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聊城人物大辞典》 图书
唯一号: 150820020220000706
颗粒名称:
分类号: K825
页数: 2
页码: 44-45
摘要: 公孙景茂,字元蔚,河间阜城人。好学, 博览经史,人称书库。在魏,察孝廉,迁太常博士。后历高唐令、大理正,均有能名。齐灭,周武帝授济北太守。隋初,诏征入朝,拜汝南太守,转曹州司马,不久迁息州剌史。前后历职,皆有德政,被称为良牧。身死之日,诸州赴丧者数千人。昵于太子杨广,累迁太子仆,数以受贿免官。
关键词: 人物传记 人物记载

内容

【公孙景茂】 (518-605)字元蔚,河间阜城(今河北省东南部,南运河西岸)人。好学, 博览经史,人称书库。在魏,察孝廉,迁太常博士。后历高唐令、大理正,均有能名。齐灭,周武帝授济北太守。隋初,诏征入朝,拜汝南太守,转曹州司马,不久迁息州剌史。仁寿中,拜淄州剌史。前后历职,皆有德政,被称为良牧。大业初卒于官。身死之日,诸州赴丧者数千人。
  【宇文化及](?-619)代郡武川(今属内蒙)人,系隋宠臣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之子,性凶险,不遵法度,长安谓之轻薄公子。昵于太子杨广,累迁太子仆,数以受贿免官。杨广即位,迁太仆少卿,贪骄益甚。因犯禁令与突厥贸易往来,被贬职为奴。其父死,炀帝追念旧恩,起为右屯卫将军,从至江都。大业十三年 (617)三月,为武贲郎将司马德勘等所推,作乱,杀炀帝,立秦王杨浩,自任丞相,居处一同皇帝。不久,拥众北返,至河南,为李密击败,众多亡叛。杀杨浩,自立为帝,国号许,建元天寿。攻魏州失败,奔聊城,为窦建德破城擒杀。今冠县定远寨乡千户营村有化及台,相传为其当年屯兵处。
  【宇文智及】(?-618)权臣宇文述之子,宇文化及弟。幼凶顽,好斗鸡走狗,淫秽无忌,为父所恶,几欲杀之,得兄化及救免。父死,炀帝擢为将作少监,从至江都,与武贲郎将司马德勘作乱,杀炀帝,拥宇文化及为主,领十二卫大将军。化及称帝,封齐王,化及兵败,相随至聊城,为窦建德擒杀。
  【窦建德】 (573-621)清河漳南(今山东省武城县东北)人。世务农,曾为里长。大业七年(611),炀帝兵侵高丽,被任为200人长。因助孙安祖起义,家属惨遭杀害,遂亦率部起义,投奔高鸡泊起义军高士达,任司兵。十二年 (616)为军司马,以诈降袭杀隋悍将郭绚,声威大振。高士达牺牲后,继为领袖,称将军,袭取
  饶阳(今河北饶阳),还据平原(今山东陵县),军队发展到十万多人。十三年(617),在乐寿(今河北献县)称长乐王,年号丁丑,攻占信都、清河等郡。时炀帝命涿郡留守薛世雄率兵援东都, 经河间(今河北河间),窦率部邀击,全歼薛世雄三万多人,随即攻下河北大部郡县。唐武德元年(618)称夏王,建都乐寿,改元五凤,国号夏。五凤二年(619)迁都洛州(今河北永年东南)。时宇文化及攻魏州兵败,退至聊城,窦建德在聊城将宇文化及擒杀。武德四年(621),李世民率军围攻驻守洛阳的王世充,他率军支援,连下管州、阳翟、荥阳等地。在牛口布阵,因轻敌兵败被俘,解往长安遭杀。
  【王薄](?-622)齐都邹平(今山东省邹平县)人。大业七年(611)在邹平率众起义,以长白山(今章丘东北)为据点,自称知世郎,活动在齐郡(今济南)、济北郡(今在平一带)之间,起义军扩大到数万人。大业九年(613)为隋将张须陀所迫,引军渡黄河,北上与孙宣雅、郝孝德等起义军会合,复南下围攻章丘城,为张须陀所败。收合亡部,得万余人,继续活动在山东中部一带。唐武德二年(619)诈降隋将宇文化及,守聊城。窦建德攻聊城,开门引窦军,生擒宇文化及。同年降唐,任为齐州总管。武德五年(622),为仇家所杀。
  【刘黑】(?一623)清河漳南(今山东省武城县东北)人,少时与窦建德为友,嗜酒喜赌。大业末,从郝孝德起义参加瓦岗军。唐武德元年(618)瓦岗军失利,为王世充所俘,任马军总管,镇守新乡。不久,逃归河北,从窦建德,任为将军,封汉东郡公,以饶勇多谋著称。武德四年(621)窦建德失败后,他匿漳南,得兵百余,重整旗鼓,攻占河北郡县,不半年尽有窦建德旧地。武德五年(622),称汉东王,年号天造,建都洛州(今河北永年东南),后被唐李世民击败,逃奔突厥,数引突厥贵族攻掠河北、山东等地。不久即复取河北,仍以洛州为都。武德六年 (623),唐先派齐王李元吉、太子李建成来攻,与刘黑闼
  兵战馆陶,刘败,自魏州北遁,经馆陶永济渠,桥未成,不得渡。后败走饶阳(今河北饶阳),所署总管崔元逊迎入。不久,被诸葛德威执送唐军,遭杀。
  【萧后】隋炀帝杨广皇后,祖籍兰陵 (今山东省枣庄市东南),后梁明帝萧岿
  之女。好学能文,有知识,性情婉顺。年长,逢隋文帝为晋王杨广选妃,以才貌中选,深得杨氏父子欢喜。炀帝嗣位,立为皇后。炀帝四处游幸,她都跟在身边。后随炀帝至江都,禁兵酝酿叛乱,有宫女预闻奏告。炀帝不信,手斩宫女。此后她亦不敢复言。不久,禁军发动叛乱,诛杀炀帝, 她被宇文化及胁裹北行至聊城,宇文化及兵败, 她为窦建德所获。时隋公主为突厥处罗可汗妻,乃遣使迎后,建德不敢留,遂北入突厥。至唐贞观四年(630),唐军破突厥,始得归中原。其后事迹无闻。
  【王志宁】京兆(治今西安市)人。隋大业末调任冠氏(今冠县)长。唐时曾任侍中加光禄大夫。
  【乙佛宏礼】 高唐人。善相术。杨广为太子时,召见相之,他跪而贺曰:“大王必为万乘之尊,所戒在德而已。”炀帝即位后,悉召诸术家,置坊以居之,令其总摄。后天下渐乱,炀帝内怀恐惧,向他问道:“昔日相吾之言已验,然终当如何?”他不敢说。炀帝迫曰:“不言,当死。” 他相炀帝不能善终。又有泗州剌史恭大鼎曾坐事没为奴,请他相己,他说:“君奴也。欲何事?请解衣视之。”他指腰下说:“位方岳。”事皆如所相。
  【郎茂】字蔚之。少敏慧,以博学著称于世。隋文帝时徵为卫国令。时有系囚二百,茂亲自究审,数月释免过半,民冤得伸,称为
  明治。任期讼清刑简,政通人和。开皇中迁户部侍郎。
  【魏德深】弘农(郡名,治今河南灵宝)人(一说钜鹿人)。曾任贵乡长,清正廉明,深受百姓爱戴。隋炀帝攻高丽,为供军需,征收赋税特多,百姓不堪其苦,由于德深机巧应变,措置得当,贵乡民众得以安居乐业。后调任馆陶长, 贵乡民众倾城出送,泣不忍别。既至馆陶,合境父老夹道相迎。贵乡父老到京城上书,求皇帝恩准德深再回贵乡任职。经皇帝允许后,馆陶民众亦赴京请求,不让德深离馆。皇帝派岀使者多方说服,德深方能再到贵乡赴任。贵乡吏民欢声雷动,馆陶百姓号啕大哭,随德深而去者数百家。
  【刘仁恩】开皇初(589)为毛州(原馆陶县治,今冠县东古城镇)刺史,倜傥有文武才,治称天下第一。后被召为刑部尚书。
  【韦寿】 字世令,杜陵人,开皇九年 (598)任毛州(原馆陶县治,今冠县东古城镇)刺史,颇有治绩。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开皇间先后任阳平(今莘县)令、武阳(今朝城)令,善于处理案件。时有元城县人将一牛寄养于岳父家,生十余犊而不还,诉于县,县不能决,于是找到允济, 允济令左右找一农民,捆起来并蒙上头,带其过被告人家门,声称逮住了盗牛贼,令各家将所有牛都牵岀来并说明来历。被告不知就里,急忙说这些牛是婿家的。允济遂将牛判还其婿。
  【路文逸】贝州临清(今临清、武城一带)人。隋末大乱,阖门死于盗。文逸潜匿草丛,昼伏于死人中,夜行避难,得免,流离失所, 历尽艰辛。自伤家多难,闭口不食。行者哀其穷,强令食之,更负以行,乃得活命。唐贞观间,入仕,官至申州司马。其子敬淳、敬潜在唐代皆为显宦。

知识出处

聊城人物大辞典

《聊城人物大辞典》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聊城是我国文明发祥较早的地区之一,悠悠数千载,在这方热土上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事件,也出现过众多的英雄豪杰、志士仁人,其中既有治国安邦的贤臣良相,又有抗敌御侮的民族英雄;既有经纶满腹的饱学之士,又有名扬天下的墨客文人;既有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又有勤政爱民的领导干部,这些人或出生在聊城,或在聊城工作、生活、战斗过,他们为聊城做出了重要贡献,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把这些人物及其勋绩集中起来,传扬开去,不但有总结过去、追远昭往的意义,更可以增知、存史、资治、备检,以人为鉴,温故知新,激发人们热爱家乡的热情,起到利当代、惠后人的作用,而于对外宣传聊城、由名人而让人们进一步深入地了解聊城,亦有其重要意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