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印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聊城地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820020220000300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印刷
分类号: TS8
页数: 3
页码: 220-222
摘要: 至清代,东昌府所辖各县文化事业勃兴,各类书坊应运而生。该书坊资金雄厚,职工百名,出版图书上千种,总店坊设于聊城,济南、太原、沂县等地设有分号。光绪年间,临清的“聚文斋”、“萃文斋”等刻板印书作坊,以及各县镇小型店铺纷纷兴起。1912年,石印技术传入聊城,使旧的刻板印书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随着工业机械化生产的发展,铅印技术逐渐代替了石印技术。
关键词: 印刷工业 轻工业

内容

境内的刻板印刷业,始于明嘉靖年间,东昌府的“好友堂”为最早的印书馆。此馆资本微薄,生产规模不大,仅能印制诸如《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等之类的启蒙读物及通俗民间唱本,自印自销,生意清淡。至清代,东昌府所辖各县文化事业勃兴,各类书坊应运而生。1667〜1900年(清康熙六年至光绪二十六年),仅聊城城内即有刻、印、售兼营的书业作坊达17家。其中,山西祁县人陈季先创立的“书业成”(后名“书业德”),为境内木刻印刷之始。该书坊资金雄厚,职工百名,出版图书上千种,总店坊设于聊城,济南、太原、沂县等地设有分号。它不仅能印制通俗读物,而且印制大部头的、装订考究的书籍,其中有《资治通鉴》、《前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易经》、《康熙字典》、《古文观止》等经史类,有《伤寒论》、《本草纲目》、《外科金鉴》、《医药必读》、《妇幼铁镜》等医药类,也有《列国》、《隋唐》、《西游记》、《聊斋志异》等文学类,书籍远销北京、大同、张家口、天津、洛阳、徐州、济南、南京、上海等地。继“书业成”后,聊城又有“善成堂”、“有益堂”、“宝兴堂”、“文英堂”、“聚锦堂”、“聚盛堂”、“聚和堂”等10多家书业铺开业。光绪年间,临清的“聚文斋”、“萃文斋”等刻板印书作坊,以及各县镇小型店铺纷纷兴起。聊城“海源阁”藏书楼中,就有不少书籍是聊城各县的书匠们自编自著自刻自印的。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科举制度废止,“四书五经”的销路远不如前。1912年,石印技术传入聊城,使旧的刻板印书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创办于1912年的“茹故文社”,是境内第一个石印局,石印技术以半手工的机械操作代替人工刻板印刷,其效率、印刷质量大幅度提高,印刷范围逐步扩大,除印制史、医、文等装订考究的书籍外,较多印制的则是学生课本、教材讲义、民间家谱、讣文、名片、钱贴、神轴等。其后,“聊城郁文石印局”、“聊城商务印书馆”、“聊城振东书局”,临清的“中文斋”、“通华石印局”、“萃文斋”、“宏文斋”、“清源印书局”、“汶卫印刷局”,在平的“文华斋”、“华文”、"丰华''印刷局,博平的“广仁石印所”,以及东阿教养工厂的石印所等20多家均使用石印技术。至30年代,境内岀现了刻板印刷与石印技术相结合的油印技术。随着工业机械化生产的发展,铅印技术逐渐代替了石印技术。临清“汶卫印刷局”和“清源印刷局”率先使用铅印技术,其中“汶卫印刷局”有工人40多名,铸字炉1座,规模较大。其后,临清的“中文斋”、“文记”、“成记”,聊城的“耀鲁”、“新华”印刷局及 “文化供应站”等均以铅印替代了石印技术。
  1948年,国营临清建文印刷厂(即今临清印刷厂)的建立,标志着全区现代印刷业的开端,时有手摇铸字炉1台,铅印机1台,石印机2台,铅字、铅空350余公斤,主要承印党和政府的文件、公文材料。1958年,临清县社印刷合作社、县社印刷厂及公私合营的建华印刷厂全部并入建文印刷厂,改称“临清印刷厂”至今。1959〜1966年增添了胶印、照像制版、铜锌版等全部配套设备;1980年建造了彩印车间;1985年购进03、08新型胶印机,从而成为具有胶印、彩印、铅印全部工艺的综合印刷厂家。至1987年拥有主要生产设备42台(套),年吞纸量为300吨,创年产值185万元,为1984年的143.4%,实现利税10.2万元。其主要业务范围是承印山东省出版部门的部分书刊、印制连环画册、各种资料排版印刷、各式彩印及烫金轧凸商标、彩印广告等。至1990年,该厂吞纸量为250吨,创产值222万元,实现利税6.1万元,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43万元。1996年,该厂共有职工269人,固定资产原值405万元,完成产值761万元,实现利税15万元。
  聊城印刷厂始建于1949年,其前身为聊城专署文印室,后发展为聊城裕丰石印局。1958年改名聊城市报印刷厂,1959年与市印刷社合并定名为聊城印刷厂至今。经过30多年的努力,该厂已发展成为全区最大的综合性印刷厂家之一,拥有主要生产设备60余台,印制全国各地统计部门的国民经济统计资料,为山东省出版局印刷中小学课本,为东阿阿胶厂、山东光明医用化工厂、聊城市粮食局稻香村糕点厂等单位承印各种包装盒子,为聊城市啤酒厂、酒厂、制药厂印制各种彩色商标,并装裱各式各样的名人字画等。1988年,又承接了《聊城日报》的印务,并被列入岀版印刷定点厂。1990年,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50万元,实现产值221万元,利税26.8万元。1996年,该厂有职工290人,固定资产原值667万元,完成产值351万元,实现利税32万元。
  除以上两家建厂时间较早、发展较快、规模较大的印刷厂外,全区一轻系统尚有8家印刷厂也都逐步走上了现代印刷的发展轨道。1952〜1956年合作化高潮时期,先后有冠县、阳谷、莘县、高唐、在平、东阿印刷厂成立,1965年临清市新建“红旗印刷厂”,1985年冠县彩印厂建立。全区8县市10个印刷厂不但都拥有全套的铅印技术设备,而且都具有彩印或塑印的生产能力。其中,在平印刷厂是全区较大的塑料印刷厂家,1981年完成产值108万元,实现利税7.9万元;1990年,拥有固定资产原值68万元,完成产值147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70.8万元,税金3.3万元;1996年,该厂有固定资产原值168万元,完成产值292万元,实现利税17万元。临清市红旗印刷厂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更新产品,经济效益有较大幅度的增长,1987年完成产值105万元、利润4.1万元,分别比1980年增长2.6倍和1.3倍;至1990年,在市场疲软的困难形势下,仍完成产值155万元,实现利税2.1万元,其中利润0.3万元;1992年,该厂有固定资产原值28万元,实现产值87万元;次年划岀轻工业系统。在全区及鲁豫交界地区技术比较先进的阳谷印刷厂,业务范围已由山东省的东平、平阴等县扩大到河南省的台前、范县、南乐、清丰及郑州市中原油田等地;自1984年以来,经济效益明显提高;1987年完成产值62万元、利税4万元,较1984年分别增长65.8%和20%;至1996年,该厂有固定资产原值204万元,完成产值342万元,实现利税35万元。东阿县印刷厂设备较齐全,年产能力达7200令纸,主要产品达几十种规格20多个品种,1990年产值达95万元,实现利税7.2万元;1994年,该厂有固定资产原值68万元,完成产值188万元,实现利税17万元;次年该厂并入东阿阿胶厂。1989年被列入省级书刊准印单位的高唐县印刷厂,1990年印制的《高中平面解析几何》全一册被评为省优质产品,《高中代数(甲)》第三册获“部优产品”称号;1990年,完成产值90万元,实现利税5.2万元;1996年,该厂有固定资产原值458万元,完成产值266万元,实现利税26万元。冠县彩色印刷厂主要业务是印刷彩色商标并兼制铜锌版,1990年完成产值58万元,实现利税1.2万元;1996年,该厂有固定资产原值27万元,完成产值72万元,实现利税4万元。综合程度较高的莘县印刷厂,自1985年以来,经济效益也有较大增长,1987年实现产值27万元;至1990年,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9万元,完成产值51万元,实现利税2.3万元;1996年,该厂有固定资产原值139万元,完成产值145万元,实现利税4万元。
  这些骨干印刷厂的建成与发展,带动和促进了全区几百个厂家的兴起和发展。1996年,仅聊城市就有大小印刷厂百余家(含乡镇印刷厂)。其中,个体户厂家和集体厂家数量占90%以上。这些集体与个体厂家的人员、技术、设备、资金、生产能力等均不及国营企业和骨干厂家,但这些林立小厂的兴起和存在,对较大型的印刷企业也带来一定的影响。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聊城地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聊城地区志》的编纂是在地委、行署的领导下进行的。它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聊城地区的历史和现状的各个层面,都作了实事求是她研究与分析,广征博采,去伪存真,秉笔直书。举凡建置沿革,区划变更,河渠变迁,物产名胜,民族迁徙,人口变动,经济兴衰,政治得失,人事更迭,社会风情,文武人才,英模事迹等等,无不尽收入志,蔚成大观。

阅读

相关地名

聊城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