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党员及其代表大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聊城地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820020220000478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党员及其代表大会
分类号: D035.5
页数: 4
页码: 494-497
摘要: 1925年,阳谷县王寅生、聊城县聂子政、莘县孙大安在广州黄埔军校学习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全区最早的共产党员。1926年,聊城县赵以政在北伐途中加入共产党。同年秋,阳谷县杨耕心在济南读书时,由关向应、王寅生介绍加入共产党;同时,高唐进步知识分子金谷兰加入共产党。至此,全区共有共产党员30余人。1972年11月10~12日,中国共产党聊城地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聊城召开。
关键词: 地方组织 党员 代表大会

内容

党员1925年,阳谷县王寅生、聊城县聂子政、莘县孙大安在广州黄埔军校学习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全区最早的共产党员。
  1926年,聊城县赵以政在北伐途中加入共产党。同年秋,阳谷县杨耕心在济南读书时,由关向应、王寅生介绍加入共产党;同时,高唐进步知识分子金谷兰加入共产党。同年冬,杨耕心在家乡阳谷九都杨村先后介绍杨保善、宋励华等5人加入共产党;同时,在济南、聊城求学的临清籍进步青年张存礼、沈廷榘、张廷焕等加入共产党。1927年春,张廷焕在山东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介绍宋占一等人加入共产党。至此,全区共有共产党员30余人。
  1927年秋,在武汉、广州等地从事革命工作的王寅生、聂子政、孙大安、赵以政、申兰生和在济南求学的杨耕心、郭庆江等10余名共产党员,根据党组织的指示,回聊城地区与当地党员配合,从事党组织发展工作。先后在博平县袁楼村、聊城县北周店、堂邑县凤凰集和张庄发展林梦白、袁果、刘文著、王清泗等20余人加入共产党。至同年12月,全区共有党员50余名。
  1928年,共产党组织发动的阳谷坡里农民武装暴动和高唐谷官屯“红团”暴动均遭失败,赵以政等被杀害,金谷兰被捕,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组织发展工作基本处于停顿状态。
  1930年秋,中共鲁北临时委员会书记刘书林、郎凤山介绍临清山东省立第二职业学校学生李恩荣入党。1931年春,中共南乐县东节村(今属莘县)支部成立时,有党员5人。同年秋,李恩荣转学到临清联立乡师,于当年冬介绍李朝杰、高景赐入党。1932年春,因党内出现叛徒,李恩荣被迫离校返乡,在本村李圈先后介绍李全仁等7人入党,后又在李圈附近村发展党员30余人。同年夏,中共范县特别干事会成立时,有党员10人。
  1933年3月,中共范朝濮简易乡师支部成立时有党员14人。同年秋,共产党员姚梦龄(姚仲明)在东阿县姜楼高小介绍苏广才等10人入党。1934年春节,济南市委负责人赵健民在家乡冠县介绍冯干才、孙锡恩、钱洪勋等入党。同年春,冯干才在寿张八乡师介绍段延铭、沙延孝、王福昌等入党。
  1936年2月,中共东阿县委成立时有党员30余名。1937年春,徐运北到临清、聊城等县,申云浦到高唐、在平、博平等县,进行组织发展工作,不少进步青年学生被吸收入党。至当年7月,全区共有党员400余名。1938年7〜9月,两次集中进行建党工作。至当年11月,全区党员已发展到1万余人。
  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根据地的开辟以及抗日地方武装、抗日民主政权和抗日群众团体的建立,党组织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一大批民先队员和抗战积极分子被吸收入党。至1945年9月,全区共有党员17291人。
  解放战争时期,随着大生产运动、拥军支前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各级党组织注意吸收土改和支前运动中的积极分子入党,党员队伍日益壮大。至1949年8月初,全区党员已发展到66810人,是抗战前的6.6倍。
  1949年9月,因区划变动,全区由原辖21个县减为11个县,党员数量随之减少,全区共有党员55222人。
  建国初期,主要在党员数量较少的区、村有计划地发展党员。1950〜1952年,共发展党员43115名。1953〜1956年,主要吸收社会主义改造中的积极分子和少量知识分子入党。至1957年,全区共有党员168320人。
  1958年,在上年党员整风的基础上较快地发展一大批党员。是年,共发展党员60189名。至此,全区共有党员229509名,其中男性199014人,女性30495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75人,高中文化程度的854人,初中文化程度的13254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215226人。
  1959-1965年,因区划变动频繁,所辖县市几多变化,全区党员数量也随之增减。1965年底,区辖8县,共有党员98143名,其中男性84327人,女性13816人;汉族97352人,少数民族791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299人,高中文化程度的1122人,初中文化程度的9820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86902人。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各级党组织陷于瘫痪状态,党的组织工作被迫停止。1970-1972年开展的整党建党工作中,处分一批不应处分的党员,同时搞所谓“火线入党”和“突击入党”,致使少数不符合入党条件的人进入党内,影响了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1976年10月后,特别是1979年以来,按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组织路线和中共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开展建党工作。按照“积极慎重”的方针,注意吸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做岀贡献的优秀知识分子入党,同时,一批在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中涌现岀来的优秀企业家、“专业户”、基层干部等也被吸收到党内。至1990年,全区共有党员230711名,其中男性202004人,女性28707人;汉族228518人,少数民族2193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2807人,中专文化程度的18810人,高中文化程度的32974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166120人;党员人数占全区人口的4.3%。至1996年,全区共有党员252094人,其中男性219428人,女性32666人;汉族249560人,少数民族2534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26603人,中专文化程度的28984人,高中文化程度的47206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149301人;党员人数占全区人口的4.6%。
  1949〜1996年聊城地区党员情况(续表)党员代表大会至1990年,聊城地区党的代表大会仅召开过1次。
  1972年11月10~12日,中国共产党聊城地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聊城召开。岀席会议代表920人,列席代表59人,大会主席团由70人组成,石建民任秘书长。孙振海代表地革委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向大会作题为《沿着毛主席革命路线胜利前进》的工作报告。大会选出中国共产党聊城地区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44人,候补委员8人,共52人。其中军队干部13人,占25%;领导干部21人,占40.3%;不脱产党员18人,占34.7%。在第一次全委会上,选岀常委15人。选举孙振海为地委书记,朱永顺、万百川、牟玉田、段俊卿为副书记。从此,地革委改为行政机构,党的核心领导小组遂撤销。这次党代会还强调发挥老干部的作用,搞好工农业生产,发展各项事业。会议对“文化大革命”和聊城地区“三•一二”夺权等问题作了错误地肯定,同时,会上还提岀一些错误口号。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聊城地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聊城地区志》的编纂是在地委、行署的领导下进行的。它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聊城地区的历史和现状的各个层面,都作了实事求是她研究与分析,广征博采,去伪存真,秉笔直书。举凡建置沿革,区划变更,河渠变迁,物产名胜,民族迁徙,人口变动,经济兴衰,政治得失,人事更迭,社会风情,文武人才,英模事迹等等,无不尽收入志,蔚成大观。

阅读

相关地名

聊城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