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引金灌溉
1955年,在原寿张县张秋镇兴修穿金堤涵洞,利用小运河排水结合灌溉。1958年,范县兴建金堤河水库,在葛楼、樱桃园、姬楼、古城修建金堤河4道隔堤和4座隔堤闸门,在北金堤葛楼、樱桃园、六郎庙建3座引水涵洞,总引水流量5.3立方米每秒,灌溉面积60万亩。1958〜1960年,原寿张、范县先后在临黄堤上修建刘楼、彭楼、王集等引黄闸,在北金堤修建仲子庙、明堤、赵升白、八里庙闸,初步形成刘楼、彭楼、王集引黄灌区,至1962年停建下马。1964年区划调整后,金堤河以南地区及引黄闸划归河南省,莘县、阳谷相继引金灌溉。1963〜1984年,先后沿北金堤修建东池、道口等涵闸,改建仲子庙、明堤、张秋等引水涵闸,各自配套为一个灌区,设计总引水流量为89.27立方米每秒,灌溉面积128.65万亩。1985年,实际灌溉面积为51.6万亩。1990年陶城铺引黄灌区引水后,引金诸灌区仍然启用,当年引水1.11亿立方米,实灌面积达41.37万亩。1991〜1996年,每年引水量为4~5千万立方米,实灌面积约20多万亩。
东池灌区
渠首闸位于莘县古云乡东池村东南、北金堤桩号41+340处,1972年修建双孔箱式涵洞,设计引水流量5立方米每秒,灌溉面积10万亩。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灌区内未兴修渠系工程,没有发挥效益。1979年11月,为解决卫河施工导流泄水,又建东池新闸,为箱式单孔涵洞,孔宽2.8米,高2.6米,洞长55米,闸底板高程42.6米,设计泄水量10立方米每秒,灌溉面积20万亩。1980年,开挖长10.43公里干渠1条,分干渠4条长26.27公里,支渠25条长74.47公里,斗渠129条长64.5公里,修建闸51座、桥86座、斗门58个、提水站69处。控制莘县西南部(大沙河内)土地面积19.5万亩。因配套工程不完善,未能充分发挥效益。1981一1985年间,年均灌溉面积仅0.38万亩。1990年,实灌面积1.12万亩、3,2万亩次。1991〜1996年,年均灌溉面积3〜4万亩次。
道口灌区
渠首闸位于莘县古云乡道口村南、北金堤桩号55+585处。1966年10月修建双孔箱式涵洞,孔高2米、宽1.7米,全长52米,设计引水流量7立方米每秒,灌溉面积15万亩。1979年3月,为解决卫河施工导流泄水,结合农田灌溉,又建道口新闸,仍为双孔箱式涵洞,每孔宽2.8米、高2.6米,全长55米,设计泄流量20立方米每秒,灌溉面积30万亩。灌区内修建自道口引水闸至徒骇河渡槽长28.8公里干渠1条,设分干渠3条长51.4公里,支渠8条长22公里,斗渠218条长261.6公里;同时,开挖排水干渠2条、分干渠2条,支渠27条、斗渠144条,总长度130.9公里。共修干支斗渠建筑物131座,投资199万元。涉及莘县8个乡镇467个村庄。1966〜1985年,年均实灌面积0.72万亩次。其中,1985年灌溉面积1.69万亩次。1990年,灌溉面积7.75万亩、22.4万亩次。1995年,引水4504万立方米,灌溉面积20万亩次。1996年,引水1.7亿立方米,灌溉面积220万亩次。
仲子庙灌区
渠首闸(原为彭楼引黄灌区退水闸)位于莘县古城镇东、北金堤桩号73+146处,因闸底板高引水困难,1972年4~11月拆除旧闸,修建拱涵2孔,每孔宽2米,高2.4米,全长42米,设计引水流量7立方米每秒,灌溉面积40万亩。灌区内修建自仲子庙闸向北穿金线河至徒骇河干渠1条,设分干渠3条、支渠4条、斗渠180条,总长度285.53公里。同时,开挖排水干渠1条、分干渠2条、支渠26条、斗渠128条,总长度129.84公里。修建干支渠建筑物189座,总投资86万元。最大实际灌溉面积6.82万亩。涉及莘县古城等6个乡镇164个村庄。1967〜1985年间,年均实灌面积0.37万亩。1990年,引提水量1600万立方米,实灌面积6.13万亩、9.12万亩次。1991〜1996年,年均实灌面积10万亩次左右。
明堤灌区
渠首闸位于阳谷县李台乡明堤村西、北金堤桩号83+650处。1959年原建砖石涵洞6孔,每孔宽1.2米,高2米,设计引水流量30立方米每秒。因该闸设计防洪水位偏低,1972年改建为箱式涵洞3孔,每孔宽1.2米、高2.5米,全长42米,设计引水流量10立方米每秒,灌溉面积14.8万亩。灌区内修建干渠2条、分干渠2条、支渠31条,总长度85公里,开挖排水干沟8条、支沟20条,总长220公里,完成干支建筑物105座,控制阳谷县西湖、高庙王、李台、金斗营5个乡镇188个村庄的耕地18.5万亩。1970〜1985年间,年均实灌面积0.49万亩。1990年,引提水量3330万立方米,实灌面积10.20万亩、20万亩次。1991〜1996年,年均灌溉15-20万亩次。
赵升白灌区
渠首闸位于阳谷县寿张镇赵升白村南、北金堤桩号92+012处。1960年8月,修建箱式涵洞4孔,每孔宽2米、高2.9米,全长25米,设计引水流量22.53立方米每秒,灌溉面积10万亩。此闸尚未启用即停止引黄灌溉。1972年,灌区内又开挖引蓄水干渠(利用赵王河段拦蓄水)1条,长24公里,但因配套工程不完善,仅提水灌溉李台、寿张、四棚、石门宋、阎楼等5个乡镇的5万亩耕地。1972〜1985年间,年均实灌面积0.88万亩次。1985年,实灌面积1.23万亩。1990年,实灌面积9.47万亩,比1985年增加6.6倍。1991〜1996年,年均灌溉面积10~15万亩次。
八里庙灌区
渠首闸位于阳谷县十五里元乡八里庙村东、北金堤桩号101+940处,1959年10〜12月修建砌石箱式涵洞3孔,每孔宽1.2米、高2.5米,全长25米,设计引水流量15立方米每秒,设计灌溉面积10万亩。灌区内渠系工程有干渠1条、分干渠1条、支渠2条,总长度18.8公里,配有建筑物28座,控制阳谷县十五里元、四棚、阎楼、寿张等乡镇部分耕地。但由于配套工程不完善,1968~1985年,年均实灌面积0.75万亩。1990年,引提水量为90万立方米,实灌面积5万亩次。1991〜1996年,年均灌溉面积5万亩次左右。
张秋灌区
渠首闸位于阳谷县张秋镇东南、北金堤桩号113+670处。1955年7月为排除金堤河涝水修建箱式双孔涵洞,每孔宽1.2米、高2米,闸底板高程37.70米,设计泄水能力15立方米每秒。因此闸闸底偏高,排水不畅,且涵洞蛰裂,于1963年1月在老闸右侧建1座排灌两用双孔涵洞,孔宽、高同于老闸,闸底高程35.70米,设计泄水流量15立方米每秒、灌溉面积14.5万亩。随着北金堤滞洪区水位的抬高,此闸不符合防洪标准。1984年11月,又在老闸处重建箱式单孔涵洞,孔宽2米、高2.4米,全长107米,设计引水流量15立方米每秒,加大流量26.1立方米每秒,灌溉面积15万亩。灌区内配套干渠(利用小运河、皇姑冢沟和运西沟)1条,全长20公里,辖分干渠4条、支渠9条,总长65.5公里,干支建筑物190座。控制张秋、十五里元、范海、阿城、安镇5个乡镇215个村庄的18万亩土地。1963一1985年间,年均实灌面积0.87万亩。1990年,引提水量103万立方米,实灌面积1.7万亩、2万亩次。此后,提引水量逐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