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侨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聊城地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82002022000053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侨务
分类号: D634
页数: 2
页码: 605-605
摘要: 华侨、华人清代,境内即有定居异邦的侨胞。乾隆年间,阳谷、临清等地的白莲教徒起义失败后,少量逃往东南亚侨居谋生。清末,南非国家来境内招募华工,临清、聊城、阳谷、莘县、东阿等县均有少数农民应招前往。
关键词: 外交事务 侨务

内容

华侨、华人清代,境内即有定居异邦的侨胞。乾隆年间,阳谷、临清等地的白莲教徒起义失败后,少量逃往东南亚侨居谋生。清末,南非国家来境内招募华工,临清、聊城、阳谷、莘县、东阿等县均有少数农民应招前往。
  境内侨胞多数是20世纪20年代后陆续旅居海外的,其中有1920~1948年间考取官方留学生,学成后定居海外的;有民国期间,因家境贫困,外出谋生漂泊海外的;有建国前夕随国民党撤至台湾,而后又移居他国的;有建国后去海外投亲或继承遗产的。据1982、1985、1988年3次侨情普查统计,全区共有华侨434户1692人,华人83户564人,他们主要分居在美国、蒙古、日本、朝鲜、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新加坡等30个国家和地区。至1996年底,全区共有华侨375户1790人,华人102户602人,他们主要分布在美国、日本、俄罗斯、蒙古、朝鲜等国家和地区。
  区内侨胞经过数年奋斗,目前都有较固定的职业和稳定的经济收入。他们从事的职业涉及经济、文教、医务、科研、军政等行业, 以在教育界、科技界有成就者甚多。中共十一届三中会以来,海外侨胞思乡爱乡之情勃发,纷纷回乡探亲、旅游观光、义务讲学,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捐款赠物。1985〜1990年,经批准接受华侨、华人捐赠的款物折合人民币约153万元。1991~1996年接受捐赠的款物折合人民币约870万元。
  归侨、侨眷1996年,区内有归侨、侨眷1021户4260人,其中归侨33户39人、侨眷(港澳眷)988户4221人,分布在全区8个县市。他们所从事的职业涉及党政、教育、卫生、科研、农业等部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根据党的“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根据特点,适当照顾”的原则,侨务部门全面落实侨务政策。对历次政治运动受迫害的6起归侨、侨眷的冤假错案和历史遗留问题给予平反和纠正;对146名归侨、侨眷职工人事档案中的不实之词和歧视性材料进行清理;为41户华侨落实私房产权;为35名归侨、侨眷知识分子解决提职、晋级、入党、提干、子女就业、夫妻分居、住房等问题,并给予特殊照顾;对贫困归侨进行扶持。到1996年底,全区贫困归侨脱贫率为97%。1980〜1990年,归侨、侨眷受到县以上表彰的25名,其中受省级表彰的6名;当选为县政协委员的44人、县政协副主席的2人、县人大代表的10人、省人大代表的1人。1991〜1996年,归侨、侨眷受到县以上表彰的147人(次),其中受省级表彰的11人(次);当选为县政协副主席的5人,当选为县以下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43人,被选为省党代会代表的1人。
  为发展地方经济,扩大侨属及其子女就业门路,帮助侨属脱贫致富,扩大对外影响,各县市自1982年起即兴办侨属企业。到1990年,全区有经营型和生产型侨属企业15个,从业500余人,拥有资金725万元,年产值(营业额)1277.4万元,年利税总额85.15万元。1994年,全区侨属企业已形成固定资产0.5亿余元的规模,实现年产值0.7亿元、利税700万元。至1996年,全区侨属企业从业人员达780余人,年产值2亿元,实现利税0.2亿元。阳谷县侨属实业公司玉米淀粉厂已发展成为全省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侨属企业之一。其玉米淀粉开发技术荣获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利用玉米浸泡液生产的肌醇填补了省内空白,荣获全国首届新产品新技术展示会金奖。该厂被评为省侨务系统先进企业,地区授予“对外开放先进单位”。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聊城地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聊城地区志》的编纂是在地委、行署的领导下进行的。它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聊城地区的历史和现状的各个层面,都作了实事求是她研究与分析,广征博采,去伪存真,秉笔直书。举凡建置沿革,区划变更,河渠变迁,物产名胜,民族迁徙,人口变动,经济兴衰,政治得失,人事更迭,社会风情,文武人才,英模事迹等等,无不尽收入志,蔚成大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