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聊城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50820020220000032
颗粒名称: 工业
分类号: F403
页数: 18
页码: 190-207
摘要: 2005年,全市工业战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实施“5513”工程为总抓手,紧紧围绕“三个一批”这条主线,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克服原材料涨价、资金紧张、市场竞争激烈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抢抓机遇,加大投入,精心组织工业经济运行,全市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关键词: 工业发展 工业建设

内容

【工业发展综述】2005年,全市工业战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实施“5513”工程为总抓手,紧紧围绕“三个一批”这条主线,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克服原材料涨价、资金紧张、市场竞争激烈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抢抓机遇,加大投入,精心组织工业经济运行,全市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超额完成了全年任务。
  一、工业发展概况
  (一)工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工业总量再创新高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689.1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395.8亿元,占生产总值的57.4%。地方财政收入26.2亿元,增长24.6%。全市规模以上企业956户,比上年增加408户,资产总额757亿元,从业人员26.6万人,完成工业增加值288.8亿元,同比增长31.4%,有5个县(市、区)增加值增幅在40%以上,其中,东昌府区和东阿县增幅超过50%。完成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达到1009亿元,增长50.9%。
  2005年县(市、区)增加值增长幅度(%)
  市重点调度的30种工业产品中,有27种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其中电解铝生产24.3万吨,增长40.32%,味精13.7万吨,增长44.73%,电力电缆8.8万千米,增长84.64%,纱31.2万吨,增长41.87%,大输液3.2亿瓶,增长30.1%,成品钢40.4万吨,增长65%,合成氨77.2万吨,增长31.6%。电力等生产要素支撑作用较好。全市累计发电量178.4亿度,增长15.51%,全年社会用电量103.2亿度,增长17.65%,其中工业用电量86亿度,同比增长18.02%。
  (二)经济效益稳定提高,运行质量继续改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989.3亿元,增长49.8%,利税97.6亿元,增长48.04%,利润62亿元,增长49.09%,两金占用率为23.23%,流动资产周转次数3.14次,加快0.48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94%,同比提高15.22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16.64%,比上年提高2.27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1.46万元/人年,增长26.45%。
  2005年分县(市、区)收入、利润、利税增幅(%)
  2005年,全市利税过1000万元企业145户,同比增加43户,其中过亿元的企业18户,同比增加4户,其中,信发铝电集团10.66亿元、时风集团5.62亿元,临清彩虹集团5.10亿元、泉林纸业集团4.99亿元、鲁西化工集团3.28亿元、东阿阿胶集团3.05亿元、银河纸业集团2.97亿元、山华电聊城发电厂2.65亿元,山东凤祥集团2.12亿元、阳谷电缆集团2.10亿元、临清卫河酿造集团1.96亿元、冠县冠洲集团1.73亿元、山东迅力机械集团1.68亿元、东昌水泥有限公司1.58亿元、冠星纺织集团1.56亿元、聊城热电公司1.38亿元、高唐蓝山集团1.06亿元、临清三和纺织集团1.18亿元,5000~10000万元11户,比上年增加1户,3000-5000万元15户,增加3户,1000-3000万元101户,增加35户。
  (三)主要行业和重点企业发展良好,竞争优势和规模效益进一步显现2005年全市主要行业中,轻工、机械占全市经济总量的26%和24%;纺织、冶金分别占13%;化工、医药分别占7%;建材、电力、汽车等分别占2%和3%。“5513”工程50户重点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654亿元、利税69亿元、利润45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66%、71%和72%,其中前20户企业集团实现销售收入455亿元,利税48亿元,利润31亿元,分别增长30.08%,26.86%和25.15%,分别占全市总量的52.14%、56.97%和58.42%。在培植知名品牌上,新增中国名牌4个,居全省前列,全市已有中国名牌5个,列全省第7位,省级名牌产品46个,免检产品6个,驰名商标2个,著名商标44个。农用运输车、电解铝、碳素、味精、阿胶、软袋大输液、色织布、铜版纸、钢球等13种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首位,蜡染布、肉鸡、电缆、铜合金管等7种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同行业前3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2005年新增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省级技术中心3个。2005年底有国家级技术中心2个,省级技术中心13个,博士后工作站4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8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3个。骨干企业支撑带动作用增强,国家公布的2154户大型企业中聊城有15户,全国工业1000强企业聊城有5户,山东省百强企业有6户,全省200户重点企业有11户。
  有色金属及深加工行业。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128亿元,利税16.8亿元。已形成56万吨电解铝,200万吨氧化铝粉、20万吨铝深加工、15万吨铜管加工生产能力、130万吨冷轧板,50万吨镀锌板、30万吨彩涂板能力、30万吨生铁、40万吨轧钢生产能力。
  电力行业。2005年装机容量达到350万千瓦时,其中国电聊城发电厂120万千瓦,聊城热电96万千瓦,电力行业实现销售收入70亿元,利税8.7亿元,随着聊城热电有限公司的2x30万千瓦机组, 聊城信发华宇的2x15.5万千瓦机组的陆续竣工投产,到年底,装机容量将达到450万千瓦时。
  机械行业。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237亿元;利税17.4亿元。已形成农用车150万辆、发动机150万台、收割机8000台的生产能力。
  轻工行业。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257亿元,利税27.4亿元。造纸已形成70万吨浆、120万吨机制纸生产能力。食品已形成30万吨肉鸡、16万吨熟制品,25万吨味精生产能力。
  汽车制造业。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利税2.8亿元。已形成1万辆客车、1.5万辆商务车、1万辆改装车、5万辆轻卡生产能力,随着时风集团汽车工业园中通客车的商务车、电动客车及临清迅力集团与日本合资扩大改装车生产规模项目的顺利实施,汽车制造业将步入快速增长期。
  纺织行业。纺纱能力达到240万锭,其中冠星集团25万锭,临清华润和聊城华润各13万锭;印染能力1.8亿米、毛巾折纱6000吨、高档面料600万米、腊染布1亿米,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28亿元,利税10.4亿元。
  化工行业。全市已形成240万吨化肥、400万套轮胎、100万吨硫酸、10万吨高档油漆的生能力,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73亿元,利税6.5亿元。
  医药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利税3.7亿元,已形成3000吨阿胶。6000吨阿胶浆、3.5亿瓶大输液、3000万袋软袋大输液生产能力。
  重点企业。信发集团是全国最大的电解铝生产企业,2005年实现利税突破10亿元。时风集团已连续8年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一,2005年销售收入率先过百亿,实现利税5.6亿元;临清彩虹集团的“奥”牌内螺纹铜管被评为国家名牌产品,技术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2005年实现利税5.1亿元;鲁西化工集团为全国最大的氮肥生产基地,年实现利税3.3亿元;东阿阿胶是全国上市公司50强,年实现利税3亿元;山东泉林纸业集团和临清银河纸业集团是全国造纸行业10强企业,是山东省重点培育的石大制浆造纸企业集团之一,同时,山东泉林纸业集团也是全国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和清洁生产试点企业;山东凤祥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肉鸡生产加工出口企业之一,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食品重点龙头企业。华鲁制药有限公司大输液生产能力达2亿瓶,大输液单产是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
  (四)高新技术、民营经济和工业品出口发展势头良好200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8.1亿元,同比增长52.71%,累计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17.65%,比年初增加1.63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30.9亿元,同比增长46.7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5.37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增幅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工业企业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增长较快。全年工业企业合同利用外资1.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亿美元,增长90%,工业产品出口4.6亿美元,同比增长26.4%,其中茌平信发电解铝出口4337万美元,银河纸业3386万美元,增长87.5%,凤祥集团2891万美元,增长78.7%,临清三和纺织集团3543万美元,增长110.6%,聊客集团975万美元,增长3.5倍。企业适应国际市场变化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针对国家相关政策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出口策略,抵消了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带来的负面影响,形成了以纺织品、铝、食品、机电产品、纸及纸板为主的出口产品结构。
  (五)大力推进循环经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迈上新台阶市委、市政府把工业企业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中之重。先后两次召开大规模会议,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在工业企业广泛开展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的节能挖潜活动,积极推进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扎实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取得显著成绩。全年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实现销售收入5.67亿元、利税5502万元,利润2714万元。32户重点用能企业综合能源消耗量同比下降3.75%;万元产值综合能源消耗量下降25.38%。全市重点用能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达到1.07吨标准煤,下降17.05%,重点产品单位能耗指标稳定降低率达到75%;万元工业产值耗水11.45吨,下降29.1%;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3.27%,提高0.71个百分点。45户重点用水企业取水量下降4.42%;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3.79%,同比提高0.92个百分点。高唐泉林集团列入全国循环经济试点企业,高唐县列入全省试点县,凤祥集团等13户企业列入全省试点企业。
  2005年工业经济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工业经济整体实力不强,总量偏小,整体竞争力较弱。二是工业结构调整进展慢,传统产品多,支农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高创税产品少。三是部分企业管理基础还存在薄弱环节,个别企业内部机制僵化,内控制度不健全。四是企业资金紧张,一些企业融资渠道单一。重点生产要素供应紧张,煤电运紧张状况仍未从根本上得到缓解,对一些企业组织生产影响较大。五是企业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大,利用两种资源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还存在薄弱环节。工业发展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二、工业投入情况
  2005年,全市完成工业投入277亿元,同比增长53.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9.5%,超额完成了年初制订的238亿元的全年工业投入目标, 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投资向电力、冶金等支柱产业集中
  从市政府确定的53个重点工业项目看,全年开工的冶金项目9个,完成投资39.16亿元;电力项目4个,完成投资12.15亿元;13个项目共完成投资51.31亿元,占市工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的73.89%。其中,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的20万吨阴极铜项目完成投资16.7亿元,信发华宇氧化铝的100万吨氧化铝粉完成投资16亿元,聊城热电有限公司的2x30万千瓦机组完成投资9.9亿元,冠洲的60万吨冷轧板完成投资1.2亿元。
  (二)重点工业项目进展顺利,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形成
  2005年,市政府年初确定的53个工业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9.5亿元,占全市工业投入的25.09%。阳谷祥光铜业的20万吨阴极铜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16亿元,比计划多投资11亿元;在平信发华宇的氧化铝粉项目,一期40万吨于2005年5月投产后,二期60万吨氧化铝粉生产线已于11月底竣工投产,三期100万吨将于2006年2月底竣工,届时将形成200万吨的生产能力。2005年,冠洲集团的60万吨冷轧板、冠星集团扩建的8.5万纱锭、希杰集团的6万吨赖氨酸、鲁西化工集团的10万吨烧碱等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53个项目先后相继竣工投产,这些项目年可新增销售收入184亿元, 利税25亿元。
  (三)银企合作成效显著,投资环境得到改善
  为进一步优化全市的投资和金融生态环境,引导金融机构资金投向,9月份,市政府与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在聊城召开了“2005年聊城市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暨重点项目洽谈会”,来自济南、青岛等地的20余家金融机构参加了会议,会议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前所未有,会议当场签约金额22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贷款126亿元,流动资金贷款94亿元,到年底,已到位资金20.45亿元,占签约金额的9.3%。
  (四)投入资金来源呈现多元化趋势
  从工业投入的资金来源情况看,企业自筹资金(包括招商引资)198亿元,占工业投入的71.5%;国内银行贷款44亿元,占工业投入的15.9%:利用外资1.08亿美元,占工业投入的3.2%,企业自筹资金的比例有较大的提高。
  工业投入和重点项目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资金短缺仍是影响项目开工和项目进度的主要因素。二是利用外资少,融资渠道窄。三是投资结构不够合理,产业层次不高。在2005年的投资项目中高耗能、高耗材的项目多,传统产业多,涉农产业多,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少。
  四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鼓励企业投入和技术创新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
  2005年分行业实现利税情况(单位:万元)
  300000274238
  (市经济运行局)
  机械电子工业
  【工作综述】2005年,全市机械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紧紧围绕年初提出的工作目标和思路,狠抓工作落实,在结构调整、科技创新、深化改革、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市机械电子工业继续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机械电子行业健康发展
  2005年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71.88亿元,同比增30.24;完成工业增加值50.83亿元,同比增长18.75%;实现利税11.04亿元,同比增长36%;实现利润8.22亿元,同比增长37.77%,出口创汇3909万美元,同比增长130.08%。其中市直企业实
  2005分行业实现销售收入占作市总量的%现销售收入11.23亿元,同比增长2.33%;完成工业增加值4.13亿元,同比下降3.56%;实现利税4109万元,同比下降17.01%;实现利润1661万元, 同比下降30.91%,出口创汇1019万美元,同比增长41.72%。完成主要产品产量;三轮农用车69.56万辆,同比增长11.65%;四轮农用车9.1万辆,同比增长1.5%;拖拉机19.02万台,同比增长5.31%;重型改装车6028辆,同比下降1.47%;油泵油嘴总成806万套,同比增长6.9%;时风轻卡6240辆,同比增长60.45%;发动机102.04万台,同比增长17.89%,电力电缆8.76万公里,同比增长84.64%;工业钢球158.64亿粒,同比增长22.03%。
  二、突出工作重点,推动行业工作全面展开
  2005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利税过百万元的重点骨干企业达到8个,并培育形成了一批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名牌产品,如时风牌农用车、时风牌拖拉机、鑫亚牌油泵油嘴、阳谷电缆、东阿钢球、迅力特种车等。市行办围绕党组确定的工作目标和思路,突出工作重点,推动行业工作全面展开。
  三、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促进经济快速发展2005年投资近6亿元,开发扩展了轮胎工业
  布、汽车零部件、热电中心三期工程等项目;鑫亚公司在保持单缸泵产量全国第一的同时,继续研制开发汽车多缸泵、草坪割草机、高尔夫球车和室内外储物柜等产品,新产品产值率超过30%。市行办组织实施“保持主业优势,拓展新的领域”的产品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效果。
  四、加大科技创新和工业投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全市机械电子行业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大工业投入,大力实施科技工程,取得很好成效。时风集团成为全行业科技创新的排头兵,时风中央研究院在2005年申报成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时风产品自制率超过80%。零部件均实现了高度专业化、密集化生产,又投入近6亿元,进行研发新项目和技术改造。鑫亚公司、阳谷电缆等企业技术中心达到省级标准,阳谷电缆投资1.8亿元的超高压电缆已投产运行,投资3亿元的铜管和铜杆项目设备已安装完毕。鑫亚公司投资近千万元进行技术改造。通过加大科技创新与工业投入,企业后劲明显增强。
  五、加强经济运行分析,深入调查研究
  聊城市农业机械占经济总量的80%以上,近年来由于受国家产业政策及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农用车的增长空间和利润空间逐步缩小,为此,对农用车的格局变化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专题报告,上报给市经济运行局和省机械办,省机械办领导对此高度重视,随后上报中国机械工业总会,10月份,机械工业总会专门组织人员到山东对农用车产业进行调研,分别到时风集团、五征集团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市行办在农用车的发展方面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引起了机械工业总会领导高度重视。
  六、倡导行业精神文明,进一步加强机关建设
  行办作为第一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单位,全体职工认真对待,严格按上级要求,建立规范的学习制度,考勤制度、工作制度等。进一步增强了服务观念,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了学习观念,努力建设一支学习型的干部队伍。进一步增强了全局观念,通过学习,在全体干部中树立了“一盘棋”思想,继续发扬不怕困难和争创一流的精神,始终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企业作为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单位,行办以此为契机,切实加强和推进行业精神文明建设。(于文杰)
  电力工业
  【工作综述】一年来全市电力战线上的广大职工,在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和当地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思想,紧紧围绕建设“一强三优”现代企业的目标,以继续创建一流发供电企业为主线,坚持“三抓一创”,求真务实、强化管理、狠抓落实、加快发展,全面和超额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推动聊城电力工业的持续、稳步和快速健康的发展。全市的电源建设稳步推进,电网改造和完善工作顺利开展,电网规模进一步扩大,电网的供电能力和抗事故能力进一步增强,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显著提高,全市的电力企业得到较快发展。
  2005年,全市已建成投运发(热)电厂21个,共装投发(热)电机组40台,发(热)电机组设备总容量达326万千瓦。全市年发电最高负荷326万千瓦,全年总发电量达184.45亿千瓦时。全年全市发电机组累计平均利用小时5658小时。2005年,全市发电厂生产全部用电量151095.1万千瓦时,全市发电厂用电率完成7.24%。2005年,全市已装投供热机组19台,供热设备总容量78.5万千瓦。全市供热最高负荷为1190吨/时。全年供热量为13199332吉焦。全年供热厂用电率完成6.95%,全市供热标准煤耗率完成40克/吉焦,全市全年供热燃料消耗原煤671433吨。
  2005年,全市共投入电网建设与改造资金达5.54亿元,其中用于220千伏输变电设备建设的资金2.97亿元,用于城网改造的资金2950万元,用于第二批县城电网改造的资金2.27亿元,共新建35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80.05万千伏安,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366.38公里。是年全市共完成供电量934045.7万千瓦时,其中完成网供电量527081.4万千瓦时,全市共完成用电量896977.2万千瓦时,其中完成网供用电量506673.55万千瓦时,用电量增长率和电量计划完成率均列全省第四位。2005年,全市电业系统共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18.59亿元,同比增长44.3%,其中聊城供电公司完成电力销售收入18.79亿元,全市电力系统共完成利税总额17.53亿元,同比增长20.09%。全年电费回收率继续保持月清月结,年终结零,电费回收率100%。2005年,全市完成综合电价400.2元/千千瓦时,其中直供部分平均电价完成488.85元/千千瓦时,全年共完成线损率为3.87%,低于计划指标0.02个百分点。全年电网负荷率为83.97%,电压合格率为99.89%,电网供电可靠率达99.915%。
  2005年,聊城供电公司进一步加强了对电网安全工作的管理,全面落实《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建立、健全了安全工作网络机制,继续推进创建“无违章企业”活动,狠抓了各级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确保了全市的电力供应,至2005年12月31日,聊城供电公司已实现连续安全生产2905天,创历史最高纪录。2005年,聊城供电公司积极推广应用CPRS抄表系统,全年共安装CPRS抄表系统345台,开发高压预付费电表购电程序,全年共查出违约用电、窃电170户次,共追补电费及违约使用电费112.32万元。进一步强化了全市农电工作的管理,全面推动“创建无违章企业”和“经济效益年”活动,按照“积极稳妥、扎实有效、效率优先、沟通协调”的绩效管理原则,先后制定出了绩效管理实施措施和实施方案。2005年,继续深入地实施“彩虹工程”,坚持“四个服务”,加强“三个十条”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强业扩管理,优化业扩流程,加快报装进度,提高客户满意率。创新服务手段,完善和拓展网上客户服务系统、银电联网实时收费系统,并推出了方便大客户、弱势群体的服务新举措,服务电话还实现了与市长热线、消协维权热线、《聊城晚报》热线和白云热线的“五线”联动,使全市供电系统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明显提高。
  【电源建设】2005年,全市除已建成投产的中华、聊城两个省网统调电厂;莘县、茌平、高唐、临清、东昌、临清运河、阳谷、东阿八个地方公用电厂和鲁西化肥、聊城化工、三元复合肥、阳谷化肥厂、东阿化肥厂、东阿磷肥厂、三九味精厂、泉林纸业和时风九个企业自备电厂外,又先后投资5.9亿元,相继建成投产了华宇电厂、希望电厂和华通电厂,新增发电机组4台,增加发电机组设备容量49万千瓦。2005年末,全市发(热)电厂增至21个,发(热)电机组设备总容量达326万千瓦,同比增长17.01%,全市发电最高负荷326万千瓦,全年发电量1844457.9万千瓦时,比上年度多发电量33.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14%。2005年末,全市共装投供热机组19台(不含自备机组),供热机组容量57.3万千瓦,全市全年供热量同比下降了41.04%,全市供热量除东阿电厂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外,其它电厂供热量均有明显下降。
  【电网建设】2005年,全市各供电企业在聊城供电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目标,坚持“三抓一创”的工作方针,按照“抓发展、抓管理、抓队伍、创一流”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行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建设“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现代企业的发展目标,继续坚持“一个中心”,夯实“两个基础”,突出“三个重点”,把握“四项原则”,完成“五大目标”,实现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协调推进,全面实现电网 “十五”发展规划目标。
  2005年,全市用于电网建设和改造的资金达5.54亿元,共新建投运谭庄、井阳岗220千伏变电站2个,新建光岳220千伏开关站一个,共装投220千伏变压2台,增加220千伏变电设备容量30万千伏安,还新建成投运聊城开关站至光岳I、II,聊城开关站至谭庄I、II,希望电厂至谭庄,茌平至谭庄,光岳开关站至井阳岗220千伏输电线路7条,全长140.45公里。建成投运阳谷北郊;冠县西郊、工业园、定远寨;莘县南郊和高唐赵庄110千伏变电站6个,改扩建110千伏变电站2个,共装投110千伏变压器10台,新增110千伏变电设备容量40.3万千伏安,新建110千伏输电线路13条,全长144.676公里。新建35千伏公用变电站3个,改扩建35千伏变电站15个,共装投35千伏变电设备容量9.79万千伏安,新建和改造35千伏输电线路36条,全长174.445公里。全市共建成投运35千伏及以上公用变电设备容量80.05万千伏安,建成投运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459.57公里。至2005年末,全市已建成投运35千伏公用变电站164个,投运35千伏变压器185台,35千伏变电设备容量71万千伏安;建成投运110千伏公用变电站34个,110千伏变压器49台,110千伏变电设备容量177.8万千伏安;建成投运220千伏变电站9个,220千伏变压器12台,220千伏变电设备容量171万千伏安,从而实现了每县1座220千伏变电站的规划目标。全市共建成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335个,共装投变压器393台,35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总容量达632.35万千伏安,比上年度增加212.86万千伏安,同比增长50.74%。全市已建成投运35千伏输电线路199条1510公里;建成投运110千伏输电线路64条712.07公里;建成投运220千伏输电线路22条512.46公里。全市共建成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285条2734.526公里,比上年度增加17条121.22公里,同比增长4.64%。由于电网内高科技产品和自动化设备的大量安装投运,电网的自动化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至2005年底,全市的110千伏公用变电站已全部实现了无人值守,35千伏变电站无人值守率已达93.4%,并通过了第二批城农网的改造和验收,全市的所有公用变电站已基本实现了双回路和双电源供电,电网的供电能力更强,供电质量更高,电网结构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电力供需】2005年,由于全市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全市的用电设备、用电负荷和供用电量持续增长。至2005年末,全市社会用电装投设备总容量比同期增长18.7%,聊城电网全年供电最高负荷达到85.5万千瓦,比上年度增加负荷10.9万千瓦,同比增长14.61%。全市完成全社会用电量首次突破百万千瓦时大关,达1031652万千瓦时,比上年度多完成社会用电量154762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7.65%。按产业不同划分社会用电量,其中第一产业完成社会用电量20918万千瓦时,占全部社会用电量的2.03%;第二产业完成社会用电量867362万千瓦时,占全部社会用电量的84.08%;第三产业完成社会用电量55506万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5.38%,其它行业完成社会用电量87866万千瓦时,占全部用电量的8.52%;按行业社会用电量划分,其中农业完成社会用电量20918千瓦时,占是年全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较小,仅占2.03%,工业完成社会用电量860178万千瓦时,占是年全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较大,占84.08%,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信息传输业分别完成社会用电量7184万千瓦时、4288万千瓦时和2692万千瓦时,占是年全部社会用电量的1-37%,金融房产业和公共事业行业完成社会用电量27639万千瓦时,占是年全部社会用电量的2.68%,全市的居民生活社会用电量完成87866万千瓦时,占全部社会用电量的8.52%。是年由于风调雨顺使农业社会用电量明显下降外,工业和居民生活社会用量均分别比上年度增加131361万千瓦时和16278万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18.02%和22.74%。2005年,全市共完成售电量896977.2万千瓦时,比同期多售电量172168.3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3.25%。(马连敏)
  化学工业
  【工作综述】2005年,全市化工行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强化加快发展这一主题,坚持以企业改革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品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努力增强企业的核心力和竞争力。市化工行业管理办公室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结合建设化学工业百亿产业的总体思路,编制了化工“十一五”发展规划,并要求全系统认真组织实施。整个化工系统在科技创新、结构调整、深化改革、招商引资、盘活资产、市场营销、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发展较快。同时,在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扬、产品价格受限的情况下,企业千方百计内部挖潜、增产降耗,积极消化各种不利因素。全市化学工业呈现出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市化工系统共完成工业现价总产值43.8611亿元,同比增长27%,实现利税3.348亿元,同比增长30.6%, 实现利润2.3109亿元,同比增长39.9%,完成工业增加值11.4288亿元,同比增长13.8%。
  一、加强管理,促进企业发展。2004年,鲁西化工集团开始在全集团全面推行职业健康安全、质量、环境三个标准化管理体系,通过一年来的细致工作,2005年初,集团相继有九个企业一次性通过国家认证机构的认证审核,极大促进了集团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各项管理更加规范,大大节约了企业运行成本。
  为宣传扩大“鲁西”品牌的影响,集团公司深入贯彻“创鲁西品牌,做百年企业”的经营理念,在继2004年鲁西集团尿素、复合肥、磷酸二铵同时获得 “国家免检产品”荣誉称号后,2005年9月“鲁西牌”复合肥又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加强资本运作,实现公司持续发展。2005年8月16日,鲁西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召开临时股东大会,以高票通过鲁西化工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改革方案的顺利通过,对彻底改善股权结构不合理的状态,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实现公司持续、长远、健康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山东奥克特化工有限公司2005年6月19日由高唐化工总厂改制成立。随着改制的成功,企业进入了良性发展和快速进步阶段。公司制定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调整了全公司的管理结构,成立了以人力资源部、市场部、财务部、办公室等为重点的七部一室管理结构网络,对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加强,对营销部门销售人员配备了各种网络设备,实现了网络化即时交易,改造更新公司网站,加大网络宣传力度,创造新的交易平台。并在全公司广泛发动开展“打造节约型企业”活动,2005年11月份,该公司在资源利用、节约、生产消耗等方面的工作受到了山东省“建设节约型社会”检查组的好评,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2005年,各个企业在确保安全、长周期运转的前提下,想方设法提高产品产量,促进主要产品稳步提升。年实现现价销售收入380961万,同比增长13.8%。
  二、培育队伍,提高企业人才素质。鲁西化工集团制定了“培育队伍,健康发展”的工作方针,把对干部职工的培训培养作为集团的重点工作。从2005年4月23日集团干部培训班开学典礼到11月份,组织集团管理干部和后备干部159人,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培训,共计14期,达200多个学时。通过培训学习和工作实践,多数管理干部的综合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山东奥克特化工有限公司从4月份起组织全员有针对性的进行岗位培训。开设了“奥克特化工员工培训班”,从董事长到普通员工全部进行了思想、业务、职业道德等多方面的教育培训。
  三、节能降耗,增长企业经济效益。2005年各企业针对原材料价格继续上涨的困难形势,狠抓产品成本、资金和质量,主要产品原材料消耗降低,从而使经济效益得到了大幅提高,增加收入2324万元。鲁西化工集团各企业全面超额完成任务,尿素产品产销量继续稳居全省第一位,复合肥产品产量、完全成本指标跃居全省第一名,全省百强企业排名鲁西化工集团名列第70名。
  四、搞好工业基地建设,加快企业发展。2004年初,为加快集团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集团开始建设鲁西化工工业基地,经过广大建设者努力工作和无私奉献,2005年7月工业基地初期建设项目5WKW热电机组、5万吨烧碱项目一次试车成功,并顺利投产达标。七月份,工业基地二期建设项目40万吨尿素、甲醇项目也已开始建设。项目的建成将使鲁西化工集团的规模和效益产生很大提高,为集团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做好安全工作,保证企业稳定发展。针对化工行业生产设备运行特点,在生产经营中,不断强化“安全工作无小事”的观念。2005年,全市化工行业始终坚持严抓安全生产工作。一是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同时层层分解,做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二是进一步强化“双基”工作,加强职工教育。三是制订完善各级应急预案,并进行经常演练。四是督促企业消除三大隐患,即鲁西化工集团第二化肥厂一栋家属楼腾空,蓝威公司甲苯库停用,鲁西化工集团第一化肥厂液氨球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现已搬迁至安全位置。五是坚持“预防为主”,加大检查力度,让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居危求安”的思想意识,从而保证了企业稳定发展。
  (宋强潘丽赟)
  建材工业
  【工作综述】 全市建材行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5.6亿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32.5%;工业增加值2.6亿元,同比增长38.5%;销售收入14.9亿元,同比增长36.3%;利税2.31亿元,同比增长32.5%;利润1.07亿元,增长21.7%。从业人员达6.5万人。
  一、把握机遇,注重中长期发展战略的部署
  “十五”期间,规划的各项战略目标已基本实现,2005年,市建筑建材管理处根据新的发展形式研究起草了全市建筑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及《聊城市新型建材发展规划》,报市政府审批,并结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一五”规划的要求作进一步完善,将是全处今后一个时期开展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二、以资质管理为总抓手,优化产业结构
  以资质管理为总抓手的结构调整,推进产业的优化升级。一是进一步推进所有制结构改革工作,股份制企业所占比重提高到85%。二是进一步调整企业结构。总承包企业所占比重压缩到25.5%,房建企业下降到48.2%,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企业发展到47.5%。三是企业专业门类进一步健全,发展到52类;资质级别逐步提高,培植了一批大型集团企业,其中已有十家年产值过亿元。逐步实现大企业强,小企业专的协调发展。
  三、严把产品备案关,优化建材产品结构
  成立了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建材产品备案审查委员会,对申请备案的建材产品,进行严格的生产条件、产品质量和管理体系审查,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装备落后、产品质量抵劣和国明令禁止淘汰的产品和技术,一律拒绝向社会推荐,有效地打击了假冒伪劣建材产品。同时,对市场前景良好的新产品、新项目,给予大力支持,通过技术引进先后开发了2m大口径排水管、丙烯酸高档涂料、PPR塑料管材、SBS防水卷材、聚乙希丙伦布防水材料、高档电泳喷涂建筑铝型材、双色共挤塑料异型材、粉煤灰砖、珍珠岩保温板、QT31.5、QT40塔式起重机等 —大批新型建材产品,使全市建材工业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四、健全机构、加强监管,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在建管处指导下,全市90%县(市区)建立了安监站(科),积极探索转变安全生产检查模式,由原来的以监督检查工程实体为主,向以考核企业安全生产条件、监督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为主转变;由原来的告知检查为主,向随机检查、暗访、巡查为主转变;从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增大了监管覆盖面,提高了检查的实际效果。2005年共检查了施工现场1266个/次,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574份,停封现场298个/次,累计处罚金额65.35万元,对检查过程中存在隐患多、问题大的77家施工企业、63个项目负责人先后进行了三次全市通报批评和上网公示,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达到了消除隐患,遏制事故的良好效果。
  五、加强制度建设、弥补管理漏洞
  为了进一步细化行业管理工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聊城实际情况,提请市委、市政府、市建委出台一系列具体管理制度。其中《关于加强建材产品备案管理的通知》、《聊城市建筑业项目经理管理办法》、《聊城市安全文明工地管理办法》、《聊城市建筑工程装饰装修管理办法》等,细化了行业管理依据,有效加大了行业管理力度
  六、加强培训工作,提高行业素质
  2005年抓住省、市两级职业技能大赛在聊举办的契机,在业内培养重视人才、重视培训的良好氛围,促进培训工作的开展。截至10月底,已报名的各类培训人员有:项目经理继续教育1000人;新申报项目经理104人;十二大员继续教育575人;新申报十二大员476人;职业技能岗位申报543人;建造师考前培训179人;技师申报19人;按年初计划已完成65%以上。
  七、营造良好的行业管理与服务平台
  加强机关自身建设,不断改善职工工作生活条件,提高管理队伍凝聚力和工作积极性。同时,通过加强行风建设、廉政建设,树立服务观念,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为建筑、建材、装饰装修业的科学管理与服务构筑了良好的平台,为今后“三大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
  八、稳定与发展困难企业
  市亚太水泥厂、装饰总公司、城乡物资公司、建材总厂等老国有企业,在破产重组时一些遗留问题未得到妥善解决,职工和群众意见很大,严重影响了行业形象。建管处接受市建委委派进行整顿,使职工遗留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其中装饰总公司、盛源建材、城乡伟业等几家本已进入破产程序的企业,通过资产重组重新换发生机,职工回到工作岗位,促进了行业的稳定与发展。(市建筑建材管理处)
  冶金工业
  【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概况】全市有色金属产业年实现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实现利税14亿元,利润9亿元,分别增长55.5%和45.3%;其中信发铝电集团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增长72%、48.6%和32%;奥博特铜铝业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增长46%,67%和63%。
  2006年初,信发集团完成销售收入16亿元,实现利税1.7亿元,生产电解铝51603吨,生产氧化铝粉170478屯;公司现有的电解铝生产能力已经全部达产。2006年,集团热电装机达到200万千瓦,电解铝生产能力56万吨,氧化铝粉220万吨,中高档密度板100万立方米,碳素22万吨。奥博特铜铝业公司“奥牌”高精度内螺纹铜管,2005年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形成了18个品种,8万吨生产能力,将重点开发延伸铜板带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
  祥光铜业年产40万吨阴极铜(一期20万吨)工程于2005年6月开工,年底项目已完成投资16.7亿元。进口设备、国内大型设备已招标订购完毕,部分核心进口设备已经到青岛港;项目土建工程已经完成总量的95%;已经完成厂内外道路铺设,精矿库、电解车间主体工程已完工、备品备件库已具备交付使用条件;硫酸库、综合仓库、环保烟囱、总降压站及制氧站建设进展顺利;净液车间基础已完毕。
  (十大百亿产业办公室)
  纺织工业
  【工作综述】2005年,全市系统内纺织工业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改革调整、建设纺织百亿产业、加快纺织工业发展的工作部署,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大措施,真抓实干,经过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纺织工业实现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主要有以下特点:
  生产运行正常。系统内限额以上纺织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31.86亿元,同比增长25.72%。统计的六种产品:产能占行业90%以上的纱、针复制品折纱、印染布分别比同期增长24.06%、8.39%和2.22%,布、呢绒和服装分别比同期下降7.16%、8.18%和30.80%。三种产品产量下降主要是由于企业内部产品结构调整造成的。
  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提高。系统内限额以上纺织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31.92亿元,同比提高26.35%,实现产销率100.21%,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市属企业完成销售产值8.18亿元,同比增长2.72%,实现产销率97.66,同比提高0.06个百分点。
  产品出口稳定增长。系统内限额以上纺织工业企业,完成出品创汇5115万美元,同比增长24.35%,其中市属企业实现出口创汇3949万美元, 同比增长31.11%。重点创汇企业是:聊城华润纺织有限公司1430万美元,同比增长21倍,高唐艺唐针织有限公司575.6万美元,同比增长31.78%,宏润(聊城)印染公司2337万美元,同比下降5.42%, 山东金号织业有限公司590.1万美元,同比下降11.18%。
  经济效益回升幅度较大。2005年,全市系统内限额以上纺织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3.74亿元, 同比增长23.46%,实现利税2.58亿元,同比增长41.25%,实现利润1.13亿元,同比增长53.34%,其中市属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87亿元,同比增长6.46%,实现利税3306万元,同比增长3倍。实现利润55万元,上年同期亏损1545万元。
  重点骨干企业拉动作用越来越强。五户重点企业(临清华润纺织有限公司、聊城华润纺织有限公司、冠县集团、山东金号织业有限公司、莘县飞泰纺织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6.42亿元,同比增长33.52%,实现利税2.44亿元,同比增长47%,实现利润1.06亿元,同比增长70.37%,三个指标绝对数分别占行业的78.31%.94.6%.94.35%。
  以上特点可以看岀,系统内限额以上纺织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运行良好,经济效益回升幅度较大,特别是市属企业和重点企业由于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盈利能力增强,发展势头较好。
  纺织百亿产业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按照市委、市政府纺织百亿产业工程规划,把冠星纺织集团公司、临清华润纺织有限公司、聊城华润纺织有限公司定为纺织百亿产业龙头企业,并把山东金号织业有限公司、临清二色织厂、临清汇通集团、莘县飞泰纺织有限公司、莘县纺织印染公司、阳谷顺达纺织有限公司、冠县二棉、冠县四棉、聊城金纬纺织有限公司、高唐超越纺织有限公司、高唐永恒纺织有限公司、高唐艺唐纺织有限公司、宏润(聊城)纺织有限公司等十三户企业作为重点调度的对象。龙头和重点企业投资发展势头良好,实施进度较快,冠星集团在重组针织、织布、棉纺等企业的基础上,在冠县新区规划建设纺织工业园,第一批5万纱锭已于2004年上半年建成投产,第二批8万纱锭项目已完工达产,第三期15万纱锭项目主厂房土建已近尾声;山东金号织业有限公司重组了县棉厂、冯屯毛巾厂等企业,在主厂设备更新改造的同时,又新开发了“家饰床品”项目,奠定了快速发展的基础;聊城华润纺织有限公司“退城进园”搬迁改造项目已于上年完成,并由原5万纱锭发展到10万纱锭,到2005年底生产规模达到13万纱锭;临清华润纺织有限公司在近年改造棉纺设备的基础上,新上140台喷气织机,年内安装完成,正在试生产;高唐艺唐针织公司在高唐开发区征地100亩,完成了整体搬迁改造,并改名为高唐艺唐针织有限公司,奠定了企业快速发展的基础。2005年系统内纺织工业企业重点项目5个,完成投资3.89亿元,其中市属企业项目2个,完成投资1.39亿元。
  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随着纺织工业技改投入不断加大,重点企业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逐步开发生产高支、高密、细薄等高附加值产品。聊城华润纺织有限公司搬迁后,淘汰有梭织机改为专纺厂,成为香港华润集团生产60支——180支高档纱的生产基地,产品全部出口,供不应求;临清华润纺织有限公司通过棉纺设备改造和喷织项目,开发了60支以上的棉纱和高档服装面料;冠星集团近年来发展较快,在发展中调整产品结构,开发生产高质量的中档纱,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莘县飞泰纺织有限公司经过近几年的改造发展,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产品质量档次明显提高,产品结构得到了优化;山东金号织业有限公司通过毛巾织机的陆续改造和新上“家饰床品”项目的投入生产,毛巾系列产品、家饰床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已创3个山东名牌产品,并将“金号”的牌子申报国家名牌,其家饰产品填补了聊城市空白,企业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企业管理和安全生产进一步强化。市纺织办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及部门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定期召开安全生产调动会议,并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安全检查,企业建立和完善了安全生产防护措施,提高了干部职工安全生产意识,一年来,纺织企业未出现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全行业安全产连续8年实现“三无”。
  行业协调服务和稳定工作效果明显。市纺织办对市属企业和重点企业,在规划发展、信息交流、安全生产和处理热点难点问题等方面,给企业提供协调服务,把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指示精神及时落实到企业,企业的生产、发展、稳定等方面情况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及时解决企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对企业的生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邵传成)
  轻工业
  【工作综述】2005年全市一轻工业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市场运行机制,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使聊城市一轻工业继续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全年(按15个企业统计)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909481万元,同比增长33.48%,实现销售收入904923万元、利税124361万元、利润74349万元,分别比2004年同期增长28.67%、30.58%和39.97%,出口创汇4000多万美元。
  一轻工业稳健的发展态势得益于系统内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快速发展。2005年列人全市“5513”工程的银河纸业、泉林纸业、景阳冈酒业、卫河酒业、东阿酒厂、齐鲁味精6家重点企业合计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和利润分别是880715万元、120251万元和72770万元,分别占整个一轻工业系统的97.32%、96.7%和97.88%。其拉升和带动作用极具明显。
  一、企业管理工作成效显著
  1、组织运行机制更加完善。几年来各企业面对原有机构臃肿,应变能力缓慢,责、权、利设置模糊等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改革探索,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如泉林纸业,2005年大刀阔斧地进行了组织优化改革,通过纵向缩减处、科两个层级,横向优化业务流程,缩减职能部门46个,精减比例达到69.7%,初步建立了与国际接轨、适应泉林管理要求的“精简、高效、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体系框架,进一步提高了企业执行效率,为泉林集团战略目标的实现与快速发展搭起了一个高效的组织运行平台。2、产品成本进一步降低。通过进一步加强基础管理和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进一步降低了产品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如景阳冈酒业通过实施“比质比价”采购以及加大各项管理措施,一年节约各种耗费达80多万元。3、产品质量稳定提高。2005年银河纸业、齐鲁味精、景阳冈酒业、雁宾酒业等企业一次性通过的IS0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复评以及泉林纸业顺利通过的QHSE(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三合一体系认证,都充分标志着系统内部分重点企业在与国际接轨,推进企业管理向科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又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其他企业的质保体系建设也正在逐步的健全和完善。
  二、产品结构更加优化
  2005五年系统内各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手段,围绕“节能、环保、健康营养”等重点,积极进行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推动了企业的持续稳健发展。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使各有关企业在拉长循环经济产业链和跨行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如齐鲁味精的“硫酸”、临清卫河酒业的“冰醋酸”等产品,投放市场后均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临清卫河酒业的热电和密度板等项目,则突破了原有行业界限,实现了跨行业产业结构调整,打破了原有单一产业对企业发展的约束和限制,拓展了企业发展空间,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企业的科研开发能力进一步增强
  系统内一些重点企业长期致力于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科研能力的提高以及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更好地推动了资源节约和环保事业的发展。如泉林纸业的“置换蒸煮”新工艺和银河纸业的“棉杆制浆”项目的成功开发,都能够利用非木(麦草、棉柴、芦苇等)纤维浆,生产高档纸,不仅减少了木浆用量、降低了林木资源的消耗,更主要的是突破了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原料瓶颈。在环保方面,泉林纸业2005年与韩国进行的木质素和污泥综合项目的合作开发以及齐鲁味精集团的“四效工程”项目的即将投产、银河纸业的“三期中段水”工程的如期竣工、洗草水项目的投入运行等等,进一步加快了聊城市一轻工业环保产业化建设的进程。
  造纸工业。2005年机制纸市场出现了供求两旺的大好局面,聊城市造纸工业继续保持了旺盛的发展势头。全年共完成机制纸和纸板产量79.3132万吨,同比增长27%,合计实现销售收入694240万元、利税90414万元、利润58535万元,分别比2004年同期增长30%、32%和40%。
  银河纸业集团全年完成机制纸和纸板产量40.7673万吨,同比增长45%,实现销售收入234735万元、利税29687万元、利润19446万元,分别比2004年同期增长9%、9%和16%。出口机制纸5.15万吨,创汇3549万美元,实现了同比翻番的目标。2005年集团荣获“山东省造纸行业十强企业”、“山东省轻工系统明星企业”等荣誉称号。泉林纸业全年完成机制纸产量38.5459万吨,同比增长13%,精制浆32.08万吨,同比增长7%,无菌复合软包装19.44亿支,同比增长172%,肥料10.87万吨,同比增长269.53%,全年实现销售收入459505万元、利税60727万元、利润39089万元,分别增长44%,46%和57%。2005年集团荣获“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山东省百强企业”、“山东省轻工系统明星企业”、“省级清洁生产试点企业”等荣誉称号。
  食品饮料工业。全年生产白酒42747千升,同比增长8%,味精7.3343万吨,同比增长13%,合计实现销售收入204102万元、利税34437万元、利润15290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41%、77%和95%。
  临清卫河酒业全年生产白酒24878千升,实现销售收入62034万元、利税12712万元、利润5608万元,均占整个食品工业的30%以上,利税、利润两项指标列全市同行业首位。齐鲁味精全年实现销售收入82326万元、利税6113万元、利润3386万元,分别较2004年同期增长31.5%,25.7%和35.20%,产品出口巴基斯坦、美国、南斯拉夫、乌克兰等国家,实现创汇1626万美元。齐鲁味精和冠宜春酒业共同跨入“市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行列。景阳冈酒业、冠宜春酒业两企业双双被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山东企业信用协会授予“省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荣誉称号。
  其他工业。日用机械、变电器材和印刷工业,坚持以管理促发展,以质量求生存,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企业取得了稳步发展。茌平仲嘉变电器材有限公司在原料价格不断上涨及其他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紧紧围绕“质量第一、品牌至上”的经营理念,走岀了一条适合自己企业稳健发展的成功之路。全年生产变压器28万千伏安,同比增长33%,实现销售收入2289万元,利润135万元,分别增长101%和96%。山东聊城中泰表业有限公司是在原聊城手表厂的基础上于2004年改制重组的股份制企业,已形成年产机械自动表芯120万只、军工仪表10万只的生产能力。2005年生产手表机芯100万只,军工仪表10万只,全年实现利税328万元,利润160万元。高唐泉林印刷公司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765万元,利税206万元,利润83万元,分别比2004年同期增长8%、32%和29%,继续保持了生产和效益的稳步增长。(一轻行业办公室)
  二轻工业
  【发展概况】2005年,全市二轻工业系统继续实施“工业带动战略”,克服原材料、资金、能源涨价等诸多因素困难,加大对重点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狠抓龙头骨干企业和重点拳头产品,努力扩大内需开拓出口,走内外销并举的路子,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快速、稳健增长的良好势头。全市二轻系统规模以上企业共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6.1亿元,比上年增长51%,完成销售产值6.12亿元,比上年增长46%,完成出口交货值2.6亿元,比上年增长68.8%,出口交货值再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两亿元大关,实现出口创汇3100万美元,产销率达到100.7%。按财务口径统计,全年共完成销售收入6亿元,比上年增长40.9%,实现利税5745万元,比上年增长44.3%,其中利润2670万元,比上年增长60.5%。
  【工艺美术品业】2005年,全市二轻系统共有工艺美术品生产企业2户。工艺美术品行业是二轻系统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其发展规模占整个二轻企业的60%以上。临清市联创实业有限公司是二轻系统的骨干重点企业,是山东省轻工业百家重点企业之一,企业生产经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临清联创实业有限公司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3.62亿元,,比上年增长44.8%,完成销售产值3.62亿元,比上年增长44.9%,完成出口交货值2.24亿元,比上年增长62.1%,出口交货值再创新高,在上年突破亿元大关的基础上,2005年又突破两亿元大关,实现出口创汇2700万美元,外销额占整个销售额的比重达到61.9%,比上年提高了6.6个百分点。实现利税4501万元,比上年增长44.9%,其中利润1901万元,比上年增长46%.2005年共生产各种地毯38.8万米,比上年增长11%,生产羊绒布130万米,比上年增长7.4%。
  [塑料制品业】2005年统计塑料制品企业1户,即在平县绿州农塑制品有限公司。2005年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5262万元,比上年增长48.7%,完成销售产值5120万元,比上年增长43.9%,完成销售收入5289万元,比上年增长46.2%,实现利税25万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利润24万元,与上年持平。全年共生产各种农膜4419吨,比上年增长47.6%。
  【金属制品业】2005年,全市二轻工业统计金属制品企业2户,全部生产手动工具,2005年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3744万元,比上年增长1.08倍,完成销售产值4005万元,比上年增长1.22倍,实现销售收入2321万元,比上年增长44%,完成出口交货值510万元,比上年增长64.5%,实现利税103万元,其中利润91万元,是2004年的22.8倍。全年生产各种手动工具555.34万把,比上年增长25.4%。阳谷五金工具有限公司2005年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556万元,比上年增长34.1%,完成销售产值1817万元,比上年增长54.1%,完成出口交货值510万元,比上年增长64.5%,完成销售收入1780万元,比上年增长87.4%,实现利税179万元,比2004年增长4.96倍,其中利润88万元。全年共生产套筒扳手464.14万把,比上年增长35.9%。聊城华东工具制造有限公司2005年共生产呆扳手20.55万套,随机工具70.65万把。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596万元,比2004年减少6.3%,完成销售收入583万元,比2004年减少11.9%,实现利税9万元,比2004年减少40%,其中利润3万元,比2004年减少1万元。
  【轻工机械业】2005年全市有轻工机械生产企业1家,即聊城大华衡器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电子汽车衡。当年生产电子汽车衡142台,比上年减少52.8%,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582万元,比2004年下降43.1%,完成销售收入349万元,比2004年下降58.2%,实现利税3万元,比2004年减少37万元。
  【其它业】2005年全市二轻系统共有生产其它产品的生产企业4家,生产经营形势继续走高。全年共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5亿元,比上年增长44.8%,完成销售产值1.53亿元,比上年增长75.5%,完成出口交货值2824万元,比上年增长1.39倍。完成销售收入1.36亿元,比上年增长34.9%,实现利税1024万元,比上年增长36.7%, 其中利润662万元,比上年增长71.9%。
  【安全生产管理】2005年,二轻行办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当作重要任务来抓,根据省市安全方面的具体要求,及时把省市安全生产会议精神贯彻到全行业中,不断进行安全生产方面的协调和指导工作。同时根据安全生产属地管理的要求,重点抓了直属公司的安全生产,多次到企业检查安全生产制度的防范和落实。(寇英民)
  医药工业
  【工作综述】2005年全市医药工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近16亿元,实现利润近2.3亿元,实现利税近3.6亿元。东阿阿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同行业各项经济指标仍居首位;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大输液产量、销售收入居全国第三位、全省第一位;山东康宁制药有限公司大输液产量销售,收入居全国第五位、全省第二位。2005年全市大输液产量、销售收入占全省总量的60%。
  新上项目和技改项目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的复方阿胶浆,年生产能力6.5亿支,计划投资23600万元的新车间项目,主体已全部验收,所有建筑砌体和封顶已完成,进入内外装饰施工阶段;计划投资670.7万元的年设计处理药材5000吨,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的中药材前期处理项目,8月中旬已通过主体验收,正在进行室内装修和安装工程施工阶段。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计划投资5000万元的老厂区2个大输液车间,1个精烘包装车间入迁工业园及技术改造项目,2005年2月份开工,年底已完成投资4600万元,车间主体建设完毕,设施基本到位,水、电、气管道及空调系统安排完毕,预计2006年11月底全部竣工,申请通过国家GMP认证并投入生产。
  新产品开发速度进一步加快。一是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新开发的国家一类新药“白介素-11衍生物”和国家重点火炬计划项目r-PA,已向国家药监局提出注册申请;国家二类中药新生物制品“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获新药证书和批准文号;国家四类药新药“安神补心胶囊”,“养心定悸口服液”获新药证书和生产批准文号;阿胶软胶囊,阿胶西洋参软胶囊等6种保健食品获得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国家保健食品证书。二是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上报国家局五类新药5个、仿制新药3个、新药标准转正品种12个、增加规格品种3个、获得新证书批件5个,三类中药新药脑舒于胶囊临床实验工作已经结束。三是山东康宁药业有限公司2005年新开发的复万氨基酸注射液、甘油果糖注射液、氨茶碱氧化钠注射液、木糖醇注射液等12个新品种。
  2005年全市医药工业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一批市场潜力大的新品种逐步推向市场;技术改造项目和新上项目的陆续竣工投产;新产品开发和仿制新药工作的进展,一批具有较大潜力的新产品进入临床实验和投入市场。这都为行业今后的发展培植了后劲。(马庆智)
  信息产业
  【工作综述】2005年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突出重点,提高全市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按照《山东省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实施意见》确定的重点任务和发展目标,突出抓好产品“研发、生产、营销、管理”四个环节,以聊城市列入省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重点的11家企业为龙头,加快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带动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二、注重培育典型示范企业,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按照省信息产业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对骨干企业、重点产业、重点区域的信息化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对信息技术应用效果好、效益明显的项目积极向国家和省推荐,并以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积极推广。把高唐时风集团的ERP项目向国家信息产业部予以推荐,评选通过后,将由信息产业部授予《国家倍增计划优秀项目证书》和铜牌,并可享受优惠政策支持,对全市其他企业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三、大力实施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拓宽融资
  渠道,建立以政府财政补贴为引导,企业筹资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及社会广泛融资参与为辅助的信息化投融资体制,破解企业自身资金不足的难题。2005年聊城市充分利用国家、省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引导企业进行信息技术改造,努力推进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强信息化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全年申报省发展银行贷款项目14个,项目资金4.3亿元,申报国家信息产业项目1个,申报并立项省信息产业专项资金项目4项,争取省财政无偿资金60万元,配合省厅验收往年产业专项资金项目7个,争取资金110万元;配合省厅验收往年信息化推广应用项目11个,其中国家倍增计划项目3个,占全省总数15%,11个项目共争取省财政贴息资金106万元;推荐申报省信息技术推广应用项目11个,经省厅审核、论证,立项7项,预计争取贴息资金110万元;推荐申报省开发行信息化应用贷款项目13个,项目立项工作正在积极争取之中。据统计,2005年共争取省财政扶持资金276万元,立项数量和到位资金额均远远高于滨州、荷泽、德州等市地。由于这些项目的顺利实施,极大带动了企业信息化推广应用的积极性,2005年聊城市规模以上企业信息化改造资金投入已超过5亿元,投入产出比平均在1:5以上。通过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加快了新产品的开发速度,压缩了库存量,有力提高了企业自身效益和竞争力。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应用工程已在全市5家企业中开展,东阿阿胶集团、高唐时风集团、山东阳谷电缆集团有限公司企业资源计划ERP项目,泉林20万吨浆DCS系统技改项目,高唐蓝山集团总公司无公害饲料生产线自动化改造项目进展顺利,成效明显。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在90%规模以上的机械、服装企业中推广,高于2004年6个百分点;计算机监控技术在80%规模以上的化工、建材、造纸、电力等流程型生产企业得到应用,高于2004年5个百分点;有近30%的规模以上企业成功或部分实施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高于2004年10个百分点;明显提升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明显。
  四、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有近50%实现了内部联网,60%使用了财务管理软件,90%以上的企业联入国际互联网,80%以上创立了企业网站,其中被省列入信息化改造重点的11家企业全部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且网上支付、网上销售已初显成效。
  五、注重扶持电子产品制造业,信息产业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截至10月份,全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企业主要有7家,即高唐神盾、阳谷电缆、科霸电脑、博通新技术、创通电子、冠洲股份、天海电装有限公司。产量:稀土217吨,通信电缆产量90万对公里,通信光缆18100芯公里;税控收款机430台,不间断电源(UPS)按1000VA机型(每套)折算产量10032台(套),蓄电池按N100AH(每块)折算产量21020块,计算机1460台,CTE系列智能化探测仪207台,软件产品300台套。全市信息产品制造业资产总额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信息服务业实现业务收入13个亿,信息产业总收入完成16亿元。(周永忠)
  民营经济
  【工作综述】2005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平均每年每个乡镇民营经济税收增加1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4000万元”的发展目标,解放思想,强化措施,真抓实干,使全市民营经济继续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
  (一)经济总量持续增加。全市民营经济销售收入完成1328.8亿元,同比增长45。9%;实现利税112亿元,同比增长43.2%;完成增加值298亿元,同比增长47.6%,占全市GDP的43.2%;民营经济实缴税金20.27亿元,同比增36.1%,占全市税收的46.92%。
  (二)骨干企业增势强劲。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达到806家,完成销售收入454亿元,同比增长79.6%;实现利税43亿元,同比增长85.7%;完成增加值13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3.2%,同比增长46.7%,高出全市工业增幅15.3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增幅10.5个百分点,全市有93家民营企业销售收入过亿元,有9家超过5亿元,4家超过10亿元。
  (三)固定资产投入进一步加大。全市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287.8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工业完成248.9亿元,同比增长52.4%。
  (四)企业素质明显提高。到2005年底,全市民营企业拥有中国名牌产品2个,山东名牌产品17个;山东著名商标1.2个;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4家, 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有1家企业建成了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4家企业建起了省级开发中心;有137家企业通过了IS09000质量系列认证,6家企业通过了 IS014000环保系列认证。
  (五)民营出口创汇异军突起。2005年,有出口实绩的民营出口创汇企业达到143家,完成出口交货值36.6亿元,同比增长43.5%;出口创汇25228万美元,同比增长27.5%,占全市出口创汇的54.8%。
  (六)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轴承加工、铝加工、密度板加工、农机配件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五大特色产业。这五大特色产业已占全市民营经济总量70%以上,成为拉动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七)民营经济园区建设健康发展。形成一批以中心镇、城区为依托的民营企业聚集区、聚集带35个,经过省政府审批的民营经济园区9家,园内达到了通水、通电、通路、通讯等“六通一平”,基础设施投资达10多亿元,入园企业达到1200多家。民营经济园区已成为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2005年以来围绕加快全市民营经济发展,主要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政策落实,增强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一是抓了国务院《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2005年该意见出台后,市委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召集由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市工商联、市民营经济发展局等有关同志参加的座谈会,研究具体的贯彻落实措施。随后又召开了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就贯彻落实好这一意见,认真听取了民营企业家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召开了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结合贯彻全省民营经济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精神,市委、市政府于5月15日召开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会上传达学习了全省民营经济经验交流会议精神,对上年全市民营经济工作进行了总结,表彰了先进,明确2005年的任务目标,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鼓舞了士气,振奋了精神,进一步坚定了各级各部门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信心和决心。三是组织了规模较大的外出参观考察活动。通过考察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学到了经验,看到了差距,增强了力口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四是加大民营经济考核奖惩力度。2005年按照“平均每年每个乡镇民营经济税收增加1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4000万元”的工作目标,市对各县(市区)下达了任务目标。各县(市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县乡抓经济主要是抓民营经济,抓工业主要是抓民营工业”的要求,在对各乡(镇、办事处)下达任务目标的同时,加大民营经济在综合考核中的分值,并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办法, 并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式,严格兑现,严格奖惩,罚得眼热,奖得眼红。
  (二)突出工作重点,不断打造民营经济发展新优势。一是抓重点乡镇。全市重点抓了“十强”乡镇、24个明星乡镇,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实行重点调度,每个月对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民营经济税收完成情况在《聊城日报》上排队公布。二是抓骨干企业。2005年召开的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公布了全市百家重点民营企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各县(市、区)也都出台制定了自己的优惠政策,在资金、用地、用电、交通、重点保护、政治待遇等方面,对重点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加快了重点企业的发展步伐。三是抓民营经济园区建设。重新审视制定了园区发展规划,严格控制入园项目规模,注重节约用地,防止污染。并把投资强度、工业项目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厂前区用地比率等指标与投入、税收一同作为考核园区的重要指标,引导园区健康快速发展。在园区管理方面,各级制定完善了发展园区的各项优惠政策,把园区作为特区,从土地、税务、科技等方面予以倾斜,重点照顾。各园区内都设立了工商、税务、土地、环保、技术监督等集中办公,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一站式”管理,提高了办事效率。四是抓特色产业发展。各级在培育特色产业发展上,注重横向扩大产业规模,纵向拉长产业链条,上下延伸,提高产业关联度,使产业特色更加鲜明。同时加强引导和管理,在轴承、密度板、棉纺等比较集中的区域,成立了由政府牵头,企业为主的行业协会,围绕产业的发展搞好规划,行业自律,信息服务,人才技术引进工作,促进了特色产业的快速膨胀发展。其中临清市烟店轴承被评为“山东省十大产业集群”。
  (三)广开渠道,千方百计筹措民营经济发展资金。一是开展了全方位的招商引资活动。市、县(市、区)在认真总结招商引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招商引资活动。由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全市大规模网上招商活动取得很好的效果,引进了一大批项目和资金。各县(市、区)也都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开展了一把手带头招商、专业队伍招商、集中时间招商活动成效显著。二是搞好银企对接,积极争取银行信贷支持。在积极争取国有商业银行支持的同时,全市民营企业开始将融资重点转向股份制银行和地方银行,取得良好的融资效果。华夏银行、恒丰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股份制银行纷纷登陆聊城民营经济,为全市民营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大量的资金。三是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基金会、民间贷款融资便捷的优势,积极争取信贷支持。四是积极参加省实施的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全市有25家民营企业被列入扶持计划,在资金等方面受到省里的重点扶持。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有效缓解了民营企业资金紧张的困难。
  (四)以三个创新为手段,提升民营企业水平和档次。在制度创新方面,各县(市、区)积极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参股、控股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同时引导私营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按照公司制进行改造成立规范的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改变家族式管理模式,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在科技创新方面,全市开展了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活动,全市共有500多家民营企业与全国20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科技合作关系。共引进科技成果100多项,解决技术难题300多项,大大加快了企业技术改造步伐,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力开展创品牌活动,年全市民营企业共获得2个中国名牌,11个山东名牌,12个山东著名商标,有1家企业获得山东质量奖。在管理创新方面,积极引进人才走借智生财的路子。全市引进了一大批管理经验丰富、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在全市民营企业中重点推广了以ERP为主的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推广了海尔日清日高、流程再造、济钢倒推成本等先进管理方法,提高了全市民营企业管理水平。
  (五)加强领导,努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2005年各级都继续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一把手”工程,形成了书记负总责,几大班子一起抓的良好局面,确保民营经济工作的高效运转。围绕固定资产投入、利税增长等主要指标,全面推行任务目标责任制,把任务目标分解细化到每个干部职工。在乡镇一级继续推行三个“三分之一”的工作机制,多数县(市、区)抽调精干人员按照党、政、经各负其责方式组建了乡镇经委,配备了正科级经委主任,专抓民营经济工作。从上到下完善“三个体系”,明确目标和职责,做到责、权、利相结合,严格兑现奖惩。2005年召开的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对连续五年列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前列的4个乡镇和一个园区“一把手”进行提拔重用。对在民营经济考核中列全市最后五名的乡镇实行重点管理,并明确一年纳入重点管理,连续两年乡镇党政“一把手”及分管副职进行调整,不得进城,不得提拔重用。这一举措在全市引起了强烈凡响,在全市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导向。在民营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各县(市、区)按照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进行,有的已取得了良好效果。
  (高勇桥)

知识出处

聊城年鉴2006

《聊城年鉴2006》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聊城年鉴》是聊城市政府主办的一部大型综合资料性年刊,主要记载聊城市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取得的工作业绩和大事要事,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取得的重要成就,以及社会各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新经验、新成果。它系统汇集了聊城市年度文献信息,是特殊的大众传播媒介和优质的文献信息源。它承载历史、昭示未来、资政育人,为各级领导了解市情、获取信息、实施科学决策提供重要资料,是宣传、推介、服务聊城的大型工具书。

阅读

相关地名

聊城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