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政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聊城地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820020220000182
颗粒名称: 第一编 政区
分类号: K928.2
页数: 6
页码: 69-74
摘要: 聊城地区位于山东省西部,地处北纬35°47'〜37°02'和东经115°16'〜116°32'之间。东南滨黄河与荷泽地区、济南市的平阴县交界;西靠卫运河与河北省邯郸、邢台市隔水相望;南依金堤河与河南省濮阳市毗邻;北部、东北部与德州市接壤;南北直距138公里,东西直距114公里;总面积859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5.6%。
关键词: 聊城地区 政区

内容

聊城地区位于山东省西部,地处北纬35°47'〜37°02'和东经115°16'〜116°32'之间。东南滨黄河与荷泽地区、济南市的平阴县交界;西靠卫运河与河北省邯郸、邢台市隔水相望;南依金堤河与河南省濮阳市毗邻;北部、东北部与德州市接壤;南北直距138公里,东西直距114公里;总面积859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5.6%。
  第一章建置
  聊城地区历史悠久。唐虞3代属兖州之域。
  春秋时期,聊城、在平、高唐、东阿、阳谷属齐国,莘县、临清属卫国,冠县属晋国。
  战国时期,聊城、在平、东阿、阳谷、高唐仍属齐国,莘县改属魏国,冠县、临清改属赵国。
  秦行郡县制,时境域均属东郡。
  汉承秦制,西汉初曾封王建国,郡国并称。至武帝始设州部,分全国为13个刺史部(州)。是时,聊城、东阿、阳谷、莘县属兖州部东郡,冠县、临清属冀州部魏郡,高唐属青州部平原郡,在平分属兖州部东郡与青州部平原郡。东汉正式定州、郡、县3级。聊城、东阿、莘县、阳谷、高唐、临清仍属原州郡,在平改属兖州部济北国,冠县改属司州部阳平郡。
  三国袭汉制,境域统属魏地,聊城、在平属青州部平原郡,莘县、冠县、临清属司州部阳平郡,高唐属冀州部清河郡,阳谷为县王国,东阿仍属兖州部东郡。
  晋朝仍为州、郡、县3级制,聊城、高唐、在平属冀州部平原郡属济州部平原郡,临清、冠县、莘县属司州部阳平郡,阳谷、东阿属济州部济北郡,高唐属济州部南清河郡。齐周,聊城属平原郡,临清、高唐、在平属清河郡,阳谷、东阿属济州部济北郡,冠县、莘县属司州部阳平郡。
  隋初废郡存州,后又废州为郡,聊城、冠县、莘县属魏州武阳郡,临清、高唐、在平属贝州清河郡,阳谷属济州济北郡,东阿属兖州济北郡。
  唐朝,州郡之上增设道,始分全国为10道,至733年(开元二十一年)改为15道。是时,聊城、高唐属河北道博州博平郡,临清属河北道贝州清河郡,莘县、冠县属河北道魏州魏郡,阳谷、东阿初属河南道济州济阳郡,后属郛州东平郡,在平属河南道郛州东平郡。
  宋初,废道设路,路辖府、州,府、州辖县。是时,聊城、高唐、在平属河北东路博州博平郡,临清、冠县、莘县属河北东路大名府魏郡, 东阿、阳谷属京东西路东平府东平郡。
  辽、金承宋制,分其所辖治的北方为19个路。聊城、高唐、在平属山东西路东平郡博州,东阿、阳谷属山东西路东平府,莘县、冠县属大名路大名府,临清属大名路大名府恩州地。第一编政区
  元代,全国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下设路、州、县。是时,聊城、在平、莘县属东昌路总管府;冠县初属东昌路,后为冠州;高唐初属东昌路,后为高唐州;临清属濮州,阳谷、东阿属东平路。上属8县均隶山东省。
  明代,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废路存府、州,全国分统于15个布政司,亦称15省。是时,聊城、临清、在平、高唐、莘县、冠县属山东布政司东昌府,阳谷、东阿属山东布政司兖州府东平州。
  清代通称为省,全国初为18个行省,后增至22个行省,省下为府、县两级。是时,境内今属8县市均隶山东省。聊城、在平、高唐(一度为直隶州)、莘县、冠县属东昌府,东阿初属兖州府东平州、后属泰安府,阳谷属兖州府,临清初属东昌府、后为直隶州。
  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的80年间,域境建置无大变化。
  1912年,山东省废府设道,境域为济西道(治聊城),1914年改为东临道。1928年废道,境内各县直属山东省。1936年,全省下设12个行政区,区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鲁西北为第六区,辖聊城、在平、博平、东阿、阳谷、寿张、范县、莘县、冠县、朝城、观城、堂邑、濮县等13个县;临清、高唐时属第四区。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发生至1938年,除濮县、范县、观城3县外,均为沦陷区。抗日战争爆发,共产党领导下的县、专区抗日民主政权逐步建立。1939年10月,鲁西北行政委员会成立。1940年4月,成立鲁西行政主任公署,下设泰西、运西、鲁西北、运东4个专署。是时,聊城、东阿、阳谷、博平、清平、在平等县属运东专署,冠县、馆陶、临清、邱县、堂邑、莘县、朝城、朝北等县属鲁西北专署,濮县、范县、观城、寿张等县属运西专署。
  1941年6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鲁西行署和冀鲁豫行署合并,成立新的冀鲁豫行署,辖7个专署,原鲁西行署的泰西、运西、鲁西北、运东为第一、二、三、四专署,原冀鲁豫行署的辖区为第五、六、七专署。是时,濮县、范县、寿张等县属第二专署;观城、朝城、莘县、朝北、聊堂、冠县等县属第三专署,筑先、阳谷、东阿、在平、博平、清平等县属第四专署,馆陶属冀南行署第三专署,临清属冀南行署第四专署,高唐属冀南行署第六专署。同年12月,原属冀鲁豫行署第四专署的张秋、第二专署的寿张和黄河以东的昆山、东平等县组成第八专署。
  1942年12月,冀鲁豫行署第一、四专署合并为第一专署,辖筑先、阳谷、东阿、在平、博平、清平、平阿等县。
  1943年,原冀鲁豫行署第三专署与冀南行署第七专署合并为冀鲁豫行署第七专署。是时,临清、冠县、卫东、馆陶、宏毅、莘县、堂邑、清平、朝北属之。
  1944年5月,冀南行署、冀鲁豫行署合并为新的冀鲁豫行署。
  1945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撤销北方局,建立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个中央分局,同时恢复冀鲁豫、冀南两区行署,冀鲁豫行署辖8个专署,冀南行署辖5个专署。是时,筑先、阳谷、东阿、在平、博平、清平、平阿县属冀鲁豫行署第一专署,后改为第六专署,濮县、范县、寿张、张秋、观城属冀鲁豫行署第二专署;后改为第九专署,临清、馆陶、冠县、武训、永智、莘县及临清镇属冀南行署第一专署,高唐属冀南行署第二专署。
  1947-1948年8月,筑先、东阿、聊阳、徐翼、在平、博平、河西属冀鲁豫行署第六专署,寿张、阳谷、范县、濮县、观城属冀鲁豫行署第九专署,临清、馆陶、冠县、武训、永智、莘县、临清镇属冀南行署第一专署,高唐仍属冀南行署第二专署。
  1949年8月20日,聊城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属平原省。聊城、阳谷、东阿、在平、博平、堂邑、清平、冠县、莘县、高唐、寿张及聊城城关区(县级)隶属该区,濮县、范县、观城、朝城属平原省濮阳专区,馆陶、临清及临清镇属河北省邯郸专区。
  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聊城专署改属山东省。
  1967年3月,聊城专员公署更名为聊城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8年7月,聊城地区革命委员会更名为聊城地区行政公署。
  第二章区划
  建国以后,聊城地区行政区划屡经变动。
  1949年8月,聊城专署成立,时辖聊城、阳谷、寿张、聊城城关区、莘县、堂邑、冠县、清平、高唐、在平、博平、东阿12县区。
  1951年,聊城城关区并入聊城县。
  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将范县、观城、朝城、濮县、临清、馆陶及临清镇划归该区,同时将观城、朝城两县合并为观朝县,时辖16县1镇。
  1954年,临清镇改为临清市。
  1956年德州专区撤销,将夏津、武城、德县、平原、禹城、齐河县及德州市建制划归聊城专区,同时撤销堂邑、博平、清平、濮县、观朝等5县建制,其辖区并入他县。时辖聊城、莘县、冠县、阳谷、寿张、在平、东阿、高唐、范县、馆陶、临清、平原、禹城、齐河、夏津、武城、德县等17县及德州、临清2市。
  1958年11月,将原属泰安专区的东平、平阴、肥城3县及惠民专区的商河、临邑、乐陵、济阳4县划归该区,同时撤销莘县、馆陶、临清、阳谷、东阿、禹城、德县、乐陵、济阳、平阴、武城等11县建制,其辖区并入他县市,聊城改县为市。时辖夏津、商河、临邑、东平、肥城、高唐、冠县、寿张、范县、在平、齐河、平原12县及聊城、临清、德州3市。县市下的区乡改建为人民公社。
  1960年,商河、临邑县划归淄博专区,东平、肥城分别划归菏泽、泰安专区。该区时辖夏津、范县、冠县、寿张、在平、高唐、平原、齐河8县及聊城、临清、德州3市。
  1961年,德州专区恢复,夏津、平原、齐河3县及德州市回归,同时恢复莘县、馆陶、阳谷、东阿4县建制。聊城专区时辖高唐、在平、东阿、馆陶、冠县、莘县、范县、寿张、阳谷9县及聊城、临清2市。
  1963年,聊城、临清分别改市为县。
  1964年,撤销寿张县建制,将寿张、范县金堤以南地区合并为范县,连同范县建制划归河南省。1965年,将馆陶县建制和馆陶、临清卫运河以西地区划归河北省。该区时辖聊城、临清、高唐、在平、东阿、冠县、莘县、阳谷8县83个区、508处人民公社、6019个生产大队、27297个生产队。
  1971年,调整人民公社规模,县以下设人民公社145处、生产大队5857个、生产队25560个。1980年,县辖人民公社144个,城镇1个、生产大队6018个、生产队25822个。
  1983年8月30日,聊城、临清2县复改为县级市。1980年5月至1984年6月,将县市所辖人民公社逐渐改建为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大队改建为村(居)民委员会,生产队改为村(居)民小组。
  1986年10月将东阿大桥、莘县大张家、古云3个乡改设为镇。时辖聊城、临清2市和阳谷、莘县、冠县、在平、高唐、东阿6县,下设114个乡、46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7287个自然村、6359个村民委员会、66个居民委员会。
  1994年,临清市烟店、魏湾乡改设为镇,杨桥乡更设为临东镇;高唐县琉璃寺乡改设为琉璃寺镇。1995年,聊城市西王乡改设为湖西办事处;聊城市郑家,阳谷县阎楼、定水镇、石佛和莘县十八里铺5个乡改设为镇。
  1996年,临清市大辛庄、老赵庄,东阿县第一编政区
  高集,阳谷县范海,在平县杜郎口5个乡改设为镇;高唐县涸河乡改设为固河镇。地区时辖聊城、临清2市和阳谷、莘县、冠县、在平、高唐、东阿6县,下设98个乡、61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7153个自然村、6480个村民委员会、80个居民委员会。
  聊城市该市位于聊城地区中心,是中共聊城地委、地区行署暨中共聊城市委、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地处东经115°41'〜116°08'和北纬36°19'〜36°33'之间,东靠荏平、东阿,西依冠县、莘县,南与阳谷毗邻,北与临清接壤。南北长48.5公里,东西宽43公里,面积1245平方公里。1996年总人口91.4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0.7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35人。
  1996年,全市划分蒋官屯、李海务、沙镇、侯营、堂邑、梁水镇、斗虎屯、阎觉寺、郑家9个镇,许营、北杨集、于集、朱老庄、大张、张炉集、道口铺、八甲刘、堠堌9个乡,古楼、新区、柳园、湖西4个街道办事处,辖1241个自然村、1009个村民委员会、29个居民委员会。
  临清市该市位于聊城地区西北部,地处东经115°27'〜116°02'和北纬36°39'〜36°55'之间。东与高唐、在平相接,西靠卫河与河北省临西县隔水相望,南与聊城、冠县相连,北与德州市夏津县接壤。东西宽55.44公里,南北长29.88公里,总面积957平方公里。1996年,总人口69.5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41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27人。
  1996年,该市划分潘庄、康庄、刘垓子、松林、胡里庄、老赵庄、烟店、大辛庄、魏湾、临东10个镇,唐元、朱庄、八岔路、尚店、代湾、肖寨、金郝庄、石槽、康盛庄9个乡,新华、先锋、青年路3个街道办事处,辖584个自然村,627个村民委员会、51个居民委员会。
  冠县该县位于聊城地区的西部,地处东经115°16'〜115°47'和北纬36°22'〜36°42'之间。南接莘县,东临聊城,北与临清接壤,西南与河北省大名县毗邻,西靠漳卫河与河北省馆陶县隔水相望。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45公里,总面积1152平方公里。1996年总人口72.7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26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32人。
  1996年,全县划分冠城、贾镇、桑阿、柳林、清水、北馆陶、东古城7个镇,斜店、梁堂、定远寨、辛集、范寨、甘官屯、兰沃、店子、烟庄、万善、孙瞳、元造户、杨召、白塔集、史庄15个乡,辖749个自然村、722个村民委员会。
  莘县该县位于聊城地区西南部,冀鲁豫3省交界处。地处东经115°20'〜115°43'和北纬35°48'〜36°25'之间。北连冠县,东北接聊城,东和阳谷县以金线河为界,南靠金堤河与河南省范县隔水相望,西部、西南部分别与河北省大名县、河南省南乐县、清丰县毗邻。南北长68公里,东西宽32公里,总面积1384平方公里。1996年总人口为94.0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34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79人。
  1996年,该县划分城关、张鲁、朝城、观城、古城、大张家、古云、十八里铺8个镇,单庙、河店、燕店、邹巷、位庄、大王寨、岩集、王奉、刘庄、俎店、董杜庄、妹冢、张寨、徐庄、王铺、王庄集、马集、柿子园、樱桃园、舍利寺20个乡,辖1146个自然村、1152个村民委员会。
  阳谷县该县位于聊城地区的南部,地处东经115°36'〜116°06'和北纬35°55'〜36°19'之间。北靠聊城市,西邻莘县,东依东阿,南与河南省台前、范县接壤,东南滨黄河与梁山县分界。南北长30公里,东西宽39公里,总面积1048平方公里。1996年总人口74.1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71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08人。
  1996年,全县划分阳谷、阿城、七级、安乐镇、寿张、张秋、阎楼、范海、定水镇、石佛10个镇,石门宋、郭屯、杨庄、大布、西湖、翟庄、高庙王、金斗营、李台、四棚、十五里元11个乡,辖1040个自然村、861个村民委员会。东阿县该县位于聊城地区的东南部,地处东经116°02'〜116°33'和北纬36°07'〜36°33'之间。西南与阳谷县接壤,南靠黄河与梁山县隔河相望,东与平阴县对岸相峙,东北与齐河县相连,北部和西部与在平、聊城交错为邻。南北长52.5公里,东西宽24.5公里,总面积787平方公里。1996年总人口42.0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82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35人。
  1996年,全县划分铜城、牛角店、刘集、大桥、高集5个镇,姜楼、顾官屯、陈集、姚寨、杨柳、大李、黄屯、单庄、关山9个乡,辖596个自然村、556个村民委员会。
  在平县该县位于聊城地区的东部,地处东经115°54'〜116°24'和北纬36°22'〜36°45'之间。东邻齐河,西靠聊城、临清,南接东阿、聊城,北连高唐。南北长44.3公里,东西宽43.5公里,总面积为1105平方公里。1996年,全县总人口56.2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4.52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09人。
  1996年,全县划分在平、博平、菜屯、冯官屯、乐平铺、杜郎口6个镇,温陈、大桑、杨官屯、洪官屯、贾寨、肖家庄、韩屯、张营、胡屯、王老、孙桥、郝集、赵官屯、广平、韩集、丁块16个乡,辖1054个自然村、809个村民委员会。
  高唐县该县位于聊城地区的东北部,地处东经116°06'〜116°27'和北纬36°37'〜37°01'之间。东与禹城、齐河为邻,西与临清、夏津接壤,南靠在平,北临平原县。南北长45公里,东西宽42公里,总面积940平方公里。1996年,全县总人口为46.0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93万人。人口密度为每方公里490人。
  1996年,全县划分高唐、梁村、尹集、清平、琉璃寺、固河6个镇,韩寨、三十里铺、赵庄、张庄、杨屯、赵寨子、姜店、张大屯、南镇9个乡,辖743个自然村、744个村民委员会。
  聊城地区沿革区划(续表)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聊城地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聊城地区志》的编纂是在地委、行署的领导下进行的。它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聊城地区的历史和现状的各个层面,都作了实事求是她研究与分析,广征博采,去伪存真,秉笔直书。举凡建置沿革,区划变更,河渠变迁,物产名胜,民族迁徙,人口变动,经济兴衰,政治得失,人事更迭,社会风情,文武人才,英模事迹等等,无不尽收入志,蔚成大观。

阅读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