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器乐
临清架鼓古称羯鼓,因多为庙会接神送佛所演奏,故而念白为架鼓(架,指神佛所乘坐的銮架)。清末民国年间,临清以南坛奶奶庙架鼓会、碧霞宫庙架鼓会、行宫庙架鼓会最有名。临清架鼓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声音铿锵有力,节奏变化无穷,给人以美的享受。架鼓为打击乐合奏形式,所用乐器有鼓、点锣、筛锣3种乐器,鼓为双面,由牛皮蒙制而成,内装有鼓胆,演奏者用布带系在脖颈,鼓面与腰身呈垂直平状,两手持木棒轮番击敲;点锣为黄铜而制,直径为4寸,其声音清脆;筛锣声音浑圆深沉,凝重威武。临清架鼓鼓点丰富,声音宏大,音色变化多样,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演奏时,鼓锤相击使鼓的音色变化无穷。丰富多变的各种节奏,使其强中有弱,动中有静,强弱结合,动静有致,反映各种不同的内容和情绪,产生丰富的鼓点曲牌。常用曲牌有点鼓、大排鼓、小排鼓、二十八宿、三番带滚鼓、长鼓、滚鼓、卧龙鼓、三气周瑜、二十四孝等10余种。
阳谷哨原名“咕咕虫”,是阳谷县民间流传的一种土制娱乐用品。用粘土(胶泥)捏制而成,然后用木柴烧制定型。从其外型、发音和原料制作来看,为古代乐器“埙”演变而来。阳谷哨有泥制、陶制两种。从3寸许至1尺大小不等。其上有1。孔,音域在10度以上,可运用单吐、双吐、花舌等技巧吹奏,发音清脆噫亮,委婉悦耳。阳谷哨特别适于模仿各种鸟类的叫声,用以演奏地方戏曲和民歌有独特的乡土韵味。50年代初,创始人李保正在北京表演和销售“咕咕虫”,得到不少名人的指教。中国音乐协会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赵飒为其定名为“阳谷哨”。1953年10月3日,《北京日报》对“阳谷哨”进行报道。1978年,阳谷哨曾在“全国民间工艺品、少数民族用品展览会”上展出,受到有关单位的重视。1979年10月,在《中国民族民间器乐集成》挖掘、搜集过程中,地、县文化部门对《阳谷哨乐曲》进行考查整理,其中两首乐曲载入《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山东卷内。1984年5月,中央音乐研究所所长乔建中、研究员苗晶专程从北京到阳谷,搜集整理有关阳谷哨的音响资料。
鼓吹乐境内民间器乐演奏的主要形式之一,素有“山东北路啖呐流派”之称。其风格刚健有力,粗犷豪放,刚中有柔,柔中有刚;音色变化多样,能出现三弦音色的强音、箫一样的柔音音色。每逢年节、婚丧嫁娶,多有鼓乐队演奏,演奏时大都是合奏。乐器组合主要有唢呐、笙、管子、闷笛、笛、二胡、鼓板、梆子、小镣、小锣(手锣)等。一般由鼓板、梆子掌握节奏,小镣即兴加花演奏,根据乐曲情绪而强弱变化。流传于该区并被《中国民族民间乐曲集成》山东卷收入的鼓吹乐有:正调小开门、平调小开门、拨调小开门、在平行水令、普天乐、小开门、聊城小开门、聊城行水令、弦子大鼓、扬琴、坠子腔、十杯酒、哭周瑜、扶琴网子。
临清古筝临清金郝庄是“金派古筝”的发源地。明万历年间,该地的古筝即以声纯韵正、古朴典雅而闻名,世称“金派”。清末民初为鼎盛时期,全村时有=筝者10余名,其中以金灼南成就最著、声誉最隆。该地流传的筝曲多为《单八板》、《双八板》及其变曲。民间传谱很多,较早传谱为1873年(同治十二年)手抄工尺谱。现已收集的金郝庄筝曲有《双板》、《三环套日》、《流水激石》、《单板》、《孤雁岀群》、《玉连环》、《百鸟朝凤》、《叹十声》、《剪剪花》等20余首。乐曲结构多为“八板体”,全曲由8个乐句组成,每句除第五句为十二板外,其他均为八板,共六十八板。民间俗称“六八板”。各句落音为宫、徵、商、徵、宫、宫、宫、宫。
民歌
劳动号子主要有“打夯硪号”、“黄河碳号”和“运河号子”。黄河破号流传在阳谷、寿张一带,是劳动人民与黄水作斗争及修堤筑坝用的硪歌,主要有《二板号子》、《程号》、《小了了号》、《爬山虎》等40余首,高夯用的“咳咳呀”及平夯用的“平调续”、“梅花落子”等30余首;运河号子有“拉篷号”、“摇篷号”、“拉纤号”20余首;修路建房用的夯号主要有“喜夯落梅花”、“一路风顺起”、“梧桐叶上落凤凰”等10余首。另外还有“打油号子”等。不同号子各具特色,演唱形式有分有合,此呼彼应,旋律起伏跌宕,调性色彩丰富。随着劳动情绪的发展,速度、力度、节奏相应变化,有层次,有对比。
民间小调在民歌数量中最多,题材也较广泛,以表现劳动、爱情、民间习俗为主要内容。其曲调清新活泼,色彩鲜明,表现手法细腻。《对花》、《看郎》、《蜜蜂采花》、《卖饺子》及临清民歌《新对花》、《扛活调》、《光棍哭妻》、《看姑娘》、《尼姑思凡》等民间小调在全国也较有影响。其中,有些曲目成为专业团体经常上演的曲目。
音乐创作与演出
1954年秋,聊城县刘炳芹参加省民间音乐舞蹈会演,获唢呐演奏一等奖;1955年参加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获优秀奖;1956年获省音乐舞蹈会演一等奖。1963年,聊城民歌手曲秀兰在省民歌演唱会上演唱的《蜜蜂采花》、《卖饺子》受到省专家好评。1964年,阳谷县魏占河、杨万祥作曲的《新媳妇回娘家》参加山东省文艺会演,荣获创作一等奖;同年,参加“上海之春音乐会”并录音。1966年,临清市王子华作曲的女声表演唱《打绳歌》,由山东省歌舞团晋京演出,受到周恩来的接见,后由山东省电台文艺部作每周一歌播放。1973年,在平县毛佩琦作曲的童声合唱《绿化祖国植树苗》,由人民音乐出版社编入《少年儿童歌曲选》第一集及《文艺节目》第三集,后由中国少年广播合唱团演唱并灌成唱片。1975年,阳谷县杨万祥作曲的《七员女将来打夯》,发表在《河南省创作歌曲选》上,获一等奖。1978年,在平县张晶;武立序挖掘整理的民歌《宋景诗造反》被编入《山东民间歌曲集》,由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选入《中国民歌》第三集。1978-1980年,地区艺术馆第二次对全区民歌进行广泛收集,整理民歌200余首,编辑出版《聊城地区民间歌曲选编》。1979年,聊城市张树栋作曲的女声独唱《万代高唱东方红》,在山东省音乐舞蹈会演中,获优秀创作奖;东阿县傅朝峰作曲的女声独唱《雷锋颂歌人人唱》,收入《山东三十年歌曲集》。同年,地区群众艺术馆对《阳谷哨乐曲》进行考查整理,其中2首乐曲载入《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山东卷内。1980年,姜宝海作曲的女声独唱《朱老总您几时把家归》,由上海唱片社灌制唱片。同年,临清市文化馆程占吉整理的6首架鼓曲,被《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山东卷录用。1981年,姜宝海作曲的男声二重唱《金丝小枣八月熟》、女声齐唱《摘果忙》,收入《农村歌曲专集》。1983年4月,全区组成的民歌演唱队,在山东省民歌演唱会上取得好成绩。顾建国等5人演唱的黄河磯号《小了了号》、《爬山虎》、《莲花落》,由省电台、电视台录音录像。李晓云等演唱的《卖饺子》、《蜜蜂采花》、《对花》、《猜花》,邱方军等演唱的“号子”及《大瞎话》、《大实话》,向山东省委领导作汇报演岀,由山东电视台录像播岀。上海唱片社录制了顾建国、梁玉英演唱的《拐磨子》,邱方军、李晓云演唱的《新对花》、《猜花》,徐秋菊、梁玉英演唱的《撒大泼》,徐秋菊演唱的《尼姑思凡》,李晓云演唱的《卖饺子》、《蜜蜂采花》,梁玉英等演唱的《看情郎》8首聊城民歌。1985年,地区杨建波作曲的女声独唱《乡泉》,在山东省音乐舞蹈会演中获创作三等奖。1988年,阳谷县孙学利作曲的谷山调《绣荷包》编入《中国曲艺集》山东分卷;1989年作曲的独唱《春雨》,在山东省农村歌手大奖赛中获优秀创作奖。1976〜1990年,地区群众艺术馆先后举办音乐创作学习班30余期,创作音乐作品600余件。1978-1985年,编印《群众歌曲选》6期,《文艺演唱》1。期,《东昌演唱》8期,《歌曲创作选》1期。1991〜1994年,组织全区性有影响的文艺活动20余次,其中庆祝建党70周年文艺调演、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文艺调演、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文艺调演,“兴聊之歌”大型专题演唱会等。4年中,组织开展各种少儿音乐培训班90多期,举办首届少儿电子琴电视大奖赛及少儿钢琴、电子琴比赛,中.、小学生卡拉OK大赛等活动8期。1995-1996年,在全国“孔繁森颂歌”歌曲征集活动中,邱方军、周月华获作品创作二等奖,薛红获三等奖,杨建波获优秀奖。邱方军创作的歌曲《塞上行》、《孔繁森,光辉的榜样》分别在《群众艺术》、《音乐大观》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