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果品生产
境内果树栽培历史悠久。据1808年(清嘉庆十三年)《东昌府志》记载,境内“果有枣五种,梨六种,桃数种,李四种,沙果二种”。1933年《中国实业志》记载,境内盛产的枣、梨、桃、杏、葡萄等,除本地销售外,还销往上海、南京、天津、济南、济宁、泰安等地。苹果从1931年引进境内,建国后才有较快发展。
建国初期,全区有果树386.7万株,其中枣树342.6万株,占88.6%,折合枣粮间作面积26.1万亩;梨、桃、杏、柿子等树44.1万株,折合果园面积1万多亩。50年代中后期,果树发展较快。1957年,全区果树达到876.5万株,其中枣树604.3万株,梨树98.8万株,杏树80.3万株,桃树53.3万株。1958年以后,果树遭到破坏,70年代得到恢复和发展。1979年果树资源普查,全区果园面积21.82万亩(统计年报为22.75万亩)867.55万株,总株数基本恢复到1957年的水平。发展最快的是苹果,由1957年的10.4万株发展到1979年的196.07万株,面积达到11.21万亩;其次是梨树,发展到114.42万株;其他果树均比1957年减少。1980年后,果园面积逐年减少,1984年减少到15.29万亩。1985年后迅速恢复和发展,1986年超过35万亩,1988年达到70.92万亩,1990为64.94万亩,1995年达146.19万亩,1996年157.85万亩。
果园种类主要有苹果园、梨园、葡萄园和桃园等,各种果园面积构成不断发展变化。苹果园面积逐年扩大,1986年超过20万亩,1990年达到52.1万亩,占果园面积80.2%,1994年93.71万亩,1996年10387万亩,占果园面积的65.8%。梨园面积处于稳定状态,常年在5~6万亩之间,1990年为7.42万亩,比前几年有所增加,但是占果园面积的比重,却由1985年的30%以上下降到11.4%。1994年为13.07万亩,1996年为47.01万亩,占果园面积的30%。葡萄园面积迅猛发展,1984年前不足2000亩,1987年超过1万亩,1990年为1.19万亩,占果园面积的1.8%,1994年为1.04万亩,1996年1.75万亩,占果园面积的1.1%。桃园,1985年前波动起伏较大,多数年份在8000亩以下,1986年超过1万亩,1990年达到2.42万亩,占果园面积的3.7%。1994年2.19万亩,1996年2.5万亩,占果园面积的1.6%。其他果园(杏、柿子、山楂、李子等),1990年面积1.81万亩,占果园面积的2.8%,1994年1.33万亩,1996年5.01万亩,占果园面积的1.5%。
枣树是区内的优势果树,农户普遍栽植。1957年,全区有枣树604.3万株,占果树总株数的68.9%。1958年以后,枣树逐年减少,1961年减少到197.4万株。1975年后枣树大量增加,1979年增加到490.4万株。1981年后再度减少,1984年减少到242万株。1985年后再次回升和发展,1990年发展到436万株,1996年达426万株。
1949一1959年的10年间,全区果品产量在3〜4万吨之间变动,1960〜1965年,果品产量下降到1.3一2.4万吨。1966年以后,果品产量有了较大提高,但波动起伏较大,最高的1967年达4.6万吨,最低的1971年只有2.5万吨。1976年以后,果品生产稳定发展,当年产量超过5万吨,1987年超过8万吨。1990年,全区果品产量达到9.03万吨,比1985年增长59.3%。1996年,果品产量增至19.25万吨。
在果品总产量中,各类果品的产量和产量构成不断发生变化。鲜枣产量波动起伏较大。1949〜1959年,变动在1.96一3.17万吨之间;1960〜1964年,变动在0.99一1.79万吨之间;1965〜1975年产量变动较大,最高的1967年达到3.69万吨,最低的1970年只有1.46万吨;1976〜1980年,年均产量3万吨以上,1977年达到3.87万吨,为历史最高产量;1981年后产量逐年下降,1984年仅0.57万吨;之后有所恢复发展,但年产量尚未超过2万吨,1990年0.76万吨,1995年0.48万吨,1996年0.47万吨。鲜枣产量占果品总产量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1969年前占70%以上,1970年后下降到60%以下,1980年后下降到50%以下,1984年后下降到20%以下,1990年下降为8.4%,1995年占3%,1996年占2.4%。苹果产量于1966年前在100吨以下,1969年超过600吨,1978年超过1万吨,1990年达到5.35万吨,1995年8.13万吨,1996年9.98万吨。苹果产量占果品总产量的比重,1970年前不到10%,1979年超过20%,1983年超过40%,1990年占59.3%,1995年占49.6%,1996年占51.8%。梨产量呈稳定上升趋势,建国初期不足0.3吨,1973年超过1万吨,之后几年变动在2万吨以下。1990年达到2.1万吨,1994年3.69万吨,1996年6.78万吨。梨产量占果品总产量比重,1965年前占12%以下,1970年以后占13〜26%,1984年占34.7%,1990年占23.3%,1994年占38.6%,1996年占35.2%。葡萄产量于1986年前(除1983年外)不到400吨,1987年超过0.2万吨,1990年达到0.47万吨,1994年0.201万吨,1996年0.86万吨。葡萄产量占果品总产量的比重,1986年前(1983年除外)不到1%,1990年占5;2%,1994年占2.1%,1996年占4.5%。桃杏产量近年有所回升和发展,1982~1987年产量不到0.1万吨.1990年达到0.22万吨,1994年0.38万吨,1996年0.79万吨。桃杏产量占果品产量的比重,1990为2.5%,1994年为3.9%,1996年为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