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区概况
东昌府区
中共东昌府区委员会
书记:蔡同民
副书记:李小平任之燕*朱加云
常委:蔡同民李小平任之燕*
朱加云王新勇王奎龙
王华张晓平吴润昌
苗惠清李艳秋(女)*苗洪军*
东昌府区人大常委会
主任:蔡同民
副主任:李兰芳(女)申成方*王新勇任建国*王怀华*邵建中
张金岭苗洪军郭元堂
刘继光
东昌府区人民政府
区长:李小平
副区长:毕黎明李静(女)秦新义*王奎龙*商华*胡明岗
刘培国王怀华孙大兴
政协东昌府区委员会
主席:由西峰
副主席:董玉江李东升张广霞(女)*
闫修泉姜玉昆潘素贞(女)*
刘继光*路利民闫方
郭海英王万增
中共东昌府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记:朱加云*王奎龙
东昌府区人民武装部
部长:李松立
政委:张晓平*候仰琨
东昌府区人民法院
院长:郑宝光*胡朝勋
东昌府区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李怀景*刘勇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东昌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区委书记蔡同民区长李小平
2007年,东昌府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强农固本、工业立区、三产兴区、科教强区”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实现了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国民经济快速平稳发展。全区生产总值95.36亿元,增长16.3%,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6%、40.16%和38.31%,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7.62:43.13:39,25,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37亿元,增长25.2%。地方财政收入4亿元,可用财力达8亿元,按可比口径分别增长21.1%和12.9%。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8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370元,分别增长15%和18%,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37.2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96.89亿元,分别较年初增加12.25亿元和23.8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171.54亿元。
农业经济全面发展。2007年,粮食总产达到67.45万吨,蔬菜播种面积达到72万亩,其中无公害蔬菜控制面积达到35万亩,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发展到40个。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4.94亿元,比上年增长12.53%。人工造林面积333公顷,林木覆盖率达26%。水产养殖业规模效益同步增长,东昌府区已跨入全省内陆渔业先进县行列。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发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17家,农产品附加值明显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明显加快,非农收入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全区在外务工人员达到21万人次,年可创收10亿多元。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57.8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共有63个千万元以上的重点工业项目相继竣工投产,几项主要工业指标均实现了翻番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1家,主营业务收入和利税分别达到125亿元和9.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7.8%和51%。特别是重点骨干企业快速膨胀,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15户,重点骨干企业已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拉动力量。民营经济迅猛发展,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工商税收6.4亿元,比上年增长30.6%,我区已初步形成钢管、轴承及保持器、机械电子、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服装、化工建材等6大主导产业,区域竞争能力明显增强。
服务业发展良好。城区专业批发市场达57处,其中过亿元的市场19处,市场成交额达到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9%。市场加工业稳步发展,市场发展后劲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百货大楼、昆仑超市、亿津超市逐步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连锁超市、特许经营、电子商务、总经销、总代理等新型流通业态蓬勃发展。包钢物流、汽车商贸等物流基地建设顺利,铁力货运、千千佳等第三方物流企业快速膨胀。五星百货、国美电器、永和豆浆、肯德基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落户我区,初步形成了配置市场化、主体多元化、业态多样化的市场商贸流通新格局。旅游业逐步发展壮大,“江北水城”对外吸引力不断增强。全年接待游客35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8.7亿元。同时,金融、保险、信息、中介、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服务业领域进一步拓宽。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加快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新修改造县、乡村公路1582公里,“村村通”油路率达到99.8%;有945个行政村通上了客车,通车率达99%,方便快捷、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已覆盖全区。投资1亿多元,新建农村供水工程25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全面完成,新建沼气池5816个,新通有线电视6万余户。投资2500多万元,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抗旱防汛能力明显提高。投资3亿多元,全面加快小城镇开发建设步伐,建设面积达50多万平方米,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投资2448万元,对14处乡镇卫生院进行了全面改造,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扎实推进,农民群众参合率达到86.6%。多渠道筹集资金1060万元,完成4处乡镇中心敬老院的新建改建,农村五保集中供养能力达到70%。
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全区累计引进项目1379个,计划总投资314.2亿元,到位资金161.7亿元,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435个。山水水泥、中通钢构、昌华造纸机械、中奥毯业、鑫鹏源钢管、嘉隆钢管、汽车产业园等一批项目相继竣工运营。两园区入园企业达237家,总投资45.6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7亿元,利税4.7亿元,嘉明经济开发区、凤凰工业园两园区已成为全区项目建设的聚集区、经济发展新亮点。同时,外经贸工作取得新进展。进出口经营权企业发展到78家,2007年全区出口创汇完成35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24万美元。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年共取得市(地)级以上各类重要成果7项。专利申请量404件,授权专利302件。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全区共选聘科技特派员265名,实施各类科技开发项目85项,全区成为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现场会重点参观点,为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推广提供了经验。全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8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达到24%,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达到18个,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46%。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累计向各类高等院校输送人才2.2万多人,高考本科录取人数连续十一年位居全市第一。投资1亿多元,大规模实施中小学扩建改造工程,新建改建校舍14.1万平方米,全部消除了D级危房。切实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传染病救治体系建设,禽流感、狂犬病等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卓有成效。文化事业健康发展,东昌雕刻葫芦、东昌木版年画、聊城八角鼓被批准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堂邑文庙修缮扩建工程顺利完工,并被命名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依托社区、广场、文化大院,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体活动,成功举办了樱花节、荷花节、葫芦文化艺术节等各类节庆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成功举办了2007年全省门球锦标赛。认真贯彻落实基本国策,全面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大土地和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技术验收,并被评为“国家级卫生城”、“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区先后投入4640多万元用于创城工作,城区小街小巷得到硬化亮化,“五小行业”得到全面治理,城区保洁制度全面落实,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提高,“江北水城”的对外形象更加靓丽。大力支持中华电厂、谭庄水库等重点工程建设,积极参与主干道路拓宽、城市拆迁和城市出入口改造等全市重点工程,确保了各项重点工程的顺利开展。同时,审计、物价、广播电视、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史志编纂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
“和谐东昌”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东昌府区始终把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让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认真组织实施就业再就业工程,积极开发就业岗位,累计新增城镇就业8万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得到全面落实,社会低保对象实现了应保尽保。认真落实贫困生救助政策,积极开展关爱助学活动,没有出现一例因贫辍学现象。各项改革扎实推进,粮食购销企业改革顺利完成,财政体制不断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城区129个村居委顺利整合为35个社区,社区服务、组织建设、队伍建设、文化建设和共驻共建等各项工作实现了新突破,城市管理和服务功能更加完善。选择了15个村进行了农村社区试点,为今后农村社区工作的顺利开展积累了经验。始终高度重视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切实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同时,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平安东昌”建设扎实有效,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形势平稳,相继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省依法行政工作先进单位”、“平安山东建设模范区”、“全省双拥模范区”等荣誉称号。【东昌府区概况】
政区人口全区总面积1254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办事处),1017个行政村(居委会)。年末全区总人口104.3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4.21万人。人口出生率10.89%。,死亡率5.39%。,自然增长率5.5%。。有少数民族29个,13812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95.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89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40.16亿元,增长19.3%;第三产业增加值38.31亿元,增长19.5%。三次产业比例为16.89:40.16:38.31。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37亿元,增长25.2%。实现财政总收入8.4亿元,增长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1.1%。税收总收入3.1亿元,增长34.78%。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38.26亿元,比年初增加34.38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7.25亿元,比年初增加12.25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96.89亿元,比年初增加23.89亿元。
农业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4.94亿元,比上年增长12.53%。粮食总产67.45万吨,增长4.75%;棉花总产0.70万吨,增长9.38%;油料总产0.97万吨,增长-14.91%;水果总产1.57万吨,增长-27.98%;蔬菜总产121.52万吨。肉类总产5.56万吨,禽蛋总产4.23万吨,奶类总产2.45万吨,水产品总产1.49万吨。全年人工造林面积333公顷。全区农机总动力146.69万千瓦,增长0.78%。
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1家,实现增加值32.80亿元,增长21.45%;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26.71亿元,增长30.07%;实现利税9.75亿元,增长20.81%;实现利润7.06亿元,增长21.99%。
建设环保年末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9.5%,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自来水供水能力达到19.95万吨/日,供热面积372万平方米,用气人口5.8万户。新建、扩建城市道路面积38万平方米,公交营运车辆达到428标台,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400吨/日,城市园林绿地1821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15%。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85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3.8亿元,增长1.7%。已建成污水处理厂2座,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0个,完成投资额920万元。
城市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91.8%,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100%。
交通邮政公路通车里程4680.4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02.77公里。公路旅客运输量为41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公路货物运输量为80.2万吨,增长3.4%。民用汽车拥有量8.40万辆,其中私人轿车1.41万辆。邮政业务总量7100万元,增长14%。
贸易旅游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7.71%。实现进出口总值4156万美元,增长73.5%,其中岀口总值345万美元,增长55.4%。新签利用外资项目1项,合同外资额2000万美元,增长-3.1%;实际利用外资320万美元,增长150%。主要旅游景点有光岳楼、山陕会馆、铁塔、东昌湖、古运河、海源阁、凤凰苑农业科技园、姜堤乐园、梦幻乐园、北顺文化旅游科技游乐园、聊城市植物园等。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58万人次,增长19%;实现旅游总收入8.66亿元,增长25.5%。
教科文卫体有普通高等院校2所,在校生4.4万人。中等专业学校3所,在校生1.2万人。普通高中15所,在校生2.8万人。普通初中36所,在校生2.1万人。小学141所,在校生6.5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26人。共取得市(地)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7项。专利申请量404件,授权专利302件。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46个,公共图书馆1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处,档案馆1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有医院、卫生院22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共有床位1001张,卫生技术人员1312人,其中执业医师339人、注册护士265人。有体育馆1座,全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28枚,其中金牌15枚。
社会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01元,增长18.38%;人均消费性支出为7938.92元,增长17.35%;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1.93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2907元,增长4.15%。农民人均纯收入4372.07元,增长14.6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236.65元,增长7.91%;人均居住面积42.36平方米。全年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6万人、4.08万人.、1.9万人、2.49万人和0.4万人,养老、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比上年分别增加1.9万人。68万人。79万人和0.03万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2.5亿元,增加7000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4万人。全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20605人。其中,城镇低保9320人,农村低保11285人。全市福利彩票销售585万元,增长-11.36%。社会福利企业6个,安置残疾人员129人。
2月13日,东昌府区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命名为“双拥模范区”。(王健杨静)
【古楼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冯贺成
主任李洪荣
政区人口辖区总面积15.6平方公里,辖10个社区,总人口11.2万人,人口出生率13%。,死亡率6%。,自然增长率7%。。少数民族2个,5300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1.5%。实现财政总收入0.84亿元,增长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27亿元, 按可比口径增长15%。税收总收入0.84亿元,增长5%。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7亿元,比上年增长8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家,实现增加值0.96亿元,增长99%;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1亿元,增长53%。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48亿元,增加值10.5亿元,固定资产投入1.8亿元,税收7859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3.8亿元,增加值955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17家。
商贸市场12处,主要市场有铁塔商场、鸿顺家俱商贸城、凤凰钢管城、土杂市场、斗虎巷、站前摩托车市场、天昊仓储服务中心。市场成交额达到32亿元,税收达到1650万元,市场入住商户达到7000户,大型超市连锁店有昆仑超市、万盛超市、亿洋超市3家,特色经济商贸街有北关商业街、中通商业街2条。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19个,合同引资额3.3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97亿元,投产项目12个,建设中项目7个。
科教文卫普通中学1所,在校生5160人,小学3所,在校生8860人。各种艺术表演团体24个,公共图书馆1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处。卫生机构1所,共有床位9张,执业医师8人、注册护士3人。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00元,增长12%,人均消费性支出为5200元,增长8%;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0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8000元,增长1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500元, 增长6%;人均居住面积19平方米。全年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5万人、1.5万人、1.1万人、1.5万人和0.3万人,比上年分别增加0.2万人、0.2万人、0.6万人、1.0万人和0.1万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7万人。城镇低保1400人,农村低保126人。
建立便民服务中心。2007年6月筹建服务中心,位于办事处办公大楼,面积560平方米,设有15个服务窗口,工作职责及审批服务项目79项,围绕居民需求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服务中心以“规范、高效、公正、和谐”为宗旨,建立了一套科学严密的管理制度:实行“三公开”,建立两项办理制度和4项工作制度,实行两项规范,设置了办公配套区域,配备了电子显示屏等现代化办公设备,监控系统能对大厅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杨秀焕)
【柳园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何庆国
主任庞庆法
政区人口辖区总面积19.65平方公里,耕地360公顷,辖10个社区,22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总人口13.8万人,人口出生率9.49%。,死亡率4.43%。, 自然增长率5.06%。
农业耕地5500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蔬菜等,养殖业以奶牛、羊、猪、鸡为主。粮食总产3200吨,水果总产1000吨,蔬菜总产1590吨。全年人工造林面积30公顷,全街道办事处农机总动力1.13万千瓦。
工业2007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22亿元,比上年增长16.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家,实现增加值0.9亿元,增长105%;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5亿元,增长8%;实现利税0.61亿元,增长7%;实现利润0.31亿元,增长6%。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9007万元,占全部工业的75%,增长45%。
民营经济民营经济销售收入42.2亿元,增加值8.8亿元,固定资产投入2.3亿元,税收806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3.05亿元,增加值9007万元,规模以上企业14家。地方财政收入2100万元。商贸2007年,市场成交额达到30亿元,税收达到1500万元,市场入住商户达到3120户,商贸企业商业网点达到500余家。有昆仑、多乐多、大顺发、百大三联、国美电器、苏宁电器等大型超市连锁店20余家,有电动车自行车销售一条街、美食一条街、女人购物街、新时代步行街等特色经济商贸街6条。
招商引资2007年共引进项目55个,合同引资额5.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1亿元,投产项目42个,在建项目13个。
科教文卫普通中学1所,在校生1200人,小学6所,在校生6000人。教职工467人,其中中教职工115人,小教职工352人。各种艺术表演团体20个。卫生院1所。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00元,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5500元,增长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00元,增长5%;人均居住面积40平方米。城镇低保1442人,农村低保240人,农村定期救济24。人,安置残疾人160人。
(冯传法左金山)
【新区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赵化玉
主任梁满峰
政区人口辖区总面积25.6平方公里,耕地0.9万亩,辖10个社区,19个行政村,10个居委会,243个居民小组,总人口15万人,农业人口1.4万人。人口出生率10‰。
经济概况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2亿元,增长35%。实现财政总收入3650万元,增长25%,税收总收入1.45亿元,增长30%。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9亿元,比上年增长8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家,实现增加值3.2亿元,增长49%;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9.58亿元,增长87%;实现利税1.57亿元,增长74%。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52.88亿元,增加值13.22亿元,固定资产投入5.1亿元,税收14568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2.79亿元,增加值3.2亿元,规模以上企业27家。
商贸新区街道办事处有15处市场,主要市场有山东农机产品大市场、绿康瓜果批发市场、光明农贸批发市场、北顺石材市场、兴华农贸市场、江北汽车城等。市场成交额达到45亿元,税收达到4437.5万元,市场入住商户达到5000户,商贸企业商业网点达到70余家,大型超市连锁店20余家,特色经济商贸街5条。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27个,合同引资额10.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5亿元,投产项目17个,在建项目10个。
科教文卫小学7所,在校生1万多名,教职工2458人。各种艺术表演团体50多个。卫生机构11所,共有床位30张,卫生技术人员67人,其中执业医师22人,注册护士45人。(谭相辉)
【湖西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白临洋
主任韩冰
政区人口辖区总面积44.19平方公里,耕地4423.11公顷,辖5个社区,38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总人口48206人,人口岀生率11.7%。,自然增长率3.5%。有少数民族1个,回族618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三次产业比例为3:4:3。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43亿元,增长16%。实现财政总收入605.2万元,增长18%,税收总收入2340万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74亿元,比年初增加0.18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8亿元,比年初增加0.31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实现总产值3.2亿元,比上年增长6%。粮食总产3.6万吨,增长21%;棉花总产300吨,增长10%;蔬菜总产5万吨,增长20%。全年人工造林面积20公顷。全街道办事处农机总动力2.2万千瓦,增长7%。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3亿元,比上年增长5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家,实现增加值4160万元,增长48%;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3亿元,增长22%;实现利税7100万元,增长22%;实现利润6000万元,增长50%。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11亿元,增加值2.7亿元,固定资产投入2.5亿元,税收254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2亿元,增加值416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11家。
基础建设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3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000万元,增长18%;实现利税1000万元,增长16%。新建、扩建城市道路面积4.8万平方米。
商贸主要市场有:饲料兽药市场、农业科技市场、木材市场、钢材市场、农贸市场。市场成交额达到4亿元,税收180万元,市场入住商户达到206家,特色经济商贸街2条。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13个,合同引资额4.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6亿元,投产项目9个,在建项目4个。
科教文卫普通中学1所,在校生400人,小学5所,在校生560人。中教职工80人,小教职工90人。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有卫生机构6所,其中卫生院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5所,共有床位20张,卫生技术人员97人,其中执业医师54人、注册护士7人。
旅游旅游收入1060万元,旅游景点主要有:姜堤乐园、聊城市植物园、桃源山庄。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60元,增长11%;人均消费性支出为7260元,增长12%;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0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4460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4060元,增长1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60元,增长10%;人均居住面积36平方米。全年职工养老、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21人、90人,比上年分别增加20人、10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990人。全办事处最低生活保障救助498人,其中城镇低保43人,农村低保415人,农村定期救助40人。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个,床位40张,收养25人。
建立便民服务中心。7月,组建了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设立了大厅式集中办公场所,大厅面积400平方米左右,街道办事处进驻大厅的窗口单位19个, 窗口工作人员23人,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 服务,配备了办公桌椅、微机等办公设施。
成功举办了第二届樱花节、首届荷花节。4月15日至25日,在姜堤乐园举办了东昌府区第二届樱花节,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唐闻生、日本驻华大使馆公使井出敬二、聊城市市委副书记、市长林峰海及聊城市、东昌府区的有关领导参加了开幕式。
7月15日至25日,在聊城市植物园举办了东昌府区首届荷花艺术节,东昌府区委书记蔡同民主持开幕仪式,聊城市副市长刘冠凤致词。市、区领导与荷花协会领导对活动进行了剪彩。(刘强)
【闫寺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刘瑞峰
主任杜一
政区人口辖区总面积70平方公里,耕地3400公顷,辖6个管区,46个行政村,总人口3.9万人。人口出生率4.14%。,死亡率1.75%。,自然增长率2.39‰。
经济概况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亿元,增长41%。实现财政总收入1064万元,增长31%。税收总收入2703万元,增长31%。
农业粮食总产4万吨,增长10%;棉花总产65吨,增长9%;油料总产279吨,增长9%;水果总产30吨,增长12%;蔬菜总产42120吨,增长15%。肉类总产5000吨,禽蛋总产2300吨,奶类总产200吨,水产品总产378吨。全年人工造林面积7公顷。全街道办事处农机总动力4.6万千瓦,增长18%。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2353万元,比上年增长4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家,实现增加值57502万元,增长42%;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55910万元,增长31%;实现利税14599万元,增长31%;实现利润11896万元,增长32%。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57502万元,占全部工业的79%,增长42%。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25.59亿元,增加值7.24亿元,固定资产投入2.3亿元,税收3097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20.51亿元,增加值5.75亿元,规模以上企业22家。
基础建设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1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00万元,增长14%;实现利税110万元,增长11%。小城镇建设完成拆迁面积1万平方米,建设面积15000平方米,基础设施投入300万元。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16个,合同引资额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5亿元,投产项目16个。
科教文卫普通中学2所,在校生1021人,中教职工138人,小学9所,在校生2315人,小教职工197人。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卫生机构1所,共有床位10张,卫生技术人员38人,其中执业医师8人,注册护士8人。
社会事业农民人均纯收入4050元,增长10%,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100人。农村低保541人,农村定期救济748人。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个,床位28张,收养18人。社会福利企业1个,安置残疾人员8人。
成立高标准便民服务中心。入驻部门22个,中心工作人员31人。(办事处)
【道口铺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郭振明
主任许士海
政区人口辖区总面积48平方公里,耕地3000公顷,辖2个社区,31个行政村。总人口34000人,人口出生率12.5%。,死亡率6.5%。,自然增长率6‰。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6.7亿元, 增长34%;第三产业增加值4.3亿元,增长16%。三次产业比例为3:5:2。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亿元,增长21%。实现财政总收入680万元,增长19.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0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7.3%。税收总收入6850万元,增长39%。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5亿元,比上年增长18%。粮食总产4.5万吨,增长6%;棉花总产100吨,增长2%;油料总产70吨,增长3%;水果总产2吨,增长1%;蔬菜总产22万吨,增长8%。肉类总产800吨,禽蛋总产1万吨,奶类总产1000吨,水产品总产300吨。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7亿元,比上年增长3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家,实现增加值2.4亿元,增长0.2%;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02亿元,增长63%;实现利税0.638亿元,增长39%;实现利润0.5亿元,增长36%o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12.1亿元,增加值3.09亿元,固定资产投入2.94亿元,税收2985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9.03亿元,增加值2.4万元,规模以上企业8家。
基础建设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1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00万元,增长11%;实现利税12万元,增长11%。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2个。
商贸主要市场有3处。市场成交额达到2亿元,税收12万元,市场入住商户达到300户,商贸企业商业网点达367家。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16个,合同引资额4.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1亿元,投产项目13个,在建项目3个。
科教文卫普通中学1所,在校生672人,中教职工95人,小学8所,在校生1990人,小教职工168人。各类科技人员262人,共取得市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82项。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2个,公共图书馆1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有医院、卫生院1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共有床位50张。卫生技术人员89人,其中执业医师11人,注册护士21人。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0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4850元,增长13%;全年职工养老、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0.5万人、0.5万人、0.48万人和0.42万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280万元,增加93万元;支出35万元,增加11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0.3万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443人,其中城镇低保23人, 农村低保420人。农村定期救济8人。(办事处)
【凤凰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董胜军
主任王立新
政区人口辖区总面积55平方公里,耕地3100公顷,辖5个管区,44个行政村,人口2.9万人,人口出生率9%,死亡率5.1%,自然增长率4.9%。少数民族4个,16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8.3%,三次产业比例为3:5:2。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7亿元,增长18%,实现财政总收入1223万元,增长24.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62.9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3%,实现民营经济税收2612万元,增长2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金额2.38亿元,比年初增加0.36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86亿元,比年初增加0.24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8亿元,比上年增长4.2%,粮食总产28996吨,比上年增长7.8%;棉花总产764吨,增长8.3%;油料总产157吨,增长1.2%;水果总产3106吨,增长8.5%;蔬菜总产14680吨,增长7.4%;肉类总产11061吨,增长5.1%;禽蛋总产3024吨,增长3.5%;奶类总产130吨,增长1.6%;水产品总产250吨,增长8.8%。全年人工造林面积6.8公顷。农机总动力3.5万千瓦,增长1.2%。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3亿元,比上年增长29.4%,新增规模企业5家,总数达到19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增加值3.3亿元,增长27.8%,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4.1亿元,增长35.6%,实现利税7898万元,增长24%,实现利润3493万元,增长23.8%。
民营经济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9.04亿元,实现增加值4.5亿元,2007年固定资产投入完成1.95亿元,完成税收2612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4.1亿元,实现增加值3.3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0家。
招商引资全年共引进项目15个,合同引资额2.89亿元,实际完成到位资金1.64亿元,投产项目11个,在建项目4个。
科教文卫普通中学1所,在校生1400人,中学教职工101人。小学9所,在校生2017人,小学教职工129人。卫生院1所,床位23张,卫生技术人员23人,其中执业医师5人,注册护士4人。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11405元,增长16%,人均可消费支出7839元,增长15.3%,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5平方米。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836元,增长21%。农民人均纯收入4420元,增长10.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25元,增长8.9%,人均居住面积20平方米。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236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436人,其中城镇低保23人,农村低保413人,有收养性敬老院1处,设床位25张,收养老年人21人。
商贸有李海务、周店2处农贸市场,年交易额达到0.5亿元,市场经营商户达到2000余个,大型超市连锁店1家。
基础建设2007年完成新建、扩建道路面积50万平方米。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新建高标准商业楼6000平方米,村村通电话率、村村通有线电视率、村村通客车率分别达到100%、91%、85%。
旅游休闲垂钓基地3处。周店古运河船闸开发建设中,在谭庄水库周围建成了千亩速生林基地,筹备开发水上游乐项目,并建设生态公园,美化库区周边环境。(办事处)
【北城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李清瑞
主任李洪光
政区人口辖区总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2.83
万人,耕地3.98万亩。43个行政村,人口出生率13%。,死亡率6.7%,自然增长率6.3‰。少数民族1个,3000人。
经济概况2007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79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为1.8亿元,3.75亿元,1.24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3:5:2。地方财政收入8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46元。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增长30%。
农业发展冬暖式大棚650个,中小拱棚2500亩,膨胀了谢楼食用菌,邱张、东鲁西红柿、黄瓜等蔬菜基地,形成了19个畜牧养殖基地。白庄肉食鸭养殖小区2处,发展水产养殖面积达3872亩,其中名优稀特品种710亩,中华鳖195亩,硬池藕635亩,湘云鲫40亩,形成谢庙、东顾养殖基地、北城渔村、耿庄休闲渔业等8处主要水产养殖地。
招商引资投产、开工和签订合同的项目共计56个,合同引资额达7.8亿元,到位资金5.6亿元。其中工业项目26个,非工业项目9个,向2个工业园引进项目3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13个。
民营经济实现销售收入90852万元,增加值18753万元,利税620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03%、61.5%、109%,新增规模企业5户,总数达到14户。实现销售收入29519万元,增加值4610万元,利税221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8.4%、56.6%、86%。固定资产投入完成3亿元,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入完成2亿元,工商税收突破900万元,同比增加380万元。到2007年底,固定资产过亿元的有鲁化集团第四化肥厂、中通光岳特种车辆厂,超过1000万元的有东辉饲料厂、华寅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香华集团有限公司、聊城市农产品中心批发大市场、钢管城、天立建筑有限安装公司、聊城市光大物质有限公司、聊城市金诺化工有限公司、北城休闲垂钓基地、聊城淡水养殖场等。
基础设施建设修建生产桥50多座,涵洞40多座,改善了生产条件。建成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的商业楼房,拓宽了长1500米、宽36米的主街道;修筑油路60多公里,通路里程130多公里,“村村通”自来水工程铺设主干管道5万米,支线管道8.4万米, 共达到134000米,通达率100%。
文教卫生中学1处,中心小学4处,中心幼儿园1处,成人教育中心1处。建成微机室5个,共有微机168台,图书室7个,共藏图书36145册,各类教学仪器13444件。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卫生院1处,卫生所45处。门球场2处。
社会事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5%;安装程控电话6000余部,普及率90%,建有2处移动电话接收站,“村村通”有线电视的村庄40个,有线电视通村率达到95%;远程教育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全办事处职工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0.3万人、2.8万人、0.2万人、0.3万人、0.15万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0.1万人,农村低保人数达到0.3万人。
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在规划建设同时,采用民建公租的方式,租用5间临街二层楼作为办公场所,办公面积达720平方米,实用面积1000多平方米,配齐了微机、办公桌椅、档案橱等各种办公设施和办公用品。经委、工商、税务、公安、司法、民政、土管、城建、计生、劳动保障、新农合、卫生防疫、水利、农技、畜牧、蔬菜、水产、林业、农机、经管等21个单位和职能部门明确专人进入,经过统一培训,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办事处)
【堂邑镇】
党委书记宋存志
镇长杜广廷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65平方公里,耕地6100公顷,辖2个社区,59个行政村,59个居委会。总人口35420人,人口出生率12.91%。,死亡率6.01‰,自然增长率69%。少数民族12个,45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0.89亿元。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亿元,增长7.1%,实现财政总收入680万元,增长1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90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1%。税收总收入1326万元,增长26%。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7亿元,比年初增加0.73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6亿元。
农业农业总产值1.68亿元。粮食总产2.86万吨,增长7.69%;棉花总产80吨,增长2.5%;油料总产1200吨,增长0.01%,水果总产140吨,增长0.05%;蔬菜总产1.2万吨,增长0.19%。肉类总产4900吨,禽蛋总产4500吨,奶类总产190吨,水产品总产810吨。全年人工造林面积100公顷。
工业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2.2
亿元,占全部工业的85%,增长70%。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12亿元,增加值2.2亿元, 固定资产投入6.7亿元,税收2698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1亿元,规模以上企业13家。
基础建设资质三级以上建筑企业2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900万元,增长17%;实现利税170万元,增长19%。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个,完成投资额100万元,增长100%,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100%。新建、扩建城市道路面积2万平方米。建设了面积6000平方米的文化休闲广场,购置体育器材42套,建设门球场3处,篮球场5处。
商贸市场6处,主要市场有五金市场、蔬菜市场。市场成交额达到2亿元,税收达到135万元,市场入住商户达到270户,商贸企业商业网点达到400余家。特色经济商贸街2条。
招商引资引进过500万元项目23个,合同引资额14665万元,实际到位资12367万元,在建项目19个。
科教文卫普通中学1所,在校生3598人,小学10所,在校生3840人,中教职工214人,小教职工183人。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6个,公共图书馆3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处,档案馆1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卫生机构61所,共有床位356张,卫生技术人员215人,其中执业医师125人,注册护士90人。
旅游旅游收入21万元,旅游景点10处,主要有堂邑文庙、古城墙、许家祠堂、穆孔晖阁老墓、张养浩“四知堂”遗址、孔繁森陈列馆、孔繁森故居、电厂水库、刘庄新村、葫芦展销中心。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89元,增长11%;人均消费性支出为5700元,增长17%;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9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5100元,增长1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900元,增长21.4%,人均居住面积31.5平方米。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17万人。最低生活保障救济金240人,其中城镇低保10人,农村低保230人。农村定期救济230人。福利彩票销售2万元。社会福利企业1个,安置残疾人35人。
堂邑文庙修复竣工。总投资260多万元的堂邑文庙修复工程全面完工。重新修复了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等三大主体建筑,恢复了乡贤祠、名宦祠、金声门、玉振门、状元桥、照壁等建筑,推出了文庙今昔对比展,乡贤名宦展、全国重点文庙展,丰富了堂邑文庙的文化内涵。9月,成功举办了堂邑文庙竣工典礼仪式,大大提升了堂邑千年古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月,堂邑文庙被确定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葫芦产业发展壮大。2007年,全镇葫芦种植面积突破2000亩,葫芦产量突破3000万个,加工总户达130多家,总产值3500多万元。东昌府区和堂邑镇被确定为中国葫芦艺术之乡,东昌雕刻葫芦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组团参加了辽宁葫芦岛葫芦文化艺术节,成功举办了首届葫芦艺术节,签定订单50多个。实施产业转移战略,把葫芦加工中心从路东、路西两个村转移到镇驻地,并筹建堂邑葫芦加工展销中心。
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申报成功。狠抓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建立了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专业队伍,配备了车辆及办公设备,各村配齐了保洁员,初步解决了 “三大堆”问题。6月,被省环保局确定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臧连斌)
【沙镇镇】
党委书记郭立清
镇长刘连珂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131.95平方公里,耕地9690公顷,辖12个管区,119个行政村,总人口10万人,人口出生率12.5%。,死亡率5.3%。,自然增长率7.2‰。有少数民族1个,286人。
经济概况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亿元,增长15.8%,实现财政收入1107万元,增长16.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4.3万元。税收总收入271.3万元,增长20%。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储蓄总额4.57亿元,比年初增加2.38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62亿元,比年初增加1.26亿元。
农业2007年粮食总产15.9万吨,增长2.1%;油料总产100吨,增长10.3%;蔬菜总产62.1万吨,增长3.4%。奶类总产100吨,水产品总产400吨。全年人工造林面积21.6公顷。
蔬菜生产通过围绕结构调整开展的一系列为农科技培训、示范项目引导的扎实推进,在种植结构上基本上形成了以蔬菜生产为主导、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为扶助的种植结构新格局。2007年茬口蔬菜面积达10.3万亩,同比增长13.8%,产量36.9万吨,其中拱棚蔬菜种植面积4.4万亩,同比增长11%,无公害蔬菜面积达到5400多亩,同比增长21.7%。
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增加值1.18亿元,占全部工业的23.7%,增长23%。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2.1亿元,增加值5218万元,固定资产投入1.8亿元,税收1648万元。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31个,合同引资额5.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73亿元,投产项目18个,在建项目13个。
科教文卫普通中学2所,在校生2020人,小学16所,在校生4877人。中小学教师总数479人,其中中学教师135人,小学教师344人。拥有文化站1处,广播、电视覆盖率均达到100%。有卫生院2所,床位76张,医生72人。
社会事业全年人均纯收入4413元,人均住房面积25平方米,参加社会医疗保险8.4万人,比上年增加0.81万人。2007年投入资金300多万元的新敬老院建设工程全面竣工,可承接沙镇、侯营两个镇的310名“五保”、鳏寡孤独老人安度晚年。汽车站建设基本竣工,汽车站的建设落成从根本上解决了镇区客、货运管理混乱的局面。(镇政府)
【郑家镇】
党委书记李玉堂
镇长李钦广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67.48平方公里,耕地6.1万亩,辖7个社区,52个行政村,总人口4.2万人,人口出生率11%。,死亡率6‰。少数民族6个,23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6亿元,比上年增长28.6%。三次产业比例为6:89:5。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9亿元,增长31%。实现财政总收入3180万元,增长13.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92万元。税收总额3365万元,增长41%。人均纯收入4500元,增长10%。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282亿元,比上年增长7%。粮食总产3.6万吨,增长11%;蔬菜总产5.7万吨,增长13%;农机总动力17.2万千瓦,增长8%。新增食用菌百棚村5个,新增食用菌大棚600个,食用菌大棚达到4500个,仅此1项人均增收1000元。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9.07亿元,比上年增长29.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家,实现增加值2.32亿元,增长28.5%;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4.1亿元,增长30%;实现利税3300万元,增长33.1%;实现利润3.069亿元,增长13.7%。
民营经济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34.1亿元,增加值9.07亿元,固定资产投入4.19亿元,税收3365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7.812亿元,增加值2.32亿元。
基础建设全镇自来水通村率达到100%,受益群众90%。完成了郭子祥、温集、林里、赵家、郭庄、蔡庄、杨家7个村的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2007年,镇驻地共完成拆迁面积1万多平方米,楼房建筑面积3.5万多平方米,厂房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完善了镇区内振兴路、建设路、府前街、府东街的绿化、美化和排水管道建设。完成了33个村的新村规划编制工作。
商贸镇工业园内建设了轴承五金平垫市场,吸引温州、无锡、青岛等各地商户30余家,年交易平垫等五金件20万吨,成交额达到8亿元。利用企业多, 工人队伍大的特点,规划建设了商业街2条,商户达300余家,同时拥有大型连锁超市2家。
招商引资该镇开展全民招商活动,组织各村支部书记、有一定实力的工商业户有目的的外出参观学习,引进项目,营造全民创业的氛围,围绕已形成规模的轴承保持器、五金等相关产业,重点放在江浙及哈尔滨一带,引进轴承、汽车配件、五金件等带动性强、规模大、税收多的大项目。建立健全项目跟踪落实机制,对外来投资项目,从项目考察、合同签订、开工建设到投产,实施全程服务。全年引进项目15个,合同引资额5亿元,到位资金1.6亿元,投产项目8个,在建项目4个。
科教文卫普通中学1处,在校生503人,小学6所,在校生2530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283人,教职工285人。2007年投资90余万元对镇东小学进行扩建,新建教室50余间,占地面积1149平方米,可解决周边近20个村庄学生上学难问题。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医院、卫生院、卫生防疫防治机构共有55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92张,卫生技术人员127人,其中执业医师43人,注册护士30人。
社会事业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增长10%,人均居住面积30平方米。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3200元,增长22%。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0.9万人。城镇低保户16户,20人;农村低保679户。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个,床位157张,收养128人。社会福利企业1个,安置残疾人员42人。完成总投资180万元的五圣路改造。投资200余万元对郑家中心敬老院进行了扩建,在原有基础上,新征土地24亩,新建房屋140间,改建24间,并且新建了多功能伙房、餐厅、洗浴室等生活娱乐设施。敬老院有房屋198间,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设有床位260张。2007年4月投资20余万元新建便民服务中心,建筑面积200余平方米,办公设施齐全,配备微机联网。
被命名为轴承保持器制造业基地。2007年12月6日,郑家镇被山东省机械厅命名为“轴承保持器制造业基地”,授牌仪式在郑家镇政府举行。
(镇政府)
【斗虎屯镇】
党委书记武尚田
镇长于丙凯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83.22平方公里,耕地7.5万亩,辖1个社区,61个行政村。人口4.12万人,人口出生率10.3%,死亡率6.1%,自然增长率4.2%。
经济概况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5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60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35.6%。税收总收入833万元,增长38.1%。
农业粮食总产50565吨,棉花总产154吨,油料总产276吨,水果总产580吨,蔬菜总产27504吨,肉类总产4600吨,禽蛋总产1000吨。全年人工造林面积100公顷。农机总动力7.9万千瓦。
民营经济实现销售收入9.69亿元,增加值完成2.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5亿元,税收833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3.76亿元,实现增加值770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家。
基础建设全镇实现村村通公路、村村通自来水、村村通有线电视。通讯网络发达,生产生活基础建设配套完善。小城镇建设拆迁面积6000平方米,新建临街楼9000平方米,形成“三纵四横”的城镇道路框架,水、电等硬件配套齐全,文教卫生、金融、市场、娱乐等设施完善。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19个,合同引资额3.2亿元,到位资金1.8亿元,投产项目7个,在建项目4个,合同项目4个,协议项目4个。
科教文卫普通中学2所,在校生1525人,小学12所,在校生2541人。教职工328人,其中中教职工133人,小教职工195人。东昌府区医院斗虎屯分院在职职工29人,其中初级人员21名、中级职称8人。开放床位30张。36个村卫生室,其中社区卫生服务站2个,甲级卫生室12个。
社会事业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700元,增长10%。成立了农民书画协会、农民戏曲协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32047人,参合率达到95%。
建立便民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于2007年6月25日运行,办公面积240平方米,进驻单位24个,设置综合服务窗口10个、中心工作人员16人。中心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主要负责政府部门的各项行政审批、行政事业性收费、法律咨询、科技推广、信息发布等。(镇政府)
【梁水镇】
党委书记王怀福
镇长潘士锋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142平方公里,耕地8400公顷,108个行政村,总人口6.7万人。人口出生率8‰,自然增长率为3.1‰。少数民族1个,656人。
经济概况国内生产总值16.8亿元,同比增长42%,三次产业比例5.2:3.2:1.6。地方财政收入172.6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5%。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2亿元,比年初增加0.6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亿元,比年初增加0.2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9亿元,比年初增加420万元。
农业粮食总产6万吨,增长20%;棉花总产1500吨,增长10%;油料总产4500吨,增长5%。新发展蔬菜面积5000亩,发展了4个冬暖式蔬菜大棚百棚村和4个食用菌百棚村,蔬菜总产3万吨,增长7%。新发展畜牧养殖基地11处,新增水产养殖面积46。亩,新增水产养殖基地4处,名优养殖面积310亩,水产品总产1400吨。新造林100公顷,农田林网4万亩。规范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0处。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14.6亿元,增加值3.06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入2.1亿元,工商税收1109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4.8亿元,增加值1.43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
基础建设小城镇建设拆迁7000多平方米,新建1290平方米,引导支持镇供销社与聊城亿洋超市联合开办了梁水镇兴民超市。治理沟渠4.5万米,维修生产桥4座,新打深井17眼,配合区电力办完成了3.5万伏变电站改造增容和11万伏输变电项目建设,建设完成户用沼气池560个。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8个,合同引资额2亿元, 实际到位资金1.4亿元,投产项目3个,在建项目5个。此外,签定合同项目3个,正在洽谈项目3个。
科教文卫普通中学2所,在校生1600人,小学15所,在校生3560人。教职工453人,其中中教职工290人,小教职工163人。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10。%和90%。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3个。卫生机构2所,共有床位50张,卫生技术人员70人,其中职业医师12人,注册护士5人。
社会事业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50元,同比增长1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20元,增长12%。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0.2万人。全镇最低生活保障救助1128人,其中城镇低保28人,农村低保1100人。对外输岀务工人员1.6万人,直接经济效益1.8亿元。成功启用了镇中心敬老院和卫生院,开展了范公祠修复工程。完成了3处小学新建、扩建和危房改造项目。完成了54个村的村庄规划编制任务。完善了3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建设村级活动场所12个。绿化村庄6个。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在2007元宵节期间成功举办第一届“绿染东昌”梁水镇民间文艺汇演活动。(镇政府)
【张炉集镇】
党委书记王章
镇长张月莲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50.7平方公里,耕地4.6万亩,辖47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人,人口出生率9.2%,死亡率4.5%。少数民族1个,798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6.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3%。三次产业比例2.3:6.2:1.5。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8亿元,增长4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90方元,按可比口径增长39.8%。税收总收入1640元,增长44.1%。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5亿元,比年初增加0.28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0.56亿元, 比年初增加0.1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0.89亿元,比年初增加218万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4.1亿元,比上年增长8%。粮食总产3.12万吨,增长2.3%;棉花总产11吨,油料总产500吨,重点发展了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有机蔬菜等,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其中早春拱棚芸豆的种植面积达到1.8万亩。畜牧业迅猛发展,大力发展养牛、养羊业,形成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格局,蛋鸡、肉鸡饲养量60多万只,生猪的饲养量达到2万头。蔬菜总产3.2万吨,增长7.8%。新造林50公顷,农田林网2万亩。规范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5处。农机总动力10万千瓦,增长9.1%。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1亿元,比上年增长30.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家,实现增加值2.7亿元,增长36%;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4亿元, 增长55%;实现利税0.8亿元,增长48%;实现利润0.4亿元,增长56%。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18.6亿元,增加值5亿元,固定资产投入2.5亿元,税收160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0亿元,增加值26786万元,规模以上企业22家。
基础建设小城镇建设日益完善,共拆迁房屋3.67万平方米,新建5.19万平方米,初步形成了商贸区、市场区、工业区、住宅区、文卫区、办公区分类规划的新格局。投资300多万元新建了镇政府办公大楼、镇地税局办公大楼及镇计划生育服务站。教育、教学条件逐步得到改善,投资近70万元的中心小学教学楼已投入使用,镇中学教学实验楼、土管中心所主体工程已竣工。改造了村容村貌,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推广沼气池建设,共建沼气池600多个,受益人口达3000多人。
商贸主要市场有后石蔬菜批发市场。市场成交额达到5120万元,市场入住商户100余户。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5个,合同引资额2亿元, 实际到位资金1.2亿元,投产项目2个,在建项目2个。
科教文卫普通中学1所,在校生843人,小学5所,在校生981人。教职工352人,其中中教职工210人,小教职工142人。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2个,公共图书馆1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85%。有卫生机构2所,共有床位21张,卫生技术人员26人,其中执业医师8人,注册护士3人。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00元,增长14.1%;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1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2300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4800元,增长15.3%;切实做好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等基础性工作。计划生育率达到98%,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以下。为育龄妇女免费查体,累计奖励独生子女户7000多户,在“两全”保险及发放现金80多万元,对农村160多户计划生育家庭,扶助奖励9.1万元。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到2.65万人,参合率达到98%,总报销金额307万元。严格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累计发放粮食、化肥、农药补贴240多万元,自2006年开始,连续两年投资近10万元为全镇农户免费参加契约式家庭财产保险,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镇政府)
【于集镇】
党委书记张昭江
镇长孟凡志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70.4平方公里,耕地4740公顷,53个行政村。总人口42700人,人口出生率11.4%,死亡率6.3%,自然增长率5.1%。少数民族3个,13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三次产业比例1.4:8.38:0.32。全社会完成固定投资2.9亿元,增长11%;实现财政总收入647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70元,增长11.2%。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4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95亿元,比上年增长17%。粮食总产21838吨,增长40.75%。禽蛋总产2200吨,增长15%。水产品总产2600吨,增长12%。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22亿元,增长31%。规模以上企业13家,实现增加值27068万元,增长10%。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6074万元,增长9.1%。实现利税12624万元,增长39%。
招商引资该镇锁定浙江、江苏、广东等地的重点城市作为招商主战场,抓专业招商的同时以商招商、以情招商,鼓励企业负责人走出去,作为招商大使现身说法,吸引外来投资者前来投资办厂。招商重点放在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发展后劲足、纳税能力强的项目上。2007年,合同引资额59200万元,到位资金14487万元,共引进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2个。
科教文卫普通中学1所,在校生808人,小学7所,在校生2021人。教职工260人,其中中教职工100人,小教职工160人。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1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98%。卫生机构2所,床位50张,职业医师20人,注册护士11人。
社会事业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18人, 农村低保742人。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个,床位40张,收养40人。共有34112名群众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6%,受益群众8100人次, 报销医药费80多万元。
2007年7月,于集镇被评为山东省十大最具发展潜力乡镇。
农业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油菜是于集镇的特色产业,被誉为“中国油菜第一镇”。2007年新增油菜面积3000亩,全镇以小油菜为主栽品种的越冬蔬菜面积达到3.8万亩,年产新鲜无公害蔬菜30万吨, 远销到东北三省、华北等40多个大中城市,与烟台龙大食品进出口公司合作,将油菜加工保鲜后出口到日本、韩国和欧洲等地,使油菜走出了国门。2007年仅油菜1项全镇人均收入超过3000元,占农民年人均收入的75%。
成立便民服务中心。2007年成立了便民服务中心,进驻中心窗口单位有19个部门,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一边开方一边拿药”的运行机制。共办理审批事项8100件,其中即办件5600件,承诺件2500件,接受政策、法律、科技等方面的咨询8000多人次,解决技术难题150个,提供科技信息130项,培训农民6500多人次。(镇政府)
【侯营镇】
党委书记王斌
镇长时宏伟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76平方公里,耕地7.2万亩,辖64个行政村,总人口4.3万人,人口出生率13.4%,自然增长率4.5%。有少数民族5个,11人。
经济概况实现生产总值21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2亿元,增长13.6%。实现财政总收入190万元,增长17%。税收总收入1575万元,增长22%。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亿,比年初增加0.3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4.6亿元。粮食总产3万吨,增长6%;棉花总产800吨,增长6%;蔬菜总产2.4万吨,增长12.5%;肉类总产1万吨,奶类总产3000吨。全年人工造林面积266公顷。全镇农机总动力12.6万千瓦,增长11%。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亿元,比上年增长12.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家,实现增加值5.3亿元,增长21%;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7亿元,增长15.2%;实现利税0.6亿元,增长7.6%。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14个,合同引资额1.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2亿元,投产项目9个,在建项目5个。
科教文卫普通中学1处,在校生1037人。小学9处,在校生2320人。教职工324人,其中中教职工133人,小教职工191人。共获得市(地)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3项。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3个,图书馆2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有镇卫生院1所,共有床位58张,卫生技术人员32人。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00元, 增长11%;人均消费性支出为4000元,增长6%;人均住房使用面积60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4600元,增长1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400元,增长8%;人均居住面积80平方米。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共430户,650人。镇敬老院1处,床位50个,收养36人。(韩剑飞)
【许营乡】
党委书记田庆敏
乡长夏方
政区人口全乡总面积65.4平方公里,耕地3733.3公顷,辖6个管理区,44个行政村,44个村委会。总人口35430人,人口出生率7.8%,死亡率8%,自然增长率-0.2%。少数民族3个,9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4%。三次产业比例为26:51:23。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亿元,增长15%。实现财政总收入980万元,增长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34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6%。税收总收入497万元,增长8%。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2亿元,比年初增加0.3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0.8亿元,比年初增加0.1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0.7亿元,比年初增加0.08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02亿元,比上年增长6%。粮食总产3.69万吨,增长3%;棉花总产700吨,增长0.01%;油料总产250吨,增长2%;水果总产300吨,增长2%;瓜菜总产4.2万吨, 增长8%。肉类总产0.15万吨,禽蛋总产700吨,奶类总产70吨,水产品总产120吨。全年人工造林面积113公顷。全乡农机总动力2.6万千瓦,增长12%。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7亿元,比上年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实现增加值2.7亿元,增长32%;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3亿元,增长33%;实现利税0.42亿元,增长3%;实现利润0.18亿元,增长17%。骨干工业企业聊城市金辉砼业有限公司,占地170亩,资产总额1.2亿,年产值2亿元,主要生产建筑砼,年纳税570万元。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8.7亿元,固定资产投入1.7亿元,税收126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4.3亿元,增加值2.7亿元,规模以上企业13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97公里,新修公路3条、9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94公里。各类沟渠419条,机井608眼。新开沟渠3条,新打机井11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6座,灌溉受益土地5.4万亩。自来水用户7400户。电视普及率94%,有线电视用户1700户。电话普及率89%。村村通自来水率94%, 村村通有线电视率95%,村村通电话率、村村通公路率均为100%。新建楼房5座。
商贸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400万元;限额以上批发企业12家,零售270家;特色经济商贸街1条。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9个,合同引资额5.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8亿元,投产项目3个,在建项目4个。
科教文卫普通初中2所,在校生0.08万人。小学23所,在校生0.16万人。医院1所,床位24张,卫生技术人员66人,其中执业医师32人、注册护±14人。各类科技人员77人。专利申请量1件,授权专利1件。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5%。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00元,增长15%;人均消费性支出为0.3万元,增长5%;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3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1000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3900元,增长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00元,增长5%;人均居住面积38平方米。全年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00人、320人、20人、3人和30人,比上年分别增加30人、10人、4人、1人和2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15万元,增加54万元;支出67万元,增加7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0.4万人。农村低保374人,农村定期救济12人。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个,床位16张,收养16人。安置残疾人员3人。
春暖式大棚。西瓜种植面积1.2万亩,采用2棚3膜栽培,五一期间上市,总产3.6万吨。(许世诚)
【朱老庄乡】
党委书记贾秀云
镇长朱凤瑞
政区人口全乡总面积64.697平方公里,耕地4189.8公顷,辖6个管区,59个行政村,总人口36938人,人口出生率10‰,死亡率8‰。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全乡可用财力为92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比2006年增加500元。
农业粮食总产11.06万吨,增长11%;棉花总产2100吨,增长0.8%;油料总产18吨,增长12%;蔬菜总产1.4万吨,增长16%。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5亿元,比上年增长4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实现增加值1.2亿元,增长49%;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4亿元,增长59%;实现利税4600万元,增长31%;实现利润3850万元,增长18%。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7.2亿元,增加值1.8亿元,固定资产投入2亿元,税收162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4.5亿元,规模以上企业4家。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16个,合同引资额2.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5亿元,投产项目9个,在建项目7个。科教文卫普通中学1所,在校生562人,中教职工74人。小学9所,在校生2328人,小教职工171人。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2个,公共图书馆1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卫生防疫防治机构36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30张,卫生技术人员71人,其中执业医师52人、注册护士7人。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00元,增长15%;人均消费性支出为3000元,增长12%;人均住房使用面积40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增长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00元,增长13%;人均居住面积60平方米。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7人,农村低保502人,农村定期救助502人。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个,床位35张,收养35人。
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被市政府评为先进。2007年9月以来,以乡驻地为重点整治区域,以农资经营店、小餐馆、猪肉销售点等为整治重点,深入开展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出动宣传车辆40多台次,悬挂张贴标语200余条,制作各类宣传标牌16件,张贴通告600余份,发放宣传手册200余本,明白纸1万余份,动用人力2500余人次,清理下水道2800米,粉刷外墙9000平方米,粉刷经营店面300余间,乡驻地环境明显改善。(张东升)
【凤凰工业园】
党委书记段林祥
镇长邵洪涛
政区人口2006年3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4.82平方公里,一期开发面积为9.8平方公里。成立3个社区,下辖行政村11个, 自然村19个,农村人口7800人。
基础建设工业园成立以来,累计投入资金近2亿元,修建高标准道路29公里。2007年,按照城市化道路建设标准,对园区的部分路段进行了绿化、美化、良好建设,绿化面积达19万平方米。建设110千伏变电站1座,建设电信支局1处,通讯达到无缝隙覆盖。目前,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齐全,已形成水、电、路、通讯、排水、有线电视、宽带“七通一平” 及“五横五纵”的格局。
经济概况随着企业和项目落户园区,园区的经济快速发展,给周边的村民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速度明显加快,非农收入所占比
重不断提高。2007年园区居民人均收入达5300元。实行村庄整合,提高了居民居住水平。园区11个村已全部参加新农合,参合率已达100%。截至2007年底,园区已有入园企业135家,这些企业主要涉及建筑、建材、机械加工、汽车制造、注塑、纺织、铸造、电器、食品、印刷、医药等行业,形成了良好的群体优势。2007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入3.27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9.986亿元,实现利税3.327亿元,上交税金6980万元,出口创汇1584万美元。(工业园)
【嘉明经济开发区】
主任国金祥
政区人口1997年3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开发区,2005年12月通过国家发改委全国省级开发区审核,规划面积20.58平方公里。首期开发面积6平方公里,以机械、化工、食品、纺织等为主体产业,广泛吸收最新科技成果和先进管理经验。辖行政村16个、企业124家,人口近2万人。2006年被评为“山东十大最具经济活力的园区”。
经济概况实现工业总产值27.84亿元,同比增长48.71%;销售收入27.59亿元,同比增长50.76%;工业增加值8.17亿元,同比增长49.64%,实现利税1.47亿元,同比增长23.99%。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6.99亿元,同比增长60.99%;完成工业增加值8.02亿元,增长61.04%;实现利税1.4亿元,增长44.61%。
招商引资2007年引进项目35个,合同引资额9.7亿元,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4个,分别是投资1.1亿元的五岳汽车电机项目,投资1亿元的中天醇能源生产项目,投资1亿元的包钢物流基地项目,投资2亿元的宝通钢管生产项目。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35个,其中投产项目18家,在建17家。
特色产业根据“经济发展园区化,产业建设区域化,特色产业规模化”的新思路,市场加工园区,钢铁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相继建成。以嘉隆钢管、包钢物流中心、宝通钢管为主的钢铁产业,以昌裕集团、中泰制药、中天醇能源为主的化工医药产业,以福润禽业、国泰食品、崂爽啤酒为主的食品加工产业,以佛斯特机械、五岳电机为主的精密机械产业,以金润针织、东连制衣为主的服装针织产业等五大产业集群形成规模。(开发区)
东昌府区、乡(镇、办事处)概况代组稿人:杨静解放思想求实创新
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市委书记李吉增
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43.98亿元,同比增长16.4%;财政收入总额达到9.56亿元,增长24.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44亿元,增长23.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9.25亿元,增长23.9%,其中工业投入完成61.14亿元,增长24.1%;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6.3亿元,增长30.2%;外贸出口实现2.73亿美元,增长3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00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53元,分别增长31.96%和15.24%。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87.62亿元,其中居民储蓄余额65.8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8.7亿元,分别较年初增加9.59亿元、6.97亿元和6.15亿元。和谐社会建设、党的建设扎实推进,全市上下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团结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临清市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全国“四五”
市长王建鹏
普法先进市、平安山东建设模范市等数十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坚持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坚持把工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战略重点,着力突出工业的主导地位,日益构筑起既有龙头又有群体的新优势。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2007年,全市新上重点工业项目36个,总投资52.8亿元,其中过5000万元的项目17个,包括奥博特公司10万吨高精度铜合金板带、银河纸业20万吨高档双胶文化用纸、三和纺织集团扩建等7个过亿元的项目。继续实行重点项目市级干部和部门分包责任制,确保3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大力培植特色产业和骨干企业。全市逐步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结构较为合理的工业体系,形成了造纸及纸制品、铜加工、汽车及工程机械、特种钢、食品医药等八大特色产业,企业群体规模进一步膨胀。截至2007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306家,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33家,过亿元的企业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5.9亿元、利税40.1亿元、利润24.8亿元,同比增长均在43%以上。中冶纸业银河有限公司、山东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三和纺织集团、迅力机械集团均跨入了全国同行业前列。临清市被命名为“山东省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山东省纸及纸制品生产基地”。民营经济“二次创业”深入推进,形成了以轴承加工、农机制造、棉纺织三大产业为主,电机、木材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业为辅的产业发展格局。民营经济已经支撑起临清经济发展的大半壁江山。着力抓好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坚持把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来抓,建成了以迅力集团中分自卸车和奥博特公司高精度内螺纹铜管为主的两个国家级火炬产业基地;全市现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工程研发中心8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1家,取得科技成果11项,其中省级科技成果7项。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5.4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8.6%。品牌创建取得新成绩,全市现有中国名牌产品1个,国家免检产品3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个,省名牌产品13个,省著名商标8个,89家企业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认真抓好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市万元GDP能耗为1.53吨标准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1.76吨标准煤,同比分别下降4.8和4.9个百分点;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同比分别下降36%和29%。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以中央二十字方针为指导,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产业化经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着力培植蔬菜、林果、畜牧、水产四大特色产业。2007年,粮食产量达到47.6万吨,棉花产量达到50.4万担,蔬菜种植专业村达到60个,蔬菜生产面积达到30万亩。全市林地面积16.5万亩,农田林网化面积80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7%;通过引进高光效树形改造等先进管理技术,林果产量大幅增加。畜牧业快速发展,各类养殖小区达到280个、养殖大户2000余户。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7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聊城市级13家。大力发展龙头企业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等产业化组织形式和经营体系,积极推进“订单农业”,形成了优质畜禽产品、优质果品、优质蔬菜、优质原料林、优质棉和优质小麦六大基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85个,累计组织培训农民2万余人。积极争创优质农产品品牌,共注册农产品品牌14个。严格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市共发放粮食直补、综合补贴、农机具、良种等补贴3740万元。稳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2007年共鉴定小麦风灾7万多亩、小麦火灾248.42亩,赔付资金230余万元,减少了农民经济损失,受到省政府表彰。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劳务输出,实施国家“阳光工程”,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提升城市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临清传统的区域性商贸中心和历史文化资源比较丰富的优势,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现代服务业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200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8.3亿元,同比增长18.3%。临清市被命名为中国商贸名城。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启动了现代服务业规划编制工作,集中建设了万嘉购物广场、鑫城商业广场等10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全市大型专业批发市场10处。烟店轴承市场被评为首届“山东省十大工业品交易市场”,烟店(轴承)商贸物流园区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服务业重点园区。大力推进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积极发展新兴业态。“千千佳”、通达公司等现代物流企业健康发展,济南银座商城、聊城百大等知名企业纷纷落户临清。“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深入实施,基本形成了市乡村三位一体、覆盖全市的流通网络,全市农家店达到307家。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坚持把文化旅游业作为新兴服务业重点来抓,进一步加大了运河文化保护开发和宣传推介的力度。抓住山东省建设运河文化产业带、聊城市打造运河古都的机遇,加快实施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推出了运河文化观光游、金瓶梅背景景观游等精品旅游线路。成功举办了中国运河名城美食文化节,进一步提升了临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临清市被省政府命名为山东省京剧艺术之乡,被北京京剧院、梅兰芳基金会授予“梅兰芳教育基地”称号。
加快城乡建设步伐,全力打造适宜的人居环境。以建设富裕秀美的中国运河名城为目标,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城乡建设步伐,提高城镇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改善了城乡居民生活环境。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按照“一城三区两扩展”的发展格局,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突出文化特色,建设魅力临清,初步形成了“绿脉、秀水、名城、商埠”的城市风貌。加快文化新区建设,运河博物馆、城市规划展览馆、文化馆、图书馆、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季羡林资料馆建设的详规基本完成,即将开工建设。实施了济津河拓宽暨运河公园、温泉路升级改造等重点工程,建成并启用了张彦青艺术馆等重点文化设施,有力地提升了城市品位。旧城改造和综合开发取得重大进展。2007年全市完成拆迁12万平方米,新建商住小区21万平方米。大力推进生态市建设,新增城市绿化面积17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6%。深入实施小街巷路灯安装、公交提档等便民工程,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化水平达到38%。全面实施城区环卫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了城区卫生全天候保洁、全方位覆盖、无缝隙管理的目标。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城市面貌明显改善。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积极做好村镇规划编制工作,全市12个乡镇全部完成了乡镇总体规划的编制或修编,60个村完成了村庄建设规划。确定了烟店镇、老赵庄镇2个示范镇驻地和东胡、许张寨2个示范村,突出抓好基础设施、环境综合整治、农村新型住宅三个重点,取得了以点带面、协调推进的良好效果。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基本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通油路、通客车。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443公里,乡镇客运站达到7座,“城乡一体化”客运网络进一步完善。
着力构建和谐临清,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全力做好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一方面,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大力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努力拓宽就业渠道,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22%以内。进一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加大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力度,做到了全市1.5万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不断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市居民纳入低保人数8562人,实现了动态管理、应保尽保;全面启动农村低保,保障人口11765人。建立了农村五保财政供养体制,2460名农村五保对象实现了财政供养;建成并启用了2处中心敬老院,可供900人居住。扎实开展了“慈心一日捐”、“送温暖,献爱心”等一系列救助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维护了优抚群体的基本权益。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立足实际,科学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均衡发展城乡社会事业,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在教育方面,免收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高考本科录取1580人,录取人数和质量有明显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明显提高,省级规范化学校达到7处。在卫生方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推开,全市参保人数达到49.5万人,参合率达到91.66%,受益群众25.3万人次;乡镇卫生院改造和社区服务站建设进展顺利,实行了住院一日清单、报销公开透明的制度,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在文化方面,深入开展了“八荣八耻”教育和文明创建活动,培育了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社会新风尚。文化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公益性文化事业不断发展,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在人口和计划生育方面,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稳定,出生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出生婴儿性别比控制在正常范围。在平安临清建设方面,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切实抓好安全生产,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在治安防范工作中,我市首创社区治安保险和农村契约式治安保险联防的经验做法,得到中央政法委、中国保监会的充分肯定,在全国得到推广。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各级领导班子、党员干部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把党的十七大和省、聊城市党代会精神作为重点学习内容,全面实施“百千万”培训工程,有效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整体素质。2007年,全市共举办党员干部培训班130期,培训党员干部2.9万人次。按照聊城市委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了“加快建设强市名城,我们临清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广大党员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形成了干事创业、跨越发展的整体合力。全面提升基层党建水平。不断丰富“三级联创”活动内容,深入开展了“村级班子规范建设年”活动。注重从机关干部、大学毕业生、致富能人“三个群体”中选拔村干部,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民营企业主、农村产业协会负责人与村“两委”干部双向任职,优化了村级班子结构.提高了“双带”能力。2007年,全市科技特派员达到311名。突出村级管理“五项规范”村干部待遇、集中工作日制度三个重点,进一步提高了村级规范化管理水平。机关党建、社区党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扎实推进,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深人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着力在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环节上下工夫。我们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分解为7个方面53项任务,与各有关部门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同时,坚持把检查考核作为落实责任制的重要措施,纳人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有力地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人开展。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在聊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团结一心,开拓奋进,加快建设冀鲁交界地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商贸中心和现代文化旅游名城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聊城加快建设强市名城实现新跨越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临清市概况】
政区人口全市总面积957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办事处).600个行政村(居委会)。年末全市总人口73.5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7万人。人口出生率10.25%o,死亡率5.46‰,自然增长率479%0少数民族26个,16622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43.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4%。三次产业比例为10.2:63.5:26.3。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25亿元,增长23.9%。实现财政总收人9.56亿元,增长24.5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44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3.02%。税收总收人8.15亿元,增长25.27%。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7.93亿元,比年初增加9.8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5.95亿元,比年初增加6.96亿元。年末金融机松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0.78亿元,比年初增加5.36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6.14亿元比上年增长3.86%。粮食总产48.82万吨,增长8.73%:棉花总产19.1万吨,增长-11.5%;油料总产0.75万吨增长53.06%:水果总产5.26万吨增长66.98%;蔬菜总产49.15万吨,增长-29.3%。肉类总产2.28万吨,禽蛋总产1.13万吨,奶类总产0.29万吨水产品总产0.66万吨。
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94.81亿元增长23.13%: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65.88亿元增长45.9%;实现利税40.13亿元,增长48.6%;实现利润24.76亿元,增长49.8%。
建设环保年末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8%,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自来水供水能力达到6万吨/日供热面积280万平方米,用气人口24万人。新建、扩建城市道路面积149万平方米,公交营运车辆达到70标台,城市园林绿地817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6%。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9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8100万元。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座。
交通邮电公路通车里程1454公里。公路旅客运输量为744万人次。公路货物运输量为334万吨。电信业务总量18152万元;邮政业务总量3809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5.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0万户,互联网用户2.15万户。
贸易旅游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28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23.81亿元;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24.47亿元。实现进出口总值32657万美元,增长28.1%,其中出口总值27277万美元,增长35.6%。主要旅游景点有舍利塔景区、葡香园景区、黄河古道景区。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15万人次。
教科文卫中等专业学校1所,在校生1577人。普通高中4所,在校生1.27万人。普通初中23所,在校生217万人。小学127所,在校生4.17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30人。共取得市(地)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10项,其中获得省科技奖励1项。专利申请量326件,授权专利186件。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1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处,档案馆1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医院、卫生院21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813张,卫生技术人员1189人,其中执业医师393人、注册护+208人。有体育馆1座,全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6枚,其中金牌3枚。
社会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01元,增长31.96%;人均消费性支出为6638元,增长21.62%。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6044元,增长21.9%。农民人均纯收入4553元,增长15.2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62元,增长13.4%。(李星火)
【新华路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韩青
主任井扬
政区人口辖区总面积70平方公里,耕地37000亩,辖8个社区,43个行政村,10个居委会。总人口12万人,人口出生率13%。,自然增长率10%。。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增加值4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3亿元,增长35%。实现财政总收入1.9亿元,增长30%。
农业粮食总产21152吨,增长10%;棉花总产1925吨,增长8%;蔬菜总产4610吨,增长24%。全年人工造林面积1200公顷。农机总动力3.5万千瓦,增长7%。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6亿元,比上年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家,实现增加值4.8亿元,增长40%;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4.7亿元,增长35%。实现利税1.4亿元,增长40%;实现利润1亿元,增长30%。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63.7亿元,增加值12.4亿元,固定资产投入10.3亿元,税收1.6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24.7亿元,增加值4.8亿元,规模以上企业35家。固定资产投资过千万元的9个, 过亿元的4个。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28公里。新修公路2条,全长共计8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2公里。各类沟渠8条,机井480眼。新开沟渠2条,新打机井10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机涵2座,灌溉受益土地3.1万亩。自来水用户8000户。电视普及率99%,有线电视用户580户。电话普及率85%。村村通自来水、互联网率均达100%。新建楼房8座。
商贸社会消费零售额6亿元。限额以上批发企业33家,零售企业1200家;税收达到0.3亿元;限额以下批发企业300家;市入住商户达到1500户,大型超市连锁店5家,特色经济商贸街6条。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5个,合同引资额16亿元, 实现到位资金10.3亿元,投产项目2个,在建项目27个。
科教文卫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0.05万人。小学7所,在校生1700人。卫生院1所,共有床位8张,卫生技术人员18人,其中执业医师8人,注册护士4人。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旅游旅游景点有葡香园1处,旅游收入5万元。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00元,增长10.5%;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0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4705元,增长10.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00元,增长12.6%;人均居住面积40平方米。全年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万人、1.9万人、1.9万人、1.5万人和0.5万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700万元,增加3万元。
区域特色。位于临清市区中东部,城区部分占全市市区总面积的2/3,是临清政治、经济、文化、物流、人流中心,也是全市工业重点规划区,有两大工业园区、五大批发市场和十大产业。农业为全市的特色发展区域,有高新科技精品科技园、普及的特种养殖园,有推广尝试生态、观光农业的葡香园,构筑了特色农业发展的大环境。电力充沛,各类基础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投资环境优良。办事处倡导“唯旗誓夺、第一必争”的新华精神,其固定资产投入、招商引资、工商税收等重要经济指标连续7年取得了聊城市乡镇办事处第1名,实现了“七连冠”,生产总值完成40亿元。全处民营企业发展到236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33家,临清市“百强民营企业”16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民营企业6家,利税过千万元的民营企业5家,有6种产品被评为山东省名牌产品。2007年新上和扩建项目27个,其中新上固定资产投资过千万元的9个,过亿元的4个;全处农业总产值完成15.9亿元,同比增长14%。粮食、棉花、蔬菜总产量分别达到21152吨、1925吨和4610吨,创历史最好水平。
(办事处)
【先锋路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高保平
主任刘天军
政区人口辖区总面积65.7平方公里,耕地3114公顷,辖7个社区,35个行政村,14个居委会,总人口67340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4.8亿元,按可比价格算,比去年增长15%。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亿元,增长28%,税收总收入8.6亿元,增长34%。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5.8亿元,比去年增长9%;粮食总产2.13万吨,增长8%;棉花总产1512吨,增长21%;油料总产360吨,增长-5%;水果总产1.29万吨,增长10%;蔬菜总产1.35万吨,增长-57%。肉类总产0.38万吨,禽蛋类总产2.5吨。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34亿元,增加值7.3亿元,固定资产投入7.2亿元,税收795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5亿元,增加值3.5亿元。
基础设施公路通车里程85公里,新修公路7条,全长共计28公里。铺设自来水管15公里,各类渠道35条,机井480眼,新打机井50眼,灌溉收益土地4万亩,自来水用户15000户,电视普及率90%。电话普及率85%,村村通自来水率90%,村村通公路率95%,村村通有线电视率40%,村村通电话率90%。
商贸社会消费品零销售额8000万元,限额以上批发企业100家,零售100家,税收达到700万元,限额以下批发企业800家,零售100家,市场入住商户达到400户,大型超市连锁店3家,特色经济商贸街1条。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18个,合同引资额2.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亿元,投产项目15个,在建项目8个。
科教文卫小学8所,在校生0.2万人。卫生机构24所,其中卫生院1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2所, 妇幼保健站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8张,执业医师44人,注册护士3人。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80%和90%。旅游景点有清真寺、鳌头矶、郭堤公园、舍利塔。
社会事业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3000万元,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2884人,其中,城市低保1899人,农村低保785人,农村定期救助200人。
【青年路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李传兴
主任李树群
政区人口辖区总面积80平方公里,耕地530公顷,辖11个社区,35个居委会。总人口84717人,人口出生率9.17%。,死亡率3.12%。,自然增长率6.05‰。
经济概况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入2.79亿元,招商引资1.3亿元;完成工商税收4142万元。
农业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亿元,比上年增长11%。粮食总产3.35万吨,增长10.6%;棉花总产0.11万吨,增长7.8%;油料总产160吨,增长5.5%;水果总产3200吨,增长4%。全年人工造林面积20公顷。全办事处农机总动力4.445万千瓦,增长10%。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亿元,比上年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家,实现增加值0.9亿元,增长33%;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亿元,增长44%;实现利税0.5亿元,增长57%;实现利润0.4亿元,增长15%。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0.9亿元,占全部工业的23%,增长33%。骨干工业企业3家。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10亿元,增加值2.8亿元,固定资产投入6.5亿元,税收358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5亿元,增加值90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23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115公里,新修公路6条、14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26公里,各类沟渠22条,机井669眼。新开沟渠1条,新打机井3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涵洞8座,灌溉收益土地3.5万亩。自来水用户10319户。电视普及率100%,有线电视用户4000户。电话普及率、村村通自来水率、村村通公路率、村村通有线电视率、村村通电话率均达到100%,村村通互联网率90%。新建楼房20座。资质三级以上建筑企业1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达2000万元, 增长40%;实现利税100万元,增长30%。
商贸零售商店775家,大型超市连锁店1家。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18个,合同引资额2.6亿元,投产项目16个,在建项目2个。
科教文卫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421万人。小学5所,在校生1667万人。卫生机构1所,共有床位42张,执业医师12人,注册护士16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328人,共取得市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76项。其中,获得省科技奖励18项。专利申请量52件,授权专利11件。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5个,公共图书馆4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6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2%。
社会事业农民人均纯收入4320元,增长13.8%。全处最低生活保障救助4202人,其中,城镇低保3198人,农村低保1004人。(办事处)
【大辛庄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淳悦忠
主任孙杰
政区人口辖区总面积47.7平方公里,耕地4.7万亩,辖5个社区,38个居委会,总人口32923人,人口出生率12.7%,自然增长率10.2%。有少数民族1个,2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7.8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5亿元,增长9%;第二产业增加值5.2亿元,增长23%;第三产业增加值0.85亿元,增长57%。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6亿元,增长27.6%。实现财政总收入0.22亿元,增长7.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11亿元,增长7.4%。税收总收入0.22亿元,增长7.4%。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7亿元,比年初增加0.09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8亿元,比年初增加0.09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0.63亿元,比年初增加0.05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6亿元,比上年增长2.3%。粮食总产4万吨,增长22%;棉花总产0.3万吨,增长1.5%;油料总产0.16万吨,增长1.3%;水果总产1.1万吨,增长0.3%;蔬菜总产2.6万吨,增长0.6%。肉类总产0.1万吨,禽蛋总产800吨,奶类总产300吨,水产品总产100吨。全年人工造林面积200公顷。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亿元,比上年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实现增加值0.37亿元,增长10%;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6亿元,增长14%;实现利税1.6亿元,增长15%;实现利润1.3亿元,增长7%。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4.2亿元,占全部工业的80.4%,增长6.5%。骨干工业企业5个。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26亿元,增加值5.3亿元,固定资产投入7亿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6亿元,增加值3万元。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72公里,新修公路1条、3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10公里。各类沟渠20条,机井860眼。新开沟渠3条,新打机井10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5座,新建拦水闸5座,灌溉受益土地4.8万亩。自来水用户2000户。电视普及率98.9%,有线电视用户5618户。电话普及率94.8%。村村通自来水率80%,村村通自来水率80%,村村通有线电视率、村村通电话率、村村通互联网率、村村通公路率100%。新建楼房10座。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2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万元,增长13%;实现利税0.1万元,增长2%。
商贸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万元;限额以上批发企业16家,零售90家;税收达到13万元;限额以下批发企业59家,零售企业144家;市场入住商户达到110户,大型超市连锁店2家,特色经济商贸街2条。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62个,合同引资额1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0.3亿元,投产项目60个,在建项目2个。
科教文卫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0.078万人。小学4所,在校生0.146万人。卫生机构1所,共有床位32张,卫生技术人员24人,其中执业医师9人、注册护士3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418人,共取得市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19项。专利申请量20件,授权专利11件。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个。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5%。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00元,增长11%;人均消费性支出为2600元,增长16%;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9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4万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3500元,增长1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00元,增长17%;人均居住面积35平方米。全年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0.12万人、0.2万人、0.12万人、0.11万人和0.46万人,比上年分别增加0.01万人、0.02万人、0.02万人、0.01万人和0.002万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83万元,增加3万元;支出56万元,增加2.5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0.04万人。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731人,其中城镇低保22人,农村低保719人。农村定期救济57人。福利彩票销售7万元,增长1.9%。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2个,床位140张,收养144人。
(办事处)【唐园镇】
党委书记冯志森
镇长张丹青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52.23平方公里,耕地3600公顷,辖4个社区,32个行政村。总人口34959人,人口出生率7.01‰,死亡率4.13‰,自然增长率2.88‰。少数民族1个,320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8亿元。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亿元,增长10.2%。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17亿元,比年初增加0.27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7亿元,比年初增加0.27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0.7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47%。粮食总产1.5万吨,增长13%;棉花总产1300吨,增长5%;油料总产100吨,增长3%;水果总产1.012万吨,增长6%;蔬菜总产1.48万吨,增长10.12%。肉类总产2000吨。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6亿元,比上年增长3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家,实现增加值0.7亿元,增长45%;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6亿元,增长43%;实现利税0.4亿元,增长41%;实现利润0.2亿元,增长41%。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0.71亿元。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1.61亿元,增加值2.6亿元,固定资产投入2.6亿元,税收96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2.9亿元,增加值0.7万元,规模以上企业16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100.5公里,新修公路1条、2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25公里。各类沟渠38条,机井726眼。新开沟渠6条,新打机井25眼; 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10座,灌溉受益土地4.3万亩。自来水用户8905户。电视普及率100%,有线电视用户7900户。电话普及率96%。村村通自来水率、公路率、有线电视率、电话率、互联网率均为100%。新建楼房2座。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1家。
商贸社会消费品零售260家;大型超市连锁店1家,特色经济商贸街2条。招商引资引进项目17个,合同引资额1.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2亿元,投产项目16个,在建项目1个。
科教文卫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0.123万人。小学6所,在校生0.23万人。医院、卫生院1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6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20张,卫生技术人员34人,其中执业医师7人、注册护士3人。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社会事业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0平方米。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0.07万人,农村低保748人。
(镇政府)
【烟店镇】
党委书记刘明峰
镇长张新杰
政区人口总面积49平方公里,耕地2637公顷,4个管区,34个行政村,13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7548人,人口出生率3.5%,死亡率5.6%。有少数民族4个,76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6%。三次产业比例14:71:15。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2亿元,增长8%,实现财政总收入0.159亿元,增长1.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09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9%,税收总收入0.32亿元,增长22%。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各项存款余额4.6亿元,比年初增加0.2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8亿元,比年初增加0.6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5亿元,比上年增长8.9%。粮食总产2.4万吨,增长8.6%;水果总产100吨,增长12%。肉类总产200吨,禽蛋总产100吨。全年人工造林面积210公顷。全镇农机总和6万千瓦,增长11%。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4.1万元,比上年增长2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6家,实现增加值4.2亿元,增长62%;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5亿元,增长63%;实现利税7亿元,增长35%;实现利润6.8亿元,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87.3,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4.2亿元,占全部工业的30%,增长62%。骨干工业企业26家。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65亿元,增加值14.1亿元,固定资产投入11.2亿元,税收2869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29.8亿元,增加值87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26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60公里,新修公路2条、5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110公里,各类沟渠12条,机井560眼。新开沟渠1条,新打机井30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10座,新建栏水闸1座,灌溉受益土地2万亩。自来水用户7800户。电视普及率95%,有线电视用户5000户。电话普及率89%。村村通自来水率、村村通公路率、村村通自来水率、村村通有线电视率、村村通电话率、村村通互联网率均达到100%。新建楼房108座。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3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000万元,增长20%, 实现利税60万元,增长20%。
商贸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65万元;税收达到21万元;市场入住商户达到3180户,大型超市连锁店5家,特色经济商贸街2条。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38个,合同引资额3亿元, 实际到位资金2.2亿元,投产项目32个,在建项目6个。
科教文卫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1000人。小学12所,在校生3440人。卫生机构11所,共有床位60张,卫生技术人员43人,其中执业医师21人、注册护士7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1032人,专利申请7件,授权专利3件。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5个。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社会事业农民人均纯收入4800元,增长24%;人均生活消费支岀2890元,增长18%;人均居住面积7平方米。全镇养老、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805人和330人,比上年分别增加180人和72人。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到2.78万人。全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756人,农村定期救济225人。福利彩票销售5万元,增长19%。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个,床位25张,收养21人。
烟店轴承专业批发市场。全国著名的轴承加工基地、轴承交易中心。市场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占地1000多亩,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建有楼房经营门店3100套,经营型号1万余种,市场年交易额达35亿元,是全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多、档次最高、上市人员最多、秩序最好、管理最规范的批发市场。轴承产业的膨胀和发展进一步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壮大。大小饭店200余家,宾馆旅社50余家,中高档洗浴中心6家,物流配送中心104家,解决就业岗位
1000余个,年创产值4000万元,缴纳税收400万元。
(张计生)
【潘庄镇】
党委书记王建民
镇长王汝梅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44.67平方公里,耕地2618.49公顷,辖30个行政村,总人口31117人,人口出生率6.2%,死亡率1.7%,自然增长率4.5%。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7%。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亿元,增长27%。实现财政总收入999.47万元,增长29.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29.18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33.6%。税收总收入2449.16万元,增长10.1%。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7亿元,比年初增加1100万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亿元,比年初增加120万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8275万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1亿元,比上年增长11%。粮食总产2.64万吨,增长20%;棉花总产252吨,增长5%。水果总产320吨。肉类总产217吨,禽蛋总产267吨,奶类总产26吨,水产品总产2吨。全年人工造林面积170公顷。全镇农机总动力0.5万千瓦,增长4.3%。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9亿元,比上年增长3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家,实现增加值2.98亿元,增长21%;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88亿元,增长49.1%;实现利税1.04亿元,增长60.6%;实现利润0.74亿元,增长54.1%。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2.98亿元,占全部工业的30%,增长65.2%。骨干工业企业6家。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36.44亿元,增加值6.88亿元,固定资产投入4.2亿元,税收2219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0.88亿元,增加值29803万元。规模以上企业29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86公里,新修公路1条、10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57公里。各类沟渠53条,机井890眼。新打机井78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2座,灌溉受益土地3.5万亩。自来水用户7000户。电视普及率97%,有线电视用户3100户。电话普及率70%。村村通自来水率、村村通公路率、村村通有线电视率、村村通电话率均达到100%,村村通互联网率50%。新建楼房63座。
商贸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300万元;大型超市连锁店7家,特色经济商贸街1条。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12个,合同引资额2亿元, 实际到位资金1.6亿元,投产项目10个,在建项目2个。
科教文卫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1200人。小学9所,在校生3700人。卫生机构1所,共有床位93张,卫生技术人员67人,其中执业医师19人,注册护士6人。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3个。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80%和98%。
社会事业农民人均纯收入4710元,增长16.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00元,增长10%;人均居住面积15平方米。全年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92人、127人、127人、592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233.67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0人。全镇最低生活保障求助644人。其中,城镇低保7人,农村低保637人。农村定期救济86人。
轴承产业。全镇轴承加工企业发展到37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8家,轴承商贸企业6家。全镇固定资产超过1000万元的轴承企业达到25家,过500万元的38家,过100万元的近百家,其中龙业轴承、中瑞保持器和奥恒赛钢球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品牌,一大批产品向“D”级精密化、品牌化过渡。全镇从事轴承工商业户4230户,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产业基础十分雄厚。可生产加工0-9类轴承及非标轴承共11大类,5000余种型号,产品销往全国及40个国家和地区,产业实现了规模化,产品生产实现了系统化,企业管理实现了科学化。(镇政府)
【尚店乡】
党委书记王培峰
乡长窦云飞
政区人口全乡总面积48.78平方公里,耕地3683.13公顷,辖34个行政村。总人口2.93万人,人口出生率11.5%,死亡率5.7%,自然增长率5.8%。少数民族1个,2130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三次产业比例为54:21:25。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13亿元,比上年增长6.3%。粮食总产2.8万吨,增长8.5%;棉花总产900吨,增长1.2%;油料总产97吨,增长2%;水果总产420吨,增长0.8%;蔬菜总产1218吨, 增长8.2%。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940万元,比上年增长14.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实现增加值1170万元,增长33.4%;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4110万元,增长18.6%;实现利税2185万元,增长24.2%;实现利润2010万元,增长42.5%。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3.75亿元,增加值0.838亿元,固定资产投入0.794亿元,税收312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4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34公里,新修公路4条、12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80公里。各类沟渠126条,机井810眼。新开沟渠16条,新打机井20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2座,灌溉受益土地5000万亩。自来水用户5208户。电视普及率100%,有线电视用户4700户。电话普及率82%。村村通自来水率、村村通公路率、村村通有线电视率、村村通电话率、村村通互联网率均达到100%。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3个,合同引资额1.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8000万元,投产项目2个,在建项目1个。
科教文卫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860人。小学5所,在校生1580人。医院、卫生院1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共有床位18张,卫生技术人员8人,其中执业医师5人、注册护士3人。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2个,群众文化馆1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17元,增长16.5%,全年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5人、90人、20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88人。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484人。其中,城镇低保12人,农村低保472人。
本地特色。林业育苗面积达到8000亩;棉瓜间作达万亩;远近闻名的畜牧强乡,存栏牛6万头,羊2万只,蛋鸡存栏500万只。(乡政府)
【八岔路镇】
党委书记马朝俊
镇长张保东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48.6平方公里,耕地3239公顷,辖4个管区,25个行政村,25个居委会,总人口32808人,人口出生率9‰,自然增长率3‰。少数民族5个,12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8亿元,按可比价值计算,比上年增长28%。三次产业比例为3:5:2。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增长20%,实现财政总收入433.75万元,增长3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19.25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30%。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给项存款余额1.5亿元,比年初增加0.2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42亿元,比年初增加0.2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6亿元,比上年增长8.8%。粮食总产5万吨,增长15%;棉花总产3万吨,增长11%;蔬菜总产1.6万吨,增长12%。肉类总产2800吨,奶类总产200吨,水产品总产700吨。全年人工造林面积160公顷。全镇农机总动力8.5万千瓦,增长11%。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0.5亿元,比上年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实现增加值0.3亿元,增长35%;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2亿元,增长29%;实现利税0.2亿元,增长30%;实现利润0.18亿元,增长26%。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工业实现增长0.3亿元,占全部工业的60%,增长35%。骨干工业企业20家。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3.4亿元,增加值0.8亿元,固定资产投入1.2亿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2亿元,增加值37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8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80公里,新修公路4条,8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40公里,各类沟渠25条,机井570眼,灌溉受益土地4.8万亩。自来水用户8000户,电视普及率98%,有线电视用户6000户。电话普及率96%,村村通有线电视率75%,村村通自来水率、村村通公路率、村村通电话率、村村通互联网率均达到100%。新建楼房30座。
商贸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80万元;市场入住商户达到60户,大型超市连锁店1家,特色经济商贸街1条。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5个,合同引资额0.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0.7亿元,投产项目4个,在建项目1个。
科教文卫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0.07万人,小学7所,在校生0.18万人。医院1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共有床位130张,卫生技术人员85人,其中职业医师6人,注册护士9人。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个。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60元,增长25%;人均消费性支出为2080元,增长30%;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0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3600元,增长2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00元,增长20%;人均居住面积20平方米。全年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760人、580人、80人、560人、1703人。比上年分别增长110人、80人、10人、120人和50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680人。全镇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数460人。其中,城镇低保13人,农村低保447人。福利彩票销售1。万元,增长16%。(镇政府)
【刘垓子镇】
党委书记赵玉杰
镇长鲍世利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41.3平方公里,耕地3533公顷,35个行政村,人口3.1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8%,自然增长率为6.3%。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5%。三次产业比例为6:3:2。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为1.8亿元、0.9亿元、0.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元。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增长28%,实现财政总收入0.032亿元,增长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256亿元,按可比人口径增长20%。税收总收入0.045亿元,增长22%。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6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0.2亿元,比年初增加0.05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8亿元,比上年增长17.8%。粮食总产3.7万吨,增长8%;棉花总产2145吨,增长9%;油料总产373吨,增长6.5%;水果总产34吨,增长22%;蔬菜总产3.43万吨,增长18%。肉类总产35吨,奶类总产0.8吨,水产品总产3吨。全年人工造林机种0.8公顷。全镇农机总动力3万千瓦,增长13.8%。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0.7亿元,比上年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实现增加值0.2亿元,增长17%;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5亿元,增长24%;实现利税0.1亿元,增长12%;实现利润0.4亿元,增长9%。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4.5亿元,增加值0.9亿元,固定资产投入1.2亿元,税收78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7亿元,增加值1995万元,规模以上企业3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38公里,新修公路1条、6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20公里,各类沟渠4条,机井15眼。新开沟渠2条,新打机井10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9座,新建拦水闸1座,灌溉受益土地1.3万亩。自来水用户5900户。电视普及率100%,有线电视用户5800户。电话普及率90%,村村通有线电视率90%。村村通自来水率、村村通公路率、村村通电话率、村村通互联网率均达到100%o
商贸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200万元;大型超市连锁店1家。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4个,合同引资额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0.6亿元,投产项目4个,在建项目2个。
科教文卫普通初中1所,在校1200人。小学7所,在校生1300人。卫生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60张,卫生技术人员48人,其中执业医师3人,注册护士20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33人。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0元,增长15%;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800元,增长11.4%;人均住房使用面积40平方米。全年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88人、188人、33人、28人和1380人,比上年分别增加33人、33人、10人、15人和160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43万元,增加2万元;支出0.3万元,增加0.1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0.46万人。(镇政府)
【戴湾乡】
党委书记马少华
乡长陈功瑞
政区人口全乡总面积68.5平方公里,耕地4127公顷,40个行政村。总人口30225人,人口出生率13%,死亡率3%,自然增长率10%。有少数民族5个,21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三次产业比例为361。
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增长40%。实现财政总收入0.04亿元,增长2%,其中地方财政总收入0.16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税收总收入0.045亿元,增长2%。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3亿元,比年初增长0.4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0.8亿元,比年初增加0.2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6亿元,比上年增加20%。粮食总产4.3万吨,增长5%;油料总产100吨,增长10%;水果总产100吨,增长5%;蔬菜总产100吨,增长5%。肉类总产900吨,禽蛋总产5000吨,水产品总产100吨。全年人工造林面积1500公顷。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0.8亿元,比上年增长4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实现增加值0.4亿元,增加60%;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9亿元,增长37%;实现利税0.16亿元,增长60%;实现利润1.1亿元,增长59%。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0.4亿元,占全部工业的50%,增加53%。骨干工业企业10家。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6.97亿元,增加值1.6亿元,固定资产投入2.5亿元,税收42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9亿元,增加值4017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50公里,新修公路2条、10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15公里。各类沟渠15条,机井416眼。新开沟渠10条,新打机井106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30座,新建拦水闸7座,灌溉受益土地3万亩。自来水用户5000户。电视普及率100%,有线电视用户2400户。电话普及率46%。村村通自来水率、村村通公路率、村村通有线电视率、村村通电话率、村村通互联网率均达到100%。新建楼房20座。
商贸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000万元;限额以下批发企业5家,零售企业206家。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8个,合同引资额1.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0.96亿元,投产项目7个,在建项目1个。
科教文卫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0.05万人。小学6所,在校生0.2万人。医院、卫生院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共有床位20张,卫生技术人员20人,其中执业医师6人、注册护士8人。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社会事业城镇人均消费性支出为2000元,增长12%;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6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3810元,增长8.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00元,增长10%;人均居住面积42平方米。全年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分别达到0.046万人、0.028万人。026万人。03万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0.14万人。全乡最低生活保障救助769人。其中城镇低保13人,农村低保574人,农村定期救济182人。(乡政府)
【魏湾镇】
党委书记尹东涛
镇长岳振龙
政区人口总面积59.44平方公里,耕地3167公顷,辖3个管理区,27个行政村,总人口24927人,人口岀生率11.2%。,死亡率5.6%。,自然增长率5.6%。少数民族2个,2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3.7亿元。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亿元,增长30%。实现财政总收入0.037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8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3.6%。税收总收入0.033亿元,增长1.3%。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24亿元,比年初增加0.27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4亿元,比年初增加0.27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0.26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3亿元,比上年增长16%。粮食总产2.7万吨,增长11%;棉花总产70吨;油料总产240吨,增长119.2%;水果总产1000吨,增长3%;蔬菜总产2万吨,增长2.2%。肉类总产280吨,禽蛋总产750吨,奶类总产12.5吨,水产品总产520吨。全年人工造林面积200公顷。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2亿元,比上年增长1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实现增加值2.7亿元,增长11%;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3亿元,增长22%;实现利税0.2亿元,增长11%;实现利润0.44亿元,增长12.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635,比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2.7亿元,占全部工业的21%,增长7.8%。骨干工业企业4家。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10.4亿元,增加值2.5亿元,固定资产投入2.73亿元,税收0.3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2.7亿元,增加值42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6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24公里,新修公路23条、27.6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110公里。各类沟渠8条,机井730眼。新开沟渠1条,新打机井10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6座,灌溉受益土地4.7万亩。自来水用户5500户。电视普及率95%。电话普及率80%。村村通自来水率、公路率均达到100%,新建楼房4座。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1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0万元,增长26%;实现利税0.75万元,增长10%。
商贸社会消费品零售限额以上批发企业5家, 零售企业47家;限额以下批发企业6家,零售215家;大型超市连锁店5家,特色经济商贸街1条。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5个,合同引资额2.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4亿元,投产项目5个。
科教文卫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675万人。小学6所,在校生1333万人。医院、卫生院1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共有床位30张,卫生技术人员16人,其中注册护士2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89人,共取得市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5项,获得省科技奖励4项。专利申请量8件,授权专利1件。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市级以上体育比赛获奖牌1枚。
社会事业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9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15平方米。全年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分别达到0.03万人、0.028万人、0.028万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0.268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06万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506人。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个,床位80张。(镇政府)
【康庄镇】
党委书记杨庆山
乡长孙阳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99.7平方公里,耕地5955公顷,辖66个行政村,66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55047人。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8亿元,比上年增长0.02%。粮食总产6万吨,增长0.2%;蔬菜总产2.25万吨,增长0.005%。肉类总产240吨, 禽蛋总产5吨。全年人工造林面积0.009公顷。全镇农机总动力0.367万千瓦,增长0.003%。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8亿元,比上年增长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家,实现增加值0.5亿元,增长12%;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8亿元,增长8%;实现利税0.24亿元,增长10%;实现利润0.15亿元,增长16%。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0.5亿元,占全部工业的14%,增长12%。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13亿元,增加值3.051亿元,固定资产投入3.3209亿元,税收1705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8亿元,增加值5716万元,规模以上企业12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76.6公里,新修公路1条、7公里。各类沟渠42条,机井1378眼。新开沟渠1条,新打机井28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6座,灌溉受益土地9.3万亩。村村通自来水率92%,村村通公路率、村村通电话率均达到100%。
商贸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684万元;限额以上批发企业2家;税收达到315万元,限额以下批发企业6家,零售企业7家;特色经济商贸街1条。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22个,合同引资额2.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2亿元,投产项目12个,在建项目10个。
科教文卫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0.3万人。普通初中2所,在校生0.21万人。小学8所,在校生0.18万人。卫生机构3所。共有床位65张,卫生技术人员48人,其中执业医师18人,注册护士16人。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镇政府)
【金郝庄乡】
党委书记秦荣菊
乡长张福志
政区人口全乡总面积83平方公里,耕地5500公顷,辖7个社区,55个行政村。总人口5.5万人,人口出生率12.6%,死亡率6.23%,自然增长率6.37%。
经济概况实现生产总值3.4亿元,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亿元,增长43%。实现财政总收入909.16万元,增长15.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01.07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0.3%。税收总收入1963万元,增长31%。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81亿元,比年初增加1634万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3亿元,比年初增加1887万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47亿元,比年初增加1587.7万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9153.36万元,比上年增长13%。粮食总产41412吨,增长11%;棉花总产2509吨,增长15%;油料总产219吨,增长6.3%;水果总产1985吨,增长9.7%;蔬菜总产52543吨,增长7.6%。全年人工造林面积15公顷。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3亿元,比上年增长8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家,实现增加值2亿元,增长54%;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3亿元,增长55%;实现利税2.02亿元,增长94%;实现利润1.8亿元,增长116%。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2亿元,占全部工业的40%,增长54%。骨干工业企业24家。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12亿元,增加值4亿元,固定资产投入4.2亿元,税收1967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6.7亿元,增加值2亿元,规模以上企业24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70公里,新修公路2条、8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50公里,各类沟渠9条,机井1050眼。新开沟渠8条,新打机井20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5座,新建拦水闸3座,灌溉受益土地3.5万亩。自来水用户27000户。电视普及率96%,有线电视用户11052户。电话普及率81%。村村通自来水率、村村通公路率、村村通电话率均达到100%。村村通有线电视率95%,村村通互联率74%。新建楼房52座。建筑企业3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07.2万元,增长51%。
商贸大型超市连锁店2家,特色经济商贸街2条。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18个,合同引资额4亿元, 实际到位资金2.1亿元,投产项目12个,在建项目6个。
科教文卫普通初中2所,在校生1628人。小学12所,在校生2400人。医院、卫生院1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210张,卫生技术人员42人,其中执业医师20人、注册护士9人。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38个,公共图书馆5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处,档案馆1处。
社会事业农民人均纯收入4600元,增长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500元,增长25%;人均居住面积36平方米。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795人。农村低保895人,五保户291人,农村定期救济300人。社会福利企业1个,安置残疾人员21人。
金郝庄乡“三抓”并举力促民营经济再上新台阶。该乡区位优势突出,是江北棉花交易市场和棉花深加工、纺织区之一。紧紧围绕做大做强棉纺织产业这一重点,抓骨干、抓项目、抓管理,对昱泰纺织等企业重点保护、扶持,加大技改投入,提高装备水平,调整产品结构,加强企业管理,膨胀产业规模。2007年底,1万纱锭以上的纺纱企业达到12家,比上年增加4家,全乡已形成40万纱锭的纺纱能力。实交税金5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达到8家,100万元以上的达到3家。(乡政府)
【老赵庄镇】
党委书记赵维波
镇长李子健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54平方公里,耕地3609.56公顷,32个行政村。总人口42494人,人口出生率11%。,死亡率4%。,自然增长率7%。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8%。三次产业比例为40:54:6。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增长31.5%。实现财政总收入0.075亿元,增长2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075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0%。税收总收入0.16亿元,增长30%。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3亿元,比年初增加0.4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1亿元,比年初增加0.36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0.31亿元,比年初增加0.056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4亿元,比上年增长20%。粮食总产3.6万吨,增长14%;棉花总产2000吨,增长7%;油料总产10吨,增长2%;水果总产30吨,增长3%;蔬菜总产5000吨,增长10%。肉类总产5000吨,奶类总产1000吨,水产品总产1000吨。全年人工造林面积78公顷。农机总动力3.3万千瓦,增长8%。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7亿元,比上年增长1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家,实现增加值2.4亿元,增长50%;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7亿元,增长28%;实现利税0.65亿元,增长32%;实现利润0.6亿元,增长50%。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1.3亿元,占全部工业的30%,增长10%。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28亿元,增加值4亿元,固定资产投入6.8亿元,税收150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9.6亿元,增加值2.4万元,规模以上企业19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52公里,新修公路2条、8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200公里。各类沟渠18条,机井820眼。新开沟渠4条,新打机井72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7座,新建拦水闸2座,灌溉受益土地3.8万亩。自来水用户10558户。电视普及率100%,有线电视用户7430户。电话普及率、村村通自来水率、村村通公路率、村村通自来水率、村村通电话率均达到100%,村村通有线电视率90%,村村通互联网率10%。新建楼房15座。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1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142万元,增长20%;实现利税120万元,增长10%。
商贸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0万元;限额以上批发企业5家,零售企业50家;税收达到10万元;限额以下批发企业13家,零售企业30家;市场入住商户达到20户。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26个,合同引资额3.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0.8亿元,投产项目20个,在建项目6个。
科教文卫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98。人。小学3所,在校生0.24万人。医院(卫生院)1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共有床位20张,卫生技术人员38人,其中执业医师7人、注册护士9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30人,共取得市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2项。专利申请量4件,授权专利4件。有公共图书馆1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处,档案馆1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98%。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00元,增长5%;人均消费性支出为4000元,增长3%;人均住房使用面积60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800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5520元,增长3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000元,增长5%。
经济综合实力实现新突破。税收总量创历史之最,民营经济税收同比增长42%,财政收入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3%。骨干企业快速发展,组建了润源公司、恒圆公司、沃科丰饲用蛋白公司、三建公司四大企业集团,筛选了8家企业重点扶持。龙头企业积极打造农机生产基地,带动了上百家配套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规划建设了轴承、纺织2个工业园区,纺织工业园区入驻规模企业11家,总规模突破了8万纱锭。轴承工业园现有规模以上企业7家,总资产7200万元,轴承加工户2万家,形成了互相促进、互惠互利的产业格局。
加快城镇开发建设步伐。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环来抓,自2007年9月起,共投入1000余万元对镇政府驻地4条道路实施了路基拓宽工程,修桥涵9座,修下水管道2180米,栽植路边石2160米,安装路灯84盏,铺花砖16800平方米。投资26万元新建气势恢宏的青石浮雕四柱三楼式牌楼为标志性建筑。(镇政府)
【松林镇】
党委书记左朝兴
镇长张瑞峰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51.3平方公里,耕地3200公顷,辖3个管理区,26个行政村。总人口3.4万人,人口出生率9.13%,自然增长率4.35%。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7.1%。三次产业比例为25:56:19。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增长26%,实现财政收入680万元,增长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1.3%。税收总收入570万元,增长12.7%。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500万元,比年初增加500万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200万元,比年初增加450万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300万元,比年初增加800万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8亿元,比去年增长26.6%。粮食总产3.8万吨,增长15.5%;棉花总产6000吨,增长10.2%;水果总产4000吨,增长7.4%;蔬菜总产2000吨,增长8.7%。肉类总产200吨,禽蛋总产150吨。全年人工造林面积180公顷。农机总动力0.4万千瓦,增长16%。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3.98亿元,增加值0.7亿元,规定资产投资2.5亿元,税收57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0.2亿元,增加值3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3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110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80公里,各类沟渠140条,机井800眼。新开沟渠30条,新打机井60眼。信件及修复各类桥涵
20座。灌溉收益土地4.5万亩。自来水用户8000户。电视普及率100%,有线电视有户2500户。电话普及率86%。村村通自来水率90%,村村通公路率、村村通有线电视率、村村通电话率、村村通互联网率均达到100%。新建楼房50座。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18个,合同引资额750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6000万元。投产项目10个,在建项目8个。
科教卫生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1200人。小学7所,在校生3800人。卫生院1所,有床位60张,卫生技术人员40人,其中执业医师18人,注册护士22人。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2个。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社会事业农民人均纯收入3800元,增长1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000元,增长10%;人均居住面积35平方米。全年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200人、1200人、1000人、1000人、500人,比上年分别增加180人、180人、20。人、150人、80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人。(镇政府)
【工业园区】
党委书记袁磊
主任王庆瑞
政区人口辖区总面积22.3平方公里,18个行政村。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11个,合同引资额1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8亿元,投产项目8个,在建项目3个。(工业园)
【轴承工业开发区】
党委书记杨庆山
主任李玉华
政区人口总面积4.4平方公里。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1%。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50亿元,增加值5亿元,固定资产投入0.6亿元,税收4500万元。(开发区)
临清市、乡(镇、办事处)概况代组稿人:李星火冠县
中共冠县委员会
县委书记:刘强
副书记:洪玉振张树奎
县委常委:刘强洪玉振张树奎
李宝林张琳王绍军
任尚显闫冬梅(女)盛耀光陈洪刚韩金芳
冠县人大常委会
主任:刘强
副主任:刘钦朋*宋占方郑增龙*
于奎祥*刘增兰*丁文学*
杨一和*郭建军田长计
边玉芝(女)
冠县人民政府
县长:洪玉振
副县长:韩东*李宝林张琳苏法旺邓丽(女)刘洪林金同元*
冠县政协委员会
主席:潘秀章*韩东
副主席:张汝亭*董善祥*申景高*
王代法郭书江*贾蕴才*
郭保敬刘钦礼李云善
郭秀芳(女)
中共冠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记:张树奎
冠县人民武装部
部长:耿军
政委:陈洪刚
冠县人民法院
院长:张晓辉
冠县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李纯广
大力弘扬冠县精神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县委书记刘强县长洪玉振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冠县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团结实干、改革创新、立志图强、争先进位”的冠县精神,按照“13547”的工作思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2007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0.04亿元,人均12700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4:52.1:23.9;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4亿元,增长4.5倍;境内财政收入4.02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6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37.9亿元。
(一)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带动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五年累计完成工业投入103亿元,超过了前30年的总和,新上投资过亿元的项目16个,过5000万元的45个。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53户。骨干企业迅速膨胀,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21户,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24户。四大产业初具规模,全县棉纺纱锭达到100万枚,金属板材综合加工能力达到200万吨,机械机电产品制造、农副产品加工产业规模迅速壮大。品牌建设迈出坚实一步,新增中国名牌1个、国家免检产品1个、省著名商标5个、省名牌产品3个、ISO质量体系认证企业32家。全社会用电量7.2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4.7亿千瓦时,分别增长1.4倍和4.5倍。工业园区吸纳聚集能力显著增强,人园企业达到62户,总投资36亿元。
(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坚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粮食总产59.4万吨,比2002年增加"6万吨。农业结构调整整体推进,全县优质果园面积达到24.2万亩,建成了万亩大棚水果和万亩大樱桃生产基地;规模养殖场达到1200个,建立完善了畜牧防疫体系;蔬菜和瓜类总面积发展到38.75万亩。国家和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0家,冠丰种业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冠丰”牌玉米良种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全县注册、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品牌13个,冠县鸭梨被评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岳胡庄扬水站输水渠、骆驼山扬水站输水渠、乜村扬水站升级改造治理和一干渠综合治理“三闸一站两桥”等一大批水利重点工程,东水西调能力进一步增强。改造中低产田4.7万亩,实施扶贫项目86个。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取消农业税、特产税、屠宰税,落实粮食直补、大型农机具、良种和农资补贴政策,启动政策性农业保险,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理顺了生产关系,农民得到较大实惠。劳务输出形成冠县品牌,全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到18万人,荣获“省级劳务输出示范县”称号。
(三)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取得显著成效。把招商引资、民营经济作为事关经济发展全局的战略重点来抓,先后组建了5个驻外办事处、17个招商团和7个产业协调服务小组;进一步完善招商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项目推进机制;组织各级各部门各企业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开展了挂职招商、百日集中招商、境外招商等活动,取得明显成效。五年引进各类项目360个,实际利用县外资金61.2亿元,天沐温泉、英田车辆、百佳食品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户冠县。着力实施“四个一”工程,乡镇民营经济长足发展,有力带动了农民转移就业和增收,乡镇财政状况明显好转。
(四)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高标准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扩大详规控制范围,县城建成区详规覆盖率达到85%以上。五年累计投资10亿多元,相继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城建工程,打通拓宽改造城区道路19条、55公里,城区主干道控制面积由12.5平方公里增加到41.5平方公里,"三纵四横一环”的
小城市框架已经形成。常兴花园、金冠广场、红旗北路开发等一批城建精品工程先后竣工,污水处理厂、天然气、热电厂、弱电管网等项目顺利建设,东环路、北环路、冠宜春路等城区主干道拓宽改造全部完成。大力实施绿化、亮化工程,亮化城区道路9条,绿化覆盖率达到36%。创新管理体制,探索建立了城区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村镇规划建设稳步推进,完成15个乡镇总体规划和40个中心村规划;定寨、辛集等小城镇建设成效明显,甘屯、梁堂等小城镇建设正在按规划实施。农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村容村貌发生较大变化,涌现出田马园、前社庄、杜行、赵屯、李芦村、东化村等一批新典型。
(五)服务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着力把旅游业培植为服务业主导产业。编制了《冠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基本完成了马颊河度假村、武训纪念地、生态植物园等重点项目区的规划设计工作。天沐温泉、中华第一梨园和鲁西北地委旧址等重点旅游开发项目一期工程建成运营。大力开展旅游品牌创建和市场营销,被评为山东县域旅游品牌十强县、省旅游强县试点县、省重点服务业城区,马颊河度假村被评为山东省十大最具发展潜力景区,马颊河度假村、中华第一梨园风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成功举办了两届梨园文化观光周和第三次全国武训精神研讨会。旅游业的突破性发展,为冠县聚集了人气,带来了商机,提升了形象和知名度。大力发展交通运输及现代物流业。全县运输及物流企业达到70余家,其中二运公司实缴税金突破3000万元。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业态得到较快发展,“万村千乡”工程顺利实施。
(六)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不断深化市场取向的各项改革。县属108家企业全部完成改制,增强了企业发展活力。粮食流通体制和企业改革顺利完成,实现了“彻底改、改彻底”的目标。调整完善县乡财税体制,实行乡财乡用县管。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实行部门综合预算和政府采购制度,严格国有土地招拍挂和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建立政府非税收入征收大厅,全县62个单位收费罚没项目全部纳入大厅统一受理。顺利完成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统一了县乡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标准。围绕建设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全面推行机关事业单位用人招考制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建立了激发内在活力的考核机制,重激励、硬约束、严考核,调动了方方面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着力提高经济外向度,外经贸实现新突破。全县自营进出口权企业35家,有出口实绩的企业11家,完成岀口4000万美元。
(七)和谐社会建设扎实推进。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协调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成重大科技成果32项,申请国家专利126项,保持了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称号;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受到国家科技部表彰。投资2亿多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240公里、危桥12座、客运站9处,升级改造了冠临路、堠码路、岳杨路,行政村通油路率达到96%, 行政村通客车率达到99%,“五纵六横两环”的交通主框架已经形成。投资1.1亿元,率先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受到省政府表彰。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已经建立;探索出学校建设后勤社会化和“民建公租”新路子,农村中心中小学建设、学前教育走在全市前列,连续三年被市政府授予全市农村中心中小学建设先进单位;县职教中心一期工程基本完成。高度重视卫生事业,抗击非典和禽流感疫情取得重大胜利,“两个体系”建设和基层卫生院建设迈出新步伐,在全市率先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高效整合城乡医疗资源,成立了冠医集团;在全县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合率达到90%以上。武训祠等3处古迹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郎庄面塑等3项民间工艺被列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先后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以及事业单位工伤保险制度,高标准启动农村低保,提高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认真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实现就业再就业4.1万人。新建、改扩建中心敬老院4处,农村“五保”对象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下大力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诚信冠县”、“平安冠县”建设全面加强,荣获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信访工作先进县称号。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思想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不断深入。其他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
【冠县概况】
政区人口总面积1152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办事处),754个行政村(居委会)。年末全县总人口75.7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34万人。人口出生率13%,死亡率4.9%,自然增长率8.1%。有少数民族20个,16500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94.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21亿元,增长15.43%;第二产业增加值47.94亿元,增长33.24%;第三产业增加值22.91亿元,增长25.12%。三次产业比例为24.7:51:24.3。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亿元,增长23.6%。实现财政总收入7.2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5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7.9%。税收总收入3.17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9.4亿元,比年初增加6.46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8.95亿元,比年初增加4.82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7.26亿元,比年初增加4.67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2.8亿元。粮食总产51.95万吨,增长5%;棉花总产1.48万吨,增长1.37%;油料总产5.07万吨,增长7.98%;水果总产2.26万吨,增长-85.78%;蔬菜总产111.63万吨,增长7.98%。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5.9亿元,比上年增长53%。优化投资环境,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项目推进机制;组织各级各部门各企业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开展了挂职招商、百日集中招商、境外招商等活动,取得明显成效。五年引进各类项目360个,实际利用县外资金61.2亿元,新瑞木业、天沐温泉、英田车辆、宏润印染、百佳食品、鑫发实业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户冠县。着力实施“四个一”工程,乡镇民营经济长足发展,有力带动了农民转移就业和增收,乡镇财政状况明显好转。规模以上乡镇民营工业销售收入、增加值、利税分别是2002年的5.7倍、6.5倍和5.4倍。
建设环保年末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37%。自来水供水能力达到1万吨/日。新建、扩建城市道路面积43万平方米,公交营运车辆达到100标台,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60吨/日。城市园林绿地面积186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9%。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14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9亿元,增长42.7%;实现利税541.6万元,增长57.8%。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座。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4个,完成投资额2250万元。城市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89.4%,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100%。
交通邮电公路通车里程222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0公里。公路旅客运输量为15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8.93%。公路货物运输量为569万吨,增长274.3%。民用汽车拥有量1.29万辆,其中私人轿车9560辆。邮电业务总量1.40亿元,增长10.24%。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0995万元,邮政业务总量2973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96480户,移动电话用户185470户,互联网用户11300户。
贸易旅游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9亿元。实现出口总值4580万美元。新签合同外资额154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97万美元。主要旅游景点有马颊河天沐温泉度假村、中共鲁西北地委旧址、武训纪念馆、肖城遗址、冠州梨园、冉子仲弓墓。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84万人次,增长289%;实现旅游总收入2000万元,增长81.8%。
教科文卫体有普通高中5所,在校生1.15万人。普通初中20所,在校生2.1万人。小学110所,在校生3.84万人。共取得市(地)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6项。专利申请量46件,授权专利32件。有公共图书馆1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处,档案馆1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有医院、卫生院18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256张,卫生技术人员1372人,其中执业医师522人、注册护士362人。有体育馆1座,全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6枚。
社会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19元,人均消费性支出为5053.8元,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1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4416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236.65元,增长7.91%;人均居住面积42.36平方米。全年职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55万人、2.23万人、1.49万人,养老、医疗、工伤保险参保人数比上年分别增加0.84万人。02万人、0.65万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420人。全县城镇低保5389人,农村低保23574人。全县社会福利企业17个,床位550张。(崔海波)
【冠城镇】
党委书记郭保敬
镇长王保壮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97.7平方公里,耕地7667公顷,7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11.13万人,人口出生率13%,死亡率6.2%,自然增长率6.8%。少数民族1个,6547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三次产业比例为22:53:25。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亿元,增长40%。实现财政总收入2330万元,增长3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67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3%。税收总收入1758万元,增长56%。
农业粮食总产4.79万吨,增长5%;油料总产5700吨,增长5%。蔬菜总产7.1万吨。全年人工造林面积400公顷。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24亿元,比上年增长4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家,实现增加值1亿元,增长45%;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2亿元,增长49%;实现利税5657万元,增长65%;实现利润4114万元,增长66%。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28亿元,增加值6亿元,固定资产投入4.1亿元,税收1758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5.2亿元,增加值1万元,规模以上企业16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111.6公里,新修公路1条。铺设自来水管道110公里。各类沟渠101条,机井1500眼。新开沟渠10条,新打机井100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3座,新建拦水闸3座,灌溉受益土地1.5万亩。电视普及率100%,有线电视用户1869户。电话普及率81%,村村通有线电视率38%,村村通公路率、村村通自来水率、村村通电话率、村村通互联网率均达到100%。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22个,合同引资额4.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1亿元,投产项目11个,在建项目6个。
科教文卫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940人。普通初中2所,在校生3043人。小学13所,在校生3884人。医院、卫生院1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40张,卫生技术人员76人,其中执业医师26人、注册护士17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180人。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6个,公共图书馆22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20元,增长38.8%;人均消费性支出为6000元,增长21.5%;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0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96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50元,增长19%;人均居住面积35平方米。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3917万元,增加1589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32人。农村低保1998人,农村定期救济1998人。(王睿)
【贾镇镇】
党委书记郭建朝
镇长贺凤林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65平方公里,耕地3900公顷,辖51个行政村,总人口3.59万人,人口出生率13.4%。,死亡率6.7%。,自然增长率6.7%。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亿元,增长11%;第二产业增加值2.3亿元,增长17.5%,第三产业增加值1.2亿元,增长18.6%。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增长21%。实现财政总收入0.13亿元,增长8.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09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5%。税收总收入0.054亿元,增长24%。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9亿元,比年初增加0.5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亿元,比年初增加0.3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6亿元,比年初增加0.4亿元。
农业粮食总产3.18万吨,增长10%。肉类总产5000吨,禽蛋总产4500吨,奶类总产500吨。全年人工造林面积160公顷。农机总动力4.8万千瓦,增长9%。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92亿元,比上年增长1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实现增加值1.22亿元,增长18.5%,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94亿元,增长16.3%;实现利税0.25亿元,增长18.7%;实现利润0.2亿元,增长21.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81,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1.22亿元,占全部工业的64%,增长18.5%,骨干工业企业6家。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4.2亿元,增加值2.3亿元,固定资产投入1.8亿元,税收54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9亿元,增加值1.22万元,规模以上企业6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69公里,新修公路4条,6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230公里。各类沟渠26条,机井820眼。新开沟渠3条,新打机井63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68座,新建拦水闸2座,灌溉受益土地5.8万亩。自来水用户8100户。电视普及率96%,村村通有线电视率32%,村村通电话100%,村村通互联网率15%。新建楼房12座。资质三级及上建筑企业1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500万元,增长28%。
商贸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000万元;税收达到130万元;限额以下批发企业21家,零售770家;市场入住商户达到33户,特色经济商贸街2条。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42个,合同引资额1亿元, 实际到位资金0.8亿元,投产项目28个,在建项目14个。
科教文卫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0.13万人,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0.14万人。小学3所,在校生0.20万人。医院、卫生院I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80张,卫生技术人员72人,其中执业医师31人,注册护士12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26人,共取得市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2项。专利申请量3件,授权专利2件。有公共图书馆1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2处,档案馆1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81%和96%。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00元,增长10.2%;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500元,增长27%;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0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200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4580元,增长11.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50元,增长13%;人均居住面积25平方米。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0.22万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494人,农村定期救济1494人。福利彩票销售15万元,增长5%。社会福利企业1个,安置残疾人员25人。
特色农业初具规模。各类蔬菜大棚8000余个,水果面积6000余亩,业已成为黄瓜、豆角、油桃、苹果、梨、杏、西瓜、辣椒等优质无公害瓜果菜生产基地。各类苗木面积5000多亩,发展成为鲁西最大的苗木繁育销售集散地。远销十几个省、市,成为贾镇特色支柱产业。同时还发展了波尔山羊、蛋鸡及狐、貉等珍稀动物养殖,推行了园区化规模养殖模式。
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各类企业及个体工商户1156家,从业人员5711人。其中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24家,限额民营企业6家。涉及机械加工、毛坯铸造、木器加工、面粉加工、肉食加工、纺织等十几种行业。三大机件加工基地,占地800余亩,有86家农机配件厂,有车刨、洗磨、铸造等先进设备,形成机械配件加工的重要基地。
教育卫生事业蓬勃发展。投资500多万元,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建设花园式中心小学3处,其中省级规范化标准中心小学一处;采取“后勤社会化”办学方式,筹资200多万元建设省级规范标准中学1处,筹资60多万元建设标准幼儿园6处。
(王明深)
【桑阿镇】
党委书记张忠强
镇长吕金章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112平方公里,耕地7866公顷,辖11个社区,60个行政村。总人口6.1万人,人口出生率13%,死亡率6%,自然增长率7%。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三次产业比例为46:42:12。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亿元,增长14%.实现财政总收入198万元,增长1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8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1%。税收总收入27。万元,增长16%。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0.9亿元,比年初增加0.3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2亿元,比上年增长6%。粮食总产4.8万吨,增长0.6%;油料总产5000吨,增长7%;水果总产2000吨,增长4%;蔬菜总产5.2万吨,增长26%。肉类总产6000吨,禽蛋总产5000吨,奶类总产1000吨。全年人工造林面积130公顷。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8亿元,比上年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实现增加值1.1亿元,增长35%;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5亿元,增长27%;实现利税0.7亿元,增长23%;实现利润0.6亿元,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
数达到81,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1.5亿元,占全部工业的83%, 增长25%。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6.4亿元,增加值1.5亿元,固定资产投入2.4亿元,税收24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销售收入0.94亿元,增加值277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7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72公里,新修公路3条,11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40公里,新开各类沟渠3条,新打机井50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2座,灌溉受益土地9万亩。自来水用户1.2万户,村村通自来水率99%。电视普及率100%,有线电视用户5600户。电话普及率90%,村村通互联网率5%。新建楼房9座,资质三级以上建筑企业1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70万元,增长15%;实现利税25万元, 增长8%。
商贸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500万元;限额以上批发企业1家,零售企业2家;税收达到200万元;限额以下批发企业6家,零售企业40家;市场入住商户达到400户,大型超市连锁店3家,特色经济商贸街1条。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8个,合同引资额1.95亿元,实现到位资金1.5亿元,投产项目6个,在建项目2个。
科教文卫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2037人。小学10所,在校生3247人。医院、卫生院1所,床位210张,卫生技术员155人,其中职业医师52人,注册护士55人。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1处,档案馆1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8%和99%。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00元,增长6%;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800元,增长8%;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8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0700元,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4230元,增长1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30元,增长8%;最低生活保障救助2294人。(邱合军)
【东古城镇】
党委书记张海青
镇长么光宇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158平方公里,耕地6133公顷,84个行政村。总人口7.2万人,人口出生率11.9%,死亡率5.8%,自然增长率6.1%。有少数民族1个,239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亿元,增长8.7%;第二产业增加值2.1亿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0.9亿元,增长5.2%。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亿元,增长27%。实现财政总收入0.8亿元,增长1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43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4%。税收总收入0.13亿元,增长15%。
农业全年农林牧副渔实现总产值2.6亿元,比上年增长8.7%。棉花总产770吨;油料总产2400吨;水果总产1.7万吨;蔬菜总产9.2万吨。肉类总产2900吨。全年人工造林面积37公顷。全镇农机总动力10.7万千瓦,增长23%。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1亿元,比上年增长10.2%,规模以上企业8家,实现增加值5亿元,增长20%;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9亿元,增长15%;实现利税0.13亿元,增长10%;实现利润1亿元,增长8%。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19亿元,增加值1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6亿元,税收130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2亿元,增加值70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8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92公里,新修公路7条、11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320公里。各类沟渠14条,机井307眼。新开沟渠5条,新打机井23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8座,新建拦水闸1座,灌溉受益土地5万亩。自来水用户1.9万户。村村通电视率、自来水率、电话率、互联网率均达到100%,村村通有线电视率90%。
商贸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70万元;限额以下批发企业10家,零售30家。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12个,合同引资额40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1亿元,投产项目8个,在建项目4个。
科教文卫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0.3万人。小学15所,在校生0.42万人。医院、卫生院1所,床位280张,卫生技术人员58人,其中执业医师26人,注册护士32人。有各类艺术表演团2个,文化馆1处,档案馆1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0元,增长4.1%;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100元,增长5.4%;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3万元,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4250元,增长1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00元,增长3.2%;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0.058万人。最低生活救助2925人。农村低保2680人,农村定期救济245人。(马学建)
【柳林镇】
党委书记张汝胜
镇长周学甫
政区人口总面积71平方公里,耕地4470公顷,辖50个行政村。总人口43436人,人口出生率10.5%,死亡率3%,自然增长率7.5%。有少数民族1个,1人。
经济概况全年生产总值2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三次产业比例为28:37:35。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增长10%。实现财政总收入0.2亿元,增长3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029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5%。税收总收入0.19亿元,增长20%。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亿元,比年初增长0.7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亿元,比年初增加0.7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副渔业实现总产值3亿元,比上年增长12%。油料总产2000吨,增长7%;水果总产600吨,增长12%;蔬菜总产11万吨,增长17%。全年人工造林面积300公顷。农机总动力7.5万千瓦,增长8%。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5亿元,比上年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家,实现增加值10亿元,增长27%;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亿元,增长17%;实现利税0.1亿元,增长15%;实现利润0.5亿元,增长7%。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10亿元,增加值1.7亿元,固定资产投入3亿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8亿元,增加值30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12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130公里,新修公路50条,130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520公里。各类沟渠143条,机井500眼。新开沟渠40条,新打机井162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35座,新建拦水闸5座,灌溉受益土地6.7万亩。自来水用户0.9万户。电视普及率98%,有线电视用户8300户。电话普及率95%。村村通自来水率、公路率、有线电视率、电话率、互联网率均达到100%。新建楼房100座。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50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00万元,增长12%;实现利税120万元,增长10%。
商贸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00万元;限额以下批发企业60家,零售700家;市场入住商户达到220户,大型超市连锁店10家,特色经济商贸街3条。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4个,合同引资额1.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2亿元,投产项目3个,在建项目1个。
科教文卫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0.04万人。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0.4万人。小学5所,在校生0.5万人。医院、卫生院1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公有床位80张,卫生技术人员80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260人,共取得市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15项。其中,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项,获得省级科技奖励2项。专利申请量1件,授权专利1件。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3个,公共图书馆1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处,档案馆1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85%和90%。体育馆1座,全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得奖牌6枚,其中金牌1枚,市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得奖牌12枚。
旅游旅游收入2万元,旅游景点1个。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00元, 增长10%;人均消费性支出为3000元,增长8%;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5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5000元,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5008元,增长2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00元,增长12%;人均居住面积200平方米。全年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0.2万人、0.1万人、0.03万人、0.1万人和0.3万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60万元,增加20万元;支出18万元,增加7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0.15万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850人。其中,城镇低保110人,农村低保740人,农村定期救济200人。福利彩票销售50万元。
(于振华)
【清水镇】
党委书记宋占广
镇长呼庆国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54平方公里,耕地5万
亩,33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人,人口出生率13.1%,死亡率5.1%。自然增长率8%,有少数民族700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三次产业比例为20:60:20。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增长20%。实现财政总收入950万元,增长1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00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3.5%。年未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0.8亿元,比年初增加0.02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0.22亿元,比年初增加0.08亿元。年未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0.72亿元,比年初增加0.03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2亿元,比上年增长15%。粮食总产2.55万吨,增长26.2%:棉花总产800吨,增长8.5%;油料总产3000吨,增长15%;水果总产3000吨,增长23%;蔬菜总产200吨,增长16%。肉类总产4000吨,禽蛋总产1200吨。全年人口造林面积1.2万亩。全镇农机总动力14.5万千瓦,增长23%。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亿元,比上年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实现增加值3亿元,增长23%;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4.7亿元,增长20.5%;实现利税3900万元,增长21.7%;实现利润1.3亿元,增长20%。民营经济销售收入9亿元,增加3.5亿元,固定资产投入1.95亿元,税收47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4.7亿元,增加值9000万元, 规模以上企业7个。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48公里,新修公路5条、14公里。铺自来水道25公里。各类沟渠26条,机井1300眼。新开沟渠3条,新打机井45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46座,灌溉受益土地1.2万亩。自来水用户7200户。电视普及率99.5%,有线电视用户2000户。电话普及率99.8%。村村通自来水率、公路率、互联网率均达到100%。新建楼房30座。
商贸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00万元。限额以下批发企业18家,零售企业50家。市场入住户达到40户,大型超市连锁店1家,特色经济商贸街2条。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11个,合同引资额2.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3亿元,投产项目8个,在建项目3个。
科教文卫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900人。小学8所,在校生1850人。卫生机构1所,共有床位50张,卫生技术人员32人,其中执业医师16人,注册护士8人。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8%和99.5%。
社会事业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4平方来。农民人均纯收入4800元,增长1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00元,增长12%;人均居住面积30平方米。全镇最低生活保障救助1202人。农村定期救济33人。社会福利企业1个,安置残疾人员5人。(吴景超)
【北冠陶镇】
党委书记曹加岭
镇长赵德仲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52平方公里,耕地330公顷,56个行政村。总人口31040人,人口出生率9.87%,死亡率5.78%,自然增长率4.09%。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4.5%。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亿元,增长25%。实现财政总收入619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1万元。税收总收入342万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亿元,比年初增加0.4亿元。
农业棉花总产779吨;油料总产862吨;水果总产4947吨;蔬菜总产7252吨。肉类总产515吨,禽蛋总产252吨。在东关村建设了高标准、全封闭的优质大樱桃科技示范园230亩;仿效西宋庄村枣粮间作的成功模式,在王屯村发展了枣粮间作2000余亩; 以东门口为中心发展了速生丰产林5000余亩;与河南省卢氏集团合作的朝天椒种植基地已发展到600亩;王屯獭兔养殖场辐射周边20余个村庄300多户;沃头、萧城、小庄、东柴庄养殖小区的建成,带动了全镇养殖业的发展。投入资金450余万元改造中低产田2万亩。积极争取互助资金43万元,对东宋庄、东柴庄、南宗庄进行扶持。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落实粮食直补、大型农机具、良种和农资补贴政策,启动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民得到较大实惠。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实现利税680万元。
民营经济已形成轴承加工专业村9个,全镇轴承加工业户达到600余家;纸箱加工专业村1个,全镇纸箱加工业户达到200余家,龙头加工企业3家;淀粉加工专业村4个,淀粉加工户达到120余家。三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加工、运输、物流、餐饮、服务等行业的发展。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95公里,新修公路1条,20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57公里。各类沟渠10条,机井840眼。自来水用户8000户。电视普及率75%,电话普及率46%。村村通自来水率、村村通公路率、村村通电话率均达到100%,村村通有线电视率26.9%,村村通互联网率23%。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12个,合同引资额3.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8亿元,在建项目9个。
科教文卫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1600人。小学7所,在校生1400人。卫生机构1所,床位49张, 卫生技术人员16人。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10元,增长10.4%。农民人均纯收入4250元,增长20%。最低生活保障救助454人。(季保祥)
【万善乡】
党委书记王洪忠
乡长吴景博
政区人口全乡总面积59.06平方公里,耕地3660公顷,辖32个行政村,32个村委会。总人口2.98万人,人口出生率13.01%,死亡率6.62%,自然增长率6.39%,有少数民族1个,675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三次产业比例为40:35:25,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1亿元,增长0.1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131.6万元,增长42.8%,其中地方财政收160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52.8%。工商税收971.6万元,增长32.7%。居民储蓄存款余额0.8亿元,比年初增加0.22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0.8亿元,比年初增加0.22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业总产值1.2亿元,比上年增长9%。粮食总产2.7万吨,增长25%;油料总产1500吨,增长15%。水果总产8000吨,增长10%;蔬菜总产3000吨,增长10%。肉类总产3000吨,禽蛋总产540吨。全年人工造林面积320公顷。全乡农机总动力3.84万千瓦,增长8%。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6亿元,比上年增长15.3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实现增加值1.5亿元,增长17.8%;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97亿元,增长13.53%;实现利税0.76亿元,增长15.4%;实现利润0.69亿元,增长11.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综合指数达到6.83,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6.8亿元,占全部工业的89.52%,增长16.37%,骨干工业企业6家。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7.75亿元,增加值1.78亿元,固定资产投入4.31亿元,税收776万元。限额以上工业销售收入6.84亿元,增加值1.57亿元,规模以上企业6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60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90.53公里。各类沟渠28条,机井1200眼,新开沟渠2条,新打机井38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5座,灌溉受益土地5万亩。自来水用户率98%。电视普及率99%,有线电视用户5000户。电话普及率98%。村村通自来水率、公路率、电话率均达到100%,村村通有线电视率75%,村村通互联网率3%。
商贸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000万元;限额以下批发企业1家,零售企业80家;市场入住商户达到70户,特色经济商贸街1条。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12个,合同引资额1.8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65亿元,投产项目7个,在建项目5个。
科教文卫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0.075万人。小学3所,在校0.16万人。卫生院1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24张,卫生技术人员8人,其中执业医师7人, 注册护士1人。拥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个。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旅游景点冉子祠遗址。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00元,增长12%;人均消费性支岀为3100元,增长16.9%;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1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3500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4155元,增长16.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50元,增长10%;人均居住而积30平方米。全年职工养老、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62人、362人,比上年分别增加60人、60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1262人,农村低保1246人,农村定期救济16人。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个,床位30张,收养18人。社会福利企业2个,安置残疾人6人。
生态林业“绿色经济”显生机。地处黄河故道,土地沙化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党委、政府把林业生产做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来抓,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护,重点实施建设了绿色通道、农田林网、生态林业示范区等工程。2007年,党委、政府规划并建设了生态示范区15.3公里、冠北路绿化11公里、经济林800亩,合计植树20万棵;示范村围村林建设3万棵;乡镇驻地绿化建设。全乡林业生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2007年万善乡林木覆盖率达到37%。被授予“山东省绿化示范乡镇”荣誉称号,前庄子、东召村被授予 “山东省绿化示范村”荣誉称号。(乡政府)
【范寨乡】
党委书记孟建新
乡长靖民
政区人口总面积56.1平方公里,耕地3710公顷,36个行政村。总人口32609人,人口出生率11.6%,死亡率7.2%,自然增长率4.4%。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亿元,增长50%。实现财政总收入954万元,增长5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0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8%。税收总收入435万元,增长74%。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5亿元,比年初增加0.5亿元。
农业粮食总产3.5万吨,增长1%。肉类总产1400吨,禽蛋总产1000吨,奶类总产2000吨,水产品总产260吨。全年人工造林面积34公顷。全乡农机总动力4.7万千瓦。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9亿元,比上年增长3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实现增加值1.3亿元,增长30%;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4亿元,增长40%;实现利润0.3亿元,增长25%。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9.4亿元,增加值2.1亿元,固定资产投入2.2亿元,税收71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3.6亿元,规模以上企业9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78公里,新修公路3条,8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76公里。各类沟渠7条,机井260眼。新开沟渠1条;灌溉受益土地3.2万亩。自来水用户8498户。电视普及率98%,有限电视用户1500户。村村通电话率、自来水率、公路率均达到97%,村村通互联网率61%。
商贸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000万元,市场入住商户达到60户,大型超市连锁店1家,特色经济商贸街2条。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6个,合同引资额0.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0.5亿元,投产项目6个,在建项目1个。
科教文卫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620人。卫生院1所,共有床位18张,卫生技术人员14人,其中执业医师2人,注册护士2人。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00元,增长30%;人均消费性支出为2000元,增长20%;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0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4000元,增长26%。农民人均纯收入4215元,增长21%;人均生活消费支岀1800元,增长19%;人均居住面积30平方米。社会福利企业1个,安置残疾人员15人。
农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畜牧养殖。各类养殖场380个,养殖小区23处,养殖合作社1个,发展各类专业村庄15个。奶牛1200头,日产鲜奶7吨多。
(乡政府)
【甘官屯乡】
党委书记卢振龙
乡长宋永刚
政区人口全乡总面积59.63平方公里,耕地3516.7公顷,辖35个行政村,总人口4.1万人,人口出生率13%,自然增长率5.6%。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7.25亿元,按可以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2%。三次产业比例为39:38:23。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亿元,增长13%。实现财政总收入1082万元,增长1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2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30%。税收总收入605万元,增长185%。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0.99亿元,比年初增长0.12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0.99亿元,比年初增加0.12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66亿元, 比上年增长11%。粮食总产3.1万吨,增长17%;棉花总产1000吨,增长12.5%;油料总产2700吨,增长8.5%;水果总产1.6万吨,增长18%;蔬菜总产4.8万吨,增长12%。肉类总产2600吨,禽蛋总产600吨,奶类总产100吨。全年人工造林面积517公顷。
农机总动力5.3万千瓦,增长9%。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77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5亿元,增长14.5%;实现利税0.65亿元,增长16%;实现利润0.57亿元,增长10.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6.7,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骨干工业企业7个。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7.78亿元,增加值1.65亿元,固定资产投入5.2亿元,税收68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6.75亿元,增加值14236万元,规模以上企业10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90公里,新修公路12条、60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150公里。各类沟渠26条,机井1184眼。新开沟渠6条,新打机井106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28座,新建拦水闸1座,灌溉受益土地4.2万亩。自来水用户6700户。电视普及率99%,有线电视用户3500户。电话普及率98%。村村通自来水率、村村通公路率、村村通电话率均达到100%,村村通有线电视率85%,村村通互联网率5%。新建楼房28座。
商贸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200万元;限额以下批发企业1家,零售企业85家;市场入住商户达到72户,大型超市连锁店2家,特色经济商贸街2条。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12个,合同引资额4.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65亿元,投产项目10个,在建项目2个。
科教卫生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1120人。小学5所,在校生2100人。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室56处,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20张,卫生技术人员8人,其中执业医师6人,注册护士2人。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 、率均为100%。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00元,增长11.2%;人均消费性支出为3200元,增长15.8%;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4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3000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4448元,增长14.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20元,增长13%;人均居住面积30平方米。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0.21万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1105人。农村定期救济18人。
甘官屯乡是林果大乡。年产优质梨4300万斤,苹果850万斤,樱桃、大棚杏等名优特水果20余万斤。以邓官屯村为中心的千亩油桃大棚科技示范基地,新建冬暖式水果大棚470个,年产优质油桃160万斤,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在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一中北禽业有限公司的带动下,全乡各类养殖场450多个。
民营企业发展迅猛。涌现出了永强钢球、东方煅钢、冠兴机电等一批龙头企业,冠兴机电有限公司产品远销东南亚各国和地区。乡驻地形成一纵一横交通主干道,小城镇配套设施完备,招商政策优惠,商贸流通发达。形成了以钢球磨制、轴承加工制造、冶炼、花生购销加工等20余个民营经济群体。(张贤昌)
【烟庄乡】
党委书记张峰
乡长张则玉
政区人口全乡总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5.3万亩,34个行政村,总人口3.7万人,人口出生率12.35%,死亡率6%,自然增长率6.35%。有少数民族1个,810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亿元,增长7%。实现财政总收入1903亿元,增长3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02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89%。税收总收入1074亿元,增长79%。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6亿元,比年初增加3.3亿元。
农业粮食总产3.6万吨,增长4%;油料总产5000吨,增长3%;蔬菜总产11万吨,增长5%。肉类总产6000吨,禽蛋总产3000吨。人工造林面积130公顷。农机总动力14万千瓦,增长5%。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7亿元,比上年增长2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实现增加值2.4亿元,增长30%;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8亿元,增长16%;实现利税1074亿元,增长38%;实现利润56000万元,增长3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76,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11.8亿元,增加值3.2亿元,固定资产投入4.5亿元,税收1074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3.2亿元,增加值56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7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74公里,新修公路3条、18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37公里。各类沟渠8条,机井1076眼。新开沟渠1条,新打机井54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11座,灌溉受益土地5万亩。自来水用户8500户,电视普及率95%,有线电视用户1.2万户。电话普及率70%、村村通自来水率、村村通公路率均达到100%,村村有线电视率85%,村村通电话率98%,村村通互联网率85%。新建楼房109座。资质三级以上建筑企业2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800万元,增长19%;实现利税104万元,增长21%。
商贸杜会消费品零售额8500万元;限额以上批发企业6家,零售企业107家;税收达到45万元。限额以下批发企业19家,零售企业182家。市场入住商户达到23户,大型超市连锁店2家,特色经济商贸街1条。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9个,合同引资额2.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5亿元,投产项目5个,在建项目4个。
科教文卫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1100人。小学7所,在校生1800人。医院、卫生院1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共有床位20张,卫生技术人员72人,其中执业医师36人、注册护士6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53人,共取得市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8项。各种艺术表演团体3个,公共图书馆1处,档案馆1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0%和95%。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00元,增长9%;人均消费性支出3200元,增长10%;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5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4600元,增长14.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50元,增长4%;人均居住面积20平方米。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5万人,农村低保923人。(蒋玉国)
【斜店乡】
党委书记朱玉宇
镇长马建国
政区人口全乡总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3600公顷,辖4个社区,34个行政村。总人口35095人,人口出生率13.7%,死亡率10%,自然增长率3.7%,有少数民族1个,52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增长21%,实现财政总收入9973万元,增长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06.89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8%。税收总收入126.13万元,增长20.4%。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8500万元, 比年初增加1650万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金额7200万元,比年初增加2000万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000万元,比年初增加300万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65亿元,比上年增长11%。粮食总产21812吨,增长10%;油料总产2457吨,增长7%;水果总产8180吨,增长5%;蔬菜总产18410吨,增长12%。禽蛋总产6000吨。全年人工造林面积3500公顷。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0.35亿元。规模经上工业企业9家,实现增加值0.2亿元,增长10%;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5亿元,增长20%;实现利税0.45亿元,增长35%,实现利润0.13亿元,增长3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0.7,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0.05亿元,占全部工业的14%,增长21%。骨干工业企业11家。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1.1亿元,增加值0.2亿元,固定资产投入1.2亿元,税收273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0.8亿元,增加值1720万元,规模经上企业9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145公里,新修公路2条,5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24公里。各类沟渠16条,机井924眼。新开沟渠3条,新打机井20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3座,灌溉受益土地3万亩。自来水用户7800户。电视普及率98%,有线电视用户3600户。电话普及率95%。村村通自来水率100%,村村通公路率95%,村村通有线电视率45%, 村村通互联网率10%。新建楼房1500座。
商贸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60万元;税收达到9万元;限额以下批发企业15家,零售20家;市场入住商户达到5户。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1。个,合同引资2.1亿元, 实际到位资金0.6亿元,投产项目5个,在建项目5个。
科教文卫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14165人。小学4所,在校生1812人。医院、卫生院1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共有床位20张,卫生技术人员60人,其中执业医师32人,注册护士6人。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1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处,档案馆1处。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50元, 增长11%;人均消费性支出为4520元,增长10%;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5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2000元,增长额15%。农民人均纯收入5123元,增长1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000元,增长10%。人均居住面积12平方米。全年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0.07万人、5万人。07万人、0.05万人和0.02万人。农村低保1086人,农村定期救济96人。
斜店乡被誉为中国黄瓜之乡。全乡春秋式、冬暖式、第六代温室等各蔬菜大棚1.5万个,蔬菜面积复种亩数达到6万多亩,年产以黄瓜为主的各类蔬菜2亿公斤,创产值1.8亿元。主要品种有黄瓜、八厘瓜、贵妃翠、七彩椒、以色列西红柿、日本长茄等59个品种。建有江北规模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日交易量达100万斤,蔬菜销往北京、天津、石家庄等20多个大中城市,有的转销到俄罗斯。蔬菜批发市场成为省级规范化市场,斜店乡被授予市级蔬菜明星乡镇。全乡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市场”一条龙产业化格局,2007年获得国家有机转换产品认证,提升了产品档次,成功打入大中城市超市。(周俊民)
【辛集乡】
党委书记许国英
镇长许以强
政区人口全乡总面积83平方公里,耕地4866.7公顷,辖51个行政村。总人口4.5万人,人口出生率13.43%,自然增长率7%。少数民族2个,共110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5%;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亿元,增长61.55%;实现财政总收入769.8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2万元。税收总收入503.6万元,较2006年增长19.9%。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3亿元,比年初增加0.11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0.77亿元,比年初增加0.168亿元。
农业发展棉花、花生、蔬菜、林果等经济作物12100余亩,全乡养殖专业户达4615户,比上年增加427户,建成养殖小区74处,比上年增加9处,养殖场908处,比上年增加216处,其中重点抓了狐、貉、兔等特种动物的养殖。存栏大牲畜3.2万头,小尾寒羊、波尔山羊、本地山羊5.1万只,猪3.5万头,鸡58万只,蛋鸭2万只,狐貉等特种动物5.6万余只,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6亿元,比上年增长44.4%。棉花总产1500吨;油料总产300吨;水果总产6000吨;蔬菜总产1.1万吨;肉类总产6400吨,禽蛋总产1900吨。全年人工造林面积32公顷。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1.8亿元,增加值2600万元,固定资产投入1.1亿元,规模以上企业7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62公里,新修公路1条,5.3里。铺设自来水管道150公里。各类沟渠60余条,机井200余眼。新开沟渠2条,新打机井20余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10座,新建拦水闸6座,灌溉受益土地7.4万亩。自来水用户1万余户。电视普及率100%,有线电视用户6500户。电话普及率95%。村村通自来水率、村村通公路率均达到100%,村村通电话率92%,村村通互联网率34%。
商贸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000万元;市场入住商户达到94户,大型超市连锁店7家,特色经济商贸街2条。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6个,合同引资额1.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0.6亿元,投产项目3个,在建项目2个。
科教文卫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793人。小学6所,在校生1800人。卫生机构65所,共有床位120张,卫生技术人员136人,其中执业医师86人、注册护士16人。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00元;人均消费性支岀为5000元;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0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86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00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00元,人均居住面积26平方米。全年职工养老、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98人、445人;社会保险总支出8.72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75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1402人。农村低保1402人,农村定期救济298人。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个,2007年新收养20人。
畜牧养殖增收。立足于本乡适合养殖的实际,把畜牧养殖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全乡畜牧业产值达到1.9亿元,占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8%以上,真正走出了一条靠畜牧养殖增加收入的新路子。
全乡养殖小区60余处,规模养殖场970余处,存栏大牲畜2.3万头,猪羊8.5万只,家禽24万只,狐、貉、兔等特种动物5.6万余只,成为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黄振武)
【定远寨乡】
党委书记雷传波
乡长翟敏
政区人口全乡总面积60平方公里,耕地3800公顷,辖38个行政村,人口3.2万人,人口岀生率7.2%,自然增长率3.5%。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7%,三次产业比例为30:58:12。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亿元,增长8.7%,实现财政收入260.3万元,增长22.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0.9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7.4%。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实现总产值1.17亿元,比上年增长7.7%。粮食总产4.05万吨,增长6%;棉花总产2500吨,增长10%;油料总产1000吨,增长6%;蔬菜总产1.2万吨,增长70%;肉类总产1300吨,增长40%;禽蛋总产7500吨,增长41%。全年人工造林面积200公顷。
工业全乡实现工业增加值2.9亿元,比上年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实现增加值1.9亿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9亿元,增长35%。实现利税260万元,增长40%;实现利润2900万元,增长36%。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10.6亿元,增加值2.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3亿元,税收16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销售收入2.9亿元,增加值7000万元。全乡规模以上企业8家,其中国电生物质发电厂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英田车辆制造、犀牛重工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均达1亿多元;冠进重工、合信纺织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均达1000万元以上。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60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60公里,开挖各类沟渠2条,新打机井30眼,新建修复各类桥涵13座,灌溉受益土地5万亩。自来水用户7200户,电视普及率达96%,有线电视用户2800户。村村通自来水率、公路率、电话率均达100%,村村通互联网率达30%。新建欧式、现代式二层以上楼房110座,按照聊城市2号新型民居住宅方案建设节能节材型民居200多座。招商引资引进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以上的企业9家,其中过亿元项目2家,实现合同引资额4.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4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3亿元,投产项目5个,在建项目4个。
科教文卫全乡有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1。63人;有小学6所,在校生1520人。技术协作医院1处,乡卫生院1所,卫生防疫机构1所,共有床位50张,卫生技术人员12人。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700元,增长16%;人均消费性支出2300元,增长21%;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2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4600元,增长24%。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2.7万人,增长3.7%。
(邢书杰)
【梁堂乡】
党委书记耿增军
乡长陈新华
政区人口全乡总面积55平方公里,耕地3467公顷,辖34个行政村。总人口30343人,人口岀生率13.3%。,死亡率6.74%。,自然增长率6.56%。,有少数民族5个,1510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9%。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0.02亿元,增长20%。实现财政总收入0.06亿元,增长9.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01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33%。税收总收入0.03亿元,增长24%。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金额0.9亿元,比年初增加0.1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0.54亿元,比年初增加0.04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0.5亿元,比年初增加0.2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5亿元,比上年增长19%。粮食总产2.8万吨;棉花总产600吨,增长47%;油料总产1300吨,增长7%;水果总产800吨,增长2.5%;蔬菜总产8000吨,增长31%。肉类总产4.8万吨,禽蛋总产5500吨。全年人工造林面积213公顷。全乡农机总动力6万千瓦,增长6.4%。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0.02亿元,比上年增长2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实现增加值0.012亿元,增长50%;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91亿元,增长109.1%;实现利税0.21亿元,增长109.6%;实现利润0.13亿元,增长98.7%。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2.02亿元,增加值0.02亿元,固定资产投入0.05亿元,税收0.03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91亿元,增加值0.012万元,规模以上企业5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86公里,新修公路2条,6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290公里。各类沟渠16条,机井1125眼。新打机井57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2座,灌溉受益土地5.2万亩。自来水用户6229户。电视普及率98.9%,有线电视用户560户。电话普及率50%。村村通自来水率91%,村村通公路率95%,村村通有线电视率21%,村村通电话率、村村通互联网率均达到100%。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4个,合同引资额0.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0.7亿元,投产项目2个,在建项目2个。
科教卫生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0.11万人。小学5所,在校生0.15万人。医院、卫生院1所。共有床位20张,卫生技术人员25人,其中执业医师8人,注册护士4人。公共图书馆1处。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社会事业农民人均纯收入4414元,增长14.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85元,增长31%;人均居住面积42平方米。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16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0.03万人。全乡最低生活保障救助1289人。农村低保1289人。
(许长涛)
【店子乡】
党委书记沙元峰
乡长张澍民
政区人口总面积40平方公里,耕地2613公顷,28个行政村,总人口30500人,人口出生率13.5%,死亡率6.8%,自然增长率6.7%,有少数民族1个,3200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4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3%,三次产业比例为25:51:24。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亿元,增长48%。实现财政总收入0.08亿元,增长2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036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5%。税收总收入0.023亿元,增长30.6%。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0.7亿元,比年初增加0.3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亿元,比上年增长18%。粮食总产2.2万吨,增长5%;棉花总产700吨,增长9%;油料总产200吨,增长8%;水果总产1.5万吨,增长11%;蔬菜总产1.5万吨,增长21%。肉类总产1000吨,禽蛋总产100吨,全年人口造林面积100公顷。农机总动力15万千瓦,增长21%。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8亿元,比上年增长2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实现增加值0.3亿元,增长60%;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亿元,增长106%;实现利税0.06亿元,增长80%;实现利润0.05亿元,增长40%。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1.1亿元,占全部工业的61%,增长30%。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5.7亿元,增加值1.3亿元,固定资产投入1.7亿元,税收114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亿元,增加值298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5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58公里,新修公路2条、14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125公里。各类沟渠12条,机井920眼。新开沟渠2条,新打机井52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3座,新建栏水闸5座,灌溉受益土地1.5万亩。自来水用户7000户,有线电视用户4500户。电话普及率95%。村村通自来水率、公路率、有线电视率、电话率均达到100%,村村通互联网率100%。新建楼房15座。限额以下批发企业2家,零售企业12家。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6个,合同引资额1.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0.9亿元,投产项目5个,在建项目1个。
科教文卫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0.1万人。小学6所,在校生0.16万人。卫生机构5所,共有床位30张,卫生技术人员15人,其中执业医师9人,注册护士2人。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30元,增长38%。农民人均纯收入4430元,增长1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00元,增长8%;人均居住面积36平方米。全年职工养老、医疗、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0.03万人。04万人和0.01万人,比上年分别增加0.005万人。006万人和0.001万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0.04万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1110人。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个,床位20张, 收养2人。(郭安存)
【兰沃乡】
党委书记曲泽根
乡长代登宝
政区人口全乡总面积53.63平方公里,耕地4.42万亩,辖28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人,人口出生率9%。,死亡率9%。。有少数民族1个。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6%。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亿元,增长27%。实现财政总收入12937万元,增长4.5%,实现财政总收入增长1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70.72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7%。税收总收入132.14亿元,增长18.9%。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8500亿元,比年初增加1650万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金额7600万元,比年初增加2120万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27亿元,增长8.7%。粮食总产3.16万吨,增长10%;棉花总产1500吨,增长9%;油料总产4000吨,增长11%; 蔬菜总产2000吨,增长8%;肉类总产1万吨。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6亿元,比上年增长3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实现增加值1.1亿元,增长32%;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亿元,增长30%;实现利税0.8亿元,增长28%;实现利润0.5亿元,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良好,比上年提高8.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0.26亿元,占全部工业的10%。骨干工业企业20家。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10.5亿元,增加值2.8亿元,固定资产投入7.9亿元,收税28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6亿元,增加值1.7亿元,规模以上企业8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60公里,新修公路2条,8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60公里。各类沟渠20条,机井109眼。新开沟渠5条,新打机井60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3座,灌溉受益土地2万亩。自来水用户1700户。电视普及率95%,有限电视用户1500户。电话普及率42%。村村通自来水率100%,村村通公路率95%,村村通有线电视率45%, 村村通电话率95%,村村通互联网率10%。新建楼房8座。资质三级以上建筑企业1家。
商贸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80万元;税收达到9万元;限额以下批发企业15家,零售20家;市场入住商户达到5户。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9个,合同引资额3.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7亿元,投产项目7个,在建项目3个。
科教文卫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小学2所,在校生2360人。卫生院1所,卫生室7处,共有床位40张,卫生技术人员70人,其中职业医师30人,注册护士7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278人。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2个,公共图书馆2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5处,档案馆1处。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旅游旅游景点充发挖掘自然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进行了冠州梨园风景区建设,仅梨园门票收入就达30多万元,同时也带动了餐饮、副食、商贸流
通等行业的发展,也进一步扩大了知名度。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40元,增长11%;人均消费性支出为4120元,增长10%;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5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2000元,农村低保1086人,农村定期救济96人。
大力实施产业富民战略。全乡初步形成了林果、反季节水果大棚、西瓜温棚、畜牧养殖4个特色经济产业群带,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民增收效果明显。2007年,全乡农业总产值达2.6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00元,比2002年增加2080元,年均增长15.8%。发展各类反季节水果大棚4000多个,西瓜面积达1.5万亩,西瓜温棚200亩,畜牧养殖场512个,成立农民协会7个。
冠县、乡(镇、办事处)概况代组稿人:么颖颖
莘县
中共莘县委员会
书记:赵庆忠
副书记:王勇刘国强
常委:赵庆忠王勇刘国强
伦伟张国洲宋景润
张俊之丁洁清(女)温振峰石汝强左庆琦
莘县人大常委会
主任:赵庆忠
第一副主任:李法起
副主任:曹贵增刘学明李合生
张玉德宋继华杨洪星
王庆顺耿西臣
莘县人民政府
县长:王勇
副县长:张国洲张俊之王玲(女)
张宪华徐振峰马丽红
政协莘县委员会
主席:张晓民
副主席:李家谦孟素华韩志平刘锡金刘义军杨贵生
徐跃进王俊君
中共莘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记:丁洁清(女)
莘县人民武装部
部长:曲春生
政委:左庆琦
莘县人民法院
院长:祁卫东
莘县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李进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县委书记赵庆忠县长王勇
莘县按照全县总体发展思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圆满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均取得新的成绩,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发展质量后劲明显提升。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狠抓突破工业、优化农业、推进城镇化“三大重点”,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坚决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强化大局意识,严把土地、环保、信贷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不断优化投资结构。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在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基础上,扎实推进生态县建设。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抓好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凝心聚力发展工业,工业经济实现新的跨越。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培育骨干企业,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工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32家,比2002年增加79家,2007年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完成150亿元、15亿元和9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7倍、10倍和13倍。全县民营企业总数达到3800多家,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9.5亿元、税收2.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43%和29%。全县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2年的13%提高到22%,全县省级名牌产品3个、著名商标7个。全县已成为世界知名的大豆蛋白基地、国内重要的塑编基地和特种钢基地。
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为重点,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县和全省农民增收先进县。粮食始终保持高产稳产。2007年瓜菜菌种植面积达到80多万亩,总产244万吨。绿色、有机、无公害“三品”认证达到22个,种植面积42万亩。畜牧业产值达到15.9亿元,是2002年的1.4倍。平原绿化工作全省领先。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2家,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60个。“路水电气医学”建设得到加强。新修改造农村公路2480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油路、通客车。水利建设累计投资1.9亿元,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新发展节水灌溉3万多亩。农村电网改造全面完成,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新增农村沼气用户5000多户。新建改建乡镇中心卫生院13处;全面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合率达到84%。累计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25.3万平方米,实现了“两免一补”政策。新农村建设规划基本完成,有30多个村正在开展试点建设。
着力建设精品城镇,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加快。牢固树立精品意识,重点抓好公益基础设施、商贸载体和住宅建设,城市面貌有了明显改观。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34%,比2002年提高14个百分点。新修编了县城总体规划,城区详规覆盖率达到80%。实施了中心市场、政府街、振兴街、新华路开发改造,新修道路40公里,铺设排水管网26公里、天然气管网20公里,新增绿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成了徒骇河公园一期工程,二期正在实施;燕塔修复主体工程即将竣工。建设了莘县会堂。建成了县污水处理厂。城区五年累计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75万平方米。实施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建成了省级卫生城市。加强乡镇驻地规划建设管理,重点抓了一条街建设。以城镇为载体加快服务业发展。营业面积4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超市达到9处,瓜菜菌、木材、轴承等专业批发市场运作良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农家店”420个。成功举办了莘县美食节和农资博览会。编制了旅游业发展规划, 修建了文庙、马陵之战纪念馆等景点,加大了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保护和宣传推介力度。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和谐莘县建设扎实推进。加强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成了国家级大豆蛋白实验室,积极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累计取得授权专利115件,科技进步贡献率由46.5%提高到49.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一中新校、实验幼儿园等重点工程相继投入使用,高考本科上线人数稳居全市首位。职业教育全省领先,县职业中专成为国家级重点学校,组建了职教集团。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85%,被评为全省素质教育先进县。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改善医院就医条件,县医院投资5000万元的新病房楼动工,中日友好医院完成投资3700万元。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强化基层基础,各项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新建改建乡镇计生服务站22处并全面达标,新建改造村级服务室500多处。健全社会保险体系,加强城市低保,对农村困难群众实施救助,新建城区、马西两处中心敬老院,被评为全省民政工作先进县。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优抚安置政策得到较好落实,被评为全省双拥模范县。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形势平稳,被评为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县。狠抓油区秩序整治,理顺油区供电体制,油地关系更加和谐。帮扶工作扎实有效,帮扶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群众性文体活动广泛开展,广播电视工作取得新成绩。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档案、史志、人防、气象、防震等工作都取得新的进展。
【莘县概况】
政区人口全县总面积1416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1416个行政村。年末全县总人口99.2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2.65万人。人口出生率10.7%,死亡率4.6%,自然增长率6.1%。有少数民族25个,1.34万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18.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08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56.05亿元,增长19.4%;第三产业增加值31.92亿元,增长22.4%。三次产业比例为24:49:27。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22亿元,增长24.1%。实现财政总收入8.6亿元,增长3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7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1.3%。税收总收入13429万元,增长15.4%。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3.95亿元,比年初增加7.43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54.78亿元,比上年增长4.1%。粮食总产70.8万吨,增长12%;棉花总产1.12万吨,增长84%;油料总产3.34万吨;水果总产4.9万吨;蔬菜总产20.2万吨。肉类总产20.95万吨,禽蛋总产4.9万吨,奶类总产830万吨。水产品总产3255万吨。全年人工造林面积403公顷。全县农机总动力220.7万千瓦。
建设环保年末人口城镇化率达到23.9%,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自来水供水能力达到1万吨/日,供热面积40万平方米,用气人口1万人。新建、扩建城市道路面积2.64万平方米,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300吨/日,城市园林绿地45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3%。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14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231.5万元,增长20.9%;实现利税182万元,增长12.9%。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座,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7个,完成投资额3766.3万元。城市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85%。
交通邮电公路通车里程2818公里。公路旅客运输量为214.6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12.37%。公路货物运输量为520.47万吨,分别增长21.2%。民用汽车拥有量6200辆,增长22.29%;其中私人轿车2124辆,增长41.79%0完成邮电业务总量9190.76万元。其中,电信业务总量5140.56万元;邮政业务总量4050.2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8.91万户,电话普及率9.38部/百人,互联网用户1.2万户。
贸易旅游实现进出口总值2604万美元,增长20.3%,其中出口总值1911万美元,增长21%。新签利用外资项目3项,合同外资额213万美元,增长16%;实际利用外资1012万美元,增长21%。新批准境外企业2家,协议投资总额860万美元。主要旅游景点有雁塔广场、三槐祖陵、朝城孟洼遗址、韩王墓、马本斋烈士陵园、鲁西北烈士陵园、马西林场、野猪林、十字坡、张鲁清真寺。
教科文卫体中等专业学校1所,在校生10313人。普通高中6所,在校生21317人。普通初中33所,在校生48635人。小学221所,在校生75890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95人。共取得市(地)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5项。专利申请28件,授权专利16件。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7个,公共图书馆1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处,档案馆1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有卫生机构28所,其中医院、卫生院26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 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2400张,卫生技术人员2450人,其中执业医师1200人、注册护士620人。体育馆1座。
社会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17元,增长33%。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3312元,增长19.55%。农民人均纯收入4464元,增长15.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43元。全年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5890人、21914人、21200人和10178人,比上年分别增加2733人、3031人、982人和1821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0189万元,增加3041.6万元;支出10187万元,增加1562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945人。全县最低生活保障救助25396人。其中,城镇低保7500人,农村低保17896人。福利彩票销售900万元,增长12%。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个。社会福利企业4个,安置残疾人员80人。(王燕霞)
【莘城镇】
党委书记李玉华
镇长王传杰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76平方公里,耕地3864公顷,辖84个行政村。总人口92000人,人口出生率11.09%,死亡率6%,自然增长率5.09%。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4.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6.8亿元,增长31%;第三产业增加值4.11亿元,增长27%。三次产业比例为2.4:4.7:2.9。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亿元,增长31%。实现财政总收入0.26亿元,增长20.9%。税收总收入0.3558亿元,增长19%。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78亿元,比年初增加0.2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4亿元,比上年增长18.7%。粮食总产3.48万吨,增长10%;棉花总产200吨,增长8%。肉类总产7000吨,禽蛋总产4400吨,奶类总产200吨。水产品总产400吨。
全年人工造林面积6公顷。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8亿元,比上年增长3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家,实现增加值3.31亿元,增长15%;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3.24亿元,增长11%;实现利税0.3亿元,增长13%;实现利润0.9亿元,增长10%。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10.2亿元,增加值6亿元, 固定资产投入3.7亿元,税收2225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9亿元,增加值52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16家。
基础建设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4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000万元,增长20%;实现利税2000万元,增长15%。
商贸标准市场6处,主要市场有中心市场、北环农资市场等。市场成交额达到10亿元,税收达到1200万元,市场入住商户达到560户。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26个,合同引资额7.1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亿元,投产项目10个,在建项目16个。
科教文卫普通中学4所,在校生13500人,小学10所,在校生8492人。教职工922人,其中中教职工122人,小教职工800人。公共图书馆1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26%和82%。有卫生机构5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960张,卫生技术人员1302人,其中执业医师308人、注册护士904人。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26元,增长11%;人均消费性支出为3200元,增长13%;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6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8600元,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4856元,增长12%;人均生活消费支岀3100元,增长8%;人均居住面积45平方米。全年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5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0.2万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到4.35万人。全镇最低生活保障救助1840人,其中城镇低保140人,农村低保1700人。(王雷)
【莘亭镇】
党委书记孟庆才
镇长吴朝波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58平方公里,耕地3800公顷,46个行政村。总人口3.6万人,人口出生率14.9%,死亡率3.4%,自然增长率11.5%。有少数民族1个,80人。
农业粮食总产3.6万吨,增长17.7%;棉花总产28吨;水果总产234吨。
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实现增加值3.4亿元,增长38%;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7亿元,增长31%;实现利税1.8亿元,增长34%;实现利润1.1亿元,增长3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57,比上年提高19.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3.4亿元,占全部工业的100%,增长38%。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17.5亿元,增加值3.5亿元,固定资产投入2.6亿元,税收170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2亿元,增加值25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8家。
基础建设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1家。已建成污水处理厂2座,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5个,完成投资额100万元,增长60%。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90%。新建、扩建城市道路面积15公里。
商贸标准市场1处,主要市场有蔬菜交易市场。市场成交额达到15亿元。
科教文卫普通中学1所,在校生1449人,小学11所,中教职工127人,小教职工191人,小学生2305人。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医院、卫生院1所,共有床位20张,卫生技术人员50人,其中执业医师5人,注册护士4人。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00元,增长20%;人均消费性支出为4000元,增长20%;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0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4600元,增长1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000元,增长10%;人均居住面积50平方米。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70万元,增加21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0.6万人。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个,床位21张, 收养21人。(杜欣)
【河店镇】
党委书记胡庆民
镇长徐凤华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45.3平方公里,耕地3137公顷,35个行政村。总人口34449人,人口出生率13.2%,死亡率6%,自然增长率7.2%。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3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亿元,增长13%。实现财政总收入750万元,增长1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10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9.8%。税收总收入689万元,增长17%。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272亿元,比年初增加1799万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7亿元,比年初增加1060万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032亿元,比年初增加1866万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1亿元,比上年增长16%。粮食总产2.4万吨,增长9%;棉花总产40吨,增长5%;油料总产2600吨,增长4%;水果总产4000吨,增长2%;肉类总产2000吨。全年人工造林面积8公顷。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3亿元,比上年增长2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实现增加值0.96亿元,增长43%;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46亿元,增长29%;实现利税5118万元,增长22%;实现利润3120万元,增长19%。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11.46亿元,增加值2.3亿元,固定资产投入6亿元,税收1998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3.56亿元,增加值96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6家。
基础建设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3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000万元,增长12%;实现利税1000万元,增长10%。城市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100%, 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100%。
商贸标准市场3处,主要市场有瓜菜交易市场、轴承配件交易市场、葱蒜交易市场。市场成交额达到5.4亿元,市场入住商户达到260户。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18个,合同引资额2.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3亿元,投产项目15个,在建项目3个。
科教文卫普通中学1所,在校生1072人,小学5所,在校生2302人。中教职工82人,小教职工133人。共取得市(地)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1项。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有卫生机构3所,其中医院(卫生院)1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30张,卫生技术人员25人,其中执业医师7人,注册护士3人。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32元,增长13%;人均住房使用面积43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8798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4780元,增长1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00元;人均居住面积43平方米。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67万元,增加21万元。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比年初增加0.4亿元。(王华增)
【燕店镇】
党委书记李明峰
镇长孙孟花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5.1平方公里,耕地2867公顷,34个行政村。总人口37400人,人口出生率11.46%,死亡率5%,自然增长率6.46%。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1.67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0.84亿元,增长11%。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5亿元,增长18%。实现财政总收入750万元,增长12.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80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1.5%。税收总收入690万元,增长10.3%。年末全镇储蓄存款余额1.5亿元,比年初增加0.2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7650万元,比年初增加1030万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业实现总产值3.6亿元,比上年增长13%。粮食总产1.44万吨,增长20.6%;棉花总产27吨,增长28%;油料总产12吨,增长21%;水果总产300吨,增长1.2%。肉类总产1200吨,禽蛋总产1500吨。全镇农机总动力7.4万千瓦,增长15%。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87亿元,比上年增长3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实现增加值0.65亿元,增长36%;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45亿元, 增长31%;实现利税0.84亿元,增长42%;实现利润0.782亿元,增长3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08,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0.65亿元,占全部工业的43.6%,增长35%。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7.45亿元,增加值1.49亿元,固定资产投入2.24亿元,税收58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2.26亿元,增加值6520万元, 规模以上企业3家。
商贸标准市场2处,主要市场有燕店镇农副产
品配送中心。市场成交额达到3.5亿元,市场入住商户达到500户,商贸企业商业网点达20余家。超市190余家,特色经济商贸街1条。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16个,合同引资额4.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85亿元,投产项目9个,在建项目7个。
科教文卫普通中学1所,在校生780人,小学5所,在校生2460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230人。中教职工86人,小教职工147人。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8%和100%。有卫生机构34所,共有床位20张,卫生技术人员84人,其中执业医师44人,注册护士3人。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00元,增长9.5%;人均消费性支出为3000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5600元,增长1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00元,增长9%;人均居住面积36平方米。全年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00人、3.7万人、120人,比上年分别增加87人、1200人、38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10万元,增加60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0人。全镇最低生活保障救助570人。
中国香瓜第一镇。共有冬暖式大棚、大弓棚3万多个,2万余亩,主要种植香瓜、黄瓜、西红柿、芸豆、辣椒、韭菜等10多种瓜菜,产品销往全国90多个大中城市及俄罗斯、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和地区。香瓜市场年交易量3亿斤,交易额达3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4800多元,人均存款增长幅度连续5年居全县第1名。燕店镇被市、县评为农业结构调整先进乡镇,先后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香瓜之乡”、“中国香瓜第一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是省、市科普示范基地。(邵传彬)
【俎店乡】
党委书记张生居
乡长王雷
政区人口全乡总面积36平方公里,耕地2562.9公顷,33个行政村。总人口20615人,人口出生率12.93%。,死亡率5.5%。,自然增长率7.43%。有少数民族1个,690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4亿元,增长18%。实现财政总收入420亿元,增长1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6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1%。税收总收入0.016亿元,增长37%。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0.73亿元,比年初增加0.02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0.69亿元,比年初减少0.3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0.4亿元,比年初增加0.07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88亿元, 比上年增长26%。粮食总产3.93万吨,增长0.03%;棉花总产16.5吨,增长2%;油料总产13吨, 增长1.5%;水果总产7500吨,增长4%;蔬菜总产2.5万吨,增长9%。肉类总产4300吨,禽蛋总产5100吨。全年人工造林面积17.8公顷。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0.95亿元,比上年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实现增加值0.32亿元,增长27%;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6亿元,增长26.7%;实现利税%11亿元,增长13%;实现利润0.1亿元,增长17.6%。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3.5亿元,增加值0.3亿元,固定资产投入1.27亿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6亿元,规模以上企业2家。
商贸主要市场有俎店瓜菜交易大市场。市场年成交额达到0.42亿元,税收达到5万元,市场入住商户达到13户。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5个,合同引资额0.3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0.38亿元,投产项目3个,在建项目2个。
科教文卫普通中学1所,在校生882人,小学6所,在校生1719人。中教职工58人,小教职工87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87人,共取得市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2项。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0%和100%。有卫生机构3所,其中医院(卫生院)1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床位60张,卫生技术人员97人,其中执业医师26人,注册护士28人。
社会事业农民人均纯收入4475元,增长1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00元,增长12%;人均居住面积26平方米。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8人。其中,农村低保499人。(董现华)
【董杜庄镇】
党委书记延铁堂
镇长袁振峰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51.2平方公里,耕地47231公顷,42个行政村。总人口30000人,人口出生率14.64%,死亡率4.97%,自然增长率9.67%。有少数民族1个(回族),82人。
经济概况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亿元, 增长10.7%。实现财政总收入0.0409亿元,增长231%。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0.61亿元。
农业粮食总产3.5万吨;水果总产63吨;肉类总产400吨,禽蛋总产800吨。
科教文卫普通中学1所,在校生1228人,小学9所,在校生772人。中教职工85人,小教职工42人。
旅游景点有韩王墓、唐槐、三界碑。
“仙果”西瓜。该镇采用三膜一苫或四膜保护地种植,2007年面积已达2万亩,总产2亿斤,主要品种为京欣、鲁青、礼品等3大系列几十个品种,远销北京、上海、石家庄、新疆、东北三省等。该镇生产的西瓜因无污染、无公害、高品质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授予绿色食品称号。绿色食品西瓜已成为该镇的主导产业。该镇将西瓜注册为“仙果”牌商标后,“仙果”牌西瓜成为董杜庄镇的乡镇名片。(胡艳峰)
【大王寨乡】
党委书记黄广范
乡长王运达
政区人口全乡总面积76平方公里,耕地3573公顷,25个行政村。总人口33003人,人口出生率11.6%,死亡率4.8%,自然增长率6.8%。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亿元,增长16%;第二产业增加值1.6亿元,增长17%;第三产业增加值0.7亿元,增长18%。三次产业比例为:27:47:26。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增长22%。
农业粮食总产1.5万吨,增长18%;棉花总产500吨,增长14%;油料总产5100吨,增长12%;水果总产7800吨,增长22%;蔬菜总产580吨,增长19%。肉类总产4700吨。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6.3亿元,增加值1.4亿元,固定资产投入1.6亿元,税收258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3.1亿元,增加值81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5家。招商引资引进项目15个,合同引资额4.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2亿元,投产项目6个,在建项目4个。
科教文卫普通中学1所,在校生1240人,小学7所,在校生2091人,中教职工59人,小教职工123人。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00元,增长10.7%;人均消费性支出为2400元,增长13%;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6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3254元,增长18.6%。农民人均纯收入4220元,增长1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00元,增长11%;人均居住面积22平方米。全乡最低生活保障救助838人。农村低保838人,农村定期救济320人。(严洪涛)
【魏庄乡】
党委书记虞守勤
乡长杨晓民
政区人口全乡总面积58平方公里,耕地3798公顷,33个行政村。总人口40000人,人口出生率12.6%,死亡率6%,自然增长率6.6%。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5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1.11亿元, 增长15%;第三产业增加值1.4亿元,增长24%。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7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426万元,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426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1%。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3亿元, 比年初增加1000万元。
农业粮食总产2.7万吨,增长26%;棉花总产500吨,增长33%;油料总产1500吨,增长56%;水果总产1400吨,增长20%。肉类总产2500吨。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816万元,比上年增长3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实现增加值1398万元,增长100%;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78亿元,增长31%;实现利税410万元,增长11%;实现利润1635万元,增长33%。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3.69亿元,增加值0.73亿元,固定资产投入1.1亿元,税收461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0.48亿元,增加值1398万元,规模以上企业2家。
基础建设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11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856万元,增长23%;实现利税203万元。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12个,合同引资额0.5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0.52亿元,投产项目12个。
科教文卫普通中学2所,在校生1189人,小学11所,在校生2524人。中教职工111人,小教职工154人。有卫生机构2所,其中,医院(卫生院)2所。共有床位50张。
社会事业农民人均纯收入4329元,增长11%;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86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870人。其中农村低保870人。(王金明)
【王奉镇】
党委书记申存福
镇长江德根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83平方公里,耕地4067公顷,41个行政村,总人口5.1万人,人口出生率11.5%,死亡率4.6%,自然增长率6.9%。有少数民族1个,786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7亿元。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亿元,增长40%,实现财政收入102万元,年末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5200万元,与上年同比增加800万元。
农业粮食总产2.7万吨;油料总产6700吨;水果总产1.4万吨;蔬菜总产4.02万吨。肉类总产5900吨。
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入1.4亿元,民营经济税收完成275万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02万元。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入达到1.4万元,引进外地资金8000万元。
商贸主要市场有王奉集、岩集、耿楼、东滩、罗庄,是商品的重要集散地。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20个,合同引资额1.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8000万元,投产项目14个,在建项目6个。
科教文卫普通中学2所,在校生1219人,小学16所,在校生3119人,中教职工126人,小教职工216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5人,共取得市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5项。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0%和95%。有医院、卫生院1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共有床位50张,卫生技术人员78人。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9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96元,增长13%。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个,床位22张,收养22人。
被命名为中国无公害葡萄生产基地。该镇地处马西腹地,土质沙化,适合葡萄等精品水果生长,种植业以小麦、玉米、花生、葡萄为主。全镇种植“皇家秋天”、“大粒红提”等世界一流品种30多个,面积达16000亩,被命名为“中国无公害葡萄生产基地”,2007年向社会提供优质葡萄苗木1000万株,优质葡萄鲜果2万吨。
被命名为山东省无公害花生生产基地。王奉盛产花生,以皮薄、粒大饱满、出油率高而闻名。全镇常年种植花生4.5万亩,年产花生果2万多吨,被命名为“山东省无公害花生生产基地“。该镇是两省交界处的花生集散地,拥有花生购销服务公司30多家,花生脱壳加工点50多处,中小型花生浸岀油加工厂10多家,每年收购贮藏花生40万吨。
江北最大的槐米市场。该镇是槐米集散地,年收购贮存量达1500余吨。该镇引进资金筹建了槐米加工厂,年设计加工能力2000多吨。
盛产芦丁。年生产芦丁300多吨,产品销往全国各大制药厂。
万亩林海、绿色银行。该镇是联合国2606造林项目区,林木资源丰富,堪称“万亩林海”,不但造就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而且还形成了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
民营经济蓬勃发展。该镇将招商引资工作同主导产业结合起来,围绕本地林果、蔬菜、畜牧等优势产业,加快农副产品龙头企业建设,引进一批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块状”经济,坚持内资外资一起引,大小项目一起上,使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全镇共引进了金奉饲料、亚圆工艺品加工、海顺木业、鑫达木业、兴鲁不锈钢铸造、鸿海蓄电池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16家。
【张鲁回族镇】
党委书记宋忠祥
镇长王永彦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83平方公里,耕地4844公顷,51个行政村。总人口53400人,人口出生率11.6%,死亡率6.1%,自然增长率5.5%。有少数民族1个,6500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9.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亿元,增长16%。实现财政总收入0.13亿元,增长1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11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8%。税收总收入0.02亿元,增长2%。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17亿元,比年初增加0.16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0.68亿元,比年初增加0.08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7.8亿元,比上年增长8%。粮食总产5.726万吨,增长17.3%;棉花总产300吨,增长2%;油料总产1300吨,增长5%;水果总产9000吨,增长6%;蔬菜总产2万吨,增长8%。肉类总产6000吨,禽蛋总产3000吨。全年人工造林面积10公顷。全镇农机总动力0.4万千瓦,增长5%。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0.22亿元,比上年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实现增加值0.18亿元,增长12%;实现产品销售收入0.69亿元,增长13%;实现利税0.12亿元,增长10%;实现利润0.108亿元,增长11%。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0.88亿元,增加值0.23亿元,固定资产投入0.11亿元,税收8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46亿元,增加值18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4家。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6个,合同引资额0.4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0.35亿元,投产项目5个,在建项目1个。
科教文卫普通中学1所,在校生200人,小学13所,在校生2980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556人,共取得市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1项。教职工404人,中教职工136人,小教职工268人。共取得市 (地)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1项。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6%。医院、卫生院1所,共有床位10张,卫生技术人员57人,其中执业医师15人、注册护士6人。
社会事业农民人均纯收入4270元,增长13.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00元,增长8%;人均居住面积80平方米。农村低保1380人。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个,床位50张,收养36人。(田金瑞)
【朝城镇】
党委书记冯子峰
镇长王军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69平方公里,耕地4112公顷,97个行政村。总人口53000人,人口出生率9.5%,自然增长率5.3%。有少数民族1个,3100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5.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2%。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亿元,增长11%。实现财政总收入0.1201亿元,增长2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0201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31%。税收总收入0.0454亿元,增长39%。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亿元,比年初增加0.8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亿元,比年初增加0.3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5亿元,比上年增长1.8%。粮食总产4.03万吨,增长11.8%;棉花总产300吨;油料总产500吨;蔬菜总产4.68万吨;肉类总产6600吨。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59亿元,比上年增长2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实现增加值1.1亿元,增长25%;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58亿元,增长24%;实现利税0.44亿元,增长28%;实现利润0.39亿元,增长28%。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1.1亿元,占全部工业的60%,增长25%。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11.29亿元,增加值2.25亿元,固定资产投入2.28亿元,税收145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5.58亿元,增加值110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5家。
基础建设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1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00万元,增长18%;实现利税154万元,增长17%。已建成污水处理厂8座,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8个,完成投资额240万元。
商贸主要市场有武阳商城。市场入住商户达到300户。大型超市连锁店13余家,特色经济商贸街1条。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16个,合同引资额2.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3亿元,投产项目11个,在建项目5个。
科教文卫普通中学1所,在校生1640人,小学15所,在校生5040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17人,共取得市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项。教职工358人,中教职工283人,小教职工75人。共取得市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5项,获得省科技奖励2项。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85%和100%。医院、卫生院1所,共有床位140张,卫生技术人员295人, 其中执业医师74人、注册护士91人。
社会事业农民人均纯收入4260元,增长15%。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30人。农村低保895人。安置残疾人员10人。(李建武)
【徐庄乡】
党委书记陈庆峰
乡长白洪朝
政区人口全乡总面积48平方公里,耕地0.3公顷,辖4个管区,45个行政村。总人口2.6万人, 人口出生率10.72%,死亡率6.54%,自然增长率4.18%。有少数民族1个,1389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66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亿元,增长30%。实现财政总收入0.048亿元,增长25.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0107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6%。税收总收入0.0381亿元,增长46.8%。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5亿元,比年初增加1.66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5亿元,比年初增加0.47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5亿元,比年初增加1.66亿元。
农业棉花总产5600吨,增长3.2%;油料总产4400吨,增长5.5%;水果总产3100吨,增长6.7%。农机总动力1.2万千瓦,增长14%。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0.6亿元,增加值0.17亿元,固定资产投入1亿元,税收487.2万元。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5个,合同引资额0.5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0.47亿元,投产项目4个,在建项目1个。
科教文卫普通中学1所,在校生900人,小学7所,在校生1930人。中教职工86人,小教职工103人。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2处,档案馆2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67%和95%。有卫生机构31所,共有床位48张,卫生技术人员22人,其中执业医师6人,注册护士2人。.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0元,增长14.5%;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400元,增长17.6%;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9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3750元,增长14.6%。城镇低保26人,农村低保146人,农村定期救济382人。(邹冰)【妹冢镇】
党委书记宋建忠
镇长钱书轩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65.7平方公里,耕地4600公顷,65个行政村,65个居委会。总人口52000人,人口出生率13%,死亡率12%,自然增长率1%。有少数民族1个,485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6%。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亿元,增长21%。实现财政总收入0.112亿元,增长2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02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31%。税收总收入0.039亿元,增长28%。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5亿元, 比年初增加0.3亿元。
农业粮食总产4.5万吨,增长12%;棉花总产100吨;油料总产200吨;水果总产500吨。肉类总产4500吨,禽蛋总产3100吨。全年人工造林面积10公顷。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2亿元,比上年增长1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实现增加值0.7亿元,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达到3280万元,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0.8亿元,占全部工业的65%, 增长24%。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8.1亿元,增加值1.9亿元,固定资产投入1.4亿元,税收32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2亿元,增加值40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3家。
商贸大型超市连锁店5余家,特色经济商贸街1条。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6个,合同引资额2亿元, 实际到位资金0.6亿元,投产项目4个,在建项目2个。
科教文卫普通中学1所,在校生2262人,小学6所,在校生3315人,中教职工42人,小教职工121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15人,共取得市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20项。获得省科技奖励12项。公共图书馆1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0%和100%。有卫生机构4所。共有床位70张,卫生技术人员81人,其中执业医师12人、注册护士23人。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00元,增长18%;人均消费性支出为6000元,增长15%;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0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4210元,增长1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00元,增长12%;人均居住面积28平方米。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79万元,增加21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0.12万人。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680人。农村低保680人,农村定期救济680人。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个,床位30张,收养28人。(郑其鹏)
【张寨乡】
党委书记于豪胜
乡长冯秀元
政区人口全乡总面积73平方公里,耕地3822公顷,辖64个行政村。总人口4.6万人,人口出生率12.2%。,死亡率5.15%,自然增长率7.05%。。有少数民族1个,1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亿元,增长8%;第二产业增加值2.2亿元,增长14%;第三产业增加值1.3亿元,增长11%。三次产业比例为38:39:23。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增长14%。实现财政总收入0.006亿元,增长1%。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亿元,比上年增长8%。粮食总产3.6万吨;棉花总产400吨,增长3%;油料总产1000吨,增长2%。全年人工造林面积80公顷。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095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实现增加值0.6355亿元,增长8%;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1595亿元;实现利税0.4084亿元;实现利润0.3292亿元。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5.1595亿元,固定资产投入1.14亿元,税收591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3.0944亿元,增加值6355万元,规模以上企业5家。
商贸特色经济商贸街4条。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4个,合同引资额1.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0.5亿元,投产项目2个,在建项目2个。
科教文卫普通中学1所,在校生1800人,小学10所,在校生3220人,中教职工110人,小教职工194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16人。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医院(卫生院)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30张,卫生技术人员12人。
社会事业农民人均纯收入4450元,增长16%,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个,床位27张,收养27人。(吴传朝)
【十八里铺镇】
党委书记张红升
镇长张瑜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108平方公里,耕地5800公顷,辖87个行政村。总人口5.2万人,人口出生率13.3%,死亡率8.8%,自然增长率4.5%。
经济概况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亿元,增长40%。实现财政总收入0.098亿元,增长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062亿元。税收总收入0.2467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7.6亿元,比上年增长20%。粮食总产3.7万吨,增长6%;棉花总产300吨,增长2%;油料总产2400吨,增长2%;水果总产2600吨,增长3%。肉类总产4000吨,禽蛋总产2000吨。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8.1亿元,固定资产投入3.6亿元,税收2467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7.2亿元,增加值91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4家。
商贸主要市场有十八里铺镇蔬菜批发市场。市场成交额达到3亿元,市场入住商户达到85户。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7个,合同引资额3.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6亿元,投产项目5个,在建项目2个。
科教文卫普通中学2所,在校生1620人,小学22所,在校生3294人。中教职工145人,小教职工241人。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00元, 增长12%;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5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5228元,增长1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00元,增长7%;人均居住面积20平方米。(韩景军)
【樱桃园镇】
党委书记魏晨清
镇长任广聚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95平方公里,耕地3700公顷,58个行政村。总人口5.7万人,人口出生率10.5%,死亡率6.1%,自然增长率4.4%。
经济概况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45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0.109亿元,增长1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0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8%。税收总收入307万元,增长20%。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2亿元,比年初增加0.15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亿元,比年初增加0.12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0.57亿元, 比年初增加0.2亿元。
农业粮食总产47145.4万吨;棉花总产926吨;油料总产1538吨;水果总产2570吨。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0.25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实现增加值0.18亿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0.81亿元;实现利税0.15亿元;实现利润0.6亿元。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2.3亿元,固定资产投入0.98亿元。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2个,合同引资额0.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0.3亿元,投产项目1个,在建项目1个。
科教文卫普通中学2所,在校生4442人,小学19所,在校生7400人,中教职工174人,小教职工291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60人,共取得市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3项。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医院(卫生院)1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00张,卫生技术人员80人,其中执业医师36人、注册护士28人。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00元,增长13%;人均消费性支出为6000元,增长18%。
(牛传成)
【古城镇】
党委书记王业军
镇长张向阳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75平方公里,耕地3597公顷,67个行政村。总人口51001人,人口出生率10%,死亡率5.2%,自然增长率4.8%。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9亿元,增长45%。实现财政总收入0.05亿元,增长21%。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4.1亿元,比上年增长10%。粮食总产3.4万吨,增长6%;棉花总产900吨,增长4%;油料总产4000吨,增长20%;水果总产2000吨,增长67%;蔬菜总产3万吨,增长10%。肉类总产3000吨,禽蛋总产4000吨,奶类总产30吨,水产品总产2000吨。全年人工造林面积80公顷。全镇农机总动力28万千瓦,增长5%。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2亿元,比上年增长2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实现增加值0.5亿元,增长18%;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6亿元,增长22%;实现利税0.1亿元,增长12%;实现利润0.03亿元,增长10%。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0.3亿元。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6.05亿元,增加值1.2亿元,固定资产投入1.24亿元,税收100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5亿元,增加值296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5家。
商贸主要市场有3处。特色经济商贸街1条。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22个,合同引资额2亿元, 实际到位资金1.8亿元,投产项目8个,在建项目14个。
科教文卫普通中学2所,在校生1530人,小学9所,在校生3500人,中教职工126人,小教职工160人。有档案馆2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89%。医院(卫生院)2所。床位42张,卫生技术人员36人。有体育馆1座。
社会事业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5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增长16%。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70万元,增加40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0.3万人。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个,收养23人。
(镇政府)
【观城镇】
党委书记王成杰
镇长孙东存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63平方公里,耕地3826公顷,56个行政村。总人口36461人,人口出生率13%,死亡率6.7%,自然增长率6.3%。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8%。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亿元,增长170%。实现财政总收入0.09亿元,增长1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06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4.2%。税收总收入0.036亿元,增长12.3%。居民储蓄存款余额0.41亿元,比年初增加0.008亿元。
农业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7亿元,比上年增长17%。粮食总产3万吨,增长21%;棉花总产600吨,增长2%;油料总产2100吨,增长3%;水果总产1300吨,增长0.01%。肉类总产4700吨,禽蛋总产400吨,奶类总产40吨;水产品总产5吨,增长1%。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1亿元,比上年增长1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家,实现增加值2.1亿元,增长23.5%;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亿元,增长20%;实现利税0.28亿元,增长36%;实现利润0.26亿元,增长28%。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4.6亿元,固定资产投入1.73亿元,税收534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3.67亿元,增加值0.81万元,规模以上企业12家。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8个,合同引资额1.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1亿元,投产项目5个,在建项目3个。
科教文卫普通中学1所,在校生1980人,小学15所,在校生3020人,中教职工169人,小教职工168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168人。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0%和100%。医院(卫生院)1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共有床位100张,卫生技术人员110人,其中执业医师50人、注册护士30人。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76元, 增长10%;人均住房使用面积50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4676元,增长17.5%。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0.01万人。农村定期救济970人。
(镇政府)
【古云镇】
党委书记石汝强
镇长秦爱利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58平方公里,耕地2534公顷,44个行政村。总人口4.6万人,人口出生率9.8%,死亡率5.8%,自然增长率4%。有少数民族1个,10人。
经济概况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亿元、10亿元、1.6亿元,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2459万元,增长62%,工商税收总收入9683万元,增长65%。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亿元,比年初增加6000万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4亿元,比年初增加4000万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8亿元, 比年初增加800万元。
农业农业粮食总产24090吨,油料总产1377吨;蔬菜总产999吨。肉类总产300吨,全镇桑园种植面积13.13公顷。全镇农机总动力6万千瓦,增长30%。
工业工业经济发展强劲,形成了石油化工、玻璃制品、、塑料编织、热电联产、盐化工五大支柱产业,创造出了隔板纸、玻璃球、癸二酸、编织袋、氯碱等一大批名牌产品,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4亿元,比上年增长2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家,实现增加值13亿元,增长20%;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1亿元,增长23%;实现利税5.3亿元,增长22%;实现利润3亿元,增长20%。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13亿元,占全部工业的80%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52亿元,增加值14.8亿元,固定资产投入7.65亿元,税收9638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49亿元,增加值12亿元,规模以上企业19家。2007年被聊城市政府授予民营经济明星乡镇。
基础建设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3个,完成投资额2000万元,增长200%。城市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95%,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100%。新建、扩建城市道路面积2.8万平方米。
商贸主要市场有裕鲁商城。市场成交额达到1.6亿元,税收达到6.3万元,市场入住商户达到500户,商贸企业商业网点达254余家。大型超市连锁店2家,特色经济商贸街1条。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22个,合同引资额4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5.2亿元,投产项目18个,在建项目4个。
科教文卫普通中学1所,在校生1998人,小学17所,在校生4300人,共取得市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17项。教职工345人,中教职工111人,小教职工234人。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8%和98%。医院、卫生院2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42张,卫生技术人员56人,其中执业医师8人、助理医师10人,注册护士13人。
社会事业农民人均纯收入4452元,增长3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000元;人均居住面积56平方米。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00人。农村低保711人,农村定期救济711人。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个,床位20张,收养20人。社会福利企业1个,安置残疾人员50人。(吴光科)
【大张家镇】
党委书记贾相云
镇长顾磊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52平方公里,耕地3371公顷,47个行政村。总人口39880人,人口出生率11.52%。,死亡率6%。,自然增长率5.52%。。有少数民族1个,12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7%。三次产业比例为45:48:7。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增长25%。实现财政总收入0.0683亿元,增长3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068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32%。税收总收入0.3876亿元,增长33%。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4.4亿元,比上年增长117%。粮食总产3.2万吨;棉花总产200吨;油料总产1000吨;水果总产200吨;蔬菜总产9.9万吨,水产品总产9000吨。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7亿元,比上年增长2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家,实现增加值3.99亿元,增长40%;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5.97亿元,增长33%;实现利税1.25亿元,增长15.2%;实现利润0.64亿元,增长25%。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17.05亿元,增加值3.41亿元,固定资产投入4.77亿元,税收1684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5.97亿元,增加值39937万元,规模以上企业17家。
基础建设新建镇中心初中家属楼、中心小学教学楼计生服务楼、机关干部家属楼;规划实施“拓建四环路、开发两条街、新建一个文化广场”的小城镇建设,改造镇东西大街,新修西环路、南环路、镇卫生院至邓庄村路段;新修公路10多公里;新建占地10亩的汽车站1处。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61个,合同引资额1.6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68亿元,投产项目61个,在建项目13个。
科教文卫普通中学1所,在校生1600人,小学13所,在校生3400人,中教职工167人,小教职工245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4人,共取得市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3项。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80%。医院、卫生院1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32张,卫生技术人员50人,其中执业医师8人、注册护士9人。
社会事业农民人均纯收入4930元,增长28%。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0.04万人。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783人。农村定期救济4000人。
(张殿辉)
【王庄集乡】
党委书记陈明月
乡长刘银涛
政区人口全乡总面积65.6平方公里,耕地3200公顷,45个行政村。总人口40000人,人口出生率11.9%,死亡率6%,自然增长率5.9%。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2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2亿元, 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0.73亿元,增长29.7%。三次产业比例为43:42:15。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亿元,增长18%。实现财政总收入0.95亿元,增长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065亿元, 按可比口径增长10%。税收总收入0.18亿元,增长5%。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4亿元,比年初增加0.27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0.49亿元,比年初增加0.17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02亿元,比上年增长4.7%。粮食总产4万吨,增长11%;棉花总产3000吨,增长9.5%;油料总产2500吨,增长2%;水果总产3500吨,增长15%。肉类总产5000吨,禽蛋总产4800吨。
工业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0.43亿元。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4.68亿元,增加值0.94亿元,固定资产投入1.3亿元,税收0.036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2.15亿元,增加值0.43万元,
规模以上企业4家。
商贸有蔬菜市场和商贸市场。市场成交额达到1.2亿元,税收达到45万元,市场入住商户达到320户,商贸企业商业网点达4处。大型超市连锁店3余家,特色经济商贸街4条。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11个,合同引资额1.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0.9亿元,投产项目4个,在建项目2个。
科教文卫普通中学2所,在校生1660人,中教职工125人,小教职工152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256人。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医院 (卫生院)1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30张,卫生技术人员48人,其中执业医师15人、注册护士2人。
社会事业农民人均纯收入4416元,增长20%;全年职工养老、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0.023万人、0.022万人,比上年分别增加0.004万人万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54万元,增加21万元;支出0.8万元,增加0.2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30人。农村低保810人,农村定期救济210人。(王绍杰)
【柿子园乡】
党委书记薛炳奎
乡长姚洪印
政区人口全乡总面积57.6平方公里,耕地62.6公顷,54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人,人口出生率10.5%,死亡率9.6%,自然增长率0.9%。有少数民族1个,98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实现财政总收入680万元,增长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50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3%。税收总收入224万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2亿元。
农业粮食总产2.5万吨,增长1%;棉花总产700吨;油料总产2000吨;水果总产30吨;蔬菜总产1.6万吨。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0.6亿元,比上年增长3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实现增加值0.5亿元,增长160%;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9亿元,增长33%;实现利税0.2亿元,增长34%;实现利润0.2亿元,增长33%。民营经济销售收入3.1亿元,增加值o.6亿元,固定资产投入1.6亿元,税收298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2.8亿元,增加值0.5亿元,规模以上企业4家。基础建设污水处理厂1座。
商贸主要市场1处,市场成交额达到1.2亿元,税收达到68万元,市场入住商户达到80户。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9个,合同引资额1.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0.7亿元,投产项目6个,在建项目3个。
科教文卫普通中学1所,在校生1260人,小学11所,在校生2700人,中教职工65人,小教职工125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296人。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8%。医院(卫生院)1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0张,卫生技术人员25人。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00元,增长3%;人均消费性支出为3600元,增长9%;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0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2000元,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3825元,增长6%;人均生活消费支岀2100元,增长7%;人均居住面积40平方米。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15人。全乡最低生活保障救助650人。其中,城镇低保22人,农村低保628人。(邵宪东)
莘县、乡(镇、办事处)概况代组稿人:赵艳霞
阳谷县
中共阳谷县委员会
书记:关华
副书记:田中俊李柏林
常委:关华田中俊李柏林
何宪卓白立新勒凤莲(女)
商华李其超吴黎明
朱丙立赵同江
阳谷县人大常委会
主任:关华
第一副主任:周素霞(女)
副主任:王文岩唐宪明于智长程仁国
阳谷县人民政府
县长:田中俊
副县长:何宪卓勒凤莲(女)苏永侠
赵云才王同章张德印
政协阳谷县委员会
主席:崔新厚
副主席:张长英杨廷军王守良
潘景会李金山吴春凤(女)
中共阳谷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记:白立新
阳谷县人民武装部
部长:潘红旗
政委:赵同江
阳谷县人民法院
院长:刘协华
阳谷县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王勇军
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阳谷
县委书记关华县长田中俊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阳谷县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县,文化大县”的目标,以科
学发展观为指导,凝神聚力,拼搏实干,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07.9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5%、20.1%、19.2%。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95亿元,增长20.24%。农民人均纯收入4374元,增长14.6%。
一、坚持“工业立县”不动摇,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0家,比上年增加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8.2亿元,利税22.3亿元,分别增长36.75%和40.34%,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37家。四大产业群体逐步壮大。一是铜及铜制品加工产业。祥光铜业年产40万吨阴极铜(一期20万吨)项目已正式投产运营,项目全部达产后,将形成年产40万吨阴极铜、20吨黄金、600吨白银,130万吨粗硫酸的生产能力。二是电缆钎具制造产业。以阳谷电缆集团为龙头,全县发展电缆生产企业20多家;以三山钎具、五岳特钢为龙头的钎具生产加工产业发展迅速,已具备相当规模。三是食品加工产业。全县有肉食、蔬菜加工企业40多家,被列为全国食品工业百强县之一。四是化工产业。仙农塑化有限公司、日信化工有限公司、华信塑胶有限公司、华泰化工有限公司等大型化工企业发展迅速,全县塑料化工、助剂化工、化肥化工等企业达到40多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截止2007年底,已培育国家级橡胶助剂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级技术中心4个,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4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8%。三山集团特钢项目、华泰化工橡胶助剂项目双双列入国家“863”计划。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全县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68家,贸易区域涉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7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86亿美元,增长70.95%,其中出口达到9006万美元,增长39.11%。招商引资共引进千万元以上的项目41个,实际到位资金7.04亿元。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增强了企业产品的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全县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国家免检产品2个,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2家;山东省名牌产品11个,著名商标8个。
二、立足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2007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62万吨,农业增加值达到20.11亿元,增长2.97%。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明显。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2.36万亩,食用
菌面积达到300万平方米,规模饲养场发展到5000多处,2007年出栏猪、牛、羊、家禽分别达到45.75万头、7.5万头、48.8万只、4933万只,畜牧业已成为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积极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全县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2家,凤祥集团、新世纪清真食业、三阳食业、鲁信清真食业、森泉板业等一大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迅速崛起。全县肉鸡、牛、猪、羊宰杀能力分别达到1.5亿只、10万头、100万头、100万只,木材加工能力达到30万立方米。农村二三产业取得新突破。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突出抓好组织服务体系和就业技能培训两大重点,实行培训、输出、服务一条龙,提高了农民素质,为农民非农化创造了条件。同时,充分发挥我县是全省“涉外劳务输出基地县”的优势,积极向国外输出农村劳力,外派劳务累计达到1670人次。2007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中非农收入比重达到55%。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制定了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明确了目标任务,并确定了36个村作为建设试点,开展了以清理“三大堆”为重点的农村环境整治。阎楼赵海、安镇刘庙、大布刘胡同等试点村建设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三、大力发展服务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初步形成按照“抓三带一促二”的工作思路,把服务业发展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成立了服务业发展办公室,制订了《阳谷县服务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并全力抓好了实施,服务业发展初具规模。2007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4.98亿元,增长19.2%,拉动GDP增长5.6个百分点。规划建设的景阳冈风景旅游区、狮子楼文化旅游区、古阿邑文化旅游区已初具规模。2007年,全县接待游客达30万人次。同时,依托铜及铜制品加工、冷轧薄板等一批项目的建成投产,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并取得明显成效。
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
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全方位完善各项制度,多渠道增加投入,初步形成了建设规范化、管理制度化、投入多元化的新格局,拉开了城市建设的总体框架。全县城区人口达到15万,城区建成面积达到17.8平方公里。实施了一批城建重点工程,完成了谷山路北延、谷山南路改造、北外环路、南外环路等道路工程相继竣工,谷山小区、赵王河路、南环沟拆迁任务已全面完成。集中供气、公共交通等公用事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首次实现了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运营,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推行了绿化、亮化、净化工程,新增绿地面积14万平方米,城区绿化率达到35%,亮化水平明显提高,城区保洁实现了制度化管理。加强了对城乡环境的综合整治,路容路貌、村容村貌、镇容镇貌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居民生活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五、做强特色文化品牌,文化大县建设扎实推进
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做大做强特色文化品牌,大力推进现代文化发展,全面加快了“文化大县”建设。围绕解放思想大讨论,开展了“我是阳谷人”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凝聚了人心,激发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热情和干劲。充分利用社区文化、“心连心”艺术团下乡、广场文化及各类节庆载体,弘扬时代精神,宣传我县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阳谷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展现阳谷人民勤劳朴实、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鼓舞了全县人民的斗志,增强了阳谷人的自豪感,激发了全县人民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阳谷的激情。在挖掘历史文化方面,我们立足阳谷是蚩尤墓所在地、《水浒传》主要故事发生地和古运河流经地这三大优势,选择了具有阳谷特色、知名度较高的蚩尤文化、水浒文化、运河文化进行重点研究,并做了大量的保护性开发利用。成立了蚩尤文化研究会,已向国家申请了“蚩尤冢”、“蚩尤故里”的品牌注册。围绕水浒文化的开发利用,明确提出了打造 “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乡”和“水浒古城”城市品牌的目标。对海会寺、张秋清真寺、关帝庙、七级古渡等重点文物进行了抢救性维护和保护性开发利用。
六、切实推进和谐阳谷建设,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着力加快和谐阳谷建设。启动了医疗保险、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初步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2007年落实粮食、良种、农机购置、生产资料等各类农业补贴4300多万元。村村通油路率达到98.1%,村村通客车率达到了98%以上,36万农民用上了洁净卫生的自来水,新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用户3000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不断扩大,参合农民达到50.6万人,参合率达到76.35%。新建了定水、七级、大布、金斗营4处乡镇卫生院病房楼和20所农村卫生服务站,农村医疗条件明显改善。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投入2400万元,全部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建立了贫困生救助机制;新改建7处农村中心中小学。搞好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筹资900万元新建了寿张、高庙王2处中心敬老院,入住106人。紧紧围绕建设平安阳谷的总体目标,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狠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为全县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阳谷县概况】
政区人口全县总面积1065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办事处),867个行政村(居委会)。年末全县总人口77.9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26万人。人口出生率11.7%。,死亡率5.13%。,自然增长率6.57%。。有少数民族24个,3285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0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86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61.37亿元,增长20.1%;第三产业增加值24.67亿元,增长19.2%。三次产业比例为20.26:56.88:22.86。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88亿元,增长23.4%。实现财政总收入7.6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5亿元, 按可比口径增长20.37%。税收总收入3.45亿元,
增长26.27%。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1.18亿元,比年初增加10.21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7.22亿元,比年初增加6.16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4.96亿元,比年初增加17.11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40.24亿元,比上年增长12.75%。粮食总产59.79万吨,增长9.99%;棉花总产0.34万吨;油料总产2.14万吨;水果总产3.21万吨,增长3.88%;蔬菜总产122.03万吨。肉类总产8.35万吨,禽蛋总产3.21万吨,奶类总产2.4万吨,水产品总产0.79万吨。全年造林243公顷。全县农机总动力万千瓦,增长2.3%。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8.51亿元,比上年增长21.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2家,实现增加值57.05亿元,比上年增长22.51%;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18.17亿元,增长36.75%;实现利税22.33亿元,增长40.34%;实现利润16.68亿元,增长4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39.06,比上年提高13.9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6.21亿元,占全部工业的11%,增长20.34%。
建设环保年末人口城镇化率达到27.7%,比上年提高4.76个百分点,自来水供水能力达到2万吨/日,供热面积4.4万平方米,用气人口13.76万人。新建、扩建城市道路面积6.3万平方米,公交营运车辆达到110标台,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140吨/日,城市园林绿地580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2.58%。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17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7637万元,增长22.12%。建成污水处理厂1座,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城市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95%,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78%。
交通邮电公路通车里程2337公里。民用汽车拥有量3.56万辆,增长37%,其中私人轿车2090辆,增长45%。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8242万元,增长33.63%。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3995万元,增长45%;邮政业务总量4247.3万元,增长6.1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9.7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9.03万户,互联网用户1.36万户。
贸易旅游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59亿元,比上年增长17.72%。其中,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18.84亿元,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8.75亿元。实现出口总值9006万美元,增长39.11%。合同外资额66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00万美元。主要旅游景点有景阳冈、狮子楼、海会寺、刘邓大军渡河指挥部、迷魂阵、古阿井。
教科文卫体有普通中学30所,在校生4.82万人,小学119所,在校生5.53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42人。共取得市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7项,其中,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项,获得省科技奖励1项。专利申请量236件,授权专利65件。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34个,公共图书馆1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2处,档案馆1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有卫生机构26所,其中,医院、卫生院24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112张,卫生技术人员1757人。全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2枚。
社会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57元,增长23.75%;人均消费性支出为7016元,增长27.31%;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4.33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1501元,增长11.95%。农民人均纯收入4374元,增长14.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68元,增长17.1%;人均居住面积35平方米。全年职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5万人、2.61万人、1.6万人,比上年分别增加0.62万人、0.56万人、0.09万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3268万元,增加4949万元;支出10200万元,增加2226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86万人。全县最低生活保障救助28731人。其中,城镇低保4865人,农村低保23866人。全县福利彩票销售763万元。增长3%。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7个,床位1024张,收养972人。社会福利企业1个。
(徐玉昌许广录张祥伟)
【博济桥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张勇
主任陈广友
政区人口辖区总面积52.4平方公里,耕地3.1万亩,辖4个社区,31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总人口5.4万人,人口出生率8.82%,死亡率3.36%,自然增长率5.46%。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0%。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681万元,增长33.2%。
农业粮食总产5万吨,增长5%;棉花总产200吨,增长4%;油料总产3300吨,增长4%;蔬菜总产3.5万吨,增长7%。肉类总产650吨,禽蛋总产130吨,奶类总产25吨,水产品总产320吨。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4亿元,比上年增长15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实现增加值4.1亿元,增长20%;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6亿元,增长80%;实现利税1亿元,增长56%;实现利润1亿元,增长68%。民营经济销售收入19亿元,增加值7.3亿元,固定资产投入2.9亿元,税收1792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2.9亿元,增加值4.4亿元, 规模以上企业6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77公里,新修公路3条,7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12公里。各类沟渠24条,机井94眼。新开沟渠6条,新打机井19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18座,新建拦水闸2座,灌溉受益土地2.8万亩。自来水用户5437户。电视普及率99%,有线电视用户2749户。电话普及率89%。村村通自来水率78%,村村通公路率92%,村村通有线电视率32%,村村通电话率89%,村村通互联网率80%。
商贸限额以上批发企业1家,零售1家,大型超市连锁店2家。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1。个,合同引资额5.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8亿元,投产项目4个,在建项目6个。
科教文卫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680人。小学7所,在校生3020人。卫生机构60所,其中医院、卫生院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35张,卫生技术人员23人,其中执业医师17人、注册护士6人。
社会事业农民人均纯收入4596元,增长12%;全年职工养老、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45人、172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万人。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817人。农村低保817人,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个,床位54张,收养27人。
(办事处)
【狮子楼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朱宪龙
主任孙德忠
政区人口辖区总面积33.35平方公里,耕地1504公顷,辖6个社区居委会,24个行政村。总人口33819人,人口出生率9.65%,死亡率5.8%,自然增长率3.85%。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5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4.54亿元,增长30.5%;第三产业增加值1.61亿元,增长27.8%。三次产业比例为18:60.5:21.5。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增长5%。实现财政总收入0.1024亿元,增长1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0374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2%。税收总收入0.0496亿元,增长22%。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35亿元,比上年增长7.1%。粮食总产1.86万吨,增长8%;油料总产320吨,增长3.8%;水果总产40吨,增长2.6%;肉类总产2000吨,禽蛋总产200吨,奶类总产10吨,水产品总产10吨。全年人工造林面积50公顷。农机总动力1.5万千瓦,增长12%。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54亿元,比上年增长30.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家,实现增加值3.44亿元,增长23.2%;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3.5亿元,增长83.1%;实现利税1.4亿元,增长86%;实现利润1.2亿元,增长102%。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3.18亿元,占全部工业的70%,增长24%。骨干工业企业包括阳谷金蔡伦纸业、阳谷齐鲁电缆有限公司、阳谷森泉板业有限公司、阳谷中通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阳谷电线电缆厂、阳谷阳光针织有限公司等。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24亿元,增加值4.43亿元,固定资产投入2.8亿元,税收4369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6.25亿元,增加值20504万元,规模以上企业11家。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82公里,新修公路2条,5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62公里。各类沟渠24条,机井178眼。新开沟渠1条,新打机井8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6座,灌溉受益土地2.2万亩。自来水用户2360户。电视普及率98.5%,有线电视用户2200户。电话普及率70%。村村通自来水率50%,村村通公路率、村村通有线电视率、村村通电话率、村村通互联网率均达到100%。 新建楼房30座。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2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200万元,增长35%;实现利税200万元,增长28%。
商贸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5万元;限额以上批发企业1家,税收达到20万元;限额以下批发企业2家,零售企业5家;市场入住商户达到950户,大型超市连锁店1家,特色经济商贸街1条。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8个,合同引资额3.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亿元,投产项目5个,在建项目3个。
科教文卫小学5所,在校生0.105万人。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46张,卫生技术人员89人,其中执业医师47人、注册护士20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35人,共取得市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4项。其中获得省科技奖励1项。专利申请量18件,授权专利13件。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2个。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旅游景点有狮子楼旅游城、文庙、吴凯墓、蔡伦坊等。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00元,增长15%;人均消费性支出为5500元,增长30%;人均住房使用面积90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4180元,增长12.2%;人均居住面积35平方米。全年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0.65万人、0.3万人、0.6万人、0.55万人和0.1万人,比上年分别增加0.15万人、0.08万人、0.06万人、0.06万人和0.03万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0.1万人。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943人。其中农村低保613人,农村定期救济330人。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该处集全力重抓民营经济发展。按照“择优扶强”的原则,围绕规模企业和主导产业,对电缆电线、化工产品、机械制造等工业化程度较高的企业进行重点培植,在土地、电力、资金、环保、人才、技改等方面全力搞好服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工业财源进一步壮大,使民营经济成为街道财政收入的“台柱子”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钱袋子”。2007年,民营企业共完成国地税4369万元,比2004年街道办成立之初增长371%,共实现财政收入1024万元,比2004年增长114%。
(办事处)
【桥润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朱丙林
主任赵秀军
政区人口总面积45.7平方公里,耕地2644公顷,辖6个社区,32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总人口52508人,人口出生率10.6%,死亡率3%,自然增长率7.6%。
经济概况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0.18亿元,增长40%。
农业粮食总产2万吨;棉花总产100吨;油料总产400吨;蔬菜总产3.7万吨。肉类总产9000吨, 禽蛋总产3000吨,奶类总产1000吨,水产品总产300吨。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8亿元,比上年增长20.3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实现增加值
0.125亿元,增长20.38%;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6亿元,增长108%;实现利税0.69亿元,增长129.1%;实现利润0.4亿元,增长126.6%。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20.9亿元,增加值4.6亿元,固定资产投入3.5亿元,税收2768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4.7亿元,增加值20937万元,规模以上企业9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26公里,新修公路8条,40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100公里。各类沟渠29条,机井105眼。新开沟渠4条,新打机井16眼; 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4座,灌溉受益土地3.9万亩。自来水用户6880户。电视普及率98%,有线电视用户9300户。电话普及率99%。村村通自来水率70%,村村通公路率100%,村村通有线电视率90%, 村村通电话率99%。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5个,合同引资额3.9亿元。
科教文卫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0.12万人。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0.08万人。小学12所,在校生0.19万人。医院(卫生院)5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共有床位455张,卫生技术人员358人。公共图书馆1处,体育馆1座。
社会事业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增长12.5%;全年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9万人、3.6万人、0.7万人、0.5万人,比上年分别增加0.5万人、0.8万人、0.2万人、0.1万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28万元,增加25万元;支出46万元,增加3.5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0.2万人。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个,收养30人。
(办事处)
【安乐镇】
党委书记魏庆银
镇长陈鸿雁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66平方公里,耕地4495公顷,辖6个管理区,45个行政村,45个村委会。总人口3.7万人,人口出生率13.23%,死亡率6.86%, 自然增长率6.37%。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75.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1%。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亿元,增长46%。实现财政总收入0.1315亿元,增长2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0273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6%。税收总收入0.346亿元,增长10%。
农业粮食总产4.5万吨,增长11%;油料总产1000吨;蔬菜总产4.2万吨,全年人工造林面积50公顷。
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实现增加值13.2亿元,增长27%;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1.9亿元,增长26%;实现利税5.2亿元,增长34.4%;实现利润4.2亿元,增长35.5%。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13.2亿元,占全部工业的89.8%,增长26%。骨干工业企业21个。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59.8亿元,增加值15.2亿元,固定资产投入5.8亿元,税收9784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51.9亿元,规模以上企业8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184公里,新修公路1条,5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230公里。各类沟渠3条,机井145眼。新开沟渠7条,新打机井42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26座,新建拦水闸4座,灌溉受益土地5.9万亩。电视普及率90%。电话普及率40%。村村通自来水率、公路率、有线电视率、电话率均达到100%,村村通互联网率20%。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2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600万元,增长18%;实现利税549万元,增长22%。
商贸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900万元;限额以上批发企业2家,税收达到128万元;限额以下批发企业26家,零售192家;市场入住商户达到203户,大型超市连锁店6家,特色经济商贸街3条。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14个,合同引资额2.4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24亿元,投产项目11个。
科教文卫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0.1万人。医院(卫生院)1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54张,卫生技术人员62人,其中执业医师12人、注册护士6人。
社会事业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0.35万人。福利彩票销售0.02万元。(镇政府)
【阁楼镇】
党委书记袁广斌
镇长王治国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67.1平方公里,耕地4533公顷,辖53个行政村,总人口51242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7.9亿元。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亿元。税收总收入2118.8万元,增长38.39%。
农业粮食总产5.2万吨,增长24.6%;蔬菜总产12105吨。肉类总产7336吨。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1109万元,比上年增长4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实现增加值55510万元,增长40%;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21689万元,增长45%;实现利税28547万元,增长46%。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309233万元,增加值71109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221689万元,增加值5551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9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168公里,新修公路110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400公里。各类沟渠40条,机井1100眼。新打机井20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3座,灌溉受益土地5万亩。自来水用户13000户。村村通公路率、自来水率、电话率均达到100%。新建楼房19座。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1家。
科教文卫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300人。医院 (卫生院)1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专利申请量3件。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社会事业全年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560人、1800人和1400人,比上年分别增加400人、530人、300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299人。农村低保1658人,农村定期救济465人。
税收总量创历史之最。2007年实现税收2118.8万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还多,相当于2003年以前税收之和,比上年增加587.8万元,同比增长38.39%。(镇政府)
【张秋镇】
党委书记李晓东
镇长孟庆虎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52平方公里,耕地3023.7公顷,辖7个管理区,51个行政村。总人口48080人,人口岀生率11%,死亡率6%,自然增长率5%。有少数民族1个,2163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7.5亿元。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0.13亿元,税收总收入0.067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75亿元,比年初增加0.35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亿元,比年初增加0.34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5亿元,比年初增加0.2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5亿元。粮食总产3.1万吨,增长5%;棉花总产400吨,增长3%;油料总产300吨,增长10%;水果总产100吨,增长2%;蔬菜总产3.6万吨,增长7%。禽蛋总产2000吨,奶类总产3000吨。水产品总产500吨,增长3%。全年人工造林面积40公顷。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亿元,比上年增长3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实现增加值3.4亿元,增长37%;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8亿元,增长36%;实现利税1.5亿元,增长32%;实现利润0.9亿元,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06,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1亿元,占全部工业的25%,增长8%。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20亿元,增加值5亿元。固定资产投入2亿元,税收67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2亿元,增加值300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10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199公里,新修公路10条,6.2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24公里。各类沟渠40条,机井166眼。新打机井6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4座,新建拦水闸2座,灌溉受益土地4.2万亩。自来水用户536户。电视普及率98%,有线电视用户2800户。电话普及率54.5%。村村通自来水率4.9%,村村通公路率、有线电视率、电话率、互联网率均达到100%。新建楼房50座。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5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600万元,增长20%;实现利税5万元,增长10%。
商贸零售企业210家;市场入住商户达到150户。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4个,合同引资额1.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0.6亿元,投产项目3个,在建项目1个。
科教文卫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0.095万人,小学9所,在校生0.24万人。医院、卫生院1所。共有床位54张,卫生技术人员63人,其中执业医师50人、注册护士8人,药剂师5人。专利申请量2件,授权专利2件。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7%和98%。
旅游旅游收入300万元,旅游景点有国家
AAA级景区——景阳冈旅游区。
社会事业农民人均纯收入4133元,增长11.9%;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0.08万人。农村低保1279人,农村定期救济1500人。
“三大”举措为畜牧产业助力。镇党委、政府通过实施“大畜牧”发展战略,把畜牧产业化发展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战略措施来抓。一是建立健全了镇、管理区、行政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和防疫体系,强化服务引导。二是壮大龙头带动,反哺农业农民。全镇畜牧龙头加工企业8家,具备产品进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3家,达到了年可宰杀生猪100万头,肉鸡4000万只,肉鸭1500万只的能力。三是依托合作社组织,搭建发展平台。2007年3月成立了阳谷县景阳冈生猪产销合作社,该合作社已成为融信息发布、市场开拓、技术培训、价格协调、品牌管理和基地建设于一体的行业组织,促进农民饲养技术提高,激发了群众饲养热情。2007年全镇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4600万元,占到农业总产值比重的70%;畜牧业人均纯收入180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56%,畜产品出口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创外汇1000万美元,畜牧养殖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镇政府)
【阿城镇】
党委书记张宪锋
镇长江绍华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115.4平方公里,耕地8000公顷,辖12个管理区,83个行政村。总人口68000人,人口出生率13.1%,死亡率6.6%,自然增长率6.5%。有少数民族5个。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6%。三次产业比例为29.2:50.8:20。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亿元,增长26%。地方财政收入0.182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0.1%。税收总收入0.217亿元,增长18.18%。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29亿元,比年初增加0.33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9亿元,比年初增加0.33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45亿元,比年初增加0.047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53亿元,比上年增长1.2%。油料总产1500吨,增长8%;水果总产2000吨,增长2%;蔬菜总产2.2万吨,增长30%。肉类总产1000吨,禽蛋总产7500吨。水产品总产750吨,增长3%。全年人工造林面积67公顷。全镇农机总动力5.4万千瓦,增长30%。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7亿元,比上年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实现增加值1.2亿元,增长26%;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3亿元,增长18%;实现利润1.6亿元,增长17%。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3.6亿元,占全部工业的68%,增长13%。骨干工业企业占全部企业的59%。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13.5亿元,增加值2.9亿元,固定资产投入3.22亿元,税收1514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7.8亿元,增加值12046万元, 规模以上企业7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520公里,新修公路230条,280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51公里。各类沟渠62条,机井3000眼。新开沟渠2条,新打机井130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80座,新建拦水闸3座,灌溉受益土地2万亩。自来水用户7000户。电视普及率95%,有线电视用户3000户。电话普及率75%。村村通自来水率11%,村村通公路率99.5%,村村通有线电视率55%,村村通电话率100%。新建楼房19座。
商贸限额以上批发企业16家,零售42家,税收达到72万元;限额以下批发企业102家,零售企业755家;市场入住商户达到102户,大型超市连锁店4家,特色经济商贸街3条。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8个,合同引资额1.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0.8亿元,投产项目3个,在建项目5个。
科教文卫普通初中2所,在校生1365人。小学15所,在校生3500人。卫生机构72所。共有床位50张,卫生技术人员75人,其中执业医师22人、注册护士11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130人。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5个,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8.9%。
旅游旅游收入10万元,有海会寺、古阿井、古城墙遗址旅游景点3个。
社会事业农民人均纯收入4427元,增长12.13%;全年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0.08万人。1万人、0.08万人、0.02万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0.4万人。全镇最低生活保障救助3879人,其中农村低保2319人,农村定期救济1560人。
阿城镇蔬菜产业。阿城镇切实抓好了蔬菜生产工作。蔬菜生产形成相当规模,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共建有冬暖式大棚12000个,大拱棚6000亩,大型蔬菜批发市场2处,科技特派员126人,聘请市级以上技术顾问8人,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2007年,全镇仅蔬菜1项收入达1.3亿元,人均收入2000元,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农业结构调整先进乡镇。(镇政府)
【十五里园镇】
党委书记史晓莉
镇长王守峰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3000公顷,53个行政村。总人口41700人,人口出生率10.7%,死亡率7%。有少数民族1个,500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增长18%。实现财政总收入0.08亿元,增长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06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1%。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亿元,比年初增加0.2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粮食总产4.1万吨,增长6%;油料总产600吨,增长2%;蔬菜总产2.1万吨,增长26%。肉类总产1.7万吨,水产品总产100吨。全年人工造林面积46公顷。农机总动力6万千瓦,增长10%。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9亿元,比上年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实现增加值0.8亿元,增长12%;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2亿元,增长16%;实现利税0.07亿元,增长10%;实现利润0.07亿元,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39,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0.6亿元,占全部工业的30%, 增长7%。骨干工业企业3家。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9亿元,增加值2.5亿元,固定资产投入1.2亿元,税收49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2.3亿元,增加值75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7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180公里,新修公路2条,20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45公里。各类沟渠14条,机井180眼。新开沟渠1条,新打机井15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3座,新建拦水闸2座,灌溉受益土地2.5万亩。自来水用户5000户。电视普及率100%,有线电视用户9000户。电话普及率100%。村村通公路率100%,村村通自来水率60%,村村通有线电视率60%,村村通电话率100%,村村通互联网率100%。新建楼房15座。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1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600万元,增长20%;实现利税5万元,增长18%。
商贸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900万元;限额以下批发企业19家,零售企业98家;市场入住商户达到50户,大型超市连锁店2家,特色经济商贸街2条。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3个,合同引资额0.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0.5亿元,投产项目2个,在建项目1个。
科教文卫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0.12万人,小学7所,在校生0.25万人。医院(卫生院)1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共有床位40张,卫生技术人员42人,其中执业医师19人、注册护士15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16人,共取得市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6项。其中,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项,获得省科技奖励1项。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2个,公共图书馆1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旅游全年旅游收入0.6万元,旅游景点有蚩尤冢和樱桃园。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00元,增长10%;人均消费性支出为2000元,增长12%;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0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900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4300元,增长1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00元,增长11%;人均居住面积25平方米。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80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0.09万人。城镇低保25人,农村低保1450人,农村定期救济85人。福利彩票销售50万元,增长10%。
蚩尤文化及蚩尤冢。蚩尤冢位于阳谷县十五里园镇叶街村东,距镇驻地1公里,坐落在某古城中心,此城呈东北西南向,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150米,面积大约6万平方米。据考证,约五千年前,此地曾是蚩尤及其九黎族活动的中心区域。蚩尤及虞舜先后在此地一带置都建业。蚩尤与黄帝作战被杀后葬于古穷桑。后人不知此为何冢,编造出唐太宗李世民义女死后葬皇姑冢的传说。1973年文物普查时,
在冢内发掘了大量新石器时期的仰韶、龙山文化遗物,1992年6月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再次考古时发现,冢的周围有一座龙山文化城,此冢、此城与蚩尤生活的时期相一致。《太平御览》所引《皇览•冢墓记》云:“蚩尤冢,在东平寿县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汉书•地理志》载:“寿良(汉时寿张县)蚩尤祠在西北”。2006年经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山东省考古所等专家对冢实地考证,此冢系蚩尤首级冢,遂立碑为证。2006年10月11日至14日,本镇党委、政府邀请全国多年从事蚩尤研究的专家和学者,举办了“2006中国蚩尤文化研讨会”。2007年在蚩尤冢的文化资源开发上,本镇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举,统筹城乡文化网络,借助旅游平台,搞好蚩尤文化产业推介会、蚩尤文化学术研讨会、民族艺术交流会、蚩尤文化节,建设蚩尤陵、开展蚩尤陵拜祭和开通黄帝陵、炎帝陵、蚩尤陵旅游专线等活动。本镇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遗产,注册专属商标。建立蚩尤人文生态保护区,构建九黎苗族风俗风情旅游区。兴建蚩尤文化一条街、蚩尤文化馆,开办蚩尤文化网站。积极营造“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华夏儿女一家亲的和睦环境。(镇政府)
【定水镇】
党委书记王勇
镇长周凤举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58平方公里,耕地3000公顷,辖39个行政村。总人口2.8万人,人口出生率8%,死亡率1.2%,自然增长率6.8%。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增长30%。实现财政总收入843万元,增长2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3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9%。税收总收入337万元,增长23%。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8.5亿元,增加值1.9亿元,固定资产投入0.7亿元,税收26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1亿元,增加值265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3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180公里,新修公路3条,10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2公里。各类沟渠65条,机井178眼。新开沟渠9条,新打机井12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6座,新建拦水闸2座,灌溉受益土地0.8万亩。自来水用户1800户。电视普及率100%,有线电视用户6500户。电话普及率100%。村村通自来水率21.9%,村村通公路率90%,村村通有线电视率79%,村村通电话率100%,村村通互联网率6%。新建楼房35座。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1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20万元,增长6%;实现利税45万元,增长2%。
商贸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500万元;限额以上批发企业2家,零售1家;税收达到126万元;限额以下批发企业35家,零售360家;特色经济商贸街3条。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4个,合同引资额0.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0.35亿元,投产项目2个,在建项目2个。
科教文卫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0.06万人。小学7所,在校生0.22万人。卫生机构48所,其中,医院、卫生院1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52张,卫生技术人员62人,其中执业医师22人、注册护士9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11人。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3个,公共图书馆1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00元,增长13%;人均消费性支出为2200元,增长20%;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2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9100元,增长26%。农民人均纯收入3715元,增长1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00元,增长55%;人均居住面积10平方米。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0.02万人。全镇最低生活保障救助810人,其中城镇低保50人,农村低保760人。(镇政府)
【石佛镇】
党委书记谭福清
镇长崔行飞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3816公顷,辖6个管理区,42个行政村。总人口37002人,人口出生率12.31%,死亡率4.89%,自然增长率7.42%。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亿元,增26%。实现财政总收入1607万元,增长1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10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8%。税收总收入562万元,增长28%。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1亿元,比年初增加0.6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8亿元,比年初增加0.6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5亿元,比年初增加0.3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7亿元,比上年增长16%。水果总产1.3万吨,增长12%;蔬菜总产30万吨,增长12%。肉类总产6000吨,奶类总产200吨。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5亿元,比上年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实现增加值3.1亿元,增长12%;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6亿元,增长11%;实现利税890万元,增长20%;实现利润0.89亿元,增长12%。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0.38亿元,占全部工业的10.8%,增长6%。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19亿元,增加值4.3亿元,固定资产投入2.8亿元,税收79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6亿元,增加值2.3亿元,规模以上企业5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160公里,新修公路3条,19公里。各类沟渠9条,机井220眼。电视普及率100%。电话普及率96%。村村通公路率100%, 村村通电话率98%,村村通互联网率30%。新建楼房16座。
商贸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30万元。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6个,合同引资额3.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1亿元,投产项目3个,在建项目1个。
科教文卫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800人,小学6所,在校生2020人。卫生机构6所,医院(卫生院)1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共有床位33张,卫生技术人员52人。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o
社会事业农民人均纯收入3960元,增长9%。
(镇政府)
【李台镇】
党委书记李贵才
镇长范巍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42.1平方公里,耕地2371.4公顷,辖6个管理区,54个行政村。总人口34816人。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7.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亿元,增长21%。实现财政总收入0.12亿元,增长1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03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8%。税收总收入0.002亿元,增长26%。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亿元,比年初增加2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亿元,比年初增加0.1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1亿元,比年初增加0.1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3亿元,比上年增长8%。棉花总产200吨,增长1%;水果总产200吨,增长1%;蔬菜总产1.18万吨,增长10%。肉类总产1.1万吨,禽蛋总产4000吨,奶类总产100吨。水产品总产100吨,增长1%。农机总动力0.6万千瓦,增长12%。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0.5亿元,比上年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实现增加值0.27亿元,增长20%;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亿元,增长18%;实现利税0.15亿元,增长15%;实现利润0.11亿元,增长1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38,比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0.27亿元,占全部工业的60%,增长26%。骨干工业企业有益佳针织有限公司。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8.5亿元,增加值1.9亿元,固定资产投入0.7亿元,税收26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1亿元,增加值265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3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180公里,新修公路3条,10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2公里。各类沟渠65条,机井178眼。新开沟渠9条,新打机井12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6座,新建拦水闸2座,灌溉受益土地0.8万亩。自来水用户1800户。电视普及率100%,有线电视用户6500户。电话普及率100%。村村通自来水率21.9%,村村通公路率90%,村村通有线电视率79%,村村通电话率100%,村村通互联网率6%。新建楼房35座。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1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20万元,增长6%;实现利税45万元,增长2%。
商贸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500万元;限额以上批发企业2家,零售企业1家;税收达到126万元;限额以下批发企业35家,零售360家;特色经济商贸街
3条。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4个,合同引资额0.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0.35亿元,投产项目2个,在建项目2个。
科教文卫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0.06万人,小学7所,在校生0.22万人。医院(卫生院)1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共有床位52张,卫生技术人员62人,其中执业医师22人、注册护士9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11人。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3个,公共图书馆1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00元, 增长13%;人均消费性支出为2200元,增长20%;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2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9100元,增长26%。农民人均纯收入3715元,增长1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00元增长55%;人均居住面积10平方米。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0.02万人。全镇最低生活保障救助810人。其中,城镇低保50人,农村低保760人。福利彩票销售13.5万元,增长11%。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个,床位125张,收养46人。(镇政府)
【寿张镇】
党委书记国金跃
镇长苑广谦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40平方公里,耕地3550公顷,辖67个行政村。总人口7.2万人,人口出生率9.2%,死亡率6%,自然增长率3.2%。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亿元,增长17%。实现财政总收入0.13亿元,增长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03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3%。税收总收入0.08亿元,增长15%。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亿元,比年初增加0.6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8亿元,比年初增加0.3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亿元,比年初增加0.2亿元。
农业棉花总产1200吨,增长2%;蔬菜总产2.5万吨,增长8%。肉类总产3000吨。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2亿元,比上年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实现增加值0.8亿元,增长20%;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亿元,增长13%;实现利税0.5亿元,增长13%;实现利润0.46亿元,增长14%。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0.8亿元,占全部工业的66%,增长12%。骨干工业企业3个。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8亿元,增加值0.8亿元,固定资产投入1.8亿元,税收7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6亿元,增加值80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7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90公里,新修公路4条,20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120公里。各类沟渠30条,机井420眼。新开沟渠2条,新打机井40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12座,灌溉受益土地5万亩。自来水用户1.5万户。电视普及率95%,有线电视用户5500户。电话普及率35%。村村通自来水率84%,村村通公路率98%,村村通电话率100%。新建楼房5座。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2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800万元,增长10%;实现利税10万元,增长3%。
商贸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300万元;限额以上批发企业3家,零售企业27家;税收达到56万元;限额以下批发企业9家,零售236家;市场入住商户达到20。户,大型超市连锁店2家,特色经济商贸街1条。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6个,合同引资额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3亿元,投产项目7个,在建项目2个。
科教文卫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0.2万人。小学32所,在校生0.6万人。卫生机构3所。共有床位450张,卫生技术人员110人,其中执业医师68人、注册护士42人。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3个,公共图书馆1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2处,档案馆1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15%。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0元,增长18%;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500元,增长12%;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0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1000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元,增长1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00元,增长8%;人均居住面积32平方米。全年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0.33万人、0.35万人、0.32万人、0.34万人和0.1万人,比上年分别增加0.12万人、0.13万人、0.11万人、0.12万人和0.02万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0.1万人。
城镇低保210人,农村低保1990人,农村定期救济380人。(镇政府)
【七级镇】
党委书记江绍华
镇长张涛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68平方公里,耕地4725公顷,辖7个管理区,50个行政村,74个自然村。总人口39000人,人口出生率10.60%,死亡率6.50%, 自然增长率4.10%。有少数民族1个,52人。
经济概况2007年实现生产总值15.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三次产业比例为18:66:16。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5亿元,增长0.06%。实现财政总收入0.12亿元,增长10%,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025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0%。税收总收入0.05亿元,增长23.5%。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1亿元,比年初增加0.28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亿元,比年初增加0.27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33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8亿元,比上年增长10.5%。粮食总产3.8万吨,增长15%;棉花总产500吨,增长7%;油料总产700吨,增长4%;水果总产4000吨,增长12%;蔬菜总产18.6万吨,增长15%。肉类总产200吨,禽蛋总产500吨。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0.11亿元,比上年增长5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实现增加值1.5亿元,增长140%;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11亿元,增长55%;实现利税0.63亿元,增长10.4%;实现利润0.05亿元,增长74%。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0.4亿元,占全部工业的17.5%,增长1.44%。骨干工业企业有阳谷天马建材有限公司、阳谷信民耐火材料有限公司、阳谷景阳岗软管总厂、阳谷阳工工具有限公司。
民营经济2007年销售收入12.6亿元,增加值2.89亿元,固定资产投入1.96亿元,税收416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0.11亿元,增加值150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4家。
基础建设2007年,全镇公路通车里程170公里,新修公路4条,20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850公里。各类沟渠9条(贯穿全镇),机井493眼。新开沟渠1条,新打机井80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42座,新建拦水闸2座,灌溉受益土地3万亩。自来水用户8000户。电视普及率100%,有线电视用户2600户。电话普及率95%。村村通自来水率90%, 村村通公路率90%,村村通有线电视率90%,村村通电话率95%,村村通互联网率50%。新建楼房2座。
商贸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20万元。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4个,合同引资额0.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0.5亿元,投产项目1个,在建项目2个。
科教文卫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0.11万人,小学11所,在校生0.22万人。卫生机构3所,其中卫生院1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40张,卫生技术人员55人,其中执业医师6人、注册护士3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10人。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社会事业农民人均纯收入4238元,增长10%;全年职工养老、医疗参保人数分别达到0.0325万人。0325万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33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0.21万人。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1238人。其中城镇低保8人,农村低保1100人,农村定期救济130人。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个,床位50张,收养40人。
七级镇蔬菜产业。七级镇党委、政府把发展蔬菜产业作为实现农村经济跨越的切入点,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一是建设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二是实施品牌战略。三是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四是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五是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这个镇蔬菜种植户已经发展到2000余户,种植面积达到20000亩,年产量20000吨,每年促农人均增收420元。
为人民群众所办的9件实事。村村通油路、村村通自来水、村村通有线电视、中低产田改造、清挖沟渠、沉沙池区生态环境改造、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沼气工程、新型农民合作医疗。(镇政府)
【西湖乡】
党委书记张宪锋
乡长马德军
政区人口全乡总面积76平方公里,耕地4200公顷,辖48个行政村。总人口3.5万人,人口出生率13.2%,死亡率6.5%%自然增长率6.7%。有少数民族1个,320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市道路面积4.8万平方米。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亿元,增长40%。实现财政总收入0.19亿元,增长2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12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1%。税收总收入500万元,增长22%。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6亿元,比年初增加0.5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亿元,比年初增加0.3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4亿元,比年初增加0.4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8亿元,比上年增长26%。粮食总产3.5万吨,增长5.2%;水果总产3000吨,增长16%;蔬菜总产2.6万吨,增长40%。肉类总产9000吨,禽蛋总产5000吨,奶类总产200吨。全年人工造林面积65公顷。全乡农机总动力12万千瓦,增长19%。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6亿元,比上年增长3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实现增加值3.5亿元,增长26%;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5亿元,增长30%;实现利税1.5亿元,增长20%;实现利润0.8亿元,增长25%。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1.3亿元,占全部工业的15%,增长7%。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13亿元,增加值2.8亿元,固定资产投入2.6亿元,税收700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9.5亿元,增加值1.9万元,规模以上企业6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185公里,新修公路3条,26公里。各类沟渠12条,机井320眼。新开沟渠1条,新打机井60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20座, 灌溉受益土地6.3万亩。自来水用户400户。电视普及率99%,有线电视用户7050户。电话普及率95.5%。村村通公路率100%,村村通自来水率100%,村村通有线电视率70%,村村通电话率100%。新建楼房15座。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3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00万元,增长30%;实现利税150万元,增长35%。
商贸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500万元,税收达到60万元,大型超市连锁店1家,特色经济商贸街1条。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12个,合同引资额3.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4亿元,投产项目10个,在建项目2个。科教文卫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0.19万人。小学2所,在校生0.29万人。卫生机构1所,共有床位35张,卫生技术人员45人,其中执业医师32人,注册护士12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320人,共取得市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3项。其中,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项,获得省科技奖励1项。专利申请量2件,授权专利2件。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0元,增长10%;人均消费性支出为5000元,增长12%;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0平方米,增长1.2%;人均居住面积25平方米。全年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0.3万人、0.3万人、0.4万人、0.3万人和0.2万人,比上年分别增加0.05万人0.06万人、0.09万人、0.04万人和0.03万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80万元,增加20万元;支出170万元,增加19万元。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575人。其中城镇低保120人,农村低保310人,农村定期救济120人。(乡政府)
【大布乡】
党委书记马颖
乡长董经成
政区人口全乡总面积52.8平方公里,耕地3317公顷,辖5个管理区,48个行政村。总人口33433人,人口出生率12.41%,死亡率4.96%,自然增长率7.45%。
经济概况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2.48亿元,增长16%;第三产业增加值0.5亿元,增长15%。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亿元,增20%。实现财政总收入1207万元,增长1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0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9%。税收总收入458万元,增长30%。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3亿元,比年初增加0.3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亿元,比年初增加0.3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3亿元,比年初增加0.2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1亿元,比上年增长17%。粮食总产4.1万吨,增长9%;蔬菜总产20万吨,增长18%。肉类总产300吨,禽蛋总产700吨。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48亿元,比上年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实现增加值2.2亿元,增长19%;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3.4亿元,增长17%;实现利税458万元,增长30%;实现利润0.16亿元,增长18%。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0.37亿元,占全部工业的18%,增长2%。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13.6亿元,增加值3.1亿元,固定资产投入2.6亿元,税收458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3.4亿元,增加值2.2亿元,规模以上企业6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210公里,新修公路3条,15公里。各类沟渠7条,机井420眼。电视普及率100%,有线电视用户2750户。电话普及率96%。村村通公路率91%,村村通有线电视率91%,村村通电话率98%,村村通互联网率70%。新建楼房3座。
商贸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50万元。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5个,合同引资额2.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3亿元,投产项目3个,在建项目2个。
科教文卫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600人,小学5所,在校生2270人。卫生机构7所,其中医院、卫生院1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57张,卫生技术人员60人。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
社会事业农民人均纯收入4240元,增长9%。
板材之乡。该乡党委、政府通过采取政策拉动、强化服务、企业带动、信贷扶持等有效措施,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业,把大布乡打造成为了闻名的“板材之乡”。在景阳岗木业、鑫源木业等较大企业的带动下,大布乡的板材加工业逐步实现产业化生产。开发出高、中密度板多个板类品种。2007年,全乡共有中小型木材加工户1000余户,年产值8000多万元,平均每户年可创利2万余元,较大加工户年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平均每户可用农村劳动力10余人,形成了高庄、张董、穆庄等十余个木材加工专业村。仅此1项,全乡农民每年可增加收入2000余万元,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4000余人。同时,板材加工业的发展壮大,也带动了运输业、林业的发展。
刘胡同村新农村建设开出新路。刘胡同村村支书记刘占伦同志积极率领村党委干部召开党员会议、群众代表会议和村民大会,在充分尊重农民志愿的基础上,结合本村实际,大胆探索,把村东14亩村头荒地划为新区首批建设用地。凡是应分住宅用地、有经济基础的农户都可进入新区盖楼。以乡里推荐的19号户型为蓝本,结合农村实际,设计了新型住宅。按照“谁得益、谁出资”的原则,发动农民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新区内各种硬件设施完备。对不应安排宅基但又想在新区建楼的村民,先预交押金,待老宅基归村集体后,再把押金退还本人,老宅基则纳入村庄整体规划。2007年已建成标准楼房18处。该村将用3年的时间,完成30余户的规划,全面实现老村改造。
为人民群众所办的9件实事。中心教学楼的建设、卫生院门诊楼的建成、村村通油路、村村通有线电视、清挖沟渠、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心街柏油路的建成、新型农民合作医疗。(乡政府)
【郭屯乡】
党委书记肖德刚
乡长曹凤昌
政区人口全乡总面积56.5平方公里,耕地3070公顷,辖52个行政村。总人口29396人,人口出生率10.65%,死亡率7.55%,自然增长率3.09%。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4%。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增长7%。实现财政总收入0.09亿元,增长8%,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0亿元,比年初增加6.5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亿元,比年初增加0.3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1亿元,比上年增长7%。粮食总产3.3万吨,增长3%;棉花总产140吨,增长6%;肉类总产110吨,禽蛋总产100吨。农机总动力6.2万千瓦。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4亿元,比上年增长5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实现增加值0.6亿元,增长36%;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5亿元,增长45%;实现利税0.74亿元,增长18%;实现利润0.68亿元,增长16%。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0.6亿元。骨干工业企业8家。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8.6亿元,增加值1.9亿元,固定资产投入2.2亿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2.5亿元,规模以上企业9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60公里,新修公路6条,9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450公里。各类沟渠24条,机井500眼。新开沟渠8条,新打机井16眼;新建
及修复各类桥涵18座,新建拦水闸3座,灌溉受益土地2万亩。自来水用户6000户。电视普及率99%,有线电视用户300户。电话普及率26%。村村通自来水率100%,村村通公路率100%。
科教文卫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0.06万人。小学11所,在校生0.3万人。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20张,卫生技术人员31人,其中执业医师6人,注册护士3人。
社会事业农民人均纯收入3888元,增长12%。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1074人。农村低保1074人,农村定期救济1074人。
税收总量创历史之最。党委政府采取以情招商、以商招商的发展策略,多方位启动本地经济能人和经济大户,充分利用各种关系,广泛收集信息,对外宣传郭屯,打造郭屯品牌。聘请47位招商引资代理人协助招商,让其在外创业时不忘家乡的发展。不定期召开交流座谈会,加强联系,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线索。引导企业创新观念,党委政府不定期召开企业家座谈会,互通信息交流经验,招商引资渠道不断拓宽,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几年来,全乡共引进项目29个,规模企业达到了7家。投资过千万的民营项目5个,企业利税已成为乡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收从2002年的48万元,上升到2007年的456万元。(乡政府)
【高庙王乡】
党委书记魏绪洪
乡长张宝运
政区人口全乡总面积61.5平方公里,耕地3900公顷,辖58个行政村,总人口37723人,人口出生率10.93%,死亡率6.2%,自然增长率4.73%。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0.8亿元,增长20%。实现财政总收入0.1亿元,增长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08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2%。税收总收入0.2亿元,增长10%。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亿元,比年初增加0.5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亿元,比年初增加0.5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亿元,比年初增加0.6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1亿元,比上年增长7%。油料总产1000吨,增长1%;水果总产500吨,增长2%;蔬菜总产6000吨,增长5%。肉类总产5000吨,奶类总产100吨。全乡农机总动力0.5万千瓦,增长10%。
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实现增加值0.8亿元,增长15%;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亿元,增长15%;实现利税0.03亿元,增长10%;实现利润0.04亿元,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35,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0.8亿元,占全部工业的70%, 增长15%。骨干工业企业1家。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6亿元,增加值1.6亿元, 固定资产投入0.6亿元,税收68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3亿元,增加值84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4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210公里,新修公路5条,12公里。各类沟渠97条,机井796眼。新开沟渠12条,新打机井19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16座,新建拦水闸2座,灌溉受益土地1.1万亩。电视普及率100%,有线电视用户4200户。电话普及率95%。村村通公路率100%,村村通有线电视率99%,村村通电话率100%,村村通互联网率60%。新建楼房3座。
商贸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800万元,税收达到120万元,限额以下批发企业21家,零售158家。特色经济商贸街1条。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3个,合同引资额0.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0.05亿元,投产项目2个,在建项目1个。
科教文卫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0.12万人,小学11所,在校生0.23万人。医院(卫生院)1所,共有床位30张,卫生技术人员32人,其中执业医师15人、注册护士8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13人,文化馆1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00元,增长10%;人均消费性支出为2500元,增长15%;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0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9000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4300元,增长1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00元,增长21%;人均居住面积35平方米。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0.1万人。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1230人。其中农村低保1230人。福利彩票销售6.8万元,增长12%。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个,床位48张,收养48人。
(乡政府)
【金斗营乡】
党委书记董信光
乡长王泽文
政区人口全乡总面积35.4平方公里,耕地28000亩,辖27个行政村。总人口26695人,人口出生率7.47%,死亡率6.7%,自然增长率0.77%。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增长9%。实现财政总收入700万元,增长1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2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819万元,比年初增加550万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67亿元,比上年增长11%。油料总产1.1万吨,增长5.4%;蔬菜总产7000吨,增长13%。肉类总产4500吨,禽蛋总产2300吨,奶类总产1400吨。全年人工造林面积80公顷。全乡农机总动力3万千瓦,增长7.9%。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实现增加值0.5亿元,增长8%;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亿元,增长10%;实现利税0.3亿元,增长7%;实现利润0.4亿元,增长9%。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0.5亿元,占全部工业的30%,增长10%。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7亿元,增加值2亿元,固定资产投入1亿元,税收155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5亿元,增加值50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2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65公里,各类沟渠3条,机井16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4座,灌溉受益土地4000亩。电视普及率100%,有线电视用户180户。电话普及率37%,村村通有线电视率60%,村村通电话率100%,村村通互联网率18%。新建楼房14座。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1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000万元,增长13%;实现利税700万元,增长15%。
商贸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000万元;税收达到40万元;限额以下批发企业73家,零售52家;市场入住商户达到113户,大型超市连锁店5家。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4个,合同引资额1亿元, 实际到位资金。5亿元,投产项目2个,在建项目2个。
科教文卫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578人,小学2所,在校生2610人。卫生机构1所,共有床位20张,卫生技术人员9人,其中执业医师6人、注册护士3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3人。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2个。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00元,增长12%;人均消费性支出为2200元,增长16%;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5.5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3200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3973元,增长7.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00元,增长14%;人均居住面积45平方米。全年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6人、126人、96人、126人和256人,比上年分别增加6人、12人、6人、12人和35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34人。全乡最低生活保障救助1532人。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个,床位30张,收养30人。
便民服务。乡党委、政府新建的办公楼,成立了三农信息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便民服务窗口。三农信息服务中心,2007年3月投入使用,投资10万元多元,配备了8台微机,接入了宽带网,主要用于为群众免费上网查询农产品的市场行情,发布信息推销自己的产品,浏览种植、养殖、加工等方面的科技信息,培训各级干部微机知识等。农家书屋,共有图书6000余册,涉及政治、社科、文学、科技等7大类。
为人民群众所办的9件实事。1、对部分农村党员和致富能手的培训。2、以奖代补。3、完成了阳谷革命历史展览馆建设。4、完成了对机关干部和计生专职主任的微机培训。5、建立了公章启用纪录。6、完成了后刘至丁庄的公路建设。7、实施了便民服务代理制。8、启动了教育工作活动基金、社会贫困救助基金、干部干事创业奖励基金、专项工作养老保险基金。9、开展科技致富带头户、计生幸福家庭和平安和谐家庭“三户”评选活动。(乡政府)
阳谷县、乡(镇、办事处)概况代组稿人:许广录
东阿县
中共东阿县委员会
书记:张传玄*张旋宇
副书记:霍高原田中俊*哈宝泉*
刘德勇*
常委:张旋宇霍高原田中俊*
哈宝泉*刘德勇*王子章
颜善刘吉星高清浩
王海荣(女)*申强李艳秋(女)张玉星于凤贵
东阿县人大常委会
主任:张传玄*张旋宇
第一副主任:王海荣(女)
副主任:张方福*李吉福*张剑平*
张俊杰(女)*高明久*黄玉华徐传军邵吉同董泽森
东阿县人民政府
县长:霍高原
副县长:刘吉星秦玉珍(女)*申强朱凤泽孙荣军陈荣梅(女)
黄性利
政协东阿县委员会
主席:靖培恩
副主席:王修成仇志高*秦玉珍(女)
李卫东陈荣梅(女)*黄玉华*司家珍杨星荣(女)李爱军(女)
中共东阿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记:哈宝泉*颜善
东阿县人民武装部
部长:王林
政委:于凤贵
东阿县人民法院
院长:李学孟
东阿县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胡朝勋*隋军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推进东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县委书记张旋宇县长刘国强
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77.64亿元,增长16.4%;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3.6:65.4:21,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3亿元,同比增长21.9%,增幅居全市第三位;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02亿元,增长2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1.68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8357元、4370.32元,分别增长18.6%、12.2%。
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业经济较快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24家,新增28家,新增数量居全市第四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8.27亿元、利税14.66亿元、利润9.5亿元,分别增长35.02%、45.27%、43.95%;规模以上企业实交税金总额5.78亿元,增幅45.74%,居全市第二位,百元销售收入实交税金5.34元,居全市第二位。2007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11亿元,其中工业投入21.3亿元。一批重点项冃相继建成投产。鲁西化工基地40万吨尿素、10万吨烧碱,东昌焦化80万吨焦炭,华通热电5万千瓦热电,金华钢铁45万吨钢铁联产:,东阿钢球轴承滚子及高精密钢球扩建等重点项目已投产发挥效益。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申报国家级科技项目1项,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科技项目1项、专利83项,创新化工型煤粘合剂及专用设备获省级新产品认定,由东阿钢球有限公司承担的省科技计划项目“G5级瓷钢球项目”通过省级鉴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0%,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9%。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成效明显,减排目标顺利完成。
切实抓好重中之重,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粮食总产9.2亿斤,2。万亩优质强筋小麦质优价高,受到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同志批示褒奖。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兑现粮食直补、农资补贴、良种补贴等惠农资金2988万元。规划实施了鱼山生态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沉沙池综合开发区、桑蚕特色农业园“两区一园”建设,整合支农资金2780万元,完成建设项目18个。全县植树造林7000亩,新建林网5万亩,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新增养殖小区30处,新建无公害蔬菜基地7处,有机蔬菜示范园1处。市级涉农龙头企业达到6家。齐南路北段改造工程全部完成,改造路段24公里。完成了王大战备公路、位山至王小楼黄河灌区观光路、单王路等县乡公路建设及农村公路改造共计160多公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不断完善,被授予“全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先进县”。加大国土整理复垦和国土资源管理力度,新打机井400眼,新建桥涵280余座,新增耕地1500余亩,被评为“全省土地复垦先进单位”和“全省国土执法模范县”。
激发内力、扩大开放,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始终把民营经济和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民营企业新增130家,达到1110家,实现销售收入179.8亿元、利税21.6亿元、利润13.6亿元,分别增长41.3%、71.9%和52.6%。乡镇民营经济税收平均增加额948万元,列全市排名第三位。以钢球、阿胶、木材加工、棉纺为特色的中小企业集群快速兴起。招商引资共引进新开工建设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44个,实际投入资金15.97亿元;千万元以下项目69个,实际投入资金4.3亿元。4个投资过亿元的大项目落户东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利用外资有了新进展,外贸进出口大幅增长,外经工作取得新突破,建立起县、乡、村三级外派劳务服务网络。
加快文化旅游、商贸流通发展,服务业取得新成效。围绕建设“万户喜鹊吉祥地,千年阿胶福寿乡”,充分挖掘和开发“一人、一山、一品、一鹊”的特色文化内涵和旅游资源,基本形成了以鱼山曹植墓风景区、阿胶工业旅游线、洛神湖景区为中心,以黄河旅游、农业生态观光为辅助的旅游格局。组织举办了中国阿胶文化节、第三届曹植文化旅游节、吉祥文化研讨会等一系列文化活动,新春灯会成为东阿节日文化品牌,广播电视节目进一步丰富,质量不断提高。商贸物流发展势头良好,各种营销方式不断涌现,一批大型超市和购物中心相继建成,济南银座商城分店落户东阿,工业企业主辅分离试点已经启动。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重点的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取得新成效,利群农资配送、盛佳物流配送等物流中心正在兴起,城市商业加快向农村延伸。
推进城市化进程和生态建设,城乡面貌显著改善。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被省政府授予“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洛神湖景区被水利部授予“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实施了曙光街、环球北路的环境综合整治,完成了城区主干道绿化改造、行道树补植及新植工作,城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分别达到24%、22.5%、8平方米,完成了城区文化街西段、府前街、商业街西段等3条道路的翻新改造,打通拓宽了商业街东段断头路,硬化面积达8万平方米,城区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东阿广场儿童乐园工程和“三人居”主体工程已完工,中国吉祥文化博物馆、艺术馆、图书馆等“三馆”工程顺利奠基。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取得阶段性成果,被授予“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县”。
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和谐社会建设扎实推进。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10798人,再就业6515人,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38%、3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养老、医疗、失业等各项社会保险实现扩面11791人,“两个确保”得到较好落实,城市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东阿县概况】
政区人口全县总面积799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办事处),559个行政村(居委会)。年末全县总人口42.6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59万人。人口出生率10.48%,死亡率5.70%,自然增长率4.78%。有少数民族22个,598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77.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54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50.8
农村低保开始实施,为农村14380名困难群众发放了生活补助。对弱势群体开展全方位救助,其中孤儿救助、特困劳模救助、贫困学生救助、特困残疾人救助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高标准启建了6处乡镇中心敬老院,完成40户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落实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政策,为全县干部职工增加并全额补发了工资。平安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巡防”体系建设在全省领先,加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力度,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
坚持统筹协调发展,社会事业明显进步。教育管理和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全县本科一次上线1467人,万人比稳居全市第二。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统一了县域内教师工资标准,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杂费全部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杂费工作得到落实。投资710万元开展农村中小学规范化建设,成效显著。青少年活动中心被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联合命名为“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省级示范项目”。发放“一免一补”资金56万元,救助面积达到12%。新建乡镇卫生院门诊病房楼10处、新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23处,提前一年完成54处建设任务,完成了乡镇卫生院体制上划工作,农村医疗体制进一步优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3%,被授予“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先进县”。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深入开展,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被确定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后备县。群众性文化活动日益活跃,营造了文明祥和的社会氛围。双拥优抚、人民防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亿元,增长17.7%;第三产业增加值16.3亿元,增长21.9%。三次产业比例为13.6:65.4:21。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1亿元,增长25.8%。实现财政总收入3.3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2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2.9%。税收总收入5.91亿元,增长30.5%。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4.1亿元,比年初增加5.7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0.6亿元,比年初增加4.3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4.9亿元,比年初增加0.55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9.15亿元,比上年增长12.15%。粮食总产46万吨,增长10.4%;棉花总产0.38万吨,增长15.1%;油料总产670吨,增长2.9%;水果总产1.7万吨,增长3.5%;蔬菜总产17.35万吨。肉类总产1.95万吨,禽蛋总产1.29万吨,奶类总产0.3万吨。水产品总产1.96万吨,增长22.7%。全年人工造林面积419公顷。全县农机总动力87.79万千瓦。
工业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4家,实现增加值27.79亿元,增长22.48%;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8.27亿元,增长35.02%;实现利税14.66亿元,增长45.27%;实现利润9.5亿元,增长43.9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30.5,比上年提高0.7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27.79亿元,增长22.48%。
建设环保年末人口城镇化率达到27.18%,比上年提高1.17个百分点。自来水供水能力达到4万吨/日,供热面积3.6万平方米,用气人口3.75万人。新建、扩建城市道路面积1.3万平方米,公交营运车辆达到32标台,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83吨/日,城市园林绿地369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9.88%。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17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58亿元,增长12%;实现利税800万元,增长10%。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座,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2%。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1个,完成投资额2728.1万元,增长11.3%。城市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82%,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100%。
交通邮电公路通车里程1600公里。公路旅客运输量6.09万人次,公路货物运输量164.23万吨,增长16.3%。民用汽车拥有量4310辆,增长22%;其中私人轿车2078辆,增长37.98%。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24亿元,增长5.01%。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34万元,网通业务总量3845万元,移动业务总量4042万元,联通业务总量2016万元,邮政业务总量2389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7.5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9.47万户,电话普及率31部/百人,互联网用户7082户。
贸易旅游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8%。实现进出口总值2896万美元,增长97.5%,其中出口总值2527万美元,增长77.8%。实际利用外资513万美元,增长45.3%。外派人员15人次。主要旅游景点有曹植墓景区、阿胶工业旅游点、曹植公园。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1万人次,增长8.4%;实现旅游总收入1020万元,增长6.25%,其中外汇收入1.2万美元。
科教文卫有中等专业学校1所,在校生1913人。普通高中2所,在校生7329人。普通初中13所,在校生13753人。小学87所,在校生22950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43人。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1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处,档案馆1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有卫生机构18所,其中医院4所、卫生院12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607张,卫生技术人员885人, 其中执业医师420人、注册护士200人。
社会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57元,增长18.6%;人均消费性支出为5123元,增长9.3%;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1.20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4330元,增长12.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381.49元,增长21%;人均居住面积39.69平方米。全年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4076人、25445人、24732人、15180人,比上年分别增加2602人、4496人、1032人、3100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4345万元,增加4371万元;支出9793万元,增加2730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0720人。全县最低生活保障救助16657人。其中城镇低保2377人,农村低保14280人。福利彩票销售367万元。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0个,收养556人。社会福利企业6个,安置残疾人员386人。
11月30日,东阿县被国家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王玉霞任怀生)
【科技工业园区】
党委书记刘凡成
主任崔庆申
政区人口建成区6平方公里,耕地858公顷, 辖1个社区,10个行政村。总人口1238人,人口出生率11.3%,死亡率6.2%,自然增长率5.1%。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7.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4%。三次产业比例为2.5:95.5:2。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亿元,增长32.6%。实现财政总收入1.2亿元,增长117.13%。全年地方财政收入1326万元,同比增长104%。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0.25亿元, 比上年增长13.7%。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2亿元,比上年增长49.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家,实现增加值5.2亿元,增长49%;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0.8亿元, 增长78.36%;实现利税3.5亿元,增长105.3%;实现利润2.75亿元,增长118.78%。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5.2亿元,占全部工业的100%, 增长49%。骨干工业企业8家。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25.75亿元,增加值6.5亿元,固定资产投入7.76亿元,税收1.12亿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21.78亿元,增加值5.45亿元,出口创汇650万美元。规模以上企业23家。2007年新增6家规模以上企业。
招商引资全年共引入项目12个,项目总投资7.758亿元。其中北方包装材料、鑫泰机床、海都电动车3个项目投资均超过亿元。
基础建设农村公路通车里程36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6公里。电视普及率100%,有线电视用户1084户。村村通电话率、公路率、有线电视率均达到100%。新建楼房6座。
科教文卫小学2所,在校生400人。卫生机构6所,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基本实现“八通一平”。投资15万元的香江路排水管道向北延伸600多米,投资100多万元的社区综合楼已经动工建设,香江路、鱼山路供电线路向北延伸700米,铺设热力管线1500余米,自来水、通讯、燃气等设施工程随项目落地相继完工。完成了“三纵七横”的主干道路建设,铺设各种管网十万余米, 基本实现了“八通一平”。被列为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管委会)
【牛角店镇】
党委书记孙涛
镇长侯长忠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167平方公里,耕地6667公顷,辖11个管理区,83个行政村,总人口5.3万人,人口出生率10.8%,死亡率5.2%,自然增长率5.6%。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1.7亿元,增长16%;第三产业增加值0.5亿元,增长11%。三次产业比例为5:4:1。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亿元,增长20%。实现财政总收入0.23亿元,增长2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12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3%。税收总收入0.16亿元,增长21%。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实现总产值1.1亿元,比上年增长18%。粮食总产6.9万吨,增长18%;棉花总产530吨,增长15%;水果总产6300吨,增长8%;蔬菜总产9000吨,增长17%。肉类总产600吨,禽蛋总产1800吨,奶类总产300吨。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亿元,比上年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家,实现增加值0.2亿元,增长17%;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3.6亿元,增长25%;实现利税0.09亿元,增长21%。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21.4亿元,固定资产投入3.2亿元,税收120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0.7亿元,限额以上企业7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243公里,新修公路46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31公里。各类沟渠30条,机井1220眼。新打机井160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120座,新建栏水闸3座,灌溉受益土地0.7万亩。自来水用户3800户。电视普及率100%,有线电视用户9300户。电话普及率85%。村村通自来水率40%,村村通公路率98%,村村通有线电视率90%,村村通电话率85%。
商贸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0万元;限额以下批发企业3家,零售11家;市场入住商户达到210户,大型超市连锁店1家,特色经济商贸街2条。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16个,合同引资额1.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2亿元,投产项目7个,在建项目4个。
科教文卫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0.06万人。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0.3万人。小学8所,在校生0.21万人。医院1所,共有床位380张,卫生技术人员90人,其中执业医师12人、注册护士26人。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5%。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00元,增长16%;人均消费性支出3000元,增长15%;人均住房使用面积50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2000元,增长17%。农民人均纯收入4018元,增长2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00元,增长17%;人均居住面积70平方米。(镇政府)
【刘集镇】
党委书记都玉军
主任温培峰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126.6平方公里,耕地7000公顷,辖85个行政村。总人口70400人,人口出生率10.16%,死亡率7%,自然增长率3.16%。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三次产业比例为15:75:10。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亿元,增长15%。实现财政总收入0.15亿元,增长1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5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2%。税收总收入0.07亿元,增长15%。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7亿元,比年初增加0.5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6亿元,比年初增加0.4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1亿元,比上年增长8%。粮食总产9万吨,增长7%;棉花总产900吨,增长2%;蔬菜总产1.2万吨,增长11%。肉类总产6000吨,水产品总产200吨,增长10%。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0.7亿元,比上年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实现增加值0.65亿元,增长28%;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2亿元,增长30%;实现利税0.1亿元,增长10%;实现利润0.03亿元,增长12%。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0.65亿元,占全部工业的83%,增长28%。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230公里,新修公路6条,3。公里。各类沟渠140条,机井1200眼。新开沟渠4条,新打机井20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20座,新建拦水闸60座,灌溉受益土地2万亩。自来水用户2000户。电视普及率95%,有线电视用户7700户。电话普及率85%。村村通公路率100%,村村通有线电视率100%,村村通电话率100%、村村通互联网率80%。新建楼房30座。
商贸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000万元;限额以上批发企业2家,零售5家;税收达到50万元;限额以下批发企业10家,零售800家;大型超市连锁店2家,特色经济商贸街1条。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20个,合同引资额3亿元, 实际到位资金2.2亿元,投产项目14个,在建项目6个。
科教文卫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0.05万人。
普通初中2所,在校生0.2万人。小学12所,在校生0.38万人。卫生机构12所,共有床位60张,卫生技术人员204人,其中执业医师180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1。人,共取得市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1项。获得省科技奖励1项。专利申请量2件,授权专利1件。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2个,公共图书馆1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处,档案馆1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00元,增长10%;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200元,增长12%;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5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4400元,增长1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00元,增长8%;人均居住面积50平方米。全年职工养老、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均为0.3万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8万人。全镇最低生活保障救助1970人。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个,床位200张,收养50人。社会福利企业2个,安置残疾人员60人。(镇政府)
【姜楼镇】
党委书记付崇国
镇长周广玉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55平方公里,耕地3200公顷,辖5个社区,35个行政村。
经济概况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2.6亿元,增长28%;地方财政收入2267万元,增长43%;工商税收7200万元,增长79%;农民人均纯收入4720元,增长9.6%。在全市乡镇考核中,综合考核列全市第9名。
农业新发展丰产林133公顷,全镇丰产林达到24000余亩。在陈店、王小楼共发展天麻2万窝、猪苓2万窝,在孙茂芋村种植了天南星、芍药、牡丹共计30亩。在畜牧生产上,加强口蹄疫、禽流感和狂犬病的防治,保证了全镇畜牧业健康发展。新建西寺等村畜牧小区6个。
工业全镇新上、扩建项目14个,完成工业销售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4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06亿元,同比增长42%,列全市第18位。
以壮大钢球、钢铁支柱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该镇以项目建设为核心,以壮大钢球、钢铁支柱产业为重点,以加快板材等新兴产业为辅助。金华钢铁投资1.8亿元建设了60万吨炼钢项目,该项目已顺利投产,年实现产值18亿元,利税2亿元,结束了企业单纯炼铁附加值不高、能耗大的历史。山水薄板投资5000万元,建设了2号冷轧薄板生产线,已顺利投产,企业生产能力增长了1倍。兴华钢球与金星钢球实现了合并联营,并投资8000万元进行了规模扩建,年产钢球8000余吨,60亿粒,实现产值1.6亿元。全镇钢球企业已达24家,并带动了印刷、包装、运输、钢材营销、服务业等十几个行业的发展,增加了社会经济效益。
基础建设先后拆迁破旧房屋2000平方米,镇政府办公楼、镇土管所办公楼、镇供销社商品楼正在建设之中。投资400万元,占地40余亩的姜楼镇中心敬老院在广粮门村开工建设。投资160余万元新建了柳林屯、咸集、东寺等7个村的办公室。投资50余万元新建了连接姜楼、刘集两乡镇的王小楼大桥。在姜楼、陈店两村发展了购物超市。大力推广“一池三改”模式,沼气入户工程已在归德铺村正式启动。创建平安新农村,建立了治安联防巡逻队,配备了专用车辆,治安环境明显改善。
教育设施先后为镇中学投资14万元余元进行规范化建设,其中投入3.5万元建设了校园网,重建厕所投资4.7万元、铺设球场投入3.5万元、新建100米跑道投入1.2万元、翻修校墙投资0.47万元、消防设施建设及财产维修投入1万元。投资60多万元完成了镇中心小学旧楼危改和综合楼建设项目。投资20余万元,为镇小学建设了高标准的多媒体教室、微机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电子备课室、文化长廊等设施。
卫生事业完善硬件设施,投资136万元新建了门诊楼1座,已投入使用。新建和改建了王小楼、柳林屯、陈店、咸集、闫庄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加强了妇产科室建设,卫生院建设全部达到了市级标准。
(镇政府)
【大桥镇】
党委书记题宗国
镇长宋强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51平方公里,耕地3.2万亩,辖5个管区,31个行政村,总人口2.19万人,人口出生率8.89%,死亡率6.67%,自然增长率2.22%。
经济概况2007年实现生产总值1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7%。三次产业比例为3:6:1。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8亿元,增长22%。实现财政收入760万元,增长79%。税收总收入1.97亿元,增长86%。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46亿元,比上年增长5.3%。粮食总产2.15万吨,增长3.2%;水果总产500吨,增长5.1%;蔬菜总产1万吨,增长6.2%。肉类总产1500吨,禽蛋总产1470吨。水产品总产350吨,增长4.8%。全镇农机总动力2.3万千瓦,增长3.4%。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14亿元,比上年增长7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家,销售收入9.48亿元,实现增加值2.3亿元,增长89%;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2.8亿元,增长69%;实现利税7480万元;实现利润2.38亿元,增长60%。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106公里,新修公路5条,7公里。铺设下水管道5公里。各类沟渠30条, 机井450眼。新开沟渠20条,新打机井210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120座,灌溉受益土地1.5万亩,新增沼气池150户。有线电视用户3758户,电话普及率90%以上,村村通公路率100%,有线电视普及率75%,互联网普及率15%。
商贸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000万元;税收达到431万元;零售210余家;市场入住商户达到13户,超市连锁店8家,特色经济商贸市场4个。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9个,合同引资额3.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6亿元,投产项目3个,在建项目6个。
科教文卫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1500余人。小学4所,在校生1135人。卫生机构18所,其中卫生院1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诊所16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30张,卫生技术人员24人,其中执业医师6人、注册护士6人。
社会事业农民人均纯收入4180元,增长1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58元,增长6.5%。全年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60人、680人、560人、700人和273人,比上年分别增加260人、357人、260人、412人和56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1万元,增加7万元;支出2万元,增加0.5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70人。农村低保389户,619人。(镇政府)
【高集镇】
党委书记李超镇长刘凡水
政区人口耕地面积4800公顷,辖47个行政村。总人口30111人,人口出生率10.57%,死亡率8.33%,自然增长率2.24%。
经济概况工农业总产值4.8亿元,同比增长14.3%;财政收入实现740万元,同比增长23.3%;工商税收达到550万元,同比增长37%;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055元。完成招商引资1.2亿元,同比增长26%。
农业2007年,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实现了吨粮田目标。林业、蔬菜、桑蚕、畜牧稳步发展。借助土地综合整理项目,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投资1100多万元,对7200亩土地进行了综合整理,完成了项目区内的综合配套设施建设,新打机井57眼,新铺沙石路1.2万米,新建桥涵闸27座,铺设PVC输水管道1.5万米,栽植树木1.3万株。
工业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总抓手,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突出招引工业项目。2007年引进海韵煅后胶等项目6个,合同协议资金总额2.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2亿元。东阿特钢、华云粮食2个企业都进行了扩大再生产,规模进一步发展壮大。特钢厂生产能力超过1.7万吨,比2006年提高15%,交税突破420万元。华云粮食制品生产的面条系列产品效益很好,在省内各大超市供不应求。
商贸2007年个体私营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日趋繁荣,集贸市场活跃。全镇有各类商户近600家,从业人员达3000人,年未固定资产原值2000万元, 实现增加值0.4亿元,创利税760万元。
基础建设在规范建设镇驻地商业街南段基础上,对商业街北段、府前街、原菌种厂段进行了规范化开发建设,街道修建了下水道,掀起了新一轮小城镇建设高潮。新铺油路17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并为每个村带动了一条街,是全县以路带动一条街的唯一乡镇。部分村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基本框架,完成了路面的硬化美化,庙杨等村的新农村建设已逐渐起步。
社会事业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获市、县 “平安建设先进乡镇”荣誉称号。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稳定,连续第15年荣获全县人口与计划工作一等奖。教育再上新台阶,高中录取人数突破百人大关,初中升学率居全县第2名。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完全小学教学楼已投入使用。新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5处。积极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镇政府)
【姚寨镇】
党委书记苏玉凤
镇长王木华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83平方公里,耕地5180公顷,55个行政村,总人口3.5万人,人口出生率10%。,死亡率9%。,自然增长率1%。。有少数民族2个,43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亿元,增长10%;第二产业增加值1.56亿元,增长25%;第三产业增加值0.64亿元,增长21%。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00万元,增长26%。实现财政总收入1026万元,增长1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3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8%。税收总收入187万元,增长30%。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1亿元,比上年增长8.2%。粮食总产4.2万吨,增长7%;棉花总产500吨,增长5%;水果总产6000吨,增长7.5%;蔬菜总产2.1万吨,增长9%。肉类总产3000吨,禽蛋总产500吨,奶类总产10吨。水产品总产1500吨。全年人工造林面积150公顷。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56亿元,比上年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实现增加值0.7亿元,增长40%;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73亿元,增长64.5%;实现利税0.5亿元,增长54%;实现利润0.256亿元,增长84.7%。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9.65亿元,增加值2.7亿元,固定资产投入0.11亿元,税收567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2.73亿元,增加值70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7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150公里,新挖各类沟渠6万米,新打机井110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47座,灌溉受益土地7万亩。自来水用户1600户。电视普及率100%,有线电视用户4300户。电话普及率100%。村村通自来水率40%,村村通公路率100%,新建楼房14座。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6个,合同引资额0.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0.35亿元,投产项目5个,在建项目1个。科教文卫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0.1万人。小学8所,在校生0.15万人。卫生机构9所,共有床位32张,卫生技术人员17人。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00元, 增长15%;人均消费性支出为6000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4180元,增长1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00元,增长5%;人均居住面积25平方米。全年职工养老、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0.04万人、0.07万人。
新农村示范区建设。姚寨镇被确定为全省农业综合开发支持新农村建设示范区,根据规划,相继进行了新打机井、修建桥涵闸、新修生产路、开挖沟渠一系列工作。植树5万棵,完善林网2.3万亩,平整土地200亩。在村庄建设方面,示范区内的村庄大力开展文明一条街建设,整修街道,安装路灯,栽植绿化苗木,推广农户小沼气。在东庙等村庄率先推广了村村通自来水的试点工作。(镇政府)
【顾官屯镇】
党委书记邵良臣
镇长张树平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72.71平方公里,耕地4467公顷,辖7个管区,52个行政村。总人口3.8万人,人口出生率10.3%,死亡率5.1%,自然增长率4.6%。有少数民族1个,回族55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三次产业比例为26:54:20。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240万元,增长13.27%。实现财政总收入1620万元,增长2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63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32.6%。税收总收入1390万元,增长157.8%。年末金融机构本币各项存款余额1.29亿元,比年初增加0.25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8亿元,比年初增加0.26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币各项贷款余额0.52亿元,比年初增加100万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06亿元,比上年增长8.3%。粮食总产4.5万吨,增长8.1%;棉花总产200吨,增长8.2%;蔬菜总产2.34万吨,增长8.6%。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67亿元,比上年增长60.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实现增加值0.72亿元,增长57.1%;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96亿元,增长59.4%;实现利税0.39亿元,增长55.1%;实现利润3360万元,增长76.2%。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0.72亿元。骨干工业企业12家。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6.71亿元,增加值1.67亿元,固定资产投入3.80亿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2.96亿元,增加值724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7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135公里,新修公路4条,12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15公里。各类沟渠56条,机井205眼。新开沟渠26条,新打机井105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76座,新建拦水闸9座,灌溉受益土地6.7万亩。自来水用户3800户。电视普及率99%,有线电视用户5200户。电话普及率64%。村村通公路率100%,村村通自来水率34.6%,村村通有线电视率100%,村村通电话率100%,村村通互联网率100%。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12个,合同引资额2.5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86亿元,投产项目8个,在建项目4个。
科教文卫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930人。小学10所,在校生1756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00张,卫生技术人员98人,其中执业医师8人。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00元,增长19.2%;农民人均纯收入4580元,增长11.1%;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2023人。(镇政府)
【陈集乡】
党委书记汝继新
乡长王瑞雪
政区人口全乡面积46.5平方公里,辖4个管理区,30个行政村,5125户,17919人。共有耕地35088亩。果园2800亩,林地1.8万亩,居民点、工矿企业用地7213亩,交通用地3467.5亩,水域3950亩。全境东西最大横距14.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2.5公里,329省道呈东西走向横贯全乡,省道齐南公路穿乡而过,陈高公路、大高公路南北纵贯大半村庄,交通便利。境内有班滑河、郭口西干渠、新西干渠。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8亿元,比上年增长7%。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增长29%。实现财政总收入0.02亿元,增长2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02亿元,同比增长20%。税收总收入0.005亿元,增长21%。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0.8亿元,比上年增长8%。累计开发7000亩盐碱地。全乡新建500头以上养猪场3处,生猪存栏3.2万头。
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亿元,比上年增长8.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实现增加值0.8亿元,增长22%;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亿元,增长20%;实现利税0.02亿元,增长40%;实现利润0.2亿元, 增长40%。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5亿元,增加值1亿元,固定资产投入1.1亿元,税收196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0.9亿元,增加值20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9家。
基础建设总投资320万,新打机井400眼,新建桥涵等建筑物405座,新挖沟渠120条。修复各类桥涵3座,灌溉受益土地2万亩。新修公路30条。电视普及率100%,有线电视用户2000户。电话普及率90%。村村通自来水率30%,村村通公路率100%,村村通有线电视率60%,村村通电话率90%、村村通互联网率30%。新建楼房20座。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2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00万元, 增长50%;实现利税30万元,增长30%。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6个,合同引资额1亿元, 实际到位资金0.8亿元,投产项目4个,在建项目2个。
科教文卫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0.06万人。小学3所,在校生0.08万人。卫生机构1所,其中,医院(卫生院)1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共有床位50张,卫生技术人员15人。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2个,公共图书馆1处,档案馆4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0%。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29元,增长12%;人均消费性支岀为800元,增长7%;人均住房使用面积50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80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4029元,增长1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00元,增长6%;人均居住面积50平方米。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0.8万人。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31人。其中,农村低保778人。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个,床位30张。收养25人。
林果、水产生产基地。全乡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林果、水产生产基地乡镇”。冬暖大棚1200个,大拱棚110。亩。全乡林果面积近6000亩,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林果基地乡。在抓好优质果品开发同时,引进发展500亩金花梨、大棚甜油桃和大棚杏等名优品种,建起1处大棚杏示范园,改善了果林结构。全乡年产果品1000万公斤,商品果率达98%以上。2007年,1200亩水面全部实行科学养殖,对任集、李庙等村进行鱼蟹混养实验,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全乡水产品总量年产达1527.8万公斤。
肉食鸡饲养成为畜禽养殖业发展中的亮点。建起了王凤轩、赵楼、张太宁3处规模饲养小区,新建养鸡大棚124个,年出栏肉鸡80万只,年收入140万元。(乡政府)
【鱼山乡】
党委书记刘光波
乡长贾连勇
政区人口全乡总面积64.37平方公里,耕地5.48万亩,辖6个管区,54个行政村,总人口2.82万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0.07亿元,增长0.2%。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亿元,比年初增加0.06亿元。
农业粮食总产3.2万吨,棉花总产200吨,蔬菜总产2.4万吨,肉类总产1100吨,水产品总产500吨。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0.56亿元,比上年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实现增加值0.07亿元,增长5%;实现产品销售收入0.96亿元,增长8%;实现利税0.1亿元;实现利润0.08亿元,增长12%。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3.9亿元,增加值0.96亿元,固定资产投入1.3亿元,税收242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0.2亿元,规模以上企业2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170公里,新修公路2条,12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26.4公里。各类沟渠38条,机井480眼。新开沟渠17条,新打机井80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42座,新建拦水闸5座,灌溉受益土地3.7万亩。自来水用户1230户。电视普及率100%,有线电视用户6320户。电话普及率83%。村村通自来水率25%,村村通公路率100%,村村通有线电视率96%,村村通电话率100%,村村通互联网率92%。新建楼房65座。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2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140万元,增长9%;实现利税27万元,增长13%。
招商引资合同引资额4.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2亿元,投产项目18个,在建项目7个。
文教卫生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0.1万人。小学3所,在校生0.2万人。卫生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20张,卫生技术人员18人,其中执业医师16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15人,共取得市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2项。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3个,公共图书馆2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86%和98%。
旅游旅游收入130万元,旅游景点1处。
社会事业人均消费性支出为6460元,增长5%;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2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3798元,增长7.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460元。
(乡政府)
【铜城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朱传增
主任李尚生
政区人口辖区总面积68平方公里,耕地4217公顷,辖7个社区,51个行政村。总人口7.0万人, 人口出生率10.3%,死亡率4.3%,自然增长率6%。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亿元,增长20%。实现财政总收入0.5亿元,增长3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121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30%。税收总收入0.2948亿元,增长41%。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亿元,比上年增长7%。粮食总产5.1万吨,增长3%;棉花总产100吨;水果总产200吨;蔬菜总产3.3万吨。禽蛋总产7000吨,奶类总产300吨。水产品总产20吨,增长7%。全年人工造林面积0.2公顷。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5亿元,比上年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家,实现增加值0.8亿元,增长20%;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8亿元,增长30%;实现利税1.9亿元,增长30%;实现利润1.4亿元,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0,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0.8亿元,占全部工业的15%, 增长20%。骨干工业企业14家。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18.4亿元,增加值3.8亿元,固定资产投入2.8亿元,税收500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2.8亿元,规模以上企业14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238公里,新修公路12条,47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9公里。各类沟渠234条,机井672眼。新开沟渠11条,新打机井72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23座,灌溉受益土地6万亩。自来水用户3675户。电视普及率92%,有线电视用户9844户。电话普及率100%。村村通自来水率17%,村村通公路率100%,村村通有线电视率88%,村村通电话率100%,村村通互联网率16%。
商贸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900万元;限额以上批发企业2家,零售4家;税收达到1181万元;限额以下批发企业131家,零售1291家;市场入住商户达到1672户,大型超市连锁店7家,特色经济商贸街4条。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11个,合同引资额7.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0.8亿元,投产项目3个,在建项目8个。
科教文卫中等专业学校1所,在校生0.18万人。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0.24万人。普通初中2所,在校生0.2万人。小学9所,在校生0.3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0.04万人。卫生机构6所,其中,医院、卫生院4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380张,卫生技术人员614人,其中执业医师242人、注册护士42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30人,共取得市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3项。专利申请量5件,授权专利5件。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4个,公共图书馆1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2处,档案馆1处。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社会事业人均住房使用面积45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4173元,增长13%;人均居住面积40平方米。农村低保1759人,农村定期救济46人。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个,床位50张。收养30人。
(办事处)【新城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王玉涛
主任李文忠
政区人口辖区总面积50平方公里,耕地3万亩,辖6个管(社)区,26个行政村。总人口2.7万人,人口出生率10.7%,死亡率4.3%,自然增长率6.4%。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7.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9%。三次产业比例为17:52:31。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4.7亿元,增长39%。实现财政总收入0.1亿元,增长13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60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33%。税收总收入1366万元,增长108%。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8亿元,比上年增长17%。粮食总5万吨,增长10%;蔬菜总产4万吨,增长16%。禽蛋总产400吨。水产品总产200吨,增长20%。全年人工造林面积90公顷。农机总动力20177千瓦,增长27%。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5亿元,比上年增长2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实现增加值0.3亿元,增长52%;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68亿元,增长35%;实现利税0.96亿元,增长36%;实现利润0.64亿元,增长3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80,比上年提高7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0.3亿元,占全部工业的20%,增长13%。骨干工业企业6家。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5.2亿元,增加值1.35亿元,固定资产投入1.8亿元,税收1366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1亿元,增加值0.3亿元,规模以上企业6家。
基础建设公里通车里程98公里,新修公路51条,170公里。各类沟渠5条,机井320眼。新开沟渠2条,新打机井42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18座,新建拦水闸4座,灌溉受益土地3万亩。自来水用户6000户。电视普及率100%,有线电视用户9000户。电话普及率9。%,村村通自来水率70%,村村通公路率96%,村村通有线电视率100%,村村通电话率90%,村村通互联网率60%。新建楼房40座。资质三级以上建筑企业3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000万元,增长35%;实现利税3000万元,增长21%。
商贸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000万元;限额以上批发企业4家,税收达200万元;限额以下批发企业32家,零售100家;大型超市连锁店4家,特色经济商贸街4条。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17个,合同引资额1.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02亿元,投产项目15个,在建项目2个。
科教文卫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3790人。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2000人。普通小学5所,在校生935人。医院(卫生院)3所,卫生防疫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共有床位275张,卫生技术员35人,其中执业医师15人,注册护士12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200人,共取得市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20项。其中获得国家科技奖励3项,获得省科技奖励5项。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51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2处。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00元,增长8%;人均消费性支出为3000元,增长9%;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0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2000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4200元,增长1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00元,增长11%;人均居住面积80平方米。全年职工养老、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0.3万人、0.1万人、0.05万人、0.1万人,比上年分别增加0.15万人、0.05万人、0.05万人、0.03万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0.04万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586人。其中,农村低保516人,优抚对象74人,孤儿救助4人,优待对象46人。社会福利企业1个,安置残疾人员96人。政府授予“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
坚持统筹协调发展,社会事业明显进步。教育管理和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全县本科一次上线1467人,万人比稳居全市第二。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统一了县域内教师工资标准,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杂费全部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杂费工作得到落实。投资710万元开展农村中小学规范化建设,成效显著。青少年活动中心被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联合命名为“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省级示范项目”。发放“一免一补”资金56万元,救助面积达到12%。新建乡镇卫生院门诊病房楼10处、新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23处,提前一年完成54处建设任务,完成了乡镇卫生院体制上划工作,农村医疗体制进一步优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3%,被授予“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先进县”。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深入开展,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被确定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后备县。群众性文化活动日益活跃,营造了
文明祥和的社会氛围。双拥优抚、人民防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办事处)
东阿县、乡(镇、办事处)概况代组稿人:王玉霞
中共茌平县委员会
书记:任晓旺
副书记:王伟华(女)冯海亭*许泽英
高洪岩*
常委:任晓旺王伟华(女)冯海亭*
高洪岩*白文儒张俊之*
许兰岭徐莹(女)*刘奎忠徐文华韩德振于永生
路绪剑景志国
茌平县人大常委会
主任:任晓旺
第一副主任:孙新建(女)*徐莹(女)
副主任:韩宪宏*刘继军何其平
孙乐生*刘士贵*贾占信
王金玉
茌平县人民政府
县长:王伟华(女)
副县长:高洪岩*许兰岭徐莹(女)*栾振利崔岩*张雪廷尹海波刘奎忠肖德刚曹志程张春兰(女)
政协茌平县委员会
主席:殷庆太*冯海亭
副主席:冯永常*孙协平董廷路*
杨秀桂(女)*李捷恩张丽华(女)刘培哲*杜长之吴光军
王彪
中共茌平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记:徐文华
茌平县人民武装部
部长:刘怀军
政委:于永生
茌平县人民法院
院长:任永生*王文振
茌平县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邵景良
认清形势统一思想
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县委书记任晓旺县长王伟华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团结实干建设铝城枣乡,科学发展跨入全国百强”的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奋力拼搏,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全县GDP完成142.5亿元,比上年增长24.6%,财政总收入24.9亿元,增长47%;地方财政收入7.5亿元,增长50%;农民人均纯收入4636元,增长1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万元,增长37.3%。荣获了“全省双拥模范县”、“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县”、“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县,,、“全省中小企业发展先进县”、“全省对外开放先进县”、“全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县”、“全省村村通自来水先进县”、“全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当前的在平,政治安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工业经济迅猛发展。组织实施了信发华宇平衡300万吨氧化铝等21个重点工业项目,铝、密度板、味精、纺织、塑料、制药等几大产业格局已经形成。骨干企业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信发集团、齐鲁味精、信乐味精、金号织业、华鲁制药五家企业的销售收入、利润、利税均占全县工业经济总量的80%以上。品牌战略实现突破,新增山东省名牌产品4个、国家免检产品2个。企业家队伍不断壮大,实施了“百名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培养了一大批干事创业的优秀企业家。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5家,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21家,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15家。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10亿元、利润32.5亿元、利税48.5亿元,分别增长81%、68%、49%。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有效,后进村整顿工作深入开展,村级班子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枣园面积达到8万亩,菌菜、畜牧、林果、水产、桑蚕五大主导产业稳步发展,多种经营总收入达到17.2亿元。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到156家。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粮食直补资金、综合直补资金全部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农村“水、电、路、医、学”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乡镇总体规划与村庄建设规划已全面展开,村镇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乡村面貌有了明显变化。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完成投入4亿元,组织实施了804省道配套工程、中心街改造、城区绿化、在中河改造等10大城建工程,新增绿化面积150万平方米、城区排水管网1.3万米、路灯1000余盏,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百日会战”成效显著,人居环境、创业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第三产业发展加快。2007年,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23.7亿元,增长35%。工业企业主业与辅营服务业剥离工作进展顺利。交通运输、商贸流通业等快速发展,已成为全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民营经济迅速膨胀。依托大企业、大集团的带动,木业加工、铝材加工、棉纺、农副产品加工等民营经济群体快速扩张,2007年,民营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入55亿元,实现税收10.1亿元。
对外开放成果丰硕。招商引资成绩突出,2007年,共引进项目92个,实际到位资金31.5亿元。对外贸易不断拓展,实际利用外资1200万美元,增长98%;完成进出口总值4.1亿美元,其中,完成出口1亿美元,增长290%。
和谐社会取得新的成就。教育事业成绩突出,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取得突破,累计参观人数达到21万人次,已成为全省、全国的亮点;中小学教育继续保持了全市领先水平,高中教育步入全市先进行列;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部免除,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步伐加快,荏平一中分校、实验小学分校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教学条件。城乡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0%以上,新建扩建了3处乡镇卫生院和25处社区卫生服务站。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两个确保”得到较好落实,新建改建了7处中心敬老院,2000多名孤寡老人全部入住。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的成绩,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入。平安建设不断深化,严打整治活动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排查体系不断完善,全县社会形势保持稳定。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稳定了低生育水平。村村通柏油路、通客车、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工程基本完成。另外,科技、体育、统一战线等各项事业都有了新的进步。
作风建设取得新的改进。我们扎实深入地开展了机关作风集中整顿和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广大干部以严肃认真的态度,通过加强学习、自我剖析、认真整改,达到了思想解放、作风改进、本领增强的目的,促进了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党的建设取得新的成效。不断巩固扩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各级班子的战斗力明显增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进行廉政承诺制度和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加大反腐倡廉教育力度,狠抓了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查办一批违纪违法案件,维护了党的形象和人民的利益。【茌平县概况】
政区人口全县总面积1120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办事处),819个行政村。年末全县总人口58.7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87万人。人口出生率10.5%,死亡率4.8%,自然增长率5.7%。有少数民族27个,2280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42.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3.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66亿元,增长11%;第二产业增加值100.83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20.97亿元,增长30%。三次产业比例为14.5:70.8:14.7。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68亿元,增长46%。实现财政总收入24.8亿元,增长4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51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50%。税收总收入24.4亿元,增长46.2%。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8.2亿元,比年初增加7.5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8.13亿元,比年初增加2.9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82.08亿元,比年初增加22.49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7.14亿元,比上年增长14%。粮食总产62.9万吨,增长8.7%;棉花总产1.1万吨,增长52.8%;油料总产1.73万吨,增长17.7%;水果总产8.6万吨,增长22.9%;蔬菜总产107.57万吨,增长5%。肉类总产5.82万吨,禽蛋总产2.04万吨,奶类总产0.33万吨。水产品总产1.1万吨,增长7.8%。全年人工造林面积1551公顷。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04.5亿元,比上年增长73.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5家,实现增加值100.8亿元,增长73.5%;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07.4亿元,增长93.8%;实现利税49.58亿元,增长52.4%;实现利润32.28亿元,增长67.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94.43,比上年提高42.8个百分点。
建设环保自来水供水能力达到0.8万吨/日。公交营运车辆达到52标台,城市园林绿地150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12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4725万元。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座,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4.79%。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20个,完成投资额25579.6万元,增长3.1%。城市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91.4%,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100%。
交通邮电公路通车里程218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7.1公里。公路旅客运输量67.54万人次。邮政业务总量2943万元,增长15.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9.8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7.2万户,电话普及率45.1部/百人,互联网用户0.7万户。
商贸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72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其中,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20.64亿元;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0.08亿元。实现进出口总值4.1亿美元,增长135.6%,其中出口总值1亿美元,增长194.1%。新签利用外资项目2项,合同外资额2550万美元,增长197.5%;实际利用外资1200万美元,增长98%。
教科文卫普通高中3所,在校生1.3万人。普通初中21所,在校生3.8万人。小学98所,在校生2.9万人。专利申请量103件,授权专利70件。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1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处,档案馆1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8%和95%。有卫生机构29所,其中,医院、卫生院25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025张,卫生技术人员1396人,其中执业医师549人、注册护士847人。有体育馆1座。
社会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万元,增长37.4%;人均消费性支出为9143元,增长35.3%;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6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6351元,增长13.4%。农民人均纯收入4637元,增长14.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14元;人均居住面积30平方米。全年职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万人、3.3万人、3万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0.53万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12247人。其中,城镇低保6384人,农村低保5863人。(朱士明商善宝)
【振兴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王传峰
主任邬美忠
政区人口辖区总面积71平方公里,耕地4492公顷,辖68个行政村。总人口87286人,人口出生率10.45%,死亡率3.1%,自然增长率7.44%。有少数民族1个,123人。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2%。三次产业比例为15:59:26。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亿元,增长34%。实现财政总收入0.75亿元,增长3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37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50%。税收总收入0.75亿元,增长39%。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5.9亿元,比上年增长21%。粮食总产5.7万吨,增长16%;棉花总产300吨,增长11%;水果总产200吨,增长15%;蔬菜总产4.5万吨,增长12%。肉类总产7000吨,禽蛋总产500吨,奶类总产2000吨。水产品总产1000吨,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4995元。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9亿元,比上年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家,实现增加值6.5亿元,增长35%;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9亿元,增长43%;实现利税0.8亿元,增长26%;实现利润2.9亿元,增长3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45.48,比上年提高17.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6.6亿元,占全部工业的72%,增长4.9%。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42.6亿元,增加值12.7亿元,固定资产投入6.4亿元,税收12822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3.1亿元,增加值6.5万元,规模以上企业22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210公里,新修公路2条,10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240公里。各类沟渠43条,机井830眼。新打机井5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45座,灌溉土地4万亩。自来水用户1.4万户。电视普及率95%。村村通自来水率100%,村村通公路率90%。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18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6009万元,增长0.8%;实现利税1950万元,增长1.2%。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15个,合同引资额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9亿元,投产项目12个,在建项目3个。
科教文卫普通中学4所,在校生23749人。小学12所,在校生6773人。中教职工1245人,小教职工694人。医院、卫生院2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10张,卫生技术人员150人,其中执业医师62人,注册护士35人。(徐艳)
【信发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王琦
主任杜贾林
政区人口辖区总面积43平方公里,耕地2274公顷,辖42个行政村。总人口63402人,人口出生率11%,死亡率3%,自然增长率8%。
经济概况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0亿元,增长106%。实现财政总收入2210万元,增长2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62.9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38%。税收总收入2300万元,增长32%。
农业粮食总产2.96万吨,增长17%;棉花总产318吨,增长112%;油料总产411吨,增长109%;蔬菜总产3.41万吨,增长154%。肉类总产1.4万吨,禽蛋总产1300吨,奶类总产180吨。水产品总产650吨,增长12%。全年人工造林面积82公顷。农机总动力1.2万千瓦,增长12%。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9.23亿元,增加值2.8亿元,固定资产投入6.5亿元,税收550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2.79亿元,增加值252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5家。
基础建设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1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200万元,增长120%;实现利税55万元,增长220%。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座,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6%。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3个,完成投资额3.1亿元,增长35%。城市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84%,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100%。新建、扩建城市道路面积200万平方米。
商贸标准市场4处。市场成交额达到1.1亿元,税收达到7.8万元,市场入住商户达到320户,商贸企业、商业网点4家。大型超市连锁店3家,特色经济商贸街4条。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13个,合同引资额1.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0.89亿元,投产项目10个,在建项目3个。
科教文卫小学4所,在校生1735人。教职工120人。共取得市(地)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5项,其中,获得省科技奖励1项。专利申请量5件。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2个,公共图书馆2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2处。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有卫生机构4所,其中,医院、卫生院1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3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23张,卫生技术人员43人,其中执业医师6人、注册护士5人。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万元,增长39%;人均消费性支出为7760元,增长16%;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2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4200元,增长26%。农民人均纯收入4939元,增长14.3%。全年职工养老、医疗参保人数分别达到71人、71人,比上年分别增加2人、2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61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713人,农村低保713人。
六大主导产业。形成了热电、密度板、电解铝、碳素、纺织、味精六大主导产业,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了链条经济。在铝产业链条延伸岀电解铝、铝粉、碳素、氟化盐、民用型材、工业型材、铝汽车配件、铝板带箔8大产品近百家企业;密度板产业链条延伸出甲醛、中密度板、高密度板、贴面板、装饰板、强化木地板、家俱等近百家企业;味精产业链条延伸出味精、淀粉、复合肥、硫酸、液氨、包装6大产品80余家企业。(张光峰)
【乐平铺镇】
党委书记秦生春
镇长刘键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129平方公里,耕地7891公顷,辖88个行政村。总人口5.3万人,人口出生率8%。,死亡率7%。,自然增长率1%。。有少数民族1个,1496人。
经济概况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亿元,增长51%。实现财政总收入0.3亿元,增长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1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5%。税收总收入0.08亿元,增长6%。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0.8亿元,比年初增加0.15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0.8亿元,比年初增加0.16亿元。
农业粮食总产6万吨,增长4%;棉花总产700吨,增长3%;油料总产73吨,增长10%;蔬菜总产11万吨,增长15%。肉类总产6000吨,禽蛋总产2000吨,奶类总产100吨。水产品总产200吨,增长8%。全年人工造林面积333公顷。全镇农机总动力10万千瓦,增长7%。
工业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3.9亿元,占全部工业的100%,增长18%。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10亿元,增加值3.9亿元,固定资产投入4.2亿元,税收13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8家。基础建设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20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60万元,增长20%;实现利税97万元,增长15%。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4个,合同引资额1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4亿元,投产项目3个,在建项目1个。
科教文卫普通中学2所,在校生2322人,小学12所,在校生2459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42人,中教职工172人,小教职工200人。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00元, 增长4%;人均消费性支出为4100元,增长15%;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5平方米。人均纯收入4600元,增长1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000元,增长15%;人均居住面积28平方米。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5万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464人。其中,城镇低保20人,农村低保444人。农村定期救济100人。(张全)
【冯官屯镇】
党委书记李恩
镇长王巍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104.2平方公里,耕地6145公顷,辖77个行政村。总人口44176人,人口出生率10.2%,死亡率6.3%,自然增长率3.9%。
经济概况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亿元,增长13.1%。实现财政总收入1879.7万元,增长10.6%。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934.9万元,比年初增加2606.5万元。
农业粮食总产56497吨,增长12%;蔬菜总产2.3万吨,增长20%。肉类总产19560吨,增长48.4%。农机总动力11.2万千瓦,增长5.3%。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0.15亿元,比上年增2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家,实现增加值9.9亿元,增长57%;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1.4亿元,增长39%;实现利润2.17亿元,增长29%。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35.13亿元,增加值10.3亿元,固定资产投入6.9亿元,税收10519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21.4亿元,增加值9858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14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28。公里,新修公路22条,56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45公里。新开沟渠18条,新打机井96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35座,灌溉土地9.2万亩。村村通公路率100%,村村通自来水率100%,村村通电话率100%、村村通有线电视率70%,村村通互联网率50%。新建楼房15座。城市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100%,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100%。新建、扩建城市道路面积6.5万平方米。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10个,合同引资额2.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52亿元,投产项目7个,在建项目3个。
科教文卫普通中学2所,在校生1241人。小学9所,在校生2100人。教职工356人,其中中教职工172人,小教职工184人。文化站1处,科技服务推广机构5处。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卫生院2所,共有床位42张。卫生技术人员29人,其中执业医师20人。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00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4986元,增长14.4%;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8平方米。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00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1047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37666人。
“订单农业”助农增收。该镇已连续12年种植大蒜3万亩以上,带动周边乡镇种植大蒜约1万亩,成为鲁西较有名气的“大蒜生产基地”。蒜苔保鲜库56座,大蒜加工厂36家,贮存加工能力达4万吨,实施最低保护价收购的订单农业模式,大蒜主导产业实现了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荣获“中国蒜业十强乡镇”称号。2007年5月,蒜苔市场价格持续下跌,面临任务重、外部价格低的形势,该镇严格按照1.00元/市斤的“订单”合同价,顺利完成蒜苔收购任务,有效避免了菜贱伤农现象的发生,保护了农民利益。仅大蒜1项,人均增收40。元。
小城镇建设日臻完美。按照小城镇建设规划,完善“三纵三横一环”的小城镇格局,2007年在小城镇建设上投入多,工程量大。建设商住楼10多幢,铺设了2800米的地下排水管道,拓宽改造了韩王路,拓宽路面20米,硬化7米;中心街改造,拓宽17米;临街铺设了花砖和路沿石,总面积5000多平方米。大力开展了以“三清”、“四改”、“四通”、“五化”为主要内容的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改造了城镇供电线路,铺设地下电缆,安装路灯150盏。街道实现了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小城镇面貌焕然一新。(朱希涛)
【博平镇】
党委书记刘艾新
主任陈峰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88平方公里,耕地5010公顷,辖75个行政村。总人口5.6万人,人口出生率8%,死亡率7%,自然增长率1%。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5%。实现财政总收入0.158亿元,增长3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07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48%。税收总收入0.32亿元, 增长38%。
农业粮食总产4.1万吨,增长4.2%;棉花总产750吨,增长3.3%;油料总产70吨,增长9%;水果总产80吨,增长11%;蔬菜总产26.8万吨,增长17%。肉类总产8000吨,禽蛋总产4000吨,奶类总产100吨。水产品总产500吨,增长9.8%。农机总动力18万千瓦,增长10%。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1亿元,比上年增长1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实现增加值2.3亿元,增长26%;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1亿元, 增长11%;实现利税1.2亿元,增长13%;实现利润0.9亿元,增长15%。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2.1亿元,占全部工业的41%,增长27%。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19亿元,增加值7亿元,固定资产投入4.6亿元,税收570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3.1亿元,增加值230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10家。
基础建设新建、扩建城市道路面积30万平方米。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7个,合同引资额2.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3亿元,投产项目4个,在建项目3个。
科教文卫普通中学2所,在校生5100人,小学9所,在校生2680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52人。教职工715人,其中中教职工487人,小教职工228人。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有卫生机构40所,其中,医院、卫生院2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520张,卫生技术人员187人。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00元,增长15%;人均消费性支出为6000元,增长18%;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0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5041元,增长1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00元,增长15%;人均居住面积45平方米。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14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1550人。农村低保1550人,农村定期救济105人。福利彩票销售15万元,增长8%。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个,床位320张,收养320人。(谢会明)
【菜屯镇】
党委书记杨国华
镇长迟曙光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59平方公里,耕地3466公顷,辖30个行政村。总人口2.7万人,人口出生率11.15%,死亡率7.36%,自然增长率3.79%。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1%。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亿元,增长28%。居民储蓄存款余额0.97亿元,比年初增加0.42亿元。
农业粮食总产29875吨,增长14.68%;圆铃大枣0.7万亩,苹果、梨、杏等优质杂果0.4万余亩,"俱进"牌无公害地瓜1万亩,西瓜0.6万亩,花生0.8万亩,蔬菜0.4万亩,速生林2.5万亩。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4亿元,比上年增长3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实现增加值0.3亿元。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4.2亿元,增加值1.8亿元,固定资产投入1.6亿元,税收100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0.8亿元。旋皮厂840家,胶合板厂12个,木轴厂22。家,粉片加工厂40家,2.6米面皮厂40家。
基础建设新修村镇公路60公里,通自来水7000户,变压器180台,机井986眼。
商贸集贸市场6处,1686平方米的超市1个。
科教文卫普通中学1所,在校生641人,小学1所,在校生1303人。教职工163人,其中中教职工66人,小教职工97人。(张树水)
【杜郎口镇】
党委书记李学忠
镇长庞顺汉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75平方公里,耕地4671公顷,辖51个行政村,总人口30383人,人口出生率10%。,自然增长率7%。。有少数民族1个,45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62亿元,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增长10%。实现财政总收入0.08万元,增长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02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5%。税收总收入0.03亿元,增长12%。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0.85亿元,比年初增加0.1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0.68亿元,比年初增加0.1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0.49亿元,比年初增加0.15亿元。
农业粮食总产5.36万吨,增长19%;棉花总产700吨,增长18%;蔬菜总产9.7万吨,增长15%。水产品总产500吨,增长6%。全年人工造林面积320公顷。农机总动力7.2万千瓦,增长15%。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9亿元,比上年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实现增加值1.7亿元,增长1.5%;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4.9亿元,增长15%;实现利税0.6亿元,增长10%。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1.7亿元,占全部工业的38%,增长15%。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17亿元,增加值4.5亿元,固定资产投入2.9亿元,税收280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3.1亿元,增加值170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4家。
基础建设新建、扩建城市道路面积2.4万平方米。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4个,合同引资额0.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0.6亿元,投产项目4个。
科教文卫普通中学1所,在校生1250人,小学8所,在校生1670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80人, 共获得市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10项。教职工259人,其中中教职工129人,小教职工13。人。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有卫生院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56张,卫生技术人员46人,其中执业医师18人,注册护士9人。
社会事业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5600元,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4616元,增长21%;人均居住面积30平方米。全年职工养老、医疗、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50人、550人、59人,比上年分别增加12人、8人、12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00人。全镇最低生活保障救助860人。农村低保860人。全市福利彩票销售8万元,增长5%。安置残疾人员20人。
食用菌成为农业新亮点。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与西班牙艾雅贵公司、山东奥瑞公司合作,采取订单农业思路,推广高标准层架式大棚种植模式,引进新原料,推行棚体建设、资金筹集、菌种订购、技术管理、销售服务“五统一”,建设现代化高标准层架式双抱菇大棚75个,“兴利”牌双胞菇面积突破10万平方米,食用菌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涌现出一批双孢菇种植先进典型。2007年5月,该镇荣获“山东省小蘑菇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2007年3月,荣获“全市农业明星”乡镇称号。(袁成新)
【韩集乡】
党委书记商同顺
乡长潘勇
政区人口全乡总面积66平方公里,耕地3761公顷,辖37个行政村,总人口2.7万人,人口出生率11.2%,死亡率6.7%,自然增长率4.5%。
民营经济全乡有以孟尝君酒业集团、新大地铝业公司、宏睿钢管有限公司、信发三利有限公司等为龙头的20余家民营企业,年创利税4.6亿元。手工业以苇箔编织、点心加工为主。
农业发展冬暖式大棚1700座,大中小弓棚3200余个,不断引进国内外先进蔬菜品种,大棚菜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农民纯收入不断提高。乡政府在蔬菜生产较集中的东部105国道旁建起了金牛蔬菜批发市场,解决了农民卖菜难的问题。韩集乡南部人均耕地较多,以饲养鲁西黄牛为主的畜牧养殖业较发达。
社会事业乡敬老院改造工程、中学综合教学楼建设、乡卫生院综合病房楼、乡汽车站建设已竣工投入使用。电话、手机等通讯设备普及率不断提高,柏油路、自来水、有线电视实现了“村村通”,农民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生态环境示范乡镇。古漂河以西,为大片由古漯河冲积而成的沙地、沙丘。乡党委、政府加大投入,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使这一区域变成了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生态园。韩集乡被聊城市政府命名为“生态环境示范乡镇”。(杨保国门会文)
【胡屯乡】
党委书记孙大兴
乡长张雷
政区人口全乡总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3866公顷,辖5个社区,46个行政村。总人口23400人,人口出生率9%,死亡率7.7%,自然增长率1.3%。有少数民族4个,27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亿元,增长15%。实现财政总收入0.4亿元,增长4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03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42%。税收总收入0.38亿元,增长47%。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6亿元,比上年增长9%。粮食总产2.6万吨,增长3%;棉花总产2300吨;油料总产2500吨;蔬菜总产2万吨,增长7%。肉类总产3400吨。水产品总产200吨。全年人工造林面积450公顷。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8亿元,比上年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实现增加值1.1亿元,增长16%;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4亿元,增长20%;实现利税0.5亿元,增长30%;实现利润2亿元,增长18%。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1.1亿元,增长17%。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5.4亿元,增加值1.8亿元,固定资产投入3.38亿元,税收4816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4.1亿元,增加值11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10家。
商贸主要市场有大型超市连锁店2家,特色经济商贸街1条。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3个,合同引资额1.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0.9亿元,投产项目2个,在建项目1个。
科教文卫普通中学1所,在校生860人,小学4所,在校生1200人,义务学段在校生2060人。教职工239人,其中中教职工115人,小教职工124人。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72%。有卫生机构3所,其中,医院1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50张,卫生技术人员48人,其中执业医师22人、注册护士12人。社会事业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0626元,增长0.4%。农民人均纯收入4600元;人均居住面积30平方米。全年职工养老、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89人、89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47万元,增加10万元;支出47万元,增加10万元。最低生活保障救助817人。农村定期救济817人。
(张新)
【韩屯镇】
党委书记贾国峰
镇长阎杰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73平方公里,耕地4149公顷,辖51个行政村。总人口34000人,人口出生率10.05%,死亡率6%,自然增长率4.05%。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5.7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827万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962万元。
农业粮食总产4.3万吨,增长16%;棉花总产686吨,增长102%;油料总产1508吨,增长236%;蔬菜总产2.9万吨,增长32%。肉类总产3696吨。禽蛋总产950吨,奶类总产150吨。水产品总产260吨。全年人工造林面积120公顷。
工业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2.16亿元,占全部工业的55%。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15.23亿元,增加值3.9亿元,固定资产投入3.5亿元,税收2724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4.74亿元,增加值2.16亿元,规模以上企业7家。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8个,合同引资额1.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0.62亿元,投产项目8个。
科教文卫普通中学1所,在校生705人,小学5所,在校生1810人。教职工218人,其中中教职工88人,小教职工99人。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1处。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有卫生院1所,共有床位50张,卫生技术人员27人,其中执业医师8人、注册护士11人。
社会事业农民人均纯收入4665元,增长21%;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0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306人。农村低保306人。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个,床位20张,收养14人。社会福利企业2个,安置残疾人员69人。(李守旭)
【贾寨乡】
党委书记胡振同
乡长王尚
政区人口全乡总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3675公顷,辖5个社区,37个行政村,37个居委会。总人口2.82万人,人口出生率13.5%,死亡率6.4%,自然增长率7.1%。有少数民族2个,2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1.5亿元,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6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0.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06亿元。税收总收入0.05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0.9亿元,比年初增加0.3亿元。
农业粮食总产3.2万吨;棉花总产30。吨;油料总产3000吨;水果总产2500吨;蔬菜总产3.5万吨。肉类总产2200吨,禽蛋总产40。吨,奶类总产800吨。全年人工造林面积17公顷。全乡农机总动力11.2万千瓦。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实现增加值0.3亿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9亿元;实现利税0.8亿元。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9.7亿元,增加值2.4亿元,固定资产投入2.7亿元,税收1714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0.7亿元,增加值0.3万元,规模以上企业5家。
商贸7处标准市场。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3个,合同引资额2.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5亿元,投产项目2个,在建项目1个。
科教文卫普通中学1所,在校生942人,小学5所,在校生1579人。教职工207人,其中中教职工85人,小教职工122人。有卫生院1所,床位70张,卫生技术人员17人,其中执业医师11人、注册护士6人。
社会事业农民人均纯收入4205元,增长15%。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00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824人。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个,床位220张,收养20人。(李爱华)
【洪官屯乡】
党委书记李光
乡长张殿广
政区人口全乡总面积46.2平方公里,耕地2800公顷,辖28个行政村。总人口22913人,人口出生率10%。,死亡率5%。,自然增长率5%。。有少数民族1个,735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增长12.5%。实现财政总收入0.0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03亿元。税收总收入0.02亿元。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4亿元,比年初增加0.2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8亿元,比上年增长33%。粮食总产3.8万吨,增长7%;棉花总产1200吨,增长5%;油料总产3000吨,增长6%;水果总产1000吨,增长7%;蔬菜总产3万吨,增长6%。肉类总产2000吨,禽蛋总产1000吨。全年人工造林面积200公顷。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亿元,比上年增长7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实现增加值5.5亿元,增长86%;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7.6亿元,增长107%;实现利税0.0024亿元,增长114%。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35亿元,增加值16亿元,固定资产投入2.4亿元,税收2417.3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32亿元,增加值14亿元,规模以上企业6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74.86公里,新修公路12公里。各类沟渠8条,机井1500眼。新打机井150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4座。自来水用户4600余户。电视普及率100%,有线电视用户4600余户。电话普及率99%。村村通自来水率、村村通公路率、村村通有线电视率均达到100%,村村通电话率98%、村村通互联网率41%。
商贸4处标准市场,主要有:洪屯莲藕市场、张陈仔猪市场、张陈花生市场、摆渡口平菇市场,市场成交额0.53亿元,税收达到321.4万元。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2个,合同引资额1.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5亿元,投产项目1个,在建项目1个。
科教文卫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618人。小学5所,在校生1100人。教职工149人,其中中教职工55人,小教职工94人。卫生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24张,卫生技术人员15人,其中执业医师8人、注册护士7人。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00元, 增长15%;人均消费性支出为3000元,增长7%;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3.5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4867元,增长8.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00元,增长19%;人均居住面积43.2平方米。全年职工养老、医疗、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3人、69人、14人,比上年分别增加5人、5人、14人。
为人民群众所办的5件实事。投资380余万元,建设省级规范化小学1处,改善学生学习环境;投资120多万元,建设乡卫生院门诊楼1栋,改善人民群众就医环境;投资80余万元,建设城乡公交车站1处,并使聊城城区公交车通乡,改善洪官屯乡与聊城城区的交通运输状况;投资600万元的国家级土地治理项目;投资600余万元,搞好洪屯分干衬砌工程。5件实事已全部落实。
全乡民营经济快速发展。2007年,该乡党委政府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实现全面振兴的突破口,在全乡上下掀起了想民营、干民营、服务民营的热潮,民营经济主要指标连续2年保持翻番式增长。2007年,全乡实现了“三个增幅过百”,完成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2.4亿元,增长116%,实现民营经济税收2417.3万元,增长114.5%,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87.8万元,增长163.8%。全乡经济实力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白维生)
【温陈乡】
党委书记范兆强
乡长张立冉
政区人口全乡总面积92.3平方公里,耕地5133公顷,辖82个行政村。总人口4.1万人,人口出生率10.7%,死亡率6%,自然增长率4.7%。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增加值2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0%。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亿元,增长18%。实现财政总收入0.18亿元,增长2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07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8%。税收总收入0.23亿元,增长8%。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8亿元, 比年初增加1.6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亿元,比年初增加0.6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0.8亿元,比年初增加0.3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1亿元, 比上年增长30%。粮食总产6.7万吨,增长6%;棉花总产500吨,增长2%;水果总产2400吨,增长5%;蔬菜总产6000吨,增长5%。肉类总产3000吨,禽蛋总产900吨,水产品总产300吨。全年人工造林面积130公顷。全乡农机总动力17.2万千瓦, 增长9%。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8亿元,比上年增长2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家,实现增加值15亿元,增长30%;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1亿元,增长25%;实现利税6亿元,增长21%;实现利润2.7亿元,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08,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15亿元,占全部工业的100%,增长30%。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51亿元,增加值17亿元, 固定资产投入4.5亿元,税收180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33亿元,增加值60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26家。
基础建设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2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000万元,增长25%;实现利税850万元,增长20%。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2个,完成投资额600万元,增长15%。城市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95%,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100%。新建、扩建城市道路面积6万平方米。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6个,合同引资额1.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2亿元,投产项目4个,在建项目2个。温陈乡被聊城市人民政府授予“2007年度招商引资工作先进乡镇”称号。
科教文卫普通中学2所,在校生750人,小学7所,在校生1708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21人,共取得市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2项。教职工306人,其中中教职工148人,小教职工158人。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有卫生机构5所,其中,医院、卫生院2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56张,卫生技术人员29人,其中执业医师17人、注册护士12人。温陈乡被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评为先进单位;温陈乡联合校教育教学成绩和优质生人数实现了全县“四连冠”。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74元,增长18%;人均消费性支出为4500元,增长20%;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5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5000元,增长26%。农民人均纯收入4816元,增长1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00元,增长13%;人均居住面积45平方米。全年职工养老、医疗、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31人、531人、1400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0.3万人。农村低保1056人,农村定期救济450人。福利彩票销售20万元。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个,床位84张,收养15人。
“九大”民心工程。2007年实施的“九大”民心工程。一是新建温陈卫生院门诊楼1处;二是新建政法希望小学教学楼2栋;三是新建派出所办公大楼1栋;四是自来水村村通工程全面竣工;五是新建沼气池500个;六是新修村级公路40公里;七是对全乡重点沟渠全面完成了机械清淤任务,确保了全年防汛灌溉安全;八是大力开展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九是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有15名孤寡老人,搬入新建敬老院,为1056名群众办理了低保。(张吉阳)
【肖庄乡】
党委书记李宝光
乡长赵鹏
政区人口全乡总面积55.3平方公里,耕地3474公顷,辖28个村委会。总人口24279人,人口岀生率7.8%,死亡率7.1%,自然增长率0.7%。有少数民族4个,6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1%。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亿元,增长12%。实现财政总收入600万元,增长2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4万元。税收总收入200万元,增长18%。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9900万元,比年初增加450万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700万元,比年初增加500万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700万元,比年初增加300万元。
农业粮食总产4.3万吨,增长15%;棉花总产15吨,增长6%;油料总产4100吨,增长8%;水果总产35吨,增长5%;蔬菜总产1.2万吨,增长11%。肉类总产48吨,禽蛋总产1520吨,奶类总产8吨。水产品总产4500吨,增长21%。全年人工造林面积19.8公顷。全乡农机总动力0.28万千瓦,增长17%。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3.6亿元,比上年增长16.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实现增加值8.9亿元,增长21%;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8亿元,增长17.1%;实现利税150万元。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8.9亿元,占全部工业的65.4%, 增长17%。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38亿元,增加值6亿元,固定资产投入3.6亿元,税收13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33.8亿元,增加值5.7亿元,规模以上企业3家。
基础建设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先后投资700多万元,新建了临街楼38座,建筑面积达12000平方米,实现了路灯、绿化、排水三配套。
商贸市场有5处。.市场成交额达68万元,市场入住商户达到380户。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3个,合同引资额900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5000万元,投产项目1个,在建项目2个。
科教文卫普通中学1所,在校生951人,小学11所,在校生1610人。教职工188人,其中中教职工67人,小教职工121人。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2个。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均达到100%。有卫生机构18所,其中,卫生院1所。卫生技术人员14人,注册护士12人。
社会事业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00元,增长20%;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900元;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8.1平方米,增长5.6%。全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401户,720人。
特色产业。肖庄盛产韭苔、大枣、花生等,是全国最大的韭苔生产基地,面积达2万亩,被评为“全省无公害绿色产品”,投资300万元,建有大型韭苔批发市场一处,气调库1处,全乡现有成龄枣树50000余株,幼龄枣树过30万余亩。(贾生平)
【杨官屯乡】
党委书记李一功
乡长毛永和
政区人口全乡总面积35.7平方公里,耕地1969.23公顷,辖29个行政村。总人口14620人,人口岀生率9.6%,死亡率6.7%,自然增长率2.9%。有少数民族5个,131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亿元,增长16%;第二产业增加值0.9亿元,增长40%;第三产业增加值1.2亿元,增长26%。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增长20%。实现财政总收入0.06亿元,增长2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03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8%。税收总收入0.01亿元,增长20%。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0.5843亿元,比年初增加0.1423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0.352亿元,比年初增加0.07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0.1142亿元,比年初增加0.0115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0.7亿元, 比上年增长24%。粮食总产2.146万吨,增长25%;油料总产1770吨,增长15%;水果总产510吨,增长12%;蔬菜总产3.64万吨,增长18%。肉类总产1.23万吨,禽蛋总产5500吨。水产品总产160吨,增长3%。全年人工造林面积69.53公顷。全乡农机总动力4.9万千瓦,增长11%。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1亿元,比上年增长6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实现增加值0.8亿元,增长57%;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2亿元,增长62%;实现利税0.3亿元,增长58%;实现利润0.5亿元,增长55%。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0.8亿元,占全部工业的38%,增长63%。骨干工业企业4家。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8.3亿元,增加值2.2亿元,固定资产投入1.4亿元,税收711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0.4亿元,增加值0.15万元,规模以上企业4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42.1公里,新修公路9条,15.35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15公里。各类沟渠48条,机井731眼。新开沟渠2条,机井540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5座,新建拦水闸4座,灌溉受益土地0.7万亩。自来水用户3410户。电视普及率98%,有线电视用户1720户。电话普及率83%。村村通自来水率、村村通公路率、村村通有线电视率、村村通电话率均为100%,村村通互联网率40%。新建楼房31座。
商贸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000万元;市场入住商户达到260户。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3个,合同引资额0.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0.7亿元,投产项目1个,在建项目2个。科教文卫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481人。小学1所,在校生840人。卫生机构2所,其中,卫生院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35张,卫生技术人员11人,其中执业医师5人、注册护士6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112人,共取得市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10项。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1处。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00元,增长20%;人均消费性支出为6000元,增长30%;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0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3800元,增长1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00元,增长19%;人均居住面积22平方米。全年职工养老、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00人、300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10人。城镇低保14人,农村低保399人,农村定期救济634人。
长毛兔养殖场成为聊城市残疾人养兔扶贫基地。该乡在1982年开始养殖长毛兔,1989年西高村高庆贵在聊城畜牧局人员启发下,开始提纯培育本地长毛兔良种,并逐步扩大自己的养殖规模。1997年他选育的在平长毛兔通过省级专家鉴定和省畜禽品种委员会的审定,命名为“鲁西在平长毛兔”,省科委把该兔的生产列入“三0工程”和“星火计划项目”,在全国实施重点推广。此后乡内逐渐形成以胡杨、西高村为中心的养兔基地。西高村长毛兔繁育场被市残疾人联合会定为残疾人长毛兔养殖扶贫基地,在促进残疾人自立自强、脱贫致富上起到较大作用。2007年全乡长毛兔良种存栏量1.8万余只,养殖户1100多个,年产兔毛2.2万公斤,纯收入近220万元。(谢家仓)
【广平乡】
党委书记曲军
乡长宋静
政区人口全乡总面积61.42平方公里,耕地3673公顷,辖45个行政村。总人口28938人,人口出生率11.51%,死亡率6%,自然增长率5.51%。
经济概况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亿元,增长19.99%。实现财政总收入679万元,增长50.8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0.4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93%。税收总收入0.14亿元,增长50.6%。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0.56亿元,比年初增加0.12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0.53亿元,比年初增加0.12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0.23亿元,比年初增加0.042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07亿元, 比上年增长10%。粮食总产3.5万吨,增长16%;棉花总产1100吨,增长83%;油料总产100吨,增长4%;水果总产4000吨,增长6%;蔬菜总产4.1万吨,增长7%。肉类总产8000吨,禽蛋总产1299.2吨,奶类总产92吨,水产品总产5000吨。全年人工造林面积160公顷。全乡农机总动力2.6万千瓦,增长20%。
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0,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0.3亿元,占全部工业的95%,增长30%。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14.8亿元,增加值3.7亿元,固定资产投入1.6亿元,税收1392.89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0.98亿元,增加值245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5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118公里,新修公路5条,16.1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36。公里。各类沟渠78条,机井480眼。新开沟渠8条,新打机井18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35座,灌溉受益土地5.5万亩。自来水用户5200户。电视普及率99%,有线电视用户5600户。电话普及率95%。村村通自来水率82%,村村通公路率93%,村村通电话率100%,村村通互联网率100%。新建楼房50座。
商贸主要市场有广平、颜庄、大曲、殷马4处。市场成交额达到0.1亿元,市场入住商户达到380户。特色经济商贸街2条。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5个,合同引资额0.5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7亿元,投产项目5个。
科教文卫普通中学1所,在校生820人,小学7所,在校生1268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60人,共取得市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2项。教职工200人,其中中教职工86人,小教职工114人。卫生机构3所,其中,医院、卫生院1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50张,卫生技术人员32人,其中执业医师26人、注册护士6人。拥着各类科技人员60人,共取得市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2项。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9%和95%。社会事业农民人均纯收入4356元,增长1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00元,增长10%;人均居住面积20平方米。全年职工养老、医疗、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5人、70人、99人,比上年分别增加20人、10人、86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58万元,增加10万元;支出62.4万元,增加16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11万人。全乡最低生活保障救助907人。其中,农村低保907人。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个,床位20张。收养18人。
水产特色养殖基地。黄河鳖养殖水面350亩,年产甲鱼苗20万只,产甲鱼4.5万公斤,形成了卵化、温室育苗、商品鳖一条龙生产,并注册了“金寿牌”商标。
畜牧养殖向规模化、标准化快速发展。全乡有2万只蛋鸡自动化养鸡场2处,存栏300头养猪小区6处,50头以上养猪场28处,实现了家庭散养、粗放饲养向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饲养的重大转变。
棉花加工提升发展。全乡有棉花加工厂30处,年加工皮棉30万斤,建立了棉花加工协会,并与棉纺企业联合,实现了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格局。
钢业加工快速发展。全乡有穿管、冷轧、拔管企业7处,冲压件企业21处,年加工钢管、铁件14万吨。冷轧钢管出口韩国及东南亚国家。(王厚甫)
莅平县、乡(镇、办事处)概况代组稿人:商善宝
高唐县
中共高唐县委员会
书记:
副书记:张乐天*张颖
孔红伟朱茂明(挂职)
常委:张乐天*张颖
孔红伟刘萍(女)刘东昌高志国郭新华常书彦
李丙成张学宏何华聂磊
高唐县人大常委会
主任:
第一副主任:方玉庆
副主任:刘成强李荣勤(女)吕端义
李桂英(女)赵振洲周现君
高唐县人民政府
县长:张乐天*张颖
副县长:刘东昌刘萍(女)高志国侯林江王清水金同元臧立邦
政协高唐县委员会
主席:李玉兰(女)
副主席:颜廷华解德福巩德春田友平丁君(女)曹俊山苗长友
中共高唐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纪委书记:郭新华
高唐县人民武装部
部长:刘振华
政委洞华
高唐县人民法院
院长:叶健全
高唐县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靖传忠团结一心二次创业埋头苦干再铸辉煌为实现高唐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突破而努力奋斗
县委书记霍高原
在年初召开的县委十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上,高唐县确立了“二次创业、再铸辉煌”的奋斗目标,明确了2008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切实造福高唐人民为根本目的,坚持“工业立县”不动摇,按照“抓二带三促一、抓大带中促小、抓内促外”的工作思路,全党抓经济,全民抓创业,重点抓工业,突出抓环境,关键抓落实,全力实施“二次创业”,推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努力建设富强、文明、秀美、和谐的新高唐。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着力实现九个方面的新突破:
在政策激励上实现新突破。立足于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按照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原则,在继承以往政策,借鉴外地经验,结合高唐实际,吸收多方意见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的十条意见》。《意见》共涉及扶持培植工业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服务业、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等十个层面,并在奖励额度、支持力度等方面都有较大突破。县委、县政府向全县人民庄严承诺:十条政策,有诺必践。
在做大做强支柱、骨干企业上实现新突破。坚持分类指导,实施“258”工程。即扶持壮大2家支柱企业、5家骨干企业和8家重点企业。第一个层面,举全县之力支持时风、泉林的发展,鼓励扶持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努力做大做强做久,做成百年企业,真正在“二次创业”中发挥 “顶天立地”的作用。第二个层面,扶持税收500万元以上的5家骨干企业。鼓励这些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加大投入,对外合作,提升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增强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促进企业迅速膨胀规模,争取早日成为支柱企业。第三个层面,培植税收100万元以上的
县长张颖
8家重点企业。引导这些企业主动挂大靠强,配套协作,错位发展,形成自己特色鲜明的产业产品优势,尽快跻身骨干企业行列。对列入“258” 工程的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吐故纳新。
在民营经济和招商引资上实现新突破。发展民营经济,首先是激励百姓中的“能人”经商办企业,鼓励机关干部中的有识之士投身经济主战场。其次是着力引导现有民营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技术创新、完善内部管理,培育一批全市乃至全省知名的强势企业。三是坚持走集群化发展道路,变单打独斗为依靠整个群体的竞争力,联手拓展市场,在集群化发展中提升产业层次和竞争力。四是培植壮大建筑模板、大理石平板量具、棉花加工、建筑机械加工等民营经济产业集群,引导这些企业向开发区及各乡镇工业园区集聚,培育一批特色产业板块。
在招商引资工作中,一是改变以往招商引资的“任务倾向”、“不择手段、不计成本、赔本赚吆喝的倾向”,提倡务实招商,摆正招商心态。把是否能给地方和百姓带来更多实惠当作评判招商工作的唯一标准。二是明确招商主体。企业是招商的第一主体,开发区、招商局、各乡镇(街道)是招商的主要职能部门,其他单位和个人是积极参与对象。三是明确招商引资的切入点。围绕延伸拉长产业链条、配套上下游企业等进行招商引资,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切实把企业推向招商引资的第一线,引导企业特别是支柱、骨干、重点企业,树立“发展上下游产品和企业,就是发展自己”的观念,主动拿出优势项目与外商合资合作,实现共赢发展。四是切实加快开发区发展步伐。充分借鉴外地先进开发区的管理经验,进一步理顺开发区体制机制,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产业集聚能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全县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坚实平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繁荣发展服务业上实现新突破。一方面,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依托便捷的交通优势,整合骨干企业运输资源,引导和扶持时风、泉林等工业企业搞好主辅分离,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物流基地建设,构建集交通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网络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体系。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借助“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和“苦禅故里”的金字招牌,通过广泛举办书画笔会、书画拍卖、书画展销、书画制作等,用市场化的方式运作书画产业,努力将书画产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名人、名企、名城”效应和“碧水”优势,着力打造“水上画乡金高唐”特色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积极融入江北水城旅游圈和山东水浒旅游线,吸引更多的游客来高唐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从而把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
在发展畜牧业上实现新突破。按照“稳定粮棉、巩固产业,主抓畜牧”的原则,集中力量大力发展畜牧业,使畜牧业成为农业特色主导产业,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培育壮大一批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与规模养殖基地相配套的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好蓝山集团、荣达公司等畜牧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通过发展规模化养殖场、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小区等多种形式,大力膨胀发展肉猪、肉牛、肉鸭、肉鸡等畜牧养殖业规模,不断提升规模养殖比重和产品竞争力,着力建设畜牧大县、畜牧强县。
在自主创新、品牌经营、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上实现新突破。一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突出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加大科研投入,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科技附加值。要不断加强科研队伍建设,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强化培养现有技术骨干,努力建设科技型、创新型企业。二是着力创造知名品牌。牢固树立“抓名牌就是抓发展”的思想,努力把已有的名牌产品做大做强,形成经济效益好、带动力强的名牌产品队伍。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与保护,由“高唐制造”向“高唐创造”迈进。三是加快企业改制和上市步伐。引导企业组建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改变传统的家族式管理,不断提升民营企业管理水平。切实重视企业上市工作,成立强有力的工作班子,筛选几个有条件的企业,研究制订具体的上市工作计划和时间表,尽快打破高唐企业无上市的局面。
在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企业家的浓厚氛围。按照“八个一”的要求,即:一个奖牌、一个津贴、一个医疗证、一个政治待遇、一个孩子就业、一个培训计划、一个定期查体、一个联谊活动,真正解决好企业家的后顾之忧,让企业家能够放手放胆、舒心顺心发展企业、创造财富,在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社会上受尊重。二是切实提高企业家综合素质。通过不定期组织企业家外出参观学习、到大专院校深造、邀请国内知名企业管理人才来高授课等方式,帮助企业家提高管理水平和引领发展的能力,造就一批科技型、管理型、知识型、开拓型企业经营人才和一支稳定的、具有敬业和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队伍。三是积极引导企业家做解放思想的典范。引导企业家学习浙江人“千辛万苦去创业、千方百计来经营、千家万户搞生产、千山万水找市场、千头万绪抓根本”的敢闯敢创精神,激发其追求财富、超越自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敢于向典型学习,敢于和典型比肩,努力在创业中实现人生价值。
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上实现新突破。一是营造舒适宜居的生态环境。按照打造中国书画艺术名城的发展定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管理,抓好背街小巷治理,整治“脏、乱、差”现象,大力开展园林绿化,创建省级园林城。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努力把高唐建设成为天蓝、水清、气净的适宜人居的生态家园。二是营造推动发展的服务环境。在全县开展以“解放思想,创新服务,真心真意转作风;不尚空谈,埋头苦干,一心一意抓落实”为主要内容的“机关作风整顿暨责任落实年”活动,下大气力整顿机关作风、工作作风、干部作风。调动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立足部门职能,提高服务效率,对企业所需的事,要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好事快办,全心全意为企业办实事,尽心竭力为企业搞服务。严厉查处对各种影响扰乱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特别是“三乱”行为,做到有诉必查、有错必纠、查实必处。对支柱、骨干、重点企业的运输车辆统一发放绿色通行卡,除非发生交通事故外,任何单位和人员不得查扣。强化对执法部门、垂直部门的评议,半年评议后三名的,全县通报批评;年终评议仍然是后三名的,属县里的部门,对主要负责人采取组织措施;属垂直部门,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向其上级主管部门写出书面报告,建议调离。着力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政法、公安部门要加大打黑除恶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欺行霸市行为,努力建立起规范、有序、公平、安全的市场秩序。三是营造和谐共进的人文环境。大力弘扬“团结奋进,务实创新,开放包容,自强不息”的新时期高唐人文精神,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提高全县干部群众的文明素质,做到讲文明,知礼节,自尊自律,心态平和,理智处事。倡导文明上网,对造谣诽谤、无中生有、蛊惑人心等不良行为,要依法严厉打击,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积极开展“问计于民”活动,征求社会各界对加快高唐发展的意见建议,广开言路,畅通民意,使县委、县政府及时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保障人民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共同把高唐的事情办好。
在和谐高唐建设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在改善民生上求实效。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努力使全县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健全乡镇初中、中心小学功能用房;完成西关小学、南关民族小学教学楼及职教中心实训楼工程建设。切实做好就业工作。多渠道、多形式增加就业岗位,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
【高唐县概况】
政区人口全县总面积949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办事处),188个行政村(居委会)。年末全县总人口48.27万人。人口出生率11.42%,死亡率7.73%,自然增长率3.69%。有少数民族21个,1140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4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31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108.42亿元,增长17.2%;第三产业增加值24.91移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着力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加快发展卫生事业。健全覆盖城乡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深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完善覆盖全县所有居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体系。二是加强平安高唐建设,在维护民安上求实效。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全力打造鲁西第一电子防控城。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法轮功”邪教组织、“黄赌毒”丑恶现象和各类犯罪活动。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认真做好群众信访工作,及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高度重视并切实处理好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坚决纠正各种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大力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严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三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上求实效。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突出抓好电力、化工、造纸、机械制造等五大高耗能行业和13家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万元GDP能耗降至1.22吨标准煤,同比降低4.1%。着力加强环境保护。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坚决落实“一票否决”和“四个不批”,推进永续发展。完成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成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强化大气污染治理,全面实现电厂脱硫,积极建设天蓝、水清、气净的“生态高唐”。
亿元,增长21.1%。三次产业比例为9.7:73.4:16.9。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50亿元,增长28.7%。地方财政收入6.10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0.3%。税收总收入6.39亿元,增长26.6%。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8.09亿元,比年初增加6.4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5.29亿元,比年初增加4.30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8.34亿元,比年初增加10.27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5.61亿元, 比上年增长3.6%。粮食总产45.29万吨,增长2.59%;棉花总产2.10万吨,增长15.72%;油料总产1.76万吨;水果总产3.43万吨,增长13.79%;蔬菜总产85.90万吨,增长10.23%。肉类总产7.43万吨,禽蛋总产1.88万吨,奶类总产6600吨。水产品总产8600吨,增长4.73%。全年人工造林面积320公顷。全县农机总动力90.27万千瓦,增长2.36%。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04.5亿元,比上年增长28.8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9家,实现增加值103.7亿元,增长21.51%;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10.1亿元,增长27.15%;实现利税31.2亿元,增长30.45%;实现利润23.7亿元,增长30.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58.34,比上年提高15.39个百分点。
建设环保年末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2%,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自来水供水能力达到1万吨/日,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用气人口3.80万人。新建、扩建城市道路面积6万平方米,公交营运车辆达到54标台,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150吨/日,城市园林绿地134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5%。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4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85亿元。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座,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40个, 完成投资额3560万元,增长183%。城市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100%,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100%。
交通邮电公路通车里程2338.6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3.22公里。公路旅客运输量为84万人次。公路货物运输量为182万吨。民用汽车拥有量10332辆,增长18.9%;其中私人轿车6708辆,增长25.3%。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6354万元,增长7.4%。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4528万元,增长8.45%;邮政业务总量1826万元,增长1.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3.7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3万户,电话普及率76部/百人,互联网用户1.22万户。
贸易旅游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18亿元,比上年增长17.78%。实现进出口总值21030万美元,增长68%,其中出口总值15599万美元,增长59%。新签利用外资项目4项,合同外资额89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8万美元。新批准境外企业1家,协议投资总额13万美元。主要旅游景点有孙大石美术馆、李苦禅艺术馆、大觉寺、柴府花园、时风工业旅游示范点。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3万人次,增长30%;实现旅游总收入3500万元,增
长15%。
教科文卫体有中等专业学校2所,在校生0.5万人。普通高中2所,在校生0.81万人。普通初中12所,在校生1.63万人。小学81所,在校生2.41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86人。共取得市 (地)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5项,其中,1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专利申请量290件。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4个,公共图书馆1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处,档案馆1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有卫生机构20所,其中,医院、卫生院16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783张,卫生技术人员1124人,其中执业医师492人、注册护士298人。全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2枚。
社会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71元, 增长26.85%;人均消费性支出为6356.8元,增长17.1%;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1.92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4884.75元,增长12.7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59.6元;人均居住面积32.71平方米。全县最低生活保障救助16523人。其中,城镇低保3863人,农村低保12660人。全县福利彩票销售1100万元, 增长5%。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2个,床位604张, 收养604人。社会福利企业9个,安置残疾人员112人。
行政村规模调整。7月下旬至8月底,高唐县进行了行政村规模调整。全县行政村总数由612个调整为145个,减少村“两委”班子467套,精简村干部1010名,新设立农村社区试点19个。
(于海舰林春芳)
【经济技术开发区】
第一书记吕端义
党工委书记赵树海
管委会主任王廷才
经济概况2007年,园区工业企业实现业务总收入285.32亿元,其中出口创汇1.5亿美元,实现利税2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56.5%和38.5%。除县属骨干企业外,开发区民营企业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3亿元,完成业务总收入63.28亿元,利税4.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2%、33.6%和38.7%。高唐县开发区具备了承载主导产业,拉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基础设施2007年,开发区累计基础设施投入10亿元,园区主干道路总长75公里,完善“七通一平”条件的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
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营。开发区着力营造园区发展软环境,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营”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了以劳动用工、政策、法律等为主要内容的全方位服务体系,对入园企业实行“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做到“只要项目定了干,一切手续我们办;只要项目开了工,跟踪服务不放松;只要项目投了产,优质服务到永远”。实现了“企业内部的事情由企业主办,企业以外的事情由开发区办”,营造了亲商、近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招商氛围。
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集聚效应凸显。时风集团、泉林集团、蓝山集团、热电集团等骨干企业集中于园区,起到龙头带动作用。鼎盛化工、智德纺织、航天科技等中小企业规模水平不断提高,成为园区经济发展的第二梯队。园区经济形成了机械制造产业体系、橡胶轮胎产业体系、人造板产业体系、畜产品及绿色有机食品产业体系、精细化工和农用肥料产业体系、纺织服装产业体系。外资企业大批进入,园区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有日本洋马公司、澳大利亚澳士达牧业有限公司、香港鼎辉投资有限公司、芬兰赛康大豆蛋白质制品有限公司、韩国艺唐针织有限公司、美国双龙养殖设备有限公司、美国嘉邦肥料有限公司等十几家国外企业在开发区落户,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6亿美元。(蒋绪生)
【鱼丘湖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孙海清
主任陆山
政区人口辖区总面积48平方公里,耕地2.03万亩,辖11个城市社区,2个农村社区。总人口75649人,人口出生率11.46%,死亡率3.9%,自然增长率7.56%。有少数民族1个,289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6%。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亿元,增长30%。实现财政总收入0.2亿元,增长2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2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0%。税收总收入0.2亿元,增长10%。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5亿元,比上年增长30%。粮食总产2.31万吨,增长17%;棉花总产2000吨,增长70%;水果总产200吨,增长
30%;蔬菜总产1.1万吨,增长30%。肉类总产1.7284万吨,禽蛋总产6116吨,奶类总产99吨。水产品总产10吨,增长30%。全年人工造林面积75公顷。农机总动力1.6万千瓦。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3亿元,比上年增长21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家,实现增加值0.44亿元,增长155%;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7亿元, 增长155%;实现利税1.39亿元,增长253%;实现利润0.26亿元,增长320%。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0.44亿元,占全部工业的7%,增长2%。骨干工业企业5家。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43亿元,增加值8亿元,固定资产投入6亿元,税收200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3.7亿元,规模以上企业26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70公里,新修公路2条,1.9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4.3公里。新开沟渠4条,新打机井56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4座,新建拦水闸1座,灌溉受益土地2.03万亩。自来水用户2079户。电视普及率100%,有线电视用户2627户。电话普及率10。%。村村通自来水率70%,村村通公路率100%,村村通互联网率80%。新建楼房23座。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3家。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20个,合同引资额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亿元,投产项目15个,在建项目5个。
科教文卫小学7所,在校生0.17万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卫生技术人员9人,其中执业医师6人。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3个,公共图书馆1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处,档案馆1处。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旅游旅游收入1.3亿元,旅游景点18个。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96元,增长10.3%;人均消费性支出为8104元,增长29.3%;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2万元,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5035元,增长1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265元,增长9.8%;人均居住面积23平方米。全年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参保人数分别达到721人、984人、209人、281人,比上年分别增加52人、233人、66人、59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70人。全街道最低生活保障救助1508人。其中,城镇低保976人,农村低保532人,农村定期救济621人。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个,床位76张,收养67人。社会福利企业1个,安置残疾人员19人。
(吴雪)
【人和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庄焕东
主任方长彬
政区人口街道办事处总面积42平方公里,耕地1653公顷,辖7个城市社区,2个农村社区。总人口4.2万人,人口出生率14.2%,死亡率5.9%,自然增长率8.3%。有少数民族1个,240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6.7%。民营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5.1亿元,利税2.4亿元,实现工商税收2000万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009万元。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亿元,增长21%。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47亿元,比年初增加0.04亿元。
农业粮食总产1.44万吨,棉花总产2300吨,增长7%;油料总产420吨,增长3%;蔬菜总产3.6万吨。全年人工造林面积19公顷。全街道农机总动力2.27万千瓦,增长2.4%。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家,实现增加值23亿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4.5亿元,增长33%;实现利税2.4亿元;实现利润1.8亿元,增长31%。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23亿元,占全部工业的83%。骨干工业企业2家。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15.1亿元,固定资产投入3.5亿元,税收2000万兀,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4亿元,规模以上企业26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67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42公里。各类沟渠115条,机井370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9座,灌溉受益土地2.4万亩。自来水用户4200户。电视普及率100%,有线电视用户5800户。电话普及率90%。村村通自来水率100%,村村通公路率100%,村村通有线电视率100%,村村通电话率100%,村村通互联网率7%。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5个,合同引资额3.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0.9亿元,投产项目4个,在建项目1个。
科教文卫小学4所,在校生0.15万人。普通高中一所,在校生1万人。卫生院1所。共有床位24张,卫生技术人员11人,其中执业医师7人、注册
护士4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243人。专利申请量35件。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43元,增长15%;人均消费性支出为4950元,增长13%;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1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3200元,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5058元,增长1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50元,增长7%。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7人。全街道办事处最低生活保障救助1044人。其中,城镇低保463人,农村低保581人,农村定期救济70人。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个,床位80张,收养56人。(周勇)
【汇鑫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李保胜
主任王丽慧
政区人口辖区总面积58平方公里,耕地1832公顷,辖6个城市社区,1个农村社区。总人口26363人,人口出生率14.67%,死亡率5.41%,自然增长率9.26%。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1%。民营企业完成销售收入33.1亿元,利税2.4亿元,实现工商税收2200万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160万元。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亿元,增长21%。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55亿元,比年初增加0.05亿元。
农业粮食总产1.5万吨;棉花总产2100吨,增长5%;油料总产615吨,增长4.6%;蔬菜总产5670吨。肉类总产850吨。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3亿元,比上年增长35.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家,实现增加值31亿元,增长34%;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3.8亿元,增长36.1%;实现利税2.4亿元,增长37%;实现利润1.9亿元,增长37.3%。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31亿元,占全部工业的81%,增长34%。骨干工业企业5家。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29.4亿元,增加值26亿元,固定资产投入3.89亿元,税收230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33.8亿元,增加值3100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31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78公里,新修公路2条,4.2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33.6公里。各类沟渠120条,机井340眼。新开沟渠4条,新打机井14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6座,灌溉受益土地2.6万亩。自来水用户6670户。电视普及率100%,有线电视用户6000户。电话普及率97%。村村通自来水率、村村通公路率、村村通有线电视率均为100%, 村村通电话率97%,村村通互联网率4%。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15个,合同引资额0.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0.24亿元,投产项目5个,在建项目10个。
科教文卫小学4所,在校生0.143万人。卫生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20张,卫生技术人员9人,其中执业医师6人、注册护士3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230人,共取得市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1项。其中,获得省科技奖励1项。专利申请量33件。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2个,公共图书馆2处, 群众艺术馆、文化馆2处。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20元, 增长13%;人均消费性支出为4830元,增长11%;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0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3200元,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5038元,增长1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00元,增长9%。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3人。全街道办事处最低生活保障救助999人。其中,城镇低保560人,农村低保439人。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个,床位50张, 收养35人。(范明珠)
【清平镇】
党委书记赵友葆
镇长陈玉国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106平方公里,耕地7500公顷,辖2个社区,14个行政村。总人口4.16万人,人口出生率12%,死亡率6.5%,自然增长率5.5%。
经济概况实现生产总值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亿元,增长16%;第二产业增加值2.2亿元,增长30%;第三产业增加值1.7亿元,增长22%。三次产业比例为55:26:19。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增长32%。实现财政总收入650万元,增长2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80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9%。税收总收入1360万元,增长35%。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6亿元,比年初增加0.3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0.9亿元,比年初增加0.2亿元。
农业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8亿元,比上年增长25%。棉花总产5000吨,增长9%;油料总产1.5万吨,增长11%;水果总产3000吨,增长20%;蔬菜总产3.6万吨,增长22%。肉类总产8000吨,禽蛋总产2500吨,奶类总产1000吨。全镇农机总动力3.7万千瓦,增长30%。
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6亿元,比上年增长3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家,实现增加值1.46亿元,增长28%;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9.5亿元,增长30%;实现利税1.9亿元,增长29%;实现利润1.5亿元,增长26%。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0.6亿元,占全部工业的79%,增长20%。骨干工业企业达到11家。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31.9亿元,增加值5.9亿元,固定资产投入2.6亿元,税收620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7.9亿元,增加值146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17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118公里,新修公路2条,5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120公里。各类沟渠28条,机井1306眼。新开沟渠5条,新打机井120眼; 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104座,新建拦水闸1座,灌溉受益土地9万亩。自来水用户5600户。电视普及率86%,有线电视用户5630户。电话普及率61%。村村通自来水率95%,村村通公路率100%,村村通有线电视率98%,村村通电话率100%,村村通互联网率100%。新建楼房51座。
商贸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5亿元;限额以上批发企业3家,零售1家;税收达到105万元;限额以下批发企业4家,零售260家;市场入住商户达到1035户,大型超市连锁店12家,特色经济商贸街3条。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11个,合同引资额3.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8000万元,投产项目6个,在建项目5个。
科教文卫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960人。小学6所,在校生2190人。卫生机构3所,其中医院、卫生院1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65张,卫生技术人员89人,其中执业医师42人、注册护士16人。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9个,公共图书馆1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2处,档案馆1处。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旅游旅游收入200万元,旅游景点有迎旭门、文庙、透龙壁、松柏群、王懋德墓石雕群、森林公园等。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00元,增长10.5%;人均消费性支出为5000元,增长7%;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9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7600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4650元,增长12.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100元,增长14%;人均居住面积30.5平方米。全镇最低生活保障救助1364人,其中,农村低保1235人,农村定期救济129人。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个,床位78张,收养78人。(李志鹏)
【梁村镇】
党委书记梁立奎
镇长郭天舒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95.1平方公里,耕地5867公顷,辖3个社区,16个行政村,总人53.85万人,人口出生率14.3%,死亡率7.8%,自然增长率6.5%。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三次产业比例为48:20:32。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亿元,增长9%。实现财政总收入308万元,增长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66万元。税收总收入588万元,增长24%。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亿元,比年初增加0.5亿元。
农业粮食总产44850吨,增长4.2%;棉花总产3893吨,增长12%,蔬菜总产13.75万吨,增长35%。肉类总产120吨,禽蛋总产653吨,全年人工造林面积225公顷。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0.45亿元,比上年增长4.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实现增加值0.3亿元,增长5.7%;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1亿元, 增长13.5%;实现利润2450万元,增长8.7%。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2.1亿元,固定资产投入1.6亿元,税收475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7亿元,增加规模以上企业20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11。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97.5公里。各类沟渠56条,机井2217眼。新打机井42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8座。自来水用户7250户。电视普及率100%,有线电视用户8320户。电话普及率99%。村村通自来水率90%,村村通公路率100%,村村通互联网率65%。新建楼房2.5万平方米。
商贸限额以上批发企业2家,税收达到28万元;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企业13家,市场入住商户达到200户。
招商引资引资项目8个,合同引资额1.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28亿元,投产项目4个,在建项目4个。
科教文卫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0.15万人。小学3所,在校生0.3万人。卫生机构2所,共有床位80张,卫生技术人员60人,其中执业医师28人、注册护士23人。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社会事业农民人均纯收入5012元,增长1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70元,增长11%;人均居住面积30平方米。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540人。农村低保1140人。
兴国寺旅游风景区。距县城12公里,紧靠105国道。依托现存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槐唐塔”筹建,原兴国寺相传为唐代开国功臣尉迟敬德修建。梁村镇党委政府因旅游业要求,对原兴国寺进行修复。兴国寺旅游风景区规划占地130亩,建设期限5年,总投资约计5000万元。聘请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学院绘制了寺院规划效果图,得到有关部门肯定。成立了以释演慧为首的兴国寺修复筹建工作委员会,常驻僧人6位。2007年成功举行了2次法会,社会影响逐步扩大。围绕寺院修复开展的周边房屋拆迁工作准备到位。(徐启涵)
【三十里铺镇】
党委书记阎功祥
镇长孔宪友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87.16平方公里,耕地69785亩,辖1个社区,14个行政村。总人口32997人,人口出生率10.3%,死亡率4.8%,自然增长率5.5%。有少数民族3个。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2亿元,增长19%;第二产业增加值2.17亿元,增长27%;第三产业增加值1.71亿元,增长23%。三次产业比例为47.6:29.3:23.1。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5亿元,增长10%。实现财政总收入1126万元,增长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89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5%。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243万元,比年初增加811万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4亿元,比上年增长14%。粮食总产2.57万吨,增长5%;油料总产999吨,增长3%;蔬菜总产5.1万吨,增长11%。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5亿元,比上年增长5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家,实现增加值1亿元,增长15%;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亿元,增长48%;实现利税6800万元,增长51%,实现利润0.6亿元,增长25%。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1亿元。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11亿元,固定资产投入2.7亿元,税收180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7.4亿元,规模以上企业25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130公里,新修公路4条,12公里,新铺设自来水管道24公里。新开沟渠5条,新打机井15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14座,灌溉受益土地6.7万亩。自来水用户9100户。电视普及率95%,有线电视用户4500户。电话普及率90%。村村通自来水率、村村通公路率、村村通有线电视率、村村通电话率均为100%,村村通互联率45%。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14个,合同引资额870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7600万元。
科教文卫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426人。小学6所,在校生1400人。卫生院1所,共有床位30张,卫生技术人员16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13人。专利申请量13件,授权专利4件。
社会事业农民人均纯收入5200元,增长28%;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32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3人。全镇最低生活保障救助1106人。其中,城镇低保43人,农村低保1063人, 农村定期救济90人。(李月龙)
【尹集镇】
党委书记陈登银
镇长王会忠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86平方公里,耕地5674公顷,辖1个社区,15个行政村。总人口32229人,人口出生率13.33%,死亡率8.14%,自然增长
率5.19%。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三次产业比例为60:30:10。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320万元,增长7.4%。实现财政总收入822.9万元,增长12.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90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33%。税收总收入527万元,增长23%。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774亿元,比年初增加2759万元。
农业粮食总产3.89万吨,增长2.7%;棉花总产2100吨,增长1%;水果总产13487吨,增长15%;蔬菜总产11.55万吨,增长32%。肉类总产3000吨, 禽蛋总产357吨,奶类总产132吨。全年人工造林面积510公顷。全镇农机总动力1.9万千瓦,增长17%。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4亿元,比上年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家,实现增加值4242万元,增长43%;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32亿元,增长35%;实现利税4242万元,增长43%;实现利润2457万元,增长40%。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0.05亿元,占全部工业的71%,增长21%。骨干工业企业3家。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2.4亿元,增加值0.7亿元,固定资产投入2亿元,税收577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32亿元,规模以上企业14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228公里,新修公路10条,20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125公里。各类沟渠23条,机井700眼。新开沟渠3条,新打机井80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5座,自来水用户5000户。电视普及率100%,有线电视用户2900户。电话普及率95%。村村通自来水率90%,村村通公路率100%,村村通有线电视率90%,村村通电话率100%,村村通互联网率20%。新建楼房1500座。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5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100万元,增长85%。
商贸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00万元;限额以上批发企业1家,零售企业1家;税收达到6万元;限额以下批发企业6家,零售500家。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3个,合同引资额1.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亿元,投产项目1个,在建项目2个。
科教文卫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1076人。小学9所,在校生1950人。卫生院1所,共有床位27张,卫生技术人员31人,其中执业医师15人、注册护士11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29人,共取得市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1项。专利申请量14件,授权专利14件。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00元,增长20%;人均消费性支岀为8000元,增长12%;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6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2020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5236元,增长5.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000元,增长8%;人均居住面积22平方米。全年职工养老、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25人、122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2人。全镇最低生活保障救助951人。其中,城镇低保45人,农村低保906人。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个,床位112张。收养110人。(王艳秋)
【固河镇】
党委书记徐启静
镇长周义鹏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5467公顷,辖1个社区,17个行政村。总人口35679人,人口出生率9.3%,死亡率6.3%,自然增长率3%。有少数民族5个,212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2.2亿元,增长30%;第三产业增加值2.4亿元,增长21%。三次产业比例为48:30:22。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增长42%。实现财政总收入580万元,增长3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80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8%。税收总收入430万元,增长25%。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2.35亿元,比年初增加1.72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23亿元,比年初增加1.21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5.75亿元,比年初增加2.7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8亿元,比上年增长18%。粮食总产4.1万吨,增长8%;水果总产4000吨,增长5%;蔬菜总产3.8万吨,增长9%。水产品总产1200吨,增长3%。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51亿元,比上年增长2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实现增加值0.26亿元,增长42%;实现产品销售收入0.92亿元,增长38%;实现利税1.75亿元,增长31%;实现利润1.55亿元,增长3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53,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2.3亿元,占全部工业的88%,增长24%。骨干工业企业9家。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5.02亿元,增加值0.73亿元,固定资产投入2.6亿元,税收0.044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4.9亿元,增加值4178万元,规模以上企业9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128公里,新修公路1条,1.5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3000公里。各类沟渠226条,机井893眼。新开沟渠12条,新打机井26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80座,新建拦水闸4座,灌溉受益土地8.3万亩。自来水用户8100户。电视普及率100%,有线电视用户3058户。电话普及率85%。村村通自来水率99.8%,村村通公路率99%, 村村通有线电视率50%,村村通电话率85%、村村通互联网率9.8%。新建楼房300座。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1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50万元,增长29%;实现利税23万元,增长15%。
商贸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3212万元。市场入住商户达到300户,大型超市连锁店2家,特色经济商贸街1条。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9个,实际到位资金1.2亿元,投产项目8个,在建项目1个。
科教文卫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1429万人。小学8所,在校生1989万人。卫生院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0张,卫生技术人员18人,其中执业医师7人、注册护士8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32人,共取得市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5项。专利申请量30件,授权专利5件。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5个,公共图书馆1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0处。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35元,增长21%;人均消费性支出为9852元,增长24%;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1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4521元,增长2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236元,增长26%;人均居住面积28平方米。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48人。全镇最低生活保障救助1239人。农村低保1024人,农村定期救济215人。(尹训锋)
【琉璃寺镇】
党委书记徐林镇长刘时雨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80.2平方公里,耕地5918公顷,辖1个社区,14个行政村。总人口34474人,人口出生率10.88%,死亡率7.02%,自然增长率3.86%。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1%。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增长40%。地方财政收入118万元,税收总收入327万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311万元,比年初增加797万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56亿元,比上年增长18%。粮食总产5.8万吨,增长1.2%;棉花总产1400吨,增长0.5%;蔬菜总产6.3万吨,增长9%。肉类总产100吨,禽蛋总产50吨,全年人工造林面积2公顷。全镇农机总动力17.8万千瓦。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9亿元,比上年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家,实现增加值0.79亿元,增长2.1%;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2亿元,增长5.8%;实现利税1.13亿元;实现利润1.1亿元。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1.93亿元,占全部工业的100%。骨干工业企业2家。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12.8亿元,增加值2.2亿元,固定资产投入2.3亿元,税收27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4.34亿元,增加值0.79亿元,规模以上企业12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150公里,新修公路3条,3.2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34.059公里。各类沟渠11条,机井1123眼。新开沟渠1条,新打机井40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3座,灌溉受益土地7.2万亩。自来水用户3612户。电视普及率100%,有线电视用户2100户。电话普及率93.4%。村村通自来水率、公路率100%,村村通有线电视率25.1%, 村村通电话率93.4%,村村通互联网率3.8%。
商贸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800万元;限额以下批发企业2家,零售38家。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16个,合同引资额1.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0.86亿元,投产项目2个,在建项目8个。
科教文卫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0.12万人。小学2所,在校生0.2万人。卫生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50张,执业医师11人、注册护士8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11人。专利申请量6件,授
权专利6件。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4个,公共图书馆1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处。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100%。
社会事业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2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4943元,增长14%;全年职工养老、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均为391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0人。全镇最低生活保障救助1218人。其中,城镇低保86人,农村低保1132人。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个,床位56张,收养56人。社会福利企业1个。(李秀青)
【杨屯乡】
党委书记刘莹
乡长崔建军
政区人口全乡总面积104平方公里,耕地94752亩,辖2个社区,24个行政村。总人口44182人,人口出生率6.79%,死亡率3.25%,自然增长率3.54%。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9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1.57亿元,增长25%;第三产业增加值1.24亿元,增长24%。三次产业比例为48.5:28.6:22.9。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6亿元,增长20%。实现财政总收入1559万元,增长2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2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0%。税收总收入596万元,增长21%。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285万元,比年初增加572万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69亿元, 比上年增长18%。粮食总产7.6万吨,增长11%;蔬菜总产8.8万吨,增长25%。肉类总产8100吨。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8亿元,比上年增长4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家,实现增加值0.68亿元,增长52%;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5.9亿元,增长27%;实现利税1.2亿元,增长41%;实现利润1.1亿元,增长36%。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0.6亿元。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21.8亿元,增加值3.8亿元,固定资产投入3.1亿元,税收55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5.4亿元,增加值6744万元,规模以上企业16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135.5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170公里。各类沟渠27条,机井1036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6座。自来水用户8700户。电视普及率95%,有线电视用户3450户。电话普及率80%,村村通互联网率40%,村村通自来水率、村村通公路率、村村通有线电视率、村村通电话率均为100%。
商贸限额以上零售企业2家;限额以下批发企业10家,零售企业200家;市场入住商户达到150户,大型超市连锁店2家。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9个,合同引资额1.5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2亿元,投产项目7个,在建项目2个。
科教文卫普通初中2所,在校生1666人。小学10所,在校生2337人。卫生机构2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40张,卫生技术人员31人,其中执业医师14人、注册护士17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22人,专利申请量25件。有各种业余艺术表演团体10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2处。
社会事业农民人均纯收入4800元,增长11%;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6.6万元,增加1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57人。全乡最低生活保障救助634人。其中,城镇低保75人,农村低保559人。(程军庆)
【姜店乡】
党委书记韩子民
镇长刘泰东
政区人口全乡总面积72平方公里,耕地4600公顷,辖2个社区村委会,17个行政村。总人口40888人,人口出生率13.01%,死亡率6.02%,自然增长率6.99%。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亿元,增长16%;第二产业增加值2.9亿元,增长21%;第三产业增加值1.8亿元,增长17%。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增长20%。实现财政总收入856万元,增长2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1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4.8%。税收总收入0.08亿元,增长15%。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219亿元,比年初增加682万元。
农业粮食总产3.96万吨,增长0.3%;棉花总产917吨,增长6.1%;油料总产702吨,增长1.3%;
蔬菜总产12.58万吨,增长26.6%。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3亿元,比上年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家,实现增加值1.9亿元,增长17%;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7亿元,增长20%;实现利税2.5亿元,增长20%;实现利润0.3亿元,增长10%。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1.9亿元,占全部工业的83%,增长15%。骨干工业企业32家。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4.45亿元,固定资产投入2.4亿元,税收615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7亿元,增加值280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16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230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345公里。各类沟渠237条,机井1198眼。新打机井27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3座,灌溉受益土地0.9万亩。自来水用户8000户。电视普及率99.11%,有线电视用户3300户。电话普及率90.73%,村村通有线电视率93.24%,村村通自来水率、村村通公路率、村村通电话率、村村通互联网率均为100%。新建楼房54座。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1。个,合同引资额3亿元, 实际到位资金2.1亿元,投产项目6个,在建项目4个。
科教文卫普通初中2所,在校生1074人。小学4所,在校生1906人。卫生机构2所,共有床位33张,卫生技术人员68人,其中执业医师2人、注册护士5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18人。专利申请量40件,授权专利40件。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2个,公共图书馆4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9.17%。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00元, 增长12%;人均消费性支出为6600元,增长11%;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5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1000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4996元,增长12.8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50元,增长10%;人均居住面积15平方米。全乡最低生活保障救助1405人。其中,城镇低保108人,农村低保1297人。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个,床位56张,收养53人。
(王荣德)
【赵寨子乡】
党委书记于永峻
镇长王保峰政区人口全乡总面积78.91平方公里,耕地4296公顷,辖1个社区,14个行政村。总人口32046人,人口出生率13.92%,死亡率8.10%,自然增长率5.82%。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8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18.32:56.76:24.92。实现财政总收入0.071亿元,增长3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0279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57%。税收总收入0.067亿元, 增长50%。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0.94亿元,比年初增加0.14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0.93亿元,比年初增加0.14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0.4亿元,比年初增加0.01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2亿元,比上年增长4%。粮食总产4.1万吨,增长3.0%;棉花总产1500吨,增长2%;油料总产200吨,增长3%;水果总产5000吨,增长15%;蔬菜总产1万吨,增长3%。肉类总产7200吨,禽蛋总产1080吨,奶类总产520吨。水产品总产30吨,增长4%。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亿元,比上年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实现增加值0.6亿元,增长15%;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6亿元,增长17%;实现利税0.5亿元,增长18%;实现利润0.4亿元,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10.69,比上年提高29.4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0.6亿元,占全部工业的65%,增长15%。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18亿元,增加值3.3亿元,固定资产投入2亿元,税收50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4.6亿元,增加值63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15家。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里程80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18万公里。各类沟渠70条,机井690眼。新打机井20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5座,灌溉受益土地1.63万亩。自来水用户4507户。电视普及率73.7%,有线电视用户2877户。电话普及率81%。村村通自来水率85%,村村通公路率100%,村村通有线电视率92%,村村通电话率100%、村村通互联网率100%。新建楼房79座。建筑业总产值850万元,增长10%;实现利税1.2万元,增长15%。
商贸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890万元;限额以下批发企业2家,零售100家;市场入住商户达到180户。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13个,合同引资额0.9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0.76亿元,投产项目13个,在建项目2个。
科教文卫普通初中1所,在校生1372人。小学3所,在校生1675人。卫生机构1所,共有床位20张,卫生技术人员19人,其中执业医师4人,注册护士5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52人。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1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2%。
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00元,增长16%;人均消费性支出为9100元,增长14%;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6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5600元,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5180元,增长1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400元,增长16%;人均居住面积28平方米。全年职工养老、医疗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60人、360人,比上年分别增加20人、20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40万元,增加10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0人。全乡最低生活保障救助948人。其中,城镇低保20人,农村低保928人,农村定期救济672人。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个,床位57张,收养57人。(刘光慧)
高唐县、乡(镇、办事处)概况代组稿人:唐艳红张汝芹于海舰林春芳
聊城经济开发区
中共聊城经济开发区工委
书记:张同村
副书记:李昌中*王立民赫清稳孙玉臣
委员:张林雷霞
聊城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主任:张同村
副主任:孙玉臣张林雷霞
中共聊城经济开发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记:赫清稳明确目标狠抓落实促进经济开发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党工委书记、开发区主任张同村
2007年,全区实现GDP29.76亿元,同比增长20.9%;境内财政收入2.4亿元,增长33%;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9亿元,增长41.4%;固定资产投资19.66亿元,增长23.2%;工业投资17亿元,增长22.3%。进出口总额2.2亿美元,其中出口1.6亿美元,增长53.8%;进口5992万美元,增长48.7%。用电量达到3.5亿千瓦时,增长40%。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在全市处于突出位置。
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2007年,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趋紧的不利情况下,开发区及时转变观念,调整方式,实施专业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网上招商等多形式的招商机制,同时大力推进领导包项目、部门推项目的服务推进机制,招商引资呈现出项目招得来、落得下、质量好、后劲足的喜人局面。全年落实项目42个,总投资32亿元;外商投资突破1亿美元,增长17%,居全市前列。至年底,累计引进美国、日本、韩国、西班牙、荷兰、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投资的项目30多个,实际投资近3亿美元。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到56家,引进项目总投资累计达到70多亿元。注册登记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都超过1000户,是全市密度最高的区域。
大企业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强。2007年以来,开发区不断加大对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骨干企业扩大规模,上新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全年5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4亿元,同比增长47.66%;工业增加值13.19亿元,增长30%;利税3.5亿元,增长63.9%。目前,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已有8家:希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值超过7亿元,华润纺织有限公司超过3.2亿元,时风农业装备有限公司达到2.2亿元,港润印染有限公司达到3亿元,兴隆钢管有限公司达到2.6亿元。经过近几年的精心培植,开发区初步形成了四大产业。一是以希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迪斯曼维生素有限公司、华润啤酒有限公司、绿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核心的生物科技产业。二是以聊城客车工业集团和聊城伟润汽车空调有限公司、聊城东海铸锻有限公司、山东贞元汽车车轮有限公司、聊城昌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为核心的汽车及机械制造业。三是以聊城华润纺织有限公司、港润印染有限公司、大羽羽绒服饰有限公司、东润纺织有限公司、华源制衣有限公司、云启服装有限公司、特莱登潜水装备有限公司为核心的纺织服装业。四是以大东钢管市场为核心的钢管加工业。大东钢管市场各种钢管品种繁多、规格齐全、交易方便,年营业额50亿元。以市场为依托带动起周围近百家钢管生产加工企业,2007年产值达到了30亿元。未来两年将形成开发区的第一个百亿产业。
现代服务业起步发展。2007年,以千千佳物流有限公司、大东钢管市场、知名品牌汽车4S店、正信招标有限公司、兴业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服务业发展迅速。千千佳物流有限公司被确立为全省十大物流企业之一;大东钢管市场被确立为全市重点发展的市场,2007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市场”;兴业投资担保有限公司被省确认为我市唯一一家市级担保平台;正信招标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山东省的著名招标公司,其投资的二手汽车交易服务中心也于上年正式营业。御润假日广场、金宇酒店即将开始营业,海润温泉会所上年正式营业,配套项目正在完善。东外环路两侧聚集了一批以市场、物流、4s 店为主的物流商贸项目,即将形成全市外引内联的重要物流带。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2007年,开发区经认定的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家,承担了两项国家863产业化项目。生物科技技术的引进、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开发、高档高支纱的改造都取得较好成绩。韩元电子、新兴电子、创通科技、华益电子等一批电子企业在开发区陆续兴建并不断发展。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的高新技术产品,在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中处于领先水平,为加快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开始发挥重要作用。2007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1亿元,占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61%,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38个百分点,列全市第1位。
城市建设再添亮点。坚持以规划建设为龙头,构建最佳人居创业环境为目标,继续完善城市功能。全年完成招标工程项目42项,中标价近3亿元,招标率达到了100%。以工程质量为中心,大力开展创优工作,有8个单位工程获得市优,工程优良率达到20%,工程合格率100%。城市园林绿化继续增量升级,实施了东昌路绿化景观工程,提升了城市品位。城市管理走在全市前列,全市市政管理改革现场会在开发区召开。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近3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水、电、气、暖、道路、通讯、排污、有线电视、互联网等配套设施齐全,基本实现了“九通一平”。已建成高标准道路25条,通车里程约100公里,形成了“十一纵十一横加一环”的道路框架。架设电力线路24公里,主变总容量10.8万千伏安,10千伏线路100公里,供电区域面积70平方公里,最高用电负荷1.5万千瓦。三大关系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水、电、汽得到可靠保证,实现了双电源、双水源和双汽源:有2座110千伏变电站和1座35千伏变电站保证开发区用电,恒润供水公司南北两个水厂分别为开发区提供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蓝天热电和兰威热电同时向开发区供热、供气,满足了投资商和居民生产与生活的需要。
社会事业展现新气象。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为全区中小学配齐了微机室、电子备课室和多媒体教室,共配备微机239台,所有学校接入了教育网;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免除了中小学学生杂费114万元。进一步健全了城乡低保、五保供养、临时救济、大病救助、特困生帮扶等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全区人均年收入低于800元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实现了应保尽保;完成了中心敬老院建设任务,健全了农村五保财政供养制度,全区218名五保对象全部实行财政供养。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以合作医疗为主体、大病统筹为补充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受益人数达到3.5万人;加强城乡医疗机构建设,蒋官屯医院门诊楼全面完工;6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达标;2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正式启动,为实现全民医保提供了必要条件。“双清工作”成效明显,收取建筑劳务工资保证金59万元,清理解决拖欠工程款105万元,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80余万元。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新的成绩,粮食直补等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落实,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52元,同比增长18%。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加强,2个单位被评为平安建设先进基层单位,和谐稳定水平逐步提升;越级上访连续两年为零,1人被评为全省先进个人。
党的建设和文明创建活动成效显著。党的组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圆满完成了办事处和村“两委”换届工作,在企业中建立起基层党组织15个,完成了5个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纳新党员76名;认真组织开展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全年查办失职渎职等违纪案件3起,依照有关规定进行了严肃查处;扎实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被评为全市先进单位,党员干部思想意识和精神面貌得到提升;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继续开展,涌现出了一批成绩突出、富有时代特色的先进典型。
【聊城经济开发区概况】
政区人口辖区总面积72平方公里,下辖2个办事处,64个行政村,总人口5.4万人,人口岀生率14.47%,死亡率3.7%,自然增长率10.77%。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9.76亿元。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65亿元,增长16.96%。实现财政总收入2.4亿元,增长4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41.4%。税收总收入2.1亿元,增长75%。
农业粮食总产3.61万吨,增长4.3%;棉花总产160吨,增长48.5%;蔬菜总产5700吨,增长19.9%。肉类总产2500吨,禽蛋总产2300吨,奶类
总产20吨。水产品总产100吨,增长3%。全年人工造林面积130公顷。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5.75亿元,比上年增长27.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3家,实现增加值13.2亿元,增长30.01%;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1.44亿元,增长47.66%;实现利税3.5亿元,增长63.86%;实现利润2.66亿元,增长9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51.96,比上年提高26.19个百分点。
建设环保年末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3%,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自来水供水能力达到2万吨/日,供热面积80万平方米,用气人口3万人。新建、扩建城市道路面积2万平方米,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60吨/日,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1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000万元,增长300%;实现利税200万元,增长333%。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5个,完成投资额6179万元,增长101%。城市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93%,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100%。
交通公路通车里程100公里,已形成“十一纵十一横加一环”的道路交通网络。
贸易旅游全年共实现进出口总值2.2亿美元,增长52.8%,其中出口总值1.59亿美元,增长53.8%。新签利用外资项目1项,合同外资额5000万港币。
教科文卫体中等专业学校1所,在校生800人。普通初中2所,在校生1200人。小学8所,在校生3400人。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2个。有卫生机构46所,其中,医院、卫生院3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90张,卫生技术人员192人,其中执业医师35人、注册护士115人。
社会生活农民人均纯收入4652元,增长18.16%。全年职工企业养老、机关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666人、1037人、4554人、3466人和4144人,比上年分别增加646人、45人、1215人、494人和1880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991万元,增加591万元;支岀504万元,增加171万元,其中不包括医疗保险支出数。全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1002人,其中城镇低保62人,农村低保940人。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个,床位128张。收养60人。
【东城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张连
主任沈传贵
政区人口辖区总面积22平方公里,耕地789.2公顷,辖3个社区,17个行政村。总人口36794人,人口出生率13.34%,死亡率2.65%,自然增长率10.69%。有少数民族1个,165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6%。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亿元,增长10%。实现财政总收入2869万元,增长96.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41万元。税收总收入2794万元。
农业粮食总产1147吨;棉花总产25.3吨;水
果总产495吨;蔬菜总产3240吨。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6亿元,比上年增长5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实现增加值1.1亿元,增长77%;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6亿元,增长56%。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9.6亿元,固定资产投入3.7亿元,税收240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1亿元,增加值26000万元。
商贸主要市场有光华农贸市场、聊城市建材市场、大禹商贸市场。市场成交额达到11.85亿元,市场入住商户达到358户。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17个,合同引资额6.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7亿元,投产项目4个,在建项目7个。
科教文卫普通中学1所,在校生345人,小学3所,在校生680人。教职工93人,其中中教职工51人,小教职工42人。
社会事业农民人均纯收入4730.4元,增长17.2%。
旧村换新颜,城市建设进程加快。东城办事处紧跟聊城市城市建设步伐,立足实际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地抓好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对辖区内武楼村、马庙村、张古禹村等进行了拆迁改造,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合理补偿、妥善安置原则把分散的村落居民集中起来,建设了高标准、高质量的花园式居民住宅小区。拆迁面积达730.38亩,新建住宅楼面积仅占地217亩,节省土地500多亩,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挖掘了存量土地潜力,提高了土地集约化水平。(办事处)
【蒋官屯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杨印成
主任张廷辉
政区人口辖区总面积42平方公里,耕地165.2公顷,辖5个社区,47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人,人口出生率13.6%,死亡率6%,自然增长率7.6%。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8%。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亿元,增长53%。实现财政总收入0.118亿元,增长42.9%。
农业全年粮食总产2.92万吨,增长7.4%;棉花总产140吨,增长2.7%;蔬菜总产2500吨,增长3.6%。肉类总产1360吨。全街道办事处农机总动力0.9万千瓦,增长1.2%。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9.36亿元,比上年增长37.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家,实现增加值2.6亿元,增长10.6%;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6亿元, 增长38.5%;实现利税4.6亿元,增长49%;实现利润4.3亿元,增长26%。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2.6亿元,增长10.6%。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36亿元,增加值9.36亿元,固定资产投入4.2亿元,税收3317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6.9亿元,增加值2.6亿元,规模以上企业18家。
商贸1处标准市场,即大东钢管市场。市场成交额达到40亿元,税收达到1900万元,市场入住商户达到420户,商贸企业商业网点达480余家。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14个,合同引资额5.77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26亿元,投产项目5个,在建项目9个。
科教文卫普通中学1所,在校生547人,中教职工90人;小学7所,在校生1603人,小教职工147人。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9.8%。医院、卫生院2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50张,卫生技术人员5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29人。
社会事业农民人均纯收入4610元,增长18.7%;办事处最低生活保障救助690人。其中,城镇低保12人,农村低保678人。
江北最大的机械加工基地之一。全国最大的无缝钢管专业交易市场——大东钢管市场。2007年入驻商户420多家,从业人员达7000多人。2007年,大东钢管市场被省工商局评为“省级文明市场”。市场带动了80多家钢管加工生产企业,扩管企业5家, 穿管企业13家,拔管企业53家,精轧管企业16家, 磨管企业6家。党委、办事处继续加大对钢管产业的扶持力度,力争3年在辖区内形成“双百亿”钢管产业。(办事处)
经济开发区(办事处)概况代组稿人:孙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