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建国后私营商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聊城地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82002022000039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建国后私营商业
分类号: F722
页数: 4
页码: 355-358
摘要: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在政府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扶持下,私营商业迅速恢复。1952年1月,国家机关和工商各界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并且逐步建立起国营花纱布、百货、粮食、盐业、畜产等11个公司和一批商业网点。
关键词: 商业管理 私营商业

内容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在政府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扶持下,私营商业迅速恢复。1952年1月,国家机关和工商各界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并且逐步建立起国营花纱布、百货、粮食、盐业、畜产等11个公司和一批商业网点。
  1953年,国家实行粮棉油统购统销,缩小私营商业的经营范围。但同时采取调岀部分商品让私商经营,减少税收,实行赊销,给以贷款支持等具体措施,保护私营商业的正常发展。1954年,全区个体工商业者由1949年的41136户发展到50062户,从业人员由1949年的55298人增加到97404人。1954年9月,中共聊城地委成立“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委员会”,对私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至1957年6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部完成。全区商业归口人员43012人,其中资本家160人,小业主3800人,小商贩39052人;拿定息者10541人;直接过渡人员19022人,其中资本家52人,小业主2660人,小商贩16310人;公私合营3011人,其中资本家113人,小业主798人,小商贩2100人;合作店(组)7313人,其中资本家4人,小业主842人,小商贩6467人;经销代销员13329人,其中经销员8257人,代销员5072人;股金117.4万元。其中资本家入股28.5万元,小业主31.1万元,小商贩57.8万元;尚有个体商业3132户3314人。
  1958年,全区一度基本取消集市贸易,致使商品流通梗滞,库存商品积压。8月中旬,中共聊城地委、聊城专署根据中共山东省委、省人委下达的《关于活跃市场和加强市场管理》的指示,立即组织有关部门,恢复农村集市473处,其中大集137处、中集164处、小集172处;组织公社贸易市场7处,私营商业有所恢复。
  1961年,对集市贸易提出“活而不乱、管而不死”的要求,商业系统恢复国营、集体、个体3个流通渠道,私营商业有较大发展。至1963年底,全区个体商户发展到15792户23267人,资金133万元。同时私营商户利用“船小调头快”的有利条件,大搞蔬菜种、代食品、铁木制品和条、苇、草编织品的贩运,从事面食、修理等行业服务。当年,全区中等集市每集上市商品472种,比1962年上升22.8%;上市商品成交总值比1962年上升21470万元;通过集市贸易调剂各种粮食3182.5吨。1965年5月,全区私营商业4843户。
  “文化大革命”期间,个体商贩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批判,大部被迫停业,仅在偏僻农村尚有个别私商贩卖生活日用品或从事面食业等。至1975年,全区仅剩个体商贩2863户。
  1978年后,党和政府确立“多种商业并存、多条流通渠道共同发展”的方针,形成了以国营商业为主导、集体商业为助手、个体商业为补充的社会主义商业市场,私营商业逐渐遍及城乡,其形势的发展发生了很大变化。1990年,全区有集贸市场281处,年成交额61441万元,其中城市集贸市场成交额9400万元。1996年,全区有集贸市场380处,年成交额336676万元,其中城市集贸市场成交额200396万元。
  个体商业1978年,地区行署批复地区工商局《关于恢复调整集市贸易的请示报告》,全区集市由1968年的164个增加到210个。1983年,百货业、饮食业、服务业、服装鞋帽业等行业蓬勃发展。1990年,个体工商户由1979年的2141户发展到45015户,1996年有93967户。其形式多数亦农亦商,少数弃农经商,均是自购自销或自制自销,其经营方式分为固定商贩与流动商贩两种。1979~1990年聊城地区个体商户基本情况
  个体联营商业随着个体商业的发展,重新出现了私商联营。1985年底,全区私商联营发展到86户672人,其中城镇3户18人,农村83户654人;联营饮食业26户116人,全部分散在农村;联营服务业21户52人,其中城镇2户7人,农村19户45人;县以上私营批发商20户71人。1985~1996年,资金较多的联营私商为减少联营带来的结算、协商和容易发生纠纷等弊端,逐渐由联营改为一户为主,吸收他人入股,按股分红或向银行贷款等办法增加资金,采取雇用或聘请的办法,增加经营人员,从事批发业务。
  个体批发商业1984年,允许个体商户经营布匹、服装等批发业务后,资金较多的商户改零售为批发者日益增多。工商、税务部门和城镇街道为活跃市场促进流通,相应地提供场地。由此,个体专业批发市场迅速发展。其中,成立较早的是临清烟店轴承专业批发市场。
  1978年,烟店乡有4个小型轴承加工厂,生产低档次农用轴承。1982年8月,临清市区红星路东段成立的轴承市场迁移该地。至1986年,该市场上市轴承达0.3万余个品种,日成交额在50万元左右,年收市场管理费7.8万元。上市的轴承有三分之二是翻新产品,经营户从全国各地购来的库存积压轴承,交给翻新户加工,翻新产品的价格,一般只有牌价的50%左右,最低的相当于牌价的30%。当年,烟店乡共有农民6680户,从事轴承购销加工的就达0.3万户,年收入840余万元。1996年,该市场有摊位3200个,经营品种400余个,集日(5天1集)成交额200万元,年成交额1.4亿元,年税收200余万元、管理费40万元。
  阳谷县寿张镇布匹专业市场兴起于1984年。到1986年底,该市场经营布匹的商户已发展到600余户,从业人员0.3万余人,花色品种上千个,上市布匹总值达2500万元,日成交额20多万元,日上市达3万人,经营布匹人员年收入人均0.3~0.5万元,专业批发户年均收入在万元以上。1984年,全镇纳税额17万元,1986年增加到29万元,其中布匹市场纳税20万元。1990年,该市场日上市摊位800多个,布匹品种0.3万余种,上市人数达3万余人,最高日成交额80万元,年成交额1.2亿元。至1996年,该市场日上市摊位240个,布匹品种近0.3万余种,日成交额7万余元,年成交额0.2亿余元,年税收8万余元,年收管理费5.6万元。
  聊城铁塔服装专业批发市场建于1985年。经聊城市政府批准,由聊城市古楼办事处铁塔居委投资60万元,提供场地20.2亩,建商品房112间,与聊城市工商局联办“铁塔服装专业批发市场”。1986年4月,经委路服装摊点群、批发户迁入。开业初期有摊位200多个,当年成交额0.4亿元,税收、设施费、管理费各2万元。1987、1988年摊位数、成交额连年成倍增长。1989年,扩大场地12亩,投资150万元,建活动板房97间,钢架玻璃钢瓦大棚4300平方米。1990年,入场经营的国营、集体商户160户,固定个体摊位1600个,其中外省市商户1500个。上市服装、鞋帽、布匹、针织品、小百货等类商品4850多种,日上市商品额2700万元,年成交额1.8亿元,完成税金100万元,收交管理费50万元,房租设施费收入100万元,市场容纳城市待业人员3300余名,农村剩余劳力8100余人。至1996年,该市场有摊位0.5万余个,经营品种0.2万余个,日成交额305万元,年成交额10亿余元,年税收350万元,年收管理费100余万元。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聊城地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聊城地区志》的编纂是在地委、行署的领导下进行的。它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聊城地区的历史和现状的各个层面,都作了实事求是她研究与分析,广征博采,去伪存真,秉笔直书。举凡建置沿革,区划变更,河渠变迁,物产名胜,民族迁徙,人口变动,经济兴衰,政治得失,人事更迭,社会风情,文武人才,英模事迹等等,无不尽收入志,蔚成大观。

阅读

相关地名

聊城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