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邮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聊城地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82002022000035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邮政
分类号: F603
页数: 5
页码: 316-320
摘要: 明、清之际长期沿用邮驿制。1894年创办现代邮政。1901年改为“大清邮政”,临清即建立邮局。同时,境内其他各县相继建立邮政代办所。1911年,彻底废除邮驿制,官方文报和民信业务均由邮政局、所递送、办理。1941年,筑先县建立战时交通局,其他各县建立秘密交通站,负责传递共产党的文件及护送共产党的干部。
关键词: 邮电业 邮政

内容

第一节邮政
  邮置
  明、清之际长期沿用邮驿制。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创办现代邮政。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改为“大清邮政”,临清即建立邮局。1904年(光绪三十年)东昌邮局建立。同时,境内其他各县相继建立邮政代办所。1911年(宣统三年),彻底废除邮驿制,官方文报和民信业务均由邮政局、所递送、办理。
  民国时期改为“中华邮政”。1912~1920年,高唐、在平、东阿、冠县、莘县、堂邑、阳谷等县邮政代办所先后改升为邮局。各县邮局分别设局长1人,设邮务佐、邮差、信差、村差、雇工若干人。1941年,筑先县建立战时交通局,其他各县建立秘密交通站,负责传递共产党的文件及护送共产党的干部。1945年,建立冀鲁豫区交通第六分局。1946年,改称为冀鲁豫区邮政第六分局。1948年,第六分局移交于筑先县邮政局。1949年,筑先县邮政局改称聊城县邮政局。
  建国后,区内邮电事业发展较快。1952年7月1日,邮电机构合并,成立聊城邮电局。1955年11月,撤消聊城邮电局,建立聊城地区督察员办事处,并对各县局实施领导。1958年11月,撤销聊城地区督察员办事处,成立聊城专员公署邮电局。1962年12月1日,聊城专员公署邮电局改称聊城专区邮电局,并由地方领导为主改为省局领导为主。1967〜1968年,先后两次建立聊城专区邮电局“革命委员会”。1969年邮电机构分设,成立聊城地区邮政局、电信局,分别隶属于聊城地区革命委员会和聊城军分区。1973年,邮电机构重新合并。1985年,全区有邮电局所160个,其中地、县局8个,支局、所150个,代办所2个,邮政生产人员609人。1988年,地区局从日本引进的6000门自动电话交换机正式运行。1989年,区内开通济一聊960路模拟微波电路。至1990年,全区基本形成了地区至县市、县市至乡镇辐射方便的邮政、电信通信网络。同年,全区共有邮电局、所157个,其中地、县市局8个,支局、所147个,代办所2个;全区设邮票代售处41个,信筒信箱286个;邮政生产人员961人。1995年,全区共有邮电局、所164个,其中地、县市局8个,支局、所153个,代办所3个;拥有信筒信箱418个;邮政职工1131个。1996年,全区共有邮电局、所170个,其中地、县市局8个,支局、所159个,代办所3个;拥有信筒信箱488个;邮政职工1012人。
  邮路
  聊城是鲁西北重镇,历来为邮件转运枢纽。明、清实行邮驿制,逐步发展为马递、水驿、步传相结合的邮驿网路。1913年,境内聊城至济南的骡差邮班每周一次,后改为逐日一次重班邮差邮班。1932年,开通聊城至济南汽车邮路。至1947年,先后开通聊城至所辖各县局及冀鲁豫区局、一分局邮路。1949年,全区干线邮路总长度为850公里。
  建国以来,全区干线邮路不断调整、发展,委办邮路逐步改为自办邮路,多日邮班改为逐日邮班。1950年,区内先后开通聊城经阳谷、濮阳至新乡自办马车邮路,聊城至禹城委办派押汽车邮路,聊城至莘县(朝城)、至范县(观城)、至阳谷(寿张)3条委办派押汽车邮路,聊城至临清、至在平2条委办不派押汽车邮路,聊城至东阿、至冠县2条自办自行车邮路。以上各邮路均为逐日班。高唐邮件由禹城局转送。1953年,聊城至东阿、至冠县2条自办自行车邮路改为委办不派押汽车邮路。1963年,开通聊城至济南自办汽车邮路。1971〜1974年,先后年开通聊城至莘县、阳谷、冠县自办汽车邮路。1976年,开通由济南经长清、平阴、东阿、阳谷至聊城自办汽车邮路,邮车每日对开。同年,还开通聊城经高唐至禹城自办汽车邮路。1985年,全区共有干线邮路29条1409公里,其中自办26条1252公里,委办3条157公里。1990年,全区共有干线邮路4条416公里(单程),其中二级干线2条226公里,三级干线2条190公里。1995年,全区干线邮路发展到36条2110公里(单程),其中二级干线3条355公里,其它邮路964公里。1996年,全区拥有干线邮路37条2169公里(单程),其中二级干线5条388公里,其它邮路968公里。
  建国后,境内农村邮路发展较快。1949年区区通邮,各区配备1名投递员,隔日班步行投递。1950〜1953年,境内各区投递员的投递范围扩大到自然村,仍为隔日班。1954年,国家陆续为投递员配备自行车,区至村步行邮路改为自行车邮路。1956年,区内各自然村自配投递员。1958年,全区对农村投递员实行统一管理,挂号邮件投递到户,平信投递到自然村,实现了社社通邮,村村通邮。1976年,区内农村投递实现摩托车化,频次为逐日班。1982年,农村摩托车邮路又改为自行车邮路,投递班次为周三班。1985年,区内30条440公里农村邮路实行承包投递,投递班次为周六班。1990年,全区共有农村邮路50条,投递路线总长度为15548公里。1996年,全区农村投递路线总长度为18184公里(单程)。
  1949年,全区共有62辆自行车作为邮路运输车辆。1962年,全区有邮政汽车1部,自行车增加到380辆。1970年,全区共有邮政汽车2部,新添摩托车18辆,自行车增加到680辆。1978年,全区邮政汽车增加到18部,摩托车增加到67辆,自行车增加到889辆。1990年,全区共有邮政汽车45部、摩托车59辆,自行车824辆。1996年,全区共有邮政汽车46部。1949-1996年聊城地区邮路统计
  邮政业务
  函件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聊城开始收寄平常和挂号函件。1946年,境内筑先县实行邮票制,开始办理民邮,人民邮政逐渐被群众所接受,业务量不断增加。1949年,区内函件出口共75万件。建国后,函件业务种类和业务量不断增加。1950年,区内开办新闻稿件邮资总付业务。1953年,区内开办国际信函业务。1957年9月1日,区内开办解放军战士平信免费交寄业务。该业务1969年4月1日停办,1984年10月1日恢复。1960年10月11日,区内开办特种挂号信函,以便于用户交寄户口迁移证、粮食转移证及党、团组织关系等。1985年,全区共有邮票代售处68处,信筒信箱291个;函件出口880.7万件,进口1031.7万件,转口1137.8万件。1989年11月10日,区内开办邮政快件业务。1990年,全区邮票代售处41处,信筒信箱286个;函件出口1317万件,进口1557.2万件,转口10.5万件。1994年,全区国内函件业务量为1782.7万件,国际函件业务量为2.52万件。1996年,全区国内函件业务量为1706.37万件,国际函件业务量为2.41万件。
  包裹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聊城局始办普通包裹业务。中华邮政时期,境内曾开办保价包裹业务。1947年,筑先县局恢复收寄普通包裹业务,但业务量不大。1949年,全区邮政包裹出口共1万件。建国后,区内收寄包裹种类逐步增多。1950〜1963年,区内相继开办货样包裹、快递小包、代收货价包裹、航空包裹、航空快递小包、保险包裹等业务。国际包裹业务,曾于1955年将包裹寄往济南,委托济南市局办理。1973年,聊城局正式办理国际包裹业务。1985年,全区邮政包裹岀口20.3万件,进口25.6万件,转口28.2万件。1990年,全区邮政包裹共岀口22.9万件,进口23万件,转口0.0824万件。1994年, 全区共办理国内包裹25.1万件,国际包裹0.03万件。1996年,全区共办理国内包裹25.33万件,国际包裹76件。
  报刊发行近代中国报刊由岀版社自行经销,仅其中一部分交邮政局按新闻纸类或印刷品纳费邮寄。1946年,冀鲁豫区第六分局及其所属县局始办报刊传递业务,发行由报刊社办理。1949年,全区期发报刊6.7万份。建国后,报刊实行“邮发合一”,各报刊陆续交邮局发行。1950年,区内各县局均配备专职发行员,开始发行《人民日报》。1952年,区内开办报刊零售业务。该业务1953年中断,1980年恢复。1981〜1984年,区内各县局建立报刊发行组,配备报刊发行员,对城内投递人员实行定额包干、超额奖励制度。1985年起,区内农村投递员实行承包投递责任制。
  同年,区内报刊发行站增至612个,期发报纸45.5万份,杂志40.2万份,报刊流转额433.4万元。1990年,全区共有报刊发行员46名;下属报刊发行站213个,站员221名;共发行报纸23.8万份,杂志16.5万份,报刊流转额为801.7万元。1994年,全区共发行报纸19.8万份,杂志16.7万份,报刊流转额为1542.5万元。1996年,全区共发行报纸3997.37万份,杂志161.61万份,报刊流转额达到1338.04万元。
  汇兑境内邮局开办汇兑业务始于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1947年,筑先县局办理定额汇票业务,后改为开发汇票。1949年,全区邮政汇票共岀口1.4万张。建国后,区内汇兑项目逐渐增多,除普通汇票外,相继开办了电报汇票、高额汇票等业务。1985年,全区邮政汇票共出口24.5万张,进口40.4万张。1990年,全区邮政汇票共岀口24.4万张,进口43.8万张。1993年,全区邮政汇票共出口28万张,进口58.9万张。1994年,全区共办理国内汇票33.7万张。1995年,全区共办理国内汇票28.7万张。1996年,全区共办理国内汇票28.23万张。
  1949-1993年聊城地区邮政业务交换量(续表)
  集邮1983年8月15日,聊城地区邮电局始建集邮台,由该局邮政科兼管。1984年10月,建立邮票公司。同年,聊城市兴华路邮政营业室设集邮专柜。1985年,在地区邮电大楼营业厅增设集邮专柜,在聊城师范学院、聊城市总工会和聊城市工商银行设邮票代售处。1986年1月5日,聊城地区集邮协会成立并召开第一次集邮代表大会,并选举产生了集邮协会领导机构。同年1月5〜12日,举办集邮展览,共展出中国早期票、新中国票、专题票、外国票、普通邮票156框、5381枚。1987〜1990年,先后4次举办邮票交换周活动。1986年2月至1989年7月,先后成立了华东输油管理局山东第二输油管理处、聊城师范学院、聊城毛棉厂、聊城市总工会、聊城商校、聊城手表厂、聊城市工商银行及聊城市等10个集邮协会和集邮小组。1990年,全区共有集邮爱好者10530人,集邮销售额为48.12万元。1996年,全区共有集邮爱好者63700人,集邮销售额为456万元。
  1983~1996年聊城地区集邮爱好者和集邮销售额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聊城地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聊城地区志》的编纂是在地委、行署的领导下进行的。它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聊城地区的历史和现状的各个层面,都作了实事求是她研究与分析,广征博采,去伪存真,秉笔直书。举凡建置沿革,区划变更,河渠变迁,物产名胜,民族迁徙,人口变动,经济兴衰,政治得失,人事更迭,社会风情,文武人才,英模事迹等等,无不尽收入志,蔚成大观。

阅读

相关地名

聊城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