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聊城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50820020220000031
颗粒名称: 农业
分类号: F327
页数: 14
页码: 176-189
摘要: 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战线上的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一号文件”精神,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了统筹城乡和扶持“三农”的工作力度,全市农村保持了粮食丰收、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 地方农业 农业经济

内容

【综述】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战线上的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一号文件”精神,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了统筹城乡和扶持“三农”的工作力度,全市农村保持了粮食丰收、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以后,按照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要求,农口各部门紧密联系聊城实际,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翌年工作计划和“十一五”发展规划,为今后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005年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1-9月份完成农业增加值85.5亿元,同比增长7.5%;农民现金收入达到2705.3元,同比增长19.3%。全年农业增加值可完成122.8亿元,比上年增长5.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00元左右,比上年增加334元,增长10.9%,连续两年保持了两位数增长。主要表现为:
  (一)粮食喜获丰收。由于实施积极的粮食政策,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04.8万亩,比上年增加175.5万亩,其中小麦播种面积增加146万亩,秋粮播种面积增加29.5万亩。全年粮食总产400.37万吨,增产33.8%;单产398.5公斤/亩,增产0.98%,总产和单产创建国以来历史最高记录;农民人均占有粮食超过800公斤,为历史最多的一年,已成为全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为确保粮食安全做岀了积极贡献。
  (二)农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各县(市区)都把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当作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一是在种植业内部主要是调优种粮结构和粮经作物比例,突出蔬菜、水果生产。全市优质小麦面积达400万亩,占小麦面积的73%以上,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经济林面积达到70万亩,其中髙档优质水果面积达到34万由,接近50%。蔬菜生产克服了“低温、多雨、光照少”等恶劣天气的影响,全年蔬菜播种面积360万亩,总产1042万吨,增加60万吨;总产值98.9亿元,增加27亿元。基地规模效益越来越显著。据蔬菜办调查,于集油菜每亩收入4000元左右,斜店、姚寨黄瓜每亩收入6000-8000元左右,阿城西葫每亩收入8000元以上,明显高于零散种植。二是在农业结构内部,重点突破林业畜牧业和水产业。2005年,全市完成新造林面积29万亩,新建绿色通道1200公里,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25%以上,作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市,全市的林业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畜牧业工产势头良好,畜禽产品价格高位运行,养殖效益普遍攀升。全年肉类总产可达53万吨、禽蛋总产30万吨、奶类总产3.7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60亿元以上,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1%o水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全年水产开发利用面积达到38万亩,总产量33万吨,总产值13亿元,同比增长15%。
  (三)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一是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506家,其中年销售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267家,亿元以上的25家,10亿元以上的1家。通过认定的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6家,市级36家。带动种植基地175万亩,带动牲畜养殖78万头,带动农户15.92万户,户均增收1136.4元。1-9月份,带动农产品出口8700万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翻了一番。二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迅速。全市已建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00余个,入会农户5.8万余户,辐射带动农户20余万户。三是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全市各类批发市场达到114个,占地100亩以上的批发市场达到34个,无公害农产品专营市场达到29个。四是农业信息化体系不断完善。市直农口部门开通了上联国内外大市场,下联基层、农户的互连网站,为农业生产者、经营者提供了全方位、多渠道的信息服务。
  (四)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不断加大。2005年,引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10多项,争取国家和省级推广项目5个,全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到226处,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村科技特派员工程不断深入,1223名科技特派员和23个法人科技特派员单位奔赴农村经济第一线,一大批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全市共有绿色食品3个系列9个品种,生产基地15万亩;无公害农产品82个,基地54个,面积125万亩。全年3次抽检了60余个绿色食品、无公害品种,全部达到合格标准。
  (五)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根据调查分析,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400元左右,增加334元。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政策性补贴,人均增加26.6元;农业税及附加降低两个百分点,人均增加31.5元;水费等生产性费用减少,人均增加3.63元。综合以上多种因素,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0.9%,已连续两年实现双位数增长。
  总结全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形势,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策好。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特别是“两减免三补贴”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减轻了农民负担。据统计,2005年全市粮食直补款达到8645万元,良种补贴达到2700万元,农机补贴达到600万元,全市农业税及附加7420万元,总额比2004年减少14840万元,比2001年减少38700万元,人均减少81.28元。这些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民生产性投入大幅增加。1-9月份,农民人均投入701元,增长25.4%。农村基层干群关系也得到极大缓解,据农业部门统计,2005年进京2起,赴省34起,来市413起,上访案件与上年相比明显减少。二是市场好。2005年,全市农产品价格整体在高价位运行,蔬菜、生猪、肉鸡、鸡蛋价格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分别为25.7%,5.4%、10.9%、2.5%,7月份粮食价格止跌回升,到9月份价格环比增长7.9%,接近上年同期水平。受价格上涨因素影响,1-9月份农民人均出售农产品收入同比增加251.5元,对农民现金收入贡献率达到57.4%,拉动增长11个百分点。三是人努力。2005年各级对“三农”工作的重视程度是近几年来最高的,统筹城乡发展的各项措施是最硬的,各级领导的工作精力是最到位的,各项资金包括财政资金、信贷资金、社会资金投向“三农”的规模是空前的。⑴加大了财政资金对“三农”的投入力度,是历史最多的一年。⑵加大了对农民的培训力度。通过实施“阳光培训工程”和“订单培训”,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向二三产业转移和劳务输出速度加快,预计全年我市农村劳动力累计转移将达到103.7万人。(3)加大了对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2004年入冬以来全市水利建设共投入资金2.59亿元,完成项目1.8万个,引黄济津应急调水疏浚工程和谭庄水库等大型水利工程如期完工。“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开始启动,农村危桥改造、中小学校舍改造、乡镇卫生院改造和农村合作医疗进展顺利,农村“水、电、路、医、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4)加大了对农村环境的治理力度。组织实施了农村生态家园建、“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温室、太阳能综合利用等农村环境治理项目,建成农村生态家园示范村10个,新建示范户1000多个。⑸加大了对马西地区的帮扶力度。市委、市政府选派21个市直单位,对口帮扶马西21个贫困村,一年来共完成包括挖渠、打井、架电、建学校等在内的帮扶项目103个,投入资金1153.36万元,马西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扶贫工作实现新的突破。(6)加大了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治力度。从8月初到年底,连续10次召开会议、6次下发密码电报。11月9日,张秋波市长分别主持召开了市委常委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防控工作,并组成了4个有市级领导干部带队的督导组分赴各县(市区)进行督导。市县两级财政共拨付防控禽流感专项资金317.3万元,其中市级财政150万元。家禽免疫密度达到95%,大型家禽饲养场、重点饲养户、候鸟栖息地、家禽交易市场、禽类屠宰场等关键场所消毒面积达到100%,7个道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和67个临时检疫监督消毒站,坚持24小时值班,实行了严格的值班制度和疫情零报告制度。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确保了全市没有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四是天帮忙。2005年的雨量分布,春季降雨偏少,上半年积极组织,抢引黄河水4亿多方,保证了农业用水;汛期6-9月份,全市平均降雨量508毫米,比常年平均402毫米偏多106毫米,2005年汛期雨量大、雨期长,是近30年来仅次于1990年的第二个多雨年份。整体上看,降雨多、光照足、病虫害轻,农业又是一个丰收年。(柏呈林)
  【搞好农情调度,组织参与一系列重大农事活动】在农业结构调整和春季麦田管理、植树造林、抗旱套种及“三夏”生产、“三秋”生产、冬季农业生产等一系列重大生产环节上,共编印农情进度统计表28期,农情动态4期,为市委、市政府领导指导农业生产提供了依据,并及时总结推广了一批先进典型和经验,在一系列重大农事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深入基层,认真搞好农村调研工作】一年来,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针对,“三农”工作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重点的进行调查研究。共完成调研报告30余篇,其中被市委、市政府刊发6篇,在《聊城农村工作》刊法20篇,引起较大反响。同时,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发的重大课题研究《关于我市农民增收问题的研究》的调查报告。
  【高度重视,认真抓好马西帮扶工作】马西帮扶是市委、市政府为加快贫困地区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为搞好综合、协调,共召开调度会10次,组织检查6次,印发《马西帮扶工作动态》简报29期。经过努力,马西帮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完成帮扶项目103个,投入资金1153.6万元,使这些贫困村的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搞好综合协调,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一是承担了市委、市政府有关农业和农村方面综合文字材料的起草工作。二是承办了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全市“三夏”工作会议、全市“三秋”生产会议、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全市马西帮扶总结会等较大规模的会议。三是组织全市龙头企业和明星乡镇参加了烟台第七届国际果蔬博览会和2005青岛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四是组织农口各部门完成了2005年度农村经济的考核工作。五是完成了对“十大百亿”的食品产业发展情况的调度工作。六是完成了《聊城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十一五”规划》的编写工作。七是完成了市委常委会、市长办公会决议落实、市委、市政府领导批件落实、市人大代表建议、市政协委员提案的答复和市委、市政府两办督察件的回复等项工作。八是完成了农口系统的上传下达工作,开展了农口系统党的建设、纪检监察、综合治理、普法、计划生育、劳模评选和老干部管理等项工作。
  (张义革)
  种植业
  【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加快蔬菜基地建设】2005年,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使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蔬菜规模进一步扩大,蔬菜主导产业地位更加明显。据统计,2005年瓜菜菌面积379.5万亩,总产1084.2万吨,总产值97.9亿元。冬暖式大棚44万亩,大拱棚26.5万亩,中小拱棚81.9万亩。食用菌面积1520万平方,食用菌总产39.9万吨。全市无公害品种98个,无公害面积138.9万亩。瓜菜菌面积比上年增加3.4万亩,总产比上年增加61.5万吨,总产值比上年增加19.5亿元。
  一、抓好基地建设,实行区域化种植。近年来,一大批专业特色基地在全市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并且呈现出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的良好态势。如莘县的洋香瓜、食用菌已被国家命名为特色基地。05年在巩固原有基地的基础上,不断膨胀以冯屯镇为中心的大蒜生产基地、以于集镇、七级镇为中心的叶菜生产基地;以河店、位庄为中心的香瓜生产基地;以河店、燕店、莘城镇为中心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以斜店为中心的黄瓜生产基地;以肖庄乡为中心的韭苔生产基地;以尹集、涸河为中心的冬暖棚西红柿生产基地;以乐平铺为中心的樱桃西红柿生产基地;以阿城镇为中心的西葫和冬茄子生产基地;以堂邑镇、道口铺为中心的甜、糯玉米生产基地。这些区域性生产基地,面积都达万亩以上,大的辐射十几个乡镇。区域化种植使蔬菜业得到迅猛发展,大大优化种植业内部结构,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二、提高蔬菜产量,增加菜农收益。由于2005年宣传推广力度大、品种优、销售服务、科技服务到位,蔬菜产量高,价格好,促进了全市农民的增收。呈现出面积与2004年基本持平却增产增收的新格局,2005年以来,蔬菜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蔬菜的平均价格比04年高1/4-1/3,而且高价位持续时间长,棚菜生产效益明显好于04年。从品种上来看,价格比去年低的只有圆葱,其它品种价格都是一路走高。黄瓜、西红柿价格与上年同期相比翻了一番,太空椒、尖椒、豆角、长茄、双抱菇等品种价格提高40%以上,油菜、白菜的价格是上年同期的10倍。蔬菜价格看好刺激农村呈现出自发调整、多样化发展、灵活性、多样性调整的好局面。
  三、理智选择品种,茬口安排合理。除了扩大传统的品种以外,其它品种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发展的。新品种新技术的优势显现,种植茬口进一步优化,蔬菜品种的淡旺季区别不明显,做到了均衡上市,综合效益达到近五年来的最高水平。全市已从美国、荷兰、日本、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引进了樱桃番茄、香蕉西葫芦、黑美人小型西瓜、香瓜、菊苣、紫生菜、紫甘蓝、桔红白菜、番茄、曼迪、塔兰多辣椒、布里塔长茄、以色列彩椒、牛蒡、杏抱菇、鸡腿菇、双抱菇等上百个品种,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抓好流通工作,确保销售畅通。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蔬菜流通工作,05年上半年,市政府下发了由市蔬菜办起草的《聊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蔬菜销售工作的意见》,为全市蔬菜产品的外销提供了有力地保证。为了使《聊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蔬菜销售工作的意见》落到实处,确保绿色通道的畅通,市蔬菜办与市纠风办、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公路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保障蔬菜运输绿色通道畅通的通知》,并印发了五部门联合盖章的绿色通行证,对持证外销农产品车辆实行“不滞留、不卸载、不罚款”,并在电视台、聊城日报、聊城晚报上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促进了蔬菜的销售,深受菜农欢迎。在蔬菜生产信息方面,加强同外地政府或业务主管部门的联系,在进一步了解外地蔬菜生产信息的基础上,及时引导菜农调整好自己的蔬菜生产计划,优化结构,促进增收、增效。在销售信息方面,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及时向菜农传递蔬菜销售信息。蔬菜批发市场建设也得到了加强,原有的蔬菜批发市场,许多进行了改建和扩建,市场的基础设施、硬件水平、交易条件等市场环境状况日趋完善。蔬菜批发市场管理规范化程度也得到大幅提高。销售的畅通也是2005年蔬菜价格一路走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加大政策扶持,带动种植业调整。各县市区均把蔬菜生产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出台了奖励政策,扶持农民搞调整。如东昌府区年初制定了东昌办发[2005]16号文件,出台奖励政策,“千分”考核时,新建蔬菜基地给予加分,百棚以上的村每棚奖励1000元,50棚以上的村每棚奖励500元,新建大拱棚百亩以上的村,补助1000元,50亩以上的补500元,年终兑现奖励。高唐新建成方连片20个以上冬暖式大棚,县财政补助1万元;新建大拱棚100亩以上,总面积达到1000亩以上的,县财政补助2万元;大路菜万亩以上的,补助5万元。这些优惠政策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乡镇搞好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
  【棉花生产】由于受2004年棉花价格低、灾情重等因素的影响,2005年全市种植面积129万亩,比04年减少34万亩。其中纯春棉60万亩,套春棉55万亩,夏棉14万亩。单产79.5公斤,总产206万担。
  2005年棉花产量比上年高,投入高于上年,2005年棉花价格也高于上年,总衡来看,2005年的棉花生产,面积减少,单产提高,总产略增。
  分析棉花增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气候条件适宜。5至8月份光照809小时,比上年多56小时;降雨544.6mm,比常年偏多64.1mm,水量分布均匀且无暴风雨、冰雹灾害;气温比常年偏高2.5oC。2、良种面积扩大。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及广大棉农对于优良棉种的推广工作越来越重视,特别是2005年全市优质抗虫棉面积达到98%以上;主要品种是鲁棉研15、22、21、33B、99B、中棉研29、鲁20、鲁23等。3、栽培条件及技术管理较好。大部分棉田都是肥水较好地块,地头、地边棉田减少,全部都是地膜棉,追肥、打药、化控、打顶、除草等关键环节及时到位,病虫害发生较轻。过去部分棉农认为抗虫棉不用打药,而忽视对后期棉铃虫和蝽蟓的防治,2005年中后期对虫害普遍进行了防治。
  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1、继续抓好棉花套种工作。大力推广棉菜、棉薯、棉蒜间作套种。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蔬菜面积逐年扩大,存在粮棉与其它经济作物争地问题。提倡间套,提高单产效益是增加棉农收入的有效途径。大垄间套菜、蒜、薯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种植方式。2、搞好优质品种的示范推广。翌年要继续搞好高产、优质、抗病、高抗棉铃虫,稳产性好,增产潜力大棉花优质品种的示范推广工作。3、继续搞好宣传发动和技术培训。在生产关键环节,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印发技术明白纸,并根据需要举行技术培训等,最大限度地确保植棉效益,提高棉农的种棉积极性。
  (李东成)
  畜牧业
  【工作概况】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中心,建设畜牧强市这一战略目标,创造性开展工作,确保了全市畜牧业的健康、稳定、协调发展。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49.52万吨,29.11万吨、3.65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6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1%。畜产品出口创汇达到3612万美元。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在过去的一年里,主要工作是:
  1、大力调整优化了畜牧业结构。一是明确了发展重点。继续稳定鸡、猪、家禽生产;积极推行林草间作模式,大力发展牧草种植;实行草畜配套,突出发展肉牛、肉羊和奶牛饲养。二是加强了良种引进。通过实施省财政家畜良种补贴项目,引进波尔山羊1456只,无角多赛特绵羊188只,德克赛尔绵羊140只,二元杂交母牛180头,鲁西黄牛70头。三是调整优化了畜产品结构。不断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鼓励企业搞深加工,开发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附加值高的产品,不断提高畜牧业综合竞争力。全市禽肉制品出口在逆境中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全年出口898批,8237吨,创汇2264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0%、138%、91.2%。该项工作受到了省主管部门的通报表彰。
  2、强力推进了畜牧产业化经营。在龙头、基地、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等环节上,主动配合,强化服务,着力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畜牧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使全市畜牧龙头带动能力显著增强,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目前,全市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80多家,其中新增26个;规模饲养场(区)达到580个,其中新增219个,并且规范化程度比往年有了大幅度提高;新增畜牧合作经济组织31个,使畜牧合作经济组织总数达到96个。
  3、加快了行业规范化进程。一是强化检疫监督。全年产地检疫家畜近700万头(只)、家禽0.96亿只。对全市56个冷藏厂、72个肉类加工厂、159个生猪定点屠宰厂(点)进行了检疫人员派驻。二是加强了饲料管理。为8家企业换发了生产许可证,为30多家企业换发或首发了审查登记证;为企业义务免税抽检10多次,抽检样品50多个。三是加强了兽药管理。开展了执法大检查活动;帮助2家兽药生产企业通过GMP认证;组织813家兽药经营企业完成了GSP改造和换发《兽药经营许可证》工作。四是加强了种畜禽管理。对全市65个种畜禽场换发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整顿注销了30多个规模小、档次高、水平差的种畜禽场,促进了种畜禽场水平、档次的提高。
  4、取得了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的阶段性成果。2004年秋季以来,面对国内外高致病性禽流感不断发生和蔓延的严峻形势,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发展,实现了双胜利。一是完善了应急指挥体系。紧急启动了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系统,组成了4个督导组分赴各县(市区)督导禽流感防控工作。二是落实了各项保障措施。充实了专家组,成立了疫情防控组,组建了9个应急预备队,落实了资金物资保障,有效保障了禽流感防控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加强了免疫和消毒。共购进疫苗1677.5万毫升,家禽免疫密度达到了99.88%。消毒面积达到100%。四是落实了严格的值班制度和疫情报告制度。六是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坚定了禽流感可防可控不可怕的信心,保障了全市社会稳定和人民正常生活。5、做好了招商引资工作。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突出了外来企业引进和畜牧项目申报两个重点,取得了明显成效。外来企业引进方面,通过积极撮合,福建森宝(龙闫)实业有限公司拟投入5000万元,实现对蓝山集团的控股经营,全面涉入我市肉鸡产业。在项目申报方面,为临清、东阿、高唐、冠县、莘县等5县市争取到了国家防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到位无偿资金280万元;为东昌府、东阿、临清、茌平四县(市区),争取到了省家畜良种补贴项目,共到位无偿资金80万元;为冠县争取到了秸秆养畜示范县项目,到位资金150万元,其中无偿资金45万元。2005年的项目工作是历年来最好的一年。
  (刘光涛)
  水产业
  【工作概况】 一年来,全市水产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海洋与渔业厅的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农村工作各项方针政策,立足本地实际,及时抓住有利时机,依靠科技兴渔,大搞宜渔资源综合开发,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大力发展名优高效渔业,强化管理和服务,使水产业得到了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2005年底,全市总利用水面达37.4万亩(其中鱼类养殖面积18.6万亩,水生植物面积18.8万亩),总产量30.8万吨(其中鱼产品产量6.4万吨,水生植物产量24.4万吨),总产值12.7亿元(其中鱼产品产值5.7亿元,水生植物产值3.1亿元,二、三产业产值3.85亿元),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7%。
  全市的水产生产呈现如下特点:
  1、养殖品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坚持把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发展名优高效渔业当作重点来抓。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效益为重点,引导渔农发展高效渔业和名优新品种养殖。在巩固优化甲鱼、“四大家鱼”等传统名优品种的同时,南美白对虾、罗非鱼、中华鳖、黄颡
  、河蟹等市场效益好的名优品种得到了进一步的引进和推广。05年底全市名优养殖品种二十余种,面积达到3.8万亩,产量9766吨,产值1.58亿元。
  2、硬池藕得到较快发展,芦竹生产稳中有升。受市场价格拉动,硬池藕受到群众普遍欢迎。而芦竹是造纸的优质原料,现在市场供不应求,发展前景非常广阔。这两项种植技术又是充分利用荒废土地资源的好途径,因此,坚持在县市区抓点、试验、示范,总结经验,宣传典型,并采取发放明白纸、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大力推广种植技术。05年底全市硬池藕种植已发展到3.7万亩,产值1.59亿元。芦竹种植面积达到3.8万亩,产值4692万元。
  3、水产龙头企业发展迅速。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扩大规模,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档次,实行规模养殖,加快了水产产业化进程。目前,全市涌现出一批水产龙头企业。如:临清市魏湾甲鱼良种繁育基地,已被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批准为山东省优良甲鱼苗种繁育基地,正在积极建设甲鱼深加工及扩大苗种繁育项目,努力形成甲鱼养殖加工产业化龙头企业;莘县科瑞特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苗种生产供应、成鱼养殖、购销、渔用饲料和渔用机械加工为主,是全省淡水地区唯一的产、供、销为一体的龙头企业;东阿县重新启动了阿胶烤鱼加工项目,发展势头良好;市淡水养殖试验场正在按着高标准的要求加快建设。这些龙头企业已在全市水产产业化发展中起到了强有力的拉动作用。
  4、休闲观光渔业越来越热。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休闲观光渔业成为渔业经济新的亮点。配合“江北水城”旅游城市建设,我们要求把聊城城区及各县(市、区)周边五公里范围内的现有池塘改造成集养殖、观光、休闲、垂钓、餐饮为一体的“渔家乐”式的休闲渔业基地,已发展36处,面积达到3855亩,效益3000万元,收到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孙小丽)林业
  【林业建设综述】一年来,全市林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国家和省林业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大力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林业建设全局,紧紧围绕建设生态聊城这一目标,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的林业重点工作要求,全面落实《生态市规划纲要》,大力实施“科技兴林,科技强林”、“依法治林,依法强林”战略,认真组织开展以农田林网、沿路、沿河和环城、围村为重点区域的植树造林,使全市林业各项工作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截至年底,全市有林地面积达245万亩,其中速生丰产林175万亩,经济林70万亩;农田林网化面积860万亩;林粮间作6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920万立方米;建设绿色通道6000多公里;全市林木覆盖率达25.13%。同时,全市林业产业化发展势头迅猛。2005年,在高唐泉林纸业、临清银河纸业、茌平森森木业、冠县奈伦果业等林业龙头企业带动下,全市已发展各类林、果加工企业450余处,其中大型、特大型加工企业近10处;全市木材加工生产线52条,人造板加工年产量344万立方米,纸浆加工达310万吨;实现林果年产值达40亿元。
  全市以绿色通道和农田林网为主框架的高标准平原绿化体系逐渐完善,林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林业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都有了明显提高。
  【聊城市及冠县两级林业和科技部门共同组织的“全市苹果树体光效改造现场会”】2月28日在冠县东古城镇田马园村召开现场会向全市推介了田马园村的苹果高光效树体改造技术。该技术由国家科委和北京日川河果树开发中心共同开发试验成功,是在苹果生产管理常规技术的基础上,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总结出的一套树体改造方法。该项技术推广后,可进一步改善果品的着色和果型,提高糖分含量,进而提高果品售价。
  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庆传同志3月24日到聊城检查指导林业工作,在参观了冠县田马园果树设施栽培现场后,对该村在全市林果业健康发展方面所起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按照《山东省第三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技术实施细则》的要求,全市第三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于7月底圆满完成。这次监测工作,始于上年4月初,共组织了10个调查组,30多人参加,历时近1年零4个月;监测到沙化土地163万亩,涵盖8县(市、区)的81个乡镇及场圃;监测到荒漠化土地195万亩,涵盖临清、阳谷、莘县、茌平、高唐的68个乡镇及场圃。聊城属于全国防沙、治沙重点地区,通过这次监测,进一步摸清了全市荒漠化、沙化的面积和现状,及时掌握了土地沙化和荒漠化的发展趋势,撰写了《聊城市荒漠化和沙化调查监测报告》,为下步做好防沙、治沙及荒漠化治理工作提供了详实材料。在荒漠化沙化调查监测工作中,东昌府区、茌平和冠县被省局评为先进单位。
  [国家林业投资体制改革联合调研组进行调研指导】8月18日至19日,由国家林业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李育材同志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林业局等有关司局负责同志组成的国家林业投资体制改革联合调研组到聊城进行调研指导。主要调查近年来全市在林业投入机制改革方面的情况,具体包括林业投入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主要形式、取得的效果、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以及改革中的主要难点、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打算等。李育材同志对聊城市的林业建设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我市在林业投入体制改革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周保松)
  水利
  【水利前期工作】2005年,重点抓了南水北调、金堤河续建治理、位山灌区引黄泥沙开发治理等一批大项目的前期准备及争取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位山灌区引黄泥沙开发治理规划与研究》已通过中科院张新时院士等专家的评审,并争取到了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的支持。金堤河二期治理工程,经过积极有效的工作,先后三次成功组织双方、四方、六方会谈,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基本达成一致意见,并顺利通过了有关专家对金堤河京期治理项目建议书任务书内容的评审,为二期治理项目上马实施奠定了基础。位山灌区、郭口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2006年投资计划已经基本落实。此外,南水北调线路方案争取、马颊河治理项目、引岳拦漳穿卫入鲁工程、平原水库等一批项目的前期和争取工作也取得进展。在总结“十五”全市水利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市“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草稿),并多次召开专家座谈会研究,目前,规划正在完善修订中。
  【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一是农村通自来水工作。饮水安全,关系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全市农村通自来水“三年实现65%”的工作目标,市水利局认真落实,把农村通自来水工程作为全市水利工作的重点,强化措施,精心组织,狠抓工程质量,积极主动和财政、计划部门协调关系,积极向上级争取工程建设资金。召开了高规格的全市农村通自来水动员大会,并与各县(市)长签订了责任状。在农村自来水建设的过程中,积极探寻市场化建设的思路,努力实现建设规模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市场化。新成立的乡村供水管理中心先后在东昌府区朱老庄乡、临清市尚店乡开工建设了供水中心,其中朱老庄供水中心已经建成通水。尚店供水中心建设也基本完成。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2005年全市完成新建工程55处,543个村、40.56万人用上了自来水。临清市率先在鲁西实现村村通自来水,极大调动了其他县市区搞好农村通自来水工作的积极性。二是水利生产危桥改造工作。危桥改造是市委、市政府确定实施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根据安排,由我们水利部门负责水利生产危桥的改造工作。水利局本着先急后缓的原则,在多方考察、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水利危桥改造工程方案,积极筹措资金,成立专管机构,对病危桥梁按国家现有桥梁建设规范标准进行统一设计,严格招标投标,严格基建程序,规范工程监理,制定了《水利危桥改造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施工管理办法》等一些列规章制度。2005年计划改造76座桥梁,经过努力,目前已经完成121座桥梁的改建任务。三是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引黄济津剩余工程建设。2005年,位山灌区已经是连续第八年被列入国家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争取到国家资金400万元,完成了二干渠10公里的衬砌和63座建筑物的建设工作,沉沙池区村庄搬迁已经完成村台填筑工作,其他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位山灌区视频系统投入使用,灌区自动化管理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完成了西渠、1、5号池和三干渠临清段12.17公里的清淤任务、三干渠7公里的衬砌任务。2004年引黄济津建设项目一一王铺渡槽改建工程进展顺利,主体工程现已基本完工,启闭机、丝杠、闸门已经安装调试完毕。郭口灌区、陶城铺灌区也分别争取到国家资金300万元,郭口灌区完成了西干渠衬砌5.7公里和灌区的清淤工程,陶城铺灌区完成输沙池渠一、二、三级沉沙池清淤工程,位山和郭口灌区续建配套项目验收达到优良等级。四是谭庄水库、徒骇河风景区建设。谭庄水库自2004年5月第一次向东昌湖供水以来,先后十二次共计供水1575.83万立方米,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水库自动化设备运行良好,经过积极争取,水利局与热电公司、水城集团签定了供用水协议,水库保证每年供水1500万方,运行管理走上良性轨道。徒骇河风景区建设方面,水利部国家风景区专家对徒骇河进行了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已经通过初审。在东板桥附近建设完成了占地5000平方米的水之魂广场,进一步提高了风景区的内涵和知名度,也为群众休闲娱乐提供了新的场所,并对徒骇河部分堤段进行了平整规划,受到一致好评。市政府召开了徒骇河治污和工程建设现场会,对河道治污和桥、槽、坝、闸建设进行了安排调度,徒骇河开发面临新的机遇。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年,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共计投入资金3.1亿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15000多项,完成土方5100多万立方米,工日2900万个。新打机井4020眼,修复旧井4500眼,新增改善井灌面积8万亩。实施了冠县、茌平、莘县等一批国家和省级高标准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节水灌溉面积3.11万亩。水土保持方面,狠抓了莘县富裕集风沙片、茌平崔沟小流域等国家、省市项目的治理工作,完成了东昌府区风沙片和莘县邢盯沟治理项目的验收工作,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83公顷。灌区计量供水到乡镇工作进一步深化、细化,进行了计量供水到村工作的试点和探索。
  【抗旱防汛】2005年,全市尽管没有发生大的汛情和严重旱情,总体来说风调雨顺,但是防汛抗旱工作却没因此而放松,工作量有增无减。位山、郭口、彭楼、陶城铺四大灌区以及河道管理处、防办等积极协调与黄委、海委等有关部门的工作,努力争取引黄指标,精心组织,科学调度,保证了农田灌溉和工业、城市生态用水,为全市农业丰产丰收和工业、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汛期,水利局按照“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的要求,从切实提高处置应急突发事件的能劻出发,精心组织修订了黄河、漳卫河的防洪预案,马颊河、徒骇河的洪水调度操作规程,全面落实行政首长责任制、部门责任制、包河包工责任制,切实落实防汛队伍,组织安排了防汛24小时值班,做好预防台风的各项工作,确保了各类汛情雨情的及时传递。经过努力,平稳度过汛期。
  【水利法制管理】积极开展《水法》、《防洪法》、《水保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等水法规宣传活动,社会各界对水法律法规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群众节约用水、依法用水的观念不断深化。组织执法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水利法律法规,提高依法决策水平和办事能力。举办多种形式的水利法规宣传活动,加大水法宣传力度。认真贯彻水利法律法规,落实取水许可、水资源有偿使用、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等制度。2005年全市共查处水事违法案件559起,挽回经济损失600多万元,征收河道工程维护管理费500多万元,水土保持两费105万元。《聊城市节约用水办法》、《聊城市马颊河徒骇河管理办法》、《位山灌区管理办法》等已完成起草工作,报市政府审批。对各取用水单位实行计划用水,努力推广应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和工艺,组织起草了《关于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意见》,对建设节水型社会进行了全面部署。加大水资源费的征收力度,实行水资源费征收票款分离制度,建立了奖惩机制,全市全年征收水资源费1700万元。举行了全市水利系统法制培训班,邀请有关专家就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授课,就典型案例进行了研讨。按照《行政许可法》要求,完成了行政许可规定、行政许可项目及相关收费的清理工作,完善了行政审批制度。
  【水利科技教育】积极创建省水利现代化示范工程项目,申报2项,组织专家对省水利现代化示范工程项目一一东昌府区“大棚滴灌自动控制示范项目”进行了验收。认真开展水利科研工作,向有关部门推荐科技进步奖成果10项,市水利局马喜堂总工主持完成的“聊城市防汛抗旱实时信息监控及信息管理系统研究”获05年聊城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设计院完成的谭庄水库供水工程设计荣获省优秀勘测设计二等奖,有4名同志晋升为研究员。组织大型科技下乡活动两次,发放科技资料2300余份。与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全面合作正式启动,在科学研究、科技开发与咨询、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协商探讨,山东大学聊城教育实验基地挂牌,与省、市气象局联合开发的空中水汽资源利用项目已经开始发挥效益,全国地面人工影响天气基地已经落在我市并已开工建设。成功举办了“京杭运河(聊城)水文化研讨会”,对京杭运河聊城段河道变迁、运河穿黄入卫以及运河文化对聊城经济社会影响的认识更加深刻。水校积极探索多层次、多渠道办学模式,在校生达到600余人,并协助劳动局分配安置400多名学生。水利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形成了框架体系,防汛抗旱指挥和视频系统、聊城政务网水利分站点和聊城水利信息网、位山灌区远程自动化控制和视频系统等运行良好。
  【水利经济】全市水利多种经营情况良好,各项经济指标均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努力开拓市场,承揽工程项目,壮大经营创收单位经济实力,位山灌区管理处、河道工程管理处、水利工程总公司、投资公司综合经营收入也比往年有较大幅度增长。新成立的乡村供水工程管理中心按照公司化运作的方式,积极开展业务,在东昌府区朱老庄乡、临清尚店进行了供水工程试点建设,节约建设资金20%左右,初步探索岀乡村供水工程建设管理新模式,取得了良好效益,为今后发展积累了经验。碧波房产公司一期剩余楼盘已经全部售岀;二期鲁化组团全部竣工,现正办理入住手续,低层别墅建设全部完工,销售进度良好。总公司、测绘院、设计院、监理站参与市场竞争,积极开拓市、省内外市场,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其中测绘院外部市场项目产值达80万元。招商引资工作方面,积极行动争取项目,落实资金,经过努力,全年全局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470万元,超额完成了市里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
  [工程管理】在工程管理方面,位山灌区管理处完成了王铺所、刘集所、崮堆王试验站三处办公楼建设,改善了办公条件,视频系统投入使用,灌区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河道工程管理处完成了徒骇河板桥段至陈口桥堤防整修工程和东板桥南右岸别墅段500米的规划建设施工任务,并对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员标准进行了测算,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河道工程管理处和位山灌区管理处发挥水土资源优势,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创新形式开展堤防植树造林,位山灌区管理处全年植树12.4万棵,成活率达95%以上,河道工程管理处年植树9.4万棵,树木更新纯收入51万元。在建设管理方面,通过规范工程建设程序,整改水利建设市场,“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企业保证、政府强制监督”相结合的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在质量监督管理方面,全市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均成立了质量监督项目站,质量监督覆盖率达100%,进行全方位监督,全市工程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工程质量优良率达到85%以上。为保证工程建设决策的正确性,在工程规划建设中采取了监理提前介入的方法,即由施工过程中的监理改为项目设计规划期监理就介入的办法,取得了显著成效。(葛朝军赵辉)
  黄河河务
  【发展概况】2005年,聊城河务局在山东河务局党组和中共聊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千名干部职工,努力践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治河新理念,本着“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干事创业、争当一流”的精神,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知难而上,求实奋进,使黄河聊城段的治理开发与管理事业继续在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稳健前行。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扎实,富有成效。两次群众测评,满意率均达100%,得到了聊城市“先教办”和督导组的认可与好评。通过活动开展,全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为繁重治黄任务的圆满完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组织保障。
  防汛工作重抓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级各类责任制的落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秋波,副市长孔昭信,聊城军分区副司令员陈昌亚等党、政、军领导,先后三次调度黄河防汛工作、两次亲临一线察看河势工情,组织并观摩了大型实战演练,安排全部由市里投资,修筑了位山闸上堤道路,硬化了北金堤寿张段堤顶,极大地推动了黄河防汛准备工作的开展。举办了为期一周的黄河防汛行政首长培训班,沿黄县、乡行政首长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对险情报批及工情、险情统计工作进行了专题培训,对第六专业机动抢险队展开了强化训练,在新组建的养护公司成立了抢险预备队并进行了培训,基层职工的业务能力及实战水平明显提高。
  面对黄河调水调沙生产运用,市、县河务局制定了《预案》,成立了职能组织,落实了责任制,确保了调水调沙生产运用在聊城河段的顺利实施。
  全力参加标准化堤防建设。工程建设中,全局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努力构建后方支持前线、前线理解后方、前后方彼此鼓励支持的互动格局。前线施工一旦需要,后方做到要钱有钱、要人有人,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前线人员则把后方的理解与支持化作无穷的干劲和力量,全身心投入施工。市、县局分管领导常驻工地负责施工组织与协调,为工程施工提供了强有力的领导保证。经过斗严寒、战酷暑,所承建的亚行贷款项目1标、3标以及内资项目11标、14标建设任务如期告竣,累计完成土方470多万m3。
  啃下了亚行贷款项目及1998年以来续建工程建设两块硬骨头。4月1日,位山、范坡两个亚行贷款项目开工。参建各方克服了工程权属变化、实施水管体制改革和工程跨麦季施工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采取超常规措施抓工期、赶进度、保质量。期间,省、市河务局领导多次到施工现场检查督导,市、县河务局抽调精干力量常驻工地,现场处理施工及迁占赔偿难题。高峰期,有1600多名施工人员和100多台(套)施工机械加班加点连续施工,最终使主体工程赶在主汛期到来之前圆满完成,总计完成土方15.57万m3,石方4.51万在建工程中,9项机淤固堤和1项引黄济津位山闸应急调水工程,特别是1998年和1999年的工程难度大、问题多,克服了迁占赔偿难、设计变更晚等困难,于12月中旬全面完成,总计完成土方484.85万m3,使困扰多年的基建历史遗留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积极稳妥地实施了水管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东阿县局的水管体制改革严格按照省局批复的方案组织实施,做到了领导组织到位、宣传发动到位、公开透明到位、改革纪律到位、资产划分到位、思想政治工作到位。通过改革,350名干部职工人人有了新的工作岗位,其中东阿黄河河务局上岗156人,供水单位上岗7人,东阿黄河安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有限公司上岗108人,山东东阿黄河工程局上岗79人,从而使东阿水管事业单位、维修养护公司和施工企业“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格局正式形成。局直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进展顺利,有31人参加了28个岗位的公开竞岗,上岗人员全部符合标准要求并签订了聘用合同。
  下大力气狠抓工程管理。有关单位和部门牢固树立起“大工管”意识,做到齐抓共管。他们坚持了11月检查、季评比、半年初评、年终总评”制度,深入开展了“工程管理周”、“工程管理月”等专项活动。同时,指导协调新组建的养护公司按合同要求上堤开展工程管理与维护,总计完成土方12.7万m³,石方1.24万m³工程面貌大为改观。不但东阿河务局被黄委会表彰为“十五”期间“工程管理先进单位”,而且所辖位山引黄闸、井圈险工被黄委会确认为“2005年度工程管理示范工程”。阳谷、莘县河务局在工程管理上也不甘落后,形成了自己的亮点和看点。全局植树绿化工作按照“大堤绿起来,黄河美起来、职工富起来”的目标深入开展,总计新植树株44.12万棵,绿化投资292.33万元,赢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依法行政,打赢了滩区阻水片林清除和浮桥整顿两场硬仗。在搞好水法宣传和“四五”普法工作的同时,加大了依法行政、依法治河的力度,尤其是面对时间紧、要求严的滩区违章片林清除任务,市、县防指行动迅速,措施果断,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于7月底前对13000株阻水片林及影响艾山水文站测流断面的少量树株进行了彻底清除。针对辖段内浮桥密集、部分浮桥存在码头侵占河道现象,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专项整治活动,对不规范浮桥提岀了具体整改要求,对完不成整改任务的进行了停业整顿,使上级关于“整治黄河浮桥、确保河道行洪畅通”的要求落到了实处。
  大做水文章,供水总量实现新突破。在严明调水纪律、抓好“两水分计”和郭口、陶城铺引黄闸远程监控系统建设的同时,积极当好“供水参谋”,采取大流量、高水头方式供水,不仅使黄河水送达边远的高唐、临清两县市,而且减少了灌渠泥沙淤积,赢得了市政府和位山灌区管理处的一致认可与好评, 引水总量达6.56亿m3,比2004年引水增加80%, 实现了供水总量的新突破。854.88万元的水费实现了全额计收。
  北金堤维修养护进入一个新阶段。8月17日,包括阳谷东堤、贾垓险工整修和寿张跨堤辅道应急工程整修、堤顶维修养护、风浪坍塌段应急加固以及莘县堤防盖顶等六个项目在内的北金堤维修养护专项工程正式下达。承担工程建设任务的阳谷河务局按照“工程质量和尺度符合设计标准、工程资金使用符合财务规定”的目标要求精心部署,规范建设。到11月30日,东堤、贾垓险工整修和寿张跨堤辅道整修3个投资在100万元以下的工程项目全部完成。特别是结合沿黄村镇“村村通”工程的实施,硬化北金堤堤顶43.2公里,使一条集“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于一体的崭新北金堤呈现在世人面前。
  立足壮大经济、拓展市场,着力组建施工企业集团。为进一步增强聊城黄河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发展壮大聊城黄河水利经济,对全局近年来的施工业绩、资产、人员、机械设备等进行了统一整合,积极着手组建聊城黄河施工企业集团。同时,按照一级资质企业标准和要求,向水利部上报并通过了相关认证资料,为今后企业晋级,走出黄河、开拓市场争取了主动。经过全局上下共同努力,总计实现经济总收入1.01亿元,其中一产收入751万元,二产收入8786万元,三产收入320万元,工程管护收入243万元。
  在抓难点、保重点的同时,聊城河务局还采取市场化运作手段,开工建设了5栋22580m²住宅楼;多方关注就业信息,积极帮助职工待业子女就业;建起了小型健身广场,组织了“安泰杯”职工篮球赛,活跃了职工文体生活;认真落实离退休老同志两项待遇,使离退休职工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加强了财务物资的监督与管理,确保了资金安全;重视发挥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检察职能,多次请检察院的同志给职工进行反腐倡廉教育,为事业健康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继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市局机关和位山闸管所保持了“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注重加强与驻地党政军部门的联系沟通与协调,获得了“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奖”、“关心国防建设十佳单位”等称号。
  【聊城黄河河务局设立二级行政服务平台】12月5日,聊城黄河河务局二级行政服务平台被聊城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委员会正式确认并建立,标志着聊城河务局的“市级行政许可实施主体”资格得到进一步确定。根据聊城市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聊城河务局二级行政服务平台具体负责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施工许可;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相关开发利用活动批准;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设置、扩大排污口行为审查;开发利用、占用、挖掘、拆毁黄河原河道、旧堤、旧坝及其它工程设施的批准以及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采砂许可等六类事项的行政许可。
  【聊城黄河河务局开通局长热线电话】6月22日,旨在从更大层面上更快、更好地倾听职工呼声,汇集职工意见和建议以集思广益谋求发展的聊城黄河河务局局长热线电话正式开通。局长热线电话实行专人负责,主要受理全局职工反映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接听来自职工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
  【聊城黄河河务局大学生青睐经济管理岗位】在事业单位聘用制度改革经济管理岗位演讲答辩会上,新分配到聊城黄河河务局的5名大学生就业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他们看重的不再是轻闲安逸的工作岗位,而是有广阔发展前景、能充分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经济管理岗位,竞相参加了 “合同水资源管理”和“企业管理”职位的竞争,成为事业单位聘用制度改革的新亮点。
  【聊城黄河河务局举办“安泰杯”职工篮球赛】为活跃职工文体生活,促进职工身心健康,10月11日至13日,聊城黄河河务局举办了“聊城黄河 '安泰杯’职工篮球赛”。全局共有7个代表队参加比赛。经过激烈角逐,东阿安泰黄河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有限公司代表队、聊城黄河河务局机关代表队分获冠、亚军。
  【聊城黄河河务局注重施工方法创新】在2005年的标准化堤防建设中,聊城河务局所属施工队伍创造性地给输沙管道安装“岀气阀”,有效解决了远距离输沙管道因间断使用易发生管道破裂的难题;灵活地将小泵生产的泥浆抽到一个“集浆池”内,再用大泵集中送到指定淤区,满足了机械设备的满负荷运转,大大提高了工效;巧妙地将抗洪抢险中“临河截渗、背河导渗”的原理运用到机淤围堤修筑中,有效减少了围堰脱坡、决口现象的发生。同时,按照系统工程学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制定了一整套管理方法,将仓库布置在相对偏僻而且交通便利的地点,生活区安排在卫生条件好的地点,使亚行工程建设重视人文环境的特点得到较好体现。
  【聊城市黄河工程局在新疆连中三标】聊城市黄河工程局坚持把新疆水利建筑市场作为开发目标,在新疆设立了投标办事处,加大了土石方市场开拓力度。2005年,先后在新疆拜兴县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吉木乃县红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墨玉县雅瓦尔干渠防渗改造工程中连中三标,总中标合同价款1397.8万元,在新疆激烈的水利建筑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
  【聊城市黄河工程局获得“全国优秀水利企业”称号】在10月24日一25日召开的中国水利企业协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聊城市黄河工程局获得“全国优秀水利企业”荣誉称号。聊城市黄河工程局局长汤怀义被授予“全国优秀水利企业家”称号。
  【东阿安泰黄河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有限公司注册成立】6月27日,水管体制改革后新组建的东阿安泰黄河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有限公司完成工商、種务注册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开始按照企业要求规范运作。【阳谷黄河防汛通信综合楼落成】8月26日,主体建筑为5层、面积3154m²且配备有防汛会商室、调度室、值班室、通信机房、办公自动化网络系统、险情工情录入查询系统等现代化设施的阳谷黄河防汛通信综合楼建成使用并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山东河务局、德州河务局、东平湖管理局特邀领导,东阿、莘县河务局、位山引黄闸管理所以及阳谷县六大班子领导,沿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等共53个单位的领导共300余人参加了庆典仪式。
  【莘县培修金堤纪念亭建成】11月2日,莘县河务局报经上级批准,在北金堤莘县段高堤口40+85处修建的培修金堤纪念亭正式建成。该址原有1935年所立培修金堤纪念碑一块。70年来受历次复堤影响,纪念碑碑体已埋入堤身。为保护文物遗址,莘县河务局建成了培修金堤纪念亭一座,将纪念碑置于亭中,妥善管护,供后人参观考证。纪念碑正面文字为: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六月黄河水利委员会培修金堤纪念碑。背面碑文由时任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的李仪祉题写。
  【位山引黄闸管理所开通便民服务热线】为方便灌区群众及时了解渠首引水情况、黄河调水和灌区引用水信息,位山引黄闸管理所开通了号码为9186121的便民服务热线,并挑选4名专业人员24小时值班,使聊城市8县(市、区)灌区群众只要拨打服务热线,便可与位山闸管所调水部门取得联系,进一步密切了灌区群众与河务部门的关系,赢得了聊城市政府和位山灌区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与好评。
  [东阿安泰黄河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有限公司念好管理“六字经”】2005年,东阿安泰黄河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有限公司念好“安全”、“整顿”、“亲和”的管理“六字经”,有效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安全”是进一步完善各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细化各项安全指标,人人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形成了目标明确、责任具体、考核有力的安全工作机制。“整顿”是大力开展作风整顿活动,严格职工考勤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和各项奖惩制度,领导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对违规违纪人员,坚决查处。“亲和”指领导定期或不定期深入群众,与职工交心、谈心,沟通感情,了解职工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尽力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孙开岗)
  农业机械
  【工作概况】2005年以来,全市农机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农机办的精心指导下,积极进取,扎实工作,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推动了全市农机工作的有效进展,为全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机装备和农机化作业水平显著提高。2005年,中央、省、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激发了全市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全市农民购置农机投入的资金近2亿元,使全市农机装备水平和农机化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据统计,到2005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926万千瓦,农机总值31.3亿元,农用拖拉机10万台,各类配套机具14万台,其中大中型配套机具达1.92万台,小麦联合收割机达6000台,玉米联合收获机达250台,秸秆还田机3451台,农田排灌机械达34万台,各类经济作物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也有新的增长。随着农机装备实力的不断增强,农机化作业水平显著提高。2005年,全市共完成机耕面积829万亩,机播755万亩,机收537万亩,其中小麦的机耕、机播、机收率都达96%以上,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特别是小麦联合机收率已达80%以上,全市仅用5天就基本完成了麦收任务。玉米生产机械化有了较大突破,玉米机械化收获达28.5万亩,机械化秸秆还田178万亩,农村运输、农付产品加工、水利工程等也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全市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65%以上。
  (二)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卓有成效。一年来,全市各级农机机推广部门结合当地实际,以玉米机械化创新示范工程为重点,充分发挥农机补贴政策的刺激和带动作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共推广大中型拖拉机1722台,小麦联合收获机602台,小麦精播机1160台,玉米联合收获机190台,玉米秸秆还田机460台,青贮收获机5台,免耕播种机4台。临清市农机局把推广与科研相结合.今年推广自己研制的4MG-2型棉柴收获机300台。阳谷县农机局在去年示范推广免耕播种技术的基础上,今年又拿出5万元资金用于推广免耕播种,新购免耕播种机4台,示范面积1200亩,取得了显著的节本增效效果,得到了市政府张秋波市长的高度赞扬和农民的欢迎,也为全市今后大面积推广奠定了基础。
  (三)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得到全面落实。2005年,中央、省、市三级财政共落实购机补贴和项目资金38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90万元,省资金170万元,市级补贴资金20万元,购置各类大型高效农机具605台套,购买机械总值达1316万元。为确保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及时落实到位,市县农机部门都成立了主要领导挂帅的农机补贴领导小组,制定了详实的农机补贴实施方案。为保证补贴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市县农机部门深入乡村宣传补贴政策和实施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严格各项程序和补贴标准,及时对亨受补贴的农户和机械进行公示,并向社会公开了监督电话,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民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稳步开展。农机安全生产事关农民生命财产安全。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农机监理部门立足建设“平安聊城”的要求,努力抓好“平安农机”建设。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按照市政府和市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机安全管理的通知》要求,结合自身实际,重点开展了农机管理“十百千万”示范活动,进村入户源头治理活动,农用拖拉机驾驶员整顿活动,农机化学校规范化培训,农机执法人员正规化建设等工作,有效地促进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据统计,2005年,全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新挂牌9000付,挂牌率达94%;新核发驾驶证3000个,有证率为75%;年检30000万台,培训各类农机驾驶操作人员8000人次。创建安全示范县1个.示范乡镇11个,示范村88个,示范户350个,全市未发生大的农机事故,麦收连续几年无农机事故,实现了农机安全生产。同时,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取得了较好进展。全市共完成农机职业技能鉴定人员2856人,列全省第二位,有效地提高了农机行业的技能水平和服务质量。
  (五)农机跨区作业成效显著。组织农机跨区作业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机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是农机部门的形象工程。今年,全省三夏农机跨区作业出征仪式在我市高唐县顺利举行,这充分体现省农机办对我市跨区作业工作的肯定,也有力地促进了我市跨区作业水平的提高。为确保跨区作业顺利开展,市县农机部门都成立了跨区作业指挥部,并加大了对中介组织的培训和管理力度,严格跨区作业证发放。高唐、茌平县农机局对三夏、三秋重点作业机械进行了全面普查,并对每台机械建档立案。作业期间,设立专门的值班电话,24小时昼夜值班。对所有参加跨区作业机械实现统一组织、统一服务、统一调度,促进了跨区作业规范高效开展。据统计,今年三夏共派出作业机械1200台,为全市农民增收1.8亿元,共引进机械2655台,有效地加快了我市麦收进度,提高了麦收质量。三秋期间,各县市农机部门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积极引进外地大型秋收机械,使全市玉米机收和还田率分别达到9.8%和22%,分别提高了3个和5个百分点,有效地促进了全市玉米机械化水平提高。
  (六)基层农机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为进一步做好基层农机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入的摸底调查。市办主任张守科同志亲自深入10个乡镇站,通过座谈、查看,详细了解各站情况,较为详实地掌握了第一手基层资料,并形成了完整的调查材料,为进一步搞好基层组织建设和发展农机合作组织提供了可靠依据。各县市也加大了基层农机组织的建设力度。临清、阳谷、茌平、东昌府区坚持每月召开站长例会制度,茌平县农机局领导班子常年包乡、镇,并对乡镇站实行百分制考核评比制度。东昌府农机局直接将机关年富力强的同志下派到乡镇农机站,担任站长职务,莘县、冠县农机局充分发挥农机协会的作用,东阿、阳谷立足自身实际,大胆创新,创立了中心站带动周边乡镇站发展的模式,促进了基层农机工作的有效开展。

知识出处

聊城年鉴2006

《聊城年鉴2006》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聊城年鉴》是聊城市政府主办的一部大型综合资料性年刊,主要记载聊城市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取得的工作业绩和大事要事,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取得的重要成就,以及社会各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新经验、新成果。它系统汇集了聊城市年度文献信息,是特殊的大众传播媒介和优质的文献信息源。它承载历史、昭示未来、资政育人,为各级领导了解市情、获取信息、实施科学决策提供重要资料,是宣传、推介、服务聊城的大型工具书。

阅读

相关地名

聊城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