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重要战事
第一节清末民初时期重要战事
太平军北伐1853年(清咸丰三年)春,太平军攻占南京城。不久,为推翻清政府,遂进行北伐和西征。北伐军3万余人由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地官正丞相李开芳统帅,从浦口、六合等地出发,九月达天津城下。咸丰帝惊恐万状,急命僧格林沁所部围剿北伐军。北伐军孤军深入,粮草、兵器得不到及时补充,陷入困境。林凤祥、李开芳只得率军南撤阜城,一面火速向天京求援。翌年正月初七,太平军派夏官又正丞相曾立昌、夏官副丞相陈仕保、冬官副丞相许宗扬等统帅太平军7500余人,自安庆北上。二月二十七日进驻张秋镇,管河主簿史永增、寿东主簿韩怡率官兵抵抗,被太平军战败擒获处死。.当地农民张师、陶大山、李育儿等0.3万余人闻讯响应。二十八日,太平军分兵驻阿城镇,前锋抵聊城南境周家店,因东昌(今聊城)有备,遂挥兵西进。二十九日,北伐军占领阳谷,杀县令文颖、教谕李文、典史徐风喈;继克莘县,杀清兵20余人、俘400余人;三月初一日继续北上,攻下冠县,遂逼至临清城下。
北伐援军强攻临清,一面挖地道在南城墙下埋藏炸药,一面派人伪装敌军混入城内。三月十五日夜,南城被炸开,黄秀生率兵一涌而入,并命前八、九两军从西关进攻,命右六军从东门进攻,当夜临清城即被占领。
北伐援军攻下临清,清廷震恐,即下令申斥其大将胜保、崇恩、善禄增派军队,限期夺回临清城,太平军遭到清军追剿,损失严重。黄秀生、曾立昌在清水镇附近挑选健勇千余名组成“先锋队”,每人携一火球,名曰“先锋炮”,于三月二十八日夜猛攻清军。霎时间,烟焰塞空,喊声震天,清兵被打得晕头转向,纷纷溃逃。曾立昌、黄秀生主张趁机追杀,返撤往北,直抵阜城。但许宗扬和新参加太平军的首领们主张继续南撤,致使北伐军各自为战。
林凤祥、李开芳得知北援军失败的消息,于四月九日率队由阜城突围,退往连镇,僧格林沁所部又尾追至连镇。林凤祥率主力固守连镇,李开芳带领600余兵南下,过德州,破恩县,直捣高唐州城。州牧魏文瀚大惊,急召士绅商议对策,遂令临清守备纪琳领营兵50名守南门,千总刘万化领营兵50名守西门,民团团长林其购、杜维屏领团丁50名守东门。五月初三晨,北伐军攻城,纪琳、刘万化、杜维屏弃城逃命,北伐军胜利入城,州牧魏文瀚跳井而死,林其购、林其贮兄弟抵抗,遂为刀下鬼。
北伐军占领高唐州城,胜保带清军在北五里铺扎营。咸丰帝继派崇恩带兵在北七里庄扎营,与胜保军成椅角之势。驻高唐的太平军是身经百战的精锐部队,食粮充足。他们顺城墙外围树立一圈木栅栏,用土培实。城周围挖了壕沟、陷坑,城内挖了许多地洞,并有地道直通城外,夜晩经常外出袭击清军。相持数月,清军对太平军无可奈何,且受很大损失。咸丰帝震惊,继派皇族贝子德楞额及田在、田军几路大军麋集城下。同年九月,数万清军由胜保统一指挥对太平军组织强攻,清军倾尽全力,挖壕沟,引地雷,发炮轰击,将城东北角围墙轰塌1丈多。太平军和民众合力防守,用木桩石块很快堵平城墙缺口,城好如初。清军又在城四周筑堤坝、设障碍,修炮台100多个,终未攻下高唐州城。咸丰帝大怒,将胜保押解入京问罪,贬官边疆。
1855年(咸丰五年)二月,清军统帅僧格林沁亲自领兵到高唐,组织重炮轰击。李开芳部由于长期战斗消耗,众寡悬殊,又无援军,城不能复守,遂突围南下茌平冯官屯,又遭清军堵击。太平军用各种大木器把屯子周围堵住,屯内遍掘陷坑,排列枪炮,守御严密。僧部用马步队圈围,持旗登楼远望,见太平军活动即放枪炮,势难骤进。僧部遂决定“引运河水灌之“。到四月,冯官屯水深四五尺不等,粮草火药尽湿,柴米渐乏,太平军将士大部牺牲。四月十三日,李开芳派出百人诈降被僧格林沁识破而杀。李遂放弃营垒,只身扑敌,被解京凌迟,余部80余人被处死。
黑旗军起义
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堂邑一带灾荒严重,加之苛捐杂税,民不聊生。3月29日,宋景诗组织18个英勇善战的好汉,闯进冠县城,劫监狱,焚县衙。白莲教五大旗揭竿响应,举行起义。同日,黄旗张玉怀等围攻莘县,4月2日攻克。4月1日,宋景诗自沙镇以南刘家河一带突起,直逼东昌。4月9日,花旗杨朋岭等攻入馆陶。农民起义军攻克县城,焚毁官衙,释放囚犯,尔后主动撤出,屯兵城外。黄、蓝、红、黑旗分屯沙镇、清水镇及冠县、馆陶交界处的万善、燕儿庄、宋村等处,征集民间军械、马匹,扩充军队,以图大举。贫苦农民纷纷参加义军,不到两个月,起义军已达0.5万余人。从4月中旬到5月中旬,起义军转战鲁西平原,先后攻克观城、阳谷、堂邑、濮州、朝城、范县等城,队伍发展到2万余人。
山东巡抚清盛、东昌知府秦际隆、临清知州张延龄及东昌府、临清州所属各州、县,分率清军、民团镇压。起义军以临清、邱县交界处的邵家庄、侯家集、下堡寺、王家庄、张三寨5处为基地,与冠、馆、莘、堂、朝、观6县义军相呼应,同清军展开激战。5月1日,黑旗军宋景诗部联合红、白旗义军从堂邑梁家浅东渡运河,进攻博平,后撤回运河西,分驻沙镇左右数十里间,军众逾万,遂以部分兵力向莘县、寿张、阳谷出击,主力集结于沙镇。9日,清道员明新、营总乌尔贡札布、秦际隆督队由堂邑进兵沙镇。乌尔贡札布骑兵在前,明新、秦际隆步军继后。黑旗军骑兵首先向清步兵冲击,经激战,秦、明受伤落马,所部兵员伤亡溃散。秦际隆败回东昌府养伤,明新、乌尔贡札布退避堂邑二十里铺。5月17日,起义军五六千人分南北两路围攻东昌府城,一路由北堤直扑城下,一路由南堤攻入东关米市街,激战通宵,火光不息。清军不支,乌尔贡札布军败退八里庙,明新军败至王垫铺。起义军盘旋围攻3昼夜。21日,义军0.2万人再次由西南堤突入双关街、漕工街。24日,义军四五千人分3路攻城,后因清军援至,起义军撤退。
清廷闻讯大惊,派钦差大臣胜保督办直隶、山东军务,移军冀州,指挥直隶、山东、河南等省清军及僧格林沁部乌尔贡札布骑兵围剿起义军。5月30日,大名道道员王榕吉、副将成禄率步骑0.2万人,副将徐廷楷率陕甘、直隶兵0.1万人,贵西道道员文桂持令督战,由威县向起义根据地邵家庄、侯家寨、下堡寺一带进击。起义军万余人退到临清西南樸头附近,浚壕筑垒,准备再战。6月7日黎明,胜保挥军至尖冢,义军一部与清军稍战即渡过卫河,主动撤回幌头。9日,清军分别由尖冢、大云集渡过卫河,两面夹击幌头。义军以村舍作掩护,分3路迎战,一度将清军击退。6月11日,起义军万余人由冯家圈等地北渡卫河,进攻清军占领的尖冢,激战4小时,义军主动撤回卫河以南,集中兵力击退追击之清军。13日,胜保亲临尖冢前线指挥。翌日拂晓,清军分道过河,骑兵在左右两翼,步兵居中,3路扑向馆陶。起义军且战且走,退入馆陶城。清军追至,城内义军发炮轰击,城外义军万余人由西北绕东南,将清军中路步兵团团围住,激战6小时,义军吹螺击鼓,越战越勇,愈围愈密,毙伤清军数百。清左右骑兵增援,义军被分割为二,会合不得,入城无望,遂向东南撤退,馆陶失陷。
6月25日,黑旗宋景诗、曹三敦子鼓,绿旗黄学文、黄兰枝,黄旗杨洛显、黄芳玉、李德等,率军渡运河向东,遇清平、博平两县民团堵截,经激战,民团死伤殆尽。后乌尔贡札布骑兵驰援,宋景诗等撤回河西堠堌、戴家湾等处。27日,宋景诗率众在土桥闸与清骑兵大战,因战斗不利,遂主动撤退,活动于沙镇、堂邑、柳林、堠堌一带,尤以沙镇附近为众。堂邑位居其中,为义军往来捷径,清军意欲拔之。7月23日,谭廷襄指挥乌尔贡札布、副都统西凌阿合军取堂邑。双方交战后,义军主动撤出,及至清军入城,堂邑已空无一人。至8日,柳林、堠堌、桑阿镇、沙镇相继失陷,起义军撤向莘县一带。7月9日,胜保率军追至莘县西关。万余起义军从莘县东北方向杀至,与城内0.8万义军内外夹击,将徐廷楷步军包围,清军援兵到,始解徐部之围。12日,胜保步军围大李王庄义军据点,以正定、河州兵攻其西,山东、河南两省兵攻其东,大沽、景州兵攻其北,围三缺一,南面设伏,骑兵机动兜裹,直隶督标为后应。万余起义军旗帜林立,鼓角喧天,列阵抗击清军。一番激战,起义军不支,大李王庄失陷。清军3路麋集莘县城外,发喊仰攻,义军发炮轰击,清军死伤众多,及至逼到城下,城上木石如雨,义军头领率先登城指挥守御,各种机枪一齐射击,击退清军。但起义军火药渐少,木石将尽,只得撤退。大绿旗杨泰拼力闯出南门,左冲右突,身中十数刀矛而亡,莘城陷落。清军遂移军南下,至7月18日,先后攻占阳谷、张秋,进逼朝城。张善继、左临明等首领在威县被俘遇害,张殿甲、程五姑(女)阵亡,张玉怀、程学书负伤,起义军失利。为保存力量,黑旗军宋景诗接受胜保的 “招抚”,改编入伍,分驻东昌、临清等地,活动于馆陶、莘县等直隶边境。
同年10月,捻军逼近济南,谭廷襄调军向南,胜保赴热河叩谒咸丰梓宫未返,胜军部分回防威县,部分赴濮州镇压王为凤民团起义,无暇顾及东昌,起义军重新得以发展。大绿旗杨福龄,大红旗靳四,小绿旗雷三焕,小红旗李金声、王怀玉、赵老怀,小黄旗王玉符等聚众再起,在冠县燕儿庄会合捻军、长枪会共万余人,在大阎家集大败清军。11月16日,绿旗张三臭、蓝旗杨老险等率部五六千人,在堂邑北丁家庙将乌尔贡札布、郝上庠军包围,击败清军,杀死郝上庠、莱州营守备伊缙保、抚标右营千总袁得胜,毙清军数百。
1862年(同治元年)底,宋景诗带领0.3万人马回拒官府“劝说”,摆脱清军围堵,毅然返回家乡,以甘屯、小刘贯庄为大本营,在两村之间挖有交通沟,并以小刘贯庄为中心,修筑北通临清、南去韩路、西达清水的3条大路,囤积大批粮饷,部队很快发展到2万人。黑旗军回乡后,地主民团纷纷组织起来与其对抗。
1863年(同治二年)5月11日,宋景诗趁其不备,突袭柳林、范寨,击败柳林民团,击杀团首杨鸣廉。7月上旬,刘长佑督直隶提督恒龄、山东臬司丁宝桢在馆、堂一带“会剿”。11日,清军3路合击宋军驻守的甘官屯一带,宋部分头迎击,清军不支,收兵后退。这时伏兵四起,清军中伏,伤亡众多。18日,恒龄指挥天津、大名等处兵马抵黎儿庄。时值盛夏,青纱帐起,大雨如柱,道路泥泞。起义军隐蔽在青纱帐中,待恒龄军至,突发而起,清步军顿时大乱,向北溃逃,骑兵也纷纷退却,溃不成军。待丁宝桢率部赶到,宋景诗已率部转移。
甘官屯战役大胜,起义军声威复震,军力大增,步兵已逾0.7万人,活跃在柳林、桑阿镇、清水镇方圆数百里间。
同年8月,刘长佑部署丁守存驻临清督民团防守运河,临清、武城、夏津、张秋、东平、汶上、东阿、清平、博平、德州等地实行集团防守。防守军渡河而东,直隶清军沿卫河布防,守北部和西部;丁宝桢及保德军防东部兼顾东昌。9月,僧格林沁移军东昌,自东而西,刘长佑军自北而南,向宋军根据地兜裹。21日,舒通额、苏克金、恒龄分3路进攻柳林。宋军在赵家塔头、张官寨等6处迎战不利,撤向甘官屯、小刘贯庄。22日,甘、刘两处又失,分两路向西退却。清军尾随至大厂,义军伏兵蜂起,毙伤清军百余,副都统成保负伤被俘。26日,起义军在冠县东南赵辛庄一带陷入僧格林沁、刘长佑部重围,折伤千余,继续向西南撤退。宋景诗率军长途奔驰,自莘县、朝城、观城、范县、濮州,进河南滑县、内黄,渡卫河向西北,经直隶冀州、河间诸府,入德州,分两路返回东昌府。
1865年(同治四年)初,黑旗军南下与捻军会合,足迹遍及直、鲁、豫3省交界地区的30余县,后捻军转战山东各地。1865年5月18日,诱使尾追的僧格林沁部陷入重围,于曹州(今菏泽)大败清军,击毙僧格林沁。
天龙八卦教起事
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初,因天灾冠县一带歉收,官府照征钱粮,引起乡民抗官闹漕斗争。天龙八卦教教主张善继、杨泰联合非教徒的枪棒教练宋景诗等人揭竿而起以“除暴安良,重整河山”。其军事组织按所习之“卦”分为五大旗。二月十一日,黄旗孙全仁部首先攻破邱县城;十九日,蓝旗左临明、大绿旗杨泰等部克冠县城;十九、二十日黄旗张玉怀部围攻莘县城;二十三日,宋景诗的黑旗军占领沙镇,逼近聊城;二十五日,黄旗军破莘县城;二十九日,杨朋岭部破馆陶城;三月三日,蓝旗左临明、黄旗张九春等部再次攻入邱县、馆陶城;四日,教军入观城、阳谷城;十日,红旗军攻入堂邑县城,十七日攻朝城;十九日围攻寿张城。教军破城后,焚烧县城,纵放囚犯,开仓放粮。冠县知县不战而逃,莘县知县被打伤,朝城知县被打死。
天龙八卦教的骤然起事,清廷大为惊恐。三月中旬先令山东巡抚调兵遣将会同东昌兵 “围剿”教军。教军愈战愈勇,二十七日东抵茌平境后,四月八日围攻聊城,十六日进攻临清。清廷又命兵部右侍郎胜保率从外省调集的马步军从北面进剿教军,四月十七日抵威县。北路教军与清军由西北向东南展开决战,教军被迫一路撤往冠县城。五月十四日,清军合围冠县县城,与教军战于冠县北关、西关、马寨、七里韩村。十八日,教军复攻清军占据的冠县城、莘县城,教军总管兵马大元帅杨泰牺牲于莘县之战中。四月二十一日,东路教军与清军战于聊城的李海务、周店等地,五月下旬宋景诗部与清军乌尔贡札布战于魏湾、柳林。六月上、中旬清军攻占沙镇、七级、阿城、张秋、朝城、观城。清军步步紧逼,形势急转直下。
八月,胜保赴热河,团练解体。教军活动再度兴起,遂派员赴豫北请来长枪会农民军0.4万多人与其一起活动于鲁西,声势大震。大绿旗杨福龄、小绿旗雷焕,大红旗靳四、小红旗李金声、小黄旗王玉符等在冠县燕儿庄竖起大旗,聚集人马。九月中、下旬,教军攻破清军冠、莘之间的大场营盘,围攻冠县城,双方战于冠、堂交界处的唐门寨、王家、刘八寨和冠县的宋村、张平、范庄、赵村、化村等地。十月上旬,教军逼近临清,与临清知州所率练勇、乌尔贡札布等部清军在堂邑西北的太公庙交战,将清军四面包围,清总兵郝上庠坠马受伤,被教军杀死,乌尔贡札布率兵败回聊城。
十月中旬,胜保复回,亲临冠县的八里庄、莘县的兴旺、张鲁集督剿教军。教军以延家营为据点,约集各旗教军屯于莘县、朝城一带,与清军展开激战。十一月三日,教军从延家营撤出,北上于大营口渡卫河至下堡寺,打死清都司张玉祥。十四日与清军战于广平、肥乡县交界处的牛庄后西进,十六日又回撤南馆陶渡卫河东进,清军随后追击。教军走投无路,除红旗军头目都志文潜伏堂邑一带外,其余被清军俘获。
捻军四打茌平城
1868年(清同治七年)三月二十五日,捻军张宗禹率大部人马由聊城方向开到茌平,并向在城进攻。守军为清兵王莫两个营及县长熊振湘所部。捻军攻城未克,入禹城境。四月十二日,张宗禹由高唐进兵再次攻茌平城,不料被王莫两营袭击,伤亡很大。此后,捻军第三次攻打茌平城,仍未克。不久,捻军第四次进攻茌平城,激战后攻克,杀死清军及团长、团丁千人。
义和团反教
义和团是在义和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反帝爱国群众组织,主要活动于冠县、茌平两县周围。
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冠县梨园屯的天主教民在法国传教士指使下,欲强行拆毁玉皇庙改建教堂,由此激起众怒。文生王世昌、武生阎得胜等先后上诉至县、府,官府惧怕洋人势力,明知教会理屈,却百般袒护,教民气焰嚣张,村民义愤填膺,教民拆庙建堂,村民拆堂建庙,反复数次,阎书勤、高元祥等18个勇猛青年挺身而出,誓以武力抗教。他们自知势单力薄,难以抵御教会、官府势力,便邀请直隶威县沙柳寨梅花拳首领赵三多协助护庙。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春,赵三多率拳众在梨园屯亮拳设场,周围10公里村庄0.3万多拳民赶往参加,并将梅花拳改为义和拳,广招徒众,习拳练武,作好起义准备。以此为转机,义和拳从保卫身家走向反教会、反官府的斗争。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十月三日,赵三多统帅各路拳民在威县蒋家庄祭旗起义,改义和拳为义和团,竖起“助清灭洋'’的旗帜,攻打教堂,清廷震动,旋即派兵镇压,义和团先后在邱县常家屯、威县侯魏村遭到清军袭击,损失惨重,遂转移至临清城西留善土固村。之后,义和团兵分两路,一路由赵三多率领深入直隶活动,积蓄力量,以图再起;一路由阎书勤率领,返回梨园屯。东昌知府洪用舟派兵马驻防梨园屯、红桃园、小里堌,表面上与阎书勤结好,实则窥伺时机进行暗算。不久,阎书勤遭枪伤,在群众掩护下转移到巨鹿、冀州一带。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冬,阎书勤到邱县常家屯与当地拳首牛九州部会合。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正月十一日,阎书勤等率众攻打梨园屯清军,当撤退到干集东时遭到清军伏击,阎书勤北上直隶与赵三多会合。同年五月,赵三多、阎书勤从景州朱家河分兵,赵三多攻打临清小芦教堂,阎书勤攻打武城十二里庄教堂。小芦教堂是法国天主教势力在鲁西的一个侵略据点,地方官兵曾派兵保护。七月,赵三多与当地拳首谭奎芳部合力围攻小芦教堂,清军只发一排空炮便急忙将神甫接出送走。临清教民如鸟兽散,争相逃往邻县教堂。后来,赵三多回到冠县、威县一带,十一月十七日,在威县侯魏村被清军包围,伤亡惨重,赵带余部突围入直隶。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七月十六日,阎书勤联合夏津、武城、博平以及直隶等地义和团、大刀会、红灯照计数千人,攻打十二里庄教堂,前后5战,终因教堂装备精良未克。阎书勤率众返梨园屯,联合夏津郝洛有、任寡妇,博平孟兆连、杨付桂,直隶宋狮子、刘化龙,冠县十八村孟洛珠等部义和团。至此,义和团声威大振,参加者日众。东昌知府洪用舟极端惊恐,认为若不及早扑灭,必然势成燎原。八月十六日夜,洪用舟、参将方致祥、冠县知县程某、千总闵文章分率所部兵勇,在威县邵堌集结,后赴梨园屯,捉拿阎书勤等拳民。十七日黎明,清兵将梨园屯包围,骑兵由村东、步兵由村南冲入。阎书勤率拳民环列庄内,持械迎击,其势甚猛,清军依恃火器,远则枪击,近则刀刺,拳民死伤28人,阎书勤被俘,撤出村外的拳民再遭清军埋伏,被俘97人,大批马匹、器械被清军掠去。阎书勤等38人被清军押往临清,十九日至二十二日接连有阎书勤等29人被害。阎被害后,余部在高元祥率领下继续坚持斗争。十月十一日,高元祥等攻打红桃园教堂,先胜后败,突围回到梨园屯后为清军所捕,后被杀于冠县。至此,冠县附近一带的义和团斗争归于失败。
茌平县习拳者众多,仅拳场就有800余处。朱红灯、心诚和尚为茌平、禹城习拳者的著名首领。他们设场授徒,先后与徐登弟、王立言、孙冶泰、李开泉、官东林、刘太清、常自禄、罗会英、王青山、于清水等义和团首领互通声气,配合行动。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9月,平原义和团首领因与清军决战失败,求助于朱红灯。朱率长清、茌平、高唐等县拳众千余至平原。10月11日,清军率兵镇压,双方战于杠子李庄。朱红灯、李长水重创清军。杠子李一战告捷,朱红灯率众向恩县方向出击,18日晨抵达位于马颊河东岸、大芝坊村东头的森罗殿。清军追至森罗殿,义和团向清军勇猛冲击。朱红灯身披红斗蓬、座骑大红马、率先冲入敌阵,将清军逼退六七里路,突破清军包围后,沿马颊河向南,转回茌平。11月15日,朱红灯、于清水的神拳队伍自茌平向外地出击,一部分队伍路过张庄时,受到张庄教堂的武装挑衅。朱、于所率大队听到枪声,赶往增援,将张庄教堂层层包围,先是攻打,继而放火烧了洋楼,使之成为废墟。11月21日夜,山东巡抚毓贤派马金叙率清军在茌平五里庄将朱红灯逮捕,23日夜,在高唐杨庄将心诚和尚逮捕,一并押往济南。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夏初,于清水、徐福又率拳众千余人复攻张庄教堂,马金叙从济南带红马队到张庄解围,于清水带人冲上前去,将先头马队击败,后面马队陆续赶来,击毙拳众20多人,拳民纷纷离散。不久,于清水、徐福等首领相继被捕,在高唐英勇就义。义和团余部遂转移直隶等地。
阳谷农民围城抗捐
1927年7月8日,阳谷县城周围各村丁壮纷纷集结,四五万农民自发地将阳谷县城包围,要求官府废除苛捐杂税。围城之初,县衙官吏及警兵惊慌失措,不敢轻举妄动。至第四日,拼凑起“敢死队”数十人,由县城北门、东门向外骚扰,妄图将围城群众惊散。枪声一响,各村农民队伍操起刀枪自卫还击。一时间人如潮涌,杀声震天。警兵见势不妙,缩回城内,关闭城门。
抗捐斗争爆发后,共产党员杨耕心、进步青年王筱湖在围城群众中多次发表演讲、张贴标语,号召广大农民群众团结战斗,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废除苛捐杂税。围城4天后,城内柴薪、粮米不继,居民日益恐慌。县知事及其幕僚束手无策。县巡警队、警备队沿城布防,疲惫不堪。东临道尹陆春元虽有12县警备队可资调遣,见围城农民声势浩大,亦不敢轻举妄动。至围城第五日,陆带少数随从,乘轿自聊城到阳谷调处围城事端,行近阳谷县城,陆春元下轿步行,沿途向群众打躬作揖,“软语抚慰”,当着围城农民的面给阳谷县知事写下手谕,准予酌情减免田赋捐税。
陆春元回城后,阳谷县知事于当日下午派乡绅魏福爵出城,同围城农民商谈撤围之事。各村头领向县署提岀减免捐税、取消盐巡、不准建设局随意占地毁坏庄稼等条件,责令魏福爵如实传达。阳谷县公署慑于农民威势,答应取消苛捐杂税、撤销盐巡队,围城农民陆续散去。
坡里暴动
1927年前后,军阀连年混战,捐税繁重,经济凋敝,迫使鲁西许多地方的农民自动联合起来抗捐抗税。濮县人民围攻县城,反对增加捐税;朝城红枪会赶走号称拥有万人大军的军阀武装薛传峰部;以莘县耿朝良为首的莘冠朝边区的红枪队,消灭近千人的大名土匪石五奎部;冠县赵史村以赵怀德为首的黄沙会,抗击催征捐税的张宗昌军阀一个团的进攻达十数天之久。1927年7月12日,阳谷县农民为抗粮抗捐,四五万人包围阳谷县城。中共山东省委认为鲁西工农劳苦大众反剥削、反压迫、抗捐抗税的斗争蓬勃发展,正处在革命高潮之中,党组织应因势利导,领导农民举行暴动。
1927年10月,中共鲁西县委按照省委指示,酝酿在阳谷组织武装起义,并确定坡里天主教堂为攻占的首要目标。坡里教堂是天主教鲁西教区的主教所在地,拥有5座三层堡楼、109间二层群楼和1600余亩土地,备有几十支步枪。教堂不仅雇工、收租、放高利贷,而且勾结官府,欺压百姓,强占民房,无恶不作。附近的豪绅地主为虎作张,横行邻里,当地群众对此深恶痛绝。
1928年1月14日,鲁西县委书记张干民,委员赵以政、聂子政等,通过共产党员杨耕心说服阳谷县绿林武装头领韩建德接受了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同部分农会会员一起举行暴动。聂子政、韩建德带领10名群众手持大刀、短枪首先冲击教堂。随后,鲁西县委的张干民、王寅生、孙大安、宋占一、申仲铭率领附近村庄中共党员和农会会员先后进入教堂,逮捕反动分子300余名,缴获步枪30支、子弹2万余发、白银2.7万两,并将一大批粮食分给群众。群众自带枪支纷纷加入,一星期内,暴动群众发展到近千人,拥有步枪300余支。暴动队伍组成“农民自卫军”,韩建德为司令,程宗岳任参谋长,聂子政、孙大安、申仲铭、王筱湖作为党代表负责政治、军事、宣传和联络工作。农民自卫军发布文告,揭露反动军阀、贪官污吏的黑暗统治,提出“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农民武装,建立工农革命政权”等政治口号和“开放民权”、"民选县政府”的民主要求。同时开仓放粮,收缴附近地方枪支,建立起一支300多人的武装。
坡里暴动使反动势力极为震惊。东临道道尹陆春元调东临道12个县的军警团队0.1万余人,协同军阀张宗昌驻聊城的一个旅,携枪炮围攻教堂。暴动武装打退敌人数次进攻,坚持长达25天之久,于2月7日午夜,趁风沙漫天撤岀教堂。至冠县、河北大名一带时,遭直隶督办、军阀褚玉璞和张宗昌部队夹击, 队伍大部失散。
谷官屯暴动
1927年7、8月份,共产党员金谷兰受中共鲁北特委的派遣回乡组织发动谷官屯农民暴动。这年,高唐蝗虫为害,地主剥削更加残酷。金谷兰将家中积存的一仓谷子分给贫苦农民;组织小学教师开办农民业校,编唱“打倒老财把地分”的歌谣;看到高唐城北“红门”这支农民武装相当活跃,便拜师入坛,并带领谷官屯农民加入。金谷兰根据党的指示,提岀“抗捐抗税、打倒土豪劣绅”的口号,得到各坛口的拥护,被选为10乡“红门”的团长。从此,“红门”改称“红团”。金谷兰在农民中发展共产党员,建立谷官屯党支部。1928年春,中共山东省委派省委委员李春荣、于赞之等先后到高唐红团活动地区领导农民暴动。同年2月在谷官屯召开鲁北县委扩大会议,号召农民进行武装斗争。李春荣、金谷兰因势利导,使“红团”得到进一步发展,组织也更加严密,遂将谷官屯一带的“红团”编为第一团,金谷兰任团长;将高唐、恩县、平原交界处郑官屯一带的“红团”编为第二团,李春荣为团长。团下设有7个大队,大队各辖5个小队。为了武装“红团”,金谷兰卖掉家中的18亩地,置买大刀40把、红缨枪400杆,还到济南铁工厂专门铸造他自己设计的铁莢藜锤300多个。当时“红团”操练的号角声和锣鼓声整日响遍大小村镇,农民意气风发。他们把标语贴到各大村镇和高唐县政府的大门口。1928年4月27日,“红团”镇压了5个前来敲诈勒索的盐警。同时,邵庄、太平庄的“红团”相继处决了土豪劣绅,把他们的财产分给穷人。“红团”的活动震动了鲁西北地区,当地反动势力大肆制造诋毁“红团”的舆论。济南、天津、北京等地的报纸多次登载“鲁北共产党魁金谷兰聚众杀人”等来蛊惑人心,图谋扑灭高唐县的农民运动。
1928年4月,中共山东省委决定将鲁北县委改为鲁北特委,由李春荣任书记,张干民、于赞之、李宗贵、王旭鹏、金谷兰为委员,机关设在高唐县谷官屯。鲁北特委成立后,根据省委指示,决定5月4日组织谷官屯一带红团举行武装暴动,建立谷官屯苏维埃。同时,将“红团”改称“农民自卫团'',设立总团部,金谷兰任团长,姜占甲、靳兴荣任副团长,并将25个村庄的团员编为7个大队,每个大队下设5个小队,人数不等。约定7个大队的团员于5月4日到谷官屯集结,先打土匪头子李九的老巢一一打渔李庄,再占领高唐城。不料,暴动日期泄露。高唐县反动政府调集县大队、县警备和土匪李长兴、李彩题部等反动武装近千名,于5月4日拂晓将谷官屯包围,袭击特委机关。谷官屯大队团员毫无准备,加之敌我力量、武器都很悬殊,鲁北特委和农民自卫团团部机关被敌人占领,特委书记李春荣、“红团”副团长姜占甲等壮烈牺牲。
第二节抗日战争时期重要战争
梁水镇战斗
1937年10月,日军占领德县后继续向南侵犯,占领了临清、高唐等县。11月22日,驻临清日军高桥联队派出一个骑兵侦察小队先到堂邑窥视。国民党堂邑县政府官员和县武装没有抵抗即弃城西逃。范筑先部参谋长接到日军骑兵要进犯聊城的消息后,马上请示范筑先。正在清平点编部队的范筑先指示,如果日军到聊城,不能让他们逃走一骑,并表示自己马上带部队击其后路。当日军顺聊城西门小道将要进城时,城墙上一阵排子枪,打得日军顺着公路向西北狼狈逃窜。
范筑先带着随身武装赶到梁水镇,将部队一部分布置在村内,一部分埋伏在村外大道两翼坟头边。待敌军进入伏击圈内时,范部向敌人开火,打死日军数人。其中有队长1名,缴获战马7匹,军毯、钢盔、战刀等胜利品一批。
挺进队遇难坡赵庄
1938年8月13日,范筑先调动十多个支队对济南进行总进攻。青年抗日挺进队请缨上阵。范筑先之子范树民任队长。他带领90余名队员,于8月28日到达潘店前方指挥部。范筑先安排他们驻在潘店东北坡赵庄待命。
日伪军得知挺进队驻在坡赵庄,便秘密调集禹城、晏城、齐河3个据点的300多人, 携带钢炮、迫击炮、轻重机枪等武器,并有骑兵数十人,于8月28日拂晓将坡赵庄包围。村子四面均响起枪声,只有西北方向没有动静。队长范树民、参谋长何芳率领25名队员向西北突围。村西北一片豆子地的对面是条长堤,敌人数十挺轻重机枪埋伏在堤外。待挺进队冲进敌人伏击圈内,敌人的轻重机枪一齐扫射。范树民用20响匣子枪向敌人还击。敌人发现有短枪声,便集中火力向范树民方向打来。打了十几分钟后,日军骑兵手持钢刀,向豆地里横冲直撞。范树民、何芳及突围的所有挺进队员奋力反击,直到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聊城保卫战
1938年11月中旬,日军分3路进犯鲁西北,进攻的中心是聊城。第一路由德州攻武城,第二路由禹城攻高唐,第三路由济南经平阴、东阿进攻聊城。并由驻河北的日军配合。第三路日军有步骑炮混合兵种400余人,装备汽车18辆、钢炮4门及迫击炮、掷弹筒、轻重机枪等武器,并有骑兵五六十名,在飞机的掩护下,经铜城直扑聊城。11月11日,平田联队到达平阴,国民党黄河警备区没有抵抗。12日,日军在东阿县西艾山一带搭起浮桥,渡过黄河。国民党省政府民政厅长李树椿急忙到阳谷县安乐镇,召集反动会道门头子密谋暴动,以配合日军的军事行动,谋害范筑先,阻止六区部队增援聊城。
范筑先得知情况严峻,11月12日即从杜郎口返回聊城。当天晚上,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将政治部等机关、学校非战斗人员一律撤出城外,武器弹药运到堂邑县张炉集一带,督促城关居民赶快出城,留游击营和卫队营等少数部队担任城防,待敌人包围城时,范筑先在城外调集大军再把敌人包围起来,将其夹在中间消灭。13日上午,范筑先再次召集军事人员会议,决定以第十支队堵截大名之敌,第三支队堵击禹城之敌,第十六支队截击德州之敌,民军第一路防守聊济公路和城关附近陈家口、王古禹及顾官屯等军事要点,其他各支队驻防待命。
日军到达铜城,民军第一路不战而撤。13日,日军到顾官屯后,兵分两路,一路从夏口直扑东关,一路绕至聊堂公路直奔聊城西堤。14日上午,日军形成包围聊城之势。这时,李树椿突然驱车进城找范筑先谈话。此时,政治部张霖之、姚第鸿、王幼平、张郁光4人刚出城外,发现范筑先还在城内,即派张郁光、姚第鸿返回城内,力劝范筑先迅速岀城。李树椿故意纠缠着范筑先不放。下午3点多钟,李树椿坐车岀城,在东关布防的民军第一路弃阵而逃,被沈鸿烈收买的范部参谋长王金祥借口追赶民军,调动援军,也溜岀城外。范筑先备马出城时,日军已将全城包围。聊城四面环水,只有一条出城小道。敌人用机枪封锁住道口,出城已不可能。范筑先遂亲自部署城防,指挥守战,以待援兵。但东南方向第五、第六、第二十一支队被寿张、阳谷、阿城一带的“忠孝团”所阻。高唐因日军围攻无法分兵;鲁西特委的骨干第十支队主力在黄河南岸大峰山区,鞭长莫及;驻冠县的部队负责阻击大名方向之敌,亦无力增援;其余各支队相去甚远,唯堂邑第八支队距离最近,但该支队系民团改编,战斗力很差;王金祥拥兵观望,范筑先及700名将士身处绝境。14日子夜,城内对外联系全部中断,范筑先率孤军奋守。城内只留有游击营、卫队营、执法队、手枪连、武术队和传令队及文武官员六七百人,拥有步枪400支。范筑先即令游击营守南门,卫队营守东门,手枪连、武术队守北门,执法队守西门。下午4时,北门敌人发射信号弹后,南门敌人首先发起进攻,游击营与之展开激战,范筑先、姚第鸿、张郁光率手枪连和传令队50余人增援,击退敌人多次进攻。黄昏后,东关失守。接着,敌人在猛烈炮火配合下攀爬城墙。范筑先、姚第鸿率传令队急忙赶到东门,激战两小时,敌人5次爬墙,均被击退,敌人伤亡数十人。敌人的炮弹接连落在专署院内,范筑先只得将司令部搬到光岳楼上指挥四门防守。日军又从济南派来援军4700多人。15日拂晓,敌人在两架飞机的配合下,以密集的火力向东门发起进攻。范筑先、姚第鸿带着传令队赴东门督战。敌人架起云梯,组织3次爬城都被击退。范筑先左臂被炮弹击伤,30余名战士牺牲。激战到上午9点,敌人用烟幕弹、平射炮将东门击开。范筑先与守东门的战士退到古楼,杀伤攻楼之敌多人,后又退到万寿观和敌人展开激烈的巷战。一直打到下午5点,范筑先以身殉国。
聊城失陷的第二天,敌人挨家挨户大搜查,张郁光、姚第鸿等7人被搜出后,和敌人展开搏斗,终因寡不敌众,被绑到万寿观空场遇难。当敌人搜查到光岳楼南孤儿院时,隐蔽在这里的4名战士,把一枚手榴弹拉响,与日军同归于尽。被搜查出的老百姓数百人,全部死在敌人的屠刀下。
莘县事变
抗日战争爆发后,范筑先接受政训处的建议,由中共党员吕世隆出任莘县抗日政府第一任县长。他积极整理县政,建立各种抗日群众团体,并在原地方武装的基础上建立抗日武装一一县大队,且任大队长,在全县掀起抗日热潮。吕世隆的爱国激情和抗日活动引起国民党县党部的仇恨。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拟将吕撤换,被范筑先驳回。但是,敌视抗日工作的反动势力仍在暗中加紧活动。1938年11月15日聊城失陷后,反共分子看到时机来临,便凶相毕露,于17日制造了震惊鲁西北的反革命武装暴乱一莘县事变。
11月17日下午,县党部召开紧急会议,决定4时发起事变。他们收买了县大队二中队指导员马华甫,秘密将一中队队长曹彬和指导员宋瑛及三中队指导员陈瑶甫看押起来,同时借故将吕世隆的警卫员骗出县政府。随即将县政府包围。叛首张滕魁、刘建堂花言巧语,对吕世隆进行麻痹,使其丧失警惕性。张滕魁趁其不备,连开两枪,吕世隆倒在血泊里。
吕世隆牺牲后,反动分子扣押政府其他人员,并控制县城。23日,党组织掌握的武装力量第十支队机枪营奉命赶到莘县,欲夺回这块抗日阵地。顽固分子张滕魁等用缓兵之计将机枪营拒之城外。李树椿命王金祥率第二支队、二十一支队约0.3万人于27日赶到莘县,突然对第十支队机枪营发动袭击。机枪营将士英勇反击,终因寡不敌众,队伍撤离。至此,莘县县城被国民党顽固分子所控制。
陈贯庄伏击战
1939年秋,筑先纵队第三营驻防冠县城东陈贯庄。营长赵健民见这个村庄设有围寨,即带领战士在寨墙四周加修工事,在寨墙距地面半米处向外挖枪眼。一天午后一点钟,发现日军广獭绍团0.4万余人自贾镇向桑阿镇而来。赵健民当即命令第二、三连继续加修工事,并亲自率领第一连隐蔽在陈贯庄东北一片阴柳棵内。
敌军步兵大队在前,炮队尾随其后,最后为汽车辎重队。当步兵、炮兵大队过去后,一连即以密集排枪给汽车辎重队以沉重打击。敌军步兵大队转头支援辎重队。一连利用有利地形,边打边撤。当撤到围寨里后,敌人已在庄外架起重机枪,向围墙上部小墙及碉堡射击。敌人见对方没有还击,便大意起来。这时,三营从围墙下部洞口枪眼里向外射击敌人。营部通讯员瞄准敌人指挥官,一枪击中应声倒地。敌军不敢向村寨逼近,又将炮兵部队开过来,集中炮火向陈贯庄轰击。敌军步兵大队转向小于庄和陈贯庄西南松林坟地。第二连、三连主动出击,给敌人以重大杀伤,黄昏时都撤至陈贯庄内。当晚,赵健民指挥全营从北门悄悄地撤出陈贯庄,飞奔朝城刘家店,甩掉敌人。这次战斗打死敌人110余人,缴获汽车10多辆。
俎店战斗
筑先纵队第二营捣毁敌人号称“模范县”的莘县政权后,日伪军便于1939年10月26日纠集聊城、冠县、阳谷、莘县各据点兵力向筑先纵队第二营合击。二营跳出合围点后,在莘县俎店与莘县来的一股敌人遭遇。二营营长刁国兴带领战士向敌人发起多次冲锋,战斗从中午打到黄昏,敌人溃退上庄,二营追击五六公里。这次战斗敌人死亡150人,筑先纵队第二营教导员李肇安及战 ±30余人牺牲。魏二庄围击战
1939年12月13日,占据阳谷、莘县、寿张、聊城等县日军500余人,向驻在莘县西北蒋庄一带的先遣纵队第五营合击。这天拂晓,日伪军先将魏二庄包围。先遣纵队第五营营长冯警涛迅速带领全营战士飞奔魏二庄,把敌人围在村外的一个大坑内,敌人火力难以施展。经过1天激战消灭敌人200余名,俘虏20余人,缴获军马60匹、军用物资26车。
赵官寨反击战
1940年1月,冀南地区日伪军纠集二三千兵力支援石友三第三十九集团军残部。卫河支队七八百人在冠县、邱县、临清等县,以运动战、游击战的战术有力地牵制了日伪军。敌人发觉上当受骗,便调整兵力疯狂反扑。卫河支队决定突围,但为时已晚。第三营第十连为掩护整个支队突围,在冠县赵官寨村向敌人展开猛烈反击。起初,日伪军被这突如其来的反击打得晕头转向,乱作一团。十连很快占领村边有利地形,在连长王德林的指挥下,班自为战,人自为战,把敌人紧紧咬住。敌人几次反扑被击退后,便集结各路兵力,把十连包围起来。这时十连已伤亡很重,弹药所剩无几,王德林将部队集中到几座高大平房上,在敌人进入目标圈内时,他们将一束束手榴弹投向敌群,一排排敌人倒下去。子弹、手榴弹打光了,他们就拿砖头、石头向敌人砸去,抡起棍棒、扁担同敌人拼搏。战斗进行10多个小时,整个村庄硝烟弥漫,许多同志壮烈牺牲。日伪军在十连占领的平房周围堆放干柴,浇上汽油,点燃大火。十连勇士们忍受着肉体的极大痛苦,仍向敌人射击。子弹打光了,他们把枪支摔断,纵身跳入大火壮烈牺牲。此次战斗打死打伤日伪军500余人, 十连勇士们用自己的生命赢得了支队的胜利突围。
收复朝城
聊城失陷后,王金祥被委任为山东省第六专区专员兼保安司令,专署设在朝城。王金祥在朝城、阳谷、寿张、范县、莘县、观城、濮县部署自己的兵力,以截断鲁西北和鲁西、冀南抗日根据地的联系。1940年1月,筑先纵队、先遣纵队和驻在黄河南岸的杨勇部队紧密配合,收复朝城。杨勇部队攻打南门,筑先纵队、先遣纵队攻打北门和西门,采取突然袭击的战术,一举占领朝城。王金祥率领第六、八、九旅向西南逃窜,企图向盘踞在濮县、濮阳一带的高树勋部靠拢。抗日部队跟踪追击,行至濮县一带将王部击溃,王率少数骑兵逃窜。朝城、范县、寿张、濮县、观城、莘县等县大部收复,鲁西北和鲁西、冀南根据地联成一片。
古云集攻坚战
古云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曾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国民党石友三部企图以古云集为跳板,蚕食抗日根据地。1940年11月,石友三部在古云集村屯积物资,力口修工事,村四周筑起高大而坚固的寨墙;村外挖有深沟,沟底竖着密密的尖木桩,沟外沿堆起厚厚的树枝寨;寨外树上和沟外树枝上挂满手榴弹,每个手榴弹拉出导火线接上绳索,扯到寨顶上;村内路口处都增修地下暗堡,可以向四方通衢路巷进行水平射击,在临街特别是路口处的房屋上修筑碉堡,可以形成交叉火网。
12月8日晚,抗日南进支队第二十一、二十二团,集中兵力近0.3万人,攻打古云集。连攻3日未克。11日晚,支队发起总攻。二十一团第三营担任主攻,三营第九连为突击队。九连吹响冲锋号,随后点亮火光发岀信号。九连指战员奋不顾身,越过“天罗地网”冲到寨边。在三营左翼打策应的一营,也展开猛烈地战斗。九连占据豁口后,以一个排的部分兵力先攻占寨内的第一座院落。十连进入豁口,拼搏而上,向第一座院落的阵地靠近。第九连、十连并肩作战,击退敌人多次反扑,保.住了村内第一块阵地。经过连续作战,九连、十连的指战员把子弹、手榴弹打光了,便用砖头、棍棒与敌人拼搏。敌师长孟昭进负伤后逃窜,古云集据点被攻克。攻坚战歼敌0.1万多人、俘敌800人,抗日南进支队伤亡300余人。
苏村阻击战
1941年1月12日,日军从京汉、津浦、陇海3条铁路沿线调集第三十二师团和第二十一师团0.7万余人、伪军数千人,配备汽车300余辆,坦克、装甲汽车20余辆,大炮数10门,飞机数10架,兵分4路对冀鲁豫军区主力所在地范县进行大扫荡。17日拂晓,从四面逼近范县。为掩护新四旅南下及冀鲁豫区党委、第三十三旅旅直机关转移,特务第三营第九、十两个连于苏村阻击日军。上午10时,阻击战斗打响。各路敌人听到枪声,便一起向苏村合拢,将苏村包围。汽车、坦克四周巡逻,4架飞机轮番轰炸,100多挺轻重机枪、几百支步枪及各种口径的火炮向村内射击。特务三营连续打退敌人的4次进攻,给敌人以重大杀伤。最后抗击部队指战员全部壮烈牺牲。这次战斗有力地牵制了敌人,保证了新四旅顺利南下和区党委、旅直机关安全转移。
“四•二九”反围剿
1942年4月29日,13县的日伪军2万余人组成东西约100公里、南北50公里的合围圈,分4路向冀南军区、行署和第七旅驻地合击。一路来自临清、清河,一路来自茌平、博平、夏津,一路来自德州、故城,一路来自枣强、南宫。为对付敌人“围剿”,冀南第四分区直属队、行署、三十六团和七七一团从广曲县撤至临清西摇安镇、谭索庄、大屯一带,三八六旅旅部、十一团和三八五旅的两个连与敌激战冲出包围,敌人很快将包围圈收拢。接着,十九团又与敌人接触,激战后西撤。最后在临清康庄、西里屯一带展开激战,连续打退敌人5次合击。终因敌机大肆轰炸扫射,分别由第七旅旅长倪良品带十九团向西北,副旅长、参谋长带二十一团向南,司令员陈再道带军直、行署、特务团向西突围。为迷惑敌人,骑兵团在马尾上捆带树枝往外冲击。激战至下午,黄风突起,沙土弥漫,抗日军民大部乘机冲出重围。只有军直、行署的妇女和行政训练班、七旅教导队的部分同志掉队,被敌人逼至何刘屯、马庄一带,冲杀数次终未突围。第四分区司令员杨宏鸣带第十一团及警卫连南冲未岀,又向西复向北。这次战斗中,抗日军民伤亡、被俘、失踪0.1万余人。
“九•二七”反扫荡
1942年9月27日,日军开始对濮县、范县、观城根据地进行大扫荡。日军纠集石田支队、大熊支队、高原支队,并勾结周围17个县的伪军共3万人,配有坦克车30余辆、汽车400余辆、飞机10多架,在以范县附近的单堂为中心形成包围圈。冀鲁豫区党委、行署和军区及教导三旅、回民支队、南下支队、赵谭支队大部等先敌行动,跳出敌人的外围圈。冀鲁豫陆军步校、南下支队直属队的后梯队、赵谭支队的一部分,因情况不明被包围在范县的干草堌堆一带。教导三旅政委曾思玉、八团参谋长王晓正在当地布置秋征任务,也被包围在内。
27日中午,日军向包围圈内进行疯狂扫射、轰炸、烧杀、抢掠。下午3点多钟,包围圈缩小到干草堌堆附近。曾思玉冷静地观察敌情,发现干草堌堆东北角是敌人的弱点,立即组织突围,但未能成功。这时,敌人以更加密集的炮火向包围圈内轰击。抗日军民死伤惨重。曾思玉下达“向黄河南岸杨集、李集方向突围前进,只许向前不准后退”的命令,随着一阵响亮的冲锋号响,战士们跳出道沟,经过激烈地浴血奋战,终于突破重围。人民群众象潮水般地随部队涌向黄河大堤,后又有小股日军骑兵追截被击退。日军在濮县、范县、观城进行了3天的清剿,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血战张家楼
1944年12月6日,国民党军旅长兼荏平县长李岐山从聊城、博平勾结伪治安两个团近0.3万人,配备火炮10门、轻重机枪49挺,于黎明前将茌平县抗日模范村张家楼包围。村内有民兵1100人、土造步枪100支、铁炮25门、抬杆70支。上午9时开始,敌人几次攻击,均被击退。至黄昏,冀簟豫军区第一分区第二团一部赶来支援,敌人腹背受击,死伤250余人,遂仓皇逃走。
1945年2月16日,李岐山又从济南勾结日军300余人、伪治安军1200人,以及李岐山的全部武装共0.9万余人,再次围攻张家楼。民兵和全村男女老幼一起爬上村寨,前仆后继,拼命抵抗,激战3昼夜,房屋被敌人炮火炸平,但村民誓死不屈。终因寡不敌众,弹药净尽,村民从南门撤退,遭敌伏击。这时,冀鲁豫军区第一分区一部和县大队赶到,接应民兵和群众突出重围。敌人用平射炮将北门摧毁,50名日军冲入村寨。敌人进村后,不管男女老幼,见人就杀。未突出村去的年轻母亲季聘芳和20名群众一起隐藏于地洞里。日军搜寻时,季聘芳怀中婴儿突然啼哭,她用棉袄盖上婴儿的头,两手紧紧捂在怀里,用婴儿的生命换取了20多人的安全。这次战斗历经3天,张家楼村民被敌人杀害333人、打伤271人、被捕264人。后张家楼被誉为“英雄村”。
聊(城)阳(谷)公路之战
1945年,阳谷驻绥靖军第四集团军第九团两个营,阳谷古柳树村驻伪军两个中队150余人、朱庄300余人、安乐镇一个伪大队250余人,沿聊(城)阳(谷)公路阳谷至郭店屯段,王子义伪区部驻石佛一个中队,陶楼、定水镇、穆庄、郭店屯驻绥靖军一个营、伪军两个中队。为扫清解放阳谷的障碍,冀鲁豫军区第一分区于5月23日开始打击聊阳公路沿线之敌。分区第一团第一营攻打朱庄,阳谷大队配合两个营在袁楼、丁庄、刘咋胡村担任警戒,打击安乐镇增援之敌。一团一营强攻古柳树村,以东阿大队配合两个营在赵园附近阻击阳谷增援之敌;第三团在赵海为机动力量。整个战斗由分区司令员刘致远统一指挥。25日攻克直柳树村据点,27日拂晓攻克朱庄,石佛一个中队全部反正,陶楼、安乐镇之敌弃巢逃窜。这次战役共毙、伤、俘伪军850人(含反正52人),缴获长短枪719支、掷弹筒9个、弹药一部分。第一分区牺牲9人、伤116人。
第三节解放战争时期重要战争
县城解放
张秋
1944年4月下旬,冀鲁豫军区第二分区第七团第二、三营和第八团昆张支队,在一分区第一、二、三团配合下,由第二分区司令员杨思玉、政委范仰春指挥对张秋镇进行围攻。守敌是伪治安军第九团张玉环营和寿张、阳谷、阿城各1伪中队共0.1万余人。战斗开始,二分区七团两个营、八团1个营和一分区3个团,于阳谷郭位陈一带,阻击聊、阳增援之敌,扫清张秋外围,占领四关。伪军近千人全部交械,唯治安军被压缩在筑有高塔和四周设有暗堡的书院里负隅顽抗。激战3天2夜,爆破未成,又加阴雨连绵,攻城部队撤离,敌人在聊城治安军第十九团的接应下逃离。
莘县
由伪县长兼保安司令刘仙洲所盘踞,县城内和外围驻有敌伪14个中队约1400余人。敌人凭借着深宽的外壕、铁丝网和坚固的城墙、工事,妄图长期固守,并不断出城骚扰,推行日军的“三光”政策,严重威胁着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安全。1944年7月31日晩,冀南第一分区集中第二十二团、基干团与各县大队共0.2万余人,由分区司令员赵健民指挥围攻莘县城。二十二团3个连由西面主攻;基干团400余人于城东北担负阻击聊城敌军增援;冠县、堂邑县大队监视本县敌人;冀鲁豫一分区分队阻击阳谷增援敌军。8月1日3时,城内地下工作人员打开西门,二十二团二连进入城内,活捉伪县长刘仙洲。拂晓,二十二团二连控制全城制高点古塔,二十二团全部攻入城内,与负隅顽抗的保安队、特务队展开激战。晨6时,战斗胜利结束。除击毙敌人一部分外,俘敌0.1万余人,缴获迫击炮1门、机枪12挺、步枪1000余支。在攻打莘县城的同时,拔掉县城周围西吴家、燕店、王化、张屯、玉皇庙、十八里铺、豆庄等据点。寿张
1944年12月5日拂晓,冀鲁豫军区第二分区第七、八团和第三支队共0.2万余人将寿张县城包围,其守敌是伪大队副刘德志属6个中队700余人。二分区七团于西、南两面担任主攻,八团于东、东南两面担任佯攻,三支队于北面截击阳谷援军。下午3时战斗打响,两小时后,伪军小队长、地下共产党员曹华延将西门打开,二分区部队顺利攻入城内。自此,寿张全县解放。其间除40余人逃跑外,其余全部被俘,同时缴长短枪700余支。二分区将士无一伤亡。
阳谷
1945年7月20日,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杨勇率第八分区、第一分区第七、五、六、一、二、三团,骑兵团和二十二团,共有0.7万人,围攻阳谷县城,守敌有伪治安军团部及两个营,伪县警备队和寿张、莘县、朝城3县逃来的伪军及红枪会等19个中队。第一、二、三、二十二团和骑兵团在石佛一带打增援,第六、七团主攻,第五团为预备队。战斗于7月21日打响,当天占领西关,并与敌人展开激烈地争夺战。24日拂晓,寿张、朝城、莘县、阳谷4县伪警备队缴械,伪治安军退守城内继续顽抗,26日县城被攻克。此次战斗毙、伤、俘敌0.35万余名。
荏平
1945年8月,茌平全县除县城、刘望山庄及袁庄外,其余据点已全部拔掉。当时,茌平县城守敌国民党军旅长李岐山部有0.3万余人。8月11日,冀鲁豫军区第一分区司令员刘致远指挥所属第一、二、三、四、五团0.5万余人将茌城包围。二团主攻,三团佯攻,一、四、五团对敌形成包围之势。战斗开始,三团首先攻占东关天齐庙,并以猛烈火力向敌进攻以吸引敌人。接着,二团从北门发起攻击。历经两小时,攻下城池,毙、伤、俘敌0.25万余人。县城解放后,袁庄、刘望山庄据点的敌人惊恐慌乱,即逃至博平。当年底,分区第二纵队又将其包围,尚未正式攻击,敌人即仓皇逃窜,博平随之解放。
临清
1945年8月31日,冀南第四分区、七分区、冀鲁豫一分区0.6万人组织解放临清战役。守敌有伪警备大队肖子玉部1550余人、吴连杰部600余人、伪区团张敬斋部0.1万余人、伪县长郑延绍部500余人分布于城西南关;由馆陶逃来的伪警备大队王来贤部0.2万多人也驻城内。晩10时战斗打响。冀南军区七旅十九团、冀南四分区十一团、东支队、西支队、独立营分3路进攻西南关;十九团主攻土山,然后直插前关街和“进德会”方向;冀南四分区十一团、西支队进攻第六、七区公所伪军,尔后渡河攻打武训小学之敌;东支队、独立营于塔湾以北渡河,由此向南消灭南关伪军,然后攻打砖城。同时,冀南四分区独立团在河西为预备队,卫东县大队包围大辛庄炮楼等敌据点,断敌援兵。西支队首先夺下西南关土山,控制住全城制高点。9月1日拂晓,西南关守敌逐个被歼。王来贤部据城顽抗。晨,七旅十九团突入城内,将敌人全部压缩到城内一隅。17时,王来贤率残部向禹城方向逃窜,战斗胜利结束。此次战役共毙俘敌人0.3万余名,缴获轻重机枪30挺、迫击炮3门、掷弹筒60门、长短枪4000余支、战马170匹、汽车2辆。
高唐
1945年9月上旬,冀南军区部队向高唐挺进。高唐守敌李彩题部和盘踞高唐、夏津边境的张栋臣部,被冀南军区第七旅第十九团围困后不战而逃,十九团顺利进占城内。高唐城外各小据点伪军撤至郭庄、朱庄、徐官屯等几个较大据点。冀南军区新八旅第二十四团即将敌人围困,歼灭于朱庄、徐官屯等据点内。郭庄据点郭金城部0.2万余人凭借围墙、电网、碉堡等坚固工事顽抗。激战40余天未克,后由七旅十九团继续围攻仍未克。第二十四、十九两团奉命撤离后,运河大队和清平、冠县、莘县等地方武装继续围攻,并挖交通壕堑,以粮囤、柜箱、四轮车等盛土作掩护,严密封锁敌人,时而佯攻迷惑敌人。至11月底,敌人粮尽,军心动摇,郭金城佯降,带手枪队逃窜。
聊城
1946年1月2日夜,冀鲁豫军区第二纵队2万余人将聊城包围。守敌国民党山东第六区专员兼保安司令王金祥、鲁西北保安特务第四旅旅长赵振华部0.2万余人,凭城防坚固进行顽抗,攻城部队20余日未克,后经激战,围城突击队登上城头,即将聊城攻下,适逢国共停战协议公布,为昭示信义,二纵队随即停火,撤离聊城。1946年6月,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冀南第七团和冀鲁豫军区第一分区第二团及4个县大队等地方武装又将聊城包围。12月18日,第二野战军第七纵队再次围攻聊城。22日攻击开始,至1947年1月1日,济南守敌王耀武派其一一一师驰援聊城,王金祥弃城欲迂回高唐、禹城向济南逃窜,行至高唐,被当地部队截击,接着追击部队赶到,经过激战,歼其一部,其余残敌逃往济南。至此,聊城全区解放。
支援解放军黄河航运
1946年冬,冀鲁豫野战军在寿张县第一区常刘村成立以支援大军渡河为主要任务的黄河司令部,征集船只,招收水兵,编成7个航运大队,干部战士共0.3万余人。解放区政府全力支援,命令沿河4公里以内物资和民工尽归黄河司令部调遣。为防止敌机轰炸,司令部命令在河沿挖掘船窑,白天将船驶入窑内加以掩护,确保船只安全。冀鲁豫野战军在濮县至东阿150公里的地段上,选择十几个主要渡口。这一段河宽水深,国民党当局自恃这一天险可抵“四十万大军”,仅用两个师直接扼守河防。
1947年6月27日,第十一纵队为策应野战军主力渡河,先于寿张东部位山、张堂等地,由黄河司令部第四大队突袭渡河,过河后立即向敌军发起进攻。另一先遣纵队由第一大队从相城渡口偷运。当时,尖兵为7只小船,每船除水兵外,9名战士携3挺机枪,后面是8条大船,每船载一连人,渡过黄河即向敌军据点进攻,拔除鱼骨、董口、张村、临濮等据点,致使敌军判断失误,遂将孙口等处守军撤走。
6月30日晩9时,野战军在预选地段渡河。黄河司令部以全部人力、船力运送大军渡河。野战军主力共12万余人,分别由高村、孙口、张堂、林楼、张庄、位山、万桥、十里井等渡口偷渡,一举突破黄河天险,敌河防部队即刻全线崩溃。晚上偷渡时,孙口第四大队最快的船只仅5分钟即渡到对岸。为防止敌机轰炸,多在晩上渡河,天亮即停。野战军主力渡河仅用两个晚上,其他部队、民兵及军用物资渡了17个晩上。渡河期间,黄河司令部所辖7个大队共渡运军民30万人次和大宗军用物资。7月4日,刘伯承、邓小平及野战军领导机关从孙口渡过黄河。刘伯承、邓小平高度赞扬黄河司令部所做的贡献和水兵们高尚的英勇献身精神,并亲自签发嘉奖令。
野战军主力挺进中原后,七纵队奉命留下牵制敌军。敌军误认为是野战军主力,遂集中兵力紧逼,企图消灭在黄河南岸。七纵队在十里井附近背水而战,由于形势紧迫,黄河司令部第四大队冒着敌机轰炸扫射,昼夜抢运,历时7天,终于将部队和群众抢运回解放区,抢运军民约8万人。
1948年5月,解放军南下攻打开封。黄河司令部所辖船只担负运送部队和作战物资的任务。解放开封后,随即把力量转移到济南方向。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大量的缴获物资、部队、民工由黄河司令部船只运送,运送军民达20万人次和大宗作战物资。济南解放后,为支援淮海战役,黄河司令部四大队奉命由老解放区往济南运送军粮,30多只船运送3趟,总计运小米0.4万吨。完成运粮任务后又驶入运河,往济宁运送军需物资,有力地支援了淮海战役。
1949年平津战役后,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挥师南下,兵临黄河。2月,先头部队由黄河司令部第一大队从高固渡运黄河。当时部队和各种装备器材很多,依靠船运速度太慢,为让部队尽快渡河,黄河司令部决定架设浮桥。4月,由航运第一、五大队在高固用50多条船架设1座浮桥;在孙口由第四、七大队用54条船架起另一座浮桥。船与船之间绑上4根標条,再铺上秫秸和木板;桥长200余米,人员车辆来往畅通,大大加快了部队渡河速度。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运送50万人和大量的军用物资。
附:古战事录
马陵之战
公元前341年(魏惠王二十八年),魏国联合赵国攻打韩国。其时,韩、齐两国关系密切,韩告急于齐。齐遂派田忌、田婴为将,孙膑为军师,起兵救韩。主将田忌采取孙膑围魏救赵之计,未直接解韩国之围困,而把进攻矛头直指魏都大梁。庞涓得知齐攻大梁的消息,即刻回师魏国。同时,魏惠王派太子申率领留在国内的军队前去迎敌,欲同庞涓回援之师合力夹攻齐军。庞涓的军队未到大梁,齐军已按孙膑之计越过大梁,避开魏军锋芒急速向东撤军,又用减灶之计引魏军追赶,将其诱至马陵道口(今莘县大张家镇马陵村和樱桃园乡道口村)险要地带。马陵古道两旁悬崖陡壁,密林遮天。孙膑选弓箭手近万名,夹道而伏。晚上,庞涓到达马陵,齐军伏兵四起,万箭齐发,魏军大乱,纷纷死于乱箭之下,太子申被俘,庞涓自杀身亡,魏全军覆灭。
项梁破秦军于东阿
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秦将章邯困齐将田荣军于东阿(故址在今阳谷县阿城镇西北),楚将项梁引军驰援,大破秦军于东阿城下,然后乘胜进击,再破秦军于定陶。项梁屡胜而骄,章邯得增援后,乘夜击破楚军,项梁败死。
农民起义军攻打东昌
1441年(明正统六年),濮州董氏聚众进攻东昌,明王朝惊慌,急忙派兵镇压,后董氏被明王朝杀害。为镇压农民起事,明王朝又迁东昌卫一所。1465年(明成化元年),河北清丰(现河南清丰)农民马凤等起义攻打东昌失败。1522年(明嘉靖元年)青州农民起义军亦攻打东昌未克。1586年(明万历十四年)东昌大旱,斗米百钱。其时,府卒郭大于东昌起义失败,明政府疯狂搜捕,被一知情者将名单焚烧,起义者方幸免于难。
1641年(明崇祯十四年),山东“全省大饥”,寿张、东平一带农民蜂起,民众推举苟仰杜为首,率众千余占据安山午篓油寨,进逼东昌,因城防坚固,未克。1644年(崇祯十七年)春,农民起义军首领李自成进入北京后,即派将郭开率兵南下,会同苟仰杜围攻东昌。时平山、东昌两卫皆系世职,自知不能抵御起义军,即率所部投降。唯守将邓之荣不服,逃奔东阿,后聚集乡兵500余人及数千名民军,又逃于白塔山,与起义军对抗。时值六月初一日,天气炎热,起义军追至白塔山,已是咽喉生火,齐奔向旧城河内饮水,被邓之荣之伏兵击败。起义军退保隔马岭。初二日,邓之荣率部奔向亭山,起义军随后追至。因亭山险峻,仰攻不易,起义军便绕山脚求战,一会儿稍退,一会儿猛攻。邓之荣所率乡兵与民军见势不妙,个个逃命而去。邓之荣仅率20余骑兵下山迎战,被起义军团团包围,死于乱刀之下。
榆林军农民起义
1639年(明崇祯十二年),古城(今属莘县)农民梁敏、观城农民任七、莘县农民刘思同聚众0.3万余人,在榆林村头安营扎寨,并在榆林内挖掘地道,依托榆林地道作战,屡败官军,使百万官兵奈何不得。后榆林军又联合梁山李青山的起义队伍,先后攻克朝城、观城、古城、成武等县城,义军所到之地,击败官兵,烧毁监狱,打开粮仓,百姓无不称快。1655年(清顺治十二年),三省部院张存仁攻打义军,清兵多次火烧榆林,决黄河水灌榆林村地道,至1660年(顺治十七年),起义军失败。
王伦起义
王伦,寿张县后王庄(今阳谷县十五里园乡后王庄)人。幼时父亲被豪强害死,从此苦练枪棒,武艺超群。后加入白莲教(自称清水教),在当地教授拳术、气功,借以发展教徒,结识英豪。他先后结交了贫汉王荆隆、孟灿,女艺人乌三娘,盐贩国太,和尚梵伟,皂役李旺等,通过他们秘密联系当地中下层群众,组成义军,明确提出“反对额外加征” “杀官劫库不杀百姓”的口号,得到当地人民的响应和支持。
1774年(清乾隆三十九年)八月二十八日,梵伟等率67人潜入寿张县城,涌进县衙,县令沈齐义被李旺砍死,起义军占领寿张。王荆隆于当月二十八日在堂邑李四孤庄率众起义,南下与王伦会师寿张。当地群众纷纷参加义军。九月二日,起义军击败增援阳谷的各路清军,攻入阳谷县城,杀死阳谷县典史方光杞,释放全部囚犯。九月四日,起义军攻打堂邑县城,杀死把总杨兆相,砍死知县陈枚、武举陈元梁,杀死训导吴标,占领堂邑。此后继续向西北进发,清廷急令山东巡抚徐绩,会同兖州镇总兵惟一、河道总兵姚立德,兵分3路向起义军扑来。起义军设下埋伏,诱敌深入,在柳林围困徐绩部,后经惟一死力救援,徐绩部才得以逃窜。柳林大捷后,起义军发展到近万人。
起义军乘胜直逼临清州。夜间,他们兵临城下,燃放烟火,隐蔽前进。火攻城楼不下,又在大车上装满火药,去掉车轮,两旁附以木板,由七八个精壮士兵背负而行,放火烧城楼,又未成功。这时舒赫德受清廷特派,组织兵马分3队向王伦起义军大举围攻。舒赫德亲自带兵由北面包抄,山东巡抚徐绩率山东兵马由东面包抄,直隶巡抚周元理领直隶兵马由西面包抄。清廷又令拉旺多尔济统“健锐火器营”0.1万人、阿思哈率京兵200名,并从吉林抽调善射手50人,分兵增援各路。同时,申令河南总兵从南面包抄。九月二十四日,各路清兵开始进剿,起义军被迫转攻为守,与敌军展开巷战。义军总兵杨瑞跨白马执长枪直冲敌营,清军放箭,射中其左肩。他拔箭扔地,奋勇冲杀,不幸左腰中枪,壮烈牺牲。“天生圣母"王王氏(王伦嫂),年已60多岁,仍披发舞刀,策马直冲敌群,奋勇砍杀。女艺人乌三娘率女兵与敌交战,女兵相继阵亡。三娘独身一人,舞双刀遮枪蔽箭,力战群敌,终因寡不敌众,英勇捐躯。舒赫德传令军中,且战且焚。一时烟焰四起,满城哭号连天。起义军冒火作战,损失惨重。不得已闭守大宁寺钞关街汪家大宅。清军团团包围,用枪炮轰击,且四面烈火焚烧。九月二十九日,义军伤亡殆尽,王伦等几位将领退至旺宅楼上,见大势已去,举火自焚。王荆隆、孟灿、梵伟等被俘,解往京城,惨遭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