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畜牧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聊城地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820020220000254
颗粒名称: 第七章 畜牧业
分类号: F326.3
页数: 7
页码: 156-162
摘要: 据1990年计算,聊城全区共计可产粗饲料499.03万吨。其中,麦秸189.35万吨,占37.5%;玉米秸131.85万吨,占26.4%;谷秸12.53万吨,占2.5%;棉籽皮19.70万吨,占3.9%;树叶60万吨,占12.03%;干青草5.6万吨,占1.1%;其他粗饲料80万吨,占16%。上述粗饲料资源,每年约被畜禽饲用330.6万吨,占粗饲料资源总量的66.24%;用作农户燃料、盖房及工业造纸等约耗用35万吨,占7%;剩余约计133.43万吨,占26.7%,还可喂标准畜53.10万头。
关键词: 畜牧业发展 畜牧业经济

内容

第七章畜牧业
  第一节饲草饲料资源
  草场资源据1986年草场资源调查统计,全区天然草场面积37.9万亩,其中成片草场面积19.4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51.1%,主要分布在冠县、莘县和临清市。附属草地面积93.7万亩,其中农田隙地62.9万亩,占67.1%;林下草地28.6万亩,占30.5%;灌木林草地2.2万亩,占2.3%。天然草场植被主要有白茅、黄蒿、虎尾草、狗尾草、马唐、狗牙根、芦苇、沙打旺、柽柳等植物。这些天然草场,产草量较低,一般亩产仅250~335公斤,质量较差,不适应畜牧业发展的需要。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人工草场面积逐年扩大,1990年全区达到2.96万亩,1995年3.5万亩,1996年达5万亩。人工草场植被主要有沙打旺、苜蓿、草木樨等牧草,平均每亩产量1500~2000公斤,为天然草场产量的4〜5倍,牧草质量明显高于天然草场植物。
  粗饲料资源
  粗饲料资源种类有农作物秸秆、秧蔓、棉叶、棉籽皮、菜叶及青干草、树叶等。据1990年计算,全区共计可产粗饲料499.03万吨。其中,麦秸189.35万吨,占37.5%;玉米秸131.85万吨,占26.4%;谷秸12.53万吨,占2.5%;棉籽皮19.70万吨,占3.9%;树叶60万吨,占12.03%;干青草5.6万吨,占1.1%;其他粗饲料80万吨,占16%。上述粗饲料资源,每年约被畜禽饲用330.6万吨,占粗饲料资源总量的66.24%;用作农户燃料、盖房及工业造纸等约耗用35万吨,占7%;剩余约计133.43万吨,占26.7%,还可喂标准畜53.10万头。
  精饲料资源
  畜禽饲用精饲料主要是玉米、高粱、糠麸和饼类。据1990年计算,全区粮食总产量246.57万吨,加工饼类15万吨,两项合计261.57万吨。按时有人口、耕地和食品工业计算,用于口粮100万吨,占40.5%;种子粮6万吨,占2.2%;畜禽(按集约生产投料)用粮136.85万吨,占52.3%;剩余粮食18.72万吨,占5%。如果扣除外调粮食,全区粮食剩余很少。
  第二节畜禽饲养
  畜禽饲养量
  大牲畜
  饲养量呈稳定发展逐年上升趋势。1981年以前,绝大多数年份饲养量不足30万头,最少的1962年只有14.19万头。
  1982年超过30万头,1986年超过50万头。1990年达到90.79万头,比1985年增加46.23万头,增长1倍多,户均0.81头,高于全省户均0.39头的水平。存养量居全省第三位,户均占有量居全省第一位。其中,役畜共69.52万头,每头役畜负担耕地12.1亩。1994年,大牲畜存栏量由1991年的99.68万头增至157.11万头,年均增长12%。1996年,大牲畜存栏量达201.17万头,每农户平均1.67头。其中,役畜共126.47万头,每头役畜负担耕地6.62亩。在大牲畜中,近几年发展最快的是牛,1983年前全区不到20万头,1987年超过30万头。1990年达到60.95万头,比1985年增加37.4万头,增长1.6倍。1993年101.93万头,1995年152.15万头,1996年增至168.22万头。
  猪
  建国后有了较快发展,但是波动起伏较大。1949年末存栏16.94万头,1952年末存栏增至26.07万头,1953年末存栏降为16.59万头,1957年末存栏升为46.06万头,1965年末存栏降至35.88万头,1966年末存栏发展到62.03万头,后几年有所下降。1971-1981年间,是历史上的养猪大发展时期, 有4个年份超过100万头,最多的1976年达到129.92万头。1980年以后逐年下降,1984年减少到44.44万头。1985年以后缓慢回升,1990年恢复发展到81.03万头,为历史最高年份的62.4%,每一农户平均0.72头。1994年,生猪存栏由1991年的91.07万头增至145.10万头,年均增长12.4%。1996年, 生猪存栏达到169.69万头。
  羊
  基本上呈上升发展趋势,近几年飞速发展。1949年末存栏只有4.09万只,1957年超过25万只,1962年增至42.51万只,1970年达46.52万只,其后略有波动。1974年以后逐年上升,1980年发展到97.5万只。1981一1984年逐年下降,1985年恢复到63.97万只,1986年超过100万只只990年达到199.06万只,比1985年增加135.09万只,增长2.1倍,户均1.78只,高于全省户均1.11只的水平,存养量和户均占有均居全省第三位。1994年,羊存栏由1991年的196.92万只增至314.01万只,年均增长12.4%。1996年,羊存栏达到402.18万只,户均3.35只。在山羊和绵羊两大类中,山羊近年发展迅猛,1985年前不到35万只,1986年发展到60.96万只;1990年达到131.64万只,比1985年增加96.91万只,增长28倍“996年达到339.44万只。
  禽、兔、蜂
  家禽饲养量近几年大幅度增长。1949年为197.4万只,1979年超过300万只,1985年超过1000万只。1990年达到1683.38万只,比1985年增加678.33万只,增长67.5%,户均15只,高于全省户均12.8只的水平。1994年,家禽存栏由1991年的2125.71万只增至4153.11万只,年均增长18.3%。1996年,家禽存栏达到7111.63万只,户均59.18只。家兔的饲养量变动起伏较大,1975年为53.14万只,1977年超过100万只,1981年达到129.22万只。此后逐年下降,1984年降至22.58万只。近几年虽有所回升和发展,但始终未超过70万只。1990年为57.56万只,1996年83.91万只。蜂的饲养量比较稳定,1978年以后每年保持在1.1〜1.5万箱。1990年为1.42万箱,1996年1.14万箱。
  除传统饲养的畜禽以外,近几年开始饲养貂、貉、獭兔、狐狸等珍贵毛皮动物和鹤鹑、肉鸽等,使野生动物和飞禽逐步进入家庭饲养业。
  畜禽结构全区历年畜禽饲养结构有较大变化。按标准畜计算(1头大牲畜=5头猪=10只羊=100只禽=50只兔),大牲畜(牛、马、驴、骡)同中小畜禽(猪、羊、禽、兔)的比例:1949年为28.71:5.77(不包括兔),1985年为44.56>29.13,1990年为90.79:53.25,1995年为185.13:121.82,1996年为201.17:146.95。役畜占大牲畜的比重,历年在80%左右,1990年为83.8%,1995年为69.29%,1996年为62.86%。大牲畜中,牛占比重较大,1949年占93.2%,1970年占86.6%,1990年占72.95%,1996年占83.62%。驴占比重,1949年占6.1%,1978年占15.4%,1990年占18.5%,1996年占12.13%。马占比重,1949年占0.14%,1978年占3.6%,1990年占4.2%,1996年占2.27%。骡占比重,1949年为0.61%,1978年为1.9%,1990年为3.5%,1996年为1.97%。
  中小畜禽占畜禽饲养总量的比重,总的呈上升发展趋势,但各种畜禽增长有较大差异。猪占畜禽总量的比重以70年代最大,1980年以后逐年下降。1949年占9.83%,1978年上升到35.41%,1990年下降为11.25%,1996年为9.75%。羊占畜禽总量的比重,1949年占1.19%,1978年上升为13.25%,1990年为13.23%,1996年为11.55%。绵羊和山羊饲养比例发生了较大变化。绵羊占羊的比重不断下降,1978年为58.0%,1990年下降到33.9%,1996年下降至15.6%;山羊占羊的比重逐年上升,1978年为42.0%,1990年上升为66.3%,1996年为84.4%。家禽占畜禽总量的比重,进入80年代以来有较大提高。1978年以前均在10%以下,1985年达到13.64%,1990年下降为11.69%,1996年升为20.43%。家禽种类以鸡为主,占90%以上,鸭、鹅等禽类不超过10%。兔占畜禽总量的比重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最大,以后逐年降低,1978年为4.6%,1990年下降到0.78%,1996年为0.48%。第三节疫病防治
  传染病区内畜禽主要的传染病,猪有6种,禽有5种,羊有2种,大牲畜有1种,兔有3种,犬和貂有3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有4种,发病面广、危害严重的传染病主要有猪瘟、猪丹毒、鸡瘟、鸡霍乱等。由于防治不及时,每年都造成部分畜禽死亡,死于猪瘟的约占猪存养量的0.2%,死于鸡新城疫的约占鸡存养量0.5%。经过多年的疫病防治工作,在全区范围内已基本消灭的传染病有牛瘟、牛肺疫、牛气肿、口蹄疫、马传染性贫血、猪传染性水泡病、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牛疥癣,基本能控制发病的有布氏杆菌病、牛结核等,一般发病率能控制在0.01%。以下。传染病的危害程度逐步下降,如猪的死亡率已由70年代的0.5%下降到目前的0.2%左右。1990年统计,全区畜禽传染病发病率最高的是鸡霍乱和鸡瘟,分别占鸡存养量的0.4%和0.6%;其次是猪瘟和猪肠炎,发病率分别占猪存养量的0.1%和0.2%;死亡率最高的是鸡瘟,占发病的72.4%。各县市比较,猪瘟发病率最高的是聊城市和茌平县,均占猪存养量的0.2%;死亡率最高的是聊城市和临清市,均占发病的95%。鸡瘟,发病率最高的是茌平县和莘县,分别占鸡存养量的0.8%和2%;死亡率最高的是莘县和临清市,均占发病的98%。防治畜禽传染病的途径和方法:一是加强领导,发动群众,宣传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广泛开展群防群治工作;二是提髙饲养管理水平,科学调配饲料,合理使役,搞好畜禽厩舍的通风透光和环境卫生,增强畜禽的抗病能力;三是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避免传染源的带入,如需引种,必须实行检疫和隔离喂养,确认无病后,方可合圈饲养;四是推广畜禽防疫技术承包制,提高防疫密度和质量,按期对畜禽进行防疫注射和预防工作,控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五是强化兽医检疫工作,搞好定期检疫、集市检疫、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和屠宰检疫,控制疫病的传播。
  寄生虫病区内常见多发的畜禽寄生虫病主要有鸡和兔的球虫,猪、羊和大牲畜的蛔虫、绦虫,鸡的线虫等,危害较严重的是球虫和蛔虫。这些体内寄生虫影响畜禽的正常生长,降低畜禽产品质量,严重的导致死亡。防治畜禽寄生虫的方法:一是保证畜禽饮用水和饲料的清洁,不受粪便等污染,经常清扫畜禽厩舍粪便,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为畜禽创造无虫源的环境条件;二是定期给畜禽服用杀虫药物,对患有寄生虫病的畜禽,进行隔离治疗,防止蔓延;三是对宰杀和死亡的畜禽,如发现有寄生虫病时,必须采取深埋等措施销毁胴体和脏器。
  中毒和代谢病畜禽中毒主要是农药中毒和敌鼠那中毒。代谢病主要是维生素缺乏症和微量元素不足引起的病症。防治畜禽中毒和代谢病的措施:一是严防畜禽误食拌过农药的种子,正确掌握敌鼠那的使用方法和投放位置;二是多喂全价配合饲料,注意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平衡,适当补充含维生素的青菜。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聊城地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聊城地区志》的编纂是在地委、行署的领导下进行的。它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聊城地区的历史和现状的各个层面,都作了实事求是她研究与分析,广征博采,去伪存真,秉笔直书。举凡建置沿革,区划变更,河渠变迁,物产名胜,民族迁徙,人口变动,经济兴衰,政治得失,人事更迭,社会风情,文武人才,英模事迹等等,无不尽收入志,蔚成大观。

阅读

相关地名

聊城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