁。
  【李金月】(1921—1942)冠县李梁堂村人。自幼读书,1937年“七七”事变后辍学,在乡参加抗日活动。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第十支队和八路军一二九师筑先纵队、新八旅班长、连政治指导员、总务科长等职。1942年在河北省大名县与日军作战中牺牲,时年22岁。
  【裴奇](1921—1943.10)原名裴光华,河北省保定市人。自幼在保定读书,后随父母到北平求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流亡到济南。9月考入国民党第三集团军政训班。10月分配到聊城参加抗日工作,被推选为在平县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队长。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底调莘县工作。1938年春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夏初结业后到莘县做宣传工作。1939年春任中共鲁西一(鲁西北)地委组织部副部长。秋,任地委统战部长,后为宣传部长。1942年冬任中共观城县委书记。1943年2月朝城南部地区与观城县合并为观朝县,任中共观朝县县委书记。1943年10月日军对抗日根据地展开秋季大“扫荡”,28日在反“扫荡”战斗中牺牲。
  【吴桂栖】(1921—1944)莘县吴堤口村人。高小毕业后,在乡务农,并参加抗日活动。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参加革命工作,历任中共莘县四区区委宣传委员、书记。
  1943年精兵简政时,改任中共莘朝县二区区委副书记。后调任中共莘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1944年2月率县委工作组,在河崖村进行第二次借粮试点时,与下乡“扫荡”的日军遭遇,被俘,押往冠县高王段村,英勇不屈,被杀害。时年23岁。
  【侯筱章】(1921—1945)山东省历城县洪家园子村人。师范毕业。学生时期,即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七七”事变后参加抗日救亡组织。1939年任肥城县独立营党总支书记,1940年5月调泰西军分区工作。1941年后,任长清县抗日大队党总支书记、大队政委、中共峰山县委书记。1944年8月任中共茌平县委书记。1945年8月调任冀鲁豫军区一(泰运)军分区六团政委。年底,在率领部队收复茌平县七区蛮子营 (今属高唐县)敌据点的战斗中牺牲。时年24岁。
  【刘勇】(1921—1948.11)阳谷县郎湾村人。自幼务农,抗日战争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村青年书记、民兵连长。1945年9月,带头报名参军。历任解放军排、连、营长。作战勇敢,多次立功受奖。1948年任中原军区十一纵队团长,参加淮海战役,在安徽宿县苇子湖战斗中牺牲。时年27岁。
  【郝承忠】(1921—1941.10)在平县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革命,从事地下工作。后调任中共茌平一区区委书记。1941年10月7日在茌平县南三十里铺开展工作时被伪军李岐山捕去。在敌人严刑拷打面前威武不屈,保守了党的机密,被敌人活埋在袁庄村。时年19岁。
  【金方昌】(1922.6—1940.2)聊城城内步云阁街(今属东昌府区古楼办事处)人。回族。1937年10月由聊城省立二中转入济南一中学习,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底,进入山西民族革命大学,边学习,边开展抗日工作。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被派任山西代县牺盟会秘书,不久担任中共山西代县赵湾区委书记。1940年初任中共代县县委委员、宣传部副部长兼一区区委书记。1940年11月23日深夜,在往根据地送公粮时,因被告密,遭敌人逮捕。在狱中受尽严刑拷打,宁死不屈,与敌人进行了坚决斗争。蘸着自己的鲜血,在墙上写下了“严刑利诱奈我何,颔首流泪不丈夫”的诗句。被敌人挖去一只眼睛,打断一只胳膊,于12月3日惨遭杀害。1941年中共晋察冀边区委员会和边区政府授予金方昌烈士“模范共产党员”和“民族英雄”光荣称号,号全区共产党员、全体人民向他学习。1945年中共代县县委为烈士修建陵园。1955年遗骨移葬于邯郸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王化行】(1922.6—1943.6)博平县王古南营村(今属临清市)人。1940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清平县抗日武装工作队工作。1943年调冀南军区七(鲁西北)分区部队任排长。作战勇敢,荣立二等功1次。当年3月17日在临清县张庄战斗中牺牲。时年21岁。
  【傅乐成】(1922—1983)字力更,号秀实,聊城县(今东昌府区)人。1930年随家迁居济南。1938年赴贵州铜仁,考入国立第三中学学习。北京“一二•九”运动波及贵州时,傅乐成被推选为学生代表和游行组织主要领导人,当晚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后经其伯父傅斯年保释出狱。1940年考入昆明国立西南大学历史系。曾发起“捣孔(指孔祥熙)会”和“诗学会”,他为主席,撰写诗文,揭露时弊,宣传进步。毕业后在南京、郑州等地任教。1949年去台湾,初任台湾大学校长办公室秘书,后为历史教师。1956年去美国深造,获荣誉博士学位。由美返台后,仍在台湾大学任教,曾主持台大历史研究所博士班和秦汉史研究室工作,并先后兼任同仁、辅仁、师大、成大、淡江等高校的课程及中兴大学文学院院长。他从严治学,著述甚丰,有《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秦汉史论文集》、《汉唐史论文集》等专著及大量学术论文。1983年2月11日病逝于台湾大学。为纪念这位著名史学家,台湾大学将秦汉史研究室更名为傅乐成教授纪念室,台湾大学、中兴大学、台湾史学会联合设立了傅乐成教授奖学金。
  【张善仿】(1922-)馆陶县艾寨村(今属临清市)人。自幼读书,大学毕业。1949年去台湾,任台湾大学教授、台湾科学院院士。现居美国。
  【刘好中】 (1922-)茌平县刘马村人。自幼读书,后参加国民党军队,并加入国民党, 官至国民党陆军某警备司令,陆军少将军衔。
  【杜保祥】 (1922-)聊城县老韩庄(今属东昌府区)人。自幼读书,早年参加国民党军队,并加入国民党。1949年去台湾。累升至国民党台湾当局师级军官,少将军衔。已离职。1992年曾回乡探亲。
  【赵占河】(1922—1942.6)高唐县崔官屯村人。家境贫寒,为谋生给地主打短工,当长工。1941年10月参加八路军,在某部十二支队三营七连当战士、班长。1942年2月在一次战斗中,不顾个人生命抢救战友,荣立一等功,被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因关心爱护群众,战斗勇敢、工作积极,荣获爱民模范称号,记四等功5次。是年6月,在石家庄地区与日军作战中,光荣牺牲。时年20岁。
  【王黾玉】(1922—)莘县周庄人。出生于农民家庭。自幼读书。早年投入于国民党军队,并加入中国国民党。1949年去台湾,曾任台湾当局驻金门岛军队少将副司令,已退役。1992年回乡省亲期间,向莘县第二针织厂投资数万美元,合资办厂。现住台湾省台北市。
  【王东海】(1923.4—1945.6)又名王亚民。莘县城南尹营村人。1935年秋考入临清省立第十一中学。抗日战争爆发后回乡,积极参加抗日活动。1938年2月到中共莘县县委宣传部工作,参与建立群众救亡组织,发动群众抗日。同年11月调中共鲁西北特委油印科工作,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油印科科长。1939年冬调中共朝北县工委。1940年朝北、朝南两工委合并为朝城县委,即任县委宣传部长。1941年春调任中共莘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1943年8月后莘县与朝北合并为莘朝县后,先后担任莘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1944年调鲁西北地委党校做领导工作。翌年初,根据地委指示,带领党校学员二百余人,开辟聊堂地区工作。1945年6月初,调任中共南峰县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6月11日由于内部特务分子告密,被敌人杀害。
  【周文乃】 (1923-1946)聊城县(今东昌府区)人。1937年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到晋察冀军区抗大二分校政治部任干事。1944年后任冀东军区十一团总支部书记、政治处主任、副政治委员。1946年在热南东大岭战斗中牺牲。著有《伪满征战记》等。
  【张万杰】(1924.3—1948.11)聊城县西曹村(今属东昌府区)人。出生农民家庭,少年时即积极为抗日组织传递情报、站岗放哨。1943年参加革命工作,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解放军某部战士、班长、排长。1947年在豫东一次战斗中,作战勇敢,荣立二等功1次。翌年,在淮海战役双堆集战斗中,与敌人展开顽强的肉搏战,壮烈牺牲。时年24岁。
  【陈会民】(1924.4-1945)女,莘县陈集村人。家境贫寒,少年时在范县姑母家上学,高小毕业后任小学教师。1941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范县抗日救国会任干事。1942年调寿张县抗日联合会工作,立场坚定,对敌斗争勇敢。1945年春在发动群众粉碎日军“扫荡”,带领管泽村群众突围的战斗中牺牲。时年21岁。
  【许庆路】(1924.7-1944)博平县许寨村(今属茌平县)人。1938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筑先纵队和新八旅战士、班长、排长。作战勇敢,两次被评为团的战斗英雄,参加了“百团大战”。在战斗中多次负伤,断臂一只。1942年因身残转入地方工作,任中共博平交通站长。交通站设在自己家中,一家大小共同收集、传递情报。1944年春,博平县伪自卫团总团团长罗兆荣将许庆路及其祖父、父亲、弟弟等7人捕去,在严刑拷打面前,始终不屈。秋,均被杀害于罗庄西门外。
  【高德贵】(1924-1944)茌平县高岭村人。出身贫苦的农民家庭,自幼讨饭、务农。1941年参加八路军,在某部独立营和通讯排当战士,在一次执行转移任务时,独自一人断后, 阻击敌人,掩护同志们安全转移,荣立二等功。1944年在在平纪古朋战斗中牺牲。时年20岁。
  【李学道】(1924-1948)馆陶县罗头村(今属冠县)人。家境贫寒,自幼讨饭、务农。1938年参加八路军,在八路军一二九师筑先纵队当战士,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到八路军一二九师新八旅和解放军某部,历任班、排、连、营长,至副团长。作战勇敢,多次立功受奖。1948年在河南省汲县与国民党军队作战时,中弹牺牲。时年26岁。
  【张玉征】(1925.6-1948.6)聊城县张屯村(今属东昌府区)人。1946年在本村当民兵、小区联防队队员,带领群众除奸反霸,实行土改。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在征兵大会上,第一个带头报名参加解放军。在战斗中作战勇敢,荣立大功一次。1948年在解放开封的战斗中牺牲。时年22岁。
  【李凤起】(1925—1945)冠县崔八里庄人。家境贫苦,1942年参加八路军,在冀鲁豫军区某部当战士。1945年9月1日在解放临清战斗中,冒着敌人的炮火,爬梯登城,身负重伤,荣立二等功。因伤重流血过多,不幸牺牲。时年20岁。
  【苑仲林】 (1925-)阳谷县城内南街人。早年参加国民党军队,并加入国民党,长期在国民党空军担任领导职务,少将军衔,曾任淡江大学总教官。已退休,现住台湾。
  【陶立贵】(1926.4—1948.7)聊城县赵庙(今属东昌府区)人。出身贫苦,自幼务农。1947年3月参加解放军,在某部当战士。当年在沙土集战斗中英勇杀敌,荣立二等功一次。次年,牺牲于上蔡战役。时年22岁。
  【徐宝珍】(1926-1944)博平县徐河口村(今属茌平县)人。1940年5月入抗大二分校学习,毕业后留校“火花宣传队”工作。1941年任冀鲁豫军区独立团宣传干事。1942年任齐禹县大队青年干事。1944年在齐禹一次战斗中,他首先冲进敌团部,击毙敌团长,缴获手枪一支。同年,县大队突然与敌人遭遇,为掩护战友撤退,在阻击敌人的战斗中牺牲。时年18岁。
  【周相朝】(1926—1947)冠县东堤固村人。1946年参加解放军,工作积极,作战勇敢,在某部9个月由战士提为连长。1947年在安阳战役中牺牲。时年21岁。
  【王绪章】(1926-1949.4)茌平县王药包村人。1947年参加解放军,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解放军十二纵三十二师一O六团三营战士、班长、排长、连长、营长。作战勇敢,荣立一等功1次。1949年4月在解放南京战役中牺牲。时年23岁。
  【刘福海】(1926-)阳谷东北八里营村人。早年参加国民党,任职于济南。1948年济南解放后去台湾。曾任台湾国民党军某部少将师长、台湾当局国防部办公室主任。已退休。
  【陈书林 】(1927.10.13—1947.4)临清县(今为市)里官庄人。1943年参加八路军,在八路军一二九师七七一团当卫生员。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年随部队调延安,编入三五九旅,任卫生班班长。在延安参加了保卫党中央、保卫陕甘宁的战斗和大生产运动,被评为劳动模范。1946年在甘肃坪子镇战斗中,因舍己救人,抢救伤病员,荣立一等功。1947年4月在甘肃西峰战役中身负重伤被俘,坚贞不屈,壮烈牺牲。时年20岁。
  【张金春】(1928.2—1949.3.31)博平县马杜村(今属茌平县)人。自幼读书,务农。1947年在全乡第一个报名参加解放军。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十一纵三十二师九十四团当战士。在淮海战役的马囤子战斗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为打开部队前进的道路,冒着敌人的火力封锁,只身匍匐前进,爬向敌人的机枪阵地,用手榴弹炸毁了敌人机枪,保证了部队安全前进,被评为特等战斗英雄。1949年3月在
  解放安庆战斗中,挺进冲锋,身中数弹,光荣牺牲。时年21岁。
  【尚治国】(?-1942)东阿县黄屯村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排长、连长、营长,至冀中军区三十团团长。1942年在肃宁县北高战斗中牺牲。遗体葬于石家庄华北革命烈士陵园。
  【萧合恩】 (1927-)博平县贾马村(今属茌平县)人。自幼读书,高中文化程度。早年投身中华国民军。嗣后,加入国民党,累任师长,升至中将军衔。1949年去台湾省,现已退役,定居台湾。
  【戚镇三】茌平县城镇南关人。1928年至1931年任国民党在平县党部书记,1939年至1940年任博平县党部书记长。
  【王笃恭】山东省馆陶县城南薛庄(今属河北省)人。初投北洋军十六混成旅,民国16年(1927)升第二集团军钢甲第一团团长兼少将副司令。1936年后辞归,居于家。
  【刘文震】茌平县店子街人。1937年至1943年任国民党在平县党部书记。
  【吴梦岭】山东省馆陶县吴庄(今属河北省)人。民国4年(1915)投北洋军,历任排、连、营长和第十六师炮兵团长,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独八师炮兵团团长。后辞职家居。
  【崔继峰】 (1928-)博平县米庄村(今属茌平县)人。早年投身国民党军队,嗣后参加中国国民党。1949年去台湾省,曾任台湾当局陆军少将。
  【刘汉】今聊城市人。早年参加国民党军队,并加入国民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去台湾,曾任台南警备司令部中将司令。
  【任金鹏】(1931.3.25—)聊城县(今东昌府区)人。早年参加国民党军队,后加入国民党。去台湾后,曾任台湾金门防卫司令部政战部陆军少将副主任。1988年4月1日退役。现居台湾。
  【孙秀珍 】(1929.3.5—1947-10)女,东阿县林鸟村人。岀生于贫苦农民家庭,9岁时, 父母相继去世,为童养媳。幼年即在黄河边以摆渡为生。14岁带头参加农会,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送情报,搞宣传,努力为党工作。1946年秋参加中共东阿县委举办的干部培训班,结业后分配到东阿县第六区工作。1947年10月8日国民党东阿县保安大队突然包围了鱼山,把群众围困在山顶,利用残酷手段,威逼群众交出村干部。为保护群众,她挺身而出。被捕后受尽酷刑,威武不屈,被敌人活埋。被誉为“刘胡兰式女英雄”。
  【孙树声](?-1940)又名书生,馆陶县张查村(今属冠县东古城镇)人。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卫河地区组织抗日武装。1938年冬参加组建卫河支队, 任支队教导员。1940年2月与61名战士在丘县赵官寨村被上千名日伪军包围在一座民楼内,与敌激战一昼夜,敌人纵火焚楼,孙举枪自戕,其余壮士誓死不屈,纷纷跃身火内自焚身亡。
  【郑仰韶】(?-1945)临清县(今为市)旧县村人。高小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师张自忠部当兵。1937年“七七”事变后,还乡参加民团,历任民团教练、民团第三队长,保安第二中队长。1940年被国民党山东省第四专署专员冯寿彭收编后,积极反共,与日伪勾结,签订互不侵犯条约。1945年6月任国民党临清县长。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撤离临清,郑率部进驻临清县城,即清理监狱,将中共卫东县交通站长李道光及沈汝界等8人杀害于青碗市口。1945年9月1日解放临清城时被活捉,遂予处决。
  【原广见一郎](?-1945.6)日本福岗县人。日军侵华士兵。1942年被鲁西北军分区某部俘虏,在八路军的教育和政策影响下,日渐觉醒,加入“在华日本士兵觉醒反战联盟冀南支部”和“反战同盟会”,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宣传八路军的俘虏政策,揭露日本军阀对士兵的欺骗教育,给日军士兵写信、喊话,规劝他们不要为帝国主义卖命,并自觉按八路军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要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贡献力量。1945年因病医治无效,在朝北县王奉西寺村
  (今属莘县)分区医院去世。
  【赵长街】(?—1948)外号赵二虎,阳谷县薛寨村人。早年混迹于军阀部队,曾在张勋手下当过下级军官。1937年“七七”事变后, 追随刘清泉、刘清岚兄弟,组织反动道会“忠孝团”,任分团团长,与济南的日伪军特务有密切联系。1939年日军占领阳谷后,赵长街卖身当了汉奸,被委为鲁西剿共游击大队司令,扩展到十几个团,二千余人,不断配合日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1942年遭日军怀疑,赴济南开会时被扣留。1948年济南解放后,被我公安机关逮捕,解回阳谷候审, 不久死于狱中。
  【李曰山】 茌平县店子街人。1944年至1948年任国民党茌平县党部书记。
  【杜保章】聊城县老韩庄(今属东昌府区)人。早年参加国民党军队,并加入国民党, 曾任国民党军某师师长。
  【崔吉言】博平县朱庄村(今属茌平县)人,自幼读书,大学文化程度。早年参加国民党军队,并加入国民党,曾任国民党军参谋部作战室主任,少将军衔。
  【王金韬】阳谷县人。行伍出身,曾任直鲁联军师长。1927年在江苏滁州加入国民革命军,任独立第四旅旅长。同年8月调任第二路军独立师师长,参加了龙潭战役。嗣后,曾任冯玉祥部第三十三军军长等职。
  【赵伯华】博平县(今属茌平)人。清末秀才,擅古文辞赋,书法佳妙。民国22年(1933)前后,各县续修县志,茌平、博平、阳谷、堂邑等县,多聘其为总纂。著有《伯华小志》4卷,历述赴各县撰修志书情形。
  【魏长华】山东省寿张县张广村(今属河南省台前县)人。民国时期曾在阎锡山部下任营长,升至五十八师参谋长。后离开军界,在济南市植灵茶庄。
  【聂英臣】山东省寿张县聂庄(今属河南省台前县)人。行伍出身,1927年曾任北洋军团长。
  【魏常清】山东省寿张县张广村(今属河南省台前县)人。民国时期从军,曾任国民党山东省第五区公署驻军副司令。
  【郭安学】山东省寿张县大寺郭村(今属河南省台前县)人。活动于军界,任至陇西镇守使。
  【刘忠道】山东省寿张县梁路口村(今属河南省台前县)人。自幼习武学医,善骨科, 医术超群,闻名于寿张、范县、阳谷一带。经他拯救的伤病人员甚多。
  【高振溪】山东省寿张县高那里村(今属河南省台前县)人。擅武术,尤善春秋刀、流星锤,在山东全省比武中曾获奖。
  【姜道恕】山东省寿张县张庄村(今属河南省台前县)人。精医术,尤善骨科,救人无算,名扬数百里,为一方名医。
  【张林】山东省寿张县张庄(今属河南省台前县)人。为著名武术家,民国初期曾在山东镖局保镖。年六十余,仍健步如飞,能追上凶犬。
  【董学柱】山东省寿张县西董桥村(今属河南省台前县)人。民国时期曾在陕西省陆连斋属下任税务局长。
  【丁兰生】山东省寿张县孙庄村(今属河南省台前县)人。山东省高等学堂毕业,民国时期曾在张作霖手下任木兰县县长。
  【徐庆祥】山东省寿张县杨胡同村(今属河南省台前县)人。自幼读书,曾留学日本, 回国后初任北阳县县长,后任山东省府律师。
  【张廷扬】山东省寿张县后张村(今属河南省台前县)人。北洋军阀时期,曾任河北省永年县代县长一年,抗日战争开始后,曾任后方乡抗日乡长。
  【崔云浦】字家喻,聊城县(今东昌府区)人。近代著名金石篆刻家。民国初年,创 “铁石印社”。刻有梁山好汉石印108方,一端为好汉姓名,阳文古篆;另一端为其绰号,作钟鼎阴文。古朴苍劲,功力深厚。
  【马振清】聊城县东关(今属东昌府区柳园办事处)人,清末民初著名武功人物。在苏州当镖师,一日押镖过镇江码头,遇当地一女
  霸,率徒众寻衅,颐指气使,极欲与其一较高低。马无奈岀手,斗未数合,女踣跌,连呼“五爷”而罢,并盛宴款待,表示倾服,由此名益扬。晚年在家设武场授徒,从学者众。
  【申德明】朝城县申庄(今属莘县)人。早年加入中国国民党。从1930年起,历任国民党朝城县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国民党朝城执委会指导委员会总务干事、训练干事。1942年4月至1947年任国民党朝城县党部书记长及流亡济南的国民党朝城县党部书记长。
  【李海泉】山东省泰安县人。伪莘县县长刘仙舟的亲信,刘任县长期间,李为县建设科科长。1944年8月1日八路军收复莘县县城时,刘仙舟被活捉,李逃往聊城。同年8月驻聊城日伪军再次占据莘县县城,李乘机窜回莘县充当伪县长,常带人到抗日根据地及县城附近村庄烧杀、抓人、抢物资,曾将抓来的抗日人员郝道昌、王其贤等绑在梯子上打活靶,极为凶残。当年11月8日八路军二次收复莘县县城时,李逃往外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缉拿归案,判处死刑。
  【王嘉猷】山东省曲阜人。地主家庭出身。曲阜山东省立第二师范毕业。曾任国民党山东省民政厅科员。1935年充当莘县县长。1936年利用续修〈莘县县志〉之机,搜刮民财。王吸毒成瘾,视审案为儿戏,随意而判,草菅人命。1937年11月29日携巨款逃离莘县。
  【商宗辂】字振声,聊城城内朱府街(今属东昌府区古楼办事处)人。曾任范县县长。幼年在东关大街一家商号学生意,以勤快、机灵、老实为店主看重,任为负责联系和经手交易的“跑街掌柜”。民国10年前后,在本城创办万聚德银号、农工银行、公立钱局,开聊城金融业之先。此后又相继办起了东临道工厂(生产纺织品)、电灯公司、森林木厂、东临道兵工厂(生产东临造牌快枪)等工业企业,自任总经理,创聊城前所未有的实业。后病卒于济南。
  【刘子善】聊城县刘皋村(今属东昌府区)人。师范毕业,国民党员。曾任小学教员、国民党聊城县党部书记长。【刘佩芝】聊城县(今属东昌府区)人。国民党员。曾任国民党山东省政府第二办事处视察。1939年冬至1944年秋任国民党聊城县县长。
  【张士举】又名张子兴,聊城县孟家营村(今属东昌府区)人。地主岀身,后师毕业。1937年至1942年任国民党七十四师政工处少校干事、山东省第四专署民运科长、夏津县长、游击中队长和聊城县教育科长、三区办事处主任。1947年任国民党军统局外围组织“中国新事业建设协会聊城区筹备委员会”书记长兼三青团聊城分团部干事。
  【宋存信】又名宋诚斋,茌平县北宋庄人。1938年至1939年任国民党博平县党部书记长。
  【吴东洋】又名吴运洲,茌平县徐庄村人。1941年至1948年任国民党博平县县党部书记长。
  【葛栋华】又名松亭,山东省莱阳县人。山东工业专科学校毕业。1936年经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任命为茌平县县长。1939年初日军百余人侵入茌平县,葛栋华未放一枪即率政府机关全部人员退岀县城,在四、五区一带活动,成为流亡政府。后一度任博聊边区突击小组负责人。1947年任淄川县粮田处处长,同年7月改任印花局局长。
  【谢锡之】字彩彰,山东省德县人。民国17年(1928)补授河南省考城县县长,后历山东省胶县、夏津、滕县、临清等县,民国25年(1936)由临清转任高唐县县长。

知识出处

聊城人物大辞典

《聊城人物大辞典》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聊城是我国文明发祥较早的地区之一,悠悠数千载,在这方热土上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事件,也出现过众多的英雄豪杰、志士仁人,其中既有治国安邦的贤臣良相,又有抗敌御侮的民族英雄;既有经纶满腹的饱学之士,又有名扬天下的墨客文人;既有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又有勤政爱民的领导干部,这些人或出生在聊城,或在聊城工作、生活、战斗过,他们为聊城做出了重要贡献,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把这些人物及其勋绩集中起来,传扬开去,不但有总结过去、追远昭往的意义,更可以增知、存史、资治、备检,以人为鉴,温故知新,激发人们热爱家乡的热情,起到利当代、惠后人的作用,而于对外宣传聊城、由名人而让人们进一步深入地了解聊城,亦有其重要意义。

阅读

相关地名

聊城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