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粮食宏观调控】一是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市粮食系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引导和鼓励多种形式的市场主体入市经营,以活跃城乡市场,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以市、县储备库为龙头,以改制后的粮食购销企业为骨干,以粮食经纪人为队伍,多元化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网络体系逐步形成。全市具备粮食收购资格的各类企业达646个。二是粮食行政执法体系进一步健全。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要求抓好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四落实”不动摇。市、县两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编制、工资、经费得到妥善解决,人员列入行政编制,工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政府赋予粮食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省粮食局提出的粮食执法体系建设“五个一”的要求,统一配备了标识明确、型号一致的行政执法车辆,建立健全了监督检查科室和执法大队,配齐执法人员,加强培训,粮食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加大社会宣传,营造依法管粮的社会氛围。在《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三周年之际,邀请市几大班子领导参加全市粮食行政执法车始发仪式,开展粮食执法宣传月活动,执法车辆深入各县(市、区)和部分乡镇巡回宣传,进一步加大了粮食行政执法的宣传力度;依法行使行政执法职能,积极开展粮食行政执法检查。采取粮食部门独立执法与粮食、工商、物价等部门联合执法等形式,先后开展了粮食收购资格、夏粮收购、储备粮管理等全面检查和专项检查,依法查处了粮食收购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有效地保护了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维护了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2007年,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342人次,检查业户972家,责令改正111例,警告120例,罚款36例,金额7700元,暂停或取消粮食收购资格66家,移交其他部门查处34例。三是粮食储备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在已有8000万斤地方粮食储备的基础上,根据粮食风险金使用情况和财力状况,按照分级负担,逐步到位的原则,2007年市、县共同完成新增5000万斤地方储备的充实任务,使市级地方储备规模达到1.3亿斤,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和手段得到加强。市级粮食储备库在市政府投资600万元的基础上,采取多方筹资、滚动发展的办法,自2004年以来,经过三期工程建设,已形成2000万元的固定资产,1.1亿斤的储存能力。莘县、东阿、在平县粮食局加大投入,扩大储存能力,自筹资金建设仓容11900万斤,临清市中心库退城进郊,搬迁改造工作开始启动。市县两级储备库的扩建运营,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周边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粮食增值、农民增收,为稳定当地粮食市场和粮食价格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四是军粮供应工作稳步开展。市军粮供应站不断拓宽服务领域,供应质量稳步提高。认真执行国家军粮供应政策,严把供应质量关,确保好米好面供部队;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切实提高军供水平。根据部队需求,搞好品种调剂,增加食油、副食品等供应,部队官兵非常满意。同时;积极开展义务送粮到部队活动,对全市三十多个驻军单位不论远近和供应量大小,全部实行送粮上门,全年共义务送粮200多次,受到部队官兵的好评。五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2007年先后完成《聊城市夏粮生产形势、价格走势分析及问题、建议》、《关于东阿优质小麦订单及收购情况的调查》、《关于加快推进我市粮食产业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聊城市2007年小麦产、销、留、存调查分析》、《关注民生,着力实施“居民厨房工程”,提高市民主食供应质量》、《关于同荣成虎山粮机设备公司合作项目的情况》等调查报告和情况反映,上报市委、市政府领导,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市委宋远方书记、市政府林峰海市长、刘加顺副市长分别做出重要批示和具体指示,为更好地做好聊城的粮食工作,保证粮食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粮食收购】一是加大粮食市场和价格监测力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市场监测网络,准确掌握全市粮食购销、库存和市场粮价的变动情况,密切关注其他市和外省粮食企业的收购动向,及时收集国内外粮食供求和价格信息,做好粮食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捕捉反映市场变化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潜在的不稳定因素,确保为政府实施粮食宏观调控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二是切实做好粮食收购。认真做好小麦最低价收购工作。在2007年的小麦最低价收购工作中,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储粮聊城直属库、农发行、粮食局密切配合,部署安排及时,政策落实到位,监督体系健全,在市场行情变化不定、价格较难把握的情况下,全市托市收购完成2.6亿斤,较好地发挥了市场主渠道作用,活跃了市场流通,对适时引导小麦价格合理回升,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积极引导农民适时出售余粮。托市收购期间,采用报纸、电视滚动字幕等宣传形式,宣传国家的粮食收购政策,积极引导农民理性分析粮价走势,克服盲目惜售心理,适时入市销售余粮,减少产后损失;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和鼓励各类粮食经营企业和加工企业常年常时入市收购,形成多主体、多渠道共同收购的市场格局,搞活粮食流通。据统计,2007年全社会粮食收购43亿斤,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12亿斤;依法对粮食经营者的购销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对无证收购、超范围经营、哄抬粮价等扰乱收购市场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维护了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三是加强粮食市场调控。按照“抓好收购,掌握粮源,适度库存,均衡销售,适时调控,保障供应”的要求,切实抓好粮油市场调控和供应工作。立足储备,搞活经营,创新机制,积极发挥地方储备粮油的吞吐调节作用,督促企业增加商品库存,确保市场供应粮源足、质量好、不脱销、不断档。出台实施《聊城市粮食应急预案》,加强对应急收储、加工和供应企业的指导、协调和情况调度,以确保粮食市场应急有效,供应安全。四是搞好节日期间粮油供应。加强对节日粮油供应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确保粮油市场品种丰富、质量可靠、价格平稳。同时组织安排好军队、高等院校、低收入困难群体“两节”期间的粮食供应,积极开展“放心粮油”工程,让广大群众买得称心、吃得放心。
【行业指导与招商引资】一是发展“订单农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结合聊城加快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和优质小麦基地建设的实际,会同市农业局指导每个县(市、区)推广一到两个适销对路的优质主导品种,扩大订单种植,提高粮食优质品率,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在5月25日全国优质小麦品种推介与采购现场会上,聊城市的优质小麦被订购一空,且收购价格比普通小麦高出5-7分钱/斤,农民真正实现了增产增收,打响了聊城市优质小麦基地的知名度。二是以市粮食行业协会为平台,开展“放心粮油”活动,组织“诚信企业”评比。以“经营放心粮油,确保消费安全”为宗旨,积极开展“放心粮油”品牌认定和推介,全市首批认定10个面粉加工企业的产品为市级“放心面粉”;在平面粉厂“信鸽牌”、山东大程面业“莺歌牌”、临清开元粉业“康裕牌”特制一等粉荣获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的“放心面”称号;高唐蓝山集团总公司的“蓝山牌”一级大豆油荣获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的“放心油”称号。通过培育典型,打造品牌,全市粮食行业的品牌认证工作再上新台阶。2007年5月,为推进全市粮食诚信体系建设,促进全市粮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聊城市粮食行业协会和聊城市消费者协会联合开展了粮食“诚信企业”推介活动,通过严格审查,中储粮聊城直属库等22个单位被命名为“聊城市粮食诚信企业”。三是培植了一批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市以粮食为原料的加工企业260余家,年加工转化能力90多亿斤。年销售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58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7家、市级49家。粮食加工转化能力进一步提高,培植了一批像“凤祥”、“蓝山”、“信乐味精”等大型龙头企业,近年来引进韩国“希杰”、烟台“龙大”、河南“大程”等大型企业来聊落户,在粮食产业化发展中较好地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四是围绕“三个基地”建设,实施居民厨房工程。在市委提出的“三个基地”建设中,服务业基地和农业基地是粮食产业发展的广阔舞台,和粮食工作紧密相联。让城乡居民吃得放心,吃得满意,是构建和谐社会、关注民生问题最现实的体现,市粮食局作为政府主管部门,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借鉴山东“两金一蓝”的成功经验,以“居民厨房工程”连锁快餐为载体,以放心馒头为切入点,从源头、从主食抓起,不断提高居民厨房工程的服务水平和消费水平; 以济南金德利聊城快餐连锁店成功落户为契机,学习他们规范化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加快服务业发展,引导提升城区快餐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既吃得美味、又吃出品味,既吃得科学,又吃出健康的消费需求,引导居民逐渐改变传统的饮食习惯,使放心粮油产品走进千家万户;聊城的“金谷”、高唐的“民天”、阳谷的“粮香”已逐渐成为深受居民欢迎的品牌,较好地满足了城乡居民的生活需求,“粮字号”供应网点逐渐形成城乡居民一日三餐供应的主渠道。
(张雪芹刁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