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聊城年鉴》 图书
唯一号: 150820020220000086
颗粒名称: 科学技术
分类号: D912.17
页数: 12
页码: 339-350
摘要: 2006年,全市科协系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科技群团的整体优势,解放思想,求实创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市科协连续10年被省委宣传部、省科协评为“三下乡”活动先进集体。
关键词: 科学技术 技术管理

内容

2006年,全市科协系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科技群团的整体优势,解放思想,求实创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市科协连续10年被省委宣传部、省科协评为“三下乡”活动先进集体。在全国科普惠农先进活动评选中,鲁西毛皮动物研究会会长宋书桥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先进个人,冠县良种推广协会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先进集体”。
  一、全面推进科普工作,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1、圆满完成“科普村村通”宣传栏建设任务。全市共建宣传栏6577个,占总任务的105%,实现了提前一年半完成任务的目标,居全省前列。在宣传栏建设的同时,市、县(市、区)科协狠抓了宣传栏的管理使用,不断探索管理使用长效机制,努力发挥宣传栏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出作用。2、组织开展一系列科普宣传活动。2006年,全市科协系统围绕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冇影响、冇特色的活动。一是举办了聊城市第十届“科普之春”活动。3月28日,聊城市第十届“科普之春”活动启动仪式在临清市老赵庄镇举行。省科协副主席孙培峰、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贾少勇出席并作重要讲话。启动仪式后,聊城大学农学院胡炳江副教授、聊城农科院高东玉研究员分别讲解了棉花和小麦的种植和管理技术,并同群众进行而対而现场问答。50多名专家、科技人员和科普志愿者,在集贸市场开展了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卫生保健、环境保护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内容的科普宣传、科技咨询活动。共发放科技图书2000册,科技资料和报刊2万余份,赠送“八荣八耻”荣辱观宣传挂图1000幅。二是组织开展了“科技活动周”、“科普日”活动。科技活动周期间,市、区两级科协、老科协在东昌府区梁水镇大杨庄村开展了以宣传“八荣八耻”,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咨洵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科技下乡活动。聘请蔬菜和食用菌专家就黄瓜、芸豆、西红柿、食用菌的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分别作了专题讲座。活动发放科技图书1000册、科技资料1万余份、挂图200幅。“科普日”活动期间,市科协、市老科协以及髙唐科协在高唐实验小学举办了赠书仪式,赠送科普图书1000册,挂图200幅。四是举办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型科普展览,先后在高唐、临清、在平、东昌府等县(市、区)进行巡展,共冇2万多公众观看了展览。五是举办了防禽流感科普展。市科协投入10余万元编印8000套科普挂图发放到全市每个村,张贴到宣传栏,制作100个高标准不锈钢展架展板在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巡展。六是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活动。印制1万张挂图,发到全市毎个村张贴到宣传栏,部分发放到机关、学校等单位。七是编辑出版了《大众科普知识手册》2万册,免费发放到农村、社区、学校、机关。3、坚持常年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全市科协组织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村村到”等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科技下乡活动。共赶科技大集242场,送科技资料65万份,赠送科技图书5万册、科技音像资料(光盘)1000盘,举办培训班530次、培训农民32万人,下乡人员达6800人。4、大力扶持发展农技协。市、县科协通过多种形式加大了对农技协的引导帮扶力度,重点引导培育了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农技协组织,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如市科协、市农技协、鲁西毛皮动物研究会聘请全国知名专家到各县(市、区)举办毛皮动物养殖培训班,培训农民500多人,带动全市饲养毛皮兽15万只。鲁西瓜菜协会推广新品种20多个,面积达3万亩,为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5、青少年科普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一是加强科普示范学校、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全市有4所学校创建为 “全省科普示范学校”,市科协和市消防队创建4处 “全省消防科普教育基地”。二是积极组织参加第二十一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市共有138项作品分别获市级一、二、三等奖。择优推荐到省里参加评选的作品有15项获奖。其中,莘县一中禄晓芳同学的“防冻太阳能”荣获全省大赛一等奖。6、大力开展科普进社区活动。市科协、市老科协、市健康协会、联合市老龄委在东昌府区广场社区开展了“九九”老人00多人,发放预防疾病宣传资料2万份,赠送《大众科普知识手册》1000册。市科协和市健康协会还结合“爱牙日 ”、“爱眼日 ”,深入社区开展了咨询服务、科普展览和保健知识讲座等活动,深受群众欢迎。7、企业科普工作有了较快发展。至2006年底,全市企业科协组织已达88家,其中临清新建4家民营企业科协,总数达36家;高唐新建6个民营企业科协,总量达到18个。
  二、发挥科技群团优势,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1、积极推进学会改革。根据《聊城市科协关于推进市级学会改革的实施意见》,市科协注重抓好学会(协会)的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探索适合学会发展的改革路子。与改革试点学会的挂靠单位市水利局等签订了双向管理协议书,进一步明确了市科协作为业务主管单位的主要责任,建立学会与挂靠单位“密切合作,双向支持”的关系,不仅为学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而且活跃了学会工作。如水利学会加强水利技术咨询服务、水利项目考察论证等工作,主动开展相关专业学术活动。市气象学会结合全国气象系统体制改革,积极策划争取气象有偿服务相关业务,增强学会经济实力。市林学会通过吸收团体会员的办法多渠道筹措会费,增强为科技人员服务的能力。市医学会开展“医学资深专家、聊城名医、杰岀中青年医生、优秀医务科技工作者、天使之星”系列评选表彰活动,受到社会的好评。2、注重发展学会组织。2006年,对市级学会组织进行了调整,撤消或合并了部分学会,同时,建立了一批新的学会组织,学会组织得到壮大发展。如市技术监督局把所属三个学会(协会)合并为质量协会,并成立了学会办公室,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心理咨询师协会成立不久,创办了聊城心理网,举办了“聊城市首届心理咨询师培训班”,并成为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培训中心授权培训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的组织机构。健康协会创办城市信报、大众健康网,举办“阿胶杯”大众健康院长(经理)论坛峰会等活动,受到社会关注。3、开展学术交流和课题研讨。市级学会组织开展专业学术活动60余次,参加科技人员近万人,发表、交流论文500多篇。由市科协牵头开展的《建设节约型农业技术对策研究》课题研讨,对推广应用农业节水技术、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沼气技术、太阳能技术开展调研论证活动,课题研究报告被市委办公室以《领导参阅》予以印发。同时,该课题还被列入山东省科协学术活动重点项目。市科协与市水利学会开展的《饮水安全与生病健康》研究,围绕饮水与人体健康、饮用水环境安全、饮用水标准、农村久活饮用水卫生现状和水资源状况等问题,开展学术研讨活动,积极配合了市委、市政府村村通自来水战略部署的落实。4、积极开展厂会协作。全年共实施厂会协作项目6项。5、认真实施“金桥工程”。2006年,全市共上报省科协“金桥工程”项目5项。这些项目的实施,预计可节约资金5000万元,增加利税4500万元。在全省评选表彰活动中,临清市被评为先进单位,另有1人、1个项目分获先进个人和优秀项目称号。
  三、积极发挥余热,努力做好老科协工作。老科协组织建设取得新突破2006年,聊城市成为继济宁、泰安、滨州之后全省笫四个全部建立县级老科协组织的市,水利局等3个市直单位建立了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在临清三和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了全市第一家企业老科协组织,金市老科协会员总数已近1000人。实施“科技助农致富”工程。市老科协系统开展“农业科技传播百村行”活动,组织各级老科协专家为各县(市、区)共计10个乡镇、100个村、1000户农民提供科普宣传、技术推广和科技服务,帮助解决30多项种养难题。市老科协邀请省老科协副会长、省农科院原副院长王荫墀等老专家深入临清市代湾、魏湾、刘垓子三个乡镇举办了畜牧、水产、蔬菜技术培训班,直接受益群众260多人,现场解答群众疑难问题30多个。针对东昌府区西葫病虫害普发的状况,组织市级老专家会诊,提出防治措施。农业专业委员会选育的玉米新品种“丰聊20号新组合”、“小麦0501”新品种、“聊玉早1号”玉米新品种等均获得增产增收。引进的“潍麦9903”品种在上年秋种时播种60000亩,2006年增产小麦480万斤,为农民增加收入360万元。实施“夕阳红营养健康行动计划”。积极开展送卫生下乡活动,组织老医学专家赴在平县第二人民医院(博平)、冠县桑阿镇医院等开展诊疗活动15人次,为240多名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受到医院和群众的欢迎。开展离退休科技工作者高级职称晋升推荐工作,向省里推荐27名会员晋升高级职称,其中农业系列18人、工程系列9人;推荐正高16人、副高11人。
  [工作综述】2006年,市气象局按照“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新理念,努力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在全市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科技普及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被省气象局授予“全省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优秀达标单位”、“全省气象服务先进集体”,被省文明委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机关”荣誉称号,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奖” 。
  [气象服务】坚持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为经济社会建设服务的宗旨,把服务放在一切气象工作的首位,提高服务质量,拓宽服务领域,不断满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以决策气象服务为中心,为农服务为重点,积极做好各项气象服务工作。一、气象预报预测服务。在防汛抗旱、三夏、秋种、重大社会活动中,积极开展气象服务,及时提供天气预报及墒情、农情、雨情等各类气象资料,开通决策气象服务短信系统和气象灾害热线电话,积极开展灾情收集和评估工作,形成灾情评估报告3篇,灾情旬月报22期。经过全市气象部门干部职工的艰苦努力,对于汛期全市出现的较大降水、高温等重大天气过程,均做出了较准确的预报,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37次,向市委、市政府报送《重要天气预报》12次,报送天气快报5次,呈阅件23份,9期专项预报服务产品,为党委、政府决策和指挥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增雨抗旱、消雹减灾服务。2006年,立足于防灾减灾,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服务,积极开展消雹增雨作业,抵御干旱冰雹灾害。消雹增雨作业动用“三七”高炮231门次,实发炮弹2614发,动用火箭发射装置15门次,实发火箭弹30枚,有效增雨受益面积670余万亩,增加降水1.05亿立方米,直接经济效益3161万元;消雹作业有效保护面积985万亩,减少经济损失9000多万元,有效地支援了农业生产发展。
  三、拓展渠道,服务新农村建设。全市十二套5分钟的《气象万千》电视天气预报综合栏目,开辟了兴农快讯、农事建议、农事信息、农副产品、市场行情等多项三农服务项目,成为一档深受广大农民朋友欢迎的优秀栏目;依托12121气象信息服务平台,专门为“三农”开通了农业“110”专家服务热线,随时解答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依托兴农网,创建“兴农短信互动平台”,实施“兴农信息进万家”工程,为“三农”架起“致富金桥”;聊城兴农网、聊城气象局网站提供了丰富、准确、及时的农业气象信息。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社会主义新农村百千万帮促工程,派出两名气象科技专业人员深人临清五股道村对新农村建设进行指导帮助。
  四、专业气象服务。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增加服务产品、改善服务手段、提升服务能力、提高科技含量。服务产品由粗加工发展到为社会各行业用户“量身定做”的精加工,包括天气、气候、气候变化、生态与农业气象等产品;气象信息通过电话、网站、手机、气象信息屏等多种方式向不同用户发布,大大满足了社会各行各业对气象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有力地推进了专业气象服务的健康发展。
  五、防雷减灾服务。开展防雷装置检测、防雷工程设计评价、施工监督和竣工验收、雷电灾害事故鉴定和风险评估等系列防雷减灾技术服务,避免和减轻了雷电灾害,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气象业务与现代化建设】坚持以常规业务工作为本,认真落实中国气象局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积极推进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和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不断拓展气象业务服务领域,大力提升天气气候预报预测水平,全市基础业务质最持续稳定提高。2006年度荣获“全省麦收期逐日滚动降水预报竞赛优胜单位”、“农气测报业务管理先进单位”,测报、预报质量、监测网络业务、技术装备保障等均达到山东省气象局冃标考核优秀档次。2006年,市气象局在提髙预报预测准确率的同时,大力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按照"一流技术、一流装备、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目标要求,加大基础设施适应性改造和现代化建设配套建设力度,提高全市对灾害天气的监测预警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服务的更高要求。实现了大气探测门动化、预报会商可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由天气甫达、气象卫星、水资源观测系统和天气视频会商系统、50个区域天气观测站、GPS/MET、紫外线强度观测站、土壤湿度观测站与传统气象观测站点构成了全市新一代气象立体监测网络,在短时、临近和灾害性天气预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地方党政领导指挥防灾减灾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人才培养】2006年,多次组织学术交流、论文评比和业务竞赛活动,继续加大教育和岗位培训。2人进修研究生,26人在职函授教育,65人参加了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远程培训,30人先后参加了省局、市局组织的业务技术竞赛活动,5人评选为全省青年优秀科技人才骨干,8人被评为一线优秀人才工程,人才强局战略的实施,为多轨道、研究型、开放式、集约化的业务体制提供人才保障,为气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储备了人才资源。(王春)地震
  [工作综述】2006年,市地震局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时刻保持高度的震情观念,加强业务学习,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地震监测预报、综合防御、地震应急等各个环节的防震减灾工作都取得了较大进展。全市地震工作部门认真贯彻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震情第一”的观念,防震减灾和其他工作都取得较大进展。
  【地震监测预报工作】聊城市分布着一系列断裂带,特别是聊考断裂是一条深大隐伏活动断裂,历史上多次发生破坏性地震,具备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构造条件。同时,周围地区历史上发生的严重破坏性地震也曾给全市造成重大破坏,全市地震形势依然严峻,聊城市及周边地区有感地震频发,中国地震局已连续四年将其确定为地震重点注意地区,判定为黄色预警级别。全市地震部门始终把震情短临跟踪工作当作头等大事,广大地震工作者牢固树立震情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认真强化了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一是地震基础设施建设和地震应急能力建设得到明显改善,地震监测能力显著加强。2006年,是“十五”计划项目的验收年,全市的省重点地震监测项目到了收尾阶段。临清测震台已于上年1月开始正常观测,临清强震台和莘县强震台也于上年年底设备安装完毕,已开始试观测。这三个台站的建成,将极大的改善全市的地震监控能力。冠县地震局2006年新上了一台深井水位自记仪,用于观测深层水位变化。全省共建设6个大中城市信息节点,23个县级信息节点,15个台站信息节点,聊城市地震信息服务节点属于23个县级信息节点之一,是地震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全省地震信息共享,发挥“十五”重点项目投资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二是在搞好地震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市地震部门积极依法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聊城开发区地热资源的无序开采,对聊城地震水化站的地震观测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市地震局多次和市国土部门到地热开发单位执法检查,限制地热开采。和国土等部门协调,规划全市的地热资源开发,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地震观测的影响。三是在华北地区5级以上地震缺震的背景下,聊城市周边地区有感地震频发,市地震局始终把震情跟踪工作当作头等大事,制定了相应的短临跟踪措施。加强现有观测手段的管理,保障仪器设备正常运转,观测数据连续可靠。在日常观测中和观测员保持密切联系,定期对观测情况和观测数据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观测数据按时分析会商,以便及时发现异常信息,发现异常及时调查。四是坚持正常的震情会商制度,在认真做好周会商、月会商和半年会商工作的同时,在全省地震应急期期间,坚持每天震情会商。五是为了更好地监视震情,根据地震的跨行政区域性特点,市地震局经常与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地区十二地市交流地震监测资料,加强了区域联防工作。2006年9月第30次四省交界区联防会在聊城召开,市政府和省地震局领导在会议上对这种联防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全市防震减灾工作给予了表扬鼓励。在这次活动中,交流了震情及监测预报经验,对区域性前兆指标进行了探讨,为加强震害防御、行政执法等方面交流了经验,为更好地监视全市地震活动起到了促进作用。六是全市地震系统坚持24小时震情值班,8小时工作以外的时间都安排专人值班。七是群测群防工作进一步加强。群测群防是防震减灾工作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防震减灾工作的一大特色,在防震减灾尤其是地震短临预报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各市、县都非常重视群测群防骨干网(点)建设,保证骨干点观测仪器的专业性和观测人员的稳定性。群众观测员大部分都具备良好的素质,出现宏观异常能及时向地震部门报告。
  【地震应急工作】近年来,聊城市逐步完善了应急处置机制,提升了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市、县地震部门根据省应急工作会议的要求,做好随时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准备。按照市政府建立社会公共应急机制的统一部署,市地震局2006年7月起草修订了聊城市地震应急预案。省地震局为市局配发了一套流动监测设备,市财政拨出专款购置了一台流动监测车。【震害防御】抗震设防管理工作是防震减灾三大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保障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有重要作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震灾害的特点,市地震局按照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强化建筑物的抗震设防达到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的目的。市地震局驻市行政审批大厅窗口对进厅的建设项目抗震设防标准进行审核,对于重大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建设项目,用行政手段督促建设单位依照法律法规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2006年,共办理审批业务120余项,其中,5项工程进行了地震安全性评价。2006年,先后完成了聊城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城市主人住宅小区等5项重点建设项目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为项目建设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抗震设防依据,增强了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使工程投资也更趋合理,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一是针对广大群众宣传普及防震知识,提高群众应对突发地震事件的能力。全市各级地震部门深入持久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避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普及教育活动。2006年7月28日,是唐山地震三十周年纪念日,市县地震部门开展了一次较大规模的防震减灾宣传活动。临清市地震局动员了多个办事处和3所学校参加宣传活动,在主要干道悬挂了横幅,设置了宣传图板,临清市政府有关领导也参加了现场宣传活动。莘县地震局布置了一个100平方米的展室,宣传地震科普知识。二是针对设计、建设单位宣传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规范。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施工是防震减灾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地震专业人员多次去设计、建设单位宣传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及其使用规定,交流抗震设计经验体会,提高了全市的抗震设防水平。
  (刘法立魏琳)
  社会科学
  2006年,市社科联在社会科学研究、知识普及、学术交流、成果评选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繁荣和发展全市社会科学事业、促进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圆满完成了年初预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继续开展了社会科学普及活动,根据鲁社科联字[2006]36号文件精神,6月24日至7月8日会同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了2006年度“聊城市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6月25日,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等单位在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办事处联合举行了授牌仪式,命名聊城市人民医院等10家」命位为聊城市理论宣教基地。市社科联被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评为“2006年度科普工作先进单位”。学会工作取得新进展,学会是社科工作的基础,2006年市社科联加强了对学会的规范化管理,同时在日常工作中深入学会,调查研究,督促和指导学会工作。2006年,成立了聊城华夏仓颉学会、粮食行业协会,顺利进行了市粮食学会换届改选,产生了新一届理事;较好地完成了《光岳论坛》期刊的4期编辑出版任务;组织开展了全市第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评选工作;组织开展了理论研讨活动;正式启动《聊城地名故事》一书征稿工作;完成了12项重点研究项目。
  【光岳论坛】《光岳论坛》是经省批准的内部学术期PJ,由中共聊城由委宣传部、聊城市社科联联合主办。2006年共编辑出版4期,编发理论文章100余篇,约计40万字。实现了年度编辑出版计划,该刊已成为聊城社科理论战线上的重要阵地。
  [社科理论研究】2006年,市社科联先后多次组织召开理论研讨会和座谈会。3~5刀完成了《聊城市“十一五”期间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起草任务;7~8月完成了《关于加快我市服务业发展的儿点思考》课题报告起草任务。为进一步整合社科研究力量,实现社科资源的优化配置,对重点课题采取了公开招标的科研模式。3月,市社科研究规划领导小组、市社科联联合下发聊社规字[2006]1号文件,根据市委办公室下发的聊办发[2005]17号文件,即《聊城市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公开招标实施办法》,全市社科重点课题研究,通过一系列课题招标工作, 共收到标书50份,经专家评审组认真评定确定了13个中标课题组,年底12项课题研究报吿被通过结项。[科研成果】组织开展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是市社科联的一项重要职责。2006年7月,下发聊社科奖字[2006]1号文件,即“关于全市第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申报工作的通知”,9月下旬组织召开了评审会议,从申报的大量成果中,评选出60项优秀成果,特别贡献奖1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10项,10月中旬向获奖者颁发了证书和奖金。由市社科联推荐参评的全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也均获得较好等级。
  [组织队伍建设】一是建立“聊城市社会科学人才库”,3月10日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市社科联联合下发聊宣发[2006]8号文件,即《关于建立<聊城市社会科学人才库>的通知》,至6月底建立了由64人组成的聊城市社会科学人才库;二是建立“聊城市社会科学院”,9月3日,市委书记办公会研究同意市社科联加挂“聊城市社会科学院”牌子,9月11日市编委发【2006】151号文件任命市社科联主席任市社科院院长,副主席任副院长;三是在部分县(市、区)建立了社科联组织,填补了全市县(市、区)没有社科联组织的空白;四是12月10日机关党支部进行了换届改选。
  【机关建设】一是领导同志坚持带头参加政治理论学习,促进了干部职工政治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班子成员均参加了市委党校举办的培训班,并取得较好的成绩;二是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本单位规章制度;三是改善了办公条件,更新了办公设施,提高了工作效率。
  2006年聊城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续表一续表二续表三

知识出处

聊城年鉴

《聊城年鉴》

出版者: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2006年度聊城市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建设中取得的业绩和发生的大事要事,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取得的重要成就,以及社会各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新经验、新成果。

阅读

相关地名

聊城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