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聊城已有2500余年的建城历史。伴随着京杭运河的兴衰,聊城的城市建设既有过辉煌灿烂的历程,又有过停滞不前的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特别是聊城撤地设市以来,城市建设坚持走以水兴城之路,着力打造“江北水城”品牌,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到2001年,市辖8个县(市、区)和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城镇建成区面积218.72平方千米,人口133.23万人。其中,聊城市区建成区面积39平方千米,市区人口30万人。1993年,聊城被评为省级卫生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发展历程聊城地处冀鲁豫交界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城市建设走过了一个曲折过程。
古代城市建设聊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远古时期,这里就是东夷人活动的地方,后融入华夏部落。1994年在境内发掘的景阳冈龙山文化城遗址表明,早在4000多年前,这里就是中原地带原始部落活动的主要区域。据《春秋左传》载,“聊、摄二城, 齐之西鄙也”。聊城为齐国西部聊、摄之地,后为齐国吞并。春秋战国时期,聊城就已“筑城屯兵,为齐之要地”,不少诸侯争衡于此。战国时期,齐燕两国争战于聊,鲁仲连射书喻燕将即在此处。有文献可考的聊城古城有4处,即聊古庙、王城、巢陵城、孝武渡西城。聊古庙为最早的古聊城所在地,位于今城西北7.5千米,西新河西岸,是传说中五帝之一的颛顼庙所在地,也称聊王庙、颛顼庙(遗址尚存)。春秋时期为齐国西境重要城邑。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深水又经聊城故城西。城内有金城,周匝有水,南门有驰道,绝水南出,自外泛舟而行矣!”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聊城县治所在今城东10千米的徐田庄南。后晋开运二年(945),黄河决口,王城淹没,县治所南迁巢陵,地址在今城东南7.5千米大石槽村西。宋淳化三年(992),黄河决口,巢陵城毁,州、县治所迁至孝武渡西,即今城址。宋熙宁三年(1070)筑为土城。金代为山东西路博州治所、聊城县治所。元代为山东宣慰司东昌路总管府治所、聊城县治所。明代为东昌府治所、聊城县治所。明洪武五年(1372),因军事需要,由东昌守御平山卫指挥佥事陈铺主持了对东昌(今聊城)城的改造,将宋筑土城扩筑为砖城。城墙内层纯为三合土,外层用特制的大砖和石头砌制而成。城之四面,建有四座城门,东、西、南三面建有瓮城和“拗头门”。因北门为正门又为重叠门看去似凤头,东西二门的拗头门因向南看去似凤翅,南门的拗头门因门向东看去似凤尾,故名凤凰城。改建后,城高池深,布局严密,易守难攻。燕王朱棣的靖难之师,曾力战于城下。时称聊城“居天下之胸腹”,“战守必资之处”。洪武七年(1374),为“严更漏而窥敌望远”,在城中央建造更鼓楼一座;今楼犹存,更名光岳楼。永乐九年(1411),会通河疏通,聊城遂成为运河沿岸九大商埠之一。至明正德十六年(1521),城池“其势渐圮砖石腐败者凡三之二,楼舍桥洞倾欹者又半之”。嘉靖元年(1522),由知府叶天球主持,着手修城。嘉靖四年(1525)竣工。维修后,据李廷相撰《重修东昌记略》载:城池“周七里有奇,崇尺之十五,阔杀尺之十五。为门凡四:东春熙、西清远,南正德,北宣威。城上眺望之楼,凡二十有七。前代所谓绿云、望岳二楼在焉。楼卒之舍凡四十有八。每门有水门、有吊桥、有潜洞、有暗门,池深二十尺,广加十尺,盖皆拓旧而新之”。拓旧而新的城池,到万历五年(1577),再次动工重修,七年(1579)完成。据于慎行撰《东昌府重修碑记》载:“凡修楼橹二十有五,护城神祠五,环更庐四十有七,城高八丈,厚五丈,隍深一丈,广十九丈,堤高八尺,厚二丈,长桥虹跨,高岸翚拱,奕奕耀耀,博敞宏壮,称金汤之险。”清代,聊城仍为府、县治所。雍正九年(1731),为防水患,重修护城堤“长共二千二十三丈,高一丈”。乾隆年间,漕运达到鼎盛时期,聊城被誉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会”。东关大码头一带尤为繁华,太汾、山陕、苏州、江西、武林、赣江多处公所会馆傍河而立,河中商船络绎不绝,岸边货积如山。街巷纵横交错,商贾云集,一派百业兴隆之景象。“廛市烟火之相望,不下十万户”,至康熙年间,“来者摩肩接踵,侨寓旅舍几不能相容”。漕运带来的兴隆繁盛延至咸丰五年(1855),计400余年之久。黄河河道整治工程一角
聊城市水利局办公楼许广达摄
位山引黄闸优质小麦丰产田段培坤摄
优质玉米丰产田
鲁西千棚村(北王屯)
优质棉花丰产田
莘县双胞菇
喷灌工程鲁西黄牛段培坤摄
良种猪繁育基地
乌鸡养殖基地
临清市甲鱼苗种繁育基地
奶牛许广达摄
临清狮猫冠县鸭梨
圆铃大枣赵荣金摄
油桃段培坤摄
凯特杏
樱桃西红柿
无公害蔬菜
墨西哥米邦塔食用仙人掌
谢遵仁摄
燕店镇洋香瓜
温陈乡小辣椒时风工业园段培坤摄
“时风”牌开拓者四轮运输车
“时风”牌小康号拖拉机东阿阿胶系列产品段培坤摄
“泉木”牌重涂高档铜版纸刘庆民摄
山东银河纸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韩春光摄
东阿阿胶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泉林纸业集团厂区
胶版印刷纸聊城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林虎摄
阳谷县电业管理公司电力调度室
刘继孟摄
阳谷电缆集团公司车间段培坤摄
电缆产品
“凤祥”牌系列肉食鸡产品临清第二色织厂花园式厂区
段培坤摄
聊城石油公司办公楼许广达摄
聊城国家粮食储备库
“中通”牌博发豪华客车
“双力”牌农用三轮车
化肥系列产品
稀土永磁产品
“三九”牌味精产品
“景阳冈”牌系列白酒产品现代城市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聊城城市建设步伐开始加快,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面发展,聊城撤地设市后发展迅速。1958年编制出了聊城城建的初步规划方案。1959年编制了以闸口为中心,南至四河头,北至何官屯,东到飞机场,西到环城堤,城区面积为11.5平方千米的聊城总体建设规划。1994年着手制定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大纲。1996年5月《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通过了专家的评审,并于1998年4月获省政府批准。1997年8月29日,国务院批准聊城撤地设市,为聊城城市建设发展带来了强劲的动力。1998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进一步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加大城市建设投入。至2001年,全市用于城市建设的资金21.6亿元,其中城市基础设施投资10.34亿元。聊城城区完成城建投资10.8亿元,其中城市基础设施投资6亿元。新增道路面积36.1万平方米,园林绿地面积90.6公顷,供热面积124万平方米。特别是1999年以来,聊城城区围绕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的目标,按照建设生态型、现代化江北水城的定位,集中力量重点实施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靓点建设、绿化美化建设、提高市民素质”四大工程。①以供水、供热、供气、道路、污水处理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了东阿引水城市供水工程,新增日供水能力4万吨;供气、供热范围不断扩大,新增供气用户2.5万户,新增供热面积94万平方米;建设完善了向阳北路、鲁化路等城市道路,新增道路面积24.9万平方米;开工建设了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已经运行。②以东昌湖开发、古运河开发、徒骇河建设等为重点的城市形象工程。东昌湖开发,重点建设了湖滨公园;运河开发一期工程龙湾至闸口段已完成,实现了湖河两水相通,二期工程闸口至王口段基本完成;徒骇河开发主要建设了昌东橡胶坝,完成了城区段风景浏览带规划方案的征集工作,并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对规划方案进行了评审。③以城市绿化、美化、净化、亮化为重点的“四化”工程。结合东昌路和柳园路的综合整治、拆墙透绿、拆房造绿,“两路”拆迁面积2.2万平方米;完成了占地面积106公顷的湖滨公园内树木和草皮的栽植;实施了大树进城工程,在东环路、湖南路等道路两侧植大树近2万棵;加大了城区大街小巷特别是次干道和人行道的保洁力度;城区主要街道、主要建筑物设立了射灯、霓虹灯、柔形灯箱,美化了城市的夜景。④以提高市民城市意识为重点的素质工程。经过一系列努力,使聊城城区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江北水城的框架已基本形成,吸引了大量外地游人到聊观光旅游。2002年5月,举办了中国江北水城(聊城)文化旅游节。同时,临清、高唐、阳谷、在平等县市城市建设也得到较快发展。
城市特点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使聊城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建设已逐步形成自己的特点。①独具魅力的中国江北水城。聊城集众多的河流、美丽的湖泊、古老的建筑、现代的设施于一身,形成了“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河湖一体”的独特城市风貌。市区建成区共有39平方千米,而河流、湖水面积就有13平方千米,占1/3。其中有著名的京杭大运河、徒骇河穿城而过;有在长江以北城市中独占鳌头的人工湖泊东昌湖,其水域面积5平方千米,水深3~5米,水容量1500余万立方米,且常年不涸。独特的城市风貌,为发展观光旅游、商贸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②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京九铁路贯穿南北;济邯铁路沟通了京沪、京九、京广3大铁路干线;济聊馆高速公路沟通了京沪、京广、京福3大高速公路路线。全市公路通车里程6000余千米,6条铁路专用线连接着4个国家级储备库及保税仓库、国际集装箱转运站等。聊城既是山东省向西不断推进的前沿,又是连接河北、河南的前沿地带。独特的区位优势使聊城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③享誉古今的历史文化名城。聊城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黄河文化和运河文化共同孕育的一座古城。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给聊城留下了众多的自然、人文景观。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有名胜古迹400余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这些璀璨多姿的名胜古迹,为古老而又新生的聊城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观光旅游。
前景展望2001~2020年,聊城市的发展总目标是:把聊城建设成为以江北水城和历史文化名城为特色的生态型现代化园林城市。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产业结构,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城镇体系,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和自然优美的生态环境,便捷的交通体系和完备的基础设施,丰富完美的历史文化及环境,特色鲜明的水网体系和个性突出的城市中心,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和舒适安全的社会生活空间以及高效的城市管理。到2020年,聊城城区人口规模为80万人,用地规模为90平方千米,城市用地发展方向为“东扩南展”,西、北方向充实完善。“东扩”即向东发展经济开发区,“南展”即向南建设行政、文化、旅游区。城市建设布局结构为“一城五区"。“一城"即聊城市城区,“五区”即城市中心区、经济开发区、嘉明工贸区、行政文化新区、能源仓储区。2005年的近期目标是:城区人口46万人,用地规模51.5平方千米。2005年前的建设重点是:强化河道水网建设,形成城区完善水系;加强园林绿化、道路绿化、生态绿化建设,形成城区绿化系统;建设四环路,改善城市大交通状况;建设南部行政文化中心,使之初具规模;对古城区进行改造,改善目前景观质量不高的状况;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供水能力和污水处理能力;建设人民广场,形成城市中心区;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形成完善的旅游体系;按照集中紧凑的原则,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对古运河沿岸进行综合性改造,形成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景观带。
聊城市建设委员会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聊城市环境保护局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聊城市城市规划局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聊城市房地产管理局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聊城市公用事业管理局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聊城市城市园林管理处全民事业单位。位于聊城市花园南路135号。始建于1973年,先后隶属于聊城县城建局、县级聊城市建设委员会。1998年改为现名。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政策和法规,参与起草拟定城市绿化管理条例; 参与拟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绿地控制性规划;按照规划编制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街道绿化及公共绿化的规划设计、施工与管理;审核各单位庭院绿化工程的设计方案,进行业务指导,监督实施。2001年机关人员编制11人。下属单位有公园管理所、城市绿化队和园林工程开发中心。全处在职人员230人,其中具有高、中、初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47人。
聊城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全民事业单位。隶属于聊城市建设委员会。位于聊城市柳园南路63号。前身是聊城县卫生队。1959年至1984年9月,曾先后隶属于聊城县城关公社、聊城县轻工业局、聊城县卫生局、聊城县城关镇政府。1984年10月归口于县级聊城市市政建设局,更名为聊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处,为科级全额事业单位。撤地设市后改称现名。内设3个科室(办公室、计财科、生产管理科)和2个科级基层单位。主要职责是:组织实施国家、省、市有关环境卫生管理的法律、法规,根据环境卫生工作的实际,制定年度实施计划;负责市区15米以上主次干道
的清扫保洁和市区建筑渣土的管理。2000年获“全省城市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1年底,全处共有干部职工1003人,其中在职正式职工446人,离退休干部职工77人,计划内临时工480人。
聊城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全民事业单位。隶属于市建设委员会。位于付花路10号。前身是1967年1月成立的聊城县市政队。1967~1986年间曾先后隶属于聊城县市政建设局、聊城县建设委员会。1986年改为县级聊城市市政工程管理处。聊城撤地设市后改为现名。主要职责是:规划区内市政设施建设、养护及管理工作,参与拟定建设计划并实施;提出资金使用计划;负责城区防汛、广告设施管理、市政工程勘察设计、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监理等。1998年机关定编10人。至2001年底,机关内设2个职能科室,下辖5个企、事业单位,有职工700余人。
聊城市东昌湖管理局全民事业单位。隶属于市建设委员会。位于聊城市老城区西城墙街20号。前身为组建于1984年10月的环城湖管理处。1998年4月10日改为现名。主要职责是:对东昌湖风景区实施综合管理;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风景名胜区管理的政策和法规,研究拟定关于东昌湖风景区保护和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并组织实施;参与编制风景区的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组织实施风景区内的开发建设项目;保护、检査风景区内的土地、环境等资源及一切公共设施;检査风景区内的土地、水体利用和各项规划的实施情况;负责湖区环保、卫生、绿化、旅游经营和水产生产工作,依法维护湖区秩序。2001年底,局内设办公室和计划财务科,下属有湖区绿化保洁队、东昌湖开发经营中心,有职工144人。
聊城市城建监察支队全民事业单位。隶属于市建设委员会。位于聊城市东昌西路187号。前身是1986年6月始建的县级聊城市城管监察大队。聊城撤地设市后,在聊城市城管监察大队基础上成立了聊城市城建监察支队。主要职责是:受市建委的委托,依法实施城市规划、市政工程、公共事业、市容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城市管理方面的监察,行使以上管理方面的行政处罚权。2001年底,内设办公室、财务科、法规督察科、规划监察大队、市容环境卫生监察大队、机动监察大队和湖(河)风景区监察大队,有职工170人。
聊诚市建筑建材管理处全民事业单位。隶属于市建设委员会。位于聊城市健康北路46号。成立于1998年12月13日。内设办公室、建管科、建材科、装饰办、安检站。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建筑、建材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研究拟定全市建筑业、建材业、建设机械行业的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负责全市建筑安装、建筑装饰、建筑制品等企业的资格审查;管理市外进入聊城的施工队伍;指导监督建筑业(含装饰装修业)的工程施工质量、施工安全工作;统筹规划建材工业布局,组织协调建材行业重大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新产品开发和建材资源综合利用等工作;对建材工业和建设机械工业的产品质量、节约能源、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实施监督管理。2001年底,编制21人,有在职职工21人。
聊城市运河管理处科级事业单位。隶属于市建设委员会。位于聊城市兴华西路83号。前身是于1981年8月成立的聊城县运河管理所。1983年改名为聊城市运河管理所。1998年更改为现名。主要职责是:负责两岸堤防管理、美化绿化、环境卫生、引黄管理、城市防污、运河的治理与开发,同时承担着5个乡 (镇)的农用水、东昌湖的供水及城市地下水补充等工作。2001年底,有在职职工8人。
聊城市东昌府区城乡建设委员会东昌府区政府工作部门。位于聊城市前许街29号。成立于1997年,前身是县级聊城市城乡建设委员会。1998年改为现名。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研究拟定全区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办法并负责监督检查;负责村镇规划建设的业务指导与管理;具体负责区属建筑业、房地产业的行业管理;配合市、区有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做好城区市容环境治理、街巷卫生、房屋拆迁等社会工作。内设9个行政股室、3个党群组织、7个事业单位。2001年底,有在职人员106名。下辖企业20家,职工总数2900人。
聊城建筑业协会社会团体。隶属于聊城市建筑建材管理处。成立于1985年9月。位于聊城市东昌路铁路支行大厦内。主要任务是:开展全行业基础资料的调查搜集和整理,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开展培训,推行现代化管理,推动经济技术联合与协作;维护行业的合法权益等。2001年底,有团体会员245个。
聊城市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国有企业。隶属于山东聊建集团总公司。位于聊城东昌东路123号。1993年创建,原名为聊城地区建筑科学技术设计研究所。1998年6月改为现名。是全市惟一一处融建筑工程设计、建筑材料检验、建筑工程造价咨询、建筑技术资询、建筑科学研究为一体的科技服务企业。2001年设2个建筑工程设计所,以及建材实验所、建筑技术资询部、建筑工程技术加固处理研究所等。有固定职工38人,其中大中专以上学历者33人,国家一级、二级注册建筑师4人,一级、二级注册结构师5人,高级工程师及工程师18人。具有建筑工程设计乙级资质和建筑二级试验室资质。主要业务范围是:建筑工程设计、建筑材料检验、房屋加固、改造地基处理、构件裂缝、夯扩桩地基处理、加固方案和加固工程设计。配有 HP750C、HP-430a绘图机,惠普800大幅面打印机,大图复印机,扫描仪,晒图机和50、100、300、600、1000、2000KN建材试验机等配套设备。2001年业务总收入211万元,固定资产增值32.89万元,实现利税32.2万元。1999~2001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
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院自收自支事业单位。隶属于聊城市建设委员会。位于聊城兴华路214号。1976年3月成立,原名聊城地区建筑设计室。1987年改名为聊城地区规划建筑设计院。1999年改为现名。2001年底,设4个管理科室、4个综合建筑设计所、2个勘察所和规划所、方案室,下辖大地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大地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2个控股企业。2001年有职工90人,其中具有高、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45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9人,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师6人。具有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甲级)、工程地质勘察测绘(乙级)、城市规划(丙级)、工程监理和预算、市政设计、岩土工程等业务资质。拥有80多台薇机、2辆工程地质勘察车和先进的打印机、晒图机等配套设备,计算机岀图率100%。先后获得省市优秀勘察设计奖和科技进步奖50余项,其中省级优秀设计奖9项,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2001年被评为省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市级“青年文明号”、市“社会保障工作先进单位”。2001年实现勘察设计产值800多万元,利税93万元。城市管理聊城市的城市管理从1950年起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有了长足的发展,分阶段呈逐渐加强的趋势。①80年代初城市管理没有专门的管理队伍,由城建部门组织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城市的环境卫生和正常秩序进行检查。聊城、临清两城市管理的力度较大,基本上适应当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他县城的管理力度较小,因城市规模小,也没有出现大的混乱局面。②80年代中后期管理力度逐渐加强。1985年和1986年,临清和聊城两个县级市相继成立专业执法队伍,有100余人。主要从事城市规划和市容环境卫生的监察,对于促进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和保持城区的卫生清洁及秩序规范发挥了重要作用。临清市城建监察大队曾被评为省级先进单位。其他县城也采取了多种形式,城市管理的力度也明显加大。③90年代后期至2001年底,随着国家和省建设管理法规的陆续出台和不断完善,执法依据日益充分, 根据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聊城行政区域内的各个城市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到1996年,各县(市、区)均成立了专业执法队伍。全市共有城市建设专业执法人员500余人。执法领域相应拓展,在加强城市规划、市容环境卫生执法监察的同时,对于市政、园林、建筑建材、风景区等,都配备了专业执法人员进行管理。自1998年以来,各个城市都对城市环境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特别是在聊城城区,拆除了6000多间违反规划的建筑和沿街小房及摊点,规范了露天摊点设置,设立了广告审批机构,并依法拆除破旧或不按规定设置的广告牌匾8000多个。为了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2000年5月,市建设委员会对十几个所属单位的执法管理队伍进行调整重组,成立了集中统一执法管理的城建监察支队,其他县(市、区)也对城建执法管理队伍进行了调整充实。到2001年,全市共有城建管理专业执法人员600余名,有5个县 (市、区)被评为省级卫生城。
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对聊城市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一般分为纲要编制和规划编制两个阶段。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成果主要包括文本、图纸和附件。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开展较早,可分为4个阶段:①1959年8月,由北京城市设计院、山东省建筑工程局协助完成的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期限1960-1972年。②1979年9
月,由聊城地区市政局编制,规划期限为1980~2000年,山东省人民政府于1982年批复同意。③1995年8月,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与聊城地区城市建设规划设计研究院合作编制,规划期限为1995-2010年,山东省人民政府于1988年批复同意。④2002年,由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聊城市勘察规划设计院合作修编,规划期限为2001~2020年。2003年1月通过专家评审,并上报省政府待批。依据规划修编稿,聊城市城市性质为:中国江北水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以发展商贸旅游为主的区域中心城市。
聊城市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对聊城市一定时期内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主要指给水、排水、天然气和集中供热工程等专业规划。至2010年,城市给水规划为分水质供水:分东阿供水(10万吨/日)和聊城供水 (22万吨/日)两套管网,使总供水能力达到32万吨/日。城市排水近期采用截流式,2020年规划为雨水、污水分流制。城市雨水就近排入城市管道,最终排入徒骇河。为防止河水倒灌,规划建设雨水泵站4处。规划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2座(每座规模10万吨/日)和污水泵站若干,活性污泥法两级处理,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达20万吨/日。聊城市集中供热热源规划为昌润热电厂、聊城热电厂和鲁西热电厂和开发区热电厂,分别以蒸汽和循环水为热源向城市供热。到2020年,供暖普及率达80%,供暖建筑面积466万平方米。聊城市天然气输配工程气源为中原油田至沧州的天然气长输管线。在城市西北方向开口向全市供气,在城市西北角设置一处高压储配站。管网采用中压一级系统,调压采用柜式与箱式相结合。到2020年,气化率达85%,高峰时流量为12341立方米/小时,供气规模2873万立方米/年。
聊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聊城市以保护全市文物古迹、风景名胜以及历史环境为重点的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包括:保护区内人口的调整,用地布局的改善和古城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古城格局、空间形态及视觉通廊的保护等。聊城是1993年由国家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规划按照全面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对历史文化、文物古迹的挖掘、整理与保护。划定光岳楼等历史文物古迹的绝对保护区及协调区范围,坚持“修旧如旧、整旧如旧”的原则,逐步调整与古城区环境不相协调的用地。控制古城内建筑高度为9米以下,保护古城区内传统街巷走向及名称,对古城内建筑采用聊城传统建筑形式:黛瓦、青砖墙、坡屋顶。民宅院采用当地传统组合形式,院中绿化以种植梧桐树为主。严格
保护东昌湖风景名胜区和运河文化带的生态环境及文化环境,不得建设与环境不相协调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聊城市城市交通规划聊城市一定时期内城市路网建设、道路功能分级交通运输活动管理等方面的规划。城市交通发展模式为以发展公共交通为主,合理发展出租车。城市道路网规划目标为形成以快速路和主干道为骨架、道路功能等级配套合理、对外辐射道路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道路功能分级:城市主干道、快速路的红线为60~70米,机动车道双向为6~8车道,非机动车道为5~8米,人行道4~6米;次干道红线为40~46米,机动车道双向4车道,非机动车道6米,人行道4~6米;支路红线15~25米,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道,人行道3~5米。主干道间距约1000米,次干道间距300~600米。市区规划建设互通式、跨线桥式立交桥46座,在中心区边缘,由湖南路、湖西路、光岳路、建设路组成内环线,主要解决城市内部货运交通;聊城火车站前街交通复杂,货流量大,作为南北向货运干线。在市区外围,设置外环快速干道,沟通城市各部,连接城市对外货运公路,担负疏解市内交通和过境交通任务。2010年,公交线路规划为20条,线路密度为3.124千米/平方千米,并在城区范围内设置多处社会停车场。
聊城市城市道路系统及公共交通规划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是城市交通规划的继续,是对城市范围内所有道路提出明确的目标与任务。聊城市道路系统为方格网式。城区道路分四级: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以城市快速路和主干道构成城市道路主骨架,便捷联系城市各主要功能区,形成内外交通的联系通道。由卫育路、花园路、利民路、振兴路围合为城市中心区。由湖南路、湖西路、建设路及光岳路组成内环路。由湖南路、财干路、周公路、聊泰路组成中环路。在市区外围设置外环路。规划城市道路网密度为3.124千米/平方千米。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是根据城市发展规模、用地布局和道路网规划,在客流预测的基础上,确定公共交通方式、车辆数、线路网、换乘枢纽和场站设施用地等,使公共交通的客运能力满足高峰客流的需求。聊城公交线路规划为20条线路。
聊城市旧城区改造规划对城市现有城区进行统一规划,合理调整用地布局,分期实施,逐步改善居民生产、生活及交通运输条件,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功能的规划设计。1998年秋,根据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城市现状,对街区 (旧城区除外)、道路、停车场地、建筑物及绿地平面布
局作了详细的规划,控制了建筑高度(层数)、形式和色彩,划定了可保留建筑和应拆除建筑,对城市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及市政基础设施进行了合理布局。自规划执行以来,旧城区道路拓宽、绿地增加,开发了一批花园式居住小区,特别是湖西公园、古运河、徒骇河的开发建设,大大地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聊城市环境保护规划为保护、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城市污染和其他公害,对城市大气、水、噪音、生态环境等进行的规划。主要内容为:逐步改善城市生活环境,使聊城成为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模范环保城市。规划期(至2020年)内,确定综合整治城市大气环境,加快发展城市集中供热和煤气工程,集中供热率达80%,气化率达85%, 取消单位锅炉、茶炉;治理、改造、搬迁产生烟气和废气的单位与企业。对城区河流按四类水体控制,对东昌湖水质按三类水体控制。对生产排放污水的单位及企业实行强制持续达标排放,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逐步控制城区内各类噪声污染,特别是交通噪声要严格控制;对施工工地、工业区、商业区及临时路旁音响噪声控制在70分贝以下;严禁施工工地晚10点后作业。
聊城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维持生态平衡、改进环境质量、美化城市景观、方便群众游憩、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要求而对城市各类绿化用地进行的规划。以东昌湖风景名胜区为中心,由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生态景观控制区共同组成的点、线、面相结合,建成具有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绿地系统。至2020年:①共建设市级公园3处(孔繁森纪念馆、环湖公园和人民公园),区级公园6处(芳华园、槐槿园、紫荆公园、翠竹公园、东姚公园和文苑公园),街头游园17处;风景林带2条(徒骇河滨河游览带和古运河滨河游览带),广场绿地4处 (京九线聊城站前广场、济邯线站前广场、文化广场和人民广场),林阴道8条(柳园路、东昌路、振兴路、湖南路、湖西路、中华路、东环路和黄河路两侧各15~20米的绿化带)。绿地面积共计625.34公顷。② 建设生产绿地100公顷,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2%, 苗木自给率达90%以上。③建设防护绿地183.62公顷。④居住区绿地率达35%,单位附属绿地率达到30%。聊城市绿化系统规划的3项基本指标为:人均公共绿地14平方米,绿地率达35%,绿化覆盖率达45%。局结构为“一心二带四区”。“一心”即以聊城城区为中心,在现有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参与全省乃至更大范围的经济循环网络,并带动全市的经济发展。“二带”为冠县一聊城市区一在平经济带和临清一聊城市区一阳谷经济带。“四区”为聊城市区一在平加工工业区,临清一高唐棉花纺织印染机械工业区,冠县一莘县食用油、饲料和林牧产业区,阳谷一东阿蔬菜生产、建材工业区。城镇体系规划为5个等级规模:一级为聊城市区,2020年为80万人;二级为临清市区,25万人;三级为阳谷、高唐、在平、莘县、冠县、东阿6个县城区,15万人;四级为各县(市、区)所属中心镇,3万人;五级城镇为一般乡镇,1.5万~2万人。
聊城经济开发区城市总体规划1995年编制,由聊城地区行政公署批准报山东省人民政府后开始实施,当时的规划区面积为10.8平方千米。1995年11月,省政府批准建立聊城对外加工贸易区,与开发区为一个机构两个牌子,将规划区面积扩大到22平方千米。2001年,市政府确定将聊城城区进一步扩大,将开发区规划区扩大到北至济聊馆高速公路、南至南外环路、西至徒骇河、东至东外环,共40平方千米,正在编制中的新一轮总体规划规定,城市性质是以吸引外资为主,以工业项目为主,以出口创汇为主,致力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将开发区建设成为集工业、金融、商贸、科技、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综合经济区,成为聊城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效益好、现代化管理水平高的示范区。2010年开发区城市人口将达到13万人,建成区面积为22平方千米。城市布局采用中心组团式,以东昌路和中华路交叉口为开发区中心,形成1个商务中心区、5个工业组团、1个仓储区、6个居住小区的结构框架。
临清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年由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规划充分考虑维护城市的长远利益,突出强调城市的公众利益,强化规划的法制性和可操作性,注意保护利用临清的自然、人文环境,将临清建设成一个多方面综合发展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与以轻纺工业为主的工贸城市。规划区范围:东至聊城一青石高速公路的一级汽车专用线,西至卫河,南至大辛庄乡办事处公路,北至原石槽乡驻地和路庄、石佛北侧,总面积为128平方千米。规划年限:近期1996~2000年,远期1996~2010年,远景1996~2015年。城市人口规模:现状13.2万人,近期17万人,远期25万人。城市用地规模:现状14.5平方千米,近期17.86平方千米,远期26.06平方千米。城市建设用
地:以铁路和河流为界,形成“三条绿带、三个区片、两条轴线、一个中心”的布局结构,以集中向南、向东为发展方向。规划要求为保护、建设好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要遵循“整体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保护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采取综合措施,整体全面地保护临清的自然、人文环境,使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与历史文化遗产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冠县城市总体规划1997年10月编制完成,1999年3月15日由聊城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规划的指导思想是: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建设机制,充分发挥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优化生态环境为重点,着眼全局,面向未来,建设现代化城市。规划近期到2010年,远景到2050年。规划区范围为东至前十里铺,北至冠城镇,西至孙瞳乡,南抵二干渠,规划区面积80平方千米。规划确定城市发展的总目标为鲁冀边界商贸中心、山东省西部工业化加工基地、花园式生态型城市。规划对城市景观风貌、土地分等定级、建设控制、防灾、环境保护、环境卫生、市政公共设施的分项规划进行了详细说明和阐述。城市性质是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机电产业为主的生态型城市。预测到2010年全县人口为7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0万人,城市化水平为38.5%。城市布局采取组团式布局,以一干渠、三干渠为界形成3个片区,即新城区、老城区、东城区。新城区是全县的综合中心,以行政办公、商业服务、金融贸易、医疗卫生、第三产业为主;老城区以民族特色居住用地为主; 东城区为工业区和文化体育设施中心。
莘县城市总体规划1982年制定,1985年修订。规划近期到1985年,远期到2000年。1995年由上海同济大学、山东建筑工程学院与县建设委员会联合编制新一轮的规划,1997年4月通过省、地专家评审,1999年12月由聊城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城市性质是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小型城市。规划近期到2000年,远期到2010年。县城人口近期为7万人,远期为15万人。城市用地近期为9.8平方千米,远期为17.9平方千米。以东南、西南、北3个方向为生活区,以东北、西北两个方向为工业区。城市用地规划结构为单中心园状结构。西南为文体科技区;沿徒骇河一带为风景游览区;东部为仓储区;东北、西北为工业发展区;东南、西南、北部、中部为居民生活区;商业街、振兴街、北环路、新华路、通运路的中段和中心市场为商业贸易区;政府街两侧为行政办公区。城区设滨河风光带1处,街心花园10处,街头公共绿地10处。在环城路外侧与易污染设
施周围,建防护绿带或绿地。
阳谷县城市总体规划1982年首轮编制,1984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规划到2000年,城区人口4万人,用地4.8平方千米。1997年,聘请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1998年7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城市性质是以发展轻工业为主的园林式城市。城市规模:远期到2010年,城市人口12万人,用地13平方千米。规划控制面积64.75平方千米。将景阳冈、海会寺、古阿井、迷魂阵及电缆集团等地划入城市规划区。用地布局是 “东扩北展”。把城区分为3个功能区:西部为工业区,以原有工业区为基础,建成面积为400公顷的综合工业园;中部以老城为依托,建设成以《水浒》、《金瓶梅》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文化区;东部为办公、商贸及居住区。按照总体规划,城市要求加强城市绿化,搞好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和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形成“三带三环六片”呈放射性的绿化格局,创造鲜明的地方特色。
东阿县城市总体规划1984年编制,经省政府批准实施。1993年进行了修编。1998年11月完成了东阿城市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工作。1999年3月经聊城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基本要点:着眼全局,面向未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产业结构合理、生态环境优良、城市特色鲜明的园林式城市。城市性质:以发展阿胶系列产品及生物工程等轻工业为主的园林式城市。规划区面积45.25平方千米。近期规划到2005年,远期到2010年,对规划期后的城市布局作远景展望。2005年城市人口8万人,面积8.8平方千米;2010年城市人口10万人,面积10.5平方千米。城市布局为5区:中心区、文化区、工业区、居住区、民营区,加快发展文化区和工业区。城市道路采用方格网布局,由八纵九横构成。2000年和2001年编制了聊城一滑口路段控制性规划,工业街、曙光街、前进街、滨河公园、滨河住宅小区和县属工业园区详细规划,以及污水处理厂和天燃气工程、中心广场、城区绿化等专业规划。旧城区规划改造突出了硬化、绿化、净化、亮化和美化的特点。建设滨河公园,展示曹植生平;建设阿胶城和阿胶园,实施名牌战略。加强3个等级的城镇体系,即县城为全县的一级中心,牛角店镇、刘集镇为二级中心,其他乡镇为三级中心。牛角店镇、刘集镇驻地形成3万~5万人的小城镇,其他乡镇驻地为2万~3万人。
在平县城市总体规划1996~1997年编制,由
聊城地区行政公署批准报省政府备案后开始实施。基本要点为:着眼全局,面向未来,按照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城市现代化大目标,坚持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环境建设三同步方针,促进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节约土地,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投资环境,推动城市发展进程;强化中心城市作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把在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技进步、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规划期限至2010年。城市性质是以轻工产品加工工业为主的园林城市。远期规划人口15万人,面积16.84平方千米。城市规划用地北起济邯铁路,南至济聊馆高速公路,东起在平东环路,西至105国道。规划控制区划定高速公路以北为城市建设用地周转地段,总面积49.4平方千米。城市形态为:1个城市中心(新政路、振兴路和中心街、顺河街4条主干道相交部分为城市中心区),7个小区级中心(工业区、污染工业区、仓储区、文教区和东三里、南姚、焦庄3个居住区)。以工交路分界,路北是工业、仓储用地,路南是公共设施和生活居住用地。整个城市形成南居(住)北工(作)格局。
高唐县城市总体规划1995年底,由聊城地区规划建筑设计院开始编制,1999年由聊城市人民政府批准。城市性质为“地域性商贸中心,是以发展产品加工工业为主的园林城市”。至2010年,人口10万人,用地12平方千米。规划区包括高唐镇和三十里铺乡王架子村、大徐村和石门村3个村庄,面积为66平方千米。2001年10月,又由山东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始编制高唐县城市2001~2015年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是“以高新产业、贸易为先导,以滨湖旅游为特色的区域性园林城市”。发展总目标是:把高唐建设成经济发达、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特色突出的现代化园林城市。2005年城市人口15万人,面积18平方千米;2010年城市人口22万人,面积26.4平方千米;2015年发展为30万人,面积40平方千米。城市布局:以高唐鱼邱湖及其周边区域为中心,以金城路、管道街为轴线,形成功能齐全、结构清晰的城市格局,等级分明、设施齐全的城区交通系统,优美宜人的城市生态环境空间,现代化、园林化的产业区布局和体现传统文化内涵的布局以及丰富动人、别具特色的滨湖景区。城区分为东西部生活居住区、工业和高科技产业园区、中部城市中心区3大分区。设有西、北、南3个配套齐全且环境优良的居住组团。
市政建设事业聊城市市政建设事业从1967年起步,1994年以后有了长足发展。1996年起全面推行了社会服务承诺制度,设立了市政110联动服务中心,提高了全行业的文明程度。行业管理走上了规范有序的轨道,逐步理顺管理体系,强化行业管理,形成了一系列管理制度。管理部门负责对市政工程建设、养护行为进行督导管理,保障了市政建设事业安全有序地进展。至2001年,城区共有主次干道37条,全长83.3千米,路面总面积297.43万平方米。其中沥青路面189.23万平方米,占道路总面积的63.3%;水泥路面11.863万平方米,占道路总面积的4%;人行道面积96.33万平方米,占道路总面积的32.4%。道路完好率85%。城区排水管网长114.162千米,检查井3378座。城区照明线路44.98千米,路灯4789盏。
市政管理以城区市政工程建设管理和市政设施养护、维修与管理为主的城市管理工作。始于1967年,由市政工程管理处具体负责。主要包括对城区道路、桥涵、堤坝、路灯、排水等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养护、维修实施监督监理;对照明设施实施维修与管理, 对路灯亮灯率、完好率进行检查监督;依法对道路及广告设施进行管理,并负责主次干道的挖掘及排水和管网等附属设施的管理。至2001年,城区37条主次干道道路完好率85%,照明设施完好率98%,亮灯率95%,114.162千米的排水管网每年疏通3~5次,排水畅通,市容市貌整洁有序。
东昌路市区东西的重要干道。位于聊城市区中心。东起东环路,西至京九铁路聊城火车站站前街,全长6800米。其中东环路至湖西路红线控制40米,车行道宽28米,双侧人行道宽12米;湖西路至火车站站前街红线控制60米,车行道宽38米,双侧人行道宽16米,绿化带宽6米。道路总面积27.2万平方米,其中水泥砼路面8.84万平方米,沥青碎路面10.2万平方米。路灯采用第三代光源高压钠灯。(见彩色插页第36页)
柳园路贯通市区南北的重要干道之一。处于聊
城市区中心。南起湖南路,北至济聊馆高速公路。始建于1958年。1994年改建,同年竣工。全长7200米,宽40米,其中快车道宽15米,双侧慢车道宽13米,双侧人行道宽12米。道路总面积28.8万平方米,其中沥青砼路面19.97万平方米。路灯采用第三代光源高压钠灯。
花园路城区南北重要干道之一。位于聊城市区东部。南起湖南路,北至财干路。始建于1958年,因紧邻聊城公园而得名。1998年扩建。2000年改建,同年竣工。全长6578米,宽30米,其中车行道宽16米,双侧人行道宽14米。道路总面积19.73万平方米,其中沥青碎车行道10.5万平方米。
兴华路城区重要干道之一。位于聊城市中心区北部。东起板桥路,西至站前街。1988年始建。1996年拓宽。全长5536米,宽30米。面积为16.6万平方米,沥青路面。
建设路城区重工业集中运输的重要通道。位于聊城市区北部。东起东环路,西至湖西路。始建于1970年。1997年改建。全长6600米,宽46米,其中车行道宽34米,双侧人行道宽12米。道路总面积30.36万平方米,其中沥青砼车行道22.44万平方米。
昌润路城区重要干道之一。位于聊城市中心区西部。北起济聊馆高速公路,南接湖南路。1995年始建,时称湖西路,2002年改为现名。全长6200米,宽70米,其中双向车行道宽45米,双侧人行道宽19米, 双侧绿化带宽6米。沥青路面,面积为43.4万平方米。
湖南路城区主要干道之一。位于聊城市中心区南部。西起周公西路,东至东环路。1999年3月在原南环路基础上拓宽而成,因位于东昌湖南侧而得名。全长8400米,宽70米,其中双向车行道宽46米,双侧人行道宽16米,双侧绿化带宽8米。沥青路面,面积为58.8万平方米。
利民路城区主要干道之一。位于聊城市中心区南部,东起花园路,西至东昌府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地址。1984年始建,1986年改造拓宽。长1800米,宽30米,其中车行道宽18米,双侧人行道宽12米。沥青路面,面积为5.4万平方米。路西首是鲁西地区最大的服装及小商品批发市场——铁塔商场。
柳园路街景宋代遗留的名胜古迹铁塔坐落在此路西首南侧。
古楼东路古城区主要通道之一。位于聊城市老城区东部。西起光岳楼,东至柳园路。因地处古城区东部,又称东关大街。1937年第一次拓宽,由6米拓宽为9米。1966年、1988年分别进行改建。因在光岳楼东部而得名。全长1600米,宽18米,其中车行道9米,双侧人行道9米。道路总面积2.88万平方米,其中沥青碎车行道0.11万平方米,水泥碎车行道1.33万平方米。
古楼西路古城区主要通道之一。位于聊城市古城区西部。东起光岳楼,西至湖西路。1937年第一次拓宽,由6米拓宽为9米。1966年进行改建。全长2230米,其中古楼至湖滨路段红线宽18米,湖滨路至湖西路段红线宽25米。道路总面积3.64万平方米,其中沥青砼车行道1.43万平方米,水泥砼车行道0.54万平方米。
古楼南路古城区主要通道之一。位于聊城市古城区南部。南起南关,北至光岳楼。1937年第一次拓宽,由6米拓宽为9米。1980年进行改建。全长600米,宽18米,其中车行道宽9米、双侧人行道宽9米。道路总面积1.08万平方米,其中沥青碎车行道0.51万平方米。
古楼北路城区主要通道之一。处于聊城市古城区北部。南起光岳楼,北至东昌路。1937年第一次拓宽,由6米拓宽为9米。1985年进行改建。全长1436米,其中光岳楼至北关桥段宽18米,北关桥至东昌路段宽30米。道路总面积3.68万平方米,其中沥青碎车行道1.88万平方米。著名抗日将领范筑先纪念馆坐落于路的南首。
光岳路城区东部重要通道。位于聊城城区东部。
南起东昌路,北至济聊馆高速公路。2000年2月开始建设,同年8月竣工通车。全长3700米,总宽度60米,主车道宽22米。沥青路面,总面积为22.2万平方米。
聊堂路城区连接堂邑镇的重要通道。位于聊城市中心区西部。东起北关街,西至火车站站前街。始建于1997年。2001年5月翻建。全长2193米,红线宽60米,其中车行道宽38米,双侧人行道宽16米,双侧绿化带宽6米。沥青碎石面层,总面积为12.158万平方米。
陈口路连接东昌府区陈口村与城区的重要通道。位于聊城市中心区东南部。东起东环路,西至花园路。建于1992年7月1日。全长2000米,红线宽23米,其中车行道宽13米,双侧人行道宽10米。砼方砖铺砌,总面积为4.6万平方米。
振兴路城区主要通道之一。位于聊城市城区北部。东起花园路,西至柳园路。始建于1995年。全长886米,宽30米,沥青路面。2001年起重新规划改建,改造后的道路西起火车站站前街,东至板桥路。全长5687米,宽60米,其中快车道宽22米,双侧慢车道宽13米,双侧人行道宽16米,绿化带宽9米。总面积为34.122万平方米。
财干路城区北部重要通道。位于城区北部。东起青周渠,西至柳园路。2001年8月14日开始建设,2002年4月竣工通车。全长1700米,宽60米,其中主车道宽30米。总面积为10.2万平方米。
文化路聊城城区主要通道之一。处于聊城市城区东南部。东起花园路,西至龙山路。1995年修建。全长1100米,宽18米。沥青路面,总面积为1.98万平方米。
卫育路城区主要通道之一。位于聊城城区北部。南起东昌路,北至建设路。1959年修建。1998年改建。全长1725米,红线宽30米,其中车行道16米,人行道14米。沥青路面,总面积为5.175万平方米。
红星路通往古城区的重要通道。位于聊城市古城区北部。东起古城区东城墙路,西至古楼北路。1958年改建。全长500米,宽15米。沥青路面,总面积为7500平方米。
会馆路城区主要通道之一。位于聊城市古城区东南部。南起山陕会馆,北至古楼东路。因清乾隆八年(1743)由山西、陕西两省商号集资修建的“山陕会馆”坐落在路旁而得名。全长840米,宽4米。1984年改建为沥青路面。2000年因运河开发再次拓宽改造。至2001年底,会馆路北起闸口桥,南至龙湾桥,全长1300米,宽7米。青石路面,总面积为9100平方米。路两侧有聊城第一中学及古运河遗迹——大码头、小码头、天主教堂等。
新华路临清市城区主干道。纵贯临清市区,与南北环路相接。建于1958年,名跃进路。1979年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30周年,改名新华路。全长6902米。始建时为宽7米的泥结碎砖路面,长1931米。经先后6次改造,路面宽14~26米。其中1288米路面由混凝土铺装,其他路段为沥青油面。沿路两侧主要建筑为3~6层的商住楼。
红旗路冠县城区南北中心干道。南起南环路,北至北环路,全长4500米。1983年城市总体规划时定名。1987年4月开工扩建中段,长1070米,红线宽41米,其中快车道宽14米、慢车道宽12米、绿化带宽8米、人行道宽7米。1998年10月开工扩建北段,长1250米,道路宽50米,其中快车道宽14米、慢车道宽12米、绿化带宽8米、人行道宽16米。2001年4月开工扩建南段,长2180米,道路宽43米,其中快车道宽15米、慢车道宽10米、绿化带宽6米、人行道宽12米。红旗路共铺设水泥路面2.16万平方米,沥青路面9.52万平方米,绿化带3.17万平方米,人行道5.16万平方米。(见彩色插页第36页)
振兴街莘县城区东西主干道。东起东外环,西至西外环。1968年开工建设(建前为旧城墙基),全长3540米,红线宽40米,沥青路面,面积9.94万平方米。道路两侧设路障6951米,路灯168盏,栽种常绿女贞树1360棵。(见彩色插页第36页)
狮子楼街(仿宋街)阳谷县城区的重要通道。位于阳谷县城区中心,旧城东街。东起谷山路,西至狮子楼。1997年全面拆迁改造。全长650米,宽20米,铺设9米宽混凝土路面,人行道铺砌六棱花砖,两侧栽植金合欢树为行道树。街西首传为《水浒》、《金瓶梅》两部书中所述的武松斗杀西门庆的著名宋式建筑“狮子楼”。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除保留一座德式建筑风格的天主教堂外,整街全部建设成二三层的仿宋
式楼房,青砖灰瓦、仿宋门窗,单檐歇山式屋顶,屋脊鸱吻高耸。东段是一片街头绿地。整条街道颇具地方特色,建筑古朴典雅,布局错落有致,门店鳞次栉比,商贸繁华兴隆,突出体现了古城风貌。(见彩色插页第36页)
曙光街东阿县城区东西方向的重要通道。始建于1994年。东起第二实验小学,西至环球路。全长3480米,总宽度50米。其中双向快车道15米、绿化带6米、慢车道12米、人行道17米。总面积为17.4万平方米。1995年3月拆迁改造,2001年全线贯通。新建水泥路面5.2万平方米,沥青路面4万平方米,人行道5.9万平方米,绿化带1.2万平方米。(见彩色插页第36页)
中心街茌平县城区的主要通道。位于茌平县城区中部。南起济聊馆高速公路,北至济邯铁路。全长7645米,红线宽35米,三块板式,机动车道宽14米,非机动车道两侧各宽5米,绿化隔离带两侧各宽1.5米, 人行道两侧各宽4米。两侧建筑以三西层楼房为主。(见彩色插页第36页)
官道街高唐县城区中部最重要的南北通道。南起南外环路,北至泉林纸厂。始建于1970年。全长5200米,规划红线宽50米,主车道宽21~23米。其中中段北起中国建设银行高唐县支行、南至民兵训练基地,长2060米,于1996年拓宽至50米;北段属105国道,长2240米,沥青路面,宽11~13米;南段长900米。(见彩色插页第36页)
王口桥位于聊城市中心区东昌西路,跨越古运河。始建于1960年,1989年重建。钢筋混凝土梁式桥,护栏为青石结构。长31.7米,宽33.5米,总面积
为1061.95平方米。
东板桥位于聊城市中心区东昌东路,跨越徒骇河。1986年拓宽重建。钢筋混凝土梁式桥,钻孔灌注桩。全长237米,宽22.6米,总面积为5356.2平方米。
东升桥城市风景桥。位于聊城市古城区东城墙东昌湖东部湖面上。始建于1960年。为砌石拱式桥。
全长34米,宽9.5米,总面积为323平方米。夜景为聊城著名风景之一。
北关桥跨东昌湖,系聊城古城区北部与外部连接的重要枢纽。2001年6月开始建设,2002年4月通车。三孔拱桥。长73.62米,宽15.1米,设计荷载汽一20、挂一100。桥面为青石,桥台为重力式U型桥台,下部为直径120的群桩基础。桥墩为钢筋混凝土墙身,青石镶面,下面为直径150钻孔桩基础。
湖滨公园十三桥园林风景桥。坐落于湖滨公园内湖滨河上。为石砌单拱式桥。建于2000年10月。在2500米长的湖滨河上,共建有13座风格各异闸口桥位于聊城市区柳园南路西侧与古楼东大街交接处,跨越古运河。始建于1960年,1980年重建。为砌石拱式桥。全长9.3米,宽12米,总面积为111.6平方米。
东昌大桥见本分编旅游部分同条。
南关桥跨东昌湖,位于东昌湖南关岛南侧。2001年9月新建。长100米,宽12米。为聊城城区最大的五孔石砌拱桥。拱桥跨径分别为20米(1个)、16米(2个)、10米(2个)。桥下部为钢筋混凝土灌注石桩承台,石砌桥身,上部安装花岗石栏杆, 青石铺装桥面。
的风景桥。其中最长的桥为西关桥,长20米,宽15米,跨径10米;最短的桥为仙人桥,长5米,宽3米。是湖滨公园集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突岀景点。
聊城一中运河桥城市风景桥。横跨古运河,位于聊城市第一中学门口,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
湖滨公园十三桥之一陕会馆毗邻。1999年7月重建,石砌拱桥。长36米,宽9米,跨度18米。花岗岩石镶面。
振兴路运河桥聊城振兴路与运河交汇处的青石拱桥,跨越古运河。2001年5月开始建设,当年10月竣工。全长34.13米,宽40米。桥面为灰碎石基础,沥青混凝土面层。
新水河桥位于建设路,横跨新水河。1998年8月翻建。简支板式桥梁,墩台及挡土墙为块石砌体。跨径7米,宽46米,其中双侧人行道宽12米。
卫育桥横跨青年渠,连接卫育路。1992年7月翻建。钢筋砼浆预制板轻型石砌桥台。长20.56米, 净宽20米,高3.32米。
廊桥城市桥梁。位于闸口以北,坐落于运河之上。2002年建。为一孔石拱桥,跨径25米,桥长50米,宽10.4米,桥的东西两侧各设有2个腹孔。因桥上建有亭廊,故名“廊桥”。(见彩色插页第35页)
周公河排水河道排涝。1922年开凿而成,以排泄白家洼积水为主,穿过二干渠流入徒骇河。1949年首次疏浚。1969年秋改道汇入西新河。河道全长26.1千米,流域面积136平方千米。入西新河处水位30.91米,流量40.5立方米/秒。1978年开始,周公河上游排涝与引黄防碱统一规划,全长26.1千米,流域面积190平方千米。
徒骇河排水河道排涝。源于莘县观城,聊城境内河道长47千米。1954年春首次施工。1966年冬分期治理,在西新河人徒骇河口处出境,流域面积3286平方千米。排涝标准为水位29.74米,流量361立方米/秒,水深4.5米,河底宽63米。防洪标准为水位31.28米,流量549立方米/秒,滩地行洪0.5~1米。
青年渠排水明渠雨水污水排水。位于聊城城区北部。1957年修建。历经改造延伸,西起新水河,东至徒骇河,全长4000米,宽6米。主要承担新城区的雨污水排放。2001年4月起对柳园路至花园路段862米青年渠实施盖板改造,改造后的地段开发为青年渠商业街。
新水河排水明渠雨水污水排水。位于聊城古运河东侧,始建于1969年。主要为解决运河以东积涝和
城区排水。南段为开挖加深的泊庄排水沟,经王口桥、造纸厂、周公河故道,在三官庙北流入西新河。全长12千米,流域面积57平方千米。按1964年排涝标准,流量24立方米/秒。
城市管网排水城区管网排水始于1972年,为雨、污合流排放式。其后,每年修建一二条地下排水管道。1984~1985年,两年铺设地下排水管道9条。1985年底,城区15条主干道共铺设地下排水管道29.6千米,最大管径为800毫米。20世纪90年代后,城区排水管网建设逐步加快。至2001年底,城区37条主次干道排水管网有114.162千米,最大管径1500毫米,其中,东昌路排水管道长11.97千米,柳园路排水管道长9.73千米。城区地下排水网络已经形成。
古运河开发京杭大运河聊城城区段开发。京杭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遗产。它南起杭州,北到北京,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6省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5大水系,全长1794千米。流经聊城的古运河,自1289年起,曾通航90多年,后因黄河决口将运河冲毁停航。明永乐九年 (1411)重新治理。此后的400多年,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聊城为沿河九大商埠之一,河两岸建有 “山陕”、“苏州”、“江西”、“武林(杭州)”、“赣江”、“乌龙”等多处会馆。沿河街道被誉为“金太平、银双街、铁打的小东关”。聊城市委和聊城市人民政府于1999年对聊城市区的古运河进行了改造治理。第一期工程拓宽了河漕,石砌了河壁,绿化了河岸,两处与东昌湖连接,使河湖融为一体,游船进出河湖方便自如,再现了昔日的繁荣景象。第二期和第三期工程将集北京至杭州京杭运河沿河各主要景点于聊城。届时,游人足不出聊城市区,便可领略到京杭运河的南国风光和北国风情。
东昌湖建设东昌湖原为护城河。初拓于宋熙宁三年(1070),经历代不断开挖,形成总面积5平方千米的规模。1984年前,湖岸和路面均为土质,杂草丛生,淤积严重。1984年11月至1992年间,省、地、市三级共投资筹资近200万元,修建了古城北部湖区的部分石砌护岸和湖周道路,增建了湖心岛、浮春亭、龙字碑、中国钓鱼协会聊城垂钓基地等景点。1994年,利用京九铁路、邯济铁路、济聊馆高等级公路的建设用土,原聊城地区行署决定对东昌湖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工程自1994年4月开始,至1996年9月结束,共投入资金1614.6万元。对大部分湖面进行了清淤整治,先后共清挖湖淤258万立方米,动用石方2.4万立方米,砌
石护岸1.18万米,铺设路面1.73万平方米,围栏护栏1000多米,增建桥函闸9座、亭台轩榭4处,新建了沙滩浴场、江北水寨、游乐园、七星平台、荷香岛等游乐景点,购置快艇3艘、游览船12只,建造画舫1艘,新辟草坪绿地8.4万平方米,栽植花木4.9万株,湖区面貌有了较大改观。1999年5月,聊城市重点工程——湖滨公园建设开始实施,同年11月完成一期工程的房屋拆迁和土地征用工作。至2003年5月,已建成占地106公顷的带状公园。
聊城市鲁西市政建设有限公司国有企业。市政工程建设施工二级资质。隶属聊城市市政工程管理处。位于聊城建设西路98号。1998年12月组建,原名聊城市市政工程公司。2001年10月重组改制,改现名。2000年12月通过IS09002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拥有大型现代化工程设备174台(套),净资产2100万元。能承担道路、桥涵、堤坝、排水、路灯等市政工程建设。3年来,共创3项“省优”工程、9项“市优”工程。2001年底,有职工247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4人;下设4个分公司。
聊城市市政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国有三级资质建筑施工企业。隶属于聊城市市政工程管理处。位于聊城市东环路南首西侧。主要承担民用、工业建筑安装工程及市政工程施工,经营道路沥青砼、预制构件及碎管等各种建材用品的生产及销售。2001年底,公司拥有固定资产930万元,职工101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7人。
公用事业聊城公用事业从1958年开始起步,撤地设市后有了长足发展。主要特点是:①各项公用事业门类齐全,基本满足了城市居民和社会需求。东阿引水城市供水工程完工后,供水能力达到11万吨/日,供水服务面积26万平方千米,用水人口28万人,部分居民用上了东阿优质岩溶水,供水普及率95%。管输天然气和集中供热从无到有,发展迅速。天然气输配工程总投资1.2亿元,于1999年8月5日正式动工,至2001年底,城市燃气发展工业福利户气用量1.92万立方米/日,民用户1.5万户。有144个单位参加了集中供热,面积达180万平方米。公共交通线路18条,公共汽车158台,年营运里程500万千米,年客运量突破1200万人次。②行业管理走上了规范有序的轨道。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行业管理规范,制止和查处了行业违法违章经营行为,整顿了市场秩序,消除了事故隐患,保障了公用事业的正常运作。③全面推行社会服务承诺制度,提高了行业文明程度,公用事业单位
全部实行服务承诺制后,服务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城市供水聊城城市供水始于1958年,当时投资53万元作为水厂的建设资金。1961年日供水1500吨的水厂建成试运行。在国民经济三年困难时期,水厂停产。1965年打机井2眼,安装4150米铸铁管,日供水3000吨,改变了历史上聊城无自来水的局面。1970年日供水5000吨的北水厂建成投产,1980年日供水1万吨的南水厂建成投产。1983~1988年对南、北水厂又进行了改造和扩建,使日综合供水能力达到了3万吨。1996年8月,日供水能力3万吨的第三水厂建成投产。2000年6月东阿引水城市供水工程建成,聊城市日供水能力达到了11万吨,供水人口28万人,供水普及率95%,大大改善了城区居民的饮水质量。
聊城市城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国有独资法人企业。位于聊城市柳园南路116号。成立于2002年4月27日。负责城市引水、供水、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等涉水事务。公司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2.5亿元。现有在职职工415人。集团下属自来水公司、水表检定站、水质检测中心、东聊引水管理中心、污水处理厂、水兴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给水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伯阳供水开发公司、伯阳科技有限公司、水务房地产开发中心等10个子公司。集团建立了规范的母子公司体制,母公司为集团的资本运作中心,子公司为实业服务中心和利润中心。2003年1月,通过招商引资,集团拿出了直接用于城市引、供水服务的资产共1.8亿元,与海南润达实业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聊城润达水业有限公司。2002年,集团荣获全国建设系统职业道德示范单位、省建设系统安康杯活动优胜企业、市环境目标责任制先进单位、市先进女职工集体等称号。
聊城市自来水公司国有企业。隶属于聊城市公用事业管理局。位于柳园南路116号。始建于1958年。2002年4月,按照上级关于供、排水一体化的要求,纳入水务集团,成为聊城市城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主要任务是满足全城人民的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各项事业的建设用水。2001年,有固定资产1.6亿元,职工362人,拥有水源地4处、水厂4座。1986~2001年连续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1998年被市委、市人民政府评为市十佳单位,1999年被评为省建委系统优秀企业,2000年被评为市十佳单位、市十佳职业道德先进集体,2001年被评为市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节约用水1989年成立城市节约用水办公室。聊城撤地设市时,机构、人员及职权一同划归地级聊城市。2001年办公室有人员13名,负责市辖两区的节约用水管理工作。近年来,节水办人员经常对用水户进行走访,宣传节水法规,指导节水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节水办正继续按照国家关于开展节约用水的有关方针、政策,开展压缩高耗水产业,发展节水型工业、服务业,推广节水工程,实行用水定额,控制城区自备水源工作,力争尽快实现节水型城市的创建目标。
供水管网聊城市公共供水管线中供水管道直径在15厘米以上的已达400千米,城市建成区供水管网覆盖率达98%。以环状形式分流供水,输水管线分别从东阿县牛角店镇、东昌府区李海务、古楼办事处和湖西办事处等辖区引伸到城区。通过不断加大对供水管线建设的投入,1995~1999年铺设并更新了站前街、湖西路、东昌路、闸南路、卫育路等供水管线。1999年9月,积极兴建东阿引水城市供水工程,使城市供水管线大幅度增加,供水管材也由以前的水泥管、铸铁管改用球墨铁管、PVC管等新型管材,杜绝了对水质的再次污染,使供水水质合格率达到100%,并初步实现了 “城市建设到哪里,供水管网就铺设到哪里,优质服务就跟到哪里”的目标。
水源地聊城市城市供水公共水源地有4处。第一水厂水源地在城区西北部,供水规模1万吨/日。第二水厂水源地在城南郊,1980年投入运行,供水规模2万吨/日。第三水厂水源地分布在聊位路以西、京杭运河以东的狭长地带,1996年投产运行,供水规模3万吨/日。东阿县牛角店镇水源地含水层厚,补给速度快,调蓄空间大,水质优良,优于国家规定的I类水质标准,是良好的生活饮用水水源。2000年6月投产运行。供水规模为5万吨/日。
东阿引供水工程为改善聊城的投资环境,提高居民的饮水质量,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实施的 “兴聊十大工程”之一。被誉为政府形象工程、民心工程、生命工程。这一工程经过专家的论证评估,山东省计委、建委于1999年4月批复立项,1999年9月18日开工奠基,2000年5月1日东郊水厂主体工程完工,2000年6月28日将远距聊城43千米的优质岩溶水引入聊城。设计规模日供水能力5万吨,总投资1.3亿元。主要包括东阿县牛角店镇水源地的取水输水工程、东郊水厂及城区配水管网工程。水源地在东阿县牛角店镇下马头至周家门前一带,水质优良,优于国家
规定的I类水质标准。东阿优质水源的引入,彻底解决了多年困扰聊城人民、制约聊城经济发展的城市供水问题,在聊城市供水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聊城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治理水污染工程项目之一,也是市政府的重点工程。位于聊城东部(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北部)。1998年完成项目的各种有关手续和设计审批;2000年1月27日举行奠基仪式,3月正式开工建设,6月全面完成建设任务。总投资5000多万元,整个工程被评为市级优质样板工程,获省级质
量最高奖“泰山杯”。2001年7月开始试运行。至2001年底处理污水500万吨,经市环保局检测,各项指标均达到了二级排污标准的设计要求。污水处理厂采用国际先进的前置反硝化卡鲁塞尔氧化沟工艺,日处理污水5万吨,占全市污水排放量的50%。
城市燃气1999年,聊城城区开始兴建天然气工程,当年底正式投产供气。主要设施有天然气门站1座、减压计量贮配站(混气厂)1座、中低压管网110千米,日平均供气量5万立方米,城区天然气管道气化率85%,可供市区9万户居民用气和部分工业福利户的正常用气。至2001年底,已有1.5万户居民用上了天然气,工业福利户气用量已发展到1.92万立方米/日。
聊城新奥燃气有限公司中外合资企业。隶属
于新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于聊城市东昌西路74
聊城东郊水厂泵房号。成立于1999年8月1日,注册资金1600万元,担负着全市天然气管输工程的开发、建设和运营工作。至2001年底,公司已铺设中低压管网110千米,发展
民用户1.5万户,工业福利户气用量1.92万立方米/日。2001年底,公司有职工1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40%以上。
城市供热聊城城区集中供热始于1998年12月。
在城区北部先后建成干休所、广播电视局、邮电局、市委等8个集中站,53个分散站,敷设蒸汽管网19千米,供暖面积116万平方米,并有8家企业常年生产用气,集中供热能力130吨/小时。2001年7月,昌润供热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开始筹建城区南部高温水供热工程和东部蒸汽供热管网,并利用昌润热电有
限责任公司的循环水实施供热。2001年底,城区内管网长度68.582千米,供暖面积180万平方米,建大型换热站2个,有144个单位加入了集中供热。在建集中供热项目还有循环水扩建工程、城南扩建工程、开发区扩建工程等。
城市交通聊城地处京九铁路和济邯铁路交会处,济聊馆高速公路由此通过,形成了“三纵、三横、三环、十二条干线、十四大出口”的交通框架。城区交通以公共汽车、出租车为主,人力三轮、摩托车、自行车为补充。2001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5945千米。市公共汽车公司有18条公交线路,其中无人售票公交线
路2条,旅游专线1条,乡镇公交线路6条。线路单程207千米,共有公交车辆158辆,年客运量在1200万人次以上。
聊城市公共汽车公司国有企业。位于振兴路
45号。全市城区惟一一处具有公共客运资质的公共交通企业。始建于1970年,原名聊城县人民汽车站。
1971年5月建成通车,当时只有1条线路,4部客车。1980年改称聊城县公共汽车公司,隶属于聊城县市政建设局。1984年更名为聊城市(县级)
公共汽车公司。自1992年始,每年至少新增1条公交
线路、10部公共汽车。1998年,划归市建委系统,隶属于聊城市公用事业管理局。2001年底,公司有职工420人,下设2个分公司和7个科室,年客运量突破1200万人次,有公交线路18条,公共汽车158辆。
城市绿化城市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公共绿地、专用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城市郊区风景名胜区、庭院等绿化情况。1973年,聊城县园林管理所组建绿化队伍,负责城区的绿地建设和管理。1977~1981年,园林管理所相继对东昌路、柳园路、利民路、健康路、古楼东路、古楼西路、古楼北路、前许街8条主要街道进行重点绿化。1990年,城市绿化面积为477公顷,其中公共绿地98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2平方米。1998年,聊城市人民政府提出了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目标,加大了园林建设的投入。1999年,城市绿化覆盖率2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0平方米,绿地率20%。2000年,市城市园林管理处逐步开展了街道绿化、公共绿地建设、庭院绿化和公园改造等项工作。其中火车站站前广场、兴华路、卫育路共移植胸径15~25厘米的大规格毛白杨树2万余株,柳园南路新植行道树(法桐)540棵,建设东路新植行道树(栾树)408棵,并完成湖南路分车带绿化面积4公顷,火车站站前区绿化面积2公顷。至2001年,仅市城市园林管理处负责养护的绿地面积就达26公顷。其中行道树1.36万棵,街头绿地13块,面积8公顷;广场绿地1块,面积2.35公顷;道路绿化面积15.2公顷。
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绿地位于东昌湖西北岸。建于1995年。2000年拆除烈士陵园围墙,改造成开
新奥燃气有限公司供气站
东昌热电厂
聊城公交车聊城百科全书
放式的城市绿地,同时对空闲地段进行规划设计,使绿地总面积达3万平方米。绿地内曲径贯穿。主要植物品种有龙柏、蜀桧、大叶黄杨、竹子、草皮等。(见彩色插页第35页)
六路口绿地位于聊城湖西路与建设路的交叉口。1998年建成路口西北角一块,面积4600平方米。1999年完成路口东南角绿地,面积11000平方米。整块绿地建设以草皮为主,主景树为雪松,点缀以碧桃、紫薇等花灌木和各种草本花卉,四周以桧柏相围合。总体造型以圆形和扇形相结合,规整与不规整相结合,增强了空间感觉,形成了“疏林与草地”的自然景致。
火车站广场绿地位于京九铁路聊城火车站站前。建于1996年春季。绿化面积2.35万平方米。绿地以雕塑、草坪为主要框架,雕塑为中心,两条小路交叉把整个绿地分为4块封闭式草地,小路起到分散人流的作用。1999年对草坪品种进行了更新。2000年在绿地周围移植了胸径15~30厘米的法桐,对草地进行充实,点缀栽植了大规格的冬青球和观赏价值较高的乔木。(见彩色插页第22页)
城市出入口绿地1998年,在聊城东昌路与柳园路交会处东北角建街头绿地一处,面积2000平方米; 在花园路与东昌路交叉口建成街头绿地两处;在开发区东昌路入口处建成中心岛绿地和大型雕塑一座。植物品种有红叶小蘗、小蜀桧和月季。1998年完成两处高速公路出入口绿化。
凤凰台绿地位于聊城市东昌西路中段。建于1986年。绿地面积为10600平方米。主要植物品种
观赏与休闲的场所。
环城森林带1999~2000年春季,市城市园林管理处开展了一系列的大树移植工作。在站前广场、兴华路、卫育路移植胸径15~30厘米的法桐291棵;与市公路局配合,完成了湖南路、东环路和西环路1.6万棵毛白杨大树的移植。成活率在98%以上,实现了聊城城区大规模行道树移植零的突破,也为以后城区内栽植大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街道绿化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道路分车带、两侧绿化带、人行道的绿化等。城区现有主干道20条,已全部绿化。绿化设计本着“一路一景”的原则。绿化形式主要为城区内道路绿化与沿街单位的绿化环境相结合,外环路绿化以分车带与绿化带相结合。至2000年,城区内道路绿化框架已大体形成。在树种选择上,行道树以国槐、白腊、栾树为主,其他绿化树种乔木以雪松、紫叶李、紫荆、毛白杨、龙柏为主,花灌木以珍珠梅、榆叶梅、连翘、红叶小蘗、金叶女贞、大叶黄杨、小蜀桧、大叶黄杨球、小叶女贞、丰花月季为主,草坪以早熟禾、白三叶为主。至2001年,城区街道行道树共有1.36万棵,道路绿化面积15.2公顷。
“三路”绿化工程2000年借助聊(城)临(清)、聊 (城)高(唐)公路拓宽改造,将大树移至湖南路、东环路、西环路的工程。三条道路由原来70米和80米拓宽至100米,新占土地33.6公顷,拆迁面积4.5万平方米,清运垃圾6.5万立方米,回填土方2万立方米。三条道路两侧10米宽林带共移栽大树1.7万多株。2001年又在两侧16米宽绿带、3米宽分车带种植各类花草灌木,使之组成彩色图纹,增加绿化面积21万平方米。
人民公园地处聊城古城区中心,位于聊城红星
为大叶黄杨、紫叶李、碧桃、月季、雪松及各种草本花卉。绿地中园林小路贯穿。绿地植物层次分明,成为
街27号,占地1.6万平方米。1951年,在原卫仓小学废址上修建了聊城有史以来的第一座座,小桥流水、白雪红梅等景观数处。先后引进珍稀动物10余种,“文化大革命”后迁至聊城公园。1958年10月,时任山东省委书记、书法家舒同莅园参观,挥笔为园题名“人民公园”,沿用至今。公园以自然风景为主,辅助人工建筑。总体布局上因地制宜,以曲求变,以隐求观,成为城市居民游览、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之一。
聊城公园位于花园南路135号。占地9.5万平方米,是聊城市一座以植物绿化为主、集动物观赏和儿童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始建于1958年10月,名东北公园。改革开放后,全国文联负责人沈雁冰来园参观并亲笔书写了“聊城公园”,公园
随之正式命名为聊城公园。园内有各种树木1万多棵, 其中较为名贵的观赏树种有银杏、水杉、雪松等,绿化覆盖率95%以上。园内分儿童游乐、老年活动、动物观赏、花卉繁殖四大功能区。2000年后,修建了假山、仿古亭,占地900平方米,架设了90多米长的紫萝长廊,铺草皮3000平方米。公园的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相结合,满足了游人的多种活动需求。
湖滨公园见本分编旅游部分同条。
运河公园见本分编旅游部分“古运河(聊城城区
段)”条。
环境保护20世纪50~60年代,聊城地区专员公署在建设项目选址时,就已开始考虑风向、水源等环境因素。70年代,聊城地区和部分县市区先后成立了工业“三废”治理办公室、环境保护办公室,重点开展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和噪声等污染治理。1989年12月成立聊城地区环境保护局,随之各县市区都建立了环境保护局。至2001年底,全市环保系统有干部职工557人。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水污染特别是造纸废水污染日趋严重,境内主要河流水质均在五类标准以下,给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环境保护局
坚持以污染防治为重点,严格依法行政,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进展。1991年认真推行环境质量行政首长负责制,逐级签订环境目标责任书,有力地推动了环保工作的开展。“九五”期间,坚持“关小治大,以治理求生存、促发展”的指导思想,取缔15种“小(土)”企业79家,削减COD12.77万吨。对115家工业污染源实行限期治理,按期实现了达标排放。聊城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日处理污水5万吨。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显著。城区集中供热率64.6%,气化率91.94%,86个废气污染源经治理按期实现达标排放。境内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大气中SO2、NOx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12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低于省规定的指标。莘县完成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任务,新建市级自然保护区3个,规划面积1.92万公顷。全市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有效地防止了新污染源的产生;同时,大力开展经常性和集中性环境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的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普遍得到了增强。
环境监测测量、解释、使用环境质量数据的活动。聊城市的环境监测事业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6年成立了聊城地区环境保护监测站。1998年改名为聊城市环境保护监测站。主要任务是开展全市大气、地面水、地下水、工业废水和废气、噪声监测,监测项目168项。具体承担总量控制监测、海河流域水质监测和各项例行监测,每年获得监测数据20000余个。1996年城区环境保护监测站及8县市区环境监测站,通过了省计量认证。2001年通过了省级计量认证复核。自1999年起,开始发布水质监测公报。2000年开始在媒体上发布大气环境质量周报。1998年,受到国家环保局的通报表彰。
废水控制环境治理的主要措施。聊城市地表水污染比较严重,境内徒骇河、马颊河、卫运河等主要河流水质均在国家五类标准以下。为治理水污染,聊城市坚持“强化监督管理,关小治大,以治理求生存、促发展”的指导思想,依法取缔15种“小(土)”企业79家, 削减COD12.77万吨。对115家工业废水污染源实行限期治理,其中49家按期完成了治理任务,66家按期关闭了有污染的生产线。完成了日处理污水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并于2001年正式投入运营。经过采取有效措施,全市水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得到了遏制,局部环境质量得到了改善。
废气控制环境治理的主要措施。聊城市大气中主要污染物为总悬浮颗粒物。为改善环境质量,聊城
市采取综合整治措施,全面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大力推行集中供热,新建热电厂7个,集中供热率上升到64.6%;积极推广天然气、无铅汽油、低硫煤等清洁能源,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量。2001年底,全市取缔“火烧心”茶炉71台,316台茶炉改用清洁燃料;86个废气重点污染源经过限期治理,按期实现了达标排放;建成烟尘控制区70.89平方千米,城市绿化覆盖面积1056公顷。
噪声控制环境治理的主要措施。聊城市在治理工业噪声方面,督促超标单位大力推行技术改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努力减少噪声危害;在治理建筑噪声、社会噪声方面,市环保局加大执法力度,实行了建筑噪声排污申报制度,对超标排污的单位全部实行限期治理。1998年实行110社会联动服务制度。2001年底,增设了12369环境举报全国统一热线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对群众举报的噪声污染等违法行为,执法人员30分钟赶赴现场,查处违法行为。每年的高考、中考期间,环保、公安、城建等部门联合执法,严肃查处街头卡拉OK、高音喇叭等噪声扰民行为。2001年底,全市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10.91平方千米,城区交通干线环境噪声平均值达到68.4分贝,优于国家70分贝的标准,建筑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得到有效治理。
环境卫生管理聊城的环境卫生管理始于1959年。当时建有聊城县县社肥料厂。1964年改称聊城县卫生队。1964~1984年9月,聊城县卫生队曾先后隶属于聊城县的城关公社、第三轻工业局、卫生局、镇政府。1984年10月,聊城县卫生队归口到县级聊城市建设局管理,改称聊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处。与此同时,狠抓了环境卫生的治理,使乱泼污水、乱倒生活垃圾的现象有了很大转变,并投资建设了2座垃圾粪便处理场,新建水冲公厕10座,设置垃圾箱点60个。1993年聊城创建为省级卫生城,1995年夺得“齐鲁杯”,1991~1997年连续被省环卫协会授予“先进城市”称号。为争创全国卫生城市、省级旅游城市、省级园林城市,1998~2001年,聊城市人民政府连续出台了3个城市卫生管理的规范性文件,与各部门签订了环境卫生责任书,制定了长远规划和实施计划,建立健全了市、区、办事处环境卫生三级管理体制,聊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处更名为聊城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到2001年底,有环卫专用车72辆(其中垃圾车30辆,粪便车29辆,洒水车1辆),环卫专业队伍发展到1003人,街道清扫保洁面积255万平方米,水冲式公共厕所44座,地下式密封垃圾站49个,垃圾箱43
个,年清运垃圾18万吨,清运粪便1.9万吨,基本实现了粪便收集密闭化、垃圾运输机械化、公厕排污管道化。
垃圾转运及处理环境治理措施。聊城市垃圾转运采取的清运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人工装车自卸运输;另一种是摇臂车自装自卸,以清运地下式垃圾站的垃圾。地下式密封垃圾站共设置49个,主要功能是收集零散垃圾集中转运。至2001年底,市区内设117个垃圾箱放置点,51个垃圾台、站,日清运量300吨,清运率100%。对城市垃圾的处理是由垃圾运输车辆载入垃圾场后,按管理人员指定地点进行倾倒,由装载车推平摊匀,堆积到一定高度用土覆盖泥封,经过一定时间,垃圾中有机质分解成为可利用的有机肥。对其发酵气体进行了控制和排导,排导措施采用导气井方式, 即每一定面积打一直径200毫米的井,填充石子作导气井。城区垃圾处理厂位于聊城卫育路北首,占地8公顷,是市城区垃圾处理的主要场所。
公厕建设及管理市政公益事业。1959年聊城县卫生队始建后,修建了40余座土墙露天公用旱厕。1985年还保留着33座旱厕。1986年县级聊城市环卫处开始有计划新建、改建公厕。到1997年,已改建公厕18座。撤地设市后,市政府把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列为当年政府要办的十件大事之一,实行代建、捐建、共建等形式,进一步加快了公厕建设步伐。至2001年底,城区内共建有水冲式公厕40余座,旅游风景区内设有一定数量的活动公厕。
粪便处理环境治理措施。至2001年,聊城市区内建有2处粪便处理厂。徐宁村粪便处理厂始建于1985年,位于聊城经济开发区东1.1千米处,主要收储处理城市东半部的粪便;五里屯粪便处理厂始建于1989年,位于聊城市湖西办事处西南4千米处,占地3.9万平方米,主要收储处理城市西半部的粪便。两座粪便处理厂的位置均远离城区,对饮用水源及河流无污染。两厂共有管理人员38人,负责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日处理量79吨。处理后的粪便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粪便无害化处理率75%。两处粪便处理厂都隶属于聊城市环卫处。
东昌湖水质保护城市环境治理内容之一。东昌湖水无任何工业污染。西部湖区湖水透明度平均约40厘米,溶氧量在6毫克/升以上,水质状况在中国城市湖泊中位于前列。东部湖区因居民聚集,生活污水
大量流入湖内,淤塞严重,湖水有机污染较为严重。为保护东昌湖水质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985~1992年,彻底消除了湖区内的工业污染源;1992~1995年,对200余公顷湖面进行了清淤整治;自1996年开始, 严格限制湖区水产养殖的规模和方式,摒弃了向湖内投饵、施肥的养殖方法;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及时了解水质状况;加强日常管理力度,捞除水面漂浮物和湖岸垃圾,查处各种污染湖水的行为;制定了水质保护的有关规定。1999年10月市政府颁布的《聊城市东昌湖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规定》中,将水质保护列为一项重要内容。同年,环保部门制定了《聊城市东昌湖水质保护暂行规定》,使水质保护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城市房地产管理起始于1988年。聊城市在城市湖北小区建设综合开发工作中,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以市场为导向,按照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组织了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八五”以来,全市完成住宅建设投资11.45亿元,新建
住房213.2万平方米,建成各类住宅小区18个,人均居住面积13平方米;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54家,资产7.12亿元;与房地产开发相配套的管理机构、交易市场、信息咨询、资产评估、物业管理等服务体系已建立,住宅产业规模已经形成,市场框架基本构成。住宅业是房地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住宅建设连年递增,1996~2001年,各年分别完成住宅施工面积28.57万平方米、32.57万平方米、35.22万平方米、53.11万平方米、63.732万平方米、90.61万平方米; 市民住宅由过去的小院、平房变成了小区、楼房,住宅配套率超过80%,市民住房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
住房制度改革简称房改。主要内容是:①把住房建设投资由国家、单位统包的体制改变为国家、单位、个人三者合理负担的体制,把各单位建设、分配、维修管理住房的体制改变为社会化、专业化运行的体制;②把住房实物福利的分配方式改变为以按劳分配为主
的货币工资分配方式,建立以中低收入家庭为对象,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经济适用住房供应体系和以高收入家庭为对象的商品供应体系;③建立公积金制度;④发展住房金融和住房保险,建立政策性和商业性并存的住房信贷体系;⑤建立规范化的房地产交易市场和发展社会化的房屋维修、管理市场,逐步实现住房资金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促进房地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聊城市住房制度改革第一阶段自1989年开始,实施提租补贴房改试点方案,租售并举。每平方米使用面积租金提高到0.28元。1995年1月,进入深化房改的第二个阶段,实施以公积金制度为核心的深化房改方案,租金调整为每平方米使用面积0.58元。按工资总额中计时工资或计件工资、津贴和补贴三项的10%,分别由单位和职工个人各交纳5%住房公积金,按标准价、成本价和市场价岀售公有住房,并对职工实行工龄优惠。自1997年1月1日,将租金调整至每平方米使用面积1.2元,售房标准价调到486元/平方米。住房公积金制度普遍建立,至2001年底,全市累计收缴公积金2.9亿元。共出售公有住房590万平方米,占可售公有住房的97%,公有住房出售工作基本结束。至2001年,全市收集售房款2.28亿元,累计发放公积金贷款1.6亿元,有力地支持了个人住房消费,推动了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自1998年1月1日起,在全市全面推行了住房补贴制度,住房补贴额度为基本工资的25%。至2001年,实际发放住房补贴人数2.9万余人。
住房公积金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住房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具体做法是:按职工个人建立住房公积金账户,按职工个人月工资的12%,由职工个人和单位各缴6%记入职工个人账户。职工个人公积金每月发工资时由单位收缴,单位公积金由单位缴纳。财政拨款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由财政部门监督收缴,对企业由资金管理、房改、建设、财政等部门联合起来共同进行收缴。从1998年1月1日到2001年12月31日,全市累计收缴公积金2.9亿元,全市公积金综合上缴率85%0
安居工程建设又称经济适用房建设。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的经济适用房建设工程。安居工程作为房改的示范工程,体现了人民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1998~2001年,聊城市共投资5.31亿元用于安居工程建设;建设了33个安居工程项目,完成施工面积91.34万平方米,全部面向住房困难户和被拆迁户。安居工程充分考虑居住功能和小区的环境氛围,注重建筑质量和配套水平,小区内水、电、暖、
湖北住宅小区气、通信和有线电视管线等设施一次性敷设到位,医院、学校、网点和物业管理服务等公用事业单位同时建成。至2001年,聊城市建设了站北花园小区、柳园小区等安居工程。
公有住房出售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具体做法是:城镇公有住房,除政府认为不宜出售的外,均向城镇职工出售,职工购房坚持自愿的原则;向高收入职工家庭(即年收入相当于一般双职工年平均收入6倍以上家庭)出售公有住房实行市场价,向中低收入职工家庭出售公有住房实行成本价,成本价包括征地和拆迁补偿费、勘察设计和前期工程费、建安工程费、住宅小区基础设施建设费、管理费、贷款利息和税金7项因素;公有住房出售坚持先评估后出售的原则,根据所处地段、结构、层次、朝向、室内设施、装修等因素区别计价。1998~2001年,共出售公有房590万平方米,占可售公有住房的97%。
房地产评估及交易以房地产为对象,由专业估价人员按一定估价目的、原则、程序、方法,对房地产进行客观合理价格的推测和判断称房地产评估。评估由聊城市房地产评估事务所承办。为规范房地产交易,设有聊城市房地产交易监理所。交易所主要负责审查房地产交易当事人的资格,验证交易标的物的权属,办理房地产交易登记监理手续;确认交易标的物的价值; 依法查处房地产交易活动中的违法行为等。房地产交易中使用山东省统一的房地产买卖契约、租赁契约、抵押契约、租赁许可证等文本。至2001年底,房地产评估事务所办理评估业务2098宗,评估资产2.72亿元, 评估建筑面积41.65万平方米;交易所办理房地产转让登记74.48万平方米,抵押登记1102户,抵押面积38.06万平方米,抵押价值6.176亿元。
房屋登记发证对房产归属权进行登记发证。1987年聊城市房产登记发证领导小组成立,办公室设在聊城市房地产管理处。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指挥、协调、审批全市房屋产权登记工作。至2001年底,实际登记公、私房屋20452处,登记建筑面积842.666万平方米,发证率98.6%。
湖北小区居民住宅区。位于聊城东昌湖风景区以北400米,西距京九铁路聊城站500米。由山东聊城当代集团有限公司于1993年开发建设,1996年竣工交付使用。小区总用地面积13.9公顷,其中居住用地7.5公顷、道路用地2.8公顷、绿化用地1公顷,总
建筑面积13.9万平方米。小区规划空间布局合理,户型齐全美观,公共设施配套齐全,物业管理先进规范。为聊城市第一个新一代住宅样板小区。
龙山小区居民居住区。位于聊城城区东南部,东临柳园路,西靠古运河。1992年由原县级聊城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公司开发建设。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共有住宅楼27栋,容纳住户1000多户,4000余人。小区绿化面积3万平方米,建有休闲场所和各色微型花园。区内有学校、饭店、商场、银行、邮局、医院等各种配套设施。设有专门物业管理部门负责小区房屋产权户籍管理、房屋设施管理维修、集中供热和商业网点等便民服务项目管理,人文环境典雅。2000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居住小区”。
站北花园小区居民住宅区。位于聊城城区西北部,东临湖西路,西至站前街,北起建设路,南到振兴路。其东南近邻碧波荡漾的东昌湖,西南与京九线聊城火车站毗邻。小区是为解决无房户、住房困难户、拆迁户而组织开发的城区第一个安居工程,始建于1999年。占地10.1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住宅楼27幢,入住居民3000余户。小区在造型设计上率先采用阁楼式坡屋顶,使楼房外型美观大方、经济实用,解决了顶层住户的防晒隔热问题。小区整体绿化率36%。区内建有幼儿园、小学、中心广场、老年活动中心、青年俱乐部、医疗机构、购物中心。小区设有物业管理服务处,设立了民安维修服务热线,实行承诺制服务。2001年被评为“山东省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见彩色插页第35页)
三里铺小区居民住宅区。位于聊城振兴路以北、建设路以南。2000年由聊城市东昌府区孟达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建设。建筑总面积36.66万平方米, 区内绿化率36.89%,可入住3500户。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振兴路、建设路、向阳路、乐园路环绕四周。古老的京杭大运河蜿蜒在居住区的东侧,依河而建的积水潭公园与居住区隔路相望,为居住区平添了几分姿色和灵气。小区的规划设计是聊城市惟一参加全国优秀居住小区方案评优的项目。2001年小区一期工程已竣工。整个工程计划于2004年底完成。建成后小区的各种配套设施齐全,由专门的物业管理公司为住户提供服务。
柳园小区居民住宅区。位于聊城师范南路两侧,东与聊城大学相毗,西连建设大学,南临聊城大学
450附中,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周围商场云集,交通便利。小区总建筑面积19.6万平方米,住宅楼15幢,可容纳住户800余户,其中安置刘营、邵庄拆迁户380户。在楼房顶层设置了坡屋顶式阁楼,外形美观大方。小区配套设施齐全,科技含量髙,由聊城市民安物业服务中心实行规范化物业管理。小区的绿化以柳树为主。
物业管理对住宅小区实行的专业化统一管理和综合性服务。包括对房屋建筑及设备、市政公用设施、绿地等的管理和服务。2000年《聊城市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办法》发布实施后,一批物业管理企业开始规范化运作。2000年,聊城市民安物业服务中心管理的火车站站北花园小区荣获“山东省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称号。
聊城市安居住宅发展中心市政府为促进全市住宅制度改革,建设样板工程,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而设立的政府开发性企业。隶属于聊城市房地产管理局。自1998年成立以来,取得小区开发建设立项计划4个,共计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至2001年,聊城火车站站北花园小区一、二期工程和柳园小区一、二期工程已竣工,入住销售率80%以上。2001年底,有管理人员30余人,其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者10人,专科学历者20人。
山东聊城当代集团有限公司民营企业。隶属于市建设委员会。位于聊城市花园北路38号。前身为成立于1992年的聊城房地产开发总公司,1997年改制为民营企业。具有二级房地产开发资质。拥有固定资产1亿余元。年销售收入上亿元。先后开发建设了聊城第一个最大的住宅样板示范小区——湖北小区、第一个最大的单体建筑——铁塔商城、第一家星级宾馆——钓鱼台宾馆和古运河政府重点形象工程、火车站站前综合服务区、乐园小区、西苑小区等项目。2001年11月开始建设的山东省最大的别墅区凤凰新城,占地133.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0余万平方米,将建成健康、环保、舒适、智能化的高档居住区。自成立以来, 先后被山东省建设委员会评为“建设系统先进单位”、“山东省房地产产业综合效益百强企业”、山东省建设银行AAA级“守信用单位”。2001年底,有职工110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0人;下设5个基层单位。
勘察设计管理勘察设计行业,属技术咨询服务业。勘察设计属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的科技型行业。其主要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勘察设计市场行为管
理,包括勘察设计资质管理、勘察设计从业人员执业资格注册管理、勘察设计招标管理、勘察设计市场准入管理、勘察设计合同监督审查管理等。二是勘察设计质量管理,包括初步设计审查,勘察质量监督审查,施工图设计审查,勘察设计人员的学习、培训等。1994年以前,勘察设计单位属于事业单位。1994年后,勘察设计单位由事业体制改为企业性质,并与建设单位一道,成为勘察设计市场行为的主体。随着勘察设计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勘察设计管理的内容和形式也在发生变化,由以前的下达任务、考核评审、组织验收,逐步改为监督勘察设计市场主体行为的市场管理和保障社会公众利益的质量监督管理等。
工程建设报建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建设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要按国家规定持工程相关审批手续,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工程申请,办理建设工程报建手续。按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建设单位申请报建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已办理建筑工程用地批准手续;②在城市规划区的建筑工程已取得规划许可证;③具有经计划部门正式批准的工程立项计划;④建设资金已落实。实行建设工程报建制度,既可以监督建设单位尽快建成拟建项目,又能保证建设项目开工后能够顺利进行,避免由于不具备条件而造成损失,同时也有助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工程项目实行有效的宏观控制。聊城市实行工程项目报建制度自1994年开始,经过多年的努力,随着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不断健全,工程报建制度逐步纳入正规化、法制化轨道。至2001年底,建设项目报建376项,获准率100%。
工程施工许可对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制度和从事建筑活动的单位及个人从业资格制度的规定。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制度是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单位的申请,依法对建筑工程是否具备施工条件进行审査,符合条件者,准许施工并颁发施工许可证。实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既可以监督建设单位尽快建成拟建项目,防止闲置土地影响公众利益,又能保证建设项目开工后能够顺利进行,避免由于不具备条件给参与建设的各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也有助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在建项目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这一制度自1994年开始实施后,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规定,从无序管理走上正规化管理。2001年,全市审批工程项目许可180项,工程造价56480万元,施工许可审批率100%。
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建
451设工程项目的发包与承包以及服务项目的采购与提供时所采用的一种交易方式。其主要内容包括工程设计、勘察、工程监理、市政、园林及道路桥梁等工程项目的招标投标。招标方通过对各投标竞争者的报价和其他条件进行综合比较,选择其中报价低、技术含量强、质量保证体系可靠,具有良好社会信誉的承包商作为中标者,与其签订合同。招标投标活动要求依照法定程序公开进行,有利于堵住采购活动中行贿受贿等腐败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黑洞”,有利于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企业间的公平竞争。聊城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活动在1984年即开始实施。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加强,聊城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活动逐步达到正规化、规范化的管理水平。2001年,全市共招标工程项目186项,工程造价56480万兀,工程招标率96%。
工程造价管理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制度。基本内容是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聊城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办公室是聊城市工程建设标准与造价管理机构,隶属于聊城市建设委员会,成立于1989年,原名聊城地区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站,1998年5月改为现名。其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工程建设标准与造价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补充规定和实施细则;负责定额的解释和工程经济纠纷的处理;负责材料预算价格的编制和管理;监督、检查本市工程预(结)算的编制;参与招标工程标底和合同价的审定工作;负责组织各类定额的测算和一次性补充定额的编制、审批工作;负责注册造价工程师和工程造价专业人员的管理工作; 负责施工企业的取费等级、咨询单位的资质等级管理工作;收集、整理、储存工程造价资料,建立工程造价数据库。
建筑行业劳动保险统筹管理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改革建筑企业劳动保险费用提取办法,即由过去施工企业按定额直接向建设单位收取,改为由建设单位按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一定比例,统一向建筑业主管部门缴纳;然后按省劳动保险机构规定,将劳动保险费返还施工企业,并监督施工企业足额缴纳社会保险金,不足部分通过调剂补贴的办法进行补充,以达到离退休职工足额获得社会保险金。聊城市自1996年3月开始实施这项工作。至2001年底,全市共收取劳保费用1.1亿元,拨付补贴施工企业9600余万元。1996年以前未缴率为100%。至2001年底,全市18家国有、集体施工企业,除1家有部分历史欠账外,其余17家企业当年社会保险金缴纳率和补
足历史欠账率均达到100%。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规范,对建设工程的实体质量及参与工程建设的各责任主体质量行为独立进行强制性监督的活动。质监站是业务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责是:监督建设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检查在建工程的实体质量,并对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涉及结构安全的工程质量验收进行监督;监督工程竣工验收和报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报告等。聊城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始于1984年。1984-1986年,聊城地区及所属的县(市、区)质监站相继成立,普遍建立了建材试验室,并通过了省级计量认证。市质监站成立以来,制定出台有关提高工程质量和治理质量通病的措施、规定文件42份,聊城市的建设工程质量逐年提高,先后有178项工程荣获省优工程,其中有14项工程创部级样板工程和山东省“泰山杯”工程。
建设监理工程建设管理制度。1992年聊城开始试行建设监理制度,并成立了第一家监理公司。监理公司的职责是:执行国家、省、市的有关政策规定,对工程项目实行建设监理,并接受建设单位委托,对建设工程实施质量、进度和投资控制,对合同和信息进行管理,协调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关系。至2001年底, 全市共有监理单位8家,其中甲级1家,乙级2家,丙级5家;从业人员600余人,其中接受建设部规定培训者400人,获国家级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者50人;累计监理项目800万平方米,优良率66%,其中有15项获“泰山杯”荣誉奖。
建设市场管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对建设市场中的各种建设经营活动所实施的监督管理。建设市场包括:勘察设计市场、建筑市场(含装饰)、市政公用市场、房地产市场、建筑材料市场。管理的内容:①程序管理,即对建设活动进行先后次序和主要环节的规划和管理;②市场准入管理,即对欲进入市场的各方主体的资质及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的管理;③对市场行为进行管理,即对进入建设市场各方主体市场行为的管理,包括对竞争行为、定价行为、信用行为、质量安全等生产行为的管理。聊城于1994年6月18日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在全省率先成立了聊城市建设市场管理办公室。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建设市场的执法监督,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至2001年底,该单位有专业执法人员25人。
452建筑队伍管理工程建设管理制度。聊城市规定对在行政区域内从事各种房屋建筑、土木工程、设备安装、管线敷设、装饰装修、机械化施工等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本市和外地进入聊城的建筑企业实行统一管理。其中主要有企业资质管理、外地进入聊城的建筑业企业管理、施工现场管理、建筑业教育培训等。2001年在聊城从事建设的建筑安装施工企业有300余家, 其中外地施工队伍20余家。
中心镇建设管理指在县域范围内,对具有一定区位优势和较大规模,能够对周边乡镇起到辐射带动作用的建制镇的管理。它上接县城、下连一般乡镇,是构成现代新型城镇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2000年2月29日,山东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公布全省中心镇名单的通知》,其中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沙镇镇,临清市康庄镇、烟店镇,高唐县清平镇,在平县博平镇、乐平铺镇,东阿县牛角店镇,阳谷县寿张镇、阿城镇,莘县朝城镇、古云镇、张鲁回族镇,冠县柳林镇、东古城镇等15个镇被批准为中心镇。搞好中心镇建设,必须从规划、建设、管理三个环节入手,实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效能管理。至2001年,聊城市15个中心镇普遍进行了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有的还编制了主要地段和街区的详细规划。两年来,中心镇共实施建设项目121个,完成投资6.1亿元;建成一批住宅小区、工业园区、商贸市场及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改善了中心镇的生活条件。
城建档案管理城建档案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及其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的总称,属科学技术档案范畴。对城建档案的管理过程,称为城建档案管理,它具有事业和行政管理双重属性。其管理范围包括城市建设规划档案、城市建设工程档案、城市建设勘测档案、城市建设管理档案、城市建设科研档案等。管理内容包括城建档案的收集、整理、保护、利用和编研等。基本原则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维护城建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利用。1991年8月成立了县级聊城市城建档案馆。聊城撤地设市后,改称为聊城市城建档案馆,隶属聊城市城市规划局。该馆1999年完成了档案的鉴定、整理、索引等基础工作。至2001年底,正式入库档案14个大类,40个属类,共5400余卷;声像档案投资15万元,购置了电视机和摄录像设备;实行了微机管理与应用。档案馆内设2个科室,2001年共有工作人员10名。
古代建筑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先民所
遗存的建筑物。聊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胜古迹众多,古建筑遍布全境上百余处。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建筑有:景阳冈龙山文化城遗址、教场铺龙山文化遗址、大尉龙山文化遗址、乐城铺(三十里铺)龙山文化城遗址、尚庄龙山文化城遗址、光岳楼、山陕会馆、颛顼庙遗址、海会寺、冠县清真古寺、临清清真寺、临清大宁寺、运河钞关、鳌头矶、舍利宝塔、宋代铁塔、兴国寺塔、净觉古寺、岳堂水月庵石塔、堂邑文庙、清平文庙、高唐文庙、任风子庙、涸河汉墓群、曹植墓、仓颉墓、蚩尤冢、皇姑冢、冉子墓、清平迎旭门、武训祠堂、阳谷文庙大成殿、古阿井、运河古渡与石桥、张秋运河古渡、博济桥、会通桥、永济桥、二闸口桥等。其中以龙山文化城遗址、光岳楼、山陕会馆最为典型。1994年在开发建设景阳冈旅游区时,发现大型龙山文化城址,周长约3000米的土质城墙埋在地下,城平面呈椭圆形,东北西南向,南北长1175米,北端宽230米,南端宽330米,中部宽400米,面积约38万平方米,是目前已知这一时期最大的一座城址。后在城址中央部位又发现了大型夯筑台基,系祭祀和首领居住场所,说明该处遗址是4000多年前中原地带原始部落活动的中心之一,有专家论断是龙山古国都城。此项发现为山东古代史研究和我国文明起源研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科学资料。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景阳冈遗址(新石器时代)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光岳楼位于聊城市旧城中央,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由楼基和4层主楼组成,总高33米,占地1233平方米。主楼全部为木结构,四面斗拱排檐,歇山十字脊楼阁,外有围廊。楼基为砖石砌成的方形高台,四面各辟有半圆拱门,台中心处是十字交叉拱,四门里面为宽阔的楼洞。它是中国现存的明代楼阁中最高的一座。1988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陕会馆位于聊城市旧城东关古运河西岸,坐西朝东,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系庙宇与会馆相结合的古建筑群。建成后多次扩修,至嘉庆十四年(1809)始有现在规模。会馆东西长77米,南北宽43米,占地面积3311平方米。整个建筑由山门、戏楼、夹楼、左右钟楼、南北看楼、南北碑亭、南中北三殿游廊、春秋阁、望楼等亭台楼阁160余间组成。会馆布局错落有致、疏密得体,在建筑、雕刻、绘画、书法等方面,均有较高的艺术价值。1988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代建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特别是1978年以来,聊城兴建了许多具有时代特征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大体分为3种:①以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为依托的高层宾馆与办公建筑;②环境优雅、风格各异的住宅建筑;③集现代化和多功能于一体的教学、科研建筑。
453高层建筑造型简洁、高雅、庄重大方,从建筑外观到内部功能,都反映了现代科技发展水平。高层建筑群体成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构成了生机勃勃的城市形象。环境优雅、空气清新,已经成为现代住宅的首要条件。住宅建筑以尊重城市环境为主题,造型活泼、新颖,为体现旅游城市特色增色不少。现代化和多功能的教学、科研建筑则具有集“科、教、学、研”于一体的现代风格。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有:中苑大酒店、铁塔商城、火车站站前高层建筑群、东昌宾馆、聊城市图书馆(聊城大学图书馆)、湖北住宅小区等。(见彩色插页第35页)
火车站站前高层建筑群位于京九铁路聊城火车站前。京九铁路的建成开通,促进了聊城的城市建设。1995年后高层建筑拔地而起,特别是在聊城火车
站站前区域、聊城城区形成了高层建筑群。主要建筑有:聊城交通警察指挥中心办公楼(24层)、中苑大酒店(22层)、中国电信农话汇接大楼(16层)、中国人民银行聊城支行办公大楼(16层)、铁路支行(19层)、昌润大酒店(17层)、建设银行营业办公大楼(22层)、交通大厦(16层)、国家税务局培训中心(17层)、商检综合楼(13层)、国际饭店(14层)等。这些高层建筑使聊城充满了现代城市色彩。
山东聊建集团总公司国有大型一类建筑施工
企业。位于聊城东昌东路139号。占地面积65.12万
平方米。始建于1951年5月9日,称中国建筑企业公
司临清支公司,地址设在临清镇小白布巷。1956年1月迁至聊城后,先后改称山东省建设厅聊城建筑工程公司、聊城地区建筑工程公司、聊城地区建筑安装总公司、聊城市建筑安装总公司。1999年7月18日,以聊城市建筑安装总公司为母公司,组建了山东聊建集团,辖全资或控股的18个子公司、3个参股公司。2001年底,有正式职工5000余人,其中各类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600余人;拥有固定资产9.15亿元;有大中型机械设备1457台(套);具有年完成总产值12亿元、施工面积200万平方米的能力。具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总承包、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专业承包、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4项一级资质和电力工程总承包、市政公用工程总承包、化工石油工程总承包、公路工程总承包、园林古建筑工程专业承包、预应力工程专业承包、高耸构筑物工程专业承包7项二级资质及建筑工程设计乙级资质,并拥有对外工程承包及劳务合作权,可直接承揽国际工程。2000年12月26日在全市同行业首家通过了 IS09001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公司工程质量合格率一直为100%,优良品率在80%以上。先后创聊城客车厂总装车间部优工程1项,“泰山杯”工程11项。1994~2001年连续被评为省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和AAA特级信用企业;1996~2001年连续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1997~1999年被评为“省级优秀政工企业”;200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建筑施工企业”;2001年被评为“全国建设系统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企业”。是山东省建安施工五十强企业和“全国建筑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2001年,完成施工产值4.46亿元,实现利税1848万元。
山东聊建集团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国有建筑施工企业,隶属于山东聊建集团总公司。位于聊城市兴华东路52号,占地面积7030.88平方米。始建于1970年8月,先后称聊城地区建筑公司第一工地、第一工程处、第一分公司。1999年7月改现名。2001年底,有正式职工468人,管理人员32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02人,其中高、中级技术人员38人。是国有大型一类、总承包一级资质、工业与民用建筑一级资质企业和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2001年固定资产总额4000余万元,有大、中型机械设备200余台(套),设备总功率3200千瓦。具有独立承揽国内外大中型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综合施工能力。曾承建聊城邮电局办公大楼、聊城地方税务局办公大楼、聊城公路局办公大楼、聊城人寿保险公司办公大厦、聊城黄河河务局住宅楼、聊城广播电视大学教学楼、阳谷电缆厂工业厂房、鲁西化工总厂工业厂房、阳谷凤祥集团工业厂房、临清
火车站站前高楼群
聊建集团办公楼造纸厂工业厂房等一大批名优工程。工程质量一次交验合格率达100%,优良品率在82%以上。自1995年以来,创“泰山杯”工程2项、省优工程6项。2000年通过了 IS0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为省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和AAA特级信用企业、市劳动免检单位。2001年完成产值6020万元,实现利税248.74万元。
山东聊建集团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国有建筑施工企业,隶属于山东聊建集团总公司。位于聊城市柳园北路31号,占地面积1.099万平方米。始建于1985年1月,先后称聊城地区建筑公司第二工程处、第二分公司、第二公司。1999年7月改现名。2001年,公司下设4科1室1站、10个项目部、4个加工车间及烟囱、冷却塔专项施工处、装饰工程处和水电暖安装处、房地产开发公司。2001年,有正式职工458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64人,其中中、高级技术人员98人。拥有资产总额6000万元,各类大、中型机械设备202台(套),设备总功率5000千瓦。具有年施工面积20万平方米,年完成总产值过亿元的综合施工能力。承揽了一大批高、大、难、新的工业与民用建筑项目,创建了一大批优质精品工程,工程质量合格率100%,优良品率在90%以上。1998年以来,创优良工程36项,其中获“泰山杯”工程4项、部优工程1项、省优工程13项、市“十佳”工程10项。2000年通过了 IS09001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是省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和省建设银行AAA特级信用企业、市劳动免检单位。2001年完成产值6980万元,实现利税468万元。
山东聊建集团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国有建筑施工企业,隶属于山东聊建集团总公司。位于临清市新开街372号,占地面积2.96万平方米。始建于1951年5月9日,原称中国建筑企业公司临清支公司,是山东聊建集团总公司的前身。先后更名为中国交通建设企业总公司临清支公司、聊城地区建筑公司第三工程处、第三分公司。1999年7月改现名。2001年,公司下设3科1室、8个土建项目部和设备安装处、装饰装修处、预制厂装饰防水工程处、机械租赁站、周转工具租赁站、中型材料试验室和微机室。2001年,有正式职工342人,合同工800人,中、高级职称技术人员58人。具备独立承建各类高、大、难、新的工业民用建筑和装饰业务的综合施工能力,在大跨度工业厂房施工中尤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和独特的施工技能。工程质量合格率100%,优良品率保持在75%以上。在聊城市组织的 “十佳”工程评比中,1999~2001年连续3年荣登金榜。
10年来获省优工程5项、市(地)优工程38项。1995年起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2001年完成产值3032万元, 实现利税145.27万元,竣工面积3.8万平方米。
山东聊建集团第四建筑工程公司国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隶属于山东聊建集团总公司。位于聊城市建设路西首,占地面积47.07万平方米。成立于1988年,原称聊城地区建筑公司第四工程处、第四分公司。1999年7月改现名。2001年,有职工734人,
具有各类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380人。具有总承包二级、工业与民用建筑一级、水电暖设备安装二级、道路工程二级资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和火电机组整体工程施工资质。注册资金5600万元,资产总额1.28亿元,拥有大中型机械设备700余台(套),设备总功率11200千瓦,具有年施工面积85万平方米,年完成总产值5亿元的综合施工能力。10年来,施工的工程遍及聊城市8个县区,累计完成施工任务300多万平方米。工程质量合格率100%,优良品率在80%以上。其中聊城市农话汇接楼、中苑大酒店、聊城市医院科技楼工程荣获山东省工程质量最高奖——“泰山杯”奖。承建的聊城市火车站站前区高层建筑、聊城发电厂工程、聊城华美国际公学、聊城农业技术学院、聊城广播电视大学工程以及古运河开发、海源阁图书馆古典建筑工程等,创出了优质高效的四建品牌,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自1991年以来,连年荣获山东省“质量效益杯”,被评为省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AAA特级信用企业;1992年被国务院信息评价中心及国家统计局联合评为建筑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1996年起连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2000年被评为聊城市建筑业 “十佳”企业。2001年完成产值1.5亿元,实现利润206万元,创利税总额710万元。
山东聊建集团第五建筑工程公司国有建筑施工企业,隶属于山东聊建集团总公司。位于聊城市向阳路126号,占地面积1.99万平方米。成立于1988年,先后称聊城地区建筑公司第五工程处、第五分公
第四建筑公司司。1999年7月改现名。2001年,有职工468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03人。施工机具齐全,检测仪器完备,具有年完成总产值亿元的综合施工能力。系全国建筑施工百强企业。10年来,工程质量合格率100%, 优良品率在70%以上。其中1989年施工的冠县人行办公楼工程被评为省优工程,是聊城市第一个省优工程。1991年施工的聊城拖拉机厂箭杆织机车间工程创出聊城市第一个工业项目的省优工程。1992年施工的中通客车厂总装车间工程又首创聊城市第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优质样板工程。
山东聊建集团第六建筑工程公司国有建筑施工企业,隶属于山东聊建集团总公司。位于聊城市湖西路北首路东,占地面积6666平方米。始建于1984年5月,原名为聊城地区建筑工程公司木材加工厂。1991年4月25日更名为聊城地区建筑安装总公司第六公司。1999年6月改现名。2001年,设3科1室1站、8个土建项目部及装饰工程处,有职工46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0余人,其中高、中级职称40人;资产总额2000余万元;有各种机械设备80多台 (套);低值周转资金120余万元。2000年12月26日通过了 IS09001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先后承建了聊城市运机厂总装车间、临清市机床构件厂车间等70多个总面积近30万平方米的高难度、大跨度项目,工程质量一次交验合格率100%,优良率75%。2001年完成施工产值4200余万元,实现利税52万元。
山东聊建集团第八建筑工程公司国有一级建筑施工企业。隶属于山东聊建集团总公司。位于聊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首,占地面积11.55万平方米。始建于1992年,原名聊城地区建筑技术劳务输出公司。1999年7月改现名。2001年底,有职工170人, 其中高、中级技术人员38人。拥有固定资产980万元,大中型机械设备86台(套)。2000年12月26日通过了 IS0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1年工程质量合格率100%,优良品率94.4%,创优良工程13个。2001年完成施工产值6000万元,实现利税270万元。
山东聊建集团第十建筑工程公司国有建筑施工企业。隶属于山东聊建集团总公司。位于聊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首,占地面积1.878万平方米。始建于1958年,先后称聊城地区建筑公司综合加工厂、设备动力站、建筑机械厂。1999年7月改现名。2001年底,下设5个科室、8个项目部及机械设备维修站、铝合金装饰工程处。有职工180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7人,其中中、高级技术人员10人。先后创市(地)
优良工程5个、市“十佳”工程1个、省优工程2个。
山东聊建集团金属结构公司国有钢结构网架一级资质企业。隶属于山东聊建集团总公司。位于聊城市东昌东路139号。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聊城地区建筑机械厂。1994年成立金属结构公司。1999年7月改现名。2001年底,有正式职工127人,高级技术人员31人;有国家一级项目经理资质的项目部2个,二级项目经理资质的项目部3个;拥有固定资产549万元,大、中型机械设备24台(套),技术装备率11450元/人,动力装备率2.3千瓦/人。可承接各种金属结构,轻钢结构,各种结构形式的钢架、网架,屋面采光工程的设计、制作及安装业务。近年来承建的代表工程有:聊城市人民政府办公楼钢架、网架,市光岳宾馆网架,市委党校餐厅网架,聊城大学高级职业技术学院大门网架,聊城印刷厂车间钢屋架,在平鑫鑫铝业公司车间钢屋架,在平三九味精厂车间钢屋架,双力集团轻钢车间,临清广播电视局演播厅网架,临清一中综合楼网架采光等一批工程项目。施工工程优良品率90%。被评为市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山东聊建集团聊城路桥市政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制企业,是聊建集团总公司的控股企业。位于聊城市鲁化路33号。组建于2000年3月1日。具有公路、市政施工二级资质,主要承担公路、桥梁、市政、园林等工程的施工。拥有道路、桥梁专业施工设备51台(套),其中摊铺机和拌和机为国内先进设备,总价值1700余万元。主要承建了聊城东环路、北关桥、运河桥、腾龙广场、英雄广场、徒骇河泄水闸、振兴路排污管道、莘县曹葛路西社庄桥等20项路桥市政工程, 累计完成产值2000余万元,工程质量合格率100%, 优良品率在80%以上。2001年底,公司下设工程科、财务科、综合办公室和10个项目经理部,有专业施工人员316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68人,高级职称人员4人,中级职称人员20人。
聊城市工业设备安装公司国有中型施工企业。隶属于山东聊建集团总公司。位于聊城市板桥路15号,占地面积8.85万平方米。成立于1970年,时称聊城地区建筑公司安装工程队。后改称安装工程处。1992年改称聊城地区工业设备安装公司。1998年改现名。2001年底,有职工1200余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60余人;有固定资产6000余万元,流动资金8000多万元。具有建筑、安装、装饰、燃气、消防、市政工程、房地产开发资质。下辖第一、二、三、四分公
456聊城市工业设备安装公司
司,设备安装分公司,装饰分公司,建筑分公司,炜烨燃气工程公司,消防工程分公司,市政工程公司,建昌建筑装饰公司和新型建材厂12个基层单位。1999年在聊城市建设行业率先通过了 IS0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先后创出了“泰山杯”、省优和市优工程百余项。1998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1997~1999年度被省建委评为先进企业,2000年被聊城市人民政府授予“十佳”建筑施工企业,2001年被聊城市人民政府评为“建筑建材业先进企业”。
聊城市建设监理公司国有企业。位于聊城市健康路46号。成立于1992年1月,原名为聊城地区建设监理公司,1998年改现名。是全省成立最早的监理企业之一。2001年有员工135人,其中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34人,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16人,工程师48人,高、中级人才占70%。具有国家甲级建设监理资质及甲级工程造价咨询资质和甲级招标代理资质。先后监理了聊城发电厂、鲁西商厦、中苑大酒店、站北小区、柳园小区等400多项大中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古运河开发、湖西公园等20多项市政工程,以及聊城大学、市人民政府办公楼、聊城广播电视大学群体工程、文轩中学、市污水处理厂等十几项市重点工程。有38项大中型工程被评为“泰山杯”、省优和市 “十佳”工程。连年被评为“山东省建设监理先进单位”。1998年在全省200余家监理企业中,被列为全省3家重点建设监理企业之一。2001年又开辟了济宁、荷泽、北京等地的监理市场。
聊城盛源建材有限公司股份制企业。位于聊城市东环路北段,占地14万平方米。始建于1968年,原名聊城建材总厂,1999年12月改制后易为现名。2001年有固定资产6000万元,职工295人。主要产品有“固塔”牌水泥电杆、排水管及大型预制构件。其中,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取得国家“电力系统混凝土电杆使用许可证”,公司被山东省电力局定为电力物资供应网员单位。
2001年通过IS09002质量体系认证。2001年完成产值近千万元,被评为聊城市建材先进企业。
聊城市金城建业有限公司股份制企业。位于聊城市湖西路北首,南邻火车站。占地33.3万平方米。前身是县级聊城市砖瓦二厂、县级聊城市建筑材料厂,1998年改现名。2001年,有职工328人,总资产3090万元,注册资金1513万元。下设制砖西厂、制砖南厂、新型墙体材料分厂、东昌府区新兴防水材料有限公司、东昌府区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第十分公司、东昌府区久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是集十多种新型建材的生产销售和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为一体的集团企业。主要产品有轻集料硅空心砌块、SBS改性沥青防
水卷材、CRC轻质隔墙板、粉煤灰烧结空心砖等。是省、市建委确定的发展新型防水卷材和新型墙体材料的重点企业,系中国防水协会、中国砌块协会、省砖瓦协会会员单位,国家级节能先进企业、市"十佳"企业。2001年完成产值2000多万元,实现利税65万元。
聊城市电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国有企业。是集土建施工、水电暖安装、塑钢门窗生产、预制构件制作、装饰装修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企业。始建于1992年,1998年改现名。企业资质为二级。2001年底,拥有各类经济、技术、管理人员100余人;下设8个土建项目部、4个水暖安装队、3个电气安装队和塑钢门窗生产车间、铁件车间、预制厂、涂料厂;有大型设备80多台(套)。施工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40%以上。自1996年以来,共创出优良工程、优良施工现场10个。2000年公司已发展成为年施工面积10万平方米、年利税超200万元的小型一类企业。1998~2001年连续4年被评为省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2001年被评为聊城市建委系统先进单位。
山东东阿东昌水泥有限公司民营企业。下辖
东阿蓝天塑铝板有限公司、山东七色板业有限公司。
金城建业有限公司办公楼位于东阿县大桥镇。总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始建于1978年。1995年形成30万吨机械化水泥生产能力。1997年与台湾合资组建了东阿蓝天塑铝板有限公司。2000年以控股的形式组建了山东七色板业有限公司,先后引进日产铝塑复合板生产线3条。集团2001年有员工840余人,其中各类工程技术人员200余人;拥有资产1.5亿元,主要设备256台(套)。2000年通过IS0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主导产品为“光岳”牌32.5R级、42.5R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及塑铝板。2001年销售水泥37.6万吨、塑铝板115万平方米,创产值1」亿元,实现利税2033万元。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水泥质量50强企业、省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获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2000年精品产品证书,被中国消费者协会评为全国用户产品质量满意销售服务满意示范单位。
山东高威化工有限公司合资企业。英国标准协会BSI认证的与意大利合资的涂料生产厂家。位于高唐县东兴路18号,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始建于1994年。2001年有职工121人,其中中、高级职称技术人员15人。有资产总值5000万元,拥有意大利20世纪90年代居世界领先水平的生产线和现代化检测、
化验设备,按照玛科斯迈耶•杜科公司质量标准,采用进口原料组织生产。主导产品为丙烯酸类内外墙乳胶漆、环氧类地板漆、聚胺脂类防水漆等四大系列近千个品种。1999年获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颁发的“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证书”。2000年通过了 IS09002
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1年获中国进入WTO推荐产品证书,并被评为山东省化学建材技术产品30强。
散装水泥水泥从出厂到使用不用包装物的建筑材料产品。具有提高劳动效率、减少水泥损失、节约木材、防止受潮变质和环境污染,有利于保证水泥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等特点。1976年成立聊城地区散装水泥办公室。至2001年底,协调聊城水泥生产企业直供施工工地散装水泥120万吨,按每万吨散装水泥节约包装纸60吨折合木材330立方米计算,共节约木材3.96万立方米;按每吨散装水泥比袋装水泥节约人工费4元计算,共节约人工费480万元。
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新型建筑材料。国家建设部推广的新型防水材料。以聚酯纤维、玻璃纤维为胎体,以SBS改性石油沥青为浸渍盖层,以塑料薄膜为防黏隔离层,经多道工序加工制成,在聊城城区主要由聊城市新科建材总厂生产。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拉力≥400N/5cm;断裂伸长度≥20%;耐热度90°Ch 涂层无滑动;低温柔度为-15°C弯180°无裂纹;0.3Mpa,30min不透水,有效防水年限>15年。应用于房屋建筑屋面、卫生间、地铁、隧道、地下室的防潮防水, 水库堤坝、水渠、运河防渗防水,管道防腐、酸碱环境下的防水防潮和旧屋面翻新、建筑物渗漏修复工程等。
环形予应力钢筋砼电杆新型建筑材料。主要应用于电业、广播、通信、铁路、电厂等行业。聊城盛源建材有限公司年产量6万条,一般规格型号有130cm x700cm、190cm x1500cm、190cm x1800cm、l90cmx2100cm等。年销售量5万余条,主要销往聊城及其周边地区,黑龙江、内蒙古等地。2001年通过IS09002质量标准体系认证,并荣获国家建材局科学技术开发中心授予的“中国建材世纪精品”称号。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新型建筑材料。具有轻质、隔热、保温、隔音等优点,特别是在工业废渣综合利用、节约土地、节能等方面具有较大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是国家推广使用的新型材料。由聊城市新科建材总厂生产。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主规格为39cmx19cmx19cm,外观质量达到国家GB15229-94标准, 密度等级500~1000kg/m3,强度等级3.5,吸水率不大于22%,抗冻性强,采暖地区一般环境D15,干湿交替环境D20,碳化系数不小于0.8,软化系数不小于0.75。产品特点是:墙体自重比砖墙轻,可减轻基础负荷和地震力的作用;墙体砌筑量小,施工速度快,可大
458大缩短建筑周期;砌筑砂浆用量少,每立方米19cm砌块墙砂浆用量为24cm砖墙的19%。
塑钢门窗新型建筑材料。主要由PVC、ACR、CPE、钛白粉、钛酸钙、复合稳定润滑剂、颜料等原料合成。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特别是沿海和寒冷地区。具有节能、保温、隔热、防腐等优良性能。聊城市主要生产厂家有聊城华宇门窗幕墙有限公司、东昌集团塑料建材分公司、交运集团建安装饰工程分公司、聊城星光房地产开发公司、冠县冠宇塑窗有限公司、高唐金兴塑钢门窗有限责任公司等60余家企业。年产量50万平方米,主要销往聊城及其周边地区和北京、济南等地。主要产品CSTA82、CST85系列及平开窗,均已通过省级产品鉴定,取得了省建设工业产品准用证。
旅游聊城的旅游事业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逐步发展起来的。2000年以来,随着打造“中国江北水城”品牌战略的实施,旅游业已成为聊城国民经济中的优势产业,为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增添了活力。2001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257.6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82亿元。“2002中国江北水城(聊城)文化旅游节”的成功举办,预示着聊城旅游事业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美好的发展前景。
优越的区位条件聊城良好的地理位置与区位条件是发展旅游事业的基础。①区域性中心城市。聊城地处山东省西部,是冀鲁豫3省交界处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交通通信条件便利,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区位条件为聊城的发展带来了契机。自秦汉以来,聊城经济发展,文运昌盛,一直是中国历代州(县)、府、地、市的治所和驻地,是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兵家的战略要地。②交通便利。京九铁路、邯济铁路、济聊馆高速公路东联京福线,西接京广线,形成了交通黄金十字架,成为山东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乘车1小时可达济南空港,4小时可到青岛海港或北京,18小时可到香港,交通十分方便。
丰富的旅游资源聊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①充盈的水资源。中华母亲河——黄河在境内蜿蜒百里,驰名中外的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东昌湖面积近5平方千米,是中国长江以北最大的城内人工湖。境内流域面积在3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3条。市区内湖、河水域面积13平方千米,占建成区面积的三分之一。聊城因水而兴盛,因水而繁荣。明清两代,因漕运发达,百业俱兴,被誉为 “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会”,繁荣昌盛400余年。20世纪末以来,加强了对水资源的开发,使其更具有经济价值和文化内涵。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促
进了聊城的经济繁荣,形成了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②朝代的更迭和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悠久的物质文明,留下了众多的文化古迹。境内有古遗址、古墓葬、古刻石、寺庙、楼阁、园林、纪念地等400余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较负盛名的有光岳楼、山陕会馆、海源阁、景阳冈、鳌头矶、曹植墓等,韵味不同,各具特色。有的古建筑巍峨壮观、气势非凡;有的风格古朴典雅、独具匠心;有的工艺精湛、堪称国粹;有的遗址尚待发掘,但都反映了聊城丰厚的文化底蕴,从不同角度记述了古城的历史文明。聊城还是《水浒传》、《金瓶梅》、《聊斋志异》、《老残游记》等古典名著中部分故事的发生地,书中描写的不少故事都能在这里找到地理特征和现存的文化遗迹。③灿烂的人文景观。从古至今,聊城文化发达,名人志士灿若星辰,明清两代仅今东昌府区就有举人323人,进士71人,状元3人。古代造字始祖仓颉、战国时兵家孙膑、齐国高士鲁仲连、唐初哲学家吕才、清朝名相傅以渐、藏书富四海的杨以增、民国时期的抗日民族英雄范筑先、20世纪90年代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其德、其行至今有着广泛影响,留下了诸多人文景观。④丰厚的传统文化。主要表现在杂技、曲艺、戏剧、民间艺术等方面。聊城是著名的“杂技马戏之乡”,其杂技是中国杂技的重要源头和摇篮。曲艺传衍已久,八角鼓、木板大鼓、三弦大鼓、山东坠子、四根弦等已流传数百年。装裱、泥塑、木板年画和雕刻葫芦等民间工艺,书法、绘画等艺术,都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丰厚的传统文化积淀为旅游拓展了广阔的领域,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多彩。⑤独特的城市风貌。聊城是一座千年古城,又是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其“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一体”的城市格局,景观独特,秀美异常。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聊城各方面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古城更具有了新时代的青春魅力,吸引着无数观光的游客。
强劲的开发力度聊城是一座水城。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共聊城市委、聊城市人民政府加大了对水资源的开发力度,全力建造“江北水城”。①进一步开发建设东昌湖风景区。在原景区的基础上,建成占地106公顷的湖滨公园。园内小桥流水,绿草如茵,雕塑和建筑小品点缀其中,增添了宜人风光和品味。②实施了古运河开发工程。从1999年开始,已开发建成的古运河地段,两岸店铺林立,河堤绿柳成阴,河中轻舟碧水,再现了古城昔日的繁荣景象。③开发了徒骇河景区。从1999年11月开始,投资修建了长100米、高5米的中国最大单体橡胶坝,并实施了两岸绿化工程,初步建成占地66公顷的风景区。几个景区连成一体,遥相呼应,江北水城的格局基本形成。④加大了
459县市景区、景点的开发力度。在临清,重点保护开发了以临清运河钞关为代表的国家级历史文物群;在阳谷,重点开发了景阳冈、狮子楼,修建了仿宋一条街和西门庆宅院;在东阿,重点开发了鱼山曹植墓;在高唐,重点开发了鱼邱湖,修建了柴府;在冠县,重点开发建设了马颊河森林旅游度假村。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到2001年,已基本建成聊城、临清、阳谷、东阿、高唐、冠莘6个旅游区,形成了网状的旅游景区框架。⑤加强了城市功能综合建设。按照吃、住、行、游、购、娱相配套的原则,配套建设了旅游服务设施。到2001年底,全市拥有不同级别的国内旅行社17家,旅游涉外饭店14家,其中星级饭店5家,床位3600个。各县(市、区)也配套设置了商业网点和娱乐场所。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美好的发展前景中共聊城市委、聊城市人民政府已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并将进一步加大开发力度,塑造聊城的美好形象。①打好历史文化名城这张牌,把历史形成的诸多文化遗产,很好地加以保护、修整、发掘、建设,向世人全面展示其历史风貌和丰富的文化内涵。②加强现有旅游景点的建设,搞好配套,不断完善,增强其旅游功能,提高档次。以城区景点为依托,加快水浒旅游线、古运河旅游线、金瓶梅旅游线、黄河文化旅游线的开发建设步伐,把市和县(市、区)的旅游景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网络,扩大旅游业的整体规模,提高其规模效益。③强化“江北水城”品牌,开发以水为标志的各种旅游资源,尽快实施与外商签订的水城建设娱乐项目,充分展示水城特色,努力把江北水城建设成国家级乃至世界级名牌旅游城市。大力宣传聊城,广泛推介聊城,继续举办中国江北水城(聊城)文化旅游节,让全国和世界了解、关注聊城。④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商业网点、交通、通信设施等方面建设和管理服务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增强综合服务功能。⑤把旅游开发、城市建设、发展经济结合起来,把聊城建设成为山东省的“西部大花园”,北京、天津等大都市的“度假村”,建设成环境上的生态型现代园林城,经济上的区域性中心商贸城,旅游业中的国家级优秀旅游城。
聊城市旅游局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聊城旅游区聊城市旅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聊城市区。展现着聊城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江北水城的独特风貌。由中国北方最大的人工湖——东昌湖、保存完好的聊城古城、京杭大运河 (聊城城区段)、徒骇河(聊城城区段)等主要部分组成。面积5平方千米的东昌湖,环抱簇拥着1平方千米的
千年古城。分为东昌湖、聊城古城、古运河、徒骇河4个风景区。可分聊城一日游和聊城二日游。一日游线路:火车站广场一东昌湖一孔繁森纪念馆一湖滨公园一光岳楼一海源阁一铁塔一运河风景区一山陕会馆。二日游第一天线路:火车站广场一东昌湖一孔繁森纪念馆一湖滨公园一光岳楼一海源阁一范筑先纪念馆一铁塔一傅斯年陈列馆;第二天线路:运河风景区一山峡会馆一凤凰苑农业科技园一梦幻乐园一姜堤乐园一四河头一昌东橡胶坝。
东昌湖风景区聊城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聊城市区西南部。内有中国长江以北最大的城内人工湖泊东昌湖,聊城古城坐落其中。主要景点有东昌湖、湖滨公园、东昌湖游乐园、荷香园、湖心岛、垂钓基地、沙滩浴场、江北水寨、孔繁森纪念馆等。(见彩色插页第1页)
东昌湖旧称护城河、环城湖。1995年更为现名。位于聊城市区。由10个湖区和20块水面组成,总面积5平方千米,湖岸线长16千米,略小于杭州西湖。以黄河水为源,积水约1600万立方米。水深3~5米,常年不竭。为中国长江以北最大的城内人工湖泊,有 “南有西湖,北有东昌湖”之称。湖始建于宋熙宁三年 (1070),筑城墙及护城堤时,掘土成河,河面宽约四五十尺。熙宁九年(1076)重修护城堤,湖面相应扩大。明清时期,湖的水源由运河调剂,大码头和铁塔处修有启闭两用水闸。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因运河河道淤塞,一度水源断绝。1935年,运河重新疏浚,湖的水源稍有补给,保持着一定的水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经多次治理,尤其是1963年、1977年、1994年3次较大规模的开挖改造,引黄补源,使东昌湖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1973年后,砌垒了岸边台阶,相继修建了湖心岛、荷香园、浮春亭、垂钓基地、江北水寨、东昌湖游乐园、沙滩浴场、游船码头等游览景点,绿化了湖岸。2000年以来,又建造了长2300米、平均宽180米的湖滨公园,兴建了南关桥、北关桥和东昌大桥等一批游览景点。如今,东昌湖景色宜人,碧绿的湖水宛若锦带,蜿蜒曲折,环抱古城,湖城一色,构成了鲁西平原上特有的胜景。美丽的东昌湖与“危楼百尺瞰沧溟”的光岳楼、“绝顶摩云迥去雁”的宋代铁塔以及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的山陕会馆等名胜古迹交相辉映。著名画家、北京美术学会会长张潭留诗曰:“谁说西湖好,此湖有深情。涓涓流不尽,源源育英雄。”(见彩色插页第1页)
湖心岛位于东昌湖北部,四面环水。建于1984年。环境幽雅,建造精巧,各种名花异草争奇斗艳。岛
460西北角有望岳亭(高7.8米,占地80平方米),东望岱岳,与光岳楼遥相辉映。北侧建殿堂式歇山顶茶社3间,名曰"溢香斋”,为青瓦白墙,仿古起脊建筑,古雅别致。东侧正中建有垂花门,系仿古式建筑,黄琉璃瓦盖顶,做工精细,古色古香。南侧为沁园,布局精巧,7间敞廊,供游人休息观景。后园为花园,内有石刻雕塑、喷水花池,系仿苏州园林建造。园内翠竹繁茂,百花争艳,环境清雅,是人们游乐的理想场所。
荷香园位于东昌湖西北畔。建于1994年。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园内有荷香亭,精巧别致。亭四面偎依湖水,建有水桥,连接湖岸,亭桥相依,颇具江南特色。荷香亭西为荷香岛,岛上垂柳依依,奇石点缀,花香鸟语,建有滑梯、蹦床等娱乐设施,既可以欣赏碧水映古城的美景,又可以尽情玩耍。
东昌湖游乐园位于东昌西路东昌湖北畔。于1996年9月建成。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东、西、南三面临水,湖园相映。园内仿古建筑“书画楼”、“四合院”结构精巧,构成了独特的园林式风格。有几十组滑行龙、娱乐城堡、碰碰车、蹦床等大、中、小型游乐设施,以及各类健身器材。竹翠、花艳、草绿、水清、廊秀、桥奇、石怪,是东昌湖游乐园独特的景观。
垂钓基地位于古城北门至西门之间的东昌湖畔。全长850米。由天津大学建筑系规划设计。1990年10月,中国钓鱼协会将东昌湖正式命名为“中国钓鱼协会聊城垂钓基地”。沿湖地段修建了钓鱼台和钓鱼台宾馆。为全国或地区性的钓鱼比赛地。垂钓场环境美丽安静,吸引着大批垂钓爱好者。(见彩色插页第47页)
沙滩浴场位于东昌湖西南侧。避暑胜地,集游
泳、娱乐、游玩为一体。长500米,宽120米。水深1.5米,湖底呈坡形,为细沙铺垫。服务、娱乐配套设施齐全。
江北水寨位于西关路北侧,与湖心岛隔水相望。为供游人用餐、会友、游览的场所。建成于1995年。水上建筑面积796平方米。建筑全部采用竹木结构, 其构思巧妙,造型别致,结构新颖。中间是131平方米的大厅,可供游客品尝湖鲜,其间有回廊及曲桥相互连通。是长江以北惟一一座极具江南水乡风格的水上竹寨。(见彩色插页第3页)
湖滨公园市内最大的公园。位于东昌湖西畔和南畔。1999年4月动工兴建,2001年9月完成一期工程,2003年5月完成二期工程。公园呈带状,由北向南延伸。南北长2.3千米,东西平均宽0.18千米,总面积约106公顷。绿地和广场相结合,绿化覆盖率在90%以上。树种丰富,以乔木、灌木为主,多达12.4万株,还有众多宿根花卉及大片草坪。水面宽20米、长3000米的湖滨渠穿插其中,与东昌湖交相辉映。园内建有13座风格别致的小桥,设有多处广场,雕塑、喷泉、花坊、石凳等园林小品分布其间。其中,腾龙广场、金凤广场、生肖广场别具特色。中部有音乐喷泉广场, 中部偏南有3座小山绵延分布,十二生肖广场坐落在公园南端。环境优雅,是健身休闲的好地方。特别是新建成的水城明珠大剧场坐落湖边,可与悉尼大剧院相比美。(见彩色插页第3页)
东昌大桥位于古城西首,横跨东昌湖东西两岸。2001年6月动工修建,2002年7月主体工程完工。桥全长322米,桥面净宽15米。上部结构为石砌拱桥, 共21孔,中间5孔为悬链线拱,两侧为圆弧拱。主孔通航净高9米,可供大型游船顺利通过。拱圈、桥身采用花岗岩嵌面,桥面青石铺砌,汉白玉栏杆上雕刻着水浒故事。被誉为“中国江北最大内陆湖泊石拱桥”,堪称桥梁精品,为美丽的东昌湖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景色。(见彩色插页第3页)
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坐落在东昌湖西北隅。为纪念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弘扬孔繁森精神,1995年7月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修建,9月14日正式开馆。占地面积约1.0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馆高15米,外形为双重檐,四周为迦廊式结构。坐西面东,正门上镶嵌着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的 “孔繁森同志纪念馆”8个鎏金大字。馆前广场宽阔,周围绿草如茵,塔松、龙柏、云杉郁郁葱葱,给人以典雅、庄严、肃穆之感。馆内设有1个纪念厅和3个展览厅。纪念厅安放着孔繁森同志的半身塑像,塑像后屏风上镌刻着江泽民同志的题词“向孔繁森同志学习”。展厅内布置着孔繁森事迹展览。展览分为6个部分, 展出图片270多幅,陈列实物千余件,并配以3组电视录像片。自开馆以来,前来参观学习的人员络绎不绝。至2001年底,共接待全国各地的观众200余万人次。1997年,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见彩色插页第20页)
古城风景区聊城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聊城城区内,被东昌湖所环绕。主要景点有聊城古城、光岳楼、海源阁、铁塔、范筑先纪念馆等。(见彩色插页第2页)
聊城古城北宋时期的城垣。坐落在聊城市区内东昌湖中间。城呈正方形,总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城墙始建于宋熙宁三年(1070),初为土城。明洪武五年(1372),由东昌守御平山卫指挥佥事陈镭主持,将土
城改筑为砖城。城墙周长约4千米,高11.7米,顶宽
6.7米,基厚11.7米。内墙用三合土夯筑,外墙用砖
石砌垒。城设4门,上筑门楼,外设瓮城。南、东、西瓮城为扭头门,南门东向似凤头,东、西门南向似凤翅,北门北向似凤尾,故名“凤凰城”。4城门楼皆重檐歇山,四角飞翘,东曰“春熙",西曰“清远”,南曰“正德",北日 “宣威”。明万历七年(1579),城墙上又建垛口2700余个、敌楼27座;4城门楼更名,东曰“寅宾”,西曰“纳日”,南曰“南熏",北曰“锁钥”。各个城门均有水门、吊桥。城东北角、西北角原有“望岳”、“绿云”2楼。城高大坚固,易守难攻,大有高屋建瓴、睥睨四邻之势,故有 “能陷不失的凤凰城”之说。1947年1月聊城解放,为防止敌军重占,遂将城墙拆除。现仅存城墙墙基,并被辟为环绕古城的道路。光岳楼仍高高矗立于古城中央。以光岳楼为中心,向四面辐射,形成东西南北4条大街。4条大街向外延伸,依次有东西南北4口、4门、4关。城区街道经纬分明,垂直交叉,形成棋盘方格网状骨架。城区民居多为三合院、四合院,至今保留着白墙、灰瓦、坡屋顶的传统建筑风格。古城四周,由东昌湖环抱。古城以东,是运河城区,为明清时期发展起来的商埠区。该区的街巷多布列在运河两岸,随坡就势,依河而建,大小街衢皆与运河相通,形成放射状骨架。其街巷至今仍沿用原来的名称。如南顺河街、北顺河街、馆驿街等;沿河民居多为前店后居、板门小院。古
聊城古城东门
1947年聊城古城街景城隔东昌湖与聊城新区紧密相连。从空中俯瞰,湖水像一幅巨大的缎带环绕古城,古老的大运河似玉带在古城区蜿蜒而过,铁塔、光岳楼、山陕会馆如明珠闪烁于城中湖畔。
光岳楼古代城防建筑。位于聊城古城中央。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是迄今为止全国现存古代建筑中最古老、最雄伟的木构楼阁之一。享有“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之誉。与现存的文物建筑北京的鼓楼、西安的钟楼相比较,无论从其建造时间,还是就其规模、形制、建筑结构来看,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建造背景明清两代,聊城为东昌府治所,是京杭大运河沿岸的重要口岸,鲁西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明王朝建立初期,北方的局势很不稳定。出于防御蒙古族统治集团复辟的军事需要,东昌守御平山卫指挥佥事陈镭,从洪武二年(1369)到五年(1372)将土城改筑为砖城。为“严更漏而窥敌望远”,报时报警,又用修城余木,建造了高达百尺的更鼓楼,故初名“余木楼”。又因此楼有鼓声报时,人们也称之为“鼓楼”。成化二十二年(I486),知府杨能在维修余木楼时,因地而名,称之为“东昌楼”。弘治九年(1496),吏部考工员外郎李赞过东昌,访太守金天锡,共登楼,赞叹不已,“因叹斯楼,天下所无。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乃今百年矣,尚寞落无名称,不亦屈乎?因与天锡评命之曰'光岳楼’,取其近鲁有光于岱岳也”。此后,历代重修碑记中,一直沿用 “光岳楼”之称。
建筑结构光岳楼为四重檐十字脊过街式楼
阁,通高33米,由墩台和4层主楼组成。
墩台为砖石砌成的正四棱台,高9.38米。底边边长34.43米,上缘边长31.93米,总占地面积1185.42平方米,向上渐有收分。台体的东、西、南、北四面中部,各设有一半券形拱门,券至台中心处成十字交叉拱。四拱门相同,均面宽5.76米,拱脚直高2.90米, 矢高2.88米。券上方砌门额,南曰“文明",北曰“武
定”,东曰“太平",西曰"兴礼”。台顶边砌叠涩岀檐砖三皮,上筑女墙,墙高1.12米,厚0.45米,楼以南向为尊。南向拱门两侧各开一小拱门,形制与中间拱门相似,小拱门上各有青石门额一方,东拱门上刻有清人所书“凤城仙阙”。西拱门上刻有“阅苑瀛洲”,为清人朱续罩题写。可见二匾额均为后来维修光岳楼时所加刻。西拱门为假门,只存形式,以求和东拱门相称。东拱门是登楼的惟一通道,门宽3.14米,拱角直高1.75米,矢高1.57米。拱门内又另砌小券,门洞宽1.86米。门内为一方室,东设踏跺,升4级至梯台。楼台南壁设有一小窗,供通风采光之用,北转升37级至平台,再升15级达台面,共计56级。梯井口上筑一敞轩,以防雨水侵入。其建筑年代,似为清乾隆年间。其位置恰在楼东之中轴线上,由于东门为主要大道,增其建筑以为标志。敞轩面阔5间,进深3间。明间、次间面阔皆2.30米,梢间仅0.67米。梯井口占明、次3间。梢间形成一周敞廊,柱间设槛墙,安吴王靠,可供登楼时休息之用。敞轩不施斗拱,单檐歇山卷棚顶,轻巧明快。在敞轩梯口处挂有当代书法名家启功所题写的“共登青云梯”木刻匾额,字体清秀,笔力遒劲。台面壤砖,绕以女墙,东西两侧设有排水道。
四层主楼筑于高台之上,全为木结构,方形带廊,高24米,共有金柱192根,斗拱200朵。第一层楼,地面比台面略高,呈正方形,四周砌以条石,面阔进深皆7间。明间面阔特大,为4.05米;次间、梢间2.79~2.90米不等;尽间面阔最小,1.75~1.89米不等,系楼身之回廊。楼本身平面面阔进深皆5间,用内外双槽柱,外加围廊,结构清爽明了。楼身檐柱一周共20根,直径0.60米,全部包于厚1.34米的砖墙内。墙表面饰红垩,内侧无粉饰,露清水砖墙。每面明间设板门两扇,无门饰。冠门簪4个,中为菱形,两侧为圆形。楼面两次间开窗。内槽金柱共计12根,直径亦0.60米,髹黑漆。一楼门内北面,在明间檐柱与金柱穿插枋上设鲁班神龛。龛内设塑鲁班神像,左右设小梯可供升降。龛上方悬挂一“巧夺天工”木质匾额,白底黑字,为溥杰所题。龛左右金柱上,木刻有原聊城县长孙桐峰撰文、蒋维崧重书的楹联:“泰山东峙,黄河西临,岳色涛声,凭栏把酒无限好;丛台射书,微乡明志,义行高蹈,登楼怀古有余馨。”在一楼的东、南门额上,各悬有木刻横匾一方,东为“泰岱东来做翠屏”,南为“宇宙文衡”。
第二层面阔进深仍为7间,而尽间尺寸更小,为1.16~1.26米不等,实际上尽间系回廊,亦即平座部分。第二层于4面明间辟门,为直3道格门,两侧为方眼格窗,东西两次间为梯井通上下层。金柱一周内以板壁围成一长方形室,其中又分为大、小间。南向中间
光岳楼匾额辟门,左右开圆窗。仰视之上为空井,可见4层梁架。此室过去为供“文昌帝君”之用,故名文昌阁。据说,乾隆皇帝7次下江南,6次东巡,9次过东昌府,5次登光岳楼,并多次住在文昌阁内,曾先后为光岳楼赋诗13首。故文昌阁也名“乾隆行宫”。文昌阁门两侧,有著名史学家、书法家丰子恺题写的藏头楹联一副:“光前垂后劳动人民智慧无极;岳峻楼高伟大祖国文物永昌。”二楼四面檐下各悬挂长3米、高1.4米的四方木质匾额。南面檐下悬有“神光钟膜”匾额,为康熙皇帝所题,边缘装饰有龙纹、玉玺,蓝底金字。北檐下悬有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为纪念光岳楼落成600周年而于1974年题写的“光岳楼”匾额,白底黑字,气势磅礴。东面檐下悬“太平楼阁”匾额,为康熙六十年(1721)“字压天下”的聊城籍状元邓钟岳所题。在西檐下,悬有“就日瞻云”匾额,白底黑字,为清代史学家解岗题。
第三层系暗层,实际是楼的结构层。利用横木穿插,梁枋扣合,将自下直贯而上的12根金柱和20根檐柱从上端构成一个整体,使之更加牢固和稳定,故三层也是楼的主要框架。第三层面阔进深皆5间。金柱与檐柱之间上端是梁架,与第二层贯通,所以暗层实仅3间。“当心间”即楼之正中为空井,四周置栏杆。柱顶设有显著卷刹。此例与宋《营造法式》相符。外檐拱科相连、梁柱相交,枋木相穿,结构紧凑而疏密得体,使建筑学、美学、力学、工艺学等在这座楼上得以充分体现。
第四层为楼的最高层,共有柱28根,面阔进深皆3间,平面正方形,较其下诸层骤然缩小。明间面阔5.66米,大于其他各层明间,目的是为十字脊加长,提高光岳楼的重心,使之在外观上更加雄伟。明间设窗6扇,次间装冰纹圆窗。中间为空井,四周设栏杆。屋顶为十字顶,顶下正中悬垂莲柱,以八道斜脊分别置于
附属文物有石碑7通,横条壁碑15方。7通石碑分别立于一楼廊下四周,其中南面3通,东面2通,北面2通。7通石碑中有乾隆帝御诗碑1通。重修光岳楼记事碑6通,有清代开国状元傅以渐书丹、海源阁创始人杨以增撰文石碑各1通。15方壁碑分别嵌于一楼四周内外墙壁上,除有3方重修光岳楼记事碑外,其余均为
咏颂光岳楼的诗赋碑。
建筑特点光岳楼虽几经重修,其建筑构件大部分仍是初建时的原物,基本保持了原来的面貌,是明初建筑的重要遗物,许多地方保留了宋元风格。以形式而论,砖台、重檐、十字脊内部置空井等,仍袭宋元楼阁遗制;细部以柱础而言,从明洪武初所建南京宫殿已
开始用古镜式,而此楼仍用宋元以来的覆盆式;就结构来讲,柱之侧角升起,楼置暗层,内外等高双槽柱列,斗拱疏朗配置,以及柱头科斗口未加宽等,也都上承唐宋以来的传统做法,同时也与其他明初建筑有若干相似之处,开“官式”建筑之始。因光岳楼是古代建筑史上由宋元向明清过渡时期的代表建筑,当时
三架梁及抹角梁之上。楼脊为歇山十字脊,脊顶正中装有一座高3米、直径1.5米的透花铁葫芦。
在没有起重设备,全靠手工劳动的情况下,建造如此高的楼阁,无论是建筑设计、结构方法,还是在土木技术、施工组织方面,都有着很高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例如,该楼采用的是主体结构与附加结构相结合的方法,内以32根通天直上的内外槽柱构成楼的主体,外以一楼围廊和二楼平座构成楼的保护层。外层结构虽易损坏,但也易维修更换。围廊和平座虽已重修多次,但主体结构却一直未动过。再如,第二层以上中央是空井,前后内柱无法用梁穿越,因而采用了硕大抹角梁、井字梁,层层环绕叠架,前后左右搭连构结。通过
四楼莲花顶
乾隆御碑
重檐挑角木叠木、木扣木、木跨木、木连木,形成一个牢固稳定的整体。而且楼的形体统一而有变化,有着许多微妙独到之处。如四层檐口的处理各不相同。一层宏敞,二层低下,三层深远,四层舒展,整个形体避免了机械式斜切直线,使人感到高大而秀丽。
维修保护光岳楼主楼全系木质结构,但能历经600年的风雨而完好地保存下来,除其建筑方面的原因外,也是数代人悉心保护和维护的结果。据历代碑刻和《聊城县志》、《东昌县志》记载,明、清、民国时期,光岳楼进行过11次维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政府对光岳楼的保护十分重视,先后多次进行了维修。其中.有两次规模较大。第一次(1984年5月~
1985年12月),对光岳楼主楼进行了全面维修,耗资45万元。维修的主要部位,一是揭盖翻修了全部瓦顶,更新了全部连檐瓦口,更换了全部望板和部分檐椽,重新制作安装了透花铁葫芦宝顶。二是更换、贴补、矫正了第一、二层廊柱和第四层8根辅助圆柱,加固了第二层东北、东南、西南角檐柱,用化学高分子灌注了上端中空的四层4根金柱,更换了部分梁檩桁枋,修补更换了大部分斗拱,更新了第二、三层部分地板,修理了全部门窗。三是对全楼进行了油饰。四是按原样重新制作了5块匾额,重新树立和接补了5通石碑。这次维修是遵循“保持现状,恢复原状”的原则,以尽量不动原件为前提进行的。第二次(1992年3月~1993年10月),对光岳楼基座又进行了加固复貌。基座曾于1967年进行过加固维修,但当时采取的做法是在砖砌基座外墙及平台表面抹了一层水泥皮。虽对基座起到了一定的维护作用,但严重影响了楼的整体风貌,加之20余年的风雨剥蚀,水泥皮已出现了严重的裂缝、脱落、渗水现象。为此,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并拨专款,对基座进行了全面维修。首先铲除了基座外表的水泥皮,然后对墙体损坏部分进行了挖补,最后用45x23x10厘米的大青砖对外墙进行了包砌,用50x50x12厘米的方砖对平台进行了铺墁。工毕,光岳楼基座又重新恢复了初建时的原貌。
一方名胜光岳楼是聊城文明古老的象征,当地人民对光岳楼有着很特殊的感情,每逢“九九”重阳节、新春佳节,城乡人民便扶老携幼,登临这座“盖在半空里”的楼阁,以饱览鲁西平原特有的景色。极目远眺,中原风光历历在目;俯视环顾,城廓河湖,交织如画。封建科举时代,本地凡中了秀才、举人、进士、状元的人,都要登上光岳楼告祭“文昌帝君”。那些衣锦还乡的卿相更喜登临光岳楼,临风把酒,怀古抒情。不仅当地人喜爱光岳楼,外地游客也多为其雄伟的身姿所吸引。明清两代,京杭大运河为南北交通大动脉,沿河过往的帝王将相、文人学士大多登临此楼,凭栏咏月,作诗赋词。仅《东昌府志》、《聊城县志》及现存碑刻中就记载了120篇咏赞光岳楼的诗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光岳楼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罗哲文、陈从周、郑孝燮、祁英涛等古代建筑专家多次到聊城考察, 给予很高评价,舒同、启功、溥杰、郭沫若等许多名家先后为光岳楼题写了匾额和楹联。光岳楼是中国古代建筑宝库中的瑰宝。1956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6月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见彩色插页第2页)
海源阁晚清著名私人藏书楼。位于聊城古城西南隅万寿观街杨氏宅院内。由杨以增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创建。它与江苏常熟县瞿绍基的“铁琴铜剑楼”,浙江杭州丁申、丁丙的“八千卷楼”,浙江吴兴县陆心源的“丽宋楼”,并称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海源阁为3间硬山脊南向2层楼阁,下为杨氏家祠,上为宋元珍本藏书处。楼中间悬有杨以增书“海源阁”匾额。楼前有长廊式高台读书亭一座。楼后第五进院为明清版本藏书处,北有瓦房5间,东西瓦房3间。杨氏藏书始于杨以增之父杨兆煜,后由杨以增、杨绍和、杨保彝祖孙3代广泛收集,计3236种20.83万卷,名闻天下。1947年1月,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某部政治机关曾向入城部队发布三项命令,其中第二项为“保护中国四大藏书楼之一海源阁图书馆"。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北京,毛泽东的赠品《楚辞集注》,即以海源阁藏本所影印。书楼自1930年起,历经战乱,迭遭破坏,所藏书大部分散失,只有一小部分辗转收入北京图书馆和山东省图书馆。1956年,海源阁被列为山东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东昌府区人民政府在原址按原结构样式重建。落成之际,海内外名流纷纷题字作画致贺。馆内现藏有李苦禅、启功、沈鹏、刘炳森、王学仲等名家字画数百幅和大批图书文物。胡乔木题写的“一人致力万人受惠,四代藏书百代流芳”楹联,醒目地悬挂在海源阁大门两侧。(见彩色插页第2、19页)
范筑先纪念馆位于光岳楼北大街南首路东。为纪念抗日民族英雄范筑先,1988年11月由国家民政
拱斗部拨款兴建。南北长59.7米,东西宽34米,占地面积2040平方米。主体建筑纪念大厅坐北朝南,为仿古建筑。院落四周绕以花墙,白墙灰瓦,庄严肃穆,院内植松柏冬青。迎面立有一通高2.30米、宽0.90米、厚0.30米的石碑,正面刻有1947年解放聊城前夕八路军某部政治机关所颁布的三项命令,其中第一项即“向民族英雄范筑先墓立正敬礼”。庭院中心立有邓小平所题“民族英雄范筑先殉国处”黑色大理石石碑,碑阴刻有范筑先传略。纪念馆大厅为仿古式木构建筑,单檐歇山,筒瓦覆顶,转角带廊,挑角飞檐。大厅面阔5间,正面和左右两侧檐下有一条宽2米的敞廊,廊柱间设有栏杆和靠椅。大厅下正门悬挂一方由梁漱溟题写的“范筑先烈士纪念馆”木刻横匾。厅内正中安放着白玉石雕成的范筑先半身像,四周陈列着范筑先遗物和有关资料,壁上挂着范筑先事迹展览图板。大厅两侧,在庭院东北、西北两角,各有一飞檐翘角的亭阁式建筑——附厅。附厅南北长4.87米,东西宽3.87米,收藏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知名人士为悼念范筑先所写的悼词和挽联。两个附厅和大厅之间各有一条长6米、宽2米的过廊,将主、副厅连接为一体。该馆已成为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见彩色插页第4页)
古运河风景区聊城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聊城市区内。京杭大运河聊城城区段,由南向北穿城而过。明清时期,聊城因运河之利,成为运河沿岸的重要城市,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过开发建设,城区段的运河已经建成了古运河公园。主要景点有古运河(聊城城区段)、清代山陕会馆、宋代铁塔、著名学者傅斯年陈列馆、王口古槐等。
古运河(聊城城区段)横穿聊城市区中部。京杭大运河早期并不流经聊城,元代定都北京后,为调运南方粮米绸缎之便,于至元二十六年(1289),由礼部尚书张孔孙、兵部尚书李处巽等人主持,征夫3万人,用工250万人,开挖了南起东平、中经聊城、北至临清的 “会通河”。穿越聊城城区的一段运河,南起龙湾,北迄北坝,全长5千米。在东关大街东首设有一闸,叫通济闸,当地人称之为“闸口”,是运河之水流经聊城的咽喉要地。在闸口南800米处运河西岸,原建有大码头,明清两代时,往来船只多在此装卸货物。在大码头以北300米运河北岸,建有小码头,原为漕运时期富商的私用码头。明清两代,不仅南北货运必经聊城,而且“达官富商皆取道于此”。闸口由于船多,时常发生堵塞,
为疏通船只,又于闸口以东开凿了一条长约1000米的小河,名曰“越河”,寓跨大河之意。在小河两岸,很快形成了一个新的闹市区。为便于两岸往来,又在越河上先后架起了12座形状各异的小桥,人们称之为“十二连桥”。当年,东关、运河和越河一带,船如梭,人如潮,店铺鳞次栉比,作坊星罗棋布,一派繁荣昌盛景象。由于漕运的废弃,今日的运河已失去了昔日的繁忙和喧闹,变得十分清闲和幽静。从2000年开始,市政府组织开发、美化古运河城区段。第一期工程,南起龙湾,北至闸口,长1300米,2001年5月竣工。第二期工程,南起闸口,北至王口桥,长2400米,将于2003年底竣工。新开发的运河已与东昌湖相连,常年水深2~3米,清澈见底。人们乘坐游艇,可观赏光岳楼、铁塔、山陕会馆等璀璨多姿的名胜古迹。(见彩色插页第4页)
山陕会馆古建筑群。位于东昌府区东关双街古京杭运河西岸。坐西朝东,沿中轴线对称排列。是山西、陕西商人为“祀神明而联桑梓”集资合建的一座神庙与会馆结合的建筑群。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以后逐年扩修,至嘉庆十四年(1809),方具今之规模,共耗银60465.69两。会馆东西长77米,南北宽43米,占地面积3311平方米。整个建筑由山门、戏楼、夹楼、钟鼓楼、南北看楼、南北碑亭、南北大殿、春秋阁等组成。
山门为三间牌坊式门楼,顶部呈歇山式,下用4根木质方柱和4根木质圆柱支撑。外墙中木质方柱下,均为造型活泼的石雕麒麟和狮子作为柱础。8柱之上有6层如意斗拱承托着金碧辉煌的琉璃瓦项,显得巍峨壮观,富丽堂皇。牌坊下辟一正门和两个侧门,皆为木质朱门。每扇门上都铺以铁箍和圆钉,门框均为石作。正门高3米,宽2.3米,上有宽2米、高0.8米石匾一方,楷书阳刻“山陕会馆”四字,笔力遒劲,镌刻精细。正门门框中间雕刻凤凰麒麟,两侧刻飞鹤彩云。正门和侧门中间的木柱上有阳刻楹联一副,上联“本是豪杰作为,只此心无愧圣贤,洵足配东国夫子”;下联“何必仙佛功德,惟其气充塞天地,早已成西
山门方圣人”。对联意在歌颂关羽,但也正好体现了会馆即是关帝庙的宗旨。左右侧门高2米、宽1米,门上各有一方石匾,左曰“履中",右曰“蹈和”。侧门门框上雕刻有香炉、宝鼎、剑、棋、书、画、彩云、蝙蝠等。山门额枋上饰木刻透雕,中刻大象,左刻狮子,右刻骆驼,另刻有山水、瀑布、松树、人物等。山门4根木柱下均为石雕麒麟柱础。山门左右各有一折壁,上嵌石刻对联一副,左曰“精忠贯日",右曰"大义参天”。在山门外左右两侧各有一座边长0.92米、高2.26米插旗座,上刻有龙凤图案。座上各树有大旗一杆,左为“大义参天”,右为“协天大地”。旗帜在空中飘飘扬扬,为会馆增添了几分活力。
戏楼坐东面西,与大殿对峙。戏楼后山墙中央有一条从戏台下穿过通往庭院的甬道,宽2.16米、高2.12米,入口处为砖雕垂花门罩。罩上方有石刻匾额“岑楼凝霞”四字。甬道左右各有一个石刻照壁,左刻丹顶鹤与苍松,右刻梅花鹿及花草,均高2.08米、宽1.15米。照壁下有精致的石刻插屏架,上有细腻的砖刻垂花壁罩,上饰琉璃制黄牡丹、绿麒麟和万年青等。山门与戏楼之间,有连接二者的遮雨过楼,顶部为单檐硬山式。戏楼为二重檐两层台楼,结顶正脊为歇山式,又于左右各出歇山,成十翼角,房面覆绿黄两色琉璃瓦。戏台呈正方形平面,台高2.3米,前台宽9.6米、深5米,后台宽8.6米、深3米。戏台正面开3间台口,檐下有5块透雕木质额防,中间为“福禄寿”三星故事,两边为飞龙、花卉和人物等。4根檐柱均为石雕,上刻楹联。内联楷书阳文:“宫商翕奏,赏心是金榜题名,洞房花烛;扮演成文,快意在坦道骏马,高帆顺风。”外联楷书阴刻:“结五万春花,奏雅宣和,无戾风骚称杰构;谱大千秋色,镂金错彩,有裨世教即奇观。”戏台里侧,有迎屏将前台与后台隔开。屏上绘有4幅大型花卉,左右木柱上刻有阳文楹联:“响遏行云,一曲笙簧欣乐利;歌翻白雪,八方舞蹈荷升平。” 屏上方悬挂着木刻匾额“云霞绚采”。戏台的前台两侧为八字形折壁,折壁上各镶有高1.8米、宽0.5米的石刻工笔图画。左为“海市蜃楼”,右为“天台胜景”。戏台藻井,彩绘着团鹤祥云,似寓有福比天高之意。其精工细作的复台结构较为罕见,不仅可以与北京颐和园中的德和园大戏台相媲美,还可以和故宫的淑芳斋戏台争高低。
夹楼位于戏楼两侧,与戏楼连为一体,为两层3间单檐建筑。中间一间屋顶高起,下有拱门内外通行。东向门上各有石雕匾额一方,左为“对岳”,右为“望海”。两侧小间的二楼都开有东向圆窗。这里原为戏楼演戏时演员们的化妆室和休息室,至今在其墙上还可以看到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到民国八年(1919),山西、山东各地的戏曲班社和教育部的易俗社,各个时期的演员们所写下的对“戏东”、“班社主”不满的诗句以及京剧、山西梆子、河北梆子等剧种的120多个传统剧目,对于研究中国的戏剧史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钟鼓楼钟楼、鼓楼南北对称,分列于夹楼外侧。均为筑于砖石方台之上的单间二层重檐歇山十字脊楼阁式建筑。楼4面共有12根方形石柱,房面覆灰瓦,饰脊兽。一层楼门西向。左为“钟楼”,二层楼门南向,门楣上有石刻“振聋”横额一方, 两侧石柱上阴刻楹联“其声大而远,厥意深且长”。右为“鼓楼”,二层楼门北向。门楣上有石刻“警職”横额一方,两侧石柱上阴刻楹联“当知听思聪,岂可耳无闻”。钟、鼓楼下各有一小院,院内翠竹茂密,院墙上有一圆形月门通往庭院。
庭院东西深23米,南北宽33米,中央有一条平直的石板路,路两边各有一株百年古槐,浓阴如盖。庭院正面的大殿台阶下,有一对高大雄健的石狮,由狮身、须弥座、底座3部分组成,通高3.25米。底座四面雕刻佛教八大法宝,前为剑、杵;左为伞、塔;右为铃、钹;后
楼戏
楼钟
庭院石狮为印、铂,用以驱妖避邪。须弥座上部刻花瓶、鹿、小瓜、石榴,取其平平安安、福禄绵绵、甜甜美美、多子多孙之意。下部前为牡丹、左为荷花、右为梅花、后为菊花,意为四季吉祥。这对石狮,左面脚踩绣球者为雄狮,右面脚踏幼狮者为雌狮。据记载,这对石狮从山西选料精凿细刻而成,耗银633两。
看楼、碑亭看楼位于庭院南北两侧,各面阔5间,上下2层,楼长16.5米,深5米,房面为灰瓦卷棚顶,为看戏、饮茶、谈生意的场所。看楼上首是碑亭,各为3开间,正面敞开,筒瓦歇山顶,飞檐则高出看楼和大殿房面。额枋上下较宽,各绘有日出、龙虎、瓜果和人物图案。每一碑亭各竖有石碑4幢,壁碑2块。立碑通高均为6.2米,宽1.2米。上为盘龙碑幅,下为趺龟做碑座,碑文内容详细记载了山陕会馆历年维修建设情况,碑阴还刻有各商号名称及其捐银数量。南碑亭西首内壁上,还立有清乾隆所刻地契碑一块,详细记述了山陕会馆置买园地阔步数目、四至、买价及刻石立碑之因,是研究晋商经营思想的重要文献。
大殿会馆的中心建筑,由献殿和复殿前后组成复殿式结构,檐部有天沟相接。献殿与复殿又各分为正殿和南北配殿,前后左右共6殿,均面阔3间。殿与殿之间的山墙皆分立。正殿房面高于南北配殿。献殿为卷棚顶,复殿为悬山顶。正殿房面覆绿色琉璃瓦,前后房面中央各镶嵌有菱形状黄、绿琉璃瓦。南北配殿覆灰瓦。正殿亦称关帝大殿,殿前有方形石柱4根,石柱下为垂幔琴腿式石雕柱础。石柱正面刻有歌颂关羽的楹联,内联为行楷阳文:“伟烈壮古今,浩气丹心,汉代一时真君子;至诚参天地,英文雄武,晋国千秋大丈夫。”外联为行楷阴文:“非必杀身成仁,问我辈谁全节义;漫说通经致用,笑书生空读春秋。”4根檐柱上方镶有3块木质透雕额枋,中间一块刻有老子和八仙人物。左边刻有“神仙传”故事。右边刻有“行孝图”,为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中的几个故事,自左向右依次为:《哭竹生笋》、《扇枕温衾》、《怀桔遗亲》、《为母埋儿》、《闻雷泣墓》、《恣蚊饱血》、《卧冰求鲤》。额枋的上方, 还绘有6幅《西游记》故事工笔画,以木雕牡丹花12朵为装饰。檐廊正中,悬有木质阳文匾额“大义参天”4字。正殿献殿内原为摆放供品,聚会议事的处所。殿之梁標均通体彩绘,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有人物故事画18幅。殿内正上方悬“富国裕民”木质匾额。献殿后面为过廊,并与南北配殿中献殿后面的过廊相通。廊西头山墙上各有角门通往南北跨院,门外侧各有石刻横匾一方,南曰“南极",北曰“北拱”。过廊后面是复殿,其中偏后部有一暖阁,阁前供有关圣帝君、关平和周仓3尊雕像。关圣帝君神像高3米,身穿刺绣滚龙袍,鎏金冠旒,威丽端正,俨然帝王像。复殿后仍有檐
廊,廊下有木质圆柱4根,柱下皆以精致的石雕为柱础。檐柱上方镶有3块木质透雕额防,中间刻有人物、牡丹,南北两侧刻有飞龙、麒麟等。檐廊的迎风板上,两侧还镶有“道续尼山”和“义秉麟经”匾,进一步体现了关帝庙中所信奉的是地道的儒家正统思想。南配殿位于正殿的南面,亦称文昌火神殿,是当年众商们祭祀文昌火神的处所。设置同正殿相同,即前为献殿,后为复殿。献殿前廊,有以石雕的麒麟、大象作柱础的石雕檐柱4根,其侧面分别刻有仙鹤祥云的花卉图案,正面刻有楹联。内柱上刻有阳文颂“文昌帝君”:“气本似珠,看午夜光分奎壁;功原济水,居离宫位按丙丁。”外柱上刻有阴文颂“火神”:“位南天以居尊,神焰荧荧临斗柄;邻北极而宰化,星精朗朗俯魁垣。”檐柱上方镶有3块木质额枋,中间一块刻有首尾相接、神态各异的7只芦雁和菊花,两侧的2块各分别刻有梅花、荷花、花瓶、大香炉和茶壶。檐廊的正中悬有木质阳文匾额“风时浪恬”一方。献殿后面的复殿内供有文神和火神王灵官,殿正门上方悬有“天开文运”木质匾额。北配殿位于正殿的北面,亦称“财神殿”,与文昌火神殿南北对应,是当年众商们祈祷发财的地方,也分为献殿和复殿。献殿的前廊有以石雕的麒麟、大象为柱础的石雕檐柱4根,柱的侧面、背面分别刻有花卉图案,正面刻有楹联。内柱上刻有阴文颂“大王”:“德兆阜财,萃万国,物化天宝;行以利涉,庆一时,海晏河清。”外柱上刻阳文颂“财神”:“位津要而掌财源,万里腰缠毕至;感钱神以成砥柱,千秋宝载无虞。”檐柱上方镶有3块木雕额枋,中间一块刻有6只飞雁和1座城堡,两侧分别刻有鼎、花瓶、香炉和石盒。檐廊正中悬有木质阳文匾额 “功司利济”一方。献殿后面的复殿内供有财神赵公明和水神金龙四大王谢绪神像,殿正门上方悬“万世永赖”木质匾额。
春秋阁为会馆最后面、最高大的殿宇。面阔3间,上下2层,单檐歇山,灰瓦覆顶,斗拱抬梁式结构。阁前廊有4根木质檐柱,前廊额枋均为木刻透雕, 雕饰人物和牡丹、金瓜、花卉等。阁左右各附设一座望楼,上下各一间,两望楼券门上各有扇形匾额一方,南日“接步",北曰“登阶”。春秋阁过去也是供奉“关帝” 的处所。一楼内原有大幅关羽画像,二楼原有关羽生平故事木雕连环人物群像,现已失存。目前,二楼西墙上仍保留着关羽全身阴线雕石刻一方。楼上中间的脊檩上有两行朱墨字:“大清嘉庆八年癸亥九月壬辰补建春秋阁3间,于十一日卯时上梁大吉。信士:山陕众商閤会等同心沐手谨志。”可见,春秋阁是在会馆创建后60年兴建的。春秋阁两侧为南北游廊,各面阔3间,进深1间,灰瓦盖顶并与望楼和正殿相接,形成一个紧凑的四合院落。两游廊南北两侧为南北跨院。两院之
间,并于南北两厢游廊的东首各有小门相通。南跨院现存硬山瓦房3间。北跨院现有南屋3间、小北屋2间、小西佛亭3间,坐东朝西后门1间,均灰瓦盖顶,前出廊檐。
山陕会馆建成后,历史上先后进行过8次扩建和维修。据现存16通碑
碣中记载,其中第四次维修从嘉庆八年(1803)到嘉庆十四年(1809),历时7载,用银49643.43两。第五次维修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用银18028.78两。维修所用木材多来自陕西终南山,工匠多来自山西汾阳府,建筑风格尽量体现其地方特色。其建成后百余年间,每年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都演戏以娱神。
山陕会馆是历史上聊城商业发达、经济繁荣的见证。它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融中国传统儒、道、佛三家思想于一体。整个建筑布局紧凑,错落有致,连接得体,装饰华丽,堪称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它的石雕、木雕、砖雕和绘画工艺更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精品,对于研究中国的古代建筑史、商贸史、戏剧史、运河文化史、书法、绘画、雕刻艺术史以及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因素的产生具有极高的资料价值和重大意义。1977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见彩色插页第4页)
七层塔身无门窗雕饰,第八至第十层只雕饰格窗。各层倚柱、斗拱与第一层相同。塔身逐层收分,塔顶置仰莲葫芦宝瓶式塔刹。铁塔原为13层,由于风灾地震, 年久失修,上部8层和塔顶在百年前倒塌,仅存下部5层塔身与塔座。1973年3月,聊城县政府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组织人员对铁塔进行了清理和重修。重立后的铁塔为12层。在拆卸塔座时,发现乐舞人物浮雕刻石4块,在塔座底部中间发现一块1米见方的石盖, 盖下有一地宫,地宫内陈放着铜菩萨、铜佛、青花瓷瓶、瘗钱等佛教器物,还陈放着一个长方形石函。石函内放置一银棺和两包骨灰。棺身刻有“辟支佛舍利”五字。棺底刻有“大明成化丙戌三月吉日造”(1466)。棺内有丝料骨灰袋1个、银币4枚和“舍利子”若干粒。该塔是中国为数不多的铁石建筑,无论在建筑风格、铸造技术,还是在雕刻艺术上,都有较高的研究价值。1977年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见彩色插页第2页)
傅斯年陈列馆又称傅氏祠堂。位于聊城市东关大街路北。系傅以渐家祠之正堂。面阔3间,通阔12.8米;进深2间,前带廊厦,实为3间,通深8.2米。祠堂外观为砖墙、瓦顶、硬山脊,正脊饰花草螭吻。祠堂各间面阔相等,均为4米,廊深1.6米。前廊与正堂有木质花棱隔扇,3间隔扇均能作门打开或关闭。堂内有金柱4根,柱高5米,柱础为古镜式,柱间纵距为4.8米,柱头之上是5架梁,其上为3架梁,正中脊瓜柱上是正心桁。梁、標均有随梁和随檩枋,枋椽之上是扒砖顶。北侧金柱距北墙1.3米,墙内藏后檐
宋代铁塔位于聊城东关运河西岸,原护国隆兴寺东南角。始建于宋代,是聊城现存最古老的建筑。明永乐年间曾经倒塌.成化二年(1466)由僧人募捐重立。铁塔为八角形楼阁式佛塔,共12层,通高15.8米,由塔座、塔身两部分组成。塔座为石砌正方形上下叠涩不对称式须弥座,高2.90米,底边长3.17米,占地10.16平方米。塔座四面刻有人物、花草、仙鹤、鸾凤和带翼龟龙,雕刻精美,栩栩如生。塔身用生铁仿木结构,分层铸造,逐层叠装而成。铁壳中空,厚6~10厘米不等。第一层塔身直径1.53米,底边一周安装覆莲,塔身8面设置成4个假门和4个假窗。第二至第
柱,上梁施抱头与金柱相连。傅氏家族是聊城“任、邓、朱、傅、耿”五大家族之一。中国近代著名学者傅斯年乃为傅以渐七世孙。现祠堂已辟为展厅,主要陈列着傅斯年先生的生平事迹大型图片和傅斯年先生的半身雕塑。陈列馆影壁上有毛泽东手书唐朝章竭的诗一首:“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烬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1945年7月5日,傅斯年、黄炎培等参议员在延安完成会谈返回重庆时,毛泽东
阁秋春
傅斯年陈列馆驱车赶到机场送行,握别之际,毛泽东将亲笔手书的该诗面赠傅斯年。1988年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督教堂位于聊城城区运河西岸,南距山陕会馆50米。是鲁西地区建成时间较长、保存比较完整的教堂之一。由美国传教士创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
(1908),历时10年之久完成。系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教堂面东,临运河而建,主体为双层楼房,两侧分别有3层的望楼和4层的钟楼。教堂内十分宽敞,可供千人做礼拜。教堂的北侧为牧师楼,该楼系3层城堡式建筑,平顶,拱形窗,东北方向辟门,为教堂神职人员居住的场所。
王口古槐位于东昌西路以南,运河西岸。当地人称“唐槐”。栽植的具体年代已无法考证。树身中
空,通高18米,树围4.2米,冠如巨伞。虽遭多次雷击、火烧,但仍顽强生长,每年春夏之季依旧叶茂花香。在运河两岸,还有闸北古槐、会通古槐、吉市口古槐等。古老的槐树成为千百年来聊城沧桑变化的见证。
徒骇河风景区聊城市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位于聊城市区的南郊和东郊。徒骇河原名漂川,古为禹疏九河之一,为导黄人海的主道。由西南向东北流经聊城,在城区南部拐弯,先由西向东,然后又拐向北,环抱半个城区。水面宽广,河道宽平均近百米,最宽处150米,水深4~5米,形成一带状湖泊。河两岸垂柳依依,良田广布,是重要的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生产基地。伴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已经成为集休闲、娱乐和高科技观光农业生产相结合的生态农业区。主要景点有四河头水利枢纽工程、姜堤乐园、凤凰苑农业科技观光园、昌东橡胶坝等。
四河头水利枢纽工程位于聊城市区南郊。1969年春开工建设,历时2年,于1970年竣工,因金线河、徒骇河、小运河、赵王河在此交汇而得名。工程最大调蓄量1000万立方米,排涝面积28.13万公顷。其模型曾参加1977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农业展览会,并引起强烈反响。二干渠渡洞在徒骇河节制闸旁穿过,极为壮观。河岸、河堤长满了茂盛的林木、果树,空气清新,风景优美,一派大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吸引着游人光临。(见彩色插页第25页)
姜堤乐园位于聊城市南郊3千米处徒骇河南岸。2000年春,由姜堤村民委员会兴建。占地总面积20公顷。是集观光、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的游乐场所。有依绿园、沁芳园、静雅园、如意洲、百果园、百花园等主要景点,巧妙配置青山绿水、园林建筑、花卉果木、娱乐设施,具有浓郁而鲜明的民族风情和田园风韵。依绿园是姜堤乐园的园中之园,属典型的南方古典园林。依宋代东昌府知府胡德林的官家花园模式重建,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由乾隆帝题名。园内建有砥斋、晚晴书屋、小玲珑馆、枕流漱石等14个古景点,又增建瀑布、峡谷、绉绿湖、胭脂湖等18个新景点。园中地势起伏、假山怪石嶙峋,池水静溢幽深,亭台轩榭映衬,秀竹绿树含烟,宛若一幅山水画卷。沁芳园内,漏窗、影壁、景门、假山、喷泉、雕塑、石橙矶精巧别致。静雅园中,别具一格的小木屋点缀在果树之间,进木屋小憩,花果围绕。如意洲建有惊险新奇的悬椅、吊桥、索道、钢丝桥等。洲南侧建有由睡网、旋转吊椅、荡桥、秋千、滑梯等50多种设施组成的儿童乐园。百果园中百亩果林与亭、廊、榭、碧水、绿树交相辉映,拱桥、平桥、曲桥各显风采,小桥流水增添无限情趣。夏、秋季节,杏、桃、梨、苹果、李子等各种各样的水果成熟,游客可以任意采摘品尝,乡土气息浓厚。百花园地势起伏,梅花、牡丹、樱花、玉花、迎春花等名花四季飘香,令人心旷神怡。(见彩色插页第4页)
470凤凰苑农业科技观光园位于聊城市徒骇河北岸、湖南路南部。2000年7月动工兴建,2001年8月建成开园。占地面积100公顷。是集农业生产示范、科技开发、旅游观光、综合商贸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科技观光园。园内设有5大区,即科技开发示范区、设施大棚栽培区、名优林果景观区、观赏植物景观区、休闲娱乐景观区。园内建有罗马式建筑风格的科技广场,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是进行文艺演出、成果推广、学术交流的场所。“凤鸣台”是一座螺旋式的双层圆亭。登台眺望,便可一览凤凰苑的全景:宽广碧绿的草地,郁郁葱葱的名木果树,弯弯曲曲的小溪,清澈明净的湖水以及白色的育苗大棚尽收眼底。十几座风景桥将各个景区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久居城市的市民,在凤凰苑既可以尽情感受田园美景,也可以学习了解农业科普知识。园内名优树种150多个,名贵花卉数百种,既有国内的名木花卉,也有国外的新鲜品种,可谓奇花名木的荟萃园。休闲娱乐景区是孩子们的自由天地,有60多个游乐项目,既可以观看动感电影,也可以玩森林探险、空中飞碟、海底世界、弯月飞车等惊险、新奇的游戏。(见彩色插页第14页)
徒骇河昌东橡胶坝集蓄水、城市防洪、旅游开发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水利工程。位于聊城城区东郊徒骇河干流上。工程蓄水容量1100万立方米,使徒骇河与东昌湖、古运河贯通,成为江北水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斜体墙式的坝体、无搭接缝的橡胶水坝,坝底长70米,上部长93.5米,设计水深5米,坝袋面积1666平方米。单孔跨度、坝高、坝袋面积为全国之最。橡胶坝上游地段已经开辟成为风景旅游区,游客在橡胶坝上船,可到达四河头水利枢纽工程,在途中可以欣赏两岸美丽的风光。(见彩色插页第13页)
临清旅游区是聊城“水浒旅游线”、“古运河民俗文化旅游线”上重要的景区之一。位于临清市区。临清地处鲁西北边陲,是著名的运河名城、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大运河从其腹地穿过,更有马颊河、卫水左右呼应,地上为海相沉积,地面为黄河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气候四季分明,京九铁路贯通南北,公路四通八达。临清自三国曹魏时期开挖白沟运河开始,到隋朝的永济渠、元代的会通河、明代的京杭大运河,积淀着丰富的运河文化,遗留下诸多人文景观,以其辉煌的历史载入运河史册。古建筑临清运河钞关、清真寺、清真东寺、鳌头矶、舍利宝塔,作为一组历史文化遗产,于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景点还有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季羡林先生资料馆、
宛园等。
临清运河钞关古建筑群。位于临清市后关街。始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是明、清两代政府派驻临清督理漕运税收的直属机构。旧志载:“漕运商舶皇华冠盖之所必经,户部分司榷关在焉。”宣德十年(1435)升为户部榷税分司(京师直辖),下设5处分关,直控督理关税,以御史或郡佐通判官充任专职,“弘治初户部岁出主事一人,景泰(1450)以来屡以文武重臣奉敕临莅”。万历年间(1573~1620)征收税银8.3万余两,多于京师崇文门税关,居全国漕运八大钞关之首,占全国税收的四分之一,在明代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原钞关建筑占地4万多平方米。关堞前由河口正关、阅货厅、“裕国”、“通商”两坊组成,称“前关”,街因名 “前关街”。关堞后为关署仪门、正堂,南北穿厅各三进院落,置穿厅、船料房、巡栏房、衙皂房、税银库、鼓铸坊等,称为“后关”,街因名“后关街”。清光绪二十七年 (1901)运河漕运停止,钞关署治遂废。自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60年代初,一直为临清县人民政府所在地。至2001年底,钞关遗址仍有关署、仪门、正堂、穿厅舍房80余间,弥足珍贵。钞关是运河文化的一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王朝佐反税监斗争的发生地。2001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见彩色插页第5页)
鳌头矶位于临清市卫运河分叉处。建于明嘉靖年间。明初,临清治所由旧县村迁至今市中区考棚街,周围方圆数里称为“中州”。据《临清县志》载:“在鳌背桥西南数十步中州东起处,砌以石,如鳌头突岀。筑观音阁于其上,旧闸、新闸各二,分左右如鳌足,而广济桥尾其后”,知州马纶题曰“鳌头矶”,鳌头矶之名由此而来。存有古建筑一组,周围楼阁环合。北殿3间,称 “甘堂祠”(俗称“李公祠”);南楼3间,名“登瀛楼”(俗称“望河楼”);西殿3间,曰“吕祖堂”冻楼3间,谓“观音阁”。阁建于楼上,呈方形,飞檐挑角,木隔落地,玲珑别致。矶底部系以砖砌就的方台,台中间东西向有门洞,洞楣上书“独占”二字,台上阁楼歇山,前出抱厦,后落一垒,主体用3、5、7梁架构成,上覆筒瓦,脊上有陶制兽形装饰,飞檐4排。整个建筑结构严谨,布局得体,玲珑纤巧,古色古香,是明代北方地区典型的砖木结构建筑群,素有“鳌矶凝秀”之美称。“鳌矶凝秀”古为临清16景之一,是城内最繁华的地方。登临其上,可望“粮艘麋集、帆檣如林”,碧波荡漾,景色绮丽。清末,津浦铁路通车,河运停航,鳌头矶渐失当年风采。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丁浩川、黑若仙、王笔一、秦和珍等共产党人在此创办《力报社》,建立“战委会”,此
471地便成为宣传抗日、传播马列主义、组织群众投身革命的场所。1992年被列为地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依原貌修葺一新。1994年又进一步彩绘修缮,并将临清市博物馆设置于矶内。2001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见彩色插页第5页)
清真寺俗称北礼拜寺。古建筑群,全国十大清真寺之一。位于临清市城西卫运河东岸先锋桥畔。保存较为完整。始建年代无考。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清嘉庆十四年(1809)曾两次重修。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坐西朝东,主要建筑沿东西轴线排列,依次为大门、望月楼、大殿、角亭、讲经堂、沐浴房、后门等。望月楼为歇山重檐牌楼式建筑,结构精巧,玲珑别致。门楣正面镶有毛泽东手书的“清真寺”匾额。楼后面悬挂两块匾额,一为“正意诚心”,一为“彝伦攸叙”,系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的名人书写。大殿由正殿和后殿组成。正殿3间,抱厦为前,殿前丹墀一方,两侧围以玉石栏杆。殿顶为庑殿式结构,覆有黄、绿琉璃瓦,飞檐四出,犹雄鹰振翼,雄伟壮观。殿门为落地花格扇,斗拱、透雕挂落、雀替具典型明代风格。正门两侧悬挂着清代康熙年间临清知州、著名书法家书写的楹联,上联“乾资始坤资生极两仪成象成形莫非真宰造化”,下联“物何明伦何察萃千古希贤希圣俱是克念得来”。正、后殿间有3券顶门相通,墙面绘制花鸟图案式壁画,藻井为阿拉伯文字相结合式图案,彩绘工整艳丽,变化有致得体。后殿由3座圆顶突起的塔楼勾连组成,顶部呈回字叠压形交叉上升,风格殊异,具有伊斯兰典型建筑风格。三塔楼顶部外形为三巨型鎏金葫芦,殿顶配以琉璃瓦,起脊飞檐,使中国传统建筑技艺与伊斯兰建筑风格相得益彰,浑然一体,别致独特。前后殿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正中设有“圣龛”,朝向圣地麦加;左右有敏拜楼,可供2000余人礼拜。正殿左右建有角亭对称,南北各建讲经堂1座,堂前为卷棚廊厦,花格落地门,八角开窗,匾额、楹联点缀其间。整个清真寺建筑布局精巧,结构严谨,是不可多得的建筑艺术佳构。2001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见彩色插页第5页)
清真东寺位于临清市城区卫运河东岸,与北礼拜寺隔路相对。是临清三大名寺之一。始建于明成化元年(1465)。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建筑有大门、二门、穿厅、正殿、南北讲经堂、沐浴室等。正殿为殿式造形,殿顶呈凸安形,四角飞檐,门为落地格扇,殿内松木地板,悬阿拉伯文经字匾6块,水彩各形阿拉伯文通天柱8根,尤为珍贵的是殿内至今保存30副绵纸壁画,为国内同类建筑中罕见。殿内圣龛两侧为阿文圆光,
左侧字意为“你们进入穆斯林行列吧”,右侧字意为“你们进入主的乐园吧”。殿堂内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对厅面阔3间,进深2间,落地格扇,6门相连,前有门楼彩绘精雕,造形别致,上悬古匾3方,为“万化朝真”、“一本万殊”、“道有统宗”。整个建筑融中国传统建筑
艺术与伊斯兰文化为一体,是不可多得的建筑艺术精品。2001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舍利宝塔俗称临清砖塔。位于临清市城西北2千米的卫河东岸。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原有永寿寺,规模显巨,殿宇恢宏。清乾隆五十年(1785)张度纂《临清州志》载:“州人大司空柳佐起建‘舍利宝塔',九级,九年乃成。”塔为砖木结构。原塔高61米,原塔刹折损,未再修复;今高53.44米,8面9级,每面长4.9米。塔座为条石砌基,底座围长39.2米,自底,至密檐高约5.3米,密檐宽1.55米。底层设门向南,门楣石额刻有“舍利宝塔”4字,为明进士按察使、郡人王成德所题。匾额左下落款为“大明万历癸丑岁仲秋吉日”。塔身自下而上逐层递减,收分得体。自第二层向上,每层8面设门,4明4暗,均等对称,十分美观。每层每面有“阿弥陀佛”4个陶质字,全塔共计216套 “阿弥陀佛”,独具匠心。每层檐下有陶质花纹斗拱,每层转角柱下以莲花承托,各角均有雕花木椽挑出,上系铜铃。塔内有通天柱为中轴,壁有螺旋式转梯,依次上至第九层。从第二层到第九层的大砖上都有确切年号,自下而上记有万历三十六年、三十八年、三十九年、四十年、四十五年、四十六年造,并镌刻有烧砖窑户和作头。各层壁内嵌刻石,镌有建塔经过、筹资情况和捐资人姓名与住址等。第三层内壁有《修建观世音菩萨疏》石刻,落款为万历三十九年(1611)岁次辛亥仲冬望日;第六层内壁匾额上镌刻有“秀聚中天”,下落款为汪道济题。东西两窗楣额上镌刻“东兴岱岳”、“西引太行”的题字,壁内嵌有刻石为“舍利塔第六层经造”,文中载“信官汪道济捐资独立完工……”。塔刹呈盔形,
临清清真东寺为省内罕见。整个建筑巍峨壮观,风格浑厚大方,为临清繁荣的见证。2001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见彩色插页第5页)
大宁寺坐落在临清市大寺街。同静宁寺、天宁寺、满宁寺并称为临清四大寺。始建年代无考,明万历、清乾隆年间先后2次重修。全寺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原寺院坐北朝南,三进院落, 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为山门、戏楼、大雄宝殿、伽蓝殿,东西两侧辅以对称禅堂、斋堂,是座“壮丽甲于诸刹”的建筑群。现存大雄宝殿,面阔5间,进深3间,抬梁式木构架,单檐硬山布瓦顶,前后建有4柱迎檐廊, 檐廊硬山卷棚顶与主殿相配连,成勾连塔式。殿中原
塑有释迦牟尼像,还供奉观音、文殊、普贤3尊佛像。为临清现存较完整的寺观古建筑。现存有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大宁寺稳长老重修大雄宝殿碑记》等3道碑碣及经幢,碑文中记有当时“环四周为市廛,金银钱帛,贝玉珠玑堆积如山”的民间商业繁荣景象。系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凤凰岭位于临清市城区内。清乾隆皇帝南巡时因其美景而多次驻跸漫步、题榜作联,故名凤凰岭,并以“凤岭钟英”而列入临清十景名册中。绵延数里,被京杭大运河所缠绕。南侧碑林内,有乾隆御碑、仇志海作高元钧铜像、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故里碑等上百通碑。“绕堤尽是苍烟护,幽事曲榭碧水环”,景致秀丽。
龙山森林公园位于临清市区西南部,城南运河东岸。明永乐十五年(1417),鳌头矶北侧元代运河淤塞,遂开挖会通河南支自头闸人卫,挖出的泥土集中堆积起来。此后,运河每年疏浚,清出的泥土便累积在土山上,经400多年的堆积,终于形成了鲁西平原上最大的人造土山。原来山上建有六角单檐式小亭,名观化亭。旧志称“南亭观化",为临清十景之一。中华人民
共和国建立初期,龙山辟为“龙山公园”。近年来,在山上建起了卧龙亭、望岳亭,山下建有3座古色古香的望月亭,并广植树木花草,修筑游山小道,辟为龙山森林公园。
五样松位于临清市城东陈家坟村东北、“锦衣陈
氏茔”内。传为明永乐年间所植。树高16米,树干围长1.9米,树枝干虬突,冠盖如伞,味香过檀。1935年 《临清方志》载:“陈家坟村东陈氏茔内,有松一株,黛色参天,蔚然深秀”,“老干轮困,实为巨观“。以 “东郊孤松” 之名,列入 “临清十景”。其叶有米粒、竹蔑、针、刺、喇叭5种形状,故称“五样松”。有人说此松为五种松柏苗扭结,日久成为一体,故生五样叶。亦有人说树本身就是异叶之品种,属松柏科。此松在1943年、1969年曾两次内燃,历时80多天,树干腹空,枯枝增多。1987年,市城管会筹款万余元,垒砌台阶石栏,加以修整养护,古树又换新颜。
九龙温泉位于临清市新华路南段,方圆百里最大的温泉游泳池。1992年2月打出温泉井,1996年2月建温泉游泳池。水源是地下天然温泉水,水温在
42°C左右。泉水含多种矿物质,有很高的医疗健身功能。游泳池内设有假山、亭榭,环境优雅舒适,有深水区、浅水区、儿童游泳区。温泉区集娱乐、餐饮于一体, 是人们休闲游乐的极佳去处。
张自忠将军纪念馆位于临清市青年路中段。张自忠,临清市唐园村人。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指
473挥,率部与日军血战。1940年5月,在湖北宜城壮烈牺牲。为弘扬其爱国精神,中共临清市委、市政府于1998年10月建成此馆。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建筑为仿古式,典雅大方。展厅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序幕厅,其中陈列有毛泽东为张自忠题写的“尽忠报国”,以及张自忠牺牲地湖北宜城十里长山、抗日战争爆发地北平宛平卢沟桥的巨幅照片。第二部分为张自忠生平事迹展览,展有200余幅珍贵历史照片和部分文字资料,系统地介绍了其功绩。第三部分为张自忠纪念碑廊,共收入朱德、董必武、李先念、郭沫若、李宗仁、孔德成、季羡林等题词碑刻50余块。第四部分为张自忠故里碑亭。该馆已被列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见彩色插页第5页)
季羡林先生资料馆位于临清市青年路中段。季羡林,临清市官庄村人,当代著名学者,被誉为“学界泰斗”。1998年10月,在季羡林87岁寿辰前夕,为弘扬其严谨的治学精神,由中共临清市委、市政府筹资兴建。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库房面积80平方米。为仿古式建筑。资料馆内有事迹展,展出季羡林各时期的图片200余幅;图书陈列,陈列有《季羡林文集》、《传世藏书》以及季羡林所编著的各类学术、文学作品集等;馆内陈列有季羡林铜像。自建馆以来,每年不仅接待国家、省、市各级领导,还接待了众多的参观群众,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基地。(见彩色插页第5、第42页)
宛园位于临清市第二色织厂内。系民营企业家宛秋生私家园林。1999年动工修建,2001年竣工。占地面积6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内设热带鱼馆、奇石馆、运河文化资料馆和名人书法碑廊。园内建有石峰、小溪、涧溪木桥、木质风雨桥和人造瀑布等,具有苏州私家园林之风貌。加之名家大作汇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融洽和谐。整个园林以运河文化为内涵,布局紧凑灵活,空间划分时闭时合、曲直相间、气氛各异。学界泰斗季羡林称之“壶中大地,曲径通幽”。
冠莘旅游区由冠县和莘县的旅游景点组成的旅游区。位于聊城西部、黄河故道。主要景点有伊尹耕处、武训祠、箫城遗址、韩氏墓地石刻群、马颊河度假村、马西林场乐园、鲁西北烈士陵园、马本斋烈士陵园等。还有联合国2606项目森林景区。
武训祠位于冠县柳林镇。主要建筑有武训祠和武训墓。武训祠始建于1903年,仅3间。1937年,由时任山东教育厅厅长的何思源拨款重建。1997年5月重修。祠堂为歇山式砖木结构,阔5间,进深3间,飞檐高挑,肃穆庄严。祠后为武训墓。1896年12月5日武训在临清自己创办的御史巷义学去世,殁后葬于当时的崇贤义塾东壁外,即今墓所在位置。1989年6月重修。墓北面为陈列室,展示了武训的生平史迹及其文物。1995年9月,在祠前建有百米碑廊,碑刻26块;在祠右前方建有高歌台,又名“嘤鸣台”;在祠左前方建有“武训魂亭”,亭额由著名学者季羨林题写。(见彩色插页第8页)
萧城遗址位于冠县馆陶镇东南3.5千米处。据
记载,为辽国萧太后为驻兵中原而于宋真宗景德元年 (1004)筑成,亦称歇马城、驻马城。传为辽兵用头盔装土,一夜夯成,俗称“盔安城”。因1967年在城内发掘出的明隆庆年间山西按察司杨师震之墓志铭中有“葬于肖城之源”字样,故又名肖城。城为正方形,边长1300米,面积169万平方米。
四门均系“扭头式”建筑城墙系土筑,尚存者上
宽8米、下宽13米,最高处为13米,坚固如初。城门、箭楼、点将台、饮马井、万人坑等遗址尚存。“规模之宏大,保存之完好,长城以南,首屈一指”。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宛园
萧城遗址马颊河度假村冠莘旅游区休闲度假旅游景点之一。位于聊城城区西部25千米处马颊河东岸、济邯铁路及329省道北侧。始建于1972年,总面积181公顷。原仅为生态公益性林场,内有防护林场、优质品种果园、良种稻田、中华鳖繁育养殖场、观赏鱼繁育场、野菜自然保护地、自然猎场、优质用材树等,并栽植江南毛槐、紫荆、红瑞木、紫叶李、西府海棠、榆叶梅等观赏树木20多个品种共2000株。2001年5月1日林场被辟为度假村,并对外开放。为完善旅游功能.村内建有游泳池、垂钓池、人工造山、水上餐厅、乡间别墅(欧式木屋)和宾馆;建有蒙古族、朝鲜族、藏族、傣族、苗族、布依族等多个民族的特色建筑;辟有供不同年龄的人们进行游乐的儿童乐园、青年乐园和情侣乐园等。(见彩色插页第8页)
鸭梨之乡冠县别称,因种植历史悠久且全县成片梨园30万亩而得名,尤以韩路、张八寨、邓官屯、刘屯一带著名。兰沃乡韩路村有一“梨树王”,高8米,粗可二人合抱,树冠占地近百平方米,已有330多年的树龄,年产鸭梨1500余千克,树型之高大,树龄之古,产量之丰厚,均为全国第一。百年“红子”树,叶似梨,花似桃,果似山楂,十分罕见。另有“八仙聚”、“卧龙树”亦成景观。春暖时节,”堆雪铺玉三千顷,飞甜流香十万家”。每逢清明佳节,冠县都要举办“梨花节”大型观光活动。(见彩色插页第8页)
伊尹耕处与伊尹庙伊尹耕处位于莘县城北单庙乡大里王村西200米处。伊尹庙位于莘县县城内。伊尹,名挚,商初大臣。《孟子•万章上》曰:“伊尹耕于有莘之野。”其生于空桑,长于伊水畔,成年后曾躬耕于有莘之野。清光绪十三年(1887)《续修莘县志》载:“莘之北门有伊尹田,伊尹田之北八里有莘亭,世传伊尹躬耕处也。”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东昌知府程光珠访求古迹,大书“莘伊尹躬耕处”6字,题曰“尧舜之道,吠亩之中,圣作物睹,龙云虎风”。在今莘县大里王村西,仍立有“莘亭伊尹耕处”碑。在莘亭东古有伊尹庙,又称任圣祠。为汉时创建,后多次移址重修,清代移于城内。有正堂3间,门1间,周环垣墙,院内松柏参天,气象幽森,古为莘县八景之一,曰“伊庙松风”。(见彩色插页第8页)
韩氏墓地石刻群唐宋石刻群。位于莘县董杜庄乡梁丕营村东北。系唐末魏博节度使韩允中及其父韩国昌墓葬神道石刻群。墓葬坐北朝南,地表封土已平。石刻存有韩允中墓碑、韩国昌神道碑、墓表、豕、
羊、马、武士俑。韩允中墓碑和韩国昌神道碑形制大小基本相同。碑身与碑额为整石雕出,通高6.8米、宽2.13米、厚0.77米。额上浮雕6条龙,曲折盘绕,层次分明,龙首饰在碑首侧,碑首正中留有圭字形额。碑文多有残缺,可辨者有2500余字,书体工整秀劲,波折险峻,有褚体韵致。墓表,位于神道碑的最南端,八棱形,通高3.49米,表首圆形,饰仰莲,座方形。八棱柱体上刻有宋绍圣二年的简短文字,记叙了宋代补添神道石刻的经过。石豕,首残,残高1.12米。肌肉雄健,四足有力,蹲坐于方形基座上,隐露出勇猛不可侵犯的样子。石羊,高0.92米,俯卧在长方形基座上,双角大而弯曲,安祥地注视前方。石马,首尾长2.36米,高1.60米,着鞍辔,雕琢浑朴。马左前雕岀一胡服束带牵马石俑,头部已残,高1.40米,形象威严,神态逼真。武士俑,头戴冠,双手持剑站立在方形台基上,高2.73米,短颈,双目圆睁,威武庄严。韩氏先世为河南汝南人,世为魏将,国昌官至贝州刺史,唐大中六年(852)卒。允中官至魏博节度使,乾符元年(874)卒。父子俱为显官,故神道石刻之高大雄伟有异于常。1992年6月被山东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见彩色插页第8页)
马西林场见经济分编“莘县国有马西林场”条。
鲁西北烈士陵园又名丈八烈士陵园。聊城市境内最大的革命烈士陵园。位于莘县大王寨乡东丈八村。始建于1945年。占地面积约6公顷,南北长740米,东西宽170米。陵园坐北朝南,主要有门楼、纪念塔、纪念室、烈士墓组成。门楼为古典式建筑,1957年重建。纪念塔高16米,八面八角,楼阁式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00平方米。第二层塔壁镶嵌着8面石碑,刻有当时冀鲁豫边区党、政、军领导人书写的碑文和为革命牺牲的925位烈士的英名录、烈士传略。塔北为3间烈士纪念室,室中悬挂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亲书的挽联和部分烈士的照片、事迹。园中北首是鲁西北全体党政军民1945年敬修的肖永智、张炳元、史钦琛等烈士墓23座。(见彩色插页第8页)
马本斋烈士陵园位于莘县张鲁回族镇南1000米处。1944年2月,冀鲁豫军区第三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著名的回族抗日英雄马本斋病逝后安葬于此。1954年,烈士灵柩移至石家庄华北烈士陵园。1985年在烈士原葬处重建。陵园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670平方米。整个陵园由红砖花墙围合。主要建筑有阿拉伯式穹形大门、中国古建筑式六角形纪念亭等。坐置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由一条通道贯穿其
475马本斋烈士陵园
中。园内翠柏掩映,绿草如茵。重建后的陵园融合古代建筑与阿拉伯建筑风格于一体,庄严、典雅、肃穆。每逢清明节,总有不少人到陵园扫墓。宋任穷、段君毅等也曾到此凭吊。为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阳谷旅游区聊城市“水浒旅游线”上重要的景区之一。阳谷县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景阳冈龙山文化城的发现,标志着4300多年前,这里就已发展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先民“武松打虎处”石碑为南宋时期所立。山神庙已有200余年的历史,共3间,建在长30米、宽25米、高4米的土台上,坐北朝南,青砖灰瓦。庙内塑有武松打虎造像。庙的左前方立有原中共山东省委书记舒同题写的“景阳冈”石碑,右前方立有著名书法家杨萱庭书写的高3米的“虎”字碑。虎啸亭位于景区西部,六角单檐,由徐悲鸿的夫人、书法家廖静文题名。碑林在山神庙以北。因武松打虎的故事广为流传,故到景阳冈参观旅游的学术界名人大都在此题词、赋诗、作书、绘画。.有关人员整理后,刻石立碑。经多年积累,碑林渐成规模,至2001年底,有碑刻46碣。武松庙在北冈活动中心。生于邺阿之间的战国兵家孙膑生活并曾征战于此。以生产
阿胶著称于世的古阿井、武松打虎的景阳冈更是阳谷古老文化的见证。《金瓶梅》、《水浒传》中讲述的许多故事以及发生在清乾隆年间的王伦起义、1928年共产党领导的坡里农民暴动、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等事件都发生在这里。区内主要景点有景阳冈、狮子楼、海会寺、古阿井、迷魂阵等。
之巅。门匾额“武松庙”为赵朴初所书。园中东亭内为武松打虎处碑,西亭内为新铸大钟。大殿系5开间3进深歇山式建筑。殿内正中为武松塑像,像上悬挂“勋业昭彰”4字匾。墙壁上饰有国家一级美术师和民间艺术家合作的多幅木质彩刻壁画。“武松打虎”浮雕石像伫立在山冈前。由著名画家刘继卤创作,象征着除
景阳冈位于阳谷县城东16千米张秋镇境内。传为《水浒传》中描述的武松打虎处,也是龙山文化城遗址所在地。总占地面积33.3公顷,其中水面10公顷。景区内沙丘起伏,莽草丛生,林阴蔽日,一派荒野景象。其主要景点有三碗不过冈酒店、乡民告示处、县衙告示处、山神庙、武松打虎处、石碑、虎啸亭、武松庙、湖心岛、钓鱼台、碑林、虎池、猴山、鹿苑、箭场等20余处。
武松庙
武松打虎塑像
武松打虎处碑
山神庙暴安良、见义勇为的武松精神。“天下第一虎”石位于景阳冈南部,传为武松打死的那只老虎的化身。“景阳春晓”石位于景阳冈南端的一块神奇的巨石,形体美妙,正看如一“山"字。上刻著名书法家刘艺所书“景阳春晓”4字。整个景区集武松打虎游、森林生态游、水上娱乐游于一体,是一处访古寻迹、放松身心的旅游胜地。2001年被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见彩色插页第6页)
狮子楼景区位于阳谷县城中心。占地面积1.67万平方米。分《水浒传》文化区、宋代民俗商业文化区、《金瓶梅》文化区3部分。《水浒传》文化区主要有宋代城门楼、武大郎炊饼铺、姚二银匠铺、赵四纸马铺、胡正卿冷酒馆、县衙等,这些景点组成紫石一条街。宋代民俗商业文化区有西门庆的盐铺、当铺、绒线铺、绸缎铺、生药铺5大店铺,丽春院、戏楼、玉皇庙、狮子楼大酒店、客栈、赌场等,组成狮子楼一条街。《金瓶梅》文化区以西门庆豪华的七进庭院为主体。
狮子楼位于阳谷县旧城中央十字街首。据《金瓶梅》、《水浒传》所记,初称“狮子桥下大酒楼”、“狮子街桥下大酒楼”,后称狮子楼,系武松斗杀西门庆处。创修年代无考。原为2层土楼。1958年重修为2层砖木结构仿古形式楼房,上、下各5间,总高15.5米。1983年由上海同济大学教授、著名古建筑专家陈从周指导设计,山东曲阜仿古建筑队建设施工,再次重建,1984年6月竣工。占地面积451平方米。重建的狮子楼为仿宋式建筑,2层面,阔5间,进深3间,高15.8米,楼身坐西朝东,青砖灰瓦,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雄伟壮观。著名作家茅盾亲笔题写了“狮子楼”扁额。楼前列石狮4对,楼内有《水浒传》故事壁画多幅,水浒人物塑像8尊,形态逼真,生动传神。狮子楼因《水浒传》中描写的武松斗杀西门庆故事而闻名远近,游览者络绎不绝。当代文化、学术界名人沈雁冰、刘海粟、李苦禅、顾颉刚等均有题咏。(见彩色插页第6页)
海会寺清代古建筑群。坐落于阳谷县阿城镇东南隅。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后经乾隆、光绪年间两次扩建续修,形成了殿宇巍峨、楼阁连亘的清代典型古建筑群。为华北五大寺院之一。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原有殿宇楼阁168间。至2001年仅存81间。由大殿、戏楼、碑亭、千佛阁、刘公祠等部分组成。主体建筑既自成一体,又与整体结构协调融洽。建筑系采取北方传统的民族形式,砖木结构,飞檐斗拱。寺内尚存有碑刻、石雕、木雕、彩画及康熙手书诗文。近代经住持僧人化缘修缮,又重现昔日光彩。(见彩色插页第6页)
古阿井位于阳谷县城东北20千米处、古运河西岸、东阿故城遗址中央。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史料有关阿井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其后几经重修,至今不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东阿县古城‘大城北门内西侧皋上有大井,其巨若轮,深六、七丈,岁常煮胶以贡天府,本草所谓阿胶也,故世俗有阿井之名。” 古阿井深数丈,以青砖砌成,井口覆以石板。井旁石亭重建于清光绪五年(1879),六角对称,结构紧凑而雕琢精细;亭内有石碑一幢,高约5尺,宽2尺余,篆刻“古阿井”3字;正额题“济世寿人”4字,左右楹联为“圣代即今多雨露,仙乡留此好源泉”。井水色绿而重,清洌甘美,杂质很少,水中富含钙、镁、钾、钠、锶等1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水质极佳,是天然的保健矿泉水。用此井水熬胶,易除杂质,且能增加疗效。因此当地所产阿胶为历史上公认的正宗阿胶,素有“贡胶”之美誉。如今的古阿井与张秋的清真寺、阿城的海会寺、临清的清真寺、聊城的山陕会馆、东昌湖相连,组成古运河民族文化旅游线。(见彩色插页第6页)
迷魂阵与孙膑阁迷魂阵位于阳谷县城北6千米处。有大、小迷魂阵之分,相传是孙膑智斗庞涓的古战场。众多学者专家与军事研究者称其为战国故垒,是中国军事文化的活化石,是当今保留最好最完整的军事旅游村。迷魂阵村建筑格局奇特,全村路径斜曲,由东西并列的两大块分成前后两街,中间折一个大弯,整个呈牛梭子形。房屋则随街道走向而建,斜度不一,定向各异,虽然一条街两旁的房屋都称堂屋(北屋),方位却正好差90度,犹如迷宫一般。外来人人村,不论空间感(方向感)还是时间感都会产生错觉,正所谓“进了迷魂阵,状元也难认;东西南北中,到处是胡同;好像把磨推,老路转到黑”。孙膑阁位于小迷魂阵村东与杨庄交界处,坐北朝南,3间2层,阁前有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所立“万民感灵碑”。孙膑像塑于上层靠北墙中间,另有其侄孙燕、徒弟毛遂、坐骑青牛等多个
万民感灵碑塑像,墙上绘有多幅有关孙膑的彩色壁画。再往西南四五里郭围子村建有孙膑庙。
阳谷坡里天主教堂山东西部最大的教堂。位于阳谷县定水镇坡里庄。是一座结构完备、功能齐全、建筑精美的天主教堂。1928年中共党组织领导的著名的坡里起义就发生在这里。教堂坐北朝南,由8栋西式洋楼相互连接组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包括大教堂、修士楼、修女楼、育婴堂、修道院等等。据《聊城地区志》记载:清光绪七年(1881)德籍神甫安冶泰和奥籍神甫福若瑟到阳谷县坡里庄传教,次年购地建堂。至光绪十五年(1889)教堂建成,教务得到迅速发展,遂成立坡里本堂区,辖阳谷镇、范县、观城、朝城、梁山等地堂口。1933年,经罗马教廷批准成立阳谷宗座监牧区,主教府设在坡里教堂。1939年,阳谷监牧区升为宗座代牧区。1945年,阳谷代牧区升为主教区。1947年,因战争等原因教会活动基本终止。古老的坡里教堂,堪称建筑精品。至2001年底,教堂存200余房间,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
刘邓大军渡河指挥部旧址位于阳谷城南11千米的沙河崖村。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人民解放军4个纵队13万人,在东起位山、西至临濮集的150千米长地段强渡黄河时,将渡河指挥部设在沙河崖村。1996年秋,修建“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指挥部纪念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迟浩田题写了馆名。馆内收藏当年邓小平赠给房东的军用木箱,刘伯承和邓小平曾用过的桌椅和茶具,参加渡河作战的领导人的题字、回忆文章等上百件革命历史文物。被列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东阿旅游区聊城市重要旅游景区之一。位于东阿县境内,黄河北岸。东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上至五六千年的大汶口文化遗址、龙山文化古城,下至汉魏以来的人文遗迹,直至名牌产品阿胶之产地,无不引人注目。在旅游区,人们既可尽情领略风景秀丽的鱼山及滔滔黄河,凭吊中国汉字鼻祖仓颉陵、建安才子曹植墓,又可欣赏到闻名全国的杂技、拳术、戏曲等艺术表演。主要景点有鱼山、曹植墓、仓颉墓、黄河八景、艾山卡口等。
鱼山坐落于东阿县城东南20千米处的黄河北岸。属泰山西来余脉。海拔82.1米,占地80余公顷。相传,因其形似甲鱼,或曰古建鱼姑庙于山顶,故名鱼山。因汉武帝所作《瓠子歌》中有“吾山平兮钜野溢”之句,又名吾山。春秋时属齐。魏晋时建有一座神女祠,供奉神女成公智琼。西晋文士张华根据魏嘉平年间济北郡从事掾弦超与神女智琼在鱼山的一段恋情故事,写下了著名的《神女赋》。唐代大诗人王维登鱼山访古,作《鱼山神女歌祠》。明清之时,鱼山上建有“吾山书院”。三国时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人物曹植曾受封东阿王,后虽卒于阵地,其子依然遂其遗愿,于其死后第二年,将其迁葬于鱼山西麓。曹植墓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墓的四周有子建祠、曹植墓碑、七步路、羊茂台、洗砚池、闻梵处、梵音洞、摩崖刻字、鱼姑庙、观河亭、仙人足印、穿阳洞、浴仙池、龙山文化遗址、中日两国鱼山友好纪念碑和历代碑刻等古迹。鱼山脚下即是滚滚黄河,隔河面对连绵群山,景色十分壮观。
曹植墓古墓葬。位于东阿县鱼山西麓,坐东朝西。建于魏太和七年(233)。曹植墓依山营穴,封土为冢。南临鱼山八景之一的“星落陨石”,北傍曹植读书之地羊茂平台。墓顶悬崖峭壁,灌木葱郁。1700余年来,古墓沧桑,历经磨难。据记载,早期“兆茔崩沦,茂响英声,远而不绝”。隋建《曹植墓神道碑铭》载:北齐皇建年间,曹植的第十一世孙曹永洛奏请孝昭帝恩准,在鱼山“复兴灵庙”、“雕镂真容”。又据《东阿县志•古迹志》载:“元时以王为东阿城隍,后令宫钦改正其讹, 别祠王于邑城。其后城迁祠废。明隆庆间,县令田乐
478建祠于墓下,有屋三楹,未设庙貌。”因经年久远,古建筑均已湮没不彰,目前只剩几幢古碑。古碑中隋开皇十三年(593)所立的神道碑甚为珍贵。碑高2.57米, 宽1.03米,厚0.21米;碑顶呈半圆形,石料较粗,为灰白色岩石质;有额无题字,但龛中,粗镂造像,因年代久远,造像面容已毁,只剩残迹;额背浅雕盘龙,尚清晰可辨;碑文22行,每行42字、43字不等,共931字,漫漶脱落57字,现存874字。碑早年曾湮没在大清河(今黄河)中,到清代始捞出,还置于墓前,并建碑楼保护。另外还有2方石刻也较为珍贵。其一是明传碑,字迹剥蚀严重,仅能辨认碑冠“魏陈思王传碑”6个小篆体大字标题。另一方是大明弘治八年山东按察司洽阳九皋子用章草狂书的一首七律诗,诗曰“人才三国数谁良,子建于曹独有光。七步诗成名盖世,千年冢陷骨闻香。鱼山西麓斜阳老,胶水东阿衰草荒。今日我来寻掩处,精灵安妥花傍徨”。墓前现还存有清代题诗碑和民国时期墓碑1幢,保存良好。1951年6月,平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该墓进行了清理发掘。墓室砖结构,墓壁采用三横一竖砌法。墓壁及顶部均抹一层厚约0.5厘米的石灰面。平面呈“中”字形,由外甬道、前室、后室3部分组成。甬通与前室、前室与后室之间各有1道门。墓全长11.40米,前室最宽为4.35米。甬道长2.20米,宽1.47米,高2.24米,券顶、甬道口用砖平砌封堵。外门道深1.45米,宽0.20米,高1.41米,作为顺砖墙缝横砌封门墙之用。前室呈方形,边长4.35米,高4.80米,大跨度拱券顶。后门道深1.20米,宽1.65米,高1.96米,位于前室后壁偏北部,券顶,两壁中部偏西处砌有宽0.20米、高1.67米的凹槽,亦砌人顺砖错缝横砌的封门墙。后室长2.20米,宽1.78米,高3.31米,券顶坍塌,无后壁。棺木放置于前室中部,已腐朽,从痕迹上观察,应为单棺。棺内铺垫3层,下层为厚约3厘米的木炭灰;中层为豆粒大的朱砂;上层为剪成日、月、星形的云母片。尸体安置在云母片上,已腐朽,仅存部分骨骼。随葬器物共有陶、铜、石器等132件,除玛瑙坠珠和3件玉璜放置于甬道封门墙内侧外,余均放置于棺木两侧。1977年3
月,文物考古工作者又在该墓室前门道高约3米处的墓壁发现一刻铭砖。砖为墓砖,3面刻有铭文,曰:“太和七年三月一日壬戌朔十五日丙午兖州刺史侯昶遣士朱周等二百人作毕陈王陵各赐休二百日别督郎中王纳主者司徒从掾位张顺”。“太和”为魏明帝曹睿的年号,“陈王”为曹植生前最后封爵。墓葬发掘后,甬道、外门道和主墓室由于长期暴露,1978年9月28日,4.35米见方的主墓室及2.2米长的墓道自然坍塌。为保护国家珍贵历史文化遗产,1981年,山东省文物局拨专款修建了墓基围墙,翻修了隋碑楼。1986年,国家又拨专款对曹植墓进行维修,使濒于毁弃的曹植墓,恢复其历史本来面目。1993年,东阿县人民政府对曹植墓周围环境进行了拆迁改造,建起了1.2万多平方米的陵园,修建了陵门,改修了隋碑楼,增建了曹植纪念馆等。1996年11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见彩色插页第7页)
仓颉墓位于东阿县铜城镇王宗汤村之东南隅。原墓前有祠三楹,且古柏参天,碑刻林立。明清两代之《兖州府志》、《东阿县志》均有记载。明万历年间成书的《兖州府志》中载:“在城(指原东阿县城,今平阴县东阿镇)西北三十里,有墓有寺。”道光九年版《东阿县志•古迹志》在仓颉墓条下载:“在县(今平阴县东阿镇)北三十里,墓前有祠,久坦。道光五年知县李贤书捐奉重建。”今仓颉墓所在地之王宗汤村,与记载的距离相符,且至今遗物遗迹犹存。2000年,全国人大代表宋益乔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进行仓颉故地文物发掘重修仓圣祠的建议”,国务院办公厅将此建议转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局明确指出:“仓颉是我国古代传说中创造中国文字的始祖。……历代都认可仓颉造字这一传说。……但因各种原因,祭祀仓颉的纪念建筑都早夷为遗址。因而,我们目前很少掌握与仓颉有关的纪念建筑的详细材料。”又责成地方文物管理部门对仓颉墓“进行考古调查和勘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保护意见和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后经勘探,发现这里是一处龙山文化遗址,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这与仓颉生活的时代正好相符,进一步增加了仓颉墓在此的可信性。仓颉者,黄帝史官,或说是古帝。《世本•作篇》中载:“黄帝使仓颉作书。”《淮南子•本经训》曰:“仓颉作书而天雨栗、鬼夜哭。”汉许慎《〈说文〉序》载:“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相别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汉学堂丛书》辑《春秋纬元命苞》云:“仓帝史皇氏,名颉,姓侯冈,龙颜侈哆,四目灵光,实有睿德,生而能书。……于是穷天地之变,……指掌而创文字。”因此仓颉历代都受人尊敬。修墓、立庙,筑寺、树碑者,代不乏人。现存仓
曹植纪念馆颉墓为方形,底边长17米,高9米,巍然如金字塔般立于平野。墓正前方立有“古仓颉之墓”墓碑,高4.72米、宽1.20米、厚0.40米。另有十几幢有关历代维修仓颉墓之记事碑和文字发展史碑。特别是文字发展史碑,自仓颉造字始,有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等历代名人碑刻。学书法者,不到此地瞻仰开创文字的鼻祖,当为终身憾事。今日之仓颉墓,碑刻林立,翠柏成行,成为人们忆昔怀古的靓丽景观。(见彩色插页第7页)
艾山卡口位于东阿县城东12千米处。黄河下游河床最窄处。艾山与对面的外山形成天然的卡口,使黄河河床在这里陡然变窄,急速的黄河水到此被挤在狭窄的河床内,咆哮、怒吼、奔腾,形成一个不是壶口却胜似壶口的壮丽景观。有诗咏艾山卡口曰:“秋观浪涌冬观冰,正月十六放河灯。黄河鲤鱼跳卡口,艾山脚下锁蛟龙。”
位山穿黄勘探试验洞位于东阿县城西南33千米处。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干线跨越黄河的关键工程——南水北调东线穿黄枢纽工程。工程进口在东平县的解山,出口在东阿县的位山。建成于1988年。由斜井、平洞、水仓水泵房和支洞4部分组成。总长度633.8米。3条直径8.8米的隧洞穿过主河床,总体规划过黄河流量为6000立方米/秒。洞身在地面以下约75米,洞长307.53米。上为滚滚东去黄河流,下是一泻千里长江水,孕育着中华民族历史文明的两大水系在位山交叉而过。
高唐旅游区聊城“水浒旅游线”上重要景区之一。位于高唐县境内。高唐,位于聊城市东北部,东靠泉城济南,南依江北水城聊城。历史悠久,物产和文化积淀十分丰富,既有“金高唐”之称,又有“书画之乡”之美誉。鱼邱湖环绕古城,形成水中有城,城中有水的美丽景观,既有北方古城之神韵,又有江南水乡之灵秀,是鲁西平原上的旅游胜地。主要景点有鱼邱湖、柴府、兴国寺古塔、李苦禅少年读书处、孙大石美术馆等。
鱼邱湖又名城环湖、高唐四湖、高唐城圈湖。位于高唐县县城内。由东南湖、西南湖、东北湖、西北湖4部分组成。为古代掘土筑城而成。其中,东北湖和西北湖以拱桥为界,桥旁建有亭台4座,1958年起注入黄河水。湖面64公顷。湖底平坦,水深常年保持1米左右。湖内有鱼、藕,间有苇蒲。(见彩色插页第7页)
柴府仿古建筑群。位于高唐城内鱼邱湖东北隅湖畔。始建于宋神宗元丰年间,传为后周世宗柴荣之五世孙柴皇城的府第。后多次重修。现在的柴府是1999年在原址重建的。因《水浒传》中所描写的英雄人物小旋风柴进、黑旋风李逵高唐州遇难时,多与柴府有涉,因此,柴府也因《水浒传》的广为流传而名扬天下。整座建筑坐北朝南,可分为东院、西院和西花园3部分。东院为柴府的主体建筑群,有二进院落。主体建筑有大门、前厅、后厅、厢房、长廊等。大门为歇山式建筑,面阔3间,进深2间,东西两翼各有3间硬山南房。南房外侧又各建有四角攒尖顶角亭一座。大门明间檐柱上有楹联一幅,上联曰“水浒传细说替天行道众英雄”,下联曰 “高唐州瞻仰忠义侠胆一豪杰”。前厅坐落在中轴线上,面阔5间,为歇山式建筑。明间檐柱上有楹联一副,上联曰“后周皇脉演绎英雄故事”,下联曰“大宋子民传颂千古佳话”,亦在歌颂水浒英雄柴进。次间檐柱上亦有楹联一副,上联曰“仗义疏财一身肝胆照日月",下联日“替天行道满怀忠义啸山河”。穿过前厅,即为后院。后厅亦为歇山式建筑。明间檐柱上有楹联一对,上联日“把酒临风凭栏眺玉带”,下联曰“举杯邀月依湖吟琼章”。后院西侧厢房内有便门通往西院,院内建歇山式戏楼一座。大门坐北朝南,两翼亦各有硬山南房3间,与东、西两厢长廊围城一个四合院。柴府的整座院落布局紧凑,疏密得体,高低有别,错落有致,飞檐挑角,犬牙交错,雕梁画栋,斗托拱撑。所有建筑皆白灰抹壁、灰瓦覆顶,亮洁明静,古朴大方。院外西侧为临湖花园,累石为山,植树成林,绿草铺地,百花相觑,依岸观水,船行鱼跃,柳绿荷红,让游人流连忘返。(见彩色插页第7页)
兴国寺古塔又称菩萨塔。位于高唐县城北17千米梁村街东。始建年代无考,传为兴国寺寺僧和当地居民共同筹资兴建,明清时曾维修。塔为青砖砌筑,八角楼阁式仿木结构,共13级(存11级),高37.5米。基座为正八边形,周长22.8米,面积33平方米。第一层重檐,檐下设斗拱,北有门洞。第二层到第十层逐渐递减,每层4窗,皆单檐,下有陶质斗拱承托。第十层
480窗呈圭角形。宝瓶式塔刹,刹顶已失。塔体由下而上逐层收分,呈八面棱柱形,高耸人云,挺拔俏丽。从建筑形式特别是斗拱的风格特点推断,宋塔之说似为可信。古塔北5米处有古槐一株,枝干苍虬,巍峨壮观,素有“唐槐宋塔”之说。由于风侵雨蚀、年久失修,塔身破坏严重。1986年对塔基四周进行维修,施工时在距地表下5米处挖出明成化十四年(1478)“敕赐重修兴国寺碑记”碑一通(残)。1999年,省、县分别拨专款对塔进行全面维修,翌年维修竣工。1999年4月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见彩色插页第7页)
华歆墓位于高唐县城东涸河镇大华村北200米处,距县城20千米。墓封土高3米,直径7米。墓室顶部有1平方米的洞。从顶部洞口能看清墓室。墓为砖室结构,上为圆形拱顶,底部呈八边形。据当地群众历代相传,此墓为华庄华姓祖坟。华姓人经常维护,故古墓至今保存完整。据《高唐州志》记载,为三国时期魏臣华歆之墓。
李苦禅少年读书处曾名为启圣祠,又名文昌宫,是过去供奉孔子的地方,也是历代的学堂。位于高唐县城区鱼邱湖西北岸。始建于元至元年间,明洪武三年(1370),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乾隆七年(1742)曾多次重修扩建。主要建筑为大成殿。殿面阔5间,进深4间,占地面积275平方米,为歇山式建筑。顶部正脊前后除用黄、绿琉璃瓦砌出3个菱形外,其余均为灰瓦。檐下斗拱,均为装饰性的附件,非承担重力的实拱,明显为清代建筑风格。国画大师李苦禅少年时代曾在这里接受最早的艺术启蒙。在大成殿门额上,有启功题写的“李苦禅少年读书处”巨匾,殿里面陈列着李苦禅少年时代读书的桌子和凳子、成名后用过的纸墨笔砚以及部分书画和资料图片。
孙大石美术馆位于髙唐县城区鱼邱湖北岸。孙大石,又名孙瑛,高唐县河涯孙庄村人,中国著名山水画家。1982年由孙大石与高唐县人民政府合资修建。占地面积2088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为仿古庭院式建筑。灰瓦屋顶,白色正墙,体现了古朴、高雅的建筑风格。馆分东西两院,建有展厅、四层六角一览阁、长廊、碑墙、画室等。一览阁内展放的“天下第一砚”——龙腾巨砚,为整块巨石,重11吨,由5名工艺师历时3年雕成。还展有中华百砚、孙大石无偿捐赠的上亿年的鱼化石和古动物化石等文物及半个世纪以来的个人绘画作品、高唐籍著名画家的名品大作。
东昌湖旅游区观光、度假、休闲、娱乐、购物为一体的旅游胜地。聊城市旅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榜依中国长江以北最大的城市湖泊东昌湖。在这里,东昌湖环抱着古老的聊城古城城池,旅游观光者不仅可以参观众多的名胜古迹,观赏中国江北水城的独特景观,还能够享受水上活动的欢乐。
古运河文化旅游线聊城市旅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杭大运河南从阳谷县张秋镇入境,北至临清漳卫河人流。明清时期,因漕运兴盛曾给聊城运河两岸带来了400余年的繁荣,留下许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清康熙年间就有“南有苏杭,北有临(清)张(秋)”之说。张秋镇挂剑台、五体十三碑、乾隆晾衣台、戊巳山等名胜古迹很多,都有一段美丽的故事。聊城为运河鼎盛时期九大商埠之一,光岳楼巍然屹立,山陕会馆雕梁画栋。沿东关大街还有傅氏祠堂、古义井、运河大码头、小码头、无税碑、苏州会馆遗址等几处著名古迹。临清古八景中塔岸闻钟、鳌矶凝秀、东郊孤松也在旅游线上。
481水浒旅游线聊城市旅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南起阳谷,经聊城至高唐。以阳谷武松打虎的景阳冈、斗杀西门庆的狮子楼两大景点为重点,以《水浒传》、《金瓶梅》两大名著中描述的古迹为依托,可游览以景阳冈、狮子楼、柴府为重点的众多名胜景点。
冠莘森林旅游带冀鲁豫边区集垂钓、休闲、围猎等民俗活动和生态农业为一体的森林旅游带。聊城市旅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横跨冠、莘两县南北长150余千米、东西宽20余千米的联合国“2606-1” 平原森林开发项目为依托,建有风格迥异的乡村别墅、风景林区,与果园等经济林带互相映衬。
观光旅游依据优越的旅游资源,结合聊城当地实际而开发出的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以东昌府区为旅游集散地,向周围县市辐射。东昌府区以东昌湖和古城区为开发重点,推出水城观光旅游;阳谷县、高唐县和莘县以景阳冈、狮子楼、柴府、野猪林等景点为开发重点,推出名人故里观光和农业观光旅游;冠县以万亩梨园、武训遗迹为重点,推出名人故里观光和农业观光旅游;临清以运河、鳌头矶、钞关、埠头和清真寺旅游区为重点,推出京杭大运河临清段的古运河风情观光旅游和伊斯兰教风俗旅游项目。
休闲度假旅游聊城缺青山,但有秀水,水为聊城增添了灵气和魅力,形成水连城、城连水的独特布局。1978年以来,相继建起一大批高级宾馆、饭店和游乐园。结合马颊河度假村的建设,依托森林、果园、河流、生态农业等旅游资源,推出包括采摘、狩猎、野炊、垂钓以及水上娱乐等旅游项目。所有这些都使聊城成为游客节假日短期休闲度假旅游的理想处所。
森林生态旅游冠县和莘县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尤其是联合国“2606—1”项目林(马西林场)和马颊河林场,配套设施齐全,兴建了风格各异的乡村别墅、风景林区,与果园等经济林带互相映衬,成为冀鲁豫周边地区集垂钓、休闲、疗养、狩猎等民俗和农业生态为一体的森林旅游区。游客可享受森林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旅游等项服务,在休闲娱乐、度假休养的同时,还可进行生态观光。
民俗风情旅游聊城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民俗风情旅游可以增进广大游客对勤劳、智慧、朴实、善良的聊城人民的了解。以东昌府古城区内的明清民俗产品为代表,可为民俗风情旅游者提供诸如牛筋腰
带、聊城毛笔、雕刻葫芦等做工精细且具有较高艺术保存价值的商品。另有《金瓶梅》饮食文化产品以及大型文化节等,充分展示了聊城的风土人情。
水上娱乐旅游东昌湖水域面积5平方千米,水深3~5米,常年不竭,湖水清澈,波光潋滟,系长江以北最大的人工湖。湖的西岸是人们夏季最理想的避暑处,也是集娱乐、游玩为一体的游乐场所。东昌湖各项水上娱乐项目,包括快艇、游泳、划船、气垫船、水上飘伞、水上直升机、垂钓等,充满了惊险与刺激。
军事旅游位于阳谷县四棚乡沙河崖村的刘邓大军渡河指挥部旧址和阳谷县城东北6千米处的大、小迷魂阵,被辟为军事旅游景点。迷魂阵布局不依东西方向直线展开,而呈新月形,两条主街均起自东北,止于西北,中间向南划一大弧线,蜿蜒斜曲,无固定方向;房屋则顺街而建,定向各异。据传战国时期“鬼谷子”王栩曾在此教孙膑、庞涓演习阵法;又说孙膑曾在此设“迷魂阵”大败庞涓。外地游客到此,往往迷失方向,走不出迷阵。
名人故里旅游聊城人杰地灵,名人辈岀,从商朝的良相伊尹开始,有战国时期射书救聊城的鲁仲连、军事家孙膑,唐朝名相马周,宋代医学家成无己,清代开国状元傅以渐、贤臣任克溥、义学正武训;近现代有民族英雄范筑先、抗日名将张自忠,著名学者傅斯年、国画大师李苦禅、学界泰斗季羡林、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等,数不胜数。以孔繁森同志纪念馆为中心,推出了一系列名人故里旅游项目。
东昌宾馆三星级涉外宾馆。隶属于聊城市政府。建于1984年。位于东昌西路西段,南依东昌湖,西临京九铁路聊城站和站前商业区。占地面积3.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拥有各类套房、标准间及普通间300多套(间)。客房装修考究,设有中央空调、自动烟感报警消防系统、卫星电视、有线电视和直拨电话等。宾馆设有风格各异的KTV宴会厅和大中型宴会厅、西餐厅、自助餐厅,提供商务、旅游、邮政、会议、购物、康乐等各种各样的服务。2001年底,有职工410多人。(见彩色插页第9页)
光岳宾馆涉外宾馆。位于东昌东路82号,隶属于聊城市委办公室。始建于1958年。2000年改造装修为欧式风格。占地面积2.5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拥有豪华套房、单人房、标准房216间,计440个床位,有大、中、小会议室8个;有装饰别
482致、风格各异的宴会厅、中西式餐厅32个,可同时容纳1260人就餐;有桑拿按摩、美容美发、足疗保健、夜总会、台球厅、商务中心、购物超市、旅行社等服务设施。2001年有从业人员212名。宾馆曾先后被评为“聊城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山东省接待服务系统“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被授予“省级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示范岗”称号。(见彩色插页第9页)
中苑大酒店三星级旅游涉外宾馆。位于聊城东昌西路135号。始建于1998年12月。前身为中银大酒店,由中国银行聊城分行与香港星耀公司共同投资兴建,总投资1亿余元人民币。主楼高23层,占地面积2108平方米,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有客房160余间,设有夜总会、咖啡厅、酒吧、商务中心、购物中心及会议室等,是集客房、餐饮、娱乐、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酒店。至2001年底,有员工300余人。(见彩色插页第9页)
钓鱼台宾馆二星级涉外宾馆。位于聊城古城西北隅,东昌湖畔。1996年建成。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是国家批准的东昌湖小康工程的第一期工程。宾馆外型呈明清建筑特色,内部装潢为现代风格。拥有客房50套。各式餐厅可容纳300余人同时就餐,菜系齐全,已形成以粤菜为龙头,粤、鲁、川、宫廷菜系兼顾的特色。美容健身、夜总会、桑拿浴、冲浪浴为游客提供保健和娱乐方便。2001年底有职工110人。
昌润大酒店四星级旅游涉外酒店。位于聊城东昌西路和昌润路的交界处。由聊城市昌润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成,2001年12月28日正式对外营业。占地面积7210平方米,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集餐饮、客房、娱乐、购物、商务、会议为一体;设有各式豪华客房115间(套),房间均提供免费宽带网接口;有多功能厅、零点厅、自助餐厅及异国风味的宴会厅共25个,总餐位500余个;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及楼宇自控、电子点菜等先进系统,将餐饮与超市进行完美结合;康乐部有夜总会、桑拿、美容美发、健身房、桌球、乒乓球等服务项目;有国际标准的大、中、小型会议室5个,是商务洽谈、新闻发布、召开会议的理想场所。2001年底有员工340人。(见彩色插页第9页)
中通宾馆二星级旅游涉外宾馆。位于建设东路8号。2001年由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独资兴建。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宾馆为园林布局,自然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有各式单人间、标准间、套房56间(套);有中式KTV餐厅、日式KTV餐厅、欧式KTV餐厅以及自助餐厅;有省内最大的1300平方米的无柱式多功能演播大厅和多个各具特色的中、小型会议室,引进美国PAL专业灯光、音响和演播设备,是理想的会议、宴请、演出、商展场所。宾馆下设中通旅行社、中通保洁公司、中通旅游客车公司、票务中心、商务中心、购物中心、美容中心、娱乐中心。2001年底有员工180人。
国际饭店涉外饭店。位于聊城东昌西路188号。始建于1997年10月。1999年11月18日开业。隶属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管道储运公司。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有高级套房、标准房126间,床位230个;有大中小宴会厅、西餐厅、KTV厅等12
个,餐位400个;有可提供电传、传真、打字、复印、微机等服务的商务中心和舞厅、酒吧、咖啡厅、健身房、美容室、桑拿浴等康乐设施;有大、中、小会议室和购物中心等。曾多次接待省、部级领导和外宾及一大批国内著名艺术家。2001年底有员工210人。
海源阁宾馆涉外定点饭店。国有企业。对内称东昌府区机关招待所。位于聊城市古楼南大街54号。隶属于东昌府区委办公室。始建于1973年。原名聊城县委招待所,1991年更为现名。占地面积1.2公顷,建筑面积755万平方米。拥有各类套房、标准间150套,有大小宴会厅、中餐厅、西餐厅、KTV欧式餐厅、零点餐厅、自助餐厅等16个,大中小型会议室6个。设有多功能舞厅、购物中心、健身房、桑拿浴、医务室、美容中心、停车场、洗车场等。下设10个部室,职工150余人。曾获山东省“省级青年文明号”、聊城市“餐饮服务示范店”、聊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聊城市“餐饮业等级审定特一级店”、聊城市“目标管理先进单位”、聊城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临清宾馆旅游定点涉外宾馆。位于临清市新华路中段。原为中共临清市委招待所。建于1958年,1994年改为现名。宾馆呈庭院式结构,占地面积1.4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由3座主体楼和1座餐厅及礼堂综合楼组成。拥有高、中、低档客房152间,床位371个;风格各异的餐厅和大型宴会厅13间,可容纳310人同时就餐。1998年和2001年以星级标准分别装饰了贵宾楼、望运楼。配套设施齐全,集客房、餐厅、娱乐、购物于一体。2001年有职工186人, 其中技师1名,一级厨师6名。连续多年被评为临清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单位”。
阳谷宾馆三星级涉外饭店。隶属于中共阳谷县委、阳谷县人民政府。位于阳谷县城中心,距汽车站500米,距火车站1500米。1997年建成开业。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有标准客房、标准套房、豪华套房及高级商务房180间;有大、中、小宴会厅,共680个餐位;有能承接20~380人的各类会议室;设有商务中心、购物中心、康乐中心、桑拿洗浴中心、歌舞厅、美容美发室和室内外酒吧等。先后被评为“省接待系统双文明单位”、“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市消防工作先进单位”、“省级公共场所卫生先进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
东阿宾馆位于东阿县城内。聊城境内首家二星级涉外宾馆。隶属于东阿县政府办公室,始建于1990年,1994年正式启用。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拥有中、高档客房116间,内设有线电视、直拨电话、中央空调;有大、中、小会议室8间和可容纳500人的礼堂1处;餐饮部豪华包间餐厅17间,共210个餐位,大餐厅可容纳500人同时就餐。设有商品部、歌舞厅、娱乐室等服务项目。宾馆以经营鲁菜为主,
具有浓郁的阿胶风味。2001年底有从业人员283名。
和客运车队,备有国内精选旅游线路20余条。
福瑞得大酒店三星级旅游涉外饭店。隶属于山东泉林纸业集团。位于高唐县北湖路28号。其前身是中共高唐县委招待所,始建于1958年。占地面积4
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拥有客房116间,其中标准客房102间、双间套房10套、豪华套房3套、总统套房1套;有接待室3间,可容纳400人的圆形国际会议室1间;有装饰风格各异的宴会厅27间,包括可分别容纳500人、100人就餐的大宴会厅各1间、小宴会厅24间、西餐厅1间;设有保龄球馆、室内模拟高尔夫球场、游泳池、健身房、棋牌室、多功能舞厅、酒吧、咖啡厅、美容厅、桑拿按摩室等康乐设施。
聊城通达旅行社位于东昌东路82号光岳宾馆一楼。1999年成立。隶属于市旅游局。有一批精通旅游业务、持有全国导游证的导游队伍,旅游网络遍及全国。其主要业务是:组织接待不同档次的旅游观光、休假、商务、文化交流等团队,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乐等服务。2001年底有员工7人。
聊城新世界旅行社位于兴华东路司法局东邻。1996年经省旅游局批准成立。隶属于市劳动局。主要业务为组织个人和团体外出旅游,接待到聊团体和个人,承办代订飞机票和火车票服务。2001年底有员工20人,全部持有国家旅游局颁发的资格证书,其中具有两年以上实践经验的导游员12人。每年组织外出和到聊城的人员近5000人,旅游网络遍及全国。曾被山东省旅游局和山东省消费者协会评为“山东省旅游消费信得过单位”。
鲁华旅行社位于聊城东昌西路188号。成立于1998年。隶属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管道储运公司聊城鲁华总公司。经山东省旅游局批准,由聊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有专职人员6人,有导游队伍交通旅行社位于聊城东昌西路38号。1999年成立。隶属于聊城交通汽车运输集团,经聊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经营范围主要包括旅游及各类型包车业务,代理全球各地飞机票,济南、德州两站火车票。有多部豪华大、中、小型空调车供旅游之需。在全国各地开辟了旅游线路100余条,并办理散客旅游。有工作人员50名,其中经过专业培训的导游4名。
中苑旅行社位于聊城东昌西路135号中苑大酒店内。隶属于中国银行聊城分行。1998年,经省、市旅游局批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旅行社与中苑大酒店、中苑度假村、钓鱼台宾馆共同组成完整的旅游系统。与铁路、民航、客运建立密切的合作网络,将聊城与泰安、曲阜连接起来,利用大京九的区位优势,接待到聊城旅游的客人,办理团体、散客外出旅游。2001年底有员工8人。
阳谷旅行社位于阳谷大寺街17号。1992年成立。聊城境内第一家旅行社(SD-GNH001)。由省旅游局批准建立,隶属于阳谷旅游局。机构完善,配套设施齐全,拥有一支素质高、专业性强、服务热情的年轻活泼的导游队伍。主要业务是:接待来鲁旅游者;组织公民赴全国各地考察、学习、商务旅游,组织学生夏令营、特色旅游;承办大中型会议;代办火车、飞机、船票等业务,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一条龙服务。2001年底有员工8人。
聊城市百货大楼山东省重点商业会员企业。位于东昌路与柳园路交汇处。于,1977年9月开业。1993年5月重新扩建。扩建的商业楼名为鲁西商厦,1995年7月开业。百货大楼拥有鲁西商厦和百货大楼三联家电城2处营业场所。占地面积5130平方米,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营业面积1.8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7259万元;下设财务处、审计处、业务处等9个处室及12个专业商场和1处饭店。主要经营日用百货、金银工艺品、针纺织品、服装鞋帽、五金交电等14大类计4万余种高、中档名优商品。2001年,销售额1.3亿元,利税332万元。有职工82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3人。先后荣获“全国城市文明经营示范单位”、“全国百家最佳效益商业零售企业第六名”、“全国商业服务业诚信单位”等国家(部)级荣誉称号13项,省级荣誉称号50余项。1995~2000年,连续被评为全省商业系统效益百强企
高唐福瑞得大酒店业。(见彩色插页第33页)
铁塔商场位于聊城城区中心。因靠近古运河畔的宋代铁塔故名。是晋、冀、鲁、豫毗邻地区最大的生活消费品专业批发市场。1983年,28户个体商贩形成经
营服装的摊点群,之后逐步发展成经营服装、布匹、鞋帽、小商品、家用电器、办公用品等商品的10个专业批发市场。2001年,市场占地面积78.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1万平方米,共有摊位4700多处,年成交额30亿元。商场辐射浙江、江苏、福建、吉林、辽宁、河北等十几个省。设有运输、仓储、信息、银行、医疗、食宿等服务机构。
聊城香江光彩大市场特大型综合市场。系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的重点项目。位于聊城建设路以北、湖西路以东、柳园路以西、济馆高速公路以南。该市场是在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的直接倡导和领导下,由广东香江集团主持开发的大型批发市场类的扶贫项目,中共聊城市委、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重点招商引资工程。总规划占地面积约333.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50万平方米,总投资29亿元。第一期工程占地面积3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2002年4月15日破土动工,已于10月25日竣工并投入使用。集商品批发、物流配送、仓储展览、综合服务、电子商务等为一体,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型现代化商贸物流批发市场,辐射晋、冀、鲁、豫数省。经营范围包括服装鞋帽、日杂百货、家电、家具、副食、汽车、农机、五金、建材、装饰材料、生产资料等。市场的建设将成为改善地方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见彩色插页第33页)
聊城毛笔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艺品。明代中叶,境内有制笔工人1000余人。清代第一个状元傅以渐进京会试,即选用聊城上等毛笔。康熙皇帝曾用聊城毛笔撰文赋诗,并为光岳楼题写“神光钟暎”匾额,
足见聊城毛笔在当时已享有盛名。聊城所产毛笔有200余种,大小不一。按规格区分,有毫长最大的“抓笔”,可写3尺大字;也有可写豆粒状小字的蝇头小楷笔。按制作原料不同,可分为“羊毫”、“狼毫”、“兼毫”、“七紫三羊”等等。聊城毛笔,除少数纯羊毫楷笔外,基本上沿用三国时期“韦诞法”制作,经过72道工序,方为成品。其特点是外型美观、刚柔相济、吸墨性强、经久耐用,具有精品毛笔所特有的“尖、齐、圆、健”四质,是作书画之佳品。1955年曾被评为全省同类产品第一名。畅销国内,多次经青岛、上海、广州等口岸销往香港、日本等地。著名书法家舒同、杨萱庭都曾用聊城毛笔写了不少佳作。(见彩色插页第10页)
牛筋腰带又名凉带。全国独家产品。其制作源于清宣统年间。系采用细黄牛皮条编织而成。花样有古铜钱、单双鱼鳞、菊花、双菊花等。产品以疏密得当的点线,构成简洁明快的图案,舒展大方的造型配以黑或深棕的色调,给人以古朴大方之美感。坚固硬挺,透气性好,老幼皆宜。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出口日本、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1979年曾获山东省“四新”工艺品三等奖。(见彩色插页第10页)
雕刻葫芦有着明显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品。曾兴盛于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早期雕刻葫芦大体分为3种:一是“一细葫芦”。用料考究,精工细刻,图案主要有八仙人、二龙戏珠及戏剧人物等。二是“二细葫芦”。用料稍次,图案主要是鱼、虫、鸟、兽等。三是“花葫芦”。葫芦着色后,用刀简单地刻出豆腐块络或图案,正中开个格花盖就成为成品。产品主要销往盛产蚰子(蝈蝈)的浙江、云南、贵州、陕西、山西等地,供装蚰子之用。雕刻葫芦,制作比较简单,地方特色浓,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聊城一种独特的传统工艺品。1972年,聊城工艺美术厂的设计人员郎树山、朱桂英在师承传统雕刻葫芦工艺技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把葫芦切割、组合造型,改平刻为透刻,使图案立体化,创造出许多各具特色的新产品,如仿古宫灯,是将圆形葫芦加工着色,图面画一株傲骨的雪松和几片飘洒的雪花,制作成宫灯;然后选用优质黄杨木料,精工雕刻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使人工造型美与葫芦的天然形态浑然一体,给人以高雅古朴的艺术享受。雕刻葫芦格调新颖,雅俗共赏,1981年在山东省民间工艺美术汇报观摩展览中获奖。不少报刊称这种雕刻葫芦是国内独有的工艺品。(见彩色插页第10页)
聊城木版年画聊城与潍坊杨家埠并称山东的两大民间画市,代表着山东木版年画的东、西两大系统,
486很早就在国内享有盛誉。木版年画的生产已有近600年历史。元代由山西、陕西首先人阳谷张秋。清初,山西、陕西商客首先在“五方商贾辐辕,物阜繁齿”的阳谷县张秋镇开设了3家年画店。后来,其中之一的刘振升画店迁到东昌府东关清孝街,此后各地商贾蜂拥而至,竞创画店。具有悠久历史的聊城木版印书业为木版年画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清末,聊城的“五福祥”、堂邑的“同泰”、莘县的“通顺”等20多家大堂号画店相继出现。除门神画外,又有了包括当地风俗和历史故事在内的多种年画品种。每年春节前,各种年画纷纷上市,引人瞩目。从鲁西平原到山东各地,从晋、陕、冀、豫到东北三省,都有聊城年画的销售市场。聊城木版年画具有年画、门神画合为一体的特点。其取材有两个方面:一是古代神话、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二是丰收有余、富贵长寿之类的喜庆内容。门神画有时还选取《三国演义》和《杨家将》中的故事。这在山东其他地区是很少见的。聊城木版年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构图简洁,整体感强;人物造型眼形窄长、鼻梁鼻翼瘦窄,形象丰满质朴;线长刚劲、流畅、圆润,弧中有直、柔中有刚;色彩柔和、鲜明、古朴。聊城年画历来只有“草版”,即只印不画,全印用木版套印,可用红、黄、灰、青、黑5种基本色,整个画面五彩缤纷,装饰性强。脸面部不着色,使其形象更加突出醒目。在人物塑造上夸张手法的运用较潍县年画为多;在色彩运用上较山西晋南年画更古朴有力。(见彩色插页第42页)
临清哈达传统产品。据我国历史学家翦伯赞所著《中国历史纲要》记载:“临清纺织机户最早生产哈达的时间应为清康熙•乾隆时期(1662~1797)。"哈达,绢帛或丝巾的藏族译音,是藏蒙等兄弟民族敬神拜佛、迎往馈赠、丧葬和隆重纪念活动中用以表示敬意和祝贺的特需物品。临清织造哈达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始于元代,兴于明代,盛于清代。清乾隆十四年(1749)编修的《临清直隶州志》记载:“帛货,精者火艳,经纲内造汉府,次则官八宝、佛字,又哈达等。织成走京衣帛货店,贩者达西宁、西藏。”这是现存最早的文字记载。哈达,是一种幅面不同、图案各异的带状丝织品。颜色有赤、橙、黄、绿、青、蓝、紫、白8种,其中以白色和湖蓝色用途最广,其他颜色多用于寺院喇嘛活动。从长短尺上可分为独头、两头、四头、六头、八头、十头等。从质量等级上可分为高档的官佛像、小佛像、横佛三大世、丈帕、佛字;中档的有花喜绫、八宝、福寿;低档的有小白绢、江本等。从用途上可分为生活用哈达、礼品用哈达、宗教用哈达三种。临清哈达薄似蝉翼,轻柔似水,晶莹如玉。净货、浆货以白色为主,也有红、黄、浅蓝,按质量可分为丝绸、绢纱和棉织三种。在图案设计和工艺水平上,官佛像当为上品。它的图案造型采用竖三世佛法。释加牟尼、燃灯佛和弥勒佛3尊佛像,方脸大耳、脖粗颈短、体态浑厚。佛像上方有二龙戏珠和大鹏翅鸟,下有四大天王,提花织就,显得精巧富贵,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哈达盛行于西藏、青海、甘肃、宁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远销于尼泊尔、阿富汗、印度等国家。(见彩色插页第10页)
临清狮猫珍贵动物。由临清市回民用波斯猫杂交养育而成。据《临清县志》记载:“狮猫比寻常者较大,长毛拖地,色白如雪,以鸳鸯眼者为贵,最佳者每对价值百元,北街回民多畜。”相传狮猫于13~14世纪从阿拉伯、波斯等地传来,后来波斯猫和南亚猫杂交,成了珍品鸳鸯眼“临清狮猫”。其品种从毛色上分有白狮猫、黑狮猫、雪里送炭、鞭打乡球等,其中异眼和黑狮猫较为珍贵。各种狮猫毛长而柔软,耳小腿短,腰圆尾粗,腮与头部的毛则更长,很像狮子。狮猫喜欢洁净,善跳跃,行动敏捷,性情温顺,观赏价值极高,济南、大连、天津、北京、上海等地都有临清狮猫。著名画家曹克家说:“世界动物只有山东临清有异眼猫。”这是对临清狮猫特点的概括和赞美。是馈赠亲友的珍品。许多外地人常到临清的猫市上购买狮猫。(见彩色插页第27页)
木雕民间美术工艺品。尤以高唐、临清两县市的木雕作品为佳。高唐木雕为黄杨木半浮雕装饰品,以 《八仙过海》、《武松打虎》等历史故事为题材,构思巧
妙、刀工精细。其作品的表面处理,或熨蜡干磨,使木质纹理清晰且富有硬亮的质感;或采用树脂大漆工艺,增强外部光泽,形成庄重的直观效果。1977年,高唐木雕在山东省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展览会上获三等奖,并被推荐赴日本展览。临清木雕主要是腊杆木雕手杖,以腊杆为原料,以传统的龙拿珠为题材,技艺刀法以镂空透雕为主,主次分明,虚实并用。主体为盘龙图像,配景为变形云头。杖柄上前方雕刻“猴捧寿桃”图案,
木雕作品——爱国将领范筑先寓意吉祥长寿。作品刀法细腻工整,线条流畅,造型逼真,情趣横生,是实用和欣赏相结合的工艺品。
珂妮陶艺传统工艺品。产于冠县。产品取当地独特的优质陶土为原料烧制而成。以专利技术、独门工艺,经反复雕、刻、琢、磨、勾、描、涂、贴方成佳品。冠州珂妮陶艺厂已开发出黑陶、漆陶、刻陶等系列产品,计数百个品种。珂妮陶艺以其古朴、庄重、典雅、大方的独特魅力和宜珍藏、宜馈赠、宜摆设、宜把玩的特色而备受欢迎。(见彩色插页第10页)
郎庄面塑传统工艺品。产生于冠县北馆陶镇郎庄村。面塑花样丰富,题材广泛,“哪吒闹海”、“赵匡胤借头”、“舞狮”以及老虎、金鱼、青蛙、瓜果、花篮等,应有尽有。制作过程是:用精麦面粉发面,发好后在案板上用剪刀、梳子等工具捏塑出各种花样,然后蒸熟,上胶绘色、晒干即成。造型简练夸张。面塑为半浮雕式,经过蒸熟“发胖”,显现出一种浑厚的造型美。着色也很有艺术,常涂以大块面的红、黄、绿等原色,间以多变的线条,再用少量的钻蓝和白粉点缀成花骨朵和小梅花,最后用墨绿勾画出人物的眉眼和发色,造成色相度的对比,使面塑色彩更加活泼跳动、绚丽多彩。著名民间工艺美术专家鲍家虎曾几次到冠县考察,赞其为“民间工艺品中的一枝奇葩”。(见彩色插页第10页)
阳谷哨民间乐器。原名“咕咕虫”,是阳谷县流传的一种土制娱乐用品。用粘土(胶泥)捏制而成,然后用木柴烧制定型。从其外型、发音和原料制作来看,为古代乐器“埙”演变而来。阳谷哨有泥制、陶制两种,大小从3寸许至1尺不等,其上有10孔,音域在10度以上,可运用“单吐”、“双吐”、“花舌”等技巧吹奏,发音清脆噫亮,委婉悦耳。阳谷哨特别适于模仿各种鸟类的叫声,用阳谷哨演奏地方戏曲和民歌有独特的乡土韵味。20世纪50年代初,创始人李保正在北京表演和销售“咕咕虫”,得到不少名人的指教。中国音乐协会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赵飒为其定名为“阳谷哨”。1953年10月3日,《北京日报》对阳谷哨进行了报道。1978年,阳谷哨曾在全国民间工艺品、少数民族用品展览会上展出,受到有关单位的重视。1979年10月,在中国民族民间器乐集成挖掘、搜集过程中,聊城地区和阳谷县文化部门对《阳谷哨乐曲》进行考查整理,其中两首乐曲载人《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山东卷》内。1984年5月,中央音乐研究所所长乔建中、研究员苗晶专程从北京到阳谷,搜集整理有关阳谷哨的音响资料。(见彩色插页第10页)
东阿阿胶因原产于山东东阿而得名。秦汉时期成书的《神农本草经》就有记载,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种名贵中药。《神农本草经》载:啊胶,一名傅致胶,味甘平,出东阿。”这说明大约在公元前200年左右,东阿县劳动人民已发明了制胶技术。当时的原料是牛皮,大约到了隋唐时期,阿胶的制作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原料由牛皮改为驴皮,而且明确说明了驴皮胶质地最好。如唐代医学家陈藏器,在他的《本草拾遗》中说:“诸胶皆能疗风止泄辅虚,而驴皮胶主风为是,此阿胶所以胜诸胶也。”阿胶的传统性状是:光黑如莹漆,对光照半透明;显血红色;质硬而脆,断面光亮,均匀细致,无杂点、气泡、油球;味微甘;中表层有带绿顶猪鬃纹。阿胶的功效主要是滋补。其性平、味甘,滋阴润燥,养血止血。主治虚痨咳嗽、痰中带血,能力补血液,令脉络调合、血气无阻。善治崩漏带下,为安胎圣药,可治痢疾久虚、骨蒸内热。入肾以润水,人肝以清火。女子血枯、男子肾虚,服之无不立见大效。东阿阿胶为何疗效如此神奇,东阿水质优于他地是其主要原因之一。东汉《本草》曰:“真胶产于古齐国之阿地,又以阿井水煮之最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又载:“东阿城门内西侧皋上,有大井,其巨若轮,深七丈,岁常煮胶人贡。”又云:“以阿城北井水煮者为佳,其井官禁。”李时珍认为,阿井之水“其性趋下,清而且重,用搅浊水则清,故人服之,下隔疏痰止痰,利治淤浊……”。国医周志林在本草用法研究中也讲道:“阿胶用黑驴皮以阿水煎成,……其水清而且重,无论尘渣皆可澄下,即以少许用搅浊水亦能立清。”近几年来,现代医药工作者多次取样化验,证实了阿井水中含有钙、镁、钾、钠、碘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十几种微量元素。1986年3月3日,新华社对此报道说,阿井水“之所以与其他地方的水有所不同,原因就在于他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与其他地方不同的微量元素”。阿胶在古代被多种医书记载介绍,成为国人皆知的医药极品,进入20世纪以来,也曾以卓越的功效和悠久的历史博得国内外的赞誉。1914年,获山东省褒奖证书和优等褒奖金牌;1915年,获巴拿马国际商品博览会金牌;1919年,获南京卫生部甲质奖状;1933年,获全国出口货品超等奖状和国际陈列纪念会奖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生产设备、熬制技术方面又有了新的改进,使阿胶的质量、产量、疗效不断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东阿阿胶集团用现代的生产方式生产出的阿胶,从外观、质地、疗效等方面,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1980年荣获国家质量金奖;1980年、1982年、1984年在全国阿胶质量评比中均获总分第一名;1985年、1986年在全国阿胶质量评比中分别获得金牌和金质奖。此外,东阿阿胶集团还开发了十几种阿胶
488系列产品,如阿胶补浆、阿胶蜜、阿胶花粉、龙骨素、阿胶精、阿胶糖、阿胶罐头、阿胶酒、阿胶枣等,改变了阿胶食用难的状况。人们有病时可以药用,平时也可作为滋补食品服用。(见彩色插页第30页)
在平剪纸民间工艺品。具有线条豪放、形式朴素、乡土气息浓厚的特点。各种各样的花鸟人物,形象传神,栩栩如生。民间艺人用其朴素的手法将纸剪出丰富多彩的画面,其技艺代代相传。在内容上反映喜庆、吉祥、如意、忠孝之题材较多。在艺术风格上,在平县东、西部剪纸同中有异。东部地区注意物象的外部轮廓,不打草稿就动剪成形;西部地区在简括的物象上注意必要的花纹装饰,使作品显得俏丽高雅。逢年过节,多剪“白莲红鱼”,象征五谷丰登,年年有余;新婚嫁娶,则用“鸳鸯戏水”,祝愿夫妻相敬如宾,白头偕老。在平剪纸已被中国美术馆、山东省美术馆收藏80多幅,另有不少作品被国外收藏家收藏。1994年,在平县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剪纸艺术之乡”。(见彩色插页第10页)
魏氏熏鸡聊城传统名吃。被老舍先生誉为“聊城铁公鸡”。由聊城北关魏永泰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创制,迄今已有190余年的历史。当时,聊城紧靠运河,交通便利,商贾云集。为便于扒鸡远销外地,魏家扒鸡店研制成这种能够长期保存的熏鸡,每年农历十月至十二月成批制作,供全年销售。魏氏熏鸡选料精良,配料精当,制作精细。熏鸡选用外形丰满、肉多肥嫩、体重1~1.5千克的当年生无病活鸡,先加工成扒鸡,再往腹内装入丁香、八角、桂皮、茴香等药料,放在锯末(木屑)烟头上熏制而成。配料比例视批量多少及季节变化而有所不同。锯末以沙、柳、红松木最佳,并要掺入适量细土。在熏制过程中,烟量的控制是重要环节。烟多,肤色黑老;烟少,肤色浅淡;惟烟量适中,才会色泽栗红。烟熏时间一般为3~4小时。经熏制的扒鸡,水分少,皮缩裂,肉外露,无弹性,药香浓,可存一年左右不变质。这种熏鸡,形美肉嫩骨酥,色鲜味美,人口余香深长独特,四季皆宜食用。既可下酒,又可佐茶。古往今来,过往聊城的商贾游客无不争相购买,是上等美肴和馈赠佳品。制作技术代代相传。魏氏传人严格按照传统工艺,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制作熏鸡,产量、质量均不断提高,产品远销闽、粤、浙、沪、京、津等地。(见彩色插页第34页)
聊城呱嗒聊城传统名吃。创制于清代,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已被收入《中国名吃谱》一书。是一种煎烙的馅类小食品,尤以沙镇呱嗒最为有名。馅料
有肉类馅、鸡蛋馅、肉蛋混合馅(又名“风搅雪”)等多种。在制作时,先用烫面和呆面,随季节变化按不同比例调制,卷以配好的馅料,两端捏实,轧成矩形,后放入油锅煎制而成。食之香酥,味道适口,加之有馅有面, 备受群众欢迎。在城镇闹市、乡间集日,常年有设摊者供应。(见彩色插页第34页)
八批果子聊城传统名吃。一种油炸的小食品, 因炸制成的果子分成八条,两端相连,为椭圆形,故名 “八批果子”。在制作时,面为配以矶、碱、盐的混合面团,炸制时用油量较大。经热油烹炸的面团各批都因气泡而膨胀,颜色金黄,其酥脆程度,落地碎不可拾。八批果子是聊城居民早餐的主要食品之一,且可久放,是美味早点食品。
孟家包聊城传统名吃。又名灌汤包,为祖传手艺。由聊城孟继海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创制。以面粉、带骨生猪肉为主料,小磨香油、葱、生姜、大料面、酱油、甜酱、冻子等为调料。分为制馅、煮冻、和面、成型四步操作。熟后表面光滑柔软,不渗汤,皮薄馅鲜,汁多味香。汤汁人口,醇香四溢,香而不腻。到聊旅客多慕名品尝。
烧麦临清传统名吃。为介于包子和饺子两者之间,经特殊方法蒸制而成的包馅面食。临清烧麦以王家烧麦为最佳,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为临清面食行业的四大名吃(窦家蒸包、徐家煎包、王家烧麦、武德魁肉饼)之一。制作方法是:首先制作羊肉馅,肉馅的调料为浸泡的花椒、八角、砂仁、豆蔻、碧果、良姜等。然后再把烫面轧成荷叶形面皮包蒸。烧麦形如石榴,皮薄柔软,隔皮见馅,馅香鲜嫩,不腥、不膻、不腻。(见彩色插页第34页)
托板豆腐临清传统名吃。因卖主总是把豆腐切好放在一块特制的长方形木板上出售,故称“托板豆腐”。在临清,每天从早到晚都能看到手推车、自行车或是肩挑的小担上,放着一大块用白布包着的水汪汪、热乎乎的水豆腐,男女老少争相购买。尤其是早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手捧托板豆腐,吃得津津有味的顾客。水豆腐用上等黄豆,经脱皮、水泡后磨成汁,用布滤出豆浆,倒入锅中烧开,加卤水精心点制而成。其特点是白嫩、细腻、香甜,营养丰富,便于人体消化吸收,是方便可口的快餐。
济美酱菜由临清济美酱园生产。济美酱园由安
489徽县洪琴村人汪永椿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在临清创办。又名元香斋。济美酱菜有几十个品种,以进京腐乳、甜酱瓜最负盛名。进京腐乳选用优质大豆为主要原料,经浸泡、磨汁、出浆、点缸、压榨、切块、培菌、腌制、拌油、装缸、发酵等19道工序加工而成。特点是色泽浓艳、味道鲜美、质地细腻、咸淡可口、余味淳香,是很好的佐餐食品。清代中晚期,临清的地方官和途经临清的京官,都要带些济美酱园的腐乳献给朝廷。临清人王致和又在北京开设了一个腐乳门市,人称“王致和豆腐乳”,更使临清腐乳名声大振。甜酱瓜以优质二青瓜或九道筋瓜为原料,加面酱采取独特的工艺酱渍后,再用酱黄闷制发酵而成。色泽金黄透明,质地软脆香甜,酱香浓郁,咸甜可口,是理想的佐餐食品。1920年即出口日本,1935年在南京国货博览会上获奖。因济美酱菜颇受群众欢迎,济美酱园也成为全国有名的酱菜生产厂家。它与北京的“六必居”、保定的“槐茂”、济宁的“玉堂春”被誉为江北四大酱园。
武大郎烧饼鲁西名吃。源于北宋景佑年间。始称“炊饼”,后改称“武大郎烧饼”。因在《水浒传》、《金瓶梅》两部古典名著中均有描述而名扬四海。武大郎烧饼金黄酥香,诱人食欲。多年来,经过历代厨师们的不断创新与改进,使之成为做工精细、香脆可口、便于携带的馈赠亲友之佳品。(见彩色插页第34页)
阳谷布袋鸡阳谷传统名吃。阳谷城内北街张家世代相传。做法独特,整鸡脱骨,将五脏抽去,腹内装入海参、鱿鱼、海米、竹笋、香菇、火腿,脖颈装入水氽丸子,鸡蛋煮熟剥皮放于腹后,加料物蒸煮,清蒸后汤白如奶,称奶汤布袋鸡;过油蒸汤呈红色,称红扒布袋鸡。成品菜“折翅弯脖如打恋(如鸡打恋窝),无骨完整背丰满,吃时用筷轻一按,当众即可下鸡蛋”,故又名“鸾凤下蛋”。被聊城市消费者协会定为“鲁西名吃”。
老王寨驴肉高唐传统名吃。高唐县尹集镇老王寨村加工驴肉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老王寨驴肉又名老王寨“鬼子肉”(因当地人俗称驴为鬼,故称驴肉为鬼子肉),被誉为高唐名吃,驰名省内外。清代,老王寨驴肉曾装入闭封篓中出口日本和东南亚各国,并作为贡品晋献朝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老王寨“鬼子肉”这一名吃得到了极大发展,由过去季节性生产(秋末、春初和冬季生产)变成了常年生产,年产销量最高1000余吨。老王寨驴肉加工精细,方法独特。先用传统方法宰驴,宰驴前先给驴饮用含盐清水,饮后遛,遛后拴在一个固定点上,让驴绕圈跑,跑一阵后停下便杀。这样,经过稀释血浆,加速循
环,血放得干净。接着再用传统的方法煮肉:将肉分割成2.5~5千克重的大块,先在清水内净血,净血后放入凉汤(多年老汤)锅中,待烧开后加入少许火硝(可提色、清污),随后放入装有大料、茴香、丁香、桂皮、陈皮、肉豆蔻、白果、白芷、砂仁、川芎、杜仲、干姜等30多种药料的纱袋,改文火敞锅煮2~4小时(驴老时长)。最后用传统的方法卧缸:先在瓷缸内放些与煮肉时相同的药料, 将肉汤去浮油后装入缸内(锅底的余渣沫不能人缸),待肉凉透后放入缸内,卧缸时间越长越好。用此方法加工的驴肉,色呈酱紫色,味清香鲜美,肉烂而不散,软而不松,香而不腻,百吃不厌,且具有活血降压、滋补益身之作用。(见彩色插页第34页)
罗汉饼高唐传统名吃。属糕点类,形似月饼,无馅。因其层层叠叠,借叠罗汉之意而得名。清代为贡饼。特点是绵软酥松,层次清晰,食之酥脆香甜,油而不腻。配料考究严格,工艺复杂精细,具有浓郁的传统特色。制作所用主料为面粉、猪板油、香油或花生油、绵白糖,配料有香精、枣泥、山楂泥、玫瑰酱等。制作时,先用面粉与植物油和成皮面,再用面粉、猪板油、白糖及配料和成酥面;然后皮面包酥面,用面轴叠轧数层,卷起后按需分块,再将每块轧成圆形(直径约7厘米,厚约1.5厘米),入炉烘烤,待呈蛋黄色出炉即成。
老豆腐高唐传统名吃。又称豆腐脑。制作精细,配料独特,别具风味。其特点是洁白明亮、嫩而不松,卤清而不淡,油香而不腻。食之,其豆香、油香、五香俱全,有辣味而不呛,有肉味而不腥,食之回味悠长。老豆腐用精选的上等黄豆制作。先将黄豆去皮打成豆= 子,放人经阳光长时照晒的储存水(净化的黄河水最好)中浸泡短时,待豆=子泡涨后,用石磨磨成浆。磨成的浆经煞沫、过包(涮渣)后,人锅熬成豆汁,再将熬好的豆浆退温后装入桶或缸内用石膏点,然后封住口,20分钟后即成老豆腐。食用时,用平勺片入碗内,注卤加油即可。老豆腐的主要配料卤和油的制作有独到之处,卤用段质酱油和精盐加水(饮用清水)入锅,入花椒、大料、茴香、丁香、桂皮、姜等10余种药料熬制;油用优质棉籽油在文火上熬,边熬边除去油沫杂物,数小时之后,放入葱、甜酱、花椒、茴香等佐料,还为爱食辣味的人备有用优质红辣椒剁碎制成的辣椒油。配料人碗时,放人少量味精。高唐县城内有老豆腐摊子多家,但以吴、栗、杜三家为优,每天早餐时分,顾客均排队食用。(见彩色插页第34页)
冠县鸭梨冠县主要土特产品之一。尤以兰沃乡所产鸭梨为最好。据史料记载,冠县鸭梨已有500多
年的栽培历史,因果柄处状如鸭头而得名。冠县鸭梨具有个大、皮薄、核小、肉嫩质细且脆、味甜汁多且浓、果面洁净光滑、果形端正、石细胞少、耐贮藏等特点。营养丰富,具有润燥生津、止咳化痰等药物功能,常食可清肺败火,利脾润肝。对伤津烦渴、肺热咳嗽、目青喉肿、肠干便秘等症状疗效显著。产品不仅销往上海、天津、辽宁、黑龙江、河北、湖南、江西等省市,而且远销东南亚各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冠县为全国主要鸭梨生产基地。(见彩色插页第28页)
乌枣阳谷、在平等县的传统土特产。亦称熏枣、焦枣。系选用熟鲜红枣,经水煮、窑熏、阴凉等工艺精制而成。仅窑熏一道工序,就要反复3次,历时6天, 经“三次窑子六遍火”方可。乌枣制成后,色泽乌紫明亮,花纹细密,带有特殊的香甜味。旧县志记载:“邑为产枣之区。用鲜枣加火熏制,手工特精,远销南省,岁以数万袋计,获利甚巨。”产品不仅供应当地,而且畅销港澳地区及东南亚等国家。
2002中国江北水城(聊城)文化旅游节聊城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大型节庆活动。旨在打响“江北水城”这一品牌,并以旅游业为突破口,带动聊城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首届文化旅游节于2002年4月30日~5月8日在聊城举办。4月30日晚,举行了开幕式和《水城之春》大型文艺演出。中央电视台第三套节目于6月29日晚播放了这场演岀的实况录像。5月1~8日,金凤广场和山陕会馆庙会每天都有大型文艺专场演出,东昌湖上每天都有水上项目表演或比赛,东昌湖周围每天晚上都有烟花燃放,城区主要街道每天都有彩车巡游或民间艺术表演。在节庆期间,还举办了全国焰火大赛、“梦幻乐园杯”全国龙舟邀请赛暨聊城市首届龙舟赛、景阳冈武术比赛、中国剪纸艺术展览、江北水城书画展览、商品展销和经贸洽谈等活动。据统计,节庆期间,共接待游客330多万人次,接待外地团队1612个;市(县、区)各大宾馆入住率达97%以上;城区45处专业市场和早市、夜市、地摊,客流量156万人次,交易额3亿元;城区各大商店、门店、超市总客流量405万人次,贸易额4.7亿元。(见彩色插页第11页)
"水城之秋"旅游观光周聊城市人民政府在2002年国庆节期间举办的大型节庆活动。旨在巩固每年5月举办的文化旅游节的成果,延伸聊城旅游业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扩大“江北水城”这一旅游品牌的知名度,促进聊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首届“水城之秋”旅游观光周于2002年10月1~7日在聊城举办。在整个观光周期间,聊城市人民政府组织了“全国警察水上马拉松比赛”和龙舟比赛;聊城市的部分企事业单位组织了10月4日的“万盛家园”综艺晚会、10月5日晚的澳大利亚铜管乐团专场演出、10月6日的“亚大剧场”文艺晚会、10月7日的“信发之夜”健美邀请赛等一系列高规格的大型文艺演岀;政府各部门也分别承办了焰火表演、彩车巡游、民间艺术表演、武术比赛、中国剪纸艺术展览、江北水城书画展览、世界珍稀观赏猫展、商品展销和经贸洽谈等活动;“乘龙舟游水城”和“夜游东昌湖畔”是这次节庆活动中重点推出的两个特色旅游项目。据统计,节庆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122.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6372万元。(见彩色插页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