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内土特产品丰富,手工业比较发达,且有黄河、古运河水运交通之便,对外贸易发展较早。汉代。“东阿之嫌”经张骞通西域和之后的“丝绸之路”销往西域。盛唐时期,聊城境域与中东国家的商品和人员交流已相当繁盛。宋、元时期,博平圆铃大枣已销往南洋。临清哈达“始于元,兴于明,盛于清”,销往印度、尼泊尔、蒙古、西藏等国家和地区。明嘉靖《山东通志》记载,棉花“六府皆有之,东昌尤多,商人贸于四方,其利甚博”。1915年,东阿阿胶在巴拿马国际商品博览会上获金奖。1934年《临清县志》载,“在民国初年输岀之棉花四百余万斤,自美棉种输入,种棉者日多,至民国二十年后,年销之数已增至六千万斤,值洋八百万元。”1941年,鲁西行署建立贸易局,兼管外贸业务,以抵制外国经济侵略,发展对外贸易。1946年,冀南行署第一专署在临清设“华茂货栈,经营棉花及纺织品出口。1946〜1948年,仅临清出口贸易就占晋冀鲁豫边区外贸总额的三分之一左右。1948年5月《冀鲁豫日报》载,聊城的国营“泰兴隆”、“运昌''商店,每天有二三十名从敌占区来的客商洽谈岀口贸易。1949年春,中国花纱布公司临清分公司建立,兼营棉纺类出口业务。同年9月,平原省蛋品公司在聊城设流动收购组,兼营畜产、食品进出口业务。后改称畜产品收购站。自此,外贸机构逐步健全,外贸业务逐年发展。
1950年,平原省土产公司聊城支公司建立,兼营土产品岀口业务。1955年,山东省土产、工艺品进岀口公司派驻聊城专区工作组,协助专区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商业部门开展出口土产品收购工作,下设聊城、临清等11个县土产公司代购点。1962年1月,设山东省聊城外贸综合公司(后改称聊城地区土产进岀口支公司)。同年4月,建立山东省畜产进出口公司聊城支公司。1963年4月,山东省外贸局驻聊城汽车队定名为省外运汽车6队。1971年2月,聊城外贸土产支公司、畜产支公司、省外运汽车6队合并为聊城地区外贸公司。次年12月,撤销地区外贸公司,恢复上年2月以前的地区外贸机构。1975年3月,建立地区外贸局;1984年改称地区对外贸易公司。1990年6月,复称地区对外贸易局,下辖畜产、土产、工艺、粮油、纺织、岀口商品基地建设等6个公司和外运车队以及高唐、聊城2个外贸冷藏厂和8个县市外贸公司共17个独立核算的外贸企业;共有干部职工1868人,其中行政干部54人,技术干部526人。1989年11月,地区外贸公司在青岛市团岛填海区购置建筑面积400平方米的新建楼房1栋,归地区外贸公司(后为外经贸委员会)驻青岛办事处使用。
自1975年建地区外贸局以来,全区历年经济效益最好的是1979年,共盈利89.88万元,其中地区畜产公司最多为34.04万元,阳谷县外贸公司最少为0.08万元;较好的是1987年度,全区盈利46.18万元,其中工艺品公司最多为23.69万兀,在平县外贸公司最差,亏损9.69万元。1987年后,由于外贸体制及国外市场的变化,基层外贸企业连年亏损。1988年亏损608.45万元,1990年亏损2234.95万元。1990年,在平县外贸公司经济效益最好,盈利34.65万元;地区土产公司最差,亏损428.67万元。1996年,盈利8759.11万元,效益最好的是莘县外贸总公司。
自建国以来,出口创汇收入连年上升。1949年岀口额4万元,1966年增至448万元;1976年出口额1913万元,比1966年增长3.91倍;1986年出口额19199万元,比1976年增长10.89倍;1990年出口额22559万元,为1976年的11.6倍。1991—1995年,全区对外经贸自我发展的能力逐渐增强,外向带动作用日趋明显,对外贸易实现快速增长。1991年,全区出口商品供货总值为4.5亿元,1994年10.4亿元,4年增长130.6%。其中,供本省口岸由1991年的3.4亿元增加到1994年5.2亿元,4年内增长53.8%。1994年,自营出口实现历史上零的突破,完成337.2万美元,加上“三资企业''的出口创汇,当年全区出口总值12.17亿元。1995年,完成岀口商品供货额13.5亿元,占全年计划的104%,比上年同期增长31%;完成自营岀口创汇1690万美元,占省下达计划的338%,占地区下达计划的169%,是1994年的5倍。1996年,完成出口商品供货额20.16亿元,自营出口创汇2827.7万美元;自营进口1.44亿美元,主要进口商品是豆粕、棉花、锦纶短纤维、棉纱线等工业原料品。
第一节出口商品
境内商品出口历史悠久。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临清的哈达已经销往印度、尼泊尔、泰国等国家。自1725年(雍正三年)草帽辫编织技术传入境内后,逐渐发展成为传统手工编织副业。1874年(同治十三年),号称山东4大产辫区的东昌、观城两区的草帽辫已大宗远销国外。日本高等商业学校叶春墀的专著说:“世界产辫国,产量以中国为多,中国所岀,十之七八为山东,而东昌、观城居奇”。1932年,东阿活牛500头,东阿、阳谷乌枣0.1万吨及花生油等经上海出口。1933年,聊城、临清的棉花经青岛出口,总值5899万元;东阿蛋类经青岛出口总值140万元。1934年,临清的山羊皮1万余张经武汉岀口。1938年,因日军入侵对其他国家的商品岀口渠道基本中断。
建国后,对外贸易逐渐恢复。1950年,全区岀口商品收购额为5万元,1975年1553万元。1978年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岀口商品迅速增加。1985年,出口商品收购额11594.6万元,1987年达29040.4万元。1990年,出口商品收购额为22558.6万元。当年,全区出口商品有粮油、畜产、土产、食品、纺织、机械、设备、五金、化工、轻工、医药、饲料、工艺、棉花、抽纱、服装等16大类100多个品种。1991〜1996年,出口商品结构发生较大变化。1990年,全区出口棉花2.47万吨,其岀口供货值和岀口创汇均占全区出口总值的50%以上。1994年仅出口棉花506吨,供货金额428万元,占全区出口总值的0.75%。抽纱产品属于该区发展优势。1990年出口额为318万元,1994年达3814万元,其中原料品404万元,占供货额的10.6%,其余大部分为出口成品。1991〜1996年,有竞争力、高创汇的商品出口有了良好的起步。莘县的特钢制品、冠县的稀土制品、阳谷县的景泰兰和唐三彩、冠县外贸公司的辣椒色素、莘县外贸公司的浓香花生油等,均已批量出口。在出口商品中,拳头产品、深加工商品逐年增加,商品附加值不断提高。1995年,0.1亿元以上的大商品发展到近20个,其中以纱、布、棉纺织、被套、抽纱品等棉花产品占主导地位;其他千万元以上的商品有冻分割鸡、花生、活牛、辣椒干及脱水蔬菜、羊革皮、毛地毯、特钟钢;接近0.1亿元的品种有裘皮服装及裘皮其他制品、梧桐木拼板、阿胶、套筒扳手等。
1996年,0.1亿元以上的大商品发展到25个,接近0.1亿元的大商品有10个。
粮油1952年,聊城土产公司通过青岛土产公司出口吉豆2088.7吨,价值46.95万元。1978年,全区出口吉豆3571吨、红小豆1783.2吨。至1990年,全区经青岛出口吉豆91946.9吨、红小豆11436.4吨,主销日本及港澳地区。1990年,地区外贸局出口粮油类主要有吉豆、红小豆、芝麻、玉米、黄豆、黑豆、棉籽、花生油、花生仁、花生饼、豆油。
花生米、花生油为区内主要传统出口产品。据1948年晋冀鲁豫边区贸易总局对临清出口物资的调查,1937年日本入侵临清后,花生油自清平、博平、冠县、馆陶等县集结于临清,通过运河经天津出口。1955年,全区岀口花生油198.99吨、花生米3280.2吨。1986年,出口花生油5592吨。1987年,出口花生油3905吨,1990年出口90吨。1991年后,仅有少量产品出口。1995年出口花生米3131吨,货值179万美元。1996年,自营出口花生米3571吨,货值281.7万美元。
1937年,临清始有香油装桶运天津岀口。建国后,区内种植芝麻仍很普遍。1952年,全区产芝麻120.8万公斤;1985年产209.5万公斤、出口3415.8吨;1986年出口2593吨;1987年出口367吨;1990年出口58吨。至1996年,芝麻出口量甚微。
棉花早在1909年,堂邑棉商王协三在济南经二路纬八路开设“阜信花行”,在聊城境内收购棉花,销往日本大阪,被誉为山东出口商品的一支“响箭”。1918年9月,日本取代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后,境内所产棉花,主要经济南由日本人组织出口。1934年《临清县志》载,临清县棉花出口量在4万包(每包30公斤)以上。建国后至1959年,棉花出口由省花纱布公司统一组织。1955年,全区岀口棉花9577.70吨,总值1910万元。1956—1982年,先由供销社调拨到山东省棉花二级站,再由省统一组织出口。1959年出口9500吨,总值4256万元,主要销往苏联、朝鲜、越南及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国家。1966年,开始销往香港、日本,平均售价542美元/吨,1974年售价1665美元/吨。1983年,山东省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开始组织棉花的收购出口。1984年,该区为青岛口岸提供的棉花出口量占全省棉花岀口总量的30%以上,平均售价1454美元/吨。主要销往日本、南朝鲜、印度尼西亚、罗马尼亚、苏联、澳大利亚、意大利、捷克斯洛伐克、加拿大、香港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同年,冠县出口棉花13600吨,占全省棉花出口总量的六分之一,为全国棉花岀口量最多的县。1986年,全区棉花出口计划由省单列,出口棉花经营业务划归地区管理。同年,全区出口棉花4.94万吨,比上年度增长319.4%。1985〜1990年,全区共岀口棉花18.9万吨,创汇2.47亿美元,其中1990年全区出口棉花2.47万吨,岀口创汇3703万美元,占全区出口创汇总额的54.4%。之后,全区棉花种植逐年减少,并由出口转为进口。
棉副产品1952年,全区始设剥绒机35台,生产棉短绒,变废为宝。1984年,全区有棉短绒资源4万吨,实际加工生产14334吨。1985年,加工生产31863吨,岀口2849吨。1986〜1990年,共出口棉短绒2987吨。1952年10月,专署油脂公司出口棉油总值16.12万元。1984年,全区生产卫生油(棉油经精炼提纯)24673吨,岀口183.91吨。1985-1986年,共生产卫生油57881吨,出口3622吨。后因国内油脂涨价,收购成本高,停止岀口。1983〜1990年,全区出口棉仁饼241420吨。1984年,出口棉籽5129吨。1985〜1990年,全区共岀口棉籽34817吨。主要销往日本,其次是墨西哥、黎巴嫩、西德、希腊等国家。1991年后,棉副产品出口量逐渐减少。1995年,岀口棉纱1438吨,货值477万美元。1996年,岀口棉纱5000件。
阿胶1933年,“福”字牌阿胶在实业部国货陈列馆三周年纪念会上获全国出口货品超等奖。1952〜1965年前,东阿阿胶厂每年提供出口阿胶500公斤左右。1979年,全区出口阿胶10.24吨,创汇14.87万美元。1980〜1990年,全区共出口阿胶274.5吨,创汇约400万美元。1996年,全区共出口阿胶234.14吨,创汇289.7万美元。阿胶主要岀口至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老挝、缅甸、泰国、加拿大、美国、英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其中,在日本、新加块、马来西亚、泰国和香港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
畜产品区内出口的产品主要有山羊皮、羊毛、免毛、猪鬃、羽毛、菜牛、狮猫、肠衣及畜产品加工制品劳保手套、鬃刷、裘皮褥子等。
1934年,经武汉出口临清的山羊板皮1万余张。1979、1980年,莘县、冠县、临清、高唐等县,每县收购山羊板皮均在5万张以上,被外贸部列为全国山羊板皮生产基地县。1985年,全区计划出口山羊皮60万张,实际岀口127.46万张,为1978年岀口量的4倍。其中,猾子皮计划岀口2万张,实际出口8.31万张。1990年岀口山羊皮26.2万张。1996年,岀口山羊皮50万张。主销日本、西德、意大利、美国、法国、荷兰、西班牙、港澳等国家和地区。1980年,全区产绵羊毛3886吨。1985年,全区存养绵羊39万只,年产绵羊毛1154吨。1990年,存养绵羊80万只,年产绵羊毛2500吨,出口15吨。1991年后,出口量甚微。
1955年,区内开始饲养安格拉长毛兔。1978年,高唐县被外贸部列为全国兔毛生产基地县。当年,全区出口兔毛21.3吨。1979年,区内始养西德、日本长毛兔。1985年,全区饲养长毛兔60万只,出口兔毛33.29吨。1990年,全区存养长毛兔10万只,岀口兔毛3.8吨,换汇0.944万美元。1991年后,出口量甚微。
1935年,境内已有个体商户加工猪鬃岀口。1947年,临清已成为华北地区主要产鬃地之一。1955年,出口西德、英国1.04吨,岀口平均价格3200美元/吨。此后,出口量逐年增长。1964年,出口英、德、荷兰、澳大利亚64.66吨,平均价格3303美元/吨。1976年,出口日本、意大利、英、美、西德和港澳等国家和地区24.494吨,平均价格6540美元/吨。1978~1985年,出口日本、西德、英、美、澳大利亚和港澳地区共263.065吨。1985年全区产生猪毛200吨,加工猪鬃40吨,出口30.781吨。1990年,全区产生猪毛45.5吨,加工后经青岛出口17.15吨,平均价格4476.8美元/吨。
1954年,区内开始出口羽毛,最高出口量为1965年,当年出口25吨。近年来,收购工作不力,出口量下降。主要销往香港、日本和西欧等地。
菜牛又称“鲁西黄牛”。1932年,《黄河船只运输大宗货物表》记载,500头东阿菜牛经黄河水运至济南洛口镇,转铁路运往上海出口。1933年,全区出口菜牛2.18万头。建国后至70年代,禁止宰牛,停止出口。1980年,开始岀口香港、澳门2000头。1985-1990年,全区共出口10722头,其中1990年出口1697头。1991〜1995年,全区共出口1.4万头。1996年,因出口亏损而停止。
狮猫是临清的珍奇动物。1982年7月岀口4只,每只收购价300元,12月出口5只,每只价值329元;1983年6月岀口10只,单价744元。后停止出口。
民国初,民间私人少量收购肠衣,经天津向外商出售。1954年,肠衣加工技术传入区内,当年出口猪肠衣118根,牛肠衣75根,次年出口山羊肠衣142根,绵羊肠衣41根,猪肠衣38796根,牛肠衣1852根。至1973年,全区建肠衣室8处,各县外贸公司均有肠衣室。1978-1985年,全区共出口猪肠衣171.9万根,山羊肠衣126.7万根。其中,1985年出口猪肠衣36万根,山羊肠衣45.6万根。主要销往西德、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瑞士等国家。1986年,出口猪肠衣169.5万根,山羊肠衣52万根,绵羊肠衣5.1万根。1988年,岀口猪肠衣8万根,山羊肠衣13.9万根。1989年,出口猪肠衣106万根,山羊肠衣16.4万根。1990年,出口猪肠衣84.3万根,山羊肠衣33万根。1996年,猪、山羊肠衣分别出口95万根、45万根。
畜产制品区内出口的畜产制品主要有革皮劳保手套、鬃刷、裘皮褥子等。1980年,岀口劳保手套6.9万打,售价42.4美元/打,主要销往港澳、瑞士、荷兰、加拿大、美国、西德、法国、日本等地。1985年,出口2.5万打,1989年出口3.8万打。1990年,全区有聊城、临清等5处皮件厂生产该产品,年产8万打, 出口6.9万打,换汇71.76万美元。1996年,岀口5万打。
鬃刷的出口始于1977年。当年,临清制刷厂生产的衣服刷出口尼日利亚等国家,年岀口量1万余打。1978年,莘县朝城镇制刷厂始产出口油漆刷,年产能力3万打,主要岀口西德和奥地利。1984年,该厂又增加全国独家经营的出口新产品清洁刷和裱糊刷,年产能力1万打。1985年,全区出口各种鬃刷1.86万打,1987年出口7万打,1988年出口6.4万打,1989年出口3万打。1990年出口1.4万打,换汇3.86万美元。1996年,出口2.1万打。
1956年,临清始有裘皮褥子出口。至1985年,全区有高唐、在平、阳谷3县的5个加工点,先后加工岀口的品种有家兔皮褥子、珍珠羔褥子、山羊皮褥子、猾皮头腿褥子、狗皮挖花褥子、青白猾皮褥子、家兔皮和山羊皮碎料褥子。1978〜1985年,共出口各种褥子260571条,主销西欧各国及美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1985年后,年生产能力发展到10万余条。1990年,全区有加工厂9处,年加工各种皮褥子11万条,经青岛出口1万条,创汇19.08万美元。1996年,出口约10万余条。
土产品境内岀口的土产品主要有大枣、梧桐木、蚕茧、黄花菜等。早在宋、元之际,博平红枣即销往南洋。1932年,0.1万吨阳谷乌枣经黄河水运至济南洛口镇,转铁路运抵上海岀口。1933年,东阿、阳谷、在平、博平等地红枣7854吨经黄河船运到济南,再转运青岛等口岸出口东南亚各国。1952年,全区出口红枣420.37吨,价值10.5万元;乌枣703.11吨,价值32.7万元。1957年,出口乌枣1200吨,价值106万元。70年代后,红枣的出口数量不断减少,乌枣的岀口数量也逐年下降,1975年为1041吨,1979年为1049.2吨,1989年仅22吨,1990年后基本无岀口。主要出口国家有美国、东南亚各国以及港澳地区。
30年代初,境内黄花菜收购焙干,打包外运,直销京、沪及东南亚20多个国家和地区。日军侵华时期,产量下降,出口终止。建国后至60年代中期,产量连年增加。1964年收购53.1吨,“文化大革命”期间,产量逐年下降。1978年后,逐年恢复发展,但出口量甚微。
食品1934年《临清县志》记载,“酱瓜一项之出口,始于民国十年,以后销路日畅。每斤价格则自铜元十枚涨至洋一角有零”,“运至青岛、烟台各埠转售于日本“。1990年,济美酱园的“进京腐乳'',生产能力800万块。至1996年间,一直未有岀口。
聊城外贸冷藏厂1981年开始生产岀口刎骨冻卷绵羊肉,至1983年共出口147.28吨,主销日本、香港,后因货源不足,卫生设备落后而停产。阳谷酒厂生产的“景阳冈”陈酿酒,1986年出口13.3吨,1987年出口61.5吨;1988年出口79.7吨;1989年出口5吨。主销东南亚、港澳等国家和地区。后因酒度偏高,产品未再出口。
冠县鸭梨以核小、皮薄、质脆、多汁、酸甜适口而驰名中外。1975年岀口530.8吨,1976年出口691.8吨,1978年出口755.2吨,1979年岀口663.1吨,1980年出口476.3吨,1983年出口211.6吨,1984年出口60吨。1985年后,山东口岸停止岀口,主要经河北省口岸出口。1988年鸭梨岀口1.5万吨。1996年,出口2万吨。
辣椒干以冠县岀口为最多,莘县、临清、高唐次之。清末民初,莘县妹冢辣椒就颇有名气。1956年,全区出口辣椒干133.8吨,平均售价181美元/吨。主销新加坡、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及欧洲各国。1978年出口129吨,平均售价1166元/吨。此后,出口量连年增加,1978〜1985年共出口6441.7吨。1986年出口1735吨,1987年出口2301吨,1988年出口990吨,1989年出口1311吨,1990年岀口1309吨,创汇58.30万美元。1991年后,脱水蔬菜作为深加工商品逐年增加,商品附加值不断提高。1995年,出口脱水蔬菜903吨,货值110万美元。1996年,自营岀口脱水蔬菜257吨,货值111.8万美元。
饲料70年代创始、80年代兴起的出口项目,但出口者仍为原料,主要包括苜蓿、麸皮、花生仁饼、豆饼、棉仁饼、菜籽饼、豆粕、兽骨等。1972〜1981年,苜蓿草年出口量0.1〜0.25万吨左右。1981年后,大多改种棉花,苜蓿草出口量逐年减少。
麸皮的出口量比较稳定。1983年出口225.96吨,1985年出口350吨,1987年出口220吨,1990年出口787吨。1991年后,区内饲料用量增大,停止麸皮出口。
1983年出口花生仁饼80.5吨,1985年出口豆饼和菜籽饼3764.4吨,1986年出口花生仁饼10226吨、豆饼和菜籽饼1199吨。1990年岀口各种饼3201吨。1985年全区出口豆粕465.5吨,1990年岀口7120吨。1991年后,由岀口转为进口。
1933年,境内已有兽骨岀口的记载。1986年,聊城畜产支公司的蒸骨粒粉对外成交,1987年出口280吨。此后至1990年共岀口2347吨。
机械产品阳谷县工具总厂生产的“铁牛牌”套筒扳手于1973年开始岀口。1984年7月,该厂被国务院机电产品出口办公室批准为扩大外贸自由权企业。1985年出口21985套,1990年岀口3.3万套,创汇59.04万美元。1996年,出口54批次,货值32万美元。主要销往日本、苏联、西德、古巴、伊朗、捷克斯洛伐克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高唐县工具厂生产的“钻石牌”钢锯架于1979年首次出口3004打,1982年岀口2.3万打,同年被省外贸部门定为免检产品。1990年,出口3.2万打,创汇21.5万美元。1996年,岀口7批次,货值17万美元。产品销往澳大利亚、西德、瑞士、美国、泰国等。
聊城起重机械厂于1969年始产HS型0.5〜15吨7种规格手拉葫芦,当年岀口3480台,主要销往马来西亚、伊朗、澳大利亚、法国等18个国家和地区。1988年,研制成功多功能数显环链式电动葫芦,填补国内一项产品空白,外商一次订货0.3万台。1990年,出口1480台,换汇4.1万美元。
聊城市量具厂于1971年12月试产游标卡尺,1982年,出口“钻石牌”和“环山牌”游标卡尺7930只。1986年,出口3.03万只,其中深度尺25060只,游标卡尺5240只。1987年,出口2.7万只,其中深度尺1.5万只,游标卡尺1.2万只。1988年,岀口2.1万只。1989年,出口2.5万只。1990年,出口0.3万只。产品销往东南亚、美国、瑞士、波兰、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
1985年,聊城活塞环厂出口汽油机零件,价值0.14万美元。1986年,出口“山环牌”活塞环2万片,销往巴基斯坦,创汇3.34万美元。
聊城油泵油嘴厂生产的喷油器总成、临清电机厂生产的电动机、聊城客车厂生产的客棚汽车等产品均有出口。1996年,出口美国转供越南客棚车100辆。
轻工产品聊城手表厂于1984年生产的DJC——3型石英女表机芯岀口香港、新加坡等国际市场5100只,为全国较早出口石英电子表的生产厂家之一。该厂生产的“单鲸牌”104、108船钟于1975年开始出口欧、美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每年出口100台左右。1985年,该厂研制的第三代石英电子手表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当年出口5100只,1987年出口机芯12.5万只,1988年出口25.8万只,1990年出口1.5万只。1990年岀口机械表芯1万只。1996年,出口表芯36万只,货值51万美元。
临清自行车小轮厂生产的小飞轮于1977年出口9万只,1979年出口15.5万只,1980年出口16万只。1966—1990年出口57万只,主销日本和东南亚10多个国家和地区。
纺织品1990年,全区纺织品岀口额达1.11亿元,占全区岀口总额的49.1%,主要出口产品有棉纱、绦棉布、棉布、化纤布、混纺布、棉针织品及服装等。临清棉纺织厂自1974年供应出口棉纱,销往港澳、缅甸、马来西亚,,平均售价434美元/件。1985年,岀口R14•6#纱4200件,D29/2纱5250件,T65/C35、JD18#纱5600件。1987年,出口32支纯棉纱3755件、30支绦棉纱1376件、45支涤棉纱2402件。1990年,出口纯棉纱450件,涤棉纱1335件。高唐棉纺织厂自1975年供应出口棉纱销往港澳、缅甸等国家和地区,平均售价507美元/件。1990年出口纯棉纱2618件。聊城棉纺织厂1978年开始供应出口纱,1984年出口香港棉纱400件,因出现黄白纱质量事故,赔偿8万美元,后加强质量管理,逐渐恢复出口信誉。1987年岀口抽纱用棉纱461件。1990年出口纯棉纱310件、工艺棉纱642件。莘县棉纺织厂自1979年供应出口纱,年出口2500件。1990年出口纯棉纱700件、工艺棉纱653件。1985年,全区岀口棉纱2745.5件,1990年出口4671件。1973年临清棉纺织厂首次向越南岀口20/20卡其坯布1426匹。1983年开始出口化纤纱2030.5件,至1990年8年间共岀口16117.5件。1986年,该厂尚出口棉绦纶坯布123.28万米。高唐纺织厂于1979年开始出口工艺布80万米,1987年出口纯棉坯布129.8米。茌平毛巾厂于1980年有7个品种开始销往国际市场,当年出口浴巾、毛巾被各1万条,行销日本、美国、苏联、泰国及港澳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临清针织厂自1981年始岀口圆领汗衫,年出口1.4万打。1985年出口19363打。全区有聊城市服装厂、丰华时装厂、凤凰公司服装厂和在平县服装厂生产出口服装产品。1988年出口服装64960件,价值100余万元。1989年岀口褥罩46750件,价值151.7万元。1990年岀口服装8.4万件,褥罩价值186.7万元。1987〜1990年,全区共出口各种坯布5361.7万米,1996年,共岀口各种坯布800万米,主要销往港澳、日本、缅甸、东南亚、英国、法国、美国、瑞典等国家和地区。
工艺品清道光年间,临清有哈达“织机五千,织工万余”,哈达是临清颇负盛名的岀口产品,为“日进斗金”的3大行业之一。1840年(道光二十年),销往印度、泰国、尼伯尔、伊朗等国。后因战乱影响,岀口受阻。1934年,哈达输出货值六七万元。临清解放前夕,几乎绝产。建国后,逐年恢复。1955年,向蒙古人民共和国岀口蒙古国徽图案哈达1.2万条。1966年,哈达产品被列为“四旧”扫除而停产。1980年,临清工艺丝织厂成立,为全国唯一生产图案哈达的厂家。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观城乡土志》记载:“草辫一项为阖境之命脉,登莱商贾在城内设局四五家,每岁收买二十余万斤,以销外洋”。1933年,全区草帽辫岀口200吨。1948年5月10日《冀鲁豫日报》报道,观城草辫行销南洋、英、美等地。1952年,经青岛出口草帽辫34.85吨。1959年,区内草帽辫由山东省外贸土产工艺进出口公司筹办,对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东德、匈亚利等国家岀口。1960〜1964年,全区出口11254包,1975年出口3147包。细辫销往美、英、法、日本、苏联等5国;粗辫销往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时、瑞士等7个国家。1976〜1990年,全区岀口草帽辫3.2万多包。1976年最多为4676包。
1956年,临清草制品厂生产20余种草提篮,当年在广州秋季交易会上与日本成交6个货号1500余打,与香港、澳门、新加坡、荷兰成交4个货号0.1万打。1975年出口货值49万元。1978年,因国际市场变化,该产品停止出口。
1973年,东阿县大李乡柳营村利用棉柳、紫穗槐等当地资源为外贸编制洗衣筐、纸篓等出口产品。次年,在平、高唐、阳谷、临清相继编制方筐、三角筐、箱、椅、坐垫等柳制品。至1983年,全区有生产点24个,技术员100余人,产品销往日本、意大利、丹麦、美国、英国、瑞典、法国、荷兰、西德等国家。1977〜1985年,共成交20种货号,累计岀口额63.4万元。后因国际市场变化,出口量逐年减少。
牛筋腰带是以牛皮筋编制的手工艺品。从清宣统年间至建国后,一直是全国独家生产。1959年,由国家定名为“古楼牌”菊花牛筋腰带,产品销往日本、新加坡、菲律宾、缅甸、马来西亚。后因原料紧缺,质量不高而停止出口。1975、1976年,临清皮毛厂、聊城李海务地毯厂先后建立。1982年,两厂生产出口毛地毯0.3万多平方米,价值144.85万元,获利17.6万元。次年,两厂投产160道仿波斯毛地毯。1986~1990年,全区岀口8.5万平方米、创汇890万美元,主销日本、科威特、西德、美国等地。
莘县皮毛工艺品厂1979年开始生产的新型皮毛动物,有虎、狮、猫、兔、松鼠、熊猫、狐狸等10多个品种。国外客商视之为珍贵的欣赏品和高级馈赠品。年生产能力2〜3万只左右,年出口0.01~1万只不等,产品主销美国、英国、西德、法国、日本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第二节商品收购
1840年前后,岀口商品大多由私商收购,少部分由外国资本家雇佣代理人收购。1940〜1949年,冀鲁豫边区经济贸易局和生产贸易管理总局及聊城专署(1949年前,先后为第四、六、九专署)工商分局先后成立,兼管公营工商企业、供销合作社岀口商品收购,部分商品收购仍由私商经营。1949年后,由土产公司、花纱布公司、油脂公司、百货公司统一组织出口商品的代购。其收购方式是国家下达收购计划,外贸部门委托各基层供销社代购,付给3〜5%的手续费。1961~1978年间,对土产畜产等出口产品的收购,采取奖励布票、粮食,超额部分再另加价的办法,后又增加化肥奖售。1982年,全区推广莘县外贸公司增设外贸收购站发展直购业务的经验,直购收购量不断增长。1984年,全区外贸部门直购部分占收购总额的40%以上。1985年后,实行外汇分成鼓励政策,各县市外贸公司按统一计划直接向生产单位收购。1991〜1996年,外贸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出口供货基本放开经营,出现多渠道出口的局面:供货单位和个体户可直接找沿海、沿路地区外贸公司代理岀口,“三资企业”可自行办理出口产品手续,自营出口经营权的审批逐步放宽,区内外贸公司直接到国外办公司,其产品可直接在国外销售。
第三节进口商品
优良品种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引进美国陆地棉种10包,1907年进口60包。其品种有脱字棉、隆字棉。1950年,引进美国斯字棉2B、5A和少量岱字棉15号等棉花良种。1955年,全区普及岱字棉15号。1977年引进乌干达棉种。
1945年,引进“金皇后”玉米。1950年,引进日本胜利百号地瓜。1958年,引进罗马尼亚双交玉米。1967年,引进意大利阿夫、毛阿夫矮杆抗病麦种和墨西哥波塔姆春小麦等小麦新品种。至1980年,先后引进苏联、朝鲜、英国、美国、西德、印度等国家小麦品种700个,但采用的品种不多。
1945年,引进美国奶山羊。1950~1974年,相继引进苏联的乌克兰白猪,考利代绵羊、安格拉兔、美利奴和阿斯卡尼绵羊及法国利木赞菜牛种牛、德国美利奴公羊。1957年,引进荷兰黑白花奶牛。1977年,引进日本长毛兔。1979年,引进西德长毛兔,日本、美国肉食兔,1985年后,又引进西德长毛兔。
1941年,引进意大利来杭鸡(来可享)。1983~1984年,畜牧部门先后引进美国罗曼、罗斯、加拿大星布罗、白罗克等肉食鸡;加拿大288、83828、亲白等蛋鸡;丹麦长白、比利时斯格、英国约克夏、美国的汉普夏和北洛克等瘦肉型猪。1989年,引进罗非鱼。
1921年,引进加拿大杨树和北美槐树(亦名洋槐、刺槐)。60年代初,引进意大利杨树(亦名钻天杨)。1974年,从比利时引进法国健杨和德国沙兰杨。1976年,引进意大利鲁克斯杨。1979年,引进意大利72/58杨。
1931年,引进美国元帅系列苹果和日本东方系列梨品种。1952年引进欧梨。1955年,引进日本泡桐。1966年,引进日本红富士苹果。1971年,引进美国新红星苹果。1972年,引进日本三吉梨。1975年,引进日本巨峰葡萄。1987年,引进美国油桃。1991年后,优良果树、蔬菜引进逐年增多。
早期引进的花卉主要有伊朗的石榴、无花果、夹竹桃,美洲的仙人掌、仙人球,日本、英国、美国等国家的月季、地瓜花,波斯的茉莉花等。后又引进墨西哥的山影、倒挂金钟,令箭荷花、一品红,南非洲的洋葵、蝴蝶花、马蹄莲、吊兰、文竹、君子兰,美洲昙花;印度鸡冠花、欧洲的仙客来、洋杜鹃,巴西的蟹爪兰、珊瑚豆等。
纺织品1901年,开始进口洋纱、洋布。抗日战争前后,进口洋纱、洋布,全区年销售总值约260万元。50年代,进口苏联花布、人造棉布,60年代后期,始进口化纤布。1971年,始进日本锦纶,年进口量30-40吨左右。1978~1989年,进口日本少量人造毛(粘胶纤维),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南美等国的羊毛,年进口量100吨左右。1978年,进口日本、意大利晴纶0.1万吨、美国及欧洲的涤纶0.3万吨。1985年,全区进口1.5X38月青纶0.1万吨,涤纶2800吨,维纶600吨,锦纶100吨,长丝40吨,人造毛480吨。1991年后,纺织品进口逐年减少。1996,进口棉花9000吨、进口合股棉线251件。
粮食木材建国前,棉区粮食不能自给,每年进口部分粗粮和面粉。建国后,从美国、加拿大进口部分小麦、玉米。1964年,进口苏联落叶松、樟子松1785立方米。1984、1985年进口美国松木19457立方米,菲律宾、印尼胶合板700立方米。1980〜1995年,全区年销进口木材约2万立方米。1996年,全区年销进口木材约1.5万立方米。
化肥农药1920年前后,境内曾少量进口英、德产硫酸铵、过磷酸钙等化肥。1979年秋,地区外贸局首次进口美国磷酸二铵300余吨。次年,地区生资站购进苏联、西德、芬兰等国家生产的复合化肥。其中,磷酸二铵占70%,其他化肥占30%。1980〜1985年,地区生资站进口复合肥28106吨。最高年份为1985年进口12280吨,当年全区销售化肥,其中进口化肥占20.5%。由于化肥进口量过大,1985年底,全区积压各种化肥14万吨,当年全区有4个县办化肥厂被迫停产。1986年后,全区进口化肥量锐减。1991〜1996年,进口化肥有美国二铵,俄罗斯、芬兰、加拿大、德国的钾肥、复合肥等,进口化肥约占全区化肥总销量的15%左右。
1937年,进口日本农药鱼藤粉、除虫精,临清农业试验场始用日本进口二重瓶式单管喷雾器和鱼藤酮、除虫菊农药。1942年,进口日本产杀菌剂“三保卢托”,用于拌种防治小麦黑穗病。1950年,进口666粉剂、DDT乳剂。1956年,进口1605乳剂34133瓶,50%的1059剧毒农药3.45吨。1978年,进口美国吠喃丹。1980年,进口法国产溴氰菊酯。此后,陆续进口日本及英国、西德、瑞士等国产的杀灭菊酯、速灭杀丁等多种高效低毒、残毒留期短的菊酯类农药。1980年,进口速灭杀丁1000立升。1983年,进口敌杀死34吨。1985年,地区物资部门销售农药2624吨,其中进口200多吨,加上非物资系统经营的进口农药,约占全区农药总用量的8%左右。1986年,进口农药由生资站专营。至1996年,进口农药主要有德国生物杀虫剂系列。
机械设备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高唐“工艺局”最先采用日本进口织布机织布、轧花机加工棉绒。1920年,进口人工动力发电机。1921年,进口汽车。1923年,进口柴油机组发电机。1929年进口X光机组发电机。1936年,进口汽车和小汽船,当年,临清设立“德信记汽船公司”,开办临清至德州的客运业务,为鲁西北使用进口机动船之始。1947年,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支援冀南行署农业处(址在临清农业试验场)美式福特24拖拉机1台,并配有二铧犁、链子耙、钉齿耙等工具。1954〜1956年,先后进口苏联、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国的热托一25K、C—45等型号的拖拉机123台。1955年,进口二锌犁、圆盘耙、镇压器、播种机、脱谷机等102台。1956〜1957年,进口普通车床8台、立式钻床4台、平面磨床、工具磨床5台、圆盘铳床、龙门刨、万能铳床、刨铳床各1台,空气压缩机、变压器各1台。1977年后,上述设备改用国产。1982年4月,从美国拉姆斯国际出售公司引进棉种轧花机2台,泡沫酸棉种脱绒设备1套。1985年5月,聊城啤洒厂引进罗马尼亚啤酒自动灌装线1条。1991-1996年,每年全区进口机械设备上千台(套件)。
钢铁建国前,境内所需钢材全靠进口。1950~1961年,每年进口苏联钢铁50吨左右。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主要从日本、西德进口,年进口量100吨左右。1976—1978年,年进口钢铁300吨左右。70年代末80年代初,每年进口0.1万吨左右。1985年,地区金属材料公司进口钢材1400吨,加之其他经营单位从多种渠道购进的钢材和较大的生产厂家从上级单位拨入的进口钢材,全区进口钢材总数约0.3万吨左右,占全区钢材总用量的20%以上。后国产钢材增加,进口趋减。1996年,进口俄罗斯坦克废钢板5000吨、轴承钢500吨。
汽车1921年,私人联营“禹城汽车公司”引进美国“岛吉”、“飞德录”牌汽车4部,美国传教士陶纯古带入聊城美国产汽车1部。1949年,全区共有美国产“大岛吉”、“小岛吉”、“伏特吉”、“丰田吉”汽车7部。1950年,聊城专署有美式小吉普、中吉普各1部。1956年,全区进口汽车131部(大部是苏联产),其中货车103部,客车28部。1980年以后,进口汽车迅速增加,以日本产最多,其次是由西德、苏联、法国、美国、罗马尼亚、波兰、匈亚利等国家进口。1985年,全区进口汽车306部,其中小轿车66部、小客车127部、吉普车20部。1988年,全区有货车和小轿车、面包车、吉普车2100部,进口车占35%。至1996年,小轿车的进口数量增长较快。
医疗设备1929年,孔美德女士发动募捐筹款3645.5美元,购置美国X光透视机、发电机各1台。1930年3月,在临清“华美医院”安装使用。1946年,冀南人民医院(今地区二院,驻临清)进口德国产显微镜1台。1948年,进口德国产X光透视机1台。1949年,聊城专区人民医院进口X光透视机1台。1951年,进口苏联电火两用冰箱1台,高压消毒器1台。1952年,平原省政府奖该院进口X光透视机1台;次年,该院购置苏联外科器械、眼科器械各1套,万能手术台1部。1954〜1956年,进口超短波电疗机、带电膀胱镜、KE200MA、58—200MAX光透视机、电子血球计数仪各1台。1974年,进口美国显微镜1台。1976年10月,进口心电示波器、心脏除颤器各1台。1977年,进口低温治疗仪、基础代谢仪、激光治疗仪、罗马尼亚显微镜各1台,离子选择性电极1部。1978年,进口 XG—200MA双球管X光机、日本十二指纤维镜、捷克斯洛伐克牙科诊疗器各1台。1980年2月,进口 XW—II胃镜、超声心动仪、心电向量图仪各1台。1981年,进口日本东芝MVC—40心向量机、苏联电冰箱各1台,2035型气相色谱仪、日本三洋负30°C低温冰箱、欧林巴式屏光显微镜、倒置显微镜、生物显微镜各1台。1982年,进口 XG-500MA双床三球管X光机、扇型超声仪、CS—3B型纤维胃镜、日本EF—B3纤维食管镜、CF—B3纤维结肠镜、息肉切割机各1台。1983年,进口日本显微镜、支气管显微镜、吸痰器、XF—3B纤维镜、B型超声波、诊断仪各1台,加拿大电测听1台,日本心电图机1台。1984年,进口日本显微镜2架、TD-CX微型电钻1台,日本G2F—B3纤维镜1台。1985年1月,进口瑞士945型血液分析仪1台,2月进口日本ST—200电子肺活量计1台,4月进口日本SSD—256B超、FUB-26B超肺动能仪、窗式空调机各1台,英国心脏除颤监护仪1台,7月进口日本 XOI—09电子听诊器1台。1987年2月,汽车运输公司医院进口日本心脏起波器1台。1988年,地区药品检验所进口美国紫外线光度计1台,地区结核病医院进口日本纤维支气管内窥镜和显微镜各1台。1990年,地区医院进口德国CT1台。1991〜1996年,进口的医疗设备中,以B超、CT、磁共振和其他检测仪器、仪表等先进设备为主。
通讯广播器材1881年(清光绪七年),东昌电报局配备进口“直列式”莫尔斯电报机1台。1940年3月,聊城开办无线电报业务,使用日本产无线电报机1台。1946年,聊城国民党第六专署配备美式无线电报机1部。1949年,聊城电信局进口苏联产15瓦电台1部。1955年,进口德国产电子管1+1单路载波机1部、美国产PF-95汽油发动机1部。1956年,进口日本MF三路载波机1部,匈牙利BBO三路载波机、HS三路载波机各1部。1985年,进口日本6720门自动电话设备1套。1994、1995年,进口德国产西门子EWSD程控交换机、美国产摩托罗拉移动通信交换机各1套。1996年,进口传呼机和移动电话机较多。
家用电器1951年10月,临清广播站进口美国产装有8只喇叭100瓦扩大机1台。1956年,聊城地委党校购进德国产录音机2台。1978年,地区广播局进口匈亚利产24英寸黑白电视机1台。同年,地委宣传部、地区转播台、外贸局各购进日本产22英寸彩色电视机1部。1979年始,国家每年均分配、进口彩电等家用电器指标。80年代,进口日本、荷兰、法国彩电,日本双缸洗衣机、收录机、电风扇,日本、苏联、波兰电冰箱。1985年,全区约有电视机10万台,其中进口产品约占二分之一。进入90年代,进口家电产品有所减少,但组合音箱进口较多。
生活用品纸烟于清末已有进口。1912〜1934年,临清始有销售英、美烟烟草公司,年销英、美卷烟100〜4000箱。抗日战争时期至50年代,进口纸烟基本绝迹。60年代和70年代,进口少量古巴、朝鲜、阿尔巴尼亚纸烟。1980年后,美国、英国、香港烟流入较多,商标有555、黑猫、万宝路、马波罗、皇冠、福字、良友等,价格每盒3~10元不等。
清代即有少量煤油进口。1914年临清设专行,“美孚”、“亚细亚”两种牌号销量最多。1931年,临清城区年销13万桶。1936年,高唐县年销煤油1万桶左右。建国后,主要进口苏联煤油,60年代后,随着国产石油的逐年增产,逐步由国产代替进口。
民国初,火柴、染料、纸张、糖类、自行车、化妆品等多种“洋货”流入以聊城、临清为中心的鲁西地区,至30年代初,年销货额达100万元左右。建国后,火柴、化妆品进口量逐年减少,生活用品渐多。50年代主要是瑞士、苏联手表,东德、蒙古自行车,美国缝纫机,西德照像机等。60年代至70年代,古巴糖进口较多。80年代初,摩托车、高档化妆品、打火机等进口大量增加。1985年后,因工业品进口偏多,国产品受其冲击,出现市场疲软,部分工厂企业产品积压、利税率低。1991〜1996年,日用消费品进口量逐渐减少,但食糖、卷烟、照像器材进口较多。
第四节外资利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区各地发展“三来一补”和利用外资等方面出现新的形势。1981〜1984年,签定涉外合同23项、金额237万美元。1985〜1990年,签定涉外合同73项、金额8585万美元;共引进机械设备和医疗设备0.1万余台(套件);先后派出涉外团组16起53人次出国考察学习。尚有部分企业利用国外资金,兴办中外合资企业。1987年7月,东阿县牛角店镇派岀80余名农民建筑工人,转包中国房屋开发总公司塘沽分公司在埃及兴建“萨达特城”的部分建筑项目。1985年以后,外贸系统先后建起阳谷外贸肠衣厂、东阿外贸地毯厂等10个外贸工业企业,扩大了该区的岀口商品生产。乡镇企业产品出口有了较大发展。1987年,全区乡镇出口商品生产企业有48家(不包括粮油加工和手工编制厂),岀口额144万元,创汇约229万美元,从业人员约0.6万人(不包括草编生产人员)。
1991~1996年,利用外资稳定发展,呈现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化趋势。1994年,全区利用外资项目累计达189个,其中新增项目180个,为1990年底累计数的20倍;累计总投资额20.10亿元,为1990年累计数的23.3倍;合同利用外资额累计达13361万美元,为1990年累计数的9.4倍;外资到位率则由1990年累计计算的64.6%提高到1994年的88.1%。1994年,利用外国政府贷款累计金额1.3亿美元,为1990年累计数的45.9倍。区内“三资企业”自1988年立项至1994年底投产,累计岀口创汇达3208万美元。1991〜1994年创汇金额为1990年底累计数的23.9倍。1995年,全区新批准利用外资项目55个(含增资、变更项目),总投资83349万元,合同外资额3366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550万美元。至年底,全区累计正式投产的“三资企业”70家,当年共实现产值115670万元,创利税7662万元,岀口创汇2832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2%、119%、138%和62%。1995年,全区出口创汇乡镇企业达131家,完成岀口交货值52392万元。1991〜1996年,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往岀现良好的发展态势。1994年,经贸人员岀国达53个团(组)182个人次,比1990年有较多增加。出访国家和地区不断拓宽,先后岀访美国、德国、俄罗斯、比利时、意大利、保加利亚、荷兰、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朝鲜、泰国、印度尼西亚、东欧、独联体、香港等29个国家和地区。1995年,出国经贸团组有81批252人次,分赴24个国家和地区进行项目、贸易洽谈,考察市场、设备,培训技术人员,展销商品,共洽谈项目61个,考察引进设备30余台(套),签订各类合同25份,协议53份,培训技术工人26人。1996年,累计正式投产的三资企业71家,当年共实现产值216427万元,出口创汇4679万美元;岀国经贸团组有71批225人次,分赴24个国家和地区进行项目、贸易洽谈,考察市场、设备,展销商品。
“三来一补”1990年底,全区有“三来一补”企业4家,利用外资717万美元。1995年,新增企业5家,当年利用外资额93万美元。1996年,全区新增企业9个,利用外资381万美元。
聊城手表厂于1985年开始出口石英电子手表机芯,经山东省轻工进出口公司进口电子表检测仪和电子表零件,来件装配,以进养岀。1986年,引进6X8新型电子表线,以产品出口补偿外汇。1996年,岀口表芯36万只。
聊城油泵油嘴厂于1988年10月与意大利欧玛普公司签订引进技术设备、来料加工及补偿贸易合同金额217.05万美元,厂方每年向意大利返销长针阀偶件10万付,换汇50万美元,连续返销12年,同年为意方进行来图加工,创汇偿还美元债务。自1989年10月开始,为意方加工OVEO10、162、173等10种出油阀偶件,到1990年底已换汇20万美元。临清机床附件厂于1988年12月,与香港华显实业有限公司达成来样加工协议。为港方加工平面磨床,年创汇能力120万美元。1989年3月开始供货,合同期限5年。
中外合资自1988年以后,区内部分企业同香港、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采取合资方式,办中外合资企业取得明显成效。至1990年底,全区共有外商投资企业22家,投资人民币8157万元,外资1320万美元。至1996年底,全区共有外商投资企业211家,共投资49388万美元,其中利用外资20582万美元。
1988年7月,经国家批准,临清棉纺织厂与香港华润纺织品有限公司、山东省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合资兴建山东华临纺织有限公司,总投资740万美元,注册资本370万美元。其中中方占70%(临清棉纺织厂50%,山东省纺织品进出口公司20%),外方30%,合同期限15年。进口设备投资652.94万元、98台(套、辆),生产规模为20736纱锭,年产32支纯棉纱16500件,配额出口1.5万件。1989.年4月竣工,11月投产。1990年年产值2432.79万元,出口创汇120万美元。1996年,年产值21345万元,出口创汇392.49万美元。
1988年7月,临清临景针织实业有限公司由临清针织厂与澳大利亚五洲织造公司各投资420万元人民币组建,配套设备210台,其中进口设备61台,设计能力年产坯布1000吨,成交360万件,折纱1500吨,产值2000万元,其中80%返销出口。1988年动工兴建,1989年9月投产,当年生产坯布124吨、成衣23万件,漂白坯布10吨。1995年,公司停产。
聊城嘉明实业有限公司由原聊城市昌明实业公司与香港嘉洛有限公司合资兴办。总投资14000万元,注册资金7000万元。生产经营植物油、饲料、肉食品等。1993年1月批准立项,合同利税额733万元,创汇809万美元。1995年出口肉鸡7029吨,货值1041万美元。1996年,出口肉鸡1万吨,货值1928万美元。
国外贷款1985年,区内开始利用日本、美国、意大利等国家贷款。至1990年底,全区使用国外贷款的企业12家,投资人民币18234万元,外汇贷款4401万美元。其中,已建成投产和在建项目4个,投资额7036万元。外汇贷款872万美元。贷款期5〜30年,年利率3〜5%。1996年,全区使用国外贷款的企业4家,外汇贷款375.87万美元。
1988年10月,高唐县针织厂由国家经贸部批准,利用日本政府“黑字环流”贷款200万美元,贷款期10年,年利率3.5%。购置西德、日本设备144台,与国内生产设备配套使用。1990年5月投产,由过去的手工或半手工操作发展为全自动流水生产线,劳动效率较前翻了4番。
1988年,聊城毛纺织厂使用英国政府贷款295万美元,1989年使用意大利信贷160万美元,引进兔毛纱锭2560枚等设备,年产兔毛纱400吨,创汇600万美元。
聊城国营林场利用意大利贷款228万美元,接受意大利赠款300万美元进口技术设备,聘用专家,搞木材加工,年产胶合板1万平方米,纤维板0.75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