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和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这一中心,突出重点,改革创新,圆满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下达的各项人口计划,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开门红。市人口计生委自身建设不断得到加强,被人事部、国家人口计生委授予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
一、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2006年,全市共出生人口59781人,人口出生率10.47%。,其中合法生育59480人,合法生育率99.5%;女性初婚47687人,其中晚婚36767人,女性初婚晚婚率77.1%。为有效平抑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传真电报通知,市委、市政府也先后在相关会议上作了专题部署。市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就平抑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发出了致社会各界的公开信。各县(市、区)也都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了社会宣传活动,全市上下形成了浓厚的稳定低生育水平的舆论氛围。各县(市、区)严格按照市里下达的人口出生计划,组织人员深入基层,进村入户,在逐户核实在孕和准备怀孕的育龄妇女底数的基础上,对照市里下达的计划,层层分解,并具体落实到人,为完成全年人口出生计划奠定了基础。
二、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加强。2006年元旦、春节期间,各级通过组织宣传车进城下乡,利用锣鼓、秧歌、高跷、狮子等形式,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活动。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人口计生委、市计生协联合组织了聊城市首届计划生育文艺巡回演出,报社、电台、电视台开办了专题栏目,全市上下形成了浓厚的计划生育舆论氛围。为了促进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平衡发展,市、县、乡三级联动,共同开展了对计划生育薄弱村的帮促。2006年,全市416个薄弱村已有396个村得到转化,薄弱村帮促转化率达到95.2%。全市全面推行了村级计生专职主任“县管、乡聘、村用”职业化管理体制,实行定时上岗,严格考核,工资市、县、乡三级统筹解决,县级发放,有力地保证了村级专职主任待遇的落实,推动了基层工作的开展。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各级在澄清底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管理责任,落实管理服务措施,确保育龄人群全部纳入管理服务视线,避免出现管理服务空档。各有关部门建立了流动人口和城市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情况,研究工作措施。
三、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三级联创”取得新突破。各级坚持“贴近群众需求、贴近部门职能、贴近本地实际”的原则,积极建立以满足群众需求为核心,以“信息采集一一科学决策一一组织实施一考核评估”为基本流程的优质服务工作运行机制。深入扎实地开展了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区)、先进乡镇(街道办事处)和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合格村(居)、模范村(居)“三级联创”活动,形成了上下联动、三级同创、动态管理、不断提筒的共建体系。高唐县被国家人口计生委命名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东昌府区、临清市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仝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2006年,右14个乡镇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全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乡镇",有969个村建设成为计划生育模范村“至2006年底,被国家、省命名的计划牛.育优质服务先进县5个,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乡镇81个,被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命名的模范村3925个,分别占县、乡、村总数的62%,61%.60%。
四、利益导向机制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全部采取了县级统筹,以乡镇为单位公开发放。市财政拨出180万元用于对困难乡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免费补助,农村计划生育夫妻全部免费享受基本项目的技术服务。全面推行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2006年各级财政共拨付资金618.9万元,受益群众10315人。部分县(市、区)设立了计划生育公益金,对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给予救助。利益导向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家庭在许多方面享受了优先优惠待遇,汁划生育政策推动力度进一步加大。
五、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成效显著。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聊城市人门计化委等部门关于广泛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行动计划》,积极制定实施有利于女孩健康成反和妇女发展的社会经济政策,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男女平等、女儿也是传后人的科学婚育观。计生、卫生、药监部门联合开展了专项检查,对口服流产药市场进行清理,对B超等相关医疗设备和技术进行监管,健全完善B超检查登记、孕情检测、生育全程管理、胎儿和婴儿死亡鉴定等项制度,依法严肃惩处比法实施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件别终止妊娠的机构和直接责任人。与河南、河北相邻市的协作配介进一步加强,各有关县市与周边地区联合开展清理行动,共同治理性别比偏高问题, 取得明显成效。2006年,全市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4.3,控制在了正常范围之内。
六、依法行政水平日益提高。各级人口计生部门集中开展了以治理乱收费、乱罚款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治理和便民维权活动,普遍建立了推进行风好转的长效机制。全市在县级法院设立合议庭,破解了社会抚养费征收执行难的问题,进入了全省2006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十大亮点,在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介绍了相关经验。经过各级的共同努力,全市8个县(市、区)全部在法院内部建立了合议庭,成功实施了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引入司法机制的一项创新,开创了计划生育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工作的新局面,社会抚养费征收到位率由2004年的44%、2005年的69%,上升到2006年的80%。
七、领导力度进一步加大。从市委、市政府到各级党委、政府都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2006年,召开奖惩兑现大会,表彰先进,兑现奖惩,进行工作部署。及时听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汇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确保换届期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受削弱和影响,市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专门下发了传真电报通知,重申了换届期间严格计划生育工作纪律的规定。市人大、市政协坚持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行视察,及时进行监督和提出建议。各相关部门坚持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把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当作自己责无旁贷的任务,主动配合,通力协作,及时召开本系统的工作会议,下发文件,提出要求,狠抓落实,部门垂直负责体系得到进一步确立,齐抓共管的局面基本形成。
劳动
【就业与再就业】劳动就业。2006年,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市政府下发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的通知》(聊政发〔2006〕63号),制定了促进就业再就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各有关部门出台了相应配套意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大了就业资金投入和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扶持力度,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有力地促进了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开展,保持了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市先后组织开展了“2006再就业援助月”活动、“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技能岗位对接专项服务活动、“2006春风行动”,2006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争创充分就业和谐社区活动,多次举办专场洽谈会,为“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提供面对面服务,确保了“零就业家庭”人员至少一人实现稳定就业,使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2006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9.4万人,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3.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5%,实现了预期控制目标。
再就业优惠政策落实。2006年,全市共发放《再就业优惠证>42038个,持证享受扶持政策的人员达到2.29万人,占持证人数的69%。其中享受税费减免的3892人,减免税83.7万元、减免行政性收费2362.5万元。19家安置失业人员的服务型商贸型企业和劳服企业享受减免税收168.5万元。全市新增小额贷款担保资金185万元,担保资金总计达到750万元,为262人提供贷款担保469万元,为232人发放贷款431万元,发放额度占年任务的108%,较上年增长112%。为11187人落实再就业资金补贴1920.8万元,其中为8017人落实社保补贴1205.5万元、为3332人落实岗位补贴229.4万元、为2848人落实职业介绍补贴78.3万元、为5111人落实培训补贴407.6万元,全市再就业资金支岀较上年增长3%,使符合条件的人员都享受了再就业资金补贴政策。
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全市把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作为促进就业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认真落实《山东省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规划》,按照新起点、高标准要求,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市有5个县(市、区)新建、改建、扩建了人力资源市场,建筑面积达23390平方米,总投资6453万元。市直完成了人力资源市场的建设工作,市人力资源市场占地面积14.4亩,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投资3200多万元,11月投入使用,城区内所有8家民营职业介绍机构全部入市经营。综合服务大厅顺利启用,市劳动保障局所有对外服务项冃集中办理,实现了一厅式服务。
劳务输出。依法规范劳务输岀市场,保护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提出了劳务输出产业要“逐步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由单纯的劳力输出型向技能输出型转变”的ェ作思路,通过大力开展“订单式”和“储备式”培训、积极探索劳务派遣等新的劳务输出形式以及着カ打造聊城“诚信劳务”品牌等,进一步提升了全市劳务输出的层次和市场竞争力,全市劳务输出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劳务派遣、外派海员和境外输出已成为全市劳务输出的三大亮点。至2006年底,全市已成立专业劳务派遣公山6家,派遣员工总数达到3万多人。境外输出达到1500人,共培训海员600多人,其中上岗400余人。全市在外务工人数达到115万人,年创劳务收入可达70多亿元。
就业培训。针对劳动者技能低的问题,全市加强了技能培训。2006年,共免费培训失业人员2.13万人,其中12811名经培训的失业人员通过多种形式实现了再就业,培训合格率达到96%以上,再就业率达到60%以上,共组织创业培训3737人,创业成功率为53%,平均每人可带动3~5人就业再就业。全市狠抓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全市新输出人员中有30%以上的接受了系统的技能培训,输出人员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至2006年底,全市共有参保单位1258个,参保职工103550人,比上年净增10793人,完成年度扩面任务的177%。全市征缴养老保险费39429万元,完成年度征缴任务的111%,全市基金总结余19032万元。全市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发放人数达到25598人,社会化发放率98.71%,养老金实际支岀30372万元,拨付率100%,有效地保证了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企业养老保险】一是企业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实现新突破。通过强化政府责任、加强部门联动、加大社保宣传、强化社保稽核,完善奖惩机制,狠抓政策落实等措施,进一步加大了企业养老保险扩而征缴力度,扩面征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至2006年底,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参保职工达到286234人,2006年新增实际缴费人数24459人,完成省下达年度任务的211%;共征收养老保险基金60924万元,完成省下达年度任务的122%。二是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按照文件要求,对全市办理离退休手续的人员增加基本养老金进行测算,并及时给符合增资条件的全点52207名退休人员增长了待遇,月人均增加153兀,共补发资金5494.98万元至2006年底,全市企业离退休人员达到52703名,全年应发放养老金56402万元,实发养老金56402万元,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达到100%。
【失业保险】至2006年底,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达到27.3万人,2006年新增0.82万人。全市共征缴企业失业保险金3552万元,征缴机关事业单位失业保险金1053万元,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22%.112%,较上年分别增长19%、13.9%全市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员为22205人,较上年增加4270人,共发放失业救济金3412万元。
【医疗、工伤、生育保险】2006年,全市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继续扩大,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医疗保险服务逐步规范,统筹基金安全运作,参保人员医疗需求得到有效保障。一是医疗保险扩面征缴再创佳绩。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继续把医疗保险扩面征缴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强化了工作措施,扩面征缴再创新高。至2006年底,全市参保人员突破34.7万人,比2005年底新増3.6万人,完成年度扩血任务的136%;收缴基本医疗保险费29556万元,比2005年底增收6688万元,完成年度征缴任务的118%。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全市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大部分国有、集体企业、部分私营企业、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逐步实现了医疗保险的广覆盖。二是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聊城市结合本地实汗,针对不同群休的经济状况和缴费能力,在基本医疗保险框架内,制定了灵活多样的参保政策。首先,降低停产、半停产等缴费能力较弱的困难企业的参保门槛,降低缴费比例,只参加住院统筹,不设个人帐户。其次,对破产改制企业,在企业改制、破产清算时为退休人员一次性预留10年的医保费;或者由财政建立支持机制,多方筹资,将破产企业退休人员一次件全部纳入。第三,对灵活就业人员,设计了住院统筹和统帐结合两种参保方式,供其自由选择。第四,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和劳动保障部文件精神,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按照“低门槛、保大病、保当期、用人单位交费”的原则,印发了《聊城市农民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并于9月1日起实施。三是医疗服务管理再上新水平。在完善定点医疗机构信用等级制度的基础上,在全市推行医疗保险定岗医师制度。对定点医疗机构的执业医师实行准入制度,授予医疗保险处方权、检查检验权,从源头上控制大处方、大检查、重复检查等不良行为的产生。逐步完善医疗费用结算办法,遏制医疗费用不合理支出。多数县(市、区)相继实行了按病种结算、足额结算等结算方式,扩大了单病种范围,参保人员自负比例一直控制在30%,以内。加大了医疗保险反欺诈力度,成立专职稽查机构,专门负责对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及参保人员的医疗行为进行监督检查,有力打击了套取、骗取基本医疗保险金行为。2006年,聊城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出台并实施了农民工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办法。根据国务院和劳动保障部有关文件精神,按照“低门槛、保大病、保当期、用人单位交费”的原则,印发了《聊城市农民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聊劳社字〔2006〕89号),并于9月1日起实施。根据山东省劳动保障厅《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鲁劳社〔2006〕23号)精神,结合全市实际情况,在全省率先出台了《聊城市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暂行办法》(聊劳社字[2006]84号),为聊城市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政策依据。为加强工伤保险基金管理,规范工伤保险基金支出,聊城市率先在全省建立了工伤保险储备金制度。由市财政局、劳动保障局联合下发文件,对工伤保险储备金的提取、管理、支出等作了详细规定。2006年,聊城市参加工伤保险企业户数为1025户,参保职工18.5万人,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的136%;收缴工伤保险基金1682.6万元,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的144%,工伤保险基金支出715.2万元,累计节余工伤保险基金2222万元。完成工伤认定1019件,劳动能力鉴定人数187人,复查鉴定8人。生育保险参保职工1.93万人,收缴生育保险基金319万元,支出159万兀,累计节余生育保险基金334万元。
【农村养老保险】2006年,全市各级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经办机构共收取养老保险费480万元,同比增长30%,完成年度计划120%。全市参保人数32万人。基金累计总额达6578万元。全市狠抓了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工作。高唐县、东昌府区和茌平县已出台了具体实施意见,其它6个县(市)的调研工作已完成。至2006年底,高唐县已有300名农民参加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共收取保险费762万元,基金滚存结余580万元,288人开始领取养老金。进一步强化基金监管措施,严格限定基金运营渠道,落实市级审核备案制度,规范基金运作,较好地化解了基金风险。一是专门下发了《关于批转市农保办〈关于将农保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和返还上解基金的请示〉的通知》(聊劳社字〔2006〕114号),要求各县(市、区)将农保基金全部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二是加强基金监管力度。积极配合劳动监察科对农保基金的检查,并把农保基金纳入日常监督范围。三是健全农保基金互审制度。每年第一季度对农保基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互查,由市农保办备案。大力推进农保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开展农保档案年检工作,夯实了农保业务管理基础。临清市、在平县、东阿县已达到全省农保档案年检先进单位水平。冠县为防止养老金冒领,在全县范围内对参保人员逐一开展了 “验证”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农保基金的管理工作。
【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一是积极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计划。制定了《聊城市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聊劳社字[2006]82号),对全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做了全面部署。紧紧抓住山东省“金蓝领”培训项目,建立了3所培训基地,对学员进行严格培训,全市第一批182名“金蓝领”学员于年底参加了山东省劳动保障厅组织的考核,181名通过了考核鉴定。二是切实做好首席技师选拔推荐及管理工作。2006年,全市共确定了15名首席技师人选,并推荐了10名人选参加了山东省首席技师的评审。在评审首席技师的基础上,根据有关文件规定,评审出27名“聊城市有突出贡献技师”,并推荐6名人选参加了“山东省有突出贡献技师”的评审。认真做好全市技师、高级技师的评审、推荐工作。2006年,共受理申报105人,申报专业涉及儿十个职业(工种),共有89人获得技师职业资格,其中申报高级技师的14人。
技工教育。2006年,全市技工教育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通过加大招生工作力度,全市技工院校共招收新生6542人。认真落实技能扶贫计划,通过宣传发动、组织报名、审查确怎、招生考试、体检录取等阶段工作,完成了850人的招生计划。组织全市30余名企业职工参加了山东省劳动保障厅组织的数控车工、机修钳工、车工、中式烹调师、木雕、封面摄影、服装裁剪等职业(工种)技能竞赛。
职业鉴定。2006年,全市职业鉴定工作牢固坚持“社会效益第一”、“质量第一”的原则和为社会服务的宗旨,以提髙就业质量和落实就业准入制度为切入点,通过进一步完善职业技能鉴足工作制度和业务流程,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基础环节建设,建立健全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质量督导制度等有效措施,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至2006年底,全市鉴定发证共2.2万余人次,涉及职业(工种)达70多个。
【劳动工资管理】发布了聊城山2006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全市各类生产经营正常、有支付能力的企业,依照2005年全市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按11%的基准线增加工资;经济效益水平较高、支付能力较强且2005年增加的工资100%兑现的企业,在11%的基准线与17%的上线区间确定工资增长生产经营困难、支付能力较差的企业,可在6%的下线至11%的基准线区间确定工资增长。对于少数生产经营特别闲难的企业(不拖欠职工工资),也要按照工资指导线的要求适当安排工资增长。对于拖欠职工工资的企业,这次暂不安排工资增氏。发布了全市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后的全市最低工资标准为:东昌府区、临清市、高唐县、茌平县为430元/月,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3.5元/小时;东阿县、阳谷县、莘县、冠县为390元/月,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3.2元/小时。为进一步加强劳动合同管理,保护劳动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建立了劳动合同台帐制度,确立各类不同企业的劳动者的关系,把劳动报酬作为一项主要内容,进一步规范劳动关系,明确双方的职责权利,使劳动管理逐步走向正规化、强制化,减少劳动争议案件的发生。对576名城镇退伍义务兵和201名转业士官进行了安置,下达了军转干部家属、现役军官家属安置计划。
【劳动关系处理】2006年,聊城市及所辖9个县 (市、区)在全省率先全部建立了劳动争议仲裁院, 本级为副县级单位,县(市、区)中,正科级单位1个、副科级单位7个、正股级单位1个。全市10个劳动争议仲裁院编制人数共89人,已到位57人,均达到了法定办案人数。全市劳动争议仲裁院共设立劳动争议仲裁庭12个(调解庭),其中,市级劳动争议仲裁院设立仲裁庭及调解庭各2个。庭内桌椅规格统一标准,并配备了相应的器材设备,满足了开庭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需要。2006年,全市共立案受理劳动争议224件,结案219件,实效内结案率100%o同时以非立案方式处理争议462件。为劳动关系双方挽回经济损失570万元,为职工补交各项社会保险费103.8万元,受理来信来访715件,涉及职工2747人次,全市共鉴证劳动合同63406份。在案件处理过程开设了“农民工仲裁绿色通道”,实现了“一步到庭”和“阳光仲裁”制度,推行了首问负责制等便民措施。
【劳动保障监察】2006年,全市进一步加大了劳动保障监察监督工作力度,积极履行职责,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劳动保障年检、日常巡视检查、专项检查和举报专查以及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等工作。全年共检查用人单位3786户次,签订劳动合同2.74万人份,催缴社会保险费1789万元,补发拖欠职工工资11.7万元,补办职业资格等级证书3765件,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机构75家。加强了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力度,保证了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营和保值增值。全年先后对50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了现场基金监督、非现场某金监督和专项基金审计,对挤占、挪用基金、非金融存储和财务帐目管理不规范等行为依法进行了认真整改。
【劳动保障信息工程建设】2006年,基本完成了市级数据中心的硬件环境建设,并完成了劳动力市场信息管理系统的市直业务平台的安装、调试和运行工作。根据“金保工程”要求,为全面实现使用部、省统一应用软件,下大气力进行了各项数据的整理工作,经过详细的规划和出具方案,积极联系技术力量,及时完成了养老、医疗参保人员的数据比对, 为使用“核心平台二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民政
【综述】2006年,民政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和谐民政建设为主题,以加强队伍建设为总抓手,工作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突出工作重点,破解工作难点,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城乡救助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救助体系框架基本形成。至2006年底,共有53838人纳入低保管理,人均月补差72元,对4523名低保对象实施了分类施保,即在原补差基础上提高补差30元;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建立,2006年,共救助691人,人均救助1300元;建设慈善超市17处,救助低保对象2236户,救助总金额57.4万元。农村五保财政供养工作稳步推进,市里出台了五保财政供养办法,高唐、在平、冠县、开发区已开始实施财政供养。中心敬老院建设工程全面启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敬老院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了敬老院建设三年规划,在全市引起较大反响。农村低保、医疗建制工作基本完成。2006年,全市特困户救助38729人、支岀资金604万元;医疗救助3.56万人,其中大病救助1193人,筹集救助资金348万元。灾民生活得到妥善安排。全年共计下发中央、省、市救灾资金1037万元,下发捐助棉衣被3万余件,妥善解决了13.3万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和住房问题,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双拥创城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优抚安置政策全面落实。争创全国、全省双拥模范城“二连冠”是2006年民政工作的重要任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作中,以创城活动为载体,狠抓了优待安置政策的落实。全市2万余优抚对象的优待金全部得到及时足额兑现;六级以上伤残军人全部享受医疗保险待遇,六级以下伤残军人医药费积极推行了按比例报销。“三老”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初步建立, 筹集300余万元为“三老”优抚对象解决住房难和治病难问题。市财政专门拿出10万元,用于落实残疾军人免费乘坐公交车补贴。为推动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市政府下发了《关于扶持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优惠政策的实施意见>,2005年度1119名退役士兵五一前全部安置完毕。在全面落实有关优抚安置政策的同时,不断创新双拥工作理念、内容和机制,狠抓了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7月,省双拥创城检查组检查验收时,将双拥工作概括为“五个到位、五个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内参专题刊发了《山东省聊城市热忱支持国防建设》的文章,国家军委李继耐、陈炳德等领导同志专门作了批示,对聊城市的双拥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2月,聊城市被命名为山东省双拥模范城,高唐、莘县、茌平、阳谷4县被命名为山东省双拥模范县,东昌府区被命名为山东省双拥模范区,为下一步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奠定了基础。
三、农村基层自治机制日趋完善,城市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题,进一步健全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推广了村级管理 “五项规范”,围绕落实农民选举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完善了乡村自治机制。大力推行“联村自治”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工作,推动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2006年,茌平县菜屯镇、莘县观城镇被评为“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乡镇”。城市社区工作运行渐入规范,加强了社区“四个体系”建设,在各个社区普遍建立了社区服务委员会、社区服务站,社区功能进一步完善。社区用房建设工作取得显著进展,通过市、县(市、区)财政等多渠道投入(仅东昌府区就投入1200多万元),基本解决了社区用房问题,推进了社区建设的有序开展,2006年东昌府区古楼街道办事处、临清新华街道办事处、东昌府区王口社区、高唐县鱼邱湖社区被评为省级和谐社区,社区整体工作上了新台阶,得到了民政部李立国部长及省民政厅领导的高度评价。
四、民间组织健康发展,社会行政事务管理执法力度加大。民间组织基本实现了规范化运作。加大了登记管理和年检工作力度,至2006年底,全市注册登记民间组织共计1786个(社团680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106个),通过开展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与诚信建设活动,极大地促进了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2006年,有16个民间组织、5个业务主管单位受到省民政厅的表彰,莘县民政局社团科被评为“全国民间组织管理先进单位”。婚姻登记走上法制化轨道,对长期以来不依法定婚龄登记的错误做法进行了集中整治,不依法行政的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步伐加快,东阿、莘县被评为全省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达标单位。加大了殡葬改革工作力度。针对火化率下降现象,采取强有力的整治措施,特别是通过市与县、县与乡分别签订目标责任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基本制止了土葬回潮现象。区划地名和勘界工作稳步发展。县乡地名设标工作取得显著成果,临清、阳谷城市设标工作已全部完成;省、县两级边界线联检工作圆满结束,“两图一责”边界线管理模式全面推广,依法治界水平明显提高。
五、福利彩票发行工作稳步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全面发展。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针对低迷的市场形势,通过扩大形象宣传、增设新票种、加强内部管理和投注站规范化建设,保证了福彩的市场优势,2006年共销售福利彩票近1.1亿元。“慈心一日捐”、“送温暖、献爱心”活动进展顺利,共募集善款1300余万元,先后开展了“朝阳助学”、“情暖万家”等一系列救助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福利事业管理进一步加强。至2006年底,全市共有社会办福利机构10余家、福利企业50多个。“明天计划”进展顺利,为30名残疾孤儿实施了康复手术,在全省列第2位,受到了省厅领导的表扬。
六、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各事业单位工作全面提升。各事业单位认真落实“强化管理,加强自身建设”的要求,各项工作稳步发展。市复退军人医院旧门诊楼改造完成,5月份成功举办了全省优抚医院现场会,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标志着市优抚医院的各项工作已经走在了全省同行业的前列;军供站全年完成接待任务69批,2.1万余人次,保证了饮食供应;市福利院加快改革步伐,建立健全了岗位制度和工作目标考核办法,院容院貌有较大变化,服务管理更加规范,入住老人已达170余人,服务质量和床位利用率都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救助站加大了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力度,规范了运行机制和程序,儿童救助站的机构设置工作已经市政府审批;军休所认真落实军休干部政治和经济待遇,切实搞好服务管理工作,重点解决了遗属药费、住房补贴、房改等遗留问题和军休干部及家属的增资问题,军休所改造规划全面完成;殡葬管理处积极拓宽服务领域,增加服务内容,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收入计划,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七、机关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提高。积极开展“和谐机关”建设活动,围绕思想、制度、作风建设三个关键环节,以集中学习和分散讨论、自学相结合,严格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考核,各个科室讲业务、每名党员提供政治理论素材,相"促进、相互提高,有效地推动了民政系统学习型机关的建设。机关工作作风进一步规范,工作质量和效率明显提窩。特别是下半年局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进行了充实调整和适度轮岗,进一步激发了机关和局属单位活力,全市民政系统干部职工焕发出团结一心、奋勇争先的崭新精神风貌,为全年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全国第十二次民政会议上,仕平县民政局局长吴光军同志被评为全国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在全省第二十二次民政会议上,莘县、茌平、高唐县被评为全省民政工作先进单位;临清市民政局局长汪奎洲同志,阳谷县安乐镇民政助理、敬老院院长申建新同志,冠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主任张云同志被评为全省民政系统先进个人,并荣立二等功;东昌府区沙镇民政所所长潘喜荣同志、莘县殡仪馆馆长赵春合同志、东阿县民政局科员张祖芳同志、高唐县殡仪馆馆反高金太同志、开发区社会发展局科员孙丽霞同志被评为全省民政系统先进个人,并荣立三等功,为全市争得了荣誉。
(徐开国张庆华)
附:
【聊城市国际和平医院】
院长:王继宪党委书记:赵松敬副院长:黄留祥副书记:王兴利
2006年,医院门诊诊疗40117人次,比上年增长12%,入院4849人次,比上年增长6.2%,出院4847人次,比上年增长6.9%,收治优抚病员284人次,收治精神病员66人次,收治市属医保病人561人次,比上年增长49.2%,收治区属医保病人319人次,比上年增长14.3%,开展手术1207台次,比上年增长2.9%,急救出车1469台次,比上年增长47.3%,健康查体6865人次,比上年增长15%,上街下乡义诊45次。业务总收入完成1546万元,比上年增长18.32%,医保实现收入338万元,门诊收
入实现407万元,比上年增长15.84%,住院收入实现1139万元,比上年增长19.23%;医疗收入实现1085万元,比上年增长23.76%,药品收入实现461万元,比上年增长7.21%,各种费用材料,消耗比例降低0.55%。
一、以成功承办全省民政康复医学会为动力,不断提高优抚医疗水平。5月17日至20日,由医院承办的“2006年山东省民政康复医学会”在东昌宾馆举行,37个单位、127名代表参加,山东省民政厅副厅长石贤芹,聊城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霍正气发表重要讲话,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唐济生,聊城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硕士生导师郭春杰做精神医学、老年病学的学术报告。大会交流论文12篇,小会交流226篇。医院以“山东省民政康复医学会理事会换届暨学术交流会”为契机,汲取经验,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医院筹集资金,对优抚病房进行了全面改造,将100张病床更换为带护栏、能起落的新型病床,更新了50张精神病床,为病人安全、舒适的住院、治疗提供了保障。
二、以开展医疗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为契机,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安全。医院依托基础设施改善有利条件,进一步健全三级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健全医疗交接班制度,疑难病历讨论记录,危重病人记录。全面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医院依照《安全管理制度》和《医疗事故条例》定期组织全院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并且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医护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都有了明显提高,杜绝了医疗事故,减少了医疗纠纷。
三、狠抓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促进技术进步。为提高整体业务素质,医院狠抓三基训练和继续教育,对青年医师定期进行考试考核。医院派出多名医护人员外出学习,先后30余次请省级以上医院专家来院会诊、手术、讲学,招收了研究生2名,大学本科毕业生9名,引进了医学骨干3名。有3项科研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有5项成果获聊城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论文69篇,其中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8人次,参编著作14人次。
四、继续加快设备更新和改造步伐,不断提高医院竞争力。一方面提高对危重病人的抢救能力和监护水平;另一方面,继续引进仪器设备,提高技术水平。
五、狠抓综治工作,努力营造“平安医院”。
六、坚持“两手抓”的思想不动摇,大力倡导文明规范服务,努力构建和谐医院。(王舟军)
老龄工作
【组织建设】一是以基层老龄组织建设为重点。首先抓充实调整,根据人员变化的情况及时把热爱老龄工作、关心尊重老年人的同志充实调整到老龄组织中来。各县(市、区)有老龄专职干部职工41名,乡镇有老龄专、兼干部238名;农村老年协会共调整充实1859人。其次是抓培训提高。2006年, 市老龄委和各县(市、区)老龄委举办不同形式的基层老龄干部培训班19次,共培训749人次,进一步提高了老龄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第三是抓典型示范。主要是开展农村老年协会示范村活动,狠抓了农村老年协会活动制度的修订、完善和落实。东昌府区、临清、茌平、开发区等县(市、区),在确保老典型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批新的老年协会示范村,进一步扩大了农村老年协会发挥作用的覆盖面。全市10%的村达到了老年协会示范村标准。二是狠抓农村老年活动基地建设。在平、东阿、临清、开发区等县(市、区)把农村老年活动基地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新建、改建了一批标准较高的农村老年活动基地。如茌平县振兴办事处焦庄、何泮村、东阿南关村、王海村、临清大桥村、开发区武楼村等,都建起了标准较高的老年文化大院,有6%的农村可利用闲置校舍改建为老年人活动基地,为老年人学习、娱乐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平台。
[宣传教育】全市始终把老龄宣传教育作为经常性的工作,坚持了四个结合:即经常性的宣传和集中性宣传相结合、宣传领导与宣传群众相结合、面上的宣传与典型宣传相结合、新闻媒体宣传和社会宣传相结合等形式进行了广泛深入地宣传教育。2006年,继续按照聊城市文明办、经贸委和老龄办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户外老龄宣传标牌建设的意见》(聊文明办发〔2005〕2号)文件要求,全市各级老龄组织在原有的基础上认真组织落实。莘县在城区繁华街道设立了大型老龄宣传标牌,临清对原有的宣传标牌进行了扩大加固,东昌府区组织开展了户外敬老宣传标牌进社区活动,高唐、东阿、阳谷、茌平等县也都采取不同形式安装了数量不等的老龄户外宣传标牌。全市设立老龄戸外宣传标牌230余块。冠县、临清、莘县还为村老年活动室统一制作了老年法规等标牌。《聊城日报》在头版头条刊载了全市关于《认真开展敬老月活动暨“老人庆祝活动的通知》等。《聊城日报》在每期的“社会栏目”都刊登老龄工作的内容,聊城电台、电视台也时常报道全市老龄工作的情况。2006年,市级以上报刊、电视、广播等宣传全市老龄工作的文章、信息达279件。市老龄办编印“聊城老龄工作简报”八期,及时向领导和有关部门反映了全市老龄工作情况和动态。通过广泛宣传,在全社会形成了重视老龄工作、敬老养老光荣的社会风气,为老龄工作的开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老年维权】市老龄委对老年法规积极宣传并认真贯彻落实。一是印制了老年法规宣传资料50多万份,各种宣传媒体大力进行宣传,使老年法规家喻户晓。敬老月期间,市公安局在全局范围内广泛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老年法规宣传活动;市政管理局组织了为期一个月的以“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为主要内容的“老人节优质服务月”活动,对本系统落实老年法规、养老、医疗保障政策、执行优待老年人规定等进行了自查,并广泛听取了离退休干部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促进了各项优待老年人政策的落实。冠县17个乡镇组织了17辆《老年法》宣传车,环绕县城广泛开展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和老年法规宣传。莘县县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拨出2万元专款用于制作和固定老年法规宣传牌。高唐县不仅在县电视台和《高唐州报》开辟了“一法一条例一规定”宣传栏目,而且还在县城主要街道悬挂了庆祝老人节宣传条幅,在全县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山东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省、市优待老年人规定的新高潮。二是进一步健全了贯彻落实老年法规的组织机构,实行了部门责任制。三是接待老年人来信来访331余人次,及时处理解决了老年人反映的问题,各级法院共受理涉老案件224件,审理审结了涉老案件215件,获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的老年人309人,减免律师费85790元,切实维护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四是公交车、公厕、公园等都悬挂了老年人免费或优先的标志,切实把省、市老年人优待规泄落到了实处,使老年人真止享受到各种优待。2006年,全市81位百岁老人都及时领到了每月100元的长寿补贴,同时,及时将省财政拨来的9.8万元百岁老人长寿补贴金发放到每位百岁老人手中。2006年,有12245位贫闲老人得到社会各界的救助,救助金额达21573100元。五是出台了新的优待老年人规定。“聊城市关于在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对农村老年人实行优待的规定”。规定要求,在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小减免农村70岁及以上老年人每人每年10元钱的参合基金,所免除的资金,山各县(市、区)财政负担此规定的出台,受到了社会和广大老年人的赞扬。全市试点县(市、区)共免除70岁及以上老年人参合基金1387140元,全市铺开后,每年将免除245万元以上。六是加大投入改善老年福利设施。2006年,对30处乡镇中心敬老院进行了新建改建和修缮,其中有18处新建乡镇中心敬老院竣工,冇2处高标准的老年公寓正在筹建。这些福利设施的改善,极大地方便了广大老年人。
【家庭赡养协议书】按照聊委〔2005〕51号文件耍求,继续抓了农村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家庭赡养协议书成果。东昌府区、在平等县(市、区)在注重家庭赡养协议书签订数量的同时,确保家庭赡养协议书的质量。通过宣传发动、广泛签订、狠抓兑现、检査验收等过程,全市累计有45192户农村老年人与子女签订了家庭赡养协议15,协议书的签订率和兑现率分别达到95%和98%以上,确保了农村老年人的老有所养。
【"老人节"庆祝活动】为搞好2006年的"老人庆祝活动,市委办公室、山政府办公室以聊办发[2006]37号文件专门下发了《关于认真开展敬老月活动暨“老人节”庆祝活动的通知》,确定10月1日至10月30日,在全市开展以“关注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为主题的敬老月活动暨“老人节”庆祝活动。节日期间,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霍正气,市人大常委会第一副主任吕绍勤,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申长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望尘,副市良刘继恩,市委党校党委书记张延安等领导同志分别参加了全市“老人节”庆祝大会、义诊启动仪式、书画收藏展和定访慰问活动。各县(市、区)党政一把手或分管老龄工作的副记、副县(市)长亲自参加了所在县(市、区)庆祝“老人节”大会,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庆祝“老人节”电视讲话,走访慰问了敬老院和百岁老人、贫困老人,给老人们送去了慰问金、慰问品。部分乡镇、办事处的主要领导同志也积极参加了所在辖区庆祝“老人节”座谈会、茶话会。10月27日,市老龄委召开了表彰全市老年维权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暨庆祝“老人节”大会,对全市30个老年维权工作先进集体、32名老年维权工作先进个人及18个全市《老年法》知识答卷获奖单位和29名获奖个人进行了通报表彰,并颁发了奖牌、证书;10月28日,市老龄办、市科协、市健康协会、市科技工作者协会共同举办了以“关爱老人健康,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广场社区“九•九”老人健康大型义诊活动,分四个活动点为老年人进行免费查体,向千余名老人捐赠了药品和健康科普书籍;10月29日,市老龄办、老年书画研究会、孔繁森纪念馆联合主办了全市首届“九•九”老人节名家书画收藏展,共展岀李苦禅、欧阳中石、孙大右等100多位著名书画大师的182幅书画珍品,曲来参观的老年人络绎不绝。市政府批准将参展作品印制2000册书画集,春节前赠送有关单位和老年人。东昌府区对老龄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临清市为1万个“敬老文明户”挂上了光荣牌;冠县为4800个家庭颁发了“敬老之家”门牌;阳谷、莘县等部分县(市、区)分管老龄工作的领导还发表了庆祝“老人节”电视讲话;东昌府区、阳谷、东阿、在平分别举办了 “庆祝老人节老年书画展”,共展出老年书画作品800余幅.4000余名老年朋友、书画爱好者观看了展览;市公安局、市政管理局分别组织离退休老人开展了“看公安、话公安、我为公安发展献计策”和实地参观市区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现状活动,阳谷、冠县等县(市、区)还组织离退休老同志外出参观;各县(市、区)普遍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和体育项目比赛,精彩的秧歌、健身舞、京剧、豫剧、大合唱、舞蹈、台球比赛等文体表演;临淸电视台还为百岁老人拍摄了专题片,把老人的笑容搬上了屏幕;10月30日,聊城市320名社会各界中、老年人自发组织了一场“’九•九’重阳节文艺晚会”。(王世君)
残疾人事业
【组织建设】按照省政府残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意见要求》,积极推进了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2006年初,提出了“远学广饶县,近学阳谷县”的口号,制定了考核办法和制度,同时转发了省政府残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意见》,批转了临清市政府《关于加强全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意见》,制定了实施方案,逐步建立健全了以县(市、区)残联为主导、乡镇残联为骨干、村(社区)残协为基础的基层残疾人组织体系。
【综合服务设施建设】2006年,市残联把县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列为“一把手”工程,加强了协调工作。东阿、高唐、临清的综合服务设施基本竣工,阳谷、往平等县服务中心功能不断完善,服务不断强化,较好地发挥了作用。9月,聊城市残联、阳谷县残联、在平县残联被授予全省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加强,市残联、阳谷县残联都有了自己的网页,临清市、茌平县、东阿县也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其余4县残联购置了电脑、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办公设备,设立了专兼职网络人员,全部实现了统计数据、信息网上传输的要求。
【残疾人康复】按照“康复进社区、服务进家庭”的要求,进一步拓展了服务内容。依托市人民医院、光明眼科医院和市妇幼保健站分别建立了聊城市白内障复明、低视力康复指导中心和聊城市智力残疾儿童训练中心,采取私办公助的形式建立了聊城市脑瘫儿童康复中心,承担了全市和周边地市大部分的白内障复明手术以及智力、脑瘫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任务。茌平县残联成立了一所在全市最大规模的、具有测配、训练功能的“信发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康复机构网点逐步向社区、乡镇延伸,基本形成了较完备的康复网络体系。2006年,全市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3056例,为86名低视力患者配用了助视器;语训聋儿78名,训练智残儿童134名,脑瘫儿童58名;救助贫困精神患者100名;供应残疾人用品用具1900余件,投入资金达20余万元,对200名贫困残疾儿童实行了康复救助。
【宣传文体工作】 市残联紧紧围绕春节走访慰问、全国助残日活动、聊城市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第七届全省残运会、“十五”工作总结等重大活动和重点工作,掀起了残疾人事业宣传热潮。市级以上报刊刊登有关残疾人事业的文章120篇、照片40幅,电台、电视台制作播出的节目有76个。6月、11月,省残联、中残联对全市残疾人事业“十五”期间工作情况专门做了介绍报道。10月,聊城市组成了以刘继恩副市长为团长的54人代表团,参加了山东省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36名运动员参加了5个大项24个小项的角逐,以金牌16枚、银牌14枚、铜牌15枚的好成绩,荣登金牌榜第8名,取得了全市残疾人体育史上历史性突破,聊城市代表团荣获大会“体育道德风尚奖”。市政府特为市残联记集体二等功、为聊城特校等5个单位记集体三等功,为王殿法等5名个人记三等功。
【残疾人权益】2006年8月.省人大到聊城市对 《残疾人保障法》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聊城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积极依法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取得了明显成效,切实维护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市残联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和国务院《信访条例》,积极办理残疾人来信来访,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9月,聊城市残联和阳谷县残联被授予“山东省残疾人信访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名同志被授予“全省残疾人信访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助残活动】助残日期间,市残联举办了“健残共唱一台戏,百辆轮椅大捐赠”活动。市五大班子领导参加了活动,刘继恩副市长代表市委、市政府在捐赠仪式上发表了讲话,百名残疾人接受了捐赠。市残联还在全市范围内围绕“真实的了解、真挚的关爱”的主题,开展了白内障优惠月活动、残疾人就业咨询和向贫困残疾人送温暖活动。春节及助残日期间,全市共走访残疾人2000余户;为残疾人募集资金150多万元;为听力残疾儿童捐赠助听器100件; 为肢残人捐赠轮椅200余辆。
【“两基”建设】围绕“增加数量、扩大规模、规范管理、提高效益”的方针,大力加强两基建设。推广了东阿县“百户残疾人扶贫基地”和阳谷县职业培训基地建设经验,新建残疾人扶贫开发基地8处,扶持残疾人贫困户1000余户,新建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6处,对1569名求职登记的残疾人开展了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58期,培训残疾人747人,其中有300名残疾人走上了致富之路。茌平县杨屯乡残疾人长毛兔养殖扶贫基地成效明显,200多户贫困残疾人当年脱贫致富。
【残疾人就业】各级残联认真落实省政府115号令和聊城市人民政府5号令精神,大力依法推进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全面落实残疾人就业扶助政策,为残疾人自谋职业创造条件。按比例就业90名,集中就业160名,个体从业181名。对安排残疾人达不到规定比例的单位,征收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残疾人抽样调查】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阳谷县、莘县被确定为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抽中县,涉及8个乡镇、16个调查小区。调查分三个阶段:准备阶段、调查阶段、数据汇总、资料公布、开发应用和总结表彰阶段。全市的抽调工作在2006年底基本结束。按照省有关文件要求,市、县两级都成立了抽调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层层签订了责任状,制定了工作方案,组建了调查队伍,安排了专项经费。抽调队员圆满完成了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得到了国务院抽调办和省抽调办的充分肯定,莘县调查队、阳谷县分别荣获国家优秀调查队、全省抽调工作先进县等称号,38名工作人员受到国家、省里的表彰。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资料显示,聊城市的残疾人数量预计将达到36万人。(张军杭千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