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清末民初时期重要战事
太平军北伐1853年(清咸丰三年)春,太平军攻占南京城。不久,为推翻清政府,遂进行北伐和西征。北伐军3万余人由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地官正丞相李开芳统帅,从浦口、六合等地出发,九月达天津城下。咸丰帝惊恐万状,急命僧格林沁所部围剿北伐军。北伐军孤军深入,粮草、兵器得不到及时补充,陷入困境。林凤祥、李开芳只得率军南撤阜城,一面火速向天京求援。翌年正月初七,太平军派夏官又正丞相曾立昌、夏官副丞相陈仕保、冬官副丞相许宗扬等统帅太平军7500余人,自安庆北上。二月二十七日进驻张秋镇,管河主簿史永增、寿东主簿韩怡率官兵抵抗,被太平军战败擒获处死。.当地农民张师、陶大山、李育儿等0.3万余人闻讯响应。二十八日,太平军分兵驻阿城镇,前锋抵聊城南境周家店,因东昌(今聊城)有备,遂挥兵西进。二十九日,北伐军占领阳谷,杀县令文颖、教谕李文、典史徐风喈;继克莘县,杀清兵20余人、俘400余人;三月初一日继续北上,攻下冠县,遂逼至临清城下。
北伐援军强攻临清,一面挖地道在南城墙下埋藏炸药,一面派人伪装敌军混入城内。三月十五日夜,南城被炸开,黄秀生率兵一涌而入,并命前八、九两军从西关进攻,命右六军从东门进攻,当夜临清城即被占领。
北伐援军攻下临清,清廷震恐,即下令申斥其大将胜保、崇恩、善禄增派军队,限期夺回临清城,太平军遭到清军追剿,损失严重。黄秀生、曾立昌在清水镇附近挑选健勇千余名组成“先锋队”,每人携一火球,名曰“先锋炮”,于三月二十八日夜猛攻清军。霎时间,烟焰塞空,喊声震天,清兵被打得晕头转向,纷纷溃逃。曾立昌、黄秀生主张趁机追杀,返撤往北,直抵阜城。但许宗扬和新参加太平军的首领们主张继续南撤,致使北伐军各自为战。
林凤祥、李开芳得知北援军失败的消息,于四月九日率队由阜城突围,退往连镇,僧格林沁所部又尾追至连镇。林凤祥率主力固守连镇,李开芳带领600余兵南下,过德州,破恩县,直捣高唐州城。州牧魏文瀚大惊,急召士绅商议对策,遂令临清守备纪琳领营兵50名守南门,千总刘万化领营兵50名守西门,民团团长林其购、杜维屏领团丁50名守东门。五月初三晨,北伐军攻城,纪琳、刘万化、杜维屏弃城逃命,北伐军胜利入城,州牧魏文瀚跳井而死,林其购、林其贮兄弟抵抗,遂为刀下鬼。
北伐军占领高唐州城,胜保带清军在北五里铺扎营。咸丰帝继派崇恩带兵在北七里庄扎营,与胜保军成椅角之势。驻高唐的太平军是身经百战的精锐部队,食粮充足。他们顺城墙外围树立一圈木栅栏,用土培实。城周围挖了壕沟、陷坑,城内挖了许多地洞,并有地道直通城外,夜晩经常外出袭击清军。相持数月,清军对太平军无可奈何,且受很大损失。咸丰帝震惊,继派皇族贝子德楞额及田在、田军几路大军麋集城下。同年九月,数万清军由胜保统一指挥对太平军组织强攻,清军倾尽全力,挖壕沟,引地雷,发炮轰击,将城东北角围墙轰塌1丈多。太平军和民众合力防守,用木桩石块很快堵平城墙缺口,城好如初。清军又在城四周筑堤坝、设障碍,修炮台100多个,终未攻下高唐州城。咸丰帝大怒,将胜保押解入京问罪,贬官边疆。
1855年(咸丰五年)二月,清军统帅僧格林沁亲自领兵到高唐,组织重炮轰击。李开芳部由于长期战斗消耗,众寡悬殊,又无援军,城不能复守,遂突围南下茌平冯官屯,又遭清军堵击。太平军用各种大木器把屯子周围堵住,屯内遍掘陷坑,排列枪炮,守御严密。僧部用马步队圈围,持旗登楼远望,见太平军活动即放枪炮,势难骤进。僧部遂决定“引运河水灌之“。到四月,冯官屯水深四五尺不等,粮草火药尽湿,柴米渐乏,太平军将士大部牺牲。四月十三日,李开芳派出百人诈降被僧格林沁识破而杀。李遂放弃营垒,只身扑敌,被解京凌迟,余部80余人被处死。
黑旗军起义
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堂邑一带灾荒严重,加之苛捐杂税,民不聊生。3月29日,宋景诗组织18个英勇善战的好汉,闯进冠县城,劫监狱,焚县衙。白莲教五大旗揭竿响应,举行起义。同日,黄旗张玉怀等围攻莘县,4月2日攻克。4月1日,宋景诗自沙镇以南刘家河一带突起,直逼东昌。4月9日,花旗杨朋岭等攻入馆陶。农民起义军攻克县城,焚毁官衙,释放囚犯,尔后主动撤出,屯兵城外。黄、蓝、红、黑旗分屯沙镇、清水镇及冠县、馆陶交界处的万善、燕儿庄、宋村等处,征集民间军械、马匹,扩充军队,以图大举。贫苦农民纷纷参加义军,不到两个月,起义军已达0.5万余人。从4月中旬到5月中旬,起义军转战鲁西平原,先后攻克观城、阳谷、堂邑、濮州、朝城、范县等城,队伍发展到2万余人。
山东巡抚清盛、东昌知府秦际隆、临清知州张延龄及东昌府、临清州所属各州、县,分率清军、民团镇压。起义军以临清、邱县交界处的邵家庄、侯家集、下堡寺、王家庄、张三寨5处为基地,与冠、馆、莘、堂、朝、观6县义军相呼应,同清军展开激战。5月1日,黑旗军宋景诗部联合红、白旗义军从堂邑梁家浅东渡运河,进攻博平,后撤回运河西,分驻沙镇左右数十里间,军众逾万,遂以部分兵力向莘县、寿张、阳谷出击,主力集结于沙镇。9日,清道员明新、营总乌尔贡札布、秦际隆督队由堂邑进兵沙镇。乌尔贡札布骑兵在前,明新、秦际隆步军继后。黑旗军骑兵首先向清步兵冲击,经激战,秦、明受伤落马,所部兵员伤亡溃散。秦际隆败回东昌府养伤,明新、乌尔贡札布退避堂邑二十里铺。5月17日,起义军五六千人分南北两路围攻东昌府城,一路由北堤直扑城下,一路由南堤攻入东关米市街,激战通宵,火光不息。清军不支,乌尔贡札布军败退八里庙,明新军败至王垫铺。起义军盘旋围攻3昼夜。21日,义军0.2万人再次由西南堤突入双关街、漕工街。24日,义军四五千人分3路攻城,后因清军援至,起义军撤退。
清廷闻讯大惊,派钦差大臣胜保督办直隶、山东军务,移军冀州,指挥直隶、山东、河南等省清军及僧格林沁部乌尔贡札布骑兵围剿起义军。5月30日,大名道道员王榕吉、副将成禄率步骑0.2万人,副将徐廷楷率陕甘、直隶兵0.1万人,贵西道道员文桂持令督战,由威县向起义根据地邵家庄、侯家寨、下堡寺一带进击。起义军万余人退到临清西南樸头附近,浚壕筑垒,准备再战。6月7日黎明,胜保挥军至尖冢,义军一部与清军稍战即渡过卫河,主动撤回幌头。9日,清军分别由尖冢、大云集渡过卫河,两面夹击幌头。义军以村舍作掩护,分3路迎战,一度将清军击退。6月11日,起义军万余人由冯家圈等地北渡卫河,进攻清军占领的尖冢,激战4小时,义军主动撤回卫河以南,集中兵力击退追击之清军。13日,胜保亲临尖冢前线指挥。翌日拂晓,清军分道过河,骑兵在左右两翼,步兵居中,3路扑向馆陶。起义军且战且走,退入馆陶城。清军追至,城内义军发炮轰击,城外义军万余人由西北绕东南,将清军中路步兵团团围住,激战6小时,义军吹螺击鼓,越战越勇,愈围愈密,毙伤清军数百。清左右骑兵增援,义军被分割为二,会合不得,入城无望,遂向东南撤退,馆陶失陷。
6月25日,黑旗宋景诗、曹三敦子鼓,绿旗黄学文、黄兰枝,黄旗杨洛显、黄芳玉、李德等,率军渡运河向东,遇清平、博平两县民团堵截,经激战,民团死伤殆尽。后乌尔贡札布骑兵驰援,宋景诗等撤回河西堠堌、戴家湾等处。27日,宋景诗率众在土桥闸与清骑兵大战,因战斗不利,遂主动撤退,活动于沙镇、堂邑、柳林、堠堌一带,尤以沙镇附近为众。堂邑位居其中,为义军往来捷径,清军意欲拔之。7月23日,谭廷襄指挥乌尔贡札布、副都统西凌阿合军取堂邑。双方交战后,义军主动撤出,及至清军入城,堂邑已空无一人。至8日,柳林、堠堌、桑阿镇、沙镇相继失陷,起义军撤向莘县一带。7月9日,胜保率军追至莘县西关。万余起义军从莘县东北方向杀至,与城内0.8万义军内外夹击,将徐廷楷步军包围,清军援兵到,始解徐部之围。12日,胜保步军围大李王庄义军据点,以正定、河州兵攻其西,山东、河南两省兵攻其东,大沽、景州兵攻其北,围三缺一,南面设伏,骑兵机动兜裹,直隶督标为后应。万余起义军旗帜林立,鼓角喧天,列阵抗击清军。一番激战,起义军不支,大李王庄失陷。清军3路麋集莘县城外,发喊仰攻,义军发炮轰击,清军死伤众多,及至逼到城下,城上木石如雨,义军头领率先登城指挥守御,各种机枪一齐射击,击退清军。但起义军火药渐少,木石将尽,只得撤退。大绿旗杨泰拼力闯出南门,左冲右突,身中十数刀矛而亡,莘城陷落。清军遂移军南下,至7月18日,先后攻占阳谷、张秋,进逼朝城。张善继、左临明等首领在威县被俘遇害,张殿甲、程五姑(女)阵亡,张玉怀、程学书负伤,起义军失利。为保存力量,黑旗军宋景诗接受胜保的 “招抚”,改编入伍,分驻东昌、临清等地,活动于馆陶、莘县等直隶边境。
同年10月,捻军逼近济南,谭廷襄调军向南,胜保赴热河叩谒咸丰梓宫未返,胜军部分回防威县,部分赴濮州镇压王为凤民团起义,无暇顾及东昌,起义军重新得以发展。大绿旗杨福龄,大红旗靳四,小绿旗雷三焕,小红旗李金声、王怀玉、赵老怀,小黄旗王玉符等聚众再起,在冠县燕儿庄会合捻军、长枪会共万余人,在大阎家集大败清军。11月16日,绿旗张三臭、蓝旗杨老险等率部五六千人,在堂邑北丁家庙将乌尔贡札布、郝上庠军包围,击败清军,杀死郝上庠、莱州营守备伊缙保、抚标右营千总袁得胜,毙清军数百。
1862年(同治元年)底,宋景诗带领0.3万人马回拒官府“劝说”,摆脱清军围堵,毅然返回家乡,以甘屯、小刘贯庄为大本营,在两村之间挖有交通沟,并以小刘贯庄为中心,修筑北通临清、南去韩路、西达清水的3条大路,囤积大批粮饷,部队很快发展到2万人。黑旗军回乡后,地主民团纷纷组织起来与其对抗。
1863年(同治二年)5月11日,宋景诗趁其不备,突袭柳林、范寨,击败柳林民团,击杀团首杨鸣廉。7月上旬,刘长佑督直隶提督恒龄、山东臬司丁宝桢在馆、堂一带“会剿”。11日,清军3路合击宋军驻守的甘官屯一带,宋部分头迎击,清军不支,收兵后退。这时伏兵四起,清军中伏,伤亡众多。18日,恒龄指挥天津、大名等处兵马抵黎儿庄。时值盛夏,青纱帐起,大雨如柱,道路泥泞。起义军隐蔽在青纱帐中,待恒龄军至,突发而起,清步军顿时大乱,向北溃逃,骑兵也纷纷退却,溃不成军。待丁宝桢率部赶到,宋景诗已率部转移。
甘官屯战役大胜,起义军声威复震,军力大增,步兵已逾0.7万人,活跃在柳林、桑阿镇、清水镇方圆数百里间。
同年8月,刘长佑部署丁守存驻临清督民团防守运河,临清、武城、夏津、张秋、东平、汶上、东阿、清平、博平、德州等地实行集团防守。防守军渡河而东,直隶清军沿卫河布防,守北部和西部;丁宝桢及保德军防东部兼顾东昌。9月,僧格林沁移军东昌,自东而西,刘长佑军自北而南,向宋军根据地兜裹。21日,舒通额、苏克金、恒龄分3路进攻柳林。宋军在赵家塔头、张官寨等6处迎战不利,撤向甘官屯、小刘贯庄。22日,甘、刘两处又失,分两路向西退却。清军尾随至大厂,义军伏兵蜂起,毙伤清军百余,副都统成保负伤被俘。26日,起义军在冠县东南赵辛庄一带陷入僧格林沁、刘长佑部重围,折伤千余,继续向西南撤退。宋景诗率军长途奔驰,自莘县、朝城、观城、范县、濮州,进河南滑县、内黄,渡卫河向西北,经直隶冀州、河间诸府,入德州,分两路返回东昌府。
1865年(同治四年)初,黑旗军南下与捻军会合,足迹遍及直、鲁、豫3省交界地区的30余县,后捻军转战山东各地。1865年5月18日,诱使尾追的僧格林沁部陷入重围,于曹州(今菏泽)大败清军,击毙僧格林沁。
天龙八卦教起事
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初,因天灾冠县一带歉收,官府照征钱粮,引起乡民抗官闹漕斗争。天龙八卦教教主张善继、杨泰联合非教徒的枪棒教练宋景诗等人揭竿而起以“除暴安良,重整河山”。其军事组织按所习之“卦”分为五大旗。二月十一日,黄旗孙全仁部首先攻破邱县城;十九日,蓝旗左临明、大绿旗杨泰等部克冠县城;十九、二十日黄旗张玉怀部围攻莘县城;二十三日,宋景诗的黑旗军占领沙镇,逼近聊城;二十五日,黄旗军破莘县城;二十九日,杨朋岭部破馆陶城;三月三日,蓝旗左临明、黄旗张九春等部再次攻入邱县、馆陶城;四日,教军入观城、阳谷城;十日,红旗军攻入堂邑县城,十七日攻朝城;十九日围攻寿张城。教军破城后,焚烧县城,纵放囚犯,开仓放粮。冠县知县不战而逃,莘县知县被打伤,朝城知县被打死。
天龙八卦教的骤然起事,清廷大为惊恐。三月中旬先令山东巡抚调兵遣将会同东昌兵 “围剿”教军。教军愈战愈勇,二十七日东抵茌平境后,四月八日围攻聊城,十六日进攻临清。清廷又命兵部右侍郎胜保率从外省调集的马步军从北面进剿教军,四月十七日抵威县。北路教军与清军由西北向东南展开决战,教军被迫一路撤往冠县城。五月十四日,清军合围冠县县城,与教军战于冠县北关、西关、马寨、七里韩村。十八日,教军复攻清军占据的冠县城、莘县城,教军总管兵马大元帅杨泰牺牲于莘县之战中。四月二十一日,东路教军与清军战于聊城的李海务、周店等地,五月下旬宋景诗部与清军乌尔贡札布战于魏湾、柳林。六月上、中旬清军攻占沙镇、七级、阿城、张秋、朝城、观城。清军步步紧逼,形势急转直下。
八月,胜保赴热河,团练解体。教军活动再度兴起,遂派员赴豫北请来长枪会农民军0.4万多人与其一起活动于鲁西,声势大震。大绿旗杨福龄、小绿旗雷焕,大红旗靳四、小红旗李金声、小黄旗王玉符等在冠县燕儿庄竖起大旗,聚集人马。九月中、下旬,教军攻破清军冠、莘之间的大场营盘,围攻冠县城,双方战于冠、堂交界处的唐门寨、王家、刘八寨和冠县的宋村、张平、范庄、赵村、化村等地。十月上旬,教军逼近临清,与临清知州所率练勇、乌尔贡札布等部清军在堂邑西北的太公庙交战,将清军四面包围,清总兵郝上庠坠马受伤,被教军杀死,乌尔贡札布率兵败回聊城。
十月中旬,胜保复回,亲临冠县的八里庄、莘县的兴旺、张鲁集督剿教军。教军以延家营为据点,约集各旗教军屯于莘县、朝城一带,与清军展开激战。十一月三日,教军从延家营撤出,北上于大营口渡卫河至下堡寺,打死清都司张玉祥。十四日与清军战于广平、肥乡县交界处的牛庄后西进,十六日又回撤南馆陶渡卫河东进,清军随后追击。教军走投无路,除红旗军头目都志文潜伏堂邑一带外,其余被清军俘获。
捻军四打茌平城
1868年(清同治七年)三月二十五日,捻军张宗禹率大部人马由聊城方向开到茌平,并向在城进攻。守军为清兵王莫两个营及县长熊振湘所部。捻军攻城未克,入禹城境。四月十二日,张宗禹由高唐进兵再次攻茌平城,不料被王莫两营袭击,伤亡很大。此后,捻军第三次攻打茌平城,仍未克。不久,捻军第四次进攻茌平城,激战后攻克,杀死清军及团长、团丁千人。
义和团反教
义和团是在义和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反帝爱国群众组织,主要活动于冠县、茌平两县周围。
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冠县梨园屯的天主教民在法国传教士指使下,欲强行拆毁玉皇庙改建教堂,由此激起众怒。文生王世昌、武生阎得胜等先后上诉至县、府,官府惧怕洋人势力,明知教会理屈,却百般袒护,教民气焰嚣张,村民义愤填膺,教民拆庙建堂,村民拆堂建庙,反复数次,阎书勤、高元祥等18个勇猛青年挺身而出,誓以武力抗教。他们自知势单力薄,难以抵御教会、官府势力,便邀请直隶威县沙柳寨梅花拳首领赵三多协助护庙。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春,赵三多率拳众在梨园屯亮拳设场,周围10公里村庄0.3万多拳民赶往参加,并将梅花拳改为义和拳,广招徒众,习拳练武,作好起义准备。以此为转机,义和拳从保卫身家走向反教会、反官府的斗争。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十月三日,赵三多统帅各路拳民在威县蒋家庄祭旗起义,改义和拳为义和团,竖起“助清灭洋'’的旗帜,攻打教堂,清廷震动,旋即派兵镇压,义和团先后在邱县常家屯、威县侯魏村遭到清军袭击,损失惨重,遂转移至临清城西留善土固村。之后,义和团兵分两路,一路由赵三多率领深入直隶活动,积蓄力量,以图再起;一路由阎书勤率领,返回梨园屯。东昌知府洪用舟派兵马驻防梨园屯、红桃园、小里堌,表面上与阎书勤结好,实则窥伺时机进行暗算。不久,阎书勤遭枪伤,在群众掩护下转移到巨鹿、冀州一带。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冬,阎书勤到邱县常家屯与当地拳首牛九州部会合。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正月十一日,阎书勤等率众攻打梨园屯清军,当撤退到干集东时遭到清军伏击,阎书勤北上直隶与赵三多会合。同年五月,赵三多、阎书勤从景州朱家河分兵,赵三多攻打临清小芦教堂,阎书勤攻打武城十二里庄教堂。小芦教堂是法国天主教势力在鲁西的一个侵略据点,地方官兵曾派兵保护。七月,赵三多与当地拳首谭奎芳部合力围攻小芦教堂,清军只发一排空炮便急忙将神甫接出送走。临清教民如鸟兽散,争相逃往邻县教堂。后来,赵三多回到冠县、威县一带,十一月十七日,在威县侯魏村被清军包围,伤亡惨重,赵带余部突围入直隶。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七月十六日,阎书勤联合夏津、武城、博平以及直隶等地义和团、大刀会、红灯照计数千人,攻打十二里庄教堂,前后5战,终因教堂装备精良未克。阎书勤率众返梨园屯,联合夏津郝洛有、任寡妇,博平孟兆连、杨付桂,直隶宋狮子、刘化龙,冠县十八村孟洛珠等部义和团。至此,义和团声威大振,参加者日众。东昌知府洪用舟极端惊恐,认为若不及早扑灭,必然势成燎原。八月十六日夜,洪用舟、参将方致祥、冠县知县程某、千总闵文章分率所部兵勇,在威县邵堌集结,后赴梨园屯,捉拿阎书勤等拳民。十七日黎明,清兵将梨园屯包围,骑兵由村东、步兵由村南冲入。阎书勤率拳民环列庄内,持械迎击,其势甚猛,清军依恃火器,远则枪击,近则刀刺,拳民死伤28人,阎书勤被俘,撤出村外的拳民再遭清军埋伏,被俘97人,大批马匹、器械被清军掠去。阎书勤等38人被清军押往临清,十九日至二十二日接连有阎书勤等29人被害。阎被害后,余部在高元祥率领下继续坚持斗争。十月十一日,高元祥等攻打红桃园教堂,先胜后败,突围回到梨园屯后为清军所捕,后被杀于冠县。至此,冠县附近一带的义和团斗争归于失败。
茌平县习拳者众多,仅拳场就有800余处。朱红灯、心诚和尚为茌平、禹城习拳者的著名首领。他们设场授徒,先后与徐登弟、王立言、孙冶泰、李开泉、官东林、刘太清、常自禄、罗会英、王青山、于清水等义和团首领互通声气,配合行动。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9月,平原义和团首领因与清军决战失败,求助于朱红灯。朱率长清、茌平、高唐等县拳众千余至平原。10月11日,清军率兵镇压,双方战于杠子李庄。朱红灯、李长水重创清军。杠子李一战告捷,朱红灯率众向恩县方向出击,18日晨抵达位于马颊河东岸、大芝坊村东头的森罗殿。清军追至森罗殿,义和团向清军勇猛冲击。朱红灯身披红斗蓬、座骑大红马、率先冲入敌阵,将清军逼退六七里路,突破清军包围后,沿马颊河向南,转回茌平。11月15日,朱红灯、于清水的神拳队伍自茌平向外地出击,一部分队伍路过张庄时,受到张庄教堂的武装挑衅。朱、于所率大队听到枪声,赶往增援,将张庄教堂层层包围,先是攻打,继而放火烧了洋楼,使之成为废墟。11月21日夜,山东巡抚毓贤派马金叙率清军在茌平五里庄将朱红灯逮捕,23日夜,在高唐杨庄将心诚和尚逮捕,一并押往济南。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夏初,于清水、徐福又率拳众千余人复攻张庄教堂,马金叙从济南带红马队到张庄解围,于清水带人冲上前去,将先头马队击败,后面马队陆续赶来,击毙拳众20多人,拳民纷纷离散。不久,于清水、徐福等首领相继被捕,在高唐英勇就义。义和团余部遂转移直隶等地。
阳谷农民围城抗捐
1927年7月8日,阳谷县城周围各村丁壮纷纷集结,四五万农民自发地将阳谷县城包围,要求官府废除苛捐杂税。围城之初,县衙官吏及警兵惊慌失措,不敢轻举妄动。至第四日,拼凑起“敢死队”数十人,由县城北门、东门向外骚扰,妄图将围城群众惊散。枪声一响,各村农民队伍操起刀枪自卫还击。一时间人如潮涌,杀声震天。警兵见势不妙,缩回城内,关闭城门。
抗捐斗争爆发后,共产党员杨耕心、进步青年王筱湖在围城群众中多次发表演讲、张贴标语,号召广大农民群众团结战斗,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废除苛捐杂税。围城4天后,城内柴薪、粮米不继,居民日益恐慌。县知事及其幕僚束手无策。县巡警队、警备队沿城布防,疲惫不堪。东临道尹陆春元虽有12县警备队可资调遣,见围城农民声势浩大,亦不敢轻举妄动。至围城第五日,陆带少数随从,乘轿自聊城到阳谷调处围城事端,行近阳谷县城,陆春元下轿步行,沿途向群众打躬作揖,“软语抚慰”,当着围城农民的面给阳谷县知事写下手谕,准予酌情减免田赋捐税。
陆春元回城后,阳谷县知事于当日下午派乡绅魏福爵出城,同围城农民商谈撤围之事。各村头领向县署提岀减免捐税、取消盐巡、不准建设局随意占地毁坏庄稼等条件,责令魏福爵如实传达。阳谷县公署慑于农民威势,答应取消苛捐杂税、撤销盐巡队,围城农民陆续散去。
坡里暴动
1927年前后,军阀连年混战,捐税繁重,经济凋敝,迫使鲁西许多地方的农民自动联合起来抗捐抗税。濮县人民围攻县城,反对增加捐税;朝城红枪会赶走号称拥有万人大军的军阀武装薛传峰部;以莘县耿朝良为首的莘冠朝边区的红枪队,消灭近千人的大名土匪石五奎部;冠县赵史村以赵怀德为首的黄沙会,抗击催征捐税的张宗昌军阀一个团的进攻达十数天之久。1927年7月12日,阳谷县农民为抗粮抗捐,四五万人包围阳谷县城。中共山东省委认为鲁西工农劳苦大众反剥削、反压迫、抗捐抗税的斗争蓬勃发展,正处在革命高潮之中,党组织应因势利导,领导农民举行暴动。
1927年10月,中共鲁西县委按照省委指示,酝酿在阳谷组织武装起义,并确定坡里天主教堂为攻占的首要目标。坡里教堂是天主教鲁西教区的主教所在地,拥有5座三层堡楼、109间二层群楼和1600余亩土地,备有几十支步枪。教堂不仅雇工、收租、放高利贷,而且勾结官府,欺压百姓,强占民房,无恶不作。附近的豪绅地主为虎作张,横行邻里,当地群众对此深恶痛绝。
1928年1月14日,鲁西县委书记张干民,委员赵以政、聂子政等,通过共产党员杨耕心说服阳谷县绿林武装头领韩建德接受了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同部分农会会员一起举行暴动。聂子政、韩建德带领10名群众手持大刀、短枪首先冲击教堂。随后,鲁西县委的张干民、王寅生、孙大安、宋占一、申仲铭率领附近村庄中共党员和农会会员先后进入教堂,逮捕反动分子300余名,缴获步枪30支、子弹2万余发、白银2.7万两,并将一大批粮食分给群众。群众自带枪支纷纷加入,一星期内,暴动群众发展到近千人,拥有步枪300余支。暴动队伍组成“农民自卫军”,韩建德为司令,程宗岳任参谋长,聂子政、孙大安、申仲铭、王筱湖作为党代表负责政治、军事、宣传和联络工作。农民自卫军发布文告,揭露反动军阀、贪官污吏的黑暗统治,提出“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农民武装,建立工农革命政权”等政治口号和“开放民权”、"民选县政府”的民主要求。同时开仓放粮,收缴附近地方枪支,建立起一支300多人的武装。
坡里暴动使反动势力极为震惊。东临道道尹陆春元调东临道12个县的军警团队0.1万余人,协同军阀张宗昌驻聊城的一个旅,携枪炮围攻教堂。暴动武装打退敌人数次进攻,坚持长达25天之久,于2月7日午夜,趁风沙漫天撤岀教堂。至冠县、河北大名一带时,遭直隶督办、军阀褚玉璞和张宗昌部队夹击, 队伍大部失散。
谷官屯暴动
1927年7、8月份,共产党员金谷兰受中共鲁北特委的派遣回乡组织发动谷官屯农民暴动。这年,高唐蝗虫为害,地主剥削更加残酷。金谷兰将家中积存的一仓谷子分给贫苦农民;组织小学教师开办农民业校,编唱“打倒老财把地分”的歌谣;看到高唐城北“红门”这支农民武装相当活跃,便拜师入坛,并带领谷官屯农民加入。金谷兰根据党的指示,提岀“抗捐抗税、打倒土豪劣绅”的口号,得到各坛口的拥护,被选为10乡“红门”的团长。从此,“红门”改称“红团”。金谷兰在农民中发展共产党员,建立谷官屯党支部。1928年春,中共山东省委派省委委员李春荣、于赞之等先后到高唐红团活动地区领导农民暴动。同年2月在谷官屯召开鲁北县委扩大会议,号召农民进行武装斗争。李春荣、金谷兰因势利导,使“红团”得到进一步发展,组织也更加严密,遂将谷官屯一带的“红团”编为第一团,金谷兰任团长;将高唐、恩县、平原交界处郑官屯一带的“红团”编为第二团,李春荣为团长。团下设有7个大队,大队各辖5个小队。为了武装“红团”,金谷兰卖掉家中的18亩地,置买大刀40把、红缨枪400杆,还到济南铁工厂专门铸造他自己设计的铁莢藜锤300多个。当时“红团”操练的号角声和锣鼓声整日响遍大小村镇,农民意气风发。他们把标语贴到各大村镇和高唐县政府的大门口。1928年4月27日,“红团”镇压了5个前来敲诈勒索的盐警。同时,邵庄、太平庄的“红团”相继处决了土豪劣绅,把他们的财产分给穷人。“红团”的活动震动了鲁西北地区,当地反动势力大肆制造诋毁“红团”的舆论。济南、天津、北京等地的报纸多次登载“鲁北共产党魁金谷兰聚众杀人”等来蛊惑人心,图谋扑灭高唐县的农民运动。
1928年4月,中共山东省委决定将鲁北县委改为鲁北特委,由李春荣任书记,张干民、于赞之、李宗贵、王旭鹏、金谷兰为委员,机关设在高唐县谷官屯。鲁北特委成立后,根据省委指示,决定5月4日组织谷官屯一带红团举行武装暴动,建立谷官屯苏维埃。同时,将“红团”改称“农民自卫团'',设立总团部,金谷兰任团长,姜占甲、靳兴荣任副团长,并将25个村庄的团员编为7个大队,每个大队下设5个小队,人数不等。约定7个大队的团员于5月4日到谷官屯集结,先打土匪头子李九的老巢一一打渔李庄,再占领高唐城。不料,暴动日期泄露。高唐县反动政府调集县大队、县警备和土匪李长兴、李彩题部等反动武装近千名,于5月4日拂晓将谷官屯包围,袭击特委机关。谷官屯大队团员毫无准备,加之敌我力量、武器都很悬殊,鲁北特委和农民自卫团团部机关被敌人占领,特委书记李春荣、“红团”副团长姜占甲等壮烈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