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综述】2006年,全市工业战线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克服原材料涨价、资金紧张、市场竞争激烈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抢抓机遇,精心组织工业经济运行,全市工业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工业发展速度加快,经济总量再创新高。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户数达到1301户,比年初增加345户,完成工业总产值1448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39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31%和28.32%,增加值增幅列全省第4位。有5个县(市、区)增加值增幅在30%以上,其中,在平县增幅超过40%。市重点调度的30种工业产品中,有28种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其中,电解铝生产30.2万吨,增长24.39%,氧化铝粉生产174万吨,增长4倍,味精21.2万吨,增长54.14%,橡胶轮胎外胎513万条,增长63.50%,纱46.3万吨,增长46.38%,成品钢113.2万吨,增长170.78%,鲜冷藏冻肉48.5万吨,增长44.10%。电力等生产要素支撑作用较好。全市累计发电量236亿度,增长31.87%,全年社会用电量140.9亿度,增长36.54%,其中工业用电量120.5亿度,增长40.14%。
县(市区)增加值增长幅度%二、经济效益稳定提高,运行质量继续改善。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07.4亿元,利税145.6亿元,利润93.5亿元,分别增长47.26%.53.24%和53.23%,增幅分别列全省第1位、第2位、第3位。实交税金49.4亿元,增长63.82%,两金占用率为23.22%,流动资产周转次数3.57次,加快0.38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28.26%,同比提高28.82个百分点。
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超额完成了全年任务。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和利润,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1.5%、113.8%、119.4%和121.5%。
2006年,全市利税过1000万元企业169户,同比增加24户,其中过亿元的企业22户,同比增加4户,过亿元的企业分别是信发铝电集团30.02亿元、山东泉林集团6.77亿元、临清彩虹电力集团6.88亿元、时风集团6.88亿元、中华电聊城发电厂3.85亿元,鲁西化工集团3.75亿元、临清银河集团3.60亿元、东阿阿胶集团3.56亿元、临清卫河酿造集团2.80亿元、山东凤祥集团2.67亿元、聊城热电公司2.66亿元、阳谷电缆集团2.63亿元、冠县冠洲集团2.26亿元、迅力机械集团2.20亿元、冠星纺织集团2.14亿元、东昌水泥集团1.83亿元、临清三和纺织集团1.54亿元、高唐蓝山集团1.37亿元、高唐热电公司1.21亿元、鲁西棉纺织1.18亿元、信乐味精1.08亿元、阳谷仙农塑化1.00亿元,5000~1000万元15户,比上年增加4户,3000-5000万元17户,增加2户,1000-3000万元115户,增加14户。
分县(市区)收入、利润和利税增幅%。
三、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发展良好,支撑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2006年全市重点行业中,电力及有色金属、汽车及机械分别占全市经济总量的19.19%和22.46%;食品和纺织分别占14.43%和12.5%;造纸、化工和医药分别占7.75%、6.47%和1.35%。“5513”工程50户重点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83亿元、利税102亿元、利润66亿元,分别增长38.13%.47.38%和48.72%,分别占全市总量的62.72%,69.84%和70.27%,其中,前20户企业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7亿元,利税85亿元,利润55亿元,分别增长40.88%、52.45%和51.82%,分别占全市总量的50.23%,58.57%。
四、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结构调整取得成效。2006年,全市工业投入完成280亿元,同比增长20.60%。工业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如信发华宇公司的平衡350万吨氧化铝粉技术改造、祥光铜业20万吨阴极铜、奥博特10万吨精铜板带、鲁能热电公司2x30万千瓦机组、鲁西化工集团的化工工业园建设、三和纺织集团二期扩建等项目进度较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速度加快。时风集团的轻卡汽车、橡胶轮胎生产能力扩大,中通汽车底盘生产资质己获批准,一批产品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产品,如高档客车、电动客车、多缸泵,高压电缆、高支纱等规模扩大,竞争力提高。
五、高新技术、民营经济和工业品出口发展势头良好。2006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86亿元,同比增长47.63%,累计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19.74%,比年初增加2.09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98亿元,同比增长37.5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9.26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和利润增幅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工业企业外贸出口增长较快。全年工业产品出口6.1亿美元,同比增长32.8%,其中银河纸业5364万美元,增长58.4%,凤祥集团3478万美元,增长20.1%,临清三和纺织集团7675万美元,增长1.2倍,中通汽车集团2355万美元,增长1.4倍。企业适应国际市场变化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针对国家相关政策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出口策略,抵消了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带来的负面影响,形成了以纺织品,铝、食品、机电产品、纸及纸板为主的出口产品结构。
六、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循环经济建设取得新的成效。全市现有省级以上技术中心15个,其中国家级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东阿阿胶、中通客车技术开发中心被列入省政府支持的第一批30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中心,新增省级技术中心3个,市级技术中心15个。在培植知名品牌上,2006年新增中国名牌4个,居全省前列,已有中国名牌9个,列全省第8位,新增国家免检产品14个,总数达到21个,新增山东名牌28个,总数67个。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经济总量达到了55%以上,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06年以节能降耗为中心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工作持续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年完成综合利用产品产值1167亿元,实现利税1.74亿元,利润1.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91%,47.8%和72.69%。50户重点用能企业主要产品单位产品能耗指标稳定降低率达到85%,44户重点用水企业万元产值取水量9.17吨,同比下降17.68%,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4.95%,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
附表:
聊城市中国名牌产品机械电子工业
【综述】2006年,全行业完成销售收入204.9亿元,同比增长23%;完成工业增加值25.6亿元,同比增长30.9%;实现利税12.6亿元,同比增长24.6%;实现利润9.2亿元,同比增长28.6%。完成主要产品产量:三轮农用车76.98万辆,同比增长10.7%;四轮农用车9.2万辆,同比增长2.2%:拖拉机19.2万台,同比增长0.9%;发动机103.5万台,同比增长1.5%;轻卡7577辆,同比增长21.4%;重型改装车8532辆,同比增长41.5%;剑杆织机976台,同比增长18.3%;电力电缆4.58万公里,同比增长3.3%;油泵油嘴705万套,同比下降12.5%;工业钢球176.8万粒,同比增长11.5%。
经济运行特点1、速度效益同步增长,但增幅较低。2006年,在全行业经济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同时,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也在稳步提高。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4.9亿元,增长23%;利税12.6亿元,增长24.3%;利润9.2亿元,增长28.6%,2006年经济呈现稳定的发展态势,但增幅较低。2、支柱产业增势强劲,重点企业支撑拉动作用明显。2006年,重点企业进一步发展,时风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41.2亿元,利税6.6亿元,利润6亿元,比同期分别增长218%.31%、32.8%o阳谷电缆实现销售收入25.08亿元,利税2.3亿元,利润1.8亿元,比同期分别增长25.2%、11.2%.26.8%;临清迅力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6.5亿元,利税1.49亿元,利润4802万元,比同期分别增长31.3%、25%、26.4%。另外还有东阿钢球、鑫亚公司、临清精密铸造、临清福临机械都有较大发展,这七户企业虽然只占全行业数的不到三分之一,但经济总量却占全行业的80%以上。3、行业发展遇到了严重的资金瓶颈。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竞争加剧,特别是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和《道路交通法》实施以来,对农机行业形成了很大冲击,农用车运输、税费、使用成本均大幅上升。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继续实施,银根紧缩,企业融资变得非常困难,流动资金普遍不足。特别是上半年双力集团的破产,对市直机械企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由于双力、鑫亚、电机、活塞环均为贷款互保单位,都大受影响,尤其是鑫亚公司受影响最大。
存在的主要问题1、资金严重紧张,融资比较困难。双力集团由于资金链断裂,导致破产;鑫亚公司因承担双力贷款担保连带责任,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影响;活塞环、电机厂由于缺乏资金,企业更是处于半停产状态。2、企业资金使用效益偏低,两项资金占用额仍然较大。2006年,两项资金占用额为6.7亿元,比同期增长8.2%。其中产成品为3.4亿元,应收帐款为3.3亿元,比同期分别增长8%和8.1%。3、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够完善。支撑机械工业的主要是农机,农机行业约占全系统经济总量的80%,其它行业尚未形成规模经济。而农机产品由于受购买力、价格等影响,其效益指数偏低。在产品结构中,竞争力低的普通产品占的比重大,而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较小。产品总体水平较低,缺少能参与竞争的名牌产品。4、技术进步与创新能力不高。主要产品技术来源大部分依靠引进,原创性技术和产品少,重大技术装备自主研究开发和制造能力不足,企业技术开发费投入偏低。5、行业组织结构有待优化调整。能够支撑和带动行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大企业较少,特别是缺少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性强的大型企业集团。6、外向度不高。2006年行业完成贸易出口5.2亿元,仅占销售收入的2.5%,远低于全省行业10%的平均水平。
调查研究机械行办加强经济运行分析,注重调查研究。对经济运行情况高度重视,每月定期进行生产调度,切实抓好经济运行的预警和监测,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的各种倾向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认真进行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岀对策及建议,并上报市经济运行局,对企业的实际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为了搞好经济运行,该办经常组织人员到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对市场形势、产品结构等情况进行分析,对农用车的市场变化以及存在的问题多次进行专题调研,并形成专题报告上报给上级部门。2006年,国家机械工业总会专门组织人员到山东对农用车产业进行调研,分别到时风集团、五征集团进行了调查研究,全民建言献策,在农用车的发展方面提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引起了机械工业总会领导的高度重视。突出工作重点2006年,围绕确定的工作目标和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加强对大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指导,实施品牌战略,加快资产重组,依靠技术进步,培植拥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发挥大企业、大集团的龙头带动作用,拉长产业链,带动中小企业快速发展。2006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利税过百万元的重点骨干企业达到8个,培育形成了一批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名牌产品,如时风牌农用车,时风牌拖拉机、时风牌发动机、鑫亚油泵油嘴、阳谷日辉电缆、迅力特种车等。
科技创新积极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大力调整产品结构。2006年,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并以此为依托,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企业大都建立了企业技术开发中心,时风集团被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阳谷电缆、鑫亚公司等为省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时风集团现拥有25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和12个研究所,500余套高精尖设备和近9千台检测装备,时风产品自制率超过80%。阳谷电缆集团500KV超高压交联电缆在2006年正式投产运行,该项目立足于高起点,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公司对煤矿用阻燃电缆进行技术改造,开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的高压矿用电缆,该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具有较广阔的市场前景。通过加大科技创新与结构调整,企业的后劲明显增强。
加强信访工作机械行办高度重视信访,做好安抚稳定工作。由于全国机械工业的不景气,全市机械行业破产企业较多,电子集团、供销公司、消防器材、市机械制造厂、拖拉机厂、双力集团都相继破产。企业破产,很多问题暴露出来,一些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也涌现出来,随之上访事件急剧增多,这些问题如若解决不好,必将严重危害社会稳定。对此,行业办多次召开大会重点部署,要求全体干部职工要“积极面对,换位思考”,能解决的要积极给予解决,不能解决的要立即上报上级部门,给予协调解决。要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发生。2006年一年接访达三百余起,平均每天接访近1起,有时甚至每天五、六起。对信访工作,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方法得当,群众的满意率达到了90%以上,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和谐。
安全生产2006年,全行业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认真贯彻上级部门的批示精神,扎实深入地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确立了以健全安全机构,严抓安全知识教育,完善安全工作制度和加大安全设施投入为工作重点,以强化安全职责为主线,以严格安全考核为控制手段的安全工作方法,确保了全行业的生产经营成果。年初,行办与各企业一把手签定了《安全生产责任状》,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考核内容。全年重大设备事故发生率、火灾事故发生率、工伤死亡率、工伤重伤发生率全部为零,工伤轻伤发生率控制在千分之三以下。
老干部工作行办对老干部工作非常重视,“送温暖工程”为老干部排忧解难。逢年过节,行办领导亲自带领有关科室人员走访慰问老干部,达到知其所想、知其所需,对困难老干部,想方设法筹集资金进行捐助。2006年,在机关内部,为老干部解决医药费六万余元,为其生活提供了极大方便。利用有限的经费,该办还对原锅炉房进行了改造,建了 “老干部活动室”,真正达到使老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机关建设由于机构改革,行办职能弱化,但是机关人员并没有消极沉沦,而是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建立了规范的学习制度、考勤制度和工作制度等。一是进一步增强了服务观念。切实转变工作之风,强化服务意识,把企业的要求作为改进服务的方向;二是进一步增强了管理观念。加强学习,坚持不懈用新理论、新知识充实头脑,培养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学习市场经济和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努力建设一支学习型的干部队伍。三是进一步增强了全局观念。通过学习,在全体干部职工中树立了“一盘棋”思想,继续发挥不怕困难和争创一流的精神,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四是作风建设得以加强。全体干部职工树立了一种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追求卓越的工作作风,忠于职守,勤勉尽责,始终保持务实为民、清廉高效、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
(机械行业办公室)
附:
【时风集团发展概况】 董事长:刘义发副董事长:刘成强王秀英董事:王春林张汉兴安学旺党委书记:刘义发党委副书记:刘成强王秀英王春林张汉兴
总经理:刘成强
副总经理:张汉兴林连华田廷申于杰
刘英亮杨振义高友水王淑兰
监事会主席:孙桂英纪委书记:孙桂英工会主席:安学旺
2006年,时风集团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主业上台阶、汽车起好步、轮胎大发展”的总体思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项目建设,降低产品成本,创新管理模式,主业得到了很大提升,汽车打开了良好局面,轮胎实现跨越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圆满完成了 “8126”工程。发展特点如下:
一、经济指标逆势而上、大幅增长,企业行业地位日益突显。2006年实现营销收入141.6亿元,增长21.9%;利税6.88亿元,增长22.3%;出口创汇5300万美元,增长105%;生产整车106.5万辆(包括三轮汽车、低速货车、轻卡汽车、拖拉机),发动机103万台,轮胎513万套,联合收割机3890台,发电4.1亿度。三轮汽车、低速货车、拖拉机、发动机稳居全国同行业第一。时风集团居中国机械100强第7位,居2006年度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第8位,居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行业10强第1名,连续6年居中国农机工业百强企业第1名。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先后视察时风,为时风30000名员工干事创业增添新动力。2003年12月13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时风集团;2005年7月3日,吴邦国委员长视察时风集团;2003年5月19日,曾庆红副主席视察时风集团;2006年4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吴官正视察时风集团;2006年9月1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视察时风集团。中央领导对时风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时风三轮汽车、欧II发动机、轻卡汽车、拖拉机、轮胎、联合收割机等产品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产业发展齐头并进,时风事业发展又添新的经济增长点。2006年,时风集团主业实现大幅提升,汽车打开良好开局,轮胎实现跨越发展,时风产业集群呈现蓬勃发展势头。1、时风轻卡汽车上市,产业发展掀开崭新一页。自2005年10月17日时风商用汽车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准,时风SF1、SF2、SF3三大系列的产品正式列入国家汽车产品公告。2006年5月1日,时风轻卡汽车下线,形成年产5万辆的生产能力。2006年9月7日,国家环保总局专家组对时风商用汽车生产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各项指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顺利通过环保验收、环保公告和3C认证,时风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2、大中型拖拉机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三轮汽车、拖拉机成为“国家免检产品”,时风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2005年9月,时风单缸发动机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时风集团被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生产企业”,2006年9月6日,国家质检总局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实施10周年暨中国名牌产品、质量兴市先进表彰大会",时风大中型拖拉机被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时风集团连续两年被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同时拥有发动机和大中型拖拉机两个“中国名牌产品”。2006年9月26日,市委、市政府隆重表彰中国名牌生产企业,对时风集团给予40万元奖励。2004年9月时风单缸发动机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国家免检产品”。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连续3次对时风三轮汽车、拖拉机进行抽检,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2006年12月20日,时风三轮汽车、拖拉机又被认定为“国家免检产品”。时风二轮汽车、单缸发动机、拖拉机荣获“中国市场用户满意第一品牌”称号。3、巨型工程轮胎批量生产,开创中国轮胎产业新纪元。2003年建设了时风双星轮胎公司第一工厂,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2005年建设了轮胎公司第二工厂,2006年1月投产;形成了年产400万套农业装备轮胎、160万套载重轮胎和100万套工程轮胎的生产能力。巨型工程轮胎于2006年6月份正式投产,开发了24.00-35,27.00-49,45/65-45、35/65-33、40.00-57等10种型号,形成了年产20万套巨型工程轮胎的生产能力。印尼、美国、沙特、新加坡等外商纷纷抢购,2006年实现岀口创汇4000多万美元,生产订单已安排至2007年7月。时风巨型轮胎技术水平达到国内一流,开创了中国轮胎史上的先河。4、时风聊城农装公司建成投产,拓展时风产业发展新领域,不辱使命为聊城经济发展做出新贡献。2005年底,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解决原双力员工就业、谋求时风集团更快发展,组建时风聊城农装公司。2006年2月26日,市委书记郭兆信率领市五大班子主要领导、市直部门负责人和聊城市八县(市区)书记、县长(市长、区长)参加了时风聊城农装公司奠基仪式。副市长林峰海、市委副书记金维民、副市长王志刚给予大力支持,多次现场办公,召开专题会议指导项目规划建设。时风集团高起点规划、高档次设计、高标准管理、高要求建设,经过半年时间的紧张施工,2006年7月28日建成投产,总占地258亩,总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形成年产联合收割机5000台的生产能力,可安置员工3000人。推出了“金鹰小霸王”、“金鹰新霸王”、“金鹰2008”、“时风3688”、“时风履带式水稻收割机”等系列联合收割机。2006年5月16日4LZ-2型金鹰系列联合收割机,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抽查,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5、产品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工艺突破口工作取得新进展,技术改造又有新突破,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自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SF1、SF2、SF3驾驶室,加快了提升农用汽车传统产业步伐。开发了25-50,50-92系列中大型拖拉机,形成年产2万台的生产能力。加快铸造产业工艺改造,改善熔炼、制芯、浇注、砂处理等系统,使传统铸造工艺向机械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使发动机机体、曲轴、缸盖、齿轮室盖等、拖拉机箱体、主变速器等实现了大批量生产。自制了联合收割机驾驶室、抛撒器、拨禾轮、脱谷室、平台等,自制开发了1080后桥、专利离合器、巨型工程轮胎模具等零部件,大幅提升了产品性能。产品自制率达85%以上。6、时风集团与广大经销商结成战略联盟,时风产品市场份额大幅提升。深入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开展营销创新活动,突出专利离合器、专利发动机和欧II发动机、时风SF3、SF2、SF1轻卡汽车的性能,加大时风特色产品销售。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开展“5+1”星级服务,加大营销人员星级服务认证培训,共举办培训班12次,培训营销员1000余人,95%的营销员达到了三星级服务认证要求。加大商场经营模式改革,理顺电动三轮车生产和营销管理。举行“天南地北时风情”联谊活动,隆重召开时风轻卡汽车商务会议和“企业•产品• 市场”金牌经销商营销年会,邀请2100余家经销商感受时风,表彰和奖励138个金牌经销商,奖金总额达100余万元。2006年9月下旬,分4次举行时风聊城农装公司商务会议,邀请400余名联合收割机经销商和供配商,参观了时风聊城农装公司厂区和时风集团厂区,为做强收割机产业奠定坚实基础。2006年11月上旬举行时风发动机营销会,邀请210余家经销单位参加,增强了合作信心,结成战略联盟。7、工艺布局调整全面到位,花园式工厂、生产现场秩序井然,到处呈现勃勃生机,员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干事创业热情高涨。将金一车间调整至汽车厂;将开发车间调整至时风三厂;润滑油、涂料厂、座椅车间等调整至总装厂;冲一、喷二车间调整至热电产业工业园;前轮轴、方向柱、缸盖、油箱等产品调整充实至时风聊城农装公司,充实了四大产业工业园和时风聊城农装公司的生产内容。时风集团各生产厂区都是现代化建筑、花园式工厂,工作环境、条件日益改善,物流更加简捷、合理,员工劳动强度大幅降低,干部员工干事创业热情空前高涨。8、现场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安全生产控制能力增强,企业运行质量明显提升。坚决落实“抓现场不能手软、抓安全不能手软、抓质量不能手软、抓廉洁不能手软”,学习《底特律为何没落》,吸取美国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没落的教训,借鉴日本汽车成功经验。学习日本丰田精益化管理模式,开展现场管理“5S”活动,对生产现场进行整顿,优化基础管理流程。设立安全现场检查曝光栏,每月进行安全现场大检查,对管理死角进行曝光,并写深刻体会,增强各车间抓好现场管理的自觉性。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制定安全生产“八不准”,健全和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时风集团顺利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和014000环境体系认证。9、时风创鑫小区、创业小区扩建工程全面投入使用,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时风家园建设迈出新步伐。2006年初,时风创鑫小区和时风创业小区扩建工程全面投入使用,600余户时风员工喜迁新居,提高了员工的生活条件。时风酒业住宅小区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正在建设,小区设计安排住户600余户,预计一期工程2007年6月投入使用,二期工程2007年底投入使用。时风员工安居乐业,共建和谐美好时风家园。10、时风集团充分发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强大研发优势,加大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优化产品结构升级。采用环型铸造工艺、阳极电泳、热芯盒工艺、射芯工艺等先进工艺,新建美国亨特造型线,建立热处理生产基地、大型数控加工中心、大型冲压中心,增强自主开发能力。投资1亿元对铸造产业进行砂处理及造型工艺改造和机械化造型改造,建设8条粘土砂机械化造型线、1条咲喃树脂自硬砂机械化造型线,1条铁型覆砂造型线,设立5套粘土砂处理系统(每套砂处理能力为100吨/小时),使制芯、造型、浇注、砂处理等工艺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大幅降低了劳动强度。
三、时风集团的企业定位是“中国驰名、世界著名”,产品定位是“运输机械”。时风集团紧紧围绕运输机械,建设了农用汽车工业园、轻卡汽车工业园、轮胎工业园、热电工业园。主导产品在三轮汽车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为低速货车、轻卡汽车、拖拉机、发动机、轮胎和联合收割机,形成多元化发展的产业集群。时风酒业公司2006年8月顺利实现了合资转让。投巨资分期建设了热电中心10万千瓦机组(2个2.5万千瓦、1个5万千瓦)、660万套农业装备轮胎.30000吨锦纶工业布.5000台联合收割机及农装配件等重大产业项目,降低了经营风险,营造了产业发展新优势。投资800余万元,成立时风双星轮胎公司备料型保税仓库,总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是时风双星轮胎公司跨越发展的战略储备库,减少流动资金占压1000余万元。投巨资建设了循环经济项目,200万平方米钢化玻璃、1万吨润滑油、2万吨再生胶、6万吨焊管等项目全面投产。
四、企业文化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活动,组织全体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和员工代表参观“时风廉政文化建设”展厅,号召全体员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举行“时风连着千万家联谊活动”,开展青年歌手大赛、演讲比赛活动,20人获得优胜奖。扎实开展“质量月”活动,举行质量月报告会,10多名中层干部交流典型经验,加大质量安全管理。始终树立“人人是人才”的用人思想,坚持“效果论”的用人原则,推行末位淘汰机制和退出机制,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招收8000余名新员工,接纳原双力员工1000余人,充实了时风员工队伍。学习人民的好军医华益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崇高品质,争做时风优秀员工。编发《安排会议》、《压力生存》、《人和万事兴》等22则寓言故事,教育员工创新思维,用心做事,形成强大的聚合效应,向着时风集团宏伟目标迈进。2006年,评选出先进单位80多个,科技进步奖、优秀管理奖等8类专项奖获得者190余人,优秀员工1680余人。2006年是时风集团快速健康发展的一年。2006年市场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材料价格上涨,农用汽车各项规费增加,需求总量减少,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企业承受着成本上升和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时风集团经受住了严峻考验,营造了独特的竞争优势。(房士阁)
【阳谷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概况】
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明锁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钟本健常务副总经理:高宪武副总经理:李德强杨传友商兆锋
山东阳谷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原山东阳谷电缆厂)始建于1986年,系研究、开发和制造服务于电力、通信、煤炭等大行业的电线电缆、光缆产品的国家大型企业。公司现拥有总资产17亿元,职工2000余人,下辖山东阳谷日辉实业有限公司、山东阳谷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太平洋橡缆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太平洋光缆有限公司、山东日辉电缆有限公司等子公司,可生产高压、超高压交联电缆、电力电缆、控制电缆、矿用电缆、通信电缆、光缆、计算机电缆等七大类800多种型号21000多种规格的电线电缆,年综合生产能力达30亿元。2006年是阳谷电缆集团在建厂二十周年后,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的第一年,企业继续保持了健康、稳定的发展势头,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一方面企业经济效益稳定增长,产值、销售收入、利税等经济指标都比上年有大幅增长,上缴税金近4000万元,另一方面,企业综合实力也进一步增强,2006年被国家统计局评为“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山东阳谷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制造经验丰富,技术力量雄厚,工装设备先进,检测手段齐全。公司先后从韩国、日本、美国、瑞士、芬兰、德国等7个国家引进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超高压、高压交联电缆、矿用电缆和光缆生产线及检测设备,从而保证了产品质量,检测手段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电力电缆、控制电缆、矿用电缆、铝绞线被评为部颁一等品,矿用阻燃电缆占领长江以北市场容量的70%以上,公司产品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认定为2006~2008年度质量免检产品。山东阳谷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近几年来一直保持着全国同行业排头兵的殊荣,公司先后荣获“省级先进企业”、“省级文明单位”、“AAA级信誉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等多种荣誉称号,已连续八年列国家机械行业500强企业和省机械系统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双五十强”企业。党和国家领导人吴官正、田纪云、姜春云等同志先后视察公司,并给予了充分肯定,姜春云在参观后,欣然挥笔题下“阳谷电缆厂是鲁西平原上一颗璀灿的明珠”。
(阳谷电缆集团公司)
【临清迅力集团发展概况】山东临清迅力机械集团是以临清重型汽车改装厂为核心,由临清农用车厂等五家企业组成。集团总资产1.51亿元,占地40万平方米,职工225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500人。拥有设备2000余台/套,形成锻、铸、机械加工、焊接、成型、装配等20条生产线。微机、数控等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产品的研究开发制造过程中。1999年12月通过IS09001质量体系认证。主要产品有:迅力牌LZQ系列10吨至100吨重型货运半挂车,厢式、罐式运输车,5至20吨自卸车,1.5吨至60吨全挂车,四轮农用厢式货运车,0.5至1.5吨农用车,2.5至3立方铲运机。产品畅销于晋、冀、鲁、豫、苏、皖、陕、甘、宁、内蒙古及东北、广东、深圳等地,并出口东南亚,深受广大客户信赖和赞誉。
电力工业
【综述】2006年是国家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是聊城电力工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全市电力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在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和聊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统一思想,紧紧围绕建设“一强三优”现代电力企业目标,坚定信心,坚持“三抓一创”的工作思路,加强精细化管理,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加快发展,全面和超额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有力地促进了聊城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和健康发展。
2006年,全市有发(热)电机组设备总容量459.14万千瓦,全年总发电量229.91亿千瓦时,比上年度多发电量45.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65%,全市发电厂用电量178140.8万千瓦时,比上年度增加厂用电量27045.7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7.9%,全市发电厂用电率平均完成7.75%。2006年,全市供热最高负荷1371吨/时,比上年度提高181吨/时,同比增长15.21%,全年供热量42010257吉焦,比上年度增加供热量28810925吉焦,同比增长218.28%,供热厂全年用电量2642&3万千瓦时,厂用电率累计完成6.29%,供热标准煤耗率完成36.9千克/吉焦,同比下降7.75%,全市供热共消耗原煤196.92万吨。2006年,全市已建成投运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238个,投运变压器496台,全市变电设备总容量达869.77万千伏安,其中投运35千伏变压器392台148.778万千伏安,110千伏变压器91台535万千伏安,220千伏变压器13台186万千伏安。全市已建成投运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309条,全长3053.171公里,其中35千伏线路208条1686.9公里,110千伏线路75条822.712公里,220千伏线路26条543.559公里。2006年,全市社会新增用电户348394户,增加设备装接容量114万千瓦,同比增长28.92%,全社会共完成新增用电量3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54%。全市新增供电量45.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4%,全市新增售电量45.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85%,全市供电线损率2.38%,同比降低了1.57个百分点,全年综合平均电价420.98元/千千瓦时,合同口径平均电价累计完成了349.37元/千千瓦时,高出计划0.98元/千千瓦时。电网负荷率达82.1%,电网电压合格率99.74%,电网配电可靠率100%,送电事故率和变电事故率均为零。2006年,全市供电完成销售收入24.17亿元,同比增长28.6%,全年实现利润超合同指标4988.78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完成37.07万元/人,年度电费回收率继续保持月清月结,年底结零,全年电费回收率100%。
2006年,为确保聊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保证优质、充足和可靠的电力能源供应,聊城供电公司进一步加强了电网建设和完善,优化调整了《聊城电网“十一五”发展规划》,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全面落实“三个百分之百”的要求,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人人重安全,时时管安全,全力以赴保安全的浓厚氛围。牢固树立“隐患不除、事故终究再发生”的思想观念,认真开展了反事故斗争、“三要六查”安全周、“查禁违章、查找隐患”等系列活动,以“零隐患”,确保“零事故”。坚持电网安全管理工作下移,强化电网安全生产管理,至2006年12月31日止,聊城供电公司已实现连续安全生产九周年,居全省同行业前列。2006年,全市各供电企业进一步开展了“管理效益年”活动,推动改革创新科学的管理模式,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积极开展政策研究,着力解决困扰企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积极推进“一个系统、四个中心”建设,全面落实“四个服务”、“三个十条”,深化“彩虹工程”,全面打造“一强三优”现代企业,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进一步强化了对全市的农电管理,坚持以创建一流同业对标为主线,全面提升农村供电企业管理水平,大力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战略,加快全市农村电气化建设。2006年,先后建成阳谷刘庙村,东阿北关村和临清唐元村3个国家级电气化村,高唐、阳谷、东阿、茌平、莘县和冠县电业公司先后被命名为山东省一流供电企业,全市的农电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电源建设】2006年,随着聊城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各地依照国家提出的“煤电联营,热电联产”,“自建、自用、自管”的政策,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新建机组陆续建成投产,全市的电源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阶段。全年共投资24.79亿元,新增发(热)电机组11台,增加机组设备容量118.5万千瓦,其中聊城发电厂2x30万千瓦,总投资13.35亿元,临清银河纸业电厂3x15000千瓦和2x12000千瓦,总容量69000千瓦,工程项目总投资2.5亿元。东阿电厂第二期扩建工程1x25000千瓦。工程项目总投资1.4亿元。阳谷电厂第二期扩建工程1x30000千瓦,工程项目总投资1.3亿元。衽平华宇发电厂二期扩建工程2x15.5万千瓦,工程项目总投资5.4亿元。往平希望发电厂三期扩建工程了X15.5万千瓦,工程项目总投资3.2亿元。在国家和地方公用发(热)电机组竣工投产的同时,2006年,有部分企业自备电厂新建或扩建机组亦先后投产发电。至2006年末,全市发(热)电机组设备总容量比上年度增长53.08%,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市发电设备总容量中,其中统调电厂391.1万千瓦(含信发集团10万千瓦以上机组),地方公用电厂36.4万千瓦,企业自备电厂128.14万千瓦(含信发集团10万千瓦以上机组)。在集团公司统调电厂中,其中聊城热电厂12&1万千瓦;中华聊城电厂120万千瓦;华宇电厂46.5万千瓦;希望电厂46.5万千瓦;华信电厂50万千瓦。地方公用电厂中莘县电厂1.5万千瓦;在平电厂4.9万千瓦,东昌电厂2.4万千瓦;高唐电厂2.4万千瓦;临清电厂3.3万千瓦;临清运河电厂10万千瓦,阳谷电厂6万千瓦;东阿华通电厂5万千瓦。2006年,新建成投运的企业自备电厂有银河纸业电厂6.9万千瓦;福人北方电厂0.6万千瓦;三和电厂3万千瓦;冠县恒润电厂3万千瓦;新瑞电厂1.2万千瓦;东阿工业园电厂2.5万千瓦;金华电厂0.6万千瓦;焦化电厂1.04万千瓦;其它自备电厂亦有增容扩建,全年全市自备电厂新建或扩建总容量达24.74万千瓦。2006年,聊城热电厂发电量512242.6万千瓦时,同比增长39.32%,中华聊城电厂发电量629360万千瓦时,同比下降8.18%,华宇电厂发电量187111.2万千瓦时,同比下降1.61%,在平电厂发电量387957.9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9.18%,希望电厂发电量228513.6万千瓦时,同比增长61.58%,高唐电厂发电量19224.6万千瓦时,同比下降0.7%,临清电厂发电量16130.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19%,东昌电厂发电量14384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66%,运河电厂发电量7571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8.49%,阳谷电厂发电量33764.2万千瓦时,同比增长58.51%,东阿电厂发电量21266.7万千瓦时,同比增长58.51%,东阿电厂发电量21266.7万千瓦时,同比增长4.88%。鲁西化肥厂、聊城化工厂、三元复合肥厂、阳谷化肥厂、东阿化肥厂、东阿磷肥厂、三九味精厂、泉林纸业和时风厂电厂年度发电量分别为23714.8万千瓦时、11132万千瓦时,4209.5万千瓦时,4451.9万千瓦时、18661.7万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5.58%、-10.31%、11.9%、2.08%、-6.97%,11.6%、1.54%.17.24%和9.46%,除鲁西化肥厂电厂、聊城化工厂和东阿化肥厂电厂年度发电量下降外,其余企业自备电厂发电量均呈上升趋势,但由于严格执行了“以热定电”政策,发电量增长的速度明显减缓。2006年,由于各电厂加大了对厂用电管理的力度,使各厂特别是省网统调电厂和地方公用电厂用电率均呈明显下降趋势。聊城热电厂用电率完成7.78%,中华聊城电厂和华宇电厂用电率完成5.74%和9.17%,往平、莘县、希望电厂和高唐电厂分别完成用电率7.77%、6.92%、7.53%和5.48%,东昌电厂、临清电厂、运河电厂、阳谷电厂和东阿电厂用电率分别完成5.77%、5.34%,5.4%、8.89%和8.02%,统调电厂和地方公用电厂用电率平均完成6.9%”企业自备电厂2006年平均完成厂用电率13.26%,高出省网统调电厂和地方公用电厂平均用电率的6.36%,如时风电厂用电率18.34%,鲁西化肥厂用电率甚至于高达26.34%,实践证明,企业自备电厂与省网统调电厂和地方公用电厂相比,在厂用电的管理措施上存在很大缺陷。2006年,全市热电机组供热量是上年度供热量总和的3.8倍,在供热机组容量不变的情况下,供热量却大幅度增加。聊城发电厂供热量583222吉焦,同比增长65.77%,华宇电厂供热量4093669吉焦,莘县电厂供热量81328吉焦,同比增长98.33%,往平电厂供热量11224308吉焦,同比增长231.9%,希望电厂供热量4872905吉焦,同比增长191.47%,临清电厂供热量3705943吉焦,同比增长55.01%,东昌电厂供热量2400235吉焦,同比增长148.65%,临清运河电厂供热量7380119吉焦,同比增长208.68%,阳谷电厂供热量1916973吉焦,同比增长295.43%,东阿电厂供热量582637吉焦,同比增长219.03%。2006年,由于全市供热范围的不断扩大,用热需求量明显增加,全市供热量与上年度相比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热电联产取得明显成效。年末,全市已建成投运供热网管路总长度达544.7公里,同比增长24.36%,供热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电网建设】聊城电网是聊城电力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电网的强弱和健康水平的高低是直接反映电力工业发展的重要指标。2006年,为进一步加强电网的建设和完善,提高电网的输供电能力和抗事故能力,聊城供电公司紧紧围绕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制定的全面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深化“三抓一创”工作,大力推进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积极创建“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和谐企业。继续坚持“一个中心”、夯实“两个基础”、突出“三个重点”、落实“四项原则”、完成“五大目标”,较好地实现了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协调推进,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了2006年聊城电网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十一五”开局之年电网发展规划目标。
聊城电网在连续十年快速发展的基础上,2006年,全市投入资金4.92亿元,对电网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造、升级和完善工作,对电网在八十年代初建成投运尚未进行更换的部分高耗能35千伏输变电设备分批分期的实施改造,消除曲折迂回供电线路,减少供电变压器台数,增大单台供电变压器容景,继续全面推动无人值守变电站建设,提高电网自动化水平。2006年底,聊城电网整体健康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电网结构更加合理,电网的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明显提高,2006年,全市共新建、扩建35千伏及以上供电变压器103台,增加变电设备容応237.43万千伏安,同比增长37.55%,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增加公用变压器19台54.67万千伏安,增加企业自备供电变压器84台182.76万千伏安。在全年新增的变电设备容量中,其中220千伏变压器1台15万千伏安,110千伏变压器20台207.65万千伏女,35千伏变压器82台14.78万千伏安,全市新增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24条,全长319.745公里,其中220千伏线路4条31.098公里,110千伏线路11条110.647公里,35千伏线路9条176.9公里。全市建成投运220千伏变电站9个,投运变压器13台186万千伏安,投运110千伏变电站53个,投运变压器91台535万千伏安,投运35千伏变电站173个,投运变压器39台148.778万千伏安。全市的变电设备按产权划分,其中企业口备110千伏变电站13个,变压器34台325.9万千伏安,35千伏变电站66个,变压器193台57.108万千伏安。公用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56个,变压器269台486.77万千伏安,其中220千伏站9个,变压器13台186万千伏安,110千伏站40个,变压器57台209.1万千伏安,35千伏站107个,变压器199台91.67万千伏安。全市已建成投运35千伏输电线路208条1686.9公里,110千伏输电线路75条822.7公里,220千伏输电线路26条543.55公里。按设备使用区域划分,其中聊城电网直供区220千伏站9个,变压器13台186万千伏安,110千伏变电站12个,变压器19台81.6万千伏安,35千伏变电站14个,变压器26台12.33万千伏安,220千伏输电线路23条535.459公里,110千伏输电线路24条230.239公里,35千伏输电线路34条293.6公里。各县市电业公司共建成投运110千伏变电站28个, 投运变压器38台127.5万千伏安,110千伏输电线路51条,全长592.47公里,其中,在平电业公司有110千伏站3个,变压器4台14万千伏安,110千伏输电线4条33.973公里;东阿电业公司有110千伏站5个,变压器6台20.5万千伏,110千伏输电线路7条61.37公里;高唐电业公司有110千伏站4个,变压器6台25.75万千伏安,110千伏输电线路6条94.9公里;冠县电业公司有110千伏站6个,变压器7台23.15万千伏安,110千伏输电线路8条94.44公里;莘县电业公司有110千伏站3个,变压器5台13.45万千伏安,110千伏输电线路4条83.2公里;阳谷电业公司有110千伏站3个,变压器5台13.35万千伏安,110千伏输电线路6条79.86公里;临清电业公司有110千伏站4个,变压器5台17.3万千伏安,110千伏输电线路7条76.66公里。全市代管电业公司共建成投运35千伏站93个,变压器173台79.34万千伏安,建成35千伏输电线路174条1393.3公里。聊城电网的输供电能力和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电网电压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明显改善,电网最高供电负荷已突破百万千瓦,一个以220千伏为主网架,110千伏环网双回路,35千伏为外环,10千伏线路“手拉手”供电的电网更加坚强,为聊城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起到了及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电力供需】2006年,在聊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的有力促进下,全市各供电企业认真贯彻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制定的任务目标,全面落实年初制定的工作措施,积极推进“一个系统、四个中心”建设,积极营造电力营销市场的良好环境,全面推进营销基础水平的提升,进一步减化业务报装手续,缩短业务报装流程,加快业务报装进度,努力增供扩销,仅电网直供区2006年完成10千伏及以上业扩工程183项,年增加用电设备12.2万千伏安。至2006年末,全市已有电力客户160225户,全社会用电设备装接总容量达5266624千瓦,其中行业用电设备装接容竝4071002千瓦,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容量1195622千瓦。在全行业用电装接设备容量中,其中农林牧渔水利业303005千瓦;工业3266916千瓦;建筑业79550千瓦;交通运输业21151千瓦;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4731千瓦;商业、住宿和餐饮业152850千瓦;金融、房地产、商务及居民服务业37629千瓦;公共事业及管理组织业134492千瓦。由于用电装接设备的大量增加,2006年全市最大供电负荷达97.2万千瓦,比上年度增加11.7万千瓦,同比增长13.68%,再创聊城电网供电负荷最高纪录。全市完成全社会总用电量已达140.87亿千瓦时,其中行业用电合计129.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23%。在全行业用电中,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4823万千瓦时,占行业用电量的1.92%,第二产业完成1213271万千瓦时,占行业用电量的93.67%,第三产业完成57092万千瓦时,占行业用电量的4.41%,同比分别增长18.67%、39.88%和2.86%。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完成11346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9.14%。按全市行业用电分类,其中农林牧渔业用电量24823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8.67%;工业用电量1205489万千瓦时,同比增长40.14%;建筑业用电量7782万千瓦时,同比增长8.3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及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用电量2840万千瓦时,同比增长5.5%;商业、住宿和餐饮业用电量19643万千瓦时,同比下降5.71%;金融、房地产商务及居民服务业用电量12207万千瓦时,同比增长34.26%;公共事业及管理组织业用电量17771万千瓦时,同比下降4.46%。2006年,全市除商业、住房餐饮业和公共事业及管理组织业用电量稍有下降外,其它用电行业用电量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全市的工业用电量增幅明显。2006年,按区域划分全社会用电量,其中电网直供区共完成174444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9.79%;阳谷、莘县、往平、东阿、冠县、高唐和临清分别完成社会用电量59871万千瓦时.39302万千瓦时,651699万千瓦时、92446万千瓦时.51972万千瓦时J07857万千瓦时、131562万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15.51%、11.05%、75.73%、8.03%、14.41%、12.86%,17.19%o2006年,全市完成供电量1386098万千瓦时,比上年度增加供电量452052.3万千瓦时,同比增长48.39%,完成售电量1353120.5万千瓦时,比上年度增加售电量456143.3万千瓦时,同比增长50.83%,其中完成省网售电量61.13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0.65%。在全部的供售电量中,其中电网直供区完成供电量197022万千瓦时,售电量193830.9万千瓦时,比上年度多供51401.1万千瓦时,多售53606.3万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35.3%和38.23%,阳谷电业公司完成供电量54781万千瓦时,售电量53165.8万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13.17%、14.95%;莘县电业公司完成供电量38469.3万千瓦时,售电量37118.7万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11.73%、12.86%;茌平电业公司完成供电574323.7万千瓦时,售电量572108.4万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70.98%、71.43%;东阿电业公司完成供电量85484.2万千瓦时,售电量83231.2万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2.6%、2.8%;冠县电业公司完成供电量51953.5万下瓦时,售电量49682.5万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14.37%、15.93%;高唐电业公司完成供电量97732.4万千瓦时,售电量96082.8万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9.57%、10.31%;临清电业公司完成供电120000.7万千瓦时,售电量115842.6万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18.56%、18.86%。2006年,由于各供电企业进一步加强了对线损工作的管理,使全市的线损电量进一步减少,全市线损率继续降低,线损率比上年度下降了1.59个百分点,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其中聊城电网直供区线损率降至1.62%;阳谷、莘县、茌平、东阿、冠县、高唐和临清7个代管公司分别完成线损率2.95%、3.51%、0.39%、2.61%、4.37%、1.69%和3.47%,同比分别降低1.5、1、0.26,0.18、1.32,0.66和0.23个百分点。
2006年,全市社会用电量与上年度相比虽然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由于各县(市)地方公用电厂和企业自备电厂不断增容扩建,全年发电量明显增加,致使电网供售电量增长缓慢,2006年超计划指标0.99个百分点,售电量市场占有率为51.8%,电网内“大”与“小”的矛盾越突出,聊城电网网售电量将面临着越严重的局面。(马连敏)
附:
【国电聊城发电厂发展概况】
厂长:赵平*胡学东
党委书记:郭清河
副厂长:王卫东赵永林孙东海
工会主席:徐庆芳*侯传朝
纪委书记:侯传朝总工程师:秦占峰
2006年,聊城发电厂在集团公诃、山东分公司和聊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个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落实集团公山“四化一中心” 要求,按照坚持“个中心”、深化“两项活动”、突出 “二个争创”、实现“四项目标”、做好“五项重点工作”的总体思路,抓安全、增效益、谋改革、促发展、保稳定,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企业的两个文明建设继续保持了协调健康发展。全年实现了连续安全生产1572天,继续保持了自机组投产发电以来未发生各类考核事故的安全运行纪录;完成发电量66.34亿千瓦时;完成供电煤耗335.55克/千瓦时, 较集团公司考核目标降低了3.45克/千瓦时,同比降低了2.69克/千瓦时;完成厂用电率5.27%。荣获了集团公司首批“四星级发电企业”、“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山东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山东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石平)
[山东聊城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概况】山东聊城热电有限贵任公始建于1988年,是在地方集资办电基础匕发展起来的大型发电企业。公司现有运行发电装机容量1280Mw,共8台机组,年发电量50亿千瓦时左右,承担着市区近200万平方米的供热任务公司有职工919人,平均年龄35岁中中专及以上学历的740人,占职工总数的80%。山东聊城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一期工程2X50MW机组分别于1990年4月、1991年9月投产发电,二、二期工程2x100MW分别于1995年7月、1997年9月建成投产,四期工程2x135MW机组分别于2003年5月和10月建成投产五期扩建工程2x300MW机组,7*机组于2006年1月6日投产发电,8机组于2006年9月26日建成投产发电。截至2006年底,公司拥有总资产50.74亿元,累计完成发电量303.6亿千瓦时,实现利税16.48亿元,为促进全省和聊城市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公司先后荣获并保持了“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全省百佳诚信纳税企业”、山东电力“一流发电企业”等荣誉称号。
供热资源公司现有2x50MW机组、2X135MW机组和2x330MW抽汽式供热机组具备对外供热能力,能外供各种规格的蒸汽640吨/小时;现已建成600万平方米的供热首站和DN900、DN600.DN500等规格的供热主管网23Km,市区分支管网和二级换热站正在逐步扩展,现供热能力已达260万平方米。供热工作是公司的重点工作之一。
粉煤灰资源公司年产粉煤灰70多万吨,具有丰富的粉煤灰资源粉煤灰最大的用途是水泥厂生产水泥的原材料之一,占水泥掺配量的20%左右。第二用途是粉煤灰分选出一、二级灰后用于商品混凝土的掺配,捉高其质量。第三用途是生产粉煤灰砖,灰砖厂用最越来越大。其他用途还有公路建设做为二级掺和土、生产其它新型建材等。
[山东高唐热电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概况】山东高唐热电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6月(是由高唐热电厂改制组建的股份制企业),公司职工737人,资产总值6.58亿元,主要经营发电、供热,兼营特种钢材、高(中)密度板以及水泥建材、钢化玻璃、PP -R/PE塑料管材、酒店经营等。公司拥有两个分厂和一个工业园区,占地面积805亩,装机总容量80MW,年发电能力5.5亿kW•h,供热能力280t/h,是国有中型(I)企业。热电集团拥有高唐县唯一的地方公用热电厂,是县政府重点扶持的电力能源基础企业,建设有完善的供热、供电系统和配套设施,建设供热管网干线长度40000米,覆盖了整个城区,担负着全县工业企业和城市采暖的供热任务。
热电集团充分发挥自身电、热能源丰富的优势,建设冷轧不锈钢、工模具钢、密度板等国家政策推广的产品项目,不断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下属特钢公司已实现年产不锈钢2万吨和工模具钢1万吨的生产能力,人造板厂达到年产8万立方米密度板生产能力,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公司坚持集团化、多元化发展,形成多业并举、特色突出的经营格局,和“主副并重,优势互补”的经营局面。同时,热电集团不断深化企业改革,提高管理水平,积极寻求合资、合作,促进企业规模化发展,形成链式经济,使热电集团呈现健康、持续的发展。
集团热电企业是国家电力部“安全、文明生产双达标”企业,“山东省一流管理先进电力企业”,银行信用等级为“AA+”,连续数年被评为“聊城市明星企业”,“聊城市先进企业”。2005年,随着5万kW热电机组和特钢项目的顺利投产,热电集团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5000万元,利税2200万元,利润1200万元。2006年,利税1.21亿元。
化学工业
【综述】2006年,化工行业企事业单位16个,其中市属企业14个,在职员工10075人。市属企事业单位(鲁西化工集团)化肥1-7厂,蓝威化工有限公司、聊城市化工机械厂(2006年6月改制为山东聊城中盛兴业工业设备安装公司)、聊城市锅炉厂(2006年6月改制为:山东聊城中盛昌达工业设备制造安装公司)、聊城市硫酸厂、聊城市化工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聊城市压力容器检测站、聊城市化工研究所;县属企业有高唐山东奥克特化工有限公司和山东临清洪流化工有限公司。2006年,化工行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8.34亿元,同比增长9.16%;实现销售收入45.9亿元,同比增长20.4%;实现出口交货值1.23亿元,同比增长78.07%;实现利润2.59亿元,同比增长12.2%;实现利税3.46亿元, 同比增长3.4%;产销率达97.68%。
一、扩大生产能力,加大技改力度,节能降耗,提高经济运行质量。2006年化工行业主要产品生产能力为:硫酸(折100%)100万吨、盐酸(含量31%以上)27.4万吨、合成氨76万吨、尿素104万吨、碳酸氢铵10万吨、氮肥(折100%)61.54万吨、磷肥(折100%)21.33万吨、钾肥(折100%)12万吨、合成复合肥料142万吨、烧碱10万吨、液氯7.8万吨、氯化胆碱4万吨。
2006年生产合成氨85.7万吨,比2005年同期同比增长1.64%;尿素生产117.37万吨,同比增长4.7%;复合肥生产88.08万吨,同比增长6.89%;复混肥生产44.58万吨,同比增长31.39%;烧碱生产9.77万吨,同比增长75.39%;液氯生产7.86万吨,同比增长69.96%;氯化胆碱生产4.18万吨,同比增长54.89%。
通过技术改造和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原材料消耗逐步下降。2006年,吨氨耗白煤1999公斤,同比减少66公斤,降低5.47%;工艺耗电1257千瓦,同比减少40千瓦,降低2.35%;综合耗电1362千瓦,同比减少40千瓦,降低2.97%;综合能耗折标煤1714公斤,同比减少82公斤,降低4.72%;吨尿素耗液氨563公斤,同比减少7公斤,降低1.28%;三元复合肥每吨耗液氨134公斤,同比减少5公斤,降低3.65%。仅节能降耗一项增效节支近亿元。
鲁西化工工业园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了贯彻市委、市政府“建设十大百亿产业”的战略布署,2006年化工行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大干部职工解放思想,扎实工作,鲁化集团工业园2006年底止技术设备投入已完成5.8亿元,为2007年的经济增长奠定了基础。
二、改革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鲁西化工集团始终坚持“创鲁西品牌,做百年企业”的经营理念,不断开拓创新,现已形成资产52.1亿元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全国化肥行业唯一同时拥有尿素、复合肥、磷酸二鞍三种国家免检产品的企业,也是全国同行业率先通过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三个标准认证的企业。2006年10月,“鲁西”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集团公司连续三年为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综合效益百强、销售收入百强和中国化学肥料制造行业收入百强企业。为完善企业自主力和竞争力,剥离不良资产,经过周密细致的工作,聊城锅炉厂、聊城化工机械厂分别改制为“山东聊城中盛兴业工业设备安装公司”利“山东聊城中盛昌达工业设备制造安装公司”,通过改制,企业职工队伍稳定,生产经营正常。莘县化肥厂破产工作基本结束,资产变现收入1570万元,拆迁完毕,职工得到妥善安置。
三、强化安全观念,创建安全环保文化氛围。化工行办始终牢记“安全生产高于一切”的理念,利用国家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宣传周等时机,广泛宣传国家安全生产法规,不断增强全员的安全生产意识。鲁西化工集团以推行安全标准化为契机,开拓创新,不断进取,完成了安全环保工作目标。2006年,一是化工行业管理办公室与市属企业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企业内部逐级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明确了各级人员安全职责。二是市属8个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有6个企业顺利通过了考评验收,成为国家一级安全标准化企业。三是加大了安全投入,提高了装备的安全水平。2006年累计安全投入2039万元,有效地提高了装置的安全可靠性。四是加大了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力度,坚持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提高了应急救援实战能力。五是重点抓好季节性和节假日安全工作,切实抓好了检修期间的安全管理,保障了生产安全和检修安全。六是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确保主要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100%。
四、高度重视困难企业职工,做好稳定工作。江北化工因生产经营困难于2005年被迫停产。自此,近800名职工陷入困境,连每人每月150元的生活费都无法保证,一度职工情绪躁乱,多次到信访局、市政府集体上访,给全市社会稳定造成极大压力。为了解决好硫酸厂的问题,市化工行业管理办公室把确保企业职工稳定作为重点来抓。深入企业调研,集思广益,采用了租赁经营的方式,发挥和利用现有6万吨硫酸生产装置的作用,妥善解决职工的工作和生活问题,最大限度的保持了社会和企业的稳定。
附:
【山东聊城鲁西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概况】山东聊城鲁西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国有大型化工企业集团,拥有10个下属企业和1个控股公司,有资产达52.1亿元,具有年产80万吨合成氨、120万吨尿素、150万吨复合肥、100万吨硫酸、10万吨磷酸二铵的生产能力。该公司总资产52亿元,职工近万人,是全国最大的化肥生产企业之一。该公司是全国化肥行业唯一同时拥有尿素、复合肥、磷酸二钱三种国家免检产品的企业,公司生产的“鲁西牌”复合肥为“中国名牌产品”,“鲁西”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该公司为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综合效益百强企业、销售收入百强企业。2006年,该公司化肥生产总量达27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实现利税3.5亿元,公司合成氨产量、尿索产量以及化肥利润均处于全省同行业第一位。
建材工业
【综述】2006年,全市建材、建机业始终坚持以行业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突出科技进步为重点,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全市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建材、建机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企业门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行业规模和整体实力不断壮大。建材、建机行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市建材、建机备案企业52家,其中水泥5家、建筑门窗33家、建筑幕墙3家、塔式起重机3家、原材料配套件8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1.1亿元,同比增长27.1%,实现利税2.82亿元,同比增长22.1%,个产水泥218万吨,塔机196台,塑料异型材7600吨。
市场监管2006年,全市严抓建机产品市场监管工作。建机产品关系到建筑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为切实防止伪劣和未备案产品用于建筑工程,以市建委聊建字〔2006〕65号文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门窗幕墙产品市场监管的通知》,组织检查组对全市建机山场进行专项检查,严把建机产品市场准入关,切实规范门窗幕墙帀场秩序,维护备案制度严肃性和备案企业的正当利益。10月份,省检查组对全市建机市场进行了督査,给予了充分肯定,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水泥企业的化验室评审考核全市组织开展了水泥企业的化验室评审考核工作,为加强行业自律,保证企业持续稳定的生产合格水泥产品,根据《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的规定,省水泥化验室评审考核组对全市水泥企业实验室进行了验收,聊城山水水泥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获得了金省笫一批水泥企业化验察介格证,进一步捉岛了全市水泥企业化验室检验工作质量和生产过程控制水平。
评选活动组织开展了建机行业省优秀企业家和全市建材优质产品评选活动。为形成建机行业新的竞争优势,壮大行业综合实力。积极组织骨干企业参加全省建机行业优秀企业家评选,有4位门窗幕墙企业经理获得了全省建机行业优秀企业家称号。在全市开展了优秀建材产品评选活动,通过对企业质保体系及实物质量的审查和实测,有15家企业21种产品获得了聊城市优秀建材产品称号,“双优”的评选,进一步扩大了企业影响力,提高了产品知名度。
业务技术培训全市积极组织了企业开展业务技术培训和国家标准宣贯。为提高建机企业的人员素质和产品质量水平,督促企业按照国家标准组织生产,建立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组织企业参加全省建筑门窗企业质检人员和技术负责人培训班,建筑门窗配套件应用与节能技术研讨班、企业负责人节能岗位培训班等,组织企业参观学习,不断增进企业交流与合作,从而提高企业从业的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
建机产品备案全市组织完成了建机产品备案到期换证及质量年检工作。根据《山东省建设工业产品登记备案管理办法》,对2006年备案到期的24家建筑门窗企业,3家幕墙企业,1家塔机企业,3家型材企业进行安排部署,对换证材料及质保体系进行审查,均通过省换证专家组审核,保证了此次备案换证工作顺利完成。省年检审查组对质最年检的7家刻料异型材企业进行了统一抽查,对企业生产环境、质量管理及检测设备等情况进行了现场考察,产品封样,经送检均达到省级标准要求,借此换证、年检之际加强了对企业管理及质量方面指导,督促企业提高产品档次,技术含量和节能水平。
建筑门窗节能产品统一认定管理2006年,省建设厅将节能门窗纳入建筑节能技术产品统一认定管理,为切实做好门窗节能认定初审和上报工作。大力推广门窗节能新技术,管理处在全市行业会上进行部署,组织门窗企业进行节能认证申报,有10家企业15种产品申报了全省第一批节能认证,由市建委科教科牵头,会同墙改节能办,配合省审查组对申报企业产品进行现场抽验、封样,送检后其5项物理件能指标全部合格,且产品均通过省级产品鉴定。认足为节能门窗产品。建筑门窗节能认证加强改善了建筑门窗的气密性及保温隔热性能,推进了全市建筑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
安全生产工作全行业切实抓好了建材、建机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和“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制定了全市建材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考核标准,并对建材水泥企业、建机门窗企业进行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完善企业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组织好各重要生产环节的安全保障措施和安全责任制度的落实,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和标准的,下达了隐患整改通知书,整改期间不得进行生产,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确保安全监督质量。(贾风坤)
附:
【东阿东昌集团发展概况】
董事长:秦道强
副董事长兼东阿东昌焦化有限公司总经理:秦跃进东阿东昌水泥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长贵东阿蓝天七色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玉成
东阿东昌集团于2005年成立,是以东阿东昌水泥有限公司为母公司建立起来的。法人代表、董事长秦道强。集团公司位于东阿县大桥镇。集团公司为股份制企业,下属三个全资独立核算的股份制公司;“东阿东昌水泥有限公司”、“东阿蓝天七色建材有限公司”、“东阿东昌焦化有限公司”,注册资本7352.75万元,是集建筑、装饰、冶金材料、通用机械制造于一体的制造业企业集团,隶属于东阿县工业总公司,为东阿县支柱企业,聊城市48户重点企业之一。东阿东昌水泥有限公司前身为1979年成立的聊城地区石料厂筹建处,时为京九铁路附属工程,为聊城市建委下属的国有制企业,早期生产主要以机械加工、制瓦、炼油等为主。1981年改为山东东昌水泥厂,并于1982年正式投产,至2000年4月、2002年5月第四、五条机立窑相继投产后,形成了现有生产布局,并先后通过了IS0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质量认证。2006年,集团公司水泥产销完成105万吨,铝塑板完成320万平方米,冶金焦碳41.4万吨,同比增长分别为29.4%,28.1%,0.5%。实现销售收入96066.2万元,实现利税14805.9万元,其中利润7084.3万元;比2005年的81542.1万元,10183.1万元,3389.5万元,分别增长了17.8%,45.4%,109%。
东阿蓝天铝塑板公司于1996年筹组建设,在1998年正式组建“东阿蓝天铝塑板有限公司”和“七色板业有限公司”。2004年,原“蓝天”和“七色”公司资源重组合并成立“东阿蓝天七色建材有限公司”。“蓝天七色公司”已进入山规模扩张改为品牌建设时期,已形成完善的VI企业识别系统,并在原建材协会铝塑分会常务理事单位的呈础上,2004年成为国家标准的主要参与制建单位之一,成为国内同行业第一家同时通过了IS09001国际质量体系和ISO14001国际环境体系双项认证的铝幕墙装饰材料大型生产企业。拥有“七色”、“七彩”、“奥特邦”三大系列品牌。在畅销全国的同时,产品口到俄罗斯、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土耳其、马来西亚、泰国、伊朗、沙特、智利、乌克兰、越南、菲律宾、美国、哥伦比亚等十儿个国家和地区。
东阿东昌焦化有限公司正式组建于2003年5月份,由东阿东昌水泥有限公司、东阿蓝天七色建材有限公司共同筹资兴建,是山东省聊城市唯一一家焦炭生产企业,是一个集洗煤、炼焦、煤气利用和化工产品提取等为一体的煤化工综合利用企业。公司1*炉于2004年7月20日实现正式投产,2*炉于10月15日实现正式投产,一期工程10台800KVA燃发电机组于2004年底正式并网发电。二期工程于2006年6月份启动。
集团公司历经16年发展,企业扭亏为盈,由小变大、由大变强,形成多元化制造业经营布局,成功实现集团化运作。集团公司拥有先进机立窑生产线5条,铝塑复合板生产线5条,氟碳喷涂铝单板生产线2条,铝带涂装生产线3条,氟碳铝蜂窝板线2条,捣固式焦化生产线2条,形成年产普通硅酸盐水泥100万吨,各类规格铝塑板700万平方米,铝单板80万平方米,氟碳铝蜂窝板30万平方米,涂层铝卷2万吨,铝质保温板10万平方米,铝质瓦楞板10万平方米,一级冶金焦60万吨,发电1.56亿度的规模生产能力。集团公司员工1639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30人、大中专学生544人,占地1000余亩,资产总额4.25亿元。省级“重合同、守信用”和银行信用AA级企业。(龚黎勇)
冶金工业
[山东信发铝电集团】2006年,山东信发铝电集团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实施工业带动战略,全力实施“百亿产业”,取得了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的增长态势。集团总资产过百亿元,职工16500余人,所属及控股企业65家,集团装机总容量200万千瓦,氧化铝生产能力300万吨。电解铝生产能力48万吨,碳素22万吨,中、高密度板100万立方,是全国最大的地方热电厂、铝生产加工基地、碳索—产基地和密度板个产加工基地。2006年,集团公司共发电82.4亿千瓦时,比2005年同期增长66.7%;原铝产量30.2万吨,比2005年同期增长24.4%;氧化铝产量174万吨,比2005年同期增长441%o集团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157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126%;实现销售收入152.9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136%;实现利税30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180%,工业增加值55.4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70%,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再创历史最好水平。
一、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努力开拓两个市场。山东信发铝电集团在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不断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努力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华信铝业、信发希望铝业、信发华宇公司都设立了市场部,下设国际贸易业务主管,国内贸易业务主管,国际贸易业务员,国内贸易业务员,销售部内勤等。人员配备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形成专业高效的工作团队。市场部人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90%以上,具有专业贸易知识人员占40%。一是加强销售网络建设。集团公司成立了信息网络中心,通过现代互联网络的强大信息优势,从网上了解上游原材料供应的价格,同行业电解铝生产企业的产品价格情况。同时,该企业通过网络及时的了解到有关国际国内最前沿的、最新的行业发展趋势,加强信息收集及反馈。做好了售后服务。从原材料采购、电解、铸造过程中都必须经过化验质检等部门的一系列严格检验,严格的把握产品的质量关,结合1S02000质量控制体系中的相关要求及措施,通过电话、传真及电子商务等方式相互交流,及时准确的了解用户对产品的使用情况,作详细记录并归档,把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建立了一系列售后服务规章制度。二是加强营销队伍建设。集团公司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以人为本,人尽其才,靠人力资源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集团营销人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整个营销队伍的90%以上,比2005年增长1()个百分点,工程人员150多人,在大中专院校招聘具有国际贸易知识的专业人才120余人。三是努力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集团公司为开拓市场,调整发展战略,积极参与省市组织的各种洽谈会、展销会及高层论坛。
二、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006年来,信发集团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立专门的技术开发机构,成立了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山大、聊大、沈阳铝镁设计院等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不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2006年共投入2亿元,用于技术改造和创新,占集团销售收入的5.5%左右。集团公司2006年共完成各类新产品开发、新工艺应用100多项,其中华信铝业在全国率先采用“模糊连接,干法无效应”的技术,启动电解槽、190KA大型预焙槽加大阳极面、低温电解等新技术;信发希望铝业对电解槽炉门进行改造,加强焊接技术的创新等,取得了重大经济效益。华宇公司氧化铝工程全部采用国际先进的低温溶出拜耳法生产技术,建设拜耳法氧化铝生产系统新水消耗小于8吨/吨氧化铝,氧化铝综合回收率在90%以上,综合能耗小于17GJ/吨氧化铝。集团公司热电机组将原有的水膜除尘改为电除尘;原有反渗透回收率、脱盐率低的膜元件进行了更换,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循环水采用加阻垢剂协调加酸处理,使浓缩倍率由不处理时的一倍提高到三倍,大大减少了工业用水量;在锅炉粉灰复燃项目每年节煤2000多吨,电解铝采用190千安大型预焙槽加大阳极面和低温电解两项最新研究成果,每年多产铝2000多吨,电流效率提高了2.3个百分点,吨铝耗电下降220千瓦时,吨铝氟化盐消耗下降15公斤,直接创造经济效益5000多万元。通过技术创新,技术改造,集团的原铝产量比上年增长40.3%,发电增长29%,供汽增长53%。
三、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山东信发铝电集团建立健全了董事会、监事会、理事会,并建立了相应的公司章程,职责明确、运行规范。完善了独立董事制度和外派监事制度,有效发挥作用。集团公司不定期招开董事会,一月一次监事会,半年一次理事会,一年一次股东大会,形成了一整套科学有效的相互制衡机制。集团公司根据市场变化,不断优化管理体制,实行“严进宽出”的政策,对高层管理人员实行股权、工资、奖金的激励约束机制,并与工作实绩相挂钩,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内部运行机制。2006年以来,集团公司始终把成本管理作为管理核心内容来抓,抓管理、深挖潜、降消耗,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两煤”做起,狠抓节能降耗,努力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同时,全面推行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修养”为主要内容的5S管理活动,大大提高了企业整体工作质量和效率。
四、不断提高资本运作水平,努力扩大企业发展空间。山东信发铝电集团是一家集热、电、铝、板、块、粉、碱、精加工于一体的大型企业化集团,拥有控股公司及下属企业60多家。松散型和紧密型,都是独立的法人、产权明细,制度健全,体制理顺。集团公司的控股公司和下属公司多为民营股份制企业,产权多元化,每个公司都有2个以上大股东。信发集团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与鲁能集团、汉江集团、香港国资源、东方希望集团、聊城电力华昌实业总公司、威海海源投资公司等合作建设了华信铝业、信发希望铝业、中兴碳素公司、华信碳素公司、茌平信发华宇氧化铝有限公同等。同时,准备开发越南、巴西、几内亚矿石基地,扩大企业发展空间。
五、艰苦创业求发展,做大做强创奇迹信发集团的发展主要是靠艰苦创业、大干快上,有条件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四百”项目是信发集团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新举措,对于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缓解原材料紧张,发挥整体功能,实现优势互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抗风险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广大干部职工充分发扬连续作战、不怕疲劳的创业精神,自我加压、科学施工、倒排工期、挑战极限、创造了一个乂一个世界奇迹。特别是氧化铝项目,全部使用国外铝土矿,采用拜耳法技术,工艺合理,环保节能,生产综合能耗仅为378千克/吨,低于国家900千克/吨以下,占地面积国家规定吨氧化铝占地面积1平方米,而信发集团只有0.28平方米,因此上同一个项目,同行业的单位造价是国内同行业投资的三分之一,建设的速度、时间是同行业的三分之一,建设成本仅用设计标准的三分之一氧化铝项目投资之省、速度之快、质量之好,创造了中国氧化铝建设史上的奇迹。氧化铝项目投产之后,大大缓解了国内市场的需求,使国外氧化铝进口价格迅速回落,使国内重多电解铝企业受益。公司销售氧化铝总计176.76万吨,占国内氧化铝总产屋的12.7%,在国内同行业中达到最好水平,在中国氧化铝建设史上创造了新的奇迹。
六、和谐发展,带动地方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是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企业的重要职责。近年来,由于信发集团的不断发展壮大、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从而拉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快速和谐发展。一是积极为地方政府排忧解难。信发集团共兼并困难倒闭企业17家,安置下岗失业人员6000余人,不仅为企业解决了困难,而且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在平县没有下岗失业人员,招工都到外地。二是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 信发集团的利税占全县利税的90%以上,拉动茌平县工业增长59.1个百分点。三是反哺农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信发集团形成了电解铝、密度板、味精等三大产业。在密度板、味精产业中,直接拉动了全县林业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全县每年人均增加2000元存款。四是加大了对社会的回报,先后捐助1亿多元进行环境治理茌中河,投资五千万元建学校、修公路、建自来水、修老年公寓等。2006年,集团资助全县300名农村贫困大学生,春节集团又资助全县600户农村困难户,集团每年拿出500万元义务捐助农村合作医疗,连拿十年,让每一位农民都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据统计,信发集团三年累计共捐助社会各项公益事业2亿多元。
(信发集团公司)
纺织工业
【综述】2006年,全市系统内纺织工业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纺织全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改革、调整、建设纺织百亿产业、加快纺织工业发展的战略部署,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大措施,真抓实干,经过行业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纺织工业实现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一、纺织经济运行情况及特点
——生产保持正常运行。2006年,全市纺织系统内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42.42亿元,同比增长44.43%。统计的六种产品:产能占行业75%以上的纱比同期增长13.55%,由于针复制、服装企业不断进行产品结构调整,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增加,尽管产晶产量比同期略有降低,但工业总产值有大幅度上升。
——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提高。2006年,全市纺织系统内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42.63亿元,同比增长44.47%,实现产销率100.50%,同比提高0.03个百分点。其中市属企业完成销售产值6.71亿元,同比增长11.59%,实现产销率96.04%,同比下降3.25个百分点。
——产品出口稳定增长。2006年,全市纺织系统内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品创汇3336万美元,同比增长22.31%,其中市属企业实现出品创汇1941万美元,同比增长20.43%0出品创汇较好的企业是:聊城华润1430万美元,同比增长20.32%;高唐艺唐针织926万美元,同比增长76.18%;临清华润221万美元,同比增长21.30%;在平金号469万美元,同比下降20.54%。
——经济效益回升幅度较大。2006年,全市纺织系统内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5.40亿元,同比增长39.21%,实现利税3.63亿元,同比增长31.75%,实现利润1.72亿元,同比增长40.61%,其中市属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81亿元,同比增长19.73%,实现利税5979万元,同比增长53.54%,实现利润3120万元,同比增长3.32倍。
——重点骨干企业对纺织拉动作用越来越强。五户重点企业(临清华润、聊城华润、冠星企业、茌平金号、莘县飞泰)实现销售收入38.76亿元,同比增长45.28%,实现利税3.28亿元,同比增长30.16%,实现利润1.54亿元,同比增长41.28%,三个指标绝对数分别占行业的85.37%、90.35%、89.53%。
二、主要工作措施
1、纺织百亿产业发展效果明显。市委、市政府2004年确定,用五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培植起10个销售收入过百亿的产业,纺织产业是十个百亿产业的一大产业。按照纺织百亿产业工程规划,冠星集团、临清华润、聊城华润是纺织百亿产业龙头企业,山东金号、临清三合、临清汇通、莘县飞泰、莘县纺织印染、阳谷顺达、冠县二棉、冠县四棉、聊城金纬、高唐超越、高唐永恒、高唐艺唐针织等十二户企业为纺织百亿产业发展重点企业。市纺织办认真落实列入纺织百亿产业工程的项目,定期深入企业,督促检查,协调服务,按时向上级领导和部门汇报情况,重点企业投资发展势头良好。经初步统计,“十五”期间,特别是近两年,纺织工业共投入技改资金40多亿元,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175亿元。冠星集团在重组针织、织布、棉纺等企业的基础上,在冠县新区规划建设纺织工业园,通过三期工程建设,陆续新上了28万纱锭,总投入7亿元,企业总规模达到40万纱锭;聊城华润通过“退城进园”整体搬迁改造,总投入4.5亿元,由原5万纱锭、800台布机发展成为13万纱锭高支纱专纺厂;临清华润通过棉纺设备的改造和织布的设备更新,总投入3亿元,由原10万纱锭、2000台有梭布机调整发展为13万纱锭、940台(无梭织机144台)织机规模,生产水平大大提高;在平金号重组了县第一油棉加ェ厂、冯屯提花织物厂,新开发了“家饰床品”生产线,2006年又投入运行了新控股的山东信通铝业有限公司,同时对毛巾织机及配套设备进行了更新改造,先后引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毛巾剑杆织机84台及配套设备,总投入2亿多元,已形成4.5万纱锭、毛巾折纱6000万吨、床品30万件生产能力的综合企业;临清三合总投入13亿元,由一个只有376台织机、8000纱锭的小企业发展成为拥有19万纱锭、6000台织机、8条蜡印染生产线、2条毛巾生产线的综合集团公司;莘县飞泰总投入1亿元,由一个5万纱锭企业发展成为设备比较先进的13万纱锭的股份公司;高唐艺唐针织在高唐征地100亩,完成了整体搬迁改造,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龙头企业效应,带动壮大了一批骨干企业,到2006年12月底,10万纱锭以上的企业由1家发展到7家,5万纱锭以上的企业由5家发展到20家,包括乡镇、供销、民营企业在内的全市纺织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得到了迅速发展,扩大了规模,提高了水平,给 “十一五”更好更快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6年系统内纺织工业重点项目5个,完成投资4.67亿元。其中,临清华润新增2.2万纱锭,完成投资6300万元;聊城华润新增2.2万纱锭及部分倍捻、烧毛、倒筒设备和纺三厂房的改造等,完成投资1•4亿元;冠星集团三期15万纱锭项目已完成试车生产,四期10万纱锭项目土建工程已启动,完成投资2.2亿元;茌平金号新增22台进口剑杆织机及配套设备等,完成投资2800万元;莘县飞泰完成了纺纱配套设备改造,完成投资1000万元。这些项目建成投产,提升了全市纺织整体水平。
2、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随着纺织工业技改投入不断加大,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提咼,为产品结构调整提供了条件。棉纺织企业围绕提高“三无一精”产品比重,针复制企业围绕提高深精加工、开发绿色巾被、床上用品等进行了产品结构调整。聊城华润整体搬迁后,淘汰有梭织布改为专纺厂,成为香港华润集团生产60支至180支高档纱的生产基地,产品全部出口,供不应求;临清华润通过棉纺设备改造和增加了喷气织机,开发了60支以上的纱和高档服装面料;冠星集团在发展中调整结构,开发生产高质量的中档纱,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莘县飞泰经过改造发展,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明显提高,产品结构得到了优化;在平金号通过毛巾织机陆续改造和“家饰床品”项目的投入生产,毛巾系列产品、家饰床品畅销国内市场,产品结构优化。
创品牌情况:“金号”牌系列产品先后被命名“中国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金号”、“赤巾”、“舒特曼”、“金笛”、“依诗佳”和“冠星”六个产品被命名“山东名牌产品”,“金号”、“冠星”为山东省著名商标。
3、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管理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不断创新管理是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一年来,纺织企业在创新管理上有新的突破,一是在财务成本管理上,纺织重点企业完善了产品消耗定额、费用开支定额、资金占用定额和节能降耗定额,并在贯彻落实上狠下功夫。临清华润在企业内部推行了“作业成本管理法”,将成本核算和管理环节前移,增强了各车间节能降耗意识,有效降低了成本费用;聊城华润“余热回收利用”、冠星集团比价采购和比价销售等等,都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费用,节省了资源,提高了企业效益。二是在质量管理上,纺织重点企业大部分都通过了IS9000国家质量体系认证,完善质量控制体系,落实质量管理措施,减少残次品,使产品质量明显提高。三是在营销管理上,建立和完善了市场销售网络,形成了适合自己产品特点的客户群体,销售渠道比较稳定,新的市场不断开发,各企业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销售体系。四是积极做好原料供应,强化材料采购的规划和管理,企业经过对原料供应市场的分析,及时对原料采购进行了规划,并作出决策,抢抓地产棉,适时购进新疆棉,努力争取进口棉,尽对能降低采购成本,节省采购与贮存费用。五是在安全生产管理上,市纺织办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关于安全生产的文件精神;定期召开企业安全生产调动会议和组织各种形式的安全检査;督促企业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防护措施,企业干部职工对安全生产工作非常重视,措施有效,责任到人,落实到位。一年来,纺织企业未出现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全行业连续九年安全生产实现“三无”。
4、强化行业协调和服务工作,职工队伍稳定。市纺织办对市属企业和重点企业,在规划发展、信息交流、安全生产和处理热点难点问题等方面,给企业提供协调服务,把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指示精神及时落实到企业,企业的安全生产、改革发展、职工稳定等方面情况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解决企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对企业的改革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认真抓好市属留守企业稳定发展工作。改制后的临清棉纺织厂、聊城棉纺织厂、聊城印染厂成为空壳企业,无任何生产能力,身背沉重遗留债务,有2000多名下岗职工靠政策救助、收入维持生计。因此,三个企业稳定和进一步改革发展问题是纺织办的一项重要任务和时刻不敢放松的工作。按照市政府和市经贸委的要求,市纺织办成立了国有企业改制领导小组,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并对三个企业进行了调查摸底,分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临棉问题在稳定职工队伍的前提下,逐步解决了与临清华润有牵扯的华临厂房、车库及土地、晾包场等问题,组织实施了家属区水电改造,并利用临清华润淘汰布机,新上了一个织布项目,同时做了企业破产前的准备工作。二是聊印问题,年内宏润(聊城)公司搬迁冠县,围绕搬迁做了大量协助工作,顺利完成设备转移和人员安置等项工作,同时对聊印资产、人员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提出破产预算方案,对企业年内顺利进入破产程序起到了积极作用。聊棉问题,聊棉改制后五年扶持政策于2005年8月底到期,企业面临职工生计和稳定问题,对此市纺织办和企业认真分析企业现状,考虑企业大部分职工3~5年均进入退休阶段,提出了解决聊棉问题的实施意见,并向帀政府及有关部门及时进行了汇报,市里领导非常重视,召开了多次会议进行研究,在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聊棉问题得到妥善解
决,保持了企业的稳定 。(邵传成)
附:【冠县冠星纺织集团总公司发展概况】 董事长:王凤朝董事:许长森张云峰康怀敏郭冠生刘明立张巧菊总经理:王风朝副总经理:许长森张云峰康怀敏郭冠生刘明立张巧菊张学印监事会主席:黄相忠工会主席:安文菊党委书记:王凤切党委副书记:许长森党委副书记:张云峰
2006年,冠浪纺织集团紧紧围绕“解放思想,干事创业,跨越发展,率先崛起”的战略目标,实现了规模效益双丰收。实现销售收入23.47亿元,利税2.14亿元,利润911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2%、40%和33%,各项任务全部完成。2006年底,生产能力已达到40万纱锭,建筑规模达到50万纱锭,企业纱锭规模列山东省第二位。
一、组建了一支团结、务实、高效和善于决策的领导班子。一是科学论证,超前决策。近儿年来,由于国际、国内纺织行业市场竞争加剧,公司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止确的决策是企业在竞争中生存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实现超常规发展的巨大生命力。为此,该企业始终把目光盯在市场上,把决策建立在对市场信息的科学论证上。只要是看准了的,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就大胆决策,超前决策,果断实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抓住了发展的大好机遇。2006年,公司制定了第一期50万纱锭的发展战略。“大投入、大产出、促进大发展”成为该公司的战略方针。经过一年的奋战,生产规模由2005年的25万纱锭,扩大到40万纱锭;建筑规模达到50万纱锭。二是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工作率先垂范。他们把能干、会干、实干、苦干和开拓创新,作为领导者必备的基本条件。并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坚持做到“五不说”:即未干的事不说、干不了的事不说、干不好的事不说、干不完的事不说、没有把握的事不说。领导班子专业搭配、性格搭配、年龄梯次比较合理,整体功能发挥的较好。班子成员都能按照各自职能,各负其责,团结协作,工作中率先垂范,深得广大干部员工的拥护。2006年底,他们对组织机构进行了创新改革,把原来的纺一、纺二两个生产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革为纺纱一厂、纺纱二厂、纺纱三厂和纺纱四厂4个独立核算单位,分工更明确,责任更具体,管理更规范,制度更完善,独立操作性更强,既相互比较,又相互促进,形成了非常浓厚的竞争氛围。
二、打造出了一套科学、严谨、适合自身特点的管理体系。为了使产品适应市场,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特别注重企业的管理体系建设,通过制定一系列措施,确保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一是制定了重奖重罚的销售政策。为了充分调动营销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公司制定了销售目标和奖惩办法,按照销售的数量、价格、货款回笼、安全系数和费用给予相应的奖惩。在营销过程中,始终坚持“稳定老客户,让利保大户,开辟新用户”的原则,市场领域逐步扩大,供求关系日益巩固,实现了销售回款率100%o二是建立和完善了原料采购体系。原料占生产成本的75%左右,是企业经济效益的源头。为了确保购进原料不掺假、不使杂,质优价廉,公司成立了由原料、仓储、棉检、试验和常务副总经理参加的原棉采购领导小组,制定了原棉定级定价管理办法,严格透明操作,彻底杜绝了质次价高、损公肥私等不良现象,确保了购进的皮棉始终处于优质低价,为最大限度地创造经济效益,把好了重要的第一关。三是加强了对物流和资金流程的管理。为了确保物流和资金周转安全,避免各种欺诈行为,公司对涉及物流和资金的所有员工,根据各自的工作范围,全部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和安全教育,加大了监督考核力度,明确责任,绩效挂钩,有效地提高了专业技能和防范意识,杜绝了一切人为损失,在物流和资金周转过程中,从未发生任何事故,确保了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三、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防御风险扩张的机制。由于受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纺织行业的低水平规模扩张,成为制约纺织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经过反复论证,决定走规模效益的发展路子。该企业以规模为载体,以降成本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追求规模效益为中心,实现企业的跨越发展,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防御风险扩张的机制。为此,该企业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是搞好成本核算,大力组织效益品种生产。为了确保所有产品有效益、有市场,在确定市场前景的情况下,划小核算单位,倒推生产成本,确定产品的效益“临界点”,以此决定产品品种的生产。这样,不仅保证了产销平衡,而且都是有效益的产品。二是瞄准市场空隙,及时调整适销产品。针对不同用户,制定不同的生产工艺,确保用户满意。已有从7支到120支40多个品种。由于销售网络健全,捕捉市场信息的能力增强,并能迅速对市场需求的高利润产品组织生产,积极抢占市场,使企业赢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三是依靠科技创新,实施名牌带动。在科技创新方面,始终坚持“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储备一代”的创新原则,并建立了技术开发中心,围绕市场的现实需要和潜在趋势,主动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适应市场,满足市场,引导市场。同时,以创品牌、创名牌为生产目标,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主动与国际市场接轨,确保了企业的产销平衡和持续发展。四是选准临界规模,打造效益最大化。经过科学论证,公司董事会重新调整了企业发展战略:以建设“冠星纺织工业园”为目标,实施“3533”战略规划,即:自2006~2008年三年时间,总规模达到50万纱锭,产品出口三分之一,内销三分之一,深加工三分之一。(冠星集团公司)
【临清三和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概况】
董事长:宛秋生
董事:黑玉芝宛斌
总经理:宛秋生
常务副总经理:许兆君
副总经理:宛秋华卢士俭宛秋林宛秋菊陶临生宫相志
临清三和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88年3月(2005年10月前为临清第二色织厂)。企业先后荣获“全国500家最大私营企业”、“山东省百强私营企业”、“山东省先进私营企业”、“全国诚信守法乡镇企业”、“全国再就业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2005年,企业在中国成长型企业1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十七位。董事长宛秋生为山东省政协委员、省劳动模范、省优秀企业家,先后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章、省光彩事业奖章、省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等荣誉称号。2006年,公司产品被省委宣传部、省中小企业办公室评为“知名品牌产品”、公司被省银行协会评为“最佳信贷诚信客户”、被省工商联评为“省文明诚信民营企业”、被省总工会、省工商联评为“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集体”;被中国农业部、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中国行政管理局评为“中国民企社会贡献奖”、被中国农业部评为“全国乡镇企业大型企业”、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评为“全国纺织工业先进集体” 。
公司全年固定资产投入4亿元,其中新上11万纱锭投入1.3亿元,全部设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设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了当年安装、当年投产、当年盈利;千台喷气织机一期工程投入1亿元,全部选用意大利进口设备,世界先进水平,已完成260台套喷织设备安装调试并进行试生产;投资0.6亿元新上两条蜡印生产线;投资1.1亿元完善3.5KW的自备电厂。公司总资产13.5亿元,占地面积1600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员工12000人。下设十二个生产厂,一个进出口公司,其中纺纱厂2个,织布厂4个,印染厂3个,巾被厂2个,自备电厂1个,成为拥有19万纱锭,5600台织布机,8条蜡印生产线,2条浴巾印花生产线,两座日处理能力达1.2万方废水处理场的大型纺织企业。2006年,公司生产各类棉纱4万吨,色织布6000万米,蜡印布1亿米,巾被产品1800吨;主导产品有468个规格,6000多个花色品种,产品销往尼日利亚、马里、刚果、贝宁、多哥、美国、日本、中东、东南亚、欧洲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利税2.1亿元(包括免抵税部分),外贸出口8008万美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59.6%,83%和114%,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继续快速增长。
2006年企业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投入产出快速攀升,经济效益好于往年,企业管理规范化程度明显提高。(临清三和纺织集团公司)
【临清市鲁西棉纺织厂发展概况】鲁西棉纺织公司是山东省首家享有自营进出口权、生产企业经营自产两纱两布出口权的国家大型一类企业。自1988年成立以来,公司致力于转变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同时落力以技术创新不断开拓市场,发展成为集纺纱、织布、印染、针织、服装加工于一体的集约化的企业集团,是山东省以来料、进料加工出n棉纱为主的最大基地,也是全国以来料、进料加工出口棉纱为主的最大企业之一,属于资金在外、原料在外、市场在外的“三头在外”的外向型企业集团。集团公司拥有世界先进的棉纺、织布、针织、印染、服装、毛巾、手套生产设备和技术。其中,纺纱、印染、织布等技术在世界纺织权威机构评选的世界纺织行业最先进技术的25项技术中占近70%。公司依靠技术优势,不断创新工艺、开发新品种,产品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阔。
—轻工业
[综述】2006年,全市一轻工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系统内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快速、稳健的发展。全年(按14个企业统计)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1195346万元,同比增长31.23%,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92538万元,实现利税147323万元、利润93601万元,分别比2005年同期增长31.15%、17.67%和25.75%。出口创汇6104万美元,同比增长52.6%,产销率100.04%。2006年是全市一轻工业发展较为稳健的一年。系统内14个企业中13个企业在“销售收入”、“利税”、“利润”三项主要经济指标中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长。尤其是泉林纸业、银河纸业、齐鲁味精、卫河酒业、景阳冈酒业、东阿酒厂6家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年合计实现销售收入1157356万元,实现利税141117万元、利润91279万元,分别占整个一轻工业的97%、96%和98%,具有较强的带动和拉升作用。
一、节能降耗成效突出。泉林纸业在不降低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提高草浆比例降低了生产成本,并通过工艺革新和设备改造,使产品能耗有较大幅度降低,2006年产品耗汽降低了5.6个百分点,耗电降低了7.7个百分点,耗天然气降低了7.7个百分点,年净增效益800万元左右。酿酒行业通过提高“优质品率”、“产成品率”降低各类物耗以及采取“比质比价采购”等措施,降低了产品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如:景阳冈酒业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年增效益70万元左右。临清卫河酒业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使单位能耗降低了15%左右,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齐鲁味精集团以发展循环经济为节能降耗的基本理念,以科技创新为依托,确保了企业的高质高效运行。2006年“资金利税率”、“吨味精成本”、“单位消耗”、“精制收率”、“糖酸转化率”等五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均列全国同行业前三名,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
二、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1、质保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各企业秉承“质量是企业生命”的经营理念,在狠抓产品质量,加快质保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齐鲁味精集团、银河纸业、东阿酒厂、景阳冈酒业、雁宾酒业等企业顺利通过了“IS09000”质保体系认证复评,泉林纸业则顺利通过了QHSE(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三合一体系认证复评,质保体系运行有序。2、循环经济发展优势突显。泉林纸业现已初步形成了工业生态园的雏形,打造出了具有“泉林模式”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了以纸浆为核心、以芦竹及三倍体毛白杨生态林、水资源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绿色生态有机肥制造为框架的一个比较完整的生态产业链网络,使“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技术路线不断得以充实和完善,循环经济的发展为泉林集团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临清卫河酒业的“玉米深加工生产线”和“酿造生产线”互促共进,使内部资源得到最佳配合,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环境污染减小到最低水平,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3、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带来了市场的长久活力。围绕市场需求,依靠科技创新,优化产品结构,推动了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如东阿酒厂开发的62。“东阿王原浆”酒,36。、52。“吉祥如意”酒、景阳冈酒业开发的56°、54。、44。系列白酒和46°清香型“清雅酒”等产品投放市场后深受消费者好评。白酒行业的这种“浓香、兼香、酱香”以及“高、中、低”度,“高、中、低”档酒的系列开发,使得主副品牌相互推进、相互补充,保持了市场的长久活力。泉林纸业的“3700项目”、“20万吨浆二期工程项目”、“泉林热电公司二期工程项目”;山东银河纸业合资兴建的“10万吨办公脱墨浆生产线”;齐鲁味精的“安塞密”项目;中泰表业开发“三条盒自动系列手表机芯”等项目建成投产。
三、大市场、大营销体系进一步完善。泉林纸业通过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业务人员的工作测评体系,重塑了工作环境,并通过建立监督反馈机制,推行营销预警和应急机制,调整排产、规范出口等方法畅通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圆满完成了年度销售工作任务。全年实现产销率100.4%。银河纸业在营销队伍中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坚持“增效多收”原则,并利用互联网以及积极参加国际纸展等方法扩大国内国际交往,拓宽了市场空间,使更多的产品进入了国际市场。2006年实现出口创汇5613万美元,同比增长58.15%。山东齐鲁味精集团凭借高质量的产品和强大的营销网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美誉度和知名度逐年提高。2006年出口味精4487吨,同比增长61.4%,实现岀口创汇3062万美元,同比增长58.98%。东阿酒厂和景阳冈酒业在销售中突出本地市场和区域市场的终端促销,强化市场开发的纵深度,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与交流,努力消除与消费者之间的断层,尤其利用“大众白酒打市场冲档白酒创利润,高档白酒树品牌”的经营战略,使产品市场占有率逐年上升,白酒产品整体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造纸工业】在产品售价有所下降,产品成本普遍上升的不利情况下,各企业通过加强企业管理,优化产业结构,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使造纸工业继续保持了速度和效益同步快速增长。全年完成机制纸产量856406吨,同比增长23.56%,出口创汇5613万美元,同比增长58.15%,全年实现销售收入916105万元,实现利税102567万元,利润71937万元,分别较2005年同期增长31.96%、13.44%和22.9%。分别占整个一轻工业的76.8%、69.6%和76.9%。泉林纸业已形成年产机制纸50万吨,制浆50万吨,无菌复合软包装2.4万吨,有机肥料6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是全国“高新技术企业”和“全国造纸业10强”企业。银河纸业销售收入在全国造纸企业中排第13位,产量在全国造纸企业中排第14位,在山东造纸行业中占第6位。
增长97%,实现销售收入145714万元、利税33004万元、利润14640万元,同比分别增氏:32.16%、27.82%和33.65%。山东临清卫河酒业以求实的精神,扎实的工作作风,灵活的经营战术,使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实现销售收入94232万元,实现利税18445万元,利润8532万元,分别较2005年同期增长51.9%、45.1%和52.14%,“卫河”系列白酒荣获“山东省著名商标”。景阳冈酒业围绕效益抓管理,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在提升品牌和企业形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企业先后荣获“中国商业名牌企业”、“中国食品行业酒业影响力100强企业”、“山东轻工系统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企业董事长徐怀谦同志荣获“山东省轻工系统优秀企业党委倍记”荣誉称号,景阳冈系列酒和东阿酒厂生产的“东阿王”牌系列白酒双双跨入“山东名牌产品”行列。齐鲁味精集团在产品售价降低1.91%,产品成本上升8.2%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该企业以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保障,以发展住态循环经济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手段,推动了企业稳健、快速发展。2006年企业成功跨入“中国发酵制品制造业10强企业”行列,并荣获“投资山东最佳企业”荣誉称号。
[其它工业】日用机械、变电器材和印刷工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5645万元,实现利税1605万元,利润877万元,分别较2005年同期增长48.84%、54.17%和38.55%,茌平仲嘉变电器材有限公司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品牌至上,质量第一”的经营理念,抢抓机遇,诚信经营,使企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年产变压器1500台,总容量70—80万千伏安的变电器材企业。2006年生产变压器42.97万千伏安(847台),同比增长53.46%,全年实现销售收入4946万元、利税347万元、利润212万元,分别较2005年同期增长116.17%,52.19%和57.04%。高唐印刷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分别为2804万元,320万元和141万元,分别较2(X)5年同期增长58.87、55.34%和69.88%,2006年公司“优质品率”居全省同行业第一名,“一等品率”居全国同行业100强企业第49名,并被山东省新闻出版局评为“二OO五年度全省印刷100强企业” 。(孙忠良)
【食品饮料工业】全年产白酒42858千升,同比附:
【山东泉林集团公司发展概况】2006年,泉林集团紧紧围绕年初既定的工作目标,以做精做强产业基础,建设可持续和谐发展为指针,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艰苦奋斗的工作精神,积极稳妥地工作措施,积极应对企业发展中的各种困难,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6年,泉林集团完成机制纸产:量43.29万吨,同比增长12.30%;精制浆43.85万吨,同比增长15.13%;无菌复合软包装32.64亿支,同比增长33.93%;肥料35.64万吨,同比增长227.80%;实现销售收A59.8亿元,利税6.77亿元,利润4.81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0.09%、11.54%,22.9%, 经济效益实现稳步增长。
争取资金保障,企业发展活力增强公司积极利用企业已有的发展优势,依靠技术创新,发展循环经济。继2005年底被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门联合确足为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由原来的政策调整对象转变为政策支持对象后,2006年5月份,泉林“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正式通过国家发改委核准。至此,泉林顺利突破了未来发展的政策和资金障碍。2006年,泉林是中国工商银行总行重点支持的15家造纸企业之一,是中国建设银行总行的重点客户,泉林不仅得到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的直接支持,还通过政府平台即将争取到省政府的6亿元政策性贷款。泉林已到位资金12.36亿元。其中鼎晖注入泉林包装的第二批资金2000万美元,中长期贷款7.86亿元,流动资金贷款2.9亿元。这些资金的到位,不仅解决了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问题,还为企业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项目建设加快推进2006年下半年,泉林集团各个项目建设进展加快。3700项目主体设备安装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20万吨浆二期工程项目全线已经安装完成总工程量的80%;泉林热电公司二期工程项目地下部分土建已完成;环保技改项目(离心机和中段水改造工程)离心机改造工程设备已订货;中段水柱技改工程设计已完成;肥料项目土建主体部分已基本完成,设备完装中。
此外,泉林集团把节能降耗工作作为集团降低产品综合成本的重要手段来抓,通过提高草浆加入量,降低了生产成本。进一步完善了大市场大营销战略,促进资金迅速回笼,保证了销售业务的持续稳定性,完善人才评价机制,重塑了工作环境。2006年11月,泉林集团客户年会在泉林大酒店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名纸张销售商参加了会议,泉林集团与与会企业结成了良好的业务合作伙伴关系,为今后企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山东泉林集团公司)
【山东省高唐蓝山集团总公司发展概况】
2006年,蓝山集团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大节能降耗工作力度,使各项工作得到了全面协调发展。2006年,蓝山集团全年加工油料35万吨,生产食用油5.2万吨,豆粕28万吨,生产饲料34万吨,大豆蛋白食品1.3万吨,熟肉制品4.5万吨,生产分割鸡肉4.7万吨,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利税1.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31%;公司每万元工业总产值能源消耗量为0.117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68%。2006年集团荣获“山东省粮办十强企业”、“肉类行业30强企业”;第三次通过了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认定;通过了“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省级文明企业”、“AA级信用企业”、“省级技术开发中心”的复评;蓝山牌食用植物油被评为“国家免检产品”;蓝山牌熟肉制品、食用植物油通过了“山东名牌产品”的复审;一次性通过IS0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换证复评工作。(许鑫)
【山东凤祥集团发展概况】山东凤祥集团创建于1991年10月,是集种禽繁育、商品鸡饲养、饲料加工、肉鸡屠宰分割、禽肉熟制品、调味品、生物制品、乳制品、植物油、热电联产及高密度板生产加工出口于一体的综合性跨行业大型企业集团,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食品安全十强企业、全国首批“出口食品农产品免验企业”、中国肉类食品50强企业、全国食品重点龙头企业。集团下辖30多个生产经营实体,总资产36.2亿元,员工13000人。形成了年出栏优质肉鸡8000万只,生产分割鸡20万吨、熟制品5万吨、饲料60万吨、调味品和生物制品4万吨、乳制品10万吨、植物油10万吨、热电15万千瓦、高密度板10万立方米的生产能力。2006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33.8亿元,同比增长11.1%,实现利税2.69亿元,同比增长24.89%。1997年与法国LDC公司合资后,引进了居国际先进水平的全自动屠宰肉鸡生产线、熟食品加工生产线、雏鸡繁育生产线、饲料加工生产线,建立了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和IS09001产品质量保证体系,通过了国际权威认证。集团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达到省级标准的技术研发中心,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研发能力,分割鸡品种达200余个,熟食品品种达60余个,调味品、生物制品品种20余个。“凤祥”牌肉鸡系列产品荣膺“中国名牌”称号,产品远销日本、马来西亚、俄罗斯、新加坡、中东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麦当劳、肯德基等国际快餐集团以及沃尔玛、百佳、好又多、家乐福等大型超市连锁集团在东南亚各国以及全国境内最大的鸡肉供应商之一。该集团为了推动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奔小康,集团以“公司+合作社+农场”为基本运行模式,形成了贸工农一体化、养加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格局。十儿年来,凤祥集团共引领聊城市周边数十万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就业达16000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5万人,促进了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集团带动肉鸡饲养户12000余户,还建有3个奶牛良种繁育场,20个奶牛标准化饲养小区,存养量已达8100头(共带动5000余户农民饲养奶牛),饲养户每头牛每年可实现纯收入6000元,带动种植面积达68万亩,每年创造社会效益6亿多元,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了农民思想观念的更新和科技意识的增强,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解决“三农”问题做出了积极贡献。
胡锦涛总书记曾来凤祥集团视察工作,对凤祥走农业产业化之路,带动农民致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利用高新技术提升农产品加工增值水平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赞扬。经过十几年的奋勇拼搏,凤祥集团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产业链条得到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产品结构得到了极大调整,凤祥生物城、乳业、三万吨熟食等项目已全部投产并取得了较大效益,热电联产项目也部分投产,产品已投放市场。2006年,凤祥已从单一的肉鸡产业,发展成为大食品体系、多元化经营、长链条发展、跨行业经营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凤祥集团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进一步提升凤祥品牌,企业实力更加强大,为凤祥屮业持续跨越式发展夯实了呈础,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迈出了新步伐,做出了新贡献。2006年是凤祥集团建厂十五周年,也是凤祥实现二次创业起步的一年。在世界性禽流感不利因素的经营环境下,凤祥人群策群力,奋力拼搏,集团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3.8亿元,同比增长11.1%,实现利税2.69亿元,同比增长24.89%,出口创汇3670万美元,同比增长22.4%,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增长,运彳行质量明显提高。
祥光铜业祥光铜业坚持走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相结合的路子,集中了世界一流的铜冶炼技术和装备,项目以其技术之先进、建设速度之快、投资之节省引起国内外同行业的高度关注,被称赞为“世界铜冶炼厂建设史上的奇迹”。祥光铜业项目建设得到了国家、省、市、县各级领导和金融部门前所未有的关心和支持,被山东省政府列为重点建设工程, 市主要领导出任项目建设总指挥。该项目的建设,是凤祥集团实现二次创业的关键项目,立足高起点,整合了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充分体现了集成化创新的科技发展战略。祥光铜业工程建设已近尾声,各项生产准备工作扎实开展,项目竣工投产指日可待。
凤祥以农业产业化为已任,以肉鸡产业为主导,恪守诚信重于生命的核心理念,强力开拓国内外山场,以技术进步为支撐,以发展特色经济、循环经济为重点,形成了国内最完整的肉鸡产业链,并呈现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态势。凤祥的品牌知名度、研发水平、市场份额、利税等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居全国同行业前列。2006年,集团《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论证及好评,清洁生产审核首批通过省级合格验收,集团的行业影响力不断提高。集团获“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企业”、“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企业”、“中国肉制品行业十强企业” 等荣誉称号。
风祥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坚持以质量创品牌、以品牌求发展,确保了凤祥食品安全、优质和美味,以稳定过硕的质量赢得了消费者和众多权威机构的认可。集团在鸡肉制品获屮国名牌产品,鸡汁、鸡粉获山东名牌产品的基础上,2006年度“凤祥”牌分割鸡产品和“凤祥妙味哆”牌调味酱产品乂获“山东名牌”,“五更炉”熏鸡再次被省经贸委评为“山东省名工 业 / 259
小吃” 。集团获国家苜批“出口食品农产品免验企 业”、山东省第六屈消费者满意单位称号,被省外经 贸厅等十部门联合评为2006 -2007年度山东省“重 点培育和发展出口名牌”企业。
(山东凤祥集团公司)
【山东信乐味精有限公司发展概况】山东信 乐味精有限公司位于山东省社平县信发工业园,是 一家集粮食深加工、涵盖微生物发酵、化工产品为一 体的大型企业,职工2600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680人,下辖上海国汇味精有限公司、国汇生物工程 (马来西亚)有限公司、茌平信强化工有限公司、茌 平祥乐复合肥有限公司、茌平信祥化工有限公司、山 东信乐粮食收储有限公司六家子公司。年产淀粉 30万吨、味精10万吨、复合肥12万吨、合成氨9万 吨、硫酸14万吨、供汽17万吨,2006年实现总资产 为5. 8亿元,年销售收入12亿元,利税1.2亿元。
公司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强势打造“信乐”味精 品牌,企业先后被评为“山东省现场管理样板企 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山东省标准化良好 行为AAAA级企业”、“产品计量免检企业”。被中 国发酵工业协会推荐为“理事单位”,“信乐”牌味精 评为“山东名牌”产品。公司董事长于素平被评为 “2005年度中国经济女性突出成就奖人物”、“山东 省优秀企业家”、“山东省优秀女企业家”、“山东省 创业十杰”、“山东省富民兴鲁”先进个人。
(山东信乐味精公司)
2006年,银河纸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16878万 元,同比增长35% ;工业增加值89235万元,同比减 少5% ,销售收入318697万元,同比增长36% ,主要 产品产量42.35万吨,同比增长12. 9% ,利税33575 万元,同比增长13% ,利润23382万元,同比增长 20%。生产规模56万吨,产品有精印书写纸、胶版 印刷纸、静电复印纸、轻型纸、铸涂原纸及高强瓦楞
原纸等。精印书写纸、静电复印纸为“山东省名牌 产品”,胶版印刷纸为“国家免检产品”,高强瓦楞原 纸为替代进口产品。2006年,该企业与澳门华鑫公 司洽谈了合资兴建10万吨办公脱墨浆生产线有关 事宜。全年出口纸张8. 06万吨,同比增长56. 5% , 创汇5613万美元,同比增长58. 2% 。 2006年,企业 顺利通过了方圆认证中心的复审,IS09001质量体 系运行有序。银河纸业销售收入在全国重点造纸企 业中排第13位,产量在全国重点造纸企业中排第 14位。在山东省造纸行业十强企业中排第6位。 银河纸业被中国人民银行定为“景气调查定点单 位”。被青岛海关评为“海关诚信企业”。企业荣获 山东省造纸行业“十强企业”,轻工系统“安全生产 先进单位”、聊城市“ 一轻工业特级明星企业”、“出 口创汇先进企业”、临清市“科技进步先进企业”、 “消费者满意单位”、“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 等荣誉称号。 (银河纸业公司)
[卫河酿造集团发展概况】临清市卫河酿造集 团是集卫河酒业公司、济美酿造公司、卫河啤酒公 司、福人北方木业公司、北方酒精有限公司于一体的 大型集团公司。系中国白酒工业百强企业,省级 “守信用重合同”单位,聊城市明星企业,消费者满 意单位,临清市八大集团之一。卫河商标获得山东 省著名商标称号。企业占地15万平方米,职工 1300余人,总资产2亿多元,设备180多台套。 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年集团实现 主营业务收入17. 2亿元,利税2. 8亿元,其中利润 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 ,44. 9%和47. 3%,超 额完成了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各项主要指标均达到 了历史最好水平。
一、 加大技改投入和新项目建设。集团公司的 战略格局初步形成。伴随着一万吨玉米油生产线的 开工建设,集团形成一条完整的玉米深加工生产线, 提高了公司产品竞争力,具有价格和质量优势,具有 较高的社会效益。
二、 开拓市场加快发展。集团公司加大了广告 投入,卫河系列酒广告在山东卫视等省市电视台黄 金时间滚动播出,取得良好社会知名度。济美酱菜、 酱油、醋代表临清参加北京第四届国际农产品博览 会,被抢购一空。该企业还快速抢占山东、河南、江 苏部分市场,取得良好战绩。卫河系列酒曾获山东名牌称号,公司对各系列产品进行了层层承包。积极引进人才,大规模成功引进高素质人才。开展节能工作,为构建能源节约型社会贡献一份力量。加强党建工作。狠抓了安全生产。(临清市卫河酿造集团公司)
二轻工业
【工作综述】2006年,全市二轻行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搞好协调服务为重点,以整体工作上水平为目标,克服原材料、能源涨价和资金紧缺等诸多困难,继续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狠抓龙头骨干企业和重点拳头产品,努力扩大出口,走内外销并举的路子,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快速、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2006年,全市二轻系统规模以上企业共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64760万元,比2005年可比产值增长28.4%;完成销售产值64127万元,比2005年实际增长27.7%;完成出口交货值34093万元,比2005年实际增长32.8%,出口交货值在2005年突破2亿元大关的基础上,2006年再创历史新高,达到3.4亿元。产销率实际达到99%,与2005年同期基本持平。按财务口径统计,全年共完成销售收入73730万元,比2005年实际增长36.5%;实现利税8215万元,比2005年实际增长43.9%;其中利润3966万元,比2005年实际增长50.1%。
【工艺美术品业】2006年,工艺美术品行业仍然是二轻系统发展最好的产业之一,其发展规模仍然占整个二轻行业的60%以上。临清市联创实业有限公司是二轻系统的重点骨干龙头企业,多年来,以生产传统手工羊毛地毯为主,多种经营并举,不畏艰险,勇于登攀,企业生产经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2006年,临清联创实业有限公司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47030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29.9%;完成销售产值46995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29.8%;完成出口交货值27614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23.3%;实现销售收入47040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29.9%,实现利税5851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30%,;其中利润2590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36.2%。2006年共生产各种地毯45.67万平方米,比上年实际增长17.7%,生产羊绒布144.89万米,比上年实际增长11.5%。
[金属制品业】2006年,全市二轻系统共有金属制品企业2户,全部生产各类扳手。共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2695万元,完成销售产值2637万元,实现销售收入2503万元,比上年增长7.8%,完成出口交货值803万元,比上年增长57.5%,实现利税210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04倍,其中利润93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2.2%,全年共生产各类扳手898万把,比上年实际增长61.7%。阳谷五金工具有限公司改制后更名为山东阳谷九鑫机械工具有限公司,仍然生产手工工具套筒扳手,2006年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831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7.7%,完成销售产值1780万元,比上年实际减少2%,完成出口交货值803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57.5%,完成销售收入1780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2.4%,实现利税197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0.1%,其中利润89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1%。全年共生产套筒扳手610万把,比上年实际增长31.5%。聊城华东工具制造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呆扳手和随机工具,为各类农机厂家生产配套产品。2006年共生产双头呆扳手29.57万套,比上年增长43.9%,生产随机工具103.83万把,比上年实际增长35.7%,共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864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45%,完成销售收入723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24%,实现利税14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55.6%,其中利润4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33.3%。
【轻工机械业】2006年,全市有轻工业机械生产厂家1户,主要生产电子汽车衡。聊城大华衡器有限责任公司当年生产SCS—电子汽车衡129台,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585万元,与上年同期持平,完成销售收入453万元,比上年增长29.8%,实现利税16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4.33倍,其中利润10.5万元,比上年减亏8.5万元。【其它工业】2006年,全市二轻系统共有生产具它产品的企业2家,生产经营形势看好。2006年共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2.08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38.7%,完成销售产值2.08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35.9%,完成岀口交货值5676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09倍。完成销售收入2.28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67.6%,实现利税2026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97.9%,其中利润1212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83.1%。衽平环球散热器公司并入茌平鲁环散热器有限公司,2006年按一个单位统计。2006年共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8540万元,出口交货值5676万元,实现销售收入8232万元,实现利税1025万元,其中利润880万元,共完成汽车散热器380899台。高唐风帆电机有限公司2006年生产经营仍然十分看好,共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2265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60.1%,完成销售产值12605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54%,完成销售收入14605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9%,实现利税1001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06倍,其中利润332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17倍。共生产电机196万台,比上年实际增长96%。
【安全生产管理】2006年,市二轻行办根据国家省市各级领导对安全生产的指示精神,始终把安全生产当作首要任务来抓,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按时参加各类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及时把安全生产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到全行业中去,不断进行安全生产方面的协调和指导工作,同时市二轻行办还重点抓了直属公司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多次到企业检查安全生产制度的制订和落实,全系统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全行业未出现安全生产重大责任事故,实现了年初制订的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在全省轻工系统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全市二轻系统共有3个单位被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5名个人被评为安全生产先进个人。
[抓调研搞服务】2006年,二轻行办在职能弱化的情况下,尽量加强与县市主管部门、企业的联系,搞好调查研究,为企业当好参谋、服好务。行办积极配合,协助国家轻工主管部门的领导及省轻工集体联社的领导到全市多家二轻重点企业进行调研,获得上级领导的好评与赞扬,也争取了对下属企业的各种支持服务。
[搞好稳定工作】二轻原直属破产倒闭的企业较多,遗留下一些下岗困难职工。做好这部分困难职工的工作,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分重要。为此,二轻行办做了大量工作,积极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做好每个职工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和生活实际问题,元旦、春节期间进行走访慰问,及时把救济金送到他们手中,尽量达到他们满意,没有一人上访;企业军转干部方面做到了工作细化,耐心做好安抚帮救工作,使他们提出来的有些合理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致使全系统军转干部情绪稳定,工作安心。(寇英民)
医药工业
【综述】2006年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市医药行业加快发展的关键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经贸委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克服不利因素,迎接来自多方面的挑战。全行业干部职工齐心协力,用前所未有的拼劲和干劲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2006年,全市医药工业面临原材料紧缺、价格上涨,市场销售环境困难和竞争激烈的局面,通过采取有力措施,实现了全行业各项经济指标稳定、持续、快速的增长。实现产值18.64亿元,同比增长14.16%;实现销售收入16.96亿元,同比增长11.22%;实现利润2.64亿元,同比增长35.77%;实现利税4.1亿元,同比增长28.61%。
一、全行业实现了快速发展,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2006年全国医药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销售困难,原料价格上涨、各项费用成本增加等问题,在全国医药企业一片叫喊亏损中,全市医药工业企业实现的好业绩显得尤其来之不易,特别是利润、利税两项经济指标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幅达35.77%和28.61%。这表明2006年医药工业经济发展快,运行质量之高。
二、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明显。2006年,东阿华润阿胶实现利润和利税分别达1.71亿元和3.61亿元,同比增长了39.6%和30.6%。实现销售收入11.97亿元,占全行业的70%以上。华鲁制药销售收入达2.23亿元,利润1415万元,利税2478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成为全市医药工业第二大户。产能、销售收入在全国同行业名列第二,全省名列第一。康宁制药销售收入1.39亿元,利润1021万元,利税2150万元。成为全市医药工业第三大户。产能、销售收入在全国同行业名列第五位,在全省名列第三位。全市大输液日生产能力近200万瓶(袋),生产规模、销售收入占全省同行业的40%。
三、品牌价值及美誉度明显提升。近几年来,特别是2006年一批名牌产品逐步形成,为企业提高知名度和促进产品销售,加快企业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东阿牌”阿胶、“阿牌”复方阿胶浆、阿胶水晶枣、华鲁输液获“山东名牌”称号,东阿阿胶元浆获中顶级商务礼品榜提名,“东阿阿胶制作工艺” 入选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获得“ 山东省老字号”称号。
四、加快机制创新,推进市场开发。搞好市场开发,扩大销售是提高经济效益,加快经济发展的关键,搞好机制创新,促进营销战略的实施又是作好市场销售的关键,于是2006年医药行业在销售中强化了终端销售,通过加强与重点终端战略合作,打造系统化的物流配送体系及分销承载平台,仅东阿阿胶就建立可控终端44825家,签订重点终端合作协议524家,实现终端销售3.8亿元,同比增长26%;根据市场情况适时调整营销策略,如东阿阿胶在2006年1~5月份市场销售与上年同比岀现负增长的情况下,采取多形式、多渠道了解市场情况,综合市场信息,分析原因,及时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迅速扭转了销售下降的局面,使各项经济指标从5月份到年底快速增长。华鲁制药公司在销售中加强了旧欠款的回收和新欠款形成的考核工作。在2006年的销售中回款率达到100%,并清欠旧款298万元。整合销售资源,实施新的营销战略。在2006年企业深度分销中,都实施了整合销售资源,充分发挥销售资源的作用,有力的促进了销售的增加。如东阿阿胶在原对全国各地销售资源分头管理的情况下,为了充分发挥销售资源作用,划分了三大销售区域,使各大区域的销售资源形成了一个强有利的营销团队,提高了他们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三大销售区域团队之间营造了比、学、赶、帮、超气氛,
有利的激发了他们的销售积极性。
五、新产品开发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技术创新取得了新成果。东阿阿胶在稳定推进“阿胶二次开发”中,重点突出应用范围广、市场容量大的保健类新品种。阿胶养颜胶囊、通脉颗粒获得国家局批准,国家一类新药白介素-11以及RPA等6个新品种正在报批。“阿胶二次开发”进入国家“十一五” 科技规划。改善睡眠的保健品阿胶元浆推出后,取得良好的市场反响。华鲁制药投入6000多万元开发新产品,和上海有关科研单位合作,研制治疗乳腺癌国家一类新药一种,获得批准文号40多个,取得临床批件5个,2006年新产品销售达1000多万瓶(袋),新产品销售收A2800万元,创毛利1800万元,成为企业利润的主要增长点。康宁制药也加大了新产品开发的投入,9个产品实现了良好的效益。“阿胶二次开发”中药现代化研究取得实质性的突破,阿胶真伪鉴别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指纹图谱技术应用于复方阿胶浆标准研究获得成功。国家药典会和山东省药检所委托东阿阿胶进行的有关9个品种质量标准提高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申请并被列入重大科技专项1项,获得25万元资金支持。国家级技术中心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的评估,并入选山东省首批“双百工程”,获得了100万元的政府支持,申请并被列入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1项,获得50万元的国家资助。
六、技改项目进展顺利,成绩显著。东阿阿胶完成技改项目3个,在建技改项目2个,年累计技改投资4147万元。新建口服液车间项目,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即将投入生产;包装印务建设整体搬迁项目、医疗器械体温计车间改造项目均已顺利完成;保健品公司通过车间技术改造,口服液及水晶枣产能提高1.3倍;新疆和田5项技改项目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通过改造旧锅炉,推行节能技术,年节能增效40万元。华鲁制药技改投资2905万元。两条塑瓶大输液生产线都已顺利竣工,第一条已于10月初投入生产。这两条生产线全部投入生产后,预计日生产超过20万瓶的生产能力,日创毛利20万元以上;合成车间已顺利通过GMP认证;滴鼻剂工程已完成车间自主设计,现已开工建设,预计2006年10月完工。康宁制药有限公司投入技改资金1720多万元,新建大容量注射剂车间2个都已顺利竣工,认证工作正在申报之中,新建省内一流的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的中心化验室1个。这为扩大生产规模和保证产品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七、国际国内两条线,资源开发市场化。近年来,特别是2006年随着阿胶及系列产品市场需求量的增加,阿胶主要原料驴皮非常紧缺,针对这种情况,东阿阿胶2005年成立产业管理部,实施驴皮资源开发的战略推进。基地建设不仅新建甘肃高台、河南沁阳、云南大理、沧源四个基地,重要的是变以往的固定资产投资为以品牌和服务牵线,营造市场的产业链条对接、政府搭台、科研部门伴奏、农民唱戏的零投资模式,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毛驴品种改良、快速繁育、快速育肥、副产品开发等技术的研究与推广。通过与政府、科研院校和肉制品加工企业加强合作,培育驴肉消费市场,先后在阜新、沁阳两地兴建驴肉屠宰加工生产线,初步制订了全国第一部《驴肉分级分割标准》,与三所高校及科研机构联合成立了国内首家研究驴产业研究院,举办两届中国驴产业经济高峰论坛会,有力的促进了驴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公司通过与供应商进行战略合作,积极拓宽驴皮采购渠道,全面采购驴皮2720吨;同时瞄准国际资源市场,大力推进驴皮进口,先后取得埃及、秘鲁、巴西等四国进口许可证,2006年进口驴皮200吨,同比增涨1.5倍,为满足生产,确保市场供应起到了有力保障。
八、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中药国际化战略实现新突破。东阿阿胶在积极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不断加大国际市场开发力度,2006年股份公司实现产品出口1210万元,完成年计划99%。其中核心公司实现1175万元;在产品注册、网络建设及出口品种等方面均取得新的突破,公司已进入包括华润堂33家连锁店及华润超市20家连锁店在内的香港92家终端店,新加坡100家药店及诊所,马来西亚50家药店及60家诊所,印尼110家终端,在香港及东南亚市场已进入成熟阶段。加拿大GMP认证、TGA产品注册认证的顺利通过,使公司在业界率先取得以药品进入加拿大等欧美国际主流市场合法身份。
九、安全生产全年无事故。全行业上上下下,由于针对本行业、本企业的实际,采取了强有力的安全措施,坚持经常抓、抓经常的原则,并做到了关口前移,实施了一岗双责的安全责任制,确保了2006年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的好成绩。(马庆智)
附:
[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概况】
总经理:秦玉峰
副总经理:吴怀锋王忠诚尤金花
总经理助理:李世忠财务总监:王金芝销管总监:王桂芳
2006年4月底经营班子调整以来,公司经理层面对医药经济形势严峻,市场竞争激烈,公司1~4月份经营业绩一度滑坡等诸多挑战,不辱使命,勤勉尽责,紧紧围绕“五年再造一个东阿阿胶”的新目标,聚焦“营销、研发、原料”三大关键环节,抓稳定、促发展,团结带领全体员工,拼搏实干,创新开拓,取得了经营业绩的新突破。2006年股份公司完成销售收入106031万元(无税),同比增长13.98%;利润总额2.29亿元,同比增长27%;净利润15386万元,同比增长40.26%;净资产收益率14.12%,同比增长30.98%。其中:销售收入、利润两大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效益增幅创七年来之最。
(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产业
[工作综述】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应用程度普遍提升,规模以上企业信息化改造取得新突破。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开工在建规模较大的信息技术改造项目7项,分布在电力、纺织、造纸、化工、制造等不同行业,总投资4000余万元,可新增产值9000余万元。据不完全统计,全市规模以上传统企业80%以上经过不同程度信息化改造,投入信息化改造资金超过了9亿元,投入产出比平均在1:5以上。主要用于提升企业的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的信息化水平。通过信息化改造,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强化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经济社会效益明显,企业实施信息化改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增强。
2006年全市信息产业发展迅猛,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含量明显提升。全市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46家,比上年年底增加8家。其中电子产品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40家,从业人员5045人,主要产品有通信电缆、通信光缆、稀土材料、铝硅键合丝、UPS电源、汽车电子以及各类嵌入式软件等。全市从事计算机及相关产品销售的公司近200家,个体商户1000余家,从业人员达4000余人。网吧364余家,可提供上网服务计算机21800台,从业人员1500余人。全市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8.7亿元,同比增长58.6%o其中通信业15亿元,同比增长25%;计算机服务业1亿元,同比增长37%;软件业3000万元,同比增长10%;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32.4亿元,同比增长73.41%,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2.82%,贡献率达3.43%,实现利润2.3亿元,同比增长56.3%,利税3.1亿元,同比增长47.2%。
(周永忠)
民营经济
【综述】2006年,全市上下继续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三大”亮点之一,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平均每年每个乡镇增加民营经济税收1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4000万元”的工作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使全市民营经济继续保持了持续快速键康发展的良好势头。2006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24.7亿元,同比增长42.8%;完成增加值467.8亿元,同比增长48.3%,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55.7%;实现利税187亿元,同比增长57.6%;完成民营经济税收29.3亿元,同比增长45.2%,占全市税收收入的比重达到47.3%;完成固定资产投入323.6亿元,同比增长30%。
一、优化环境,营造民营经济发展良好氛围。市委市政府于2006年3月8日召开了规模大、规格高的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对民营经济工作进行了总结表彰,对全市民营经济工作进行了再发动、再动员、再安排、再部署。进一步明确了2006年全市民营经济工作目标,明确了“县乡抓经济主要是抓民营经济,抓工业主要是抓民营工业”的工作思路,明确了实施“一把手”工程、“三个三分之一”工作机制和一月一调度、一季一考核、年终算总帐、严格兑现奖惩的工作措施。通过宣传发动、加压鼓劲,进一步调动了各级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下大力搞好调查研究,增强决策的针对性。针对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由市民营经济发展局牵头进行了特色产业、落后乡镇、服务体系、项目土地等几项大型的调查研究,为领导决策,制定政策,优化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各级加大了对发展环境的整治力度,“三乱”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市场发展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二、搞好服务,下大力抓好服务体系建设。市县两级高度重视服务体系建设,分期分批组织有关人员到深圳、青岛、德州等市学习考察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确定了要重点抓好担保体系、培训体系、行业协会建设的目标,采取有力措施促进了工作的开展。在担保体系建设方面,为激活和调动全市建设担保机构的积极性,市民营经济发展局从济南引进了天元担保公司,为全市民营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全市已建成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担保机构6家。在科技信息体系建设方面,在全市大力开展了信息化推进工程工作,已有4个县区,72家重点民营企业建起了自己的网站,并做到了与国家、省、市、县、企业联网。在培训体系建设方面,配合国家、省开展的银河培训工程、蓝色证书培训、信息科技培训等内容,在全市开展了大规模的培训活动,全市共培训各类人员2000多人。
三、突出工作重点,打造民营经济发展新优势。一是抓好重点乡镇,培植一批民营经济强乡。全市重点抓了30个重点乡镇,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实行重点调度,每个月对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民营经济税收完成情况在《聊城日报》上排队公布。二是抓好重点企业,做精、做大、做强一批骨干企业。在全市重点实施了“双百”工程,即在全市重点抓好100家大型骨干企业,抓好列入省成长型中小企业计划25家企业的同时,又在全市筛选100家成长型中小企业,由各级政府、财政、银行等部门在资金、用地、用电、交通、重点保护、政治待遇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加快了重点企业的发展步伐,到2006年底全市规模企业达到1186家,同比增加380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07.2亿元,同比增长67.2%;实现利税90.3亿元,同比增长93.8%;完成增加值240亿元,同比增长240.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61%。全市销售收过亿元的民营企业110家,过10亿元的6家。三是重点抓好民营经济园区建设。各级制定完善了发展园区的各项优惠政策,把园区作为特区,从土地、税务、科技等方面予以倾斜,重点照顾。各园区内都设立了工商、税务、土地、环保、技术监督等办事机构,集中办公,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一站式”管理,提高了办事效率。四是重点抓好特色产业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优化调整全市民营经济结构,下大力培育特色产业,特色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已在全市初步形成了轴承及轴承配件、纺织及棉花加工、农机及农机配件、密度板、钢管、铝及铝制品加工、畜禽产品加工、钎具、电缆、电机、水泵、塑料制品、橡胶软管和铜加工等十几个特色产业,约占全市民营经济总量的70%。其中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特色产业有8个。
四、广开资金渠道,千方百计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2006年,面对国家继续从紧的货币政策,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受资金“瓶颈”制约的程度进一步加大。据调查全市有三分之一的民营企业流动资金缺乏,不能正常运转,影响了效益的发挥,再加上300亿元的固定资产投入计划,资金缺口更大。要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就必须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想千方设百计化解融资难的问题。开展了全方位的招商引资活动。2006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开展了网上招商、一把手带头招商、专业队伍招商、小团组蹲点招商、集中时间招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市共引进投资过亿元的项目28个,投资过10亿元的项目4个。搞好银企对接,积极争取银行信贷支持。2006年以来市县两级政府在以各种形式组织搞好银企对结融资的同时,将融资重点由国家专业银行转向股份制银行和地方银行,取得良好的融资效果。华夏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股份制银行纷纷登陆聊城民营经济,为全市民营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贷款便捷的优势,积极争取信贷支持。按照省中小企业办公室和省农发行的安排部署,配合市农发行开展了小型农业企业贷款项目企业的筛选工作,全市有36家民营企业入选,被列为省农发行信贷资金扶持重点。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有效缓解了民营经济资金紧张的困难局面。
五、抓好“三个创新”,提升民营企业水平和档次。在体制创新方面,在加快县属企业改制的同时,对私营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按照规范的公司制进行了改造,改变了家族式管理模式,增强了企业发展活力。在科技创新方面,全市开展了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活动,全市共有500多家民营企业与全国20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科技合作关系。共引进科技成果30多项,解决了技术难题300多项,大大加快了企业技术改造步伐,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在管理创新方面,为解决管理人才缺乏的问题,积极引进人才走借智生财的路子。为解决管理手段落后的问题,全市民营企业积极引进先进管理理念,推广科学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了全市民营企业管理。(高勇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