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环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聊城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50820020220000034
颗粒名称: 建设•环保
分类号: TU984
页数: 9
页码: 213-221
摘要: 2005年,全市建委系统干部职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与民同心,着力实施“精、深、细、实”工程,广泛开展新一轮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营造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城乡环境,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城乡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居民的生活环境进一步改观。市政府投资城建工程完成1.6亿元。新增道路面积26万平方米,铺装人行道40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145万平方米。
关键词: 城市建设 城市环保

内容

2005年,全市建委系统干部职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与民同心,着力实施“精、深、细、实”工程,广泛开展新一轮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营造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城乡环境,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城乡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居民的生活环境进一步改观。全市完成城建基础设施投资22.3亿元,城区完成城建基础设施投资6.8亿元。市政府投资城建工程完成1.6亿元。新增道路面积26万平方米,铺装人行道40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145万平方米。
  一、精益求精,搞好城建工程建设。2005年,市建委继续以构筑水城框架、丰富水城内涵为目标,以湖河和靓点工程为重点,千方百计加快工程建设速度,实施“精、深、细、实”工程,提高工程质量。一系列靓点工程和民心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城市面貌,创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
  (一)实施靓点工程建设,丰富水城景观和文化内涵。实施了运河四期、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东昌湖景区完善、新水河改造等工程。运河四期工程全长1600米,全面建成后运河风景区全长达到8公里以上,水中轻舟飘荡,两岸绿树成荫,为水城增添了无限靓丽的色彩。对运河博物馆实施了室内、外装饰、设备安装以及广场的铺装、绿化、灯光、道路等环境工程,完成了规划布展,展示了水城文化和水城的规划建设成就,大大提升了聊城的城市品味,丰富了文化内涵,受到省领导和社会各界一致好评。东南湖开发建设,主要实施了清淤、筑岛、湖岸砌石、排水、道路、绿化和亮化工程,使之成为东昌湖风景区的一大靓点。对城区排污河——新水河进行了改造,全部污水已实现通过地下管道排放,使昔日的污水河成为一条景观河。
  (二)加强道路建设,完善市区交通网络。实施了兴华路、南关路、光岳路、海关东路、古城墙街和小街小巷的硬化等道路建设。改造后的兴华路,全长5745米、宽46米,路灯、绿化配套齐全,道路宽阔、明亮,成为城区又一条景观大道。光岳路全长5900米,绿化面积为63.27万平方米,投资2592万元,已全部完工。
  (三)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实施光岳路、聊堂路、聊阳路绿化,建设了两侧各50米,总长14公里的绿化风景带,实施机场路绿化,建设了长7000米,宽30米的绿化带。高标准的绿化美化了城市出入口环境,成为展示聊城形象的第一道风景线。同时对运河三期实施大规模绿化,对东昌路和湖滨公园进行了绿化完善。此外,还实施了见缝插绿工程,完善街头绿化,使街头巷尾都成为老百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6.48%,人均绿地达到16.09平方米。统一规划完善了城市夜景照明,每到夜晚,几大风景区彩灯齐放,霓虹闪烁,大大增加了城市的现代气息。
  二、城乡统筹,村镇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开展了大规模村镇环境综合整治。2005年8月30日,全市村镇规划建设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会议确立了“抓好一个关键,三个重点,三个示范,三个机制”的指导思想,推动小城镇建设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一个关键,就是抓好村镇规划。全市已有54个乡镇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占乡镇总数的51%,16个中心镇中有12个完成总体规划修编,占总数的75%。三个重点:一是村镇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加强村镇的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2005年乡镇建设投资达13.2亿元,乡镇驻地自来水普及率达50%以上,道路硬化率60%,公共绿地面积230公顷。二是环境综合整治。重点突出卫生保洁、绿化美化工作,使村镇面貌三年有大的变化。三是推进农村新型住宅。以改造农村住宅为突破口,在全市范围内以点带面,全面推广新型住宅。为搞好农村住宅设计方案、模型展览,市建委已经组织市规划建筑设计院完成部分新型农村住宅方案的设计。同时要求每个县(市区)建设局组织设计单位设计制作两套农村住宅设计方案和模型,经专家评审,从中优选出二、三十套方案,在市人大会和政协会期间举办展览。三个示范:即推行中心镇示范,中心村示范,卫生村(镇)、环保村(镇)示范。三个机制:即完善市场运作机制、政策扶持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
  三、规范建筑市场,建筑建材业健康平稳发展。针对建筑市场存在的问题,加强了建设工程执法。联合市监察局在全市开展了建设工程执法大检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资质管理的意见》,为建筑建材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全市共完成建筑业生产总值5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建筑施工总面积1000万m²,竣工总面积510万m²。建材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5%;利税2.31亿元。2005年获山东省建筑工程“泰山杯”奖5项,工程质量进一步提高。加大了清欠工作力度。清理工程款55235.09万元,偿还比例为95.77%。
  四、加强督导,各县(市区)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取得新进展。市建委加强了对各县(市区)建设工作的指导和督促,召开了县(市区)建设局长座谈会,组成调研组深入各县(市区)开展调研,组织对各县(市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调动了县(市区)的积极性。全年县(市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5.5亿元,基础设施水平得到提高,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
  东昌府区加大村镇建设力度,完成拆迁6.8万平方米,新建11.6万平方米;建设投入达2.1亿元,村镇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临清市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城市建设以道路、绿化和运河文化广场、大剧院两大工程为重点有序展开,完成投资4.5亿元;新建道路4.8723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16万平方米。冠县以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为中心,开工建设了六个过千万或亿元的大型项目,包括弱电管网工程、热电厂建设、冠翔购物广场建设、燃气工程等项目,完成投资2.1亿元。莘县完成了总体规划修编,把城市定位为“以加工业、商贸流通为主的聊城西南部生态旅游城市”;完成城市建设投资1.6亿元,实施了一系列道路工程,完成了城区天然气工程管网铺设,开工建设了全长6公里的顺河公园。阳谷县城市总体规划获市政府批复;实施了十大工程建设,总投资1.3亿元;实施了供气工程建设,结束了阳谷县无管道燃气的历史。东阿县着眼于完善城市功能,高标准实施道路、绿化、亮化建设,投资3000多万元实施燃气工程和供水工程,完成投资2.3亿元,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茌平县实现城建投资1.5亿元,实施了环境整治、拆迁、道路建设、天然气工程建设、弱电管网改造等8项重点项目,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发变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高唐县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8亿元,新增绿化面积96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投资2.46亿元;主要进行了十大景点建设,总投资5714.7万元的鱼邱湖景区建设正在紧张进行中。经济开发区以建设生态城市、园林城为目标,进行了多层次、多品种、多形式的绿化建设,公共绿化面积达到150多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3%。
  城市规划
  【概述】2005年,城市规划局全体干部职工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编制和审批各类规划,全面提高规划设计水平,严格规划管理,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
  规划编制与审批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共组织编制审批各类居住小区、单位等修建性详细规划185份,各类管线规划62份。委托清华规划设计院对南部新区起步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进行调整,已进行了两轮规划方案汇报;完成汽车产业园区,香江三、四、五期等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聊大东校、高速公路片区等修建性详细规划;截止2005年底,城区共编制完成详细规划78平方公里(其中控制性详细规划42平方公里,修建性详细规划36平方公里)。组织完成城区绿地系统、环卫、中小学布点、城区社区办公布点等专项规划;完成体育公园、新水河、铃铛湖等绿化工程规划,完成昌润路、站前街、兴华路等7条道路工程规划。
  对县(市)城乡规划工作的指导作用得到加强。规划区内的乡镇规划已全部编制完成,并经过专家评审;指导完成阳谷、东阿、茌平、莘县、冠县、高唐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与评审,并已经批复。临清市城市总体规划已通过省政府批复。
  规划管理得到强化。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进一步提升了服务理念,变被动为主动,变管理为服务,逐步建立健全了规范高效的规划管理机制。
  (1)科学民主的审批机制。坚持所有建设项目的审查、规划和建筑方案的确定,都在局项目会议上提出初步意见,提交市项目审批委员会审定,重大建设项目报市规划委员会审定,保证了规划和建筑方案的高标准、高质量。规管2000办公系统的运用已步入正轨,建设项目和用地项目已全部实现网上审批和出证,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全年共核发选址意见书14份,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52份,面积78.3万m²;审批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副本)125份,面积112.4万m²。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86份,面积126.8万m²;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72份,面积2.2万m²;私有房屋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00份,面积1.2万m²;竣工规划验收合格证82份,建筑面积124万m²。
  (2)公开透明的公示机制。逐步完善“阳光规划”体系,规划的制定、审批和实施全程接受社会监督,全年共有14项工程项目向社会进行了公示,确保了规划建设的民主化、科学化。
  (3)公正规范的执法机制。加强了对执法人员的职业教育和业务培训,坚持日常检查与集中普查和群众监督举报相结合,不断加大规划执法力度。根据市政府安排,会同相关部门分别对城区公建和开发建设项目进行了两次较大规模的普查,进一步改善了市容市貌,维护了城市规划的严肃性。规划管理办公室与所在办事处(乡镇)积极协调合作,全程跟踪项目批后管理,减少了“双违”现象的发生,保障了城市总体规划和各类建设规划的顺利实施。
  积极为全市重点城建工程项目服务。完成了城市规划展的筹备、布展、日常维护管理等多项工作。成功接待了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副委员长盛华仁,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叶选平等中央领导和省委书记张高丽、省长韩寓群等领导以及数十个省市几百个参观考察团,城市规划展已成为展示聊城城市规划建设成就的主要窗口和重要旅游景点。完成了人民广场项目的建设管理、协调和监督工作,确保了人民广场按规划按时保质完成,为构筑聊城市现代化商务中心区,使聊城成为冀、鲁、豫三省交界处的商贸中心城市奠定了基础。加强对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宣传工作,在市区主要路口和重要公共场所设置了总体规划宣传牌,增强了广大群众的规划意识。完成了沿运河两岸和东昌路楼房平改坡工程, 极大改观了聊城市容市貌。完成了聊城宾馆规划方案的编制与评审。
  为“创卫”工作做出贡献。根据总体规划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编制完成城区绿地系统、环卫、公厕布点、新水河整治、古城区厕所改造等多项规划。
  认真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和督查件。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市委、政府领导批示督查件及市长热线办理单共119份,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到100%,城市规划局被市政府授予“全市政务督查工作先进单位”。
  城建档案工作取得新进展。组织有关单位参加了建设部主办的培训研讨班,并对7县(市)城建档案以及城区6家专业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单位进行了执法调研,加强了对各县(市)城建档案馆和专业管线单位的业务指导。房地产管理
  【概述】2005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革创新,开拓进取,认真落实国家、省等上级宏观调控政策,着力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大力实施安康居住工程,努力建立和完善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制度,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优化房地产市场交易环境,实现了住宅与房地产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为促进全市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服务大局促发展,房地产工作取得新成绩。
  1、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为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年初提岀的“2005年全市开工建设2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任务,市房地产管理局做了大量细致有效的工作。一是开展基础调研工作。根据全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居民家庭住房情况,合理确定了中等收入家庭、中低偏下收入家庭和最低收入家庭的收入线划分标准,并组织专门人员分6个调查组,对城区进行了调查摸底。现已摸清基本底数,初步掌握了城区住房困难户的基本情况并建立了档案资料。二是制定相关政策规定。市政府办公室聊政办发[2005]59号文件转发市房地产管理局制定的《关于聊城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合理确定了经济适用房的户型面积和户型比例,明确了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优惠政策,限定供应对象和价格。三是积极落实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四个经济适用房小区,已开工约7.4万平方米,完成投资约4702万元。同时结合旧城改造,村庄整合,土地整合,还开工建设了四个安置小区现已竣工14万平方米。2005年共计建设经济适用住房面积21.4万平方米。2、住宅建设与房地产开发稳步健康发展。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住宅建设与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年呈现回落态势。2005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6亿元,开工180万平方米,竣工110万平方米,销售100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7%、25%、18%和12%。其中商品住宅投资14.1亿元,开工130万平方米,竣工90万平方米,销售面积85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7%、22%,16%和10%。住宅建设与房地产开发的投资结构更加合理,居民居住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25.8平方米。年初组建了万隆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先后组织全市大型骨干开发企业,去大连、深圳等发达城市对“四节一环保”示范工程参观学习,积极配合省建设厅做好住宅性能认定工作,城市主人小区和棕澜海小区通过了建设部A级住宅性能认定预审。3、有效控制拆迁规模,信访突出问题得到集中处理。市房地产管理局认真贯彻执行省政府《关于加强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严格执行拆迁计划审批制度,合理控制拆迁规模,严格依法实施拆迁,认真做好安置补偿,妥善处理拆迁矛盾,切实保护群众合法权益。2005年全市共拆迁32个项目,拆迁101.5万平方米,其中城区拆迁工程26个,拆迁61.50万平方米,涉及居民2700余户,部门、单位320个,完成了昌润路改造、兴华路拓宽、聊大东扩等拆迁项目。同时为化解矛盾,做好拆迁信访工作,市拆迁办成立了“集中处理拆迁突出信访问题领导小组”,建立了责任追究、案件督查、调度通报、包市包案联络员和案件办结消号等五项制度,由专门科室负责此项工作,安排专人盯上处理矛盾纠纷,集中处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年共接待信访案件67件,其中中央3件、省17件,均已全部办结,办结率达到100%。4、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按照国家和省里的要求,围绕“健全决策体制、调整管理机构、强化监督工作、规范发展业务”四个关键环节,规范和强化住房公积金管理。一是抓好住房公积金的管理,继续扩大公积金的覆盖面。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重点向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私营企业、外(合)资企业转移。全市新增归集住房公积金1506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月均归集达1500万元。全市有1900多个单位的6万名职工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制度,累计归集住房公积金9.97亿元,归集余额7.63亿元,归集额度以平均每年近30%的速度增长。二是扩大贷款规模,提高贷款质量,防范贷款风险。2005年,全市新增个人住房贷款15700万元,全市累计发放个人住房贷款3.88亿元,发放贷款余额2.72亿元,发放人次2.24万人,公积金使用率达到39%。5、物业管理进一步规范和发展。通过几年的改革实践,社会化、专业化、企业化、经营性的物业管理新体制在全市初步建立。2005年,全市新增注册物业管理企业15家,全市物业管理企业63家,从业人员3800余人,实施物业管理的小区有220个,管理各类房屋面积900.06万平方米,物业服务类型涉及住宅小区、大厦、医院、学校等各个方面,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42%,市区新建住宅小区实行物业管理比例达到100%。同时,物业管理行业各方面也得以纵深发展。组织成立了市物业管理协会,已有50家物业管理企业办理了入会手续,在政府与企业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与全国房地产行业培训中心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定期举办物业企业经理、项目经理岗位培训班,已有330人取得经理、部门经理岗位证书。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投资40余万元建立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系统,并在房地产交易中心设立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业务受理窗口,方便了业主缴存,内部管理上实现了维修资金开户、支用、计息微机化处理,提高了资金监管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已完成城区37个住宅小区的信息铺底工作,建立完成个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账户信息14963户,清查住宅专项维修资金3258万元,已归集到户的专项维修资金1200多万元,对维护维修基金的安全,保障业主的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作用。6.房地产市场繁荣持续发展。2005年,市房地产管理局进一步完善房金大厦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明确“六个杜绝”,“九项措施”,推出“三线一站”,“五项制度”等一系列新举措,为办理房产业务的单位和市民提供了优质高效、方便快捷的服务,受到了广泛好评。城区新建商品房现售面积63.21万平方米,成交金额93004.10万元,商品房平均交易价格1471.35元/平方米;其中住宅现售2961套,成交面积31.08万平方米,成交金额40439.75万元,商品住宅平均交易价格1301.15元/平方米;存量房买卖成交面积15.07万平方米,成交金额18104.78万元,平均成交价格1201.38元/平方米。各项指标与上年同期相比均略微有所增长,且控制在10%之内,平均交易价格比上年同期增长8%。为进一步加强房屋权属管理,增强公民房屋产权意识,改变农村房屋权属不明,产权不清的现象,在正常业务保持良好发展的势头上,审时度势,开展了乡镇房屋确权工作,目前14个乡镇房屋确权工作已全面铺开,现已完成房屋确权面积15万余平方米。为使租赁工作有新的突破,制定出台了《租赁工作改革实施方案》,对城区实施划块竞争,有计划、分阶段地开展租赁工作,各项经济指标较上年均有所增长,房屋租赁管理迈出了坚实步伐。7.房地产执法工作成效显著。认真贯彻执行《山东省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和《山东省商品房销售预售条例》,大力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严格查处违规销售等违法行为,有效控制投资性购房需求。共检查了19个开发项目,其中16个项目已做出处理,下发限期改正通知书29份,处罚决定书8份,听证告知5份, 罚款3.5万元,补交费用2.8万元,追缴项目监管资金30万元、开发管理费37.18万元。
  二、注重实效抓重点,中介服务取得新突破。市安康置业担保公司内抓改革,外强素质,实行目标管理、强化业务考核,针对广大市民买房难、贷款难的问题,充分发挥了其在购房者与银行之间的桥梁作用,凭借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各部门均已超额完成年初的即定任务。一年共计担保户数1246户,担保金额1.51亿。经过一年的经营,市二手房交易中心与聊城房地产报、聊城房地产网、聊城电视台《聊城纵横》栏目、聊城广播电台经济频道取得了良好合作,中心已成为聊城市二手房市场房源信息最全面、最广泛、发布渠道最广、成交率最高的机构。截至目前,中心客流量达到10万人次,登记出售信息1400条,出租信息1300条,成交房屋400余宗,成交面积4.2万平米,成交额4300万元。永辉、中衡两评估有限公司全年完成房地产评估业务1745宗,评估面积105.61万平方米,评估价值达13.36亿元。测绘中心全年共完成测绘业务11000余宗,测绘面积330万平方米,超额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档案馆对外查阅档案500多宗,比上年同期增长25%,累计补录旧电子档案3万宗。房屋安全鉴定中心全年办理房屋安全鉴定业务60个,发现危房或局部危房12幢,面积1.2万平方米,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聊城房地产》报发行量由上年的4000份增加到9000份,发行渠道更为广泛。在精心准备和筹划之后,与山东大学合作创建了聊城房地产网站,聊城房地产业自此有了自己的专业信息网站,成为政府主管部门联系开发企业、服务社会的桥梁和平台,为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了一个宣传的窗口和获取信息的途径。
  三、围绕发展抓改革,企业迈上新台阶。安居中心出台了《聊城市安居住宅发展中心改革发展办法》,全员竞争上岗、定岗定责,极大的调动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完成了站北四期工程和怡香园小区验收工作,解决了300余户住房困难户的住房需求。民安物业初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协调发展。民安物业努力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在强调“服务深层次、管理上台阶”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与深圳金众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进行联合经营,通过引进发达城市物业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技术,进一步提升民安物业的服务水平和品牌。全年新开发物业7个,新增管理面积28.4万平方米,管理面积已超过100万平方米。企业规模迅速发展壮大,形成了以东昌路为主线,向南北方向辐射的管理格局。
  公用事业
  【概述】2005年,全市公用事业系统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按照“稳定、发展、服务、效益”的发展思路,解放思想,干事创业,明确任务,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市公用事业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各项经济指标保持了较快增长。
  一、加大城区自备水源的清理整顿力度。根据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从2003年初在城区范围内开展了自备水源的清理整顿工作,城区绝大部分自备水源被依法封闭。一是分类指导,加大封闭自备井力度。组织力量对城区自备井进行经常性排查,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对有确切井位的自备井,组织公安、水务集团等单位依法封闭。对隐藏的自备井,组织水质检测中心和公证处等单位,采取水质化验的办法,依据《山东省建设管理条例》的规定,对多家单位实施了行政处罚,在城区走开了依法治水的路子。二是实行有奖举报,鼓励全民参与。为加大自备水源查处力度,制定了有奖举报的办法,鼓励和倡导居民参与自备水源整顿活动,并取得了明显效果。仅通过居民举报查处的自备水源达80多家,全年共封闭自备水井600余眼。三是广开费源,搞好污水处理费征收工作。通过清理整顿,城区自备水源大量减少,使用自备井的单位由原来的34家下降至16家,而且大部分是零星小户。为此,又对城区周边的自备水用户进行了摸底排查,积极拓宽收费渠道,使缴费单位发展到50多家,收费额也有了一定增长。全年共收取自备水源污水处理费80余万元。从年初,委托水务集团对公共供水开征了污水处理费,共收取污水处理费1500多万元。
  二、加大对燃气行业的监管力度。城区液化气站由于多处于城区居民区,无规划手续,建设不规范,存在大量事故隐患,一直把液化气管理作为安全生产中的重中之重,一方面协同有关部门加大了对现有液化气站的关停力度,另一方面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不定期的督导检查,对不符合运营条件的液化气站下达了停业整改通知书。同时加快了新规划液化气站的建设,按照经营城市的理念,成功地进行了液化气站经营权的拍卖,其中一家液化气站已基本建成。
  三、城市供水事业进一步发展。2005年,通过一手抓生产,一手抓服务,保证了安全供水,开拓了供水市场,维修及时率、抄表准确率、水质综合合格率、用户合同关系处理及时率、110社会联动处结及时率均达到100%。全年实现售水量2150万吨,实现经营收入3888万元,利润20万元。
  四、污水处理社会效益显著。全年共处理污水1234万吨,达标排放率100%。污水处理共发生生产费用650万元,争取财政资金495万元。
  五、积极做好集中供热管理工作。自2004年3月份以来,市政府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本着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对城区供热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2005年居民供热面积增加136万平方米(其中聊城热电区域增加94万平方米,昌润热电区域增加28.1万平方米,蓝威化工区域增加29.9万平方米),城区供热面积达到656万平方米。为加强对供热工程建设的领导,市里专门成立了供热工程建设指挥部,聊城热电400万平方米供热站已开工建设,新建首站及管网投资完成1.5亿元,完成了厂区400万平方米换热首站建设和4台供热机组抽汽管道建设,铺设供热主管网双向总长19.9公里。
  六、管道燃气取得较好业绩。全年管道燃气民用户发展10000户,工商户发展8700立方米/日,实现经营收入5200万元,铺设中低压管线20公里。一是加强员工培训。对职工开展了“精耕细作与5S 管理”和“信息节点制管理”的培训,统一了员工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员工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二是建立沟通体制。实行总经理接待日制度,并开设了总经理信箱,及时解决了员工工作岗位调整、发展方向、个人困难等问题,有效地增强了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三是加强信息建设。进一步调整呼叫中心职能,完善应用新奥集团办公平台,应用资产管理、库存管理等办公软件,提高了公司信息化水平。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地理信息的信息化系统无缝对接,实现银行联网售气、IC卡式管理等四个专业项目的信息化管理。
  七、城市公交事业得到快速发展。2005年新辟329路公交线路1条,新增公交车辆70余台,新建停车场2处,营运里程2100万公里,客运量370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800万元,利税190万元。为大力支持军队建设,根据市政府的安排,新开辟329拥军专线一条。为改善车辆运行状况,增加运营能力,年初,购买50部公交车投入到8路、10路、22路和24路城乡线路,极大地方便了城乡居民岀行。特别是在2005年的江北水城文化旅游节,积极筹措资金400多万元,新增20部欧式豪华大巴,全部投入到东昌路运营,为城区增添了靓点。
  市政管理
  【概述】2005年5月市政管理局成立以来,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以高效能管理为目标,不断深化市政事业改革,坚持实施“精、深、细、实”管理,充分发扬“开拓进取,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市政精神,城市管理工作出现新的局面,城市容貌发生新的变化。
  一、市政设施完好率明显提高。2005年,共修补城市道路4.697万平方米,修补、铺装人行道板2.904万平方米,补装、调整路沿石1.335万米,道路完好率达95%以上;更换井盖板2135块,维护井口1702座,防汛河清淤1.7万立方米,清障4.8万平方米,维修更换控制箱30个,更换灯杆8根,亮灯率达98%以上。对东昌路223座井口全面进行翻建改造,做到了安全、平整、美观,提升了东昌路市政设施管理档次。完成东昌路、光岳路、昌润北路共1000基灯杆的编号,实现了城区内快速准确定位, 为市政维护、工作督查等工作奠定基础。
  二、环卫保洁水平进一步提高。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不断加大城市保洁力度。全年清运生活垃圾29.4万立方米,掏挖清运粪便1.79万吨,清运处理死角垃圾15216立方米,日保洁面积430万平方米。先后完成鲁化路、向阳路、明星绿地3处公厕建设,对城区公厕进行了调整,使城区二类以上公厕达到136座。安装了154块精美的导厕牌,为外地游客提供了方便。加强了对公厕管理督查,公厕设施完好率达100%,公厕管理基本达到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根据市政府批准的环卫改革方案,聘任了8名保洁公司、监理公司等经理,增强了环卫事业的活力,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为环卫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园林绿化档次进一步提升。加强了城区绿化管护工作。全年累计修剪绿篱、色块180万平方米,清理绿化带内垃圾2.7万立方米,对绿地缺苗断垄进行了补植,共补栽行道树1836棵,花灌木469棵,色块8000平方米,绿篱2300米,草花3200棵,草皮900平方米,成活率达98%以上。两节期间,摆放各类鲜花23万盆。将东昌路(二所至昌润路)冬青造型调整为圆形、菱形,新种植3.2万棵紫、白相间的羽衣甘蓝,为冬季的东昌路绿化增添了色彩。对东昌路、振兴路部分灌木在原来乔、灌木高、中、低层次上进行了重新调整和组合,振兴路(运河桥至新区办事处)改造月季图案5400平方米,东昌路调整红瑞木1万多棵,大叶黄杨2万多棵,进一步提升了绿化档次。
  四、城市经营取得新的进展。签订各类户外广告经营合同45份,实现经营收入100万元,代收代缴昌润路冠名费用20万元,为城市维护开辟了更多的资金来源。新换各类广告灯箱254个,修整广告260处,户外广告设施完好率达95%以上。
  五、实施综合整治,提升市政管理系统形象。2005年7月26日,组织实施了湖南路园林绿化修剪活动,进一步树立了这条城市“林荫大道”的良好形象;8月14日联合团市委,组织市政管理系统干部职工和青年志愿者1500多人,在东昌路开展了综合整治活动,在社会引起良好反响;9月17日在振兴路举办了全市首次园林绿化修剪技能大赛,极大提高了园林工人修剪技艺。这些活动有效地锻炼了队伍,凝聚了人心,感动了社会,树立了形象,为社会共同参与城市管理工作,支持城市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路延民)
  环境保护
  【概述】2005年,聊城环保事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以生态市建设为主线,以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现代化、生态型、卓越秀美的“江北水城”为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污染防治,全面落实环保工作计划,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切实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2005年,聊城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下大力气研究解决环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力地推进了各项环保工作任务的落实。全市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政协监督、政府统一组织协调、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密切协作的环保工作体系。市委、市政府将环保工作纳入了各县市区经济工作考核指标体系,纳入了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价和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并进行考核。市环保局积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积极为党委、政府提建议,并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力地推动了环保工作各项任务全面落实。
  二、以良好的环境质量取信于民,大力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全市各级各部门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建设卓越秀美的江北水城和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与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紧密结合,不断加强领导,强化措施,通过实施“四项工程”(“碧水工程”、“蓝天工程”、“安静工程”和“生态工程”),全市环境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全市动员综合治理城市扬尘,以扩大生产能力和革新挖潜相结合,新增集中供暖面积360万平方米。大力开发清洁能源和地热资源,新打地热井21眼,完全配套后可解决供热面积210万平方米,每日可供城区生产、生活用热水4万多立方米。通过集中供热和推行清洁能源,拆除了城区绝大部分烟囱,冒黑烟现象基本得到控制。市区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城市噪声全部达到功能区标准,2005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93.7%。
  三、全面推进生态市建设。全省生态省建设动员大会结束后.市委、市政府及时作出了将聊城建设成为生态市的重大决策,并率先召开了生态市建设动员大会,市委书记郭兆信、市长张秋波在会上分别做了重要讲话,对建设生态市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分管副市长兼任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政府印发了《聊城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聊城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和会议制度》、《聊城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等一系列文件,并与各县市区签定了生态市建设责任书。《聊城生态市建设规划》通过省政府组织的专家组评审论证,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后,已正式批准实施。
  全市8县(市、区)分别成为国家级、省级生态示范区和建设试点,9个乡镇被批准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确定了90个市级生态示范乡(镇)、村建设试点,有37个通过了验收,确定了姜堤乐园、景阳冈旅游区、马颊河旅游度假区、凤凰苑农业示范园、高唐清平森林公园、东阿阿胶工业旅游区等六个生态旅游示范区进行重点扶持和建设。全市有林地面积已达到245万亩,农田林网化面积800万亩,绿色通道6000多公里,林木覆盖率达到25%以上。新建“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温室400余处,实现农民增收800万元。全市规模化畜禽养殖粪便综合利用率和秸杆综合利用率已分别达到89.12%和79%。
  四、加强环境宣传教育,不断增强群众参与环保、支持环保的意识。全市围绕环境保护中心任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环保宣传活动。在《中国环境报》上开辟了聊城市环境保护工作专版,发表了主要领导同志的署名文章,并及时报道了我市的环保工作动态。在“六五”世界环境日前后,通过举办中小学生环保征文比赛,设立咨询站、出动宣传车、举办万人签名等活动,普及环保知识,提高群众的环境意识。积极开展了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活动。全市有85所学校被评为“绿色学校”,评选出6个“绿色社区”。通过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活动,使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更加深入人心。
  五、狠抓污染治理,加强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全市通过狠抓污染防治工作,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大幅度削减,流域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一是全面开展小流域污染综合治理。编制完成了“四河一湖”碧水行动计划,以徒骇河、马颊河、卫运河、小运河及东昌湖流域综合整治为重点,从每一条支流入手,将治理任务细化到乡镇。临清、高唐被省政府定为“区域零排放”试点,制定了“零排放”方案,正在加紧实施。编制完成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聊城段治污方案,确定了总投资达8.288亿元的16个治污项目并组织实施。二是下大力气,抓好工业点源污染防治。各级环保部门采取派驻厂员、组织督导组等多种形式,指导企业强化措施,全力以赴,积极治污。绝大多数企业都将环保作为企业的生命线,将治污作为生存的前提,积极建设治污设施。“十五”期间,全市共投资19.3亿元,建设了207个工业污染源治理项目,全市工业废水、废气排放达标率每年都在90%以上。三是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全市建成聊城、临清、东阿、高唐、茌平5座污水处理厂,总投资约3.1亿元,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1万吨。四是积极解决上游客水污染问题,在联合执法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先后与河南濮阳、河北邯郸等市主动沟通,互相通报情况,联合查处了省界处归属不清、向辖内排污的6家小造纸厂,主要污染物COD 减少3万多吨。
  六、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一是对已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工艺,采用节水、节能、降耗技术,提高重复用水率,进一步削减污染负荷。二是对不能长期稳定达标排放的,实施限期治理和停产整顿,有效提高了污染物排放达标率。三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高唐泉林等4家企业被确定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14家企业取得了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20家企业与清洁生产审核单位签定了合同书。高唐县被确定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县,高唐经济开发区成为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全市还确定了中通客车集团等15个市级循环经济试点。泉林纸业集团投资1280万元建设的绿色有机肥料项目,利用造纸黑液提取木质素生产复合肥,年利润达6000多万元,利用黑液提取固体硅酸钠项目,年获利100多万元。高唐化工厂的糠醛废渣用作热电厂原料,每年消化糠醛废渣约6.6万吨,年节约用煤2.2万吨。中华热电厂产生的粉煤灰用于制作混凝土加气砖,年纯利润近百万元。高唐热电厂粉煤灰用于制造水泥,年产水泥6万吨,产值1300万元。凤祥集团利用肉鸡屠宰后的下脚料加工成肠羽粉,年产量产约1500吨、利润435万元。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初步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七、强化环境执法,切实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全市各级环保部门不断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执法手段,全部通过了省级行政执法规范建设考核验收,为严格、公正地开展环保执法奠定了基础。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依法大力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一是根据国家和省里的部署,认真开展了“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和“清查放射源让百姓放心”专项行动,有力地促进了环境执法。全市对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等进行了重点查处。二是通过开展110环保联动、开通12369环保举报热线电话等形式,动员社会积极参与,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2005年市长热线开通后,共接到群众反映的环保投诉270起,全部进行了查处和整改。三是严格把关,坚决防止产生新的污染源。各有关部门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认真执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定,提高“市场准入”的门槛,提升了全市企业的整体层次。各级各部门严格执行“先评价、后建设”和“三同时”制度,坚决落实建设项目“环保一票否决权”,对建设项目认真论证,严格把关,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规定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
  八、环保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机构升格为副县级单位,并对东昌府分局的人、财、物全部上划,实行直属管理。全市各级环保部门一直把行风建设作为事关环保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来抓,作为增强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举措来落实,以创建“五好机关”和争做“五好党员”为抓手,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长效机制,造就了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的环保队伍,为全市环保工作的全面推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知识出处

聊城年鉴2006

《聊城年鉴2006》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聊城年鉴》是聊城市政府主办的一部大型综合资料性年刊,主要记载聊城市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取得的工作业绩和大事要事,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取得的重要成就,以及社会各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新经验、新成果。它系统汇集了聊城市年度文献信息,是特殊的大众传播媒介和优质的文献信息源。它承载历史、昭示未来、资政育人,为各级领导了解市情、获取信息、实施科学决策提供重要资料,是宣传、推介、服务聊城的大型工具书。

阅读

相关地名

聊城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