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聊城人物大辞典》 图书
唯一号: 150820020220000710
颗粒名称: 南宋
分类号: K828.52
页数: 3
页码: 72-74
摘要: 《聊城人物大辞典》中对聊城地区南宋人物的具体介绍。
关键词: 南宋 聊城 人物

内容

【宗泽】 (1060-1128)两浙义乌(今属浙江)人,元祐进士。哲宗时曾为馆陶尉。时在隆冬,大开御河,中使督之急,役夫僵仆于路,宗泽上书于帅,说此时凝寒,徒苦民而无功,不如待来春再开。上用其言。高宗时任东京留守兼开封府尹,联络河北八字军,拔岳飞为将,屡败金兵。先后上书二十余次,奏请高宗自南京还都开封,以图恢复,均为奸人所阻,忧愤而死,谥忠简。著有《宗忠简公集》。
  【岳飞】 (1103-1142)字鹏举,祖籍聊城,后移居汤阴(今属河南省)。岳为南宋抗金名将,19岁从戎,历任承信郎、秉义郎、武经郎、中军统使、武功郎、通泰镇抚使、建州观察使、武安军承宣使、江西沿江制置使、襄阳路招讨使、宣抚兼营田使、开府仪同三司、枢密副使等职。在恢复宋朝失地,北抗金兵中,功勋卓著。曾言:“文臣不爱财,武臣不惜死,天下平矣。”精忠报国。因遭奸相秦桧妒忌,于绍兴十一年(1142),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年仅39岁。20年后,冤案始得昭雪,追复原官,以礼改葬,后又立岳飞庙于鄂州(今湖北武汉市),谥武穆,封鄂王。关于岳飞的祖籍,岳珂(岳飞三子岳霖之子)所撰《姓系》一文中说:“岳氏生先龙,先龙生玄氏,玄氏历传至唐末,五季而生休, 休居东昌,生彦真,父子事周,为节度使。彦真生海,海生孟林,孟林生铉,铉生涣,涣以宋令使起家,生成,成迁汤阴生立,立生和,和生二子:长名飞(即岳飞),次翻。”《汤阴岳氏宗谱•山东聊城世系》也载:"彦真一海一孟林一铉一涣一成(迁汤阴)一立一和一飞、翻。”与岳珂《姓系》所述完全相同。汤阴县岳飞祖茔碑亦有相同记载。
  【岳云】祖籍聊城,后移居汤阴(今属河南)。岳飞养子,年12即随从岳飞征伐,手使两铁椎,重80斤,数立奇功。岳飞均不报不受赏。在一次大战中,反复冲杀,岀入阵中十余次,身受百处伤,甲裳尽赤。上又以云立特功超授官职,岳飞上表说:“士卒冒矢石,立奇功,始升一级,男云遽躐崇资,何以服众。”仍辞而不受。终左武大夫提举醴泉观。后与岳飞同时被奸相秦桧所害。年23。后昭雪赠安远军承宣使。
  【岳雷】祖籍聊城,后移居汤阴(今属河南)。岳飞子,官忠训郎阁门祗侯,赠武略郎。
  【岳霖】祖籍聊城,后移居汤阴(今属河南)。岳飞子,官朝散大夫,敷文阁侍制,赠大中大夫。在岳飞含冤入狱期间,秦桧曾令其亲党王会查抄岳家,得御札数箧,取而置于左藏南库。霖请于孝宗取回,交子岳珂整理出〈淮西十五御札辨验》多卷,成为考证宋金之战的重要史料。
  【岳震】祖籍聊城,后移居汤阴(今属河南)。岳飞子,官朝奉大夫,提举江南茶盐公事。
  【岳霆】祖籍聊城,后移居汤阴(今属河南)。岳飞子,官修武郎,阖门祗侯。
  【岳珂】祖籍聊城,后移居汤阴(今属河南)。岳霖子,岳飞孙。在岳飞含冤入狱期间,秦桧曾令其亲党王会查抄岳家,得御札数箧,取而置于左藏南库。岳霖请于孝宗取回,交由岳珂整理出《淮.西十五御札辨验》多卷,其出师应援时间的先后,均可考定,成为研究宋金争战史的重要文献。嘉定间,岳珂又纂《吁天辨诬集》5卷、《天定录》2卷上于朝廷,并撰《姓系》一书,保存了岳氏家族的重要资料。
  【宋高宗】(1107-1187)名赵构,字德基,徽宗第九子。大观二年(1108)封广平郡王。宣和三年(1121)封康王。靖康元年(1126)汴京 (今河南开封)被金人所陷,受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开府相州。次年,徽钦二帝被虏北去,他即位于南京。后又退至扬州,继续南逃,都于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在位36年。他初封之地在今阳谷一带,清康熙十二年修纂之《阳谷县志》载,宋高宗初封之地在今阳谷城北十五里定水镇北。在金人入侵,徽、钦二帝被虏后,康王被迫南渡黄河,其渡河口即今阳谷孙口。传说中“泥马渡康王”中的泥马,即阳谷城内古关王庙中泥马。赵构即位后,不忘泥马救命之恩,遂将庙中泥马改铸成铁马,古阳谷有“铁马关王庙”,即源于此。
  【杨粹中】正定(今属河北)人,建炎初(1227)作濮州知州,金兵大举入侵,粹中与守御使杜绩固守。金帅以濮州郡小,非常轻视麻痹,粹中与杜绩乘其防守松懈,夜捣其营,直抵中军,金帅未及穿鞋,赤足而逃,仅一身免。金帅急调大兵围攻濮城,时达1月,城陷,粹中与杜绩均不屈,被杀。
  【杜绩】建炎初(1227)任濮州防御使,金兵来攻,与濮州知州竭力防御,初战获胜,后金兵大增,围攻月余,城陷被执,不屈而死。
  【何彦猷】高唐(今高唐县)人。绍兴中为大理丞,秦桧诬岳飞下狱,彦猷力辩岳飞无罪。被秦桧奸党罢黜。
  【灵默】山东馆陶(今属河北)人,宋代高僧。俗姓吕,名志闲。住鄂州灌溪,为临济禅师法嗣。宋《高僧传•临济传》云:“高僧志闲,道行峭拔,文辞婉丽,亦江左之英达。”著有《灵默行录》。
  【吕志闲】即灵默。
  【王伦】字正道,大名莘县(今莘县)人,王旦族孙。家贫,行为不检,放任行侠,往来京洛间,经常犯法,侥幸得免。宣和八年(1126),金攻汴京,钦宗退至宣德门,人心慌乱,争逃,伦直见钦宗,自荐。钦宗立即任为兵部侍郎。经他整顿和治理,京城很快安定下来。南宋高宗即位后,选能对者岀使金国,王伦以朝奉郎假刑部侍郎充大金通问使,被扣留,不遣返。绍兴二年(1132)金欲议和,始令伦回朝,至临安,言金人内情甚悉,迁右文殿修撰。七年(1137),以徽猷阁侍制假直学士充迎梓宫使,至金见挞懒,与金使同返,约定和议。九年(1139),赐同进士出身,签枢密院事,充迎梓宫,奉还两宫,交割地界使。继又授东京留守兼开封府尹。又至金,被拘于中山府,后迁河间。王伦4次奉旨出使金国,曾运回徽宗赵构的尸骨。末次,王伦被扣留后,金以都转运使诱降,王伦至死不屈,冠带南向,自缢而死。追封通议大夫,谥愍节。子王爵,未仕。孙王柟,岀为官。
  【王柟】字汝良,大名莘县(今莘县)人,王伦之孙,因王伦岀使金国不屈而死,孝宗即位,加封王伦的后代,柟被任命海门县尉。曾乘舟入海,捕获海盗多人,使海疆宁静。时宋金战端未息,宋兵败求和,七次遣使入金,和议不成。宁宗开禧二年(1206),命柟以右司郎中持书北行,再次岀使金国,和议成,收回淮、陕之地。事后,王柟不矜己功,以功让前人。朝廷大臣均赞柟知谦让之礼。历楚州知府、太府卿、右文殿修撰、太平知府、集英殿修撰卒,封宝章阁侍制。
  【王保太】大名莘县(今莘县)人。三槐堂王氏后人,清光绪十三年〈莘县志〉记载他医术不凡,儒学渊深,施药疗疮,分文不取,城乡感戴,公称儒医,赠匾纪念。
  【王友直】字圣益,博州高唐(今高唐县)人。父王佐与其弟王著均以武略称。友直亦谙兵法。值金人进攻,宋朝廷南迁。王友直原想到临安上书报国,因奸臣当权,遂止。绍兴末年(1162),友直广结豪杰,志图恢复。自拟承宣使河北等路安抚制置使,遍谕州县勤王,得众数万,编为十三军,进攻大名,一战而克。遣使奏于高宗,请领众南归,受嘉勉,受检校少保、天雄军节度使,在金陵相见,赐章服,改复州防御使,使援海州,张旗大书“宋忠义将河北王九郎”以自表,潜由小径麾军进击,海州之围顿解。孝宗初(1163)张浚都江淮,任友直为建康前军统制。隆兴二年(1164),金兵犯境,孤军坚守昭关。乾道四年(1168)由京口入觐,迁侍卫亲步军都指挥。淳熙元年(1174)授奉国军节度使。不久,又进殿前都指挥使,赐第中都。后徙居信州卒,年68。
  【赵希言】博州博平(今属茌平县)人。官至太子少傅,备受仁宗崇敬,曾以诗相赐。卒赠尚书右仆射,谥宣。著有《经典徽言》50卷及 《诸经正义》、《五经节解》、《乐记》等书多卷,并奉旨撰《庄子》、《尔雅释文》。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宝祐三年(1255)进士,曾任瑞、赣知州,官至右丞相,积极组织抗元。祥兴三年(1278)为元军所俘,坚拒招降,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祥兴二年(1279)被送至大都(今北京),不屈而死。在北上期间,曾过聊城、东阿、高唐,有题为《发东阿》、《宿高唐》诗各1首。诗中有“早发东阿县, 暮宿高唐州”句。
  【周文璞】 字晋仙,号方泉,又号野斋、山楹,阳谷人。爱文喜诗,有《方泉集》。

知识出处

聊城人物大辞典

《聊城人物大辞典》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聊城是我国文明发祥较早的地区之一,悠悠数千载,在这方热土上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事件,也出现过众多的英雄豪杰、志士仁人,其中既有治国安邦的贤臣良相,又有抗敌御侮的民族英雄;既有经纶满腹的饱学之士,又有名扬天下的墨客文人;既有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又有勤政爱民的领导干部,这些人或出生在聊城,或在聊城工作、生活、战斗过,他们为聊城做出了重要贡献,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把这些人物及其勋绩集中起来,传扬开去,不但有总结过去、追远昭往的意义,更可以增知、存史、资治、备检,以人为鉴,温故知新,激发人们热爱家乡的热情,起到利当代、惠后人的作用,而于对外宣传聊城、由名人而让人们进一步深入地了解聊城,亦有其重要意义。

阅读

相关人物

宗泽
相关人物
岳飞
相关人物
岳云
相关人物
岳雷
相关人物
岳霖
相关人物
岳震
相关人物
岳霆
相关人物
岳珂
相关人物
宋高宗
相关人物
杨粹中
相关人物
杜绩
相关人物
何彦猷
相关人物
灵默
相关人物
王伦
相关人物
王柟
相关人物
王保太
相关人物
王友直
相关人物
赵希言
相关人物
文天祥
相关人物
周文璞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