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聊城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50820020220000030
颗粒名称: 经济管理
分类号: F292
页数: 20
页码: 156-175
摘要: 聊城市在规划思路的基础上,吸收前期研究课题和专项调研的初步成果,集中力量编制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纲要》,在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进行汇报并征得同意后,印发市五大班子领导同志、各县(市、区)政府及市直各部门,并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意见,经过反复修改,顺利通过了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市委全委会审议,得到了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关键词: 城市经济 经济管理

内容

经济综合管理
  【高质量编制完成“十一五”规划】把“十一五”规划作为全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抽调骨干人员专门成立了总体规划编制小组,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大量细致的调查研究,并积极与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开展合作,7月初完成了总体规划思路。8月份以后,在规划思路的基础上,吸收前期研究课题和专项调研的初步成果,集中力量编制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在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进行汇报并征得同意后,印发市五大班子领导同志、各县(市、区)政府及市直各部门,并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意见,经过反复修改,顺利通过了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市委全委会审议,得到了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之后,又与省内外部分周边城市进行了交流和对接,经过进一步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在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获得顺利通过。
  【加强调研分析和研究】1、对运行中出现的各种倾向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定期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许多建议被市委、市政府采纳。特别是《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并作为全市四季度经济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两办文件正式下发全市。及早研究分析2005年经济运行情况,研究制定了2006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议计划,为市委、市政府安排2006年各项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2、加强对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针对全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先后完成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市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对策》、《关于扩大农村消费的调研报告》、《关于全市经济结构调整的研究报告》、《关于加快全市园区经济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等多项重大课题的调查研究。对农业机械装备、有色金属、纺织等百亿产业中的重点产业,进行了认真调研,分别形成了三个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此外,精心筹备、成功召开了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印发了《聊城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做了安排部署。承办了聊城能源植物林基地及生物质电厂国际研讨会,就我市能源植物林基地及生物质电厂建设可行性进行了研讨。加强了宣传工作,全年共编发《呈阅件》5期,编发《计委工作动态》16期,《大事记》12期。
  【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1、农业项目。争取国家、省批复及下达投资计划的农业项目12个,累计争取上级扶持资金4788万元。其中,农村通自来水工程,国家、省财政补助2690万元;位山灌区配套续建项目,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补助400万元;郭口灌区续建配套项目,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补助300万元;陶城铺灌区续建配套项目,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补助300万元。2、能源交通项目。争取省发改委批复2005年农村公路国债项目总规模142公里,国债资金补助1420万元。争取省发改委批复了东阿县国防公路项目,计划投资2246万元。3、工业项目。争取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了时风集团生产轻型载货汽车项目,总投资20.17亿元;争取省发改委对阳谷祥光铜业年产40万吨阴极铜(一期20万吨)工程项目登记备案,总投资29.6亿元。为阳谷凤祥禽肉熟制品项目和客车集团环保型无石棉摩擦片项目,争取省基建基金3500万元。4、利用外资和免税项目。全年共争取国家、省发改委批复利用外资项目12个。其中,阳谷祥光铜业年产40万吨阴极铜工程项目,利用北欧投资银行贷款4500万美元;山东泉林纸业固形物碱回收、临清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等4个项目,合计利用亚行贷款4480万美元。5、城建项目及基建基金。争取国家、省发改委批复了冠县、莘县、东昌府区检察院两房建设,聊城市城市供水管网改造,茌平、高唐县城供水等项目,共争取上级扶持资金1840万元。帮助企业争取省基金和开发银行新增贷款共计3.66亿元,办理贷款展期1.07亿元。6、环保及服务业项目。为莘县污水处理厂争取国债资金1170万元;为茌平中小企业担保中心争取上级扶持资金25万元。7、科技项目。争取国家发改委批复了冠县冠丰种业玉米快繁项目和临淸丁马中华鳖养殖项目,上级扶持资金分别为1000万元和800万元。8、社会事业项目。为11个农村卫生院,争取国家和省扶持资金660万元。为两所职业中专争取国家补助资金200万元。配合教育部门,争取国家和省安排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1030万元。
  【强化投资、项目管理及重大事项协调】1、抓好100个重点项目的建设管理。筛选、确定了全市100个重点项目,以聊办发[2005]20号文印发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通过明确责任分工,加强项目调度和管理、组织召开观摩会议等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全年累计完成投资130多亿元,建成投产项目达60%以上。2、建立、健全“十一五”重点项目库。在县市和部门提报的基础上,建立了全市“十一五”重点项目库。入库项目243个,总投资1496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225个,10亿元以上项目43个。同时,将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竞争力强的项目,积极申报列入省“十一五”重点库,最终全市有40多个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库。3、搞好重点建设项目的协调、管理。一是为聊城热电公司2x300MW机组扩建工程建设搞好服务。完成了厂区外征(租)地、房屋拆迁、供水及输电线路等专项工程建设,帮助企业解决了工程建设的外部环境问题,7#机组实现了按期投产发电。二是组织实施好县城电网改造工程。对项目进行批复并组织好实施,会同电业部门对110千伏和35千伏项目计划进行了认真审查,确保了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三是积极推进国电聊城发电厂二期工程的前期工作。经多方努力,该项目可研报告已通过审查,完成初步设计。四是加快推进邯济铁路复线项目前期工作。经积极争取,该项目已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拟于2006年下半年开工建设。4、多争力保开发区。根据国家和省要求,制作、上报有关材料,积极争取上级的理解和支持。至年底,聊城嘉明开发区已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并公告。其余开发区,除临清轴承按特色工业园需专题向国务院汇报外,将陆续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5、大力开展车用乙醇汽油推广工作。在推广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制定了聊城市车用乙醇汽油推广实施方案和各专项方案,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积极开展了技术和咨询服务。筹备召开了全市车用乙醇汽油推广工作会议,对推广使用工作做了安排部署。大部分县市加油站改造已经完成,汽车清洗工作全部结束。
  【切实搞好投融资及粮食流通体制改革】1、投资体制改革。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全面实行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和登记备案制,进一步确立了企业投资的主体地位。制定岀台了《聊城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加强了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制定了《聊城市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强化了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严格监管资金用途,防止出现新的“三角债”、“烂尾工程”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2、积极培育上市后备资源。在全市筛选了凤祥集团、银河纸业、冠州股份等18家企业,作为上市后备资源,进行重点培育,帮助企业规范改制,进行资产重组整合,拟定推进上市的工作方案。组织召幵了全市资本市场工作座谈会暨上市企业推介会,邀请全国14家知名的证券中介机构与企业进行面对面的洽谈,进一步增强了企业与券商的联系和沟通,提高了企业上市融资的积极性。3、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根据国家、省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精神,牵头组织有关部门起草了《关于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意见》,制定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实施方案和地方储备粮计划,实现了粮食购销市场化和市场主体多元化。
  【扎实推进区域经济发展】1、牵头组织区域经济协作活动。精心筹备、组织参加了大京九市长联席会议和中原经济区组织的各项活动,在第五届大京九农副产品食品交易会上,签订供货合同、协议和意向56项,总交易额达3.2亿元,广泛接触了中外客商,积极宣传推介了聊城,为今后拓展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加快推进强弱乡镇改革发展试点工作。结合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成立了经济强弱乡镇改革发展试点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发改委。对市里确定的15个强乡镇和16个弱乡镇,认真落实各项改革政策和措施,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使这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3、搞好县域经济发展工作。积极帮助三个欠发达县落实省里的帮扶承诺。成功召开了省直部门和强县来聊帮扶欠发达县挂职干部座谈会,增进了了解,加深了感情,为做好工作奠定了基础。(赵书超)
  国有资产管理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2005年2月,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聊城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共聊城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共聊城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明确了领导班子。2005年3月聊委[2005]47号文确定了中共聊城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委员会和中共聊城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职责。2005年7月聊政办发[2005]61文确定了市国资委的部门性质和工作职责,为市政府直属正县级特设机构,市政府授权市国资委代表国家对所监管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依法对市直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进行监管。依法对聊建集团、江北水城集团、鲁化集团及其权属企业等市属重点企业进行清产核资,摸清了企业的资产家底,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工作措施,积极推动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对市属重点企业实行财务预决算管理制度、外派监事会及财务总监委派制度,市国资委领导班子成员兼管市属重点企业的外派监事会工作,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4名财务总监,加强对市属企业的财务监督和管理。进一步完善了市属企业收入分配管理制度,依法规范了出资人、企业负责人和职工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进一步完善了企业负责人年薪制和期权期股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研究出台了市级国有资产收益收缴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加强对国有资产收益的收缴和管理工作。拟订了市管企业重大失误追究暂行办法,对市级国有企业负责人的对外投资和兼职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切实增强企业领导人的责任意识,防止企业的短期行为。
  【国企改革】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步伐,优化国有资产布局和结构,努力培植市属经济新的增长点。指导昌润投资公司出资1亿元参股茌平信发集团40万吨氧化铝和2x15.5MW机组项目;完成了昌润纺机公司与国内著名民营企业--浙江日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合资合作。抢抓国家对上市公司推行股权分置改革的有利时机,顺利完成鲁化股份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并积极推动鲁化工业园建设,园区内部分企业生产顺利启动。与华润、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沟通,建立健全集团层面和股份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同时,将东阿泉啤酒有限公司的10万吨啤酒在建工程转让给华润(聊城)啤酒有限公司,盘活呆滞资产,并顺利启动华润(聊城)啤酒有限公司的生产经营。将新开集团国有资产整体划转给江北水城集团,由江北水城集团按照母子公司体制进行管理和运营。大力推动中通客车的对外合资合作工作,促成客车集团与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初步达成合作意向;为充分发挥整合优势,确保双方共赢发展,将市公共汽车公司整体划转给聊客集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过与香港创源国际投资管理公司磋商,完成了对水务集团下属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妥善进行劣质国有资产的退出工作,依法对双力集团实施破产,并完善国有企业退出通道。
  【国有资产监管基础工作】完成新开、水城、鲁化、水务等集团的第二届董事会换届工作,进一步完善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完成2004年度全市国有资产统计汇总工作,为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提供详实的资料。依法聘请中介机构对市属国有企业进行年度审计考核,并对企业负责人进行奖惩兑现。对市属国有企业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初步拟定了第一批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名单。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制定了《聊城市市属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程序(试行)》,对国有企业改制的工作程序进行了细化,增加了职工费用认定、方案制定、方案审查、方案批复、委派产权代表、登记变更等环节,特别是在保护职工权益方面增加了“两会一公示”等职工知情的环节,明确要求企业在改制方案中要把职工安置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同时还要求企业改制方案要提交企业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审议,职工安置方案需由企业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并进行公示。这样既确保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依法运作,又避免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制定清产核资工作程序、工效挂钩和工资总额审批工作程序等规章制度,切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市管企业的法制建设。制定了《关于处理市管企业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指导意见(试行)》,对市管企业的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预防、处理、备案和协调等工作做出明确规定,进一步完善企业风险防范管理制度,维护出资人和国有企业的合法权益;规范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管理工作,对国有企业中近几年取得执业资格的法律顾问重新办理了注册备案登记,并就国有企业的涉诉和法律风险防范问题对企业的法律顾问和负责人进行了培训。
  (陶永朝)
  物价管理
  【价格宏观管理】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了化肥出厂价格、居民生活消费品零售价格、工业生产资料销售价格、城市居民服务价格及主要商品进出口价格等5项监测报告制度,增加了100多个监测品种,每月定期汇总、上报。做到了监测数据准确、上报及时有效。市县两级编发《价格信息》和《物价简报》83期,及时反映市场价格动态和价格工作情况,为上级和政府决策提供了大量翔实的参考依据。加强了价格指数统计工作,并及时通过新闻媒体发布价格形势分析报告26篇,积极引导社会心理预期,较好地发挥了价格公共服务职能作用。11月份,市县两级物价部门均建立了应对价格异常波动监测预警工作机构,实行了预警值班与应急值班相结合制度,落实了应急监测工作责任,为监测信息及时上传下达、快速处置提供了组织保障。2005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了1.7%,保持了平稳运行的态势。市物价局及临清、东阿、莘县物价局被省物价局评为全省价格监测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价格改革】为促进相关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在充分考虑城市低收入阶层承受能力的前提下,积极推进价格改革,妥善解决了矛盾突出、影响发展的价格问题。组织实施了省出台的煤电价格联动政策;根据聊城实际,先后提高了聊城市城区及高唐、阳谷、东阿的供热价格,缓解了因煤价大幅上涨造成的电、热价格矛盾。调整了临清、东阿和莘县的自来水价格及东阿向茌平供水结交价格、东阿天然气销售价格,进一步完善了水价、气价形成机制。针对成品油价格不断上涨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聊城市城区及高唐、临清、茌平、莘县出租车燃油加价标准。从严核批了聊城市城区和临清市部分乡镇延伸线路公交票价、莘县燃气试销价格、鲁化集团复合肥出厂价格、阳谷县医院自制剂价格,以及新奥燃气公司、聊城电业公司等部分垄断行业延伸服务费标准,把这些行业的价格和收费纳入了规范化管理轨道。【收费管理】全面清理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市县两级共取消不合理、不合法的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收费161项,可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8000多万元。加强了教育收费管理。规范和调整了全市公办高中收费标准;重新核定了全市民办学校的收费标准,取消了民办学校的跨学年收费;制定了聊城二中和四中学生公寓住宿费标准;调整了部分幼儿园收费标准,规范了幼儿园收费行为。加强了新增医疗项目收费管理,从严核定了三所医院的新增医疗项目收费标准。经市政府同意,调整、制定了聊城市和东阿县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标准。在进行听证公示的基础上,调整了14个游览景点门票价格。从严审批了33个小区的物业服务收费标准、部分地下停车场的车辆看管收费标准、冠县殡仪馆服务项目及殡葬用品收费标准。规范了旧机动车市场交易及价格评估收费行为。下放了车辆停车收费管理权限。认真落实了收费年审和进企业收费审批制度,及时纠正了违规收费行为,有效地防止了乱收费反弹。全市共审验单位1912个,审验收费资金9.71亿元;通过严格把关,审核出不合理收费申请80多份,可减轻企业负担900多万元。开展了换发新版《收费许可证》工作。全市共换发《收费许可证》4063套,变更或取消收费项目314项。为增强执收人员依法收费意识,举办了收费员培训班。为增强收费政策的透明度,市物价局编印了《聊城市现行收费项目和标准汇编》。
  【价格监督检查】全市采取交叉检查、联合检查、分组督查等多种形式,开展了石油价格、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教育收费、计量收费、与防治禽流感相关的商品价格和收费及以化肥和柴油等农资价格、农村中小学教育收费、土管和农民建房收费、婚姻登记收费为重点的涉农价格和收费专项检查,加大了行政处罚力度,有力地遏制了乱涨价、乱收费行为。以“恪守价格诚信、制止价格欺诈”为主题,开展了明码标价专项检查;在春节、“五一”、“十一”期间,对大型零售商业、超市、旅游景点等经营者的明码标价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促进了公平、公开、合法竞争。一年来,全市共查处各类价格违法案件796件,实行经济制裁总金额2317.73万元。加强了价格举报咨询受理工作,充实了力量,完善了制度,落实了责任。全市共受理价格举报384件,价格咨询836件,做到了件件有落实、有回音。为巩固价格和收费公示成果,加强了对价格和收费公示牌、公示栏的维护管理,保证了公示效果。
  【价格法制建设】加强了价格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在调整电、热、游览景点等重大价格和收费时,通过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布调整的时间、内容、原因和背景,增强了价格和收费政策及价格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了调价方案顺利实施。为纪念《价格法》实施7周年,市物价局在5月份举办了以“执法为民”为主题的价格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在《聊城日报》上以答记者问的形式刊登了纪念文章。各县市区也在当地普遍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价格法律法规宣传活动。通过宣传,使价格法律法规和政策更加深入人心,同时也扩大了价格工作对社会的影响。规范和完善了价格听证和公示等决策程序,建立了新增医疗收费项目评审委员会制度,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打下了基础。出台了《聊城市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实施办法》,对物业小区实行了等级收费管理,进一步规范了物业服务收费行为。对全市系统内“四五”期间的价格法制工作进行了全面自查总结,提高了全市价格依法行政水平。市物价局和东阿、高唐县物价局被省物价局评为全省物价系统“四五”普法先进集体。
  【价格服务工作】一是加强了对价格热点、难点问题的调查研究,调研工作有了新突破。市物价局下达了2005年价格调研任务和奖励办法,鼓励广大干部积极参加调研,撰写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一年来,全市共在各级报刊上发表了20多篇理论文章或调查文章。扎实开展了小麦、玉米、生猪、菜牛和菜羊等主要农、畜产品成本调查,对教育“一费制”执行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测算了位山灌区向中华电力供水价格,茌平华宇、阳谷祥光和森泉热电公司上网电价,聊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成本及城区部分住宅小区电力配套费标准、垃圾处理费标准,做到了数据准确、情况翔实,较好地为上级提供了决策服务。2005年,莘县被省物价局评为农产品成本调查先进集体。二是巩固成果,拓新领域,价格鉴证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以涉案物品价格鉴定为立足点,努力拓展认证工作领域,扩大业务量,案件数量、标的额都创历史最高水平,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稳步提高。全市共受理各类价格鉴证案件8336件,鉴证标的额15.22亿元,鉴证结果客观、公正,没有出现一起复核案件。
  【队伍建设】全市各级物价部门以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抓班子、带队伍,改进作风、完善制度,物价队伍建设得到加强,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都有了新的提高。一是强化了教育培训。广泛开展了理想信念、党的宗旨、职业道德、作风纪律和党纪条规等方面的教育,使广大干部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了宗旨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加强了业务培训。6月份,举办了全市价格业务培训班,邀请省局各处室领导讲授价格业务知识,提高了广大干部的业务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二是加强了制度建设。普遍建立和完善了机关管理制度和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初步形成了按制度管人,依规章行事的良好局面。三是改进了工作作风。普遍推行了政务公开、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工作制度,并着力规范工作程序,狠抓督促落实,使办事效率和工作水平明显提高。(李晓莹)
  国土资源管理
  【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了耕地面积的稳定】2005年,全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按照“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要求,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严把规划、占补平衡和征地补偿关,较好地处理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的关系,有力维护了全市耕地面积的稳定。一是严格建设用地审批。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认真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土地供应政策,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建设用地坚决不予报批。6月1日恢复农转用审批后,各级严格按照《山东省禁止、限制供地项目目录》和《山东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的要求,坚持做到“六个不批”,在源头上控制耕地面积的减少。全年共上报审批新增建设用地235.12公顷,其中耕地160.04公顷,并全部采取“先补后占”的政策,落实了占补平衡。二是严格保护基本农田。进一步加大了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健全了基本农田保护监管制度。在上年争取部、省投资2.78亿元的基础上,2005年又组织上报申请国家、省投资开发重点项目16个,项目完成后可新增耕地面积1956公顷;完成了6个国家立项重点项目的规划设计和预算编制工作,收集整理了80个基本农田整理备选区域的详细资料,并作出初步规划设计。据统计,全年全市共开发复垦整理土地589.29公顷,新增耕地532.81公顷,为实现全市耕地面积的动态平衡提供了有力保障。四是实施内部挖潜,大力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组织各县市对全市范围内的存量建设用地进行了专项清查,全市共清查出闲置土地67宗,面积1825亩,空闲土地63宗,面积1372亩。对清查出的闲置土地,已纳入储备851亩;对利用率不高的土地,促使企业在现有土地上增资扩建开展合资、合作经营,并收取了土地闲置费。在项目供地方面制定了《聊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杜绝了建设宽马路、大广场和搞“花园式工厂”现象的发生,对开发区建设用地供应作出了严格规定,将土地投资强度、开发期限、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约束条件按规定写入土地使用合同,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大力推进土地供应市场化,切实增加政府土地收益】一是加大了土地储备力度。健全完善了土地储备机制,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将依法批次农转用、新增建设用地、旧城改造用地等统一纳入政府储备,确保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高度垄断。2005年市土地储备中心共投入土地储备资金1-5亿元,储备土地30宗,面积96公顷。二是继续推进土地供应市场化配置力度。对凡属要求纳入招拍挂范围的用地,全部实行了公开供应机制。全市共拍卖挂牌出让土地62宗,面积171.95公顷,占全部出让土地面积的60.3%,通过拍卖挂牌实现政府土地纯收益2.89亿元。其中,聊城市城区拍卖挂牌出让土地25宗,面积60.05公顷,交易总额达3.36亿元。同时,我们还试点对3宗工业用地进行了招拍挂出让,收到了良好效果。三是大力推行国有土地租赁制,进一步扩大土地有偿使用范围,按照《划拨供地目录》,对原划拨土地改变用途的全部实行了租赁。全年市城区收缴土地租金720万元,有效防止了国有土地资产的流失。据统计,2005年全市共实现政府土地纯收益3.9亿元。
  【坚持依法行政,国土资源管理秩序明显好转】一是完善国土资源配套法规。起草了《聊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聊城市规划区村(居)民宅基地管理意见》、《聊城市地热资源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确保做到国土资源管理有法可依、可法必依。为规范全市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行为,市局统一印制了各项法律文书,拟定了《关于切实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的意见》、《聊城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制度》。二是继续深化巩固治理整顿成果,做好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的各项后续工作。根据省整顿办的部署,对全市保留、拟保留的各类开发区(园区)重新进行复核审查,进一步完善了申报的图件资料,使全市的11个开发区(园区)一次性通过国家规划审核;对全市上报省政府完善审批手续的70个批次,22000多亩的报件逐一复杳,向省政府做出了承诺。三是进一步加大执法监察力度,严肃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进一步完善了巡回监察制度,强化了国土资源动态巡查机制,增强了对重点区域的执法力度。联合市直有关部门对市城区居民突击建房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严厉查处。同时,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坚决制止“以租代征”违法违规用地行为的紧急通知》精神,对全市范围内办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手续和擅自与村集体达成租赁协议的用地情况进行了清理检查,逐宗登记造册。全年全市共查处各类土地违法案件114宗,涉及土地面积50.84公顷.其中耕地26.56公顷;收回土地17.52公顷,其中耕地7.52公顷;检查地图经营场所140余处,检查地图制品3200余件,收缴各种地图141张,高档工艺地球仪29个,教学用地球仪206个,其它地图制品300余件;查处无证勘查地热资源2夕卜,无证幵采利用矿泉水8处;收缴罚款517.8万元。四是认真部署开展了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秩序工作。根据国土资源部和省厅《关于抓紧做好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有关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立即成立以分管市长为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下发了有关的文件,并于11月8日召开了全市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秩序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整个整顿工作已全面展开。五是认真做好征地补偿和土地信访工作,切实维护失地农民的权益。在征收土地过程中,积极对征收土地补偿费和安置情况等进行听证,严格执行征地程序,实行批前公示,批后公告,补偿登记制度,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为切实抓好土地信访工作,继续实行了土地信访动态报告制度,进一步做好信访案件的登记和查处工作,对重大案件进行跟踪督办,并建立了局长“带案下访”和“领导包案”等制度,对信访案件做到“四定”“四包”全年共处理土地信访案件255件,结案243件,其中,中央、省交办的案件除高唐316国道案件正在处理中外,已全部处结;答复受理行政复议案件5件,均已结案。切实做到了件件有记录,案案有处理,事事有着落,妥善化解了矛盾,促进了社会稳定。
  【管理与服务并举,国土资源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切实加强管理,全力提高服务水平,做到管理与服务并举,有力地支持了全市经济的发展。2005年全市共办理土地出让手续174宗,面积285.35公顷;土地转让手续271宗,面积43.67公顷;土地出租手续1541宗,面积112.1公顷;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320宗,面积305.28公顷;评估各类土地450公顷,评估资产额175.2亿元;测绘宗地650余宗,面积约2133公顷;收集整理各类国土资源档案1000余卷,提供、查阅、利用档案300余卷次;争取省矿产资源补偿费地质勘査项目4个,争取资金220万尤,为全市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加强基础业务工作,国土资源管理水平得到加强】一是地籍管理工作日趋完善。全市共发放国有土地使用证书76838本,集体土地使用证书1480741本,集体土地所有权证书6576本,宅基地证书1466958本,土地证书覆盖率达97%以上。二是认真组织开展了土地资源调査工作。全市八个县(市、区)已完成了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建库工作和城镇地籍变更调查的外业工作,至年底正在进行内业资料整理和自检工作是完成了全市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各项工作,并通过省里的验收,做好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前期工作,完成了《聊城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省厅批复工作,四是测绘行政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全面开展了全市C级GPS控制网和三等高程控制网建设,已完成79个C级点、85个D级点的选点、埋石等资料的汇总整理工作,设计制作了全省最先进的测量标志保护装置,得到了省厅的充分肯定。对7个县(市)的房产测绘市场进行了检查,解决了县(市)房产测绘无资质的问题。对聊城城区76平方公里内1:500地形图进行了修测,保证了城区基础测绘成果的现势性。投入资金90多万元,历时近10个月,完成了全市784座测量标志的普查工作。五是强化了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宣传。为不断扩大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宣传广度、力度,充分利用报纸、电视、明白纸、集中宣传日、戏曲演出等各种形式深入广泛地宣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增强了全社会的国土资源意识。全年共发宣传特刊和小册子5000余份,发放明白纸4万余份,设立宣传咨询站4个,并通过电视新闻及滚动字幕扩大宣传。特别是针对东昌府区柳园办事处陈口、洪庙、古楼办事处南关等近二十个村突击建房的情况,广泛开展了宣传活动,出动国土资源宣传车40天,80台次,大张旗鼓地进行实地宣传,并现场发放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明白纸2万余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李怀强张士征)
  统计工作
  【经济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一是圆满完成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基础上,全市各级统计部门全力以赴、高效运作,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紧密配合,新闻媒体密切关注、广泛宣传,保证了经济普查工作顺利完成。全市各级都成立了普查机构,落实了普查工作人员、普査经费和办公场所,选调培训了近5万名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依法对1.37万个法人单位、2.10万个产业活动单位及12.73万个体工商户就其从事第二、第三产业活动的各项数据资料进行了全面普查,取得了详实的资料,查处了普查中发生的各种统计违法案件;严格审核普查数据,认真开展质量抽查,在普查的每个环节都实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制定了普查资料开发应用工作计划和安排;利用经济普查资料,对2004年GDP数据进行了重新核算。在国家、省经济普查质量抽查中获基本无差错的好成绩,并被评为经济普查工作国家先进集体。二是圆满完成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全市人口调查工作人员都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国务院颁发的《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方案》开展工作,脚踏实地,务求实效,在宣传动员、经费落实、人员培训、入户登记、资料编码、事后抽查、数据录入等阶段,始终按着人口抽样调查的工作方案,扎实开展工作,对各阶段都严格要求,层层把关,圆满完成了全省1%人口抽样调查的各项工作。
  【统计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各级统计部门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紧紧抓住数据质量这个中心,在各项年报和定期报表工作中,狠抓源头数据质量控制,在GDP核算和主要专业中实行数据下管一级,进行质量评估,不断提高数据质量。经常性地对县(市区)专业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较好地提高了人员工作水平。全市的统计数据质量是扎实的、可靠的,能较好地反映聊城的客观实际。这不仅得到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和社会的认同,也得到省统计局的肯定。各项调查的上报速度和数据质量在全省综合评比中均取得优异成绩。
  【统计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各级统计部门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预警作用,深入调查研究,写出了一批有较高价值的分析报告,2005年,共撰写统计分析50余篇,其中被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的26篇,部分观点和建议被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采纳。共撰写网络信息600余篇,省局采用180余篇,国家局采用20余篇,网络信息工作进入了全省先进行列。《统计月报》、《统计快报》、《统计年鉴》、《统计手册》等统计出版物的编辑水平和时效性有了较大提高,为领导及时掌握经济运行情况提供了重要参考。
  【建立健全了科学严谨的统计调查网络体系】为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2005年,下大力气建立健全了农村统计调查网络(落实了市级样本1600户,县级样本4270户)、城市调查网络(八县(市区)全面开展了城镇住户调查工作,首次开展并顺利完成了消费价格统计和房地产价格调查工作)、企业调查网络,为各项大型普查和调查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全市经济运行的重要参数和城乡居民收入支出等生活质量的主要数据。
  【依法行政,构建强有力的统计法制体系】一是通过媒体宣传,印发资料,举办培训班和知识讲座等方法,结合经济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开展了《统计法》、《经济普查条例》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统计法律法规的认识。二是加大对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共执法检查1210个单位,查处统计违法案件118件,结案99件,通过统计执法检查达到了查处一件教育一片、震慑一方的目的,取得了维护统计工作秩序的良好效果。三是完成了对八县(市、区)的统计巡查。在2004年对东阿县、莘县、冠县三县进行了巡查的基础上,2005年,对东昌府区、临清市、阳谷县、茌平县、高唐县分别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统计工作巡查。通过巡查,规范了工作,沟通了情况,优化了依法统计的环境。
  【大力推进信息化技术体系建设】一是实现了省、市、县、乡四级计算机联网,一举改变了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困难局面。二是市局(队)机关配齐、更新办公设备。在上年建成标准计算机房、购置服务器集群的基础上,又增配了25台双网隔离高档PC微机和5台笔记本电脑,达到了人均一台奔IV计算机,满足了工作需求,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机关OA办公自动化系统正在安装调试,网络视频会议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四是进一步加强了应用系统建设,着力开发在网络上应用的系统软件,在企业联网直报工作方面有了新突破。宏观经济数据库正在调试。
  【统计队伍建设全面加强】一是壮大了市级统计队伍。两年内面向社会招考本科学历工作人员17名,其中省委组织部选调生4名,高质量地充实了统计队伍,壮大了市级统计力量。二是县级统计机构队伍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全市5个县建立了综合调查队,落实了办公地点,配齐了工作人员,配备了办公设备。各县(市区)统计局、调查队共新增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21名,其中本科学历的18名。为县级统计机构建设力度最大的一年。三是乡级统计队伍进一步充实。各乡(镇、办事处)健全了统计机构,明确了站长,充实了专职统计人员,落实了办公地点和经费。市里统一对乡镇统计人员进行了培训,提高了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乡镇统计力量得到加强。
  【机关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统计局深入扎实地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圆满完成了各个阶段的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建立了保持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并创造性的开展了“三个一”主题活动(一是每个党员建立一个符合共产党员身份的、激励自己前进的座右铭,并制成桌牌,放在办公桌醒目的位置,时时警示自己。二是每个党员2005年参加一次学英模活动。三是每个党员制定了工作计划,争取在全省统计系统或在全市创造一个工作亮点,并制定具体保证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统计工作向纵深发展。先进性教育各阶段的民主测评满意率均为100%。二是文明机关创建工作取得突破。制定了《聊城市统计局关于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了领导小组和工作责任制,把创建工作纳入了工作目标规划;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和服务标准,局内管理严格有序,行业风气良好;开展了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规范了干部职工的文明言行,形成了自觉学习的良好风尚;单位内部环境优美、清洁整齐,为职工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三是突出机关文化建设,组织参加了统计文化建设书画摄影展、演讲比赛等机关文化活动,积极开展了帮扶济困、慈心捐赠活动。(市统计局)
  审计工作
  【工作概况】 全市审计机关按照“高标准、严要求、树形象、争一流”的总体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在促进加强宏观调控、推进依法行政、维护群众利益、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共审计单位481个,查处违规金额127203万元,应上交财政6046万元,至2005年底,已上交财政4407万元。
  全市审计机关进一步加大工作措施和落实力度,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和有关要求,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同时建立了使党员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全体党员对党员先进性的内涵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更加牢固。为切实提高审计质量,开展了以“严谨细致、依法规范”为主题的“审计质量年”活动,并采取了多种措施,狠抓落实,保证活动效果,如制发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制作了有关审计文书的范本,组织观摩了全省优秀审计项目的卷宗,进行了全市审计项目质量检查等。通过这项活动,全市审计质量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更加规范,全市审计事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围绕党委政府工作中心,围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撰写了大量的审计综合报告和审计要情,有18篇审计报告或审计要情被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32人次,编发的审计信息被上级审计机关、市委、市政府及相关新闻媒体采用44篇,许多信息引起了党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党委、政府的宏观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财政审计】以推进依法理财、规范财政分配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以预算编制的完整性、科学性以及预算执行的真实性、合法性为重点,深入开展了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共审计单位93个,揭露和反映了预算执行中不真实、不合法、不合规的问题。更加重视两个报告的撰写工作,报告质量有了新的提高,普遍受到人大和政府的好评。年底市审计局将市级预算执行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专题向市人大常委会作了汇报,得到充分肯定。全市对3个县及56个乡级财政决算情况进行了审计,揭示了违规分配使用预算资金,漏征少征各项预算收入等问题,促进规范了财政行为,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重点项目审计】对明珠剧场、运河博物馆、文化广场等一批在全市有较大影响的重点工程进行了审计监督,促进加强了项目管理,减少了损失浪费,提高了投资效益。市政府对投资审计工作非常重视,批准成立了政府投资审计专业局,并印发了《聊城市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办法》,保证了这项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市审计局在对部分重点工程变更项目的审计中,审减资金2790.70万元,占变更金额的40.23%,节约了财政资金。对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使用和危改工程2005年已完工的39所学校工程造价进行了审计,对资金使用、项目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逐一剖析原因,提出了审计意见和建议, 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在审计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 强调危改工程的重要性,要求坚决纠正发现的问题, 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促进了这一民心工程的建设。
  【专项资金审计】对计划生育费和社会抚养费、水费、水资源费、社会优抚救灾资金等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共审计或调查部门单位42个。在审计中,重点关注了专项资金征缴、管理和使用情况,基本查清了资金总量和分布情况,揭示了专项资金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资金拨付不及时、挤占挪用、配套资金不到位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内控制度、确保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等操作性强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了单位内部管理。对转移支付资金、住房公积金开展了专项审计调查。
  【经济责任审计】年初召开了全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秋波到会并作重要讲话,市委副书记霍正气、吕绍勤出席会议。大会之前,市委书记办公会专门听取了市审计局关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情况汇报。为进一步规范这项工作的开展,制发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如《聊城市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聊城市乡(镇、办事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操作指南》等。全年共对120名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进行了审计,其中任中审计47名,对促进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依法行政、加强廉政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市委、市政府评价和使用干部提供了客观依据。
  【审计信息化建设】市审计局对原有机房进行了改造,建成了多媒体教室,改造了局域网,实现了与省审计厅和县级审计局的互联。同时加强信息化技术应用,购置了省审计厅开发的0A办公自动化系统软件,全面实行网上办公,节省了审计资源。还购买了《审易》、《通用审计系统》等审计软件,并加强人员培训,在审计业务工作中广泛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审计质量,效果比较明显。如在对市医院等项目的审计中,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其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计算机审计,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降低了审计风险,取得了显著效果。
  (张鹏)
  质量技术监督
  【实施名牌战略,努力提高全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全市质监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局关于名牌工作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的名牌工作。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培育发展工业名牌产品的实施意见》,建立了名牌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名牌产品、免检产品奖励办法,给予获得中国名牌的每个企业奖励40万元,给予获得山东名牌和国家免检产品的每个企业奖励20万元,并把名牌工作和质量工作纳入了对县(市、区)政府的考核内容。对争创名牌的优势企业进行排队,在全省率先制定了《聊城市工业名牌产品发展培育规划》,确定了培育目标和帮扶措施。相继召开了全市名牌工作座谈会、协调交流会和调度会,与重点企业的“老总”一起研讨名牌工作。举办了全市质量管理、名牌战略研讨会,邀请全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张晓东教授授课,邀请省质监局领导及专家多次具体指导争创名牌工作。在全市8个县(市、区)都深入开展了“质量兴县(市、区)”活动,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质量、标准、计量、认证等技术基础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增强了企业自身综合素质,为品牌成长、名牌培育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通过开展质量月、“3.15”、质量兴市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的名牌意识,为企业创立名牌、发展名牌营造了一个浓厚的社会氛围。市政府在财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拨出专项资金480万元,对获得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进行了奖励。全市名牌工作形成了“国家总局、省局关心支持、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联动、企业积极争创”的互动局面。2005年,全市新增“中国名牌”产品4个,新增数量列全省第5位,“中国名牌”产品总数达到5个,列全省第7位;新增“山东名牌”产品16个,总数达到46个,列全省第9位。市政府被省政府授予实施名牌战略工作先进单位,作为受表彰的市级政府仅有聊城和淄博。名牌产品的大量涌现,有力地丰富、提高、扩大了 “江北水城”这一品牌的内涵和底蕴,提高了全市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据统计,2005年占全市限额以上企业6.7%的名牌企业,销售收入却占全市限额以上企业的44.14%,利税占39.70%,利润占43.14%。
  【推进择优扶强,进一步增强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有效性】全市已有5家企业的6种产品获得了国家免检产品称号;山东金号集团获得了省政府颁发的“质量管理奖”(全省有12个),泉林纸业集团公司总经理李洪法荣获了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个人(全省有8人);凤祥集团和茌平信乐味精集团的203种产品获得了“免于全国计量监督检查”资格(即C标志),数量处于全省前列;茌平圆铃大枣和冠县鸭梨获得了地理标志产品称号(全省只有9个),至年底正在积极帮助申报社平圆铃阿胶枣、茌平酥枣和临清中华鳖3种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个国家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申报了2个省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均都通过了专家审查;帮助14家企业的16种产品通过了采用国际标准和使用采标标志验收;建立了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有16种农产品获取了“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全市已有161家企业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16家企业通过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12家企业通过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6家企业通过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狠抓两大安全,为开展“平安聊城”活动做出积极贡献】在抓食品质量安全方面。一是严格食品企业监管程序。建立了全市692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电子质量档案,按照食品企业日常监管“六统一”的要求,进行不同频次的现场巡查、定期检查,严把食品出厂关。共巡查帮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7600余次。二是明确食品质量安全责任。市局与各县级局签订了《食品质量安全责任书》,各县级局与区域监管机构层层签订责任书,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签订了《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三是深入开展专项检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乳饮料、苏丹红、纯净水等食品质量专项检查,检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2248家次,查处食品质量违法行为294起。四是制定了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处置预案,对食品安全事件做到了早发现、早报告、早帮扶、早控制。在抓特种设备安全方面。一是改革创新特种设备监管机制和工作模式。制定了《聊城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规则》、《质量技术监督区域监管特种设备现场检查(巡查)作业指导书》、《聊城市特种设备监管目标责任考核管理办法》等制度,明确了监管职责,进一步下移了监管责任。二是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网络,在全市31个区域监管机构配备特种设备监管人员34人,从129个乡镇办事处聘请了135名协管员,从特种设备集中的企业明确了217名联络员,真正建立起纵到底、横到边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网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齐抓共管特种设备安全的局面。三是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队伍建设,编写了《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手册》等材料,积极组织监管员、协管员和联络员进行学习和培训,使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四是努力提高特种设备定检率,共定期检验各类特种设备3215台次,使特种设备定检率保持在98%以上。五是积极开展特种设备“百日安全整治”活动,共检查企业912家,特种设备4635台,查处隐患507处,出具监察指令书157份。在省局组织的检查评比中被授予“优秀组织奖”。六是突出对特种设备安全隐患的整顿治理,开展了气瓶、起重机械、危险化学品、压力容器专项整治和一系列安全检查活动。共查出各类隐患2686处,其中严重隐患103处,排除了大量安全隐患,防止了事故的发生,为建设“平安聊城”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从源头抓质量,切实规范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一是推行区域监管,源头抓质量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建立了2700家企业电子质量档案,根据企业的产品质量状况划分ABCD四种监管服务级别,实行了动态监管服务,把监管服务延伸到基层、延伸到企业、延伸到乡镇。在全市范围内精选骨干力量充实区域监管机构,建立了31个区域监管服务机构,办公地点设在了中心乡镇,根据企业的产品质量状况制定了ABCD四种服务级别,帮助企业提高质量水平,实现了事后监管到事前服务的转变,距离型服务到贴近型服务的转变,分散型服务到一站式服务的转变。二是打假治劣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市质监系统不断加大专项打假力度,拓宽行政执法领域,创新执法联动机制,改革和规范执法办案程序,切实加强行政执法督察,以食品、农资、建材等危害性大、影响面广的产品为重点,开展一系列专项打假活动。2005年,共岀动执法人员7800余人次,查处质量行政违法案件1517起,端掉制假售假窝点170个,查获假冒伪劣商品货值3880万元,受理质量申诉334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12.6万元。确保了没有出现区域性制假售假问题,有效地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同时,充分发挥“12365”热线电话作用,开辟社会监督举报渠道。全市“12365质监热线”共接听电话3954条,其中打假举报136件,已处理128件,处结率94.1%;受理质量申诉28起,已处理26起,解决率92.9%。三是严格市场准入。为使更多的产品获得进入市场的通行证,积极帮扶服务,帮助企业完善生产条件,提高产品质量水平。至年底,全市共有247家企业获得了258张食品生产许可证;171家企业的196种产品获得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38家企业的82种产品通过了强制性产品认证。
  【加强基础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的能力不断提高】市质检所投入20余万元建设了山东省食品通用实验室(聊城)P2实验室,与企业联合投入60余万元建设了聊城市农药检测中心、安全玻璃实验室;市纤检所投入110万元建设了恒温恒湿实验室,投资150余万元购置了大型棉花检验设备HVI;市计量所投入80余万元建设了恒温恒湿实验室。同时积极改善工作条件,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的市局综合办公大楼、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的高唐县局综合办公楼建设项目和建筑面积2112平方米的市纤检所综合办公检测楼改建项目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冠县局综合办公楼建设和东昌府分局综合办公楼改造已进入装修阶段,即将投入使用。
  【加强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社会形象得到明显改善】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争创“五个十”(十佳技术标兵、十佳公务员、十佳执法标兵、十佳规范化试验室、十佳文明窗口)、行风建设年、警示教育、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业务大练兵和能力大练兵等一系列活动,以超前的意识,不断把班子和队伍向高层面引领,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精神面貌、社会形象焕然一新,得到了领导机关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先后被省政府纠风办评为“省级部门和行业作风建设先进单位”(全省质监系统只有烟台局和聊城局两家)、被市委、市政府及上级部门评为“行风十佳先进单位”、“山东省质监系统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市行政服务中心红旗窗口”等;有1个单位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有1个单位被评为国家级“青年文明号”,6个单位被评为省级“青年文明号”,1个单位被评为“市级十佳杰出青年文明号”,14个单位被评为市级“青年文明号”,其数量在全省质监系统位列第一。另外,还有一大批干部职工受到市委、市政府、省局等领导机关的表彰。(程飞)
  工商行政管理
  【工作概况】2005年,全市工商系统以深入开展“执法能力建设年”活动为主线,以全面推行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为抓手,解放思想,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干事创业,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和成效。
  以实现工商所由实质性监管向程序性监管转变为重点,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以“两书”(属地监管责任书、片区监管责任书)为基本内容,通过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加强监管信息沟通、加大监督考核力度,深入推行了工商所属地监管责任制。在大型企业设立了工商联络员,印发了《市场巡查工作规范》,制定了考核验收标准,有力地推进了属地综合监管向纵深发展。全市系统的监管方式迈出了“革命性”的一步,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以深入开展“三项整治活动”为重点,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一是以建立食品长效监管机制为目标,食品监管逐步实现了由突击型、运动型整治向程序化、日常化监管转变。二是以查处侵犯食品、药品商标和侵犯驰名商标、农产品商标为重点,严厉打击了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三是以深入开展“打虚假、树诚信”广告专项治理活动为契机,加强了广告监测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了监测制度,严厉查处了各类虚假违法广告。其他各项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深入开展了“红盾护农行动”,对农资市场长效监管机制进行了积极探索;大力加强了对各类市场尤其是活禽市场的监督管理,扎实有效地做好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工作;进行了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开展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项整治;强化了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了对医疗、盐业、供水、供气、电信等部门的监管;对传销进行了认真摸底和严厉查处,打击了违法分子的嚣张气焰;大力推进了12315“双进”工程,在全市60%的行政村设立了联络站;组织开展了全市生活消费行业服务质量大众评活动,举办了全市食品安全电视知识竞赛。全市系统共查处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12850起,总案值2216万元;受理消费者投诉2885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60余万元。
  以提高执法能力为目的,法制监督工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继续把法制建设作为工商行政管理的“生命线”和“总抓手”,认真做好了案件的核审、听证、复议和应诉工作。建立了工商所法制员工作制度,组织了法制员资格考试,实行了案件主办人资格确认办法,出台了案件会审制度,执法监督的到位度进一步提升。组织幵展了全市系统法律、法规竞赛和基层法制工作研讨会,调动了系统人员学法、用法的积极性。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全市系统立足职能,竭尽全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出台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三农”等支持经济发展的具体意见,进一步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全市个体工商户发展到63792户,注册资金7.69亿元,私营企业发展到8666户,注册资本113亿元;深入开展了“红盾帮扶活动”,在全市选出397家企业进行重点帮扶。协助56家企业申办了注册商标,帮助23家企业申报了省著名商标,协助3家企业申报了国家驰名商标。大规模地开展送法上门活动,为企业循环培训3000余人次;发挥个私协会作用,深入开展了争创“光彩之星”活动,隆重召开了文明诚信兴业经验交流会,积极开展了“走千家企业、访万个商户”活动;继续完善与市直15个部门建立的企业信用交流和信息共享制度,深入开展了“守合同、重信用”评定活动,认真做好了动产抵押登记;为下岗人员从事个体私营经济开辟了“绿色通道”,开展了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及时向业户提供政策、法律、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共为2988名下岗失业人员办理了营业执照,共减免各种收费324万元,全系统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受到市政府表彰;继续巩固赴浙、粤、闽招商引资成果,强化项目跟踪责任制,项目落实进度进一步加快。市政府对全市系统招商引资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印发了《调查研究》专刊,大力推广了服务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积极参与聊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工作,市场的规范化程度及经营秩序有了明显改观,多次受到上级领导和专家的好评。
  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文明行业创建活动为契机,系统队伍建设得到了全面加强。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采取形式多样、灵活有效的学习方式,全面、系统地抓好了系统人员的政治思想和法律法规等学习教育,取得了良好成效。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调整、配备了16名正科级干部,层层推荐选拔了14名人员进行纵向挂职锻炼,市局机关以双向选择的方式优化了工作人员,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层层签定了党风廉政责任书,在所有工商所设立了督察员或督察室,在社会各界聘请了社会监督员,形成了上下贯通、覆盖周延、高效有序的内外监督网络。以实现执法、服务向文明迈进为目标,扎实深入开展了“文明行业百日创建”和“廉洁奉公、执政为民”活动。按照“两个禁令”的要求,不间断地进行明查暗访,认真开展效能监察和专项督察。牢固树立信访无小事的观念,对每件来信来访都进行认真受理、及时查处,系统行风建设得到了明显加强。
  以提升服务档次和系统形象为目标,系统基础建设有了长足进展,机关规范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系统上下一致,齐心协力,圆满完成了工商所的建设和改造工作,基层的办公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为满足工商所推行属地综合监管责任制的需要,各县级局加大了对工商所的投入,统一购置了相应设备,制作了有关制度图板。交通、通讯设备和信息化建设也有了较大改善,信息化管理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全市系统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大力精简压缩车辆、会议、电话等项开支,厉行勤俭节约,杜绝铺张浪费,积极建设节约型系统。
  【公平交易执法】一是深入扎实地开展反不正当竞争工作。加大了对供水、供电、供气、供热、交通、医院等公用企业和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管力度,制定了《关于规范医药、医疗单位经营行为的实施方案》,有力地规范了医药、医疗单位的经营秩序。同时,还对种子、盐业、书店、学校等有关单位进行了检查,进一步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二是积极稳妥地做好了处置“消费储值”工作,维护了社会稳定。对全市29家“消费储值”及类似非法经营活动依法进行了清理和查处,移交公安机关19家。全市的处置“消费储值”工作没有发生较大的社会影响,维护了社会稳定。三是深入开展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重点开展了依法打击商业欺诈违法行为、“打假保两节”、酒类市场、整顿和规范盐业市场秩序等多次专项行动,共查处假冒伪劣商品总价值160余万元。四是依法严厉打击传销活动。全市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1200人次,取缔传销窝点40个,遣散传销人员800人,移交公安机关2人。五是还开展了打击和查处非法出版物及“法轮功”邪教反动书刊、集中打击走私贩私等一系列的专项执法行动。
  【企业登记管理】2005年,全市共有内资企业9930户,注册资本(金)220.9亿元;外资企业201户,注册资本54188.87万美元。一是严把登记质量关。不断深化“一审一核制”,健全内部审批和授权登记制度,规范登记程序。进一步完善了企业登记受理、审查、审批和发照等公开办事制度,规范了登记行为。强化了前置审批,对化学危险品、道路运输、烟花爆竹、食品生产以及公共娱乐场所等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的登记进行了重点审查。二是努力提速提效。进一步完善了“互联审批制”和“首办责任制”,强化责任监督、倡导“一条龙”、预约、登门和微笑服务,设立企业注册登记“绿色通道”,即时承办,限时办结,大大提高了登记效率,市局及各县市局工商登记“窗口”均被评为“红旗窗口”。三是认真做好年检验照工作。全市应年检企业19537户,已检企业18037户,年检率97.3%;应验照工商户70430户,实验工商户63598户,验照率90.3%。通过年检发放《预警通知书》369份,处罚企业421户,罚款52.6万元。年检中主要抓好四个结合,即:与完善“经济户口”、强化属地监管结合起来,与落实承诺、优化服务结合起来,与严格审查前置审批条件、确保安全生产结合起来,与促进企业建立诚信体系结合起来。四是认真抓了企业注册官制度试点前期准备工作。制定了《企业注册官制度试行办法》,确定了实行注册官制度的试点单位。
  【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与管理】一是认真实施红盾帮扶工程,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在全市确定了397家重点民营企业作为重点帮扶对象,明确了帮扶人员,实行了帮扶责任制,鉴定了帮扶协议书;通过降低门槛,进一步放宽限制条件,积极推进企业注册资金分期到位登记制;帮助23家私营企业办理了冠省区划名称,为县市121家私营企业办理了冠市级名称手续,引导1家私营企业办理了集团登记。2005年,全市私营企业发展到8666户,从业人员14.1万人,注册资金11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19%、60.72%、57.48%。二是认真做好服务招商引资工作。精心组织部分私营企业老板赴福建开展经贸考察和招商引资工作,签订招商合同项目30个,合同金额28.38亿元。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三是认真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积极引导下岗失业人员投身个私经营或到私营企业就业。为2988名下岗失业人员优惠办理了营业执照,全年共减免各种收费324万元。市局被市政府命名为就业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市场监督管理】一是进一步深化和落实“五制一化”市场监管模式,制定和实施了《流通领域商品准入暂行办法(试行)》、商品准入工程责任书等一系列市场准入制度,与工商所逐一签订了《市场属地监管责任书》,强化了基层工商所的市场监管责任。二是提高了商品交易市场的规范化、文明化程度。以创建国家卫生城为契机,主动向政府领导汇报市场管理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积极协调与卫生、城建等部门的关系,搞好联动和配合,狠抓了城区市场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城区市场尤其是农贸市场的整体面貌有了显著改观。三是深入开展了“红盾护农”行动。重点开展了对化肥、种子、农药市场的专项整治,组织实施了农药和化肥商品质量抽检,推行了农资连锁配送经营试点,大大规范了农资经营行为,净化了农资市场环境。全市系统共检查各类农资经营户1693户,出动检查人员3900多人次,查处农资案件660起,案值109万元。四是认真开展元旦、春节和“五一”、“十一”期间节日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全市系统共岀动执法检查人员6300多人次,出动检查车辆1600多台次,检查各类市场460多处,检查经营户12000多户,查处案件220起,案件总值43万元。
  【商标管理】一是进一步夯实商标管理基础性工作,不断健全完善三级商标监管体系。在巩固商标一档一帐(机读档案、书式台帐)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商标监管方式。二是认真开展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活动,严厉查处商标侵权案件。全市共查处商标案件215件,案值478.94万元,没收、销毁侵权商标标识9.8万件(套),销毁物品24.2吨。三是积极培育和发展商标,不断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和企业增强商标意识,实施商标战略。共协助56家企业和个人申办了注册商标,协助23家企业申报了山东省著名商标,协助3家企业申报了中国驰名商标。2005年, 全市共有2件驰名商标,44件山东省著名商标。
  【广告管理】2005年的广告工作,以开展法律宣传、查处广告违法案件、对广告经营单位进行日常管理,指导县、市、工商所开展广告业务工作为主要内容,深入展开。一是抓好广告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多次组织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上级的文件精神,提高了其自觉履行广告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会同市政府整规办,成立了广告治理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制定了《聊城市虚假广告专项整治方案》,建立了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目标、任务。同时加强了广告法律法规的宣传,散发各类宣传材料13000余份。二是进一步强化广告监测手段和措施,不断加大广告监督管理力度。全市系统共监测广告1840条次,检查各类广告410条次,出动机动车辆1200余次。共查处广告案件138件,按违法类别分:药品类45件,医疗服务类38件,其他为保健品、医疗器械等案件55件,罚没款23万元。三是进一步指导基层工商所做好广告监管工作。根据全市系统职权下放和工商所对广告监管工作业务不熟悉的实际,重点对全市的广告管理台帐进行了统一和规范,并按照广告监管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工商所开展广告监管工作进行跟踪指导。
  【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一是积极推进12315进农村、进社区“双进”工程。在全市60%的行政村设立了12315联络站,统一了站点名称、工作职责和登记文本,促使农村消费者由过去的被动维权向主动维权、由主要维护消费者个体权益向维护农民整体利益的转变。在全市初步形成了“集中受理、分流办结、上下一致、快速反应”的良好工作机制。二是组织12家企业参加了省工商局、省消协举办的山东省迎新春名优商品展览会,得到了举办者的肯定和参展企业的好评。三是与聊城日报联合开办了消费专栏,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定期进行揭露、点评。四是深入开展消费者满意单位评选活动,通过企业申报、消费者满意度调查、媒体公示等程序,全市共评选出80家消费者满意单位。五是隆重组织开展了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纪念活动。全市设立了9个会场,现场受理消费者投诉,同时还举办了3.15名优商品展览。六是组织开展了聊城市生活消费行业服务质量大众评活动。通过消费者投票推选的形式,在消费者关心的十大生活消费行业中评比每个行业的文明服务单位,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七是认真处理消费者投诉和受理咨询服务。全市各级消协共处理消费者投诉2885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60余万元;受理消费者咨询服务24500人次,收到消费者的表扬信或锦旗128件。(兹向军)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安全生产情况】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2712起,死亡324人,受伤1901人,直接经济损失848.81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下降22.91%,死亡人数下降5.26%,受伤人数下降2.76%,直接经济损失下降4.48%。其中,道路交通事故1771起,死亡318人,受伤1898人,直接经济损失594.88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分别下降5.45%、3.64%和2.62%,直接经济损失上升25.54%。火灾事故938起,直接经济损失207.93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42.70%、49.87%,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均下降100%。工矿商贸企业事故3起,死亡6人,受伤3人,直接经济损失46.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下降50%,死亡人数下降25%。
  【安全生产大检查】2005年,全市相继开展了“百日安全集中整治”、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市政府规定的四月和十月份安全生产检查月、节假日专项检查、劳动防护用品专项检查和冬季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全年累计检查企业6300多家,查出各类隐患11000多处;已整改9000多处,跟踪整改和监控1200多处。在检查中,坚持企业自查、各职能部门专项检查,政府督察,市安委会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通报,实行立、销案制度,将隐患整改责任落实到单位、个人,进行挂牌督办,促进了隐患的整改。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能的部门还强化了重点领域的安全检查。特别是对城区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燃气燃油、公众聚集场所消防等重点工作实行强化监管,确保了城区的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安全生产行政执法】2005年是市政府制定的“检查整改年”,市安委会抓住安全生产执法监察支队成立的有力时机,从强化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入手,严厉打击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生产经营行为,促进从业单位的依法经营。全年行政执法共检查各类企业经营单位213家次,查处事故隐患944条。其中,下达隐患整改指令书781份;对9家企业下达了责令停产停业整顿通知书;对8家企业给予经济处罚,取缔非法经营单位11家。联合市总工会、市监察局、市公安局等单位查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3起,党籍处分3人,行政处分16人,有1人移交司法机关追究责任。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根据《安全生产法》、《关于特种作业人员技术考核工作的通知》等五项法律法规和标准,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全社会的安全生产素质。一是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营造安全生产良好的社会氛围。根据中宣部、国家安监总局等五部委《关于开展2005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和省安委会的具体部署。6月12日,在市金鼎商厦广场举办了主题咨询日活动。主会场共展出图板236块,发放宣传资料3万多份,还组织了彩车游行。二是开展了经常性的宣传活动。市总工会和市安监局组织了“安康杯”知识竞赛,并获得省级“优秀组织奖”;在全省安全生产漫画征集活动中,共征集漫画作品106幅,在全省获一等奖和创意奖各一幅。三是根据行业、季节等特点,有针对性的举办各类安全生产培训班。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19期,考核学员4807人。针对行业特点,培训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12期,培训民营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86期,对烟花爆竹批发、仓储人员和443家常年销售单位进行了专业培训。阳谷县对全县的中小学校长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为期6天的安全知识培训;针对季节特点,举办了夏季化工销售、仓储和灌装人员培训班。
  【市场准入】各级安监部门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规定和上级有关精神,强化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工作,从源头上防止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一是严格危险化学品行政许可制度。首先严格新建、改建、扩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项目设立审批制度。上年,安监部门对11个新建、改建项目建设进行了审查,已批准设立9个。其次严格对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进行审查验收。2005年,全市75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已有41家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有12家企业材料已申报。第三严格对申办《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进行审查。2005年,全市共发放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1131家。其中,发放甲类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463家,乙类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668家。二是全面开展烟花爆竹常年销售许可证的发放工作。针对全市没有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的现状,安监部门把烟花爆竹的重点放在了常年销售工作上来,全市9家批发单位已全部取得相应的资质。全市443家 《烟花爆竹常年销售许可证》已经全部发放完毕。
  三是非煤矿山许可证的发放工作进展顺利。已有260家企业取得许可证。(张淑滨)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稳步推进】2005年是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后的第一年。工作中,食品药品监管局严格按照履行职责不越位、尽职尽责不缺位,摆正位置不错位的原则,努力增强工作的创造性和实效性,较好地发挥了政府的“抓手”作用。一是搞好调查研究,为开展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为全面了解全市食品安全现状,市县两级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组织有关部门,组成7个调查组,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摸底,初步掌握了涉食单位的基本情况,为全面做好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二是建立完善了食品安全监管协调机制。制定了《聊城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2005年聊城市食品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聊城市整顿和规范食品药品市场秩序工作规划 (2005—2007年)》。市政府和各县(市)政府以及市直各监管部门之间签订了食品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各县(市、区)政府以及市直有关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责任。临清市、莘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试点工作效果明显,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成效显著,圆满完成了食品抽验任务。三是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项整治活动。组织有关部门先后开展了元旦、春节、五一以及十一“水城之秋观光周”期间的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汇总,较好地树立了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的权威。
  【药材市场监管得到进一步强化】深入开展“药品放心工程”,努力扩大监督检查的覆盖面,切实做到了无缝隙覆盖。全市共出动监督执法人数15489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使用单位5737个,立案817起,结案753起,其中查处假药案件85起,涉案标值32.89万元,查处劣药案件306起,取缔无证经营36户,其他案件326件,罚款202.39万元,处以警告693件,捣毁假劣药品生产窝点16个,移送司法机关6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4人,判刑3人。一是药械专项整治力度不断加大。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打击制造邮售假药专项斗争以及中药材及饮片、特殊药品、医疗机构制剂、医疗机构院中院、疫苗、经营企业出租柜台、医疗机构在用医疗设备等专项监督检查活动。进一步完善打击制假邮假活动的长效机制,查处了一批重特大案件,先后在阳谷县、莘县和东昌府区端掉三个制假窝点、四个贮藏窝点。积极开展清理家庭小药箱活动,共回收过期药品2.5万盒(瓶),价值50万元,并集中进行了销毁。二是药品技术监督和ADR监测工作进展顺利。全年共完成抽验检品2301批,不合格364批,不合格率为15.82%,计划完成率为100.7%。对县级以上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监督抽验覆盖面为100%。加强药品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监测工作,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各领域的ADR监测网络进一步得到完善,全市共上报ADR报告1060份,较上年取得突破性增长。三是医疗器械、特殊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日常监管工作得到加强。完成了1家二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83家二、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变更的申报材料审查和现场审查工作以及4个一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工作。特药监管严格审批程序,麻卡申办坚持双向反馈制度,有效预防了骗购、套购麻醉药品现象的发生。圆满完成了全市医疗机构制剂文号整顿核发工作,通过整顿,全市15家上报文号的医疗机构制剂室共上报360个品种,已获得省局核发制剂文号的342个,制剂文号整顿通过率达95%。全年共完成219家零售药店的受理、定点、现场验收及审核发证工作;完成了10家批发企业资格初审、初验和上报工作。四是药品广告秩序专项整治取得初步成效。规范了药品广告监督、移交、上报程序。与市整顿和规范市场办公室、市工商局、市卫生局联合建立了治理违法广告协作机制。集中开展了零售药店违法广告专项整治活动和“拒绝虚假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宣传日活动。对违法药品广告及时移送同级工商管理部门查处,全年共移交工商部门查处的违法药品广告82件。
  【帮促医药企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在全市全面启动了涉药单位信用体系建设和管理,探索推行诚信等级分类制度,对诚信度较低的单位实施了重点监管和帮促。积极帮助药品生产经营单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举办了药品经营从业人员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班三期,参加培训人员368人,考试合格率达100%。对全市137名从业药师进行了继续教育,对培训考核合格人员确定了学分,颁发了继续教育学分证明。强化对企业的指导,“两P”认证工作有新的进展,对已通过GMP认证和GMP证书即将到期以及未通过认证的企业,坚持分类指导,跟踪检查,巩固认证成果,督促各项规定的落实。周密组织,加强调度,顺利完成了全市201家县以下药品零售企业的GSP认证工作。
  【积极探索,创新监管模式】一是加强与周边地市的协作,发起成立了晋冀鲁豫接壤区六市食品药械联合打假联席会。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为协作组织制作了网上信息交流平台,实现了打假信息共享。这一协调组织的成立,加强了周边地区的食品药品监管协作,有利于依法从快查处各种跨区域制假售假违法犯罪分子。二是开展执法观摩活动,实施了交叉执法检查。为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别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执法观摩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规范了执法程序,提高了执法水平,培养了扎实作风,锻炼了执法队伍,规范了市场秩序,较好地解决了各县(市)在执法活动中遇到的一些难题。三是探索“两网”建设新路子,努力实现食品药品监管向基层延伸。在监督网络建设方面,根据国家和省关于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紧紧围绕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监管工作向基层延伸的新途径、新方法,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了高唐经验,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增加食品药品监管职能,设立监管所,配备监管助理员,每个行政村的药品信息员增加食品监督信息职能,从而构筑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反应敏捷、全覆盖无盲区的市、县、乡、村四级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建立和完善了专业队伍与协管队伍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突击检查相结合、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管机制。在药品供应网络建设方面,为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2007年药品配送网络全面覆盖全省行政村”的任务目标,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十项民心工程的实施意见》,积极协调,及时建议以市政府文件形式,明确了农村药品供应网络享受非盈利性医疗机构的优惠政策,降低零售药店准入门槛,发展农村服务性便民药房或服务性药品供应专柜。【加强队伍和行风建设,社会形象明显改善】一是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丰硕成果。坚持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提高队伍素质、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结合起来,把先进性教育活动落实到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来。组织党员开展了丰富多彩、切实有效的教育活动。教育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党员队伍和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受到了省委驻聊督导组领导的好评。二是围绕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监管队伍,强化了学习培训。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各项学习培训制度,深入开展学“每周一语”、答“每周一题”活动,坚持周五集中学习制度,促进了干部职工全面素质的提高。先后组织各类专题培训13期。先后分批组织有关人员到外地学习考察规范化建设、药品稽查、“两网”建设、行风建设等工作。通过外出考察学习和培训,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开阔了眼界,找准了差距,增强了工作的压力感、紧迫感和危机感。三是开展创建和谐型机关活动,“文明创建”活动成效显著。通过开展创建和谐型机关活动,维护了安定团结的局面,营造了心齐、风正、劲足、气顺的良好氛围。以“一创五优”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出丰硕成果,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被聊城市评为文明单位、文明机关,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奖;7个县(市)局及市药检所也都被评为文明单位。四是注重行业作风建设,在全社会树立了食品药品监管的新形象。坚持把行业作风建设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召开了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干部职工参加的行风建设动员大会,对行业作风建设工作做出部署,提岀要求。全系统思想统一,上下联动,形成了“处处是窗口,人人是形象”的工作氛围,有力地保证了行风建设的深入开展。全系统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了关心、支持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良好氛围。市局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新闻宣传工作的通知》,把新闻宣传细化、量化,分解到人,并纳入年终工作目标考核。五是强化服务意识,行政效能大幅度提高。着眼于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服务方便群众,确定将15项行政审批和相关业务进入市行政服务中心受理,以此为标志,市局所有行政审批许可项目已全部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受理,实现了“一站式”阳光服务。为确保服务质量,结合实际制定了规范化行政审批程序,对服务内容、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等公开。实行回访制,申请人办完申请事项后,填写“征求意见卡”.由纪检监察人员进行回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促进了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的行风建设。六是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章制度得到了较好落实。年初市局党组与各县(市)局、市药检所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年度考核。选拔县 (市)局领导干部严格按照干部任免规定,均进行了民主测评、任前公示,做到了公正公开。(赵长青)
  油区工作
  【油气田专项整治工作】市油区办协调配合公安等有关部门集中主要精力,进行了一系列整治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自开展专项行动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共出动警力8100人次,已破获涉油刑事案件141起,查处治安案件63起,摧毁涉油犯罪团伙4个;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162人,已逮捕起诉41人;清理油坑55处,取缔非法废品收购点17处,收缴被盗原油22吨,掐除窃电点46处,缴获气管线、输油管线、电缆线等8900余米,为油田换回经济损失8000余万元,油田及输油气管道周边治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群众情绪稳定,效益持续增长,整治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战果。油地双方均认为油区形势是历史最好时期。全国油气田及输油气管道安全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督导检查组2005年1月1-5日到莘县油区进行督导检查,对聊城市的专项整治工作给予肯定:“高度重视,周密部署,有力地维护了油气田及输油气管道的正常生产治安秩序”、“打击整治清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省油气田专项整治行动检查验收组于2006年1月6日至7日,对聊城市05年油气田专项整治工作进行督导检查,也给予了高度评价,量化评分为99.5分。
  【管道保护和监管工作】聊城市境内纵横四条输油气管道,全长700多公里,涉及乡村多,地理情况复杂。张秋波市长曾形象地称为“三线”,既:“生命线”、“经济线”和“火药线”。安全重于泰山。多年来油区办一直把管道保护作为油区工作的一个重点来抓,专门成立了以市政府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市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保护领导小组,把保护油气管道安全畅通列入了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一是认真抓好违章建筑的拆除工作。各县(区)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把清除违章建筑做为管道保护工作的重点来抓,积极组织力量,共清除各类违章建筑140多处,重点对占压在管道保护带内的加油站、锅炉、液化气站等一些危害性大的违章建筑进行了强行拆除和迁移,净化了管道周围环境,消除了各类事故隐患。特别是对部际联席会议挂牌督办的莘县朝城民房、莘亭印刷厂两处违章占压建筑物,市、县、乡组织专门力量进行了彻底拆除。二是严格控制输油气管线两侧用地审批手续。市国土资源局于10月份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各级土管部门在办理征地审批手续和确权发证时,严格按照《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规定,避开输油气管道设施。三是组织开展了集中清理整顿输油气管线两侧空闲房屋活动。针对犯罪分子利用管线附近空闲房屋进行挖地道、打孔盗油的实际情况,与市公安局组织人员在东昌府、莘县、茌平、高唐等有关县(区)组织开展了集中清理整顿输油管线两侧空闲民房屋活动。将输油管线两侧1000米以内的空闲、出租房屋(宅院)以及停产、破产的企业厂(院)作为清理的重点,彻底摸清了底数和基本情况,与出租房屋户主逐一签定了责任状,堵塞了漏洞,消除了隐患。有力地打击了打孔盗油犯罪的嚣张气焰,有效地维护了输油气管道周边治安秩序的稳定。
  【做好管输天然气的开发利用】为充分利用天然气输气管道从聊城境内穿过的优势,为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清洁、高效、价廉的能源供应,在2004年争取油田资金1500万建设了三座天然气分输站,为境内各县(市、区)开发使用管输天然气提供了必备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帮助、指导各县(市、区)分别建设了通往县(市、区)的分支管线。在山东省新上天然气用户较多,天然气的供应十分紧张,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为各县(市、区)燃气公司和工业用户落实了天然气供应计划。确保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气。2005年全市对管输天然气的年利用量已达到了8402万立方米(不含油区内7万方/日),比2001的年用气量730万方增长10多倍,管输天然气已成为聊城市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郭翠菊)

知识出处

聊城年鉴2006

《聊城年鉴2006》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聊城年鉴》是聊城市政府主办的一部大型综合资料性年刊,主要记载聊城市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取得的工作业绩和大事要事,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取得的重要成就,以及社会各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新经验、新成果。它系统汇集了聊城市年度文献信息,是特殊的大众传播媒介和优质的文献信息源。它承载历史、昭示未来、资政育人,为各级领导了解市情、获取信息、实施科学决策提供重要资料,是宣传、推介、服务聊城的大型工具书。

阅读

相关地名

聊城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