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聊城年鉴》 图书
唯一号: 150820020220000063
颗粒名称: 经济管理
分类号: F299.22
页数: 23
页码: 191-212
摘要: 全面落实中发14号文件精神,对纳入国家清理范围的54个建设项目进行认真清理,通过新开工项目的清理整改,多数项目完善了建设手续,提高了项目建设质量,为投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经济管理 经济发展

内容

【结合聊城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一是扎实清理新开工项目。全面落实中发14号文件精神,对纳入国家清理范围的54个建设项目进行认真清理,通过新开工项目的清理整改,多数项目完善了建设手续,提高了项目建设质量,为投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在项目立项审批中,严把市场准入门槛,从严控制钢铁、纺织等11个热点行业的投资项目。对工业项目实行先进行节能评估,再予批文立项。对信发化工项目召开了部门联审会进行论证。全年共审批市级权限内项目124个,总投资51.6亿元。
  【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为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助手】一是搞好经济运行分析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进行季度、半年和全年经济运行分析,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作了全面、透彻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岀了对策建议。围绕制定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开展了一
  系列工作,在征求市直主要经济部门意见、搜集整理全省17个市指标认真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18项指标,并对指标体系进行了调整和完善,使其顺利通过了市政府常务会和市委常委会审议。二是做好中长期规划的编制工作。认真编制聊城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成立了新农村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小组,先后赴东昌府区、阳谷、冠县等县(市、区)进行实地调研,并与市直各有关涉农部门进行座谈,听取了各部门对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意见和建议,规划初稿已基本形成。积极开展装备制造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组成了聊城市装备制造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小组,通过各位成员的共同努力,已形成初稿。三是加强重大课题的调查研究。根据市委要求,开展了对接轨济南、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研究,完成了《关于接轨济南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调研报告》,并上报市委、市政府;针对2006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持续增长和房价的不断上涨,及时开展了调查研究,全面深入地分析了房价上涨的内在因素,完成了《全市房地产开发现状调查研究》;会同市国土资源局、水利局、地质环境监测站等部门对全市地热资源情况和利用现状进行了调研,形成了《关于我市地热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的情况汇报》等调研报告。四是组织召开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是安排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工作的综合性会议,于2006年12月31日顺利召开。会上传达了全省发展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市委常委、副市长万志博作了重要讲话。会上还印发了《聊城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用于指导2007年工作, 同时对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做了具体安排部署。
  【用足用活国家产业政策,大力做好项目、资金争取工作】一是农业项目。争取国家、省发改委批复及下达投资计划农林水利建设项目20个,累计争取上级扶持资金3513万元。二是能源交通项目。争取国家发改委核准聊城热电公司2X300MW机组扩建项目;争取省发改委批复2006年度全市利用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进行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建设规模122.5公里,工程总投资2892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1225万元。三是工业项目。争取国家发改委核准山东泉林纸业有限公司林浆纸一体化项目;争取省发改委核准山东省东阿县中亚挂车有限公司专用汽车建设项目;山东聊城客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专用汽车项目、山东阳谷飞轮挂车制造有限公司专用汽车生产建设项目已经国家发改委公示;临清奥博特铜及铜板带项目已经省发改委登记备案。四是利用外资和免税项目。全年共争取国家、省发改委批复项目17个,其中,国家发改委批复5个,可为企业减免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3400多万美元,为企业退税或抵免企业所得税6200万元。五是城建项目及省基建基金。为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争取中央预算内无偿资金900万元;为东阿看守所、临清公安局、拘留所、阳谷检察院技侦楼建设项目共争取中央预算内无偿资金400万元;为全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项目争取中央、省无偿资金971.68万元;为阳谷、茌平县城区供水工程项目和乡镇司法所建设项目争取资金247万元。为阳谷齐鲁电缆公司、聊城博通公司争取省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贷款600万元;为祥光铜业、阳谷凤祥、泉林纸业、信发铝电集团、高唐热电等8户骨干企业办理省基建基金贷款展期4.02亿元;为祥光阴极铜、泉林林纸一体化项目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14亿元,到位9亿元。六是科技项目。冠县创世纪生物公司生物柴油和科霸电脑公司检验试剂两个项目列入国家计划盘子,分别争取到无偿资金450万元和300万元。为东阿东哈环境工程公司项目争取省高技术产业发展基金15万元。七是社会事业项目。卫生方而,争取到国家和省补助资金项目6个,无偿资金634万元。教育方面,共安排危改资金4000万元,其中国家补助800万元,省补助1300万元;争取远程教育资金1228万元;有4个职业教育项目进人国家规划,计划安排国家建设资金800万元。
  【强化协调和服务,切实抓好重点项目建设】
  一是抓好100个重点项目的建设管理。2006年全市10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486.4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89亿元。对100个重点项目,实行了逐月调度、季度考核,组织召开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暨重点项目观摩会议,有力地促进了投资的平稳较快增长。截至2006年12月底,有43个项目竣工投产,33个项目需结转07年建设,38个项目完成亿元以上投资,累计完成投资额达139.6亿元。二是搞好发改委直接管理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做好铁路专用线征地、拆迁协调工作,确保聊城热电公司8#机组于2006年9月份顺利竣工投产。帮助国电聊城发电厂二期公司完成了新公司注册及扩建工程的征地、拆迁等有关工作。积极做好邯济、阳涉等铁路重组后新公司注册地的争取工作,铁道部原则同意将新公司注册在聊城市。
  [优化环境,强化措施,着力繁荣发展服务业】
  一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组织专门力量进行分析研究,形成了《当前我市服务业发展形势分析及下步工作建议》的调查报告,提岀了《关于扶持江北汽车产业园打造汽车商贸物流集聚区》的建议,印发了《聊城市“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今后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二是积极制定优惠政策。召开了全市服务业大会,进一步激发了各级发展服务业的信心和决心。制定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并以聊发〔2006〕27号文件正式印发。三是突出抓好重点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共争取服务业引导资金项目4个,无偿补助资金600万元,分别占全省的10.5%和12%,均列全省各市首位。四是设立市级服务业引导资金。从2007年起,市级财政将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数额为上年度全市GDP的万分之一,专项用于对国家和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配套及市级服务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和知名品牌扶持。【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是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积极拓展区域经济发展空间。通过积极争取,聊城市在2006年4月份环渤海市长联席会第十二次会议上,被审议通过正式成为环渤海市长联席会成员城市。组织有关县(市、区)、市直部门和企业参加在西安举行的第十届中国东西部投资贸易洽谈会,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12个,利用外来资金1.35亿元。参加第六届大京九农副产品交易会和大京九市长联席会第九次会议、中原经济区市长联席会第十七次会议及其他一些相关活动。二是切实履行县域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积极推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工作。积极帮助三个欠发达县落实省里的帮扶承诺,在2006年6月份进行的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中,东阿县取得了2005年度欠发达县综合评价指数增幅第一名的好成绩,获奖金100万元。三是大力推动经济强弱乡镇改革发展试点工作。会同市财政、统计、地税、国税、民营经济、外经贸等部门,对2005年度各强弱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指标进行了考核;会同市财政局完成了各强弱乡镇2005年度共享税市级分成部分返还的测算和支付工作,共计补助资金451万元。
  【稳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工作】一是全面推进体制改革工作。制定起草了2006年体制改革工作要点,共有二十六项工作任务。二是加快企业上市融资步伐。制定出台了聊政办发〔2006〕38号文件《关于加强企业上市融资工作的通知》,要求重点企业加快上市步伐,上市公司发挥优势,实现再融资、多融资。组织部分企业参加了省举办的新加坡、韩国方面上市工作会议。三是完成了上市公司清欠和股权分置改革任务。先后两次召开上市公司股权改革调度会,对上市公司股改和债务清欠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三家上市公司大股东占用资金清欠已结束,两家完成了股改。东阿阿胶股权改革已进入程序。鲁西化工在全省第一家完成股改后,成功定向增发,募集资金6.11亿元。四是深化粮棉流通体制改革。按照省统一部署,制定积极措施,通过吸收外资、拍卖产权、联合兼并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将全市186户粮食购销企业改制为94户具有法人资格的公司制企业,妥善安置职工1306人,支付补偿金1.53亿元。(赵书超张伟)
  
  国有资产管理
  【国有资产监管制度体系建设】一是充实完善国资监管制度。高度重视国有资产监管政策法规体系建设,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办法。从聊城市实际出发,先后出台了《财务总监聘用管理办法》、《聊城市市管企业重大决策失误追究暂行办法》、《聊城市市管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管理办法》、《关于规范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和工商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同时进一步规范了企业改制、产权转让、资产评估、产权无偿划转等工作程序,为加强国资监管和依法推进国企改革提供了可操作性依据。二是探索建立出资人财务监督制度体系。重点强化了财务预决算、财务动态监测等基础管理工作,加强了对企业重大财务事项的监督管理,研究探索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加大财务决算审计监督工作力度。探索建立财务快报工作体系,加强对所出资企业的财务动态监测分析,促进企业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和加强成本费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建立企业经营风险预警机制,针对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问题,通过及时发岀预警信号、定期调度等措施对企业实行警示管理,初步形成了一套企业经营风险预警机制,推动企业及时化解财务风险和经营危机。实行企业重大决策失误追究制度,促使企业科学规范决策,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三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的外部监管。外派监事会加强了国有资本权益和国有资产安全情况的重点检查,监督检查报告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进一步提高。同时,充分发挥财务总监的职能,对市管企业实行全过程监督。建立了财务总监月调度制度,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查找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并由财务总监负责督促落实。对企业重大事项的管理关口前移,各企业向国资委请示事项要由财务总监签署意见。各财务总监在做好日常监督工作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和创新有效的监督方式和方法,重点关注国资委下达的整改建议的执行情况、财务预算的完成情况和存在财务风险企业的经营状况,同时发挥各自优势,从财务制度的完善、财务人员的培训和企业税收筹划等方面为企业搞好服务,既维护了国家所有者权益,又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四是深入推进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和薪酬规范工作。市国资委与部分市管企业负责人签订了年度经营业绩责任书,2005年被考核的7户企业共实现保值增值1.4亿元,其中5户企业法人代表共兑现期股激励107.9万元、年薪59万元。初步规范了市管企业薪酬分配制度,同时,针对企业的经营特点和资产状况,积极探索公益性企业负责人奖惩办法,研究拟定了《水务集团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
  【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重组调整力度加大,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在推进国有企业重组调整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始终贯彻科学发展观和促进企业和谐健康发展的思想,依法规范运作,积极而又稳妥地开展工作。一是重点推动鲁化集团、中通集团、鑫亚公司、聊建集团四户企业的改革改制工作。起草了关于推进鲁化集团改革的意见,指导鲁化集团整体进行增资扩股。研究论证了聊城市持有的中通集团49%股权对外转让的有关问题,并对中通集团收购中通实业有限公司的股权提出了明确意见。二是集中处理企业改革过程中的遗留问题。根据华润集团和聊城市签订的合资协议,调减聊城市持有的股份3000万元,出资比例由49%调减为45.4%,将调减的3000万元人民币的本金及收益等债权无偿划转给昊升公司,责成其依法予以追偿。全面参与双力破产清算工作,努力化解因双力破产给全市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在新组建的时风聊城机械装备公司安置双力破产职工1000余人,维护了社会稳定。完成了正泰化工公司的清算工作,妥善解决了职工生活费、社会保险金等遗留问题,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国有资产权益。三是指导鲁西化工集团成功向中信建投等10家特定机构投资者非公开发行3.12亿股新股,募集资金约7.8亿元。四是积极推动股改工作,协助研究论证了中通股份公司、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改方案。顺利完成了中通股份公司的股改工作,增强了再融资和持续发展能力。五是对水务集团合资以来的股权变动、对外投资情况进行了调查,针对外资股东提出的股权转让事宜,责
  成水务集团对权属企业的对外投资进行了清理,已将大部分对外投资进行了转让,只保留了能够控制的两笔对外投资。六是对鲁西化工权属企业锅炉厂和化机厂的破产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对两个企业实施依法破产,并对鲁西化工集团收购聊城蓝威化工有限公司进行了批复,将市国资委持有的鲁西化工1217.5万股国家股托管给鲁化集团。通过上述工作,优化了鲁化集团资产质量,增强了其资本运作能力,为鲁化集团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七是对济柴聊城机械有限公司、聊城新奥燃气公司的股权情况进行了调研,对水务集团、新开集团进行了清产核资,摸清了上述企业资产情况,为加强监管和推动企业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八是组织市管企业参加了省国资委组织的2006鲁港经贸合作活动周活动, 共提报5个对外合作及产权转让项目。其中水城集团与加拿大康泰房地产公司签订的江北水城风景区旅游综合开发项目,签约资金15亿元人民币,合同利用外资10亿元人民币;水务集团与香港中华水业有限公司就合资企业聊城润达水业有限公司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企业产权管理。与市工商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产权管理工作有关意见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产权管理工作程序,并顺利完成了企业产权登记工作。二是建立了国有企业资产统计工作体系。完成了全市2005年度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汇总工作,顺利通过省国资委的审核。截止2005年末,全市188户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共计296亿元, 国有资产总量81.6亿元;其中市管企业资产总额122.5亿元,国有资产总量55.75亿元。三是建立市管企业国有资产经营报告制度。组织召开了2005年度和2006年上半年市管企业国有资产经营报告会,进一步规范了出资人与所出资企业之间的关系,调动了企业经营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责任感和压力感,促进了企业国有资产运行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四是加大对资产评估工作的监督审核力度。制定了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工作方案,从国有资产项目的管理、委托主体、评估基准日确定原则、评估工作程序、审核程序、评估方法、重大事项批露、违规责任等八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年共审核资产评估报告5份,涉及资产总额原值22454万元。五是对市直企业收入分配进行规范。会同市地税局对市直实行工效挂钩企业2005年度工效挂钩执行情况进行了清算,并在此基础上核定了各企业2006年度工效挂钩方案。六是加强对企业重大事项的管理,全年共审核批复重大事项12项。
  【国有企业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一是加强和规范企业的党组织建设。岀台了《关于建立领导干部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的通知》,拟定了《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暂行规定》,进一步规范企业党组织的各项工作。二是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会同市委组织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意见〉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关于在市管国有企业开展“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深入开展市管国有企业开展“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建立经营管理人员信息库,录入了市管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和具有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人员的详细情况;完成了东胶股份公司董事会的换届工作,实现了企业领导层的平稳过渡,产生了更具活力的新一届董事会,为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向5户市管企业委派了由财务总监兼任的监事会监事等。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按照中纪委、省纪委和市纪委要求,加强国资系统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防范体系建设,完善党风廉政建设的相关制度,倡导企业廉政文化建设,重点抓了治理商业贿赂、企业领导人员廉洁自律、案件查处、效能监察等工作。四是扎实做好企业的稳定工作。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出发点,高度重视并认真抓好企业稳定工作,全年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事项11件,处理上级和领导批转信访件8件、政协提案2件,并重点处理了企业老干部的上访事件,维护了企业稳定。(市国资委)
  
  物价管理
  【价格改革】认真贯彻落实了国家出台的成品油价格改革政策,制定了车辆清洗费标准,进一步理顺了成品油价格关系。组织实施了省出台的电价调整方案,解决了电价结构存在的问题,完善了电价机制。为促进公用事业健康发展,适度调整了临清和莘县的供热价格,核批了聊城星光房地产开发公司地热采暖试销价格、聊城市公交公司6条新辟和延伸线路公交票价,制定了阳谷出租车客运价格和冠县出租车燃油加价标准,开展了农村自来水成本测算试点工作。加强了药品价格管理,贯彻落实了青霉素等131种药品的限价政策,从严核定了冠县人民医院和聊城市中医院自制药品零售价格及3211种中标药品的临时零售价格,其中,中标药品价格平均降低28.5%,可减轻病患者负担5000多万元;加强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价格管理,明确了利民药业的送货费用,规范了药品经营者的价格行为。
  【收费管理】在全面清理的基础上,废止越权和过期收费文件8份。从严核批了高唐和阳谷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标准、聊城市人民医院和临清二院高档病房收费标准、聊城兴业和正信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担保收费标准。与市土管局等五部门共同研究确定了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调整了聊城城区生活垃圾处理费标准。对聊城一中等8所学校的办学资质进行了认真审核,从严核定了聊城一中东校等4所学校收费标准,及时纠正了公办学校以社会力量办学名义实施高收费的问题。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取暖形式的不同,重新核定了学生取暖费标准,使取暖费趋于合理。加强了出租车行业收费管理。规范了驾校收费行为。整顿了游艇收费秩序。为进一步规范物业服务收费行为,开展了物业服务收费等级考评验收工作,公布了50多个小区的验评结果,核定了部分小区停车收费标准。严格控制进企业收费,全年取消不合理收费申请18份,减轻企业负担近300万元。全面开展了收费年审工作,共审验收费资金16亿元,对违规收费行为进行了严肃处理。为增强收费人员的依法收费意识,举办了收费法规知识培训班。
  【价格监督检查】采取下查一级、交叉检查、与监察等部门联合检查的办法,开展了全市电力价格、公安收费、成品油价格、涉农收费和化肥价格、教育收费及医疗服务价格等八个方面的专项检查;开展了查处通信行业价格欺诈行为专项行动;在小麦和蚕茧收购季节,对其收购价格执行情况进行了巡查。部分县市结合当地实际,对公用事业价格及土管、城建、环保、民政、畜牧等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了监督检查。同时,健全和完善了12358价格举报系统网络,认真受理、及时查处价格举报案件。2006年,全市共查处各类价格违法案件246件,实行经济制裁881万元;受理举报159件,全部及时查处回复,受到了群众的好评。为巩固和扩大价格和收费公示成果,对全市价格和收费公示情况进行了督查,加强了公示牌的清理、维护和更新工作,较好地保证了公示效果。
  【价格服务工作】一是大力开展价格调查研究,为上级决策提供了大量参考依据。全面完成了农产品成本收益、农民种植意向等定期调查任务。围绕价格调节基金征收方式、新农村建设中的价费监管问题、价格听证问题、公用事业价格管理问题及房地产价格上涨原因等价格热点、难点开展了专题调研。对政府管价的药品、电力、化肥等6类50多种商品的成本价格进行了专项调查。测算上报了4个热电机组上网电价和部分中成药价格。全市共向省物价局提报较有价值的调研报告或理论文章20篇,其中,《加强和改进公用事业价格管理的思考》被省社科联学术委员会评为2006年度全省价格研究成果一等奖。二是加强价格鉴证服务工作,拓展了服务范围,扩大了业务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面提高。全市共受理价格鉴证案件10062件,比上年增加了20.7%,标的额4.49亿元。鉴证结果客观、公正,有力地保障了司法和行政执法的正常进行,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价格基础工作】一是加强价格监测工作,增强了价格工作的主动性。对粮油、副食品、化肥等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进行了定期监测;针对粮食、食糖和蔬菜价格大幅波动问题,进行了跟踪监测和预警预报。加强了价格指数统计工作,完善了价格形势分析、重要价格政策、市场行情等价格信息传递和对外发布制度,积极引导社会心理预期,促进了市场价格稳定、社会和谐。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0.9%,控制在预期调控目标以内。2006年,市物价局共发布价格形势分析22篇,市县两级共编发价格信息和简报100多期,被省物价局和市政府采
  用22篇,被聊城两报采用50多篇。二是完善了成本监审制度,规范了政府定价行为。市物价局在4月份将农调队更名为成本调查监审中心,明确了工作职能,规范了工作程序和文书格式。凡列入成本监审目录的商品和服务,定调价前严格履行成本监审程序。监审中,坚持公平、科学、规范、效率的原则,依法办事、规范操作,保证了市管商品和服务定价成本的科学性和合理性。2006年,共对辖区内需要制定和调整的13种商品价格和服务收费进行了成本监审,审核成本总金额5.55亿元,核减1.23亿元。三是加强了价格业务档案管理。市物价局对近年来检查、认证、收费等专项业务的办案文书、文件等,进行了全面自查清理,较好地保证了档案的齐全、完整,对于提高价格行政执法办案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四是加强了价格法制建设。制定并实施了价格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完善了集体审价等工作制度;开展了价格行政执法梳理工作,为全面推行价格执法责任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队伍和机关建设】全市各级物价部门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武装干部头脑,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理想信念、职业道德、作风纪律、党纪条规等方面的教育,大力弘扬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新风尚,严肃纪律,改进作风,建章立制,规范行为;积极组织参加省物价局举办的各种业务培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举办专项培训,物价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都有了新的提高,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为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市物价局部署开展了 “加强机关自身建设,构建和谐机关”的活动,提出了创建 “四个一流”的目标和“四讲、四创”的任务要求。为激发队伍的内在活力,市物价局加强了内设组织机构建设。在省物价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将市检查所升格为副县级单位;于2006年9月份调整交流了22名中层干部,实现了人才的合理配置、优化组合,使队伍的整体合力大大增强。为从根本上解决办公拥挤、办公条件差的问题,改变20多年分散办公的局面,市物价局圆满完成了办公楼建设,于9月底正式交付使用。(李晓莹)国土资源管理
  【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不断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全市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特别把保护基本农田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严格执行基本农田目标责任制、用途管制、监督检查各项基本农田保护和管理制度,确保了全市基本农田面积没减少,质量没降低。同时,大力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在前两年争取国家和省土地整理资金6.2个亿的基础上,2006年又争取了国家和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7个,争取资金2.12亿元。至年底,国家、省投资的10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已通过省级验收, 有力促进了全市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全面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努力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用地保障】上年省分配聊城市的建设用地年度指标是260公顷,其中农转用指标是220公顷,远不适应全市建设用地的实际需求。为妥善解决供求矛盾,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一方面严把产业政策关、集约用地关;一方面积极向省里争取用地指标,用足用活建设用地指标折抵、置换、周转等政策,并积极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工作,确保了鲁能热电五期工程、往平铝电集团和聊城大学等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如期落地。2006年,省共批复聊城市建设用地500.6公顷,其中农用地420公顷,年底报省待批的建设用地还有444.2公顷,远远超过了省下达的指标。同时各级认真执行《山东省限制供地项目目录》和《山东省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控制标准》,从内涵挖潜、盘活存量土地方面狠下功夫。开展了节地型企业评比活动,评出了10家节地先进企业,启用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补充协议》,有力促进了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规范完善土地市场,政府土地收益显著提高】各级逐步健全完善了土地市场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国家、省规定的协议岀让地价最低标准,全面落实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试行了毛地拍卖出让。上年,市国土管理局完成了市城区七里铺村等宗地的拆迁工作,收回并储备土地148.5公顷。2006年,全市共招拍挂出让土地62宗,面积203.31公顷,通过招拍挂实现政府土地纯收益5.31亿元;其中市城区招拍挂出让土地28宗,面积97.05公顷,实现土地纯收益3.38亿元。大力推行国有土地租赁制,市城区共收缴土地租金794万元。2006年,全市土地成交总额达到18.98亿元,其中实现政府土地纯收益9.29亿元。
  【加大执法监察力度,严肃查处国土资源违法为】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巡回监察和“下查一级”制度,与公安机关建立了国土资源执法联合办案机制,组织开展了全市春季土地执法动态巡査。2006年全市共查处各类土地违法案件371宗,拆除非法建筑1533平方米,结案率达90%以上。认真开展了新开工项目用地清理工作。成立了清査工作领导小组,派出督导组30余次到各县(市、区)蹲点督导,对全市56个新开工项目用地情况进行集体会审。期间,根据省国土资源厅文件精神,对全市2005年以来的189宗,面积16645.35亩新上项目用地进行了清查并依法进行了处理。认真开展了“三项清查”工作。对全市2004年10月21日以来的以租代征、闲置土地和别墅违法用地进行了全面清理,查处以租代征集体土地用于非农业建设的71宗,涉及土地面积2200.48亩o扎实部署了土地违法违规专项清理活动,市政府成立了专项淸理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市国土资源局成立三个督查组进行督促检查。逐步建立健全了国土资源信访局长带案下访、领导包案等七项制度,对可能引发群众信访的问题反复摸排,学握实情,办结了一大批重大疑难信访案件。2006年,金市共办结各类信访案件199件(起),其中省联席办交办的25件重点信访案件已全部办结,有效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
  【坚持依法行政,国土资源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一是认真组织开展了土地资源调查工作。至年底,土地利用基础图件与数据更新调查工作已通过国土资源部预检,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依据。二是稳步推进新一轮国土资源规划工作。完成了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评价工作,开展了新一轮规划修编的前期准备工作。完成了全市矿产规划的数据库建设工作,三是开展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将东昌府区和东阿县作为挂钩试点县区,已上报国土资源部待批。四是测绘行政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完成了聊城城区27平方公里1:500地形图的补测工作及东阿、阳谷县城大比例尺地形测量工作,全市C、D级GPS控制网和三等水准网顺利通过国家局与省厅检查验收。五是认真开展了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秩序工作。进一步加大了对勘查、开采行为的监督力度,查封了8个无证开采的矿泉水企业,办理了18眼地热井的勘查、开采手续,彻底清查了遗留的45个矿产资源补偿费地质勘查和保护项目,有力规范了全市矿产资源开采秩序。六是加强了国上资源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土地管理法》和《矿产资源法》颁布20周年纪念日进行宣传,与市电视台联合举办了4期“国土在线”节目,与聊城日报社联合举办了”国土杯”有奖知识竞赛活动,组织全市系统干部职工参加了省国土厅举办的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知识竟赛活动,不仅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国,也极大促进了系统干部职工素质的提高。(李怀强张士征)
  统计工作
  【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不断强化农业普查的政府行为,及时召开会议、下发文件,成立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全市农业普查工作准备充分,基础扎实"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密切配合,新闻媒体密切关注、广泛宣传,营造了全市农业普查工作的浓厚氛围。各级统计部门精心组织、高效运作,保证了农业普査各环节工作高质高效。全市农业普查工作总体上來说是扎实的、效果是明显的、成效是显著的,得到了省农业普查办公室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市农业普查登记和质量复查工作已经完成,数据处理等工作将陆续展开。
  [统计数据质量明显提高】市统计局各专业制定了标准化操作规程,对基层数据的搜集、录入汇总、评估审核、上报等各环节进行了规范,并下发《聊城市统计标准化操作规范督察办法》,对落实情况进行严格督查;大力推行企业联网直报,从技术上减少了对统计数据的中间干扰;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县乡统计工作的通知》(聊政发〔2006〕39号),对进一步加强县乡统计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极大地提高了基层统计工作水平。加强统计普法教育,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坚持统计巡查制度,保证对基层统计的督导和监管。由于基层基础工作扎实.督导检查得力,操作规程科学,核算方法规范,各种比例系数使用适当,聊城市的数据较真实地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上报的数据多次受到省局的肯定和表扬。
  【统计服务职能进一步强化】市统计局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写出了一批有较高价值的分析报告,为领导及时掌握经济运行情况提供了重要参考。2006年,市统计局共撰写统计分析报吿60余篇,被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20余篇;省局和国家局采用统计信息数量均居全省第四名;市统计局被“两办”采用的信息数量连续多年居市直部门前列。在重大问题的分析研究上实行课题制.提高了分析研究的针对性和可用性。在2月召开的聊城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聊城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为与会代表提供了《跨越发展看“十五”》资料,满足了“两会”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参政议政的需要,得到了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代表们的一致好评。配合有关部门,圆满完成了全市新开工项目清理工作;受市委组织部邀请,重点参与了县乡换届县级经济社会实绩评价;积极参与、圆满完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业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文明城市测评、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等重大调查和评价任务。【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向纵深发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重视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市委十届第94次常委会议和市政府第39次常务会议分别要求进一步加强县乡统计工作,并印发了《聊城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县乡统计工作的通知》(聊政发【2006】39号),把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到政府行为层面,明确了基层基础建设的目标任务。完善了乡镇统计站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企业统计资料的审核、交接和档案管理等制度,召开了部门工作会议,加强了对部门统计工作的管理,开展了县乡档案整理归档工作,推进了县乡档案工作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进程,确保了各种载体、各类档案资料的完整,提高了基层档案管理水平,为进一步规范基层统计工作打下了基础。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向全方位、深层次发展。
  【统计法制建设再上新台阶】将统计执法检查工作纳入全局目标管理,加大力度,强力推进,严肃查处各类统计违法行为。2006年,全市共检查1264个单位,查出统计违法行为101件,已结案92件,其中警告、责令改正38件,处罚54件,达到了“查处一案,震慑一片”的效果。加强了统计执法监督,完善了统计执法报表制度、统计违法行为投诉、举报制度、案件回访制度、罚没收入管理制度、统计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制度、统计违法大案要案报告备案制度等。制定了《聊城市统计“五五”普法规划》,成立了普法领导小组,培训了各县(市区)普法骨干。圆满通过了省局对聊城的统计巡查工作。
  【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稳步推进】制定并认真落实《2006年聊城市统计制度方法改革要点》,统计制度方法的科学性、适应性得到不断提高。制定了《服务业重点行业统计调查制度》、《聊城市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正在研究制定《聊城市服务业发展指标体系及考核办法》。建立健全了市县两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巡视制度,制定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检查考核办法,定期对全市重点建设项口进行检查督导,进一步完善了固定资产投资制度。制定并实施了《全市文化产业统计监测报表制度》,全面启动了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监测工作。
  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制定了《聊城市统计局2006年度干部教育培训计划》,采取专业培训、以会代训、视频会议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了公共知识、专业知识的系统。培训,全年共培训人员2000余人次,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培训水平进一步提高,极大提高了基层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机构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经市编办批准,市统计局增设了国民经济核算科、贸易外经科、服务业统计科3个正科级机构,增加了相应的领导职数和编制。精心组织,圆满完成了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统计人员继续教育、高级统计师考试等工作,被省局评为全省统计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统计信息化建设取得新成绩】市统计局把加强信息化建设作为提升统计生产力的重要手段,不断争取资金,加大投入,更新设备,进一步改善了办公环境,优化了办公条件,提高了统计工作的生产能力。为各县(市区)架设了网络专线,升级了网络宽带,建立了网络安全防御体系,继2005年购买卡巴斯基网络版杀毒软件以來,2006年乂购置了入侵检测防火墙系统(NIPS),增加了系统的安全系数,为工作提供了更加安全的网络环境、建成并顺利运行了视频会议系统,全市的统计信息化建设已经走到了全省的前列。
  【机关建设成效显著】市统计局建立了文明创建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把创建工作纳入了工作目标规划;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和服务标准;开展了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规范了干部职工的文明言行,形成了自觉学习的良好风尚;单位内部环境优美、清洁整齐,为职工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被市文明委授予”市级文明机关’’荣誉称号。(市统计局)
  
  审计工作
  
  【统计机构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按照培养
  [综述】2006年,全市审计机关认真履行各项审计职责,在促进加强宏观调控、推进依法行政、维护群众利益、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市共审计(调查)单位511个,查出违规问题金额45577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76682万元,应上缴财政3465万元,已上缴财政1824万元。一是认真做好了新修订《审计法》的宣传贯彻工作。新修订的《审计法》颁布实施后,在全市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市政府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刘敏局长现场解答了新闻媒体及社会各界对新修订《审计法》关注的有关问题,市政府主要领导在《聊城II报》发表署名文章,向市县两级几大班子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单位发放《审计法》宣传手册,在聊城审计网站上开辟《审计法》宣传专栏,介绍有关内容。同时加强了对新修订《审计法》的学习和培训,举办了新修订《审计法》培训班,召开了全市学习贯彻新修订《审计法》讨论会,促进了对新修订《审计法》的学习和掌握。市局还及时根据新的《审计法》修订完善了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使其更加符合《审计法》的要求,更加适应工作的需要。二是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全市审计机关积极开展各种学习教育活动,狠抓业务知识技能的培训,为顺利完成各项业务工作任务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狠抓廉政工作,继续实行了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谈话诫勉、审计公示、审计回访等廉政制度,较好地推动了廉政工作的开展,维护了廉洁勤政的审计形象。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计算机审计水平。全市审计机关进一步加大了信息化成果的利用程度,凡被审计单位实行电算化核算的,都采用《现场审计实施系统》进行审计,并上传现场审计资料到审计办公系统,实现网上审核、法制复核。对于大型项目如电力审计、邮政审计、医院收费审计等,由计算机专业人员编写了相关的模块,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工作质量。同时,充分利用审计办公自动化系统,市局基本实现了机关办公自动化、无纸化,节约了审计资源,提商了工作效率。四是加强机关建设,提高整体工作水平。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狠抓内部管理,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保证了工作有序高效开展。加强了“三个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各项考核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财政审计】全市共对88个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重点加强了对资金量大、来源渠道多、有预算资金分配权和下属单位多的部门的审计,重点关注了部分单位预算执行和预算分配的情况,查处了延压滞留预算资金、预算编制不规范等违规行为,同时加大了对二三级单位的延伸审计力度,有力地保证了预算执行审计质量。结合市级预算执行审计,开展了对禽流感防治、城市建设、科技研发等专项资金的审计,并对困难县财政扶持政策执行情况和市级国有资产经营收益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有效利用了审计资源,提高了审计成效。此外,还进一步加强了财政决算审计,共对2个县级政府和56个乡级政府的财政决算情况进行了审计,有效促进规范了县乡政府的财政行为。
  【重点项目审计】为提高政府投资效益,进一步加大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力度,共完成23个工程项目审计,审计投资总额3亿元,审计核减投资额2294万元。为提高投资审计质量,进一步加大了跟踪审计力度,共对东昌宾馆改扩建、全市城市拆迁建设、兴华路拆迁改造、铃铛湖工程、污水处理厂建设和建设路花园路站前街建设等6个工程项目实施了跟踪审计,使审计关口进一步前置,有效的提高了审计监督效果。根据市政府的要求,市局抽调骨干力量,历时9个月,对城市拆迁建设项目所涉及的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城市建设情况进行了跟踪审计,涉及金额11078.39万元,确保了市政府拆迁政策的落实,并被市政府授予特殊贡献奖,维护了拆迁户的利益,维护了社会稳定。
  【专项资金审计】全年,重点突出了对涉农项目或资金的审计,全市安排审计涉农项目或资金达8项,涉及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乡镇中心卫生院建设专项资金、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农村合作医疗专项资金、计划生育资金、转移支付资金和粮食直补资金等。8月份专题召开了全市涉农审计座谈会,交流了做法,总结了经验,提出了要求,并下发了涉农资金审计意见。通过审计,进一步促进了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维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撰写了审计要情,受到市领导的高度重视。此外,还加强了对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开展了全市城市住房公积金审计、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审计、失业保险金审计、残疾人保障金审计、慈善捐款审计等,促进规范了社保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促进了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维护了社会和谐。抽调骨干力量,认真完成了省授权项目邮政和电力系统的审计,并按要求及时上报了审计报告。
  [经济责任审计】按照“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方针,以“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为目标,全市审计机关认真开展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点关注了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法规政策情况、重大决策情况、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和个人廉洁自律情况。市局开展了对全市县级检察长的经济责任审计,针对审计发现的共性问题,及时撰写了审计要情,得到了市政府领导的重视。全市共对165名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进行了审计,其中任中审计34名,对促进领导干部依法行使职权、依法行政、加强廉政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市审计局)
  质量技术监督
  【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努力提高全市经济综合竞争力】按照政府工作报告“力争新创山东名牌10-15个、中国名牌2-3个”的目标和省质监局关于名牌工作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超前谋划,提前运作,精细组织,大力引导帮助企业争创名牌,超额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目标。2006年,全市又有4种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新增中国名牌产品数量列全省第7位,中国名牌产品的总数达到9个,列全省第8位,其中,冠丰牌玉米种子是全省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农产品。13家企业的14种产品被评为国家免检产品,新增国家免检产品数量列全省第4位,国家免检产品总数达到20个。山东名牌总数达到69个,列全省第7位,其中新增山东工业名牌产品28个,列全省第6位,新增山东名牌农产品1个,山东省服务名牌企业1家。1家企业获得省政府质量管理奖,省政府质量管理奖获得企业达到2家。市政府被省政府授予“山东省实施名牌战略质量兴市工作先进单位”。1种产品申报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已经国家质检总局公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总数达到3个,列全省第2位。9月26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名牌表彰暨质量工作会议,隆重表彰了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市委郭兆信书记、省质监局丛大鸣局长岀席会议作重要讲话,并为名牌产品生产企业颁奖,极大地调动了企业争创名牌的积极性,进一步营造了培育名牌、争创名牌、宣传名牌和保护名牌的浓厚氛围。举办了《全国知名专家名牌战略暨质量管理江北水城论坛》,邀请了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质量协会副会长艾丰等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利用1天半的时间就名牌战略、质量管理及企业管理做了6场专题报告,培训人员300()余人,在增强企业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为全市企业争创名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邀请全国6名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注册质量管理体系高级审核员张守真等专家为企业连续举办了两期质量培训班,培训企业质量管理人员800余人。通过培训,2006年有128人通过了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全市通过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人员总数达到316人,占全省总数的20%,列全省第2位,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质量管理骨干人员。
  【夯实标准、计量、认证等基础工作,进一步增强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有效性】在标准化工作方面。一是市政府办公室转发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市科技局、市农业办公室制定的《关于在全市实施农业标准化指导员工程的意见》,市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市长任组长、分管秘书长、市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业标准化指导员领导小组,并在市质检局设立了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市政府举行了农业标准化指导员工程启动仪式,在聊城市科技特派员中聘任了44名业务精干、经验丰富的农业标准化指导员。充分发挥农业标准化指导员示范推广作用,积极探索出了一条点上示范、面上推广、逐步深入农户的新路子,着力提高农业标准覆盖率,引导农民按照标准化生产,促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至年底,第一批农业标准化指导员已全部深入到农业生产一线,并与各类农业示范区,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及农户结成56个帮扶指导对子。职能部门和涉农院所+农业标准化指导员+示范基地或示范区+农产品名牌或无公害农产品+农户的“五位一体”的新型农业标准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2006年市质检局帮助4大类涉农产品制定了32项产品标准,帮助申报建立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11种农产品申报了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新增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22万亩,有力提升了全市农产品的质量水平。截止年底,全市共拥有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6个,27种农产品被评为无公害农产品,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总面积达到40余万亩。二是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工作有了新突破。全市有1家企业通过了国家A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有1家企业被确认为国家A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企业,5家企业通过了省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至年底,又为6家企业申报了省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三是采用国际标准有了新进展。2006年,共帮助6家企业的7种产品获得了采用国际标准标志。全市共有12家企业的13种产品获得了采用国际标准标志,有力促进了全市外经外贸工作的发展。
  【计量工作】一是积极开展节能降耗计量服务活动。积极发挥计量技术优势,指导企业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制定技术改进方案和节能降耗的改进措施,建立有效的计量监控、节能评价体系,为企业耗能设备进行测试及效率分析。指导16家重点耗能企业合理配备计量器具112台件,培训计量技术人员436人次,帮助5家大中型企业完善了测量管理体系,12家中小型企业开展了计量检测体系确认,帮助2家企业通过了省级计量保证确认。在全市节能工作会议上,市政府印发了开展节能降耗计量服务活动的经验材料。二是大力开展了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计量保证能力评价工作。帮助2家企业的238个产品通过了C标志评价,帮助2家企业的31个产品通过了C标志扩项,全市已有567个产品通过C标志评价。三是加强了对“民用四表”(水表、电能表、煤气表、热能表)的监督管理。特别是积极发挥“民用四表”检定中心的作用,统一规范地开展检定工作,共检定民用四表38422块,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认证工作】市政府高度重视认证工作,明确提出了使通过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新增30个以上的任务目标。市政府办公室转发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进一步推进质量认证工作的意见》,向各县(市、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下达了2006年认证工作任务目标。市政府召开了全市认证工作会议,对全市认证工作进行了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举办了认证工作培训班,邀请省局专家为全市300余家企业的质量管理人员做了专题报告,为企业开展认证工作打下了基础。积极开展认证服务活动,帮助企业开展认证。2006年,新增认证企业60家,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认证工作目标。
  [狠抓两大安全,为开展建设“平安聊城”做出积极贡献】把突出抓好食品质量和特种设备安全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狠抓重点措施、重点部位和重点任务的落实,2006年全市未发生一起食品质量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事故。
  在抓食品质量安全工作方面。一是严格市场准入制度。依托企业质量电子档案对全市541家食品生产企业实行了分类监管,加大了对获证企业的监管力度,对全市328家获证企业进行了专项检查。全年共受理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150家,有102家企业获得了106张食品生产许可证。二是加大专项检查力度。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小麦粉、植物油、乳制品、含乳饮料等食品质量专项检查。共检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62家(次),查处食品质量违法行为157起。三是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规范和整顿工作。单独建立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质量档案,与小作坊业主逐一签订了食品安全承诺书,按照定人、定责、定区域、定企业的要求,实施了分类监管,小作坊业主依法经营意识显著增强,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活动得到有效遏止,散、乱、差的现状得到初步改观。四是根据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做好了山东省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检查工作。根据省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检查组反馈的情况,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得到了检查组的充分肯定,特别是小作坊的监管作为工作亮点成为检查的增分项。五是修订了《聊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确保了一旦发生类似事件,能够快速反应和高效处置,最大限度降低危害程度。在抓特种设备安全方面。一是在全省率先开展了特种设备注册登记专项整治活动。全年共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600余家,检查设备10883台(次),新增设备1700余台,下达《安全监察指导书》199份,立案查处23起。全市共建立特种设备档案8200件,注册登记率为100%,定检率为99.02%,确保了全市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率100%,报检率100%,持证上岗率100%,隐患消除率100%。二是进一步完善安全监察网络。在全市31个区域监管机构中配备了62名特种设备监管员,从全市129个乡镇中聘请了135名乡镇办事处协管员,从特种设备集中的企业明确了217名企业联络员,真正建立起纵到底、横到边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网络。同时,对全市414名特种设备监管员、协管员和联络员进行了培训。不断加强了对安全监察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培训考核压力管道检验人员60人,培训考核特种设备作业人员2845人。三是加强信息化网络建设。制定了《聊城市特种设备定期检验报检工作管理办法》,充分利用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平台,形成适时信息化数据监管与定期考核,实现了监察、检验、执法、监管信息共享,整体联动,最大程度地消除安全监察工作的盲区和死角。四是积极开展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及时查处各类安全隐患1369处,其中严重隐患169处,有效避免了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平安聊城”建设做出了贡献。五是提高应对特种设备突发事件的能力,完善了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市政府将特种设备应急反应机制建设纳入了市政府统一规划,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聊城市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并以市政府文件下发。建立起了由56人组成的特种设备专家数据库,进一步提高了对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的应急救援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推行区域监管服务,从源头把好质量关】
  1、稳步推行区域监管服务工作。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监管服务关口前移,抓基层、抓基础、抓队伍,在县级局推行“小机关、大监管、大服务”的工作模式,重新在全市31个中心乡镇统一设置服务监管机构,把人员压到一线开展服务工作。坚持“淡化权力意识和部门利益,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的理念,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与企业一起共同经营企业。着力在服务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想企业之所想,解企业之所急,帮企业之所需。通过巡查等工作,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采取得力措施,进行规范和帮扶,充分发挥质监部门在质量、计量、标准化、特种设备、生产许可证、质量认证、名牌、免检等职能优势,通过引导、示范、扶持等方式,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积极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全面履行职能。区域监管工作人员长期驻扎在各中心乡镇,通过认真分析本辖区产业结构和产品质量状况,结合质监职能优势,因企制宜,一企一策,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管服务,积极协调各专业技术机构帮助企业把好产品质量关,推行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促进产业、企业、产品竞争力的提升。2006年,全市系统31个区域监管机构共为2737家企业建立了动态的电子质量档案,向企业提供服务13000余家次,为企业提出整改建议1000余条,扶持壮大区域特色产业5个,帮助企业改进生产工艺200多项,帮助企业建立实验室38个,完善企业管理制度1200余项,培训技术人员2600余人次。
  2、强化打假治劣工作。以食品、农资、建材等一些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影响面广的产品为重点,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打假活动,确保了全市没有出现大的区域性质量问题,在生产领域没有发生大的假冒伪劣案件,为维护“诚信聊城”形象做出了贡献。当年,全市质监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7876人次,立案查处质量技术监督行政违法案件783起,端掉制假售假窝点67个,查获假冒伪劣商品货值2275万元,受理质量申诉164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12.6万元,有效地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
  3、严格市场准入。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工作的意见》,对全市生产许可证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使全市更多的产品获得进入市场的通行证,积极帮扶企业完善生产条件,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全市共有328家企业获得了341张食品生产许可证,229家企业的268种产品获得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加强基础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的能力不断提高】在实验室建设方面。2006年建成了市纤检所中国棉花公证检验(聊城)实验室、市质检所农药(农产品)检测中心2个高标准专业实验室。市质检所、计量所、市纤检所全部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市锅检所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资质认可。在加强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的同时,加强了质量检验、计量检测等常规项目的建设,为企业、用户提供准确可靠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检验检测数据,增强了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在基础建设方面。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的东昌府分局综合办公楼、建筑面积2820平方米的茌平县局综合办公楼和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的冠县局综合办公楼的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结束了全市系统各单位无办公楼的历史。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根据市政府信息化工作要求和山东省“金质工程”二期的规划实施要求,完成了市局与县级局、市局技术机构的联网工作,并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开发创建了县级局、市局技术机构工作模块,全市系统内传阅文件、签发文件等一些工作事务全部在网上完成,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办公自动化使用率列全省系统第一位;根据市政府统一安排,联通了聊城市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实现了电子化接收政府公文,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程飞)
  工商行政管理
  【综述】2006年,全市工商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凝聚全员力量、构建和谐系统为抓手,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主旨,解放思想,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干事创业,各项工作成效显著,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一、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果,支持服务经济发展工作成效显著
  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积极服务经济发展。一是召开了高规格、大规模的支持服务经济发展誓师大会,出台了66条支持经济发展的具体意见,进一步放宽了市场准入,优化了市场发展环境。二是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进一步健全各项服务制度和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各类市场主体的快速发展,至年底,全市共有各类企业19650户,注册资本(金)463.5亿元;个体工商户66348户,注册资金8.5亿元。三是为重点企业开通了“直通服务快车”,对市政府确定的十大“百亿产业”项目实施了重点帮扶。四是引导协助企业实施商标战略、争创荣誉称号,努力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件、山东省著名商标56件。拥有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9家、省级71家、市级128家。拥有省级“消费者满意单位”54家。五是充分发挥动产抵押登记职能,共办理各类抵押物登记419件,盘活企业资产99.2亿元,实现融资48.4亿元。六是开展了大规模的送法上门活动,为企业培训人员3600余人次,深入各类企业现场服务16000多次,为企业做实事好事3800多件。七是充分发挥个私协会的作用,深入开展“双文明”创建和“走千家企业、访万个商户”活动,开展了以“送温暖、献爱心”为主题的帮扶弱势群体活动,推广了“利用社会资源为会员提供优惠服务”的做法,服务范围不断拓宽,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八是为下岗人员从事个私经营开辟了“绿色通道”,开展了“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共为1681名下岗人员办理了营业执照,减免各种费用312万元。九是大力做好打假护农、品牌富农、市场兴农、合同助农、经纪活农、注册引农“六篇文章”,竭尽全力做帮助农民致富的“引路人”和维护农民权益的“贴心人”。为农民提供咨询、指导和服务46000余次,帮助农民和农资经营户解决实际困难3500多件。十是借助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平台,认真组织招商引资活动。近几年共签约合同项目88个,合同引资71.9亿元。同时,将全部招商引资项目纳入“红盾帮扶工程”,实施跟踪服务和重点帮扶,有力地促进了项目的落地生根,已到位资金56.6亿元。另外,积极参与聊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和国家模范环保城工作,共出动检查车辆1500余台次,检查人员3600余人次,市场的规范化程度及经营秩序有了明显改观。
  二、坚持依法行政,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效
  全市系统以拓宽监管范围、推进职能到位为重点,深入扎实地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活动,共查处各类违法违章案件11653件,案值2925万元。一是以维护食品安全为重点,严把市场准入关,全面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工作,先后对食品、农资、成品油等96个批次的商品进行了监测,及时发布了警示信息。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经营者自律制度,严格规范了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深入开展了食品专项整治行动,共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案件387件。积极探索推行了农村流动食品经营者证明统计制度,为加强对农村流动食品经营者的管理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子。二是不断加大对商业贿赂的整治力度,分层次、分阶段地开展了专项治理行动,共立案查处商业贿赂案件55件,案值107万元。三是深入做好注册商标专用权保护工作,集中开展了以查处侵犯食品、药品商标和侵犯驰名、著名商标为重点的专项活动,共查处各类侵犯商标专用权案件188起,收缴违法商标标识42000余件。四是严厉查处各类虚假违法广告。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了对医疗、药品、保健食品、美容服务等广告的监管,查处各类违法广告案件160起,有力地遏制了广告违法行为的蔓延态势。五是加大了对传销行为的整治力度。在抓好日常严防严控的基础上,多次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共端掉传销窝点30个,说服教育并驱散传销人员1200余人,有效地打击了传销活动。六是及时高效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市局建起了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指挥中心,大力开展了12315“五进”活动,全市建立消协投诉站和12315联络站4000多个。共受理消费者投诉4200多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60余万元。七是深入开展了安全生产检查、网吧整治、非法改装汽车治理、“两虚一逃”专项整治、乙醇汽油推广和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以及“扫黄打非”等项活动,有力地维护了良好的市场秩序。在做好监管执法工作的同时,继续深化“小局大所”改革,初步构建起了规范有序、运转高效的监管执法工作格局。为规范监管执法行为,强化监管执法力度,坚持不懈地加强法制建设,健全完善了“一制四化”,大力推行网上办案,深入开展法制检查,逐步实现了对行政执法的全方位监督。
  三、坚持强根固本,干部队伍建设成效明显
  一是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及时出台了《关于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意见》,明确了领导班子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总体要求。二是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了岗位大练兵活动,适时提出了“一二三四五六”的工作要求,全体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行政能力大幅度攀升。以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契机,狠抓政治思想教育,大力培育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三是大力优化执法工作环境。精心承办了由市纪委主办的“工商杯”学党章知识竞赛,举办了“学党章、守纪律、正行风”和“预防职务犯罪”演讲比赛,并到各县市区巡回演讲。组建了“红盾合唱团”,积极参加“2006中国江北水城合唱节”,在总决赛中荣获“特等奖”。四是大力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确立了“五进四入两全”的思路和格局,即廉政文化进机关、进基层、进窗口、进市场、进家庭;廉政文化入目、入耳、入脑、入心;全天候、全方位地营造主题鲜明、品味高雅、特色突出的廉政文化氛围。市纪委在市局召开了市直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现场会,观看了“红盾清风行文艺汇演”,全面推广了我们的廉政文化建设经验。
  【公平交易执法】一是深入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整治工作。市局召开了全市系统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会议,下发了《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分层次、分阶段地对医药购销、中介服务等行业进行重点治理。共立案查处商业贿赂案件55件,案值107万元。二是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继续加大对供水、供电、供气、供热、交通、医院等公用企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规范了公用企业和具有独占地位经营者的经营行为,维护了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三是组织开展了对假冒、仿冒、欺诈误导、“傍名牌”等专项整治。把鲁西化工集团作为政企联合打假重点保护单位,对产品包装装潢加以重点保护,进一步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四是依法严厉打击传销,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完善了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层层签定了禁止传销和监管直销责任书,共出动执法人员2200人次,车辆620台次,端掉传销窝点30个,说服教育并驱散传销人员1200余人。五是积极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开展了6次非法出版物专项清理行动,共查获非法出版物3000余册,进一步净化了文化市场。
  【市场监督管理】一是深入开展“红盾护农”活动。完善了农资经营者信用管理制度,认定了全市第一批“农资商品诚信经营业户”116家。大力推广农资连锁经营模式,确保农民买到质优价实的生产资料。强化了农资抽检力度,共抽取10个种子样品、5个化肥样品和4个农药样品,合格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依法严厉打击了各类坑农害农行为,共查处违法经营农资案件368起,案值197万元,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320余万元。二是加强汽车市场管理。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动车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从新车销售、旧车交易、报废车回收和私车公挂等方面对汽车市场治理整顿,共查处汽车销售企业违法经营案件22起,提出整改建议36条,为28家企业颁发了汽车销售资格文件。成功举办了第二届“水城之春”汽车展。三是开展节日市场专项整治。共出动2940人次,检查各类经营者9630家,检测各类蔬菜、肉食596个样品,合格率97%,对不合格商品责令退出市场,有力地维护了节日市场秩序。四是开展乙醇汽油推广和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成品油市场监管工作的通知》,制定了《聊城市工商系统成品油市场监督管理方案》,开展了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印制了600套成品油经营进销存台帐和市场巡查记录簿,有效地规范了全市成品油经营行为。五是大力发展培育农村经纪人。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措施,降低了经纪人登记门槛,为农产品的购销、运输开通了“绿色通道”,为经纪人的发展大开方便之门,全市已登记农村经纪人2200多户,有力地促进了农产品流通。六是积极参与聊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和国家模范环保城工作,共出动检查车辆1500余台次,检查人员3600余人次,市场的规范化程度及经营秩序有了明显改观。
  【合同监督管理】一是开展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积极引导企业参加“守合同重信用”活动,拥有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9家、级71家、级128家。举办合同信用法律法规培训班26起,培训人员1380多人。二是开展“订单农业”工作。制定了《关于开展“合同帮扶”工程促进“订单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按照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原则,把阳谷凤祥、高唐蓝山等涉农龙头企业作为重点帮扶对象,从健全合同管理制度、规范合同文本、完善合同条款、督促合同履行、强化合同档案管理等方面提供指导服务。共指导帮扶26家涉农企业开展“订单农业”活动,规范完善订单合同1620多份,督促履行和调解农业订单230多件,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种植、养殖业的发展。三是深入开展企业动产抵押登记工作。充分发挥动产抵押登记职能,充分发挥动产抵押登记职能,积极帮助企业盘活资产,融集资金。共办理各类抵押物登记419件,帮助企业盘活资产99.2亿元,实现融资48.4亿元。
  【企业登记管理】一是创新服务方式。进一步完善了行政许可公示制度和咨询服务制度,在行政服务大厅工商窗口设置了公告栏,张贴悬挂了业务接办事项一览表、办事流程、办理时限,进一步完善了“互联审批制”和“首办责任制”,大力推行了“一条龙”服务、预约登记和上门服务等措施。二是规范登记行为,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坚持做到凡与《行政许可法》、《公司法》等企业登记管理的法律法规不相符的,一律不予执行;凡是法律法规和国家的规定的条件和程序,一律严格执行。全年共办理行政审批事项25305项,其中:设立内资企业415户,私营企业2185户,外商投资企业45户,个体工商户12222户,办理各类变更、注销登记8184户,全市各类企业的注册资本达到了535.44亿元。三是扎实做好年检验照工作。在审查各类市场主体登记条件、经营情况的同时,把前置条件作为审查重点,凡业户经营项目涉及前置审批许可证件的,一律要求提交有效的审批文件和许可证件,凡不能提交的,令其限期补办,逾期不能补办的,责成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尤其是加大了对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食品、网吧、娱乐业、汽车生产和改装行业的检查力度。加强对“两虚一逃”违法行为的监管,共查办“两虚一逃”案件36件。积极推进网上年检,大力提高年检工作效率。全市网上年检的企业达到3651户。四是认真开展查处取缔无照经营活动。以危害人体健康、有重大安全隐患、威胁公共安全、假冒伪劣商品、黑网吧等为重点,严厉查处无照经营行为,共取缔各类无照经营3211户,有效地维护了市场经营。五是强化属地监管责任,提高监管效能。按照“小局大所”改革的总体要求,在完善“经济户口”、实施分级分类监管的基础上,制定了工商所属地综合监管责任制度,细化了责管责任,明确了工商所负责本辖区监管工作,工商所对业户的监督管理实现了由被动监管向主动监管、由随意无序监管向科学规范监管的转变,大大提高了监管效能。
  【商标管理】一是加强商标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企业、消费者的商标意识。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和“4.26知识产权日”为契机,广泛进行法律法规宣传和接受消费者咨询,发放宣传材料10000余份。编印《聊城市商标汇编》860多本免费赠送给相关企业和单位。二是以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为重点,加大了商标法的宣传力度,严厉打击商标侵权行为。集中开展了以查处侵犯食品、药品商标和侵犯驰名、著名商标为重点的专项活动,共查处各类侵犯商标专用权案件188起,收缴违法商标标识42000余件。帮助东阿阿胶集团开展了清理侵犯 “东阿阿胶”驰名商标专用权的行动,整顿规范东阿阿胶专卖店、直销处13家。三是发挥商标监管职能作用,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名牌战略、促进地方经济加快发展的总要求,积极引导企业增强商标注册和商标保护意识,帮助指导企业办理商标注册、变更、续展、转让等26件,先后为风祥集团、金号纸业、鲁西化工集团整理申报了驰名商标材料。鲁西化工集团的“鲁西”牌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驰名商标,有12件商标被省工商局认定为山东省著名商标。同时,加大了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指导力度,积极引导农民运用品牌战略增加收入。
  【广告管理】一是抓好广告普法宣传工作。多次组织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上级的文件精神,不断提高其自觉履行广告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通过各种舆论媒体,加大广告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群众对虚假广告的识别能力。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完善了违法广告公告、广告市场信用监管体系、广告活动主体退出广告市场等制度,主动加强与媒体单位的协调和沟通,指导媒体单位建立广告的承接、登记、审查、存档、管理等各项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媒体和广告经营单位的自律制度。三是制定了《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与药品监督局、卫生局等单位联合,加强了对医疗、药品、保健食品、美容服务等广告的监管,查处各类违法广告案件160起,有力地遏制了广告违法行为的蔓延态势。同时,不断探讨新形势下广告监管的方式方法,对发现的违法广告立即责令停止发布,并迅速组织立案查处;对交办、转办、转交的案件以及群众举报的案件线索,及时进行调查处理。
  【消费者权益保护】一是强化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制定了《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方案》,先后对食品、农资、成品油等96个批次的商品进行了监测,及时曝光不合格商品,查处违法行为,发布警示信息。二是适时开展专项整治活动。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季节和不同的消费人群,开展了查处假冒伪劣奶制品、含“苏丹红”食品等专项整治活动。对临清轴承市场进行专项整治,检查经营户370余户,查获包装箱1000余个,轴承封尘片8000余套,有效地规范了市场秩序。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打造12315工商品牌。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大12315宣传工作的通知》,通过采取墙体广告、公益宣传牌、维权提示牌等多种形式对12315进行广泛宣传,基本做到每个镇有12315公益广告,每个村有12315墙体广告。在聊城大学建立了12315维权岗,举行了维权讲座,扩大了12315的社会知名度,使12315成为展示工商形象的“窗口”。四是加大维权力度,深入开展政企联手打假工作,先后与五粮液酒厂、茅台酒厂、宝洁公司、立白公司等名优企业开展政企联手打假活动,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消费者协会】一是组织开展了全市纪念“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系列活动,举办了由30多家企业参加的名优商品展览展示会,广泛宣传了消费知识,向广大消费者推荐了名优产品。二是举办了全市食品安全知识电视大赛,组织全市16家名优企业参加了2006中国(山东)3•15名优商品博览会,组织参加了山东省第十届“国标杯”3•15好新闻评比活动。三是开展了全市食品安全放心工程问卷调查工作。在公务员、学生、企业、普通市民等四个不同层次的人群中随机抽出500人开展了食品安全放心工程问卷调查工作,取得了富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四是开展了聊城市2006年度消费者满意单位的评选工作和山东省第六届消费者满意单位的考察、推荐工作,共评选出市级消费者满意单位189家,推荐省级消费者满意单位54家。五是积极开展农资知识下乡活动。在春播期间与农业局、农机局等部门联合开展了“农资知识下乡维护农民权益” 活动,及时为农民提供消费咨询。六是积极受理消费者投诉,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各级消费者协会共受理消费者投诉3160件,处结率99.5%,为消费者提供消费咨询服务52000余人次,挽回经济损失196万元。【个体私营企业协会】一是积极开展形势政策和法制教育。通过采取举办学习班、设置学习栏、印发宣传材料多种形式,深入组织会员学习党的政策和有关的法律法规,不断提升会员的法律水平和自我保护水平。二是与市文明办、市工商局深入开展“双文明”创建活动,共评选出省级“文明诚信企业”12家、“文明诚信个体工商户”13户;隆重表彰了200家市级“文明诚信企业”和“文明诚信个体工商户”。三是开展了以“送温暖、献爱心”为主题的帮扶弱势群体活动。元旦、春节期间组织会员向老红军、老党员、孤寡老人、特殊教育学校等开展捐赠衣物、学习用具等爱心奉献活动;围绕“互助•诚信•发展”主题,开展了“第十个光彩服务周”活动,组织会员走上街头、学校、农村,为广大群众搞好义务服务。四是深入开展了“走千家企业、访万个商户”活动,印发问卷调查3万余份,走访个体工商户4万余户、私营企业3千余家,充分激发了广大会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五是推广了临清市协会“利用社会资源为会员提供优惠服务”的做法,在医疗、子女入学和维权服务等方面为会员提供优惠服务。六是组织会员参加了西洽会、省民营企业人才招聘周、童博会、美容化妆大赛、民营企业家高峰论坛等活动。七是认真做好维权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了投诉服务中心(工作站)的建设。为会员解答咨询10000余人次,帮助个体私营企业起诉1件,指导个体私营企业申请仲裁1件,共为会员挽回经济损失80余万元。八是加强了对非公企业中的党建工作指导,组织开展了“模范个体工商户党员”、“党员示范岗”等活动,扎实深入地开展了个体私营经济党建工作。
  (兹向军)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综述】2006年,聊城市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2549起,死亡308人,受伤1892人,直接经济损失837.29万元;与2005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6.15%、9.41%、1.41%和1.25%。
  一、采取多种措施,强力推动安全生产
  (一)用足考核政策,严格安全生产奖惩。一是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度。2006年,市政府重申了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对考核分数低、发生事故多的县(市、区)、部门和单位给予黄牌警告,取消其所有评先树优资格,并实行挂牌整改。考核不及格或发生重特大事故的实行“一票否决”,不仅取消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以及直接责任人参与当年评先、评优资格,而且不能晋级提拔。二是对上年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和“黄牌警告”单位实行跟踪考核。为了维护安全生产目标考核的严肃性,2005年市政府对包括2个乡镇政府在内的10个单位实行了安全生产“黄牌警告”,对2个单位实行“一票否决”。为了加强对安全生产落后单位的管理,市安委会制定了对安全生产“黄牌警告”、“一票否决”单位的跟踪管理办法。对“黄牌警告”单位实行季度汇报、半年检查的管理办法。对“一票否决”单位,实行全年跟踪、年底考核的管理办法。三是扩大了责任状签署范围。2006年年初,市政府与8个县(市、区)政府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及62个市直单位签订了《2006年安全生产责任状》,签订责任状的单位比上年增加了20个。
  (二)利用经济手段,推动安全生产工作。一是在烟花爆竹经营行业和聊城市公路局推行了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试点工作。2006年,市安监局把在企业中推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作为工作重点,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率先在烟花爆竹行业和市公路局进行试点。为此,市安监局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并且制定了风险金提取、管理办法,全力推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共收取10家烟花爆竹批发企业和470家烟花爆竹常年经销企业风险抵押金124万元。二是加大了安全生产事故经济处罚力度。东阿“10.02”建筑事故查处中,市安监局依据《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有关条款,对责任单位一次性给予50万元经济处罚,责任单位已按期交纳。全年全市共收缴安全生产处罚金110万元。没有发生一起行政复议和罚款漏收现象。
  (三)追究事故责任,严肃查处生产安全事故。为了确保生产安全事故查处到位,市安监局本着快速反应、“四不放过”原则,认真查处事故责任。为了方便群众举报,市安监局设立了生产安全事故举报电话,并在新闻媒体上公布。市监察局、检察院、安监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落实〈关于加强行政机关与检察机关在重大责任事故调查处理中的联系和配合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建立了市、县、乡三级联动,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生产安全事故查处联动机制。特别是在高唐“1•07”交通事故、东阿“10•02”建筑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中,市安监局充分发挥牵头单位职能,认真究查事故责任。2006年,共查处生产安全事故8起,有32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3人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四)强化行政执法,推动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一是开展了市、县两级安全生产联合执法检查活动。针对全市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人员现状,市安监局从加大执法力度和锻炼队伍两个目标出发,整合人力资源,创新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模式,从8月下旬开始,组织开展了市、县两级安全生产联合执法检查活动。这次活动共抽调市、县两级执法检查人员和市政府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共计30人,组成两个检查组,采取随机抽样、现场检查的方式,分现场检查、整改复查、违法处理三个阶段进行。共检查8个县(市、区)及经济开发区的106家企业,涉及危险化学品、机械制造、电力、纺织、造纸、印染等行业,共查出隐患1233项,制作现场记录106份,下达整改指令书105份,复查意见105份,处罚告知23份。市安委会办公室对27家企业的87项安全隐患的责任企业和责任人予以通报,实行“挂牌”整改。2006年,共检查生产经营单位353家次,依法对7家未经审批擅自建设、生产的危险化学品项目进行查处。二是更新检查方式。在全年开展的节假日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及四月份和十月份安全生产检查月活动、冬季安全生产集中整治活动中,变行政性检查为专业性检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0月份安全生产检查月活动期间,按照八个专业办公室分工,以行业业务检查为主线条,分行业检查到基层单位,突出专业检查特点。市安监局组成2个检查组,负责抽查各县(市、区)。形成了线面结合的检查新方式。全年共检查生产经营单位3277个,查出各类隐患6321个,限期整改101项。三是突出重点领域,力保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市安监局将城区安全生产划分为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燃气燃油、公众聚集等场所消防、水上游乐安全五个方面,分别由一名党组成员和责任科室承包,并且完善城区安全责任制,细化了职责。四是突出重点内容,促进检查实效。在各种检查开始,市安监局在方案中明确检查的重点行业、重点内容,防止了各种检查活动“走过场”。在冬季安全生产集中整治活动中,市安监局列出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城市燃气、输油气管道、消防、烟花爆竹和民用爆破器材、学校安全等8个重点行业,并且分别列举了重点内容,从而突出了检查重点,增强了冬季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针对性。
  二、落实监管任务,积极履行各项职责
  (一)强化规范管理,严格行政许可审批管理制度。一是严格程序,严把市场准入关。为了确保行政许可工作的严肃性,市安监局根据有关文件,出台了行政许可审批工作流程图。每个流程关口都有责任人签字。做到了行政许可责任落实到人。为了从严控制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市安委会下发了《关于从严控制设立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的通知》,对从严控制危险化学品项目的审批原则、审批程序进行详细界定。并且设计了《聊城市新设立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审批呈报表》。涉及了产品是否填补全市空白、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是否采用国家推广的工艺设备、是否高科技产品、发展前景如何等栏目,要求每个栏目必须由责任审查人和专家组成员分别签署意见。在此基础上分别由县(市、区)政府、市化工办、市安监局、市政府领导签属意见,方可进入审批程序。二是认真开展已取证生产经营单位“回头看”活动。为了强化对已取证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管,市安监局共组织各类“回头看”专项检查6次,查出各类隐患652项,其中立即整改276项,下达整改通知书38份。5月26、27日,市安监局邀请3名省专家组成员对鲁西化工集团第一化肥厂、蓝威化工有限公司及其东阿分公司进行了全面的安全生产现场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三是加强对取证企业的日常管理。市安监局对烟花爆竹9家批发经营单位实行日报制度。督促9家烟花爆竹批发经营单位配备了微机,春节期间对库存、销售等经营情况每天下午5时前上报电子数据。为了严把烟花爆竹进货关,市安监局严格审查生产厂家资质,确定了28家生产企业为聊城市生产供货竞标单位,由批发单位委托厂家印制防伪标签1600万枚和防伪封签22万枚,防止了假冒伪劣产品的深入。为了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进行有效监管,市安监局从2006年10月份开始,组织了县(市、区)互查活动。共检查72家企业。在非煤矿山的发证工作中,严格审查,严格管理,有46家企业申报材料被责令退回。2006年共审发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91家、经营许可证213家;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343家;烟花爆竹批发零售许可证1537家。
  (二)强化样板培养,推动质量标准化建设。从2006年3月起,在全市机械制造企业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复评工作,印发了《关于开展机械制造行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复评活动的通知》,委托安全生产协会开展全市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并聘请了5位专家开展复评工作。为了全面掌握考评工作程序、方法及考评标准,市安监局组织专家多次学习标准,并聘请国家级考评专家讲解标准及考评程序等相关问题,并且安排专家及企业人员去济南系统培训学习,取得了国家级考评资格证书。为了进一步推动烟花爆竹批发经营单位质量标准化工作,市安监局在临清召开了现场会,推广临清的经验。并组织协会专家组先后对中通轻客等6家企业开展了安全质量标准化咨询、复评活动;鲁西化工集团所属6家企业确定为申请安全标准化一级单位。市安监局商请青岛有关专家到聊城进行现场指导、咨询。为了切实学习先进经验,市安监局组织有关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到青岛、滨州、济宁等地参加学习班或参观学习。全市已有4家企业通过了一级复评验收。
  (三)强化宣传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一是抓住机遇,加大宣传力度。胡锦涛总书记讲话发表以后,市安监局立即行动,召开县(市、区)安监局长会议,学习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部署宣传学习工作。市安监局还专题向市委督查室呈报学习情况,扩大宣传力度。部分县(市、区)利用新闻媒体播报公益广告,张贴标语促进了宣传面的扩大。《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颁布以后,又组织专家组成员及全市安监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各业务科室分别召开重点生产经营单位会议,学习贯彻《条例》精神。市安监局还专门召开专家组座谈会,学习《条例》精神,分析安全生产形势,为安全生产工作献计献策。2006年6月1日,市安委会在金鼎商厦广场举办了“安全生产月”启动仪式,各县(市、区)也分别采取了彩车游行、发放宣传品等方式举办宣传活动。2006年,全省安全生产月期间共举办了三次全省性的竞赛活动,聊城市全部获奖。其中“济炼杯”安全生产执法竞赛,聊城市代表队取得了第二名,并获得“济炼杯”全省安全生产执法竞赛优胜奖。在省安监局举办的全省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电视大奖赛中,聊城市代表队获得全省第三名,并获三等奖和优秀组织奖。由山东省安监局、省总工会、团省委共同举办了“山东省首届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大赛”,市安监局获得优秀组织奖。整个安全月活动,聊城市获得优秀组织奖。二是规范管理,切实搞好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和复审工作。为了加大培训管理力度,市安监局重新明确了机构、大纲、教材、培训学时,建立了培训机构课时表、人员、任课教师、培训人员档案等内容在内的档案,随时掌握培训情况。2006年,共组织特种作业人员考核126场次,计9865人,复审考核2616人。三是突出重点,强化全员培训。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素质。《条例》是山东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第一部综合性法规。为认真做好《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全市共举办《条例》培训班56期,培训法人代表、安全管理人员共计9860人次。为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市安监局出台专门文件,对全市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再培训。共组织指导全市举办各类危险化学品培训班26期,考核学员共计2760人次。针对2006年夏季高温、干燥和化工生产的特点,市安监局于2006年7月19日至23日组织对全市最大的化工生产企业一鲁西化工集团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和考核。参加培训的有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安全(科)处长及所属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共70余人。(张淑滨)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综述】一、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扎实有效
  一是食品安全综合监管体系得到完善。着力加强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机制建设,先后出台了《聊城市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规章制度。根据《山东省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行政责任追究办法》的要求,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以及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各成员单位签订了《食品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并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平安建设”考核范围,实现了政府负总责与综合监管工作的有机结合,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得到了充分体现和有效落实。二是食品安全信息管理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信息报送、传递和发布进一步做出了规定,实行了《食品安全信息》月报制度。按照《聊城市食品安全事故(案件)督察督办制度》的规定,不断加强对食品安全事故的督察督办,对各种来源的食品安全信息,根据其性质、情节、危害范围及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做到了件件有落实、项项有回声。认真开展调研工作,形成了《聊城市食品安全状况和监管现状调查报告》,为领导决策和监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依据。三是食品放心工程工作稳步推进。大力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先后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了元旦、春节期间的食品安全工作督察以及“五一”、“十一”黄金周和中、高考期间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小麦粉专项整治。精心筹划,积极准备,圆满完成了省政府对聊城市综合评价和食品安全责任目标考核的有关具体工作,认真组织了对县(市、区)食品放心工程的综合评价工作。在莘县、临清试点成功的基础上,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全面铺开。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 《聊城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县和示范单位评选办法》,推动了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药品医疗器械市场治理显著加强
  一是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行动全面铺开。根据市政府《聊城市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方案》,先后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打击制造邮售假药专项斗争以及中药材及饮片、医疗机构制剂、医疗机构院中院、疫苗、“齐二药”假药、“欣弗”注射液等专项监督检查活动,对药品生产、经营、医院制剂室和医疗器械进行了拉网式检查,查处了一批制假售假案件,有力地打击了制售假劣药品违规行为,药品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全年共出动监督执法人员19765人次,检查涉药单位8164个,受理举报115起,立案536起,捣毁假劣药品生产窝点6个,罚款330万元并全部上交国库。二是“两网”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临清、高唐、茌平等县局有计划、有步骤地强化人员的培训和作用的发挥,促进了基层监管机构运行的规范化。阳谷县局、冠县局努力完善供应网络,大力发展村级便民药房,改善了农村药品供应状况。高唐县不断提高“两网”建设整体水平,成为省级示范县。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市卫生局开展了基层医疗机构创建规范药房活动,规范了基层医疗机构药房的管理,保证了农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三是“两P”认证及跟踪检查工作得到加强。先后对15家批发企业和515家零售药店进行了 GSP 跟踪检查,制定出台了《聊城市药品零售企业驻店药师管理办法》,对15家生产企业、3家药包材生产企业及11家医院制剂配制单位依据GMP标准、《医院机构制剂配置质量管理规范》等有关规定进行了全面检查,对2005年以来申报注册药品情况进行了全面核查。四是药品技术监督和ADR监测工作进展顺利。全年共完成监督抽验2697批,不合格739批。全年收集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6289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病例报告133例。市局和临清市局报告数量分别名列全省市级局和县级局第一。五是药械广告秩序专项整治取得初步成效。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市县药品广告监测体系,岀台了《聊城市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监测与管理考核工作评价办法》,对违法药械广告及时移送同级工商管理部门查处,全年共移交违法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123件(次)。
  三、严格依法行政,规范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组织推广了阳谷县局牵头研制的电子执法文书软件系统,积极开展药械执法观摩以及稽查办案、药品抽样和快检技术大比武活动,有效增强了假劣药品及违法案件的发现能力和处置能力。在县级局启动了以“快检室、标本室、学习阅览室、档案室、电子政务室”为主要内容的“五室”建设,促进了规范化建设水平的提高。二是规范审批行为,保证了审批过程公正、公开、透明。全年共受理行政许可961项,全部按照提速要求办结,办结率和回访满意率均为100%o审批发证药品零售企业229家,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用药需求,促进了地方医药经济的健康发展。三是加强财务工作规范化建设,修订下发了《财务工作考核办法》、《固定资产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明确了执法装备和办公用品的购置、领用工作流程,建立了实物管理账目。四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经过上下共同努力,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楼2005年4月28日奠基,2007年4月9日顺利启用,五个县级局解决了办公场所,还有两个县局正在积极争取。
  四、强化队伍建设,树立良好形象,为监管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积极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树立争先创优的思想。全系统继续喊响“单项工作争第一,整体工作上水平”的口号,大力倡导争先创优的风气,呈现出你追我赶争上游、奋发进取创一流的良好态势。各单位围绕建设学习型机关的要求,在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市局组织的集中培训的同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学习教育活动,莘县局、阳谷县局推行工作目标千分制考核,临清市局、高唐县局、茌平县局、东阿县局坚持每周集中一次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学习例会,冠县局开展集中学习周活动,药检所则结合质量认证考核等工作,开展岗位练兵,促进了业务工作的开展。二是文明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市局被评为省级文明机关,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奖;7个县(市)局及市药检所也都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机关)。注重行风建设,在全社会树立了食品药品监管的新形象。三是建立和完善队伍建设良性机制。结合实际制定了《人才队伍建设暂行规定》,出台了《干部交流轮岗的意见》和《关于市局内设科室负责人和市局直属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最高任职年龄的暂行规定》。严格按照民主推荐、考察预告、组织考察、任职公示、省局备案等干部任免程序,充实调整了临清、高唐、东阿三个县(市)局的领导班子,对市局部分干部职位进行了调整。四是宣传工作得到加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宣传工作机制,制定出台了《信息宣传工作奖励制度暂行规定》,对市局网站进行了优化完善,有效发挥了宣传的主阵地作用。加强与各新闻媒体的联系,保证了重大活动、重要信息及时通过媒体发布,“食品药品监管专刊”总体质量不断提高,在全社会营造了关心、支持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良好氛围。五是党风廉政建设得到较好落实。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制定了落实 《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具体意见,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加强廉政自律教育,认真组织开展了学党章活动,增强了党员遵守党章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制定了《关于加强对执法监察行为监督的规定》和《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治理商业贿赂月报告制度和局领导联系点制度。
  (赵长青)
  
  油区工作
  【综述】一、搞好油气田专项整治工作,确保油区大局稳定
  聊城市委、市政府对油区工作非常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油区工作,对油区治理整顿进行安排部署,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确保了油区治安大局的稳定和输油气管道安全畅通。市委、市政府确定从2006年1月份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次声势浩大的专项行动,打击涉油犯罪,整治治安乱点,确保管道畅通,为石化企业的开发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了贯彻落实好全国、全省电视电话会议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春季油区整治工作通知精神,市委书记郭兆信专门作出指示,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秋波对专项行动提出了具体要求,为油区整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市委副书记、副市长林峰海带领市油区办的负责同志专程到中原油田争求意见,沟通情况,油地联手,共同开展好专项行动。为加强专项行动的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关于集中开展整治油气田及输油气管道生产治安秩序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副市长林峰海为组长,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申长海,市公安局局长任建军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公安局。同时成立治安秩序、违章建筑清理、油地关系协调3个专业组,分别由市公安局、安监局、油区办的负责同志担任组长,具体负责抓好督办落实,有力地促进了专项行动的开展。自开展专项行动以来,已破获涉油刑事案件201起,摧毁涉油犯罪团伙15个;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248人,刑事拘留91人;清理油坑20余处,取缔盗油暗眼17处,收缴被盗原油30吨,盗油车辆12台,掐除窃电点400处,缴获输气管线、输油管线等5000余米。部际联席会议督办案件已全部侦破,5处挂牌违章建筑已拆除2处,其余3处正在协商拆除。各类涉油、电、气案件发案同比下降47.13%。
  二、加强管道保护和监管工作,确保输油气管道安全畅通。
  聊城市境内纵横四条输油气管道,全长700多公里,涉及乡村多,地理情况复杂。张秋波市长曾形象地称为“三线”,既:“生命线”、“经济线”和“火药线”。安全重于泰山。全市一直把管道保护作为油区工作的一个重点来抓。一是认真抓好违章建筑的拆除工作。各县(区)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把清除违章建筑做为管道保护工作的重点来抓,积极组织力量,共清除各类违章建筑60多处,重点对占压在管道保护带内的加油站、锅炉、液化气站等一些危害性大的违章建筑进行了强行拆除和迁移,净化了管道周围环境,消除了各类事故隐患。特别是对部际联席会议挂牌督办5处违章占压建筑物,莘县组织专门力量,已拆除2处。其余3处由于难度较大,市安监局、油区办正在积极协调管输企业和莘县政府,加快工作进度,确保按照部际联席会议规定的时限全部拆除。二是组织开展了集中清理整顿输油气管线两侧空闲房屋活动。针对犯罪分子利用管线附近空闲房屋进行挖地道、打孔盗油的实际情况,市公安局组织人员在东昌府、莘县、茌平、高唐等有关县(区)组织开展了集中清理整顿输油管线两侧空闲民房屋活动。将输油管线两侧1000米以内的空闲、出租房屋(宅院)以及停产、破产的企业厂(院)作为清理的重点,彻底摸清了底数和基本情况,对119处空闲房屋、44处出租房屋逐一签定了责任状,堵塞了漏洞,消除了隐患。三是集中开展整治输油气管道专项行动。针对输油气管道打孔盗油窃气出现反弹的实际情况,决定从2006年1月2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70天的输油气管道整治专项行动。组织人员对涉及油气的乡镇划出输油气管道途径乡村线路图,并进行了拉网式清查,对存在治安隐患和打孔盗油的一律予以清除。针对2004年以来的重大的打孔盗油案件,尤其对“1.02”等19起影响较大的案件,公安机关组织刑侦、经侦、治安民警,成立了10个专案组,落实责任,细化分工,限期破案。活动期间,全市累计动用警力1800人次,抓获犯罪嫌疑人20余人,打掉犯罪团伙5个,摧毁盗油窝点3处,查获被盗原油近百吨,清除违章建筑20余间、大棚300余个,清查用油气企业20余家,检查发现管线暗孔9处,有力地打击了打孔盗油犯罪的嚣张气焰,有效地维护了输油气管道周边治安秩序的稳定。
  三、做好管输天然气的开发利用,为地方经济建设搞好服务
  为充分利用天然气输气管道从聊城市境内穿过的优势,给聊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清洁、高效、价廉的能源供应,在2004年争取油田资金1500万为聊城市建设了三座天然气分输站,为各县(市、区)开发使用管输天然气提供了必备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帮助、指导各县(市、区)分别建设了通往县(市、区)的分支管线,并为各县(市、区)燃气公司和工业用户落实了天然气供应计划。2006年全市天然气总用气量达1.16亿立方米,比上年提高38.09%,管输天然气已成为全市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聊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郭翠菊)

知识出处

聊城年鉴

《聊城年鉴》

出版者: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2006年度聊城市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建设中取得的业绩和发生的大事要事,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取得的重要成就,以及社会各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新经验、新成果。

阅读

相关地名

聊城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