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十六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聊城人物大辞典》 图书
唯一号: 150820020220000704
颗粒名称: 两晋十六国
分类号: K825
页数: 6
页码: 29-34
摘要: 华廙,字长骏,高唐人,魏太尉华歆之孙,华表长子。以岳父卢毓典选,避嫌不举姻亲,故华廙至35岁仍不得仕。后为中书通事郎。以父死服丧,固辞不复任忤旨,又被诬受贿,免官,除名削爵,不令袭嗣,遂在家闲居十余载,教诲子孙,讲诵经典,集经书要事,撰成《善文》行世。后拜城门校尉,迁左卫将军。数年,为中书监。
关键词: 人物传记 人物记载

内容

【华廙】字长骏,高唐人,魏太尉华歆之孙,华表长子。以岳父卢毓典选,避嫌不举姻亲,故华廙至35岁仍不得仕。后为中书通事郎。武帝司马炎以华廙气量宏大,思维敏捷,且有才有义,泰始初(265)迁为冗从仆射,历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前军将军、侍中、南中郎将、都督河北诸军事。以父死服丧,固辞不复任忤旨,又被诬受贿,免官,除名削爵,不令袭嗣,遂在家闲居十余载,教诲子孙,讲诵经典,集经书要事,撰成《善文》行世。又种菜养猪,其乐怡然。太康初(280)大赦,始得袭封。后拜城门校尉,迁左卫将军。数年,为中书监。惠帝即位(290)后,加侍中、光禄大夫、尚书令,进爵为公。杨峻掌权时,又被免官。杨峻被杀后,复为太子少傅,加散骑常侍。后年,又进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年75卒,谥元。廙为人正直,不阿权贵,河南尹韩寿曾托贾后出面,要将女儿许配其孙华陶,他不愿与贾后同流合污,严词加以拒绝。贾后恼羞成怒,竭力报复,深受其苦。有三子:混、荟、恒。
  【华淡】字玄骏,高唐人,魏太尉华歆之孙,华表次子。为河南尹,卓有政绩,世颇知名。
  【华峤】(?一293)字叔骏,高唐人,魏太尉华歆之后,华表第三子。自幼好学,博览群书,诗赋文章,典章制度,无不涉猎,于史学更深有造诣,才学渊博,名重一时,历仕魏、晋。初被大将军司马昭召为掾属,补尚书郎,转为车骑从事中郎。晋泰始初(265)赐爵关内侯,官太子中庶子,拜散骑常侍,典中书著作,领国子博士,迁侍中。元康初(291),先封宜昌亭侯,再封乐乡侯,迁尚书。因博闻多识,熟悉典籍,有良史之才,转秘书监,加散骑常侍。认为《汉纪》失于烦秽,有改作之志,遂遍观秘籍,潜心著述,撰成《后汉书》97卷,起于光武,终于孝献,共195年。因嗜酒常醉,尚有《十典》未竟而卒。另著有《论议》、《驳难》、《诗赋》等著作数十万言。追赠少府。谥曰简。子三:颐、彻、畅。
  【华混】字敬伦,高唐人,魏太尉华歆后裔,华廙长子。父华廙因被谗免官,混以祖表世孙当袭位为侯,因父冤未雪,断发佯狂,病重失音,逃避袭封,受世人称赞。后官至侍中、尚书,清廉简正,卒于任所。子华陶嗣,补巩县令, 没于石勒。
  【华会】字敬叔,高唐人,魏太尉华歆后裔,华廙次子,官至河南尹,因避乱,到临颍, 父子同时遇害。
  【华恒】(268-336)字敬则,高唐人,魏太尉华歆后裔,华廙少子,以博学清素著称, 尚武帝司马炎女荥阳公主,拜驸马都尉。元康初(291),建东宫,恒选为太子宾友,赐爵关内侯,累迁领军,加散骑常侍。愍帝即位(131),以恒为尚书,进爵苑陵县公。不久,因刘聪逼长安,又诏恒为镇军将军,领颍川太守,以为外援。遂组建军队,得2000人,未及西救京师而关中陷落,于是投晋王司马睿(后为东晋元帝),被任为卫将军,加散骑常侍、本州大中正。太宁初(323),迁骠骑将军,加散骑常侍,督石头水陆诸军事。又授紫光禄大夫,领太子太保。成帝即位(326),加散骑常侍,领国子祭酒,以讨王敦功更封为苑陵县侯,复领太常。后迁光禄大夫、开府,常侍如故,恒固让未拜。不久卒,年69。册赠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谥敬。恒清恪俭素,虽居显列,常布衣蔬食,去世时,家无余财, 唯有书数百卷。子俊嗣,为尚书郎。
  【华颐】高唐人,魏太尉华歆后裔,华峤长子。嗣父位,官至长乐内史。
  【华彻】高唐人,魏太尉华歆后裔,华峤次子。自幼好学,有文才。目睹其父为撰写《汉后书》而夜以继日,呕心沥血,誓承父业,献身史学。以《汉后书》尚有《十典》未完,经秘书监何邵上奏,荐彻为佐著作郎,使继父撰写《汉后书》的未完成的部分,惜亦未竟而卒。
  【华畅】高唐人,魏太尉华歆后裔,华峤少子,亦好学有才。秘书监缪征奏畅为佐著作郎,继父兄完成撰写《汉后书》之业。畅写完其中所缺的《十典》,更起草了《魏•晋纪传》。永嘉中,因丧乱,其书大多散失,存者仅三十余卷。后避难荆州,为敌所害,年仅40。
  【华轶】字彦夏,高唐人,魏太尉华歆后裔,华淡之子,有才志,闻名当世,初为博士,累迁散骑常侍。东海王司马越为兖州牧,引为留府长史。永嘉中,历振威将军、江州刺史。在州甚有威惠,颇得人心,流亡之士多归之。虽在丧乱之际,念念不忘礼教,倡导儒学教化。西晋末,见朝廷孤危,天子蒙难,国家瓦解,慨然有匡复天下之志。经常派人入洛贡纳,不失臣节。认为洛京尚存,就不能听从司马睿的命令,遂与司马睿有隙。司马睿派扬烈将军周访屯兵彭泽以监视他。洛阳失陷后,司空荀藩移檄各地,推戴司马睿为盟主。司马睿下令改换长史,不从。司马睿遂派左将军王敦率甘卓、周访、宋典、赵诱向其进攻,前任江州刺史卫展与豫章太守周广为内应,乘机偷袭,华轶兵败,逃往安城,连同5个儿子,均为追兵所杀。
  【华陶】高唐人,魏太尉华歆后裔,华混之子。晋惠帝时,河南尹韩寿托贾后求以女配华陶,华陶祖父华廙不许,贾后深以为恨,因此华廙不能登台司。父华混有德行,官至侍中尚书,卒于官,华陶嗣,补巩县令。
  【华俊】高唐人,魏太尉华歆后裔,华恒之子,嗣父为尚书郎。
  【任让】高唐人。轻薄无行,在华恒任高唐州大中正,考察士人时,被斥退。咸和二年(327)十一月,参加历阳内史苏竣的叛乱,曾纵兵大掠,攻陷宫廷,将朝廷及诸台省办公处烧成一片焦土,他本人亦多所杀害。
  【王览](206-278)字玄通,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孝子王祥异母弟,以孝弟著称。幼时,见生母朱氏虐待毒打王祥,就哭着过去护卫王祥,年稍长,即千方百计地劝阻母亲不要虐待王祥。其母曾置毒酒要害死王祥,他得
  知后,便去夺酒,要代兄自饮,母亲只得将毒酒倒掉。登仕后,累官司徒西曹掾,清河太守,封即丘子。西晋泰始八年(272),除弘训少府,转太中大夫。咸宁元年(275)为宗正卿。不久, 归。转光禄大夫。卒谥贞。
  【刘 (220-310)字子真,高唐人,汉济北惠王刘寿后。少时贫苦,以岀卖牛衣为生。然喜读书,常手执牛衣,口诵文章,遂博古通今,深有才学。又洁身自好,志行高远。以计吏入洛,调为河南尹丞,迁尚书郎、廷尉正。后历吏部郎,参文帝相国军事,封循阳子。景元四年(263)钟会、邓艾伐蜀,有客问=曰:“二将其平蜀乎?”=曰:“破蜀必矣,而皆不还。”客问其故,笑而不答。不久,蜀灭,邓艾矜功,钟会谋反,均被杀。人谓寔有先见之明。寔以世风颓败、为己趋进、不择手段、缺廉少逊,乃著《崇让论》以矫风正俗,指出:“推让之风息,争竞之心生”,应“以让贤举能为先务”。西晋武帝泰始初(265),封爵为伯,累迁少府、太常,转尚书。尝从杜预伐吴。因儿子刘夏犯有受贿罪,被免官。后起为国子祭酒,散骑常侍。元康初(291)进爵为侯,封太子太保,加侍中、特进、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领冀州都督。元康九年(299)策拜司空,迁太保,转太傅。泰安初(302)以年老多病逊位。怀帝即位(307),复授太尉。永嘉三年(309),再告退。怀帝诏使刘寔位居三司之上,赐几杖不朝,秩禄照旧。年91卒,谥元。其墓在高唐城东25里处。刘寔官高位显,崇俭尚素,食蔬衣布,居无宅第,所得俸禄,赡养亲故。自少及老笃学不倦,尤精《三传》,撰有《左氏牒例》20卷,《春秋公羊达义》3卷、《春秋条例》20卷、《集解春秋序》1卷、《文集》2卷。
  【刘智](?-289)字子房,高唐人,刘寔
  弟。少贫,每负薪自给,读书不辍。历官中书黄门吏部郎、颍川太守、秘书监,领南阳王师。后加散骑常侍,迁侍中、尚书、太常。太康末(289)卒,谥成。著有《丧服释疑论》。
  【刘跻】字景云,高唐人。太尉刘寔子,官散骑常侍。
  【刘夏】高唐人,太尉刘寔子。初,寔妻卢氏生子跻而死,华氏将以女妻之。寔弟智曰:“华氏贫而贪财,家风不正,必破门户。”劝勿与华氏结姻。刘寔以华氏女年青貌美,不听智言而娶之,生子夏,夏多贪,刘寔竟因夏犯受赂罪而一度免官。夏终以贪污罪,弃放于世。
  【司马延祚](?-280)字大思,晋文帝子。少有笃疾,不任封爵。太康初(280),封为乐平(今莘县地)王,不久,病卒。
  【步熊](?-306)字叔罴,晋阳平发干(今东昌府区堂邑镇一带)人。少好卜筮数术,门徒甚盛。熊学舍侧忽起火,有一人被烧死。吏指诸生失火。熊曰:“已卜得其人矣,由此南行,当有一人问找到失火主也未?便缚之。”吏如熊言,果是。其人言:“草恶难耕故烧之,忽风起延及学舍侧,不知草中有人。”以是狱明。另有邻儿远行,或告以死,其父号哭,熊为卜之,曰:“刻日当还。”如期果至。赵王司马伦闻其名,召之。熊谓诸生曰:“伦不久当死,不足应也。”伦怒,遣兵围之,熊使诸生着其裘南走,伦兵悉赴捉之,熊密从北岀,得脱。后为成都王司马颖所辟,颖使熊射覆,无不中。后颖败,熊以颖党为昌平公司马模所杀。
  【汲桑1(?-307)平阳(今山西临汾西)人,一说魏郡(治今河北临漳西)人。曾为茌平牧民首领。永兴二年(305)成都王颖部将公师藩等在清河鄃
  县(今山东平原南)起兵,他和石勒由茌平率牧民前往参加。公师藩败,复潜回茌平牧区活动。永嘉元年(307)在衽平举武装起义,自称大将军,以石勒为扫虏将军,据城掠地,释放囚徒,招纳流民,并攻占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杀晋新蔡王司马腾。后被苟晞大败于东武阳(今莘县朝城),又被追至清渊(今临清),终被杀于乐陵。参见苟晞条。
  【苟 -311)字道将,河内山阳
  (治今河南焦作)人。少为司隶从事,累迁阳平太守、尚书右丞、北军中侯。惠帝时为兖州刺史,曾参加征讨吕朗、刘根、汲桑、公师藩、石勒等,威名甚盛,进位抚军将军,假节,都督青兖诸军事,封乐平郡侯。后东海王越自牧兖州,迁晞为青州刺史,进爵为公。晞练于官事,文簿盈
  积,决断如流,但为政酷暴,杀人无算,号曰“屠伯”。与东海王越不和,遂起兵反越。越卒,怀帝以苟晞为大将军、大都督,督青徐兖豫荆扬六州诸军事,加黄钺。在时局混乱之际,苟晞曾上表请迁都。不久,京师陷没,遂立豫章王司马端为太子,置行台,领太子太傅,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不久,为石勒所袭,被俘,署为司马,后被石勒所杀。在晞讨汲桑、石勒时,永嘉元年(307)曾与石勒相持于阳平(今莘县一带)数月,大小三十余战。八月,败汲桑于东武阳(今莘县朝城),桑退保清渊(今河北省馆陶县清阳城村一带),晞追击,又破之。
  【魏浚】(?一313)东郡东阿(今东阿县)人,寓居关中,初为雍州小吏。河间王司马顒于关中败乱之际,以竣为武威将军,度支校尉。永嘉五年(311)六月,匈奴贵族刘曜与石勒、王弥等军攻陷洛阳,掳晋怀帝至平阳,并纵兵烧掠,杀死王公士民三万余人,使洛阳变成一片废墟。浚率众屯于洛北石梁坞,抚养遗众,渐修军器,招抚远近,从者甚众。并州剌史、领匈奴中郎将刘琨承旨以浚为河南尹。时太尉荀藩在密县建行台代行中央政府职权。浚遂到密县与荀藩等密谋军机,以图复国。因浚深得民心,为刘曜所忌,于建兴元年(313)率军围之,浚夜遁,为刘曜追及,被杀。
  【魏该】(?一328)—名亥,东郡东阿(今东阿县)人。魏浚族子,侨居京兆阴磐(治今陕西临潼)。河间王司马顒伐赵王司马伦时,以该为将兵都尉。及刘曜攻洛阳,他随魏浚前往救援,领兵守金墉城,故得无失。浚死,余众归该。时杜预之子杜尹为弘农太守,屯宜阳界一泉坞,经常受敌搔扰,遂邀该共同拒敌。该遣将马瞻率三百人赴尹处。瞻知其无备,夜袭尹, 杀之,迎该据坞。该至坞与李矩、郭默相结以拒敌。太尉荀藩即以该为武威将军,统兵讨刘曜。元帝司马睿即位(317),加冠军将军、河东太守, 督护河东、河南、阳平三郡,大破刘曜军。又加封为前锋都督、平北将军、雍州刺史。此时,马瞻率领部分军士降刘曜。刘曜对军士征发甚苦,马瞻又大肆虐待军士,军士遂遣使迎该,该密往。军士杀瞻而纳该。该率众迁于新野,助周访讨平杜曾,又被元帝任为顺阳太守。东晋永昌元年(322),王敦举兵叛乱,梁州刺史甘卓观该动静,进行试探,该说:“我自北南来,惟忠于国,今王公举兵向天子,我是不参与的。”咸和二年(327)十一月,苏峻举兵叛乱,他率众救援晋帝,屯军石头城,受陶侃调度,因病而还,死于途中,其从子魏雄继统其众。
  【魏雄】东郡东阿(今东阿县)人,魏该从子,魏该死后,继统其军。
  【师欢】茌平(今茌平县)人。居家富裕,颇好行义。当时并州大饥,晋朝官吏东瀛公司马腾贩人到山东以充军需。石勒被卖到了师欢家为奴。师欢见石勒相貌奇异,便另眼相看,给以厚遇,后石勒称皇帝,召欢欲用之,欢叹曰:“与其浊世以求富贵,宁贫贱而处丘壑耳! ”遂变姓名外出隐居。石勒败,始归。
  【石勒】 (274-333)字世龙,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北)人,羯族。幼贫,常随邑人行贩洛阳,曾受佣力耕。成年被晋室官员司马腾掠卖在茌平师欢家为奴。师欢见其相貌异常, 给以厚遇。先与汲桑等聚众起义,后依附于汉王刘渊,为安东大将,重用汉族人张宾,雄据河北。刘渊死,刘曜继位,改汉国为赵国(史称前赵),石勒被封为赵公。大兴二年(319)自称大单元、赵王,建都襄国(今河北邢台)。至太宁三年(329),已据有幽、冀、并、青、司、豫、徐、兖八州之地。咸和四年(329)攻灭刘曜,次年,改称大赵天王,(史称后赵)行皇帝事,不久称帝,改都临漳(今河北临漳),年号建平,在位十五年卒,谥明皇帝,庙号高祖。,
  【韩弘】晋怀帝时任濮州(今属河南范县)太守,时石勒起军,署邵攀为顿丘太守,韩弘袭顿丘,斩邵攀。石勒怒,引兵破濮阳,韩弘被杀。
  【姚弋仲】(280-352)十六国时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西)人,世为羌族首领。西晋末年率部东徙榆眉(今陕西千阳东),有众数万,自号护西羌校尉雍州刺史扶风公。先后投前赵、后赵,石虎时率族人徙居清河之滠头(今临清市东部一带)。后被任为冠军大将军。后赵亡降晋。永和七年(351)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单于,封高陵郡公。八年(352)卒。
  【姚襄】(331-357)字景国,十六国时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西)人,羌族,晋车骑大将军姚弋仲子。晋授持节平北将军并州刺史即丘县公。永和八年(352)姚弋仲死后,他率众6万,连续进攻阳平(今莘县一带)、元城(今河南元城)、发干(今聊城堂邑一带)等地,破城后,大屠杀,被杀达3000余户。次年叛晋,自称大将军、大单于,进据许昌。被桓温军所败,收部进关中,至三原(今属陕西),遇苻坚,兵败被杀。
  【贺栾】晋茌平(今茌平县)人,官至水部郎,与葛洪俱善导养之术,辞官归家,改名元,专事修炼。葛洪常至其家。传曾游骊山,服肉芝,因而长寿。后在东蒙山炼丹,至宋真宗时仍健在,人称贺栾先生。今茌平县有贺栾店村,相传即当年贺栾居处。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咏贺栾〉诗曰:“旧闻父老晋郎官,已作飞腾变化看,若是东蒙有隐处,愿从新水供烧丹。”
  【葛洪】 (283-363)字稚川,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人。少以儒学知名,后好神仙导养之法,兼通医术。曾官丞相及司徒掾、句漏令。西晋末,以平石冰之乱,得封伏波将军。东晋时累官至咨议参军,爵关内侯。年老辞官隐居罗浮山炼丹,以祈长寿。著《抱朴子》内外篇,共116篇。另撰诗赋碑诔、《金匮药方》、《神仙传》、《集异传》等达数百卷。因茌平人贺栾亦好导养炼丹之术,洪常来社平,居其家,后同去。
  【慕容隽】 (319-360)字宣英,慕容皝
  子,鲜卑族人。公元348年即位为燕王,乘后赵亡,来冉闵,迁都蓟(今北京西南),352年称帝,年号元玺,又迁都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北破丁零、敕勒,南达山东,为前燕极盛时期。后相战在聊城东部一带。升平二年(358)慕容隽与晋中郎将荀羡战于山在(今茌平东北一带),晋师败绩。三年(359)冬,慕容隽进军至东阿,晋遣西中郎将谢万、北中郎将郄昙分路率兵抵御,均被慕容隽战败。慕容隽封其子慕容泓为济北王。
  【荀羡】(322—359)字令则,东晋颍川临颍(今河南临颍)人。年15,尚晋穆帝司马聃女寻阳公主,拜驸马都尉,累迁建威将军、北郎将。寻加监青、徐、兖诸军,领兖州刺史,镇下邳。燕王慕容隽攻段兰于青州,遣其将王腾、赵盘犯琅琊、鄄城,北境骚动,荀羡平之。慕容隽以数万众屯汴城,甚为边害,羡自洸水引汶通渠,至于东阿,借水征讨,临阵斩兰。晋穆帝以功将有封赠,羡不受,以疾解职。后授右将军, 加散骑常侍。
  【慕容垂】(326—396)字道明,鲜卑族,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为前燕国君慕容皝之子,封吴王。为太傅慕容评排挤,投前秦。淝水之战,前秦苻坚战败,他乘机复兴燕国,定都中山(今河北定县),初称燕王,后称帝。史称后燕。在慕容垂称王为帝期间,曾多次进军聊城:慕容垂于燕元元年(384)因追击造反后南逃的叛将吴深,曾进兵屯聊城之逢关坡。建兴元年(386)因燕太子洗马温祥为济北王驻在东阿,慕容垂又向茌平、东阿一带进军,战败温详,进驻东阿,兵侵馆陶(今冠县西部一带)。建兴九年(394)慕容垂东巡至阳平(郡名,今山东莘县、冠县、聊城之堂邑及河北馆陶、大名东部一带属之)、平原(今山东德州、平原一带),其地尽属之。建兴十一年(396)慕容垂遣征东将军平规兵发冀州,平规叛,据高唐。慕容垂遣高阳王慕容隆进击,规弃城走,被隆追斩于济北。
  【温祥】后燕太子洗马,投奔东晋,被任为济北太守,屯驻东阿。燕王慕容垂引兵渡河攻东阿,温祥败退彭城,所部三万余人皆降燕。
  【平规】后燕时任征东将军,建兴十一年(396)二月,据高唐以叛。燕遣高阳王慕容隆进击,平规弃城南走,隆追至济北(今茌平、东阿一带),斩平规。
  【刘荣】 堂邑人。曾为堂邑县丞,坐事当死,郡守将其交本县县衙管制处理。刘荣家有老母,无人照顾,堂邑县令范广经常让其回探视,荣亦按期返回。有一次,县府大堂偶然被野火延烧,刘荣脱掉刑具救火,火息,荣又自动带上刑具归狱。人谓荣为诚实君子。
  【范广】南阳顺阳(今河南淅川东南)人,举孝廉,授灵寿令,不赴任。东晋元帝司马睿承制,以为堂邑(今聊城市堂邑镇)令。时刘荣坐事当死,因有母在堂,无人照顾,广常令其回家,荣亦自动返回。人谓知人。后大旱,范广以私谷赈饥,远近流亡百姓争相来投,堂邑户口迅增10倍,受到时人的称赞。卒于官。
  【汜毓】晋卢(今茌平一带)人,家贫有志,勤学不辍,操守清高,屡被荐用,因父死守孝,不仕。又博览群书,精研学问,尤于经史造诣颇深,被荐于武帝司马炎,遂补为南阳王文学、太傅参军。因鄙夷官场的尔虞我诈,看不惯晋廷的腐败,又喜爱清静自适的乡居生活,拒不受官,专心著述,合《三传》为之解注,又撰《春秋释义》、《肉刑论》等七万余言。
  【王浚】堂邑(今属东昌府区)人,晋时官至御史中丞,其子王鉴、王涛均入仕,皆以文才著称于当时。
  【王鉴】字茂高,堂邑(今属东昌府区)人,少以文章著称。初入仕,为琅琊国侍郎。永嘉五年(311),梁、益间有流民起事反晋,鉴上疏劝帝亲征。不久事平,遂罢。东晋建立后,拜驸马都尉,奉朝请,出补永兴令。大将军王敦请为记室参军,未就而死,年41岁。有文集行世。
  【王涛】字茂略,堂邑(今属东昌府区)人,王鉴弟,亦有文才,历任著作郎、无锡令。
  【王戭】字庭坚,堂邑(今属东昌府区)人,王鉴弟子,有才华,亦为著作郎。
  【田宣】晋太康(280—90)中进士。在观城(今属莘县)鸣石山下每见一人白衣道冠,徘徊岩下击石。宣伺而问之,自言名王仲伦,春秋时卫国人,学道于少室山,常往来于此,因爱山之响而留连忘行。宣诘养生之秘,仲伦授一石,含之可百日不饥。
  【王仲伦】卫国人,旧志谓春秋时学道成仙,至晋太康中,进士田宣犹见而询以养生之术,王授以石,含之可百日不饥。今莘县观城古为卫地。【颜含】字弘都,晋莘人。少有操行,以孝友闻于乡里。兄颜畿得病,躬亲侍养13年,嫂患失明,常亲自煎汤熬药。后东海王越以为太傅参军,与讨功苏竣功,封西平县侯。成帝时迁光禄勋致仕。93岁卒。谥靖。
  【房豹】清河(今临清一带)人,年17任慕容绍主薄兼行台郎中,后为乐陵太守,治理有方,讼事大减,狱内空虚。以乐陵水多咸苦, 又组织人打井,终于打岀了甘泉水,民众齐声歌颁。

知识出处

聊城人物大辞典

《聊城人物大辞典》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聊城是我国文明发祥较早的地区之一,悠悠数千载,在这方热土上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事件,也出现过众多的英雄豪杰、志士仁人,其中既有治国安邦的贤臣良相,又有抗敌御侮的民族英雄;既有经纶满腹的饱学之士,又有名扬天下的墨客文人;既有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又有勤政爱民的领导干部,这些人或出生在聊城,或在聊城工作、生活、战斗过,他们为聊城做出了重要贡献,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把这些人物及其勋绩集中起来,传扬开去,不但有总结过去、追远昭往的意义,更可以增知、存史、资治、备检,以人为鉴,温故知新,激发人们热爱家乡的热情,起到利当代、惠后人的作用,而于对外宣传聊城、由名人而让人们进一步深入地了解聊城,亦有其重要意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