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图安】(?—1659)字四维,堂邑(今属东昌府区)人。崇祯十年(1637)进士,授推官,历保定府推官、庐江知县,迁吏部主事、吏部员外郎。不久,改任易州道。清军入关,率所部归降,仍任原职。以镇压易州李联考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有功,升任甘肃巡抚,又改调宁夏巡抚。后以归养老母为由乞休,清廷因西边正多事,以故意规避罪,革职。顺治九年(1652)因范文程力请,以佥都御史再任宁夏巡抚。顺治十四年(1657)考满,加副都御史衔,荫一子入国子监。济南知府贾一奇因贪污被逮治,他以举荐非人罪,被降五级,不久卒。黄图安为官清廉,不事奢华,讲求实效,回乡之日,囊中空空。
【季凤栖】字瑞梧,辽东人(今辽宁)人,顺治元年(1644)任东昌道,兴利除弊,政尚清简,凡所兴革,务期与民休息。公暇以诗文自娱。历升两广总督。去后,士民建祠以祀。
【徐萃】 字元伯,贡士,临清人,顺治初任和州(今安徽和县)知州,政尚清简,普施恩惠,公余授课于学宫,时推风雅贤守。
【张羽翀】顺天大兴(今属北京市)人,举人,顺治元年(1644)任莘县县令,当时,清朝初建,社会乱,民贫困,野寇多。他开诚布公,导之以理,还设社学十区,延请名师训育,贫者助其束修,每月初一、十五前往讲劝,民风大变。升陕西平凉同知。
【朱光祚】字华胤,高唐人,朱昌祚兄,选贡生,有才,因对清不满,不仕,但在群众中有德望。其弟朱昌祚在清顺治期间,官至兵部尚书,得他的帮助教育甚多。当时人说他有“深山大壑,包藏众有,龙掣虎啸,十步之内神光四射” 之概,是个有“奇节”的人物。
【朱昌祚】 (1627-1667)字云门,高唐人。崇祯十一年(1638),清兵攻下山东各州县,昌祚年12岁,被掳往北方。后隶属于汉军镶白旗,官至宗人府启心郎,顺治元年(1644),随清兵入关,十八年(1661)由工部侍郎任浙江巡抚,主要政绩有平盗贼、减赋税、免欠饷、抚难民、除兵役等12项,均载入史册,被称作名宦。在任期间,大旱不雨,灾情严重,他劝说富户献粮,请求朝廷赈济,自己也捐出俸禄救济灾民。由于他的积极操劳,得以全活的民众达数10万人。3年后,迁江西总督,未到任。再迁兵部尚书,督燕、鲁、豫3省。此时辅政大臣鳌拜肆意圈地,令昌祚及尚书苏纳海、巡抚王登联理其事,昌祚毅然抗奏,力陈其不可。鳌拜以忤己意,大怒,将昌祚及其子与王登联立绞。康熙亲政,鳌拜伏罪,知昌祚冤,诏复原官,赐祭葬,子朱级以荫入监,官大理寺卿。
【朱宏祚】(1630—1700)字徽胤,号厚庵,原籍高唐,顺治四年(1665)移居济南,遂为济南人,后从其父兄居北京。19岁中举人,兄昌祚遭权相鳌拜陷害入狱后,相随在狱中照顾昌祚的起居,并设法营救。康熙九年(1670)被选为盱眙县令。在任5年,革除苛捐杂役,减轻赋税负担,严禁争讼,颇多治绩。有一年大旱,一面向上申报,同时变卖家产,施赈救济,使全县家无外逃,人无饿殍,并使灾年获得了大丰收,受到优奖,被举荐入京,初任御史,后改刑部主事,迁兵部督捕郎中。康熙二十二年(1683)升直隶天津道佥事,参与撰写《大清一统志》,负责绘制区划版图,为使其精确详实,东达海岸,西到边城,攀高山,涉急湍,晓行夜宿,不辞辛劳,凡扼塞要害,名区殊境,即使人迹罕至之处,亦必亲为察访,纤屑必录,被称为《职方》善本。晋直隶守道参议,以声望和勋绩茂著,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皇帝亲自接见,特授广东巡抚,并赐御马一匹,黄金千两。他到广东后,力戒浮征,严惩贪污,整饬盐政,蠲除逋赋,缉捕盗贼,维护治安,使民众在战乱之后生活得以安定复苏。康熙三十一年(1692),由两广移任闽浙总督,因上疏说“福建地瘠民佻”,被责“失言”,罢职。康熙三十九年(1700),受命督修淮安高家堰(今江苏境),时当酷暑,他立在烈日下指挥行事;七月大水,居室漂泊,他坐在岸边以待水消,积劳成疾,年71卒。著有《清忠堂奏疏》、《族谱》等。子5人:缃、绛、纲、九龄、鹤龄。
【宣蕴】字又陆,河南陕州(今河南陕县)人,顺治初任高唐州令。平乱寇使州境平安,又倡垦荒田,给牛使民耕种,先后垦荒达六百余顷,民气渐苏。又修缮学宫,延师教读,民心大安。政绩称循良第一。高唐州人感恩为立生祠,勒石志德。
【刘佑】字云麓,河北曲周(今河北曲周县)人,贡生。顺治初,先后为靳水令和海陵守,曾以招抚方式平定当时的所谓“乱民”,使数万人免于刑戮,康熙初调任高唐知州。高唐正值奇荒和大兵之后,州署、仓廩俱毁,寓于民舍。刘佑以民力倍艰,不忍兴役,又看到庙学亦毁,学生难入学,便说:“官可以无署,州内却不能没有学校。”慨然倡修庙学,民众自动出工,忘其劳累,不久即成。高唐地处交通要冲,时有从南方逃来的散兵过此,他设法予以妥善安插,使他们各得其所,不使骚扰民众,由于对百姓处处关心,被称作循吏。又喜诗,有咏高唐古迹诗《马湾夜月》、《漯水秋风》、《南寺晓钟》等多首存留。
【张愚】字存古,茌平人。顺治初年,土寇大起,社会不宁,张愚与诸生陈以祥、吴起岩、董希舒、路遵正、孙锦堂合谋固守,茌平人说他们是“六忠先生”,张愚以年龄最大声望最高被尊为长。由于他们的坚决守御,城赖以全。后张愚筑草亭与诸老讲明经性学,以明经终。
【夏灿然】字崇烈,辽东(今辽宁)人。顺治初年任博平县知县。清朝初建,社会混乱,政局不稳,经其治理,初步平定。
【陈发祥】字祯符,茌平人。恩贡生,博学善书,父陈所职为略阳令,受命讨流寇,卧病不起,发祥代父前往,平之,升永平通判。父卒, 守丧于家。顺治初,兵乱盗起,发祥与当地民众努力护村守城,得以平安。后又以茌邑凋敝,请免赋减役。又纂修《县志》,人称“端毅先生”。
【董希舒】字蓬阔,茌平人。事父母极孝,母患病不能动,二十年不离左右,殷勤奉养。顺治初,地方不靖,与弟负母避乱,冒雪渡河,见者无不叹为孝子。顺治五年(1648)山东巡抚与他相见后,认为他“胸中有百万甲兵,并非常人。”命他与县令共同策画守城御寇,屡次获胜,曾6次单骑深入寇营,晓以大义,明以祸福利害,群寇深受感动,罢兵归顺。巡抚将保荐其为官,辞不受,隐居至62岁卒。有子二:长其成,顺治十七年(1660)举人,沂州教谕;次其凝,贡生,孝义有父风。
【秦伯銊】字成甫,东阿人,为人慷慨好义,顺治初年,寇警时闻,铖努力守城,日夜辛劳,乡人受感动,无一人参与盗匪活动。又捐资赈灾,救济孤寡,收养沂州贫苦农民徐三德,还为之娶妻,一生善举甚多,后被列为“卓行”。
【朱予升】聊城人,明建极殿大学士朱延禧子,以父荫户部主事。清初授户部郎中,督饷延绥。姜襄叛变后,其党王永强逼予升降,不从,以弓弦勒死狱中。从弟予襄亦从死。上闻,赠光禄少卿,荫一子。
【许博学】平山卫(今东昌府区)人,岁贡生,顺治初授直隶宁津县主薄。时值大比,诸生应试,苦囊中无资,博学请求县令予以资助,不应。遂自出二百金相助,诸生感恩,中试入官者皆执弟子礼。升江西武宁县县丞。莅任6日,发生兵变,与幼子之鼎俱殉难。
【冯嘉会】字仲亨,聊城人,顺治初由岁贡授陕州知州。时值乱后,城破地荒,嘉会缮修城池,劝民开荒,并平定余乱,使民安居耕田,以治行卓异,升西安同知,历贵州遵义道、太原冀宁道、山西河东道、陕西潼关道,终四川南安兵备道。在审理疑狱、清查库帑、架桥助军等方面,均有劳绩。
【郭瑗】字仲儒,冠县人。博学好古,为文有奇气。顺治初被选任陕西平阳县令。不久归。著述甚多,尤精于诗,惜多散失。存有《朝那集》。
【蒋士萃】字拔其,号素庵,聊城人。幼嗜学,清初以岁贡任历城训导,历安邱教谕、海州学正、兖州教授。所至修学训士,勤于教职。有人暮夜贿金不受;单县有水灾,力请蠲免;又帮助平反冤狱,有德于民。年72乞休,里居教子孙,87岁卒。
【程瑾】辽东杏山人,生员。顺治初年(1645)任馆陶令。当时,清廷始立,盗寇偶发,社会不宁,民众不安。程瑾在一面施政安民,一面御寇,甚有功绩,升浙江金华知府。赴任时遇寇,不屈而死。赠山东按察司副使。
【郎永清】字定庵,正黄旗人,清初任东昌道,时值清军南下,东昌为水陆交通枢纽,物资转运,船只牵挽,无一不劳民力,永清调度有方,过往官兵安排一一妥贴,受到嘉奖,升按察使。累官至山东巡抚。兴利除弊,多有政绩。
【刘徳芳】正红旗人,清初由例监任东昌府知府。东昌境内西南地势低洼,秋水泛滥,往往成灾,德芳力请开临清下河以泄涝水,郡人从此免患。又善于调处兵民之间的关系,合郡安宁。公举入祀名宦。
【巩锦】字素云,号云裳,山东濮州(今河南省范县濮城镇)人。顺治二年(1645)举人,初任青城教谕,后调单县。时曹南隶属于兖郡,毗连苏皖,地接江淮,号称难治。上官询治单利弊,锦对答如流,井井有条,遂破格署知县兼官师。任职12年,境内大治,考绩称最。锦善诗文,著述甚丰,惜多散佚,仅有《虫鸣诗集》传世。
【孙云龙】字腾霄,寿张(今属阳谷)人,性纯孝,幼孤,虽遭饥馑,对母亲的衣食供应总是从优予以照顾。好读书,注重身体力行,常说:“读书对圣贤教导应躬行不怠,仅识章句,能文字,末务也。”时称名儒,学者称为宗师,卒祀乡贤。
【胡凤阁】直隶永年(今属河北)人,顺治二年(1645)由经荐任濮州知事。时值清朝建立之初,政局不稳,社会混乱,人多流亡。他到时,濮境犹是丘墟。凤阁多方招集,百姓逐渐前来就业。他亲到田间劝导农民垦荒种田,还对田地进行了丈量,从他这一任开始,濮县才清理出境内地亩数和各家种田数,可以因田纳赋。顺治四年(1647)升郧阳府知府。凤阁爱文学,尤精于音韵,惜均散佚。
【徐培基】字养朴,河北河间人,贡生,以累世军功起家,顺治二年(1645)来高唐州,为清代高唐第一任州守。时清代初立,诸事棘乱,经其治理,稍有绪。为振文风,捐资建奎楼于孔庙东南。
【郑铉成】字玉汝,临清人。顺治二年(1645)副榜,廷试高列,既精文,又知武,授浙江定海令,为政人称有能,再迁贵州平越守。平越为苗族聚居的偏远地区,单骑赴任,召募流亡,奖劝耕垦,兴建学校,亲为诸生授课,个人生活极为俭朴,定海人祀为名宦。
【窦桂馥】茌平人,顺治二年(1645)举人,十七年(1660)进士。博学多识,笃行孝友,受到乡里的称赞。又善诗,有咏茌平古迹诗《灵址朝烟》、《莲池秋月》、《禹堤春树》《晋台晚照》等诗多首留存。
【张星子】字拱极,号空悬,先世永平府迁安县(今河北省迁安县)人,洪武二年(1369)迁居清平县安仁乡(今属临清),至星子已8世。星子父名修业,以忠厚仁孝称于乡,星子生时,修业梦星落于庭,光彩耀目,因为子取名星子。星子幼聪慧,读书目下百行,但家甚贫苦,不能举烛,每乘月光或以香火照读,寒暑不辍。顺治二年(1645)中举人。性耿介,以教子立身为先,读书为次。因其教养,其子9人及侄孙辈多有功名,刑部左侍郎任克溥在为他写的碑记中赞道:“两门文武七双贵,一人子孙九登荣。”子孙绵绵,成为清平望族。
【薛世瑞】字执躬,山东范县(今属河南)人。顺治三年(1646)由恩贡授永泉令。时清廷初建,时局未稳,社会不宁,姓流离,一些不规之徒趁机焚掠,环城十余里焚掠殆尽。世瑞艰辛治理,逾年始定。邑内大饥,又请缓征。莅任5年,金声桓叛,城陷被执,不屈而死。
【刘早誉】山西洪洞人,顺治三年(1646)进士,四年(1647)任莘县令。时当灾荒,社会不宁,早誉清廉仁爱,与民同苦,共渡艰难时光,凡因逃亡而土地荒芜者,力请蠲免。后以挂误去。【傅以渐】 (1609-1665)字于磐,号星岩,聊城城内北街人。顺治三年(1646)获一甲一名进士,为清代开国状元。初授弘文院修撰, 历迁国史院侍讲,詹事府左庶子,秘书院侍讲学士,詹事府少詹事,国史院学士。十二年(1655)晋秘书院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衔,随又改国史院大学士。十五年(1658)任会试正总裁,加太子少保衔,授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康熙初年因病致仕。居官以“清勤”著称,又有文名,曾先后充任《明史》、《太宗实录》纂修官,《太祖圣训》、《太宗圣训》、《通鉴全书》总裁官。又奉旨撰《内则衍义》,核定新修《赋役全书》,并与左庶子曹本荣合纂《易经通注》,主持纂修《聊城县志》。惜其著作多毁于火,仅有《四书、易经制义》及《贞固斋诗集》等传世。康熙四年(1665)病故,葬于聊城城南傅家坟。
【张尚贤】辽东铁岭(今属辽宁)人,顺治三年(1624)任冠县知县。清朝新建,时局不宁,尚贤多方维护,境内略安。升登州府知府。
【刘楷】博平(今属茌平)人。能力举千斤,且好行义,明末大饥,扶危济贫,活人无算。顺治三年(1646)茌平一带土寇突起,逼近城池,刘楷竭心尽力,会同县令御守,寇诱以千金,刘楷焚其书,毙其使,拒而不纳。寇怒,烧其房屋,迫降,并施计赚城,皆未得逞,城保平安,人称其忠义而有胆略。
【王介锡】字振岳,聊城人,颖慧过人,善古文辞。顺治三年(1646)乡试第一,六年(1649)登进士,授台州推官,多善政,受到台州人的赞誉。著有《明文百家萃》。
【孔衍樾】字心一,临清人,孔子六十五代孙。顺治三年(1646)进士,初授河南杞县知县,后迁刑部主事。时遇皇帝到学宫观礼,转礼部主事,升本部员外郎。十八年(1661)八月抗疏言时事,受到皇帝嘉纳,不久升为礼部郎中,历江南巡按监察御史、河南学政、大名佥事,后补广东肇罗巡道,未莅任病卒。著有《退耕堂文集》。
【吴之俊】辽阳(今辽宁省辽阳市)人,顺治三年任观城县(今属莘县)令。观城处冀鲁之交,地僻野荒,林木丛生,值清廷始定,民众困苦,社会不安。刚到任时,人见他年纪尚轻,貌如少女,都垂头叹气,认为在这乱世,来了如此一个县令,想地方很快平静是没有指望了。之俊下车后,整顿防守工具,训练士卒,核查军事实力,并且檄告四方说:“既往者吾不究,宜急改前辙,勿贻后悔。”号召那些不安于村,作乱兴祸之人,迅速回乡,安分耕种。对听从的给以安抚,不听劝告的以兵戎相见,剿抚交用,终使地方得安。3年,以治绩显著,升高邮知州,再迁东昌(治今聊城)太守。观城为东昌属县,常言 “观城亦为吾之故乡,死后必葬观城。”后果葬于观城城西。观城人念其德,四时祭祀。
【张其抱】字仲展,高唐人。顺治三年(1646)进士,孝义,因乱背母逃荒,兄早殁,又尽力抚养其子成人。后为官,任河南虞城知县,力求官不扰民,吏不祸众,百姓平安。又修文庙、正社学、恤孤寡,善行甚多,被称为循吏之首,以劳瘁归,卒于家。
【彭可谦】字益甫,奉天(治今沈阳)人。贡生,顺治三年(1646)任堂邑县知县,平定当时的混乱,对逃亡户所欠的赋税概予免除,民众感恩,为建生祠。上官由于交纳粮税不力,欲将他革职。他说:“再让我干十年,待民力恢复以后再叫我走如何?”大司农听说后,亟为申请,得免新旧税粮,升可谦本府屯田。
【任克溥】 (1614-1703)字海眉,聊城人,顺治四年(1647)进士,授南阳推官,以治行第一,授吏科给事中,认为励精图治,首重守吏,上“清铨选、严保举”疏,提岀选人举官要秉公,要慎重。十四年(1667)转刑科,疏劾顺天乡试给事中陆贻与同考官李振邺、张我朴交通行贿,鬻举人,陆等被置于法。十七年(1660)转太仆少卿,十八年归守父丧,康熙三年(1664)起补原官。六年(1677)升右通政,十二年(1673)擢刑部侍郎。其间屡以减赋、惩贪、禁奢等事上疏,说别人不敢说的话,皇帝说道:“人言任某强干,诚然。”当时有刘姓人来京首告白莲教将在东郡作乱,有的官员主张派兵进剿,任说:“刘姓是一个疯子,我早就认识他,此话不必当真。”因此事息,免掉了聊城一场兵临城乡的骚扰。十八年(1679)以京察“才力不及”,拟降调,上命再议,改以“不谨”,被夺官。落职回家后,在聊城北坝筑绮园和敦睦堂,日居其中,与家人宴聚。三十八年(1699)康熙帝顺河行进去江南,过临清,克溥前往接驾,被复原衔。四十二年(1703)康熙帝再次南巡,过聊城,至绮园,赐松桂堂匾,并题 “绿水本无忧因风纟刍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联以赠,赐尚书衔,年86卒。
【任俊昉】聊城人,任克溥子,官至刑部郎中。幼年口吃,寻常应酬,亦殊呐呐;入部之后,遇事敢言,是非可否,侃侃而谈。后出任四川东川府知府,事无巨细,措置各当,人称有才有为。卒于官。
【任耿昉】字觐源,聊城人,任克溥子。出嗣其克生,由官生补内阁中书,升浙江湖州同知,多次承办漕运,经手很多钱粮,毫不纳私,漕帅说他“清廉第一”。后以疾告归。
【丁继岳】字明五,寿张县(今属阳谷)人,性刚直,有勇力,因不忍清官府重,于顺治四年(1647)率众起义。连克寿张、泰安、张秋、开州等城。后为清重兵围困,自刎而死。
【孙维统】字衡甫,临清人。幼聪敏,善弓马,初任范县守备,顺治六年(1649)调河南抚标都司。康熙初升任陕西黄甫路协镇,兼镇波罗,威名著于塞外。十三年(1656)提督王辅臣反,维统率兵讨伐,大败反将,复会合蒙古兵,削平众叛,连复失地,受到圣旨嘉奖,命其改镇神木。后又特授浙江定海镇总兵,在进剿海寇周云龙时病殁。
【孙继统】临清人,孙维统弟,官湖广荆州守备,剿寇时殉难。钦赐祭葬。
【孙谏】 临清人,孙维统子,康熙南巡,路过临清,孙谏参加迎驾,以奏对合乎康熙心意,并因其父有功,授御前侍卫。
【王登联】(?-1644)本姓李,字捷轩,茌平城东李家寨人,附辽籍,寄王姓,成汉军镶红旗人,顺治五年(1648)贡生,授河南郑州知州。当时,大兵征湖南,路过郑州,因其经营筹画有方,供给充足而不扰民,有惠政,州人立碣以颂。历济宁巡道、通政参议、顺天府丞,保定巡抚。曾制止宦官侵占民田和强派民捐,多所平反。在保定奖廉惩贪,所有大政皆殚心综画,以清介著称。康熙五年(1644)因谏鳌拜圈地,被矫旨赐死。康熙亲政后,追赐祭葬,谥悫愍。著有《防率曙存》、《政要三戒》。
【路遵正】字贞度,茌平人。顺治五年 (1648)以选贡入太学,九年(1652)考授通判,倡修学宫,建鲁仲连祠,遇荒施粥赈饥,称有善德。
【周暄】字明吾,辽东(今辽宁)人,顺治五年(1648)兵备东昌,性温和慈惠,与总兵宜永贵协力加强对地方的治理,兵民均安。
【于元煜】东阿人,明大学士天慎行孙。顺治五年(1648)恩贡,授陕西崇信县知县。崇信地僻民贫,元煜采取多种优惠措施,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使本县有了起色,受到百姓的赞颂。升广西上思州知州。卒于任所。
【于继善】字彝仲,东阿人,明大学士于慎行侄孙。幼孤,事母至孝。十六岁补博士弟子员,后以明经任沂水县教谕,修学宫,清学田,还捐俸赈济灾民,以绩擢山西沁水县令。到沁水泊,遂即宽限过来民众所欠的赋税,免除杂役,设法让百姓赎回典卖的儿女,还申文到户部说明沁水地穷民贫,各项负担请予减免。当知府责问其不应“越俎上报”时,继善答:“朝廷设官原以为民,今民困不救,岂不枉食朝廷禄耶?” 不久,以母丧归。服阕,补四川新繁令,因老乞休,年89卒。
【王功成】字允大,号省斋,博平人。顺治六年(1649)进士,授山西长治仞县。政绩卓著,擢兵部主事,升郎中。十八年(1661)以副使督学山西,悉除陋习,绝戒以私预考政,对所有递交的私人函件,全部焚毁,不予置理,所取皆苦学成才之士,文风大振,升江南驿传道。时值三藩之乱,兵马往来不断且事紧情急,功成加意整饬,又捐豆800担,赈济驿马;捐米200担,赈济驿夫,使民不扰而军行一无遗误。后署按察使,七月平反三十案,开释千数百人。以母老告归,卒于家。功成品端学粹,严于律己,常自叙《年谱》说:“吾自幼至今,只一诚字,不欺己,不欺人,故返躬自省可历记之而无怍尔!”子三: 王瑗,文登教谕;王璜,东阿教瑜;王琦,常州府同知。
【邓秉恒】聊城人,字元固,号泷江,邓守渐子。顺治六年(1649)进士,授昆山县令。改革赋制,清除吏员收赋中的弊端;遇灾请赈,解决民众生活困难。德惠卓著,受到民众称颂。十二年(1655)改江丰县令,前令因冒功谎报开荒田亩,使百姓多交浮粮三万,秉恒到后,丈量核实,浮粮得免。十六年(1659)海盗犯境,秉恒多守御,城得无恐,伺机进击,盗被击退,以举荐升为户部主事。康熙十二年(1673)再升江西司员外郎,请假归。十七年(1678)补云南司员外郎,二十三年(1684)升福建巡海道,二十七年(1688)迁湖广荆南道。当时汀州有盗焚东门桥,又有一豪右大姓聚无赖横行市中,劫财闹事,官不能禁,人不敢问。秉恒即暂驻本城城隍庙,宣布戒流言,设夜巡,捕聚众闹事者,事遂平息,却因此迟迟未到荆南。荆南需官急,上另推人赴任,秉恒遂乞休归。74岁卒于家。著有 《石堂集》、《春秋解》及《名臣奏议钞》。
【胡悉宁】字良龛,临清人。顺治六年(1649)进士,授新昌令,治事勤慎,严束衙吏,着意抚民,施治称善。十一年(1654),充任山东会试同考官,选录史大成,中本科头名状元,人称得士。以才被荐授刑部主事,历户、礼、刑、工四科给都事,以母丧归。后改陕西甘山道,倍受秦人称颂。致仕归里,卒于家。
【郑之文】 字真卿,聊城人,顺治六年 (1649)武进士,康熙间,任浙江台巡道中军守备。十三年(1674)军中有人叛乱,之文以平叛立功。
【黄标】号铸寰,辽东(今辽宁)人,顺治七年(1650)由恩贡任范县知县,定乱除盗,劝农垦荒,莅任10年历尽艰辛,升河南开封府知府。
【王曰高】(?-1678)字登儒,号北山,茌平人。幼聪敏,7岁能文,自成一家言,称作神童。顺治七年(1650)举于乡,十一年(1654)成进士,十四年(1657)入答皇帝垂询,以称旨改授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累升工科右给事中。康熙二年(1663)典试江南,取两鼎甲、三大学士,众认为识才得人。后请假奉母,五年(1666)母丧,服阕就职,值燕齐江淮地震,畿辅有水旱灾,上疏请求蠲免赋税,进行赈济,以济民困。八年(1669),晋兵科给事中,以屡有建议,深受皇帝嘉纳,擢礼科掌印,分校武闱,又连续上疏奏请恤勋臣、免浮粮、正历法、劾贪婪,多所建白,皆切中时弊。在官共20年,轻资财,敦友谊,周人之急,倾囊相赠,回籍时,囊中空空,甚至回家的路费都不充裕。不久,因病卒于家。遗书至万余卷,著有《槐轩集》10册。
【傅允诚】字天玉,茌平人,6岁能文,尤长于诗,与茌平王曰高为友。曰高入翰林,以其诗示王士祯,王士祯对其才华甚为惊奇。但屡试不第,后授浙江瑞安县令。瑞安旧驻有兵营,将戾兵骄,县令稍应酬不周,辄以造反相逼。允诚亲往兵营,见其主将,言道:“我本欲据实上报,但恐事大,杀人必多,你将如何?”主将颜色骤变。允诚遂令置酒同饮,暮宿营中,全营军士,不敢再动。从此,县内安然。后致仕归,卒于家。族子傅玉录其遗诗,名曰《湄东小草》。
【张汉杰】奉天(今辽宁沈阳)人,顺治八年(1651)任冠县知县,鼓励开垦种植无主荒地,努力发展农业生产。后调任大兴县知县,升开封府知府。
【王士祯】(1634—1711)原名士祯,以避雍正皇帝讳,改名士正,乾隆时诏命改名士祯,字贻上,一字子真,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桓台)人,岀身于士宦之家,顺治八年(1651)举人,十六年(1655)进士,官至刑部尚书。为官清正廉洁,多有政绩。善诗,为当时文坛领袖。著有《带经堂集》、《渔洋诗文集》、《精华录》等多种。曾到过茌平,有以《茌平怀古》为题的《咏鲁仲连》、《咏淳于髡》、《咏马周》、《咏张镐》及《陈思王墓下作》等诗多首。
【柳焘】 字公窿,号八愚,临清人,精书法,尤工诗词,一时有才子之目,为王士祯所器重,相与订结秋柳社。有《游净宁寺》等诗留存。【云福履】(1643一1664)临清人,顺治十八年(1661)武进士,骑射过人,勇而好礼,刚而能让,常语人曰:“武臣不惜死,分当报国,非为功名起见。”康熙三年(1664)从提督董学礼收复房山时阵亡。年仅21岁。
【岳潜】字起潜,冠县人,青年时即有文誉,尤以书法知名。顺治十一年(1654)选贡,授州同。十四年(1657)朝廷召试书法,他摹黄庭坚笔意进上,被评为第三名。又曾为一田姓翰林父母写寿帐,推为书法第一。授中书,因不愿为官,未之任。康熙元年(1662)从京师回乡,以教书为业,终老于家。
【张偀】北直深州(今河北深县)人,进士。顺治十一年(1654)任莘县令,一身清廉,决狱明断,招抚流民,开荒垦芜,一二年间,户口激增数千。又加强教育,亲自为生员授课,移风易俗,莘人乐怀其德。后调章丘县。
【张我鼎】字渭璜,清平县(今属临清)人,顺治十一年(1654)举人,第二年成进士,初任盐亭县知县,擢户部主事,分管粮储,岀入严明,吏员不敢有欺,卒于任所,家无积蓄,至贫不能敛。
【杨鼐】浙江人,入临清学,顺治十二年(1655)成进士,官至太常卿。
【刘维祯】字端公,江南武进人,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康熙五年(1666)任莘县令,操守清廉,关心民众疾苦,遇有蝗旱之灾,力请蠲免钱粮,设法赈济。劝垦荒地,振兴文教,捐俸修庙学、缮城池、纂志书,在任8年,政绩卓著,升监察御史去。
【梁省】冠县人,顺治十二年(1655)武进士,曾任德州卫守备。
【晋淑玉】字荆璞,清平县王大廉庄(今属临清市)人,幼困读,苦于童子试,遂弃文习武,有膂力,善弓矢刀槊,驰马如飞,中顺治十四年(1657)武解元,次年成进士,授广东参将,参与平寇东南,单身直入陷敌营,身中数枪,裹伤大战,终得胜凯还,擢直隶总兵。
【曹煜】字亮采,江南金坛(今属江苏)人,顺治十四年(1657)举人,康熙二十三年(1684)由太仓学正升莘县令。博学能文,勤于政事,缮修城垣,清查保甲,在任8年,多有德惠,卒于官。著有《莘杂录》、《绣虎轩文集》行世。
【李北山】(1609—1658)字居石,号敬斋,阳谷人。幼有才,试辄高等,对理学深有造诣,为文深挚,不作浮辞,顺治十四年(1657)岀贡,主考官看过他的卷子后说:“笔下朗朗,有鸾凤仙姿。”次年廷试后,授训导。时年已50,未仕卒。
【柏肯堂】临清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知建平县,值岁饥,筹粮赈济,全活万人。又减丁粮,清积欠,努力减轻民众负担,还注意地方治安,治绩卓著。
【薛之佐】四川苍溪人,举人。顺治十五年(1658)来任莘县县令,公正廉明,严于律己,廉洁爱民,除暴安民,备受赞誉。三年,升顺天司理,累升至刑部主事。
【彭文炜】江南上元(治今南京市)县人,举人。顺治十五年(1658)任冠县知县,整顿学校,振兴教育,受到士民爱戴。后升四川通判、湖州知州。
【陆宗贽】临清人,号澹园,生性恬雅,好古书,工诗赋,顺治十六年(1659)由明经任上海县知县。上海才人素多,对宗贽白眼相看。宗贽下车后,晋谒城隍庙,有人设下粉牌笔砚,请书庙联,宗贽知为试己,援笔立书曰:“往上瞧电影雷声,怕不怕自己知道;回头看水寒火烈,难不难趁早安排。”诸生目瞪口呆,不敢再戏。不长时间,仁风翔治,口碑载道。著有《叶底吟》、《霜林响》等诗稿。
【何一杰】字彦修,泾阳县(今属陕西)人,举人,顺治十六年(1659)任聊城县令,喜诗, 有咏聊城古迹光岳楼等多首诗收入《聊城县志》。
【陈璜】浙江台州府临海县(今浙江临海市)人,顺治十六年(1659)任寿张县令。关心地方文化古籍,曾重修《寿张县志》。
【翟迪吉】字公山,茌平城南翟家楼人。幼失父母,攻读刻苦。顺治十七年(1660)成进士,待命期间,回乡居住。当时驿递烦重,又有助修河工之令,民不堪役,怨声沸腾。迪吉连夜到郡中为民申述苦难,终获蠲免。康熙五年 (1666)知白水县,地多荒芜,迪吉无偿捐牛令民耕种,复业者甚多。莅任5载,严戒贪贿,明决狱案,修学宫,利水道,兴利除弊,抚弱抑强,在任11年解职归,士民遮道泣送,立碑志德。以老病卒于家。
【丘晋】直隶宝坻(今属天津市)人,顺治十七年(1660)任朝城县知县,处事精详,狱平刑轻,清正廉洁,勤于政事,九年如一日。又修学宫,缮城池,栽树植柳,德政甚多,邑民为立去思碑。
【秦兴周】号姬桢,辽阳(今属辽宁)人, 顺治十八年(1661)任东昌府知府,有政绩,受到人们的称赞。
【王画一】字较若,直隶广宗(今属河北)人,顺治十八年(1661)授茌平令。时值清初,由于战乱,村邑残破,人空野荒,画一招抚流亡,使其聚族而居,授以产业,名曰“新民屯”,民众由此得以安居乐业。不久,画一南迁广顺州知州。行时,屯民歌曰:“天之高欤,地之迥欤, 谁使我得乐而若故居欤!”共为立碑以纪政绩。
【王临元】字介初,平山卫(今聊城市)人,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授江西浮梁知县,洁己爱民,从家中运粮自给,除饮当地水外,不扰百姓。康熙十三年(1674)江西发生叛乱,叛将召临元相从。临元道:“头可断,心不可易也。”叛将退,临元自尽死。事闻于上,赠按察使佥事,荫一子允宜入监读书,后授江西万年令,著有政绩。
【张翕】茌平人,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有文才,曾主持重修《茌平县志》、《博平县志》,著有《怡情集》。
【朱怀朴】(1670—1724)字素存,号山民,中宪大夫朱光祚孙,郧阳知府朱彩子。原籍高唐,后随父移居历城。生有异质,聪慧过人,少年时作生员,每试均为冠军。嗜读书,往往键户揣摩;喜结交,入门皆名士。但屡试不中,遂无意科举。筑成禹登山房、种莎书屋,集文人骚
客,日为诗文酒会,四方宾客,络绎不绝。以子邃官,封承德郎、陕西靖逆卫通判,例赠奉直大夫、直隶沧州知州。他工书法,好吟咏,风流倜傥,诗文稿充满箱箧,却不肯付印,说:“学因年进,吾年未及衰,学无止境,一经传播,便难再改动了。”其家原本富饶,因不善生计,且慷慨好义,乐施与,晚年贫困,卒于家。著有《复斋诗稿》、《禹登山房集》、《种莎书屋集》、《桐轩诗》、《鹅浦集》、《晴云斋稿》、《游楚草》、《竹间草》等8卷。
【张苏】字眉山,茌平县人,顺治间知湖广蒲圻县事,署任武昌知府。居官清廉,爱护百姓,敬重士子,发仓廩赈济贫苦,设义学奖育俊秀,于民有德。子梦全、宪栻俱中武举,任千总。
【房嵩】字申公,东阿县人。父拱极在顺治间以明经官山西猗氏县令,以不能奉迎上官,罢官去。康熙初,起为江西青浦令,又不合于大吏,大吏横恶,侵其帑币数万,不胜忧愤,卒于官。嵩时为诸生,与弟嵋坐事均不能归,嵩自度父所遗欠虽罄家不能偿,而父未葬,母老弟弱,于是向大吏提出,请使母与弟归,自己以身留质。后大吏得罪,上责命偿还所侵帑币,嵩始无事得还。归家后发愤读书,终成进士,康熙三十二年(1693)奉使典试河南,以疾卒于开封。
【刘日鼐】字象三,东阿人,顺治间岁贡。任直隶肥乡县知县,廉明慈惠,减徭设,劝农桑,拿岀自己节省下来薪俸修城,莅任数载,讼少盗息,民风大变。离任时百姓跪道泣留,数日不得岀城,立碑志德。其子:刘雯,例贡;刘震,教谕。其孙:兰丛,官知县;兰芷,武举,成为官宦世家。
【王天佑】字吉臣,浙江会稽(今绍兴)人,素习《易》学,兼通武略、精歧黄,以父曾任魏博县令,致仕归殁,天佑遂奉母居冠县唐寺村。后中康熙四十七年(1708)武举,以母老未仕,以医术济人,延为诊病者甚众。后母殁于冠,遂落籍于此。
【佟彭年】字寿民,辽东(今辽宁)人,举人,任高唐知州,政尚宽和,人多爱戴,捐俸重修庙学,规模毕具,未尝募化或烦民一钱。庙学成,适被推为循良第一,擢正定知府。
【张所志】字业元,号尚之,莘县人。出身读书世家,家中藏书甚丰,幼嗜学,后又从父游南北幕府,更博极群书,成为儒林领袖。后官江西宁都知县,下车即明申约束,招集流亡,对肆虐乡里,作奸为盗的亡命徒类,缉捕严惩,宁都迅为平静,民众称赞说:“张公来此,吾辈复见天日矣。”又注意加强教育,培养士子,仁风善政,有口皆碑。其兄弟3人,皆聪敏,以文章名世。,有“河东三凤”之称。
【宋琬】字玉叔,号荔裳,山东莱阳人,顺治进士,曾任浙江按察使、四川按察使。为当时著名诗人,著有《安雅堂全集》,代表作有《听钟鸣》、《悲落叶》等。曾到阳谷县张秋镇,写有《挂剑台》诗。
【施闰章】字尚白,号愚山、蠖斋,安徽宣城(今安徽省宣州市)人,顺治进士,历官刑部主事、山东学政、江西参政,分守湖西道。康熙中召试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侍讲,参与纂修 《明史》,进侍读。博览群书,善古文词,文学为一时冠,尤工于诗。与宋琬齐名,有“南施北齐” 之称。著有《学余堂诗文集》、《试院冰渊》、《矩斋杂记》、《蟆斋诗话》等。曾到聊城登光岳楼和过阳谷县张秋镇,写有《光岳楼》、和《秋日过戊己山》诗。其咏《光岳楼》诗中的“危楼百尺瞰沧溟,泰岱东来作翠屏,拂槛寒星睛历历,侵衣银汉尽泠泠。”被称作咏光岳楼的名句。
【刘达】字屺瞻,河南浚县人,清初官东昌道,清廉公正,每月初一、十五即召集士商计划当前事项,研究如何兴利除弊,创均徭役法,并解除了百姓由养官马造成的负担。当地百姓为之立碑志德。
【傅维麟】号掌雷,河北灵寿人,清初官东昌道,为政宽仁,待下属严正,关心读书人,亲自校阅士子的课业。后调出,士民依依不舍,攀送至百里外。
【谢泰】 号健侯,临清人,进士,授竹山县令,以保卫地方安全有功,受经略洪承畴表奏,升军前管饷同知。后弃仕归。著有《蓼集编
文集》、《蓼集编吟》、《客中吟》、《学庸说题》。
【李基和】号梅崖,籍未详,以礼部郎中督临清钞关。刚正不阿,力除积弊,榷政肃然。又开红螺馆,集诸生读书其中,学风大振。历仕至江西巡抚。
【噶尔萨】满洲人。爱读书,喜整洁。以兵部郎中督临清钞关,不受礼收贿,严戒所属吏员骚扰百姓。常说:“沿河小民肩贩糊口,哪经得起盘剥。”
【阿尔鼐】号诚斋,满洲人。以监察御史督理临清关仓,开迎宾馆,接待四方来客,广泛听取意见,对百姓疾苦了解较多。过来麻豆之类的土产亦征,他予以全免。进出粮粟平其斗斛,冬季参加治河挑水的工役施舍粥饭,贫而无地存身的人让他们沿仓居住,并铺施地苫,人称“仁者”。
【常守焜】字石岩,山西人,顺治间为冠县丞,升直隶鸡泽县知县,廉洁自守,果毅敢为,在任数年,政声卓著。解任后,落家于冠县农村,以田林生活为娱。热心于地方事务,捐资并综理缮修县城,参加纂修《县志》,不辞劳苦。
【王之琳】原籍福建,其祖系郑芝龙旧部,郑芝龙降清后,占博平东北,号福建屯。之琳少孤,常游荡在酒场博场为人服役。后投京营从军,受主将赏识,由骑兵授山海关把总,累升守备,终至福建总兵。军令严肃,甚有威名。
【金鸿】字上侯,直隶左卫(今属河北)人,由进士任东阿县知县,尽心于民事,并创设观文书院,延名儒教授士子,文风大振。
【张石麟】字仁趾,聊城人,顺治间由恩贡作陕西凤县知县,招徕和安抚外流者归来垦荒种植,发展各项事业,七次获嘉奖。卒于任所。
【康熙】(1654—1722)名玄烨,爱新觉罗,福临第三子,8岁即帝位,年号康熙,称清圣祖仁皇帝,公元1662年至1772年在位。在位期间多次出巡,5次过山东,4次经过东昌府(今聊城地区境域),到过临清、馆陶、清平、博平、堂邑、聊城、东阿、寿张、阳谷等地。有一次过东昌,住在聊城城内任克溥家花园,为园中桂堂书写了“绿水本无忧因风绉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的楹联,还为光岳楼题写了“神光鍾瑛”匾额。到高唐,又写诗四句:“九龙盘焰动,四照浊花生,即此高流殿,比持代月明。”赠给了当时任高唐知州的龙图跃。过临清,曾为临清三官庙和藏经阁等处题词,写了《过临清闸》等诗句。对所过之地示恩,蠲除了当地的部份钱粮和赋税。
【堵嶷】字诞异,又称天柱,汉阳(今属湖北)人,进士,康熙元年至三年(1662-1664)任博平县令,有政绩,升户部主事。有咏博平古迹《东渠蜃汇》、《犊河圣迹》、《灵址朝烟》、《莲池秋月》、《晋台晚照》等诗多首。
【李元琳】号松崖,阳谷人。康熙二年(1663)恩贡,初任新城教谕,继补肥城教谕。所至茸修学宫,勤于督学,大振文风。升福建晋江县令,为减轻民众负担,重新丈量土地,减去民众因地亩不实而多交的赋税;各种差役,采取出钱雇夫的办法解决,不准随便向民间派差。遇灾则平抑粮价,制止奸猾之人借机坑害民众;有疑狱则慎审明断,不使百姓含冤。在任数年,改授四川长宁县令,又恳劝百姓开荒,招抚流亡,裁税减捐,并禁止吏胥骚扰百姓。勤劳致疾,卒于官。阳谷人祀为乡贤。
【马之骦】直隶雄县(今属河北)人,康熙三年(1664)拔贡,任东阿县主簿。有《自张秋往东阿至凤凰岭》及《题张秋谯楼诗》。
【耿愿鲁】(1646—1682)馆陶人,字公望,号又朴,幼聪慧,6岁能识字,10岁能文,康熙五年(1666)乡试第一,九年(1670)成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十二年(1673)充会试同考官,得长州韩葵一等十一人,均为词林冠冕,皆谓愿鲁识才知人。以父丧归,服阕,复原官。二十一年(1682)卒于京师,年仅36岁。愿鲁有才,诗文重于时,王士祯谓“其诗如初日芙蓉,自然可爱。”书法亦工,人以尺幅为宝。著有《韦斋集》7卷。
【沈玑】字天衡,江苏武进人,康熙八年(1669)任冠城县令。时逢岁饥,将俸金全部献出,赈济灾民。次年又采取以工代赈办法,将大成殿、学宫、县署修缮一新。康熙十一年 (1672)又纂修《观城县志》,不舍昼夜,修成巨制,给后人留下了宝贵财富。
【钱霞】字起庵,浙江嘉善人,进士,康熙十四年(1675)任冠县知县,曾重修冠县文庙,改建魁楼,增辑《县志》,绩业卓著。后调承德县令,升户部主事。
【霍之琯】字苍璧,马邑县(今山西朔县)人。康熙十一年(1672)任范县知县,严格执行律令,涤除各项繁琐条文。又捐俸金筑城墙,修学校,纂《县志》,历任3年,政绩卓著。擢中书。
【朱彩】 (1639-1710)字莱襦,号瞿亭,高唐人,朱光祚子,康熙十二年(1673)进士,由中书舍人升至刑部江南主事,历本部员外郎、郎中,执法如山,百折不挠,为刑部最有威有能的官员,常说:“人命生死在刑官,稍有疏忽,辄令人枉屈,可不慎哉!”三十七年(1698)升湖广郧阳府知府。郧阳地僻民贫,本人费用,均从家中带去,凡对地方有益的事,必尽力去做。时值旱年岁饥,有人建议请求皇帝下诏赈灾,朱彩说:“若奏请以后再赈,民众已经死尽。”不待奏请,即开仓赈灾。又有人认为这样做太危险了。朱彩说:“即使因此获罪受责,不过我一人受罢黜,万民之命,难道不抵一官。”不听而赈,全活民众甚多。郧阳府北,有武阳堰,引大河可溉田万顷,但久久无水,朱彩相度地势,毅然拿岀自己的薪俸,组织兴凿,薪俸不足,又变卖家产,终于完成了这项利民工程。百姓们深受感动,立碑纪德。在郧阳13年,兴利除弊,建树颇多。康熙四十九年(1710)卒于官。年71岁。
【朱缃】(1670—1707)字子青,号橡村,高唐人。朱宏祚长子,随父移居济南。有才,嗜读,对科举文章却毫不在意,独致力于诗歌,清初文坛领袖王士祯说他是“近代作手”。屡试不中,遂在橡村买田筑屋,游山娱水,不求再仕,以父母先后不久亡故,劳伤成疾,亦卒,年38岁。著有《云根青壑集》、《枫香集》、《观稼楼集》和《吴船书屋集》,为王士祯亲手所评定。又有《岭南草》、《端江集》,收入朱氏兄弟合刻集《棣华书屋近刻》。
【朱绛】字子桓,原籍高唐,后居济南。朱宏祚子,朱缃弟,贡生。援例选刑部贵州司郎中,后补江西司郎中,岀为永州府知府,历官广东臬司、藩司。因疾请罢,皇帝说:“朕已闻之,惟惜其是好官,且调理看。”终不愈,遂乞休。雍正九年(1731)卒。朱绛能诗,著有《岭南草》及朱纲、朱缃兄弟合编集之《棣华书屋近刻》,收入《四库全书》。
【刘福】字全五,原籍福建省安溪县,后定居高唐。智勇过人,投身行伍,屡建功勋,康熙二年(1663)秋,随靖南王耿精忠入泉州港,以克取厦门、金门岛功授游击。次年,又以平南山口功授参将。七年(1668)奉旨移节山东,随左都御史陈一鹏驻东昌(今聊城),后受旨垦地于高唐城东尚官屯。二十三年(1684)调征罗义。二十九年(1690)调镇古北口,两度班师,皆安插原屯军处。后以功授镇国将军,年老,请编入高唐民籍,即于尚官屯置宅安家。91岁卒。
【邹之璜】字惕庵,宝应(今属江苏)人,贡生,康熙二年(1663)授茌平县令,赋性严厉,锄强抑暴,敬上恤下,重视学校建设,造就人才,任职6年离去。
【傅正揆】字华瞻,聊城人。幼聪慧,喜读书,于古庙中闭门苦读,经年不出。康熙二年(1663)举于乡,二十一年(1682)成进士,选山西山阴县知县。山阴居雁门关外,苦寒,值荒旱,民多逃亡,正揆多方招徕,轻徭薄赋,且岀家赀以济困穷,回归复业者数千家。又捐薪俸修复学宫,明断疑狱,治绩卓著。以父丧归,后补陕西醴县,未半载,以母病归。87岁卒。
【傅学元】字颖伯,茌平人。性聪慧,日诵万余言,十四为诸生,试辄冠军。事父母尽孝。康熙三年(1664)参与纂修《博平县志》,人物皆其手辑,不饰非,不溢美,实事求是。著有 《经书注疏》、《陶情集》。
【安跃拔】字文华,聊城人,康熙五年(1666)武举,十三年(1674)从征荆州,躬冒矢石,入敌巢穴,力战洞庭,战功卓著。又从征四川,直抵重庆,回兵巫峡,救援李胜,进剿冯河,生擒敌总兵向旭辉、副将汪艾等多人,并招降其余党。历官湖南督标右营游击、直隶保定参将,终广州潮州总兵官。对部下宽容,对敌亦力戒多杀。律己清介,一无所取。四十六年(1707)以母丧归。服阕,受引见,以年老乞休。居乡曾修外郭路、设立义学,周济族党,多有义举。年过70卒。子洪德(字硕白),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官至雅州知府,清廉正直,以老病乞归。卒之日,贫无以殓。
【刘维祯】字端公,江南武进(今属江苏)人,进士,康熙五年(1666)任莘县知县。关心民众生活,有政绩,升监察御史去。有题《三槐堂》、《伊尹耕莘处》、《过井堂寺》、《入旱得雨志喜》等诗多首。
【郑先民】湖北潜江人,进士,康熙六年(1667)任馆陶县(今属冠县)知县,为治严明,弊绝风清,待人以诚,对勤恳务农者给以嘉奖,对学中士子手定甲乙,优秀者予以鼓励。岁旱力请赈济蠲免,平时则努力减徭平役,又修学宫、纂《邑志》,政绩颇多。有咏《卫水秋涨》、《萧城晓烟》等“馆陶八景”诗留传。
【周裕珽】 字待旃,举人,康熙十年 (1671)任茌平县令,待人宽和谦恭,百姓爱戴。又工诗文,善篆隶,有文才。升行人司行人。
【蒋曰可】字大可,莘县人,康熙十一年(1672年)拔贡,任河北枣强县知县,政尚宽和,减差役,免苛捐杂税,民众生活得安。境内有河,水涨时,百姓难渡,曰可捐俸买地90亩,建立义渡,民众称便。有郑常可杀人,行贿诬郑二,旧已定案,曰可细审明断,发现实系冤案,及时予以纠正;阎伦失盗,以小怨诬其侄阎大、阎二,皆死狱中。曰可密访,得真盗,对阎伦按诬告律治罪,一邑称快。莅任5年去,民立生祠以纪德。
【张洞宸】字监兹,莘县人,康熙十一年(1672)举人,任郓城县教谕,教士有方,郓邑科举中试的人,多系他所培育选拔。四十一年(1702)秋,受聘参予江南考务,由他选入的王式丹,联捷成状元,人称慧眼识才,升江西弋阳知县。郓人称为名宦。【彭䡉】字元车,号恪庵,聊城人,康熙十一年(1672)举人,次年成进士,授云南罗次县知县。对百姓仁慈宽恕,受到民众爱戴。罢官归里,乐善好施,受到邑人的尊敬。
【许圣朝】字虞廷,聊城人,康熙十二年(1673)进士,考授内阁中书,迁礼部主事,历户部郎中,出知陕西临洮府。临洮地瘠民贫,圣朝加意抚恤,革除陋习,减免诸税,详慎折狱,力兴文教。遇岁饥,又捐俸救济,临人感激不尽。后署驿道,更勤于职守。以所举署员有失误,罢归,临民千余人泣送。79岁卒。
【高重光】字焕宸,馆陶县(今属冠县)人。性聪慧,嗜读书。康熙十二年(1673)进士,考授内阁中书。恬静绝俗,无意入仕,家居奉亲,顺志承欢,陶然自适。以父母相继亡故,哀伤过度,不久卒。
【李世威】字蔚文,莘县人。康熙十二年(1673)中武进士第二名,由二等侍卫授松江城守营游击,缺裁,授湖广提标左营游击。时地方不宁,世威率兵进剿,日擒17人,均不杀,令其劝众投诚,果说服余众来降。擢福建漳浦参将,迁广东提标参将,以功升任大定镇总兵,封骠骑将军。
【白麟】(1618—1675)聊城人,由义勇任东昌守备,以功加都司,不鹫名利,好怡心养性之学。康熙十四年(1675)卒于任所。年57。
【任兆鲲】聊城人,康熙十四年(1675)拔贡,授陕西平凉县知县,升泾州知州。泾州素不喜种棉,兆鲲为购籽种,劝种植,更令民间老妇进署中参观纺具,平凉从此开始种棉,民得其利。兆鲲旋里后再过平凉,民众数千人跪迎百里外,并为立生祠。
【田瑞年】奉天(今辽宁)人,由宗人府笔帖于康熙十六年(1677)转兖州府张秋(今属阳谷县)捕河通判,立学校以教士,严保甲以安民,修城以御寇,浚河以疏运,均夫役浅闸不克工食,惠商贾行户不苦课税,善政多端,阳谷百姓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吁请上宪,祀为名宦。
【汪灏】字文漪,号畏庵,晚号天泉,临清人,工诗文,擅书法,中康熙十七年(1678)举人,二十四年(1685)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三十二年(1693)典试陕西,三十八年(1699)主顺天武乡试,不久,督山西学政,绝请托,除弊端,严守纪律,人莫敢欺。皇帝西巡,灏奏对合乎旨意,受嘉奖。四十二年(1703)晋礼部侍郎,督山陕学政,事竣,巡抚江南,清徭役,整军伍,明决狱,弭盗寇,政绩卓著。四十六年(1707)黄河决口,灏日夜巡视河上,积劳成疾,乞归,年67岁卒。著有《倚云阁集》。
【杨书有】字大年,茌平人,好学不倦,康熙十七年(1678)以明经授汶阳教谕,捐俸修学宫,建义学,并帮助贫士学习费用,读书学习之风大兴。性至孝,且娴兵事,康熙初年,亲王僧格林沁南征过茌,与语大悦,请偕行,以亲老辞。老卒于乡。
【张迎芳】应城(今属湖北)人,进士,康熙十八年(1679)任博平县(今并入茌平)知县,公平严正,人不敢犯。上官至,绝不迎奉供应,时人说他是“强项令”。升泰安州知州,士民号泣相送,直至泰安。登泰山例有税捐,博平人到泰山,张说“此吾旧民,免之”。二十八年(1689)康熙帝过泰安,宜办供亿,迎芳说:“吾闻圣旨不扰民。”一切均不扰民间。康熙问:“州官如何?”百姓叩首称善。张到任不带家眷,后其妻携子到,说“你为官在外,为何不多为子孙想想。”张大怒,立遣其妻去。后卒于官,身后除图书外, 别无他物。泰人立其像于包公祠。
【侯度】字范臣,直隶遵化(今属河北)人。原为吏员,康熙十九年(1680)任冠县知县。在任时关心教育,曾捐俸修文庙,受到邑人的称赞。
【迟维坤】奉天广宁(今辽宁北镇)人,康熙十九年(1680)任聊城县知县,公暇即到田间访问民间隐情,鼓励勤于农事,态度和蔼,无论长幼皆能尽其所言。归后记在书案,逐步付诸实施,凡所兴革,皆符合百姓的意愿。还每月给诸生授课和进行评定,对学习好的从优给以照顾。审理刑狱,公正平允。勤劳公事,卒于任所。【韩侯振】字坦轩,茌平城南韩家集人。康熙二十年(1681)举人,任江西吉水县知县。县里有个新结婚的人,在入洞房的夜晚,丈夫死在床上,遍体青色,疑新妇所害,告到官府。新妇有口难辩,哭着要死。侯振疑妇有冤,急到现场检验,在床后找到一只三寸长的大蝎,方明此人乃中蝎毒致死,妇冤得白。后致仕归,家无余财,人皆称其廉明。
【王璜】字姜若,聊城人,王功成子。工文。康熙二十年(1681)以例授泗水训导,后迁东阿,接引后进,皆有成绩。三十二年(1693)东阿大水,淹没村庄,王璜为置义田,重建村落以收恤无家可归者,至今此村仍名义庄。又于通衢施赈救灾,济人无算。56岁时,以病卒于官。
【邓允燮】聊城人,字理三,号义斋。康熙二十年(1681)以岁贡官山西山阴知县,遇大旱,流亡殆尽,允燮亟请发帑赈济,复捐俸施粥,帮助民众度过了灾荒。县多废田,民贫不能耕,允燮给牛施种劝耕,不久,使荒田变成了肥田。政尚宽大,与民休息,不施鞭朴,百姓呼为“邓佛”。但对奸猾之徒,却严惩不贷。后摄朔州知州,昭雪冤狱,代贫民偿还积欠的粮税,德惠甚多。57岁,以疾卒于官。子二:邓基哲、邓基圣,皆入仕。
【马士骥】字仲良,临清人,聪明好学,15为诸生,试辄高等。康熙二十年(1681)以毛诗魁乡荐选中书,改齐东学博,劝学维勤,岁饥请赈,勋绩卓著,上嘉其才,荐授湖广慈利县县令。慈利苗民杂处,素称难治,世骥留意于风俗人心,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决断措施,禁溺婴,惩盗贼,建文庙,兴教化,大得民心。五十二年(1713)充会试同考官,寻以母老辞归。89岁卒。著有《宽堂文稿》、《桐雨斋诗》。
【郎国祯】满州旗人,康熙二十年 (1681)任馆陶县知县,悉心清赋役,改革旧时弊端,定律执法,务求平允。所定条款,长时间奉为准则。
【黄秉中】字惟一,奉天(今辽宁)人。康熙二十年(1681)任范县知县,修学宫,建义仓义学,又阐扬孝义,推行教化,对百姓宽厚,每岁粮税,不须催促,皆自动交纳。
【屠缃】字韦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监生。康熙二十一年(1682)授茌平县县令,温厚平和,大有良吏之风。池畔栽柳,潭边植柏,在任10年,善政甚多。
【谷秉谦】河北丰润人,举人,康熙二十一年(1682)任清平县知县。建仓备荒,为民众谋利,善政甚多。
【王珙璋】字大受,高唐人。喜读书,有学识。康熙二十三年(1684)授寿张训导。勤于教事,并拿岀自己的俸银立义学于寿张城东南隅,时时讲课其中,备受百姓尊敬。康熙四十六年(1707),御驾南巡,路过寿张,黄河边互有数千河工发生骚乱,州郡县吏大窘,在束手无策之际,寿张县令进言于上官说:”若平此乱莫若王某。”上官问原由?县令说:“王某居教职多年,士民信服,请他前往说服,必然可行。”遂令王前往。经王晓之以理,喻之以势,民众帖服,上下均安。后卒于官。其孙德新,贡生,亦官东平训导。
【胡诠】浙江人,康熙二十三年(1684)任范县知县,到任正值以漕粮赈灾,胡诠亲自发放,不经各级官吏,避免了层层剥皮,使民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有疫情施药救治,死者官给棺木掩埋。又立义学,设育婴堂,善政甚多。断狱明审,百姓无冤。祀为名宦。
【张文芳】东阿人,学识渊博,行为端正,居家孝友,急公好义,常捐资以置学田。长子令仪,事父尽孝,曾断指和血为父疗疾;次子令璜入仕,官至吏部左侍郎。
【张令璜】字心友,一字又仲,东阿人。父早亡,母督课甚严,康熙二十五年(1686)拔入成均,三十二年(1693)选冠县教谕,改革教育制度,有利士子,为上官所重视。受聘白雪书院,齐鲁诸生听讲者至户外人满。四十八年(1709)成进士,授中书舍人,补刑部督捕司主事。多所建议,悉被允从。六十年(1721)拜山东监察御史。雍正即位后,令璜陈时政,甚合帝意,擢顺天府丞,提调文武闱乡试,克勤克慎,宿弊皆清,不久迁京兆尹。雍正三年(1725)再迁大理寺卿,旋拜吏部左侍郎,俱兼府乡。时年已七十余,屡以衰老辞退。四年(1726)卸京兆尹,专管吏部,时有属员挂误,遂致仕归。85岁卒于家。著有《年谱》1卷。
【张才】临清人。康熙二十五年 (1686)任台湾镇标右营把总,三十年(1691)任满,升云霄营千总。
【赵=】字济九,临清人,13岁补州诸生,潜心攻读,慕古人忠孝大节。长大成人后善属文,多发惊人语。平生谨言慎行,以气节自励,晚年益自整肃,学士多以为宗。康熙二十六年(1687)举乡饮介宾。
【邓基圣】字思睿,号儒存,聊城人,邓允燮子。以诸生贡成均。康熙二十六年(1687)授内阁中书,3载称其职,以父卒于山阴,千里奔丧,扶柩归里。四十八年(1709)起补户部主事,不久,升员外郎,以廉干有名于当时。在任大通桥监督期间,力除弊端,使行奸取利者无所得手,因劳得疾,迁刑部福建司郎中,未理事卒。子四:钟昱、钟锦、钟万、钟华。
【邓基哲】 (1655-1700)聊城人,字骞之,号峰亭,邓允燮子,邓基圣弟,以太学生授邹县教谕,迁国子监学录。雍正元年(1723)赠承德郎、翰林院修撰。子四:长邓钟岳,登状元,次邓钟音、邓钟叙、邓钟一,亦均入仕。
【谈镕】正白旗人,廩生,康熙二十七年(1688)任高唐州知州,为方便民众,在魏家湾重建水次仓。又修建濒于倒塌、其势甚危的钟楼,州人感恩,称此楼曰“谈公楼”。再置义田十三顷为学田,立义学、修学宫,善政甚多。
【蔡廷甲】字存几,广东东莞人,举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任冠县知县。在任期间关心教育,曾捐资创办义学,并置学田两顷,以其收供学校使用。
【陈起龙】江南人,监生。康熙二十七年(1688)任清平县知县,革除旧有弊端,施恩于民,多有善举。
【常文谟】馆陶人,康熙二十八年任台湾府台湾县新港巡检,三十一年升直隶东光主薄。
【王育良】正黄旗人,康熙二十八年(1689)任东阿县知县,任职六年,惠政甚多。如东阿地当南北交通要冲,运粮解囚,均须用车,过来皆用之于民,百姓按日轮流值候,民众烦扰,百弊丛生。育良捐资造官车数十辆,置驿中,驾以驿马,御以驿卒,有事则用,无事则悬,从此再不扰烦,民众无不称颂。
【孙元衡】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康熙二十九年(1690)任东昌府知府,关心农林生产,积极培养教育读书人,严格限定征收税额,减浮收余羡,大大减轻了百姓负担,吏民一致称赞。
【张为经】字公纬,临清人,康熙三十年(1691)进士,授湖广桂东县知县,入为吏部郎中,岀典广东考试,再迁福建提学,人称廉慎公明。著有《沤水学》、《吟粤行草》、《公余兴集》。
【周大兰】字馨我,临清人,居家俭朴,见义勇为,修文庙,立义学,每冬施粥舍衣散钱,远近闻风来就。又修桥梁,赠银疗病,助贫困户婚丧嫁娶,受到官府和民众的一致赞扬。子亦达,有父风。
【张建烈】汉军籍,监生。康熙三十年 (1691)任清平县知县,居官五载,卓有政声,升高唐州知州。
【刘琰】(1651-1712)字公琬,号介庵,阳谷人。自幼嗜读,家贫,常晚间借火照读,或映月而诵,寒暑不辍。康熙三十年(1691)赴会试,举进士,由庶吉士转翰林检讨,纂修三朝国史,主持礼部考试,力持公道。十月召试,进《万寿无疆赋》,受赏赐。后出知江宁府,屏绝陈规陋习,上赐冠袍,命督江西学政,严禁请托,剔除宿弊,有“铁面冰心”之称,时有“江右六君子”,刘琰为其一。差满归里,囊箧空空,自述所藏“唯一怀明月、两袖清风而已”。寓张秋镇,闭门谢客,以诗酒自豪。刘琰善诗,康熙曾誉为“清代李白”。遗有《柳园即事》、《抱病卧檐下》等诗数百首,近人为集付印。
【杨朝祯】字简侯,康熙间,曾任东昌知府。十三年后,其孙杨文乾又任东昌知府,祖孙二人,均有政绩,倍受崇敬,时人立杨公祠四时致祭,以表示崇敬和怀念之情。
【周亦达】字颖士,康熙三十二年(1693)授云南丽江府通判,丽江原无学宫,亦达设义学,延师训育,又纂《府乘》、建桥梁,人称有德。以亲老乞养归。在邑又建尊经阁,修泮池两庑,设书院,立城南新庄和城北琉璃庙庄义塾、创三义庙义渡,并备膏火以助生读,施粟米以济贫苦,多有善行。子润田,历官商河县教谕、酆都县知县。
【郑燮】 (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自叙“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乾隆元年(1736)中进士后,授山东范县(今属河南)知县。关心百姓,力勘冤狱,为无辜平民昭雪,为政力求清简,不烦扰百姓。常微服深入民间,了解民隐,体察民情。公务之外,写诗作画。在《郑板桥全集》记为《板桥诗钞•范县作》的诗70首,另有题画诗和词作多首。许多诗在诗题上直岀范县,如《范县》、《范县诗》、《登范县城东楼》等,记述了自己在范县活动,抒发了为官时的感受,叙述了范县风俗人情,更反映了民间的疾苦,诗中写道:“长吏岀收租,借问民疾苦,老人不识官,扶杖拜且泣,官差分所应,吏扰竟何极,最畏朱标签,请君慎点笔。”后迁任潍县知县,因遇灾请赈,冒犯豪绅,被上官所斥罢归。为官前后,均曾在扬州卖画。其诗、书、画人称“三绝”,为“扬州八怪”之一。
【陈一鹏】高唐人,康熙三十三年 (1694)由参将任右都督,克取大小烈屿等36岛,剿抚台湾等处,多有战功。
【冀霖】其先山西人,由直隶永年(今属河北)迁临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进士,授四川峨嵋县令,减轻赋役,捐资兴学,受到土著少数民族的拥护。四十一年(1702)充本省同考官,摄嘉定府知府,兴利除弊,所部五县皆受恩立祀,进户曹。四十七年(1708)充顺天文武乡试同考官,寻督江西学政,所拔皆名士。又修鹿洞义学,捐俸为义学置田以备膏火,许多士子颂其德。后归,主诚正书院,训育本州士子。著有《蜀道吟》、《峨嵋三十景》、《子戍集》。
【朱辉珏】字合璧,号雪原,聊城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进士,改庶吉士。以守父丧归里,不复出。好读书,于历代典故及四方利弊尤精心研究,咨询造访者甚多。性喜菊,筑餐英书屋,赏乐其中。年71卒。著有《餐英书屋古文词》若干卷。子5:续业、续志、续烈、续泽、续京。除续烈早亡外,三中举人,一成进士,两授县令。
【陈奋】江苏江宁人,拔贡。康熙三十四年(1695)由教习平任博平县令,为政宽严结合,备受民众爱戴。去后,博平民众四郊立碑,以志其德。
【王吉人】江苏江宁人,康熙三十四年 (1695)起任清平县知县,共14年,慎刑重教,宽恕待民,平易近人,以老归。
【邓苞瑞】字有九,聊城人,喜读书,精于《春秋》。康熙三十五(1696)举人,授石城县知县。兴办学校,发展农业,慈以待民,不忍鞭朴,石城人呼为“邓一板”。以老致仕家居,年78卒。
【王道隆】字式南,号槐亭,浙江山阴(治今浙江绍兴)人,监生,康熙三十五年(1696)任莘县令。在任期间,属遭水旱灾害,详请蠲免,并捐俸赈济,民赖以安。升登州知州。不久。再升贵阳府知府。
【杨栖凤】字静止,茌平人。早岁补诸生贡太学,例授州佐不就,在家侍父母。双亲有病,衣不解带,日夜伏侍。亲殁,尤乐善好施,康熙三十六年(1697)大饥,岀粟千余石以赈。其子:重五,字文,以贡生选郯城训导;禄五,字在中,以诸生贡太学,例得训导,雍正初又改主薄,以事母,不就任。重五、禄五及其子辈均对父母孝,在乡多义举,人称“义门杨氏”。
【顾彩】字霞城,吴江(今属江苏)人,监生。康熙三十七年(1698)任茌平县令。植柳官道,兴建义学,多有建树,民众怀德。
【王者臣】字舜俞,高唐人。康熙三十八年(1699)举人。少有异质,过目成诵,好读史,与同人谈及历朝事,侃侃而谈,不遗一字。诵读积劳,年三十余卒。【苏名杰】字汉三,清河南陈州(治今河南淮阳)人,康熙三十八年任阳谷县知县,明敏果断,对吏胥严历,待百姓宽厚,关心农事,岁饥放赈,决狱明断,乡无冤囚,曾倡办义学二处,又调集人夫开挖渠道,除治水患,甚有功德。康熙南巡过境,苏名杰率众迎于河岸,受赏识,赐甜瓜2个、绫1匹、扇1把,升为部郎。阳谷人祀为名宦。
【赵均】字临先,号芝轩,临清人,赵=子,弱冠为诸生,试辄高等,文笔洒落不俗,康熙三十八年(1699)领乡荐,选中书舍人,不仕,于汶河西辟一地,颜曰“依绿园”,花竹自娱,杜门不岀,喜引掖后进,从学者多有成就。著有 《对漪山房稿》、《依绿园诗草》。
【贺当世】字平思,临清人。学习努力,急公好义。康熙三十九年(1700)尊经阁建成后,请颁发山东徐学政家藏经义140种储其内。四十二年(1903)康熙巡视河工,舟次临清,当世又奏乞御书尊经阁及三官庙额,奏允,题尊经阁曰“芸阁”,题三官庙曰“无为观”。以岁贡卒。
【张轼】字大苏,聊城人,家贫而有大志,刻苦自立,以行伍隶东阿籍。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联捷武进士,授御前侍卫,特简山西全省兵马钱粮兼理营田事务掌印都使司都使,再授河南汝宁等处协镇副总府事,署理南阳等处总兵都督同知。
【张绮】茌平人,幼年丧父,事母尽孝。康熙四十年(1701)岁荒,乡亲不能举火者数家,张绮施贷相济,积达五百余金,绮当众焚券,不取分文。城西有河,当茌博通衢,绮创建石桥,以利民众通行。子四,季子铨,联捷成进士,官至云南昭通府知府。
【孟长人】字济之,号本青,阳谷人,9岁能文,贯通经史,康熙四十一年(1702)中举人,授历城县教谕,以德义教士,成绩卓异,升陕西临潼县知县,发展农桑,兴立学校,惩奸举善, 百姓颂为父母。以母丧归。回籍后,修建文昌祠,赈济孤寡,和睦乡里,邑称乡贤。
【朱纬】字义俶,高唐人,朱宏祚从子,有孝行,以贡生授邱县训导,因母老归。康熙四十一年(1702)大饥,倡设粥厂,赈济灾民,全活甚众。
【周涵】字容轩,临清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武进士,授三等侍卫,曾蒙皇帝特赐良马1匹。后扈驾南巡,至临清垂问家世,又受赐贡香锦帛诸物,擢江南督游击。五十三年 (1714)随总督捕海盗,擒获有功,调济宁河标游击,致仕归。
【马灿】字舒庵,临清人,有勇力,善射,中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授侍卫,戴花翎,护驾行围,蒙受恩赏,后改宣化镇上东路都司佥事,管游击事。曾率兵剿灭聚众起事的李四。又出镇哈密,昼夜防守,不避雨雪,恩赏蟒袍等物。灿武人,亦好文事,每训子弟要努力读书。
【黑鸣凤】字羽辉,号朝阳,临清人。少孤,事母至孝。康熙四十二年(1703)武进士,授侍卫。四十六年(1707)扈驾南巡,至德州赐食,鸣凤怀以遗母,受到皇帝的称赞,又赐食二盘,鸣凤驰奉母食。至西湖行在,即任为浙江省提标右营游击,历象山协副将。四十八年(1709)一念和尚在大岚山起事反清,鸣凤受命往剿,一念和尚逃往海上,鸣凤被加军功一级。鸣凤娴武又善文,工书法,诸弟读书成名,皆由他手画口授。
【张行健】字天如,聊城人,诸生,乐善好施,族人张时夏家贫,行健代为娶妻,又周济之;族子张兰贫而喜读,为之延师授教,后为名诸生。江苏人王义所,流寓聊城,贫无以食,行健给粟;死不能葬,行健给棺。康熙四十二年 (1703)大饥,出积粟赈济,全活甚众。
【王世臣】字介勋,奉天(今辽宁)人,康熙四十三年(1704)任茌平县令,时值岁饥,拿岀自己的薪俸,进行赈济,民众得以安全渡过灾荒,对其恩德永志不忘。
【王之麟】字仁趾,号振庵,阳谷人。奋志务学,寒暑不辍,康熙四十四年(1705)中举人,四十五年(1706)成进士,授广西梧州府博白县知县。博白地近安南(今越南),多民族聚居, 号称难治,他下车后,即考察民情,将旧有一些增加民众负担的陈规,如伞扇费、船夫费等等,尽行蠲免;又见文风不振,便创建书院,加意培养,选出了许多名士。不数年以循良著称,上宪交荐,因病不能行,殁于梧州。
【汪凤翔】字仪甫,馆陶人,康熙四十四年(1705)岁贡,曾搜集资料,辑成〈陶山考》。耿愿鲁为之作序,说:“汪君仪甫,旧辑陶山考一书,广搜旁求,典问颇详,固文献之征也。”
【蒋亮】字理贞,号朴山,聊城人,康熙四十四年(1705)以《五经》魁中举人,四十八年(1709)成进士,就职内阁中书。六十一年(1722)选四川灌县知县。当时正值大军征葛尔丹,道出本县,亮精心筹画,供给无缺,事备且不扰民,受到上官的传檄嘉奖。又领导修鱼石矶,建导江书院,三任同考官,皆称有绩。以母丧归。服除,补江西萍乡县,值有清丈田亩之命,亮虑此举于民不利,请上官作罢,未获准,遂乞休。里居30年,于乡党多所周济,又于莘县城外麻姑村立义学一处,施地60亩,用于生徒读书灯火。年85卒。子二:增美,恩贡生;增善,河南典史。
【徐敏武】浙江人,武举,康熙间任临清千总,遂家于临清,升福建守备。子徐恕入临清州学,康熙四十五年(1706)成进士,授山阳县知县。
【卢承琰】字禹锡,奉天(今辽宁)人,康熙四十六年(1707)任堂邑县(今属聊城,为镇)知县,清廉明敏,处事谨慎,均徭役,除苛敛,惩奸暴,明决狱,并聘名人刘淇纂修《县志》,德政颇多。
【郅玠】山西蒲州(今属山西永济县)人。康熙四十六年(1707)来山东任蒲州(今河南范县地)知州。见学宫倾圮,慨然捐俸整修一新。并建书院于白衣阁,世称“郅公书院”。每到公暇,即亲到书院解经释疑。有成就者数以百计。康熙五十三年(1714)又重修大成殿、启圣祠、文昌阁、礼仪门、成贤桥、聚秀亭、泮池,成就甚多,深受民众爱戴。
【魏泌】字邺元,东阿人。康熙四十七年(1708)举人,五十二年(1713)进士,初任湖南祁阳县知县,对肆意挑动百姓打官司从中渔利的几个恶讼师,尽置于法,讼事平息,民众和睦。后调广东开平县,邑民梁阿金因受株连,含冤入狱,泌力为申雪,终得平反。解职归,闭门课读,求教者盈门。
【张楷】字瞻式,号蒿亭,正蓝旗籍,直隶长垣(今属河南)人,以举人任东阿县知县,下车即勒石自誓:词讼不受一钱,亲友不受一情。因此豪强敛迹,相戒莫犯。康熙四十七年(1708)大旱,请于上宪,蠲钱粮十分之三,又逐村亲査,设法赈济,民赖以渡过灾荒。后又修学宫、文昌阁、南北城门与城东南门、义学、教谕宅等,所需之资均无假于民。在东阿6年,律己以严,待士以礼,抚民以仁,驭下则宽严相济,上宪特举卓异,受到皇帝嘉奖,升朔州知州。
【王永福】一名永祥,字子吉,东阿人。康熙四十七年(1708)戊子科武解元,四十八年(1709)联捷成进士。向例解元登第,必充御前侍卫,永福因家贫、亲老,告归班侍养。初授四川盐井卫守备,后改补浙江处州镇左营守备,升江南标左营都司,署徐州协副将。雍正十三年(1735)致仕家居,以军功在籍食全禄。
【邓钟岳】字东长,号悔庐,聊城人,邓基哲子。博览群书,尤对《易》、《礼》有深入研究。康熙四十七年(1708)中举人,六十年(1721)登进士一甲第一,入翰林。雍正元年(1723)充江南副考官道,以母丧归,四年后起任江苏学政,刊《近思录》、《白鹿洞规》等书以教育士子。七年(1729)以少詹学士任广东学政,不久,迁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十一年(1733)任礼部右侍郎,充《大清一统志》总裁,转左侍郎。以事降为太常卿。乾隆间历浙江学正、通政司参议,再晋礼部右侍郎、左侍郎,于乾隆九年(1744)、十二年(1747)两次充任江南正考官。在浙江时,曾训示诸生:“耻为羞恶之本,干谒标榜、颂辞连篇,或因细故,骨肉成隙,耻何在焉。”十三年(1748)夏,以疾致仕。卒年74岁。钟岳工书,能诗文,康熙对他有“字甲天下”之誉。著有《知非录〉、《寒香阁诗集》4卷,《文集》4卷。子汝勤、汝敏亦入仕。【臧岳】字括斋,濮州(今河南省范县濮城镇)人。康熙四十七年(1708)举人,任淄川教谕。教士有方,并纂修《县志》,手著《古文选释》、《唐诗类释》、,明文传薪》行世。其孙新芝入聊城籍,中乾隆五十七年(1792)举人,任江苏盐城县知县。
【高鲲】字锐庵,直隶卢龙(今属河北)人。康熙四十七年(1708)任馆陶县知县,值灾荒,请赈,并捐俸相助。漳河泛滥为灾,急请于上官,发帑币,岀仓粟,施行以工代赈,多方周济,终使百姓安然渡过了灾荒。同时,加意教育士子,培养岀一批“翘然杰岀”者。
【龙图跃】天津人,监生。康熙四十八年(1709)任高唐州知州。因义学在城内,乡人不便往来,置田五十余亩以为义学膳田,将义学移于城东南之文昌宫。又建养济院以恤孤贫无依者,建新驿馆以减少因往来差吏占用店房民户造成的骚扰,还建高唐县城各门门楼,使高唐州的规模灿然大备。当时民众说他对高唐有“大功德”。康熙过高唐,接驾受奖赐,康熙亲书“九龙盘焰动,四照浊花生,即此高流殿,比持代月明”四句诗相赠。
【刘蔚】福建人,举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任清平县县令,刚直严竣,令吏民望而生畏。但对百姓关心,曾详请免除额外夫役,并加意优待读书人。
【刘萧】字功人,号素三,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副榜拔贡,康熙四十九年(1710)任莘县知县。慈和清廉,倡修文庙,增设义学,缮葺城垣,建立仓储,严禁赌博,纂修《县志》,7年之间,弊除利兴,盗息刑轻,民无冤狱。五十五年(1716)莘县大水,亲诣各乡视察灾情,抚恤灾民,详请赈济,复上疏条陈,疏浚河道,并移知阳谷、聊城等7县会同开河,悉免水患。
【朱续志】聊城人,字念修,朱辉珏子,岀嗣叔辉瑶,事嗣父母尽孝。康熙五十年(1711)举人,雍正五年(1727)成进士,历任河南唐县、偃师县县令。在任期间,修堤植树以遏溢流,设书院以教士子,捐俸金供应过往上官以不累民,又改革刑税保甲诸法,编纂邑乘,8年时间,百废俱兴。以当时各地起事哗变之风波及, 被议,致仕归。68岁卒。
【张彤标】字念慈,号伊蔚,观城县(今并入莘县)人。幼从父读书,以文章有名于当时。康熙五十年(1711)中举人,五十七年(1718)成进士,雍正四年在京待选,3次受到雍正皇帝的接见。在回答雍正问话时,三次以“勿欺”二字相对,受到雍正的赏识,赐食。后授江西新城知县。下车后,严诉讼,禁请托,曾连续处理了程汉宗、程胜宗兄弟受监生饶某诬陷为盗和俞大生侵吞李佑家财案,人以为“龙图”再世,无人敢以私相干,治绩为江西之最。后调任吉水县令。吉水时当乱后,人多流亡,田园荒芜,民贫邑敝。彤标到后,与民休养生息,修废举坠,经常深入民间,了解群众疾困,抚恤贫苦。又看到南城坍塌,惟恐城内受淹,捐资千金,进行修复。赋税因逃亡而亏欠的有三万多户,他将收税账薄当众火焚,不再收缴,百姓欢声雷动。离任时宦囊空空,路费亦难自给,经向有钱人家借贷,始得回归。敝衣蔬食,贫于寒家,积劳成疾,5年卒。
【程鲲化】福建莆田人,康熙五十年 (1711)任东昌府知府。始建聊城文庙。
【侯靖】字献可,堂邑(今属聊城市,为镇)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进士,曾任阳朔马平知县。罢官后,放情山水,到处游历,所至搜探古迹,作画赋诗,著有《冰谷集》4卷。
【滕永祯】顺天宛平(今属北京市)人,贡生,康熙五十一年(1712)任寿张县令,关心民众疾苦和地方公益事务,曾捐俸修学校,续修《寿张县志》,在任5年,受到民众的赞颂。
【张与木】又作张兴木、张与朱,高唐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举人,雍正七年 (1729)由归化知县调任台湾府彰化县知县。8年卸任。
【王佐】正黄旗人,举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任清平县(今属临清市)知县,无私派杂捐,又兴建学校,修城池堂署,严辑盗贼,明断决狱,军需均由己捐俸供给,不烦民扰民,德政甚多。【吴陈琰】字宝崖,号芋町,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由御试第一内廷纂修授茌平县知县,为政廉明,讼减刑轻,恤民重士,人称“学道爱人君子”。立义学,修仓储,创营房,捐军需,赈水旱蝗灾,在任5年,美政多端,人称“吴佛”。康熙五十六年(1717)荐受词林,奉旨进京。著有《聊摄诗集》、《重丘诗集》20卷。
【李珍】山东省馆陶县(今属河北省)东厂村人,体魁伟,性朴忠,不事文藻,无虚妄之词。初任河南开封原武县主簿,移调嘉兴海盐,内用充詹事府录事。康熙五十二年(1713)三月,授登仕郎,仕至四品京官。
【朱纲】字子聪,高唐人,朱宏祚子,朱绛弟,以贡生授兵部武库、武选两主事,迁职方员外郎、郎中。康熙五十二年(1713)授天津道。六十年(1721)擢河南按察使。雍正元年(1723)迁湖北布政使。不久调湖南。四年(1726)署湖广总督。明年.擢云南巡抚,又调福建,深自刻励,所至有绩。年55岁以疾卒于官。赠兵部尚书,谥“勤恪”。生前曾从王士祯学诗,能诗赋,著有《济南草》、《苍雪山房稿》,为王士祯评定,收入《四库全书》。又长于法医学,著有 《洗冤录》、《检尸考要》等。
【廖赓融】字红泉,娄县(今上海松江县)人,进士,康熙五十二年(1713)任博平县令,政余喜诗,遗诗《甲午除夕》及咏"博平八景"等诗多首,留传至今。
【任士理】字汇懿,聊城人,以岁贡补行人司行人。康熙五十三年(1714)出知江西抚州府,捐赀修学宫建义学,力革溺女之俗,多所建树。临川有一人佣于余姓,既去,为盗所杀,遗其履于余姓之田,其家以为某系余氏所杀,余不胜拷打,诬服,士理微服潜到近村访问,查得杀人凶手实系丰君裘,并非余氏,案情大白,余氏沉冤昭雪,人称明断。在任14年,以催督属邑交纳赋税不力,被解职归,年七十余卒。
【郭麟生】 字子振,幼苦贫,聪明好学。邑令廖赓融爱其才,安排他到署中读书。康熙五十三年(1714)以乡荐出知山西长治县知县。
有“郭青天”之称。后调曲阳,再任代州知州。以母丧归。不久卒。
【房嵩】字申公,东阿人,康熙五十四年(1715)进士,官中书舍人,乾隆十八年(1753)典试河南,所选拔多寒家子弟,皆名士。以疾卒于官舍。
【周汉】字云卓,临清人,周涵弟,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武进士,授御前侍卫,随驾狩猎,以鸟铳命中,十不失一,蒙赐貂裘、紫金锭、御书诗扇等物。雍正元年(1723)奉旨往西宁随营效力,得功最多。三年(1725)授山西新平路参将,明年升通州副将。时兄周涵方为营游击,同时受检阅,并称奇材。后谢病归。
【魏钿】字鍾华,东阿人,康熙五十六年(1717)举人,雍正元年(1723)进士,任湖北咸宁县知县,廉干有为,升兴国知州,迁云州知州,到任不逾月,以疾卒于官。
【魏鈊】字淑美,东阿人,康熙五十六年(1717)举人,雍正九年(1731)截取观政户部,十年奉旨协办山东东昌赈务,以查赈有方,办事得体,受到嘉许。乾隆八年(1743)授江西安仁县知县,洁己爱民,明于听断,关心民众生活,稍灾即力请赈恤。历任8年,凡坛庙署衙,依次捐资修缮,因事罢归,身无余物。家居20年,杜门课读,年88卒。
【杨一正】字在湄,陕西武功人,恩贡,康熙五十八年(1793)任馆陶县知县。值岁荒请求赈济,并向富户募借粮款,由官方负责偿还。又请免征沙地赋税,以使百姓得以休息。后调福建,累官至内曹。
【何多学】字未非,号淮圩,连平(今属广东)人,举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任堂邑县(今属聊城市)知县。当时有寸草不生的荒地百余顷,民众以照常缴纳赋税为累,多学到后,详请豁免,民称有德,升武定府知府。
【朱续京】(1695-1743)字子祈,号梦霖,聊城人,朱辉珏子,中年因缺齿,又号缺齿子。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能诗工画,墨法深厚,善松石,人得其画皆以为珍,以亲老就养不出。著有《六箴堂诗稿》、《随笔偶录》、《翰林墨缘传奇》。49岁卒。
【钱士廉】字可璧,临清人。康熙六十年(1721)武进士,授御前侍卫,试弓马获优赏。雍正三年(1725)补陕西同心城守备。七年 (1729)随大将军岳钟琪征巴尔库尔,以战功屡受上赏,升直隶大名都司。乾隆六年(1741)请归养亲,至孝,家贫,里居二十余年,侍奉双亲, 亲执樵炊。亲殁,补福建都司,升广东平镇营游击,卒于官。
【何一蜚】号西轩,江西谿县人,举人,康熙六十一年(1722)任东阿县知县,到任后,正值黄河自河南武陟决口,黄水直贯张秋镇,运道阻滞,一蜚极力疏浚,漕运方畅。又五空桥决口,溢入盐河,村庐淹没,一蜚昼夜于河堤防御,民赖以安。雍正四年(1726)夏大旱,五年 (1927)秋蝗灾,又亲自率领百姓抗灾救灾,终于战胜了灾荒。在东阿7年,修学校,维风化,减徭役,民心欢悦。后以参修曲阜文庙离东阿去。
【刘德芳】正红旗人,康熙间任东昌府知事。东昌西南地势低洼,秋水泛涨,往往成灾,德芳开临清下河以泄涝水,从此减少了水患。
【宗彝】字有六,大兴(今属北京市)人,进士,康熙中官东昌府同知,清理过来狱案,多所平反,受到百姓的爱戴。其子孙入聊城籍。
【赵禹揆】字懋侯,少时即以有文才知名,屡次参加科场考试不中,遂绝意仕进,致力于古文研究,经史百家无不遍览。又好施济,善交往,与之交游者众多,门庭常满。著有《邯郸步》、《困学管见》、《效颦集》等十余种。其子赵亮采中举人,孙赵青坛亦以文知名,著有《信口吟》和古文百余篇。
【黄文年】堂邑(今属聊城市)人,18岁为诸生,以恩荫湖广=县知县。=县在万山中,时值吴三桂为乱之后,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文年以抚为本,努力减轻民众负担,并改变过来溺女和质当子女过期不赎即为奴的陋俗,又平定骚乱,捐俸倡修学宫,创立义学并亲临讲学,多有政绩。致仕归,民众遮道泣留,7日始得出境。
【朱纹】字汉襄,祖籍高唐,后移济南。举人,未仕,居明湖之上,蒲莲自给,书史以娱,人题其壁曰:“开樽绿泛贤人酒,卷幔摇红君子花。”风采易人。
【朱令昭】字次公,高唐人,有文名,书法宗唐人,画亦工,性通脱,常囊裹数千金,出游江南。由贡生入赀为州同,未仕而卒。著有《闽游》、《皇葵》诸集。
【张文炳】字明德,山西绛州(今山西绛县)人。康熙中任高唐州州判。写有咏高唐古迹诗《郑桥捕鱼》、《钟楼》等诗,并著有《虚字注释》、《易象数钩深图》,官至泗州知州。
【张梦僧】字西来,高唐人。康熙拔贡,喜游览,善诗,曾遍游燕、豫、两浙、两江等地,著述甚丰。高唐旧志录有其《水中雁字诗》等多首。
【秦奕诜】东阿人,康熙进士,初授内阁中书,改任济南府学教授。
【张瑚】字夏玉,临清人,康熙间任贵州镇远县知县。居官清廉,受丰姓爱戴。后告归,年87卒。
【孟其人】 字行之,号仲黄,贡生,文章学问,时在阳谷推为第一。精研性理,兼善诗赋。有《蓼莪咏诗鸣集》。
【田种玉】字蓝田,山东省范县(今属河南省)人。家贫,自学成进士,任新城令。发展农桑,兴办学校,深得民心。后调任青县令。该县地势低洼,常遇水灾,种玉亟请上级免赋税,施赈济,为民众殚心竭力。后因母老请归,设教白衣堂,四方前来就学者多有成就。
【王功建】山东省寿张县后高村(今属河南省台前县吴乡)人,武进士,在金山一带任参将,妻封三品淑人,至今仍存有加盖康熙御印的诰敕两道。
【孙愈盛】莘县人,康熙贡生,任禹城县训导,学识渊博,秉性端方,禹城时遇岁荒,县令匿而不报,愈盛泣诉于上宪,乃申请赈济,民赖以渡过灾年。
【魏毓让】字鸣谦,号湘岩,东阿人,先世居桃城村,后移居阿城镇(今属阳谷)。毓让幼聪慧,十五补博士弟子员,雍正元年(1723)中举人。后屡考进士未中,以大挑官湘南,后补宁远县知县,严以律己,宽以待民,关心农业生产,注意培养士子。数月之后,乡无游子,狱无冤囚。自持清廉,常书一联于堂柱云:“也曾十年读书,未忘了本来面目;即此一行作吏,要想到后世儿孙。”雍正十三年(1735)主持乡试,所得皆名士,解元岀其门下。后因事归,半船明月,两袖清风,心中坦然,处之晏如。
【王者士】字文宁,高唐人,雍正元年(1723)拔贡,嗜学好古,在旅途中犹不忘校正奇字。后官西宁令,赈灾济民,筹办军需,多有实绩。致仕归,卒于家。
【游得宜】字圣衢,陕西大荔人,雍正元年(1723)乡举第一,乾隆二年(1737)由翰林改授茌平令,谦恭谨慎,注重教化,受到百姓爱戴,以父丧归。
【耿贤举】字升书,馆陶(今属冠县)人,世居聊城,雍正元年(1723)中解元,乾隆十年(1745)成进士,就武定府教授,尽心育士,文名振海内。以年老告归。曾参予修纂《东昌府志》、著有《缓斋诗草》,被收入《山左诗续抄》。
【王协灿】字冠文,江南人,进士,初任乐陵县知县,雍正元年(1723)调任东昌府同知,并管理临清税关。公余为诸生授课,多方奖励学习有成绩者。多善政。
【张人松】字维岳,聊城人,雍正元年(1723)进士,授新宁县知县,为政有绩,受到百姓爱戴,因事挂误去官,百姓苦留,改授浙江浦江县,历武仪、象山,所至均有惠政。对《左传》、《春秋》深有研究,工诗,著有《赘牙集》。
【耿寿平】字玉衡,馆陶(今属冠县)人,世居聊城,雍正初举孝廉方正,补四川长宁县,署酉阳县。酉阳近贵州,因时乱,贵州百姓逃入酉阳者数千人,寿平悉资以衣食,居以庐舍,善为抚恤,众得所安。升宁远府同知,迁广东肇罗道,以年老告归,85岁卒。
【潘从哲】大兴县(今属北京市)人,曾任馆陶县令,对治河工程特别效力,堤坝修筑坚固,漕渡顺畅,且河水再不为害。雍正二年(1724)迁湖广长阳县知县,以年老不就,居馆陶马头村,与百姓相处,以耕读书自娱。
【张圻】 字甸方,聊城人,张行健子。雍正二年(1724)举人,授广东陆丰县知县,清廉有惠政,创建义学,修龙书院,一时文教振兴。
【金启洛】字劬堂,广济(今湖北武穴市)人,雍正二年任东昌府知府,平易近人。以《府志》系修于明代,时间已久,遂延时续修,惜遭议罢官,稿散佚。
【傅廷献】字近雅,聊城人,雍正二年(1724)以拔贡授阳信县教谕。当时知县蒋尚思患病告归,上官不许,命廷献襄助。廷献视政三年,颂声载道。乾隆七年(1742)秋遇灾,诸生不能应试,廷献捐俸相助,又借库银三百两分与诸生,使学子赴试无忧,人皆德之。
【赵知希】安徽泾县人,举人。雍正三年(1725)任馆陶县知县,减沙地额赋,又于城南植柳万株,加固堤防,多善政。
钟音】聊城人,邓基哲次子,邓钟岳弟。雍正四年(1726)举人,拣选知县。
【刘玉麟】字麟兆,号苏村,改名刘藻,字瀛海,菏泽县人,雍正四年(1726)举人,为观城县(今并入莘县)训导。好读书,因学舍颓圮,寓张氏宅,张氏有藏书楼,日读一卷,遍览无遗。后被聘主泺源书院。乾隆元年(1736)试博学鸿词,入翰林,官至云贵总制。著有《笃庆堂集》及 《曹州府志》。
【黄元畴】字容万,顺天大兴(今属北京市)人,雍正四年(1726)举人,以知县管福建福清总盐大使事。乾隆初年移居东阿县张秋镇 (今属阳谷)。
【沙亮】字智公,冠县人,雍正五年(1727)武进士,初为侍卫,后授巡捕营守备,累升陕西延绥镇标左营游击。乾隆十三年(1748)征大金川阵亡。荫其子宏杰为官,任浙江衢州镇中营守备。
【沙宏杰】冠县人,沙亮之子。因其父战死,清廷荫为浙江衢州镇守营守备。
【朱怀栻】字易林,高唐人。雍正六年 (1728)举贤良方正,以知县分发江西永新县。历任贵州镇守兼摄普定、黄平、平越等州事三十余年。所至皆有惠政。乾隆三十一年(1766)补陕西静守州,时值西路用兵,兼派养马,怀栻
竭力经营,3载,以疾乞归,不久卒。怀栻
善书画,喜吟咏,著有《检得诗钞》、《黔中唾》行世。
【童邦彦】字禹臣,会稽(今浙江绍兴)人,雍正六年(1728)由东阿驿丞迁观城典史,为官清廉,甚得民心,上官亦重其才识人品,年八十余离任,当地百姓赠以诗,赞云:“莅政七年唯饮水,衔恩百里遍闻歌。”
【李松】字封五,广西兴安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人,拔贡,任教习,雍正七年(1729)摄高唐州事。时值大水,跋涉泥泞,疏渠筑堤,救济灾民,申请赈济,颇有德惠。八年 (1730)授茌平县令,设义学,重文教,勤政爱民,兴利除弊,受到百姓称赞。
【邓钟叙】邓基哲子,邓钟岳弟。雍正七年(1729)举人。早卒。
【邓钟一】聊城人,邓基哲子,邓钟岳弟。性谦谨,事兄钟岳如严师。雍正七年(1729)与兄钟叙同举于乡。钟叙死,抚其孤女,教之成立,未仕。
【曹襄】云南人,副贡,雍正八年(1730)任馆陶县(今属冠县)令,清廉爱民,冬月捐衣施粥,抚恤孤独,又于宋家庄等处筑堤三百余丈,防御漳卫水患,人称此堤曰“曹公堤”。
【尤锡观】永春州(今属福建)人,雍正十年(1732)任茌平县知县。《东昌府志》记载他 “清白如水,和平取士”,受到百姓的爱戴。以父丧归。
【崔伸】山东省临清县吕家寨(今属河北省临西县)人。性忠厚,乐善好施,多周济贫苦,尤心办学。雍正十年(1732)捐田80亩,营建房舍18间,并聘师教授各村前来学的子弟。乾隆十四年(1749)崔伸病重,临终仍念仿不忘办学的事,嘱咐他儿子再给义学拨田20亩。他的举止,倍受崇敬。
【苏灏】安练浦,山东省濮州(今属河南省范县)人。雍正十年(1732)举人,十一年(1733)进士,初任刑部主事,以廉明称,调户部主事。时户部部员俸禄不继,常变卖家产以谋生活。灏欲陈述部中弊病,为上官所阻,不得上报,遂修奏章纳怀中自经死。人检得后上呈,引起朝廷怜悯,诏增主事者禄俸。
【陈玉琦】字奇玉,福建长乐人。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乾隆七年(1742)任堂邑县知县。爱护百姓,礼贤下士,勤于吏治,境内静安。以疾卒于任所。
【阮汝暻】顺天大兴(今属北京市)人,进士,雍正十三年(1735)任馆陶县知县,亲自下田勘察荒地,对贫而无力耕种者出资给以帮助,使民众沾恩非浅。
【王光启】字禹昆,监生,博平人,乐善好施。雍正十三年(1735)授浙江归安县丞,旋署知县。县内原有盗案株连甚众,光启细审明察,解释七十余家。再署龙泉、仙居二县,察此地民俗多溺女婴,遂捐俸修育婴堂,广为收养,又加强教育,敝俗遂改。东门外通济桥圮,又予修固,行者称便。历秀水县丞、嘉善县令,以疾卒。
【卢焯】字汉亭,镶黄旗人,监生。雍正中任东昌府知府。廉明果断,善决狱,时称 “白面包公”。后官至巡抚。
【蔡学赜】虞城人,雍正间任东昌府知府,廉明,人莫敢欺。曾重修光岳楼、府学、杨公祠,由于经理得当,事成且不劳民。
【贺成龙】字御天,江南上元县(今属江苏江宁县)人,雍正间由大兴籍任阳谷县荆门水驿驿丞,历东平吏目、阳谷县丞,奉委管理张秋城池。乾隆七年(1742)驿丞缺裁,遂占籍东阿炭市村。清廉自介,不卑小官,凡有利于地方百姓的事,竭力为之。不为官后,与当地居民相习相处,一如亲故。
【董文伟】字虎章,号诚斋,东阿(一说寿张)人,雍正间由保举任四川郫县知县,不久,以才荐升江西南康府知府,兼理大姑关、九江关、当阳关,历任12年,署南昌府知府,代办督粮事,干练精明,性格刚正。南昌讼棍多,民众不宁,即将讼棍姓名榜示于四县城门,于是讼棍敛迹,狱讼渐稀。庐山寺僧多,无所顾忌,遂将其驱逐,使民不再受扰。鄱阳湖波涛汹涌,每遇飓风,舟覆人溺不计其数,又于要害处设救生船只,全活甚众。再修白鹿书院,延名师主讲,受到民众歌颂。年逾70而精神仍甚强健。后退归林下,读书赋诗,终老于田园。
【梁钦彩】阳谷人,由东昌崇武驿驿丞改江西繁昌县典史。在任久著劳绩,屡权县事,雍正间保举廉吏,上峰将推荐,以老辞归,遂占籍聊城。在繁昌期间,曾奉命解银十万两赴贵州,依解文收讫,外余3000两,收银人说:“多余的银两你可以归己。”梁钦说:“这银子来历不明,实不敢受,可于回文注明,仍交原发解处。” 收银人认为并不欠银,不必注。他将多余银两原数解回,一文不取,群谓为诚实君子。又教子有方,子元升官至平营都司,孙本俨举人、本敬拔贡、本恭进士。
【秦郁】山西人,举人,雍正间以知县署高唐州,性宽和,关心农业,注重教育,又严惩作奸行弊的吏胥,使民众免受其累,改授临胸令。
【刘统勋】 (1669—1773)字延清,山东诸城人。雍正进士,后官尚书。曾奉命料理山东赈务,巡视运河工程。其间,运河水涨,奏请疏浚聊城引河,分运河水入海。
【乾隆】(1711—1799)名弘历,爱新觉罗氏。清高宗纯皇帝,年号乾隆,1735年至1795年在位。在位期间,多次出游,于乾隆十三年(1748)至五十五年(1790)42年中,曾九过东昌,到过今聊城地区境域的高唐、临清、茌平等地,每到一处,除了问及岁月丰歉、人情风俗、军情政务、吏治宦迹之外,还游览名胜,吟诗题词。乾隆在聊城、临清等地的题诗有《高唐览古》、《咏徒骇》、《过东昌登光岳楼》、《临清舟中》、《茌平道中》等三十余首,今聊城城内光岳楼上仍矗立有乾隆御书题诗碑,在当地还流传着与乾隆有关的许多民间故事。
【王念祖】字衣德,茌平人,11岁丧父,事母尽孝。曾倡修学宫、奎星楼、文星祠、鲁村鲁仲连祠,还建义塾义渡,举孝廉方正,编辑先世《槐轩集》、《梅亭诗词》问世。乾隆元年(1736)予六品顶戴。
【任兆熙】字上林,一字浚庐,聊城人。乾隆元年(1736)举人,十年(1745)进士,试俸湖南,历保靖、安仁等县知县。再发陕西,补醴泉县知县。先后历任20年,皆以文学饬吏治,因失察挂误,去职,宦囊空空。主讲甘肃兰州书院,五年,归里,贫不能自给,授徒在外,年65以呕血卒。
【朱坤】字中黄,号正甫,秀水(今浙江省嘉兴市)人,乾隆三年(1738)举人,二十五年(1760)由萧山教谕任博平县(今属茌平)县令。俭约自守,力清积弊。有减水河河滩地与高唐州错壤,两县民共耕其中,往往争讼。他约高唐州州官会勘,说:“此乃吾辈之过,如果河水通流,讼事便无由而起。”遂疏浚河道,使水畅其流,并立石为界,讼事遂息。生平潜心理学,尤精于《易》,著有《灵泉笔记》。二十八年(1763)以疾去,居家9年卒。
【秦仁】字薪履,江苏无锡人。由副贡任东阿县知县,设立观文书院,振兴教育。乾隆四年(1739)岀任乡试同考官,所取多名士,时称“得人”。
【任宣锡】字价藩,聊城人,乾隆九年(1744)举人,官普安知县。为文典丽,好学嗜古,藏书甚多。子兆骏,乾隆十七年(1752)举人,任广东番禺知县。
【沈齐义】(?-1774)字笠亭,浙江乌程人,乾隆九年(1744)以举人分发山东,三十七年(1772)八月任寿张县(今并入阳谷)令。三十九年(1774)八月,在王伦起义中被杀于县衙。
【佟世禄】字季廉,奉天抚顺(今属辽宁)人。乾隆间任临清州知州。性刚毅,见义勇为。乾隆九、十年(1744、1745)间遇灾荒,捐俸金,募粮款,多方赈济,自冬至春,辛劳不息,终使百姓安全渡过了荒年。又编里甲,定章程,除积弊,均赋役,减轻百姓负担。更兴义学,置瞻田10顷。政绩卓著,升安庆府同知。
【刘襄治】楚雄(今属云南)人,拔贡。乾隆十年(1745)任茌平知县,居心和易,律身清谨,礼贤下士,注重教养。有讼事,辄出纸票令原告自拘,严禁胥吏下乡扰民,有大役亦从容安排,清静简易,事办而民不惊。卒于官。
【牛宗文】字吉人,山西高平人,乾隆十年(1745)进士,十八年1753)任堂邑县知县,端重廉洁,勤于职守,执法严厉,人不敢干以私。
【张铨】字衡庵,号西园,茌平城北焦庄人。幼失父母,依兄嫂成立。乾隆十二年(1747)中举人,十三年成进士,以知县官河南林县,调署宜阳县。时值皇帝御临中岳,办理行宫,修邙山道路,旧例夫岀民间,张铨唯恐骚扰百姓,捐俸自雇,百姓感恩,于锦屏山为建生祠。历署永城、内黄、正阳、宁陵等县,皆政简刑轻,称精干有能。后署光州直隶州、陕州直隶州,升广西上思州知州。上思地瘠民贫,又好诉讼,张铨到后,严惩健讼者,安抚良弱,民得以安。常自书一联云:“乐其地僻民俗简,徒见山高池水清。”升云南昭通府知府,莅任未久,以疾告归, 布衣蔬食,肃然一室,与普通百姓无异。有《正则引蒙》、《易知录》、《课孙草》前后编、《西园指南》、《西园塾课》等书行于世。子张铨官大名府同知,亦有绩。
【张玉衡】 字天仪,茌平人,举人,初以身孤亲老不仕。后于乾隆十四年(1749)任金华县知县,政绩卓著,受到上级的重视。十六年 (1751)金华大旱,岀籴常平米赈济,不足,又劝富户减价平售存粮,还借银7000两买米,千方百计使群众安全渡过了灾荒。历尽辛苦,卒于任所。
【赵焜】字文炎,冠县人。乾隆十五年(1750)选授云南建水知州,多惠政,曾带领百姓抗旱祈雨,终未成灾。升部郎,未赴任,引疾归。捐谷济贫,捐金修文庙,家居十余年卒。
【赵輝】冠县人。赵焜之弟,亦入仕,官至中书科中书。
【白世傥】高唐人,武进士,乾隆十六年 (1751)任台湾镇标右营守备。三十五年三月任台湾镇标城守营参将。三十六年(1771)卒于官。
【李倓】字沁亭,号鹤溪,聊城人,于书无所不读,乾隆十六年(1751)中举人,二十二年(1757)成进士,即用知县,署福建泰宁,补崇安,莅任后发清严为治,称有能。二十五年(1760)调任台湾府诸罗县知县。惩治地痞无赖,明决狱讼,有治绩载《嘉义县志》。嗣由泉州西仓再调崇安,百姓扶老携幼,夹道相迎。后升任福州知府,卒于官。
【杜渭】高唐人。乾隆十七年(1752)举人,任饶平县知县,为政宽和,甚有德惠,署罗定州,归时,行李萧然,民送衣伞。
【任兆骏】聊城人,任宣锡子。乾隆十七年(1752)举人,任广东省番禺县知县。
【傅永孛】字仑西,号西斋,聊城人,傅廷辉父,初以优贡成均仕武英殿校录,乾隆十七年(1752)中举人,十九年会试明通,授平阴县教谕,以绩升浙江泰顺县县令,移永嘉,历权瑞安、乐清及湖、温二州通判,所至莫不以教孝弟、劝农桑、恤孤独为先务,而尤长于捕盗,所获巨盗甚多,升台州府同知,以与上官相忤,抑郁致疾, 殁于杭州。
【王用明】字采施,聊城人,乾隆十八年 (1753)拔贡,三十年(1765)举人,授山西黄城县知县,善科举文,为一时宗匠。
【陈枚】字元干,号奇山,广西全州人,乾隆十八年(1753)举人,三十七年(1772)拣选一等,分发山东,三十九年(1774)委署堂邑,代权县事。时王伦起义,堂邑人王圣如聚众响应,陈枚驰兵往战,王圣如去,陈将其妻孥系于狱。五日后,王圣如帅大军至,陈枚与其弟武举陈元梁迎战不利,陈枚被捕后大骂不绝,被杀,元梁身战力竭死。
【齐永泰】清平(今属临清)人,幼受父教,读诗书之外兼习韬略,及长,又受兵法,于乾隆二十年(1755)举于乡,三十七年(1772)成进士,授守备,升至游击。
【张玉树】字德润,陕西武功县人,乾隆二是一年(1756)举人,初任峄县教谕,后升直隶元氏县知县。二十六年(1761)任清平县知县。清平向无书院,旧有义学,亦久圮,玉树以为学校为政事之首,不可久废,遂将明经堂、敬一亭、察院旧址进行整理,创建清阳书院,延师训导。又捐俸修义学为教谕署,于北街购屋数楹为训导署。还续修《县志》。后调峄县知县,离任之日,民众拥道攀留。举人刘滋写长诗一首以志其德。
【朱镜】字以古,乾隆二十一年(1756)举人,钦赐国子监学正。能文工书,兼娴音律,以讲学授徒为生,虽家贫常断炊,怡然自若。乾隆四十七年(1782)纂《临清州志》,所采集的资料最多。
【来益清】字企岳,浙江萧山人,进士,乾隆二十三年(1758)授馆陶令。时值漳卫河水泛溢,亲率乡民修堤筑坝,控制了灾情。又捐俸金建立书院,延师教读,使士子多所成就。
【朱光雯】聊城人,朱鼎延八世孙,乾隆二十四年(1759)举人,任登州府教授,诰赠朝议大夫。
【王嗣繁】字介山,一字条远,诸城人,乾隆二十四年(1750)举人,以大挑入选,补授高唐州学正。到任后,对读书人督课甚严,初时人以为苦,久后无不悦服。在高唐数年,积俸金置良田数十亩,去任时一无所留,尽赠他人。授湖北通山县知县,以劳瘁卒。
【董鹤年】字遐龄,号松谷,先世为临清州人,明末避乱移居清平(今属临清市),乾隆二十五年(1760)举人,历任山东寿光训导、教谕,以双亲年老终养告归。父母卒后,受任中城副指挥,居官不奢,衣食一如寒素,任满迁云南宾川州知州。时人评论说:“董公人朴实而事无不举,人不能指其瑕。”
【刘湄】(1732-1802)字芷林,号岸淮,清平县(今属临清)人,性颖悟,喜读书,通六经,贯百家,乾隆二十五年(1760)中举人,三十四年(1769)成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为清平百余年来中科举的第一人。历官御史科道、光禄寺少卿、鸿胪寺正卿,左副都御史等职。曾奉命巡视瓜仪、天津漕务,深入群众访问,并亲到河工工地和乘舟探察,终于得出河水深不须浚的正确结论,避免了民劳财伤,受到皇帝的嘉奖。为官期间,兴利除弊,多所建树。积劳成疾,卒于任。
【杨频】字南滨,茌平县吴官屯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任泰安府学教授,教有卓绩,备受称颂。又精于绘事,画虎尤工,人得其寸幅为宝。
【韩龙震】字东筤,河北高阳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三十六年(1771)任聊城县知县。二年,以政绩卓著,升迁。
【刘洽】字泽浦,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三十一年(1766)授湖北恩施县令,旋调东湖,再摄利川,所在有绩。曾除利川虎患,并奉委参加平叛。以功权知随州事,不久,调任通城令,卒于任所。
【傅廷辉】 (1762-1838)字映宸,聊城人,傅西斋子,傅以渐曾孙。侍父疾,葬父,竭心尽力,人称孝。后为吏,分发河南,历署怀庆、归德府经历,延津、林县典史,不以官小自沮,所至有绩。在外20年,以母老请归。生性谦和,贵贱少长均以诚相待,修桥筑路等善事,莫不首倡。子二:傅绳勋、傅继勋,均贵显。
【成兆丰】字武芑,一字竹斋,邹平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进士,工诗古文,先任滕县教谕,后为高唐学正,倡修庙学,掌鸣山书院,多所成就,受到上官器重,将以县令保举,兆丰坚辞。三十七年(1772)参与修《东昌府志》,未就,以疾卒。
【刘元】字德乾,寿张人。岁贡。由正红旗教习任定陶县教谕。对寒士加意关心,又捐俸修学宫,人们说他公而且明。乾隆二十八年(1763)当地发生蝗灾,他冒着酷暑带领群众捕蝗,染暑疫,卒于任所。
【王其辉】字照乾,在平城东北王先屯人。乾隆三十年(1765)举人,任广东阳春县知县,政称有能。
【周岸】字先登,号莲渠,茌平城东北张大屯人,少孤,嗜学。乾隆三十年(1765)拔贡,四十二年(1777)中举人,大挑一等,分发湖南,历任新宁、兴宁等县知县,署常德府同知,所至皆有绩,受到上宪器重。以母老告归。
【王臣】 字荩轩,号雪山,临清人,乾隆三十年(1765)中举人,四十三年(1778)成进士,时人说他的文章”生气远出“,被称作名家。以亲老不仕,终于家,四方从学者达二百余人。著有《敦素堂诗文稿》。
【任兰佑】字醴渠,聊城人,乾隆三十年(1765)拔贡,初任户部七品小京官,后由主事升郎中,外授江西广饶九南兵备道,兼督九江关部差,因关税不足,自请降一级,选浙江宁波府知府,调杭州府署盐运使,不久入户部。遇事沉毅,呐呐寡言,然行事顺畅利落,略无阻滞,上游多倚重。在宁波平海盗,在杭州平冤狱,多有勋绩。后因事落职归,主讲临清岱麓书院,数年卒。
【鲁克俭】冠县人,少年好学,乾隆三十年(1675)中乡试第二名。因家贫,设馆授徒,从学者众。首创用捐款的办法集资兴办义学,帮助贫苦家庭子弟入学。在自己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亦捐银助修。后授临淄县教谕,称“训士有方”。著有《垂裕堂稿》。
【赵其璜】字理中,号牟山,冠县梁堂一带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拔贡,性慷慨,重然诺,在乡甚有声望。选昌乐县教谕。在任5载,教学严而有方,学宫整修一新,备受赞誉。子锡蒲官至知州,锡书官知县,均有宦绩,以锡蒲迎养,遂辞职。
【盛百二】号柚堂,浙江秀水(今嘉兴)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任观城县(今并入莘县)知县。学识渊博,著作甚多。曾搜集资料,意欲重修《观城县志》,因署任不久即调离,未能玉成其事。著成《观录》4卷,藏于李家楼生员李武标家。后代修志,多采用其事。
【申恪】字敬庵,冠县人。幼聪慧,成人后文思敏捷,援笔立就。以明经授黄县训导,诲人不倦,前来向他学习和请教的人络绎不绝。人谓当时黄县所以人才辈出,都是申恪教导有方的功劳。
【李世法】铁岭(今属辽宁)人,乾隆三十二年(1767)任东阿县知县,秉性慈祥,自律清廉,凡过去不利于民的旧例尽皆革除,且严禁胥吏下乡科派。为修泰山盘山路,府檄各郡公摊费用,他处多派之民间,世法为不扰民,捐俸以应。后调聊城,士民赴省恳留,终因例不许,百姓久思不忘。
【徐学彩】临清人,乾隆三十三年(1768)举人,仕至宁夏知府,政绩斐然。著有《塞外吟稿》。子维清,字问渠,举孝廉方正,由广东东莞知县升肇庆府知府,历任多惠政。
【孟翰】(1770-?)字西园,阳谷城内南街人。曾任武城县教谕,后习医,精通医理,师前人而不墨守成规,释名家而别有心得,求医者盈门。一生著述甚多,主要有《医品心余验录》、《孟氏妇科》、《脉会》、《舌镜论》、《瘟疫扼要》等。《医品心验录》,是他多年行医经验的总结,所列各种病症均有法有方有药,内容丰富, 颇切实用。
【师保元】字公调,东阿人。乾隆三十五年(1770)举人,五十二年(1787)大挑,以知县分发广东试用,历署开建、乐昌、淅安、曲江等州县,所在有绩。五十八年(1793)授龙门令,龙门地瘠民贫多盗,保元重申保甲法,并请于上官,每石粮减银三两,民众称便,民心大安。又捐俸修文庙,建义塾,置学田,暇则亲为课训诸生,手批文稿,培育了许多知名之士。嘉庆七年(1802)以参加平寇有功,上宪交章保荐,二十二年(1817)升钦州知州。因受岚瘴气,引疾告归,年76卒。援例晋朝议大夫。
【马玉魁】字星若,号璞庵,东阿县张秋镇(今属阳谷)侯家庄人,身长善射,能挽五石弓',命中百步外。乾隆三十五年(1770)中武举,三十六年(1771)登进士,选御前侍卫,历官狼山营守备、京口游击、广东右翼镇总兵官。在与海盗作战中屡建功勋。嘉庆五年(1800)带兵赴陕西参加征剿起义军,大小战斗五十余次,曾擒获杨云会、韩云飞等首领,战败龙绍周部义军。因感受潮湿,腰腿麻木,解任回籍调理。家居25年,81岁卒。长子马彪,累官至直隶广平府同知,以缉获洋盗功升海防同知。
【李克绍】博平人,乾隆三十五年(1770)岁贡,嘉庆十二年(1807)钦赐举人,十三年(1808)赐国子监学正。有文才,喜诗,有《义姑祠》、《层秀台上》、《夏日即事》等诗多首留传。【王仲房】又名廷骅,观城(今属莘县)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举孝廉,以课读为业,门下中举人、进士者甚多。后任阳谷教谕,求学受教者众。又善医,冠县王广文之母卧床已五载,经施诊投药后,数日即扶杖能行。阳谷乡间一人病重不能起立行走,匍匐登门就医,授方服药6月后,亲持一莲花来谢。仲房说:“莲花比君子。”笑而受之。
【朱续胄】字介亭,聊城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优贡,任单县训导。工书画,精音律,尤善诗。建诗社之外,又组织曲会,届时各奏一曲,尽欢而散。居单县数载,前来就学者常满,出其门下的名士甚多。
【张大章】莘县人。幼年孤苦,立志于学,熟读经史,补博士弟子员,屡试冠军,被学宪推为“海岱名宿”。乾隆三十六年(1771)中进士,钦赐翰林检讨。古稀之年,仍手不释卷。待人平和,言无虚矫,事母至孝,尤好奖学劝善,门下登科者百余人。著有《坦坦道人草》。
【杨治宁】又名方祯,字淮周,号松亭,高唐人。乾隆三十七年(1770)武进士,相貌魁梧,勇而多谋。由侍卫历任广西梧州都司、右江镇标游击、署平乐协镇,荐升至武昌参将,从大学士福康安征湖广起事苗民,为行营将军,参与谋议。转战月余,身被九伤,终定湖南,军功第一。嘉庆元年(1796)又参加征剿在湖北起事的教民,在战斗中阵亡。子联萼,袭云骑尉,累官至台州协副将,卒于官。
【杨钦安】高唐县杨庄人,乾隆三十七年(1772)武进士,任江南邓州营守备,整饬武备,号为有能。亲老归养,人称孝义。
【尹廷兰】字畹阶,历城人。学识渊博,精于考据,性情刚正,遇事敢言,乾隆三十九年((1774)以举人官高唐州学正。时高唐州天旱多蝗,岁歉年荒,知州却仍瞒说无蝗不灾。廷兰捉了许多蝗虫,拿到知州面前说:“这难道不是蝗虫,为什么不报?”知州无奈,以灾上报,民众由此得以减赋和受赈济,廷兰却因此得罪知州,遂以疾请归。著有《华不注山房诗集》。
【王伦】(?-1774)寿张县(今并入阳谷)党后王庄人,早年入白莲教,后创清水教派,在寿张、阳谷等地行医传教,并教授拳术、气功,组织联络群众,历十余年。乾隆三十九年(1774)八月,约堂邑人王经隆以反对“额外加征”为号召,分别举行武装起义,攻占寿张县城,杀知县沈齐义,设置元帅、将官,自称“真紫微星”。率军攻下阳谷、堂邑,于柳林击败山东巡抚徐绩来剿的军队,乘胜攻下临清旧城,又指挥义军攻打新城。九月下旬,遭增援而来的清军重兵围攻,遂布义军于旧城东门外决战。终因寡不敌众,退守城里,与敌人展开激烈巷战,最后被困在一幢楼上,举火自焚,壮烈牺牲,起义失败。
【乌三娘】女,兖州人,力大,武艺高强,与其父游历湖北、河南、山东间,卖艺谋生。乾隆三十九年(1774)投清水教首领王伦,参加反清起义。从起义军破阳谷、寿张、堂邑、临清等城。在清军重兵围临清时,手挥双刀,率女起义军与清军巷战。因寡不敌众,突围逃走。
【孟灿】(?—1774)兖州人,体魄魁伟,有勇力,与寿张人范伟交往密切,投清水教首领王伦参加组织反清起义。起义后为王伦主要佐将。义军攻城夺镇,抗拒清军,多赖其力。乾隆三十九年(1774)义军在临清遭清军重兵围攻,城陷,与敌肉搏血战,曾力救王伦,手杀清军侍卫英济图等。力尽被俘,解京遇害。
【范伟】(?-1774)寿张县(今并入阳谷)人,与同邑王伦相交甚厚,辅佐王伦组织反清起义。因先曾削发为僧,起义后被称梵元帅。乾隆三十九年(1774)秋,参加攻取寿张、阳谷、堂邑、临清等城。在临清遭清军重兵围攻,战斗中手执红旗,骑马往来指挥作战。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被俘解京,廷讯不屈,遇害。
【王圣如】堂邑(今属聊城市)人,乾隆三十九年(1774)寿张王伦起义,圣如在堂邑聚众响应。堂邑县代县令陈枚与其弟武举陈元梁,率兵进剿,王退,陈将其妻孥捕去。王圣如帅大军复还,与战,攻破南门,杀死把总杨兆相,经激烈巷战,捕获陈枚。圣如说:“这县令还算清正,可以赦他不死。”陈枚骂不绝口,遂被杀。圣如攻下堂邑,与王伦军合军北去。
【林哲】山东省寿张县林坝(今属河南省台前县夹河乡)人。乾隆三十九年(1774)参加王伦起义,任国师。连克寿张、阳谷、堂邑,占据临清老城,遭清兵镇压,起义失败。林哲碑于1984年10月在阳谷县张秋镇出土。
【徐绩】(1732-1811)汉军正蓝旗人,举人出身。乾隆初捐纳为通判,渐升至山东巡抚。乾隆三十九年(1774)领兵镇压王伦起义,在临清城南柳林被义军包围。获救后又去搜捕王伦之弟王林、王柱等人。旋调河南,不久又到山东、新疆等地任职。
【惟一】山东总兵官,乾隆三十九年 (1774)王伦在寿张起义时奉命率兵前来镇压, 被义军战败遭斩。
【舒赫德】(1710-1777)字伯容,满洲正白旗人。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乾隆三十九年(1774)王伦起义,攻占临清旧城后,与额驸拉旺多尔济、左都御史阿思哈统领健锐、火器二营前往镇压。事后奉敕撰《钦定临清剿捕逆匪纪略》。
【阿思哈】乾隆三十九年(1774)任左都御史。王伦起义,攻临清旧城后,与舒赫德一起统领健锐、火器二营前往镇压。
【周元理】直隶总督,乾隆三十九年 (1774)王伦起义后,曾与河南巡抚何渭率军四面截击王伦,救岀被义军包围的清总兵徐绩。
【任逢运】旧名天元,字午桥,聊城人,乾隆三十九年(1774)举人,大挑福建知县,历署福清、永福、建安、将乐等县。致仕归,著有《诗稿》若干卷。登门受业者甚多。子文鉴,道光五年(1825)举人,文有英气,科试文章被竞相传诵。
【丁文煜】字藜斯,聊城人,幼聪慧,乾隆三十九年(1774)举人,四十六年(1781)进士,任广东增城县知县,政宽刑轻,实心爱民,被称为循吏。
【任兆炯】字晓林,聊城人,乾隆三十九年(1774)副榜,四十五年(1780)举人,岀知江苏江浦县,调南汇,升至苏州知府,在任20年,兴
利除弊,又修白公祠,范公石湖,怀杜、仰苏二阁,政绩卓著。以漕案牵涉,被劾左迁,后终得昭雪,授六部主事,未及选而卒。
【刘润】字雨亭,清平县康庄(今属临清市)人,膂力过人,乾隆三十九年(1774)王伦起义军到清平,刘润曾招募勇夫与之对峙。四十一年(1776)知县张玉树以地多碱重,令民多栽荆柳,刘润到蒙阴学得养蚕法,植樗树数百株以养蚕,结茧累累,得利甚多,受到官府的称赞和宣传推广,民众效法,使蚕茧成为当地特产。
【王建基】字维垣,馆陶城东北林潘寨 (今属临清市)人,武庠生,乾隆三十九年(1774)王伦起义,攻破堂邑后,路过其村,他率众阻击, 杀王伦起义军多人,受到清政府表扬,赐千总。
【杨如兰】字德馨,聊城人,性刚介,有志略,任为县吏。乾隆三十九年(1774),王伦起义失败后,如兰随抚军及县衙査办余党,胥役借此索取贿赂,受株连列入名册者达万余人,如兰知其冤而不敢言,中途,夜焚其帐,原册尽毁。及晨,自缚请罪,抚军惊怒。稍思,又叹息说:“不惜以一身救万人之命,德量的宏大是我所不及的,后世其昌乎。”遂释之。子兆煜,嘉庆三年 (1798)中举人。
【萨灵阿】满州镶蓝旗人,以军功擢临清协副将。治军有方,待下属有礼,乐与儒生交游,对贫不能婚丧者岀赀相助,人谓有古名将风。后升普洱总兵。以路远留眷属在临清,其妻在后来的兵乱中被杀。
【邓汝勤】旧名汝功,字谦诗,一字午崖,聊城人,状元邓鍾岳长子,家学渊源,继承父道,尤善楷书。于乾隆四十年(1775)通籍后,以不能继续仕进,落落寡欢,多愁病,早卒。
【邓汝敏】聊城人,状元邓鍾岳次子,曾官直隶栾城邢台县知县、浙江温州总捕同知。
【靳文钟】字振斯,号鲁亭,聊城人,先世隶镶黄旗汉军,出旗后入四川成都籍,后因侨寓聊城,遂居于此。父璜旅居四方,由母抚诸子成立,衣食常不给,然督课甚严。文鍾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中举人,初任景山官学教习,期满以知县用,未及谒选而殁。弟文锐及子春泰、登泰皆入仕。
【靳文锐】(?-1801)字敏斯,号绩山,聊城人,靳文鍾弟,家贫嗜学,冬夜寒,常将两足纳草篑中诵读不辍。乾隆四十二年(1777)拔贡,充四库馆誊录。五十九年(1794)中乡举,嘉庆元年(1796)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四年(1799)散馆授编修,充国史馆修纂,五年(1800)奉命典试陕西,途中染疾,又力疾阅文,于八月十一日卒。文锐颇孝,在任期间,迎母就养,虽自用匮乏亦供母甘旨。又颇重兄弟情义,兄文鍾卒,抚养侄辈如己子。居官以清白自守,不奉迎干谒,不收受贿赂,囊中空空,病殁于秦,蒙恩赏给回差路费银300两,加陕中大吏给以赙助,始得归。
【周清辅】字凛庵,号岚谷,茌平城北周新庄人。乾隆四十二年(1777)拔贡,朝考一等,授四川巴州州判、双流知县。为政清廉,待民慈惠,被百姓称做“周母”。
【曹安宅】字榆庵,直隶河间(今属河北)人,举人。乾隆四十二年(1777)拔贡,由昌邑调任冠县知县,尽心民事,常外出明查暗访,断案细密、公正、迅速。对群众生活关心,荒年跑遍四乡,捐粮施粥赈济。在任一年,调益都。
【张永清】字镜圜,莘县人,嗜学,乾隆四十二年(1777)拔贡,五十一年(1786)副榜,五十四年(1789)登贤书,设馆授徒,从学者众,成就人才甚多。后授邹县教谕,以疾归,徙于冠县烟庄。
【赵锡蒲】(?一1814)字建男,号秋渠,又号石农山人。乾隆四十二年(1777)拔贡,由新城教谕保举知县,历任无棣、唐县、望都、高邑、定兴等县知县,升蓟州知州,再迁顺德府同知、保定府同知,又调易州直隶州知州。所至均卓有政绩。在无棣、定兴时,遇大水为灾,亲自乘筏,四郊测量,带民疏导。水后又办理赈务,让百姓安全渡过灾荒。在唐县又帮助群众治沙,株树数百万棵。其他如减徭役,蠲赋税,明决狱,兴教育等,皆颂声载道。于嘉庆十九年 (1814)卒于易州官舍。
【赵锡书】 冠县人,赵锡蒲弟,官云南元谋县知县,3年,以清廉著称,致仕归,囊中空空,人称“清风雅士”。
【张圜】观城人,附监。乾隆四十三年(1778)任台湾府台湾县罗汉门县丞。四十六年(1781)兼摄台湾县典史。
【金殿安】字似宁,聊城人,乾隆四十四年(1779)恩科武解元,四十五年(1780)恩科探花(一甲第三名进士),授乾清门侍卫,历湖南澧州营参将、福建延平协副将。嘉庆十年(1805)调台湾协北路副将。因事被参处,抑郁成疾,未得施展抱负,即终于福建。
【张元麒】字灵育,号仁庵,东阿人,幼从父天笃学骑射,乾隆四十五年(1780)中武举人,效职司马部下,考满授广西守备,曾率部平定思恩之乱,受重视,又被派率山东兵镇压教民起义,嘉庆二年(1797)攻克乾州,三年(1798)连克大荒口、四方台等处,屡败起义军,受嘉奖,不数年官职三迁,升至宁武营参将。以劳瘁过甚早卒。
【张元麟】 东阿人,张元麒弟,武进士,历任那夫营都司、潜山营游击、雷州营参将等职。
【周永宁】 (1780—1832)字镇魁,聊城城内人,出生于书香门第,诰封奉工大夫,晋封武德骑尉。
【郭若燿】字朗轩,山东省濮州(今属河南省范县)人,乾隆四十八年(1783)历任山西长治、壶关、祁县、汾阳、浮山等县知县。处处调査民情,根据百姓的意愿进行治理,重视学校,培养人才,并严格管理约束属下吏役,使他们不作威作福,欺压百姓。以断狱明决,通省狱案,悉归若耀审理。积劳成疾,卒于阳曲任所。
【张人龙】字云门,山东省濮州(今河南省范县濮城镇)人,乾隆五十一年(1786)举人,历知四川东至、安岳、璧山、南充、成都等县事。所至平寇乱,捐俸修书院,劝农桑,凿沟渠,勤于政务,常彻夜不眠。卒后入四川名宦祠。
【李成隆】字栋占,聊城人。7岁读书,过目不忘。相貌魁伟,膂力过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乡试武举第一,五十二年(1787)中二甲二名进士,授御前侍卫,拣发浙江,以游击用,任提标后营游击,迁台州营参将、乐清协副将,移杭州协统领、钱塘水师营副将,升衢州镇总兵。所在有功,当英舰闯入我福建海域时,曾率二卒驾舟前往质问,英人词屈而退。又有安南(今越南)艇匪勾结海盗在浙江台州为患,成隆孤军挺进,连获大捷。提军李忠毅,长13岁,与以兄弟相称,说:“吾用兵如火,著处即燎。”成隆应声对曰:“吾用兵如水,隙处即入。”因此人称浙东二李为“水火将军”。著有《兵谱》10卷,制有竹镖、飞饶、鬼箭、击石、梅花铳、燕子舟等多种兵器。子英,字伯华,廩生,工诗,通医,有才名。
【朱光喦】字太石,聊城人,朱续胄子,工书法。乾隆五十一年(1786)经魁,六十年(1795)成进士,授河南巩县知县,两任乡试同考官,得贤才最多,巩县人感恩不忘,亲送颂德匾额至家。
【叶兰】字琪园,聊城人,才气过人,乾隆五十一年(1786)中举人,后任江西知县,历署德安、新城、峡江等县知县,所在多有政绩。以病归,卒于兖州道中。叶兰通医理,并刻有 《春秋世族谱》行世。子锡眉,亦善诗,与其父各存诗1卷。
【颜崇勋】聊城人,身材魁伟,素有大志。乾隆五十三年(1788)武举,隶充镇标。嘉庆元年(1796)参加镇压在荆襄一带起义的白莲教起义军。二年、三年,又与起义军战于陕西、四川,连续3年,以征战功擢武定府惠民县尉。
【胡如瀛】字海屿,浙江上虞人。举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任冠县知县,亲巡田间,劝导勤于农桑。判案公允,令人信服。尤喜读书人,常到学宫授课,并对勤学者给以奖励。
【马昌杰】(?-1800)字汉三,号安南,寿张县(今并入阳谷)人,由武举官守备,换花翎加劲巴图鲁,世袭云南骑尉。幼时读书习儒业,不久弃而学武,有勇力,进身行伍。年18见二牛相抵,以手捺其角,牛皆垂头跪而不能动。后奉差外出,经桃花岭遇虎,同行者皆口噤不能言,昌杰张伞往逐,虎惊走。乾隆五十四年(1789)中武举,以千总归兖州镇标补用。后到河南湖北一带,参加征剿白莲起义军,以战功赐蓝翎,加勇号,授范县营守备,以都司即用。在进剿大蓬寨罗其清义军时腰脚受伤,到汉中修养,稍愈复行,嘉庆五年(1800)二月十九日,在镇安为义军所杀。时年36岁。
【朱兰春】字会亭,号紫垣,聊城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拔贡,为人耿介,不苟言笑,书法得王羲之遗意,为文气魄雄伟而韵意深厚,屡试不中,后选博兴县教谕,从严治学,受到人们的赞誉。
【赵灿】字采含,号庚圃,聊城人。嗜学,乾隆五十四年(1789)举人,会试后学习益苦,日作一文,3年中从不间断。五十八年(1793)成进士,以知县分发直隶,补乐亭,调河南,擢滦州知州,所在多有惠政。
【王笃庆】字省山,聊城人,以乾隆五十四年(1789)副车,复潜心学习,12年后,于嘉庆六年(1801)中举人,明年联捷成进士,历云南昆明县知县,荐升迤南兵备道,须长尺余,仪容奇伟,常受皇帝引见,恩遇颇宠。弟衍庆亦官至知府。
【吴兆熊】字渭涯,其先歙县(今属安徽)人,高祖吴道治徙辽左,清授指挥,隶正红旗汉军,入关后居临清,遂为临清人,传四世至兆熊。兆熊幼年家贫,喜读书,有学识。乾隆五十六年(1791)以熟悉河道、谙习吏治被荐,授河工主薄。不久,升任直隶河间府知府,再调保定,擢清河道。因冀州大水,积极御洪抗灾,又设法赈济,以实心出力闻名于朝野,十四次受到皇帝接见。因事受牵连,遭遣戌,不久获释,卒于家。
【王衍庆】字慎初,聊城人,王笃庆弟,乾隆五十七年(1792)经魁,嘉庆六年(1801)大挑四川知县,初署苍溪,继补江津,清正廉明,受上官倚重。以父丧归。服阕,授漳浦知县,道光三年(1823)调署嘉义知县。八年(1828)七月,任台湾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九年(1829)六月升台湾府知府,以年老辞,调回内地,授兴化府知府,署延建邵道,办理海防。后引疾归,年九十余,仍英气勃勃,不亚少年。【任郿佑】字淑渠,聊城人,乾隆五十九年(1794)附监举京兆试,嘉庆七年(1202)成进士,改庶常散馆,授湖北公安知县。时值饥荒,以赈灾恤民功,升荆门直隶州知州,崇学校,兴教化,使民知礼,数载无讼事。以疾归,主讲启文书院,造就人才甚多。
【孙珏】字符美,临清人,乾隆五十九年(1794)解元,次年成进士,授江苏娄县知县, 以清廉而有德惠于民著称。升柘林同知,未赴任卒。
【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号惜抱,乾隆进士,选庶吉士,历充山东、湖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后任刑部郎中、《四库全书》纂修官等职。后因病辞归。治经学兼子史诗文,著有《九经说》、《三传补注》、《惜抱轩文集》等,另选有《古文辞类纂》、《五七言今体诗钞》,为清代重要散文家之一。为官期间,曾到过临清,写有《临清夜泊》、《泊临清漳口》诗。
【周乐毅】字省斋,在平县辅子周辛庄(今高唐张大屯北)人,清乾隆间任安徽府经历,升凤阳县知县,精书画,善医术,著有医书多种,盛行安徽省内。
【刘其义】字坦安,茌平城南三十里铺人,附贡生,乾隆间知广东茂名县。民间讼事不轻准,准必速讯,讯必速决,使胥吏不能从中行奸作祟。在任年余,民众安然,上官以其治为最。后归,事亲尽孝,以其俸恤赠乡里之贫者,人称孝义。
【张渠】字载文,茌平城北焦庄人,张铨子,乾隆间以例授大名府通判,因督修五台道路与奉命三下江南办差有功,受皇帝奖赏,升大名府同知。值岁大饥,力请赈济,奉旨截留漕粮以赈饥民,冒暑勘察,务期使民众及早得到归实惠,竟因劳致疾,归卒于家。
【张铸】莘县人,乾隆间以举人任浙江海宁县知县,捕捉海盗,安民除害,称有为,调山西孝义县知县。迎父就养于署,父大章谆谆以“清慎勤”告诫,并说:“君臣大义是事业,圣贤学问是根本。”他恪守父训,实德及民。升保德直隶州知州,孝义民众哭送路费,一概不收。不久,以父老告归。
【张官五】浙江萧山人,乾隆间任东昌太守,以聊城状元邓鍾岳虽为官,但家贫,死后无资以葬,其子汝勤、汝敏亦相继殁而未葬,续嗣乏人,乃捐俸金予以殓葬,且择立邓枝经为其后人,人称“贤太守”。
【梁同书】浙江钱塘(今杭州)人,邓鍾岳门生,官侍讲,邓鍾岳死,贫不能葬,深表关切。知东昌太守张五官料理其葬事后,撰《郡守张公葬邓少宗伯记》以记其事。
【晓如和尚】博平县(今并入茌平县)朱家坊人,出家隆福寺。其貌不扬,性且拗拙,偶犯戒律,其师以棒责打,晓如说:“我根本不想作佛,你打我干什么?”夺其棒掷之。时值打麦,晓如两手捧碌碡于老槐树枝桠之上竟去。十余年后归聊城城东隆兴寺,或半月不食,或一食兼数十人,人以为奇。有蒋姓习飞脚,自南来无敌手,与试,脚刚起已被晓如踢倒在地,其人连呼师傅。又有盗持铁截入庙,人莫敢近,众推晓如和尚入内,盗举截劈下,晓如未动盗臂已折。晓如身短小,从不使器械,但授弟子枪棒等兵器,无不精妙。一晚正与弟子饮酒,见墙上有数人,弟子告知,晓如说:“但饮不妨。”比及天明,见数贼有的初登,有的骑墙,有的欲下未下,皆如木偶,眼活而身不能动。晓如喝令“去”,他们才从墙上下来,跪拜在地,口称:“不识真罗汉,该死。”晓如教授弟子数百人,皆有能。后无疾坐化。
【崔班】字拙侯,号定远,茌平人,庠生,书法精绝。乾隆间以抄书开场考试全国字学班,列御榜第二名,由此书名洋溢。后游云南,安南(今越南)国人闻其善书,具重金求书 “安南国”三字,班坚拒不许。其孙崔湖,字巨川,号增皋,能得其传。
【张煦】字育万,号春宕,直隶安肃(今属河北)人,乾隆拔贡,中乡试,大挑知县,嘉庆十年(1805)补东阿,洁己爱民,民亦敬爱之。重视作养人才,经常与士子谈文,终日不倦。齐鲁鸿儒,出其门下者甚多。爱下而不迎上,竟以刚正忤上官,被罢职,贫不能归,十余年,病卒东阿,眷属遂定居于此。
【董立元】 (1790-1840)字逢春,号云槎,茌平人。幼承祖传,精心研究画事。经曲阜衍圣公孔庆镕推举,赴京考取内阁供事。后调任束鹿县县丞、深泽县知县。善花鸟,工人物,精肖像。所作半工半写,用笔流畅,怡静园润,时人把他与书法家崔班、画虎名手杨频并列,有“崔字杨虎董人物”之说。由于绘画卓绝,被道光帝授为文林郎。
【李万春】(1794—1864)字漯阳,号昆圃,临清肖寨人。幼读书,文思精邃,颇有才华。20岁进秀才,后因家贫,弃儒行医,精必研究医学古籍,通内、妇、儿诸科,尤擅治瘟疫。治病不论贫富,一视同仁。数年后,名声大振。晚年著有《集验瘟疫良方》2卷。
【严忠信】聊城人,乾隆间曾任濠州知州,政尚严明,大兴学校,治绩颇著。
【韩孟章】聊城人,乾隆间任陕西安定县知县,惩暴徒,安良民,甚有政声,升巩昌府知府。
【韩尚义】江南人,进士,乾隆间任茌平县知县。茌平居南北往来要冲,官吏过此,往往休息打尖。前任官员,为巴结要员,常铺张接待,借机送礼,造成百姓的过重负担。韩尚义到此,特意避开官道,将衙门口由南开改朝东开,不管来多大的官,既不接待,也不送礼,百姓编成歌谣说:“自从韩大老爷来,衙门改成朝东开, 不送往,不迎来,贪官污吏难发财,百姓从此脱苦海。”
【叶葆】字宝田,号石农,聊城人。幼年丧父,学习刻苦。以足跛不求仕进,辟道南学塾,招授四方学子,有千里之外来学者,经常有数百人受教,经他指授,中科举的人甚多。晚年精汉学,手著甚多,刻有自订《年谱》1卷。
【李学伦】冠县西白塔村人。聪慧,善属文,喜读书,以苦吟闻名乡里。其居室旁有一树,每默诵或构思文章,常坐树侧以足蹬树,时久,“树皮为穿,入木三寸”。应生员试时,深受清帝文宗赏识,例外为他发“九炮独占一”榜,标其名为“十县第一”。惜中年早逝。
【觉罗增龄】满洲人,举人。清时任临清州知州,除徭役,免官水官柴官车,使民众得以安心参加生产劳动。
【爱星阿】满洲人,清时任临清州知州。政平刑轻,并加强社会治安,使临清全境平静, 万民安居乐业。
【黎洛】广东人,举人。清时任临清州知州,整顿书院,奖励读书人,对教育异常重视。
【于准】字子绳,汾州(今山西境)人,清时任临清州知州,莅任后,即调查了解民间疾苦,废聊苛政,重新制订条律,付诸施行。布衣蔬食,自奉节俭。又修学宫,立义学,多所建树。
【张羽绫】字赓佩,景州(今河南景县)人,清时任临清州知州,清廉节俭,日用物品皆泛舟取之于家,对人宽厚而有节制,听狱判案不假声色,以理折报。力除积弊。遇有受灾的难民,必亲往慰籍,给以赈济。升绍兴府同知。
【陈留】武汉军镶蓝旗人。举人。清时任临清州知州,组织民众垦荒,使百余顷荒田变成沃壤。对贫而不能完粮者代为纳输,又设立普济堂救助孤寡。以政卓著升登州府知府。
【杨芊】湖广钟祥(今属湖北)人,清时任临清州知州提倡孝弟和勤劳务农,春秋巡行田间劝百姓垦荒,有零星土地,即让百姓植桑裁柳,时久蔚然成荫。又建义学,亲自授课,终日不闲。
【刘屏藩】字卫侯,云南南宁(今云南省曲靖市)人,神采奕奕,善工笔画马。乾隆中以军功升临清协镇,对绥靖地方发挥了应有作用。清廉俭约,囊中空空,因事被劾,几至生活难理, 肩贩小民馈以薪米,方能渡日。后事得昭雪,补黔中参将。
【钱字夫美,清初任馆陶县令,自律廉洁,处事明敏,遇有与百姓不便的事,必陈说利害,力当道去之。处理公务至午,以俸银备餐,决不骚扰百姓。升贵州司主事。
【马渭】字念西,东阿人,马玉魁侄, 由武举任兖州镇标把总。嘉庆元年(1796)从征湖北、陕西、四川白莲教起义军,与其叔马玉魁一起,杀戮和擒获义军多人,历禹城千总、武定守备、山西镇都司,推为湖南提标右营游击。嘉庆十七年(1812)署中参将。
【徐维城】字固庵,临清人,少时家贫,贩粮为业,苦学不辍,常于驴背上作诗,至家书岀,积千余首。嘉庆元年(1796)入试,成进士,官户部山西司主事,七年(1802)充会试同考官,所选皆名士。
【汪应望】原籍浙江,嘉庆初占籍临清,工图章。著有《煮石山房诗稿》、《豆花轩诗解》。
【毕亨】又名以田,字恬溪,山东文登人。曾游学京师,究汉唐诸儒经学及金石文字,造诣甚深。嘉庆初来东昌,主启文书院,遂家于聊城。嘉庆十二年(1807)中举人,道光六年(1826)大挑江西知县,署上饶,补崇义,治盗安民,甚有政绩。政务之余喜读书,著有《古文尚书经传释疑》、《九水山房存文》,“海源阁”主人杨以增曾为刻印其后者。
【王继文】字声雅,号芑亭,临清人。嘉庆三年(1798)与弟显文同时中举人,明年,显文登进士,继文以大挑知县,分发湖北,署江陵、云梦等县;居官一心爱民,听讼如慈母教子,吏民相戒勿欺。以弟显文卒,泣请解官归。著有《春旭斋诗》。
【王显文】字承序,号右亭,临清人。嘉庆三年(1798)举人,四年进士,曾任郡司马,充会试同考官。著有《群经宫室图考》、《学制随笔》、《名香斋诗文集》。
【杨兆煜】字炳南,一字熙珪,杨以增父。先世秦人,自华阴迁晋洪洞,明代以指挥占临清籍,入清改署东昌卫,著聊城籍,四世至兆煜,嘉庆三年(1798)举人,十三年(1808)会试大挑二等,十八年(1813)任即墨县教谕。奉母居为官之所,六年,母思乡,随母归,以奉养老母,不复仕。母卒,随子杨以增就养襄阳,地多名山胜水,日游其间,以娱晚年。因事母孝,待友直, 人称“孝直先生”。兆煜喜藏书,杨氏“海源阁” 藏书,虽经杨以增而显,实由兆煜始。
【陶镕】字大治,号访云,祖籍浙江,嘉庆五年(1800)举人,十六年(1811)进士,先充国史馆校录,后来博平县(今并入茌平)任县令。博平连年荒旱,又为进剿曹州、东昌等地起义军,清政府派下大批军需费用,博平百姓实难应付,遂一面请求赈济,又星夜驰赴上级官署,历述民困,请免派捐,言词恳切,上宪为之动容,允所请,百姓赖以解除烦累。嘉庆二十四年(1819)曹州范县大水,上令各县捐资,他认为邻县有灾应给以帮助,但不能增加民众负担,拿出自己节省下来的俸银300两,亲派家丁驰送范县。还捐俸倡修文庙中心楼、文昌阁,每月出面导训生童认真读书,并对学习成绩优异者给以奖励,使许多人登榜成才。在博十年,调任恩县令。
【崔庄临】字敬孚,号莅堂,茌平人。嗜读,常终夜不眠。嘉庆五年(1800)恩科举人,以大挑二等选菏泽县训导,署曹州府教授,签取知县。庄临好文学,曾就学于聊城叶葆,对当时学者的宗派倾向十分厌恶,常教导子孙要求实学,为实用,勿斤斤于门户之见,致气量狭窄。在菏泽为官时,诸生因对知县有所批评,为知县所忌,意将诸生问罪入狱,庄临急谒知府,为诸生辩解,知府偏袒知县,威喝庄临,庄临说:“教官只知是非,不知利害。”诸生获免,庄临却因此被解职。后到曹州,常鄙薄知府的为人,知府欲将其向上推荐,坚辞不应。人们评论他说:“义所当为者他无不为,义所当言者他无不言,以有成或言获益,却不矜功,恐人知,是个诚笃君子。” 年73卒,著有《洪范五行表》、《读史随笔》、《三国志补注》。
【叶锡龄】字椿堂,聊城人,嘉庆六年(1801)拔贡,工书法,精医理,尤长于诗,著有《抱琴书屋草》。子隽昌、林昌,道光间同中举人,隽昌联捷成进士,任广东代州知州,亦有医名。
【杨用丕】字莲坡,茌平城西南大杨庄人。嘉庆六年(1801)拔贡,十二年(1807)大挑一等,分发浙江,历署常山、开化、长兴、乌程、天台等县知县,所至有绩。天台某豪,屡犯法,前令不能制。用丕到,某豪即奉上许多金银行贿, 用丕拒而不受,将其收捕。经过严讯,罪情属实,置之以法。用丕亦为某家中伤,去官。
【郭捍】字卫城,河南郑州人,嘉庆六年(1801)以举人任东阿县令,气度雍容,语言温和,访问地方利弊,如道家常,从无疾言厉色,百姓得尽所言。操守耿介,处事明决,人不敢以私相干,革除原有弊政多端,百姓称便。嘉庆八年(1803)黄水为灾,郭捍聚集盐船渔艇,携带干粮,四出赈济,使百姓得以安然渡过灾荒。后调聊城县。
【梁永康】字晋蕃,山西灵石人,嘉庆六年(1801)举人,由郓城调任冠县县令,和霭可亲,平易近人,体察众情,与百姓关系融洽。处事明决,即任后即清理旧案、惩戒讼棍、禁止赌博、捕捉盗贼,使地方日益安宁。境内多沙地,有额无收,力请于上,得豁免一百七十余顷。浅沙地号召改种棉花,设仓储以济民困,使冠县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又捐俸千金创立书院,续修 《县志》,善政颇多,卒于冠。
【李文耕】字复斋,云南人,嘉庆七年(1802)进士,由邹县调任冠县知县,勤于政事,宽以待民,尤喜奖励善行,捐资奖励有孝行义举者达九十余人。又注意发展农桑,禁赌息讼,民众悦服。道光元年(1821)疫病流行,亲赴各乡施药抚恤,历多善政。迁胶州知州,累官至山东按察使,调贵州按察使。去后,仍时时以冠县为念,道光九年(1829)捐俸1200金,偕后任梁永康创建清泉书院,延师课士。十年(1830)又捐300金作书院灯火费。冠县人永志不忘其德。
【梁本恭】字味愚,东昌(今聊城)人,嘉庆七年(1802)进士,任安徽东流县县令,对狱讼及时明断,狱无重犯。有流民入境,按人口给以安置。有百姓因贫鬻女,他助以百金,免使一家骨肉分离。又捕治为乱的奸民,使百姓安宁。5年,政绩卓著,将升他任,以亲丧辞归,不就,改沂州府府学教授,重风化,励名节,68岁卒。生前曾为“海源阁”主人杨以增师。子梁隽官惠民县训导。
【乌竹芳】字筠林,博平县(今属茌平)人,嘉庆九年(1804)举人,历任寿宁、诏安、安溪等县县令,勤于政事,不辞劳瘁,审理狱案公平决断,民众久冤得伸,备受赞扬。道光五年(1825)六月,署台湾府抚民理番海防捕盗通判(噶玛兰厅),十年(1830)六月,署粮捕海防(澎湖厅),后升任知府。
【林依泰】字宗鲁,临清人,嘉庆十三年 (1808)举人,以知县分发山西,任山西石楼知县。经他镇治,当地原有虎患尽除。
【周天爵】(?-1852)字敬修,阳谷县窦营村人。嘉庆十六年(1811)进士,先后任怀远、阜阳知县,宿州知州、卢州府知府,江西、安徽按察使,陕西布政使,漕运总督、河南巡抚、闽浙总督、湖广总督等职。勤于政事,在治理漕运,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和维持地方秩序等方面颇有功绩,倍受清廷器重。道光、咸丰间,参加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战斗中互有胜负,屡遭升革。咸丰二年(1852)五月,奉旨以兵部侍郎衔专办防剿事务。九月,死于军中。追赠尚书衔,谥文忠。
【傅绳勋】字接武,号秋屏,聊城人。傅廷辉子,父早丧,受母严教,读书刻苦,嘉庆十八年(1813)中举人,联捷成进士,得清书翰林散馆,改工部主事,升郎中,京察一等,岀授广东琼州、四川夔州府知府、陕西潼关兵备道、广东盐运使。时潮州有洋人入城,百姓哄闹事,绳勋奉檄前往处理,到后以恩谊结百姓,以威德慑洋人,事迅平复。历陕西按察使、广东、云南布政使至浙江巡抚。后改调江西,适德化等20余县被水灾,即捐银3000两首倡赈济,又奏请借库款救灾,灾民赖以全活。道光二十九(1849)再调江苏,积劳成疾,解任归里。曾奉旨办民团镇压宋景诗起义军。晚年主泺源启文书院讲席, 卒于家。长子浚,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吏部文选司郎中,早卒。
【傅继勋】字玉溪,号湘屏,聊城人,傅绳勋弟。10岁能文,善书法,14岁入邑庠,18岁由廩生拔列贡成均,朝考一等,分发安徽知县,历任庐江、贵池、太湖、全椒等县知县。所至有绩,升太平府知府,调安庆府知府。曾平反一名海隆者的多年冤案。咸丰初年安徽巡抚福济以继勋熟悉省情,专摺密奏保以道员署理蕃司,兼办全省粮台。以筹办得宜,兵食军需不缺,受到上级倚重。不久,巡抚福济调出,后任巡抚对其进言不纳,继勋遂引疾归。居家8年卒。长子潽,由举人考取内阁中书,出为浙江严州府同知,保以道员用。继勋能诗善画,尤以书名。
【任敝】字子扉,号闲之,聊城人,嘉庆十八年(1813)年拔贡,任福建长汀、惠安、武平等县知县。武平有富户郭迈,骄野蛮横,为患一乡,被控有行奸为盗案达数十起,不能捕获。任敝到后,访得郭迈原与衙内官吏有勾结,官捕未到,早已闻讯而逃,稍息随又作案,案案不断又连连不能破。任敝访实,出其不意捕之,全县称快。又审决疑案多起,称善于听断,以父丧哀伤过度得病,殁于福建。子矩曾,道光二十四年 (1844)举人,官郯城县教谕。
【刘漪】字锦江,号渔村,茌平县菜刘庄人。嘉庆十八年(1813)拔贡,咸丰元年(1851)举孝廉方正,任长清县教谕,历署金乡、泗水、滕县教谕,惠民县训导,济宁直隶州学正,造就人才有方,甚得学子之心。著有《濯月山房诗文稿》。
【崔登鳌】字仙洲,寿张(今属阳谷)人。家贫寒,性孝友。由拔贡考教习,举孝廉,历任江西万载、新建知县。嘉庆十八年(1813)充乡试同考官,升南昌同知,署吉安府知府。当时,太平天国洪秀全军攻南昌,守城拒战月余。因城内缺粮缒城岀,募银十万余两以济,赏花翎道员用,补授山西潞安府知府。以受寒疾告归,卒葬阳谷城东。
【靳春泰】(?-1868)字子俊,号东阳,聊城人,靳文鍾子,父母早亡,叔父官翰林,受命主持陕甘考试,殁于陕。讣闻,连夜赴陕扶榇归,以礼丧葬。弟登泰以进士去山西,未补官而殁,又驰理其丧,并教养其子女成立。晚年由岁贡选阳信训导兼主讲锄经书院,教书授徒,不遗余力,成就甚多。同治三年(1864)恩中举人,次年钦赐国子监学正,七年(1868)卒。恤国子监学录。
【靳登泰】字子高,号谷民,聊城人。幼失父母,由祖母、叔父教养。六七岁从祖母识
字,17岁入郡庠,嘉庆十八年(1813)拔列成均,考取宗学教习,从其授业而有成就者甚多。二十四年(1819)中举人,道光三年(1823)成进士,以外用未与馆选,郁郁不得志,赴山西,委署寿阳县事,未赴任而卒。年仅34。
【吉士瑛】 字玮堂,江苏丹阳人,进士。嘉庆十一年(1806)任冠县知县,他“居心慈惠, 政尚宽仁”。因公务繁忙,积劳成疾,卒于任上。
【张恪】字佩庚,南皮人。嘉庆十三年(1808)举人,曾任博平及馆陶知县,在馆陶创立“陶山书院”,筑房50间,建藏书楼,藏书达3万卷。著有《丛树山房稿》4卷。
【张积功】(?-1854)字寄琴,江苏扬州人,嘉庆二十三年(1818)举人,道光十年(1830)大挑知县,发山东,先任临淄县知县,于咸丰三年(1853)知临清州。四年(1854)三月太平军逼近州城,协同省先锋都司武殿魁守城,激战数日,以功擢知府,赏戴花翎。后临清城被太平军攻破,他烧毁仓储,与妻子儿女投井死。
【杨以增】(1787—1855)字益之,一字至堂,聊城人幼嗜读,博览群籍,嘉庆二十四年(1819)中举人,道光二年(1822)成进士,即用贵州知县,至贵州,即权长寨同知。后历任荔波、贵筑知县,松桃直隶厅同知、贵阳府知府,先教化,后刑政,清积案,明冤狱,有夫讼岀妻者婉言劝和,有贿买顶凶者释冤主而将真凶正法,政绩颇多。十四年(1834)擢广西左江道,旋调湖北安襄郧荆道,十八年(1838)以父丧归,服阕,授河南开归陈许道,升两淮盐运使,未就任,升甘肃按察使。二十六年(1846)升陕西布政使。与陕西巡抚林则徐有深知,曾举荐他来代替自己。不久,权巡抚事,次年真除。一年后,升江南河道总督。咸丰初,以丰工漫口,革职留任,五年(1855)十月十八日卒于任所。晋赠右都御史,谥端勤。以增嗜藏书,搜罗达数十万卷,多宋元珍本,建海源阁以储,列清代四大藏书家之一。
【张梦兰】字循陔,观城(今属莘县)人,好读书,嗜吟咏,性刚直,中嘉庆二十四年(1819)进士,初授福建光隆县知县,以正确处理民女李德姑被杀案闻名于时。后调浙江太平县,任职4年,政绩卓著,因病引退。著有《学未齐》诗集。
【张范孙】字叙甫,观城人,张梦兰次子,恩贡生,候选直隶州州判。家学渊博,善书法,工古文词,尤通医理。常诊疑难病症,手到病除,闻名遐迩。一生淡泊功名利禄,以医病救人与教子为乐,终老田园。
【王信】临清西南赵凡村人,家境贫寒,以打铁为生。干活精细,他打的镰刀,好磨耐用,素以“钢好刃利,身正面光,能割能砍,不崩不锩”著称,买他的镰刀不用挑拣,随意摸一把,把把都好用,因此人送号“王一摸”。自清嘉庆年间起,世代相传,至今犹享盛名。
【周维松】 (1810-1845)聊城城内人。监生。修选直隶州知州,晋封资政大夫。
【姜殿鳌】字辉銮,在平城内北关街人,道光元年(1821)武举,三年(1823)进士,由蓝翎侍卫授古北口守备。不久,奉命驻防永平、山海关、石河等处。以屡有功绩,升永镇右营都司、中营游击,委署涿州营参将、开州副将,老成练达,上方倚为西北长城。五年(1825)补督标中军副将,不久,署大名镇总兵,军令严肃,不扰百姓,当地人勒石赞颂,说他“公正慈和”。升宣化镇挂印总兵,莅任年余,致仕归,卒于家。
【黄良楷】字立山,江西清江(今樟树市)人,道光元年(1821)恩科举人,二十五年调任茌平县令。茌平为南北通衢,官吏往来,车差马役甚多,民以为苦。旧曾捐钱一万五千贯,呈请县令交大商户储存,以利息作车马费。所捐之钱,官收其利,民受车马之累却仍如故时。良楷到任后访知,当即严令清除此弊,一切车差公项,全由官办,经费不敷,自己捐资相助,再不许累及百姓。民众为立碑纪德。
【李恒恭】字㧑,阳谷人,武解元,轻财乐施,多行义举,道光元年(1821)修闲舍五间立义学,延师教读,成就多人。咸丰元年(1851)荆林寺前通济桥坏,行人不便,首岀资倡修。因时局乱,又在村筑围墙,挑濠沟,组织防御,民赖以安。年82卒。乡谥德义先生。
【朱崇庆】字峻生,聊城人,朱鼎延八世孙,朱学笃父。道光元年(1821)举人,二年(1822)成进士,官吏部主事,荐升郎中,出任广东督粮道,致仕归。诰授中宪大夫,晋赠通奉大夫。子学笃咸丰间进士,亦入仕。
【谢方润】字卓轩,原籍河南祥符,后移阳谷,道光元年(1821)举人,二十一年(1841)进士,即用知县,历署江西峡江、瑞昌、进贤、浮梁等县知县。咸丰二年(1852)充乡试同考官,署南康府通判,加道衔,以知府用。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起义军入江西,于浮梁县被杀。子廷珩官江西上饶知县,廷玙袭云骑尉世职。
【侯燮堂】字理庭,河南人。道光三年(1823)任临清州知州。兴修文庙,建教化亭,鼓励学习上进,分别善恶给以奖励和惩戒,对地方风俗的变化起了很大作用。
【李贤书】字鹿鸣,河南当阳县人,道光四年(1824)以进士任东阿县知县,曾修建张秋镇通源桥、积水闸桥,重建仓颉墓,修骅山车道,捐俸倡建养正斋义塾、续修《县志》等等,多有善政。又重教化,鼓励孝友,对里中年高有德的老者和孝子等,常书匾额旌表其门。后在署内修一草亭,名曰“鸣琴楼”,取听琴而治之意,公余在内小憩,恬然自适。
【张琦】(?-1832)字翰风,江苏阳湖人,举人,道光五年(1825)任馆陶县令。初屡受旱蝗灾,经多方采取措施,莅任7年,岁岁丰收。县内素无良医,民多夭折。张琦设惠民局,命族子张赐管理此事,见病者即为诊治,解除了民众的许多苦痛。道光十二年(1832)三月十二日卒于官,年73岁。张琦工诗文,尤精《舆地学〉,著有《〈战国策〉释地》2卷,《〈素问〉释义》12卷,《古诗录》12卷及《文集》多卷。
【僧格林沁】(?-1865)博尔济尔特氏,蒙古科尔沁旗人。道光五年(1825)袭封郡王,授御前大臣、参赞大臣,后进封亲王。于咸丰五年(1855)破太平军李开芳于茌平冯官屯。又进剿捻军,屡为捻军所败。同治四年(1865)所部在曹州被捻军全歼,兵败毙命,谥忠。
【高清淑】 字骧凡,一字湘帆,东阿县人,道光五年(1825)拔贡,历官河南偃师、汜水等县知县。初到河南时,许多候补人员每日遍谒长官,图差谋缺,清淑独致力于书法,不竞于奔走伺候。后署偃师,再署桐柏,皆有政绩。最终实授汜水县令,有上官到境,颇贪婪,清淑极厌恶,适有同僚以鍾馗画索题,清淑援笔书曰:“张大口,伸长手,尔看尔形美,我看尔形丑,仗剑未必能除邪,徒使正人望风走。”这人听说以后,不悦而去。因嗜酒病发,莅任未周岁卒。囊无余资,难以下葬,暂厝古庙中,老友周天爵因赴任过其境,给以资助,始得还葬。
【崔贡】安徽太平(今安徽黄山市)人,举人,官中书,岀知滨州,道光五年(1825)调任高唐知州,整饬赋税,免除徭役,减轻民众负担,还捐资修建书院、试院,州人立碑赠匾颂德。
【洪梦龄】 字锡九,临清人,道光六年 (1826)进士,后为贵州庆余县知事。
【刘煜】籍未详,道光七年(1827)任东昌府知府。有所撰《重修城西关庙记》留存。
【顾扶纲】字明伦,寿张(今属阳谷)人,由武生入仕,道光八年(1828)任临清营千总,性倔傲,忤上官意,一度调德州,后任临清营都司。时有窝盗号“难治大王”,为盗扰民,扶纲派营丁密访确实,于元夜将其捕擒,州境遂安。又设文武义塾,弓马自教,诗书命其子顾昆玉定功课,按时讲授。在临清二十余年,多善政。
【孙钦若】字敬之,号兰斋,茌平城西葛庄人,家贫好学,道光八年(1828)中举人,充馆陶书院主讲。十四年(1834)大挑二等,选历城县教谕。二十四(1844)成进士,以知县分发浙江,历任新昌、萧山县知县,皆称有绩。升海宁州知州,旋擢杭州府东塘海防同知,调严州府同知。两充乡试同考官,摄上虞、仁和等县知县、金华府通判。咸丰十年(1860)居杭州时,太平军攻入,他嘱亲眷逃生,与其妻路氏端坐堂上,捻军至,他以手相指大骂,一人怒伤其指。一首领说:“杭州间有个叫孙青天的人就是他,让他骂吧,有敢伤青天的杀勿赦。”又把他送回清营。钦差大臣左宗棠收复浙江后,闻其清廉,又官复原任,旋署金华府通判,授严州府同知,以年老致仕归。他的学生冯小亭、陈桂芳、毛羽集等已
经做了翰林,听说他去,送至百里外,犹依依不舍,说:“吾师归里,囊中空空,如何自给?”钦若笑道:“吾一生唯以诗书为娱,愁什么贫。”时任福建巡抚的徐宗干赠一联说:“两袖清风归故里,一轮明月照严州。”著有《兰斋诗集》。
【李汝霖】(?-1888)字澍卿,号筠舫,聊城人。幼聪颖,十几岁即读完《十三经》,20岁时,前《四史》可以背诵。道光八年(1828)举人,次年联捷成进士,即用浙江知县。历任奉化、嘉兴、钱塘等县知县。所至勤政爱民,振兴文教,以卓异升乍浦同知,历衢州府知府、调署杭嘉湖道,兼权嘉兴府事。时值海疆不靖,奉化县亦有人起而行乱,经抚御,境人安辑。以办理善后拂上宪之意,引疾辞官,主讲清江崇实书院、山西定州书院。以母丧归。又主济南、尚志两书院,所在多所成就。光绪十四年(1888)卒。
【李汝雯】字郎山,号藕君,聊城人,李汝霖弟,幼从兄学,后以知州分发山西,历署大同、五寨、神池等县,升代州直州知州,擢大同府知府,署雁平道,兴利除弊,多有善政。以母丧归。
【宋培之】道光十一年(1831)举人,次年联捷成进士,由知县升安徽六安直隶州知州,在兵乱中死。其子汝翼以军功保举,署河南温县知县。
【张梦蓉】字人镜,观城人。道光十二年(1832)进士,历任直隶唐县、迁安,安徽桐城等县知县,强毅明敏,案无留滞,卓有政声。在唐县时,处理水利纠纷、除恶劝善,宣教助学,士民感德,为建生词,立德政碑。后辞归,以读书为乐,著有《耿轩诗文集》。
【徐宗干】字树人,江苏南通人,进士,道光十三年(1833)任高唐州知州,公暇辄与诸生切磋学问。著《虹玉楼稿》、《齐鲁课上录》、曾纂修《高唐州志》。荐升台湾道去。
【宋润章】本名润梅,字和亭,河北丘县人,国子监典簿,居聊城城东关,重朋友,恤贫寒,与人相处甚融。子培之、孙汝翼均贵。
【宋汝翼】河北丘县人,从祖宋润章起居聊城。以军功保举,署河南温县知县。【刘毓勤】字补之,号励斋,茌平城南三十里铺人。好读书,工颜柳书法。道光十四年(1834)中举人,三十年(1850)成进士,官户部陕西司兼云南主事。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李开芳北进,京城戒严,咸丰皇帝逃往热河,各部人心惶惶,纷作岀京安排,已无人到部视事,惟毓勤照常,户部陕西、云南两司工作均由他主持。以劳瘁卒于京都。
【陈咏】字与堂,临清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历知直隶永年、清丰、唐县、栾城等县知县,救济灾民,保护百姓,不怕难,不避怨,不邀功,受到百姓爱戴,调补邢台。后告归,卒于家。
【张遇祥】(?-1861)字瑞麟,直隶新乐人。道光十五年(1835)武进士,曾任寿张游击。当时,太平军林凤祥、李开芳活动到鲁西北一带,他带兵迎战,屡胜太平军。咸丰三年 (1853)在与捻军作战中负伤,回籍调养。后又奉召来山东破捻军及宋景诗等起义军,在阻击捻军渡黄河时,阵亡。
【李天锡】字与三,清山西安邑(今山西运城市)人,道光十六年(1836)任临清州知州,捕盗安民,又照顾百姓利益,阻止为了改河道而拆迁民房,勤政爱民,升济南知府,累官至登莱青兵备道,积劳成疾,卒于官。
【刘廷谕】字孟白,茌平菜刘庄人,道光十七年(1837)拔贡,朝考一等,授蒙阴县训导,以师范端肃,受到士子们的敬重。十九年(1839)中举人,联捷成进士,授翰林庶吉士。常自书联:“无事何须投笔起,此生原为读书来。” 著有〈馆课诗赋抄》、《课弟文草》。
【张汝靖】字晓湖,号如渊,馆陶城东北窑坡(今属临清)人。道光十七年(1837)拔贡,朝考留京。咸丰元年(1851)中顺天举人,以同知衔任山西祁县知县,历署虞乡、沁源、五台县知县。咸丰四年(1854)里居,时捻军占清水镇,夜袭官营,清统兵大臣胜保营中有人逃到烟店,被百姓所杀,胜保大怒,将屠烟店十六村村民以泄忿报复。汝清只身赴胜保营内辩解,烟店百姓始免于难。汝清工书法,其子东珏、东踞、东璜、亦以字学知名。
【安锡龄】(1800—1850)后更名庆澜,字子恬,号镜秋,聊城人。道光十七年(1837)中举人,二十一年(1841)成进士,以知县分湖北,任谷城县事。到任后捐俸助学,按时亲到书院授课,又筹集费用,储备起来以作士子应举之用,乡试为分校官,选拔人才甚多。还遍访民间疾苦,提倡节孝以移风易俗,严保甲法以安静村里,治狱以公,为政清勤,在任7年,囊无余资,以绩调天门县知县,未到任,移署孝感县,遇孝感大水,殚精竭虑,救灾治涝,积劳成疾,于道光三十年(1850)五月六日卒于官,年50岁。
【张继灏】字钦之,号廉泉,临清人。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由中书选江西建昌府同知,受重用,委办赈济粮运,他秉公办理,措置得宜。又奉派赴广昌督办防务,因功以知府任用。不久,以父丧归。回家后,祖产尽让于兄,自以教授生徒度日,门下多知名士。著有《清馀堂文稿》、《野趣园集》、《纪事诗》及《日记》、《笔记》等。年86卒。
【王琴堂】字雅轩,馆陶人。道光二十年(1840)武举,二十四年(1844)参加会试,中武会元,钦点传胪,授御前侍卫。咸丰三年签发湖北德安守备,以征剿捻军屡立战功,保都司。在黄冈与捻军作战中被杀死。
【胡万岭】字景泉,号峻崖,阳谷城东北胡家楼人,幼习文,稍长就武,中道光二十年(1840)武魁,二十一年(1841)武进士,钦点侍卫守备,以亲老不赴。咸丰间太平军北进,占领阳谷,他奉命组织乡兵抵御,相战数日,败逃东昌,后随清军与太平军、捻军辗转作战,官至游击,赏戴花翎,年67卒。
【胜保】(?-1863)字兰斋,苏完瓜尔佳氏。满洲镶白旗人。道光二十年(1840)举人,授顺天府教授,累迁光禄寺卿,内阁学士。因事降四品京堂。后率军伐太平军,加都统衔,命为钦差大臣。咸丰四年(1854)太平军北伐军攻占临清,胜保对太平军展开围攻,收复临清后,继追太平军李开芳于高唐。因久攻高唐不下,得罪,遣戍新疆。六年(1856)召还。七年(1857)以副都统衔帮办河南军务,进攻捻军。八年(1858)再任钦差大臣,督办安徽军务。十年(1860)因督剿太平军不力被降职。十一年 (1861)奉命赴直隶、山东交界一带治防,进剿宋景诗军,迫使宋景诗受招抚,改编宋景诗军为“靖东营”,率宋景诗西进陕西,参加征剿回民起义军。同治元年(1862)以“行动傲慢,骄纵贪淫,冒饷纳贿,拥兵纵寇”逮京治罪,二年 (1863),处死。
【洪毓琛】字璟甫,号润堂,临清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进士,补福建沙县知县。咸丰元年(1851)擢台湾府兼南路理番同知,治理台湾和收复凤山有功,十年(1860)闰三月署台湾府知府,加按察使衔,署福建分巡台湾兵备道。同治元年(1861)迁任湖北汉黄德道,未赴,调台湾道。以平彰化戴万生起事,日夜操劳,病卒。
【徐延旭】(?-1884)字晓山,临清人。道光二十三年(1843)举人,选授福山训导未赴,开园种菜,自署门曰“菜根轩”。咸丰十年(1860)成进士,分发广西,即用知县。同治二年(1863)署容县,四年(1865)调桂平,以清剿当地反清起事的义军有功,加赏戴花翎。六年(1867)太平军起,又调署太平知府兼龙州同知,因抵御太平军作战有功,广西巡抚保举以知府用,加道衔。不久,以功赏敢勇巴图鲁名号,补用道。同治九年(1870)授梧州知府。光绪六年(1880)升湖北襄阳道,年余,讯结大案七十余。八年(1882),升广西按察使,不久,再升布政使。此时,法人觊觎越南,清廷以延旭通晓军事,遂擢为广西巡抚,出镇北宁。十年(1884),法军猝至,提督黄桂兰、道员赵沃与战不利,北宁失守,清廷震怒,逮延旭下狱论死,左宗棠、李宗章、丁宝桢等上书急救,上意稍释,延旭竟死于狱中。遗著有《越南纪略》及《越南地图》若干卷。
【邹石麟】字叔东,一字翼生,原籍浙江会稽(今绍兴)人,父治安游山东,遂入聊城籍。石麟才思敏捷,文名躁于一时。道光二十三年(1843)举人,三十年(1850)会元,改庶常,授编修。咸丰八年(1858)充顺天乡试同考官,致仕归,主讲启文书院讲席,一年卒。
【王厚阶】字梦泉,聊城人,道光二十三年(1843)中举人,咸丰三年(1853)大挑一等,因亲老改就教职,选宁海州学正,以剿捻军奉檄襄办团练,抵御有功,安徽巡抚英翰奏调赴皖,历保知府,委署凤阳府事,一年告归。在乡以诗酒为乐,和亲宗族,敦睦乡里,优游自得,十余年卒。
【杨顺时】字春台,茌平人。道光二十三年(1843)举人,三十年(1850)进士,历署四川沮溪、水宁、威远等县知县。威远旧有青峰书院,岁久废弛,学风衰落,30年无人参加科举中试,顺时到任后,招诸生肄业其中,公余即至书院讲授,贫者供以膳食,经过他的教育关注,一科中试者即有9人,受到全县百姓的称颂,升崇庆、广安州知州,以捕获盗贼有功,保直隶州知州。有《青峰课艺》行世。
【阮恒】字二泉,湖北大冶县人,由孝廉方正以州同试用,道光二十三年(1843)由摄平度州补高唐州判。俭以自奉,勤以济人,为贫苦者施衣棺,还倡修杨官屯桥。岁歉工人工资不敷,自岀俸补足,时达2年。高唐东关旧有砖桥,时久倾圮,行人不便,屡议修而不举,恒慨然把自己的余储全部献出,将破砖桥修成石桥,桥落成后,民众感恩,名曰“阮公桥”。又捐资葺修鸣山书院及考棚,高唐人为立碑以志德政。
【李栋云】字菊轩,茌平城东北李家楼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举人,大挑一等,签分陕西,署安定县知县。安定历来贫苦,又加时局乱,居民纷纷逃窜,田野荒芜,满目凄凉。栋云到后,悉心招抚,民渐归安,调署蒲城。不久告归,卒于家。
【栾以绂】字晓坡,茌平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举人,咸丰二年(1852)进士,以主事签分工部,后转员外郎签取知府,分发山西,任朔平府知府。时值光绪二、三年(1876-1877)岁荒大灾之后,民众生活困苦,紧嘱所属要下大力组织好农业生产,戒争讼,凡事勿妄举,务使民众休养生息,以复元气。由于巡抚少年气盛,好事更张,上下不和,以绂遂告假归。山东巡抚张曜以其贤能,曾邀往济南帮办河工,未及任而卒。
【刘毓敏】字道之,号易农,茌平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乡试中经魁,二十七年(1847)贡生,三十年(1850)任殿试同考官,所得皆海内名士。擢徽州府知府,以父丧归。同治初年,捻军活动到东昌一带,毓敏与弟毓勋帮办团练,进行抵御,受到清钦差大臣李鸿章的重视,调其负责筹备粮糈,以绩升道员加盐运使衔,赏戴花翎。后调江苏,办金陵保甲总局,不久,又被派督办正阳关盐务,再迁金陵税捐总局协济粮饷,经陕甘总督左宗棠奏保二品顶戴,历办两江营务处轮船支应各差,以劳瘁身卒。
【刘殿杰】字伟人,茌平士刘庄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恩科武举。同治初任临清州漕河司厅。宋景诗起义军围困临清时,曾率众守城,并到起义军与宋景诗谈判。后解任归,适逢捻军张宗禹部进攻茌平,全家逃往肥城县雷家屯。
【陈宽】字粟堂,直隶安州(今属河北)人,进士,道光二十四年(1844)知临清州事,设义塾,亲自到塾授课,并捐俸修卫河东岸,重修考院校舍及古楼。后升任去。
【申来玉】朝城郭庄(今属莘县)人,在自然灾害严重,官府压榨残酷,忍无可忍情况下,率众抗粮抗捐,拥入县城,与知县董坤据理相争,近使董坤对郭庄等一百五十余村钱粮缓征。
【赵文颖】(?-1854)字鲁斋,汉军正蓝旗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以知县分发山东,曾任蒙阴、阳信等县知县。咸丰四年(1854)调阳谷,二月,阳谷县城为太平军攻破, 被杀。
【赵汝毅】字乾甫,冠县梁堂村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拔贡。性恬逸,好读书,淡泊名利,潜心治学,著述甚丰,有《宛松斋古文集》4卷、《史质》8卷、《壁经窥管》4卷、《宛松斋诗》2卷、《性命要言》12卷。受清济东泰武临道徐培元的敬重,被聘为家塾教师。因其教学有方,徐培元之子徐郙考中状元。享年57岁。
【胡学醇】字秋潮,宛平县(今北京丰台区芦沟镇)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任茌平知县,到任后,治沟渠,修河道,建书院,葺学宫,平反冤狱,增修《县志》,多所建树,不久改任。
【陈显彝】字秉初,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一作顺天宛平(今属北京市)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任馆陶县知县。体察民间疾苦,关心教育并奖励读书人,曾捐俸三千缗入书院生息,用作生员灯油伙食。以贤保升登莱青道。孙陈冕中光绪九年(1883)癸未科状元。
【吕恒安】字寿山,号松龄,清平(今属临清)人,历任花翎侍卫、江西南昌营都司、福建汀州中营游击、长福营参将、闽浙督标中营副将。道光二十八年(1848)二月二十六日,升任台湾镇标总兵。咸丰元年(1851)以疾乞休。
【张应翔】字芸轩,直隶沧州(今属河北)人。道光二十八年(1848)任馆陶县令。博学好古,崇儒重道,善理狱,到任一月,清理积案数十起,断案公平,民以为神。公余,应翔常下乡访问民间疾苦,足迹遍县境。又捐俸修先贤卜子祠,受到民众称颂。
【刘长佑】(1818-1887)字印渠,湖南新宁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拔贡,官至直隶总督,曾在广西一带战太平军。咸丰七年(1857)率军征剿白莲教起义军张锡珠和宋景诗部,被宋景诗大败于堂邑。终官云贵总督,以病归,卒于家。
【朱学笃】字佑堂,一字实甫,聊城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举人,咸丰九年(1859)二甲一名进士,改庶常,授编修。当时太平军北进山东,奉旨回籍办本省团练,进行抵御。后回京,升御史,掌湖广道监察御史。上疏言事,无所顾忌。同治四年(1865)充会试同考官,六年(1867)京察一等,授甘肃宁夏府知府。至省,被留办军营粮台。后回山东,里居奉亲,并开笔花馆文社教授生徒,迭主启文、泺源讲席,经他栽培的人,多所成就。卒于乡,谥孝义先生。
【方传植】安徽桐城人,道光二十九年 (1849)授在平县令。以茌平地瘠民贫,请于大吏豁免棉花税,商民为立棉花市公义碑。咸丰初年兵差过境,要车要差,骚扰不宁,传植亲送兵差出境,不使扰骚民众和截留车辆,民众深感德惠。
【靳芝亭】字岚友,馆陶城西北蔡家口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拔贡。咸丰二年(1852)授禹城县训导,不久摄陵县教谕。以军功诏以知县用,授安徽泾县知县。后调浙江,累官至浙江海宁州知州,以治绩卓著,于九年(1859)赏戴花翎,加道台衔。芝亭善书法,其次子珏善画,三子琦亦善书,均官至知县。
【王寿朋】(?-1877)字作三,道光二十九年(1849)武举。咸丰九年(1859)赴都就职,署寿张营守备。十一年(1861)参加与宋景诗起义军的战斗,收复东昌、张秋、竹口、范县等地,特授新设濮州营范县守备。同治元年(1862)以进剿起义军屡著战功,山东巡抚阎敬铭保奏参将,赏戴蓝翎,实任范县守备,兼署濮州游击。后丁宝桢又以截击捻军及扫平宋景诗起义军功以协镇补用,赏戴花翎,诰授武功将军,晋封振威将军。光绪三年(1877)卒于任所。
【王希孟】字养浩,濮州(今属河南省范县)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拔贡,咸丰二年(1852)举人。同治初,以州县选用,加同知衔,赏戴蓝翎。十年(1871)授宜春令。刚到任,就有胥吏以数百金进上,名曰“到任规”,希孟力辞不受。视事后,事必躬亲,并捐俸修育英书院,开阔老民堂,增加助贫粮,政绩卓著。历权公宜萍乡篆,摄篆三月,两袖清风。以亲丧卸任家居,适值黄河北移,逼近州城,遂商同开州、濮州、范县、寿张、阳谷五州县官绅,于河北筑夹堤,复筑护城堤。光绪六年(1880)又倡建义仓,八年(1882)再修文庙,于地方公益事业,多所尽力。后服阙北上,卒于京都,年69。
【李肇春】道光年间任聊城知县,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在聊城城内西口捐俸置房二十余间,创立义学,延文生品行端正者入学读书。又与东昌守备荣金华联合募集壮丁2万余名,编成77个乡团,为地方防卫。
【崔象贤】字伯嗣,号砚农,茌平人,菏泽训导崔庄临子,幼聪敏,读书目下十行,深受父辈喜爱。12岁,即奉祖母长途跋涉,由菏泽安然回家。29岁入县学,无意仕进,和睦齐家,敬重乡邻,府县有修学宫、筑桥梁、开河渠等义举,必抢先任其大者难者,对村中游手好闲者劝其勤劳,对读书好学的子弟给以奖励,有丧事前往帮助料理,有纠纷给以劝解,年76卒,多年后,乡人犹记其德。
【崔象仪】字仲威,号可亭,茌平人,崔庄临次子,喜读书,年十五六,《十三经》即能背诵,尤嗜读《左传》,背诵如流。后随父居荷泽,于周秦《诸子》及汉魏传书,抄录满箧。学问深厚,却不求仕进。当时,曹州府教授马邦举正有著述,但官署参考书少,遇有所需,辄询于象仪,请为录出备用。与兄象贤同居,兄弟相敬,以教授子侄为乐。子穆之,后成进士。
【崔穆之】字清如,号肃堂,茌平人,崔象仪子。道光二十九年(1849)以选拔贡入太学。咸丰八年(1858)中举人,十年(1860)成进士,选庶吉士,同治元年(1862)散馆授编修,充国史馆协修及功臣馆纂修。三年(1864)充顺天乡试同考官。不久,擢河南监察御史。十年(1871)督理五城街道,充会试同考官,转兵科给事中、工科掌印给事中,多次上疏请求赈灾恤民,任用清官廉吏。光绪四年(1878)出为湖南岳常澧道,临行,受两宫太后召见,并有所谕示。在湖南两任乡试提调,后署布政使、按察使。在前任巡抚调出期间,又代行巡抚事。时有人献言:“巡抚当由公任,但不图谋不能得,公也该图谋一下了。”穆之笑而不应。这人说:“北方人居官拙,确乎如此。”穆之对家人说:“这人是教我当无耻小人”,再不与相见。十五年(1889)六月,以进见赴都,舟行至东昌,对其子式衡说:“现今的世道可忧,非大力者不能挽回,我老了,不可恋栈留任,有负朝廷。”请山东巡抚代奏乞退。居东昌数月卒。
【刘文高】(?-1855)字蔚起,茌平城内北门里人。道光三十年(1850)在捻军北进时任范县外委。同治三年(1864)出师扬州,以防堵起义军有功,拔补曹州镇右营,钦加守备衔,赏戴花翎。五年,捻军将领任柱率部进攻山东,文高参加防剿,往来于青、沂、登、胶各州,经二年战斗,斩任柱于胶州山峡中。另一路捻军张宗禹由陕西回攻山东,文高被任为先锋与张宗禹战,由蒲县出发,追至河南献县,大肆杀戮,获得大捷。奏以都司擢用,赏给游击衔。光绪十一年(1885)卒于荷泽任所。
【李开芳】(约1826-1855)一名李来芳,广西武缘(今武鸣)人,太平天国将领。金田起义后,历任监军、总制、将军、指挥、检点、地官正丞相。在太平军进军武昌、南京时期,任先锋。1853年与林凤翔、吉文元率军北伐,从扬州出发,经安徽,入河南,进山西,又回军东进,抵直隶(今河北),连胜清军,以功封定胡侯。攻至天津附近,受清廷重兵阻击。次年撤至东光县连镇待援。为接应援军,又南移至高唐,因援军已在临清败退,再移兵至茌平县冯官屯困守。1855年5月为清军所俘,在北京遇害。太平天国追封为请王(一作开王)。
【韩三泰】字符阶,号云溪,江苏长洲(今属江苏吴县)人,举人,道光间由沾化调任茌平知县。刚到任,就有进贡的差官路过茌平,有人请三泰岀票派民夫相送,三泰说:“搜刮民财以贡上官,又雇劳役剥削百姓,我不忍这样做。”遂尽改以往的做法,遇有这样的事情,由官府应酬,不许骚扰民众,定为制度。
【相龙章】莘县人。性淡泊,好读书。以举人任贵州安平县知县。待人以诚,抚民以仁,尤喜交接文士,民称为“活菩萨”。后补印江知县。六载,民众感其实惠,号为“万家生佛”。龙章平素不善理财,积有余款,不自私,好施予,贷不计偿,卸任时两袖清风,因路费短缺,不能返里,逝于旅舍,见者无不嗟叹。
【朱同科】临清人,道光间例贡,明医理,善治多年不愈的疑难病症。有贫妇患血晕,同科仅以茅根一味饮之立止。又善医心疾,某家富绅微恙,请往诊视,同科遣徒往按脉处方,绅疑,坚请同科一视,同科见原方无误,乃增以鹿茸,服之立愈。有人问及,同科说:“绅以前药价廉故疑其无效,今药贵,疑病去自然病亦除。”又有某县令母年七十余,忽病,同科诊脉以后不开方。县令问故,同科说:“太夫人所患乃相思病。”县令变色欲怒,其母听言说道:“先生真神医也。”接着解释说:“昨日收拾箱箧,见亡夫衣履,心偶动,遂厌昏昏不思饮食。”县令大服,厚遇同科。
【房甲山】字一峰,东阿鱼山人,岁贡生,幼好学,经史外,努力于天文历数与地理绘图,于教学授徒外,倾心研究,多所著述,年81岁卒。著有《天文析疑》、《日月躔度、星宿列张》若干卷,俱有图解。又有《地球辨说》、《地域考》、《地理沿革》、《历代世系》、《历代年表》、《春秋年表》、《孔子年表》、《经籍考》、《名人考》、《博物详释》、《骚人笔谈》、《诗话集览》、《世事杂录》、《医方杂录》、《鱼山志》等。
【苏曰增】字五如,晚号耐翁,东阿人。岁贡生,好读书,嗜古文词。为文议论宏辟,不袭前人蹊径,搦管直书,千言立就。一时碑碣文字及时务条议多出其手。著有《蛩吟草〉20卷。
【陈玉霏】字思默,东阿人。性沉稳,不苟言笑。潜心理学,务阐精义。著有《易义尊经》、《八卦河洛诸义》、《中庸义阐实》、《性命实旨》、《晨务要书》、《经济大略》、《松径余吟》、《西行杂记》等若干卷。
【周庆孚】字信斋,茌平人。官钦天监天文科灵台博士。善书法,笔力雄健,酒后益精,尤善画水墨丹青,人得其尺幅以为宝。
【邹山立】字松崖,茌平城北冯官屯人。官江西奉县知县,判狱明允,平抑科税,尤爱士子。捐俸置竹园若干亩,以其收入作为举子参加考试的费用。后升宁州知州,以母老归。茌平苦徭役,于车差尤甚,山立偕士民赴京师衙门申诉祈免,上宪不允。山立又倡县民捐款交商家生息,作为雇车费用,由此民众免除了车差之累。
【阎敬铭】(1817—1892)字丹初,陕西朝邑(今大荔)人,道光进士,咸丰九年(1859)为镇压农民起义,由湖北布政使调署山东巡抚,曾派总兵保德等到聊城等地进攻捻军,又派按察使丁宝桢到东昌围剿宋景诗起义军。同治四年 (1865)僧格林沁在曹州被捻军击毙后,亲赴东昌督师,增设炮船以守黄河,连续与捻军作战。后因官场矛盾,称病回籍。多次启用又罢,再复原职,光绪十三年(1887)乞休获准。卒于家。
【左晖】 安徽泾县人,举人,嘉庆间任东阿县知县。有《张秋八咏》诗留传。
【李金枝】字宫李,号山亭,博平人,进士。天资聪敏,见闻广博,为文下笔千言立就,诗尤工。授生徒数十年,其中成进士、举孝廉者数十人。所著有《山亭洗马》、《经济要言》、《三唐诗抄》等。有《犊河圣迹》、《灵址朝烟》、》衡山草堂》、《过旧城》等诗多首留传。
【胡启乾】字裕得,大兴(今属北京市)人。官宦家庭出身,祖兆乾为吏部侍郎,父介祉司臬,启乾16岁即来博平任县令。有所作为, 人称良吏。后因父得罪罢官。
【王广寒】字桂府,号韶臣,寿张(今属阳谷)人。进士,官吏部考功员外郎。因家贫亲老,改知县,署安徽全椒县,为政清廉。补舒城县,莅任未久,以疾卒于官。
【徐凌霄】聊城人,工诗,从父亲入云南五载,有《滇南纪游草》1卷。云南当政江兰闻其才,欲聘为记室,辞不就。后卒于楚中。
【贺王昌】丹阳(今属江苏)人,由进士以高唐州州判署临清州知州。清介有能,喜诗。留有《题清源》、《署中记事》、《游大宁寺》等诗多首。
【朱崇道】高唐人,后寓济南。父朱缃为济南历下名士,崇道亦善诗,著有《湖上草亭诗集》。
【朱崇勋】 字彝存,朱缃子,高唐人,后居济南。父为历下名士,崇勋亦善诗,著有《桐荫书屋诗草》。
【刘廷梓】字仰乔,茌平县菜刘庄人。咸丰元年(1851)举人,官刑部司主事。当时京师官署甚清苦,多数人图谋外职。独他不事钻营,不谋迁升,居京师30年未补实官,殁后囊中空空,清廉一生。
【魏文翰】 字纶阁,河南郑州人,进士,咸丰初年任高唐州知州。三年(1853)太平军进至高唐,城被攻破,文翰惊恐万状,投井而死。
【朱桂丹】字小山,聊城人。咸丰初捻军北进时,桂丹在籍襄办团防,以功选费县教谕,协费令战捻军,诱捻军入平原,全歼。升广西昭平知县,1年,卒于官。
【马镇川】字逢春,聊城人,幼学文,改习武,咸丰初年太平军黄生才部进攻聊城,在籍协办团防。后为清大臣默特贝子所赏识,保为千总,赏带蓝翎,命带团勇随赴冯官屯助剿黄生才等太平起义军。与太平军战于茌平,左臂受伤,以功擢守备,赏戴花翎。同治六年(1867)又与捻军张宗禹部作战,以病卸任归。
【傅斯怿】(1827—1886)字用之,又字豫斋,聊城人,傅以渐七世孙,咸丰二年(1852)举人,三年(1853)联捷成进士。以知县分发浙江,权知瑞安、嘉善等县,兴利除弊,多有政绩。太平天国起义军入浙境,浙江巡抚命其办团防阻义军,以收复枫泾、西塘有功,补嘉善县事。嘉善与嘉兴、秀水为邻,由于区划变动,从明代起三县即有地交混,经丈量,嘉善实缺田239顷,过去银两均摊在丈实数内,无田而征,民众负担过重,甚以为苦。斯怿力请,得豁免。同治六年(1867)因母丧归,适值捻军岀没齐鲁间,协办团防有功,升知府,留浙补用,总办浙漕海运7年,历保道员,加盐运使衔,二品顶戴,又任津门部总办、沪局总办,督理海运事。办事认真细致,毫发必审,卓有勋绩。光绪九年(1883)摄湖州事。十二年(1886)代知杭州府事,仅3月,以疾卒于杭州。子乐勰,官中书科中书,亦早卒。
【杨绍和】(1830-1875)字彦合,号勰卿,聊城人,杨以增次子,幼随父居陕西,7岁时,以才受陕西巡抚林则徐赏识,收为弟子。后又从文苑名流包世臣、梅增亮学经学与古文辞。咸丰二年(1852)参加乡试,中举人,授内阁中书,改户部郎中,曾来山东参加平息山东堂邑、莘县、鄆城、单县等地的抗粮起事,又率军进剿堂邑、柳林、莘县、冠县等地的起义军,以功擢升道员。山东巡抚留其总理军务,陕西总督亦函约赴陕任职,因父死未葬与母亲年老,不愿到外地为官,辞官回家。同治四年(1865)又参加会考,中进士,入翰林,授编修,曾受皇帝召见,问及山东时务,以答辩得体,受到皇帝嘉许,擢为右赞善。曾分析鸦片战争后的形势,写成条陈,上奏“慎求才、改兵制、节财用、谨海防”等四事,连擢翰林院侍读、侍讲学士、日讲起居注官,晋阶通议大夫。在京居官期间,继续搜集书籍,曾得到清室怡贤王之子弘晓“乐善堂”的藏书,进一步丰富了海源阁的书藏。经他整理编印的书目有:《助字辨略》、《小沧山房尺牍》、《楹书偶录》、《杨端勤公奏摺》、《仪晋观堂诗钞》等多种。杨绍和很有才华,但死得早,卒年46岁。
【李咸中】字文轩,清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县)人,拔贡。咸丰二年(1852)任冠县知县。对教育事业特别关注,在任仅一年,就做了许多有佃于教育的事:书院狭窄,即添置房舍;贫困子弟无力读书,增置义学达七处;因河北十八村离县城较远,子弟入学不便,又在中兴集创设乐育书院,并资助学费。其所作所为,受到了全县人民的称赞。
【郭恩多】字济众,冠县白塔集人。少时习武,中咸丰二年(1852)武举,九年(1859)成武进士。初授沂州守备,后调任本县守营千总。年八十余,卒于乡。
【曾立昌】(?-1854)广西浔州(治今桂平)人。入太平起义军后,因避韦昌辉讳,改名曾立沧。咸丰三年(1853)任指挥,升检点,官至夏官正丞相。是年,太平北伐军受阻于静海,奉命出援,自瓜州岀发,经安徽,入河南,进山东,曾占领临清城。不久南退,在冠县被清军打败,率余部走莘县、阳谷,到于郓城、巨野,在丰县渡河时,与清军作战,力竭,纵马跃入河中而死。太平天国追封为经王。
【傅士珍】 字雪樵,云南昆明人,举人。咸丰三年(1853)冬任冠县知县。四年(1854)三月,太平北伐军黄生才部攻城,率众抵抗,城破被杀。
【马昌图】字羲亭,号爱莲,冠县马王段村人。武庠生。咸丰三年(1853)因办团练得力被保举为把总,先后在临邑、兰山等地任职。咸丰十一年(1861)农民起义军起,奉命守沂州,在作战中被打死。追赠千总。
【许宗扬】(1816—1856)广西人。参加太平军后,授御林侍卫,累升至冬官副丞相。。咸丰四年(1854)初与曾日昌、陈仕保率军增援太平军北伐军,到达临清后,被清军打败,曾日昌战死,陈仕保逃至安徽亦死,许宗扬逃回天京(今南京)后,被收入狱,不久获释,任北殿右二十承宣。六年(1856)杨韦事变中,随韦昌辉攻东王府,杀杨秀清。四月四日溺死。
【黄生才】 (1824-1854)湖南衡州(今衡阳)人,一作广西永安(今蒙山)人,参加太平军后,随军转战至南京,复攻镇江、扬州。咸丰三年(1853)封为总制(一作丞相)。次年率北伐援军,经皖北入河南,转至苏北,又入山东,于三月四日来到临清,智取临清城,清廷震惊,增兵派将,诏令胜保、崇恩等限期夺回临清。太平军遭受猛烈攻击,由于缺乏粮草,无法在城内作长久支持,被迫撤岀,南退至冠县、莘县,后在观城县(今莘县观城镇)为清军所俘,押至高唐,解往济南,被杀。
【丁宝桢】 (1820-1886)字稚璜,贵州人,咸丰三年(1853)进士,累升至山东按察使、布政使,同治六年(1867)任山东巡抚。曾带兵进聊城,参与镇压宋景诗、捻军等起义军。
【王霈】(1821-1908)字澍堂,号叔愚,别号痴云,临清人。自幼好学,聪明过人,州试府试均列前茅,被授予学馆弟子员。后因为文指责时弊,屡试不第,遂一边设馆教书,一边行医,达二十年以上。后与内阁中书刘晓山有文字交往,为刘赏识,荐为山东省鱼台县训导,任职8年,教学认真,晚年返里,仍行医诊病。一生好诗文,著有《痴云诗草》。
【陈仕保】(?-1854)一作陈世保,入太平军后,累官至夏官副丞相。咸丰四年(1854),北伐军受阻于静海,奉命与曾立昌、许宗扬率兵增援。经安徽、入河南、进山东,占领金乡、巨野、冠县。三月,又进占临清。不久南撤,再经冠县,到莘县、巨野,在丰县渡黄河边时遭清军围困,全军覆没,仕保幸得逃脱。四月,于安徽战死。
【武殿魁】(?-1854)历城(今属济南市)人,行伍出身,累官至山东文登营都司。咸丰四年(1854)太平天国起义军攻临清,知州张积功请兵支援,山东巡抚张亮基派武殿魁率兵前来协助防守。太平军绕城设营,武殿魁设防固守,不时接战,互有伤亡。从三月初战至月中十六日,太平军挖掘地道,埋下炸药,将城门炸开,攻入城内,武殿魁与太平军展开巷战,终不敌,遂执火进入火药局,将火药点燃,自焚死,清廷恤赠武功将军。
【韩德超】阳谷人。咸丰四年(1854)春太平军北进到达阳谷,曾组织团防抵御。十一年(1861)捻军入境,又率团防随清廷大臣僧格林沁收复阳谷、张秋、竹口等地。同治七年 (1868)再带团防与从豫东转战来山东的义军作战。连续多年,多次参加镇压起义军。
【李潮燕】朝城(今属莘县)人,农民,咸丰四年(1854)聚众起事,率500人假扮太平军攻占朝城,杀死知县任腾蛟,焚毁衙署,释放囚犯。东阿、阳谷、巨野等纷起响应,持续半年,遭清廷镇压失败。
【朱瑞果】浙江仁和人,咸丰五年 (1855)任冠县知县。十一年(1861)天龙八卦教起事,慑于起义军的威力,破城前弃城而逃。
【马元瑞】字符斋,临清人,咸丰六年(1856)会元,授编修,转御史,升吏部给事中。常说:“给谏一职,宜择有益国家者言之,不要誉,亦不避谤。”以是不轻弹劾人,遇到应直言相谏的事亦不唯唯呐呐,逃避推脱。后外转河南省河北道。未赴任卒。
【宋思永】字慎修,山东省馆陶县西宝村(今属河北)人,贡生,轻财重义,好施予。咸丰六、七(1856、1857)两年旱蝗成灾,大饥,将所有藏粟全部献岀,并出钱籴粟以赈济贫苦乡亲。并精于医术,兼长内外科,遇贫病,常施药,不取分文。乡里有婚丧不能自理者量予资助,毫无吝色。人立碑纪德,颂曰“济施高谊,今昔同钦”。
【王游击】茌平城北王庄人,王姓,原无名,父母早亡,随兄居住,家境贫苦,为谋生计, 兄投高唐绿营当兵。咸丰七年(1857)兄调赴前
线作战,兄嫂不忍分别,相抱痛哭。弟乃代兄从役。弟至军中,任饲马做饭杂务。一日,饭将熟,忽接令上马出战,弟遂将饭锅端起挂于鞍后。孰料,锅甚热,马受炙,惊奔,直至敌大营前,敌亦惊异,犹疑间,弟马至,回手摘锅向敌舞打,敌未及避,中锅而死,弟夺其旗而回。同僚说,这是一件大功,遂以旗为证,报告元帅。元帅乘势进兵,获大胜,受赏。以此功始,累进为游击,人皆以游击相称,曰“王游击”,其所居村庄亦相沿而为“王游击庄”。
【王来凤】莘县人,长枪会首领,咸丰七年(1860)捻军过境,王来凤与刘占学率长枪会万余人起义,是年三月一度攻占范县,四月占领观城。十二月配合捻军再次攻占范县。遭清军镇压,失败。余部加入捻军,继续与清军作战。
【傅斯忱】 字迪斋,聊城人,傅斯怿弟。咸丰八年(1858)太平军攻浙江,嘉善被困,以兄在此,甚为关切,急往探视。兄殁后,抚育孤侄, 关心备至。自奉节俭,遇有乡邻义举,戚族窘急,无不慷慨相助。对兄弟及乡邻间的深情厚谊,令人叹服。
【牛师韩】(?-1895)安徽涡阳人。初与父在乡办团练,抗击太平军。咸丰八年(1858)投皖军,屡与太平军、捻军战,以功由守备升游击、参将、总兵。同治七年(1868)率骑兵三千,在河北、河南边界一带,与捻军鏖战。后入山东,又战宋景诗。宋景诗中计,为牛师韩所杀(一说宋景诗失败逃出后不知所终,一说宋景诗逃往安徽后被安徽巡抚所杀)。
【恒龄】(?-1865)郭贝尔氏满洲镶黄旗人。咸丰九年(1859)以佐领提督傅振邦攻捻军,升协领。十年(1860)在山东从僧格林沁,充营总,与山东捻军战,曾败捻军于东昌、青州、沂州。后参与攻鲁西长枪会军。同治二年(1863)与鲁西张锡珠、宋景诗等起义军战,被宋景诗军击败于堂邑。三年(1864)授正黄旗护军统领。四年(1865)尾追捻军张宗禹部至鲁山,兵败,死。
【陈左平】安徽宿松人,咸丰九年(1859)举人,光绪九年(1878)任朝城县知县。时朝城遇水灾,左平创议治河,按段分流,使上下无所阻塞,田、庐受益。同时重视培养人才, 及时处理案狱,颇有政绩。后调任兰山知县。
【郝上庠】(?-1861)直隶沙窝人。由武进士授侍卫,征战有功,受皇帝手诏褒奖,以总兵记名。咸丰十年(1860)署曹州镇总兵。因对捻军入境,疏于防范,被夺去记名,仍镇曹州。十一年(1861)从取濮州,肃清河北义军,以属胜功复官,赐提督衔。不久,又坐事落职,活动在今鲁西一带,曾攻取为义军所占的张秋镇,又会攻堂邑,战丁家庙,为义军所杀。谥勤勇。
【吴树声】云南保山人。咸丰十年(1860)任东阿县知县。初到时,时局乱,经过治理,社会平定之后,即逐步采取轻徭薄赋等多项措施,与民休息,使民众渐为充裕。又振兴文教,培养士子。在任5年去。
【杨泰】(?-1861)冠县七里韩村人。清末冀鲁边区天龙八卦教主要首领,“五大旗”义军总管兵马大元帅。咸丰十年(1860)组织冠莘天龙八卦教,以“兴汉灭胡”为宗旨,举行起义,声援捻军。主要活动于冠县赵庄、韩庄、清水镇及馆陶县热儿庄一带。次年,与宋景诗联合抗击清军,在莘县遭清军重兵围攻,杨泰在突围中阵亡。
【宋景诗】(1842—⑻1)堂邑县小刘贯庄(今属冠县甘屯乡)人。幼年家贫,念过私塾,给人扛过活,做过种菜、轧棉花、卖豆腐、烧窑等营生,酷爱武艺,练就一身好工夫。爱打不平,是个有血性的汉子。咸丰十年(1860)率众进行抗粮斗争,曾冲入堂邑县城,逼迫县官减征。次年,与好友天龙教教首杨泰一起攻破冠县城,劫牢释囚,焚烧重衙署,开仓济贫。不久,宋景诗在聊城县沙镇南刘家河正式举行起义,为“五大旗”首领之一,号黑旗军,迅速发展到十多万人,转战山东、直隶边界13州县,多次挫败清廷钦差胜保的军队。后为清军包围,杨泰等相继战殁,遂受招抚,被改编为“靖东营”。同治元年(1862)率部南下攻捻军。又随胜保西进,征陕西起事回民。同治三年(1864)返回山东,重举义旗,于堂邑击败直隶总督刘长佐部,于冠县击败山东臬司丁宝桢部,再于堂邑击败直隶提督恒龄部,足迹遍及直鲁豫交界三十余州县。同治五年(1866)配合捻军在曹州击毙僧格林沁,大败清军。捻军失败后,宋景诗流落在徐州一带,卖艺授徒,后被安徽巡抚英翰杀害。一说捻军失败后,黑旗军转入东平湖,宋景诗不知所终。一说为牛师韩所杀。
【张遇获】白莲教邱莘教派首领。咸丰十一年(1861)捻军进入山东,鲁西人民纷纷响应,张遇获与靳守印等聚众在莘县起事,号“红旗军”。汇合张秋石怀谦、定水镇王存重等起义军,军众达万余人,攻克莘县城,吓跑莘县知县缪玉书;拿下观城、朝城,杀死知县苏汝镜、董涵;又攻占阳谷、寿张、濮州、范县等地,自濮州北境至寿张西祝口镇,筑圩设卡,连绵百余里,威震黄河南北。后僧格林沁派兵三面围攻红旗军,红旗军终因寡不敌众失败。
【靳守印】白莲教邱莘教派首领。咸丰十一年(1861)与张遇获率教众起事于莘县,称“红旗军”,攻占阳谷、濮州、范县、朝城等地,威震黄河南北。后为清亲王僧格林沁所败。参见张遇获条。
【程顺书】莘县人,咸丰间与宋景诗同时起义,为“五大旗”之一,称“白旗军”。相随张遇获的红旗军、宋景诗的黑旗军,在鲁西一带展开活动,曾大败胜保,打开莘县城门,歼清军二千余人。后在清军重兵围攻下失败。参加张遇获条。
【苏洛坤】莘县人,咸丰间与宋景诗同时起义,为“五大旗”之一,称“黄旗军”。相随张遇获的红旗军、宋景诗的黑旗军,在鲁西一带展开活动。后在清军重兵围攻下失败。参加张遇获条。
【石怀谦】阳谷县张秋镇人,咸丰十一年(1861)响应张遇获红旗军,在张秋起事,相随红旗军,击败当地民团,连克寿张、濮州、范县等地。后被清军击败。
【王存重】阳谷县梨园村人,咸丰十一年(1861)率众数百人响应莘县张遇获等领导的红旗军起义,在当地起事后,与张遇获会合,连克、阳谷、寿张范县等地。红旗军失败后,于同治初年再度领导数百人起义,义军头裹红巾,称“红头军”。以反清除暴为号召,率军北上。进至聊城城北与清军遭遇,激战数日,因寡不敌众,兵败被杀。
【郭兴】山东省寿张县大寺郭村(今属河南省台前县后方乡)人,咸丰十年(1860)在裴城寺聚众起义反清,头裹红巾,号称红头军,自任大元帅,曾攻克范县城,占地百余里,活动经年。与张遇获红旗军汇合,分屯于祝口、簸箕营、莲花池一线,筑圩固守,抵抗清军。后村为清军攻破,事败被擒,凛然不屈,就义于寿张城。
【满光印】山东省寿张县满那里村(今属河南省台前县夹河乡)人,与郭兴同时起义,被推为红头军副元帅,除恶霸,抗官兵,占地百余里,发展至万余人,遭清亲王僧格林沁重兵镇压,战死。
【郭三姑】山东省寿张县大寺郭村(今河南台前后方乡)人,郭兴之妹。咸丰十年(1860)参与郭兴起义。曾奉命驻守黄河以南,与起义军大将李克贤北义军两千,一举攻下范县县城,占据了白家滩、仲子庙、斗虎店及寿张县的莲花池、竹口、簸箕营等地,起义军元帅府即驻于竹口圩城内。经数月战斗,在清军重兵围攻下失败,壮烈牺牲于黄河南岸。
【赵占考】莘县人,长枪县首领,咸丰十年(1860)与寿张郭兴、东平李金林约定举行起义。赵率长枪会进攻寿张县城,连续围困达六月之久,清兵偶而堕城出战,均被击回。后在清军重兵围剿下起义失败。
【聂彩运】山东省寿张县聂庄(今属河南台前)人,咸丰十年(1860)与郭兴相互配合,同时起义,为红头军首领之一。自农历二月至十月,与清军连续作战,曾攻克范县县城。十月十三日,在范城(今莘县古城镇)不幸遭擒,被范县知县刘馨处死。
【国瑞】满洲人,清宗室。咸丰十年(1860)参与镇压郭兴领导的红头起义军,率步骑兵五千人由东昌进攻,在寿张县竹口与义军展开激战,连连失利,继用火攻,射火箭焚烧圩墙房舍。郭兴指挥有方,猛攻不下。国瑞又令清挖开土穴,用火药轰炸,圩墙终被炸开一丈有余的缺口,郭兴被迫突围,国瑞穷追不舍。郭兴经多次鏖战,力尽遭擒,被杀。
【武朝聘】字殿臣,山东省寿张县武口(今属河南省台前县)人,幼家贫,初与郭兴、满光印共同起义反清,咸丰十一年(1861)投降清军,多次参加征剿起义军,曾在安徽与捻军作战、在甘肃与回民军作战,以勇敢,有计谋,受清廷赏识,累官至图桑阿巴图鲁南阳镇总兵,诰授建威将军。殁于官。
【刘廷朴】字仲实,号质轩,茌平县菜刘庄人。由廩贡授蓬莱县训导,咸丰十一年(1861)以父丧家居。时值农民起义军起,以倡办团练抗击功,保举知县,分发山西,加同知衔,赏戴蓝翎,旋补长子县知县。
【张锡珠】(?一1863)咸丰十一年(1861)鲁西天龙八卦教起事时,锡珠为冠县首领杨泰部下,后为黄旗军首领,起事一度失败。同治元年(1862)再度率众起事,多次击败前来围剿的清军,攻占临清、馆陶、濮州等地,活动范围达三十多州县。二年,死于馆陶。
【张乐行】(1811-1863)一作张洛行,小名张香,安徽亳州雉河集(今属涡阳)人。地主岀身,曾贩私盐。咸丰二年(1852)结捻起事,后被拥为首领,推为盟主,称大汉永王(一作大汉永明王),由淮河、淝河流域逐步向豫东、苏北岀击。七年(1857)与太平军会师,接受太平军的领导,联合作战。为征北主将。曾至寿张县梁集、影唐一带(今属河南台前),与清亲王僧格林沁军激战。后在清兵堵截下撤走。
【赖文光】(1827—1868)广西人,参加太平军金田起义,随军转战,曾参与破江南大营,封遵王。天京沦陷后。会合张宗禹、任化邦等捻军加以整编,活动到山东曹州一带,重创僧格林沁清军。此后捻军分为东西两支,赖文光领东捻,曾率军进入寿张县东部,与前来进剿的山东巡抚丁宝桢激战。后兵败扬州,被俘牺牲。
【朱廷选】字庆榜,阳谷城南高庙王村人。习弓马,入武庠,咸丰十一年(1861)办团练,维持地方治安,赏赐六品军功。廷选为人朴诚,事父母尽孝,对乡里和睦,勤俭持家,周饥济贫,受乡里称赞。
【王丕承】(?-1879)东阿县城北小街子人。同治三年(1864)与子王善泽同时考中举人,得第六名。秋闱放榜时,喜极手颤,再至不能作书,即令子善泽代为书榜,被称作闱中佳话。光绪五年(1879)卒。
【王善泽】字兰居,别号谷山,东阿城北小街子人,咸丰十一年(1861)拔贡,朝考一等,以知县用,自请改教职,遂为临邑县学训导。同治三年(1864)中举人,秋闱放榜,善泽随父丕承入闱书榜,父得第六名,喜极手颤,即以善泽代父书榜,被称作闱中佳话。不久,因政绩卓异升青州府学教授。光绪二年(1876)成进士,签分户部江南司主事。任职3年,以父母相继亡故,服丧归。在籍历主阳谷、平阴、东平、太安、沂州等书院,并捐集巨资,复兴东阿谷城书院。后经山东巡抚张勤果保升河南知府,到省奉委办理税局,卒于任。善泽善书画,书法颜鲁公,画喜作兰竹,人得其寸幅为宝。
【毓贤】(?-1901)字佐臣,内务府正黄旗汉军。监生出身,以同知捐山东知府,累升至山东巡抚。先为处理义和拳事,曾向原任山东巡抚张汝梅提岀“化私会为公会,改拳勇为民团”的建议,持平办理朱红灯义和拳倡言灭教事,同时使义和拳改变性质。朱红灯、心诚和尚等被捕后,由他下令杀害于济南。
【杨殿乙】冠县人,黑旗军首领。咸丰十一年(1861),冠县黑旗军起义。同年二月十九日,在宋景诗的带领下,与宋景礼、张玉怀等18人化装进入冠县县城,乘黑夜,里应外合,将冠县城一举攻克。赶跑知县,焚烧大堂,砸毁监狱,开仓放粮,取得了起义的初胜。
【宋景礼】堂邑县小刘贯庄(今属冠县)人。咸丰十一年参加黑旗军起义,曾在宋景诗的带领下化装进入冠县城,里应外合,攻克冠县城。
【张玉怀】 冠县人,咸丰十一年(1861)参加冠县黑旗军起义,曾化装进入冠县城内里应外合,攻克冠县县城。
【郭松林】(1833—1880)字子美,湖南湘潭人。累官至总兵。咸丰、同治间曾随曾国荃、李鸿章与太平军作战。同治七年(1868)偕潘鼎新等会征西捻军,曾败捻军于茌平,迫使捻军首领张宗禹投河而死。
【武训](1838—1896)原名武七,绰号武豆沫。堂邑县柳林镇(今属冠县)人,早年丧父,家境清贫,随母行乞。为谋生曾打过短工,做过佣工。因不识字,屡受人骗,遂下决心兴学,使无钱上学的贫家子弟都能读书。21岁起,行乞兴学,为人推磨砘地,做牛做马,吃菜尾芋根、残汤剩饭,把行乞所得积攒下来,经20多年艰苦奋斗,终于置田230多亩,在馆陶武进士娄峻岭、举人杨树坊与和尚了征等人的帮助下,在堂邑县柳林镇、馆陶县杨二庄(今属临清)、临清城内御史巷办起了三处义塾。山东巡抚张曜曾予召见,赏给库银200两和1本黄绫官捐簿,清廷封他为“义学正”,赐黄马褂和“乐善好施”匾额,准予建立碑坊。死后,人们为褒奖他办学有功,取“垂训后世”之意,替他改名武训。经山东巡抚张曜奏准,“宣付国史馆立传,建忠义专祠”。
【陈卿云】 (1838—1896)字书五,冠县东南庄人,聪明好学,18岁应童子试,考取第一,为郡庠生。23岁登拔萃科,同治三年(1864)考取教习,3年后中举人,曾在冠县、清平、莘县书院讲学。历任平阴、阳谷、荣城县教谕。诲人不倦,门生多所成就。后以官场黑暗, 决意辞职。卒于家。
【张文汉】冠县西顾子头村人,增生。性耿介,咸丰年间,农民起义军起,官兵挨村搜捕,将其捉住,严刑拷打,血肉狼籍,令其诬良为贼,以饱兽性贪欲。他始终不诬一人,全村赖以无事。
【李学礼】冠西白塔村人。幼聪颖,好读书,以苦学闻名。他屋旁有一树,每默诵或文有所思,常坐树侧以足抵树干,年深日久,树皮为穿.入木三寸。他为文有奇气,风格峭拔,应生员试时,咸丰帝阅其试卷后,例外为其发“九炮独占”一榜,名为“十县第一”。惜不永年,壮岁夭陨。
【姜德】字诚斋,寿张人。出身行伍,咸丰间多次参加征剿太平起义军和捻军的作战,受到清廷的赏识,累官至福山镇总兵、两江中军都司,加花翎提督衔,诰封振威将军。以病卒于官所。
【葛恩荣】字仙峰,浙江绍兴人。国学生,同治元年(1862)任濮州知州。到任不久,河决金堤,全州淹没。接着,又有刘占秀、王来凤等人生乱。防水平乱,居无定所,夙夜勤劳,艰苦万状。经数年治理,黄流顺轨,寇乱平息。为划清疆理,又对全境地亩逐一丈量,计里开方,酌量授民,各予印契。又绘全州总图及各里分图,治界一清。同时由官府筹备耕牛种子和农具,解决民众耕田中的具体困难。劳心殚力,规画经营,濮州初步走上正轨,百姓渐次安定。十一年(1872)升临清直隶州知州。
【张宗禹】(?-1868)旧时官书蔑称张宗愚,安徽亳州雉河集(今属涡阳)人,别号“小阎王”,地主岀身。初为捻军黄旗部将领。同治元年(1862),自淮北抵豫、陕,同太平军联合作战。次年援河南捻军,转战豫、皖,太平天国封为梁王。天京(令南京)失陷后,所部与赖文光军在豫南合并为新捻军。流动作战,屡败清亲王僧格林沁率领的进剿军。四年(1865),在山东曹州(今菏泽)高楼寨围歼僧格林沁马队,继又转战于豫、皖、鄂、苏、鲁诸省。五年(1866)秋,新捻军在河南分为东西两部后,领西捻军入陕,联合回民军作战,十二月,在西安附近大胜清军。六年(1867),为救东捻军,出陕,经山西、河南,进直隶,转至山东,曾在阳谷、东阿、高唐、茌平一带与清军及地方民团作战,受围困,遭严重打击,茌平之战,全军覆没。七年(1868)夏,率残部十余骑从南镇突围到徒骇河边,被逼投水而死(一说未死岀逃,不知所终)。
【于长达】字康衢,同治元年(1862)举人,以知县分发直隶,补曲阳县知县。以诚意论治,不尚苛法,民皆感恩。
【张应翔】 字云骞,湖北钟祥县人,拔贡,同治元年(1862)任临清州知州,爱护百姓, 礼贤下士,政简刑轻,人称良吏。
【汤履忠】(?-1864)字载生,祖籍江苏,寄籍顺天宛平(今属北京市)。同治元年(1862)任馆陶县知县。因时局混乱,政事维艰。履忠精心治理,被称“东省第一”。积劳成疾,同治三年(1864)三月初五日,在赴郡途中遽殁。
【侯甲瀛】字筱巢,茌平县上元村人。同治元年(1862)由进士授茌平县知县。过来由于奸商猾纪,在市场捣乱,致县民讼事不休。履忠认真整顿集市贸易,建立制度,使经纪不得任意左右价格,保护了生产者的利益。
【马信德】安云骥,东阿人。同治元年(1862)武举,二年(1683)进士,以功赏戴花翎,加游击衔,署沂州营都司,实授安东营都司,调署兑州右营都司。57岁卒于官。
【熊镇湘】 字秋帆,江西人,同治初进士,授茌平知县。决狱明断。又关心疾苦,请免派河工物料,受到百姓的赞颂。在任9年,卒于茌平。
【孙善述】字著庭,贵州青镇县人,举人,同治二年(1863)任冠县知县,他曾游说宋景诗勿再起事,遭拒绝。遂招募勇丁,与二次起义的宋景诗相对敌。后调任临清州知州,政教严明,尤为关心农事,发动开垦城厢隙地种植桑麻,不长时间即使百姓获利。又修治长年失修的铁窗户险工堤,多善政。旋卒于官。
【曹炳辉】同治间任东昌府知府,南门内考棚倒塌,捐俸金300两首倡,组织堂邑及各属乡兴工修缮,8月峻工。
【耿光祜】字笃卿,四川隆昌县人,同治三年(1865)任馆陶县令,力使境内保持安定,使百姓能过平稳的日子。尤其注意发展教育,曾于南馆陶、张官寨二镇,各设义学一处。
【刘毓勋】(?-1868)字简之,茌平城南三十里铺人。廩生。因时局乱,在里办乡团,防堵宋景诗和张宗禹等起义军,同治间在东阿鱼山临河与张宗禹所率捻军战,阻止了捻军的前进,清廷以功保训导,加五品衔。同治七年 (1868)战败被杀。【周祖澜】(1864-1941)聊城文明街人,出身于书香门第,曾任河北试用通判、奉天县知事、兴绥盐场知事,山东省咨询局议员,第一、二届国会众议院议员。曾荣获清廷二等宝光嘉禾章、二等文虎章。
【帅师龄】 字仁山,江西奉新县人,举人。同治六年(1867)任高唐州知州。次年与捻军战于城南四十里黄运之间,杀捻军多人。
【窦森】字金声,在平窦庄人。恩贡生,官蒲台县训导。同治七年(1868)秋,河水泛溢,以防汛有功,保五品衔。时人言窦森守身以正,待众以宽,学识渊博,品行端正,称为乡贤。
【周祖训】 (1869-1924)字式廷,聊城文明街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候增生,历任大名县知县、开州知州。曾获清廷三等嘉禾、七等文虎章,五等金质单鹤章,银质棠荫章,国史馆立传。民国时署清丰、濮县知事。
【杨保彝】(1852—1901)字大龄,号凤阿,聊城人,杨绍和子,以祖父杨以增荫得知县。同治九年(1870)参加乡试中举人,此后十几年中,连续丧父丧母丧祖母,一面在家服孝,一面读书学习,研究学问。服孝期满,改官内阁中书,转员外郎,入总理衙门任章京,深受器重,升为二品道员。因见时势日乱,政见不一,遂辞归故里。后受山东巡抚吴延斌之聘,任《山东通志〉会纂和山东优级师范教长。师范经费短缺,开始拿岀自己的薪俸作补贴,勉强维持,时久,见事不可为,遂又辞职回家。在官期间,亦时刻注意搜集图书,使海源阁藏书又有新的增加。退隐之后,他开始整理海源阁藏书,编纂目录,经他整理的《海源阁宋元秘本书目》,共4卷,分经、史、子、集4部,共464种,11328卷。还编有《海源阁书目》6卷,亦分经、史、子、集四部,共3236种,208300卷有余。还编纂了《海源阁金石书画目录》、《归瓻斋诗钞》。海源阁藏书经他整理后,禀官立案,作家祠世守,希望后世永存勿弃。58岁卒。
【王其慎】字敬斋,清直隶宝坻(今属天津市)人,进士,同治十年(1871)署临清州事,前后凡四任,执法平允,听断明决,又修缮城墟,使
砖城以内人烟复集。光绪十四年(1888)以候补道去任。
【韩光鼎】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同治十年(1879)任冠县知县。建考棚,立义学,修义仓,纂《县志》,任职13年,善政甚多,卒于任所。为官清廉,死后身无余储,人皆叹息。
【薛景泰】字裁成,馆陶人,增贡生。同治八年(1869)援例授涿州州判。循分尽责,昼夜辛劳。为避洪涝,躬亲参加疏通淤塞的沟渠,对有困难的民众多所照顾。加五品衔,调磁州州判。卒于官。
【仓尔爽】字隽臣,河南中牟县人。同治十年(1871)任馆陶县知县。馆陶城东北汪堤附近,旧有长顺沟一道,上受沙河之水,下注于卫河,夏秋之交,河水涨发,倒漾为害,尔爽率人修闸一座,河水高则闭闸防溢,沟水多收启闸以泄水,水患遂息,群众称此闸为“仓公闸”,并建碑纪事颂其德。数十年犹赖其利。又修文庙, 办学校,清狱案,惠政颇多。
【吉绅】字书云,河北玉田人。进士,同治十二年(1873)署茌平县知县。政尚宽平, 不事繁苛。这年举行乡试,茌平中举者多为他的门生。
【任步月】 字绍文,号西坪,临清人,有学识,同治十三年(1874)进士,安徽即用知县。不久归,主临清讲席。
【傅斯侨】 (1842-1925)字润臣,聊城城内人。聪慧好学,同治贡生,官至直隶州知州。目睹清王朝腐败无能、涂炭百姓的景况,弃官回乡,习医济人,对《内经》、《难经》、《金匮要略》、《伤寒论》、和《本草纲目》等典籍,认真钻研,精通医理、药理,设堂行医,药到病除,名声大振。同治十二年(1873),到济南行医,不久, 誉满泉城。山东巡抚等省城官吏,常请其就诊, 深得赏识。卒于济南。
【何家振】(1854-?)字保芝,临清人。清末曾在直隶(今河北)任知县、知府,辛亥革命后供职农商部。1918年任湖北官投局局长。1920年升湖北省长,旋因“鄂人治鄂”运动,离鄂赴京,历任京兆尹、畿辅赈务帮办、山东赈务会办、全国财政讨论会委员等职。
【胡德俊】博平人,博平民团首领,带头抗粮抗捐,反对地主豪绅欺压百姓,遭仇忌,被豪绅的家奴“黑孩子”刺死。为与胡德俊报仇,茌平、清平、博平3县民团团众,高呼“捉凶手,杀脏官,为死者报仇”的口号,攻破博平城,捣毁衙门,杀死了恶奴“黑孩子”。
【唐玉辉】原籍河北丘县,由武生积劳升临清营千总,遂移家临清。咸丰间,率部从钦差大臣胜保南征捻军,以功授登州营副将加总兵衔。后招降中伏,殁于阵中。子建勋,以武生承骑都尉世职,曾从军参加对宋景诗、雷凤鸣等起义军作战,积功升副将。
【邹兆讷】字拙言,茌平人。同治间任山西吉州知州。吉州自嘉庆以后,历百年无人登科第。兆讷到后,兴办学校,严教士子。光绪二十八年(1902)乡试时,又捐数百金赠诸生入陕赴考,由此始有中榜者。后调署沁州直隶州知州,兆讷既要开办学堂,又力戒扰民,于是筹款于一富庙,庙僧通上,兆讷竟为此落职回籍。又数年病卒。
【李福同】字会同,茌平曲庄人,武庠生,武术颇精,远近闻名。同治间捻军经其村,他率人出击,摧其前锋,使捻军转走他处。东昌朱连、杨章,素习武艺,与同福比试,同福伸岀一指,朱连、杨章用力猛折,终不能屈,连试多人,终无一能屈者。其弟福善亦有此功。87岁卒。
【范清乾】冠县张平村人,同治间宋景诗二次起义时,任民团团长,率团众配合清军围剿起义军,深受清军统帅僧格林沁的赏识,赠六品军功,并给令箭、令旗以重其权。在镇压农民军中为清廷立下了汗马功劳。
【何同意】字致成,馆陶县滩上村(今属河北)人。性慈嗜读。见一肢偶伤竟致残疾者,甚怜之,遂攻医学,考究人之筋骨、脉络、血管、网膜,逐条分析,逐节说明。医书难解者求名师指教,遂精外科,遇有筋骨损伤者,施以手术,敷以膏药,无不平复如初。远近求医者络绎不绝。施治概不受惮劳,遇贫者兼施茶饭。济世活人,四方感德。其子万年、孙云生、云岫亦学其术,精于医,继其业,救人无算。
【张同顺】馆陶县南彦寺(今属河北)人,精医术,遇急险症,不论昼夜,立往诊治,遇贫则备施药剂,务令病愈,概不取酬。其子孙继其业,有求必应,治人甚多。
【王宗辉】字瑞生,馆陶县魏僧寨(今属河北)人,少业儒,第学医,长于外科,善治疮症,虽甚奇险,著手回春。四方求医者甚多,概不取费。子治同、孙殿桢亦精医术,且施药施粥。
【李书玖】字馥堂,精医术,救人甚多,有酬以金或赠以匾者概予拒绝,说:“吾以济世活人为心,受匾与金是沽名也,是贪利也,名利非吾心愿。”更受到人们的爱敬。
【曹榕】字季容,河南河内(今河南沁阳)人,附监生,于光绪四年(1878)、十四年(1888)、二十一年(1895)三任莘县知县。修废举坠,多所建树。曾捐修义学九区,惠及寒而无力读书者。莘人为立德政碑,列为莘县名宦。《冠县志》又载,曹于光绪十一年(1885)曾任冠县知县,性严峻,执法不阿,对犯人施刑,常笞至八百,人送号“曹八百”。遇蝗灾,亲率乡民驱蝗,并设蝗局出资购蝗虫、蝗子,以杜绝蝗患。
【了证】(1817—1908)别号向道,馆陶县庄科村(今属临清)人,因家贫自幼岀家广福寺为僧,受尽文盲之苦。遂一面学佛经,一面读《四书》。日久,佛经儒道,均有造诣。后回原籍,任千佛寺主持。为使贫家子弟能读书就学,节衣缩食,日积月累,经数十年,积钱四千余串,于光绪十五年(1889)在庄科村和杨二庄办起义学2处,并置地200亩作为义田,供延师及日常费用。与行乞兴学的堂邑武训交往甚厚,在他办学期间,武训曾捐助京钱300缗。虽朝代更易,体制多变,现今两处学校仍在,已改为小学。
【陈宗妫】(1854-1922)原名建中,字麓宾,东阿县青苔铺人,由廩生中光绪五年(1879)举人,次年联捷成进士,签分户部主事,补福建主事,升山西司员外郎、广东司郎中。户部尚书翁同龢说他“品端学正,心细才长”。经奏保以道府用。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进北京,皇帝外逃,宗妫留守北京。后因财政事赴西安见皇帝,诏问对答如流,加二品衔。因亲丧回籍。不久奉调管理南方各省财政,并于上海开办国家银行。三十二年(1906)授度支左丞,充德宗景皇帝(光绪)陵工大清银行监理官。当时外侮频至,国家日弱,王公亲贵贿赂公行,国事日坏,宗妫极为沈痛,常说:“不患国之不富不强,患人之不廉不耻。”经手许多银项,始终一尘不染,在办银行期间,连应得的车马费也不要,耿介清廉之声,闻于朝野。不久,奉旨去东洋考察财政。值国体变化,辞官归乡,以个人俸禄为本村兴建小学堂一处,为曲山寺院植松树千棵,辛亥革命后又将私蓄捐赠国家财政学堂。年70卒。
【么凌云】(1845—1929)字悦桂,冠县南陶乡(现称东古城)人。世医。父仲魁善刀圭,治疮立效。凌云30岁继父行医,施方取药,概不收费。本是小康之家,因行医施药而致家贫,宗旨则始终不变。亲友不忍视其寒苦,给以接济,方免饥寒。逝世后,人为立碑3幢,并赠 “妙手济众”匾。
【张之和】(1862-1891)冠县张雨淋头村人,幼读《四书》,17岁从外祖父学医,22岁独立应诊,精外科,自制拔毒生肌散、消肿膏等,疗效显著。其子瑞生尽得其传,著有《药性巧合》。其孙跃普,继承家传,医术益精,曾于光绪十八年(1892)、三十四年(1908)、宣统二年(1910)受三任县长赠词嘉勉,分别是:“名高和寡”、“道佐岐黄”、“能除沉疴,药到回春,济世活人”。第四代传人张秀玉,创制阳和膏、青黛散等多种成药,疗效颇高。代有传人,成为当地世医名家。
【凌芬】光绪间任聊城县知县,曾就义学宅舍创建摄西书院。
【王以珍】(1862-1944)字子席,临清县尹庄人,一生行医,临床经验丰富,擅内科,尤精脉学,著有《脉学三字经》。他性情耿直,平易近人,治病不分贫富,有求必应,医救患者甚众。
【李守范】(1864—1917)号围堂,阳谷县东李楼村人。在家乡挂牌行医,颇负盛名,远近求医者甚多。生活俭朴,不嗜烟酒,待人诚恳,和蔼可亲,对贫苦贫人,诊病取药不收费用。殁后乡人为之立“围堂氏德行碑”,历述其事。
【刘树棠】字荫南,冠县相里村人,同治间秀才。起初教授蒙童兼行医,居数年求医者众,遂专业医。树棠一生用药偏于温补,长于治虚弱、吐血等症。曾治愈疑难病症多起。
【刘步瀛】字仙洲,由附生举光绪元年(1875)孝廉方正,朝考一等,签分直隶,署赵州知州。后改选广州罗定州州判"公余即诵读典籍,一刻不懈。尤善书法,笔致园润,具有独特风格。历任3载,卒于任所,年44。
【张岱阳】字宗五,东阿城北耿家集人。光绪元年(1875)恩贡,精医术,手到病除。其妻雷氏,岀自名门,涉猎群籍,亦善医,尤精于癍疹诸科。岱阳行医,得妻之力甚多。
【王颖芳】字粟轩,光绪二年(1876)进士,任湖南公安知县,调监利知县,洁己爱民,勤于政事,去任之日,官囊空空,卒于湖北。
【曹钟彝】字鸿斋,江苏江阴县人,授博平(今属茌平)知县,光绪三年(1877)摄知茌平。为减少民众车差之累,清除宿弊,捐资造小车60辆,以备官差之用,并捐钱三百千交商人生息,以为小车的修理更换费,从此茌平再不因车差妨害农事和增加民众负担。在任3个月,案无留牍,役无勒索,善政甚多。
【张东瀛】(1860)字震山,号秋泉,山东临清老官寨(今属河北临西)人。光绪三年(1877)进士,选庶吉士,历任江苏震泽、宝山、娄县等县知县,到任后革除弊端,政令修明,言岀必行。在娄县时,前七任未破的一桩疑案,经审理,迅即判明,罪犯伏法。对经、史、性理、词章、算术诸学问,皆有较深造诣。以性情豪放,不与贪官污吏同流,不奉迎巴结,终被弹劾罢官。去职后,以酒为伴,乘兴挥毫,人谓其书有草圣张旭之风。
【洪其诰】 临清人。荫生。光绪四年 (1878)署台湾府粮捕海防同判。
【毕俊城】临清人。光绪六年(1880)在临清观音嘴开设“隆顺昌铁器铺”,以打制武术用的刀剑和民用肉刀、菜刀出名,产品具有背厚膛薄、身正面光、刀口锋利、前切后砍不崩不锩的特点,人称“毕家刀”。
【顾仲安】字也庭,聊城人,嗜读书,有学识,里居授徒,从学者甚众,迭主书院讲席。光绪八年(1882)领乡荐,十八年(1892)成进士,即用安徽知县,署青阳县事,以母丧归。回皖后,得急病卒。
【朱名通】字畅如,茌平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授文林郎,任东阿谷城书院山长多年,东阿名士皆钦慕,以师事之。东阿经他授业参加科举,中试的人甚多。
【杨毓春】字笃生,号芋农,聊城人、好读书,有大志。常说:“范文忠公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吾辈学经贵在致用,不能津津于吟诵。”光绪八年(1882)登贤书,十四年(大挑山西知县。以政绩卓著受器重。不久,奉命岀差雁门,为厉风所袭,致成瘫疾。被大吏引入幕府从事擘画。未逾年而卒。
【刘玉淳】字涵瑞,馆陶城西南大刘庄人。恩贡生。光绪九年(1883)秋,卫河溢水为灾,村民房舍多坏,玉淳对无力修房户助资修房,对无粮户给粟接济,因受其资助而得以生活下去的人甚多。
【李宗岱】 广东人,曾任济南、东昌、泰安、武定四府道台,于光绪九年(1883)投资80万两银子,创办招远金矿,为招远金矿创始人。
【孙符乾】字健庵,河南固始人,举人。光绪十年(1884)任馆陶县知县。善于观察分析,断案是非曲直,公正分明。端庄清正,一秉至公,人不敢欺。
【张儒鍼】字子成,冠县城内南街人。少时不耐读书之苦,改习弓马。光绪十一年乡试第五名,四年后参加殿试,中第三甲。任蓝翎侍卫,在京供职五年,将调任时.回家省亲,一病不起,时年43岁。
【姜鸿谟】字玉轩。东阿县姜家庄人,光绪十一年(1885)武举,十二年(1886)进士,授蓝翎侍卫,广东潮州府平镇营都司。在任数月卒于官,年39岁。
【胡建枢】字星舫,安徽凤阳人,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任东阿知县。廉介自持,关心百姓,注重实事,不务虚名。洪水为灾时亲自参加抢险堵口,灾民生活困难积极设法赈济,书院缺膏火费捐俸银200两相助,为培育人才按月课试,试卷亲自评点,光绪二十年(1894)一科即有四人中举,称为鼎盛。调署商河,累升至山东巡抚。
【何式箴】字荫庭,满族,多伦布管领下人,进士,从光绪十二年(1886)到三十四年(1908)的二十年间,先后三次任冠县知县,任期共9年。清正廉洁,约己爱民,在百姓缴纳漕米时,严禁仓夫以尖斗勒索。又修文庙,整书院,关心和帮助发展教育。在他复任时,当地民众热情相迎,又为之立德政碑。
【彭元照】字朗清,安徽桐城人。光绪十三年(1887)任馆陶知县,热心教育事业,曾捐俸金四百缗倡以书院改试院,发动士绅集资办学,并上书州吏请求表彰武训和了证和尚的兴学业绩。
【张朝玮】字伯玉,河南渑池人,光绪十三年(1887)、二十年(1894)再任莘县知县。勤于政务,理繁治剧,奖善劝学,多有建树。又督修《县志》,使历代掌故,赖以搜存。
【陶锡祺】字铨生,清江苏阳湖(今属江苏武进县)人,光绪十四年(1888)任临清州知州,筑堤御水、填淤种桑,兴修水利,使水溢干旱均不为灾,汶卫两河皆可行运。尤加意学校建设,捐俸储书籍、助膏火,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条件。后以有关临清钞关事务被议,左迁。
【孔广沐】字芷湖,阳谷城南中孔村人,光绪十四年(1888)举人,有才名,曾主讲许州、莘县、恩县、张秋书院,留有《诗经备考》、《读鉴提要》、《留集文稿》、《盆都咏兴》等多种著作,并曾多方采集史料,补纂《阳谷县志》。
【孔广海】阳谷城南中孔村人。喜读书,博闻广识,有《四书提纲》、《周易史论》、《书经末》及《读经》、《读史》等多种著作。
【吴鸿章】光绪十四年(1888)任寿张县知县,倡修寿张护城堤,西北起至金堤,南绕凤凰台,东北至西纸坊接金堤,三面绕城,长十多华里,对护城御水起了一定作用。
【周其琛】字纳新,浙江石门(今浙江桐乡)人,光绪十五年任观城县(今属莘县)县令。时城垣、文武庙等公有设施年久失修,其琛动员富绅筹款议修,事成而不扰民。夏秋多雨,排水不畅,禾稼受潦成灾,其琛深入田间详察地形,开沟排涝,使城区南北大部免除水患。任职仅17个月,却留下了令观城人久久不忘的政绩。
【彭锡瑞】字舜廷,湖南长沙人,监生。光绪十六年(1890)任濮州知州。在任期间,重视教育,曾修复书院,为之延请主讲。以有亏空被议去,旋开复,再任濮州知州,卒于任所。
【王贵省】(?-1890)字子鲁,茌平王家集人,家贫力学,应济南各书院试,皆名列前茅。光绪十六年(1890)中进士,签发河南知县。性嗜酒,日夜衔杯为乐,因而得疾,未及赴任卒于家。
【汪丽金】字庚生,茌平黄坡人。光绪十六年(1890)署茌平县事。筹公款买车以应官差,减轻民众负担,并合理解决因买卖房产因起纠纷和官吏在中间的剥削,还集资延师办学,受到民众的称赞。
【王一鹤】字巢云,聊城人。幼聪慧,曾游学于济宁王汝川,肄业于东郡启文书院、济南泺源书院,颇有文名,受到当时当道者的称赞和重视。光绪十七年(1891)领乡荐,二十四年 (1898)大挑,以知县分发安徽。性廉直,好交游,不事干谒,不为苟同,受到同寅的敬重。
【陈奏勋】字仰山,江苏清河县(今江苏淮阴)人,光绪十八年(1892)任濮州知州。性清廉,崇尚节俭。每出巡,仅随从数人,不受乡保供应,鸡犬不扰。词讼不滥收,核准立即讯断,无滞狱,亦无冤民。调高唐州去。
【阎书勤】(1860—1900)山东冠县(今河北威县)人。贫农岀身,习练红拳,武艺高强,人称“大刀阎书勤”。光绪十九年(1893)在冠县梨园屯(今属河北威县)联合高元祥、阎书太等18人武力护庙,反对洋教,人称“十八魁”。为反抗清军的压迫,又联络梅花拳领袖赵三多,并拜其为师,组成义和拳。光绪二十四年(1898)八月十八日,在冠县蒋家庄马场起义,竖起了“助清灭洋”旗帜。遭官军镇压后,分两路坚持斗争。光绪二十六年(1900)四月,参加赵三多领导的枣强县卷子镇起义。后率众攻打武城十二里庄教堂,受挫。七月,折回梨园屯,严惩洋教士,为清军包围,遭捕。三十日被解往临清, 次日在临清老山头遭杀害。
【么培珍】字品三,馆陶城南么庄(今属冠县)人,十八岁赴马厂当兵,随队开往吉林,由哨长升官哨。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中日战争中,奋起抗敌,升管带。和议成,驻一漫坡,任铁路交涉局总理,渐升马步全军六营统领九十二标标统,仍总理交涉事宜。后军队改编,升第五混成旅旅长。日俄边界有事,开赴满州里,任延吉镇守使,权省边防军总司令。殁于任所。
【叶嗣高】(1857-1925)字矩民,聊城城内叶家园子人。饱读诗书,家中设“道南书屋”,延请宾客讲学,尤醉心于医学研究和治病救人,精读《伤寒》、《金匮》等医典,治愈危重病人颇多。光绪二十年(1894)赴陕候补县丞。二十六年(1900)被荐为慈禧太后诊病,得愈,御赐延山县知县。后被召进京,任太医院御医,旋升为遵化州知州,并御赐“福”字于叶母。母丧,又御赐白银2000两,以作治丧之用。后在天津袁世凯府中听差,进京见驾,升为候补道台。辛亥革命后,回乡行医。医德高尚,对病人一视同仁,对贫苦患者分文不取,并时常解囊相助,其乐善好施、济困扶危的美德和妙手回春的医术,至今为乡里人所称颂。
【王尚元】 (1883-1960)字连三,临清东枣园乡(今属河北省临西县)人。幼年家贫,光绪二十一年(1895)随乡亲逃荒到天津,在一家菜园当童工,后被骗到大清皇宫内当佣人。不久,又进御膳房做工。次年,被军机大臣看中,领到家中当书童,陪少爷读书并侍候膳宿,这给王尚元提供了一个读书机会。3年时间,攻读了《四书》、《五经》等诸多书籍,并练得一手好字。光绪二十五年(1899)考进了大清国立武备学堂。精读兵法,还练就一身武功。光绪二十八年(1902)毕业后,被派到常备军陆军总部任连长。光绪三十一年(1905)升营长。受孙中山革命思想和当时斗争形势的影响,加入中国同盟会。光绪三十二年(1906)升任新建陆军团团长。受清政府令带兵下云南,在新军协统蔡锷部下任云南新军旅旅长。孙中山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王尚元率部增援,与清军激战,伤亡甚重。民国元年(1912),王尚元被授予三等九星金质五虎勋章和建国勋章,被任命为民主革命军独立旅旅长兼浙江省海门地区镇守使。在反袁斗争的“二次革命”中,举兵讨袁。民国三年(191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军在山东半岛登陆,又率兵抵抗,与日军激战108天。后又参加护国战争,任第三军前卫指挥官,激战北上,大获全胜。民国五年(1916)奉命回师,镇守上海。民国六年(1917)调任护守军北伐先锋指挥官,元帅府授予金质五等文虎勋章。民国十三年(1924),黄埔军校成立,被调任为军事教练员,曾率黄埔学生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发动的武装叛乱。民国十四年(1925)任民主革命军混成旅旅长。孙中山逝世后,王尚元对当时的政局混乱、军阀混战不满,毅然弃军返乡。民国十七年(1928)为生活所迫,随饥民逃至天津,在实业学校教书。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三次离家寻找红军,惜均未如愿。1943年将16岁的大儿子长城秘密送往抗日武装游击队,为此遭日伪军抓走,严刑拷打,虽受尽折磨,始终不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家务农,1960年7月21日病逝于家乡。
【庄洪烈】字耀甫,江苏常州阳湖县(今江苏武进县)人,监生,光绪二十一年至二十六年(1895-1900)任寿张县知县。其间,有民众捣毁于主教堂,以疏防罪受惩处。后大刀会聚众反洋教,庄与寿张千总赵尚书率兵勇合击,将生俘之大刀会会众,烧毁双目,肢解身体,悬首于城门示众。极其残酷。后调任诸城县令。有《留别寿张绅民》诗2首存于旧《寿张县志》。光绪二十八年(1920)再来任临清州知州。到任后积极兴办学校,其夫人潘氏慷慨助款兴学。临清中学及清渊校士分馆相继成立,并捐款购置多种图书充实其中。州人颂为“名宦”。
【赵三多】 (1841—1902)字祝盛,直隶威县(今属河北省)人。少年时,家境贫寒,扛过活,当过学徒,做过小生意。喜武艺,擅长梅花拳,遍设拳场,广招徒弟。光绪二十二年(1896)冠县梨园屯红拳首领阎书勤,因民教相争,特约其相助,遂合并组成义和拳。光绪二十三年(1897)三月,与阎书勤在梨园屯召集四乡拳民聚会,三天内即有三千多人参加,义和拳声威大震。光绪二十四年(1898)八月十八日,与阎书勤在冠县蒋家庄马场举起“扶清灭洋”大旗起义。接着攻打冠县、临清交界处的黑刘村教堂和红桃园教堂,首战获胜。由于清军的围剿,率一路义和拳众向直隶东部、中部挺进。光绪二十五年(1899)四月八日,在直隶正定大佛寺召集各路首领举行秘密会议,决定继续壮大力量,坚持斗争。后率义和拳众和饥民万余人,一面攻打教堂,一面又开展“均粮”斗争。光绪二十八年(1902)三月十六日,与景延宾在直隶巨鹿县厦头寺正式宣布起义,打起了“扫清灭洋”、“官逼民反”的大旗,被推为主将。在攻打威县时,因武举范炳纲出卖,被捕入狱,绝食7天,英勇就义。
【凌芳】光绪年间任聊城县知县,光绪二十二年(1896)曾就义学宅舍创建摄西书院。
【王丕显】 (1868-1932)字绍文,临清白布巷街人。家境贫寒,早年学商未成,遂立志读书,为清末副贡。后肄业于师范学堂,在临清天中阁私塾任教。光绪二十二年(1896)被武训聘为临清御史巷义塾塾师,协助武训办学。王丕显为人忠厚,精勤认真,深受武训器重和学生爱戴。武训死后,即总督义学事务。光绪二十九年(1904),经山东巡抚袁树勋奏准,将临清御史巷义塾改为临清武训小学堂,委王为堂长。发扬武训精神,苦心毅行,继续筹措资金,扩充该校,使校舍日增,学生日多。民国元年(1912)武训学堂改称武训小学校,1918年又改为武训私立高等小学堂,王丕显联任校长。在任堂 (校)长期间,为办学竭尽全力,废寝忘食,日夜操劳,月薪10元,仅以4元作为自己的费用,其余六元捐入学校办学,总是粗茶淡饭,徒走而行,每见募捐对象,便跪下叩头,请予以捐助,人称“武训第二”,受到国民政府、山东省教育部门嘉奖,赠《热心教育》、《以德树人》匾,予以褒扬。因操劳过度,染病在身,于1932年1月逝世于临清,享年64岁。
【靳绶熙】字佩如,聊城人。幼嗜读书,补博士弟子员,后到济南,肄业于泺源尚志书院。光绪二十三年(1897)中本省经魁,后以知县分发河南,上宪重其才,使襄办陆军学堂,司会计事务。当时财政困难,经费的收入和支出皆悉心筹画,毫厘无欺,人称廉洁,积劳成疾卒。
【张汝梅】字翰仙,河南密县人,累升至山东巡抚。光绪二十三年(1897)曾同意毓贤提出的“化私会为公举,改拳勇为民团”的意见,妄图解散义和拳或把它归入地主民团,改变义团的性质。在处理山东冠县一带义和拳的过程中一面佯作包围,一面派新署冠县知县曹倜前往梨园屯招抚义和拳民,清廷因其对义和拳镇压无力,革职。
【朱红灯】 (1850—1899)原名朱占鳌,又名朱逢明,祖籍山东省长清县孔家庄,客居泗水柘沟镇。光绪二十四年(1898)因避水灾至长清县大李庄其舅刘亭水家,以治病为名,聚众设场,习“神拳”。曾率众攻毁徐家楼教堂,成为当地义和拳重要首领,深得民众拥护。因受清军与地主民团所逼,退至茌平、高唐、平原一带,与禹城义和拳首领心诚和尚联系,互为声援。光绪二十五年(1899)九月率拳众千余人至平原县杠子李庄与李长水领导的义和团会合,打退平原知县蒋楷所率捕役马队的进攻。旋又在森罗殿重创袁世敦所率清军,取得大捷。后与心诚和尚同率义和团在禹城与清军接战。因负伤,潜往博平县花园寺(今属茌平县)疗养。十月十九日夜,为清军游击马金叙捕获,解往济南,十一月二十二日与心诚和尚同时被山东巡抚毓贤杀害。
【陈立清】字卓山,东阿县清苔铺村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河水暴涨,各庄皆筑成堤埝御水。一日,立清忽见堤埝有洞泄水,想补救,又手无寸铁,以土阻挡挡不住,于是身跃入水堵决口,水势大,被冲到埝下,立清急起又堵,三次被冲,三次起堵,边堵边喊,村人来救,水未成险,全村得安,人们齐赞陈立清有高义,不惜性命救全村。
【曹倜】字镇远,江苏江阴县人。附贡生,光绪二十四年(1898)任冠县知县,为人精警干练,长于吏治,曾以软硬兼施的手法,处理河北十八村一带的“冠县教案”。以母丧归。晚年写有《古春草堂笔记》,回忆为官时的见闻,对冠县义和团运动有较详的记载。
【于清水】茌平人,早年家境贫困,以扛长活、做小买卖为生,后习拳脚,率当地义和拳民在当地抵制洋教。与朱红灯、心诚和尚等义和团首领聚会于禹城丁家寺,规划新的行动。光绪二十五年(1899)十月,徐大香率领的义和团民在张庄村与教会势力相遇,发生冲突。于清水闻讯后,立即组织大队团民前来营救,打败了教民,焚烧了教堂。后又曾率义和团众攻打韩庄教堂。下落不详。
【徐大香】高唐人,义和团小首领。光绪二十五年(1899)十一月参与攻打高唐张庄教堂的斗争。这月十五日晨,带领二十几名义和团群众,经过张庄南到义和团大队集合时,教堂内手持洋枪的武装人员看到他们人少力单,向其挑衅,徐大香当即予以反击。附近团众和老百姓也闻声赶来,将教堂团团围住,冲破教堂武装力量的封锁,冲了进去,火焚了教堂。义和团取得了又一胜利。
【马金叙】清东字正军统领。光绪二十五年(1899)受派前来茌平镇压义和团。十一月二十五日,率军将茌平五里庄团团围住。义和团女首领朱红灯化装成拾粪的出走,不幸被马金叙识破,遭捕。马将其解往济南,被山东巡抚毓贤杀害。
【心诚和尚】(1866—1899)原名杨照顺,亦名杨天顺,又称本明和尚。高唐县大屯乡后杨庄人。早年出家为僧,习拳棒。后在禹城丁家寺设场练拳,人称“铁头铜和尚”,成为当地义和拳的主要首领。光绪二十五年(1899)九月,和朱红灯率团前往平原县杠子李庄,会同当地拳众,攻打教堂,并击退前来镇压的清军。旋又在平原森罗殿击败山东巡抚毓贤派来围剿的清军。后转至茌平。不久被清军游击马金叙部所捕。十一月二十二日,被山东巡抚毓贤杀害于济南。
【王立言】(约1862—1900)茌平县王莫庄人。早年以务农和做京货买卖为生,粗通文字。参加义和拳后,出主意,想办法,参与谋划决策,人称“王丞相”。朱红灯、心诚和尚被杀后,两次指挥义和团攻打禹城韩庄教堂,在当地坚持反洋教斗争。之后,不幸被捕,清军用铁丝透穿他的肩骨,押解到茌平城里杀害。
【李孟悦】(1864-1924)阳谷县四甲李村(今属聊城市朱老庄乡)人。自幼习武,精通武艺,20岁中秀才(武科),23岁中举人(武科),25岁又中武状元。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犯北京,李孟悦保驾护送皇帝去西安。次年,出任广东参将,后升任两广镇台。辛亥革命时期,因受忠君思想支配,对孙中山喻其参加革命的劝导婉言谢绝。袁世凯称帝,不愿附袁,返回原籍,在地方与协同杨兰亭、白凤岐等组织“六合团”,建立地方武装,维持社会治安。民国十二年(1923)患偏瘫病,次年病故。
【徐坊】字士言,号酲生(一作梧生),临清人。广西巡抚徐延旭子,出身于官宦世家,家学渊源,捐为户部主事。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两宫西逃,坊奔赴西安行在。二十七年(1901)以尚书荣庆荐,超擢国子丞,曾为宣统皇帝之师。卒后为正一品封典,晋赠太子少保衔,谥忠勤,国史馆立传。
【刘文煃】 字星伯,贵州普定县人,举人,于光绪二十六(1900)任寿张县令。有《凤鸣亭》等诗多首留存。
【杜秉寅】字宾谷,江苏山阳县(今淮安)人,拔贡,光绪二十六年(1900)任临清州知州。临清久旱,下车之次日,即沛然下雨,人称“雨师”。治尚严明,人不敢以私相干谒。又善于听断狱讼,多所平反。去任时,邑人为树德政碑,并建祠致祭。
【李庭训】鲁西一带大刀会首领。光绪二十六年(1900)七月,率会众千余人进驻寿张县侯庙和金堤北之侯楼一带。在与寿张知县刘文奎率来进剿的民团的战斗中受挫,部下李挺耗、李兆荃被杀。
【豫咸】满族人,镶黄旗汉军,进士,光绪二十六年(1900)任茌平县知县,曾企图说服义和拳解散武装,放弃斗争。义和拳起事后,拿出俸金相助清军与义和拳作战。三十一年 (1905)任冠县知县,曾捐资筹办城乡多处学堂。
【张文祥】绰号张二面条,聊城人,光绪二十六年(1900)与李月俊组织义义和团,提岀反清灭洋口号,在蒋官屯一带活动,旧历正月初八,聊城知县曹和浚去该村镇压,被张文祥打落马下,旋即毙命。
【李月俊】聊城人,光绪二十六年(1900)与李月俊组织义和团,提出反清灭洋口号,在蒋官屯一带活动,旧历正月初八,聊城知县曹和浚去该村镇压,被张文祥打落马下,旋即毙命。
【曹和浚】光绪间任聊城县知县,二十六年(1900)聊城张文祥与李月俊组织义义和团,提岀反清灭洋口号,在蒋官屯一带活动,旧历正月初八,率兵去该村镇压,被张文祥打落马下,旋即毙命。
【宋金镜】 字月波,馆陶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恩贡。有文才,对地方历史古迹及人物多所考査,撰有《馆陶乡士志》8卷。
【丁德】字容之,贵州筑县人。监生。分别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和三十二年(1906)两次来任冠县知县。注重林业,劝谕城乡多植树。在任期间,植树达6万多株。疏浚城濠后,又在城边植树千余棵。直到“七七”事变前,冠县城边长的大柳树仍为丁兆德所栽。又重视教育,捐资建起了高等小学两处,巡警局巡警学堂、劝学所半日学堂、罪犯习艺所各1处,还改办和创办了42处初等小学。惠及后代,至今犹受到人们的称赞。
【张敬承】 字贤庭,临清人,家贫力学,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中举人,授礼部主事。后补外官,历任莱阳、济宁、平度等县知事。为政有绩,当选为山东省议会议员,补参议院议员。旋改任广东龙门县知事,不久归里,于地方事务多所擘画,岁饥督办赈务尤为热心。65岁卒。
【周家齐】 字可均,安徽合肥人,举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来任高唐州知州。勤政爱民,缮修城郭,挑浚城濠,沿濠内外植柳,人称 “周公柳”。清末,初建学堂,家齐多方筹备建立学堂款,改造校舍,认真从事,城乡相继建立学校数十处,高唐县的学校教育实奠基于此。
【向植】字笃生,湖北沔阳人,举人,光绪二十九年(1904)自曲阜来任馆陶县知县。下车后,仔细访问民间疾苦和存在的弊端,严惩盗匪,整顿漕制,创立蒙小学堂,开办工艺局,提倡造林植树,颇有成绩。
【田士懿】(1870-1929)字德忱,高唐县田寨村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三十一年(1905)考入北京大学堂。三十三年(1907)肄业回山东,先后在省优级师范、法政、农业、存古学堂等校任教。辛亥革命后,从1912年始,先后任山东巨野、宁阳及湖南嘉禾、湘潭等县知事。在湘潭时,曾阻止日本船员掠夺中国资源。1920年解职后,定居北京,潜心著述。著有《山左汉魏六朝贞石目》、《金石名著汇目》、《金石著述名家考略》等多种。《贞石目》收录了散在山东各地的汉魏六朝碑碣504种,逐块诠释,柯昌泗为之作序并题了书名。《考略》一书则著录了南梁到清代的金石学家718人,王献堂为作序。这两部专著学术价值颇高,均收藏于山东省图书馆特藏部。
【刘翼臣】字俊生,茌平县三十里铺人,幼读书,精医道。光绪三十年(1904)考取詹事府供事第一名,累官至顺天府密云县(今属北京市)知县。卸职后,旅京行医,经他治疗转危为安和久病得愈的人甚多。
【高启祥】光绪三十一年(1906)任阳谷县知县,在阳谷县城西街创办高等小学堂一处,招生一班,三十多人,此为阳谷新式学校教育之倡始。
【方桂芬】字子嘉,安徽定远人。光绪三十二年(1907)任馆陶县知县。时已63岁,老当益壮,自奉俭,取民廉,待士谦,深入了解民众间疾苦,关心解决实际困难。断案慎用刑。任未满一年离去。
【周诠】(1839—1916)字香溪,聊城文明街人。岀身书香门第。曾任日照、寿光、鱼台等县教谕,济宁直隶州学正,钦加五品衔,覃恩二品封典,晋封资政大夫。光绪三十三年 (1907)曾监修光岳楼,今光岳楼二楼仍存碑载其事迹。
【杨万选】 (1849-1920)字子青,阳谷县西杨庄人。光绪进士,初任淞江厘局修补知县,后奔丧回家,服孝3年后,又岀任云南赵州知州,迁邱北知县。为官清廉,做事恭谨,因不满清廷黑暗腐败,辞职还乡。晚年致力于地方教育,宣统三年(1911)夏,捐资倡办安乐镇两级小学堂,并自任校长。民国4年(1915)任阳谷劝学所所长,动员私人集资,于民国7年(1918)创办了崇实小学。民国9年(1920)春,应召至省教育厅办理公务,途中染疾,卒于济南。
【吴继高】 (1872—1924)字筱亭,山东省临清县老官寨(今属河北临西)人。光绪间入北京法政学堂,宣统二年(1910)毕业,奖授副贡,以直隶州州判用。同年考取法官,分发河南,署开封地方审判厅推事。民国2年(1913)经袁世凯任命,署山东省高等审判厅推事。民国3年(1914)为回避本省,调吉林地方检察厅检察官。七月,署延吉地方检察厅检察长。民国13年(1924)卒于任所。终年52岁。
【周之祯】(1879—1941)字维轩,自号三福老人。茌平县周庄(今属高唐)人。幼读私塾,早岁应童子试入选,后入山东大学读书。1903年考入日本弘文学院师范部学习,精通日语。1907年回国后,清政府赐花翎四品衔候选知府。不愿为官,转而经商,往来于卫河之上,经销煤油。此时,因经商的需要,又学英语,能口语、笔译。后转教育,任高唐西关小学校长。这年,因帮助侄儿打官司去吉林数年,返回家乡后,再经营药店兼行医。早年曾患病,为庸医所误,死而复苏,深感医术之重要,因在学习和从事其他职业的同时,兼学医学。通西医,精中医,诊脉准确,药到病除,被誉为“神医”。著有《茌平县训蒙地理》、《化学启蒙》、《松花江医学》、《医学别论》等。1935年负责编纂《茌平县志》,1937年毕功刊印。“七七”事变后返回老家,1941年春,因患脑溢血病逝。终年62岁。
【董召棠】高唐人。聪明好学,博览经史。光绪末年,高唐书院改为校士馆,召棠多次参加考试,屡得冠军,因被推为馆长。后高唐知州周家齐始创学堂,委召棠管理,三年考绩,列全省第一,加五品衔。后见时局混乱,时政多弊,学堂难办,遂弃教经商。民国建立,商会初创,被推为会长,妥善应酬各方,使地方在乱中能得安宁。处事公道无私,倍受官绅商民的敬重。
【靳汝林】字泽普,馆陶蔡家口村人。廩贡生。光绪中曾参加江西、湖北考务,所得皆名士。后以府经历归河南候补,署渑池县知县,为政宽和,办事精审,游宦数十年,两袖清风。卒于河南。
【曲凤翔】又名曲元,冠县大曲村人。光绪间,县令贪赃受贿,引起公愤,遂联合乡民到有关衙门上告,因受酷刑拷打,并被流放到辽宁,含冤死去。民众对其不畏权贵,为民请命,不惜赴汤蹈火的行为,一致表示钦敬。
【高延年】临清人,光绪间贡生,候选训导。行医济人,甚有名声。四乡患者欲赠匾额,力辞不受,他说:“我一生只求无过,不欲令闻广誉施于身也。”
【刘昭林】字松岩,东阿人。光绪间由供事考职分发湖北巡检,历任枣阳、光化巡检,升保康县知县,所至兴学校,重农桑,振作工商,惠政甚多。
【汤士俊】字子英,聊城人,著名书法家,善隶篆,工颜柳,运笔遒劲,名闻中外,求书者甚多,所书《百寿图》尤为著名。晚年撰有《客窗琐语》、《今古联治》等书。
【阎玉香】女,聊城人。光绪间为济南皮簧档子班演员,隶四喜部,扮正生,饰《黄鹤楼》、《凤鸣关》之赵子龙,英姿飒爽,为一时著名演员。
【白妞】女,山东范县(今属河南)人。少年时习学梨花大鼓,随父在临清市肆卖唱。二十岁后,技艺纯青,与妹黑妞卖艺于济南历下明湖居,倾动一时。刘鹗在〈老残游记》中曾绘声绘色地细致加以描写,誉满海内。
【黑妞】女,山东范县(今属河南)人。少年时学唱梨花大鼓,随父在临清卖唱。后与姊白妞卖艺于济南历下明湖居,声韵绝佳,轰动泉城。刘鹗在《老残游记》中有一段文字,专门描写她岀神入化的绝妙声嗓。惜早逝。
【王承训】字绍伊,又号绍彝,东阿人。由优廩生考取宣统元年(1909)拔贡。二年朝考一等,以知县用,分发河南。学问渊博,文章富丽,又善书画,有得其片纸只字者,莫不珍藏。遇事敢言,品端行正,被公举为山东省议会议员,每有集会,辄被推为临时主席,擘画大事,处理疑案,均切中要旨,受到列席者所赞同。年60卒。
【缪润黻】关外汉军旗人,以翰林院编修于宣统三年(1911)六月任临清州知州,为人端庄,清介无私。不久,清帝退位,袁世凯任总统,通知各地大小官员依次签署对他的拥护,润黻坚持不署,辞官去。有《留别州人》诗4首,抒发对临清的深厚感情。
【董尚忠】 (1879—1939)字盖臣,临清县大辛庄乡姜堂人。幼年一边读书,一边习医。16岁晋秀才,17岁行医,有“董十七”之美称。业医一生,常赊药济贫。著有〈医林妙诀》8卷,《临证备忘》3卷。其后世亦习医,成为当地医学世家。
【刘燕臣】字乙斋,茌平城南乐平镇人,庠生,工书法,早年入政籍,捐县丞,因办事干练,受到上官嘉许,保以知县用。后主办河工,劳绩卓著,加同知衔。宣统三年(1911)举孝廉方正。同年二月,被委为曲阜知事,对国内外来参谒孔林孔庙的人皆竭诚相待,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好印象。不久解任归,终老于家。
【陈俊】临清人,宣统间岁贡生,精医术,尤善妇科,著有《胎前产后全书》。
【李綮】字戟门,高唐县李化梓庄人。清附生,优级师范毕业,奖给举人。公部补用小京官。后服务本县各中小学校达22年,授生数千人,邑人为之立碑曰“士林楷模”。著有《酬世文存》、《戟门诗存》等。
【张日班】 字蔚亭,号尊西,别字苔山,馆陶人。曾任兖州府训导,著有《尊西诗话》2卷。
【初凤仪】字乘仪,岁贡生,为塾师,设帐授徒,著有《五经类编》。
【崔凤】字凌汉,庠生,馆陶(今属河北)人,课徒为业,兼行医,精痘疹科,著有《痘疹摘要》、《疹病要论》等。
【张西曹】字念慈,号伊蔚,莘县人。自幼从父在西郓学署读书。后中举人、进士,官江西新城县令。上任后,公正执法,礼贤下士,处理冤假积案,政绩颇多。后调任吉水县令,对百姓爱护备至,曾捐俸修复南城坍塌工程,深得民心。十年邑宰,两袖清风,离任时囊中空空,筹借路费,始得还家。后被召入,掣补西曹,多所平反。识劳成疾,辞归故里。5年病逝。
【赵炜】字瞻明,濮州(今属范县)人,由恩贡谒选,授陈州知州,值岁凶,拿岀自己的薪俸,赈粮济饥,施衣恤寒,又加意振兴学校,多惠政。
【黄秉忠】字惟一,海城(今属辽宁)人。由恩贡任范县知县。重农桑,兴学校,建义仓,尚节俭,断狱廉明,百姓相安无事。升黔西州知州,累官浙江巡抚。
【刘沄】字巨波,茌平县刘菜庄人。由贡生例授知县,分发山西,历署文水、和顺县令。勤政爱民,治有能声。
【崔冠玉】茌平大崔庄人,拔贡,朝考一等,特授霸州知州。
【王景章】字埂唐,茌平人,曾任河南荥阳县知县,敕授文林郎。
【王霔】字树圃,拔贡,历任河南开封府荥阳县知县,陕西凤翔府扶风县知县、云南石屏州知州,封奉直大夫。
【朱名立】字卓如,茌平张令所庄人,庠生,即选布政司经历,加同知衔。善绘草虫,兼精岐黄,受世人称赞。
【刘长录】字逸卿,茌平人,署通州和合驿驿丞兼巡检。因调度有方,升京兆县知县。
【王育良】名誉,三韩(今属内蒙)人,由监生任东阿县知县。有才识,实心任事,对过来烦扰民众的事多所改革。在任6年,卒于任所。
【叶之荣】 字欣向,号华庵,幼聪慧,14岁入邑庠,工诗善书,文名盛于当时。以恩贡终。著有《素心堂诗稿》,被收入《山左诗续钞》。
【孙铤】字长发,以岁贡为文登临朐教谕,升河内知县。为政不烦,与民相安。升安庆府同知廉摄芜关,对吏属严厉,无人敢欺。以病卒于任所,年81。
【张同心】字协力,馆陶庄固村人。幼年习儒,因母病改从医,立志济人,广泛搜集药方,不问贵贱,皆尽心诊治。对贫而无力者,赠以药饵。就医者络绎不绝,救人甚多。著有《痘诊摘要》、《疹病要论》、《妇科要旨》等书,85岁终。
【周兰芳】临清人,廩贡生。候选训导,好施济,晚年以医著名。善疹痘科,救治小儿颇多。其弟兰芝,附贡生,亦善医,精眼科。
【纪好贤】字干臣,庠生,茌平县人。从幼年起,即专心学医,医道甚精,济世活人,有求必应。
【张俊】字敬修,茌平人,岁贡生。聪敏好学,乡里碑文多由他撰。晚年精于医,就疹者盈门,用药多立效。
【赵瑞峰】茌平县人。精医术,重用方剂。同村人刘松峰从其学医,刘不识字,以口授,十余年尽成名医。称“二峰先生”。前后行医50年,全活甚众。
【张士选】字晋卿,茌平县人。精歧黄,善内、外两科,尤善痘疹,颇有声望。
【吴体元】字子全,庠生,茌平县翟家海子人。幼聪慧,善领悟,喜读医书,聊城名医苗香闻其名,面会交谈,大喜,收为徒。医术后超其师。【王元仲】字魁元,冠县赵建庄人。少时体弱多病,遂弃儒学医,内儿科均通,有邀诊者不论寒暑风雨,随请随到。不分贫富,一视同仁,不受酬金。只行医,不售药。他说:“我习医是为了自己少得病,给别人看病是自利亦利人也。我有田一顷以自饱,绝不为利。”医德高尚,受到乡人称颂。
【王殿元】官朝卿,清平县(今属临清)人。幼务农,得异人传授,善医跌打损伤诸症, 经手立效,人称“神手”,筋断骨折者前来就诊, 或请外岀诊治,有求必应,不怕劳累,不受报酬。寿至90,步履犹如青年。
【刘敏岐】字云峰,清平县苍尔庄(今属临清)人。由贡生保举大宾,例授承德郎。精医术,妇科尤为所长,心细手灵,有求必应。乡邻敬仰,殁后为勒石道旁,以志其德。
【秦国治】东阿县铜城人,邑庠生,精通医学,善手法接骨,遇有跌打损伤,求者甚众,但从不借此谋利。百年之后,人们犹传诵不已。
【高德安】字静斋,东阿县高家庄人。幼嗜读,及长,专医术。平生正直,不卖药,不爱财,膏丹丸散以至饭食,尽可施舍,不论贫富,有求必应,行医五十余年,驰名聊城、阳谷、东阿、茌平一带。
【李守业】字世昌,东阿县豆山庄人。喜医术,得异人传授,精痘疹科。一日偶遇一小儿,毒已甚深,儿父求治。守业开方购药数十斤,锅煮去滓滤汁贮缸中,置儿于内,上复被,外煨火,令儿饥食渴饮,三日夜,疹透毒解,痘出大如豆,月余全愈。经他救治的患者不可胜举。
【崔凤翓】字渍汉,馆陶县北崔庄人,进秀才后,教读兼攻医学行医,精于痘疹科,救治小儿无数。著有《痘诊摘要》、《诊病要论》。其孙崔宝璋,亦进秀才,并继其业。
【初金门】东阿人,热心行医,家贫不能设局,负药摇铃出游。一日至济宁,一宦家母便秘,月余不下,金门至,一剂而愈,酬以千金不受而去。
【张月丹】茌平人,学医于茌平城北蔡庄刘迁错,精针灸,善治小儿各种风症。救治的患者甚多。月丹将其医术传给子女,三世行医,不受报酬,人称其德。
【高琦】字步韩,阳谷城东志商家坑人,精医术,创乌金膏,能治肋骨疼痛及一切痞积等症。慨然赠与,不收药金。人为送“乐善不倦”匾,悬于其门。
【于维祯】 字荫础,嗜读,初学儒,后弃举业入医,精通脉理,著有《脉直秘诀》、《外科经验》诸集。
【张喜元】字子仁,精于医术,无论早晚,有请必至。常说:“病者望医,犹如赤子望父母,医人到,病家方安。”给贽敬礼物钱财一概不受。又精武术,从学者数百人,弟子屡议为立碑志德,他说:“无实盗名吾不为也。”闻者无不赞叹。
【陈昶成】(?-1929)高唐县城内人,清末历任江苏广通司巡检、郓城县知事、定州府知府,所至有绩,两次当选为参议院议员,在国会中仗义敢言。曹琨贿选时,他在山东拒不受其贿,参加了抗选活动。1929年病卒于高唐。
【解岚】堂邑城北凤凰集人。清代秀才,善书法,聊城光岳楼西面所悬之“就日瞻云” 匾,即岀于他的手笔。
【李世三】山东省寿张县尖堌堆(今属河南省台前县)人,进士,官翰林院大学士拣选。
【刘飞熊】山东省寿张县台前村(今属河南省台前县城关镇)人。行伍出身,官至界营守备,封武德将军。
【刘魁荣】山东省寿张县刘楼村(今属河南省台前县城关镇)人。武进士,官宜昌游击,后调福建参将。
【姜德】山东省寿张县姜庄村(今属河南省台前县)人。从军后,历任都司、参将,因与太平军作战有功,升为建成将军。
【张扶清】山东省寿张县张楼村(今属河南省台前县)人。武进士,在考进士时,能舞200斤重刀,举300斤制石。现其村仍存制石2块,小者180市斤,中者240市斤,传为当时张扶清练功用具。
【王文田】山东省寿张县纸王村(今属河南省台前县)人。武进士,授御前侍卫,在京做皇帝的侍卫。
【刘汉英】山东寿张县刘魁斋东村(今属河南省台前县)人。武进士,习武亦知文,通 《兵法》,晓《四书》,曾在家办武堂。
【张洁】 茌平人,外科医生,活人甚众,其疗疮技术尤为高明,能使痂落后不留疤痕。
【钱㻞】字嶙彩,冠县人。有文才,善诗,多与高士唱和。因曾蒙冤受屈入狱,遂避世,以诗酒自娱,著有《一家言》、《枕松集》、《独乐园草》等。
【陈文学】满洲人,清末官馆陶县县令, 在任5年,政简刑轻,万民乐业,以政绩卓异升西域御史。
【钱勋】字谦居,冠县人。淡泊名利,喜读书,中年丧妻不再娶,终日在斗室中博览群籍。又工于篆刻,曾仿《说文解字》手抄《吾邱衍三十五举》1册。年90,无疾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