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兆信在中共聊城市十届十次全委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聊城年鉴》 图书
唯一号: 150820020220000053
颗粒名称: 郭兆信在中共聊城市十届十次全委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分类号: D225.2
页数: 8
页码: 24-31
摘要: 会议传达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张高丽书记在中共山东省八届十三次全委会议的重要讲话;听取了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聊城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聊城的决定》,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指导原则和工作部署。
关键词: 郭兆信 聊城市 委员会

内容

同志们:
  这次市委全委会议开得很好。会议传达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张高丽书记在中共山东省八届十三次全委会议的重要讲话;听取了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聊城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聊城的决定》,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指导原则和工作部署。下面,根据市委常委研究的意见,我讲四个问题: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八届十三次全委会精神,提高全市各级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省八届十三次全委会议,就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行了研究部署。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一定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八届十三次全委会议精神作为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构建和谐社会上来。
  (一)进一步提高对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意义的认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我们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党要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深刻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坚定地抓好和谐社会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提高对我市和谐社会建设面临形势的认识。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目前我市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多数群众生活还不富裕,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仍然存在,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意识和道德建设亟待加强,一些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等。我们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问题、解决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和健康发展。
  (三)进一步提高对构建和谐社会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的认识。中央《决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这个指导思想,明确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科学概括了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指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重点和工作导向。中央《决定》从九个方面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既与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衔接,又反映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市委《决定》对目标任务进行了具体化,并提出了工作措施和要求。各级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实际,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进行细化量化,切实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四)进一步提高对构建和谐社会重要原则的认识。中央《决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主线;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牢牢把握的正确方向;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动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保证和力量保证。这六项原则紧密联系、彼此贯通,是我们党长期以来促进社会和谐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遵循。
  (五)要提高对构建和谐社会基本要求的认识。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提出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努力促进社会和谐。
  二、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各级党组织要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努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胡锦涛总书记在六中全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进一步统一认识、完善措施、抓好落实,切实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到实现科学发展上来。”这一重要论述非常深刻精辟。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紧密结合实际,很好地把握、贯彻、落实。(1)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不断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牢固的基础。虽然一个富裕的社会并不一定是一个和谐的社会,但如果长期贫困,社会和谐就不可能实现。聊城是山东省欠发达市,发展始终是我们的中心任务、第一位的任务。当前我们面临的诸多矛盾和困难,许多都是与经济不发达相联系或由其引发的。要有效解决各种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关键是靠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区域间的收入差距要靠经济发展,协调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要靠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解决各种民生问题要靠经济发展,建立更广泛、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也要靠经济发展。这些年来,全市各级坚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抓上去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我市的经济实力、财政状况、群众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保持了稳定和谐的局面。要充分认识发展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通过发展促进社会和谐。(2)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我们讲的发展是科学发展,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一要正确处理“好”与“快”的关系,既要在“快”上做文章,更要在“好”上下功夫,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二要正确处理“增长”和“降低”的关系,既要实现经济增长,又要实现节能降耗。三要正确处理“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既要考虑当前利益,又要考虑子孙后代的利益,要改变那种过分依靠投资拉动和消耗能源资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特别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即使一些项目效益非常好、利润非常高,但污染严重,影响子孙后代,也不能上。四要正确处理“抢抓机遇”和“规范操作”的关系。一方面,机遇是宝贵的,要及时捕捉,对好的项目要集中力量上、尽快地上;另一方面,上项目一定要经过科学论证,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把各种手续办好,把群众生活安排好,让群众满意。这就对各级领导同志在新形势下提高驾驭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定要很好地把握。(3)坚持把国家宏观调控作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机遇。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政策,要求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真正把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这也正是聊城发展所必须坚持的。各级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加大投资结构调整力度,引导投资向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倾斜,向国家重点支持的节能降耗、高新技术、环境保护等领域倾斜,向农业、社会事业、服务业等行业倾斜,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到该增长的持续增长,该降低的切实降低,该提高的不断提高,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要抓住现在经济运行环境比较宽松、经济效益比较好的有利时机,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集中精力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1)坚定不移地把工业做大做强做持久。继续认真实施工业带动战略,千方百计地扩大投入,突出抓好一批大产业、一批大企业、一批大项目、一批名品牌。(2)下大力繁荣发展服务业。打好城市牌,依托江北水城这个城市名牌,进一步搞好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为发展服务业创造条件;打好文化牌,依托聊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发展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打好商贸牌,依托独特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发展现代物流和商贸流通业;打好服务牌,加快发展交通、通信、金融、保险、会计、律师、餐饮、休闲、保健等各项服务业。(3)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按照各自的发展思路和确立的追赶目标,忆壮志、造强势,加快发展步伐。要突出产业特色,特色产业明显的要再强化、再优化、再拓展,增创竞争新优势;特色产业不明显的要主攻市场前景好、牵动全局的大企业、大项目,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发展民营经济,进一步形成“铺天盖地”、“顶天立地”之势。突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基础较好的县要乘势而上、率先发展;中等县要力争上游、加快发展;欠发达县要抓住省里实施“双30”工程的机遇,奋力赶超。市里将从政策、资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向欠发达县、弱乡镇、贫困村倾斜,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三)抓好自主创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自主创新是科学发展的关键措施,节能降耗是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任务,环境保护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必须把这些工作紧紧抓在手上。一要抓好自主创新。按照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要求,坚持开放式发展科技,把支持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加大科技投入,健全激励机制,着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二要抓好节能降耗。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重大节能技术、节能装备,实施节能示范项目,努力完成今年节能降耗目标任务。三要抓好环境保护。严格环境保护标准和环境保护执法,加强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治理,确保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
  (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有效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看社会是否公平,要看农民是否公平;看社会是否稳定、和谐,要看农村是否稳定、和谐。要按照中央提出的“20字”方针,从聊城实际出发,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加大农业投入为支撑,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以改变村容村貌为突破口,以加强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保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一要推进农业不断增效。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通过发展民营经济,扩大招商引资,大力培植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二要推进农村加快发展。中央《决定》提出:“各级政府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国家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这对于我们农业大市来说,是一个重要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着力解决好事关群众生活的“路水电气医学”等问题,搞好农村社保工作和敬老院建设,妥善安排好失地农民的生活,大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目前,我们启动了“百千万”工程,市县乡万名干部进村入户、帮包指导新农村建设,要认真落实“强班子、抓经济、办实事、保稳定”的要求,抓好一批典型,带动全市新农村建设积极稳妥地进行。要坚决防止强迫命令和一刀切,决不能把新农村建设搞成建新房。三要推进农民持续增收。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增加农民的政策性收入;广泛开展农民技能培训,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提高农民发展经济的本领;引导农民闯市场、跑运输、搞加工、办企业、当股东,增加资本收入;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的工资收入通过各级的努力,把我市新农村建设积极稳妥地推向前进。
  三、认真贯彻“一个重点、五个着力”的工作部署,全面落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
  中央《决定》作出了“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的重大工作部署。各级要结合实际,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做好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一)切实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要把群众利益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1)努力扩大就业。就业是我们面对的重大民生问题。要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各种所有制的中小企业,多渠道、多形式增加就业岗位,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强创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健全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规范发展就业服务机构。要建立规范的再就业援助制度,特别是着力帮助冬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要加强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指导和服务。认真落实各项劳动制度,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维护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2)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要按照中央《决定》的要求,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进一步扩大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覆盖面;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加快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大力发展城乡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加大对弱势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帮扶力度。加快中心敬老院建设,利用三年时间实现集中供养目标任务。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调节收入分配,协调利益关系,保障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和谐。(3)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一是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要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建立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对城乡贫困家庭学生全面实行“两免一补”政策,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努力提高高中办学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力争使劳动者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规范学校收费项目和标准,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师资特别是农村师资水平。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二是大力发展卫生事业。高度关注和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要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努力缩小城乡之间、不同收入群众之间医疗卫生服务差距。要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重点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事业发展,整合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健全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要加快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巩固和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要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完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功能。要深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医疗保障制度、医药市场监管机制、财政经费保障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强化公立医院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水平,纠正片面创收倾向。引导社会资金依法创办医疗卫生机构。三是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按照建设文化大市的目标,一手抓文化公益事业的发展,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城乡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为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一手抓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经营性文化单位面向市场、转换机制、增加活力、依法运营,培植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和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提升我市文化产品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办好各类节庆活动,开展丰富多采的社会文化活动,抓好文化市场的规范管理,加强行业自律,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作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做好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部分比赛项目聊城分赛场的各项准备工作。四是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等问题,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二)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公平正义,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要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1)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公共事务。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扩大基层民主,实行政务公开,完善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办事公开制度,完善基层政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通过广泛发扬民主,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形成能够全面表达社会利益、有效平衡社会利益、科学调整社会利益的利益协调机制。(2)完善司法体制机制。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全面加强和改进司法工作,增强依法办事的观念,夯实社会和谐的法治基础。要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发挥司法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作用。要进一步完善司法机关职能,加强司法民主建设,加强司法救助机制,更加全面地维护群众诉讼权利。加强人权司法保护,严格依照法定原则和程序进行诉讼活动。完善执行工作机制,加强和改进执行工作。维护司法廉洁,严肃追究徇私枉法、失职渎职等行为的法律责任。(3)完善公共财政制度。这是政府运用再分配手段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要调整财政收支结构,使财政资金转入公共服务领域,加大财政在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投入。要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增加的基础上,建立政府投资的稳定增长机制,不断增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进一步推广和完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制度,提高公共支出效率。(4)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促进共同富裕。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不断增加就业岗位,拓宽收入来源渠道;建立农民增收减负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健全并督促企业严格实行最低工资制度,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根据经济发展变化适时调整工资标准、最低工资标准及社会保障标准,使低收入群众分享发展和改革的成果;积极做好争取工作,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强对欠发达县、弱乡镇、贫困村的扶持。建立规范的公务员工资制度和事业单位收人分配制度,规范职务消费,加快福利待遇货币化改革。完善国有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规则和监管机制,规范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收入。
  (三)加快建设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和精神支撑,也是衡量社会和谐水平的重要尺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徳基础。(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教育人民,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培育“自强不息、务实创新、大气开放、诚实守信”的聊城人文精神。(2)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徳建设,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积极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树立聊城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3)坚持正确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社会科学等,要坚持正确导向,唱响主旋律,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新闻媒体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健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机制,及时发布准确信息。加强对互联网等的应用和管理,理顺管理体制,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使各类新兴媒体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阵地。文学艺术要弘扬真善美,创作生产更多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优秀作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4)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着眼于增强公民、企业、各种组织的社会责任,把和谐社区、和谐家庭等和谐创建活动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突出思想教育内涵,广泛吸引群众参与,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四)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要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1)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各级政府要树立服务型政府的理念,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群众和基层提供方便快捷优质服务,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2)推进社区建设,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要扎实推进社区建设,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完善社区功能,逐步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完善居(村)民自治,支持居(村)民委员会协助政府做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3)健全社会组织,增强服务社会功能。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发挥各类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要发展和规范律师、公证、会计、资产评估等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领域兴办民办非企业单位,发挥行业协会、学会、商会等社会团体的社会功能,发展和规范各类基金会,促进公益事业发展。(4)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要协调好城乡、区域间的利益关系,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利益关系,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关系,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统筹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关系。要着力解决好土地征用、城镇拆迁、企业重组改制、下岗职工、失地农民、环境保护、涉法涉诉等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坚决依法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5)加强“平安聊城”建设,创造稳定的环境。要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切实做好人民来信来访工作。完善信访领导责任制和工作机制,强化基层基础工作,畅通诉求渠道,更多采用调解方法,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机制,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加大对安全生产的管理和检查督导力度,强化各项安全生产措施,严加防范,堵塞漏洞,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
  (五)调动和保护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促进全社会的团结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大力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要继续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活力。要看到,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有的是由发展不充分带来的,这要通过发展来逐步加以解决;有的是由体制机制不完善带来的,这就要通过深化改革,消除影响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性因素。解决发展问题,也需要依靠深化改革来提供强大动力。当前,我们面临着通过扩大开放,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机遇。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文化交流,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和谐。
  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增进党的团结统一,以各级党委的团结带动各级各方面和全社会的团结,巩固和发展上下一致、政通人和的局面。发挥统一战线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独特优势,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促进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界人士形成团结和谐的局面。
  四、切实加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各级党委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不断开创和谐社会建设的新局面。
  (一)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善于正确分析当前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把握社会各方面的利益诉求,不断提高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加强调查研究,提高各项决策的预见性、科学性和各项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化解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不利因素,解决制约和谐社会进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能够办得到的事情做起,坚持不刮风、不攀比、不提脱离实际的口号,扎扎实实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要按照“三个体系”的要求,完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加强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确保把和谐社会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切实打牢和谐社会的根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各级要下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汇聚起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合力。(1)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要下大力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特别要切实抓好乡镇党委建设,关心爱护乡镇干部,支持他们的工作。同时,认真抓好城市社区、机关学校、新型经济和社会组织党的建设,进一步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和活动覆盖,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2)认真做好群众工作。只有把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工作做好了,构建和谐社会才有坚实的基础。要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畅通渠道,汇集舆情,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要把和谐社会创建活动同创建文明聊城、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结合起来,广泛吸引群众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追求和谐、维护和谐的局面。要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支持他们进一步发挥好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桥梁和纽带作用。(3)加快造就一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人才工作的支持和保障。要充实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多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要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提高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荣誉和社会地位,改善社会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充分调动保护广大社会工作人才的积极性。
  (三)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一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加强理论学习,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按照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要求,全面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整体水平,努力提高干部素质。二要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当前领导班子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做好各级党委换届工作,选好配强各级领导班子。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的要求部署,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中组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等有关规定,努力把换届工作做细、做扎实、做周密。要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用科学发展观看干部,以群众公认选干部,凭工作实绩用干部,发扬民主,公道正派,五湖四海,好中选优,把那些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讲政治、讲大局、讲党性,牢记“三个倍加”、“三个正确对待”,坚决克服浮躁情绪,严格遵守党的组织人事纪律,经得起党和人民的考验。严肃查处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三要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反腐倡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要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加强党章和法纪学习教育,加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和思想道德修养,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以正确行使权力为重点,用改革的办法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健全防范腐败的体制机制。要以保证廉洁从政为目标,加强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提高监督实效。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执行中央和省委关于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要求自己要严格,生活作风要检点,确保在廉洁上不出问题。要管好自己,管好亲属子女,管好身边工作人员,管好下属单位,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有苗头早打招呼,有问题及时解决,防止出现大的问题,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深化。要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四要切实加强制度建设。近年来,党和国家先后制定实施了一法、一纲要、三条例和十一个配套文件,形成了加强党的建设和规范干部管理的完整制度体系。我们要切实抓好这些法规制度的学习、贯彻和实施,进一步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同志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党的领导下全体人民的共同任务。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团结一致,扎实工作,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努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知识出处

聊城年鉴

《聊城年鉴》

出版者: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2006年度聊城市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建设中取得的业绩和发生的大事要事,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取得的重要成就,以及社会各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新经验、新成果。

阅读

相关人物

郭兆信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聊城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