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聊城年鉴》 图书
唯一号: 150820020220000137
颗粒名称: 农业
分类号: DF413.1
页数: 18
页码: 193-210
摘要: 2007年,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农民增收,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明显进步。 一是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全市农业增加值154亿元,比上年增长3.5%;粮食总产468.83万吨,比上年增长10.6%,连续四年获得丰收。 二是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全市粮食总产468.83万吨,增长10.61%。其中,夏粮总产236.31万吨,增长7.76%,单产突破400公斤大关,达到401.67公斤,增长1.09%;秋粮总产232.52万吨,增长13.66%。秋粮中,玉米总产222.83万吨,增长15.11%,单产466.92公斤,增长5.10%。 三是现代农业建设取得进展。全市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550万亩,棉花种植面积110.3万亩,蔬菜种植面积350万亩,其中无公害蔬菜面积168万亩,认证无公害品牌82个,肉蛋奶总产首次突破百万吨大关,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分别达到3家、12家和87家。
关键词: 农业 农业法

内容

综述
  【综述】2007年,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农民增收,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明显进步。
  一是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全市农业增加值154亿元,比上年增长3.5%;粮食总产468.83万吨,比上年增长10.6%,连续四年获得丰收。
  二是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全市粮食总产468.83万吨,增长10.61%。其中,夏粮总产236.31万吨,增长7.76%,单产突破400公斤大关,达到401.67公斤,增长1.09%;秋粮总产232.52万吨,增长13.66%。秋粮中,玉米总产222.83万吨,增长15.11%,单产466.92公斤,增长5.10%。
  三是现代农业建设取得进展。全市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550万亩,棉花种植面积110.3万亩,蔬菜种植面积350万亩,其中无公害蔬菜面积168万亩,认证无公害品牌82个,肉蛋奶总产首次突破百万吨大关,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分别达到3家、12家和87家。
  四是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由2002年的450元缩小为300元左右。全市新增劳务输出10.8万人,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637元,比上年增长19.2%。
  五是各项惠农政策得到落实。2007年全市财政安排“三农”投入17.1亿元,共向农民发放各种补贴3.39亿元。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粮食直补和综合补贴。通过“一折通”,在4月30日前将粮食直补资金9184万元,在6月30日将综合补贴资金20008万元,全部及时发放到农民手中。农作物良种补贴。包括优质玉米良种补贴20万亩、优质棉花良种补贴56万亩、优质小麦补贴270万亩,共落实补贴资金3740万元。农机购置补贴。共落实补贴资金905万元,补助农户购机1000多台套。能繁母猪补贴,截至8月底,共补贴资金636.4万元。能繁母猪保险补贴。中央、省承担28.8元/头,市、县承担9.6元/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贴。2007年各级财政共投入资金14219.8万元,其中市级财政1334.2万元。农村特困户补贴。每人每月补助13元,市级财政已补助434万元。
  六是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进展。各级把扶贫开发工作与建设现代农业有机结合起来,积极组织实施扶贫开发项目。至2007年底,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504万元,完成扶贫开发项目76个,发放扶贫贴息贷款10290方元,扶贫项目覆盖贫困村298个,使14.65万人摆脱了贫困。2007年按照“整乡推进”的开发原则,重点扶持了3个县、7个乡镇的22个项目,共争取资金755万元,比上年增加105万元,这些项目共涉及贫困村116个,覆盖贫困人口6万人。积极做好扶贫技能培训工作,全年培训农民技能工1500人。
  七是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全市完成各类水利工程项目10125项,新建机井2410眼,改建危桥179座,新建节水灌溉工程面积3.6万亩,治理“三荒”面积2.45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27平方公里。全市新增沼气池用户2.83万户,推广省柴节煤炉灶累计110万户,秸秆综合利用428万吨。全市农机总动力已达995万千瓦,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
  八是农村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农民群众办的10件实事已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客车,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3%,通有线电视的行政村达到54%,新建改建农村中心敬老院40处,50%的农村五保对象实现集中供养,新建改建乡镇卫生院108所,379万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2.2%。全部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加大了对欠发达县、经济弱乡镇和莘县马西地区的帮扶力度。
  (张义革)
  种植业
  【综述】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取得好收成。2007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096.44万亩,预计总产468.83万吨,比上年预计增长10.61%。夏粮生产克服了暖冬、倒春寒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取得较好收成。小麦收获面积588.32万亩,总产236.31万吨,单产401.67公斤/亩,总产、单产比上年分别增长了7.76%、1.09%。玉米收获面积477.24万亩,总产222.83万吨,单产466.92公斤/亩,总产、单产比上年分别提高了15.11%、5.1%。油料作物收获面积57.90万亩,面积缩小了16.49%,总产达到15.52万吨,比上年减少了18.36%。棉花播种面积110.32万亩,总产达到9.17万吨,比上年增长了8.26%,单产83.1公斤/亩,比上年提高了2.2%。蔬菜种植面积229.98万亩,比上年缩小了8.5%,总产达到830.23万吨,比上年增长0.44%,单产3160.02公斤/亩,比上年提高了9.76%。瓜类种植面积42.15万亩,比上年缩小了2.05%,总产135.75万吨,比上年减少了3.11%。作物产量的增长和农产品价格的提高,较大幅度地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
  加快种植业标准化进程,提升农产品质量。2007年,全市5个企业、6个品种的绿色产品申报工作已经完成环境检测工作,原料基地可增加76万亩。全市发展标准化生产基地243.7万亩。其中,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3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112.5万亩,有机食品生产基地1.2万亩;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81个、绿色食品21个、有机食品2个;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07个,多个农产品品牌打入日、韩、欧洲等国际市场。一是进一步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全市已建立4个县(区)农产品质量监测站,建立二级检测站点3个,三级检测站点10。余个,市农业综合监测中心和其他四个县(市、区)的建设工作也在积极进行中;全市共编制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117项;建立无公害农产品专营市场13个,无公害专营区40个;全市25个批发市场中,有15个建立了入市检测和不合格产品报告制度。二是依法开展了农资打假专项行动。落实制度,加强了执法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了“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强化了常年农资打假力度。至2007年底,全市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4850余人次,检查企业289次,整顿市场609次,立案查处631起,结案589起,受理群众举报案件150次,共查获假冒伪劣产品543.03吨,货值3045.02余万元。三是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市共检查生产企业71个次,检查市场185个次,检查经营业户3050家次,检查了52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各类生产基地和示范区,处理了1241家的违规行为,查处销售违规农药51.2吨,指导生产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生产基地建立了农业生产档案、产品自检等项制度,逐步规范了农药等主要农业投入品的管理使用行为。四是开展例行检测,加强监督检查。实行产中、收获产品和终端环节三项检查,全年超标率低于6%,产品合格率处于全省第3位。
  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提高种植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一是积极实施科技入户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在5个县实施了国家级、省级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1个县实施了科技入户工程;全市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实用技术、新技术培训,共举办各种技术培训320场次,培训农民6.5万人次。二是加大了科技推广力度。根据农时及时出台技术指导意见并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方面广泛宣传;推广了“氮肥后移”技术、后期适当控水、化控防倒、玉米保护性耕作与聚肥节水栽培等一批先进适用的新技术,增强了土地综合利用率和产出效益。三是积极实施“沃土工程”。秸秆还田面积达到800万亩次,部、省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县(市、区)由上年的4个扩大到7个,配方施肥推广面积已经达到366万亩,为农民节本增效1.28亿元,较大面积地改善了地力。四是加强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的测报和防治。市农业部门提高病虫害预测预报准确率和预报预测频度,预报准确率在97%以上。小麦防治面积2828.21万亩次,玉米防治面积1600万亩次,蔬菜防治面积800万亩次,棉花防治面积760万亩次,果树防治面积50。万亩次。五是大力实施金农工程。完成了市农业局农业信息网的改版运行,完成了市、县农业部门办公自动化OA系统的软件设计并开始试运行,完成了冠县、莘县、在平三个县级农村信息服务站及9个乡镇农村信息服务点的规划申报工作,已列入了省农业厅的建设计划。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提升现代种植业发展活力。2007年共争取项目9个,总投资6011万元。其中中央投资4748万元,省投资855万元,地方配套408万元。项目涉及优粮工程、沼气工程、测土配方施肥、沃土工程、阳光工程培训、产业化龙头企业贴息等。
  实施惠民工程,扎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自5月份以来,全市承担各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任务14900人,至年底,全市共转移培训农民工14561人,加快了农村富裕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带动了一批新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推动了全市经济的发展。二是农村沼气等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一年来,全市培训沼气生产工360人,新建户用沼气池1.83万余户,累计达3.64万户,建设畜牧养殖场500立方米大型沼气工程1处,中、小型沼气工程4处,年产沼气950余万立方米,节约标煤6700余吨,年增收节支达1亿多元。同时,全市新推广省柴节煤炉灶累计5.5万户,太阳能热水器3.9余万平方米,秸秆综合利用428万吨,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发展了农业循环经济,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突出发展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种植业产业化发展体系。全市认真落实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对凤祥集团、蓝山集团、冠丰种业等三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初加工产品给予了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出口龙头企业按有关规定办理了退税;争取了省财政272万元、市财政拿出300万元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扶持。全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340家,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89家,其中,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分别为3家和14家,认定市级龙头企业87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总资产达225.4亿元,销售总收入达230.54亿元,带动农户134.9万户。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催生了一批联接千家万户、实行产销一体化经营的专业市场和中介服务组织,带动种植基地面积73.56万亩,带动农户达23.45万户,全市已有9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工商注册或正在进行注册,发展势头良好。
  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促进农村和谐发展。一是落实了对农民的“三补贴”政策。核定全市小麦种植面积为656.6万亩,按每亩14元的标准落实了种植小麦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共发放补贴资金9192余万元;按每亩30.5元的标准配合财政部门落实了生产资料综合补贴政策,共发放补贴资金20026.3万元,全市120多万户农民受益。全年争取到省里安排优质良种推广补贴项目290万亩,其中优质小麦良种补贴项目面积270万亩,玉米良种补贴项目面积20万亩,共计安排补贴资金2900万元。玉米良种补贴已全部完成,小麦良种补贴供种阶段工作已经完成,农业部门正在组织农业技术人员落实各项配套措施。二是切实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按照“四必须”、“两不准”的要求严格控制“一事一议”;严格控制水费等生产费用的收取,在引水量比上年增加、补助粮价款项提高的情况下,核减后全市三水费用总额为13698.24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775.48万元,人均减少1.65元,人均水费29.06元。三是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政策,认真开展农村土地突由问题集中治理行动。聊城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市长孔昭信同志任组长的市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办公室先后下发了两个文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同时组织了专项督查和检查。县、乡市政府积极配合,成立了组织,下发了文件,制定了方案,摸底自查,认真梳理处理了土地承包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四是狠抓了村务公开和财务管理,认真接待和处理农民来电来信来访案件,维护农村稳定大局。在所有乡镇办事处、95.1%的村推行了村级财务乡镇“双代管”;完善了村务公开事项,在4626个村推行了财务公开,占总村数的71.3%。(柏呈林)
  【蔬菜生产】蔬菜生产稳步发展。全市瓜菜菌面积达到390万亩,总产1107.4万吨,总产值117.8亿元。其中冬暖式大棚44.8万亩,大拱棚44万亩,中小拱棚111.7万亩。食用菌种植面积2048万平方米,总产39万吨。全市无公害品种115个,无公害面积168万亩。
  基地建设水平提高。2007年继续抓好了瓜菜菌生产的区域化布局,以县为单位,规划到乡,具体到生产品种。已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蔬菜生产基地,加快了全市蔬菜产业化进程。一是以冠县斜店、东阿牛店、东昌府新区办事处、莘县十八里、高唐尹集等乡镇为主的黄瓜生产基地,大约面积在25万亩左右。二是以东昌府区许营、沙镇、在平冯屯、临清的大辛庄、东阿姜楼、莘县董杜庄为主的西瓜生产基地,面积大约在30多万亩。三是以阳谷西湖、莘县观城、在平冯屯、东昌府道口铺、临清魏湾、冠县东古城等乡镇为主的大蒜生产基地。四是以阳谷阿城、东昌府区北杨集、闫寺等乡镇为主的茄子生产基地。五是以阳谷阿城、西湖、十五里元、莘县的王铺、十八里铺等乡镇为主的西葫生产基地。六是以荏平乐平铺、高唐尹集、阳谷七级为主的西红柿基地。七是食用菌基地,主要分布在莘县河店、朝城、魏庄、古城、妹冢、阳谷阿城镇、西湖乡、冠县范寨、在平的博平、温陈、胡屯、东昌府区闫寺等乡镇。
  无公害蔬菜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全市已注册的无公害蔬菜品牌115个,无公害面积168万亩。主要品种有西红柿、彩椒、香瓜、西瓜、韭苔(菜)、大蒜、平茹、黄花菜、莲藕、茄子、芸豆、大葱、双孢菇、油菜、灵芝、草菇、花生、西葫、山药等。各县市区把做响品牌做为提高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来抓。莘县双孢菇、莘县草菇、莘县杏鲍菇、莘县香瓜、莘亭香菜、张寨无公害韭菜等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东阿“皎月”牌无公害蔬菜进一步打开了国内市场。品牌蔬菜不仅有效的提高了蔬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而且也给菜农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市场建设初具规模。全市共有蔬菜专业批发市场86个,其中规模较大,年利润在百万元以上的市场11个,有无公害专营区的20个,有无公害检测设备的市场20个,年销量10万吨以上的8个,占地面积百亩以上的6个。不断加大对蔬菜专业批发市场的监管力度,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莘县张寨蔬菜批发市场、在平乐平镇分别组织市场监管大队,负责对瓜菜交易的不规范行为和违反无公害产品操作规程的行为进行监管和整治。在监管到位的情况下,张寨的韭菜杜绝施用“3911”,全部施用“乐斯本”,并因无公害而带来高回报。为解决商户在经营上的困难,各县(市、区)的大型市场均成立了大型配货站,负责给商户联系货源及运输车辆,极大地提高了客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为瓜菜销售提供更好的服务。
  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成效明显。2007年加大蔬菜产品的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力度。莘县在继续密切同原有公司合作的基础上,招引北京生光地现代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固定服务机构,常驻业务和技术人员3名。引进、试种法国凯撒西葫、杭椒等新品种6个。并广泛开展了与以色列海泽拉、北京生光地、法国圣尼斯、泰国正大、日本米可多等种苗繁育机构的密切技术协作。在完善原有育苗场的基础上,新建四季育苗棚8座。引进、试种法国凯撒西葫、杭椒等新品种6个,繁育秋延迟茬、越冬茬荷兰、以色列、法国、日本等名优品种600多万株,推广种植名优品种3万多棚。2007年,市蔬菜办在全市推广了莘县的经验,扩大去年莘县试种成功的法国法拉丽西葫、荷兰999西红柿8000多棚。
  【棉花生产】棉花生产又上新台阶。2007年,全市植棉面积141.1万亩,较上年增加10.6万亩。其中棉花良种补贴项目种植面积56万亩。全市棉花总产233.7万担,比上年增加26.2万担,增幅12.6%。
  惠农政策得到较好落实。根据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农办财[2007]24号和山东省农业厅、财政厅鲁农财字[2007]13号以及鲁农棉字[2007]1号文件精神,全市承担棉花良种推广补贴项目56万亩,根据省级机关采购招标中心统一招标情况,全市推广的棉花补贴品种7个:鲁棉研15、16、18、19、22、24、GK -12,补贴聊城市资金840万元,项目在临清市、高唐县、冠县的45个乡镇(办事处)实施,实施规模56万亩,补贴农户160520户,有690236人受益。各县均达到县有区域分布图、乡镇有任务分解表、村有供种清册、户有供种卡。种子质量检测报告齐全,种子来源证明档案齐全,所供棉种全部包衣;4月10日全市完成供种。在项目区内基本上实现了良种覆盖率、统一供种率、配套技术到位率和棉种脱绒包衣率四个100%,项目圆满完成。
  推广植棉新技术力度加大。国家56万亩棉花良种补贴项目的推广实施,大大提高了全市棉花良种的普及率,据5月份实地调查,在国家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带动下,全市棉花良种普及率达到95%以上,为全年棉花丰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切实搞好国家56万亩棉花良种补贴项目的推广实施,全市大力宣传推广了配方施肥、精细播种、地膜覆盖、全程化控及综合防治病虫害先进技术,期间召开了三次大型技术培训会,市县乡三级技术人员经常性地到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培训人员3万余人次,印发技术明白纸6万余份。(李东成)
  畜牧业
  【综述】2007年,全市饲养牛93.62万头、羊435.82万只、猪551.13万头、禽3.342亿只;年可提供肉、蛋、奶的产量分别达到71.25万吨、26.35万吨、7.89万吨,总量首次突破百万吨关口;年畜牧业总产值达到91.43亿元,同比增长28.68%,畜牧业及相关产业出口创汇达到6200万美元,同比增长50.8%。
  落实各级扶持促进政策。2007年,中央和省均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生猪、奶牛等发展的政策措施,安排了大量扶持资金。聊城市先后实施了能繁母猪补助项目、生猪人工授精项目、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和奶牛良种补贴等项目,省以上扶持资金到位2300多万元,市以下落实配套资金400多万元,累计受惠农户一万多个。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瞄准国内外市场,依托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同时,积极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开发利用,以加工促发展带基地,实现畜牧业增值增效。全市具有市级以上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24家,其中:国家级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级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市级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24家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家禽企业12家,牛羊企业2家,生猪企业8家,奶牛企业2家。阳谷凤祥集团和高唐蓝山集团带动全市肉鸡业率先形成产业化格局。全市拥有无公害畜产品生产企业6个、绿色畜产品生产企业1个。另外,全市有种畜禽场91家, 规模以上饲料企业58家。
  推进外向型畜牧业发展。全市外向型畜牧业呈现出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态势,显示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全市畜牧业及相关产业出口创汇达到6200万美元,其中禽肉制品7954吨,创汇2397万美元;羊肉5497吨,创汇1153万美元;猪肉1192吨,创汇155万美元;肠衣68吨,创汇105万美元;赖氨酸11423吨,创汇1048万美元;宠物食品101吨,创汇70万美元。自3月份复关以来,冷冻鸡出口取得恢复性增长,出口5501吨,创汇1109万美元。
  加强防控体系建设。2007年以猪蓝耳病为代表的多种疫病给全市畜禽养殖业带来了极大困扰。为了解除养殖户的后顾之忧,聊城市积极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促进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以防控为重点,加快构建了动物防疫长效机制。加快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强制免疫工作,提高了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整体水平。全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已经正常运转,并配备了5776名村级防疫员,并对村级防疫员进行了大规模培训,全年共举办技术培训班95次,培训人员11552人次,从根本上提高了防疫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全市共落实防控资金552万元,购进各类疫苗4574.47万毫升,禽流感、猪口蹄疫、牛羊口蹄疫、猪蓝耳病、猪瘟等防疫密度分别达到71%、100%、62%、73.5%、56%,确保了全年无疫情发生,实现了畜牧业稳定健康发展。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通过健全质量标准、质量检测和质量认证体系,聊城市建立起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实现了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质量安全全程监管,促进了畜产品质量的提髙。以标准化为重点,大力加强了畜产品基地建设,促进了饲养场上档次、上水平。为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全市突出了源头控制,2007年,全市共检疫出县境家禽6997.8万只、牲畜84.89万头(只)、检疫出县动物产品:禽类17293.63万公斤、禽蛋9218.23万枚、牲畜等产品5657.47万公斤;皮张259.46万张。查获不合格羽毛粉12.5吨、动物油2800公斤、血粉10袋、肉粉9袋、鱼粉9.5吨,取缔无证饲料生产企业7家,不合格兽药经营门市部5家,查处饲料违法经营点户37个。
  完善饲料工业体系。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的饲料企业达到58家,产量115.1万吨,实现产值31.18亿元,赖氨酸出口11423吨,创汇1048万美元。希杰(聊城)生物科技、帝斯曼维生素(山东)、山东鲁莘、山东金牌、山东六环等7家饲料加工生产企业荣获“2007山东省饲料企业五十强”荣誉称号。
  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为推动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2007年,聊城市畜牧局成立了“聊城市畜牧合作组织发展指导办公室”,把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纳入了市畜牧局工作范畴。2007年,先后指导建立了聊城标准化养猪专业合作社、莘县合力养猪专业合作社、东阿县喜盈盈养猪合作社、冠县鲁西鸡蛋产销合作社、阳谷县景阳岗生猪产销合作社。全市已发展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100个,带动农户2万个,其中阳谷县景阳岗生猪产销合作社、东阿县喜盈盈养猪合作社已跨入全省先进行列。
  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2007年,在“加快建设强市名城,我们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全市畜牧系统通过组织人员外出参观、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发放征求意见函、召开座谈会、个别谈心、开通服务热线、举办理论学习报告会等学习形式,深人查摆了在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工作标准、工作作风、工作机制、发展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重点查摆了阻碍畜牧业发展的思想障碍,针对查摆出的实际问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为拓展工作空间,全力开展创新型、服务型机关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在活动中,召开座谈会6次,发放调查问卷75份,征求群众意见9条,查摆问题8个,制定整改措施5项,撰写调研报告与理论文章6篇,建立了畜禽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机关自身建设、实施畜产品名牌战略等长效机制。上报的《加快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思路和建议》一文被市委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委党校和市社科联等三部门联合评为二等奖,并给予通报表彰。
  (刘光涛王俊海)
  水产业
  【综述】2007年,全市水产总利用面积34.7万亩,水产总产值1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3%。其中养鱼面积19.9万亩,增长1.4%,鱼类产量7.58万吨,增长8.1%,鱼类产值7.68亿元, 增长8.9%。
  优化养殖品种结构,提高优良品种比率。坚持主导品种与特色品种相结合,进一步优化了养殖品种结构。一是抓好本地优势传统品种,着重抓好了甲鱼、鲫鱼、南美白对虾、硬池藕等名优品种的种养殖与推广,在品种推广、苗种选购、技术指导、鱼病防治、质量管理等方面加强指导与服务,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效益。全市甲鱼养殖面积6207亩,产值达到792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6%;硬池藕种植达到4.3万亩,产值超过3亿元,同比增长55%。二是大力引进新品种、新技术。2007年在平县从山东省淡冰所引进条纹鲈养殖;东昌府区引进俄罗斯鲤鱼乌仔;冠县从湖北引进长江大口草餘,实行鱼藕混养;莘县试验泥鍬高产高效养殖技术等。全市共引进十余种名优新品种,均取得了较高经济效益。07年全市鱼类名优品种面积达到4.57万亩,占养鱼总面积24%,产值达到1.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水产品附加值提高,促进了养殖户名优水产养殖的积极性。
  加大科技创新,促进新产品开发。积极引导、鼓励养殖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在良种繁育、水产品加工等方面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重点扶持了临清丁马生物有限公司中华鳖深加工新产品一甲鱼胶系列的开发与生产。甲鱼胶系列产品是丁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共同研制开发的项目,该产品不仅有极高的保健作用,还有防癌、治癌及治疗多种疾病的药用价值,在2007年9月20日正式投产,年加工中华鳖1500吨,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创利税1.5亿元。
  壮大培育龙头企业,提升水产产业化水平。实施“龙头型”带动战略,推行“合作社+龙头+农户”生产模式,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发挥合作社在组织、协调、服务、聚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将分散经营的渔户组织起来,把渔业产前产中产后的相关环节链接起来,解决好千家万户生产与千变万化市场对接问题,不断提高水产产业化水平。临清魏湾镇在农业合作社的协调和组织下,由丁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统一苗种供应,统一的养殖技术、操作规程、病害防治,并回收成品甲鱼,进行甲鱼的深加工。不但促进了龙头企业的壮大和发展,也辐射带动周边地市水产养殖业的兴旺。丁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发展成集中华鳖原种保护、良种繁育、健康养殖、甲鱼胶加工为一体的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聊城市淡水养殖试验场,集原良种繁育、引进、试验为一体,为省级良种场,承担了向周边地市提供优良苗种的任务。这些龙头企业已在全市水产产业化发展中起到了强有力的拉动作用。
  开展水产品质量专项整治行动。根据全国部署,开展了为期半年的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一是成立领导组织和工作机构。成立了市水产品质量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建立了工作机构。各县(市、区)也都成立了专项整治领导小组。二是制订了工作方案,结合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实际情况,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制订了聊城市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方案。三是创新工作机制,分别建立了领导机制、属地管理和责任追究机制、调度汇报机制、工作督导机制。四是加强检查力度,狠抓工作落实。市水产局抽调两名县级干部和八名科级干部成立两个督导组和一个综合组,分包八个县(市、区),检查、督导、帮助各县(市、区)、各养殖企业和养殖大户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上下联动, 齐抓共管,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全国、全省的检查验收中,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发展生态、休闲观光渔业,美化渔业生态环境。配合聊城市旅游城市建设,将生态渔业、休闲渔业纳入加强城市建设、美化城市环境的工作范畴内,加强服务与指导,积极引导,建设集养殖、休闲、垂钓、餐饮为一体的生态渔业、休闲渔业基地,做到上质量,上档次。冠县马颊河休闲渔业基地规模大,档次高,很受群众欢迎,被评为省级休闲渔业基地。全市共发展生态、休闲渔业1万多亩,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渔业增长新亮点。(张小丽)
  林业
  【综述】2007年,全市完成造林15.02万亩,其中用材防护林11.36万亩、经济林3.66万亩;新建和完善绿色通道1092公里;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115.9万亩,其中新建53.7万亩、完善62.2万亩;村屯四旁植树1500万株;育苗2.1万亩。至2007年底,全市有林地面积280万亩;农田林网化面积860多万亩;绿色通道7000多公里;活立木蓄积量1100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达28.13%;林业产值达50亿元。全市以绿色通道和农田林网为主框架的高标准平原绿化体系已基本建成,为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聊城市林业局被人事部和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东阿县和聊城大学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分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和“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
  【重大活动】第二届梨园文化节4月2日至10日,冠县举办了以梨花为媒,推动旅游,宣传冠县,促进发展为宗旨,以“游武训故里,赏万亩梨花”为活动载体的第二届梨园文化节,进一步树立了冠县良好的旅游形象,拉动了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江泽慧到聊城市调研“京九绿色长廊”建设情况9月12日至13日,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林学会理事长江泽慧率领“京九绿色长廊”建设调研组,在省政协副主席苗淑菊、省林业局局长孙庆传等陪同下到山东省聊城市进行调研。聊城市委副书记金维民、市政协副主席杨刚岭陪同调研组视察了聊城火车站广场绿化,参观了水城明珠大剧场,沿东昌湖、古运河实地考察了聊城市的城市建设及绿化工作。
  “京九线”跨聊城市107公里,可绿化长度为102公里。“京九绿色长廊”是一项重要的国土生态建设工程,也是聊城市林业工作的重点工程之一。至2007年底,“京九线”已绿化长度97公里,投入绿化资金544.6万元,绿化折合面积672公顷,林灌木株数85.2万株,活立木蓄积量35166.8立方米。“京九线绿色长廊”已建成规模,形成特色绿洲,成为一条树成景、绿成片、花成带,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绿色长廊,和全市的绿色通道、林网、片林、村镇绿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网、线、片、点相结合的平原农区防护体系,为改善沿线生态环境,促进群众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
  圆满完成第七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工作第七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工作于4月开始,至7月底结束。4、5两月为外业调查阶段,6、7两月为内业整理及检查验收阶段。聊城市在全省第一个上交调查结果,经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局检查验收,全部达到优级。
  参加(青州)山东省第四届花卉博览会获多个奖项9月28日,聊城市林业局筹备参加了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青州)山东省第四届花卉博览会。本次展览会聊城市参展面积80平方米,参展的主要有红掌、火炬等组培花卉七个品种,共获得集体奖2个,单项奖5个。
  小渊基金项目落户冠县12月28日,冠县与日本小渊基金会签署了造林协议,在冠县黄河故道实施了小渊基金造林项目。协议要求三年内冠县在黄河故道沙区每年造林200公顷,每年投资45万元人民币。
  全市经济林品种选育工作硕果累累2007年,共选育岀苹果、梨、枣等5个经济林新品种。东昌府区选育出新苹果品种“奥冠”红利,临清市林业局选育出“贡梨”新品种,在平林业局选育出“在园金”和“在园银”园铃大枣新品种,聊城市林业局果树站与山农大合作成功选育了极早熟苹果新品种“泰山早霞”。(周保松)
  水利
  【抗旱防汛】抗旱工作。一是修订完善抗旱应急预案,制定切实可行的引水计划,运用抗旱预案指导实际工作。二是抢抓机遇,全力引水提水,为确保粮食丰产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位山、陶城铺、郭口、彭楼四大灌区抓住有利时机,巧引抢引黄河水,为全市抗旱工作提供了可靠水源。三是各级水利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技术指导。各级抗旱服务组织发挥了“抗旱生力军”的作用,加强技术指导,提供优质服务。四是按照国家、省、市领导要求,圆满完成首次引黄济淀应急调水任务。
  防汛工作。高度警惕,严阵以待,做好防汛工作。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了全市防汛工作会议和市防指领导成员扩大会议,并多次召开防汛调度会,组建了强有力的指挥机构,市、县两级政府签订了防汛责任状,落实了行政首长责任制。对全市度汛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及时维修了防汛抗旱自动化系统,修订完善了各项防洪预案,完成了防汛物资仓库的重建搬迁任务,储备了一大批常备防汛料物,防汛抢险队伍进一步落实。
  【民生水利建设】农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2007年,全市共使926个村庄、71万群众用上自来水,总投资1.29亿元,至2007年底,全市农村用自来水人数达到358万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3%。临清市、冠县、东昌府区实现村村通自来水,超额完成了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制定的“三年65%”任务目标。联合市直有关单位对全市2005年以来的工程进行全面的核查,配合做好了省政府督导组对聊城市农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的核查和审计工作,得到督导组的高度评价。以制度促管理,东昌府区、高唐县以政府文件形式出台了农村通自来水工程的管理办法。
  水利危桥改建工程。全市2007年投资1036.6万元,分三批实施,共计改建危桥179座,其中重建166座,维修加固12座,改建1座,受到干部群众普遍好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2007年,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共投入资金30130万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项目10125项,完成土石方2770万立方米,工日1090万个。全市新建机井2410眼,维修病次机井3837眼,新增井灌面积5140公顷,改善井灌面积1.1万公顷。全市新建节水灌溉工程面积2400公顷,其中低压管道灌溉工程933公顷,渠道防渗400公顷。全市共治理“三荒”面积2.45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27平方公里。
  灌区建设管理。位山灌区节水改造深入推进。实施了2006年度节水改造项目尾工建设,重建一干渠生产桥5座,改建二干渠分水口门3座;2006年度节水改造项目二期工程顺利批复,国家投资400万元,灌区自筹631万元,总投资1031万元;2007年度节水改造项目顺利立项,国家投资1350万元,灌区自筹2700万元,总投资4050万元;完成了东渠、东沉沙池、西1.5号池进口段、西6号池、二干渠四河头至高速公路段9.61公里清淤工程,共动土方260万立方米,确保了灌区输水的安全顺利运行;建设堤防道路48.5公里,加强了对末级渠道的工程改造,衬砌东昌府、东阿、在平3个县(区)10条分干支渠共22公里;按照高地开发规划,对西沉沙池高地12眼机井实施了相应配套,缓解了高地干旱、浇水难的局面,平整清淤弃土,造良田140亩,受到池区群众一致好评。四河头倒虹吸工程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彭楼、陶城铺灌区也列入国家节水改造计划,改善了灌区设施条件。
  【城市生态水利建设】徒骇河风景区开发。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两城一河”的总体规划,加快徒骇河风景区开发建设力度。对巨龙广场、太极广场进一步进行了美化绿化,华夏巨龙成功入选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新建了观龙亭,与华夏巨龙广场交相辉映。
  谭庄水库运行管理。全年向东昌湖供水2000万立方米。创新运营管理,综合开发资源,新上了水上高尔夫,实施了清泉池的开挖、衬砌,春秋亭和日月桥的建设,风力发电站试验站运行平稳,对周边环境进行绿化美化工作。
  水利风景区建设。东阿县洛神湖水利风景区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高唐县鱼丘湖水利风景区被评为省级水利风景区,至此,全市已有国家级水利
  风景区2处,省级水利风景区1处。
  【水利科技创新】2007年,共取得科研成果7项,获省水利厅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江北水城河湖水系健康生命研究”、“位山灌区泥沙优化配置及节水改造技术研究”、“位山引黄灌区沉沙池覆淤还耕技术研究与示范”荣获山东省水利科技进步一等奖。聊城市空中水汽资源开发利用研究项目通过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对外科技合作,推荐申报省水利学会优秀学术论文7篇,推荐申报聊城市青年科技奖3项,优秀学术论文53篇,科技建议奖3项。与市科协联合举行“全市饮水安全与生命健康”研讨会。组团参加了2007中国节水用水先进技术产品博览会和2007年度国际水利先进技术(产品)推介会,通过学习借鉴、洽谈交流国内国际的先进节水新技术、新成果,极大提升了全市水利科技水平。为激发青年科技人员的学习热情,促进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茁壮成长,组织举办了聊城水利青年科技论坛系列活动,收到论文38篇,对评选出的全市水利系统十佳科技青年和全市水利科技青年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极大调动了全市水利青年参与水利科技创新和水利建设的热情。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和送科技下乡活动,发放水利科普书籍、资料500余册3000余份。
  【依法治水】积极开展水法规宣传活动,成功组织举办全国首届江北水城“水利杯”漫画大赛活动,世界水日期间采取组织小记者采访、移动公司短信温馨提示等宣传方式,社会各界对水法律法规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群众节约用水、依法用水的观念不断深化。文明执法活动效果明显,水政监察规范化建设继续推进。组织执法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水利法律法规,提高依法决策水平和办事能力。认真贯彻水利法律法规,落实取水许可、水资源有偿使用、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等制度,做好地下水动态和水质监测工作。全年征收水资源费2100万元、水保两费72万元、河道工程维护管理费700余万元。加快地下水遥测遥控系统建设,建设地下水观测井188眼,提升了地下水管理水平。全面实施水资源论证制度,严格取水许可审批程序。临清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成效明显。【水利经济】全市水利多种经营情况良好,各项经济指标均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多渠道努力开拓市场,承揽工程项目,壮大经营创收单位经济实力,位山灌区管理处、河道工程管理处、水利工程总公司、投资公司综合经营收入也比往年有较大幅度增长。碧波房产公司、水创公司、乐水绿化公司、智者装饰公司、城乡供水开发中心等实体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市场竞争能力显著增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测绘院、设计院参与市场竞争,积极开拓市场,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水利改革】按照国务院及水利部和市委、市政府的有关要求,结合聊城市的实际,在水利投融资体制、水务管理体制、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水价、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一是认真落实《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成立了相关组织机构,出台了全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对全市现行的水管体制进行了调查研究,完成了“两定测算”工作。二是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加大水利投入力度,探索建立长期稳定的水利建设财政投入机制。运用市场机制,理顺水利产品价格,明晰产权关系,改善市场环境,广泛吸引包括外资在内的各类社会资金进入水利领域,尤其在农村通自来水方面取得显著效益。三是农村水利改革。通过节水改造推动灌区改革,鼓励和引导用水户通过用水合作组织对工程管理、用水管理、水费收缴进行自主管理,自我经营。进行了以集体水利工程拍卖改制、民办民有民营水利工程建设为主的农村水利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完善“一事一议”的制度和做法,推广在平县菜屯经验,动员和组织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积极探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逐步形成政府投入增加、部门加强技术指导、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良性发展模式。
  【精神文明建设】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逐步完善。招录公务员2人,引进硕士研究生3人,安置退伍兵10人。领导班子、公务员和专业技术、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加大,干部职工素质明显提高。廉政文化建设顺利推进,制作了廉政桌牌、悬挂廉政图板、安装了廉政电子显示屏等,营造了浓厚的廉政氛围,收集廉政心得体会文章200余篇、合理化建议89条,举办了“反腐倡廉”演讲比赛、纪念建党86周年党的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活动,展示了水利系统干部职工的良好精神风貌。建立健全了政务公开制度,修订完善了服务承诺制度,市行政服务大厅水利窗口依法办理行政审批事项15件。认真组织收听省“阳光政务热线”节目,协助省厅积极做好上线群众的解释工作。积极做好聊城市“行风热线”节目上线准备、线上沟通交流、线下问题解决等工作。修订完善社会监督员制度,重新聘任了20名行风社会监督员。聊城市水利局被山东省委组织部、市委组织部定为党建工作示范点单位,成立了第一届机关党委,建立了高标准的党建活动室。全年新发展党员15人,预备党员转正16人。作为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市委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部分科级以上干部赴革命摇篮井冈山等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扎实搞好水利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认真做好督查和信访工作,确保时效,政令畅通。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注重发挥群众组织、工会、学会、协会等团体和离退休干部的重要作用。聊城市水利学校继续坚持多层次办学,加强与高校联合,利用“四方劳务”抓好就业安置,招生和就业形势良好。加强机关后勤服务工作,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力度,保障了全局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赵辉)
  黄河河务
  【概况】2007年,聊城河务局在山东河务局党组和聊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新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干事创业,争当一流”的十六字工作方针,以“创新、突破、发展、和谐”为主题,务实开拓,团结奋进,确保了防汛安全,圆满完成了首次引黄济淀应急调水任务,工程面貌大有改观,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职工办公、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和谐单位建设成效明显,全面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获山东河务局目标管理先进单位一等奖,被聊城市委、市政府授予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防汛】防汛准备深入扎实。认真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全市共签订各类责任书2510份。督促市、县防指建立健全了各级防汛督察组织,完善了督察制度。举办了黄河防汛指挥调度研讨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防汛宣传月活动,东阿河务局在东阿县广播电台开设了为期1个月的“关注黄河”专题栏目,全面介绍了东阿黄河的防洪工程、防汛工作以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引黄供水等问题,播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法律法规。按规定完成了工程普查、河势查勘和根石探测,对发现的重点问题、河道河势溜向变化原因和探测成果进行了分析,提岀了处理意见和措施。通过举办培训班、观看电教片、组织答题、聘请老专家讲课等形式加强专业防汛队伍培训,山东黄河第六专业机动抢险队按要求集结待命,以东阿黄河工程局和聊城安泰黄河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有限(责任)公司一分公司为基础,成立了聊城黄河企业抢险队。加强群防队伍建设,阳谷县举办了民兵抢险队防汛拉练实战演习;作为莘县黄河防汛抢险的三线——东昌府区组织民兵应急分队开展了为期3天的防汛抢险知识培训演练,进一步提高了群防队伍的抢险水平与实战能力。及早对国家防汛物资储备情况进行了维修、保养,对社会团体和群众备料进行了落实,确保汛期顶打管用。修订了防汛预案和工程抢险方案,编制了黄河防洪应急预案。开展了汛前通信设备检修,及时排除通信故障,使设备设施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圆满完成汛前和汛期两次调水调沙生产运行,按要求拆除了辖区内的9座浮桥,确保了河道行洪畅通。及时抢护了朱圈险工0#~1#坝发生的坝裆后溃险情,抢险共用土方300立方米、编织袋7500条,投入人工210个,耗资19035.10元。
  【工程管理】积极开展“工程管理年”活动,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努力改善工程面貌。推行岗位责任制,组织外出学习观摩,加强业务培训,开展了首届维修养护技术比武,派出4个工作组协助各县局、闸管所开展工作,成立了维修养护工程质量监督项目站,积极开展了示范水闸建设,春季完成植树5.42万株。2007年,维修养护公司共与水管单位签订26份维修养护合同,其中专项18份。全年共完成土方17.08万立方米、石方1.69万立方米,投入人工12.6万工日,完成投资1907.31万元。东阿河务局被授予“山东省保护母亲河先进单位”,范坡险工被黄委评定为“示范工程”,东阿河务局、聊城安泰黄河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有限(责任)公司被山东河务局表彰为“工程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东阿河务局单庄管理段、聊城安泰维修养护公司第一分公司二队二组被山东河务局表彰为“工程管理年”活动先进班组。
  结合“村村通”公路建设,争取到地方投资500多万元,黄河部门投资300万元,一次施工,完成了北金堤27.64千米的堤顶硬化工作,使83.4千米北金堤堤顶硬化实现了全线贯通,结束了几十年北金堤通行难的历史。在北金堤近堤村庄安设隔离网两段各500米,为有效解决近村堤防“脏、乱、差”的状况奠定了基础。
  【水资源管理与调度】认真贯彻落实《黄河水量调度条例》、《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举办了由地方水利部门人员参加的培训班,制订了《聊城黄河水量调度条例实施细则(试行)》。严格执行省河务局水量调度指令,强化水量实时调度和科学调度,完成了辖区内引蓄黄河水水库调研。积极做好引黄涵闸远程监控系统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全年共引水6.83亿立方米(不含引黄济淀),其中非农业供水2200万立方米,征收水费959.36万元,实现全额收缴。
  【引黄济淀应急生态调水】2006年,华北北部干旱少雨,河北省严重缺水,有“华北明珠”之称的白洋淀水位低于6.50米的干淀水位。为缓解白洋淀地区干旱缺水状况,保护淀区生态环境,保障淀区及周边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安全,国家防总、水利部决定实施引黄济淀应急生态调水,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位山渠首闸从2006年11月24日开闸放水,到2007年2月28日供水结束,历时97天,累计从黄河取水4.79亿立方米。截至2007年3月5日,河北省累计收水3.4亿立方米,其中白洋淀收水1.001亿立方米,衡水湖、大浪淀分别补水0.65亿立方米、0.69亿立方米。此次生态调水面临黄河来水少、小流量引水难度大、冰期输水时间长、入淀口过流能力有限及准备工作时间紧等不利形势,为确保调水顺利实施,聊城河务局以“引得出、测得准、保安全”为目标,精心准备,周密部署,倒排工期,按时完成了位山闸闸前闸后清淤、闸前拦导冰设施维修养护、闸门融冰供暖系统维修更换、闸后测流测沙设施维修、涵闸远程监控系统更新改造以及挑溜坝等6项应急工程;加强调水期间水量调度管理,保证了引黄济淀应急调水任务的顺利完成。
  【水政】进一步强化水行政职能,依法行政、依法治河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从基层管理段、养护公司、工程局聘任兼职水政监察员和水政联络员36名,举办了普法骨干暨法律知识培训班,在市局办公自动化网上开辟专栏,设立了普法网上课堂。二是加强水法规宣传和普法教育。“世界水日”“中国水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期间,在聊城市水城广场设立了水法咨询站,参加了聊城市举办的大型法律咨询服务活动,组织各单位集中深入到沿黄乡、村、集市、施工工地、浮桥码头等进行了巡回宣传,共投入人力212人次、资金4.1万元。三是加强工程巡查和水事案件查处工作。加大经常性巡查和不定期巡查力度,开展了春季违章植树、麦季清障专项工程巡查,发现苗头及时制止;进一步完善了水利执法快速反应机制,及时查处水事违法案件。全年共查处各类水事案件12起,结案12起,维护了正常的黄河水事秩序。四是严格河道管理,确保行洪安全。督促东阿县大桥镇清除河道片林26.67hm2;加强浮桥整顿工作,汛前对违规浮桥进行了重点整治,召开了浮桥经理座谈会,水政人员采取贴身盯靠的办法,督促有关浮桥管理单位清除了向河道内延伸的阻水码头,累计清除土石方3600m3,新增浮舟5节。
  【科技创新】2007年,聊城河务局继续把科技与创新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健全科技与创新激励机制,制订了《聊城黄河河务局科技与创新管理办法》。
  鼓励职工积极申报科技与创新项目,对申报的49项创新课题认真筛选并立项29项。在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拿出15.7万元对科技创新项目实行合同管理。认真抓好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工作,共申报省局科技计划项目4项、省局近期重大科研课题4项、黄委会“三新”认定项目5项。加强在研科技项目研究,“简易便携式摸水杆研制”“水管体制改革后黄河下游水利工程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风力气压自控扬水机在黄河上的应用研究”等6项科技创新项目顺利通过省局验收。积极组织参与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有5篇论文入选《第三届黄河国际论坛论文集》,2篇进行了会议交流,11篇获山东水利学会第十二届优秀论文奖,并入选《水利科技论坛》。
  2007年,全局有“重塑土锯槽机研制与应用” “财务集中管理与核算运行机制”等11项成果获山东黄河2006-2007年度创新成果奖,其中,重大成果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7项; “简易式跨河施工浮桥应用研究”“风力气压自控扬水机在黄河上的应用试验研究”“依托金堤河下游防洪工程修建平原水库的可行性研究”3项成果获2007年山东黄河科技进步奖三等奖;“GGR6号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黄河淤背区中的应用效果实验研究”“混凝土花砖草皮护坡在北金堤末端的应用”等9项成果获2007年山东黄河科技火花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重塑土锯槽机”项目获黄委创新成果应用技术类一等奖;“风力气压自控扬水机”项目被认定为黄委“三新”推广应用成果。科技创新成果数量和质量均实现了新突破。
  【经营创收】全局把经济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上来,健全经济制度,加大土地开发力度,发挥施工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强跨河交通业经营管理。全年实现经济总收入1.74亿元,同比增加21.93%,其中,一产101.3万元、二产9976.96万元、三产6981.31万元、工程管护收入324.62万元。
  健全制度保运营。一是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建立了经济工作例会制度,定期研究、解决经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二是推行“加压、放权、搞活” 政策,年初将指标层层分解,使每个单位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三是及时修订了《经济工作考核奖惩目标体系》,将考核重心放在了经济效益、经济利润和职工的收入实际增长等指标上,使考核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四是开展了对企业项目部的审计和对局属企业效益审计,通过审计检查,总结经验,发现漏洞,完善制度。五是注重企业经营管理办法的完善和创新。工程局实施了《承揽工程项目信息奖励办法》和《投标工作管理奖励办法》,调动了职工收集信息、承揽工程的积极性;养护公司选点开展了工程维修养护薪酬分配试行制度,既调动了养护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又体现了多劳多得、奖勤罚懒的分配原则,推动了养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加大土地开发力度,扩大淤背区苗木种植规模。以东阿河务局大李管理段种植苗木的成功经验带动其它管理段发展、种植苗木的积极性。大李管理段、大桥一段、大桥二段新种植了20hm2107杨、大叶女贞、桧柏、银杏等苗木,使苗木开发面积达到33.83hm2。加强对原有果树和适生林的管理,对新栽植的苗木按要求定时浇灌和管护,确保了成活率在98%以上。莘县河务局对部分堤段的成材树株进行了竞拍更新,在新一轮土地承包开发中,提高了黄河部门收益分成比例,由原来的“二八”改为“四六”分成。
  加大旧金堤回收力度。聊城河务局所辖旧金堤总长56.67千米,顺堤经过57个行政村。2007年,东阿河务局结合东阿县人民政府出台的《实施旧金堤绿色生态线发展规划》,在对原有植树绿化合同进行认定的基础上,对荒芜、搁置和被蚕食堤段进行了丈量、统计,督促各管理段深入相关村委会做艰苦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对私自种植的树株进行了清点,并与其签订了8年的联营绿化合同。合同收益有两种分配形式:一是按“国三队七”的比例待树木成材后分配,二是按村队开发亩数一次性缴纳承包费。已与临黄43个村签订了合同,共计植树67893棵。
  突出市场开拓和企业管理,充分发挥工程施工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全年共签订内外工程合同额1.68亿元,其中外部工程1.03亿元,工程遍布新疆、河北、江西、山东、安徽、广东等国内十几个省。加快企业规范整合步伐,顺利完成了企业财务内审和资产评估工作。
  浮桥运营内抓管理,注重服务质量,加强安全保障,出台了《黄河浮桥应急救援预案》;外树形象,积极创建“文明窗口”,实现了安全与效益双赢。全年实现收入885.23万元。
  【机关建设】一是积极开展帮扶救助工作。双节期间走访慰问困难职工30人,发放慰问金3万余元;号召干部职工向遭遇车祸的东阿河务局退休职工孙培燕同志捐款13070元;积极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为考上大学的困难职工子女送上助学金3000元;帮助54名待业职工子女实现就业,完成省河务局下达指标的108%。二是积极改善职工办公、生活条件。市黄河河务局机关5栋宿舍楼共156户全部交付使用。通过努力降低成本,每套房价低于市场价格10多万元。根据聊城地区地热资源丰富的情况,果断决策,成功打出了地热井,机关宿舍区和办公区改为地热取暖,并进行了用热制度改革,取暖费用实行了“明补明收”。职工洗澡也用上了温泉水。莘县局在县城的防汛指挥中心和樱桃园管理段办公楼已开工建设,陶城铺2400余平方米的防汛及维修养护培训中心完成了主体工程。继续搞好基层管理段庭院和小伙房建设,出台了卫生检查评比标准并定期检查评比,为一线职工改建、新建浴室16个,一次性解决了几十年来基层职工冬季不能洗澡的问题。三是关心职工身心健康,解决职工看病的后顾之忧。举办了职工“迎奥运”健身杯羽毛球比赛,组织女职工进行了妇科健康查体。建立了职工重大疾病医疗救助机制,全局1009名在职和退休职工全部参加救助机制,共筹措资金55.28万元。
  【综合管理】印发了《聊城河务局关于建立和完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体系的实施意见》并扎实推进,促进了目标决策科学化、执行责任具体化和考核监督规范化。新闻宣传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年共在地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发表各类稿件5259篇(幅)。
  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和对水利资金的监督检查,开展了清产核资,探讨试行了财务集中管理并得到省河务局推广。圆满完成维修养护公司增资工作,注册资本金由103.88万元增加到204.149万元,增资幅度达97%。推行了石料购用分离改革。扩大政府采购工作范围和深度,2007年完成采购金额71.36万元,节约责金7.86万元。积极配合黄委联合审计组开展工作,认真落实上级下达的审计决定、审计意见。对淄博河务局高青大堤帮宽施工项目部、济南河务局章丘机淤固堤施工项目部开展了事中审计检查,对工作中出现的偏差及时提出了改进建议,起到了事中防范的效果。
  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有3位同志被省局选拔安排到东阿、阳谷、梁山养护分公司任职锻炼,选派2名青年科级干部到阳谷、莘县河务局挂职锻炼,选拔4名青年干部到河务段、养护公司基层单位挂职,推荐7名大学生到其他市局基层单位锻炼学习。加强技能人才培养。11月26~29日,开展了河道修防工、汽车驾驶员职业技能竞赛。9月28日,东阿河务局职工肖存宝荣获“山东黄河首席技师”称号。对水泥厂分流来的15名职工进行了妥善安置,有4名同志被任命为养护处主任、东阿黄河工程局局长助理。安全生产常抓不懈,实现了全年安全生产零事故的目标。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机关党支部被评为“聊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积极搞好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聊城安泰黄河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有限(责任)公司新晋升为市级精神文明单位。深化政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职代会星级创建活动,东阿黄河工会先后获得山东省总工会命名的“信得过基层工会暨模范职工之家”和“职工代表大会优秀星”两个荣誉称号。
  认真落实离退休老同志的“两费”和“两项待遇”,积极开展“亲情服务年”活动,聘请专家为离退休职工讲授老年保健和心、脑血管预防知识,组织离退休职工赴荷泽观看牡丹、到华东五市参观学习、参加系统内外老年门球友谊赛。
  【阳谷北金堤设立“堤口警务室”】阳谷堤防与鲁豫两省的4个县相毗邻,治安环境异常复杂。阳谷河务局和阳谷公安局积极开展牵手治理活动, 明确了“立足沿黄,积极预防;严厉打击,确保安全”的工作目标。2007年11月,阳谷公安局、河南台前公安局、阳谷沿黄乡镇公安派出所召开边界治安联防联席会议,决定利用位于公路和北金堤交汇处的寿张堤防收费站的房屋设立“堤口警务室”。
  “堤口警务室”的设立为治安联防提供了平台,承担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以黄河职工为主、公安干警为辅的堤防治安巡逻队伍,严厉打击盗窃、抢劫、破坏等不法行为,震慑犯罪活动;建立完善堤村警民联防点,发挥快速出击优势;发挥村组织作用,摸清沿黄村队的社情,实施重点预防等。
  山东聊城市公安局治安防控体系领导小组参观“堤口警务室”后,对河务局和公安局联防联治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并将“堤口警务室”作为警民联防的典型上报山东省公安厅。
  【东阿黄河工程局实行产值效益双考核】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东阿黄河工程局改变以往只注重产值不考核利润的做法,对现有考核办法进行修改和完善,实行产值和效益双考核,并以此为重要依据,来考察单位和部门负责人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两项专利申请通过初步审查】2007年11月2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下发《发明专利申请初步审查合格通知书》,这标志着聊城市黄河工程局“重塑土开槽机”和“重塑土成槽铺塑施工工艺及开槽机”两项科技创新项目顺利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审查。
  “重塑土成槽铺塑施工工艺及开槽机”属发明专利。该施工工艺及开槽机既可以在原状土基上开槽,也能够方便、快捷地在新吹填的土基上开槽,且开槽深度及槽的形状满足设计要求,打破了传统锯槽机仅能在原状土上开槽的局面。
  (孙明学王爱萍)
  农业机械
  【综述】2007年,全市各级农机部门深入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山东省农业机械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精心组织实施农机补贴政策,大力推广农机化新技术,依法加强农机安全管理,扎实组织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强化基层农机服务组织建设,促进了全市农机化持续健康发展。
  农机补贴资金大幅度增加,农机装备实力持续增长。2007年将农机补贴和项目的争取落实作为农机工作的重点来抓,累计争取中央和省农机补贴和项目资金达到1480万元,比2006年增加了两倍,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农机补贴和项目资金共使全市1606户农民受益,补贴发展大型拖拉机569台,玉米联合收获机243台,保护性耕作机械233台,其他机械960台。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带动下,2007年全市农民累计投入农机购置资金达1.7亿元,促进了农机化的快速发展,提高了装备水平。至2007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954万千瓦,比上年增加8万千瓦,农机总值达到34.54亿元,增加1.46亿元。大型高效机械明显增加。全市大中型拖拉机达17486台,较上年增长17.2%;小麦联合收割机达8200台,增长12.1%;玉米联合收获机达851台,增长55.8%;桔秆还田机达6374台,增长22.7%;小麦免耕播种机达534台,增长近3倍,农机装备结构趋于优化。
  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技术进一步推广,农机化水平得到提高。2007年把玉米联合收获保护性耕作作为农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在精力上加以集中,实现了较大突破。全市共推广玉米联合收获机305台,玉米秸秆还田机1178台,小麦免耕播种机395台。特别是保护性耕作完成作业面积23万亩,比上年增加了10倍,居全省第一名。玉米收获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提高了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2007年,玉米机播、机收和秸秆还田面积分别达295万亩、52万亩和285万亩,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69%、12%和70%,小麦耕播收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全市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
  农机安全和维修管理进一步加强,平安农机建设规范开展。全市各级农机部门以农机安全生产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道路交通安全法》、《安全生产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农业机械修配管理规定》等各项法律法规,强化执法队伍建设,落实责任,规范执法,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依法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全市共核(换)发拖拉机、收割机号牌11117付,新办驾驶证2541个,检验车辆22538台。全市未发生大的农机事故。二是深入开展平安农机示范创建。共创建示范县1个,示范乡镇28个,示范村215个,示范户1250个。同时积极推进拖拉机交强险工作,办理拖拉机保单5810台。三是加强农机修配管理。积极开展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创建工作,共创建文明农机维修网点15个,发放
  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500个。积极推进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完成农机职业技能鉴定1518人,有效地提高了农机从业人员和操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促进了农机安全生产。
  农机社会化服务协调开展,农机服务水平稳步提升。2007年,农机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提升了农机服务的市场化、专业化水平。一是组织农机开展田间作业服务。三夏三秋期间,积极组织各类机械参加农业生产,保障农业丰产丰收。组织1550台小麦联合收获机和200台玉米联合收获机参加跨区作业,为民增收4000多万元。积极组织引进外地机械,加快农业生产进度,努力提高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二是积极开展农机培训服务。2007年共完成农机技术和技能培训26002人次,其中新训驾驶员1730人,复训16644人,农机管理干部培训1394人,农机新技术培训6234人。市农机办下属单位机电工程技术学校共计招收各类学员2784人,其中阳光培训工程1300人,金蓝领培训96人。三是深入开展了农机化信息宣传服务。2007年编报各类信息405篇,分别被中国农机化信息网、省办、市政府采用180多篇,在市县电视台宣传农机作业情况30多次,在市级以上报刊宣传报道100多条次,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四是切实加强基层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各级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新成立注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8个,促进了农民和农机户共同致富,提高了农机利用率。(郭延芬王江川)
  农业科学技术与综合开发
  【农业科学技术】2007年,全市农科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主要任务目标,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加强管理、完善制度,科研工作进展顺利,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稳步推进,人才队伍日益壮大,设施条件不断改善。
  加强科研管理,促进科技创新。一是狠抓上题立项工作。2007,年共争取新上项目13项,到位科研经费146万元。其中,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聊城玉米综合试验站”;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鲁西棉花综合试验”;省科技厅农业良种工程重大课题“高产、优质、多抗、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选育与开发”;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观赏凤梨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省科技计划项目“名贵花卉组培技术开发与推广”;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聊麦16、聊麦18安全生产集约配套技术成果转化”;省农业良种工程重大课题子课题“优质高产小麦品种选育与配套技术研究”等项目。争取2007年省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7万亩,获国家补贴70万元。到小麦供种结束,供种面积达15万亩,数量达200余万斤。二是到期项目顺利通过鉴定验收,多项成果获奖。2007年,市农科院共有2项科研成果获市科技进步奖,一个品种通过审定,鉴定验收11个课题项目。其中“高产优质高抗黄萎病抗虫棉花新品种聊棉1号”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扑•西谷田除草剂的研制与开发”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聊麦19号于2007年9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申请了农业部新品种保护;“盆栽红掌组培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2007年12月通过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蝴蝶兰种苗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于2007年12月通过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达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万亩冬暖大棚果菜应用秸杆反应堆和植物疫苗技术开发”于2007年12月通过市科技局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另外,农业部基建项目“玉米原种扩繁基地建设”;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的“玉米新品种栽培技术推广”项目;“高产、优质聊玉系列玉米新品种与无公害生产技术示范”项目和国家财政部“玉米新品种示范基地建设与高产、高效技术推广”项目均顺利通过鉴定验收,受到验收专家的一致好评。认为以上项目超额完成了合同规定的任务指标,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另外,聊玉21、聊玉22两个玉米新品种近期有望审定,还有一大批新品种(系)正在参加国家或省级各种试验,如小麦省2年区试3个、高肥预试1个、棉花有2个品种参加了省区试,玉米有3个组合参加省第二年区试和第一年区试,6个组合参加了省预试,2个组合参加了省农业良种工程试验示范,另外还参加北京市种子管理站新品种展示的4个,北京金色农华种业在全国多点安排的玉米新品种鉴定试验70个,湖北正大集团组织的新品种试验20个,参加山东省玉米联合试验的5个,通过省内外各种试验,进一步鉴定了这些组合在异地的丰产性、适应性和抗逆性,为农科院下一步选拔优良杂交种提供了依据。
  落实科技特派员工程,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紧紧围绕市科技特派员工程的实施,聊城市农科院充分利用各研究室及科技特派员在全市建立的农村实验站(点)、百亩、万亩以上示范田及高产样板田,通过长期的良种基地建设,已成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试验示范、科技培训的基地,在当地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带头作用。在完成科研任务的基础上,注重与当地农民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做好科技服务和培训工作,积极开展科技入户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千万”帮促工程,提高了农作物新品种、先进实用技术和农业科技新产品的贡献率。2007年共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40余场次,培训农民万余人次,发放农业科技资料、明白纸20余万份,咨询服务农民5000余人次,并向农民赠送了一批作物、瓜菜良种。
  人才队伍建设。2007年,市农科院通过招聘新增2名优秀大学毕业生,为科技人才队伍注入了新鲜力量。全年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1名同志被评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名同志被市委组织部评为第二层次“水城英才”、1名同志被市委组织部评为第三层次“水城英才”,1名同志被评为聊城市青年标兵。在职称晋升上又有1名同志晋升为高级农艺师,1名同志晋升为农艺师,创新团队更加强大。
  “开放办院”战略得到进一步推进。10月27日、28日,成功组织召开了第二届四省十一市农科院(所)科技创新与合作研讨会。此外,广州农科所、辽宁省农科院、辽宁省铁岭市农科院、张家口农科院、莱芜市农科院、菏泽农科院、平顶山市农科所等十余家省、市农科院(所)先后到聊城市农科院交流座谈。(杜玉林)
  【农业综合开发】2006年度,聊城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
  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07年,全市共完成土地治理建设任务12.5万亩,涉及八个县(市、区)的11个乡镇(办事处),118个行政村,农业人口9.08万人,产业化经营项目4个,其中:有偿和无偿资金相结合的项目3个,贷款贴息项目1个。总投资7608.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2681万元,省财政投资2083万元,市级财政配套262万元,县级财政配套270万元,农民自筹及劳务折资2312.5万元。一是土地治理项目。2007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完成投资5287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2115万元,省财政投资1653万元,市级配套212万元,县级配套250万元,自筹和投劳折资1057万元。新打机电井1013眼,新建排灌站3座,小型水库1座,开挖疏浚渠道320公里,衬砌渠道32公里,埋设地下管道154公里,架设输变电线路8.01公里。改良土壤11.25万亩,修建机耕路322.35公里,购置农机具补贴14台套,建良种繁育基地1.62万亩,良种仓库300平方米,晒场2150平方米,购买良种15万公斤。建农田防护林0.7万亩(折实),育苗基地230亩。技术培训4万人次,购置仪器设备11台件,示范推广1.09万亩。二是东阿县农业综合开发支持新农村建设示范区项目通过省级评审。东阿县被列为山东省三个农业综合开发支持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之一。6月8日,省开发办组织有关专家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评审。省评审组认为项目可研报告编制的总体思路清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论证充分,对项目建设前后的水资源供需平衡进行了分析,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正确,建设标准、建设规模基本合理,典型设计达到了可研报告编制的深度要求,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基本可行,可研报告资料丰富,图件齐全,数据可靠,内容详实,基本符合项目建设的要求。三是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建设现代农业项目前期准备工作顺利完成。根据“鲁农开办字〔2007〕15号”文件精神的要求,高唐、在平两县被列为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建设现代农业项目县。四是产业化项目。全市共安排4个产业化经营项目,其中有偿和无偿资金相结合的项目3个,分别是冠县冠丰种业科技公司的玉米新品种产业化经营项目、莘县科瑞特生物工程公司的淡水名优良种引进繁育基地项目和任平小杨屯肉鸭养殖项目。贷款贴息项目1个,为阳谷三阳食业公司的生猪饲养加工项目。项目总投资2321.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566万元,省财政资金430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50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20万元,自筹资金1255.5万元。冠丰种业科技公司建成玉米种组培实验检测中心1200平方米,智能温室2000平方米,加工车间1200平方米,成品库800平方米,恒温库1000平方米,常温库3000平方米,购置仪器设备68台套,建玉米制种基地8万亩;莘县科瑞特生物工程公司建鱼种池2000平方米,孵化池、淡化池1000平方米,培育池10亩,亲鱼培育池4000平方米,育苗车间300平方米,购置仪器设备46台套;在平小杨屯填鸭场引进肉鸭良种1.5万只,建肉鸭良种繁育场3600平方米,集约化养殖示范小区30000平方米,CM微生物制剂车间50平方米;贷款贴息项目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对1250万元的银行贷款按照基准贷款利率扶持了66万元的无偿贴息资金,扶持了阳谷三阳食业公司的生猪饲养加工项目,扩建生产车间8000平方米,购置制冷机组两套。
  年度项目冬季实施进展顺利。12月20至22日,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组织八县市区开发办主任对当年冬季施工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从检查结果看,临清、东昌府区、高唐、冠县等植树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其他项目区也都完成了总工程量的85%以上。
  2007年,全市共申报产业化经营项目3个,分别是阳谷鲁信清真食业公司的9000吨牛羊肉加工扩建项目、东昌府区立海冷藏公司100万只肉鸭养殖基地扩建项目和东阿县绿佳食品开发公司1200吨畜禽深加工扩建项目。项目总投资2677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600万元,省财政资金440万元,市、县财政资金16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1477万元。阳谷鲁信清真食业公司承建的9000吨牛羊肉加工扩建项目,扩建牛、羊宰杀加工车间6500平方米,冷藏库3000平方米,购置设备41台;东昌府区立海冷藏公司100万只肉鸭养殖基地扩建项目引进肉鸭良种1.5万只,建良种繁育场4000平方米,建集约化养殖示范小区30000平方米,疾病预防检测试验室60平方米;东阿县绿佳食品开发公司1200吨畜禽深加工扩建项目扩建1000平方米厂房,增购鸡鸭肉类加工线一条,阿胶牛肉生产专线两条,化验检测设备一套,并完善养殖户网络服务设施。至2007年底,阳谷鲁信清真食业公司3000平方米的冷藏库已经正式投入生产运营,牛、羊加工车间主体工程全面完工。立海冷藏公司的4000平方米良种繁育场已建成,1.5万只肉鸭良种已购置到位。东阿县绿佳食品开发公司1200吨畜禽深加工扩建项目和与山东六和公司实行强强联合,开展股份制经营,采用现代生产管理方式,引进先进的生产加工设备,实施畜禽宰杀、冷藏和加工方面的生产经营。(李富强)

知识出处

聊城年鉴

《聊城年鉴》

出版者: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

《聊城年鉴》2008是聊城市政府主办的一部大型综合性年刊,主要记载聊城市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建设中取得的业绩和发生的大事要事,全市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取得的重要成就,以及社会各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新经验,新成果。《聊城年鉴》(2008)系统汇集了聊城市2007年度的文献信息,是特殊的大众传播媒介和优质的文献信息源。它承载历史、昭示未来、资政育人,为各级领导了解市情、获取信息、实施科学决策提供重要资料,是宣传、推介、服务聊城的大型工具书。

阅读

相关人物

孔昭信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聊城市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莘县
相关地名
冠县
相关地名
聊城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