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2007年,建委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努力推进建设事业发展,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城市建设再上新水平,城市面貌进一步改观。遵照市委、市政府“调整理顺,完善配套,积蓄力量,提高水平”的指导思想,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克服资金不足、拆迁不到位等困难,千方百计加快城建工程项目建设。实施了新水河、青年渠截污改造工程;实施了铃铛湖、运河四期和人防前小湖等水系完善工程;实施了陈口路、利民东路、聊临路以及陈口路、利民路徒骇河桥、二干渠桥等道路桥梁工程; 实施了人民公园改造和建设路、花园路、站前街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同时,按照“雪中送炭”的理念,为文化西路、龙山西街等15条小街巷安装了路灯,让背街小巷的居民享受到了城市建设的发展成果。通过实施上述工程,共铺设截污管道8.3公里,新建改建道路14.2万平方米,改造绿地面积约7.54公顷,安装路灯1400盏。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形象,优化了城市环境,成功地创建了国家卫生城市,被省政府授予“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称号,在全省建设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
2007年,各县(市、区)普遍加大了城市建设力度,实施了一批道路、排水、供水、污水处理,绿化等重点工程,形成了一批新靓点。各县(市)全部如期完成污水处理厂建设任务,投入运行后,全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38万吨,污水处理率达到70%。据统计,全市完成城建投资15亿元,新增道路300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309公顷,城市化水平达到39.5%。
二、坚持城乡统筹,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进入新阶段。加快村镇规划建设步伐,完成了全市所有乡镇的总体规划和593个村庄的建设规划;大力推广新型农村住宅,东昌府区侯家、阳谷刘胡同、冠县田马园成为新型住宅建设的样板村,改善了农民居住条件,节省了大量土地;以省际边界出入口和试点村镇为重点,大力开展村镇环境综合整治,村镇面貌有了较大改观。积极向省争取补助资金240多万元,争取市财政规划补助资金198万元,加大了对省际边界和试点村镇建设的帮扶力度。
三、建设节约型行业,建筑节能取得阶段性成果。不断加大“禁实”工作力度。全市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工程新型墙材使用率达到了85%以上。市城区、东昌府区、开发区已完成“禁实”任务,其它县基本完成“禁实”任务。市城区建筑工程全部按照节能标准组织设计施工,各县(市)建筑节能工作正在逐步实施。2007年,全市建成节能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可节省9600吨标煤,减少排放空气污染物3330吨。启动了建筑节能检测工作。
四、加强基本建设管理,建筑市场秩序更加规范。制定出台了《2007年聊城市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工作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不断加大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管查处力度,联合监察局开展了全市建筑市场秩序大检查,查处了一批违规在建工程,促进了建筑市场秩序的好转。不断完善建筑市场交易平台建设,扩大工程项目交易范围;积极推进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提高工程造价标准信息化水平;完成建筑工程交易项目338项,交易金额25.1亿元;全年工程招标率达100%,建立起了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市场秩序,确保了全市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强化勘察设计资质管理和市场准入管理,勘察设计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不断加大养老保障金的收缴力度,全年收缴养老保障金3200万元,并及时拨付补贴企业;加大散装水泥推广力度,推散量达到60万吨,散装率达到40%。
五、坚持健康协调发展,建筑建材装饰业进一步壮大。全市建筑建材装饰业年生产总值达89.8亿元,实现增加值26.5亿元,实现利税8.94亿元,创历史新高。实行企业资质末位淘汰制度,进一步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管理,吊销了15家不合格企业资质。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深入推行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制度,继续开展“质量诚信、用户满意”工程活动,有5项工程荣获“泰山杯”奖,3项工程被列为省科技示范工程,创历史最好水平。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施工现场检查力度,广泛开展创建文明工地活动,创建省级安全文明工地28个,未发生一起重大伤亡事故,年度死亡率为零,被省评为优秀城市,受到省建设厅和省建管局的表彰,彻底扭转了前两年的被动局面。通过严格落实“已结清欠款或无拖欠行为证明”制度和实施“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支付备用金办法”,初步建立了防止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2923.7万元,有力地维护了农民工的权益。
六、加强管理创新,直属单位取得新发展。聊城建设学校2007年招收新生800人,培训人员2150人,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建管处在抓好行业发展的同时,狠抓安全生产清欠和企业改制工作,保持企业稳定,推动企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设计院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建设任务严重不足的形势下,实现收入2678万元,上缴利税270万元,取得了不凡的业绩。聊建集团在保持聊城建筑业骨干地位,巩固聊城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外地市场,走出了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企业发展之路,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5亿元,实现税金6000多万元,创历史新纪录。监理公司积极拓宽外地监理市场,全年共签订监理合同1600万元,监理费收入1200万元,上交利税100余万元,同比分别提高15%以上。城乡伟业实施占地130多亩的“伟业中华苑”项目开发,开发房屋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已建成6万平方米,预计整个项目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装饰公司着力抓好经营,2007年签订合同额3100万元,实现营业收入1710万元,上交税金26.2万元,施工的市质监局办公楼装饰工程荣获“泰山杯”。盛源建材公司实现工业产值1200多万元、销售收入1300多万元、利税150多万元,新上一条混凝土顶进管生产线,填补了鲁西地区空白。
城市规划
2007年,聊城市城市规划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强市名城实现新跨越”的奋斗目标,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思路和指导思想,转变规划理念,加快规划编制,提高规划水平,健全规划机制,严格规划管理,强化规划服务质量,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城乡规划管理工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市规划局被省建设厅授予“城市规划先进集体”、“山东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单位”。
【规划编制】重点项目规划和专项规划。委托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启动了《徒骇河两岸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委托山东省建设规划设计研究院启动《聊城市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等专项规划。组织编制的《聊城市城市水系规划》、《聊城市城区商业网点发展规划》在全省优秀规划评选活动中分获二、三等奖。全年完成详细规划编制17.67平方公里,使城区详细规划总面积达到121.87平方公里,其中控制性详细规划面积达到80.22平方公里,修建性详细规划41.65平方公里。
【重点项目规划服务】提前介入,全程跟踪,超前为五星级酒店、体育公园一期、龙湾小区开发等重点工程项目作好规划服务,为城区环保治污工程、城市水系完善、道路改造和桥梁建设、绿化美化工程、城中村改造、城乡结合部小街硬化和农贸市场改造提供高水平规划指导。
【规划管理】规范规划决策机制。市委、市政府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市区城市规划管理的意见》(聊发[2007]19号),进一步规范了聊城市城市规划管理机制。《意见》明确了规划建设项目“四级”审批程序,即规划建设项目要视项目具体情况报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市规划建设项目审查委员会和市规划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进行审定和审查,市城市发展策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重点专业规划以及对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等有重大影响的规划建设项目,涉及城市发展目标与空间布局、资源与环境保护、区域与城乡统筹的规划建设项目,涉及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项目,城市规划控制的红线、绿线、蓝线、紫线及对城市中心区、历史文化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有重大影响的规划建设项目报市委常委会审定。《意见》对各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会议召开时间做了明确,并对人员组成进行了调整和充实,增加了非公务员和相关专家的比例。
严格执行规划建设项目审查会议集体审查制度,依法核发“一书三证”。全年共发放选址意见书36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48件,面积约173万平方米;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1件,面积0.66万平方米;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副本)109件,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71份,建筑面积81万平方米;村(居)民居住房屋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34件,建筑面积0.43万平方米;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60件,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管线工程规划许可证9件,长度9千米。
【城乡规划公众参与】为保证规划许可的公正、公平、公开,维护公众和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将建设矛盾暴露和处理在规划许可之前,减少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因建设矛盾而造成浪费、停工的损失,制定出台《聊城市城市规划公示办法》,进一步规范了规划公示形式,丰富了规划公示内容。《办法》规定,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专业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城市重要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大型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广场规划、公共绿地规划、大型或重要市政基础设施、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的建筑方案及城市雕塑、近期和年度规划项目等要视项目具体情况通过公示栏、新闻媒体、网络或现场公示牌等方式进行预公示、批前公示或批后公示。完成对43个规划项目进行的批前公示,充分听取了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确保了规划和建设方案的科学民主。
2007年,共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及市委、市政府督查件等72件,市长热线转办单26件,接待群众来信来访50余件(次),按时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到100%,切实解决了社会各界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规划执法】健全执法机制。与行政执法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对城市规划区内违法建设行为认定的规定》和《关于建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和城市规划联动工作机制的规定》,加强了部门沟通与协调,初步理顺了城市规划执法机制。《聊城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市区城市规划管理的意见》(聊发[2007]19号)对规划执法过程中的部门职责和权限进行了进一步界定和明确,即市规划局负责已经规划审批的建设项目的跟踪管理,市行政执法局负责查处未经审批、私搭乱建的违法违章建设项目,进一步理顺了规划监察管理关系。
坚持执法与普法相结合、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严格按照法定范围、程序、权限文明执法,落实执法责任制,明确执法任务,责任到人,全程跟踪监督检查,严把放线、验线及竣工验收等关口,对违法违章建设行为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全年直接查处违法案件14件,面积3.26万平方米;认定违法性质,函告执法部门查处17件。参与城区规划控制区第二阶段村(居)民宅基地和房屋普查工作,完成对7个乡镇(办事处)60多个村(居)委近2万户360多万平方米的普查工作,并依法对违法违章建筑提出了处理意见,有力地维护了城市规划有效实施,保障了城市建设科学有序发展。【城乡规划宣传】成立了领导机构,制定了科学的实施方案,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城乡规划法》学习宣传活动。加强业务人员学习培训,通过参加各级培训班、辅导班,开展学习讨论活动等方式使规划从业人员知法懂法。结合《城乡规划法》,启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的修订完善,确保《城乡规划法》科学实施;采用岀动宣传车、发放宣传材料、举行知识竞赛、开办专题培训、发表专栏文章等方式向社会宣传城乡规划法,营造全社会知法、守法和主动监督规划实施的良好氛围。(蒋涛)
房地产管理
近几年,市房管局按照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要求,认真落实和完善住房保障政策,规范管理,深化改革,坚持调整住房供应结构、搞活市场、规范秩序、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着力搞好房地产市场引导和调控,促进了住宅和房地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满足不同阶层群众住房需求。市房管局坚持把国家的方针政策与聊城的实际结合,立足于满足广大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消费,不断探索和实践,通过政策引导,规范管理等措施,初步建立起以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为主体的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住房供应结构基本趋于合理,住房供应政策更加完善。
一是大力推进普通商品房建设,向中等收入家庭提供质优价廉住房。按照国务院稳定住房价格的要求,市房管局大力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着力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应,提高普通商品住房的开发建设比重。200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6.55亿元,开工179.11万平方米,竣工155.73万平方米,销售144.87万平方米。其中普通商品住宅投资完成19.62亿元,开工160.41万平方米,竣工136.79万平方米,销售面积136.72万平方米。普通商品住宅投资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比重为73.9%,普通商品房成为住房供应体系的主体,基本满足了普通百姓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
二是切实抓好经济适用房建设。市房管局大力实施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结合旧城拆迁改造和公益项目建设,不断理顺管理体制,将拆迁改造回迁安置、公益项目建设和集资建房统一纳入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2007年主要实施建设了柳园新村、怡香园小区、园东小区、回民小区等多个经济适用住房小区,竣工总量达到15.69万平方米,圆满完成了省建设厅下达的任务。
三是全面启动廉租住房制度建设。市房管局高度重视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列入“十大民心工程”之一,摆上重要位置,长期不懈地抓落实。特别是2007年,重点围绕廉租住房制度建设,先后研究制定了一些列政策措施,初步建立健全了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至2007年底,聊城市城区和各县市区全部制定出台了住房保障制度,实现了住房保障制度的全市无缝覆盖。都专门成立了住房保障领导小组,建立了城市住房保障联席会议制度。全市基本建立了住房保障工作格局,逐步形成了各部门分工合作机制。开展了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情况调查,建立了住房保障需求档案,制订了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工作目标、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二、标本兼治,切实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市房管局针对当前房地产市场中存在的扰乱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等突出问题,标本兼治,突出重点,加强监管,促进市场秩序的良性运行。
一是规范房地产开发行为。进一步加大房地产综合开发力度,严格执行房地产项目审批和开发经营许可制度,彻底堵死零星插建的口子。房地产开发项目用地的审批,以规划为依据,明确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基础和公用设施配套等内容,明确开发建设期限、拆迁补偿安置、住宅性能认定要求等内容。建立完善房地产开发项目库,编制房地产开发年度计划,积极推行房地产项目开发权招标拍卖。加强对在建开发项目的跟踪监控,严格组织综合验收,及时查处和纠正超容积率建房、侵占绿地、不建或缓建配套设施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开发项目符合规划要求、按期交付使用,确保基础公用设施配套同步建成,拆迁补偿安置落实到位。
二是规范商品房预售销售行为。强化商品房预售许可管理,严格查验土地使用权证、房地产项目开发经营权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和完成投资比例,不符合条件的一律不准预售。改进和加强对新建商品房预售销售的价格监管,建立商品房销售价格申报制度,并严格实行商品房预售合同备案制度,及时监控实际成交价格,遏制开发企业随意哄抬房价。实行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制度,保障预售商品房交易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未获得预售许可,采取内部认购等方式变相预售的,责令其停止预售、退还所收房款,并依法予以处罚。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实行实名制购房、禁止期房转让的规定,严格实行商品房预售合同备案制度,切实防止虚构买卖合同、哄抬房价和一房多售等现象。完善房地产信息披露制度,及时、真实、全面地反映本地房地产市场信息,增强房地产市场信息透明度,切实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三是规范房地产广告和中介服务。加强对房地产广告的监管,严肃查处各类虚假宣传和欺骗、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加强房地产评估、测绘机构资质管理,加大对房地产策划、经纪、代理活动中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行业自律。较好的维护了房地产秩序,整个房地产市场得到了稳步健康发展。
三、物业管理行业规范发展。通过几年的改革实践,全市初步建立起社会化、专业化、企业化、经营性的物业管理新体制。全市共有物业服务企业78家,其中城区52家,县市26家。全市物业管理面积共计950多万平方米,物业管理覆盖率23%,新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100%。物业服务类型涉及住宅小区、大厦、医院、学校等各个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物业管理从业人员中,约计三分之二的人员来自社会下岗职工和复员军人,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为提供社会就业创造了条件。同时,物业管理行业各方面也得以纵深发展。全面推行物业项目招投标及物业项目经理注册制度,进一步规范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工作,有力地促进了物业管理行业健康发展。每年与全国房地产行业培训中心合作定期举办一次物业企业经理、项目经理岗位培训班,2007年已有330多人获得经理、部门经理岗位证书。全年,所有预(现)售商品房项目,均按照办法规定,先完成物业管理项目招标投标工作。建立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系统,并在房地产交易中心设立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业务受理窗口,方便了业主缴存,内部管理上实现了维修资金开户、支用、计息微机化处理,提高了资金监管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四、房地产市场繁荣发展。近年来,市房管局积极采取措施推动房地产市场建设,繁荣房地产市场交易,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全市房地产市场保持了旺盛的发展态势。
一是搭建平台,建立完善现代化的有形市场。2004年,房管局投资建设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房地产交易市场——房金大厦。集房地产转让、抵押、租赁、商品房预售、权属登记发证、二手房交易、房屋档案业务于一体,是全市最先进的综合性房地产市场。开设了受理、收费、发证、契税征收、测绘评估、中介代理、政策咨询等20多个对外服务窗口。实现了“一站式”、“一条龙”服务,为办理房产业务的单位和市民提供了优质高效、方便快捷的服务,在实践中收到了好的效果,受到了广泛好评。
二是优化政策环境,培育发展住房二级市场。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大力实施政策创新,彻底消除影响住房二级市场发展的政策性障碍,有力促进了住房二级市场的繁荣。在全省率先取消了房改房上市审批,实行直接上市交易。2002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放开搞活住房二级市场的意见》,及时调整政策,降低入市门槛,扩大了公房上市范围。2004年建立了全市规模最大、实力最强、资信最高的二手房交易中心,为居民换购住房,了解房源信息提供了便利。与建设银行合作,开展房地产抵押贷款绿色通道,新增二手房公积金抵押贷款业务,对启动住房二级市场,拉动一级市场起到积极作用。主城区二手房交易量41.43万平方米。二级市场的繁荣发展,一方面使不同层次的居民找到了适合的住房,分流了市场需求,同时以市场机制调控市场需求,刺激住房消费和流通,推动了存量市场与增量市场的共同繁荣。(张庆涛)
公用事业
2007年,聊城市各级公用事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各单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让全市人民“吃上优质水、用上放心气、住上温暖房、乘上便利车”为目标,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狠抓落实,圆满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业务目标,并在一些方面取得了创新和突破,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公用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城市供水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城市供水水质、水压得到进一步改善,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2007年底,全市共有供水企业10家,供水能力达到35万吨/日,年供水量4482万吨,比上年增加43万吨。聊城城区、开发区、阳谷、莘县、临清、高唐、东阿等县(市、区)供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聊城城区、开发区、阳谷、莘县、高唐、东阿管网漏失率均在15%以下,达到全国先进水平。2007年,聊城市城区售水量1890万吨,实现产值3260万元。为确保城区供水安全,向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东聊引水复线工程的建议。
大力推行城市分类供水、中水回用和一水多用工作。投入300多万元,为鲁化集团一厂铺设了专门的供水管道,用当地水保证其工业用水,用水量每天达5000吨。开发区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实行了分类供应,为充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发挥了积极作用。积极推广中水回用,从2004年开始,聊城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用于光岳路绿化和附近农田灌溉,年用水量达50万立方米。东阿污水处理厂日出水量近2万吨,作为景观用水得到了全部利用。
用水“一户一表”是实施用水累进加价制度的前提和基础。为此,积极组织实施了居民用水“一户一表”的建设和改造。年底,城区用水实现“一户一表、计量出户”的户数达10000余户,其中改建户数达到4000余户。为进一步加快“一户一表、计量岀户”建设,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通过与行政服务中心协调,对新建住宅全部纳入建设项目图纸联审程序。
二、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良好。全市投入运行的污水处理厂8座,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29万吨。阳谷、莘县污水处理厂分别于6月份和7月份投入运行,聊城新水河污水处理厂8月底投入试运行,冠县污水处理厂建设已近尾声,茌平设计日处理污水6万吨、中水回用能力4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已开始启动。为确保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加大了污水处理费的收缴力度,全年城区收取自备水源污水处理费65.6万元,委托水务集团收取污水处理费979万元。同时,各县(市、区)加大了运行资金的筹措力度,釆取政府拨付、收取污水处理费用等形式,千方百计筹集运行费用,保证了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和出水达标排放。
三、城市集中供热持续健康发展。全市绝大部分县(市、区)实现了集中供热,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528.95万平方米。聊城城区供热面积达到726.95万平方米,2007年新增103.95万平方米,比计划增长4%,其中,昌润供热新增79万平方米,聊城热电新增18万平方米,恒润供热新增6.95万平方米,全年收缴供热设施配套费近2000万元。阳谷全面实施了循环水供热工程,投资4300万元,铺设管网36公里,实现供热面积近50万平方米。荏平县实施了汽暖改水暖管网二期建设工程,总投资2800万元,铺设一、二级管网15公里,工程于10月份全面完工,保证了2007年冬季的正常供暖。
四、燃气事业得到较快发展。辖内各县(市、区)都通上了天然气,聊城市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气化山东”目标的地级市。全市燃气企业共115家,其中管道燃气企业8家,管道燃气用户达到12万余户,天然气年供气量1.2亿立方米,在城区已形成以天然气为主、液化气为补充的供应格局。2007年,城区新增天然气民用户10965户,发展工商户每日5465立方,中压管网铺设14080.3米,日用气量已超过7万立方米。
发展燃气汽车加气站,以天然气为汽车燃料替代汽油,是落实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完善城市功能、改善空气质量、调整能源结构、降低汽车运行成本和节约社会资金都起到重要作用。2007年4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天然气汽车加气站1座,至年底已改装出租车561部,加上40部公交车,城区以天然气为燃料的车辆达到601部。
五、城市公交发展实现新的突破。大力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城市公交设施日趋完善,营运车辆逐年增加,线路设置逐步规范,城区公交更加方便快捷,公共交通已成为城区居民主要的出行方式。全市城市公交车辆达到1215辆,其中,城区公交车辆达到428部。2007年城区新增公交车40部,翻新改造45部,新辟线路5条,营运里程2369万公里,增长5.1%,客运量达5240万人次,增长9%,实现营业收入4501万元,增长6%。2007年9月成功地举办了聊城市首届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对倡导环保节约、节能减排、“绿色出行”,优化公交优先发展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无车日活动期间,市公交公司自筹资金560万元,新增双燃料公交车辆40部,在小街小巷开通了公交车,解决了小街小巷居民出行难、乘车难的问题,达到了“居民在城区只需换乘一次就可到达目的地”的目标,这在全国也是首创。这些惠民便民做法,引起了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山东电视台在《山东新闻联播》作了专题报道之后,中央一台又于12月26日以“迷你小公交开到家门口”为题在《新闻联播》中播出,并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广大市民的称赞。
六、行业监管得到进一步加强。全面推行公用事业经营许可制度,加强了公用事业企业经营许可审查,对符合条件的企业颁发了经营许可证。2007年,全面实施了供热经营许可管理,全市17家供热企业取得了建设厅颁发的供热经营许可证;审核燃气企业16家,发放燃气经营许可证8家;审核公交企业9家,发放公交经营许可证1家。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企业的经营许可正在审查办理之中。
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城区自备水源清理整顿活动,全年共封闭自备水井140余眼,城市地下水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一是搞好经常性排查。为防止自备水反弹,在城区划分了区域,成立了专门队伍,搞好经常性排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二是推行有奖举报。根据举报自备井的管径,对举报人给予一定奖励,充分调动广大市民参与的积极性。三是开展水质检测工作。针对自备水由明转暗、隐藏深的情况,坚持对其水质当场化验,与公共供水水质不符的,重点检查治理。在执法过程中,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规范操作,依法行政,保证了执法效果,确保了自备水源清理整顿工作的顺利进行。整顿自备水源的做法得到了市政府和省建设厅领导的高度评价。
加大了燃气市场的清理整顿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倒气倒罐行为,查处燃气设施私改私接,关停了一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未取得经营许可证的非法液化气站点。至年底,共查处违规瓶组气化站35个,关停非法燃气企业20家,查处燃气设施私接私改36起,取缔非法供气窝点48处,没收钢瓶480余只。切实加强了对燃气器具市场的专项检查,并通过新闻媒体向广大市民宣传购买、使用燃气器具的常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针对天然气供应不足的局面,市政府高度重视,林峰海市长亲自调度,侯军副市长带领公用事业局和有关部门亲自到中原油田协调气源,局里也迅速启动了天然气供应应急预案,采取了限时错峰供气、利用槽车拉气、启用第二门站等措施,有力地确保了居民生活用气供应。
七、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契机,积极参加行风热线直播活动,对11位群众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现场解答和办理。在聊城晚报开辟了《问暖热线》专栏,对每天市民反映的问题进行答复和解决,仅12月6日一天就接听了百余市民的来电,针对市民反映的供暖问题,现场进行了回复、解答和协调。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市长热线和人民来信来访,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行业各单位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服务意识,不断创新服务方式,规范服务行为,进一步完善了供水、供热、供气、城市公交等便民利民措施,不断提高了公用事业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
八、安全生产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一是建立行业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坚持每月第一个星期五上午召开安全生产例会,雷打不动,查摆问题,交流情况,部署工作。二是建立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制度。坚持每年元旦、春节、五一、十一开展集中检查活动,并不定期地组织开展专项检查活动。特别是元旦过后,在各县市区和行业单位在全面自查自纠的基础上,专门制定了详细地安全检查考核方案,考核内容涵盖公用事业五大行业,检查标准近500项,项目设置齐全,科学合理,严谨规范。经过研究,局里确定把对县市区公用事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单位的安全考核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去,并把这次考核情况作年终评先树优的主要依据。1月14日至19日,从各县市区主管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两个综合检查组,分成8个专业小组,对全市公用事业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互查。检查人员严格按照考核内容和工作标准逐项核查,现场打分,同时查出安全隐患100余项,下达安全隐患督查通知书21份,并督促抓好整改落实。三是建立事故应急处置机制。出台了城市供水、燃气、供热重大事故处置预案,完善了天然气供应应急预案,并经常不定期地开展实战演练活动。2007年11月21日22时30分,在鲁化路与建设路交叉口举行了天然气管道泄漏事故应急实战演练。新奥燃气公司从接到报警电话,到抢险人员抵达现场,并对模拟泄漏点进行有效控制,仅用时15分钟。在事故抢险过程中,抢险人员严格按照预案规范操作,在40分钟内彻底排除了事故隐患。四是建立行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公用事业从业人员进行岗位技能教育培训。2007年,共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9次,查出隐患300多项,下达整改通知书99份,并抓好跟踪落实,全年未发生一起重大责任事故,确保了公用事业行业的安全运营。
市政管理
2007年,市政管理工作以创新的工作理念,务实的工作作风和真诚的服务宗旨,认真履行职责,齐心协力,开拓进取,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使市政管理上水平的既定目标得以实现。市政养护、园林绿化、环卫保洁、城市经营等各项工作均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城市品位和档次明显提升。
一、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是日常养护管理得到全面加强。2007年,共维修沥青路面16511平方米,调整更换人行道花砖22238.8平方米,认真贯彻执行上级部署,加大了城市防汛力度,疏通排水管网148230米,掏挖检查井5165座,确保城市安全度汛;加强城市园林管理,补植各类苗木21.7万棵,修剪绿篱、色块、草坪51.93万平方米,行道树花灌木8.2万棵;清运生活垃圾8.1万吨,清运死角垃圾5942立方米,日保洁面积达550万平方米,收缴生活垃圾处理费400余万元;实现城市经营、城市空间使用费征收260万元,加强了市政工程质量监督,加强了市政市容巡查,有力地推动了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精细管理,解决了大量市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实施了公厕便民工程,安装了100块公厕夜间灯光指示牌,对产权属于市政管理局的39座公厕,全部免费按时足时开放,设施管理达到二类或三类以上标准,同时加强了对社会建公厕的规范化管理;实施了检查井管理工程,按照“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产权单位自我负责”的原则,督促城区检査井产权单位进行了改造养护,检查井更加安全美观;实施了火车站广场绿化改造工程,移植了樱花、梨树、桃杏树等,增添了绿荫,安装了休息椅,方便了游人休憩;强化了“火树银花”光亮工程,在成功实施节庆期间光亮工程的基础上,重要路段的光亮工程初步实现了常态化管理;启动了路灯节能工程,由电气公司全额投资,对东昌路、柳园路等6条道路实施了节能改造,节能率达30%左右,将逐步在城区全面推广;更换增添了282套道路指示牌,61套单位指示牌,道路景点指示更加清晰科学;对人民广场、东昌路等重点地段,设置了保洁夜班人员,做到即时保洁;强化了对东昌路及扬尘较多路段的日常洒水作业,减少扬尘,增加空气湿度;成功组织实施了江北水城第二届百花艺术展;组织实施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创建国家卫生城顺利通过验收做出了积极贡献。三是机制创新工作进一步深化。为进一步优化配置社会公共资源,在湖南路试点的基础上,对光岳路、聊阳路、聊堂路三条道路的园林绿化、卫生保洁实施了捆绑式承包,既开发出市政公司富余的人力资源,又避免了养护管理二张皮现象;环卫处在成功对清洁队进行机制创新的基础上,又启动了清运队改革,将清运队改制为8家独立运作的公司,大大增强了环卫事业的活力。同时为每位环卫临时工增加了50元工资,改善了环卫工人的生活条件,提高了环卫工人工作的积极性。加强了对市政、园林养护各行业的考核奖惩,对养护人员和养护情况每天进行考核,每月按打分情况进行奖罚,使职工的工作和报酬实现了挂钩,有效增强了内部活力;市政处市政公司推行了全员经济承包责任制,激发了企业活力,充分调动了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辉煌硕果。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的重大决策,是关注民生、和谐发展、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重要任务。三年来,市政管理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度重视,广泛宣传,积极协调,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由原来的被动落后跨入全省先进行列,省建设厅多次转发聊城市的做法和经验,专门在我市召开现场会。特别是在全面加强基础性整治工作的同时,重点加强了村镇环境、城镇旧城区、旧住宅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省际边界和高速公路、铁路沿线可视范围内环境的整治工作,让最基层的广大群众直接享受到了环境整治带来的成果和实惠。10月份,省政府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考评组对全市整治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考核,对聊城市综合整治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在2008年1月召开的全省建设工作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表彰会上,聊城市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最适宜人居住的城市”之一,市政管理局被评为“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单位”。
三、精神文明和行业作风建设有了新的提升。认真贯彻中央、省、市纪委会议精神和全省建设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召开了局系统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的市政管理系统纪检工作会议,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在市政管理系统党员干部中组织开展了“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市政和谐”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了创建“文明班组”和争当“文明职工”活动;认真办理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对所提出的问题认真答复,逐一整改,并登门回访, 认真听取提案者的意见,提案办理满意率达100%。2007年,聊城市市政管理局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市级“文明单位”。
环境保护
2007年,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环保工作,环保优先的理念进一步加强。宋远方书记、林峰海市长都专门到市环保局调研,多次视察环境保护工作,并就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市人大把环保工作列为常委会年度执法检查的重要方面,对全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并组织开展“聊城环保世纪行”活动,强化了舆论监督。市政协充分发挥民主监督职能,组织了对全市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的视察行动。各级党委、政府都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全市环保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一、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扎实推进。全市已有9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能力达到每天36万吨。鲁能聊城热电责任有限公司等5家燃煤电厂8套机组锅炉的烟气脱硫设施已建成并投入运行;高唐时风热电厂等15家燃煤电厂30套机组锅炉建成了石灰石炉内脱硫工程并投入运行;国电聊城发电厂等15家燃煤电厂29套机组锅炉的烟气脱硫设施正在建设中。
二、生态市建设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市已有莘县、东阿、东昌府区等3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临清、阳谷、在平、高唐等4个省级生态示范区。东昌府区沙镇镇、临清市烟店镇、冠县定远寨乡、莘县莘城镇、阳谷张秋镇、东阿县姜楼镇、在平博平镇、高唐清平镇等29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东昌府区于集镇、临清市魏湾镇、冠县兰沃乡、莘县董杜庄镇、阳谷安乐镇、东阿县姚寨镇、在平县冯屯镇、高唐县尹集镇等37个市级生态示范乡(镇村),聊城市姜堤乐园、阳谷县景阳冈、冠县马颊河度假村、冠县梨园等4个风景区开展了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聊城市凤凰新城、中通时代豪园、高唐县怡园小区、大田小区等4个住宅小区开展了省级生态居住小区创建工作。全市建成了东昌湖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冠县西沙河林场、莘县马西林场、高唐清平林场、冠县马颊河林场等4处市级自然保护区,以及5处县级森林公园和2处县级风景名胜区,全市受保护国土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已达10.19%。
三、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污染防治力度明显加大。全市狠抓了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了,四河一湖,,碧水行动计划,加强了对燃煤电厂的脱硫工作的指导和监管。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城区空气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四、环保宏观调控职能进一步强化。全市环保部门把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法》和“三同时”制度作为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加强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2007年来,市环保局审批了171个项目,对75个项目进行了环境保护竣工验收,建设项目环评率和“三同时”执行率比往年有大幅度提高。在2007年建设项目检查中,依法处理违法、违规企业84家。
五、环境执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环保部门通过实施环境监管“四个办法”(《重点企业监管办法》、《城市污水处理厂水质监管办法》、《主要河流水质监测办法》和《城市建成区空气质量监管办法》)、联合有关部门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全面实施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惩处了一批无视环保法律,违法排污企业和有关责任人。
六、环境宣教工作深入开展。各级环保部门在电视台、电台、报刊等媒体开设环保栏目,环境宣教的形式更加多样化,效果更加明显。全市各级还积极开展了“创绿”活动,至2007年底,已有150所学校被评为“绿色学校”,46个社区被评为“绿色社区”,其中,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学校”32所、国家级和省级“绿色社区”13处,国家级“绿色家庭”1个,通过深入开展“创绿”活动,使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更加深入人心,人民群众参与支持环境保护工作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七、环境监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建成了市、县两级环境监控中心,对全市重点污染源安装了自动在线监测设备,实现了对78家重点排污企业排污情况、市区和8个县(市、区)及经济开发区城区空气环境质量的实时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