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统一战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聊城地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820020220000480
颗粒名称: 第五节 统一战线
分类号: D035.5
页数: 3
页码: 502-504
摘要: 区内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始于北伐战争时期。1927年冬,根据中共山东省委指示,中共鲁西县委派地下党员杨耕心说服以韩建德、曹万年为首的阳谷县绿林武装,使其接受共产党的主张。1928年1月,在共产党的领导和组织下,发动了阳谷坡里武装暴动。通过共产党员张维翰、姚第鸿和其他各种关系,说服动员范筑先接受共产党的抗日主张。
关键词: 地方组织 统一战线

内容

区内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始于北伐战争时期。1927年冬,根据中共山东省委指示,中共鲁西县委派地下党员杨耕心说服以韩建德、曹万年为首的阳谷县绿林武装,使其接受共产党的主张。1928年1月,在共产党的领导和组织下,发动了阳谷坡里武装暴动。
  抗日战争时期,根据中共中央和省委的指示,团结、争取范筑先共同抗日。通过共产党员张维翰、姚第鸿和其他各种关系,说服动员范筑先接受共产党的抗日主张。鲁西北特委成立统战小组,帮助范筑先开展抗日,并引见范与徐向前、宋任穷、杨秀峰等共产党的党政领导人会晤,使其进一步坚定抗日到底的决心。在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范筑先毅然委派共产党员担任自己的助手,委任13名共产党员担任抗日县政府的县长,接受中共中央派来的40余名军事、政治干部,组建各种抗日群众团体,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共产党与范筑先团结一致,共同抗日,开辟了鲁西北地区统一抗战的新局面。范筑先殉国后,鲁西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局面曾一度遭到破坏。鲁西北特委及时作出继续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团结各阶层人士,坚持敌后抗战的决定,进一步动员、争取、团结无党派人士、开明绅士、社会名流、国民党革命派等各阶层人士共同抗战,在抗日民主政府实行“三三制”(即共产党员、左派进步人士、无党派民主人士各占1/3),形成统一抗日的新局面,经过艰苦复杂的斗争,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实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政策,团结照顾各阶层的利益。在土改复查中,区内个别地方岀现损害城镇工商业者合法权益,解除在乡知识分子的使用,错斗中农、侵犯中农利益等错误做法,各级党组织适时地作了纠正并妥善解决。由于正确地执行党的统战政策,全区各阶层人士和广大翻身农民积极支援解放战争。
  建国后,认真贯彻党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政策,对知识分子按照“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将旧社会过来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分配适当工作,其中的代表人物在政治上做了适当安排。1955年,全区17个县市人民委员会委员中,安排有代表性的中小学教职员17人、有较高医疗技术的医生16人。各县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安排中小学教师、知名医生、清末秀才等共129人。1956年,在全区19个县市5273名人民代表中,安排民主人士694人,占代表总数的13%;389名人民委员中,安排民主人士129人,占人民委员总数的33%。安排党外副县市长6人,提拔和配备党外科局长22人。对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者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采取“先安排后改造、安改结合”的原则,对全区私营工商业分门别类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全部实现国营和公私合营。
  1957年,由于“反右斗争”扩大化,统战工作受到影响。“文化大革命”期间,统战对象普遍被当作专政对象,对其进行迫害和打击,统一战线遭到破坏。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恢复和加强了统战工作,扩大统战的范围和对象,认真落实党的各项统战政策。
  改正错划右派1980年,在工人、民警中原定为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的113人,全部落实改正。对全区原划右派分子改正1536名,改正后安排工作的837人,办理退休手续的236人,调正工资的21人;安置其孤子孤女就业的7人,办理知青手续的175人;享受死亡抚恤的221人,发放生活困难补助费129630元。至1984年,对原划右派分子全部落实改正,对1347名“右派”改正后留有“尾巴”的全部去掉,对4名“文化大革命”中因“右派”问题被扣发工资的予以补发,对其家属子女原属非农业户口的大部办理“农转非”,对因错划右派受株连的19名家属子女做了妥善安置。
  落实原工商业者政策1980年,对全区1956年在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不适当地划入资本主义工商业者的小商、小贩和小手工业者进行区别(时称“三小”区别)。全区共有“三小”区别任务的单位114个,参加国营公私合营的原私方人员2643人。根据政策标准,区别为劳动者的2558人,占总数的97.91%;不予区别的51人,占1.93%;待查再定的4人,占0.15%。对不予区别和待査再定者均依政策正确对待。1984年,对431名原工商业者恢复干部身份;对“文革”中被扣减的7名原工商业者的工资,补发给本人;对60年代精简下放的18名生活有困难的原工商业者,发给了生活补助费。至1985年,全区共落实原工商业者政策343件,对原工商业者子女原属非农业户口的均办理了就地 “农转非”。
  落实起义投诚人员政策全区共有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481人,其中抗日战争时期42人,解放战争时期439人。起义投城人员中军级1人、师级3人、团级43人、营级40人、连排级151人、士兵243人。依据“爱国一家,既往不咎,一视同仁,量才录用,妥善安置”的政策,对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受到判刑、劳改、“戴帽”等错误处理的134人全部纠正,其中错案平反的84人,复职退休的49人,改判的1人;发放救济费的34人,退还査抄家庭财物的2人,家属复职的1人,家属子女“农转非”的6户。对481人认定身份,并颁发证书;对政治上有较大影响的18人安排到县市人大1人、政协17人。
  落实非党知识分子干部政策贯彻执行党对知识分子“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放手大胆地使用,生活上充分关心照顾”的政策,确认其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1979〜1981年,纠正非党知识分子的冤假错案414人,解决夫妻两地分居225对,办理家属“农转非”2人,晋升技术职称的5393人。1982年,全区107名讲师中有20人入党,17名特级教师中有10人入党,16名高级知识分子中有6人入党;有15名高中级知识分子进入县人大、政府、政协和县级企事业单位的领导班子,有94名知识分子进入县(市)科局级领导班子。1983年,解决历史遗留问题245件;安排参加各级人大、政协的51人,其中全国人大代表8人、省人大代表13人、省政协委员13人、县市人大副主任6人、县市政协副主席11人;解决夫妻两地分居158对;办理家属“农转非”121人。1985年,平反冤假错案257件,解决家属子女受株连的52人,退还私房100平方米,吸收入党364人,解决夫妻两地分居58对。1986年,地委统战部与组织部配合,注意培养选拔党外知识分子干部。至1996年,全区共培养党外知识分子后备干部1200余人,已安排副科级以上职务的400余人,其中副专员1人,副县长1人,县长助理 (副县级)1人,地直副局(院长)4人,县市人大副主任5人,县市政协副主席29人;推荐安排全国人大代表1人,省人大代表7人,省政协委员10人。
  落实台属、台胞政策遵照党对台属、台胞“一视同仁,不得歧视”等各项政策,对历次运动中因台湾关系被错误处理的问题,一律纠正;对回大陆探亲和去境外会亲的台属、台胞提供方便,热情接待,以诚相见。致使回大陆探亲、观光和与大陆亲属通信、通汇的台胞日益增加,许多台胞还慷慨解囊,资助家乡建设。1983年统计,区内去台人员464人,大陆台属350户共878人。为台属摘掉各类政治“帽子”的31人,解除劳动管制的2人,恢复公职的8人,退还财物的27人,安排就业的5人,退还私房的5人,解决生活困难的2人,落实其他政策的20人;通信的151户(来信195件,去信297件),通汇92户,收到汇款人民币51430元。据1985年统计,全区去台共1535人,在大陆亲属共573户2033人。是年,回大陆定居的3户,回大陆探亲的19人次;通信的455户(来信320件,去信610件),通汇241户,收到汇款人民币70万元。至1990年,全区已掌握去台人员1944人。共接待台胞1493人次,办理赴台探病、奔丧57人,境外会亲170人,安置定居台胞4人,接收台胞捐赠事宜69起,共计人民币45万元。有台资企业1个,投资10万美元;有台属企业29个,吸收台资193.17万元人民币。至1996年,全区已掌握去台人员0.3万人,加之第二、三代在台人员共计1.5万人;区内台属共4692户约1.4783万人,对台办的工作对象约2万人;全区注册台资企业共42家,合同利用台资额11218.8万美元,台联、台属企业已发展到64个,重点户、专业户183个,从业人员共计912人。1991〜1996年,共接待台胞1835人次,其中中上层人士29人;安排台属赴台探亲、探病、奔丧、定居共156人,按政策安排台胞在区内定居19人;办理台胞捐赠事宜150起,收到汇款1920多万元,接到台胞捐赠车辆15部,捐款710万元,电视机、摩托车等实物折款2880多万元。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聊城地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聊城地区志》的编纂是在地委、行署的领导下进行的。它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聊城地区的历史和现状的各个层面,都作了实事求是她研究与分析,广征博采,去伪存真,秉笔直书。举凡建置沿革,区划变更,河渠变迁,物产名胜,民族迁徙,人口变动,经济兴衰,政治得失,人事更迭,社会风情,文武人才,英模事迹等等,无不尽收入志,蔚成大观。

阅读

相关地名

聊城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