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商品购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聊城地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82002022000039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商品购销
分类号: F722
页数: 5
页码: 373-377
摘要: 1947年聊城解放后,先后迁入“泰兴隆”、“宏丰”等公营商店,主管和兼营石油。1951年初,平原省在聊城设立中国石油公司安阳支公司聊城推销组,主要经营苏联进口一号柴油,全区年销量在0.1万吨左右。1952年,全区石油销量增加到2405吨,其中煤油2162吨,汽、柴油200多吨。1953年10月,地区始设专业石油经营机构聊城石油供应站。
关键词: 商业管理 国营商业 商品购销

内容

1947年聊城解放后,先后迁入“泰兴隆”、“宏丰”等公营商店,主管和兼营石油。1951年初,平原省在聊城设立中国石油公司安阳支公司聊城推销组,主要经营苏联进口一号柴油,全区年销量在0.1万吨左右。1952年,全区石油销量增加到2405吨,其中煤油2162吨,汽、柴油200多吨。1953年10月,地区始设专业石油经营机构聊城石油供应站。自此,石油购销批发业务由国营公司独家经营。1956年,聊城石油供应站改称中国石油公司山东省聊城分公司,辖德州、临清、禹城3个支公司。1958年初,中国石油公司山东省聊城分公司撤销,在德州组建德州石油批发站。同年秋,煤建、石油、农业生产资料3个批发站合并,统称德州生产资料批发站。
  1959年10月,改称山东省聊城煤炭、木材、石油批发站(迁回聊城)。1962年5月,3站分设,改称公司。1966年底,改称中国石油公司山东省聊城批发站,1971年,改称山东省聊城石油采购供应站。1985年1月1日,聊城石油经管机构由商业局划归经委领导,改称山东省石油公司聊城分公司。1992年,改称山东石油集团聊城总公司,隶属山东石油集团。
  自建国后至1958年,以销售照明用煤油为主,柴、汽油销量很少,货源比较充足,基本上可以满足需要。1958〜1962年,随着汽车、拖拉机等动力机械的迅速增多,汽、柴油需求量日益增加;货源较为紧张,柴、汽油实行计划供应。1963年后,国产石油迅速增加,结束主要靠进口石油的历史,但石油货源的增加速度一直落后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需求量的迅猛增加。1983年4月始,根据国家规定按计划供应高价成品油。1984年5月起,高价石油作为市场调节商品,实行敞开供应。全区石油销售量由建国初期的千吨左右增加到1985年的10.78万吨,1990年达13.29万吨,1996年为120301吨。
  1952〜1996年聊城地区石油购销数量(续表)
  日用百货1950年5月设平原省聊城地区百货公司,1952年12月更名为山东省聊城百货公司。1956年,聊城县设百货公司,其他各县城内设百货经营组。1966年,撤销聊城百货公司,设济南百货站聊城分站。1971年,撤销聊城分站,成立聊城百货采购供应站。1978年,纺织品业从百货采购供应站分出,增设纺织品站。地区百货采购供应站和纺织品站主要从济南百货采购供应站进货,并负责收购区内工业品。1980年以后,直接从工厂进货的数额逐年增加;1982年占进货总数的60%左右。商业体制改革后,改坐等分配货源为按需组织货源,合理储备商品,扶持发展当地产品,帮助厂家上当地供不应求的新产品;改定向垂直单渠道进货为发展横向联系,扩大内外交流。
  建站初期,商品供应实行计划分配,基层供销社占商品的70%,城内国营占商品的30%。1953年,实行不论批发、零售、集体、个体,一律敞开供应,改坐门等客为联合展销和带样品走出去推销。各县、区供销社结合集镇古会,有计划地举办物资交流会,推销生产资料和日用百货,促进城乡物资交流。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生产、生活资料商品供应异常紧张,食糖、肉食、暖水瓶、卷烟等22种商品实行凭票供应。1960〜1962年,食油、面食、自行车等25种日常生活用品,实行高价敞开供应。1963年,为满足生产和消费的需要,经营品种由1962年的0.2万余种增至0.3万多种,全区建立固定收购点103个,流动收购点241个。当年,全区购进总值完成1810万元,销售总额完成4622万元。1964年,商品购销状况趋于好转,凭票供应的商品减少四分之三;高价商品除针织品外,其余均转为平价供应。“文化大革命”期间,经营管理混乱,商品货源不足,流通渠道不畅,扩大了供需矛盾。1978年,商业市场出现了购销两旺。1985年后,所有日用百货基本上全部敞开供应。1978年,全区日用百货购销额、利润额和1968年相比,购进增加56%、销售增加60%、利润增加10%;1990年和1978年相比,购进增加55.1%,销售增加108.3%,利税增加15.93%。至1996年,日用百货销售量减少,利税甚微。
  五金交电1956年前,专区没有独立的国营五金交化公司,其商品归百货公司和私商经营。1956年初,地区成立五金、交电两公司。1958年7月,两公司合并为中国工业器材公司山东省聊城交电分公司。1966年11月,分公司改称分站,1986年1月改称山东省聊城地区五金交电化工批发公司,隶属地区商业局。
  1978年以前,70%左右的商品依靠上级分配,其余靠计划外采购。1978年后,除少数名牌和原材料供应不足的紧俏商品由上级下达指令性进货计划外,大部商品靠自采供应。1984年流通体制改革后,地区五金交化批发公司广开商品购销渠道,扩大从工厂直接进货。当年,与省内外50余家工厂签订常年供货合同,并和毗邻地区9家公司建立固定业务关系。1978年,公司从工厂直接进货价值180万元,占总购进量的52.4%。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五金交电各类商品所占比重有所变化。50年代,铁丝、圆钉、铁锹、自行车等普通生产、生活用品,为五金交电行业的大宗商品。60年代,气马车、胶轮车、自行车、缝纫机等为销量较大的商品。70年代,自行车、缝纫机、电动机、收音机等销量大增。80年代,录音机、电视机、洗衣机、电风扇、电冰箱、录像机等家电商品销量迅速增加。1990年,全区国营商业家电商品经营额3553万元,占五金交电商品销售总额的89.13%。至1996年,家电商品销售额逐渐下降。
  食品1953年,专区始建食品站,主管全区生猪调拨。1955年,食品站改称食品公司,开始经营部分肉食、鲜蛋。1956年,各县食品公司相继建立,并于聊城、临清设牛羊屠宰加工厂和回民肉食门市部,且对生猪实行派购和实物奖售,鲜蛋用紧缺工业品换购。1959-1979年,猪、羊、禽、蛋一直供不应求,城镇人口凭证(票)定量供应,农民除节日食用自产留用或生产队自宰分食外,一般不予供应。1979年,大幅度地提高猪、牛、羊、禽、蛋的收购价格。1980年,生猪生产出现了产大于销。1985年5月1日,猪、羊、禽、蛋全部取消定购派购和实物奖售,放开购销价格,实行议销和多渠道经营,出现产销全面发展,购销两旺,市场繁荣,生意兴隆的可喜景象。
  玛瑙牌阿胶牛肉、阿胶乌鸡、阿胶烧鸡等系列产品由东阿县阿胶肉类开发公司生产,该公司始建于1994年7月,其产品即将医药瑰宝阿胶与当地优质肉类资源、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配方相结合,经十几道工序精制而成的新一代肉食品。阿胶乌鸡具有营养、保健价值,能及时补充人体所需18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有延年益寿之功效,是一种大补十全的黑色食品。阿胶烧鸡具有养肾补虚、强健肌体之功效。阿胶牛肉具有开胃健脾、补中益气之功效,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营养型绿色食品。在县供销社(集团)总公司总经理秦道溪、开发公司经理解绍洪组织、管理、经营下开发研制的系列产品,填补了鲁西阿胶肉食品的空白。产品自投放市场以来,备受消费者青睐。至1996年底实现产值1050万元,利润200万元,税金60万元。1996年,该系列肉类产品被评为“国际风联金奖产品”,公司被评为省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省节能企业”。副食品1949年10月,聊城酒类专卖经营处成立,主要经营酒的批发业务。1958年8月,经营处改称中国酒类专卖公司聊城分公司,增加烟糖业务,始营济南、青岛等地生产的香烟。至1984年,烟、酒、糖、茶一直由国营公司专营批发,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商业经销。1957年10月,分公司改为专署服务局服务处,增加茶叶批发业务。1958年3月,服务处改为专区商业局生活资料站(址在禹城)。1959年3月,资料站改称土产废品副食站,增加土产、废品的经营业务。次年,土产、废品经营业务划归专区供销社,同时增加康复面、地瓜干、枣类等代食品业务。1962年1月,改为专区副食品分公司,同时撤销禹城副食站,增加蔬菜、果品批发业务和肉类、水产经营业务。同年9月,改称中国糖业烟酒公司聊城分公司。1965年,蔬菜果品业分岀。1967年分公司一度迁至临清,改称分站,同年7月改称生产组。次年元月迁回聊城,同年6月改称地区副食品批发公司,增加食盐业务,恢复蔬菜业务。1971年改称地区副食品公司,1977年建副食厂,生产糕点、糖果等副食品。1982年10月,烟业从副食公司划出,设地区烟草分公司。1983年,蔬菜、盐业划出,增加罐头、奶粉、糖果等小食品批发业务。1991年10月,改称聊城糖酒茶副食品采购供应站。此后至1996年底,地区副食品经营管理机构再无变动。
  中低档烟、酒由区内生产,高档烟酒糖茶大部由济南、禹城二级站购进,少量从外省产地直接进货。1985年,酒类茶叶经营放开后,大部从厂家、产地直接进货。当年1月,地区副食品公司与浙江开化茶厂建立茶叶联营业务,成立浙鲁茶社。
  酒类自1949年成立专卖处至1978年,对酒类一直实行专酿专卖。1953〜1978年,因酿酒原料紧缺,以粮食为原料的酒类一直供不应求。70年代,瓶装白酒一度实行凭票供应。1978年后,逐步敞开供应。1984年,取消专卖管理。1962〜1965年,蔗糖货源紧缺时,对高级知识分子、高干、产妇、病人等实行按人定量凭票供应,普通户实行高价供应。部分用于收购鲜蛋、生鸡等农副产品的奖售,价格实行“双轨制”和凭票供应办法,烟执行到1964年,食糖执行到1965年。此后,货源充足时敞开供应,货源紧缺时凭票定量供应。香烟执行到1982年,食糖执行到1989年。1989年始,烟酒糖茶全部敞开供应。
  全区历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单位:万元蔬菜1955年,中国蔬菜食品杂货公司聊城分公司建立。1957年初,专署和各县设服务局,专区蔬菜食品杂货公司下放于聊城县,易名蔬菜公司,临清同时设蔬菜公司。1958年夏,服务局并入商业局。1962年,成立副食品分公司,除经营烟、酒、糖、茶外,兼营蔬菜、果品批发业务。1971年7月,地区副食品分公司改名为地区蔬菜副食品公司,内设蔬菜科,负责全区蔬菜产、销和掌握聊、临两县蔬菜公司的业务。自此,蔬菜品种逐年增加,大头菜、菜花、西红柿、圆葱种植面积扩大。1971、1972年,其余各县蔬菜公司和蔬菜基地相继建立。1975年,全区蔬菜基地发展到2600亩,日销鲜菜70-100吨左右,年上市量3万吨左右。1977年,从外地购进干、鲜菜0.2万吨,先后两次组织菜农到北京、天津等地学习引进温室、塑料大棚、地膜覆盖等先进蔬菜生产技术。1978年,承担山东杂交白菜种推广任务,生产菜种450公斤。
  1980年,城镇蔬菜专业户陆续岀现,地膜覆盖、塑料大棚蔬菜等先进技术逐渐普及。1986年,全区蔬菜产量达17万吨,外调1350吨。1987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6.5万亩,其中蔬菜间作2.5万亩,地膜覆盖和塑料大棚种植1万亩,年产35万吨,支援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等市9250吨。1988年春,山东省首届淡季蔬菜交流会在聊城召开,聊城蔬菜公司同与会的15个省市蔬菜公司签订1.95万吨的蔬菜购销合同,被商业部定为北方蔬菜生产基地之一。同年,形成蔬菜基地的乡镇31个,专业村277个,专业户3万多户,专业批发市场20多处,建恒温库40多座。1989年,全区种植蔬菜25.29万亩,产蔬菜65万吨,向北京、邯郸等外地运销蔬菜5万多吨。同年5月,聊城蔬菜公司建千吨恒温库1座;7月,堂邑建千吨蔬菜脱水加工厂1座,年产脱水大蒜250吨、青椒50吨,销往天津、香港,岀口美国、日本。随着蔬菜生产的发展,蔬菜公司既积级收购销售也及时组织调运。1990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外调鲜菜3756吨。1996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2552万亩,其中,塑料薄膜覆盖和小拱棚、中拱棚、塑料大棚、温室等保护地栽培50万亩。城乡人民冬春吃不到鲜菜的历史彻底结束。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聊城地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聊城地区志》的编纂是在地委、行署的领导下进行的。它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聊城地区的历史和现状的各个层面,都作了实事求是她研究与分析,广征博采,去伪存真,秉笔直书。举凡建置沿革,区划变更,河渠变迁,物产名胜,民族迁徙,人口变动,经济兴衰,政治得失,人事更迭,社会风情,文武人才,英模事迹等等,无不尽收入志,蔚成大观。

阅读

相关地名

聊城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