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排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聊城地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82002022000036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排水
分类号: TU984
页数: 1
页码: 332
摘要: 聊城旧城区,以古楼周围为最高点,每年雨季,雨水随路面向四周排放,穿过城墙涵洞,流入环城湖。东关商业区的排水,自东向西,均流入丁家坑。运河以东、徒骇河以西,沿运河东侧洼地,由南向北流入阎家洼地。自1963年起,区内各县城主要街道先后埋设地下排水管道。1985年,聊城城区一次降暴雨达260毫米,由于管道较细,城内大面积积水。
关键词: 城市建设 排水

内容

至1962年,境内城镇所有街道均无地下排水设施,雨水全是顺街、随路依自然流势排入坑塘。聊城旧城区,以古楼周围为最高点,每年雨季,雨水随路面向四周排放,穿过城墙涵洞,流入环城湖。东关商业区的排水,自东向西,均流入丁家坑。运河以东、徒骇河以西,沿运河东侧洼地,由南向北流入阎家洼地。自1963年起,区内各县城主要街道先后埋设地下排水管道。1985年,聊城城区一次降暴雨达260毫米,由于管道较细,城内大面积积水。此后,对排水管道进行改造,主干管道更换为直径1米以上的水泥管,并增设部分支路管网。至1990年,聊城城区地下管道总长24公里,基本解决了污水和大雨排放问题。但遇大暴雨,聊城影剧院、花园路北段和百货大楼附近等较洼路段仍积水0.5~1米,雨后5〜10小时方能排出。1991年,全区共新建改建城区排水管道15.2公里。1993年,全区共铺设排水管道16.7公里。1994年,全区共铺设排水管道32公里。1996年,全区共有城市排水管道283公里,城市污水和雨季排水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聊城地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聊城地区志》的编纂是在地委、行署的领导下进行的。它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聊城地区的历史和现状的各个层面,都作了实事求是她研究与分析,广征博采,去伪存真,秉笔直书。举凡建置沿革,区划变更,河渠变迁,物产名胜,民族迁徙,人口变动,经济兴衰,政治得失,人事更迭,社会风情,文武人才,英模事迹等等,无不尽收入志,蔚成大观。

阅读

相关地名

聊城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