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
【规划编制和调查研究】为加快工作指导的转变,组织开展了一批调研课题,先后制定了《关于促进聊城经济开发区加快发展的意见》、《关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关于聊东经济走廊产业发展规划的初步建议》,编制了《聊城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和《聊城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加强了经济形势分析工作,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全市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建议》经宋书记批示后以内部参阅的形式印发。
【项目和资金争取】2007年共争取到上级各类拨款项目90个,争取国家和省无偿资金1.56亿元。一是农经项目。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争取资金3800万元。二是工业项目。争取国家发改委同意将玉米收获机、粮食烘干机设备实施主体调整为时风集团。三是能源交通项目。争取省发改委核准了国电聊城生物质电厂项目;会同市交通、财政部门向省发改委争取农村公路改造工程中央专项资金2300万元。四是经贸外资及免税项目。争取省发改委、国家发改委批复各类项目17个,获国家预算内资金375万元,进口设备免税或购置国产设备退税可为企业节约资金9200万元。五是城建项目及基建基金。争取国家、省预算内资金2967万元,其中市中级人民法院、高唐法院审判法庭、冠县公安局看守所项目400万元,聊城市污水处理二期工程800万元。六是高技术项目。鲁西种子集团小麦聚合育种项目获国家补助资金800万元;华鲁制药公司冻干粉针剂项目获国家专项扶持资金300万元。七是社会事业项目。争取到职业教育建设项目4个,合计争取国家无偿投资800万元;农村卫生院建设项目4个,争取国家和省资金240万元;县级妇幼保健院和县级医院建设项目,争取国家和省无偿资金410万元。
【重点项目建设】一是认真抓好全市100个重点项目。通过明确任务,检查观摩,强化责任,促使项目建设尽快开工、尽快投运。经各方面努力,2007年全市10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2亿元,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37.1%。二是筛选确定了2008年全市10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416.39亿元,2008年计划投资229.02亿元。三是抓好市发改委直接管理项目的协调、推动工作。积极推进国电聊城电厂二期扩建工程前期工作,该项目已完成投资20亿元。积极推进聊泰铁路、京九铁路聊城站站房改造、德商高速公路前期有关工作。【综合协调工作】一是大力发展服务业。成立了市服务业发展促进会。协调有关部门,认真开展聊城物流中心等项目的前期工作。扎实推进辅营业务剥离工作,全市共有53家企业开展了主辅业务分离。二是积极推进企业上市。成立了企业上市领导小组,加强对上市工作的组织领导。积极推进企业规范改制,有2家企业变更为股份公司,为上市打下坚实基础。三是积极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组织参加了“第十一届西洽会”、“第十四届津洽会”等大型经贸合作活动。完成了《2003年以来聊城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做法和经验》等调研任务。
【机关建设】一是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市发改委是宋远方书记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工作联系点,宋书记两次到市发改委检查指导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市发改委一直高度重视,扎实推进,取得了理想效果。二是加强学习。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国家、省、市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和政策法规。组织全委干部职工观看《物权法》讲座,使干部职工丰富了知识,提高了理论水平。三是努力提高“窗口”服务水平。提出了建设项目审批管理“三简化三公开”的新思路。在全市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的40余家单位中,市发改委窗口被选定为第一批十家服务标准化窗口之一。2007年共审批市级权限内项目106个,总投资111.3亿元。(张伟)
国有资产管理
【国有资产监管工作】一是组织了对市管企业2006年度财务决算报告的审计,完成了保值增值考核和奖惩兑现。2006年被考核的6户企业(不含中通)共实现保值增值1.79亿元(其中经营性增值额9022万元),5户企业法人代表期股激励100万元,年薪50万元。二是根据对市管企业2006年财务预算的批复和企业的实际情况,与3户市管企业(鲁化、昌润、昊升)签定了2007年度保值增值责任书。目标保值增值额共计10182万元。三是组织召开了2006年度和2007年上半年市管企业国有资产经营报告会。四是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了企业经营负责人的薪酬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了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根据市水务集团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起草并下发了《聊城市城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试行)》,规范了水务集团负责人及其董事会成员的薪酬管理。五是加强了对市管企业的收入分配管理。按照工效挂钩和工资总额管理政策,会同税务部门对实行工效挂钩的市直企业2006年度工资总额和效益情况进行了清算,并根据清算情况确定了2007年度的工资总额基数。六是规范了财务快报和财务总监月度工作例会制度。七是指导市管企业编制了“十一五”规划和三年发展规划。审核批复了鲁化集团、水城集团和昌润投资公司的企业发展规划。八是对国有股东代表在鲁西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度股东大会上需要表决事项进行了批复。
【国有企业改革】一是进一步加大市属企业改革力度。结合企业实际,起草了《关于深化鲁化集团改革的初步意见》和《关于对聊城鲁西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改革的请示》,研究拟定了鲁西化工集团改革方案;起草了《关于鑫亚公司国有股份改革方案有关问题的汇报》,完成了改制方案,改制工作稳步推进;成立了聊建集团改制工作领导小组,依法开展了清产核资、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等工作;对聊城科霸电脑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国有产权依法挂牌转让。二是集中协调解决了一批企业改革发展中的问题。分别起草了《关于处置聊城新开集团有限公司土地问题的情况汇报》、《关于妥善解决聊城糖酒站遗留问题的情况汇报》、《关于省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起诉市国资委的情况汇报》;妥善处理中通客车集团转让山东东岳华盛强汽车空调有限公司股权、昊升公司转让上海慧资科技创业发展有限公司股权、济柴聊城机械有限公司“退城进园”、聊城矿柱林场与省煤炭局资产纠纷、水务集团与润达水业因股东变更引发的争议等问题,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一是完成了全市2006年度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汇总工作。截止2006年底,全市172户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共计313.4亿元,国有资产总量90.7亿元,其中,县(市、区)企业共计61户,资产总额152亿元,国有资产总量为30亿元;市直企业共计111户,资产总额161.4亿元,国有资产总量为61.1亿元。2006年度全市国有企业户数呈下降趋势,企业资产总额及国有资产总量、上交税金总额出现增长势头。二是完成了2006年度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年检工作。三是完成了2006年度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的审核和2007年度4户市属重点企业财务预算审批工作。四是完成了2006年度全市国有资产评估项目的审核、汇总、上报工作。五是加强产权管理,严格规范以国有资本出资的各种行为和报批程序,强化了对国有及控股、参股企业的新设、增资行为的监管力度。对昌润投资公司增资山东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和为山东聊城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提供贷款担保、参股淮南市热力公司、参股阳谷华信塑胶公司投资、蓝威公司热电资产划转等重大事项进行了调研、分析、协调、汇报和审批;对昊升公司持有的聊城市天瑞招标拍卖有限公司中的国有股权转让、临清银河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加入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聊城交通汽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租赁的国有资产实施监管等提出了意见并进行批复。六是完成了指定公物拍卖机构的申报工作。七是开展了调查研究年活动。针对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完成了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文章。
【国有企业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一是修订完善了《聊城市市管国有企业负责人管理暂行办法》、《聊城市市管国有独资公司外部董事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加强和改进市管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后备人才队伍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对市管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进行年度考核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二是依法完成了昌润投资公司党组织建设和董事会换届工作。三是深入开展“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研究下发了《关于转发〈刘伟同志在全省国有企业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表彰暨经验交流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安排部署了聊城市“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四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中纪发[2007]7号)和《关于2007年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意见》(聊发[2007]6号)文件精神,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组织了2006年度市管企业领导人员述职述廉工作;开展了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和加强作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教育活动。五是妥善处理部分企业老干部的上访事件,维护了企业稳定。
(市国资委办公室)
物价管理
【价格监测预警】针对5月份以后全市价格总水平加快上涨问题,全市各级物价部门对粮油、肉禽蛋等主要副食品价格进行了跟踪监测;对农药、农膜、饲料和种子等农资价格进行了重点监测,密切关注价格动态,及时预警预报。同时,加强了对市场供求及价格形势等有关情况的调查分析,积极向党委、政府及上级部门建言献策,适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价格监测分析,引导社会心理预期,较好地发挥了参谋和导向作用。全市共上报、发布价格监测分析200多篇,其中有三篇引起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作了重要批示。
【价格改革】一是自12月15日起,对全市城乡用电实行了同网同价。城乡用电同价后,全市农村各类用电价格平均每千瓦时降低0.2029元,每年可减轻农村用电负担近5000万元。二是配合省物价局首次制定了全市引黄灌区农业用水终端水价最高限价,使全市农业用水价格比原来下降30%左右。三是配合有关部门狠抓了节能减排工作。会同市经委,甄别上报了8家实行差别电价的企业名单,落实了差别电价政策。四是贯彻落实了义务教育阶段免除杂费政策。自2007年秋季起,降低了全市公办高中择校生比例和收费标准,可减轻学生家长负担1300多万元。五是落实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政策,制定、调整了莘县等5县市和实华公司天然气销售价格及聊城车用天然气试销价格,对汽车加气改装费实行了备案制度,疏导了天然气价格矛盾。六是制定调整了新辟线路公交车票价等9种市管商品和服务价格,使价格关系逐步理顺、价格机制进一步完善。
【价格监管】一是狠抓收费监管制度的落实,优化了发展环境。加强《收费许可证》管理,严格控制进企业收费的频次和总量,加大收费年审力度,全面规范了收费行为。全市共对1545个单位进行了收费年审,审验资金总额约23亿元。二是多措并举,加大价格监管力度,规范了价格秩序。大力开展价格专项检查,依法查处了教育、医疗、成品油、劳动人事、电信及涉农等方面的价格违法案件,有力地打击了乱涨价、乱收费行为。全市共查处价格违法案件440件,查处价格违法金额2400多万元,实施经济制裁总金额897万元。加强了价格举报工作。完善并认真落实了价格举报电话值班、价格信访登记和价格举报反馈制度,全市共受理价格举报投诉176件,全部及时查处回复。深入开展了以“诚信规范标价、禁止价格欺诈”为主题的明码标价工作。大力推行商品房明码标价和物业服务收费公示制度,全市113家开发企业和80多个物业小区全部实行了明码标价和收费公示。印发倡导价格诚信的公开信,制定并实施《聊城市价格诚信单位评审办法》,开展《山东省明码标价管理办法》宣传活动,积极倡导明码实价,提高了经营者的价格诚信意识,促进了公平、合法的市场竞争;加强了对超市、通信、餐饮及药店等20多个重点行业明码标价执行情况的巡查,对价格失信行为进行了严肃处理,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价格基础和价格服务】一是加强成本调查和成本监审工作,为上级部门和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完成国家和省安排的主要农产品成本定期调查的同时,自9月下旬起,在全市组织开展了小麦、玉米、生猪、大白菜等9种农产品2004年至2007年8月份的成本、收益和价格情况的专项调查。规范了成本监审工作,完成了8个县市区和实华天然气成本、新奥燃气公司车用天然气成本、全市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成本、位山灌区工业供水成本以及3个县市区供水成本的定调价监审工作,成本监审总金额为2.2亿元,审减成本1亿元,为科学、合理地制定政府定价提供了依据。二是深入开展价格调研工作,增强了价格工作的主动性。围绕如何发挥价格职能作用、促进社会和谐,以及教育、医疗、商品房、成品油、价格运行中的突岀矛盾和问题等价费热点、难点开展了专题调研。全市共完成调研成果13篇,有4篇被《山东物价》刊登,有1篇被《聊城日报》采用。三是扎实推进价格认证工作,充分发挥了行政裁定和公共服务职能作用。各级价格认证中心在努力做好涉案财物价格鉴证工作的同时,大力开展价格纠纷调解、贷款抵押资产等社会委托认证,扩大了价格认证工作的社会影响,提高了社会认可度。全市共受理各类鉴证案件11881件,鉴证标的总额4.46亿元。四是积极推进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各级物价部门成立了“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办公室,明确职责分工,制定工作方案,开展试点工作,通过价格公示、法规宣传、政策咨询、投诉受理、信息服务等方式,较好地为企业发展和群众生活提供了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和政策支持。市物价局成功地参加了省局举办的三期“阳光政务热线”,举办了一期“行风热线”,共接听热线电话12个,在各县市区物价局的密切配合下,迅速妥善地解决了全部价格问题,受到了听众的一致好评。
【物价系统建设】一是按照市委部署,自5月份起扎扎实实地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在活动中,各级物价部门认真组织学习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解放思想的重要论述及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价格业务及相关知识,深刻查摆问题、剖析根源,积极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全面进行整改,达到了思想观念有新解放,工作作风有新改进,工作成效有新提高的目标要求。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市物价局把大讨论与构建和谐机关相结合,按照创建“四个一流”的目标和“四讲、四创”的任务要求,着力抓经常性的学习培训,着力抓制度建设和经常性的管理,着力抓经常性的领导带头,使团结和谐干事业的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二是大力开展规范化创建活动,全面规范了价格行政执法行为。全市各级物价部门按照省物价局下达规范化建设考核标准要求,建章立制、规范行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改善办公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价格认证中心和物价检查所的规范化创建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市价格认证中心及东昌府区、在平县、阳谷县、高唐县、冠县价格认证中心荣获“省级规范化认证中心”称号;市物价检查所及高唐县、阳谷县、在平县物价检查所被省局评为“省级规范化物价检查所”。市物价局还制定了《物价“窗口”服务工作规范》,全面规范了价格行政行为。通过加强系统建设,提高了队伍整体素质,促进了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很多业务进入了全省先进行列,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市物价局的价格依法行政、认证、调研和宣传,东昌府区的价格检查,临清市的价格宣传,高唐县的价格检查和宣传,在平县的价格认证和调研,东阿的价格调研和收费统计,阳谷县的价格检查和收费统计,莘县农调和价格举报都被评为全省先进集体,全市有25名同志被评为全省先进个人,1名同志被评为全国先进个人。(李晓莹)
国土资源管理
【耕地保护制度】一是严格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将土地出让收入全额纳入地方管理,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提高一倍作为贯彻国家政策,严格建设用地审批的首要任务来抓,严把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供应审批、配置方式、跟踪监管“四关”,强化建设项目用地全程管理,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严控各类建设用地。2007年,全市共核减建设项目3个,核减用地面积800余亩。二是积极进行土地供应调控。认真贯彻国发[2006]31号文件,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保障重点、从严从紧”的原则,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确保了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顺利落地。2007年,全市共上报各类建设用地61个批次,895.88公顷。三是大力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全市进一步加大了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全年共争取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4个,涉及土地面积7380公顷,申请开发资金1.53亿元。继续积极运作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严格实施工程项目“五制”管理,东昌府区侯张区域,东阿高集、姚寨,莘县十八里铺等7个项目已正式通过省验收,新增耕地1009.97公顷,确保了全市耕地面积质量和数量的提升。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认真执行《山东省限制供地项目目录》和《山东省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控制标准》,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土地供应机制、土地市场机制、监督监察机制和奖励奖惩机制四个机制,强化了园区用地管理,对条件成熟的村庄实施了平改楼工程,加大了“城中村”改造和农村居民点合村并点力度,东阿对9个村进行旧村改造,阳谷博济桥办事处柴庄村为“城中村”改造树立了典型,高唐、莘县开展了农村宅基地整治工作,东阿的赵老徐村、东昌府区的刘庄等村成为全市“空心村”治理的榜样,为城中村改造和农村居民点合村并点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同时,组织开展了对全市城乡建设用地情况调查,共清查出国有存量土地12.21公顷,国有空闲土地190.77公顷,旧城及居民改造可腾出建设用地129.96公顷,独立工矿区可再开发利用的建设用地71.85公顷,为深入挖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拓宽土地市场化配置】全市国土系统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于6月底按时依规处理完毕了工业用地的遗留问题。同时,全面落实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各项制度,政府土地收益显著提高。一是加大土地储备力度。基本完成了市城区铃铛湖、人防湖等项目的拆迁工作,收回并储备山东聊建集团等17宗(批次)土地122.8公顷,为土地出让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大力推进土地供应市场化。2007年全市共拍卖挂牌出让土地82宗,面积200.21公顷,通过招拍挂实现政府土地纯收益8.36亿元。其中市城区拍卖挂牌出让土地36宗,面积112.28公顷,实现土地纯收益6.81亿元。三是大力推行国有土地租赁制。市城区共收缴土地租金568万元。据统计,2007年全市土地成交额达14.41亿元,其中实现政府土地纯收益9.29亿元。政府土地纯收益再创历史新高。
【加大执法监察力度】一是进一步强化国土资源执法。健全完善了巡回监察和“下查一级”制度,建立了与公安机关联合办案机制,强化了国土资源动态巡查,组织开展了全市春季土地执法动态巡查和测绘、矿产市场秩序检查。全市共制止各类土地违法行为118起,避免违法占地112公顷,其中耕地80.1公顷,挽回经济损失2633万元;查结各类违法案件641件,其中移送刑事机关2件,给予67名违法责任人党、政纪处分;突出检查地图销售市场(单位)105个,收缴违法地图产品417件。二是开展了违法占地乱搭乱建集中整治活动,全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在同级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对辖区内的乱搭乱建现象进行了集中整治,全市乱搭乱建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特别对市城区城市规划区内部分村民未经批准违法占地乱搭乱建房屋的问题,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了集中整治的范围、重点、方法和步骤,并设立了工作督导组和情况控制组,组织东昌府区政府、市国土、公安、执法、规划、房管等部门累计出动警力、工作人员3000多人,对违法占地乱搭乱建的情况严重的城乡结合部村庄的违章建筑物进行了集中强制拆除。这次依法强制拆除是聊城市有史以来参加人数最多,拆除面积最大的一次专项整治活动,市城区共依法拆除违法建房474户,房屋2255间,面积81943平方米。三是扎实有效的开展了两项行动。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关于开展两项行动的要求,坚持边动员、边摸底、边处理的原则,以自查自纠与上级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两项行动要求的各项工作逐项进行了认真落实,查处了一大批违法违规用地项目。据统计,全市共清理2005年1月1日以来的违法建设用地466宗,面积1028.39公顷。其中,“以租代征”违法用地71宗,面积145.43公顷;未批先用土地5宗,面积12.22公顷;其他类型违法用地395宗,面积882.95公顷。2007年底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对所有用地进行了立案查处。其中,百日行动查结65件,党、政纪处分82人,追究刑事责任1人。期间,先后迎接国家、省的各类检查10余次,特别是10月26日全国土地执法百日行动检查组到聊城检查,对聊城市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四是切实做好土地信访工作。加强了信访网络系统建设,建立了市、县、乡、村(居)四级信访工作网络体系,聘请了村级协管员4942人,切实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逐步建立健全了国土资源信访局长带案下访、领导包案等七项制度,办结了一大批重大疑难信访案件。2007年,全市共接待群众来访152起,218人次,收到举报信件172件,接听举报电话356个;办结各类信访案件136件(起),结案率达90%,省交办的22件已全部办结,有效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
【国土资源服务】全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切实加强管理,全力提高服务水平,做到管理与服务并举,国土资源服务水平明显提高。2007年市局共办理土地转让手续72宗,面积32.89公顷;抵押手续133宗,面积约280公顷;评估土地208宗,面积656.7公顷,评估资产额32.8亿元;测绘土地300余宗,制图1200余份;收集整理国土资源档案2000余卷(次),变更档案600余宗,提供、查阅、利用档案500余卷(次),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坚持依法行政】一是认真组织开展了土地资源调查工作。全面开展了城镇变更地籍调查,完成了全市土地利用基础图件与数据更新工作。二是国土资源规划工作稳步推进。组织开展并完成了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对未来几年的建设用地进行了进一步科学规划,将全部建设用地指标落实到实地。开展了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至年底已完成编制工作方案和专题研究工作,预计2008年4月底将全面完成。三是新一轮地价体系初步形成。市城区基准地价更新成果已通过省级验收,待市政府公布实施。除冠县城区基准地价待县政府公布外,其他县(市)城区的基准地价更新工作已全部完成。四是测绘行政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岀台了《聊城市基础测绘“十一五”规划》,完成了聊城县(市、区)城区GPS控制网、四等水准网建设。对在平县城区39平方公里,市城区20平方公里,东阿县城区50平方公里1:500、1:1000地形图进行了测量或修测,数字聊城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正式列为国家试点,运作了“金土工程”平台建设。五是扎实开展了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秩序工作。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对无证采矿、乱釆滥挖等进行了全面排查,圆满完成了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各项任务,全市矿政管理各项工作全面提升。据统计,整规工作中,全市共排查砖瓦粘土企业420处,地热井20眼,矿泉水10处;制止了违法钻探地热井5起,违法开采矿泉水行为8处;查处无证开采案件13起,扣压非法釆矿设备和车辆30余台次;关闭废旧砖场50处,平整恢复土地3053亩;督促办理矿泉水、地热资源采矿许可证8份;核减采矿权173处,核减比例达42.5%。同时,进一步健立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初步建立了矿产资源管理的长效机制。六是加强了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针对违法占地乱搭乱建房屋的现象,市局扎制了宣传车,进村宣传两个多月,并印制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手册》2000本,《农村宅基地管理手册》4000本,《土地违法行为处罚法律依据与标准》2000本,明白纸2万份,随宣传车逐村发放,为依法拆除违法建筑奠定了坚实基础。充分利用第十七个全国“土地日”,认真组织开展了宣传活动,购买了宣传特刊、折页、《土地管理法》宣传挂图等发放至各县(市、区)局,印制了明白纸,设立咨询站进行宣传。邀请了市电视台、聊城日报社记者参与“土地日”宣传。各县(市)通过举办文艺演岀、蓝球赛等形式宣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创造了良好的依法用地氛围。
【强化自身建设】一是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开展“建设强市名城,我们怎么力、”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成立解放思想大讨论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健全制度,深刻查找存在的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措施及整改期限并将整改措施在聊城日报公示,在聊城电视台进行了公开承诺。真诚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通过活动,全系统干部职工思想进一步解放,依法管理国土资源的积极性进一步高涨,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干部职工面貌焕然一新。二是加强了基层国土所建设。各县(区)都加大了对基层国土所的建设力度,东阿、莘县、东昌府等县(区)都启动了基层国土所办公楼建设,东昌府分局基层中心所办公楼建设基本完成,高唐、在平等县加强对基层国土所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健全规章制度,开展了国土资源基础业务的各项工作。至年底,全市基层规范化建设已达80%。三是不断强化廉政监督制约机制。召开了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会议,与各县(区)局、局属各单位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实施“阳光行政”。将全年供应的土地全部在媒体和土地市场网和新开通的网站上向社会进行了公开,进一步提高了工作的透明度。2007年,市局召开各类会审会议25次,审议报件220件,局服务大厅窗口受理各类报件329件,办结320件,树立了国土资源部门的良好社会形象。四是进一步加强了党建工作。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开展了“五型”机关创建活动,党组织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加。五是机关建设全面加强。继续深入开展了“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健全了各
项规章制度,全系统机关建设成效显著。东阿、莘县等县局被评为市级文明机关,开发区分局顺利通过省级文明机关的复检。(李怀强张士征)
统计工作
【第二次农业普查及年报定报】圆满完成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市农普办结合实际、统一部署,建立了入户登记进度上报制度,成立了由县级领导带队的督查组,进行了多次突袭暗访,及时进行工作调度,取得了明显效果,确保了入户率达到100%。普查数据处理采取边录入、边审核、压茬进行的方式,以乡镇为单位在市级集中处理,保证了整个数据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至年底,农业普查扫尾工作已经结束,总体上来说,聊城市的农业普查工作是扎实的、有效的,得到了各级农业普查领导小组的首肯,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好评。
圆满完成各项年报、定报工作,报表质量得到很大提高。统计年报和定期报表工作是统计工作的重要常规任务,为进一步提高年报、定报质量,专门召开局长办公会,专题研究、安排部署了此项工作,并制定了报表上报和数据质量责任制,工作中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经常性的对县(市、区)专业人员进行系统的年报、定报培训,极大地提高了业务人员的工作水平。
【统计数据质量】落实《规范化操作规程》规定,推进统计工作标准化管理。在认真总结2005年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各专业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规范化操作规程,在全市范围内,对数据的搜集、录入汇总、评估审核、上报等各环节进行详细规定和规范,并制定了督察办法,对规范化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进行严格督查,推进了全市统计工作标准 .化管理、规范化操作。从2005-2007年的情况看,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全市统计人员操作更加规范,各种数据的搜集上报渠道更加科学、合理,统计数据的质量进一步提高;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统计人员整体素质。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结合聊城统计工作实际和各科室教育培训安排,制定《聊城市统计局2007年度教育培训计划》,局(队)各科室采取专业培训、以会代训、视频会议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地对县(市、区)专业人员进行公共知识、专业知识的系统培训。2007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近30余次,培训人员1000余人次,极大地提高了工作人员水平,提高了统计数据质量。
加强乡镇统计站建设,提高基层统计工作水平。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多次会议上要求进一步加强县、乡统计工作,并多次下发文件,对加强县乡统计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2007年,加强了对部门统计及基层统计部门的管理和对基层统计人员的培训,在各县(市、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县(市、区)统计局、乡镇统计站、基层企业单位的办公条件、队伍力量、人员素质、工作水平等都有了大幅度提升。特别是2007年,根据省统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若干问题的通知》(鲁统字[2007]13号)文件要求,从自身统计队伍建设出发,认真研究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积极筹划,努力争取,扎实推进乡镇统计站建设。冠县统计局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争取了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派出制统计站的试点工作,并取得了成功,至年底,乡镇统计站已经成立、人员已经基本到位,乡镇统计站的职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各县(市、区)从人员管理、制度管理、业务管理、档案管理人手,乡镇统计基础进一步夯实。
全市统计法制工作再上新水平。2007年,市统计局继续坚持依法统计这个基本方针,以深入开展统计普法活动为基础,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继续开展统计巡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加大统计执法力度。2007年,全市共检查单位1211个,其中立案74件,已结案68件,警告及通报批评50件,经济处罚18件,达到了“查处一案,震慑一片”的效果。二是加大普法宣传和培训力度。2007年,共培训普法人员5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万份,张贴和悬挂标语近300余条次,极大提高了统计执法水平和全民的法制意识。三是继续坚持全市统计巡查工作。对各县(市、区)、部分市直部门进行第二轮统计巡查,每个巡查小组由一名县级干部和10名业务科长组成,对各县(市、区)、市直部门所有专业特别是统计数据质量、统计服务、法制建设、基层基础建设、信息化建设和机关建设等方面进行检查。截止年底,已经完成了对2个部门、3个县(市、区)的巡查,并初步反馈了意见。
【统计服务水平】2007年,围绕市委、政府工作重点,广泛搜集信息,深入解读数据,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统计服务的针对性、主动性和有效性,统计“反映发展、评价发展、宣传发展、促进发展”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增强。一是统计分析的撰写数量、撰写水平逐年提高。特别是2006年以来,在重大问题的分析研究上实行课题制,结合全市经济工作重点和聊城市统计工作要点,参考市委市政府、省统计局相关课题题目,确定课题题目、课题负责科室、负责人及完成时间,明确了考核和奖励的办法,部分研究成果被市委、市政府采纳。二是网络信息的撰写数量和质量逐年提高,信息工作连续三年获得全市党委系统、政府系统和全省统计系统先进单位。各种统计出版物的时效性、实用性大大提高。三是积极参与市委、市政府及市直有关部门组织的重大调研活动,出色完成各种专项调查和考核评价任务。配合有关部门,圆满完成了全市工业考核、新开工项目清理工作;积极参与、圆满完成了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入省会城市经济圈、服务业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文明城市测评、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等重大调查和评价任务。四是“两会”服务水平逐年提高。市统计局积极参与《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及报告中的数据审核工作,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提出建议和核实统计数据;编印了《两会特刊》,向与会代表全面介绍年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以及聊城在全省经济发展中所处位置。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更好的了解聊城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认识到聊城的差距,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
【薄弱环节得到改善】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得到加强。制定了《聊城市统计局2007年度统计制度方法改革要点》,不断加大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力度。逐步完善各行业生产法与收入法增加值核算方法,增强市、县核算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按照《聊城市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要求,加强和部门统计的协调,进一步完善了服务业增加值核算所需要的基础材料。完善了县级GDP数据审核制度,为下算一级奠定了基础。
服务业统计工作得到进一步改善。市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统计工作,及时批准成立了服务业统计科,并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服务业统计工作。市政府办公室又下发了《聊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和改进服务业统计工作的通知》(聊政办发[2007]24号),对建立统一规范的服务业统计制度、实现对服务业单位的全范围统计、理顺服务业统计工作体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服务业统计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部门统计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为不断提高部门统计工作水平,充分发挥部门统计在多层次决策和管理中的信息、咨询与监督的整体功能,起草了《聊城市部门统计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经市政府研究同意,以聊政办发〔2007〕36号文件下发至各县(市、区)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办法》从适用范围、部门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部门统计调查、部门统计资料、部门统计信息化、检查与考核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并要求各部门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把统计工作的发展纳入部门事业发展规划,将统计工作经费作为专项经费列入部门经费计划,逐步实现部门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办法》的制定,表明了市政府对统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促进了全市部门统计规范化建设的步伐,对全市统计工作的新跨越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市统计局与工商局联合制定了《创建聊城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统计工作规范化系统的实施方案》,以聊工商[2007]49号文件印发,并于6月16日召开会议,进行安排部署,为全面提升聊城市部门统计规范化水平开了个好头。(马建勋)
审计工作
【综述】2007年,全市共审计(调查)单位469个,查出违规金额3.9亿元,管理不规范金额13.7亿元,已上交财政7218万元。一是认真开展了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按照市委要求,开展“加快建设强市名城,我们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活动中,加强组织,加强领导,成立了局长任组长、纪检组长任副组长、有关科室负责同志为成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制订了操作性较强的实施方案,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做到了环环相扣,步步深入。通过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队伍思想观念有了新的转变,工作思路进一步拓宽,全局进一步形成了风正气顺心齐、想干会干干好、团结和谐奋进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强机关建设。进一步加强了财务管理,严格预算约束,严把财务支出,对机关资产进行了重新登记,建立了固定资产台账和卡片。按照省厅的部署,对局机关财务进行了认真自查自纠,对省厅检查发现的问题,制定具体措施进行了整改,同时对下级审计机关财务进行了检查,并制发了通报,纠正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全市审计机关的财务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三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作风建设,坚持把文明审计与依法审计紧密相结合,切实提高审计执法水平,维护审计的良好形象;加强廉政建设,继续坚持审计公示、审计回访、机关与科室签订廉政责任书制度,维护廉洁勤政的审计形象;建设和谐机关,营造既严格要求又温馨和谐的工作环境,为开创审计工作新局面提供保障。四是重视审计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计算机水平,对被审计单位实行财务电算化的项目,全部采用《现场审计实施系统》进行计算机辅助审计,并到县级审计机关指导计算机审计的开展,促进了全市计算机审计的整体水平。机关内部全部通过网络办公系统办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无纸化,同时,与省审计厅联网的视频会场已建成投入使用,这些都有效地节约了费用,提高了工作效率。按照省审计厅的统一部署,还做好了金审二期工程的实施准备工作。五是强化质量控制,提高审计成效。认真执行新修订的《审计法》和审计署6号令等审计法律法规,继续执行各项审计质量控制办法,规范审计工作程序和行为,依法履行监督职能。进一步加强了审计方案质量控制,做好审计取证工作,审计报告编制更加规范,报告质量进一步提高。还组织开展了审计项目质量检查和评比,查找问题和不足,及时整改。
【财政审计】全市共对81个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延伸审计或调查有关二、三级单位及部分县乡,查处违规金额5065万元。针对市级预算执行审计发现的问题,制发了审计建议书,提出了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试行和开展市级国有资产清查等6条建议。结合预算执行审计,对市级和临清市的中央、省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认真执行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工作制度,还向人大报告了上年度预算执行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对3个县区及47个乡镇的财政决算情况进行了审计,重点关注了执行财经法规、财政体制改革、政府债务等情况,促进规范了县乡政府的财政行为。
【政府投资审计】为提高政府投资效益,加大了政府投资审计力度,全市共审计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东昌宾馆改扩建项目等11个,审减工程款4214万元,促进加强了项目管理,保证了投资效益和工程质量。强化全程监督,对东昌宾馆改扩建项目等4个重点项目,采取了跟踪审计的方式,对审计发现的造价不实、工程分包和合同签订管理不完善、损失浪费等问题及时进行了处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保证了工作质量。
【民生审计】国家在民生方面的投资逐年加大,为保障国家惠民政策的落实,加强了涉及民生的专项资金审计,全市对粮食直补资金、小麦良种补贴资金、新农合资金等近10项涉农资金,以及社保资金、教育资金等进行了审计或审计调查,查出并处理违规金额1724万元。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审计,顺资金流向一直审计到低保户,保证了工作质量,对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问题作了严肃处理。促进规范了这些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推动了党的重大政策措施的落实,维护了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维护了社会和谐。
【经济责任审计】2007年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点加强了制度建设,组织人员到外市考察学习了经济责任审计方面的先进经验,根据省审计厅有关文件规定,结合聊城市实际,研究制定了《县市委书记、县市长经济责任审计方案》,规范了审计工作行为。全市共对138名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促进了领导干部增强责任意识、强化自我约束、提高执政能力。前移审计关口,对26名领导干部进行了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加强了对领导干部经常性
的经济监督。(杨辉)
质量技术监督
【实施名牌战略】市政府先后两次召开了全市质量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开展质量基础建设年的通知》、《关于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安排部署全市质量和名牌工作,推动质量兴市战略的实施。2007年新增中国名牌产品1个,中国名牌产品总数达到10个,列全省第9位;新增国家免检产品12个,列全省第3位,国家免检产品总数达到31个,列全省第6位;新增地理标志产品1个,地理标志产品总数达到3个,占全省总数的1/5,列全省第2位;新增山东名牌产品7个,新增山东省服务名牌企业3家,山东名牌总数达到78个,列全省第7位;有1家企业获得了省政府“质量管理奖”,省政府“质量管理奖”企业总数达到3家,居全省前列。组织全市37家企业参加了国家质检总局和省政府联合举办的“中国名牌产品博览会”,参展企业数量列全省第2位,签约项目1.73亿元。市质监局被名博会组委会评为最佳组织奖和最佳设计奖,2名同志被授予最佳贡献奖。市政府拿出240万元专项资金,重奖了新获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和山东名牌产品的企业。通过争创名牌、宣传名牌,不但提高了全市企业的综合素质和产品本身的附加值,还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提升了聊城的对外形象。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全市各级质监部门积极帮助企业夯实质量基础工作,努力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帮助36家企业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全市通过各类质量认证企业总数达到了350家;帮助45家企业获得了56张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全市共有277家企业获得了302张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多次举办质量管理培训班,进一步加强企业质量人才队伍建设。2007年,全市有140人通过了由人事部组织的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取得了质量工程师资格,全市企业获得质量工程师资格人员总数达到488人,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管理人才。
【质量与设备安全】在抓食品质量安全方面。一是严格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全面启动了新增食品市场准入工作,帮助全市345家食品企业全部获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二是全面强化食品小作坊监管。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转发了市质监局《关于加强食品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的意见》,界定了食品小作坊范围和各监管部门的职责,提出了食品加工小作坊监管的工作任务和措施。质监部门依托区域监管,调查摸清了食品小作坊家底,落实了食品小作坊监管责任制,深入开展规范和整顿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工作,不断提高小作坊生产质量和安全保障水平。三是狠抓食品专项检查。以桶装饮用水、肉制品、液态奶、葡萄酒等12种食品为重点开展了专项检查和执法打假活动。全年共检查食品企业2726家次,查处违法案件70余起,涉案产品货值15万元。四是进一步完善了《聊城市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参加了市政府组织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演练,进一步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受到了市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在抓特种设备安全方面。一是进一步完善了监察、检验、稽查、区域监管“四位一体、整体联动”的安全监管体系,加大了对特种设备使用企业的巡查力度,确保了特种设备监管到位。二是进一步完善了特种设备责任体系建设。以市政府实施安全生产事故隐患通报制度为契机,全面落实了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制定了《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整改指令督办制度》,积极督促企业达到“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一预案”的要求。三是扎实开展了特种设备注册登记、安全生产月、60天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等安全检查工作,共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1357家,普查设备9762台,消除事故隐患1721处。开展了冶金起重机、压力管道阀门、工业气瓶、土锅炉等专项整治,共整改、报废、拆除不合格特种设备206台件,更换压力管道阀门260个。四是进一步完善了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协助市政府与鲁化集团等企业联合开展了液氨、液氯等危化品泄漏事故应急救援演练,进一步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创新质量监督服务机制和行政执法机制】一是不断提高监管服务的有效性。以推广建立三位一体电子监管网为契机,以每季度区域监管绩效考核为抓手,坚持把区域监管由规避责任转变到全面履行职能上来的工作理念,狠抓区域监管人员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不断把区域监管工作向更高层面上推进。通过抓区域监管工作,全面履行了质监职责,落实了监管责任,拓宽了服务领域,发展了质监事业,融洽了与企业的关系,赢得了党委政府的赞扬、企业的信赖和群众的拥护。2007年,全市区域监管机构共向企业提供服务7000余家次,为企业提出整改建议5500余条,帮助企业改进生产工艺100多项,帮助企业建立实验室21个,帮助企业完善管理制度620余项,培训技术人员1400余人次。二是深入贯彻执行“执法推动”的工作理念。以落实执法责任、规范工作行为为重点,把区域违法案件的数量、性质等情况作为检验各基层单位工作开展是否到位的重要标准和晴雨表,全面推动基层质监各项业务工作的扎实开展和落实到位。在春季农资产品专项打假活动中,从3月14日到25日,10多天的时间全市质监系统出动执法人员586人次,检查农资生产企业67家次,但是仅查处了1起违法案件。“违法案件1起”,并不是执法工作存在漏洞,而是质监系统通过执法推动工作理念的落实,从源头上杜绝各类违法生产现象。三是在全市质监执法队伍中,树立了“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工作不仅是办结案件,更重要是后续帮扶整改到位”的执法理念,把严格执法与有效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行政相对人受到教育、违法现象得到整改,作为执法工作的最终目标,在案件办结后积极为违法企业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意见,帮助企业落实整改措施到位,使企业走上合法经营、健康发展的路子上来,切实提高了执法有效性,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司法部门的高度评价,赢得了被处罚企业的理解和感激。四是加强协作,多途径保障执法到位。进一步加强了同地方法院、检察院等司法部门的联系,通过经常性的沟通一和广泛的法制宣传,不断增加司法机关对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的认可度,确保了执法案件执行到位。2007年全市质监系统出动执法人员17500人次,立案查处质量技术监督行政违法案件921起,端掉制假售假窝点58个,有效地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确保了全市没有出现大的区域性质量违法问题。
【计量技术基础工作】在标准化工作方面。东阿七色板业有限公司参与制定的《复合铝塑板》国家标准,有望近期发布实施,另外帮助6家企业申报了6项国家标准制订项目,有2家企业的2项产品标准已列入国家标准制订计划。帮助、指导2家企业的2种产品获得了采用国际标准标志,全市共有14家企业的15种产品采用了国际标准并获准使用釆用国际标准标志。不断加大对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帮扶和指导力度,全市已有2家企业通过了国家A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1家企业通过了国家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10家企业通过国家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帮助凤祥集团通过了省首批食品标准化试点单位考核验收。指导、帮扶市行政服务中心开展了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该中心已被确定为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成为全国第一个行政机关开展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在全市实施农业标准化指导员工程的意见》,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指导员工程,帮助全市4大类涉农产品制定了32项产品标准,帮助2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了国家级验收,帮助27种农产品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全市已拥有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确认的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8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无公害农产品54种。在计量工作方面。扎实开展了节能降耗服务活动。市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转发了市质监局《关于开展节能降耗服务活动的意见》,明确了开展节能降耗服务活动的具体任务目标、7个方面的服务内容和18项服务措施。建立了50家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减排档案,指导企业合理配备能源计量仪器仪表320余台件,培训企业计量技术人员436人次,帮助企业制定技术改进方案和节能降耗的改进措施36条,帮助5家大中型企业完善了测量管理体系,帮助12家中小型企业开展了计量检测体系确认,帮助2家企业通过了省级计量保证确认。积极引导企业开展C标志确认,帮助1家企业完善了22个产品的C标志确认申报材料。全市共有567个产品通过C标志确认,获得免于全国市场计量监督抽查资格。以民生计量为重点,广泛开展了计量工作“进农村、进社区、进超市”三进服务活动,加大了对民用“四表”、定量包装商品和流通领域的计量器具的监督管理,保证了贸易结算的公平公正。
【专项整治工作】按照市政府和省质监局的部署,全市质监系统在为期4个月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中,充分发挥了主力军和牵头部门的双重作用,周密部署,狠抓落实,切实做到了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位。
一方面充分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圆满完成了质监部门承担的2个方面的任务目标。全市质监系统坚持集中整顿与制度建设、严格执法与科学管理、打假与扶优扶强、失信惩戒与正面引导相结合的工作原则,扎实开展了专项整治工作,切实规范了企业及小作坊的生产经营行为,严厉打击了制假售假等违法生产现象,有力提高了企业及小作坊的质量意识。专项整治工作中,全市质监系统共出动检查车辆1100余车次、岀动检查人员3200人次、检查各类生产加工主体共1610家次、关停各类违法生产加工主体51个、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07起、涉案货值62万元、向公安、工商、卫生等部门移交案件16起。全市纳入市场准入范围的345家食品生产企业100%获得了生产许可证。157家小作坊全部达到了小作坊基本安全条件,100%签订了质量安全承诺书。161家10类消费品生产企业100%建立了质量档案。
另一方面切实履行牵头部门的职能,有效保证了全市专项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充分发挥牵头部门的组织和协调作用,积极为政府当参谋、出主意,不断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通过细化分工、加强协作、广泛发动,积极构建了齐抓共管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工作格局。特别是在迎接全国专项整治第二次现场会现场检查的准备中,市质监局根据领导小组部署,在市政府办公室、农业局、水产局、畜牧局等部门,抽调精干得力人员,集中办公,较好地完成了迎接全国专项整治第二次现场会现场检查的筹备工作,顺利通过了省政府的检查验收。
【技术基础建设和科技创新】一是三位一体电子监管网建设成绩突出。市质监局在全省系统首家完成了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入网任务。2007年5月,省质监局首家对聊城“山东金质区域监管信息系统”进行验收,并召开了现场观摩会。7月中旬,省质监局和省网通公司组织人员对聊城市视频监管系统建设工作进行了验收,并召开了现场交流会。市质监局就三位一体电子监管网建设工作在全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上进行了典型发言。全市共有284家企业与中信国检签约加入了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并有50家企业完成了激活上市工作。共为全市31个区域监管机构配备PDA62台、读卡器62个,发放企业电子标签1500张,安装县级局PC机管理系统9套,区域监管机构PC机管理系统31套,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全市所有的企业纳入了山东省金质区域监管系统。建成了视频监控指挥中心,安装视频监管系统的企业已达到71家,其中食品企业30家,特种设备企业41家,超额完成了省质监局下达的42家企业的工作任务。通过无线上网连接,2部视频指挥车能够将录制的图像清晰地传输到市局监控指挥中心。二是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研发工作迈出新步伐。制定了科技人才培训计划,广泛开展了岗位技能大练兵活动。积极鼓励检验检测人员进行科技业务研究,撰写科技论文。2007年全市质监系统共有730余人次参加了各类科技培训,撰写科技论文68篇,检验检测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有力提升;市纤检所与天津工业大学联合研制的“便携式纱线质量计算机在线检测装置”项目,顺利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和省科技厅的鉴定,填补了国内的空白。市质检所开展了《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强化木地板)技术要求和标准》的研究,已向省质监局申请了科技立项。市质检所和聊城市农科院联合开展了“土壤及农产品污染状况调查及防治技术模型”研究,向省科技厅申请了科技立项。市计量测试所与聊城大学物理学院联合启动了计量检测开发项目,与聊城昌信电子公司共同研发了数字称重仪表、数字称重传感器和抗干扰装置。三是检验检测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成立了聊城大学一市质监局技术协作中心,充分发挥双方技术资源,搭建了一个检测、科研、技术创新的平台。市质检所顺利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评审专家组的监督评审。市特种设备检测实验楼主体工程已竣工,目前正在装修。四是信息化建设进展进一步加快。市局稽查局与聊城宏达软件公司联合研制开发的聊城市质监局稽查局案件办理系统软件正在试运行阶段。开展了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法人单位信息库工程建设,该项目已被市政府列为电子政务的重点建设项目。进一步梳理、完善了金质工程0A系统的工作流程,全市质监系统办公自动化应用成效明显。(程飞李志荣)
工商行政管理
【综述】强化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工作扎实推进。全市系统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加大监管力度,依法规范各类市场主体的准入行为、交易行为、竞争行为和退出行为,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共立案查处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7400件,案值3800余万元。一是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效果显著。以强化农村食品市场监管为重点,扎实开展“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整顿年”活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不法行为。在流通环节食品经营户中积极推行了一户多档、实名登记、证明登记、标牌公示 “四制”工作,有效地提升了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共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主体1.9万户,查处取缔无照经营1200户,补办营业执照1.1万个。二是不断加大对商业贿赂的整治力度,突出治理重点,依法查处大案要案,共查处商业贿赂案件57件,案值155万元。三是以医疗、药品、保健品、食品为重点,加强广告监测,强化日常监管,加大了查处虚假违法广告的力度,虚假违法广告行为的势头得到进一步遏制。四是以查处商标侵权案件为重点,严厉打击商标侵权假冒行为。共查处收缴违法商标标识283万余件。五是深入开展查处“两虚一逃”专项整治行动,共立案查处“两虚一逃”违法案件92件,涉案金额近亿元。六是密切部门协作,重拳出击,严厉打击传销行为。共端掉传销窝点20个,说服教育并驱散传销人员16000余人。借鉴外地经验,积极开展了创建“无传销社区”活动。七是围绕“消费和谐”年主题,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加大了对医疗服务、电信、保险、燃气等行业的监管力度,严厉查处了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成立了“市12315申诉举报指挥中心”,大力推进“一会两站”建设,在全市90%以上的行政村设立了“消费者协会投诉站”和“12315申诉举报联络站”,初步建立了“集中受理、分工协作、反应快捷、覆盖城乡”的消费维权网络体系。全市系统共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4100余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00多万元。另外先后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了治理中介机构、取缔无照经营、整治 “黑网吧”、清理“四小”企业、查处非法用工、“扫黄”、“打非”等项工作,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热情服务,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显著。充分整合部门资源,发挥职能优势,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一是坚持从改革登记管理方式入手,依托信息化手段,积极探索管理服务的新路子,着力推行了企业登记标准化管理模式,并取得明显效果。二是积极引导企业正确运用商标广告战略,依法实施品牌经营,不断提升企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先后组织全市近百家企业参加了中国广告节和商标节,新增中国驰名商标4件。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件,山东省著名商标55件。三是坚持多措并举,多层面地强化企业诚信意识,深入开展“守合同重信用”和“双文明”创建活动。全市共拥有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12家,省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80家;“全国青年文明号”企业1个,“省级青年文明号”企业3个。四是扎实开展“红盾护农”行动,进一步加大了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共查处各类违法经营农资案件324起,案值430万元,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500多万元;积极推行农村经纪人重点联系和帮扶制度,大力实施“合同帮扶工程”,有针对性地强化了行政指导,发展农村经纪人2300多户,规范完善农业订单2000多份。五是坚持从招聘人才、技术培训、信息咨询、维护权益等方面,为个私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开展了“走千家企业,访万个商户”活动;组织参加了山东省第五届民营企业人才(网上)招聘周、中国(济南)儿童用品博览会等活动。六是坚持“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的执政宗旨,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规定的各项减免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实现多形式、多途径就业。全年共为2700多名持有优惠证、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减免相关费用400多万元。七是积极参与聊城创建国家卫生城工作,累计出动执法人员5000余人次,车辆2700多台次,有效地改善了城区市场尤其是农贸市场的整体面貌。
夯实基础,干部队伍建设卓有成效。一是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市工商局被评为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先进单位。二是以提高行政能力为重点,努力提升队伍的综合素质。开展了由全体人员参加的岗位大练兵活动,组织了全市系统法制培训班,开展了行政处罚“十佳案卷”评比活动,出台了《关于加强行政指导工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意见》,进一步提升了执法理念,规范了执法行为,系统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大幅度攀升。三是扎实深入地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市局机关成功争创为省级精神文明单位,全市系统省级精神文明单位由2005年的一个增加到3个。四是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了党风廉政建设宣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健全完善了领导干部廉政谈话、诫勉谈话和述职述廉等规定。五是全面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市局的廉政文化建设分别被省工商局和市纪委推荐录入“廉政文化在山东”地方篇;市局作为全省工商系统唯一的市级工商局被国家工商总局批准为全国工商系统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全省工商系统廉政文化建设现场会在市局召开,国家工商总局和省纪委领导同志给予了高度评价。
【公平交易执法】一是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整治工作。在巩固治理成果的基础上,继续以查处大要案件为重点,突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深入推进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共立案查处商业贿赂案件57件,案值155.31万元。二是严厉打击传销,维护社会稳定。共出动执法人员1600人次、执法车辆300台次,遣散传销人员640人次。以市综治委的名义印发了《关于严厉打击传销活动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活动的意见》、《“创建无传销社区(村)”工作考核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建立了第一批无传销社区(村)86个。三是依法规范不正当竞争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加大了对供水、供电、供气、供热、交通、医院等公用企事业单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规范了公用企业和具有独占地位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四是组织开展了对假冒、仿冒、欺诈误导、“傍名牌”等专项整治。把东阿阿胶、高唐时风、鲁西化工作为政企联手打假重点保护单位,对产品包装装潢加以重点保护,进一步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五是联合烟草部门对卷烟市场进行集中整治,共开展联合行动185次,出动执法人员1139人次,出动执法车辆429台次,立案查处违法案件47件,查获假冒伪劣卷烟1097条,有力地维护烟草市场的良好秩序。
【市场监督管理】一是深入开展“红盾护农”活动。制定了《红盾护农方案》,完善了农资经营者信用管理制度,继续开展农资商品诚信经营业户评选活动。总结推广东阿农资连锁经营模式,不断提高全市农资连锁经营的规范化水平,全市有农资连锁经营业户1100多家。开展了农资商品质量检测工作,共抽取种子10个样品,化肥5个样品,农药4个样品,合格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依法严厉打击了各类坑农害农行为,共查处各类违法经营农资案件324起,案值430万元,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480万元。二是深入开展节日市场专项整治。共岀动3160人次,检查各类经营者6530家,开展了节前农产品质量检测活动,共检测各类蔬菜、肉食556个样品,合格率97.9%,对不合格商品责令退市下架。三是进一步规范二手车市场经营秩序。制定了《关于调整二手车市场登记管辖工作的通知》,组织二手车交易市场签署规范经营自律公约,为29家企业申报品牌汽车销售资格,为48家企业颁发品牌汽车销售资格文件。四是加强对成品油市场监管。印发了600套成品油经营进销存台帐和市场巡查记录簿,组织抽检了106个汽油、柴油样品,对23家经营不合格油品的当事人立案件查处。五是大力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措施,降低了登记“门槛”,为经纪人办理营业执照免除了代理费和会员费。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农产品的购销运输开通了“绿色通道”。深入推行农村经纪人重点联系和帮扶制度,全市已登记农村经纪人2600多户,有力地促进了农产品流通。六是积极参与聊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和国家模范环保城工作,岀动人员3600多人次,车辆1980多台次,检查各类市场60多处,提出整改建议820多条,市场的规范化程度及经营秩序有了明显改观。
【合同监督管理】一是深入开展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积极引导企业参加“守合同重信用”活动,拥有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12家、省级80家、市级128家。举办合同(信用)法律法规培训班19起,参训人员1420多人。开展了“农资商品诚信经营业户”评选活动,认定了200家农资商品诚信经营业户。二是帮扶“订单农业”发展。按照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原则,把阳谷凤祥、高唐蓝山作为重点帮扶对象,从健全合同管理组织制度、规范合同文本、完善合同条款、督促合同履行等方面对企业提供指导服务。共指导帮扶27家涉农企业开展“订单农业”活动,规范完善农业订单合同1900多份,督促履行和调解农业订单220多件,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种植、养殖业的发展。三是深入开展企业动产抵押登记工作。充分发挥动产抵押登记职能,积极帮助企业盘活资产,融集资金。办理抵押登记9件,抵押物价值1.8亿元,帮助企业实现贷款8359万元。四是严厉查处违法合同行为,共办理各类违法合同案件54起,涉案金额490万元,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90余万元。五是加强对拍卖活动的监督管理。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拍卖行业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从备案管辖、现场监管和违法行为查处等方面做出部署。积极引导拍卖企业开展行业自律,组织各拍卖企业共同签署了自律公约。共备案委托拍卖合同250份,金额1.69亿元,成交确认书410份,金额2.74亿元,现场监管拍卖活动32场,有力地维护了拍卖市场的交易秩序。
【企业登记管理】一是全面做好登记注册工作。进一步细化了窗口服务内容,大力推行登记事项标准化、文明服务规范化和监督反馈程式化“三化”服务,切实规范登记行为,严把市场主体关。二是全力推进监管职能到位。继续深化工商所属地综合监管责任制度,在基层形成了以经济户口为依托,以市场巡查为手段,以分级分类管理为特征,以岗位责任制为保障的执法监管机制,有力地加强了对各类企业的属地监管力度。三是深入开展中介机构治理活动,积极查处“两虚一逃”行为。共立案查处“两虚一逃”违法案件92件,涉案金额近亿元。四是认真做好年检验照工作。在继续实行分段、滚动、预约上门年检验照的同时,实行了服务窗口前移的新举措,全市个体工商户上门验照率达到80%。五是对登记注册的食品经营主体档案逐一进行了清理规范,从而确保了食品经营主体合法经营。共补办营业执照17194户,依法取缔无证经营1793户。六是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认真开展了网吧和“四小”企业清理整顿、整治车辆非法改装、治理校园周边环境等活动。【商标管理】一是加强商标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企业、消费者的商标意识。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和“4.26”知识产权日为契机,广泛进行法律法规宣传和接受消费者咨询,共发放宣传材料4000余份。二是以查处商标侵权案件为重点,强化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力度,集中开展了以查处侵犯食品、药品商标和侵犯驰名、著名商标、农产品商标为重点的专项活动,有力地保护了商标权人的合法权益。共立案查处以商标侵权为主的经济违法案件58起,查处收缴违法商标标识283万余件。三是深入推进商标战略,精心指导企业依法实施品牌经营,积极引导企业争创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不断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组织全市部分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企业人员参加了在长沙举办的中国商标节,使企业人员开阔了视野。帮助指导企业办理商标注册、变更、续展、转让等63件。全市已有中国驰名商标7家,仅2006年以来就新增5家,拥有驰名商标的数量在全省居靠前位次,争创驰名商标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广告管理】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印发了《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制定完善了违法广告公告、广告市场信用监管体系、广告活动主体退出广告市场等制度,主动加强与媒体单位的协调和沟通,指导媒体单位建立广告的承接、登记、审查、存档、管理等各项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媒体和广告经营单位的自律制度。二是深入开展治理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活动。与药品监督局、卫生局等单位建立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以医疗、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美容服务为重点,加强了对各类广告的日常监管,共查处违法广告案件87起,广告违法行为蔓延的势头得到初步控制。三是切实抓好广告普法宣传工作。多次组织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上级的文件精神,不断提高其自觉履行广告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通过各种舆论媒体,加大广告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群众对虚假广告的识别能力。四是积极组织参加广告节。组织全市60家广告经营单位参加了在青岛举办的中国广告节,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广告业的发展。
【消费者权益保护】一是扎实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印发了《流通领域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对整治工作的任务目标、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进行了全面部署。同时,层层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为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全市系统共悬挂宣传条幅1400余条,出动宣传车16辆,发放宣传材料25万份,印制宣传牌10833个,粉刷墙体广告160余处。共检查农产品批发市场11个、农资经销店3329户、猪肉经营户800户、食品生产经营主体19000余户,查处取缔无照经营1236户,查获假冒伪劣和不合格食品30000多公斤。二是全面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四项制度”。在流通环节食品经营户中积极推行一户多档、实名登记、证明登记、标牌公示的“四制”工作,进一步提升了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全市已建立“四制”的食品经营者有15710户,占全部食品经营业户的81%。三是努力打造12315工商品牌。成立了市12315申诉举报指挥中心,在全市90%以上的行政村设立了消费者协会投诉站和12315申诉举报联络站,初步建立了 “集中受理、分工协作、反应快捷、覆盖城乡”的消费维权网络体系,有力地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共受理消费者投诉4100余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00多万元。
【消费者协会】一是组织开展了全市纪念“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系列纪念活动。与全市9家龙头企业联合向社会发出了营造和谐消费环境的倡议书,开展了农资知识下乡宣传活动,举行了消费者信得过单位评选活动,产生了11家全市消费者信得过单位。二是积极探索推行消费者先行赔付制度。由山东宜佳家俱公司提供10万元的先行赔付保证金,当消费者在宜佳家俱公司消费权益受到侵害时,如双方不能达成和解,市消协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向消费者进行先行赔付。三是与市粮食行业协会联合开展了粮食诚信企业评选活动。通过企业自愿报名、评审委员会认真考评、向社会公示征求意见等方式,最终评选出了聊城市粮食诚信企业22家。四是完成了消协基层组织达标验收工作。全市所有的121个工商所全部建起了消费者协会分会,在全市4987个行政村建立了消费者协会投诉站和12315申诉举报联络站,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80%以上,在全市80%以上的大中型集贸市场建立起了消费者投诉站,另外还在学校、医院、大型商店和大型生产企业建立消费者投诉站168处,一个遍布全市城乡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网络已经初步形成。
【个体私营企业协会】一是加强时政和法制宣传教育。通过采取举办学习班、设置学习栏、印发宣传材料多种形式,深入组织会员学习党的政策和有关的法律法规,不断提升会员的法律水平和自我保护水平。共举办培训班150期,累计培训会员8600余人。二是深入开展“双文明”创建活动。与共青团聊城市委共同培养和推荐出“全国青年文明号”1个,“省级青年文明号”3个,“市级青年文明号”2个。三是深入开展“走千家企业、访万个商户”活动。共走访个体工商户4万余户,私营企业3000余家,发放问卷调查表3万余份,扎实认真地解决会员在生产和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四是组织会员参加了山东省第五届民营企业人才(网上)招聘周和中国(济南)儿童用品博览会等活动。五是完善了市个体私营企业投诉服务中心投诉服务工作网络,公布了投诉电话,建立了投诉首问负责制度。共接受咨询1473人次,受理投诉35起,为会员挽回经济损失8.6万元。六是稳步推进协会规范化建设。制定了《年度工作考评标准》和《年度工作考核办法》,编印了《县级及基层协会规章制度手册》,全面加强了基层协会的建设。七是加强了对非公企业中的党建工作指导,组织开展了“模范个体工商户党员”、“党员示范岗”等活动,向私营企业发放了1万份《党建工作宣传提纲》,扎实深入地开展了个体私营经济党建工作。(兹向军)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安全生产总体概况】2007年,全市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2159起,死亡294人,受伤1852人,直接经济损失770.15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15.34%、4.54%、2.11%和8.02%。各类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指标控制在省安委会下达给聊城市的控制指标以内。其中,道路交通事故1574起,死亡282人,受伤1849人,直接经济损失482.35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8.44%、6.0%、2.01%和7.99%。火灾事故575起,直接经济损失147.36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32.43%和23.67%。工矿商贸企业事故10起,死亡12人,受伤6人,直接经济损失140.45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上升25.0%和20.0%。
【安全生产工作重视程度】各级党委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市委、市政府分别召开常委会,市长办公会和各项专业会议,专题研究安全生产工作。8月21日,市委书记宋远方召开市委常委会议,研究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市委书记宋远方同志强调,要认真抓好安全隐患排查,进一步落实责任制。8月22日市委书记宋远方亲自深入到重点企业检查指导安全生产工作,并提出明确要求。市委副书记、市长林峰海多次主持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部署全市安全生产工作。9月15日、29日,市长林峰海分别到东昌府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单位检查指导安全生产工作。各县(市、区)委、政府、经济开发区党委、管委会以及市直各有关部门多次召开不同类型的会议,专题分析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形势,部署安全生产工作。
【安全生产大检查】2007年相继开展了四、十月份安全生产检查月、节假日安全生产检查、三个月安全集中型检查、为期60天的安全整治大检查活动。特别是为期60天的安全整治大检查活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各级共组成289个专业检查组,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5829个,查出各类隐患7357处。市委书记宋远方亲自安排成立联合检查组,对重点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市委副书记、市长林峰海多次参加安全整治大检查会议,并做重要讲话。市政府5位副市长分别带领市监察局、市政府督查室、市安监局人员,对各县(市、区)安全整治大检查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同时市政府建立了10天一上报,10天一通报的工作制度。为了促进工作落实,市政府和市安委会,分别召开8次会议,专题研究、调度和部署安全整治大检查活动。
【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一是突出抓好危险行业生产安全。市安监局党组根据全市的安全生产工作实际,从市场准入、日常监管等环节入手,狠抓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烟花爆竹经营和非煤矿山三个重点行业的安全生产,强化规范管理,严格行政许可审批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管理,提升取证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了完善的高危行业安全生产“链条式”监管机制,有效地遏制了高危行业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二是突出抓好城区安全。市安监局从落实党组成员和责任科室监管责任入手,开展了城区安全生产重点部位普查,并建立了档案,进行建档管理。在普查、建档的基础上,市安监局将城区安全生产划分为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燃油燃气、公众聚集场所消防、水上娱乐安全四个方面,分别由一名党组成员和责任科室进行安全生产工作承包,并要求对城区安全生产进行不间断的检查。2007年全年仅城区安全生产检查就达25次,共检查生产经营单位达300余家次。三是突岀抓好重点部位生产安全。2007年全市相继开展了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公路施工、城区燃气、市政施工、电力施工、防雷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市安监局对各项大检查活动和专项整治活动中查出的隐患进行严控,在十月份“安全隐患整改月”中,对各项大检查活动查出的隐患登记造册,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对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通报,确保了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安全生产行政执法】2007年是市政府确定的安全生产“责任规范年”,市安监局结合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实际,从强化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入手,对市安全生产执法监察支队人员进行行政执法分工,明确责任,每人负责一定区域的行政执法,并适时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严格执行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复批制度,严肃查处违法案件。全年共查处生产安全事故4起,有5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1人移送司法机关追究责任。同时市安监局建立了举报热线,迅速受理群众举报。2007年全年共接到举报案件5起,已全部查结完毕,结案率达100%。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和标准,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全社会的安全生产素质。一是2007年年初,市安监局启动了安全生产全员培训工程,制定并下发了《聊城市从业人员全员安全培训工程实施方案》,并对全市骨干企业进行了从业人员现状调查,掌握了全员培训工程的第一手资料。二是认真抓好“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6月2日市安委会在金鼎商厦广场举办了全市“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仪式,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以及20多个市直部门领导近万人参加了活动。主会场共设立咨询式展台31个,展出图片200余幅,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悬挂标语百余条。市安委会还组织12辆彩车分两个组,利用3天的时间深入到各县(市、区)及重点乡镇进行巡回宣传。三是加强对从业人员培训工作的指导。市安监局组织编写了《聊城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管理指导书》(试行),制定并下发了全市特种作业人员理论授课计划、实作培训计划、特种作业人员考核情况一览表等资料,组织了特种作业培训现场软件使用培训班。2007年全年共举办各种培训班810期,培训和再培训人员达30余万人次。
【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一是确定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市安监局确定危险化学品、机械制造、造纸等三个行业和35家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为重点,强力推动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二是总结经验,积极推广。2007年5月,省安监局在高唐县召开了全省轻工业企业安全标准化现场会,市安监局抓住这一机遇,印发了高唐泉林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全标准化经验材料,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三是认真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培训。2007年6月,市安监局聘请省级专家,对81家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9个县(市、区)安监局分管领导、危化科长、执法监察大队负责人进行安全标准化培训,印发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工作指南》。通过以上工作,全市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仅危险化学品行业就有5家通过标准化一级验收、2家通过了二级验收。
【安监队伍建设】市政府强化全市安监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安全生产工作。7月4日,市政府在临清市召开全市安监队伍建设工作现场会议。要求全市所有乡镇2007年全部成立安监办,80%以上的乡镇成立安监中队,人员必须配备3-5人。各县(市、区)政府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工作。截止2007年年底全市所有乡(镇、办事处)全部成立了安监办公室。安监中队建设已达138个,人员配备全部达到市政府要求。临清市安监局在市直17个部门成立了市属安监中队,有力地促进安全生产执法工作的开展。在平县政府在16个乡 (镇、办事处)建立安监中队的同时,县政府统一出资为每个乡镇安监中队统一配备了执法车辆。
(张书宾)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食品安全综合监管】一是食品安全综合监管体系得到完善。着力加强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机制建设,先后岀台了《聊城市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规章制度。根据《山东省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行政责任追究办法》的要求,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以及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各成员单位签订了《食品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并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平安建设”考核范围,实现了政府负总责与综合监管工作的有机结合,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得到了充分体现和有效落实。二是食品安全信息管理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信息报送、传递和发布进一步做出了规定,实行了《食品安全信息》月报制度。按照《聊城市食品安全事故(案件)督察督办制度》的规定,不断加强对食品安全事故的督察督办,对各种来源的食品安全信息,根据其性质、情节、危害范围及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做到了件件有落实、项项有回声。认真开展调研工作,形成了《聊城市食品安全状况和监管现状调查报告》,为领导决策和监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依据。三是食品放心工程工作稳步推进。大力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先后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了元旦、春节期间的食品安全工作督察以及“五一”、“十一”黄金周和中、高考期间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小麦粉专项整治。精心筹划,积极准备,圆满完成了省政府对聊城市综合评价和食品安全责任目标考核的有关具体工作,认真组织了对县(市)食品放心工程的综合评价工作。在莘县、临清试点成功的基础上,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全面铺开。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聊城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县和示范单位评选办法》,推动了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
【药品医疗器械市场治理】一是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行动全面铺开。根据市政府《聊城市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方案》,先后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打击制造邮售假药专项斗争以及中药材及饮片、医疗机构制剂、医疗机构院中院、疫苗、“齐二药”假药、“欣弗”注射液等专项监督检查活动,对药品生产、经营、医院制剂室和医疗器械进行了拉网式检查,查处了一批制假售假案件,有力地打击了制售假劣药品违规行为,药品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全年共出动监督执法人员19765人次,检查涉药单位8164个,受理举报115起,立案536起,捣毁假劣药品生产窝点6个,罚款330万元并全部上交国库。二是“两网”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临清、高唐、在平等县局有计划、有步骤地强化人员的培训和作用的发挥,促进了基层监管机构运行的规范化。阳谷县局、冠县局努力完善供应网络,大力发展村级便民药房,改善了农村药品供应状况。高唐县不断提高“两网”建设整体水平,成为省级示范县。开展了基层医疗机构创建规范药房活动,规范了基层医疗机构药房的管理,保证了农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三是“两P”认证及跟踪检查工作得到加强。先后对15家批发企业和515家零售药店进行了GSP跟踪检查,制定岀台了《聊城市药品零售企业驻店药师管理办法》,对15家生产企业、3家药包材生产企业及11家医院制剂配制单位依据GMP标准、《医院机构制剂配置质量管理规范》等有关规定进行了全面检查,对2005年以来申报注册药品情况进行了全面核查。四是药品技术监督和ADR监测工作进展顺利。全年共完成监督抽验2697批,不合格739批。全年收集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6289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病例报告133例。市局和临清市局报告数量分别名列全省市级局和县级局第一。五是药械广告秩序专项整治取得初步成效。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市县药品广告监测体系,出台了《聊城市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监测与管理考核工作评价办法》,对违法药械广告及时移送同级工商管理部门查处,全年共移交违法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123件(次)。
【依法行政】一是组织推广了阳谷县局牵头研制的电子执法文书软件系统,积极开展药械执法观摩以及稽查办案、药品抽样和快检技术大比武活动,有效增强了假劣药品及违法案件的发现能力和处置能力。在县级局启动了以“快检室、标本室、学习阅览室、档案室、电子政务室”为主要内容的“五室”建设,促进了规范化建设水平的提高。二是规范审批行为,保证了审批过程公正、公开、透明。全年共受理行政许可961项,全部按照提速要求办结,办结率和回访满意率均为100%。审批发证药品零售企业229家,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用药需求,促进了地方医药经济的健康发展。三是加强财务工作规范化建设,修订下发了《财务工作考核办法》、《固定资产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明确了执法装备和办公用品的购置、领用工作流程,建立了实物管理账目。四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经过上下共同努力,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楼2005年4月28日奠基,2007年4月9日顺利启用,五个县级局解决了办公场所,还有两个县局正在积极争取。
【队伍建设】一是积极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树立争先创优的思想。全系统继续喊响“单项工作争第一,整体工作上水平”的口号,大力倡导争先创优的风气,呈现出你追我赶争上游、奋发进取创一流的良好态势。各单位围绕建设学习型机关的要求,在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市局组织的集中培训的同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学习教育活动,莘县局、阳谷县局推行工作目标千分制考核,临清市局、高唐县局、在平县局、东阿县局坚持每周集中一次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学习例会,冠县局开展集中学习周活动,药检所则结合质量认证考核等工作,开展岗位练兵,促进了业务工作的开展。二是文明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市局被评为省级文明机关,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奖;7个县(市)局及市药检所也都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机关)。注重行风建设,在全社会树立了食品药品监管的新形象。三是建立和完善队伍建设良性机制。结合实际制定了《人才队伍建设暂行规定》,出台了《干部交流轮岗的意见》和《关于市局内设科室负责人和市局直属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最高任职年龄的暂行规定》。严格按照民主推荐、考察预告、组织考察、任职公示、省局备案等干部任免程序,充实调整了临清、高唐、东阿三个县(市)局的领导班子,对市局部分干部职位进行了调整。四是宣传工作得到加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宣传工作机制,制定出台了《信息宣传工作奖励制度暂行规定》,对市局网站进行了优化完善,有效发挥了宣传的主阵地作用。加强与各新闻媒体的联系,保证了重大活动、重要信息及时通过媒体发布,“食品药品监管专刊”总体质量不断提高,在全社会营造了关心、支持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良好氛围。五是党风廉政建设得到较好落实。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制定了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具体意见,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加强廉政自律教育,认真组织开展了学党章活动,增强了党员遵守党章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制定了《关于加强对执法监察行为监督的规定》和《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治理商业贿赂月报告制度和局领导联系点制度。(赵长青)
油区工作
【油气田专项整治工作】一是领导高度重视,部署周密、责任明确,为全力开展好维护油气田生产和运输安全治安秩序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为确保油区治安大局的稳定和输油气管道安全畅通,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油区工作,对油区治理整顿进行安排部署,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市油区办在油田企业的密切配合下,在油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支持下,配合公安部门破获各类涉油案件130起,打击处理各类违法犯罪人员186人,其中刑事拘留67名,逮捕11名;清理废品收购点7处,查缴非法运油车辆6部;掐除窃电点110余处,收缴窃电导线14000余米,有效地震摄了犯罪。二是扩大宣传,广泛发动,营造了强大的整治氛围。市油区办在各级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号召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踊跃检举涉油气违法犯罪线索。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以来,先后印制发放《致油区及管道沿线干部群众一封信》等宣传材料15000余份,散发《法律明白纸》、《采油为国家、护油靠大家》等宣传材料10000余份,张贴通告8000余份,粉刷更新宣传标语180余贴,出动宣传车500余车次,制作宣传图板20贴,召开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干部群众座谈会10余次,在油区及管道沿线开展了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形成了强大的专项行动斗争声势。三是进一步清理违章占压,净化油区环境。近年来,随着古云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井场侵占、管线占压及圈占井场等问题比较严重。这些违章占压不仅给油田正常生产管理带来极大不便,更重要的是极易诱发安全事故,存在着重大安全隐患。在省油区办的指导和协调下,油地双方于2006年8月成立了清理占压领导小组,组建了专门的清理队伍,按照“先易后难,先急后缓,自行拆除和强制拆除相结合”的原则,在广泛宣传,认真梳理的基础上,油地双方紧密配合,克服困难,一年中,开展了60余次专项治理行动,并取得明显成效。共清理占压井场160口;清理圈占井场5台,与圈占企业达成协议并签定《承诺书》49份;在治理管道占压方面,有12处被占压输油干支线得以清理或者达成清理协议,17处单井或注水管线得以清理或者改线。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协抓共管,坚决杜绝出现新的占压。由于油地双方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整治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战果。油田及输油气管道周边治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确保了油区大局稳定。采油三厂也成为中原油田六个生产厂中唯一超产的单位。
【输油气管道巡护工作】一是与中石油德州输气管理处多次协商,确定对“中沧”线聊城境内的违章建筑由地方政府组织力量进行全面拆除,力争清除违章建筑工作有一个大的突破。共清除各类违章占压物40余处近5000余平方米。二是加强专职巡护队伍建设。在高唐、莘县建立专职巡护队伍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东昌府、在平也分别完成了专职巡护队伍组建工作。全市输油管道专职巡护队伍已达97人。至此,全市境内输油管道专职巡护网络全部建成。由于这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巡护队伍全天候地守护巡逻在输油管道沿线,不仅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预防了新的涉油案件发生,而且也较好维护了管道周边村庄等社会面的治安秩序,成为协助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的新的有生力量。三是组织开展集中清理整顿输油气管线两侧空闲房屋活动。经常性组织人员在东昌府、莘县、在平、高唐等有关县(区)开展集中清理整顿输油管线两侧空闲房屋活动。将输油管线两侧1000米以内的空闲、出租房屋(宅院)以及停产、破产的企业厂(院)作为清理的重点,彻底摸清了底数和基本情况,管道沿线规定距离内的空闲房屋、出租房屋逐一签定了责任状,堵塞了漏洞,消除了隐患。
【管输天然气的开发利用】为保障全市经济发展对天然气供应的需求,2007年努力做好管输天然气的稳定供应工作,确保了经济社会对天然气的需求。2007年全市天然气用气量达1.186亿立方米,管输天然气成为聊城市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为各县(市、区)天然气供应做好协调服务工作。由于管输天然气供应是大管网、多资源的复杂系统供应工程,其生产、供应、使用具有高度的计划性,对用户的稳定均衡用气要求比较高,以保持系统压力的平衡稳定。而聊城市的部分工业天然气用户因受生产设备、市场销售等因素的影响,用气量极不稳定,做好天然气用气与中石化天然气计划、管输、销售等部门的协调服务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占了较大比重,具体而繁琐,协调难度较大。需要对中石化管输部门做大量的耐心解释协调工作,寻求他们的理解支持,以确保天然气的供应。一年中,市油区办多次协调中石化天然气计划、管输、销售等部门,确保了全市各用户的天然气供应。三是建立了冬季天然气供应调度机制。为及时准确掌握各县(市、区)冬季天然气供应情况,调度天然气运行动态,确定专人负责调度工作。自2007年11月15日至2008年3月15日,一天一调度,一天一上报,为及时掌握供应动态处理突发应急案件提彳共第一手资料。四是配合中石化做好天然气价格的调整工作。2007年,是管输天然气价格调整次数最多、调整幅度最大的一年,因此对全市几个重点工业用户的影响较大,企业用气成本增加较多。工作中,一方面积极做好中石化公司的工作,争取优惠的价格政策;另一方面,做好前瞻性工作,提前将天然气价格调整的信息通知企业,以便企业及早采取应对措施,降低生产成本。由于前期工作细致扎实,后期调整工作按价格政策、程序稳定推进,在一年内连续两次的天然气价格调整中,全市没有出现一起价格纠纷,确保了天然气正常稳定供应。
【石油勘探和济邯成品油管道建设】一是积极做好石油勘探中的协调工作。胜利油田2007年加大了在聊城市勘探力度,在临清康庄打下了高古4井,钻深3800多米,并发现日产原油10吨天然气2万方;在高唐三十里铺打一探井,钻深900米,发现日产二氧化碳气5千方。两个发现在聊城市勘探史上都是一个突破。进入冬季胜利油田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在全市400平方公里范围进行勘探,以便进一步探明聊城市油气储量。勘探工作涉及面广,补偿工作政策性强,种植结构调整有很多作物文件未有明确规定,这些给油区办协调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为了勘探工作顺利进行,涉及市县区乡镇成立相关组织,指派专人负责勘探工作中的工作协调,在组织上保障了勘探工作顺利进行。全市油区系统积极协调各相关单位关系,为勘探排忧解难,从爆炸物放置到穿铁路,过高速路、公路,以及涉及工厂村庄机器设备的关停等,努力做好说服工作,服从于勘探工作大局;油区系统人员跟班作业,一方面对群众做宣传解释工作,另一方面对施工造成的损伤及时丈量登记,及时赔付,防止发生拦车现象或因群众不明情况而影响施工。二是努力做好济邯成品油管道建设协调工作。新铺济邯成品油管线跨越全市120多公里,涉及在平、东昌府、莘县所辖16个乡镇,为了保证黄岛大炼油按时投产正常运行,要求管线在2008年3月份完工建成,时间紧、任务重。市油区办及时和中石化项目部积极协商工程有关事宜,并向市政府有关领导做好汇报,成立了济邯成品油管道建设领导小组;参照有关文件规定,制定工程涉及农作物及地上附着物补偿方案;协调土管、水利、公路、公安、林业等有关部门配合项目部简化办理开工需要相关手续;召开开工协调动员大会,要求有关县区及乡镇各级政府认清工程重要性,全力支持工程建设。开工后,油区系统跟班作业,与项目部现场办公,及时仗量登记青苗及附着物情况,同时向群众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保障了施工顺利进行。(郭翠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