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聊城百科全书》 图书
唯一号: 150820020220000011
颗粒名称: 经济
分类号: F124
页数: 159
页码: 279-429
摘要: 经济聊城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发展经济有较好的条件,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条件的变化,境内经济呈现出曲折的发展过程。明清时期,因得益于漕运繁荣达400年之久;近代因运河断流和战乱而萧条达百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基础设施发生重大改变,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解放战争时期,仅临清岀口贸易额就占晋冀鲁豫边区外贸总额的三分之一。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经济建设

内容

经济聊城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发展经济有较好的条件,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条件的变化,境内经济呈现出曲折的发展过程。明清时期,因得益于漕运繁荣达400年之久;近代因运河断流和战乱而萧条达百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基础设施发生重大改变,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发展简史聊城是中国较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过着以农为主、渔猎为辅的原始社会生活。进入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畜牧业、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都有了较大发展。秦汉时,农业已广泛使用铁制农具及牛耕。农作物主要是谷子、豆类和麻类等。畜牧业主要是饲养牛、驴、马、骡、猪、羊和鸡、鸭、鹅。工业发端久远,战国时期,东阿故城即今阳谷阿城镇附近就有驴皮熬制阿胶的作坊,其熬胶水源古阿井至今尚存。西汉时期,东阿即有质地细薄的丝织品,世称“东阿之嫌”。宋代,阳谷白酒“透瓶香”即为贡品进京。明初,境内城乡家家纺车转,户户机杼声,村村有土染,纺线、织布、土染成为最广泛的家庭手工业。明永乐到清末,朝廷于临清“岁征城砖百万”,运往京城修筑宫殿陵寝。创办于清乾隆年间的临清济美酱园,与北京的“六必居”、保定的“槐茂”、济宁的“玉堂”,并称江北四大酱园,所产腐乳作为贡品入宫而名噪京城。聊城的商业活动,始于春秋时期,到唐代,产生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业体系。元代末期,由于京杭运河的开通,水运交通便利,使当时的东昌府和临清成为南北漕运之要冲,带动了城乡工商业的发展,客商往来频繁,商品交换十分活跃。明清时期,商业更加繁荣,东昌为当时沿河九大商埠之一,被誉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会”。临清为江北五大商埠之一,“繁华压两京”、“富庶甲齐郡”,素有“小天津”之称。运河两岸,街道繁荣,河中往来船舶络绎不绝。各省商人纷纷到聊建设驿站、会馆。东昌、临清更是商号林立,生意兴隆。聊城外贸历史悠久。汉代,即有大量锦绣、罗、毂销往朝鲜、蒙古、波斯、罗马等地。唐代,博州的贡平绸,阳谷、东阿的贡绢均有出口。宋、元时期,博平圆铃大枣已销往南洋。临清哈达“始于元,兴于明,盛于清”,销往印度、尼泊尔、蒙古等国家和地区。明、清时期,得京杭大运河水运之利,商品经济发达,成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最早发祥地之一,其昌盛期达400年之久。鸦片战争后,境内经济开始了艰难曲折的发展。种植业注重了耕作制度的改革和品种更新。清光绪三十年(1904),美国陆地棉品种引进本区,洋棉两倍于土棉的收益,种者日多,随之成为本区主要的出口物资。民国初年,岀口量达2万~3万吨。解放战争时期,仅临清岀口贸易额就占晋冀鲁豫边区外贸总额的三分之一。主要出口商品有棉花、圆铃大枣、山羊皮、猪鬃、阿胶等。工业生产初步形成食品、酿造、纺织、造纸、印刷、农机、建材等工业门类,数百种产品。1914年,阳谷县张秋镇制作的毡帽获全国博览会头等奖。1915年,享有“贡胶”之称的阳谷阿城阿胶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清末民初,仅聊城、高唐、阳谷、临清4县即有大小白酒作坊130余家,各家日产量50~250千克不等。至1946年,聊城县就有10余家抄纸作坊,主要产品有草纸、毛头纸、卷炮纸等。1900年,聊城城内即有刻、印、售兼营的书业作坊17家。1912年,石印技术传入聊城,使旧的刻板印书业发生了根本性变革。1935年,境内的堂邑、高唐、临清、武城4县的棉布年产量均在10万匹以上。境内机械工业始于1921年,时有临清协兴号铁工厂1座,拥有职工32人。至1934年,共有民营机械、铁器、锡器小型作坊23家,主要产品有铁锅、轧花车、犁、锌等生产生活用品。交通运输和邮电业也相应发展。1904年建立东昌邮局;1920年,境内通汽车。民国期间,时局动荡,战祸四起,“洋货”涌入,致使境内手工业屡遭摧残,日趋衰落,而卷烟、机械制造、电力等近代工业则规模甚小,发展缓慢。1949年,全区仅有工业企业133家,总产值6276万元。
  当代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经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聊城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1956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05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提前一年完成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大跃进”和
  “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受极“左”思潮的干扰,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聊城地区在全国较早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在城市,经过简政放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整体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的局面。2001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18.5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93.70亿元,第二产业138.36亿元,第三产业86.48亿元,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9.4%、43.4%和27.2%。全年完成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17.41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53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8020元,已基本实现小康。
  ①农村经济全面增长。聊城向为全国重要的粮棉产地,素享“粮仓棉库”之誉,为全国优质棉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尤以棉花种植历史悠久、髙产优质而著称。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由于受生产关系的束缚和战乱、天灾的影响以及生产工具、水利设施、种植技术等条件的制约,生产经营粗放,农作物产量低且不稳。1949年,全市粮食平均每公顷产量1155千克、棉花195千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党和政府把农业作为发展经济的基础,不断加大投入,逐步改善生产条件,农作物产量稳步提高。1955年,全市粮食平均每公顷产量1552.5千克、棉花292.5千克,均创历史最髙水平。1956年,毛泽东对《阳谷县石门宋乡农业生产合作社养猪报告》所作的重要批示,促进了全区以养猪为重点的畜牧业生产的突飞猛进,从而带动了全区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当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6.57亿元,比1949年增长了62%。“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区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但由于广大干部群众对错误思想的自觉抵制,农业生产仍取得一定成绩。特别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林业生产等方面都有了较快发展。1975年,全区粮食平均每公顷产量3142.5千克、棉花420千克。1978年后,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推行,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连年丰收,农民收入逐年增长。1980年,全区农业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1983年超过20亿元。1984年,全区棉花总产351125吨,占全国产量的十分之一。莘县棉花总产居全国各县之首,高唐、临清售棉为全省之最。聊城地委、行署为了进一步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振兴,及时提出了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的指导方针,制定了一系列发展农村经济的优惠政策,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农村经济呈现出高速度、立体化的发展趋势,初步形成了种、养、加一条龙,农、工、商一体化,农、林、牧、副、渔各业俱兴的局面。200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3.01亿元,粮食总产量339.07万吨,经济作物中棉花和油料分别为
  6.58万吨和27.70万吨,瓜菜总产量743.66万吨,水果总产量34.99万吨。种植结构明显优化,农产品档次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林业生产进一步发展。林木蓄积量为630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为15.7%„畜牧业生产情况良好。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39.20万吨,禽蛋产量达30.10万吨。渔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市水产品产量4.58万吨,水产养殖面积1.00万公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明显增加,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2001年底,农用机械总动力836.37万千瓦,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0.67万吨。以上各项指标分别比1949年增长50〜100倍以上。
  ②工业经济发展迅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成立了各种形式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造纸、印刷、农机、食品等地方国营企业相继建立,区内的工业基础初步奠定。到1957年,全区工业企业发展至625家,年总产值为2.33亿元。“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区工业受到严重影响。但由于从沿海城市迁来一批规模较大的企业,同时区内又增建部分国营工厂,因此,全区工业生产仍有较大发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面改革工业的领导体制、经营体制和管理体制,尤其是“十大技改工程”的全面实施,大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与后劲, 形成了有纺织、机械、一轻、二轻、化工、医药、建材、建筑、烟草及乡镇工业等多部门、30多个行业的经济体系。到20世纪末,已有东阿阿胶、鲁西化工、中通客车等3家公司在深交所上市,髙唐时风机械集团公司、在平热电集团公司、银河纸业、泉林纸业、阳谷电缆等已成为全市国有企业的龙头,阳谷凤祥集团、聊城嘉明实业公司等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名牌战略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东阿牌阿胶、亚字牌喷油器总成、SD622型长途客车、泰山牌12拖拉机、镀锌金属软管等145种工业产品先后获得国家、部、省优质产品奖,其中东阿牌阿胶先后两次荣获国家金质奖。2001年,全市工业和建筑业共实现增加值138.30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118.00亿元,建筑业增加值20.30亿元。产销衔接良好,全市国有工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72%。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72.28亿元,利税27.12亿元,利润15.18亿元。年利税过千万元的工业企业有49家,其中利税过亿元的企业有5家。
  ③商品流通日趋活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逐步建立了以国有商业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商业体系。1978年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多种商业并存、多条流通渠道共同发展”的方针,商业日趋活跃,呈现出国有、集体、个体和私营商业互相竞争、网点棋布、买卖方便的新景象。2001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6.66亿元,
  城乡集贸市场繁荣活跃。年末全市商品交易市场461处,其中消费品市场415处,生产资料市场40处,生产要素市场6处。全年集贸市场成交额208.50亿元。
  ④对外经贸发展良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直到1978年,由于西方的经济封锁和国内政治运动不断,外贸出口额增长十分缓慢。1978年后,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对外贸易进入了新的时期,出口商品逐步形成系列化,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技术以及国际旅游业都有了较快发展。2001年,全市实现进岀口总额17155万美元,其中出口12628万美元,进口4527万美元。到2001年底,累计批准利用外资项目412个,总投资9220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4904万美元。仅2001年就新批利用外资项目25项,实际利用外资3660万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387万美元。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257.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82亿元,其中来自国外的游客5217人,外汇收入204万美元。海关、二类陆路口岸、动植物检验检疫机构的建立,使聊城成为京九铁路线上对外开放的窗口之—。
  ⑤交通运输业跃上新台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境内交通事业不断发展。1978年后,交通事业发展更快。北京至珠海、北京至广州公路纵贯境内南北,青岛至石家庄、荣城至兰州公路横穿东西,省道和县乡公路如织似网。京九铁路和邯济铁路在聊城交汇,形成黄金十字架。2000年济聊馆高速公路全线竣工通车。聊城已成为区域性交通枢纽。到2001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为6119.6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11.9千米、二级路1019.9千米、三级路1248.5千米、四级路1305.1千米。完成公路客运量1586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15940万人千米,公路货运量884万吨,货运周转量118593万吨千米。
  ⑥邮电事业发展迅猛。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邮电事业得到迅速发展。2001年,全年共完成电信业务量3.97亿元,年末市话交换机总容量为30.78万门,农话交换机总容量为58.52万门,移动电话用户为25万户,Internet拨号注册用户16万户,专线注册用户212户。完成邮政业务量1.54亿元,国内函件1317.67万件,国际函件1.98万件,特快专递完成18.9万件。
  ⑦财政收支稳步增长。聊城新的财政机构始建于1946年11月,称冀鲁豫第六专署财政科,1949年改称平原省聊城专署财政科,1952年改称山东省聊城专署财政科,1958年地县建立财政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政府的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其财政收入以工商税收、企业收入、农业税收为主,财政支出以文教科卫事业费支出、行政管理费支
  岀、农林水事业费支出、基本建设费支出为主。1949年全区财政收入仅有1536万元,1957年超过4000万元,1978年超过7000万元。其后财政收入迅速增加,2001年完成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17.41亿元,是1949年的113.35倍、1978年的24.87倍、1984年的15.9倍、1992年的9.26倍。其中,增值税1.87亿元,营业税1.48亿元,企业所得税3.57亿元,个人所得税0.86亿元。财政支岀26.36亿元,其中教育事业费支出4.41亿元,科技三项费用支出0.24亿元,科学事业费支出0.07亿元。
  ⑧金融形势运行平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各类金融机构相继建立。1951年建立中国人民银行,1954年建立建设银行,1956年建立农业银行,1982年建立中国银行,1984年建立工商银行。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加,全市各类银行分行、支行、办事处、营业所、储蓄所等机构,1952年不到70家,1957年超过100家,1990年为589家,2001年为981家。职工人数,1949年只有417人,1990年为4647人,2001年已达9000余人。200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285亿元,其中企业存款44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2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26亿元,其中工业贷款余额30亿元,农业贷款余额45亿元,乡镇企业贷款余额27亿元。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852.96亿元,现金支出853.95亿元,现金净投放0.99亿元。保险业迅速发展。到2001年底,共有35万户家庭参加了家庭财产保险,有200万人参加了人寿保险,有403家企业参加了财产保险,全年财产保险费收入1.25亿元,人身保险业收入1.84亿元,财产险赔付金额0.61亿元,人身险赔付金额0.45亿元。到2001年底,全市已形成由五大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和保险公司等8个系统组成的社会主义金融体系,为稳定币值、融通资金、促进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⑨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九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5亿元,年均增长16.3%。京九铁路、邯济铁路、济聊馆高速公路相继通车,聊城一跃成为山东省交通最为便利的市地之一。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完工;山东中华电力聊城发电厂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南水北调东线聊城段工程施工在即;彭楼引黄人鲁、位山灌区配套工程开工建设;东阿聊城城市供水工程的建设竣工,从根本上改善了聊城市的供水状况。聊城市城区实现了集中供热、供气。东昌湖风景区、古运河开发工程建设一期接一期,城区干道整治取得明显成效。2001年,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2.5%,城市化水平达到26.1%。
  ⑩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迈出较
  大步伐。80%以上的企业进行了参股、控股、岀售改制等多种形式的改组改造。2001年底,公司制企业已达136家。农村改革迈出新的步伐。2001年,利用股份合作形式新建水利工程2120处,拍卖、租赁、承包小型水利设施781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截至2001年底,全市个体工商户为8.23万户,从业人员15.15万人,注册资金7.07亿元;私营企业为3476家,从业人员5.27万人,注册资金17.76亿元,私营企业雇工100人以上的业户19家;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以上的业户210家,其中超过千万元的有6家。个体私营经济上缴税金2.90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3.3%。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投资融资、粮食流通、社会保险等各项改革都迈出了新的一步。
  发展目标根据中共聊城市第十次党代会、市第十四届一次人代会精神和中共聊城市十届二次全会通过的《中共聊城市委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决定》,聊城市新世纪头20年发展的总体构想和今后5年发展的目标是:围绕“一个目标”,实现“两个同步”,完成“三个阶段”的任务。即:到202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三番,今后5年要 “跨越发展实现率先崛起,团结实干建设强市名城”;与全省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同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比2002年翻一番,2010年比2000年翻两番,2020年比2000年翻三番。在实际工作中,争取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16%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增长20%以上。为实现上述目标,市委、市政府在实施工业带动、城市带动、外向型经济带动、科教兴聊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拉开“四大格局”(产业发展格局、城市发展格局、县域经济发展格局、园区发展格局)和突出“六个重点” (大上项目和上大项目、集中力量抓好招商引资和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培植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把旅游业和服务业作为支柱产业、把劳务经济作为新的增长点)的发展思路。加快发展的主要措施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创造跨越发展的先导条件;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经济发展增加新活力;优化发展环境,增创发展优势;加强领导,干事创业,确保跨越发展任务目标的实现。
  聊城市发展计划委员会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见政治和法律分
  编同条。
  聊城市统计局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聊城市物价局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聊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聊城市国有资产管理局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聊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聊城市国土资源局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聊城市审计局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中国人民银行聊城市中心支行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计划体制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50多年来,聊城市计划管理体制进行了多次的调整和改革。1950-1954年,国营经济实行直接计划,由国家系统进行条条管理;其他经济成分实行间接计划。聊城专署统计科的工作仅限于工业、农业、财贸、文教部门的数字统计,计划管理体制尚未完全建立。1955~1956年,聊城专署计划科代表省计委,开始对各县市的计划统计工作进行粗线条地协调和领导,对各县市上报到省的重要计划作初步审査,并对省下达给各县市的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1958年,中央按照“统一计划,分级管理”的原则,对计划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同年8月,聊城专署设立经济计划委员会,全面负责全区国民经济计划的平衡、编制与执行。从此,全区国民经济计划体制初步形成。1959〜1969年,实行以“块”为主、以“条”为辅“条块”结合的双轨管理体制。1962年,为了调整国民经济,实行中央领导下的“条条”为主的“条块结合”的计划管理体制。1964年后,全国经济形势好转,中央开始有步骤地陆续下放部分计划管理权限。聊城专署计划委员会实行“由下而上,上下结合,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办法。1966年后,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破坏,致使计划部门不能正常地行使计划管理职能。1970年,进一步扩大地方在计划管理方面的权限,属于全国、全省平衡的主要计划指标由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其余指标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由地区平衡安排。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调整部分计划指标,增加部分宏观控制指标,开始注重中、长期计划的研究与编制。1984年后,突破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开始进行计划体制改革,加强经济运行的监测和预测及综合平衡工作,并会同有关部门利用经济杠杆,加强国民经济宏观
  调控,以保证全区国民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1992-2001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计划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计委作为政府管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职能部门,职能上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由经济综合部门转变为宏观调控部门。计委职能转变主要表现在:一是从对微观经济的过多参与,转到主要考虑全局,研究战略的宏观管理上,想大事、抓大事,当好参谋助手。二是从对经济的直接管理,分财、分物、分项目、定指标,转到主要运用各种经济参数的间接调控上,由计划指标变为预测指标。三是从局限于对国有经济的管理,转到引导全社会的经济活动上。四是从过多地动用行政性审批,转到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上。五是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转到主要动用经济手段、经济法规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上。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计划管理体制改革的成功,使聊城市的企业增强了活力,职工激发起了积极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农村改革聊城市在抗日战争前,土地归私人所有,且大量集中在地主手中。据1934年调查,仅在平、高唐、临清、冠县、阳谷、东阿6个县总农户共有226511户,其中占有土地6.67公顷以上的地主有10994户,仅占总农户的4.85%;无地或占有少量土地的贫雇农有66810户,占总农户的29.5%。临清市唐园村共有41户人家,其中13户地主占有全村90%以上的土地,这中间张姓一户地主就占有土地在20%以上。农业生产一直处在封建及半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下,官府横征暴敛,地主阶级高利盘剥,致使境内发生多种形式的抗粮抗捐斗争,但均被镇压。抗日战争时期,境内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在根据地先后开展减租、减息、增资、增佃群众运动。解放战争时期,境内8个县市解放较早,均按照《中国土地法大纲》,全面开展土地改革运动,1947年达到高潮,1949年初开始颁发土地证,1950年发证结束。境内共收回地主土地3.1万公顷,然后按乡村人口统一分配,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土地改革结束后,历经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将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至1952年底,境内互助组发展到10.02万个,参加互助组的农户达到49.99万户,占总农户的58.2%。至1955年底,境内初级农业社发展到1.1万个,入社农户达23.24万户,占总农户的25.4%。至1956年底,高级农业社增至1156个,后调整为3463个,入社农户92305万户,占全区总农户的99.6%。至此,全境农村走上合作化道路。1958年8~9月,人民公社化运动在聊城地区迅猛发展,将原高
  级农业社以乡为基础,合并建成83个人民公社,下分5029个生产大队,23226个生产队,入社农户达到790305户,占总农户的99.6%,实现了人民公社化。1962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农村人民公社暂行工作条例》以后,将原来的公社改建成区,区下设农村人民公社508个,辖生产大队5923个,生产队27705个。1971年撤区并社,聊城地区并成145个公社,辖5857个生产大队,25560个生产队。1984年改革人民公社体制,恢复乡镇政权,大队改建为行政村,保留生产队,建成村和村以下的合作经济组织。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区农村先后逐步实行联产到组、联产到户等不同形式的责任制,后逐步发展成为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生产责任制。至1982年底,全区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队达到2.11万个,户数占总农户数的77%。至1983年底,实行大包干家庭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达到2.75万个,占生产队总数的99.9%。1985年后,逐步完成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解决一家一户办不成、办不好的难题,从而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民收入逐年增加。1978年全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74元,1985年增加到410元,1995年增加到。00元,2001年增加到2353元。
  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以战略和全局的眼光,为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作出的重要决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我国农村继土地改革、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之后的又一重大改革。它对于进一步理顺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分配关系,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和保护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改善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基层政权,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2001年10月,聊城市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农村税费改革惟一的市级试点单位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研究部署,认真组织实施,并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改革前,全市农民负担总额6.4亿元,农民人均负担134元;改革后,农民负担总额4.6亿元,人均97元,比改革前负担总额减少1.8亿元,人均减少37元,农民人均减负率为27.61%。聊城市农村税费改革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三取消、两调整、一改革”。“三取消”,即:一是取消乡统筹费、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二是取消屠宰税。三是逐步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两调整”,即:一是调整农业税的政策。主要是核定农业税计税土地面积,核定农业税计税常年产量,确定农业税的计税价格和调整农业税率等。二是调整农业特产税的政策。主要是按照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不重复交叉征收,农业特产税
  税率略高于农业税税率的要求,合并征税环节,调查征税范围和适用税率。“一改革”,即是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原由农民按人均纯收入上缴的村提留,已按新的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附加的形式收取,农业税附加比例为40%,农业特产税附加比例为20%。这两项附加属村集体资金,由乡财政专户存储,村委会安排使用,乡镇经管部门实施监督管理。今后将通过进一步改革,真正使农民负担明显减轻。
  企业改革聊城市企业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大体经历了5个阶段:1979〜1982年实行利润分成,1983〜1986年实行利改税,1987〜1991年实行利润承包,1992〜1994年实行转换经营机制,1995年后企业改革全面进入以明晰产权为核心的改革新时期。主要目标是:普遍建立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企业改革起步较早。1992年在在平县进行了该项改革,之后在各县(市、区)逐步推开。截至2001年底,全市2481家工商企业已改制2352家,占94.8%。通过改制组建股份有限公司10家(其中上市公司3家),有限责任公司290家,股份合作制企业260家,参股、控股、兼并、出售、承包、租赁、抽本、分立、托管、破产等若干家。10家股份有限公司,以3.8亿元的国有资本,吸纳和控制了14.6亿元的社会资本,有效地提高了国有资产的运营质量和控制能力。全市共组建各类企业集团75家,其中重点工业企业集团18家,列入省重点的9家。仅18家企业集团销售收入、利税绝对额分别占全市的55%、65%以上。通过资产重组,促进了优势企业的迅速发展。全市已有110家优势企业兼并了150家劣势企业,盘活资产近30亿元。全市利税过1000万元的企业达49家,其中过亿元的达到5家。特别是3家上市公司较好地影响和带动了全市骨干企业制度创新工作。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国有资本逐渐退出一般性竞争行业,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新的管理、运行机制基本确定,企业普遍焕发了生机和活力,有力地带动了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商贸体制改革聊城市商贸体制改革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实行髙度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1956年之后,对私营商业采取分级管理的办法,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实行合同制。在以后的几次改革中,供销、商业两系统多次合并、分立。20世纪80年代以来,商贸改革步伐加快,企业队伍不断壮大,经营门类日趋齐全。改革主要包括:①商品流通体制改革。自1979年以来,聊城不断深化商品
  流通体制改革,逐步减少了商品计划管理品种,扩大市场调节范围。实行多种购销形式,改变长期包销的做法。恢复和发展集体、个体商业,多种经济成分参与流通,打破国有商业一统天下的局面。1992年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市场全面放开。②批发商业改革。1984年城市商业体制改革,将原省属商业二级批发站下放到市(区),改为市(区)属批发公司,实行站批合一,专一划细经营。同时,取消了批发站的固定供应对象、固定供应范围和固定调拨倒扣的“三固定”模式,放活批发,实行批零兼营。中共十四大以后,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从工厂直接进货的比重达80%以上。③商贸企业改革。改革开放以来,聊城流通企业改革采取了多种有效形式。一是对国营小型商业企业实行“改、转、租”。自1984年开始,到1986年全面铺开。二是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自1987年开始陆续推行,1988年基本完成第一轮承包,90%以上的国营大中型企业实行了这一制度。三是产权制度改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流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力度加大,步伐加快。2001年,全市商业、物资、供销、医药四系统428户企业,实行产权制改革的121户。其中破产38户,拍卖18户;公有民营102户;其他形式改制205户,企业改革改制面达91.4%0④现代流通企业改革。改革陈旧的商品经营方式,向现代流通形式迈进是商业零售业的一次重大变革,使过去传统的柜台销售向仓储式销售、连锁、超市、便民店、专业店转变。市区初具规模的现代流通企业有聊城市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聊城百姓购物城、昆仑超市、万福隆超市等。全市的商贸流通正在向规模化、规范化、多样化方向发展。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2000年1月30日,中共聊城市委、市政府决定撤销市国有资产管理局,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2001年10月16日,更名为国有资产管理局,负责对国有资产的改革与管理。2000年5月6日,确定通过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构建起“管理机构一运营机构一经营主体”3个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及营运机制。2000年8月19日、9月18日、11月11日,市政府相继批准山东聊城鲁西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东阿阿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聊城市基本建设投资公司规范为市级国有资产营运机构,明确规定3个营运机构依据产权关系,对权属企业行使资产收益、重大决策、选择经营管理者等出资人权利,对授权经营的国有资产统一承担保值增值的责任。2001年6月,市政府分别向3个市级国有资产营运机构派出第一届董事会和监事会。同时,市政府责成市国资局及有关部门对营运机构及营运机构以外的市直国有、国有控股企业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进行年度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兑现董事长、董事(或法人代表)的基本岗位年薪和风险收入年薪,落实对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
  价格体制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随着国家经济管理体制的发展变化,聊城价格管理体制分别实行不同的运行机制。1950~1979年,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由各级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分级管理,企业基本无定价权。1979年开始对价格管理体制和价格体系进行改革。1979-1984年,以调整价格结构为主,根据国家规定,大幅度提高粮油、生猪、禽蛋、蔬菜水产品等农副产品购销价格,分3批放开了日用工业品中的小商品价格及3类农产品价格。1984~1988年,以放开价格为主,放开了定购数量以外的粮食价格和缝纫机、自行车、电冰箱、收录机等消费品价格,调整了化肥、区内公交车票的价格。1988~1991年,实行调、放、管相结合的改革措施,调整了民用燃料、粮食及其制品、自来水的价格,放开了服装价格,并对已放开的市场消费品价格进行整顿。1992~1995年,推行以扩大企业自主权和建立新的调控机制为重点的价格改革。放开烧碱、农业机械等生产资料价格和花布、彩电等大批民用商品价格,并在流通企业实行放开政策。调整公有住房租金、民用燃料、民用电;自来水价格,对部分放开的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分别实行利润率、差价率控制和提价申报、调价备案制度,发布实施《聊城市关于制止牟取暴利暂行规定》。1996~2001年,价格管理以建立健全依法治价的管理机制为重点,清费治乱,并发布《聊城市收费管理暂行办法》,除少数重要商品价格由国家管理外,90%左右的商品价格实行市场调节。
  财政体制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聊城财政管理体制进行了多次调整和改革。恢复时期,中央高度集中,实行了“统收统支”的财政管理体制,地方财政收入全部上缴中央,各级政府的支出由中央统一审核,逐级拨付。1951年开始,由高度集中改为分级管理,但地、县级均不是独立的一级财政,其财政收支都列入省级预算内。1953年国家财政组成体系改革为中央、省(市)、县三级财政,实行“划分收支,分级管理,侧重集中”的财政管理体制。这一年,聊城专署各县相继建立了一级财政。1954年后,省对各县实行财政收入分类分成的办法,将财政收入划分为固定收入、固定比例分成收入和调剂收入三类。财政支出,按照企业、事业和行政单位的隶属关系进行划分。专署级
  的财政收支列入省级预算。1958年下放财权,由过去的“以支定收,一年一变”改为“以收定支,五年不变”。同年8月,根据山东省的规定,建立了专署一级财政, 负责管理本级所属行政、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 审查安排所辖县(市)年度和追加的财政收支预算。1958年改革的财政体制,由于当时经济工作上的指导失误,造成财政虚假,实际只执行了一年。1959年起实行“收支下放,计划包干,地区调剂,总额分成,一年
  一变”的财政管理体制。1961年省对地方财政管理体制又作了进一步改进,并要求地方财政预算要服从“全国一盘棋,实行上下一本账”,坚持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一律不准打赤字预算。1971年,中央决定再次下放财权,实行“财政收支包干”的管理体制。省对聊城的包干办法是,“定收定支,保证上交,超收分成,结余留用”。1974年,聊城的财政管理体制改为“收入按固定比例留成,超收另定分成比例,支出按指标包干”的办法。1976年省对聊城实行“定收定支、收支挂钩,总额分成,一年一定”的财政管理体制,短收要相应减少支岀,超收按比例分成。1978年改为“增收分成,收支挂钩”的财政管理体制。1979年,省对聊城的财政管理体制又改为“收支挂钩,超收分成”的办法。1980年国务院对财政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实行“划分收支, 分级包干”(即“分灶吃饭”)的财政管理体制。自1982年起,省对聊城改为按收入“总额分成”的办法,但“分级包干,分灶吃饭”的原则未变。1985年,国家财政管理体制再次进行重大改革,实行“划分轻重,核定收支, 分级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省对聊城的包干办法是, “收入全留,不足支出部分定额补助,收入比上年增长5%以上的部分,在保证上交中央分成后,全留地区”。1986年,省对聊城的包干体制进行了调整,实行“收入全留,不足支出部分定额补助,逐年递增”的办法。到1990年,省对聊城继续执行原体制,但聊城地委、行署决定将1985年下放县市的21个地直国有工业企业收归地区管理。地区按照“税利统算,基数比例上划,收入比例分成,增收共调,减收共担”的原则,对高唐、临清、聊城3县市财政体制作了调整。1994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省对聊城实行了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为保证各级体制改革后的税种划分范围和1993年为基期年,根据财税体制改革后的税种划分范围和1993年决算收入数,将1993年中央从地方净上划收入数额,作为税收返还基数,核定聊城地区的税收返还基数为31798万元。根据省对聊城地区的体制原则和确定的收支口径,地区对各县市也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按照其净上划中央的收入数额,分别核定了各县市的税收返还基数。此体制至2001年底之前未变。金融体制改革从建国初期到1978年,为适应髙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金融体制也表现出高度集中的特点,银行体系的基本特征是“大一统”。1951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聊城专区中心支行成立;1971年7月与财政局合并,成立聊城地区财政金融局;1973年2月恢复成立中国人民银行聊城地区中心支行。在这一体制中,中国人民银行既具有金融管理职能,又具体从事各种金融业务。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银行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80年12月恢复成立中国农业银行聊城地区分行,首次打破了“大一统”的传统金融体制格局。1984年10月,从中国人民银行分设成立了中国工商银行聊城地区分行,经营原由中国人民银行承担的储蓄和工商信贷等商业银行业务。同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聊城专区中心支行改称中国人民银行聊城地区分行,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也先后建立或恢复,工、农、中、建四大银行各自有不同的服务范围,同时经营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初步形成了一个专业银行体系。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信贷资金管理体制也相应不断变革。1953〜1979年,实行的是“统存统贷”的信贷资金管理制度;1980〜1985年,实行的是“差额包干”的信贷资金管理制度;从1985~1994年,实行的是“实存实贷”的信贷资金管理制度;1994~1998年,逐步实行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从1998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限额的控制,全面实行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1994年6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聊城市分行从农业银行中分设,使专业银行逐步划转了政策性业务,实现了商业性业务和政策性业务的分离。同时,按照现代银行制度要求进行商业银行改革,积极推动国有专业银行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业银行转化,允许各专业银行超出其原有领域进行交叉经营,促进银行业的竞争。除农业银行以外,其他国有银行的业务适当逐步向大中城市集中,服务对象主要转为大中型企业,根据业务发展要求撤并部分分支机构。1994年,为城镇居民和个体私营经济为服务对象的城市信用社在全市陆续成立。1996年10月,农业银行与农村信用合作社正式“脱钩”,聊城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合作金融为基础、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互协作的农村金融体制新格局。在外汇管理方面,改革开放前,实行的是外汇统收统支,人民币汇率由国家确定和调整,对出口企业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国家外汇管理局聊城分局于1979年3月成立,1994年实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实行了银行结售汇制度,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制度,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有条件可兑换。1995年6月1日起废除了外汇券,1996年7月1日起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证券市场稳步发展。1996年山东证券公司聊城营业部成立。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实施,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职能和责任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为了更好地使中国人民银行执行中央银行的职能,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改革,撤销人民银行各省级分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9个人民银行分行。199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聊城市分行更名为中国人民银行聊城市中心支行,隶属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1996年5月开始实施保险改革,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聊城地区中心支公司分设为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聊城分公司和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聊城分公司;1999年5月,又分别更名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聊城分公司和中国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聊城分公司。1998年组建太平洋保险公司聊城支公司;2001年分设为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聊城支公司和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聊城支公司。为有效地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实行了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的分业管理,保险业和证券业分别由中国保监会和中国证监会负责监管。至2001年末,聊城市已基本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包括人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在内的种类齐全、功能互补的现代金融机构体系,共有市级金融机构12家,各类分支机构981家。
  劳动保障体制改革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劳动管理和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计划经济条件下,劳动管理主要是政府部门在国家计划指令的指导下,对劳动就业、劳动力转移、劳动工资、企业工资总额控制、劳动保护等实施统包统配管辖;保障管理(含多种形式的福利待遇等)也主要是依靠社会各组织自行保障来实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劳动保障管理的内容不断增加,服务对象更加宽泛,工作方式实现了由计划指令型向执法服务型的根本转变。聊城市通过近些年来的不断改革,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目前的劳动保障体制已发展成为集劳动就业、职业培训、劳动力市场建设、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保障执法和社会保险(包括企业、机关、农村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作保险、生育保险)等职能为一体的、逐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劳动保障服务体系。这一体系正在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社会中介组织改革聊城市社会中介组织发展较快。截至2001年底,全市市、县两级部门所属社会中介组织已发展到196家,其中市直36家。为使社会中介组织真正成为独立的执业主体,更好地体现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自1998年始,上级政府部门先后要求各级部门所属各类社会中介组织必须与原隶属单位脱钩并改制。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中介组织的脱钩改制与培育发展工作,于1999年专门成立社会中介组织改革发展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社会中介组织改革发展的意见》。市体改委制订了《聊城市社会中介组织脱钩改制实施办法》,采取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方式,使全市社会中介组织的脱钩改制工作迅速进入实质性阶段。到2001年12月,市县两级部门所属中介组织脱钩改制已达50家,其中市直第一批试点的财政、审计、司法、国土、建委等部门所属的10家社会中介组织,已完成脱钩改制工作。第二批试点工作正在进行,其他各类社会中介组织的脱钩改制工作将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进行相继展开。
  改革开放试点县和综合改革试点镇为加快山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决定,从1993年开始,采取省领导人联系,省直部门、东部强县、省内大企业、科研院所和试点县5方结对帮扶的办法,在西部地区分批设立改革开放试点县。聊城市在平、高唐、冠县、莘县、阳谷、东阿6县先后被列为第一、二、三、四批试点县,其中在平、高唐已于1998年先期完成试点任务。其他4县仍处在试点阶段。试点期间,先后有8个省直部门、10个东部强县、15所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42家大型企业与聊城市各试点县结成帮扶对子。几年中,省领导人加强协调,结对各方发挥各自优势,全方位地对试点县进行帮扶和支持,为试点县融通资金数亿元,扶持项目近100个。仅2001年,就为4个试点县援助项目48个,资金5700万元,援助设备67台(套),培训人才8100人次,输岀劳务人员520人,贷款及拆借资金2亿元。各试点县抢抓机遇,在借助外力、启动内力上下功夫,在改、开、试上做文章,在推进中小企业改革、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民营经济和招商引资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为推动小城镇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国务院小城镇发展中心决定扩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按上级要求,经推荐和筛选,聊城市选择了综合实力强、发展后劲足、区位优势明显、各项指标符合国家要求的在平县博平镇和莘县古云镇,制定了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逐级上报,申请列入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镇。
  聊城专署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没有赋予聊城专署直接进行计划管理的职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有关指标,含在全省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由山东省计划委员会直接下达到各县市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由于国家实行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相结合,工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同时,经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聊城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1956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05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提前一年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聊城专区第二个五年计划《聊城专区第二个五年工业、交通运输事业发展规划》的简称,1958年11月编制。1958~1962年的发展计划要求:道路建设,依靠地方、依靠群众、自筹自办自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大力修建农村道路,积极提高线路质量,两年内达到社社和主要居民点通汽车。各县域、较大城乡等都有公路,5年内建成全区道路网。1962年,全区机动车专用碎石公路里程达5788千米。航道建设,要求3年内有条件的灌溉渠道均通木船,5年内结合水利建设,大力开发与整治大运河及其支流等,主要航道能通行500吨以上的轮驳船。全区1962年内河通航里程延长1781千米,5年内计划内河新建扩建德州、临清等28处港口。铁路建设,5年内新建两条计243千米,轻便铁路两条计159千米。运输生产量、全区货运周转量要求在1962年达到6080万吨千米,比1957年增长56倍,提高运输效能,增加运输工具,要求两年内民间运输工具全部胶轮化、轴承化,3年内每个人民公社都有载重汽车和各种轻型汽车。航空5年内开辟航线2条,分别是济南一聊城,聊城一德州一乐陵一临邑。邮电线路建设,要求1962年达到8~12条,电话总机门数达到1.25万门,每个公社达到100门总机。由于受“大跃进”和“浮夸风”的影响,第二个五年计划制订的规划严重脱离实际,指标没有完成。
  聊城专区第三个五年计划1960年11月编制的聊城专区《关于1962-1969年工业生产计划安排意见(草案)》和1965年3月编制的《工业发展计划》的简称。计划要求,1969年工业总产值比1962年增长2.3倍。由于规划脱离实际及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各项规划均未完成。到1969年,工业总产值仅比1962年增长1.8倍。农业计划要求,到1970年,粮食总产达到50万吨,棉花总产达到10万吨,花生总产达到1.125万吨。因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到1970年各项指标均未完成,其中粮食总产42万吨,完成计划的
  84%;棉花总产5.25万吨,完成计划的52.5%;花生总产2150吨,完成计划的19.1%。
  聊城地区第四个五年计划《聊城地区1971~1975年第四个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简称,1970年8月编制,1973年7月又作了部分调整。计划要求,贯彻农业除三害,粮棉跨《纲要》,工业翻一番半,建成平战结合,为农业服务的工业体系的指导思想。到1975年,粮食总产60万吨,棉花总产8万吨,花生总产2.25万吨,工业总产值达到4.45亿元。实际上,到1975年,粮食总产为58.14万吨,完成计划的96.9%;棉花总产7.216万吨,完成计划的90.2%;花生总产2.022万吨,完成计划的89.8%;工业总产值为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完成计划的148.7%。
  聊城地区“五五”、“六五”规划《聊城地区“五五”规划的调整意见和“六五”规划设想》的简称,1977年8月编制。规划要求,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发展国民经济,工农业总产值由1975年的10亿元增加到1980年的26亿元,到1985年达到42.7亿元,10年中年均递增15%„其中,农业总产值由1975年的6亿元,增加到1980年的12亿元;1985年增加到15.3亿元,比1980年增长27.5%,10年年均递增9.1%0工业总产值由1975年的4亿元,增加到1980年的8.2亿元,1985年达到13.6亿元,年均递增13%。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为工农业服务。10年内新建公路42条,共计565千米,其中“五五”期间新建17条,“六五” 期间新建25条。财政收入1980年达到8000万元,1985年达到1.2亿元,10年年均递增5.4%。“五五”计划的完成情况是,工农业总产值22.99亿元,完成计划的88.4%,其中工业总产值10.1亿元,完成计划的72.1%;农业总产值为12.89亿元,完成计划的107.4%。“六五”计划的完成情况是,工农业总产值42.26亿元,完成计划的98.9%,其中工业总产值21.95亿元,完成计划的81.6%;农业总产值20.31亿元,超额完成28.5%。
  聊城地区第七个五年计划《聊城地区第七个五年(1986~1990)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纲要(讨论稿)》的简称,1985年8月编制。计划要求,到1990年,全区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1亿元,平均每年递增7%,其中,农业总产值达32亿元,平均每年递增6.9%;工业总产值达29亿元,平均每年递增7.2%。国民收入达37亿元,年均递增8.2%;财政收入达1.65亿元,年均递增8%;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00元。“七五”计划的执行情况是:到1990年,工农业总值为73.14亿元,完成计划的119.3%,年均增长11.5%0其中,农业总产值为27.05亿元,完成计划的84.5%,年均增长5.9%;工业总产值为46.09亿元,完成计划的158.9%,年均增长15.8%。财政收入2.44亿元,完成计划的148.4%。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660元。
  聊城地区第八个五年计划《聊城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简称,1991年4月编制。其中第八个五年计划要求,到1995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7.13亿元,年均增长7%0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69.39~182.47亿元,年均增长8.1%~9.6%。其中,工业总产值达到105.55-115.50亿元,农业总产值达到63.84-66.97亿元,年均增长4%~5%。财政收入达到3.59~4亿元,年均增长8%~10%。出口商品供应总值达到5亿元,年均增长17.4%0社会商品零售额达到42.08亿元,年均增长12%。农民年人均收入100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人口控制在550万以内。经济发展重点是:农业稳定增加粮食产量,重点突出棉花生产,林牧渔全面发展。工业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调整、改造、提高现有企业为重点,集中力量新上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骨干项目,重点搞好纺织工业、食品加工、造纸业。交通、能源、邮电方面,要改变基础设施薄弱,影响全区经济发展的状况,重点发展建设铁路、公路相结合的交通网,提高综合运输能力;做好聊城电厂4x60万千瓦机组前期准备工作;改造、更新通信设施,发展长话、农话、市话。第三产业要努力扩大商品流通,发展饮食服务业等各项公共事业,加快金融、保险、信息咨询和房地产业,开发旅游资源。外经外贸方面,要积极培植货源,建立出口商品生产体系,尤其要建设好农副产品出口基地和工业品出口生产专厂。到1995年,外贸收购总值达到5亿元。在科技和教育方面,要以应用研究、开发为重点,抓好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加强基础教育,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采用多种形式搞好成人教育。到“八五”末,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1995年国民生产总值164.00亿元,完成计划的188.2%;工农业总产值382.01亿元,完成计划的219.52%;工业总产值248.98亿元,完成计划的235.9%;农业总产值133.03亿元,完成计划的208.4%;地方财政收入4.92亿元,完成计划的137.0%;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完成计划的120%。
  聊城地区第九个五年计划《聊城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的简称,1995年4月编制。“九五”期间总的思路是:强化基础设施、基础产
  业,突出发展工业,由农业大区跨入农业强区,二、三产业由中速发展跨入快速发展,争取摆脱欠发达状况,与全省同步跨入小康,人口控制在国家计划之内。“九五”末,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43亿元,年均增长18%;一、二、三产业分别达到57亿元、113亿元、73亿元,年均增长8%、22%、24%;地方财政收入达到7亿元,年均增长17.6%;固定资产累计400亿元;自营出口创汇1亿美元,年均增长58.5%,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6%,利用外资达到5亿美元;一、二、三产业比例调整到24:46:30;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达到4620元,年均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00元,年均增长17.8%;全区提前3年基本普及9年义务教育,积极发展中等专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总人口不突破57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25%。为此要求:①强化农业基础,调整生产结构和经营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总产值达到104亿元,年均增长8%。②加强交通、邮电、能源建设,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重点搞好“京九”、“济邯”铁路聊城段的建设,以及形成“三纵、三横、三环”、“七大干线”、“十二大出口”的城区道路总框架;抓好市话、长途交换、长途干线3个环节,加快发展步伐,增强综合通信能力,配合省电力局搞好4x60万千瓦大电厂建设。③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加速产业、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带动全区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总产值达到470亿元,年均递增23%。大力发展以客车、农用运输车和汽车零部件为重点的运输机械系统,农用化工、精细化工为重点的化工系列,以及服装制作和服装面料、装饰用品为重点的纺织系列,以高档纸为重点的造纸包装印刷系列,以东阿阿胶和新型药用辅料为重点的医药系列。④积极发展建筑业。⑤大力发展商品流通、金融保险、旅游、房地产、信息咨询业和科教文卫事业。到2000年,以上各项指标基本完成。国内生产总值实现280.83亿元,完成计划的115.6%,实际年均增长11.3%。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91.36亿元、116.98亿元、72.49亿元,分别完成计划的160.3%、103.5%、99.3%。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由1995年的41.5:37.6:20.9调整到2000年的32.5:41.7:25.8。5年累计投资296.47亿元;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12.43亿元,平均工资7021元;农民人均收入2222元,年均增长13.1%。
  聊城市第十个五年计划 《聊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简称,2001年4月编制。计划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大力实施工业带动、外向带动、城市化、科教兴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保国民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力争实现“加快发展跨入全省中等行列”的宏伟目标。到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5亿元,年均增长12%;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22:48:30;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50%以上;城市化水平达到35%;出口创汇年均增长30%;实际利用外资5年累计3亿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20元,年均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900元以上,年均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和60%的农村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农村建立初级卫生保健制度;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6%。以内,人口总量控制在580万以内;林木覆盖率达到23%,城市绿化覆盖率在35%以上。七大发展战略是:①实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二、三产业比重,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收益。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产业、企业的竞争力为目标,大力推进产业、产品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推进所有制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搞好城乡结构调整,加快城市化进程,增强城市辐射带动功能。②实施工业带动战略。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大投入为重点,进一步膨胀总量,提高质量,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支柱产业和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的骨干企业集团,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点,努力提高全市工业的整体素质和发展后劲,加速工业化进程。③实施外向带动战略。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以中国加入WTO为契机,进一步优化环境,努力发展开放型经济。要善于利用国际通行惯例和规则,趋利避害,积极开展国际国内经济合作和竞争。④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按照统筹规划、量力而行、远近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加快城市化进程,增强城市带动能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⑤实施科教兴聊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尽快形成科技创新新机制;同时,要把教育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国民素质。⑥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水资源和切实保护耕地资源,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使经济社会发展真正建立在科技不断进步、资源永续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环境更加优美的基础上。⑦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以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以最大限度地激励和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为目的,创新和完善各方面的机制制度。千方百计减轻农民负担。努力实现充分就业,提高社会保险水平。丰富人们的精神文明生活,创造高质量的生活环境和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
  经济发展战略聊城为实现各个五年计划发展目标而采取的战略措施。聊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较好,第二、第三、第四个五年计划的实施,由于受“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计划严重落空。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聊城地区在全省较早地实行了各种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出了“粮棉一齐抓,重点抓棉花”的战略口号,结果使聊城地区打了农业翻身仗,农民发了棉花财。到“六五”计划末,彻底甩掉了贫困地区的帽子。“七五”计划期间,中共聊城地委结合实际,又适时地提岀了“全面振兴聊城经济,重点突破乡村企业”的指导思想,确立了“四个轮子一起转,重点发展户办、联户办”的发展方针,使聊城地区的工业,特别是乡村个体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八五”、“九五”计划期间,中共聊城地委提出了“'八五'打好基础起好步,‘九五'加快发展上台阶”的总体思路,要求抓好“三个十大工程”,即兴聊十大工程、兴农十大基础工程、科教兴聊十大工程;打牢“三个基础”,即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科技教育;突岀“三个重点”,即农业、二三产业、城市建设;实施“三大战略”,即借路兴聊战略、外向带动战略、科教兴聊战略;推进“两大战略调整”,即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升级;加快“两个转变”,即经济体制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两大跨越”,即农业由大区向强区跨越、二三产业由中速低效发展向快速高效发展跨越;达到“两大目标”,即全区国民生产总值实现第三个翻番,地方财政基本实现自给,全区基本改变欠发达面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有较大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与全省同步实现小康。十年时间,聊城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得到了巨大的改善。1998年撤地设市后,市委在聊城市第九次党代会上提出今后5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借京九、抓机遇、学繁森、兴聊城”,“加快发展跨入全省中等行列,从严治党塑造人民公仆形象”。市政府在聊城市第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今后5年的总体要求是: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加快发展为主题,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科技进步,走“农业稳市、工业强市、商贸活市、科教兴市”的发展路子,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把全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新阶段。为完成新世纪的聊城市第十个五年计划,聊城市委、市政府制定了经济结构调整、工业带动、外向带动、城市化发展、科教兴聊、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等7大战略。2001年,提出了“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调整,全民抓招商”的工作思路,要求集中力量抓好“五个重点”(实施工业带动战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搞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城市化进程、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努力实现“四个突破”(招商引资、科教兴聊、劳务输出、发展旅游业),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全市经济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素质进一步提高,财政状况进一步好转,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2003年2月,市十次党代会确定了到202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三番的战略构想,以及今后5年“跨越发展实现率先崛起,团结实干建设强市名城”的奋斗目标。同年6月,市委又作出了《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跨越发展的决定》,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增长16%以上,地方财政收入每年增长20%以上。尽快拉开产业发展、城市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和园区发展四大格局。突出抓好大规模投入、招商引资、培植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发展旅游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劳务经济六大工作重点和措施。
  经济结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聊城国民经济经过恢复发展和多次调整、提高,已步入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轨道,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1949~1957年,经过三年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第一产业增加值比1949年增长44.7%,二、三产业比1949年分别增长2.76倍和1.82倍。三次产业比例已由1949年的89:5.74:5.26发展到1957年的77.3:13.8:8.9。1958~1962年,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盲目地搞“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加上三年自然灾害,经济建设遭受重大损失,出现了经济上的连续负增长。196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从1957年的2.69亿元降为2.27亿元,第二产业从0.48亿元降为0.39亿元,第三产业从0.31亿元降到0.29亿元。三次产业比例到1962年变为76.95:13.22:9.83。1963~1965年经过三年的经济调整,聊城经济迅速恢复。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聊城经济在徘徊中仍有所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年均递增5.1%。1978年,三次产业的比例为61.79:26.79:11.42。1978年后,聊城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改革开放之路,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以农村改革为先导的各项经济改革初步展开,在改革单一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方面进行了探索,为长期封闭的经济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同时,加快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到1990年,全市三次产业比例为56.93:25.56:17.51。进入90年代,进行了全面治理整顿,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推进科技进步,着重实施工业带动发展战略,积极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集中力量新上一批骨干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到2001年,三次产业的比例为29.4到3.4:27.2。
  第一产业农业是聊城的优势产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全区农业生产总体呈上升发展趋势,但各时期发展速度不同,有一定的波动性。产值结构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常年在80%以上。1949〜1957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2%,粮食总产量年均增长2.4%。到1957年,农、林、牧、副、渔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82.2%、5.4%、11%、1.1%和0.3%。1958〜1962年"二五”计划期间,由于工作失误和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全面下降。1962年与1957年相比,农业总产值下降38.2%, 粮食产量下降44.2%。1965年农业总产值恢复到1957年水平,粮食产量恢复到1949年水平。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农业处于徘徊阶段。1978年后,农业生产迅猛发展。1979〜1990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1.3%,粮食产量年均增长5.7%,棉花总产量年均增长17.6%。1998年,全市农、林、牧、副、渔总产值达到147.96亿元,比1949年增长10.1倍,年均增长5.0%;比1978年增长了4.5倍,年均增长8.9%;粮食产量增产到335.63万吨,增长4.8%;棉花产量由1.78万吨增产到3.73万吨,增长1.1倍; 林业造林面积发展到121330公顷,增长11.7倍;牧业全市猪、牛、羊肉总产量达到24.27万吨,增长56.8倍;渔业生产有较大发展,1998年养殖面积发展到9000公顷,水产品产量3.77万吨,分别比1978年增长2.6倍和13.7倍。2001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63.01亿元,粮食产量达到339.07万吨,棉花产量达到6.58万吨,油料产量达到27.70万吨,水果产量达到34.99万吨,肉类总产量达到39.20万吨,禽蛋产量达到30.10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4.58万吨。随着农业基础的巩固,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林业产值占农林牧渔的比重日益下降,牧渔业的比重逐渐上升。1949-2001年,农业产值的比重由83.1%下降到64.4%,林业产值由7.2%下降到1.4%,牧业由9.5%上升到31.8%,渔业产值由0.2%上升到2.4%。
  第二产业聊城的第二产业基础薄弱。1949年, 全区仅有100余处零星的手工企业,从业人员1万余人,主要产品只是饮料、酒、铁锅、中小型农具及砖瓦等,工业总产值仅为6176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经过“三年恢复”、三个“五年计划”和“三年调整时期”,聊城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到1976年,工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6%,建筑业的比重达到8.6%。改革开放以来,围绕搞活国有企业这个中心,全面改革工业的领导体制、经营体制和管理体制,特别是通过实施“工业带动战略”,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到2001年底,全市工业企业已形成机械、纺织、医药、食品、建材、化工等6大主导产业,培育了东阿阿胶、SD622型长途客车等名优产品,并以此带动了全市工业发展。1949〜200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由0.6176亿元增长到319.50亿元, 增长517倍,平均年递增12%。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市建筑业得到较快发展。1990〜2000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由1.86亿元增加到16.14亿元,年均递增24%。2001年,全市第二产业生产总值达到138.36亿元,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3.4%,比1949年提高37.66个百分点,比1978年提高16.6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力量。
  第三产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聊城的第三产业发展较快。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充分发挥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积极性,从政策、体制、机制和投资上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进入20世纪90年代,加大了对第三产业的投资力度,注重发展基础性、社会性、公益性强的行业,特别是交通运输已形成网络,其枢纽地位得到确立。京九铁路、济邯铁路和济聊馆高速公路的建成,彻底改变了原来交通闭塞的状况,使第三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1978年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仅为1.21亿元,1990年突破10亿元,1994年突破20亿元,1995年突破30亿元,1996年突破40亿元,1998〜2001年分别突破50亿元、60亿元、70亿元、80亿元。2001年达到86.48亿元。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稳步提高,由1949年的5.26%,增加到1978年的11.41%,再增加到2001年的27.20%,年均增长3.1%。同时,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2001年,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15.7%,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流通体系逐步形成;运输、邮电业占13.1%,初步建立起协调配套的具有现代化水平的综合运输、通信系统; 房地产业占20.1%;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科教文化、旅游、卫生等服务业稳步发展,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现已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行业结构合理、服务门类齐全、服务技艺和服务水平较髙的第三产业服务体系。
  发展计划管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提出、编制、执行、平衡、协调与监督活动,为各级发展计划部门的主要职能。聊城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主管聊城市的发展计划管理,其内容主要包括:①研究提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宏观调控和结构调整目标及相关改革政策措施,组织编写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衔接、平衡各主要行业的发展规划。2001年4月编制完成了《聊城市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年是执行“十五”计划的第一年,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318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3%、16%和15%。②根据国家产业政策,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方案和意见;研究提出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对策,引导和促进全市经济结构合理化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2001年聊城市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三次产业比例达到29.4:43.4:27.2,二、三产业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髙3个百分点。粮经作物种植比例达到54:46。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分别发展到3476个和8.23万户。投资50万元以上的民营工业项目完成投入33.55亿元,增长21.43%。民营经济实现销售收人、利税分别比上年增长23.1%、25.8%,上交税金4.2亿元,占工商税收的18.8%。③研究全市经济形势,进行宏观经济的预测、预警;研究提出综合动用财政、信贷、价格等经济杠杆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2001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7.41亿元,比上年增长40.1%;地方财政支出26.36亿元,比上年增长33.8%„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85.02亿元,比上年净增36.6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25.81亿元,比上年净增25.21亿元。④研究确定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规划重点项目的布局,管理和安排市基本建设资金,申报、审批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安排市级财政性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市级重点建设项目。2001年聊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2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工业投入完成56.4亿元,增长27.4%。⑤指导和协调全市投标工作。2001年全市政府采购额3.0552亿元,节支额5758万元,节支率15.86%;其中市政府采购额1.3564亿元,节支额3210万元,节支率19.1%。⑥研究提出全市利用外资的发展战略和结构优化的目标、政策,申报和审批外商投资项目、国外贷款和境外投资项目,协调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仅2001年8月份聊城市实施“大开放、大招商、促进大发展”战略以来,至2001年底,全市就引进投资项目652个,协议合同引资额110.6亿元,实
  际到位资金17.7亿元。外资来源日趋多元化,外商独资项目增加。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66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5%。⑦研究分析国内外市场的供求状况,做好重要商品供求总量平衡和重要农产品进出口计划的衔接。2001年聊城市消费市场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6.7亿元,增长12.2%;物价走势基本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6%;进出口总值1.72亿美元,增长21%,其中出口1.26亿美元,增长38.1%。⑧研究提出社会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建议,编制教育、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劳动工资、人口、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做好社会事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衔接平衡。2001年聊城市髙考本科升学人数4751人,比上年增加917人;中小学布局调整与危房改造工程进展顺利。文化事业实现了由政府“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聊城体育健儿在 “九运会”上取得了一枚金牌,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旅游业发展较快,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57.64万人次,增长28.8%,实现旅游收入11.82亿元,比上年增长9.6%;接待国外游客5217人次,收入204.00万美元。两个“确保”工作落实较好,养老保险金拨付率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发放率达到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全市卫生系统推行了院(站、所)长负责制和任期综合目标责任制,实行了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制、工人合同制,引人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管理机制等。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髙,全年完成城市开发建设投资16.5亿元,其中聊城城区投资7.82亿元,新增绿地面积143.1公顷。江北水城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26.1%,比上年提髙2个百分点。⑨综合平衡全市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提出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2001年聊城市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66项,建成髙新技术企业10家,髙科技农业园区100多个。积极推行产学研联合和技术中心建设,成功举办了“高科会”,签约合同112项,实施合同106项,136家企业与髙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
  国有资产管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与监督活动。聊城市国有资产管理局自1994年成立以来,以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为主线,以组建市级资产营运机构为突破口,强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搞好国有资产的优化管理,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①加强了国有资产的监管。2001年2月,市委、市政府批准市国资部门为市级国有资产监事会的管理机构,在国资部门设立了监事会管理办公室,并向3个市级国有资产营运机
  构委派了外派监事会和作为专职监事的财务总监。逐步推行财务事项联签制度,还建立了国有资产运营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企业国有资产经营情况报告制度,对18家重点国有企业实行了季度跟踪监测。对市直195户行政事业单位的总额达11.99亿元的固定资产管理状况进行了全面检査,对42个撤并乡镇的国有资产状况进行了专项检查(资产总额1.87亿元,总负债1.26亿元,国有净资产6100万元)。②加强了国有资产的基础管理。在产权管理上进行企业重新占有登记及更发新证的产权登记工作。在资产评估上,制定了评估中介机构和注册资产评估规范执业的六项措施,对资产评估项目进行抽查和复核。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上,与财政局联合开展了全市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在统计评价上,2001年对6户国有企业开展了效绩评价。③搞好国有资产的优化重组。2000-2001年,采取无偿划转、有偿转让、作价出资等形式,共整合重组国有资产11项,合计资产总额3.15亿元。采取变通的办法将莘县绿原蛋白厂2200多万元国有资产无偿划转给东胶集团,以置入东胶上市公司;采取有偿转让的方式将聊城热电有限公司15%的国有股出售给山东鲁能,变现资金6600多万元;以市燃料公司土地作价600多万元与省电力局合资,共同组建了鲁西煤炭集散中心;将原来医药集团持有的临清华威药业有限责任公司350.2万元国有股权,划转到东胶集团管理;将市自来水公司、市污水处理厂、东聊引水管理中心1.3亿元国有资产重组为一体,组建了聊城市城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将临清卫校287.51万元资金无偿划转给聊城第二人民医院,实行院校合并; 将聊城市卫生学校、聊城电视大学、聊城市旅游学校和聊城市畜牧研究所“三校一所”资产9724万元整合到一起,合并组建了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将聊城粮食技工学校资产459万元划转给市劳动社会保障局,成立聊城市劳动技工学校。④有效地促进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2001年6月,市国资部门对12户被考核企业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年度考核指标逐户进行了测定,并由国资部门代表市政府与其签订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责任书。12户企业国有资产总额18.1亿元,占市属企业国有资产总额的80%。2001年被考核企业共实现国有资产增值1903万元。截至2001年底,全市占有经营性国有资产的企业为290户,国有资产总额54.79亿元;全市行政事业单位1216户,占有非经营性国有资产50.52亿元。
  土地管理国土资源局成立以来,全市各级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门认真贯彻实施《土地管理法》和山东省实施办法,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坚持宏
  观调控与微观管理相结合,建立有效的耕地保护机制,保持了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加强政府对土地的宏观调控和计划管理。每年根据县市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把省下达的建设用地指标分解量化,分配落实到县市、乡镇。积极推行建设用地“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开发、统一出让、统一管理”的管理办法,把城乡建设用地有效地置于政府监督之下。在切实做好耕地保护的同时,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积极为各项建设搞好服务。1995~2001年,共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用地2414.12公顷,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至2001年底,全市还有耕地面积55.32万公顷。市土地管理部门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土地的合理使用。
  工商行政管理国家通过其行政管理机关,对经济活动进行的管理和监督。1903年9月,清政府设工商部,县设商会。民国时期,聊城专署先后设工商处、实业处、建设处,兼理工商企业和市场的行政管理。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军民,相继成立了工商行政管理和经营合一的经济管理机构——工商行政管理局。解放战争时期,观城、阳谷、寿张、朝城的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划归冀鲁豫区工商行政管理九分局管辖。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1955年底,本市(区)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2月底基本完成。之后,工商行业归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历史使命基本完成,无存在意义,1957年撤销建制,1960年恢复并有所加强。1963年8月,建立了“聊城专员公署工商行政管理局”,设在商业局,对内是商业局商政科。1979年工商行政管理局从商业局分离出来,单独设局。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责范围不断变化。80年代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重点转向引导多种经济成分健康发展,促进各类市场的建设与发育,依法核准企业经营资格和经营范围,帮助企业搞活生产经营,加强经济合同、商标、广告的管理,帮助企业及时解决经济合同纠纷,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查处经济违法活动等。90年代中期,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与所办市场脱钩,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1998年,根据国务院的决定,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2001年底,全市共有国有集体企业10893户,其中法人企业3894户,总注册资本113.46亿多元;外商投资企业145户,注册资本2.2518亿美元;私营企业3476户;个体工商业户8.229万多户。各类商品市场461个,市场总成交额208.50亿元。
  物价管理政府对价格形成、运行所进行的组织、
  领导、协调、监督、规范和调控的活动,包括按照定价权限和范围制定、调整商品和服务价格;规范价格行为,创造公平、公开、合法的市场竞争价格环境,维护正常的价格秩序;对市场价格总水平进行必要的调控,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市和县(市、区)物价局根据分工,分别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价格管理工作。物价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宣传贯彻执行国家和省的价格法律、法规和政策,研究拟定全市价格改革和管理的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研究提出全市价格总水平调控的目标和措施,稳定价格总水平;负责市场价格动态监测、预测、综合分析和监控,组织重要农产品成本调查,发布市场价格信息;在价格分工审批权限内,制定、调整商品和服务价格并监督实施;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房地产价格进行管理;负责价格鉴证工作;组织、指导、协调价格监督和检查工作,依法査处价格违法行为和价格违法案件;培训价格工作人员。1998〜2001年为做好价格管理工作,聊城市物价局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不断深化粮食、棉花、桑蚕茧和电力等价格改革,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需求增长;加强了对政府定价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药品价格的监督和管理,大幅度降低了药品的“虚髙”价格;合理制定和调整了自来水、供热、公共汽车、天然气等公用事业价格以及经济适用房价格和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标准;全面清理了所有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共取消越权行文55份,取消收费项目208项;在全市广泛开展推行了“两证一书三卡”(即收费员证、收费许可证,进企业收费批准通知书,企业缴费登记卡、进企业收费明白卡、中小学缴费明白卡)制度;坚持实行了收费年审制度,全市每年审验收费总金额达10多亿元;建立了收费人员岗位培训制度,共培训收费员6698人次;严厉査处价格违法行为,遏制各种乱涨价、乱收费现象,全市共查处价格违法案件2989件;建立健全了价格举报登记制度,开通了“12358”价格举报电话,全市共受理群众价格举报案件711件。到2001年底,全市城镇市场普通商品和服务的明码标价率在90%以上,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明码标价率达到了100%。1998〜2001年,市物价局连年被省物价局评为全省物价系统“收费管理先进单位”、“房地产价格管理先进单位”、“价格监督检查先进单位”和“价格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到2001年,临清市、莘县、在平3个县(市)的物价检查所被授予全国“规范化物价检查所”称号。
  劳动保障管理劳动管理和社会保障管理的合称。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源配置、劳动关系协调、职业技能开发、社会保险和劳动保障监察等内容,由各级政府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聊城的劳动保障管理机构和职能经过了多次演变。1950年1月聊城专署开始设劳力科,代表政府实施对企业用人和工资分配的管理。1959年9月设聊城专署劳动局。1969年改名为聊城地区行政公署劳动局。1959〜1986年,劳动部门对国有和县以上集体企业的管理主要采取计划指令式,对企业用人实行统一调配,对企业工资实行统一标准,企业没有用人和分配自主权,各企业的退休职工由各企业负担。自1986年起,陆续开展了企业用人、工资和社会保险制度三项改革,开始在国有和集体企业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对企业工资总额实行宏观调控,按照劳动分配的原则改革企业分配制度,并开展了养老保险社会统筹改革。到1998年,全市所有企业全面推行了劳动合同制度,形成了以岗位技能工资为主的新的分配方式,建立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了企业离退休职工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1999年6月,分别由民政部门负责的农村养老保险业务、由人事部门负责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业务和由卫生部门负责的医疗保险业务均划归劳动部门管理,市、县(市、区)劳动部门也相应改名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截至2001年,全市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劳动力市场网络体系,形成了市场导向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以养老、医疗、失业等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建立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参保缴费职工达到17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职工总数达5.9万人,医疗保险参保职工达到14.7万人, 失业保险参保职工达到了22.3万人;劳动关系协调和劳动保障监察机制也不断完善,有效地维护了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2000年,聊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记集体一等功。
  质量技术监督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对质量及有关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的活动。聊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主管全市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按照国务院的决定,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辖内部5个业务科、8个事业所(站)及8个县(市、区)局。质量技术监督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实施产品(含纤维)质量的监督检查及管理;实施生产许可证的管理;大力推进IS0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产品质量认证,实施名牌战略和“质量兴市”活动;组织实施重要国家标准的宣传贯彻工作,开展工业标准化、农业标准化及服务标准化工作;推行法定计量单位和国家计量制度,组织量值传递,实施计量器具的检定管理; 规范和监督商品量的计量行为;综合管理锅炉、压力容器、电梯等特种设备的监察、监督工作,确保设备安全
  运行;组织依法查处违反标准化、计量、质量等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违法活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全市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紧紧围绕经济建设的中心工作和社会热点问题,坚持“以质量为中心,以标准化计量为基础”的工作方针和“加强监督、优化服务”的原则,在提高产品质量、扶优治劣、净化市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高企业标准化计量技术基础等方面,积极开展了各项工作。至2001年底,累计监督检查1100个企业的200余种产品、19590多个批次;帮助100多家企业办理了生产许可证,查处了200余家生产和销售无证产品的违法行为;通过推进IS0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产品质量认证工作,使全市通过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达80余家,帮助20个企业的25种产品办理了省质量免检证书;对46670吨经营性棉花进行了公正检验;全市8个县(市、区)的消灭无标生产已全部通过国家和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验收,全市累计登记产品标准3556个,受理产品标准备案660个,采用国际标准验收14个企业的21种产品,建成7个国家和省级、12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有6个单位的9种产品被评定为无公害产品;累计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书20689个,年检5181个;发展商品条码系统成员173家;标准资料查询6000余人次;加强了对衡器、民用水表、电表、煤气表、燃油加油机、出租车计价器、医疗仪器、企业最高标准器具的强制检定;累计查处制假售假案件2907起,捣毁制假售假窝点790个,受理质量投诉1135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自1999~2001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市级“环保先进单位”和“文明机关单位”。
  统计监督根据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及时、准确地从总体上反映经济、社会和科技的运行状态,并对其实行全面、系统的定量检查、监测和预警的行为,是聊城市统计局的一项重要职能。1983年以前,统计工作主要是靠规章、制度约束。1984年,《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相继颁布。1985年开始,市统计局便利用多种形式对《统计法》进行广泛宣传,并在普法的同时,加强了统计执法;特别是1997年以来,每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次大规模的统计执法大检查,查处了一批统计违法案件,教育了统计违法者。仅2001年,全市统计机关就查处了较严重的统计违法案件100多起,已结案70多起,申请法院强制执行2起,通报批评3起。1997-2001年,聊城市统计局连续5年被山东省统计局评为法制建设先进单位。
  审计监督独立检查会计账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是聊城市审计局的主要职能。近年来,审计部门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认真开展了财政审计,加强了重点专项资金审计,积极开展了经济责任审计,改进和深化了企业审计,加强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强化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2000~2001年,全市审计机关共审计了855个单位,查出违规行为金额17.2亿元,应交财政8688万元,已交财政2919万元,应归还原资金渠道7282万元,罚款1166万元,建议给予处分3人,向有关部门移送案件1件。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效益、加强依法行政和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聊城市经济协作办公室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聊城市油区工作办公室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聊城市招商局见政治和法律分编“聊城市招商
  工作办公室(聊城市招商局)”条。
  友好市(地)间的经济协作1996年5月,聊城地区与内蒙古哲里木盟结为友好地盟,组织筛选项目45项,其中29项在哲里木盟找到了合作伙伴,聊城8个县(市)与哲里木盟8个县(旗)结为对口县(市)。在对口协作中,双方本着贯彻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对项目认真落实。莘县城关镇承包科左后旗耕地200公顷,开办了养鸡场;莘县外贸承包通辽市5万吨仓库收购绿豆、杏仁;阳谷县安乐镇皮毛厂在哲里木盟设立办事处收购牛羊皮;东阿县与库伦旗合作进行鲁单玉米良种繁育试验;冠县向扎鲁特旗提供小尾寒羊等项目。通过协作双方的努力,都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开展友好市(地)间经济协作的同时,聊城市经济协作办公室还与齐鲁石化公司、燕山石化公司、天津石化公司、胜利炼油厂、济南炼油厂和大庆、辽阳、锦州、抚顺等大型石化企业以及武汉钢铁公司、马鞍山钢铁公司等大型钢铁企业搞好副食品供应等后勤服务,为聊城的面粉、食油、牛肉、羊肉、分割鸡、水果等农副产品的外销拓宽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和企业效益。同时,积极为聊城市的企业协进急需的燃油、化工原料及钢材等,为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提供了必要的补充。2001年,还加强了同天津等有关城市的经济合作。
  区域经济协作聊城于1985年9月参加晋冀鲁豫接壤地区15地市组成的中原地区经济技术协调会(中原经济区)。作为经济区的主要成员地市之一,积极参加经济区举办的各项联合协作活动,先后举办了
  十几次大型物资、商品交易会,组织协调企业参加中原经济区的企业联合体,先后建立了电池、轴承、洗衣机、拖拉机、电缆、棉纺、锻压机床、汽车制造、家具、制革、童装、地毯、酱菜等十几家企业简便体和企业集团,为聊城的相关企业如临清电池厂、聊城锻压机床厂、聊城毛纺厂、临清汽车配件厂、临清济美酱园等一大批企业在联合中注入了活力,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1986年8月,通过中原经济区协调,与山西省长治市、河北省邯郸市、邯郸地区3地市联合达成修建馆(陶)、聊(城)窄轨铁路和为聊城发电厂供应煤炭协议。1994年10月,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7省市环渤海首届中外经济技术招商引资洽谈会,收集、筛选、整理和翻译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29个。会议期间,与8家国外客商就通信光纤电缆、软饮料包装、高档卫生纸、阿胶保健食品、大豆蛋白、联产甲醇、40W日光灯节电器等7个项目进行了洽谈,签署意向性协议11份,项目总投资3.2亿元人民币,利用外资额1500万美元。1997-2001年,聊城地区(市)领导人先后参加了大京九协作带第一、二、三届市长专员联席会议,京九铁路沿线各市地间的经济协作展开。2001年10月,聊城市组织代表团参加了首届大京九农副产品食品交易会,共签订购销合同5份,合同金额6000万元,达成协议32项,协议金额近亿元。
  省内对口协作1987年聊城、烟台两地市成立对口协作领导小组,开展对口经济技术协作。1987年5月,烟台市纺织工业公司与临清毛纺厂、临清针织厂、阳谷县针织厂和高唐县针织厂签订经济技术协作协议。同年11月,临清市副食品厂与烟台市食品厂联营生产“婴儿乐”饼干,年增利税30万元。1992年,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政府组织东西部地市开展干部对口挂职交流工作,聊城、烟台两地结成友好县市、友好乡镇、友好单位共77对,签订经济技术协作项目112项, 引进培养各类技术人员5360名,聊城地区5000多人次赴烟台市考察学习,还建立了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基地。对口协作的重点在林果生产、皮革加工、食品加工、支农工业产品生产以及一些乡镇企业项目上,聊城、东阿、在平3县市分别与烟台有关单位建立蔬菜速冻保鲜厂;烟台市经济协作公司、烟台市食品公司在聊城市投资兴办食品加工企业,在平县吉祥食品有限公司与莱阳吉龙集团公司共同投资650万元开办合营企业,年加工蔬菜6万吨。
  参与新疆大开发聊城率先参与中国西部大开发。1994年聊城市与新疆昌吉地区、伊犁地区签订了经济协作协议,开展中俄边境贸易及联合加工棉副产
  品。莘县外贸公司利用新疆当地棉籽建成榨油厂,种植绿豆3333.3公顷,建成冬暖式大棚3000个,并在当地建成了有2000多人的“莘县村”。1996年冠县供销社集团公司11个项目全面启动实施,有400多人赴新疆工作。他们与新疆博乐市联合,对博乐市造纸厂进行技术改造,使停产3年多的造纸厂恢复生产;在新疆投入设备、资金600多万元,组建了新鲁棉纺厂和丰收棉纺厂;租种耕地33.3公顷,种植棉花,当年收回投资,1997年获利50万元;1997年又在新疆阿瓦提租种耕地1000公顷,成立冠宇农场,租期30年。莘县棉纺织厂在新疆叶城建成2个1万纱锭的棉纺厂。
  聊城经济开发区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聊城于1996年开始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到2001年,全市共建起各类农业科技园区145处,其中蔬菜园区72处、林果园区15处、水
  产园区20处、畜禽园区15处、节水灌溉园区4处、粮食作物园区9处、综合性园区10处,园区面积684公顷。累计投资1.09亿元,带动种养35.1万户。其中,聊城市高科技试验示范园区位于在平县,隶属于在平县城关镇,占地134公顷,完成投资1488万元,建成2000平方米的以色列现代化高科技智能育苗温室1座,高科技林业园86.7公顷,181座无立柱、钢架、配备滴灌设备的高标准日光温室,节水喷灌示范田12.7公顷。
  凤凰苑农业科技观光园见城建和旅游分编同条。
  民营企业园区民营企业发展的载体,城镇建设的样板,改革开放的窗口,招商引资的基地。聊城市委、市政府为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几年来一直把园区建设同城市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当作一件大事抓紧抓好。一是抓好规划。坚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高起点起步,高标准建设,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实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确保园区建设、经
  聊城市高科技农业示范园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相适应,把园区建成规划合理、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工业小区。二是抓好班子。努力培养一支高效廉洁的园区管理队伍,实行“一站式”服务,减少环节,提高工作效率。本着责权统一的原则,在税收、土地、收费等方面,出台特殊的优惠政策。实行“扎口”管理,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直接进入园区检查收费。三是抓好项目。由于园区软硬环境改
  善,对企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新上项目尽量选一些投资额大、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企业到园区落户。同时,市政府以园区企业为重点,抓好骨干企业。在全市筛选出100家民营企业作为全市的百强企业,重点调度,重点扶植,使之尽快发展壮大,成为全市的“拳头”,发挥其带动辐射示范作用。截至2001年底,全市上报民营企业园区52处(详见附表)。
  2001年聊城市民营企业园区一览表
  园区名称园区地址园区面积 (平方千米)区内企业数(个)从业人员(人)营业收入 (万元)利润总额 (万元)
  凤凰工业园东昌府区南部8.648110074
  嘉明工业园东昌府区西北部1023
  东昌府区郑家工业园区郭子祥村北0.036155001450145
  东昌府区郑家镇郑家村工业园区郑家村北0.013832080080
  东昌府区阎觉寺镇个体私营工业园区镇第七棉厂0.13133251320132
  东昌府区沙镇大张工业园区沙镇大张村0.2792906500200
  东昌府区古楼办事处民营经济区聊火车站西0.0758300198596
  东昌府区于集镇民营工业园区于集镇东0.271111625624
  东昌府区新区办事处工业园区卫育路0.671010607000600
  东昌府区张炉集镇民营工业园区镇驻地0.8153822300200
  东昌府区朱老庄乡小吴工业园区乡小吴村0.02290107088
  东昌府区候营镇民营工业园区镇驻地0.8268906000590
  东昌府区道口铺乡工业园区镇驻地1167453500160
  东昌府区道口铺乡仙庄村工业园仙庄村0.15911736821
  东昌府区道口铺乡刘海子工业园区刘海子村0.149531517
  东昌府区柳园办事处工业园区聊牛路南0.6727100150001300
  运河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清城东部、南部1820
  临清市唐园镇工业园孙寨村0.06311654027
  临清市烟店镇科技工业园镇驻地1441320124061116
  临清市潘庄镇第一民营工业园镇东堡村0.393601800
  临清市潘庄镇第二民营工业园镇驻地0.152851108106
  临清市尚店乡工业园岩庄村21013401400140
  临清市大辛庄办事处邱屯工业园邱屯村01910606430078
  临清市刘垓子镇工业园镇驻地34217120070
  临清市魏湾镇经济园区马村0.275410145065
  临清市康庄镇康盛庄工业园康盛庄村0.081136618516
  临清市老赵庄镇工业园区老赵庄0.331262500448001643
  临清市松林工业园区姚庄村23218008538818
  临清市新华办事处工业园北三里村0.3820167025000680
  临清市先锋办事处工业园胡八里村0.336812481935128
  鲁西新世纪工业园冠县东环路东5.52042047052
  冠县甘屯乡许村工业园区甘屯乡许村0.1331215050060
  冠县清水镇工业园区清水镇驻地0.033152201000350
  冠县清水镇杜行村工业园区清水镇杜行村0.041616045055
  莘县古云镇工业园古云镇1169650060008000
  续表
  鲁西科技产业园市级工业园区。位于高唐县城西部。占地面积11.77平方千米。高唐县委、县政府聘请上海同济联合建设技术有限公司,本着“高起点起步, 高标准建设,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对园区实行了控制性规划设计,分三期工程实施。截至2001年底, 园区内已在6平方千米范围内实现了“七通一平”,对园
  区内的水、电、路、排污、通信、闭路电视、供热、管道液化气、绿化带和场地等配套设施进行了同步建设。已形成了五纵六横的道路交通网络,道路全长43千米,硬化路面面积64.2万平方千米,绿化面积8.6万平方米,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8亿元。园区内民营企业已发展到98家,固定资产投资8.81亿元。其中,蓝山集团与上海华源科技产业公司合作建设的液晶显示器生产基地项目,投资2300万元,建成了洁净化工业厂房7200平方米,液晶显示屏和液晶背投电视生产线各4条,笔记本电脑生产线2条。可年产液晶显示器50万台,液晶背投电
  视10万台,笔记本电脑4万台。产品将销往欧美、日韩、港台等多个国家与地区。该项目还将在液晶模块、背投光引擎、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家庭影院与音响、液晶背投电视等一批高科技领域上有更加广泛的拓展。一台商投资8000万元的团组项目(大型超市6000万元、制衣公司1000万元、工艺品厂1000万元)已全面开工建设,该项目占地7.3公顷,是园区的重点建设项目。高唐县委、县政府在园区的管理上,通过招考方式,选择了15名素质高、富有工作经验的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对管委会授予了规划管理权、土地开发利用管理权、项目审批权、工程建设和建筑市场管理权、财政税收工商税收管理权、基础设施和占用设施建设经营管理权, 要求管委会实行“扎口式”管理,禁止任何部门和单位直接进入企业检查收费,真正把鲁西科技产业园作为高唐改革开放的窗口、招商引资的基地、现代化的新城区目标来建设。
  凤凰工业园市级工业园区。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南部。占地面积8.6平方千米。投资1300万元,建设了起步区三横两纵计15千米道路和8座桥涵,1座11万千伏的变电站正在建设中。截至2001年底,入园企业48家,总投资9亿元。其中投资3000万元以上企业5家,投资1000万元以上企业5家。已投产项目14家,正在建设中的企业13家,已签订合同的企业14家,另在洽谈中的8家。这些企业涉及建筑、化工、
  蓝山液晶科技有限公司凤凰工业园
  机械、纺织、建材、印刷等行业,形成了良好的群体优势。
  嘉明工业园市级工业园区。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西北部。占地面积10平方千米。起步区一横四纵计15千米的道路和5座桥涵已经建成,1座3.5万千伏的变电站正在建设中。截至2001年底,入园企业23家,总投资4亿元。现已建成项目18个,总投入3.5亿元;在建项目5个,总投入6000万元;另有5个项目正在洽谈中。江苏客商投资3000万元的3万纱锭棉纺厂和福建客商投资3000万元的中泰药业有限公司于2002年初破土动工,以美商管理公司为主建设的占地200公顷的美台工业园已签订了合作合同。2002年已有一大批项目开工建设。
  运河经济技术开发区市级工业园区。位于临清市城区东部和南部。占地面积18平方千米。园区全部实现了交通、通信、电力、供排水“四通一平”。一期占地333.33公顷的市级民营工业园和占地186.67公顷的日本工业园已经启动,日本国内阁府政务官阪上善秀先生亲自为临清日本工业园题写了园名;以印尼为主的东南亚客商也有意在临清开辟自己的园区。截至2001年底,入园企业已达20家,总投资10亿元。如运河热电公司已完成投资1.834亿元,第二色织厂投资1.2亿元扩建新厂,奥博特铜铝业公司投资完成5825万元;日商控股的BMC公司投资完成2800万元,并已建成投产,企业直接由日本专家管理,产品部分返销日本。这些项目的投产运行,不仅扩大了企业规模,也为全市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信发热电民营工业园市级工业园区。位于在平县城北部。占地面积12.5平方千米。投资1000多万元,完成了路、电、气、水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实现了基础设施资源共享,节省了企业投资和经营成本。截至2001年底,园区建成面积200公顷,建成了信发希望工业园区、铝型材加工园区、味精工业园区、电业三产工业园区、密度板西园区和东园区共6个工业园区。入园企业已达79家,总投资22亿元。其中投资15亿元的希望集团电解铝项目,已完成投资3.2亿元,2002年电解铝生产能力达到22万吨。已建成铝材深加工企业6家,生产线7条,年加工能力达到8万吨,初步实现了铝材生产与铝材加工的平衡。已建成中密度板生产线17条,年加工能力达到60万立方米;4条年产8万立方米的髙密度板生产线于2002年投产,中髙密度板生产能力达到100万立方米,占全国产量的1/6,居全国第一位。复合木地板是密度板的深加工产品,已建成生产线12条,正在建设的22条。2002年加工能力达40万立方米,占全国密度板产量的1/2。围绕农产品深加工,还建成了7万吨味精、10万吨淀粉、4万吨饲料、2万吨复合肥项目。在平县委、县政府计划在“十五”期间,把园区内的铝材生产及深加工、密度板生产及深加工、味精生产等优势产业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莘县古云镇工业园市级工业园区。位于聊城市莘县古云镇境内,地处河南、山东两省交界的中原石油勘探局采油三厂油区。园区内油、气、电资源丰富,发展企业、招商引资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园区规划占地面积11平方千米。自1999年开工建设,已硬化路面30余千米,形成了三横三纵的交通框架,水、电、天然气、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布局合理,达到了“五通”要求,适宜各类企业人园生产经营。现有入园企业69家,计有石油化工、玻璃制品、纸制品、棉纺塑编、建筑建材、节能电器、纟巢丝、冷冻食品、面粉加工等十大行业,且已初具规模。
  嘉明工业园
  鑫鑫铝业累计固定资产总值5亿元,近期还有投资1.8亿元的热电项目、投资4000万元的麸酸项目和投资2000万元的医用玻璃瓶生产项目入园,园区发展的潜力很大。园区组织健全,有24人的专职管理队伍,具体负责帮助园区内企业的对外协调关系,办理有关手续,搞好各项服务,确保园区内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截至2001年底,园区内员工6500人,实现营业收入6000万元,利税8000万元。
  阳谷县经济开发区市级工业园区。位于阳谷县城西部。截至2001年底,规划占地面积10平方千米的一期工程已完工,入园企业34家,完成固定资产投入3.9亿元。华洋新科、阳光化工等19家企业已竣工投产,实现销售收入6000万元,利税1200万元。园区管委会对入园企业实行封闭式管理,从完善政策到征地、协调贷款、提供技术、免征各种费用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极大地增强了园区的吸引力和带动力。
  鲁西新世纪工业园位于冠县城东环路东。占地面积5.5平方千米。实现了路、电、气、供水、排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六通一平”,实现了“筑巢引凤”工程。截至2001年底,入园企业20家,完成投资1.8亿元。冠县县委、县政府把对韩国的招商引资作为重点,在园内建立了韩国工业园。为加强对园区的管理,还出台了园区管理暂行办法。
  东阿县刘集镇工业园位于东阿县刘集镇驻地。
  东阿琳杰中密度板有限公司
  始建于1999年,占地面积1平方千米,投入建设资金750万元,实现了路、电、气、水、通信基础设施的“五通一平”。截至2001年底,入园企业30家,完成投资1.6亿元。东阿琳杰中密度板有限公司,是新加坡三展控股有限公司投资8235万元兴建的外商独资企业;韩国鑫鑫家具有限公司,是韩国客商投资200万美元兴建的外商独资企业;东阿金星钢球有限公司,是当地人投资2000万元兴建的私营企业;东阿金狮轮车厂,固定资产已达200多万元,也是当地人投资兴建的私营企业。全园从业人员1200名,营业收入1.3亿元,利税500万元。
  聊城市重点基建项目办公室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聊城市重点基建项目“八五”、“九五”期间,由国家在聊城境内兴建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涉及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等各个领域。截至2001年底,已竣工投产的重点项目有:京九铁路聊城段、邯济铁路聊城段、济聊馆高速公路、程控电话工程、移动通信工程、铁路专用线和仓储设施、引黄人卫工程、城市供水工程、昌东橡胶坝等。正在建设中的重点项目有:山东中华聊城发电厂、南水北调东线聊城段工程。这些重大项目的建成投产,极大地改善了聊城市的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等生产条件,有力地促进了聊城市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
  山东中华聊城发电厂特大型合资企业。位于聊城市聊堂路西首路北,是国家计委1994年批复立项的国家中外合作项目。一期工程装机容量2x60万千瓦,总投资66亿元,中方股份占51%,外方股份占49%,具体各公司所占股份为:山东电力集团公司36.6%,山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14.4%,香港中华电力公司25.4%,法国电力公司23.6%。总占地面积520公顷,其中主厂区57公顷,铁路专用线10公顷,专用水库313公顷,灰场140公顷。国家所以选址聊城,一因离山西煤炭基地近;二因邯(郸)济(南)铁路通车,交通运输方便;三因水源充足,水利条件好;四因重工业少, 环保空间大;五因聊城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和全市人民热情支持。自1998年12月开工建设以来,征地、拆迁、村庄搬迁、铁路、水库、灰场等各项工作进展顺利。至2001年底,主厂区1号锅炉及汽机发电机组已安装完成,铁路专用线已开通使用,水库充水1760万立方米,灰场已竣工。1号机组已于2002年9月启动,比合同规定提前了8个月;2号机期工作。届时,聊城市将成为山东省乃至华北地区的重要能源基地。大电厂的建成,不仅对聊城市而且对山东省的经济发展都将起到支持和带动作用。2001年底, 共有干部职工900人。(见彩色插页第24页)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聊城段特大型水利工程。
  南水北调是我国规划兴建的跨流域、远距离调水的特大型工程。东线沿京杭运河,将长江下游的水北送,向黄淮海平原东部供水。聊城输水线路自位山穿黄隧洞口向北,至关山村南向西穿过位山东西输沙渠,至刘什庄东进入小运河杈(古运河),沿古运河输水至临清。沿途立交穿过位山三干渠、徒骇河、马颊河,其中聊城市区段分两条路线输水,一条从四河头沿现有古运河输水;另一条沿城南西王分干至周公河,在城北西海子与古运河汇流。2001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项目建议书已由水利部审查通过。一期工程从2004年开始施工至2007年完成,过黄河流量100立方米/秒。二期工程到2030年完成,过黄河流量200立方米 /秒。聊城段一期工程,需修建
  段古运河输水干线示意图各种建筑物共
  247座。其中,节制闸2座,支流口控制闸1座,倒虹吸7座,公路桥31座,铁路桥加固2座,生产桥74座,支流人口涵闸127座,渡槽3座,输水渠道自位山穿黄隧洞出口至临清邱屯闸上共104.164千米,工程永久占地606公顷,弃土占地972.53公顷;项目建议书阶段审查投资约7.7亿元。兴建南水北调工程,将从根本上缓解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局面,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特别是聊城段工程的实施,将有效提高聊城市供水的保证率,尤其是古运河恢复通水,且无污染,可带动聊城市航运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农业聊城是农业大市,农业生产历史悠久。据有关史料记载,公元14世纪前,境内种植以粮、油、麻为主,植棉始于宋末,到清代棉布交易已渐兴盛,当时粮、棉、油兼有的种植格局基本形成。在长期的封建社会,由于耕作技术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差,农业发展非常缓慢,正常年份每公顷产粮食750千克左右、籽棉450千克左右。1949年后,通过兴修农田水利,整地改土,植树造林,推广先进技术,发展农业机械及组织互助合作等,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农业生产总体呈上升发展趋势,但各时期发展速度有一定波动性。1949-1957年,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6.2%,粮食总产量平均年增2.4%。1958~1962年“二五”期间,由于工作失误和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全面下降,1962年同1957年相比,农业总产值下降38.2%,粮食总产量下降44.2%,均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的水平。1965年农业总产值恢复到1957年水平,粮食总产量恢复到1949年水平。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农业生产徘徊不前。1979年开始,聊城在全省率先推行生产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加之及时确定“粮棉一齐抓,重点抓棉花”的发展思路,到1984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65.2万吨,棉花总产量达到35.1万吨,农民人均粮食产量359千克,棉花76千克,全区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1985年以后,受国家棉花政策调整及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的影响,农业生产一度发展趋缓。1992年后,按照地委、行署提出的“用五年左右时间,农村经济实现由粮棉主导型向多种经营主导型转变”的总体要求,围绕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加快了培植蔬菜、畜牧、林果、水产四大主导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和推进基地化、规模化种养的步伐。2001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339.07万吨,蔬菜总产量743.66万吨,水果总产量34.99万吨,肉类总产量39.20万吨,水产总产量4.58万吨,农业总产值达到163.0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53元。根据《聊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要求,今后五年要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以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依靠科技进步,实施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推进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高效农业转变。到2005年,全市粮经作物之比调整为5.6:4.4,蔬菜、林果和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2.2%以上。
  聊城市农业办公室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聊城市农业局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聊城市农业机械管理办公室见政治和法律分
  南水北调东线聊城编同条。
  聊城市林业局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聊城市水利局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聊城市黄河河务局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聊城市畜牧局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聊城市蔬菜办公室(聊城市棉花办公室)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聊城市国土资源局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聊城市气象局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聊城市水产局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聊城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见政治和法律分
  编同条。
  聊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见科学和教育分编同条。
  位山灌区管理处位山灌区的市级专管机构,聊城市水利局主管的县级事业单位。地址在聊城市东关街161号。20世纪80年代初,名为聊城地区水利局引黄科,后改称聊城地区引黄灌溉管理处。1984年更
  名为聊城地区灌溉处。2001年更为现名。主要负责位山灌区的引黄灌溉管理工作和全市引黄灌溉的业务指导工作。另外,还承担了1981〜1983年的引黄济津和1995-2001年的引黄济冀聊城段的输水管理工作。机关下设7个科室,基层设11个管理所和1个工程队。2001年底,在职人员240人。
  聊城市种子管理处市级种子管理、推广机构。
  地址在聊城市建设东路86号。1951年成立聊城专署种子公司。1953年种子公司并入农业技术指导所,设种子组。1956年聊城专署农业科建立聊城专署种子站。1980年改为聊城地区种子公司。1982年地区棉种加工厂筹建处与地区种子公司合并,成立聊城地区棉花种子专业公司,定为县级单位。1984年降为二级县级单位。1989年地区棉花种子专业公司更名为聊城地区种子管理处。1998年改为现称,为二级差额事业单位,隶属于市农业局管理。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全市种子法规的贯彻落实、种子市场的管理、种子质量的检验监督;承担种子项目、种子工程的实施,农作物新品种的试验、示范、繁育、推广,种子生产、经营计划的制定及农作物良种的经营和余缺调剂等任务。到2001年底,内设9个科室站所,干部职工45人。
  聊城市水利局主管的
  聊城市河道工程管理处
  副县级事业单位。位于东昌东路军分区对面。前身为聊城地区水利局内河管理科。1980年12月内河管理科撤销,成立聊城地区徒骇马颊河管理处。1984年6月改为聊城地区河道工程管理处。下设6个科
  (室)、9个基层管理单位和1个工程队。主要负责徒骇河、马颊河干流沿线堤防、水利工程的管理维护及防汛等工作。2001年底,在职人员223人。
  聊城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1988年组建,科级事业单位。地址在聊城市东昌东路76号。其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各级政府防汛抗旱的方针、政策和指令,制定并组织实施防汛抗旱的预案和方案,协调和处理全市防汛抗旱的日常事务,承办市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日常工作,掌握全市防汛抗旱工作情况,为市政府进行防汛抗旱工作决策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定编14人,2001年底有员工7人。
  聊城市水利工程总公司企业化管理的县级事业单位。隶属市水利局。地址在东昌东路76号。其前身是1992年9月设立的聊城地区水利工程总公司。1998年3月改为现称。主营水利、公路、城镇建设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辖土方机械施工公司、建筑安
  中共聊城市委书记郭兆信作报告
  顾学谦摄
  中国共产党聊城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会场
  刘庆民摄
  聊城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场
  刘庆民摄
  聊城市市长张秋波作报告
  韩春光摄
  聊城撤地设市庆祝大会会场中共聊城市委办公楼谢遵仁摄
  聊城市人民政府办公楼
  青岛海关驻聊城办事处
  聊城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办公楼
  韩春光摄毛泽东、周恩来向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赠送海源阁藏书
  毛泽东接见刘秀印等同志
  刘少奇在聊城视察’
  朱德接见聊城评剧团《八一风暴》剧组演员
  抵达冀鲁豫战场前的刘伯承、邓小平合影(1946年8月)江泽民接见孔繁森妻子王庆芝
  江泽民题词
  乔石参观孔繁森同志纪念馆
  孔繁森同志和藏族群众在一起
  孔繁森同志纪念馆万里在聊城视察刘庆民摄
  朱镕基在聊城视察
  温家宝在聊城视察
  曾庆红参观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程兴普摄
  尉健行视察时风集团
  庆祝京九铁路开通运营段培坤摄火车驶经京九铁路聊城站
  京九铁路聊城北机务段 (编组站)
  聊城火车站广场
  段培坤摄
  装公司、岩土工程公司、机械维修中心、水利勘测设计院、测绘院等6个单位。具有水利水电施工二级、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乙级、测绘乙级及建筑工程设计丙级资质。拥有固定资产4600万元。2001年底,有员工4187人。
  聊城市水利投资开发公司企业化管理的县级事业单位。地址在东昌东路76号。成立于1997年2月。主要负责水利建设资金的融集、使用管理、回收,水利建设项目的开发、投资及咨询服务,办理与水利投资有关的业务。下设综合部、东聊供水管理中心、聊城市碧波房地产开发中心、财务部。2001年底,编制20人。
  聊城市黄河工程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家二级资质水利水电施工企业。隶属聊城市黄河河务局。1999年4月26日成立。位于湖西路北首站北花园。内设施工处、财务处、办公室等3个处室及东阿、阳谷、莘县、位山工程处和直属工程处等5个基层施工单位。注册资本金2156.6万元,拥有各类施工机械设备229台(套)。多年来,该局先后参加过山东济宁朱赵新河治理、小清河干流治理、黄河挖河固堤、长江三峡工程右岸导流明渠清淤、河北沧州大浪淀水库围坝填筑、聊城东昌湖和古运河开发、金堤河治理等大中型水利工程的建设。所承揽建设的工程质量合格率均达到了100%,优良工程率达到了70%以上,多次受到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好评与嘉奖。1999年被聊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命名为“市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2000年被中国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确认为“AAA级信用企业”,被聊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确认为“免检企业”;先后荣获“水利部黄委会水利建设管理先进单位”、“小清河治理先进单位”等称号。2001年6月,通过了 IS09002国际质量认证。2001年底,有正式员工230人。
  土地私有制土地归私人所有的所有制形式。清末,聊城县的任、邓、朱、傅、耿五大地主,均占有土地数十公顷。据1923年4月《全国第八次农商统计调查资料》记载:在平、高唐、临清、冠县、阳谷、东阿6个县,总农户26.3万户,其中自耕农(地主、富农和中农)占60.85%,半自耕农(贫农、下中农)占9.51%,佃农占7.94%,雇农占21.7%。到1934年,这6县总农户共有226511户,其中占有土地6.67公顷以上的地主有10994户,占总农户的4.85%;无地或占有少量土地的贫雇农有66810户,占总农户的29.5%。
  土地改革把没收的地主、富农的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的改革。1946年秋,遵照中共中央1946年5月4日发布的《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聊城境内由点到面地发动组织群众,逐步展开了土地改革运动。1947年形成高潮。1949年初开始颁发土地证。1950年发证结束,土地改革全部完成,彻底废除了数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土地改革运动,全区共收回地主阶级土地3.1万公顷,房屋6万余间,各种资财折款5亿余元(边币)。此后,按乡村人口统一分配土地,实现了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
  互助合作土地改革结束后,历经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将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到1952年底,聊城境内互助组发展到10.02万个。参加互助组的类型,主要有常年组、季节组、临时组。临时组一般三、五户一组,农忙换工互助,闲时解散;常年组成员比较稳定,有计划分工和换工制度。至1955年底,共建初级农业社1.1万个, 入社农户23.24万户,占总农户的25.4%。当年12月,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曾广福联合11个自然村1156户农民首建全市第一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此后, 各县相继建立一批高级农业社。至1958年,完成高级社改造,共建高级农业社3463个,下分27387个生产队。
  人民公社在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基础上联合组成的生产资料归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经济组织。1958年8月,中共聊城地委遵照毛泽东8月9日视察济南北园合作社时说“还是办人民公社好”的批示及贯彻8月29日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人民公社化运动在聊城地区迅猛发展。至9月,以乡为基础,将3463个高级社合并建成83个人民公社,下分5029个大队、23226个生产队,人社农户达到79.03万户,占总农户的99.6%,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责权利相结合的生产经营组织方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聊城市农村先后逐步实行了联产到组、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等不同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联产到组即在生产队集体经营的基础上,划分为若干生产作业组,实行定劳力、定地块、定产量、定成本、定劳动报酬和超产奖励、减产受罚的“五定一奖”制度。联产到劳即由生产队将土地承包给每个劳动力,按土地好坏、历年产量确定承包产量,包产
  以内的产量归队统一分配,超产部分归承包个人所有。实行这两种生产责任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生产中的“瞎指挥”和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1979年东昌府区许营乡八姑娘植棉组、阳谷县吴海大队,首先推行了“以产定工,包产到组,联产到劳”责任制。到年底,当时全地区实行联产到组、联产到劳的生产队达到1.5万个,占全区生产队总数的57.6%。包产到户即土地以农户为承包单位,自行管理收获,包产以内的产量交集体统一分配,超产部分全部归承包者所有。这种生产责任制比联产到组、联产到劳更进一步,它与农民利益关系直接,简便易行,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群众编顺口溜赞颂:“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缴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1981年
  全区实行这种责任制的生产队5184个,占生产队总数的19.4%;1982年增加到2.12万个,占生产队总数的7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生产队与农户,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对包产到户这种责任制的深化和完善。1979年全区仅有8个生产队试行,1981年扩大到生产队总数的98.88%01985年后,逐步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本着有利生产、有利服务的原则,适当调整了零星地块,建立起统一的机耕、灌排、治虫、提供技术信息等各级服务组织,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成、办不好的难题。实行这种经营管理形式后,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村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髙,农民收入逐年增加。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4元,1980年194元,1985年410元,1990年660元,1995年1200元,2000年2222元,2001年2353元。
  农村劳动力1949年,聊城境内农村劳动力为113.9万人,占农业人口的40.6%;1980年,农村劳动力为151.8万人,占农业人口的比重下降到37.5%;1999年农村劳动力为212.4万人。1980年前,境内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均在90%以上;1987年随部分劳
  力转向其他行业,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下降到89.39%;1999年下降到84.1%,以农业为主的特征仍很明显。1985年每个农业劳动力负担耕地0.6公顷,2001年降至0.23公顷,每个劳动力创农业总产值却从1985年的1220.9元上升到2001年的6655元。
  役畜力1949年前后,聊城境内役畜是农业的主要“动力”。役畜以牛为主,其次为骡、马、驴。同时,饲养大牲畜积造厩肥,是农家有机肥之首项。1936年,全区大牲畜存栏量33.12万头,役畜25.83万头,每头役畜负担耕地2.8公顷。到1949年,全区大牲畜存栏量28.71万头,役畜24.71万头,每头役畜均负担耕地2.8公顷。1980年后,随着聊城农业机械化和农村电力及化肥生产的快速发展,大牲畜的使役和造肥作用减弱,宰杀肉食作用增强,农民把饲养大牲畜作为致富的门路,积极性空前高涨,并出现了许多饲养专业户。到2001年,全市大牲畜存栏150.55万头,其中少数牲畜用于耕地。
  耕地1949年聊城境内耕地面积为69.5万公顷,农民人均占有0.248公顷。1954年,各级政府领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发展生产,开垦荒地,耕地面积增加到72.53万公顷,但因人口增加,农民人均占有0.235公顷。1958年“大跃进”中,大举兴修水利,开挖沟渠,扩建县乡道路,当年耕地减少4.01万公顷。到1961年, 加上旱涝等原因,耕地减至60.02万公顷,农民人均占有耕地下降到0.2公顷。1980年后,粮棉产量大增,城乡经济繁荣,由于扩建县、乡驻地,发展乡镇企业及农民盖房等占用,加之管理失控和人口增长,1985年耕地已减至56.73万公顷。2001年,全市耕地面积为55.32万公顷,农民人均0.1公顷。
  农业机械1949年前,境内仅有脱粒机1台、柴油机2台,总动力24.26千瓦。1954年开始,拖拉机、柴油机、电动机、农用汽车逐步发展。1956年,全市农机总动力为4.87万千瓦,1977年达到63.56万千瓦。1978年改革开放后,农业机械化事业迅猛发展。到1990年,全市拥有农机总动力289.81万千瓦。2001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836.4万千瓦,每万公顷耕地拥有农机动力14.9万千瓦。灌排机械动力350.2万千瓦,农产品加工机械动力71.2万千瓦。农用拖拉机10.01万台、122.2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6270台);机动三轮车达到26.6万辆。拥有机引田间作业机械13.3万台(套),小麦机引播种机1.6万台,小麦收割机3万台,其中联合收割机3436台。全市各级农机经营服务组织及农机户51.52万个,农机人员达72
  东昌府区许营乡八姑娘植棉组万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机管理服务网络。农机化水平显著提高。2001年,全市机耕面积53.4万公顷,
  占耕地面积的96.5%。其中,小麦机耕面积33.7万公顷,深耕面积20.89万公顷。小麦机播面积28.43万公顷,占小麦播种面积的83.5%;小麦机收面积38.5万公顷,占小麦播种面积的96.6%。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1949年后,聊城即采取措施大力加强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1950年初,成立农业技术推广站、病虫防治站、棉业改进社等农业技术推广组织。1980年以后,地县(市)两级相继增设了土肥、农村能源、科教等业务科站,农艺技术推广组织得到进一步加强。这些组织通过技术培训、试验开发、印发技术资料、举办技术讲座、开展技术咨询等方式,推广了大批实用性强、效果显著的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其中主要有小麦精播高产技术,晩茬麦“五补一促”增产技术,优质、专用小麦生产技术,玉米麦田套种技术,紧凑型玉米栽培技术,立体种植、地膜覆盖、塑料棚蔬菜生产,冬暖塑料日光温室应用,配方平衡施肥、秸杆还田,小麦丛矮病、玉米粗缩病的防治,地瓜、马铃薯脱毒、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等100余项。这些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使种植作物产量成倍增长。2001年,小麦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5010千克,比1949年增长约9倍;玉米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6555千克,比1949年增长了7.4倍。
  地膜覆盖技术推广应用是在作物播种或定植前后,用质地较薄的塑料薄膜覆盖畦面的一项农业技术。具有提高地温、抑制杂草、抗旱节水、提高产量的作用。聊城从1979年开始引进和推广,最先在西红柿、茄子、甘蓝、大蒜等露地蔬菜生产上应用,增产幅度达20%〜30%。1982年以后,塑料地膜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宽,由原来的蔬菜地膜覆盖,扩展到花生、棉花、小麦等作物。塑料地膜的类型也有较大改进,地膜的厚
  度由原来的0.006毫米左右降到0.003毫米,每公顷用量由105千克左右降到60~75千克;同时还增加了银灰色驱蚜膜、黑色膜、光解膜等多用途的地膜产品。1990年以后,地膜覆盖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开始从追求产量向高产高效并举转变,从传统的生长季节覆盖向反季节栽培转变,逐步形成了规范化的栽培技术体系。2001年,全市塑料地膜覆盖面积达到11万公顷。
  立体种植即在一块农田上多层次、多茬口、多作物复合种植,充分利用空间、时间及光、热、肥、水资源的农业种植技术。从1987年开始,聊城开展了立体种植的试验研究示范推广工作。经过多年的实践,筛选创造了粮粮间作、粮棉间作、粮菜间作、棉菜间作、粮棉菜间作等五大类型40余种立体种植模式。这些模式, 比原来单一种植每公顷增收3000-15000元,大幅度提高了经济效益,解决了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争地的矛盾。2001年,全市立体种植面积达到14万公顷。
  设施农业利用人工设施进行生产的农业。就其设施的作用和功能划分,可分为防寒、增温、增光、保温、保水、遮阳、防热、防雨、防虫等设施。就其设施的结构划分,可分为玻璃温室、塑料日光温室、大拱棚、中拱棚、小拱棚、阳畦等等。中国的设施农业历史悠久, 早在《汉书补遗•召信臣传》中就有记载:“自汉世大观园,冬种葱,韭菜菇,覆以屋庞,昼夜蕴火,得温气乃生”,说明中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开始在温室中种菜。近年来,设施农业随石油化学工业与高分子化学工业的发展而迅速发展,同时与设施农业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日趋完善。设施农业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各种蔬菜能做到周年供应,蔬菜市场上的品种看不出时令的变化,冬天吃夏季菜,夏天吃冬季菜已十分普遍。聊城市自1992年开始大面积发展蔬菜设施栽培。2001年底,有冬暖式日光温室2.23万公顷, 大拱棚2.25万公顷,中、小拱棚6.37万公顷,分布于全市8县市区。(见彩色插页第24页)
  生态农业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总结吸收各种农业方式成功的经验,按照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现代化的农业生态体系。东阿县、冠县是省级生态农业试点县,它们按照生态县建设规划要求,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模式新技术,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大搞农田林网化,提高和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质量,通过推广高效、立体农业新技术,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初步形成了区域化、产业化、商品化的农
  机械耕耙业格局,农、林、牧、副、渔各业趋于合理,协调发展,各项经济指标和生态指标逐年提高。两生态试点县根据不同的经济基础水平和不同的自然条件,建立了粮林、粮果、粮棉、粮油、粮菜、果菜立体种植模式,蔬菜、食用菌、果品产业化种植模式,“上粮下渔”、“硬池藕”盐碱涝洼废弃地开发等不同生态模式类型。农田低产田改造工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植树造林、农田林网工程,蔬菜设施栽培无害化工程,畜禽养殖产业化工程,水资源高效能微喷灌节水工程等项工程建设,均取得了较高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生物工程中心1999年6月,经市委、市政府批准,确定由市财政局、市科委、市农科所、市黄淮海农业开发办公室、东昌府区政府和聊城师范学院在农科所联合组建生物工程中心。地址在聊城市聊位路12号。于1999年7月中旬动工兴建,到2000年初启动试运行。中心包括实验室、试验园区和现代化连栋温室三部分。其中实验室面积600平方米,主要对蔬菜、果树和花卉等农作物品种进行组培、脱毒和快繁等相关技术研究实验。试验园区占地14000平方米,主要进行原种薯、种苗的工厂化生产以及优良品种的栽培展示和优良种质的保存。现代化连栋温室占地10000平方米(包括室外露地),主要对蔬菜、果树、花卉、种苗进行周年工厂化生产,年生产能力达2000万株。室内温、光、湿、肥等多项因子均由微电脑全自动控制。中心实行严格的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是集科研、开发、生产、营销、售后服务为一体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2001年,有1项科研成果通过市级科技成果鉴定,专家认为组培技术在多种农作物上的应用研究项目整体研究达到了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液体培养基、扦插、牡丹组培等为国内首创。2001年共生产脱毒马铃薯核心原种(微型薯)300千克,一级原种3000余千克,二级原种12万千克;栽植脱毒草莓试管菌2.5万株,繁殖一级原种草莓菌40余万株;移栽成活试管菌美国大樱桃砧木5000余株;试管冬枣菌200余株;利用连栋温室培育了蝴蝶兰、一品红、杜鹃、仙客来、天竺葵等高、中、低档花卉2万余盆,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种植业聊城农业生产的主体。古代以种植粮、油、麻为主,公元14世纪以后逐渐兴起棉花生产,至晚清已形成粮、棉、油兼有的种植业格局。1949年以前,境内土地瘠薄,旱、涝、碱、虫等自然灾害频生,生产力水平低,耕作落后,各种作物产量低且不稳。粮食作物平均亩产77千克,总产量62.6595万吨;棉花(皮棉,下同)亩产13千克,总产量1.7823万吨。1949〜1978年, 随着自然、经济和技术条件的不断改善,农作物产量逐
  步提高。但在1958年和“文化大革命”期间,经历了升、降、徘徊曲折过程。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通过增加投入、应用优良品种、改进种植技术等措施,促进了种植业的迅速发展。到1990年,粮食作物平均亩产达到529千克,总产量246.5724万吨,分别比1949年和1978年增长6.87倍和2.93倍,年均递增3.4%。棉花亩产达到58千克,总产量26.2733万吨,分别比1949年和1978年增长了3.46倍和13.74倍,年均递增7%。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不断调整种植业结构,稳定粮食生产,减少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油料特别是蔬菜面积,使种植业结构日趋合理。2001年,全市粮食总产量339.07万吨,棉花总产量6.58万吨,油料总产量27.7万吨,蔬菜总产量743.66万吨。
  小麦聊城是小麦栽培最古老的地区之一,种植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属黄淮平原冬麦区。秋播夏收,为越年生普通冬小麦,在粮食作物中占居首位。境内各县市区分布广,以莘县、阳谷、东昌府区种植面积最大,其他各县之间无大悬殊。小麦营养丰富;子粒中碳水化合物占60%〜80%,蛋白质为12%~18%,脂肪为1.5%~2.0%,含各种维生素,是人们用于馒头、水饺等食品的主要用粮,也是食品加工业生产各种专用面粉、制作糕点以及轻工业产品的重要原料;麦麸是优良精饲料;麦秸是生产食用菌及造纸的好原料。小麦可以与夏作物复种,也可与春夏作物带状间作、套种,以提高复种指数和全年粮食产量。经过长期的选优繁育,品种几次更新换代,基本实现良种化。目前主要推广栽培的品种为“鲁麦22号”、“鲁麦14号”、“济南17号”等。在生产实践与科学技术研究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不断完善配套,重点推广了小麦精播、半精播栽培技术。贫水区推广了旱地小麦栽培技术,晚茬麦推广了“五补一促”栽培技术(足墉播种,以墒补晚;施足底肥,以肥补晚;选用良种,以种补晚;加大播种量,以密补晚;提高播种质量,以好补晚;加强管理,一促到底)。1949年,小麦面积32.4万公顷,每公顷产量555千克,总产18万吨,面积和产量分别占粮食作物的37%和28.7%。到2001年,面积33.74万公顷,每公顷产量5008.5千克,总产168.94万吨,面积和总产分别占粮食作物的53%和57%。优质专用小麦从无到有,发展迅速,2001年发展到17.13万公顷,每公顷产量5085千克,并积累了优质专用小麦的生产经验。(见彩色插页第26页)
  玉米俗称棒子,又称玉蜀黍。据《东昌府志》及各县志记载,境内玉米种植历史在300年以上。玉米用
  途广泛,子粒不仅是食粮,还是多种轻工业原料,茎、叶、穗和子粒又是畜牧业不可缺少的优质饲料。玉米子粒中含有70%~75%的淀粉,10%左右的蛋白质,4%~5%的脂肪,2%左右的多种维生素。以玉米为原料制成的加工产品有500多种,玉米淀粉可以直接食用,还可以深加工为各种糖类,如葡萄糖、高果糖浆以及酒精、醋酸等多种化工产品,还可用于纺织、造纸、医药、酿酒等工业。从胚部提取的玉米油,经精炼成为优质的食用油,并能加工制成人造黄油。青绿玉米的茎、叶和果穗是良好的青饲料和青贮饲料。特种类型的玉米有各种不同的用途,如甜玉米可鲜食或加工成罐头,糯玉米除鲜食外还可制成糕点,炸裂玉米可加工成玉米爆花食品。玉米在聊城各县均有种植,仅次于小麦,是第二大粮食作物。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玉米直接消费的比例愈来愈少,而用于畜牧业及加工业的原料越来越多。玉米良种由常规种、品种间杂交种发展为自交系杂交种,平原型杂交种变为紧凑型杂交种,经过几次良种选育、更新,全市全部实现了良种化。目前全市主栽品种为“农大108"、“鲁单50”、“掖单22” 等。传统的玉米栽培分为春、夏两种。20世纪60年代中期后,随着耕作种植制度的改革,普及种植夏玉米,改善水肥条件及施用技术,推广优良品种,推行麦田套种,狠抓密度,提高整齐度,玉米由低产变中产、高产。玉米播种面积常年在13万公顷以上,多的年份达28万公顷。2001年玉米种植面积23.52万公顷,每公顷产量6555千克,总产154.2万吨,为历史最高水平。东昌府区朱老庄乡许集村许书芹种植的0.11公顷玉米,每公顷产量14463.75千克,创聊城单产最高记录。(见彩色插页第26页)
  谷子又称粟。境内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谷子适应性强,耐干旱,耐瘠薄,抗逆性强,容易栽培,在聊城种植较为普遍。谷子脱壳后为小米,营养丰富,适口性
  好,是人们喜爱的粮食品种之一。其蛋白质含量平均为11.4%,粗脂肪含量为4.3%,特别是人体不可缺的色氨酸、蛋氨酸含量很高,每百克小米含色氨酸192毫克,蛋氨酸297毫克,其营养价值可与小麦相比。小米除做粥饭外,与豆类混合或单独磨粉可制精益糕饼,还可用作制米酒、制醋的配料,副产品谷糠秕可做饲料。谷子品种经历了几次更新,现主要种植“豫谷1号”和 “鲁谷4号”,“鲁谷1号”、“鲁谷3号”、“鲁谷7号”也有少量种植。传统的种植分为春夏播种,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夏播为主。2001年,全市谷子种植面积8560公顷,总产量3.57万吨,每公顷产量4170千克。
  大豆古称菽,古籍记载的“五谷”,其中“菽”即为大豆。其子粒颜色分为红、黄、褐、黑、青和双色六种。
  大豆通常指黄豆。是聊城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种植历史悠久。子粒中含40%的蛋白质,30%~33%的碳水化合物和20%的脂肪,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营养价值很高。20世纪50年代,以牛毛黄、四角齐等农家品种为主。60~70年代引种齐黄1、5、10号,跃进号等。80年代后又引种鲁豆1、2、4、5、10号,冀豆4
  号,并以鲁豆4号为主。分春大豆和夏大豆两种。大豆用途甚广,可食用或制作油料和副食品;工业上是制作肥料、油漆、味精、杀虫剂、塑料等的原料;医药上可制成卵磷脂、激素、维生素等;茎、叶、荚壳可作饲料。2001年,全市大豆种植面积2717公顷,总产量0.69万吨,每公顷产量2535千克。
  小杂粮境内种植的小杂粮主要有绿豆、小豆、黑豆、大青豆、豆工豆、大麦、黍子等。绿豆,品种有毛绿豆 (种皮无光泽)、明绿豆等,可与大米、小米一起煮饭,也可加工制成粉皮、粉条等食品。生产上纯种植者极少, 多数与棉花、玉米等作物间作、混作。小豆,又名红小豆、赤小豆,分春播和夏播,生产上多与玉米间作,或在田填或隙地种植。黑豆,种子百粒重6~10克,是种皮黑色的大豆,主要用作豆芽、酱菜、饲料等。豇豆,又名饭豆,百粒重15~30克,粒色有白、黄、红等,种脐白
  谷子
  大豆色。可与大米或小米一起煮饭,也是制作豆沙和糕点的好原料。生产上多与玉米、高粱等间作、混作。大青豆,种子百粒重20克以上,种皮绿色,一般为菜用或制作罐头。豌豆,喜冷凉而湿润的气候,一般于晩秋或早春播种,其子粒可作菜用。大麦,具有生长期短、晚播、早熟的特点,生产上分秋、春播两种,品种有黑芒、白芒、三月黄、鲁啤一号等。黍子,是古老的耐瘠、耐旱、早熟的粮食作物。子实卵圆形或圆形,为有稃的颖果,稃革质光滑有光泽,粒色多为黄色或白色。黍米又称 “黄米”,磨粉可制作黏糕、油炸糕等,黍穗经脱粒后可制作小扫帚(俗称笤帚)。
  经济作物境内种植的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蔬菜以及芝麻、麻类、油菜、烟草、甜菜、药材等。1949年前,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小、产量低。1949年,全市经济作物总面积为11.13万公顷,占农作物总面积的11%。1980年以后,随着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比重迅速上升,1984年总种植面积达到33.4万公顷,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43.2%。1984年棉花种植面积达到32.7万公顷,每公顷产量达到1074千克,总产351125吨,占山东省总产量的五分之一,占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花生种植面积约6.7万公顷,总产22万吨以上。蔬菜2001年达到19万公顷,成为聊城市第一大经济作物。其他经济作物还有:①芝麻。纯种植极少,主要与棉花或低杆作物混种,面积小且零星。一般年份种植面积150公顷左右,总产70〜100吨。②麻类。多在沟洼、闲散土地零散种植,以苎麻为主。③油菜。以零星种植为主,1976〜1980年推广甘蓝型胜利油菜,年种植面积达到0.53万公顷左右,此后种植面积逐年减少。④烟草。多零星种植土烟叶,1970〜1978年,年均种植面积达600公顷,每公顷产烟叶300〜750千克。此后很少种植,至1992年已无种植。⑤甜菜。1958年开始引种,1970~1979年,面积650公顷左右,供制糖厂需用,后因制糖厂相继关闭,至1985年已无种植。⑥药材。历史上曾自发种植红花、枸杞等,有计划种植始于1965年,主要由地区药材公司指导。1985年种植面积有63公顷,主要有萝荆子、生地、菊花、牡丹等。
  棉花境内植棉历史悠久。始于宋元,兴于明清, 渐进于中华民国期间,盛产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大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约有800年的历史。各县均有种植,高唐县尤为突出,曾被誉为“金高唐”。棉花用途甚广,棉纤维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 也是国防、医药、化工的原料;棉籽油可食用;棉籽饼可
  作肥料和饲料;棉杆可作纤维和造纸原料。境内主要栽培品种有非洲棉、亚洲棉(中棉)和陆地棉(美棉),目前栽培最广的是陆地棉。棉花品种曾多次更新换代,分春棉和夏棉两种。20世纪90年代,境内棉花当家品种主要以抗病、抗虫棉为主,抗病的主要有“中棉12号”、“80-9”、“鲁棉11号”,抗虫棉主要有“33B”、“中棉30”等。棉花全生育期需光照1540小时左右。聊城市处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资源较为丰富,春夏季光照充足,雨热同季,适宜棉花生长发育;秋季气温下降快,雨量减少,天气晴朗,利于棉花成熟收获。8县市皆有种植,以高唐、临清的面积最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市种植面积最多时为31.4万公顷,最低年份在4.67万公顷以上。2001年,全市种植棉花6万公顷,总产量6.58万吨,每公顷产皮棉1097千克。(见彩色插页第26页)
  花生俗名长果,是境内传统的经济作物,种植历史在150年以上。花生仁含油50%左右,花生油是品质优良的烹调用油,花生饼是优良的牧畜精饲料。花生适应性广,有较强的耐旱、耐瘠能力。传统栽培以春种为主,每公顷用种225〜300千克,每公顷6万〜9万墩。1970年后逐渐改为夏播为主,一般5月中下旬麦田套种,每公顷10.5万〜12万墩。1950年以前,聊城市花生种植以农家品种为主,主要有“一窝猴”、“半
  爬秧”、“小麻皮”等。1960年以后引进“花11号”、“花27号”、“花38号”等。1980年以后引进增产潜力大的 “海花1号”、“鲁花10号”、“鲁花9号”、“花花14号”、“花玉16号”等。花生在聊城各县市区均有种植,其中莘县、冠县种植面积较大。2001年,全市花生种植面积为7.14万公顷,每公顷产量3779千克,总产26.97万吨。
  芝麻境内传统的油料作物。种植历史悠久。其种子脂肪含量55%左右,蛋白质25%左右。种子炒熟
  308后榨出的油脂称为“香油”,是优质食用油和调味用油,还可以制作芝麻酱(俗称“麻酱”)、芝麻盐、芝麻糖等食品。芝麻是喜温作物,较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不耐涝渍、不耐盐碱。芝麻在本市多为零星种植。2001年,全市种植芝麻155公顷,每公顷产量1350千克,总产87.75吨。
  大白菜地方主要蔬菜。又名结球白菜、包心白菜、包心白或黄芽白菜。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大,花淡黄色,品种很多,是普通蔬菜,有些地区叫菘菜,属双子叶植物,十字花科。大白菜起源于我国,生长期70天以内的为早熟品种,71~85天为中熟品种,86天以上的为晚熟品种。境内栽培的主要是以结球白菜为主的晚熟品种。大白菜为喜冷凉的蔬菜,生长最适温为日均10°C~22°C,过高则生长不良,过低则缓慢。各时期土壤相对含水量在80%为最好,要求土壤有50cm轻壤土,在生长过程中,要求钾、氮、钙、磷、镁等矿质元素较多。主要品种有“鲁白8号”、“城青2号” 等,每公顷产量一般在60吨左右。大白菜主要成分分析:干物质占5.7%~6.8%,可溶性糖占1.84%~2.21%,粗纤维占0.77%~0.9%。主要用于当地居民食用,部分进入外地市场。全市8县市区均有栽培。2001年,栽培面积为18826公顷,总产93.6万吨。
  茄子别名落苏。原产于东南亚、印度。境内栽培已有1400~1500年的历史。茄子为一年生草本(由于栽培技术的发展,亦能多年生),茎直立而粗壮,基部带木质,分枝性强,叶和花均为单生。主要分布在阳谷县原范海镇、十五里元镇和东昌府区阎觉寺镇。主要栽培品种有块圆茄、青选长茄、大芪等。近年来温室大棚的兴起,实现了周年栽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1年,栽培面积15367公顷,总产63.2万吨。
  黄瓜别名王瓜、胡瓜。原产印度和喜马拉雅山脉,我国黄河流域在2000年前就始栽黄瓜。黄瓜为一年生草本蔓生攀缘植物,浅根系,蔓细,节间较长,无限生长,退化型单性花,假果。主要分布在冠县的斜店乡、东昌府区的新区办事处等。主要栽培品种有新泰密刺、长春密刺、津春及津研系列等。黄瓜适于制作鲜果、凉拌、熟食、泡菜、盐渍、糖渍、酱渍及制干和制罐。近年来温室大棚的兴起,实现了周年栽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1年,栽培面积为14222公顷,总产68万吨。
  大蒜别名胡蒜或蒜。为百合科葱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属浅根性作物,无主根。茎为不规则的盘状短缩茎,花茎即蒜墓,鳞茎也叫蒜头。大蒜的幼苗、花茎和鳞茎都能食用,且营养价值高。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时代,张骞从西域引入陕西关中地区,以后遍及全国。境内常年栽培面积1.7万公顷左右,总产33万吨左右,主要分布在阳谷县西湖乡、在平县冯官屯镇等。主要栽培品种有苍山蒜、金乡蒜等。2001年,栽培面积27605公顷,总产65.9万吨。
  西瓜别名水瓜、寒瓜。西瓜属葫芦科,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原产非洲。中国西瓜栽培历史悠久,产量居世界首位。聊城市常年栽培面积2万公顷左右,总产100万吨左右。主要栽培品种有金钟冠龙、新红宝、京欣系列等。主要分布在东昌府区许营乡、沙镇和在平县原王老乡。西瓜口感好,具有清肝利胆、防暑降温之功效。近年来温室大棚的兴起,使西瓜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1年,栽培面积23409公顷,总产124.1万吨。
  洋香瓜又名厚皮甜瓜。色、香、味俱佳,是城乡人民普遍喜爱的传统夏令水果。它主要用以生食,还可晒干制成瓜干。我国栽培甜瓜已有1500年以上的历史。聊城市1994年从台湾引进优良品种种植,并进行反季节生产,取得了成功,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主要栽培品种有状元、密世界、伊丽莎白、金珍珠、白点等。洋香瓜外形光滑,色黄美观,圆形或卵形。香瓜含糖量在14度以上,食之香甜可口,余味无穷。主要分布在莘县的魏庄乡、燕店镇、河店镇和在平县的乐平铺镇。1996年,莘县被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命名为“中国香瓜之乡”。2001年,全市栽培面积为2000公顷,总产为9万吨。(见彩色插页第28页)
  番茄别名西红柿、番柿、洋柿子。番茄原产于南美洲的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在安第斯山脉还有番茄的野生种。番茄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分布广而深,茎为半直立性,叶为羽状复叶,花为聚伞花序。由于番茄果实有特殊味道,直到20世纪初期,才逐渐为中国人食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成为中国各地的主要蔬菜之一。番茄可鲜食,亦可制成番茄酱或番茄汁。聊城市常年栽培6700公顷以上,主要分布在阳谷县的七级镇、东昌府区的北杨集镇以及在平的部分乡镇。主要栽培品种有毛粉802、樱桃西红柿(圣女红果)等;设施栽培的兴起,实现了番茄的周年生产,获得了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1年,栽培面积
  30911373公顷,总产50.3万吨。(见彩色插页第28页)
  韭菜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细长而扁,花白色,是普通蔬菜。属于单子叶植物,百合科。据《山东蔬菜》记载,聊城市是黄河流域生产蔬菜最早的地区之一。公元前的重要文献《说文》、《周书》、《诗经》、《论语》、《尔雅》等书中记载的蔬菜植物就有韭菜,经过历代演化,成为现在的种植韭菜。除栽培韭外,尚有野韭和韭菜的其他野生种。栽培韭依叶片宽窄可分为宽叶韭、窄叶韭和中间类型。主要品种有独根红、大金钩、二蒲韭、平顶山、雪韭等。据分析,韭叶含蔗糖最多为2.25%,单糖次之为0.73%,淀粉则缺。在种植方式上,主要有大、中、小拱棚栽培和露地栽培。比较有名的有莘县张寨产的无公害韭菜,在平肖寨产的无公害韭苔,东昌府区阎觉寺镇产的韭菜等。韭菜除本地食用外,主要销往全国各地大中城市。2001年,栽培面积6600公顷,总产30万吨。
  双胞蘑菇蘑菇科。子实体中等大。菌盖直径5〜12厘米,菌肉白色。菌褶初期粉红,后变褐色及黑褐色。菌柄长4.5〜9厘米,粗1.5〜3.5厘米,白色,光滑,近圆柱形。菌环单层,膜生,生菌柄的中部易脱落。双抱蘑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被人们称为“植物肉”,所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比其他蔬菜丰富,还含有维生素和无机成分。作为优质的副食品,适合烹调各种菜肴。聊城市双抱菇栽培面积迅速扩大,2000年全市栽培面积2500万平方米,产量17万吨。2001年有所下降,种植面积为750万平方米,总产4.5万吨。(见彩色插页第26页)
  墨西哥米邦塔食用仙人掌属于仙人掌科,原产于美洲,墨西哥为主要分布区。2000年11月,聊城市新科名优产品开发中心从国家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中心首次引进了墨西哥食用仙人掌,填补了聊城市历史上无食用仙人掌栽培的空白。其主要特点是:具有无毒、无刺、适应性广、适应性强、产量极髙、风味独特等优点。其鲜茎含矿物质、蛋白质、纤维素、钙、磷、铁、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C、B1、B2等,经常食用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之功效。其组织中独有的抱壁莲、角蒂仙、玉芙蓉等成分可增加人体免疫力。它可以生吃、凉拌、热炒、煲汤、煎烤烹炸、做馅等,还可以制作多种加工品,如果酱、菜泥、菜汁、仙人掌饮料、蜜饯、罐头、仙人掌酒等。到2001年底,经过一年的发展,由初期的3个温室大棚,发展到20个温室大棚,栽培面积达到1.3公顷;栽培范围由聊城市农业科技凤凰苑发展到阳谷、东昌府、冠县、东阿等县、市、区。(见彩色插
  页第28页)
  无公害蔬菜在无有毒物质污染的环境条件下种植的蔬菜,这种蔬菜不含任何不利于人体健康的外源有毒物质。严格意义上讲,无公害蔬菜必须在净土、净水、净气的环境中种植,在栽培管理过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化肥、农药等),在贮藏、包装、运输、加工过程中实行无公害控制。适合中国国情的无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中有毒物质含量低于人体安全食用标准的蔬菜,或者说有害物质残留量低于国家规定的允许含量。1999年12月,聊城市莘县张寨乡被山东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授予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莘县董杜庄乡被中国农业部绿色食品办公室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仙果'牌西瓜生产基地”。东昌府区被山东省农业厅授予无公害西葫芦、西瓜、芸豆、大葱、茄子生产基地。东阿正在筹建实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001年,全市种植面积18万公顷,总产88.8万吨。(见彩色插页第28页)
  植物保护利用各种有效手段控制病虫草鼠害等自然灾害的一项综合性事业。1950年建立平原省聊城病虫防治站,是全国首批建站的地区之一。1958年建立测保、检疫、防治职能齐全的聊城专属植物保护站。1988年设农业部区域性测报站。2000年设农药检定所。植物保护工作主要有:①植物检疫。在聊城市境内,先后发生检疫对象9种,有小麦粒线虫、小麦腥黑穗病、小麦全蚀病、棉花枯、黄萎病、美洲斑潜蝇、地瓜烂根病、大豆菟丝子、棉红铃虫等,其中小麦粒线虫、小麦腥黑穗病、地瓜烂根病、大豆菟丝子、棉红铃虫等先后被扑灭。②农作物病虫测报。对境内主要作物常发病虫害,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和测报工具观察,积累历史资料;同时在主要病虫害防治时期的前10天内,发布短期预报,10〜30天发布中期预报,30天以上发布长期预报,以及半年以上的超长期预报。对突发性和特大病虫害,则发出警报。③农作物病虫防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病虫防治工作随农业生产同步发展,1949〜1956年,实现了由人工扑打到药杀黏虫、麦蚜、蝗虫、棉红蜘蛛等的过渡。1957年后,进入化防大发展时期,这一阶段主要是大面积飞机治蝗、人工喷粉、喷雾和药剂浸种、毒饵诱杀地下害虫等。1966年后,在大面积开展化防的同时,注重生防,如“以瓢治蚜”等,一度在全区推广。1976年后,综合防治技术得到逐步推广应用。农药也不仅限于有机氯、有机磷,从1982年开始,菊酯类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进入使用高峰;同时,杀菌剂、生物制剂也步入推广阶段。1990年后,化学农药因抗性问题而形成复配农药为主
  310的新时期。1994年以后,形成了以作物为单位或以区域范围为单位的广义上的综合防治阶段,又称规范化防治或生态防治阶段。其防治对象也由以虫害为主发展为病、虫、草、鼠害共同防治,特别是化学除草面积迅速扩大。到2001年,全市农药使用量65%为杀虫剂,19%为除草剂,14%为杀菌剂,其他占2%。④农药检定和管理。农药检定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受市农业局委托,具体负责全市范围内的农药生产、销售、使用各环节的监督检查,以及向广大农药销售者和使用者推荐、宣传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产品,并负责对农药产品质量的鉴定、农产品农药残留的检测、药害事故的处理。
  林果业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是聊城农村经济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尤其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聊城大搞造林绿化,发展果树生产,林果业迅速发展。1983年10月,冠县被命名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1992年,全市八县市均达到了国家平原县绿化标准,市林业局被国家林业部评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1999年7月,聊城市被确定为“全省高标准平原绿化示范市”。至2001年底,林地面积由1978年的3.4万公顷发展到7.7万公顷,农田林网化面积由26.3万公顷发展到42万公顷,林木蓄积量由252万立方米发展到630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由9%发展到15.7%,果园面积由1.5万公顷发展到4.88万公顷,果品产量由6.2万吨发展到34.99万吨。
  有林地指郁闭度0.2以上(含0.2)或人工造林三年后(短轮伐期用材林一年后)幼树保存株数达到合理造林密度80%(含80%)以上的林地、树木3行以上且连续面积1亩以上的林带、造林后保存株数达到造林密度85%以上的经济林和覆盖度在30%(含30%)的灌木林。全市有林地面积1949年前为1.1万公顷,到2001年为7.67万公顷。其中用材林8421.4公顷(其中速生丰产林6350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10.98%;防护林24836.6公顷,占32.38%;经济林43333.3公顷,占56.5%;其他林108.7公顷,占0.14%。用材林、防护林中,毛白杨5454.6公顷,占16.4%;各种杂交杨25560.9公顷,占76.9%;刺槐363公顷,占1.09%;泡桐310公顷,占0.91%;其他1571.9公顷,占4.7%。在经济林中,枣树499.2公顷,占0.9%;苹果树20016.9公顷,占46.2%;梨树6556.8公顷,占15.1%;其他果树16260.4公顷,占37.8%0
  四旁植树指在村镇的宅旁、水旁、路旁、村旁种植的零星树木。20世纪50年代初,根据《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要求,聊城开展了以四旁植树为重点的林业生产活动。1962年进行林木确权发证工作。1981年再次颁发林权证,稳定了林木所有权,调动了广大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到2001年底,村镇四旁植树5460万株,正在向着美化、香化、良种化和林果复合经营的方向发展,村庄林木覆盖率达到30%以上。
  农田林网1973年全国林业工作会议后,聊城的
  林木资源聊城林木资源十分丰富。全市木本植
  物共46个科,近100个属,各种树木品种、系号200多个。2001年,有林地面积7.67万公顷,已林网化面积42.33万公顷,林带总长度29000千米,植树2804万株。已农林间作面积3.32万公顷,间作植树285万株。村镇四旁植树5460万株。全市有活立木总蓄积630万立方
  米,林木覆盖率15.7%。
  农田林网开始发展。聊城地区革命委员会在总结聊城县 (今东昌府区)大张公社、于集公社和冠县等进行农田林网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于1975年在全区普遍开展了农田林网化建设。到1978年,全区共有63个公社、3100个大队、26.67万公
  冠县速生林
  农田林网顷耕地在农田林网的护卫之中,冠县、在平、聊城三县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化。2001年,全市合格林网化面积已达到42.33万公顷,占适应林网化面积的74.2%;林带总长度29000千米,植树2804万株。
  农林间作指在农业用地上根据不同树木的林学特性,按照合理的株行距,与农作物间种的一种林业发展形式,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能达到改善农业环境的目的。1949年前,枣粮间作是境内农林间作的主要形式,间作面积16976公顷。20世纪50年代后期曾一度严重破坏。1978年后,枣粮间作又有了大的发展,仅1987年新增枣粮间作22000公顷。70年代初,学习了河南省大搞农桐间作的经验后,加快了农桐间作化的进程。1990年农桐间作发展到8万公顷。90年代,农林间作又出现了农香(椿)、农杨、农果等形式。截至2001年底,全市农林间作共计33180.1公顷,其中农桐间作25156.8公顷,农枣1479.6公顷,其他间作6543.7公顷,各种间作共植树285万株。
  林木蓄积经过多年的植树造林,并采取有限制的采伐措施,使林木蓄积量不断增加。到2001年,全市有林木蓄积630万立方米,其中有林地蓄积154.8万立方米,占24.6%;疏林地蓄积0.2万立方米和散生木蓄积1.9万立方米,占0.3%;林网树木蓄积219.7万立方米,占34.9%;间作蓄积25.1万立方米,占4%;村镇树蓄积228.3万立方米,占36.2%。在林木总蓄积中,毛白杨120.2万立方米,占19」%;各种杂交杨344.3万立方米,占54.7%;泡桐46.2万立方米,占7.3%;刺槐3.8万立方米,占5.0%;其他87.5万立方米,占13.9%0
  林木覆盖率指有林地面积、林网树折实面积、间作树折实面积、村镇树折实面积之和与版图面积的百分比。1949年前,全市林木覆盖率为1.8%,1962年为3.4%,1975年为5.6%,1980年为9%,1988年为9.4%,1990年为13.7%。截至2001年底,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76666.6公顷,林网折实面积27426公顷,间作折实面积5393.5公顷,村镇树木折实面积3775.9公顷,林木总覆盖率达到15.7%。
  林木良种聊城培育林木良种工作可分为三个阶段:①1977年前属于盲目发展阶段。②1977~1988年属于计划经济体制下被动引种选育阶段,即按照上级要求,在1983年完成了全区第一次林木良种资源普查、选岀一批优良单株和不同类型树种的基础上,建立
  了毛白杨等6个树种1200多个系号的良种基地。③1988年后属于自学引种选育阶段,即省林业厅以全省林木良种基地普查为依据,审定并颁布了山东省第一批林木良种,全市重点推广了毛白杨、泡桐等7个树种29个优良无性系和2个优良家系。同时,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调整基地结构,优树汇集、测定林、采穗圃科学配置,除继续保持毛白杨良种选育的优势外,大力引进、选育名特优新品种,引导全市林业建设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古稀名木指针叶树树龄在百年以上,阔叶树树
  龄在60年以上且形体特异、林产品名贵,对生态环境、文化生活和历史发展有研究价值的树种。聊城市古稀树种各县(市、区)均有分布。据1983年调查:聊城地区有古稀名木树种30个197株。其中,千年以上的国槐15株,300年以上的皂荚树3株,200年以上的毛白杨3株,百年以上的杜梨5株。东昌府区郑家镇五圣村有株国槐,树龄1500年,胸径达159厘米,树高9.7米。东昌府区堂邑镇路口村有株毛白杨,树龄200年, 胸径达102厘米,树高8.2米。该区许营乡韩庄村有株约350年的皂荚树,生长旺盛,绿茵遮院。临清市城东陈坟村有株侧柏, 植于明代永乐年间,叶状有5种,号称“五样松”。临清市八岔路镇辛集村有株国槐,相传植于前汉,因花
  有五色而称为“五花槐”。冠县兰沃乡韩路村的“梨树王”,植于清康熙八年(1669),至今已有330多年的树龄,树高8米,粗可二人合抱,树冠占地近百平方米,年产梨达1500公斤。据专家评定,其树龄之古为全国之最。
  国有林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境内没有单独经营的国有林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各级政府重视国有林场的开发建设。到1975年,地区在3条沙河上先后建立聊城专区广平、在平县菜屯、阳谷县赵王河、莘县王奉、高唐县旧城、冠县毛白杨6处沙地林场,以及冠县马颊河、莘县十八里铺两处盐碱地林场。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林场有了很大发展。到2001年底,全市国有林场面积2976公顷,有林地
  梨树王2732公顷。其中用材林2128公顷,经济林353公顷, 防护林91公顷,苗圃地133公顷,其他为27公顷。活立木蓄积103813立方米。林场的林木和周围乡村的林网、片林连成一片,已形成独立的防护林系。全市林场干部职工450人。
  冠县国有毛白杨林场位于冠县西北部。始建于1975年5月,由原冠县木本粮食林场改建而成,经营面积420.87公顷,建场前是撂荒多年的黄河故道。
  现有毛白杨丰产林246.7公顷,经济林70公顷,防护林20公顷,苗圃地43.47公顷,总蓄积25000立方米。毛白杨丰产林面积大,生长旺盛,起到了显著的生态防护效益。每年还向社会提供毛白杨优质苗木30万株。2001年有干部职工81人。
  冠县国有马颊河林场位于冠县东部马颊河东岸,南面近靠309国道,始建于1972年。南北长4.5千米,东西宽约0.5千米,经营面积180公顷。其中有用材林120公顷,防护林24.5公顷,经济林6.7公顷,林木蓄积2319立方米。20世纪90年代后期,林场实施大开发,在场内建设了窑厂、煤厂、甲鱼养殖场、淡水养殖场、垂钓池、游泳池,特别是建起了游乐园和度假村,吸引了大批游客。2001年,有职工46人。
  莘县国有马西林场地址在莘县王奉乡。1963年由苗圃改建为莘县王奉林场。1980年7月,山东省计委批准扩建林场,总面积737.8公顷。1986年,莘县人民政府将王奉林场改名为马西林场。电力通到各林区,70多眼机井布满全场,现已地成方、路成网。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国家林业部和山东省合资营造丰产林600公顷,采取集约经营,是全省平
  原营造丰产林的典范。1982年被评为全区“林业先进单位”,1983年被评为全省“部省合资丰产林先进单位”,1986年被评为全省“场园改革先进单位”,1990年被评为全区“造林绿化先进单位”,1991年被评为全省“丰产林先进单位”。2001年,有用材林550公顷,防护林16公顷,经济林38.3公顷,立木蓄积45600立方米。防护效益非常明显,每年向社会提供优质苗木50多万株。林场现有干部职工87人。
  在平县国有菜屯林场位于在平县城西北部,菜屯镇的西南部,始建于1959年冬。2001年,有林地面积122.5公顷。其中,用材防护林82公顷,经济林27公顷,苗圃地13.5公顷,活立木蓄积4000立方米。防风固沙作用明显。有干部职工42人。
  高唐县国有旧城林场位于高唐城西南,旧城镇北部,地处黄河故道,始建于1959年。经营面积1038.2公顷。2001年,有林地950.7公顷,其中用材林766.7公顷,经济林50公顷,育苗地7.3公顷,防护林126.7公顷,立木蓄积21042立方米。防护效益明显。有干部职工86人。
  国有苗圃境内最早的官办苗圃是1907年冠县知事白璞臣建立的。1930年辖区内16个县都建立了不同规模的苗圃。20世纪50年代初,新建6处专区直属苗圃和7处县属苗圃。70年代又新建一批大型苗圃。1990年,对各国营苗圃进行了确权发证,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渐改称为国有苗圃。2001年,全市共有国有苗圃10处,总面积851公顷,职工292人,固定资产达560万元,年产值1013万元,产业收入469万元,实现净利润20万元。其中,除市直田庄苗圃外,尚有5个超过67公顷的苗圃,即东昌府区国有白洼苗圃、临清市国有苗圃、冠县国有唐寺苗圃、阳谷县孟洼苗圃和在平县国有王老苗圃。同时,实现育苗面积280.5公顷,出圃苗木438万株。
  聊城市国有田庄苗圃位于东昌府区侯营镇田庄村西。建于1950年4月,系土改时没收地主杨太安的坟地12.67公顷,没收朱老庄乡靖堤口村地主王木乔果园2.67公顷组建而成。经营面积15.32公顷,隶属于市林业局,是惟一的市直苗圃。以培育毛白杨、杂交杨、园林绿化及花卉苗木为主。年出圃苗木30万株。到2001年,苗圃固定资产达88万元,有职工30
  313人,年产值120万元,利润总额50万元。
  田庄苗圃
  东昌府区国有白洼苗圃位于阎觉寺镇境内聊临公路两侧。始建于1975年12月。总面积原有140公顷,后因京九铁路建设而减至84.47公顷。1980年建立酱油坊、油房、面粉加工、轧花、养鹿等副业,因经营不善陆续亏损下马。1986年与地区畜产公司联营建立了狐貂饲养加工厂。1988年又增添了木材经销与酱油加工项目。1995年以后,该圃利用交通便利、城郊优势,出租土地搞经商,联营办场求效益,用材林、经济林、绿化花卉苗木一起上,形成了多层次的经营结构。到2001年,固定资产达210万元,有职工33人,年产值100万元,利润总额5万元。
  临清市国有苗圃位于康庄镇政府西南方向,建于1975年。面积108公顷。1981年以来,先后建立起黑杨类、刺槐、白榆测定林等林木良种基地。1988年建起300吨恒温库。1989年被临清市定为“黄淮海平原农业项目育苗基地”。1990年进行了确权发证,将苗圃建成了田、林、路、沟、渠合理配套的网格形式,以经营育苗、苹果、梨等果园的栽培为主。2001年,固定资产达60万元,有职工22人,年产值130余万元,利润总额2万元。
  冠县国有唐寺苗圃位于冠县县城以西、309国道北侧。建于1963年7月,系清水、南陶两处苗圃合并扩大而成。建圃后又平整沙丘、治理沙河而不断扩展,到1990年确权发证时经营面积为316.7公顷。1983年建成以毛白杨为主的阔叶树良种繁育基地,有来自10个省市的1047个系号的毛白杨基因库,有700多个系号的毛白杨花枝标本园,有53.3公顷毛白杨、白榆等树种的测定林,还有20多个系号的苹果、梨、桃、杏品种汇集园及对比园。先后承担林业部“全
  国毛白杨选育”、“鸭梨气调保鲜”等研究攻关项目,获得近20项科技成果奖。1997年被评为“全国林木良种基地十大标兵单位”。该圃以生产毛白杨苗木为主,累计生产良种壮苗3000多万株,并经营苹果、梨、山楂等果园。2001年,固定资产达560万元,有职工101人,年产值400万元,利润总额80万元。
  东阿县国有张汉吴苗圃位于陈集乡张汉吴村北。于1975年6月筹建,1976年省正式批准。经营面积46公顷。1980年实行土地大包干。1987年改为专业承包,把育苗、果树、副业、农业分为4个专业承包组,苗圃统一生产计划,专业组承包,责任到人。同年从河南省郑州引进从石油下脚料中提取石蜡软麻油的化工项目,同时还先后建起养鱼池、养鸡场、养羊和花草苗圃等多种经营项目,后因经营管理不善,多数项目亏损下马。现主要经营毛白杨、杂交杨等用材林苗木。2001年,固定资产12万元,在职职工63人,年产值60万元。
  在平县国有王老苗圃位于王老乡政府东309国道南侧。始建于1973年4月。1990年确权面积133.8公顷。1994年修建济邯高速公路,征用土地5.47公顷,现有面积128.3公顷。该圃始终贯彻“以苗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结合生产进行了多项以黑杨类为主的引种、选育、汇集、测定等林木良种工作,取得多项科研成果。20世纪90年代后期,该圃以土地开发为突破口,吸引外力,积极创建名特优稀林果高科技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1年,固定资产达150万元,有职工25人,年产值180万元。
  林木资源保护在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聊城境内没有专职林木资源保护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林业部门负责林木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工作,林业局设置专职人员负责这项工作。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区林业发展迅速,面积迅速扩大,原有的保护管理机构已不适应林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为此,1984年在林业局内设立林木保护站,具体负责林果病虫害防治、预测预报,林木、种苗及果品、花卉的检疫工作。1988年1月设立林业公安科,具体负责制止对树木的乱砍、滥伐,侦破和处理毁林案件。1988年12月设立林政科,具体负责林业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以及对林业资源的管理。林业保护机构的建立,制止了乱砍滥伐,控制了病虫危害,巩固了造林绿化成果,使聊城市的森林覆盖率得到了较快增长,已由70年代中期的5.6%,增加到2001年的15.7%。林政管理林政科建立于1988年12月,其主要职责是审核、监督县市区执行森林限额采伐制度,监督管理全市木材运输检查和木材经营加工工作,负责林地林权和林木资源的有偿使用管理及征用、占用林地的审核工作,指导全市林业行政执法,组织开展调査研究工作,宣传林业法律、法规,査处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1949年以来,全市共进行了三次林木确权发证工作。第一次是在1951年开始,同年7月结束;第二次是从1963年春开始,到1964年9月底结束,此次确权发证制定了11条具体政策,全市发证到户的生产队13282个,共发证358910张;第三次发证是从1981年8月开始,到1983年底结束。通过三次林地林木的确权发证,使农民的林木所有权得到了法律保障,解除了群众的顾虑,有力地保护了林木资源。
  林果病虫防治1949年前,境内没有林果病虫防治机构及防治设备,群众仅自发地利用刮树皮的办法防治枣树、梨树上的害虫。1949年以后,建立了林业机构,开始组织群众进行大规模的林果病虫防治工作。20世纪50~60年代推广了六六六、可湿性六六六、DDT、敌百虫等药,主要防治枣粘虫、枣尺蟻及杨扇舟蛾。70年代推广了有机磷农药,主要防治大袋蛾、白杨透翅蛾、蚜虫等害虫。80年代大规模开展了防治榆兰金花虫的活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氧化乐果涂环、吠喃丹埋根。地委、行署分别在阳谷、冠县召开了两次榆兰金花虫防治现场会,推广了阳谷县城关镇、冠县烟庄乡、辛集乡的防治经验,促进了全区防治工作的开展。90年代以来,国家林业部、省林业厅要求对林果病虫害防治工作实行目标管理,每年由省林业厅组织检查验收。在近十年的防治工作中,全市采用了综合防治措施,如大力营造了混交林,选择抗性强的树种,适地适树,加强土、肥、水管理,保护鸟类,利用天敌,使用生物农药等。由于采用了上述措施,使全市的林果病虫连续十年未造成大的灾害,达到了省目标管理的要求。
  森林植物检疫森林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防治危险性病虫传播蔓延的最有效途径。聊城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展这项工作。1983年省林业厅批准聊城地区设专职检疫员。1984年专职检疫员开始着检疫员服装上岗。到2001年底,聊城市有专职森林植物检疫员32人。根据《植物检疫条例》林业部分中的有关规定,应施检疫的范围包括:木材、竹材、木竹制品、果品、花卉、林木种子、苗木及繁殖材料、中药材等。为掌握聊城市检疫对象的种类,根据省林业厅统一安排,聊城地区于1987年开始进行检疫对象普查,共查出聊城市范围内有国家、省检疫对象12种,分布于8
  个县市区。1986~1990年,省林业厅为聊城市4个检疫站配备了检疫仪器、设备及交通工具。为了进一步搞好检疫及木材运输管理工作,1997年省政府批准临清、冠县、莘县、阳谷设立木材检查站。全市每年检疫外运木材、果品、苗木、中药材等10000多批,控制了检疫对象的传播蔓延。
  果树栽培聊城市果树栽培历史悠久。据清嘉庆十三年(1808)《东昌府志》记载,境内“果有枣五种,梨六种,桃数种,李四种,沙果二种”。1933年《中国实业志》记载,境内盛产枣、梨、桃、杏、葡萄等,除本地销售外,还销往上海、南京、天津、济南、济宁、泰安等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尤其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境内果品生产速度加快,种类多,数量大,销路远,收益可观, 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1950年,全区仅有果树386万株,其中枣树342万株,梨15.5万株,桃、杏、柿等28.6万株。20世纪60~70年代逐步发展苹果、梨等集体果园。1979年底,全区有各种果树867万株,比1949年增加1.24倍。1985~1995年,果树得到迅猛发展,全区果园面积曾达10万公顷。其中苹果、梨占90%以上。后经结构调整,去劣改优,到2001年底,调整为3.5万公顷。果品产量,1950年为3万吨,1980年为6万吨,1990年为9万吨,到2001年增加到85万吨,产值增加30多倍。在栽培管理上,50~60年代约1/3的果树得到施肥,70年代施肥技术有所改进,注意了整形修剪。80年代,是果树管理的变革时期,普遍推广矮化密植、小冠低干、冬夏修剪、人工授粉、疏花疏果、环剥环割、地下覆膜、利用生长调节剂等新技术措施,起到了早结果、早丰产的作用。90年代,在推广配方施肥、科学用药、套袋栽培、微肥喷洒、摘叶转果、铺反光膜等新技术的同时,注意调整果树品种结构,对劣质品种进行改接换头。引进苹果早、中、晚新品种,如红富士优系、四代五代红星、新乔纳金、藤木一号、松本锦、萌、红嘎啦、珊夏等。梨为三水梨、新高、爱宕、绿宝石等。大力发展桃、杏、李子、葡萄、枣、柿子、石榴等市场竞争力强、前景广阔的名、特、优品种。近几年设施栽培发展迅速。2001年底,有桃、杏大棚1600多个,油桃主要有早红二号、曙光、早红珠、丹墨、艳光、早露蟠、早油蟠、五月火、早美光等;杏主要有凯特、金太阳、新世纪、红丰等。还在果品包装上进行改进,努力拓宽流通渠道,完善果品市场,搞好果品贮藏、加工、销售,加快果树产业化的进程。
  梨境内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境内传统果树品种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留下来的梨树主要是鸭梨,另有少量的雪花梨和伏梨。20世纪50~60
  315年代以鸭梨为主,后引进在梨、香水梨、巴梨等品种,70年代引进冰梨,80年代仍重点发展鸭梨。1994年,梨树面积8667公顷,占果树总面积的20.4%,果品产量54万千克。其品种主要为鸭梨,占90%以上,丰水梨、幸水梨、在梨、雪花梨、香水梨、长把梨等有少量栽植。1998年冠县引进优质新品种,对7000亩鸭梨进行改接,主要品种为丰水、幸水、新高、新兴、黄金和爱宕梨,新杂交品种有翡翠、玛瑙、绿宝石等,西洋红梨品种有红巴梨、红安久、红考密斯等,还包括线穗子、金花、金秋、黄金梨等。到2001年底,梨树种植面积调整为6531公顷,产量达9045万千克。
  苹果境内苹果树20世纪50年代以栽培秋花皮为多,依次是红玉、红星、祝光、金帅、国光等。60〜70年代增加了红星、国光、金帅、青香蕉、红香蕉。80年代后
  期、90年代前期是苹果品种的革新时期,追求丰产优质和适应矮化密植,大力发展短枝型红星系、金帅系和红富士系等新品种,后进入留优汰劣调整
  时期。其品种主要是经1993年和1994年改接换头后的红星系、红富土系,还包括北斗、乔纳金、红乔纳金、金帅、国光等中、晚熟品种,占90%以上。早熟品种藤木一号、早捷、贝拉等有少量栽植。近年引进的新品种有松本锦、美国8号、萌、红嘎啦等。至2001年,全市种植面积为19532公顷,产量为57596万千克。
  枣境内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其品种主要是在中外享有盛誉的、属聊城市特产的圆铃大枣。圆铃大枣在聊城市各县市区都有栽培。主要分布在博平、在平、东昌府区、阳谷等古运河流域一带。到1979年,全区枣树发展到近470万株,比1949年增加43%。1985年国家林业部和山东省政府确定在平县为“大枣生产基地县”,枣粮间作得到发展。50年代中期,圆铃大枣的产量占全区果品总产量的70%。近年来,对圆铃大枣进行开发、选优,面积与产量逐年上升, 并且注意鲜食品种的开发引进;还引进了苹果枣、梨枣、冬枣、大雪枣、大白铃枣等品种。2001年,全市种植面积(折实)1198公顷,产量为503万千克。
  眼、牛奶等品种。20世纪70年代引进栽培玫瑰香、黄金钟等品种,多数零星栽植。80年代开始引进巨峰、早红、白羽、红富士等品种,并出现几十公顷葡萄生产基地。90年代后,新种栽培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品种为巨峰、早红、藤稔、乍娜、凤凰51号、板田良智、白羽、贵人香、玫瑰香等,多为生食品种。临清市胡里庄镇东胡村有267公顷葡萄园,作为本地的加工基地。近几年葡萄引种栽培发展较快,先后引进早、中、晚新品种,全市各地都有栽培。品种包括:红提、黑提、京亚、京秀、矢富罗沙、红宝石、巨星、六月紫等,无核葡萄8611和8612、皇家秋天、克瑞森等。设施栽培也有一定的发展, 有巨峰、藤稔冬暖式大棚,8611春暖式大棚等。2001年,全市种植面积为2314公顷,产量为3287万千克。
  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境内栽培的桃树多是当地品种;到20世纪60年代开始引进肥城桃、蟠桃等品种;80年代引进春蕾、雨花露、雪桃、油桃等品种;90年代大棚油桃有较大发展。桃品种多为雨花露、中华寿桃、春蕾、大久保、五月鲜、苍方早生、安农水蜜、寒露蜜、肥城桃、蟠桃等。油桃大多用于大棚保护栽培, 一般5月初就能上市,它产量高、效益髙,当前主栽品种有早红二号、曙光、早红珠、丹墨、艳光、早露蟠、早油蟠、五月火、早美光等。最近引进特早熟毛桃品种春艳,用于大棚栽培,可在每年4月中旬上市,其品质好、口感好,质量上乘。2001年,全市种植面积为1851公顷,产量2097万千克。(见彩色插页第28页)
  山楂20世纪70年代,境内始有成片栽植;80年代有较大发展,引进的主要品种有大金星、大货、莱芜黑红等。由于加工业滞后,经济效益较差,2001年底,面积仅为180公顷,年产量445万千克。
  银杏20世纪末有所引进栽培,但因生长缓慢,经济效益不明显,没有形成规模发展。2001年,全市栽种面积48公顷,年产叶量14万千克。主要品种有大佛手、小佛手、大马龄等。
  杏20世纪60〜70年代大多栽培当地品种,主要有麦黄杏、关爷脸、水白杏、巴达杏等;80年代少量引进红峪谷。其后引进新品种用于大棚栽培,形成高潮;1999年新增300多个品种。主要品种有:凯特杏、金太阳、新世纪、红丰等。2001年,全市栽种面积为877公顷,产量为360万千克。(见彩色插页第28页)
  葡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栽培的葡萄主要有龙
  花卉生产聊城花卉生产是20世纪90年代刚刚
  红富士苹果兴起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髙,园艺花卉业也渐渐受到重视。1993年成立了由地区林业局牵头,财政局、农业局、建委、科委等单位参加的聊城地区花卉协会。随后成立了多个花卉实体,个体花卉生产和经营者更是蓬勃兴起。截至2001年,全市有2公顷以上的花卉生产基地10多个,有0.3-2.0公顷的花卉基地60多个,总面积近100公顷,其中盆栽面积达3万平方米,年产量达到32万余盆;销售活动也由最初的肩挑车拉发展到有固定的地点和花卉店。这种生产经营尽管处于零散分布、粗放管理、特色不明的初级阶段,但已部分缓解了聊城市居民对花卉的需求。
  圆铃大枣圆铃大枣史称博枣,即博平县所产的枣,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据1809年《东昌府志》记载:各县名优产品“其多而且善者,如博平之枣”。博平撤县后划归在平县,所产的圆铃大枣,个大皮薄、肉厚、核小、糖多味浓、色鲜质细、干品率髙,为全国大型枣中著名品种之一,是境内熏制乌枣的主要原料。所产的红枣、乌枣除销往国内大部分地区外,还远销港澳、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北美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2001年,圆铃大枣折实面积1807公顷、50万株,产量260吨。(见彩色插页第28页)
  玉皇李子在聊城市东昌府区已有三四百年的栽培历史。相传清初曾进贡皇帝,故得名玉皇李子。1987年,东昌府区林业局邀请省内外有关专家对玉皇李子的品质进行评定,认为该李子果肉细腻、果汁多、核小、香气浓,鲜食品质极优,制作果脯、果汁质量亦佳,实为优良品种。玉皇李子果实近球形,果皮呈金黄色,平均单果重62克,最大可达85.7克。1990年产量20吨。2001年因改种,产量为2.5吨。
  在梨为在平县原产。1931年《山东农村报告》记载:莱阳县“果林以梨为该县特产,……此种原产自在平县,故有在梨之称”。1949年后,在平、冠县多有栽培,并成为全区梨主栽品种之一。在梨谷雨始花,仲秋实熟。在梨皮粗糙而无渣滓,清香甜脆。1979年,根据全区重点果园的调查,在梨已发展到5.3万株、197.4公顷。1990年在梨产量达到1000吨。后经改接更换品种,2000年产量仅30吨左右。
  畜牧业历史上境内农民就有饲养家畜、家禽的习惯。家畜中以饲养牛、驴、猪、羊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畜牧业得到了发展,大牲畜的饲养量有了大
  幅度的增长。1955年全市大牲畜存栏量达到33.43万头;家禽中鸡、鸭、鹅、鸽均有饲养,多以养鸡为主,饲养数量逐年增加。1978年后,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 全市大牲畜的存栏量减少,猪、肉牛、羊、兔的数量稳步增长,以蛋鸡、肉鸡为主的家禽业和以鹤鹑、肉鸽、肉犬、貂、狐、乌鸡等为主的特种养殖业迅速发展。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各级党委政府将发展畜牧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突破口来抓, 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实施龙头带动战略,促进了畜牧业的迅速发展,确立了畜牧业的主导产业地位,形成了畜牧业在农村经济中“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发展格局。2001年底,全市生猪存栏170.28万头,出栏肉猪233.88万头;牛存栏127.02万头,出栏41.03万头;羊存栏268.61万只,出栏274.97万只;家禽存栏6321.43万只,出栏9471.29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92032吨、300970吨、8694吨,人均肉、蛋、奶占有量分别达到77千克、48千克和1.23千克。畜牧业产值达到43.6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6.30%;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到21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14%。畜牧业已发展成为带动第一产业、推动第二产业、促进第三产业的前导产业,不仅带动了一大批为畜牧业生产服务的饲料、兽药、畜牧器械工业的发展,而且支撑了以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毛纺、制革、医药等工业。2001年,这些企业年创产值近50亿元。
  饲草饲料可分为粗饲料和精饲料两类。农作物秸秆、树叶、秧蔓等都是家畜特别是反刍家畜的粗饲料。2001年,全市各类作物秸秆产量约500万吨,除用作燃料、肥料及农用建筑和造纸等轻工业原料外,用作饲料的约占25%。为了提高农作物秸秆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由畜牧部门倡导、组织群众对秸秆进行氨化和青贮。2001年,全市青贮玉米桔达到90万吨,氨化麦秸60万吨。畜禽饲用精饲料主要是玉米、高粱、糠麸和饼粕类。2001年,畜禽消耗玉米163万吨,麦麸39万吨,饼粕35万吨。
  饲料加工聊城市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饲料工业的迅速崛起,并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截至2001年底,全市共有饲料加工企业97家,其中时产5吨以上配合饲料加工企业15家,时产1〜5吨配合饲料加工企业16家;浓缩饲料、配合饲料加工企业95家;预混合饲料加工企业30家;饲料原料加工企业2家。年双班生产能力达150万吨,年生产畜禽饲料69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1亿元。初步形成了饲料、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工业并存的饲料加工体系,涌现出一大批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形式、
  317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聊城嘉明饲料厂位于东昌府区嘉明工业园内。占地面积50余亩,拥有资产35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500万元,年生产能力20.2万吨。有职工127人,其中高级工程师4名,高级营养师3名,营养师4名,工程师14名,助理工程师24名,各类技术人员26名。从美国CPM公司引进的生产线,采用微机控制,电脑配方,生产性能良好,自动化程度高,工艺先进,设备管理获国家二级企业管理证书。2001年,产量达到49000吨。
  聊城市龙飞饲料有限公司位于东昌府区沙镇大张。原为山东诚信集团饲料厂,始建于1996年,2000年7月份改为股份制企业。占地3.34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1400万元,流动资金1800万元;有职工140余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8人。该公司拥有从江苏牧羊集团购进的国际先进的饲料生产成套设备,具有年产20万吨颗粒饲料和4000吨预混合饲料的生产能力,主要生产蛋鸡、肉鸡、猪配合颗粒饲料和鸡5%、1%预混饲料,产品畅销山东、河南、河北、湖北、辽宁、山西等十几个省市。2001年,生产饲料14500吨。曾被农业部命名为“全面质量管理达标单位”,荣获省市“明星企业”、“优秀企业”称号。
  山东莘县金牌饲料公司位于莘县城北3千米处。是按照国内高标准兴建的一家高起点、高科技民营企业。现有职工215人,其中科技人员32人;总资产980多万元;占地2.8万平方米;拥有国内完备的饲料生产成套设备、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质量监控体系,工艺流程全部采用电脑自动化控制,集预混、浓缩、配合料于一体。2001年,产量达到29000吨。
  山东凤祥一爱迪西有限公司饲料厂位于阳
  谷安乐镇刘庙村。为山东凤祥集团总公司的子公司,下
  属两个现代化分厂。占地面积达5.4万平方米。有员工308人,其中中级以上技术人员45人。年生产配合饲料20万吨,预混饲料5000余吨。拥有国内一流的设备和工艺,部分引进法国饲料生产技术,研制开发出 “凤冠”牌畜禽、鱼等各种预混料、浓缩料和配合料。通过了 IS09002系列质量标准体系认证。2001年,生产饲料190441吨。
  山东高唐蓝山集团饲料厂地址在高唐鼓楼东路19号。国有企业。占地面积5.4万平方米。有职工150人。拥有年产4万吨的荷兰产全套生产设备和年产16万吨的扬州牧羊集团饲料成套设备,两条饲料生产线,采用电脑配方,具有配料准确、混合均匀、消耗低等特点。主要产品有鸡、猪、鱼、虾等系列饲料共80多个品种,饲料的料肉比高达1.9~2.0:1。2001年,产量达到47000吨。
  役畜又称力畜。境内的役畜主要有牛、马、驴、骡,历史上役畜是农村的主要动力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农村拉车、驮运、耕地以牛、马、驴、骡为主。1950年后,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役畜的作用越来越小,数量也呈下降趋势。役牛以鲁西黄牛为主。1954年役牛存栏达到30.69万头,1979年减少到17.17万头,2001年底役牛不足5万头。境内养马较少,以蒙古马和新疆马为主。1979年存栏量1.06万匹,1985年达到2.56万匹,1990年达到3.48万匹,2001年存栏量为3.31万匹。役驴主要是德州驴,1949年存栏量仅为2.54万头,1979年达到5.14万头,1985年达到16.39万头,2001年为17.29万头。聊城的役骡有驴骡和马骡两种,以驴骡为主,1979年存栏量为0.49万头,1985年为2.06万头,2001年存栏2.62万头。
  肉畜主要包括肉牛、猪、羊、肉兔等。聊城市肉用牛均为肉牛杂交后代,有西鲁本牛(西门塔尔+鲁西+本地)、夏鲁本牛(夏洛来+鲁西+本地)、利鲁本牛(利木赞+鲁西+本地)。2001年全市肉牛存栏125.87万头,出栏41.03万头。猪主要有汉普夏、长白猪、杜洛克及大约克的二元和三元杂交猪。2001年存栏170.28万头,出栏233.88万头。羊主要是鲁北白山羊和小尾寒羊。小尾寒羊是地方优良绵羊,耐粗饲,适应性强,生长发育快,屠宰率高,肉质鲜嫩味美,蛋白质含量高,胆固醇少,营养丰富,在全市分布广泛。2001年全市肉羊存栏268.61万只,出栏274.97万只。肉兔主要有新西兰白兔、比利时兔和哈白兔。2001年全市肉兔存栏81.36万只,出栏126.92万只。
  318奶畜主要包括奶牛和奶羊。聊城市的奶畜以奶牛居多。2001年全市共存栏奶牛0.27万头,比1990年的0.04万头增加了0.23万头;奶类产量也由1990年的2021吨提高到2001年的8694吨。聊城市奶畜的发展被称为“养殖业的白色革命”。(见彩色插页第27页)
  家禽境内农村家家户户都有饲养家禽的习惯,主要饲养鸡、鸭、鹅等。1949年存栏197.4万只;1979年超过300万只;1985年超过1000万只;1990年达到1683.38万只,户均15只,高于全省户均12.8只的水平。1994年以来,聊城市家禽饲养得到飞速发展,成为聊城市畜牧业的优势产业,存养量达到4153.11万只。1996年,家禽存栏达到7111.63万只,户均59.18只。以生产、加工、销售肉鸡为主的聊城嘉明实业有限公司和山东凤祥集团闻名全省乃至全国,为聊城市养禽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截至2001年底,全市存栏蛋鸡2393.96万只,位居全省前列;肉鸡存栏2794.48万只,出栏7837.15万只,创汇4967万美元;鸭、鹅存栏分别达到177.34万只和70.46万只。养禽业已成为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见彩色插页第27页)
  特种动物养殖聊城的新兴产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因其投入少、效益高而发展很快。境内的特种动物,按经济用途可分为5类:蛋用型,如鹌鹑、鸽、珍珠鸡等;肉用型,如肉用鹤鹑、肉鸽、肉犬等;药用型,如乌鸡、山鸡等;皮用型,如水貂、狐狸、獭兔等;观赏型,如玉鸟等。2001年,全市存栏水貂0.07万只,产貂皮300张;存栏蓝狐、银狐3.35万只,产狐皮39370张;存栏肉犬2868条;存栏肉鸽88.91万羽。全市大规模特种动物养殖场有20多个,其中发展较好的是莘县光华种鸽场、阳谷县景阳冈肉犬养殖场、阳谷县三得益兔业有限公司。(见彩色插页第27页)
  临清市裕邦禽业有限公司位于临清市北环路东首。2001年康宏集团改制后为现名。始建于1998年,是以山东临清康宏养殖有限责任公司为核心,集饲料加工,肉鸡良种繁育、饲养、宰杀冷藏,良种猪繁育, 奶牛养殖,乳制品加工,玉米淀粉及深加工为一体的国有中型一类企业集团。占地面积27.7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5000万元。集团拥有康宏淀粉有限责任公司、冷藏厂、饲料厂、第一种鸡场、第二种鸡场、孵化场、良种猪场7个核心紧密层企业, 现已形成年产万吨饲料,种鸡存栏10万只,孵化商品
  肉仔鸡苗600万只,加工鸡产品万吨,瘦肉型良种商品猪年出栏万头,年生产玉米淀粉及深加工产品万吨的企业集团规模。
  莘县秸秆养畜示范基地1996年莘县被农业部定为国家秸秆养畜示范基地。同年8月份开始投入建设,1998年底完成,实际投资78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120万元,省地县配套120万元,农行专项贷款10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440万元。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养牛业的发展,畜牧业结构更趋合理化。截至2001年底,全县存栏大牲畜25.74万头,其中牛19.65万头,猪存栏30.85万头,羊50.24万只,家禽912.46万只,肉类总产量59726吨,禽蛋总产量59116吨,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0%。建立健全了完善的肉牛改良体系,形成了以俎店、董杜庄、观城、刘庄、大张、樱桃园为主的养牛示范基地,10处养牛示范场,30处良种推广站;年改良黄牛3.8万头,大大提高了畜牧科技含量。1996〜1998年建设期内,秸秆处理利用率从11.4%提高到31%,青贮增加14000万千克,氨化增加5000万千克,折合节约饲料4373万千克。年存栏牛增加3.8万头,出栏牛10.7万头,增加了4.4万头,牛肉产量增加7540万千克,户均养牛增加0.33头,养牛户纯收入增加总额9800万元,养牛户人均纯收入增加140元。
  阳谷瘦肉型猪生产基地1990年11月,阳谷县被列为全国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各级财政共投资70万元,其中中央和省共投入资金40多万元。1993年基地建成。到2001年底,全县生猪存栏32.80万头,出栏商品猪50万头,平均瘦肉率达51.5%以上,创经济效益约2亿元人民币,达到了母猪本地化、公猪良种化、仔猪杂交化的要求。(见彩色插页第27页)
  东阿秸秆养牛示范县1997年东阿县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级秸秆养牛示范县,建设期限3年,各级财政总投资2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100万元,省、市、县财政100万元。至2001年,已圆满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全县共存栏牛11.50万头,出栏牛3.50万头,牛肉产量达到4375吨。全县户均3头牛的专业村达35个,存栏50头以上的养牛场61处,10头牛以上的存栏牛场27处,存栏3头以上的农户达1600户。奶牛场也由1997年的4处发展到2001年的15处,存栏奶牛230头。
  咼唐秸秆养牛示范县1999年高唐县被农业部
  319批准为国家级秸秆养牛示范县,建设期限3年,各级财政总投资200万元,其中无偿资金40万元(中央投资),有偿投资90万元(中央60万元、省财政配套3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70万元。至2001年底,全县存栏牛19.00万头,出栏牛4.90万头,与建基地前同期相比,增加了2.45万头,黄牛改良4.5万头,比建基地前同期增加了2.0万头。
  畜禽传染病防治畜禽主要的传染病,猪有6种,禽有5种,羊有2种,大牲畜有1种,兔有3种,犬和貂有3种,人畜共患的有4种。发病面广、危害严重的主要有猪瘟、猪丹毒、鸡瘟、喉炎等。因防治不及时, 每年都造成部分畜禽死亡。2000年,死于猪瘟的猪约为1500头,死于鸡瘟的鸡约为10万只。防治畜禽传染病的途径和方法是:加强领导,发动群众,宣传贯彻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广泛开展群防群治工作;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搞好畜舍通风透光和环境卫生,增强畜禽的抗病能力;推广畜禽防疫技术承包制,提高防疫密度和质量,定期对畜禽防疫注射,控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强化兽医检疫工作,控制疫病的传播。现在全市范围内基本消灭的传染病有牛肺疫、牛气肿、口蹄疫、马传贫、牛疥癣,传染病的危害程度逐步下降。
  寄生虫病常见多发的畜禽寄生虫病主要有鸡和兔的球虫,猪、羊和大牲畜的蛔虫、绦虫,鸡的线虫等,危害较严重的是球虫和蛔虫。这些体内寄生虫影响畜禽的正常生长,降低畜禽产品质量,严重的导致死亡。近几年,聊城市经常发生且危害严重的是鸡和兔的球虫病、鸡的白冠病。2000年死于球虫病的鸡约为1万只,死于白冠病的鸡约为0.5万只。防治畜禽寄生虫病的办法是:保证畜禽饮用水和饲料的清洁,不受粪便等污染,经常清扫畜禽厩舍粪便,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为畜禽创造无虫源的环境条件;定期给畜禽服用杀虫药物,对患有寄生虫病的畜禽,实行隔离治疗,防止蔓延;对宰杀和死亡的畜禽,若发现有寄生虫时,必须采取深埋等措施,销毁胴体和脏器。
  鲁西黄牛见社会分编“黄牛之乡”条。
  小尾寒羊肉裘兼用品种。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在全市分布广泛。毛多为白色,依据毛可分为裘皮型、细毛型和粗毛型。体形结构匀称,鼻梁隆起,耳大下垂,尾尖上翻。公羊头大颈粗,有螺旋形大角;母羊头小颈长,有小角或无角。成年公羊体重可达80千克,成年母羊亦可达60千克,产肉性能良好;还具有良好的繁殖性
  能,平均产羔为2.4只/胎,产羔周期为6~8个月。小尾寒羊皮板轻薄,花穗明显,花案美观,适于制裘,其板皮质地坚韧,弹性好,适于制革。2001年底,存栏近50万只。(见彩色插页第27页)
  临清狮猫见城建和旅游分编同条。
  鲁西长毛兔由在平县畜牧局与山东农业大学历经14年的合作研究培育而成。1998年通过省级专家鉴定和省畜禽品种委员会的审定,命名为“鲁西在平长毛兔”。该兔头呈猫头型,双耳大且直立,耳尖有一撮毛,耳背有少量绒毛,额颊毛丰满,腹毛脚毛浓密,粗毛率中等。其成年兔体重4.87千克,平均剪毛1.36千克,最高个体达2千克以上,粗毛率13.50%,毛料比1:43。该兔有效乳头4~5对,平均窝产活仔5.54只, 断奶仔兔成活率92.78%。该兔繁殖性能好,遗传性能稳定,被山东省科研院校的养兔专家誉为“发展我国毛兔生产的一大瑰宝”。2001年,在平县建立起完善的三级繁育体系,其核心群已发展到1100只,繁育群发展到5000只,生产群达到15万只。
  水产业聊城地处黄河流域,水产资源丰富,各县市区均能引用黄河水,有可开发利用的水域4万公顷。截至2001年底,已开发利用1.87万公顷,其中养殖面积1万公顷,水生植物0.87万公顷。2001年水产品总产量4.6万吨,总产值3.02亿元。全市农民年人均水产收入60元。20世纪90年代后期,全市在继续做好四大家鱼养殖工作的同时,进一步把名优新高效渔业作为发展水产经济的突破口来抓,名优新渔业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品种增多、面积增大。2001年全市甲鱼产量达373吨,在全省居领先地位,被列为全省甲鱼繁育基地。除东昌府区和临清市的甲鱼、东阿县的河蟹外,各县市区还引进培育了一些优良品种,主要有大鲵、黄鳝、美蛙、乌鳗、鳜鱼、金钱龟、罗非鱼等。1999年7月,市水产局还引进了国内新品种基围虾进行养殖试验,现已取得成功。2000年5月,国内名优品种荷包红鲤引进繁殖成功,使聊城市在该项目的技术研究方面达到省内领先水平。通过名优新品种的推广,调整优化了水产品种,提高了水产养殖效益,增加了渔农的收入。
  四大家鱼在淡水养殖鱼类中,青鱼、草鱼、鲢鱼、鳙鱼被称为“四大家鱼”。四大家鱼在聊城市分布广,群体数量大;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并含维生素、钙、磷、铁等多种无机盐;具有对环境适应能力
  320强、易养殖、生产成本低的优点,是淡水渔业生产发展中值得提倡和推广的对象。聊城市淡水养殖试验场年孵化体质强、规格齐全的四大家鱼鱼种、鱼苗近4亿尾,销往河南、河北、天津等省市。2001年,全市四大家鱼年产量为22000吨。
  河蟹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绒螯属,称中华绒螯蟹。俗称毛蟹、螃蟹、大闸蟹等。河蟹肉质鲜,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富含脂肪、碳水化合物、Va、铁质、核黄素等,具有很髙的营养和养殖价值。境内河蟹养殖主要集中在东阿县和冠县。2001年,全市河蟹养殖产量为13吨。
  甲鱼属爬行纲、龟鳖科、鳖属。俗称团鱼、王八等。甲鱼的经济价值很高,其肉含有大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味道鲜美,具有滋补功效。鳖甲又是一味常用中药材。20世纪50年代末,境内即开始了甲鱼的养殖实验,现已基本掌握了整套的养殖技术。2001年,全市甲鱼养殖年产量为373吨,主要集中在临清市和东昌府区。
  基围虾学名刀额新对虾。是“海虾淡养”代表品种之一。体肥壳薄,肉质鲜美细嫩,胜于中国对虾。适应盐度范围广,水温适应性强,食性杂,且能耐低氧。经试验,其淡化虾苗可在淡水池塘进行养殖,亩产量在50千克以上。聊城市于1999年试养成功,成为山东省内陆地区海虾淡养首家成功单位。
  藕又称莲。多年生挺水植物,生长在湖湾、池塘等浅水中。藕在我国约有3000年栽培历史,经济意义大,其各部分均可利用。栽培的品种可分三类:以采收莲子为主的“子藕”,取地下茎为主的“莲藕”,观赏用的 “花藕”。聊城市多以莲藕为主,8县市区均有种植。2001年,种植面积为47.07公顷,产量为84050吨。
  苇蒲多年生湿地挺水植物。优良的护堤植物,是民间重要的建筑材料,也是工业上用于造纸和人造纤维的原料,地下茎可供药用。聊城市8县市区均有种植,2001年,种植面积4700公顷,年产量42200吨。
  鲁西渔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莘县朝城镇北。一家集水产养殖、饲料加工、机械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私营企业。始创于1993年春。下设有13.3公顷水面的水产养殖场、年产3万吨的宽字牌饲料场、年销3000吨的水产品批发市场和投饵机生产及
  渔机修理厂。2001年底,拥有固定资产480万元,员工160余名,其中管理技术人员36名。实现产值1800万元,利税130万元。公司生产的优质苗种、饲料已辐射到周边十几个县市的600多个养鱼户,面积500多公顷,年创利税近1000万元,带动了周边乡镇高产高效渔业的发展,成为聊城市水产业的龙头企业。
  临清市甲鱼苗种繁育基地位于魏湾镇丁马村西北角。始建于1992年8月8日,1993年初具规模。2001年,占地面积25.3公顷,其中水面14公顷;房屋300间;温室1万平方米;饲料加工厂1处;各种机械设备35台(套);机井8眼。该基地存塘亲鳖8000只,年产卵17.8万只,年孵化幼鳖17万只,商品甲鱼总产量8.5万千克。总投资1800万元,固定资产490万元,年产值800万元,年利润200万元。有干部职工75人,其中高级工程师3名,工程师5名。(见彩色插页第27页)
  聊城市淡水养殖试验场位于东昌湖东南面。境内惟一的国有苗种场,山东省规模较大的繁育基地之一。始建于1959年,占地37.3公顷,养殖水面260亩,其中亲鱼培育9.3公顷,苗种培育8公顷。已培育出草、鲢、鳙、鲤亲鱼1600组,引进美国革胡子餘等名
  贵亲鱼1000组。苗种除满足本地区外,还畅销本省菏泽、泰安、德州及河南、河北、天津等省地市。有大型孵化塔2座、产卵池2座、孵化环道5座等一些先进设施。2001年,有干部职工65人,其中高中级技术人员8人。已形成年繁育各种苗种3亿尾,培育各种大规模鱼种35吨的规模,年创收90余万元。
  水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按照“水资源合理调度,旱涝碱综合治理”,“灌排并重,井渠并举,排蓄结合,开源节流,科学用水”的总体思路,聊城人民持续
  淡水养殖场不断地开展了大规模的兴水利、除水害活动。到2001年底,全市累计完成水利建设投资33亿元,形成固定资产17.8亿元,初步建起能灌、能排、能蓄的水利工程框架体系。先后开发了位山、郭口、陶城铺、彭楼4处大中型引黄(河)灌区和15处引金(金堤河)、引卫(卫河和卫运河)灌区,设计引黄能力445立方米/秒。除对黄河堤防除险加固外,还治理了金堤河、卫河、卫运河和徒骇河、马颊河骨干河道及202条支流,防洪排涝能力大大提高。全市固定机电排灌站达到385处,装机684台52710千瓦。在徒骇河、马颊河及其主要支流河道共建节制闸85座,设计蓄水能力1.0315亿立方米。全市可用机井达到9.9万眼。建成乡(镇)和单村供水工程340处,日供水2.6万立方米,解决了58.6万人的吃水困难。风沙区已治理1750平方千米,占风沙区总面积的87%。聊城市驻地和高唐、阳谷两个县都用上了以水利工程为水源地的自来水。到2001年底,全市有效灌溉面积492090公顷,旱涝保收面积368200公顷,分别占耕地面积的88.8%和66.44%;除涝面积215000公顷,占易涝面积的93.4%。
  黄河河道整治为防治黄河水害、兴修黄河水利而采取的控导水流、稳定流势的工程措施。截至2001年底,黄河聊城段的河道整治工程共有陶城铺、位山、范坡、鱼山、南桥、旧城、井圈、毕庄、康口、周门前、朱圈、陶邵、李营等13处险工471段坝岸,有陶城铺、位山、鱼山、于庄、旧城、丁口、艾山、毕庄、杨庄、周门前、陶嘴、付岸等12处护滩控导工程181段坝垛。其中险工坝岸工程长度28.1千米,护滩控导工程长度10.65千米,分别占临黄堤总长60.36千米的46.6%和17.6%。(见彩色插页第25页)
  堤防建设防御黄河洪水、确保黄河安全的重要工程措施。黄河堤防聊城段属黄河下游左堤的下
  段,系清咸丰五年(1855),黄河在河南兰阳铜瓦厢决口改道后修建而成的,总长度60.36千米。1950~1985年,聊城黄河堤防先后进行过三次大规模的培修施工,共计投入工日2533.54万个,完成土方
  4768.23万立方米,使临黄堤在原有基础上普遍增高了4~6米、加宽了30~40米。1998年“三江”大水后,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黄河堤防的建设力度,通过加高、加固,黄河堤防聊城段除3+000-9+540段堤防外,已经达到了2000年设防标准。
  北金堤既是北金堤滞洪区的北围堤,又是金堤河的左岸堤防。始建于东汉末年,原为黄河河道的南堤,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阳铜瓦厢决口改道后,因其位于现行河道以北而得名。它上起河南濮阳南关,下至山东阳谷陶城铺,与临黄堤相接。在聊城境内,北金堤沿莘县、阳谷绵延83.4千米,有白庄、葛楼、道口、张青营、姬楼、朱楼、古城、斗虎店、金斗营、莲花池、贾垓、张秋、东堤13处险工、83道埽坝和高堤口、东池、道口、促子庙、明堤、赵升白、八里庙、张秋等8座排水闸,是北金堤滞洪运用和金堤河发生内涝洪水时用以束范洪水、保卫华北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物质屏障。
  艾山卡口见城建和旅游分编同条。
  悬河亦称地上河,指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黄河聊城段由于受泥沙逐年淤积抬高影响,河床普遍高出背河地面3~5米,临黄堤堤顶普遍高出背河地面8~11米,最高处达13米,形成典型的“悬河”,防汛形势异常严峻。
  卫河和卫运河治理历史上,卫河、卫运河河道迂回狭窄,堤防残破,洪灾频繁。1949年以后,聊城人民政府领导沿河广大人民对卫河、卫运河不断治理,进行复堤、裁弯和险工护岸整修。1956年按行洪流量800立方米/秒标准,对卫运河堤防进行整治。1958年按设计行洪流量1250立方米/秒标准,对卫运河进行扩大治理。1972~1976年再次对卫运河进行扩大治理,设计行洪流量4000立方米/秒、排涝流量1150立方米/秒。1978-1983年,又对卫运河扩大治理,设计行洪流量4500立方米/秒,比1949年行洪能力提高5倍多。
  金堤河治理金堤河是鲁豫两省的边界河道,流域面积5047平方千米,涉及河南省新乡、濮阳和山东省聊城等5个地市12个县。1949年前是自然形成的坡河、泛道,没有统一治理过,只能在汛期相机排水人黄河,流域内涝碱灾害十分严重。20世纪60年代初至90年代末,不断对金堤河进行治理,开卡清障,疏浚
  黄河大堤复堤,目前治理标准已达到防洪20年一遇、除涝3年一遇,并在黄河堤上改建了金堤河向黄河排水的张庄闸及张庄抽排站。
  徒骇河治理1949~2001年,先后对徒骇河进行了5次大的治理。第一次是1954年,进行河道疏浚;第二次是1956~1958年,完成四河头至在平县张桥段改道等工程;第三次是1963~1965年,完成以全线筑新堤为主的土方工程;第四次是1965~1971年,按照“1964年雨型排涝、1961年雨型防洪”的标准进行大规模治理,完成土方9544万立方米;第五次是1998~2000年,动土914万立方米。徒骇河全河段排涝能力比20世纪50年代提高4~6倍。另外,2000年秋冬,对徒骇河城区段昌东橡胶坝上游至王光宇桥河槽进行扩挖,以增大蓄水量,为兴建 “江北水城”创造条件。
  马颊河治理1949年以后,对马颊河治理分两个阶段。1949~1962年为第一阶段,在局部河段年年进行复堤堵口、清淤开卡;1967~1971年为第二阶段,按 “1964年雨型排涝1961年雨型防洪”标准进行大规模治理,共计动土1885.4万立方米,行洪排涝能力提高3倍。由于河道淤积,70年代以后局部河段排涝能力降低30%~60%。
  京杭运河治理流经境内的京杭运河原名会通河,当地人称小运河。明清时期,京杭运河漕运兴旺,给聊城带来空前繁荣。清朝末年,临清至张秋段仅有小船往来。1938年11月日军侵占聊城后,运河长期无人管理,遂成废河。1958年修建位山引黄灌区,小运河系统被打乱,在小运河以西开挖的新京杭运河未全面挖通而停工。1970年恢复引黄灌溉后将此段作为位山灌区三干渠,小运河周店至四河头段改为位山灌区二干渠。截至2001年底,小运河工程基本轮廓已经显现,东昌府区城区段作为古运河景点正在开发建设,第一期工程山陕会馆至闸口段已建设完毕,第二期工程闸口至王口桥段也已建设完毕,第三期工程王口桥至兴华路段和龙湾至湖南路段正在建设之中。
  水资源调蓄工程境内针对黄河经常断流和水资源日益匮乏的实际,本着“丰蓄枯用”的原则,在骨干河道和支流上建设节制闸,建立以河道蓄水为主的河库沟塘蓄水工程体系。1969~2001年,在徒骇河和马颊河干流共计修建节制闸17座,设计蓄水量共计4315万立方米,年调蓄水量2.5亿立方米,提引水量0.8亿立方米,灌溉农田4.33万公顷;在支流河沟上修建节制闸69座,设计蓄水量6000万立方米;并建设两座水库,以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
  节制闸到2001年底,在徒骇河和马颊河上已建成拦河节制闸坝17座。徒骇河上有9座,即袁庙节制闸、滑营节制闸、杨庄节制闸、李凤桃节制闸、王堤口节制闸、四河头节制闸、昌东橡胶坝、陶桥节制闸、刘桥节制闸。马颊河上有8座,即马村节制闸、甘寨节制闸、务庄节制闸、张洼节制闸、王铺节制闸、薛王刘节制闸、皮庄节制闸、李奇庄节制闸。各主要节制闸建立的时间、规模、能力见下表。
  徒骇河和马颊河各节制闸一览表
  续表
  水库20世纪50年代,境内修建的金堤河水库、马村水库、南清湖水库和高唐第一湖等4座水库,到60年代初废除。90年代末又开始兴建水库。到2001年底,东阿官路沟水库已建成,临清红旗水库还在建设中。官路沟水库,系利用公路沟天然坡河内宽大平槽洼地开挖而成,分为南北两库。南张节制闸以上至八里堂子为南库,南张节制闸以下至刘道人堂子节制闸为北库。总库容1080万立方米,全长9.45千米,供水范围涉及东阿县城区在内的3个乡镇共84.25平方公里的土地,灌溉面积5.97千公顷,年供水量3084万立方米。红旗水库,位于临清市北郊,由北大洼和胡八里两个水库组成,因由红旗渠连接而得名,总库容1800万立方米,以城市供水为主要目的,兼有排涝、旅游、养殖等功能。其中北大洼水库,面积53.3公顷,库容500万立方米;胡八里水库,面积244.3公顷,库容1300万立方米。红旗水库建设分两期工程,其中第一期工程北大洼水库于2000年7月完工。另外,聊城城区东昌湖和高唐县鱼邱湖主要用于开发旅游事业。
  灌溉工程主要包括井灌、河灌两项工程设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随着自然降水的变化和生产力的发展,井灌与河灌经历了先后起步、兴此废彼、最后相互结合的过程。进入20世纪90年代,全市基本形成以引黄、引河、机井蓄水和节水为主体的灌溉体系。到2001年底,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492.09千公顷,占耕地面积的89%。其中,机井9.9万眼,灌溉面积达394千公顷;位山、郭口、陶城铺和彭楼等4处引黄灌区,总设计引水流量342.7立方米/秒,灌溉面积398千公顷;金堤河7处引河灌区总设计引水流量94.7立方米/秒,设计灌溉面积69.3千公顷;卫河、卫运河总设计引水流量61.6立方米/秒,设计灌溉面积35千公顷。
  位山引黄灌区山东省最大的引黄灌区。始建于1958年,1962年停灌,1970年复灌。灌区渠首为位山引黄闸,设计引水流量240立方米/秒,设计灌溉面积360千公顷,控制除莘县以外的7个县市、区的85个乡(镇)的全部或大部分耕地。骨干工程设有东西2条引水渠、2个沉沙区、3条干渠,全长274千米,各类水工建筑物5000余座。
  位山引黄闸黄河下游最大的引黄闸,也是聊城市位山引黄灌区和引黄人卫济冀、济津工程的渠首工程。坐落在东阿县位山村西南离黄河大堤约200米的小马山岩基上。工程始建于1958年5月1日,1958年10月1日竣工供水,改建于1981年10月。改建后的工程为开敞式钢筋混凝土结构,8孔闸门,设计流量240立方米/秒,灌溉面积28.8万公顷。该闸多年平均年引水量10亿立方米左右,为确保聊城市和河北衡水、沧州地区以及天津市的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需要发挥了重要作用。(见彩色插页第25页)
  干渠进水闸位山灌区内三条干渠上都有控制引水流量的进水闸。一干渠兴隆村进水闸,位于东阿县顾官屯乡兴隆村西南,既是位山灌区东沉沙池出口闸也是一干渠进水闸。1969年建成,钢筋混凝土井柱排架结构,共15孔,每孔净宽3米,设计过水流量72立方米/秒,加大流量84立方米/秒。二干渠周店进水闸,位于东昌府区李海务镇周店村东,1959年开始建设,1960年竣工。闸门共2孔,每孔净宽6米,钢筋碎框架闸门,高4米,设计流量65立方米/秒,加大流量78立方米/秒。1983年更换启闭设备和闸门,增设桥头堡。三干渠周店进水闸,位于东昌府区李海务镇周店村东,开敞式砌石结构,平板钢闸门,共5孔,每孔净宽4米,1960年建成,设计流量80立方米/秒,加大流
  324量96立方米/秒。1994年引黄济冀时,闸墩以上砌石改为钢筋砼框架结构。
  渡槽三干渠穿越徒骇河和马颊河的交叉处,建有王堤口渡槽和王铺渡槽。王堤口渡槽,位于东昌府区朱老庄乡王堤口村,是三干渠穿越徒骇河的交叉建筑物,1983年建成。该渡槽原为9跨18扇平拦钢闸门,槽底为井柱桩梁板结构,设计流量80立方米/秒,加大流量96立方米/秒。1994年引黄济冀时,将闸门改建为垂直升降式。王铺渡槽,位于东昌府区梁水镇王铺村西南,是位山灌区三干渠穿越马颊河的交叉建筑物。渡槽为矩形断面,基础为井柱桩梁板结构,上部为提升式8孔、16扇活动钢侧板墙。设计流量68立方米/秒,加大流量82立方米/秒。1994年引黄济冀时,接高闸门侧板0.5米,接高导轨工字钢2米,新建桥头堡2座。
  郭口引黄灌区兴建于1985年,渠首引黄闸位于东阿县大桥镇郭口村,系拆除原郭口虹吸工程改建而成。设计引水流量22.7立方米/秒,加大引水流量25立方米/秒,设计灌溉面积24.8千公顷。
  郭口引黄闸位于东阿县大桥镇郭口村西南黄河
  大堤37+650处,为3孔钢筋混凝土厢式涵洞,系
  1984年2月拆除原郭口虹吸工程改建而成,同年8月竣工引水。该闸设计流量25立方米/秒,设计灌溉面积2.33万公顷。
  陶城铺引黄灌区地址在聊城市西南部,灌区涉及阳谷县大部和莘县部分面积。设计灌溉面积7.62万公顷,其中阳谷4.67万公顷,莘县2.95万公顷。渠首引黄闸于1987年兴建,设计引水流量50立方米/秒。主要工程有引水渠、沉沙池、2条干渠和3座扬水站,灌区建设到1996年基本完成。1996年,聊城市为提高引黄人卫供水保证率和有效解决冠县、莘县高
  亢地区的用水难问题,在陶城铺引黄闸东侧又修建了陶城铺东引黄闸。
  陶城铺引黄闸位于阳谷县阿城镇陶城铺黄河大
  堤4+051处,始建于1987年,为4孔钢筋混凝土厢式
  涵洞,设计流量50立方米/秒,灌溉面积7.62万公顷。
  陶城铺东引黄闸1996年,聊城市为提高引黄人卫供水保证率及有效解决冠县、莘县等高亢地区的用水难问题,在陶城铺引黄闸东侧陶城铺险工7# -9# 坝之间又扩建一座8孔的钢筋混凝土厢式涵闸,设计流量100立方米/秒,聊城市灌溉面积16.06万公顷。涵闸建成后,经山东黄河河务局批准,被正式命名为陶城铺东引黄闸。
  彭楼引黄灌区原彭楼引黄灌区于1958年设计并进行部分工程建设,包括原范县、莘县全部耕地面积。因1964年行政区划调整,渠首闸划归河南省,莘县未能再引水。现彭楼引黄入鲁工程,1993年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立项,1994年底批复实施,入鲁设计流量30立方米/秒、年设计引水量3亿~4亿立方米。
  设计灌溉补源面积133千公顷,涉及莘县、冠县等42个乡镇。聊城市境内主要工程包括引水渠、沉沙池、输水干渠及其上各种建筑物。该工程于1995年开工建设,2001年底主体工程完工,全线通水,开始发挥效益。
  彭楼引黄入鲁工程高堤口闸引金灌区从50年代开始,在莘县、阳谷县境内先后兴建了东池、道口、仲子庙、明堤、赵升白、八里庙、张秋等7处涵闸,引金堤河汛末径流及河南引黄尾水灌溉,设计总引水量为82.5立方米/秒,设计灌溉面积61千公顷。1990年以来,上游来水逐年减少,下游阳谷境内的灌区多为名存实亡。
  引卫灌区自1955年开始兴建引卫河和卫运河水灌溉工程,到20世纪末,先后对兴建的班庄、乜村、王庄、李圈、头闸口等5处灌区进行了重建或改建,以适应上游来水量及河道水位变化。5处引卫灌区设计总引提水流量为84.8立方米/秒,设计灌溉面积89.1千公顷。进入70年代后期,因卫河和卫运河上游来水锐减,且水质污染严重,致使灌区效益大大降低。
  扬水站灌溉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排灌机械的发展而兴修扬水站,因数量少且规模较小,主要用于灌溉农田。60年代中后期,为解决灌溉用水困难,开始大量兴修的扬水站工程主要分布在卫河、卫运河、徒骇河、马颊河及其支流和引黄灌区的主要河渠上,用于调水、灌溉、补源。截至2001年底,全市共建固定扬水站385处,装机684台52710千瓦,提水能力455.65立方米/秒,设计灌漑面积433千公顷。
  节水灌溉工程始建于1976年,主要是进行喷灌试点及以混凝土管、陶瓷管为输水材料的地下管道灌溉。80年代初,境内西部干旱地区开始用塑料软管输水灌溉。进入90年代,随着节水灌溉新技术的开发试验,使全市高标准、高效益的喷、滴灌节水工程不断发展。截至2001年底,全市兴建各类节水工程面积282.5千公顷,每年可节水4.1亿立方米,节地5千公顷。其中,大田喷灌面积2.96千公顷,各类低压管道输水灌溉250千公顷,渠道防渗面积28.9千公顷,大棚滴灌工程控制面积0.51千公顷,果树微喷灌工程控制面积0.13千公顷。(见彩色插页第26页)
  渠道衬砌渠道衬砌工程主要建在位山引黄灌区,约占全市渠道衬砌总面积的80%以上。1985年10月,完成了位山灌区西引水渠位山至小冯段衬砌, 全长为9.7千米。1993年11月,兴建引黄人卫工程的同时,对西引水渠、总干渠和三干渠兴建混凝土板衬砌渠道达21.9千米。1998年11月至2001年11月,国家连续4年共投资2600万元,对位山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完成了二干渠26.7千米和东引水渠10.8千米衬砌。截至2001年底,全市已衬砌各级渠
  道控制灌溉面积达28.9千公顷。
  引黄济津工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引黄济津的指示,引黄济津工程于1981年10月10日开工,同年11月25日竣工。黄河水通过位山灌区三干渠,在临清城区人卫运河向天津送水,入卫流量50立方米/秒。1981年11月27日至1982年
  1月17日向天津送水1.7亿立方米。1982年10月11日,第二次引黄济津工程开工,10月底竣工。同年11月1日〜12月25日向天津送水2.75亿立方米。2000年10月13日〜2001年2月2日,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向天津应急送水4.01亿立方米。
  引黄济冀工程为解决河北省东南部水资源严重短缺困难,经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和水利部批准立项,在聊城市利用位山灌区三干渠系统,兴建跨省跨流域大型调水工程。工程设计年供水能力5亿立方米,国家投资1.97亿元。1992年10月工程开工,1995年8月竣工,建设期间3次共向河北供水5亿立方米。
  徒骇河昌东橡胶坝见城建和旅游分编同条。
  四河头水利枢纽工程见城建和旅游分编同条。
  陶城铺引黄补水工程为解决聊城市西北部灌
  位山引黄灌区渠道衬砌
  引黄济津入卫涵闸祇用水和保证引黄人卫济冀供水而兴建。主要功能是为位山三干渠补充水源并缓解位山灌区泥沙集中处理困难。工程位于阳谷县、东阿县、东昌府区。主要工程包括新建引黄闸1座、开挖引水渠1条、新辟沉沙池1个、兴修输水干渠19.6千米和沿渠配套建筑物49座。渠首引黄闸、引水渠、入三干渠进水闸已建成,其他工程正在实施中。引黄闸新增引水能力100立方米/秒,年引水量4.5亿立方米,改善灌溉面积80千公顷。
  乡镇供水工程全市最早兴建的乡镇供水工程是临清市唐元供水中心,始建于1983年。1989年达到一定规模,经省级鉴定,为山东省第一处连片集中供水工程。此后这项工作全面开展。到2001年底,全市共建成乡镇供水工程61处,建水源井106眼,配机泵102台(套),敷设管道3890.19千米,完成投资5586.17万元,使475个村庄的46.14万人用上了自来水。
  人畜饮水工程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结合农田灌溉,为缺水村打了一部分饮灌两用井,形式多为深砖井或机井,无输水配套工程。1981年开始,省下达专项经费,用于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1985年开始,聊城市也设列专项投资。到2001年底,全市共建水源井300眼,配机泵241台 (套),安装控制设备241套,敷设管道1640.99千米,完成投资1695.26万元,解决了300个行政村的27.41万人的饮水困难。
  水利管理聊城市水利管理工作随着水利建设发展而不断深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至1958年以前,主要进行河渠整治、抗旱防汛工作,水利管理工作很少开展。60年代随着水利建设的大规模进行,水利管理工作开始起步,相继成立水利工程管理机构,但重建轻管问题没有解决。70年代初进行的水利工程大普查,为全面开展水利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市、县各级建立健全水利管理机构并制定规章制度,颁发加强水利管理工作的布告、通告、规定等。进入90年代,聊城市对水行政执法、水资源、水土保持、水利工程实行全面管理,出台各类规范性文件90余件。到2001年底,全市已有两个县实现城乡水务一体管理,使水利管理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
  河道管理聊城市河道众多,防洪排涝体系初具规模。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市、县、乡分别管理所辖的河
  道和排水沟,建立管理机构和组织,制定管理规章制度。至2001年底,全市对大中型河道工程分别设立管理局 (处)所37个,共有专职管理人员1061人,主要负责工程养护、防汛、灌溉、依法收费、河道绿化等工作。
  卫河和卫运河管理1949年1月成立卫运河临清办事处。1955年改名为聊城卫运河工程事务所。1957年该所撤销,成立聊城专署卫运河工程管理局。1963年4月改名为聊城专区卫运河修防管理处,后更名为聊城地区管理处。1993年改名为水利部漳卫南运河管理局聊城河务处,驻山东省临清市。其管理的范围包括聊城市境内卫河9.174千米和卫运河74.52千米。负责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岁修工程、护险设施、堤防绿化、河道堤防观测等。
  徒骇河管理属聊城市河道工程管理处管理。徒骇河流经境内6个县、市、区,河道长162.19千米,堤防长268.52千米,流域面积5182.75平方千米,控制灌溉面积24.67千公顷,年调蓄水量1.7亿立方米,年提引水量达0.57亿立方米,堤防植树45万株。沿河设有7个管理段,管理人员共116名,承担8座拦河闸、1座橡胶坝、1座渡槽、64座桥梁、137座涵洞的管理维护及防汛任务。
  马颊河管理属聊城市河道工程管理处管理。马颊河流经境内6个县、市、区,干流河道长123.20千米,堤防长237.00千米,流域面积2805.77平方千米, 控制灌溉面积18.67千公顷,年调蓄水量1.0亿立方米,年提引水量达0.38亿立方米,堤防植树35万株。至2001年,沿河设有7个管理段,管理人员82名,承担8座拦河闸、47座桥梁、95座涵洞的管理维护及防汛任务。
  灌区管理聊城市灌漑渠系复杂,涉及面广。各灌区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市、县、乡三级分别管理所辖灌区的灌溉工程,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 制定管理规章制度,采取专管与群管结合、法制手段与经济手段结合等多种方法进行管理。
  机井管理随着历史的变迁,机井管理形式发生了较大变化。1957年以前,机井属农业生产合作社所有,并进行管理。1958年成立了人民公社,机井属公社所有,由生产队使用管理,配专职干部负责。1975年省水利厅颁布机井管理办法,各生产队建立了管理组织。1978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机井
  327管理出现村级统管、联户、个体管理等多种形式。进人90年代,机井的投入机制、管理制度改革发展较快。截至2001年底,全市以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制等形式实现改制的机井达87501眼。
  扬水站管理扬水站建设始于1958年,工程规模较小,多是小机小泵,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均由国家投资兴建、所在地人民公社代管。80年代以后,扬水站发展较快,管理工作也不断加强,其所有制主要有国营、县(市)营、乡(镇)营、村营4种。1997年以后实行改制。到2001年底,已有40处扬水站完成拍卖、承包和租赁工作。
  抗旱防汛聊城市境内自古以来旱、涝、洪灾频繁发生,抗旱防汛任务艰巨。1949年前,历代统治者不注重兴修水利,群众只能靠天吃饭,一旦遭遇大旱、大水之年,或赤地千里、颗粒无收,或洪水横流、田舍尽淹,老百姓流离失所,饱受水旱之苦。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各级党政领导部门十分重视抗旱防汛工作,带领全市人民大干、苦干,集中力量兴水利、御水患,使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不断提高,一般的旱涝灾害基本消除;遇到特大旱涝灾情时,经奋力抗御,灾害损失大大减轻。从50年代开始,每年市、县、乡逐级建立抗旱防汛指挥部(组),由党政军主要领导人兼任政委和指挥,计划、财政、水利、交通、电信、公安、电力等部门负责人为领导成员。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并建立黄河、漳卫河、城市、内河4个专职防汛抗旱办公室。中国人民解放军驻聊部队是历年防汛的主力军。各级抗旱防汛部门除在干旱时具体领导群众兴修水利,开展正常的抗旱工作外,每年汛期到来前都要动员广大群众,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抢”的方针,从思想、组织、工程、物资、人力等各个方面进行防汛准备;大雨洪水到来时,组织和领导各级干部群众进行抗洪抢险和排涝活动。
  抗旱聊城市地处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天然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全市年平均降水不足600毫米,70%集中在7、8、9三个月,干旱的季节性、周期性、连续性很强,常常是春旱、秋冬再旱,一年接着一年旱,因此自古就有“十年九旱”的说法。旱灾已成为制约全市农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抗旱、治旱任务非常繁重。1949年以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修桥建闸、凿井挖渠,坚持不懈地兴修了一大批引提输蓄灌溉工程,在大力发展引黄、引河灌溉的同时,积极开展机井建设,农田抗旱能力显著提高。随着黄河、卫河和卫运河、金
  堤河来水量的减少,尤其是沿黄省市水量分配制度的出台,聊城市的灌溉用水日益紧缺。为此,市委、市政府适时地提出了“引河补源,以井保丰,河库调蓄,节约用水”的方针,在引黄引河灌区实施“计量供水,按量收费”的办法和轮灌制度,并大力推行“小白龙”、地埋软管、畦田改造等节水工程措施,力争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抗旱效益。进入80年代,连续战胜了1986年、1987年、1989年、1991年、1994年、1997年、1999年等特大干旱年份的干旱威胁,有力地保障了全市国民经济的发展。
  防汛聊城市地处冀鲁豫3省交界处,黄河、金堤河、卫河、卫运河、徒骇河、马颊河等6大跨省河道流经市境,每遇大汛和丰水年,年内有近300亿立方米的洪水过境,且来势凶猛,往往几条河流同时出现洪峰,尤其是当黄河、卫河和卫运河出现大洪水需运用北金堤和大名滞洪区滞洪时,防汛任务异常艰巨。1949年以后,为有效地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历届党委、政府髙度重视防汛工作,坚持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治理了一大批骨干度汛工程。除积极配合国家搞好黄河、卫河和卫运河、金堤河的疏浚治理、堤防加固外,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还先后对徒骇河、马颊河干流进行了扩大治理。90年代后期,又投资近7000万元,对徒骇河干流、聊德边界赵牛新河等跨县、市、区排涝河道按设计标准进行了疏浚治理,取得了较好效果。为切实做好迎战特大洪涝的准备,市水利部门每年都编制防御特大洪水预案,汛前组织度汛工程普查,并严格按防御大洪水的标准进行清淤修堤清障开卡,相继战胜了1971年、1985年、1996年出现的特大洪涝,使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水利综合治理聊城人民与旱涝碱灾害进行了长期斗争,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聊城人民不断探索认识旱涝碱的发展规律,总结经验,制定治理措施。20世纪50年代修沟洫畦田;60年代筑台田;70年代进行旱涝碱综合治理;80年代水利工程整修配套,平地改土,搞大地畦田化,旱涝碱治理标准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90年代坚持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开展以“三荒”治理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治理活动,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越来越显著。
  治涝改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洪涝灾害频繁,水利工作重心放在了治涝改碱方面。20世纪50年代大搞沟洫畦田;60年代大搞台田、条田;70年代以
  328后开展了旱涝碱综合治理,井渠并重,引蓄结合,开源节流,科学治水,防涝改碱能力逐步提髙。2001年与1963年相比,全市易涝耕地面积由227千公顷减至15.1千公顷,盐碱地面积由152.7千公顷减至11.1千公顷。
  水土保持聊城市风沙区面积2521平方千米,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9%,其中风沙区水土流失面积2005平方千米。到2001年底,全市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50平方千米,其中小流域治理面积20.8平方千米,修建各类水利工程建筑物284座。自1991年《水土保持法》颁布以来,市、县相继成立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站,配备监督检查人员308名,其中专职94名、兼职214名。全市累计审批水土保持方案867份。
  "三荒"开发自1998年《聊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发治理“三荒”资源,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发布以来,聊城市荒地、荒滩、荒水“三荒”开发工作有了较快发展,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如髙唐县清平镇“3331127”工程(即一块方田2公顷折合30亩,建3间房,承包30年,打1眼机井,用材林砍伐后收入镇、村、户按1:2:7分成)生态治沙模式,1999年被水利部、财政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小流域”,并立石碑一块;东阿县杨柳“10631”治理盐碱涝洼地模式(即每0.67公顷地为一个开发单元,经开发后,形成0.4公顷粮田,0.2公顷鱼池,0.07公顷用于沟渠路建设);莘县朝城镇利用废旧窑坑创造“双季双吨鱼” 治理模式,都为全市治理“三荒”提供了宝贵经验。
  黄河淤背区开发利用黄河水含沙量大的特点,把黄河水引至堤防背河一侧,使泥沙沉淀以加固黄河堤防。加固堤防后形成的淤背区是黄河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解决了堤防工程建设与农业争劳力、争土地和取土难的问题,又抬高了背河低洼地面,减小了临河与背河的悬差,增强了堤防抗洪强度,提高了防御洪水能力。淤背区用红土包边盖顶综合开发后,不仅为防汛抢险提供了料源,而且还明显改善了沿黄区域的生态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截至2001年底,黄河聊城段的淤背区已有363公顷。
  边界水利问题聊城市位于冀鲁豫3省接壤处,黄河、金堤河、卫河、卫运河和徒骇河、马颊河等河流经过境,在防洪、排涝和引水方面存在一些争端。1949年以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本着团结治水和上下游兼顾的治水方针,通过双方协商及调整行政区划和流域范围,使多起边界水事纠纷得到了解决。但由于情况复杂,有一些边界水利问题虽经多次协商依然存在;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边界水利问题。
  聊城市与河北省边界水利问题历史上,莘县与河北省大名县存在红雁江坡排水纠纷,经过两省有关部门协商并达成协议,问题已解决。1971年,河北省大名县延长扩挖了阮庄、道庄等边界沟,将属于卫河流域160多平方千米的黄河故道的涝水调入马颊河,打乱了境内原有排水体系和流域分布。1988年,大名县在马颊河干流距省界7.5千米处,违章建仲北闸。莘县认为,河北省擅自扩大马颊河流域面积,修建违章建筑物,对莘县构成威胁。此问题虽经多次协商,但一直未彻底解决。
  聊城市与河南省边界水利问题历史上两地就存在严重的水利矛盾。1962年后,根据中央关于处理边界水利问题的8条原则和其他有关协议,一些边界纠纷得到解决。但后来由于河南兴建了一些不合理工程,形成了新的边界水利问题。1978年,河南省在濮阳市县城东南角的北金堤修建了金堤河、马颊河分水闸,串通了金堤河、马颊河两个流域,并开挖了濮清南干渠,与潴龙河连通,修建了蓄、引、泄枢纽工程。1987年,河南省扩挖卫河老观嘴至浚内沟段(长10千米),使该河段行洪能力由原设计的750立方米/秒增加到2000立方米/秒,加大了卫河下段东决威胁。河南省南乐、清丰两县以回灌为名,疏浚延长扩挖了原排水沟渠,将属于马颊河流域的潴龙河(控制面积300平方千米)、张村沟(控制面积48平方千米)涝水调入徒骇河,扩大了徒骇河流域集水面积,给莘县造成威胁。
  聊城市与德州市边界水利问题聊城与德州两地区于1958年曾合并为聊城专区,当时在大搞水利工程建设时,打乱了水的自然流势。1961年后将两地区分为两个专区,边界水利矛盾突出。60年代至70年代经过对徒骇、马颊、德惠三河及小流域治理后,边
  黄河淤背区农作物界水利问题基本解决。1996年冬季,虽对聊城、德州的边界排水工程进行统一治理,但由于多种原因,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高唐县与德州边界水利问题。由于马颊河流经的德州市夏津县津期店闸长期落闸调蓄黄河水,造成闸前5千米长的河段平均淤深在4米以上,基本丧失了行洪排涝能力,给高唐县马颊河及其支流雨季农田排水造成严重困难。2000年春季在管氏河流经的德州市禹城市徐桥村西南1千米与齐河县交界处又筑一新坝,并在坝前引蓄黄河水,造成河道严重淤积,影响上游在平、高唐县雨季排水。在高唐和禹城市边界3.5千米处的禹城市纯李村西友谊沟上筑有一拦河坝,如遇大汛,高唐县积水将无法下泄。平原县利用辛张沟调蓄水,致使该沟淤积,基本丧失排涝能力,上游高唐县雨季农田严重受涝。二是东阿县与德州边界水利问题。经省水利厅统一安排,前几年对德州、聊城边界地区的巴公河、范公河进行了治理。至2000年汛期,巴公河边界德州段有2千米左右没有完成,且清淤段只完成施工任务的40%左右,没有达到设计标准。范公河入巴公河口上游有600米河段没有清淤,形成阻水障碍。按赵牛河流域治理规划,巴公河上齐河县王楼西南、王楼西两座生产桥和跨河渡槽及范公河上齐河县辛庄西渡槽,过水断面达不到设计标准,严重阻碍了上游东阿县排水。
  水费征收20世纪80年代以前,农田灌溉是无偿供水。从1980年开始,位山灌区率先实行有偿供水。之后,徒骇河、马颊河及其他引河灌区(包括扬水站灌区)也开始计收水费。各灌区的水费计收标准和计收办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修订。机井灌溉由于机井所有制的改变,水费由机井所有者自行确定。如位山灌区水费,自1980年开始至1983年实行按亩收费。计收标准每年递增,依次是每亩0.5元、1.0元、2.0元、3.0元。1984年至今实行计量供水,按量收费,当时计收标准为每立方米0.012元(不含池渠清淤费和沉沙池区补助粮,下同),后经多次调整,1992年增加到每立方米0.028元。1998年,根据《水利产业政策》,重新核定了位山灌区水价,并经省水利厅、物价局联合核批为每立方米0.043元;2001年,调整为每立方米0.05元,此水价为支级以上工程水价。水费计收办法是由市政府行文统一下达计收任务,乡(镇)财政代收后逐级上交至灌区各级专管机构。
  水利科技成果聊城市水利系统共有科技人员2160人,其中具有高、中级职称的占15%。至2001年底,在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抗旱减灾、农业节水、水土保持、水工建筑、新材料应用、新工具研制以及现代
  化管理技术引进开发等方面,在省、市立项的科技项目有120多项,已完成科研成果121项,117项获市(厅)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励,其中获省部级奖励17项。“地下塑料软管输水技术研究”、“低压输水管道清淤机研制”两项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塑料管深井试验研究”于1997年8月获得水利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1~2001年共有263篇论文获得省、市级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26项科技建议被省、市科协评为优秀科技建议奖。1995年“位山引黄灌区机械化清淤施工的建议”获省科协优秀科技建议二等奖。“关于聊城市坑塘开发利用情况的分析与建议”于1999年获得省科协优秀科技建议一等奖和聊城市第二届优秀科技建议特等奖。
  农业综合开发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聊城市是经国家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项目区,涉及8县市区,项目类型涉及中低产田改造、荒地开发和多种经营与龙头企业建设。1988年开始进行大规模农业开发活动。该项投资成为全区惟一专用于农业的大规模投资。截至2001年底,累计投资5.44亿元。开发的项目包括改造中低产田15.77万公顷、荒地1.7万公顷,项目区共计新打和修复旧井13955眼,建桥涵闸7518座,建防渗渠371.24千米,建低压线路418.94千米,埋设地下管道1341.02千米,改扩建扬水站40座,喷灌示范0.24万公顷,建农田林网1.9万公顷,改良土壤10.01万公顷,秸秆还田7.61万公顷,配方施肥7.45万公顷,建良种基地1.57万公顷,购种子加工等仪器设备1110台(件),科技培训47.5万人次,购大中型拖拉机348台、小型拖拉机等51台、配套农机具9790台,扶持较大型多种经营与龙头项目50余个。经过开发,项目区农业的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至2001年底,项目区累计新增粮食生产能力51.62万吨,项目区粮经比达6:4,高的达5:5,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非项目区年均高出200余元,林木覆盖率较开发前普遍提高5~8个百分点,农业生产条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成为全市农业的典范。
  荒地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内容。指把黄河故道未经利用的沙荒地改造成为中高产农田。聊城市莘县、冠县、临清、高唐、在平等县市地处黄河故道沙区,风沙吞蚀了大片良田。1988年起,聊城借助农业开发机遇,率先在高唐旧城(今清平镇)等乡镇进行沙荒开发,并创立了独具特色的“3331127”工程生态治沙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得到了中
  330国科学院、世界银行开发署、国家开发办公室及省、市领导的称赞。随后,在平、冠县、莘县、临清等县市也开始进行了以治沙为主的荒地开发。截至2001年,已开发荒地1.7万公顷。据检测,改造后项目区土地有机质含量比开发前平均提高0.13个百分点,氮、磷、钾含量平均提高0.15%。、2ppm、30Ppm,基本锁住了风沙移动,大大改善了生态环境。
  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内容,指把亩产350千克以下的耕地改造成为亩产350千克以上的粮田。聊城有中低产田42.92万公顷,占原耕地面积的76.2%。从1988年开始,聊城地区抓住国家立项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机遇,根据现代农业的要求,从改善生产条件入手,科学规划,调整结构,增加科技含量,在农田水利、整地改土、农业科技、农田林网、农业机械、畜牧养殖、淡水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八个方面进行综合开发改造(从1994年开始,畜牧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开始单独立项)。截至2001年底,全市共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5.77万公顷。
  多种经营与龙头企业项目指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内,在综合治理山水田林路等农业资源的基础上,发展棉油肉粮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以外的直接经济效益较高的种植业、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及农业生产服务业等项目。是聊城市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最初是作为一个单项措施包含在中低产田改造和荒地开发项目中,随着农业开发的不断深入,从1994年开始从土地治理项目中独立出来,并增添新的内涵,主要包括种植业(经济林、蔬菜、花卉等)、养殖业 (水产养殖、畜禽养殖、珍稀动物养殖)、农副产品加工业、农业生产服务业(有机肥加工、种子加工、良种繁育、小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等)。至2001年,聊城市建设较大型项目50多个,建立畜牧养殖场20余处,万亩以上蔬菜基地10余处,池藕(含硬地藕)440余公顷,鱼塘746公顷,经济林12667公顷,为项目区结构调整优化、农副产品加工增值和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1990年,国务院《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岀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实施后,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重点由农村转向城镇。聊城市和8个县市区相继出台了《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等有关配套法规。至1996年,全市建设用地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全部纳入了出让轨道。2000年以来,积极推进土地有形市场建设,建立土地储备机制,实施国有土地使用权租赁制度,并取得了初步成效。1992-2001年,全市共出让土地890宗,面积1857.85公顷,
  土地收益32924.10万元。
  土地规划1992年聊城地区实施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年全区共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49.75万公顷,设立基本农田保护牌816块,基本农田保护率达标并层层签订责任状,责任到人。市、县、乡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于1999年10月结束,并均已报经上一级政府批准实施。
  土地开发整理为确保实现耕地面积的动态平衡,在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的同时,各级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门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土地立项——报批——验收的规范化管理。1990-1999年,市县两级投入土地开发整理资金达千万元,开发复垦整理土地1.22万公顷。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东阿县实施盐碱涝洼地“10631”上粮下渔式开发模式,即以每亩地为一开发单元,开发6分粮田、3分渔池和1分路、林、沟、渠等配套设施,亦即以0.67公顷为一开发单元,开发0.4公顷粮田、0.2公顷渔池和0.07公顷路、林、沟、渠等配套设施,树立了荒地开发的示范;莘县成立了专门的开发机构,1999年走上了产业化开发的路子,在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在开发土地上建立农业高科技试验基地,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创出了一条新路子。
  土地勘测1986年,聊城地区土地管理局在临清市培训土地勘测技术人员并进行试点。1987年秋,各县市陆续开展土地资源调查,并先后通过省级检查验收,均达到优秀标准。其中东昌府区、临清市、阳谷县的土地资源调查获省土管局科技成果一等奖,阳谷县、东昌府区分别获国家土管局科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至1991年12月,全市土地资源调查通过省级验收,前后历时5年零1个月,参加人员12490人,摸清了全市土地的精确面积和利用现状,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依据。
  土地监察聊城土地监察工作始于80年代初。1982年,全区农业部门对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和农村建房乱占滥用耕地进行全面清查。1987年地区土地管理局成立后,土地执法监察队伍逐步扩大。1988年9月设立监察信访科,土地监察机制日臻完善。1995年,地县两级先后成立了土地执法大队,实施土地执法的日常化管理。1986~1999年,全市土地监察在日常监察的基础上,先后开展了对1982~1986年各类违法占地的清查、对1987年以来越权批地和各类违法占地
  331案件的查处、对1990-1991年对部分干部职工在城内乱建私房的查处、对全区各类建设用地情况的执法检查、保护耕地大检查、非农业建设用地大清查等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土地管理秩序逐步规范。1987-2001年底,全市共查处各类土地违法案件6826件,面积1235.04公顷。
  中介服务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形势的需求,1995年聊城市土地管理局成立了土地估价所。至1999年,国土资产评估中心、土地交易所、土地开发勘测大队、地租征收站、档案馆等中介服务机构相继成立,并开展工作。1996年,全市完成了城镇基准地价的确定,实施基准地价公布制度。至2001年,全市共评估土地1682宗,评估面积3016.01公顷,评估资产18.74亿元;依法为企业办理土地抵押853宗,面积2509.36公顷,抵押金额达78亿元,为经济发展和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发挥了积极作用。
  地籍管理1988年,全区实行城镇土地使用权申报制度。全区共申报5.41万户,其中国营单位3652户,集体单位1502户,个体4.89万户。申报5.88万宗,其中国营单位6072宗,集体单位2352宗,个体5.04万宗。申报用地面积14653.35万平方米,其中商业用地1245.23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8.5%;工业用地2258.08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15.4%;市政用地220.05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1.5%;公共建筑用地1711.68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11.68%;住宅用地4409.57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30.1%;交通用地732.88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5%;特殊用地169.43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1.16%;水域占地21.66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0.14%;农用地3829.4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26.1%;其他用地55.37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0.37%。1990年,全市城镇开展土地权属调查和登记发证。至年底,完成权属调查4.39万个单位,4.62万宗,面积13432.73万平方米,颁发《国有土地使用证》3.42万册。同时,在农村开展以宅基地使用权为主要内容的村庄地籍调查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至1990年,全市农村完成权属调查2.06万个,219.68万宗,面积6590万平方米,颁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10.91万册。1995年底,全市土地登记发证全部结束,其中城镇土地登记发证11万册,村庄土地登记发证134万册,集体土地使用权发证0.6万册,国有公路、水利工程和农林牧渔等专项工程登记发证270册, 城镇变更土地登记发证0.5万册。至1999年,全市城镇正规地籍调查工作基本完成,城乡日常地籍管理逐步健全,当时的167个乡镇办事处全部建立了土地统
  计台账和年度土地统计簿,地籍管理由单项统计管理逐步发展到综合管理,并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日常化的轨道。
  聊城气象台前身是建于1957年1月1日的聊城县后许庄气象站。1958年8月根据山东省委指示,建立聊城地区气象台。1973年设立聊城地区气象局后,归局直接领导。1998年改现名。主要职责是:负责统一发布全市范围内的短时、短期天气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根据天气形势不定期发布天气公报;负责为地方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气象决策服务,通过新闻媒介向社会各界提供公益气象服务;负责向全市各县、市气象局提供预报信息和指导产品;负责测报、预报、通信、现代化等气象业务工作;负责对本行政区内气象局域网的管理、维护和使用,对气象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统(“9210”工程)的管理和使用,对卫星云图的接收及使用等;协助消雹增雨办公室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提供灾害性天气预报。
  气象通信随着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气象通信逐步走向现代化,通信能力大大加强。1995〜1996年开通了市区服务局域网,完善了地区气象局至各县市气象局的无线微机传输终端。1997年10月,聊城地区气象局建成了气象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统 (“9210”工程)及有关配套设施建设,通过气象卫星收发气象资料,通信能力有了很大提高。1997年开通了至各县市局的有线微机远程终端,提高了向县市基层
  台站的气象信息传输能力。1998年12月,全市气象部门通信业务加入了中国公用数据交换网(China-pac)。1999年12月,“9210”工程正式投入业务运行。2000年10月,聊城市气象局和7个县市局全部建成了 PCVSAT卫星接收站,接收中国气象局下发的各类气象信息。今后拟引入internet技术和宽带通信技术改造气象局通信网,以提高气象通信网络的综合性能。
  332
  气象通信机房气象探测全市8个气象台站开展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云、降水、能见度、积雪深度、日照、蒸发、地温、天象、冻土深度等常规观测项目,部分台站还开展农业气象观测,聊城市气象局开展卫星云图接收和天气雷达探测工作。1997年3月,为适应人工消雹增雨工作需要,地区气象局对“711”型天气雷达进行了数字化改造,使对局部灾害性天气的探测更直观、更准确。1998年全市气象观测场全部进行了规范化改造。2000年1月气象观测、发报、报表制作等业务进行了微机化作业新流程。2000年10月,市气象局安装使用闪电定位仪,开始对全市上空雷电发生情况进行监测。2002年聊城市气象局对“711”型天气雷达进行更新,装备使用“713”型天气雷达,并在全市建立自动气象站,统一布点,至2004年将建成一个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气象观测网。
  气象服务聊城市气象局开通了多种渠道进行服务,即突出和加强了为各级地方政府领导的决策服务和对重大灾害性、转折性天气和关键性天气的服务;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通信工具和信息传播媒体,发布气象科技信息。1995年,全区建成了以气象部门为中心,以乡镇、农村为基点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高唐、阳谷两县还分别实现了县乡村三级气象科技网的组网工作,实现了变部门行为为政府行为,变行业行为为社会行为。1995年底,全区有气象警报接收机4500部,覆盖乡镇达100%,行政村达60%。1997年3月1日, 由地区气象局制作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服务正式开通。1998年,全区各县市全部开通了电视天气预报节目。1997年7月开通了全区“121”天气信息电话服务。2000年1月,更新了“121”服务平台,使气象信息电话服务更加规范。今后,将充分利用“121”气象信息电话服务系统和气象因特网站,充实各类信息服务内容,使服务形式更加多标准化。
  专业气象服务根据发展专业气象服务工作的需要,2001年12月,聊城市气象局在机构改革中设立了专业气象台。负责开展气象科技服务产品的研究、开发,制作城市环境预报、生活指数预报等专业气象预报产品;负责气象科技服务成果的市场转化,开辟气象科技服务新领域;负责制作全市中、长期天气预报;负责开展农业气象业务和服务工作;负责对全市气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农业气象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2001年已开展了紫外线、人体舒适度、穿衣指数、医疗气象、雨伞指数等环境气象服务。今后将根据人民生活需要和经济发展需要,继续开发多种形式的环境气象预报。
  天气预报气象装备的现代化使得天气预报制作工具和手段都达到了一个新水平。利用现代化的通信和计算工具,聊城从1995年起,对降水、气温、大风等常规气象要素预报,在传统经验预报的基础上研制了新的预报方法,初步实现了预报产品加工制作的微机化、程序化,并提高了对暴雨和强对流天气的预报能力,特别是对冰雹和汛期暴雨的预报相当精确。从1998年4月起,天气预报业务实现了无纸化机上作业,提高了天气预报制作的现代化水平。1999年11月开始,制作降水概率预报,以量化形式预报降水出现的可能性。今后,将引入以数值预报为主,多种方法相结合的预报新流程,综合运用各种气象信息,切实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电视天气预报聊城自1995年开始制作电视天气预报节目。1997年3月由气象局自行制作节目,交送电视台播放。目前,从画面到内容都较以前有了很大改进。节目中,对全市及8个县市区进行24小时、48小时的天气预报播发,并对降水预报发布降水概率预报。2001年,完成了对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制作设备的升级改造,增设了非线性编辑系统,使画面更生动、内容更丰富。
  降水概率预报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聊城从1999年11月1日起向社会公开发布降水概率预报。降水概率预报就是用百分率表示各种量级降水(雨或雪)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种预报形式,这个百分数就是降水概率。发布预报时,降水概率共分12级:0%、5%、10%、20%、……100%,百分数越大,降水天气出现的可能性越大。例如:预报小雨,降水概率70%,表示出现小雨的可能性为70%;预报多云,降水概率20%,表示虽然是多云天气,但仍有20%的可能性会出现降水。
  “121”天气服务电话 “121”是气象信息服务电话,只要本地开通了“121”气象服务,无论何时拨打,都能听到最新气象预报信息。聊城市“121”服务工作起步于1994年,当时只有市区开通,每天两次定时录音,凡有紧急天气预报,便随时录入,为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提供了便利。1998年,曾将气象信息电话服务产品输入电信部门168信箱,电信局设了“121”录音专线。2000年1月20日,全面更新了“121”业务平台,使用了高性能的现代化设备,服务质量、内容都有了很大提高。此外,还开通了当地预报、县市预报、气象与健康、城市环境天气预报、全国各大城市天气预报等服务
  333信箱。2001年,增加了48小时天气预报、全省天气预报、3~4天的天气预报、双休日及节假日天气预报、主要城市天气预报、一次过程降水量等许多不同的内容, 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一条气象信息服务热线。
  人工消雹增雨工程1996年,针对境内严重的冰雹、干旱等气象灾害,聊城行署在全区开展人工消雹增雨工作。从1997年正式开展消雹增雨作业以来,至2001年底,全市已拥有“三七”高炮61门,累计消雹保
  护面积95万多公顷,减少雹灾损失4.3亿元;累计增加降水近2.8亿多立方米,经济效益6066多万元。4年来的消雹增雨的投入与效益之比为1:60。由于实施消雹增雨作业,全市范围内基本上没有出现大面积严重的冰雹灾害;同时,大力开发了空中水资源,增雨效果十分明显,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由中国气象局、山东省气象局和聊城市人民政府共同投资建设的聊城市气象防灾减灾指挥中心即将建成,全市将进一步增加高炮数量,最终达65门以上,并开展人工消雹增雨火箭炮作业,力争实现消雹增雨保护面积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70%以上。
  防雷减灾服务雷电灾害是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 已被联合国确定为造成最严重灾害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为减轻和防御雷电造成的损失,从1990年起,聊城地区气象部门开始开展建筑工程防雷设施和装置的安全检测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条例》出台后,防雷检测工作逐步规范化。1997年,聊城地区行署组织成立了全区防雷电安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气象局,具体负责全区的防雷电安全管理工作。2000年《气象法》颁布实施后,全市防雷减灾工作有了较快发展。2001年起,开展了建筑工程图纸防雷设计部分的审核及建筑工程防雷设施建设的跟踪检测,并由聊城市政府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公安局、市气象局联合开展了对全市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防雷电安全检查
  和监督指导。今后,将规范全市建筑工程和重要场所防雷电设施的设计审核和计算机系统、电子设备的防雷设计审核,开展各类防雷设计和工程。
  工业境内工业是由手工业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其发端久远,名产颇多。西汉时期,东阿即有质地细薄的丝织品问世,世称“东阿之嫌”。宋代,阳谷白酒 “透瓶香”即为贡品进京。明初,境内城乡家家纺车转、户户机杼声、村村有土染,纺线、织布、染色成为最广泛的家庭手工业。明永乐至清末,朝廷于临清"岁征城砖百万”,运往京城以建造皇城殿陵。清雍正年间,临清的羊羔裘皮作为贡品,“曾以恭进,嗣以为常”。创办于清乾隆年间的临清济美酱园,与北京的“六必居”、保定的“槐茂”、济宁的“玉堂”一起并称江北四大酱园,所产腐乳作为贡品入宫而名噪京城。1914年,阳谷张秋镇制作的毡帽获全国博览会头奖。1915年享有“贡胶” 之称的阳谷阿城阿胶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民国期间,时局动荡,战乱四起,“洋货”涌入,致使境内手工业遭受严重打击,日趋衰落,尤其是卷烟、机械制造、电力等近代工业规模甚小,发展缓慢。至1949年,全区仅有工业企业133处,年总产值6176万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各种形式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先后建立,造纸、印刷、农机、食品等地方国营企业相继增建,区内的工业企业基础初步奠定。至1957年,全区工业企业发展至625处,年总产值达2.33亿元。“大跃进” 期间,轻、重工业比例失调,工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1963年后,轻重工业的比例得到调整,工业生产稳步发展。1965年,全区工业企业发展至338处,年总产值达3.12亿元。“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区工业再度受到严重影响。但由于广大干部群众对错误思想的自觉抵制,加之从沿海城市迁来一批规模较大的企业,同时区内又增建部分国营工厂,因此,全区工业生产仍有较大进展。至1978年,全区工业企业发展到1408处,年总产值达12.19亿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聊城市工业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硬件环境条件入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全市工业得到迅速发展,效益逐步提高。2001年,全市工业企业38896家,工业总产值410.46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税27.15亿元,利润15.20亿元。全市利税过千万元企业49户,过亿元企业5户,其中在平热电集团和高唐时风集团实现利税分别实破2亿元和4亿元。一、二、三产业的比例(29.4:43.4:27.2),由第一产业为主,发展到以第二产业为主,逐步形成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工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以重工业为主的简单重复的支农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到目前以农机、化
  消雹增雨设备一双“三七”高炮工、轻工、纺织、医药、交通、电力、建材、食品加工等行业为主的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拥有阿胶、客车、农用运输车、电缆、机制纸、白酒等一批名牌拳头产品。涌现出时风集团、双力集团、鲁西化工集团、泉林纸业集团、银河纸业集团、中通客车集团、阿胶集团、在平信发集团、阳谷凤祥集团、嘉明集团等一批重点企业。其中有东阿阿胶、中通客车、鲁西化工3家上市公司。东阿阿胶为国家金奖产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出口量占全国80%以上。中通客车为山东省拳头产品,客车产量居全国同行业第二位;农用车年生产能力180万辆,居全国同行业首位。进入21世纪,聊城市工业发展总的思路是:第一,加大总量,培养支柱产业。特别是对具有一定基础和明显潜力的产业,加大投入,扩大市场占有率,形成以机械、化工、造纸、纺织、食品加工、医药为主的支柱产业。第二,抓好“1030”工程,实施大集团带动战略。“1030”工程,即到2005年,全市拥有10个年销售收入过3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强化现有集团企业的优势地位,通过联合、兼并、参股、控股等方式,搞好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具备条件的进一步膨胀规模;加强大企业(集团)同中小企业的联系和合作,增强大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十五” 末,纳入“1030”工程的企业销售总收入达到500亿元,并带动一批中小企业发展。全市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40亿元,利税43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16%和15%。第三,大力调整产品结构。一是用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品。围绕增加品种、改进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重点对农用车、化肥、造纸、纺织、医药、机械配件等行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改造,突出抓好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设备的自动化水平,改进设计手段,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二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和新的增长点。立足现有基础,以骨干企业为依托,突出发展机电一体化、生物技术、新材料三大高新技术领域产品,重点发展剑杆织机、高档客车、通信光纤、光缆、生物制品、稀土永磁系列产品和陶瓷复合材料等,迅速扩大产品规模,加快产业化步伐。同时,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发展精细化工、金属铝、金属锌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产品,使之成为工业新的增长点。三是限制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对小纺织、小造纸、小白酒、小化工、小水泥等“五小”企业,进行重点整顿,严格控制低水平、重复性建设。
  乡镇工业境内乡镇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逐步发展壮大,经历了摸索(1950~1970年)、恢复再发展(1971~1978年)、健康快速发展(1979~1990年)、机制创新(1990~2000年)阶段。中华人民共和
  国建立初期,境内仅有一些零散的传统的诸如农村“五匠”(木匠、铁匠、泥瓦匠、石匠、麓匠)、“四坊”(磨坊、粉坊、油坊、豆腐坊)等手工业项目。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兼营手工业的农民和分散在城镇的专营手工业者相继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7年底,有手工业工人2877人,产品1541种,其中牛筋腰带、鸡毛掸子、算盘、地毯等为名牌产品。境内乡镇办、村办工业蓬勃兴起于1958年农村人民公社成立后,时有社办工厂943处,从业人员2.65万人;社队合办工厂626处,从业人员6460人。至1961年,社办工业总产值达1214万元。1962年后,社办工业企业数量锐减。至1966年,仅余10处,职工392人,总产值86万元。1968~1969年,社队工业全部解体。自1970年起,社队工业得以复苏和发展。至1978年,社队工业企业发展到2576处,职工5.33万人,共拥有固定资产1.7亿元,总产值1.67亿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乡镇村工业有了突破性的发展。至1990年底,全市乡镇企业、村办工业已形成以纺织、食品、建材、机电等4大行业为支柱、由28个行业组成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企业达到2454家,职工9.62万人,工业总产值24.03亿元,实现利润1.24亿元。1991年开始,聊城对乡镇、村办企业进行改革,转换机制,大部分乡镇、村集体企业通过兼并、岀售、联合、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改制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或个体私营企业。中共十五大召开以后,聊城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作为战略重点,规范部门收费行为,大力发展私营园区和市场,建设个体私营企业载体,发展主导产业,培育骨干企业,突出抓好重点乡镇、重点村,个体私营企业得到超常规发展,经过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逐渐形成适合本地区特点的优势产业。其中,机械、化工、纺织、建材、造纸印刷、皮革皮毛制品、食品等行业发展快、效益好,成为全市乡镇工业的骨干行业。到2001年底,全市乡镇、村办工业为330个,职工3.01万人,完成营业收入22.60亿元,实现增加值5.67亿元;个体工商户8.23万户,私营工业企业3476户,个体和私营企业从业人员20.42万人,实现营业收入222.6亿元,实现增加值38.44亿元,上交税金4.18亿元。
  聊城市机械电子行业管理办公室见政治和
  法律分编同条。
  聊城市化工行业管理办公室见政治和法律分
  编同条。
  聊城市纺织行业管理办公室见政治和法律分
  编同条。
  335聊城市一轻行业管理办公室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聊城市二轻行业管理办公室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聊城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聊城市医药行业管理办公室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聊城市电业局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聊城市民营经济发展局(聊城市中小企业办公室)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聊城市油区工作办公室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时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规模和经济实力居全国同行业首位的大型企业集团。地址在高唐县时风路1号。前身为始建于1958年的高唐县城关机械厂,小型集体企业。1964年更名为高唐县城关修配社。1976年更名为高唐县农具厂。1980年更名为高唐县工具厂。1989年租赁了县财局管理的3000平方米的厂房,1990年划并了化工厂部分厂区。1992年更名为高唐时风机器总厂。1993年正式组建山东时风集团公司,当年兼并了县机械厂。1994年联合了县拖拉机站, 购买了燃料公司贮货场,租赁了原汽车站停车场。1995年兼并了县纺织机械厂。1996年5月,投资8000万元, 建成占地14.47万平方米的总装厂。1998年7月,投资2.5亿元,建设了占地32.4万平方米的时风工业园;投资300多万元,分别建成了时风公园和娱乐中心。2000年投资1.5亿元,建成了占地32.6万平方米的汽车厂,并组建了时风酒业公司。至2001年,有职工21470人。占地15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设备5000台(套),总资产14.04亿元。母公司主导产品为三轮农用车、四轮农用车和发动机,下设7个专业生产厂、1个工业园、1个汽车制造厂、1个技术力量雄厚的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和7个子公司。形成了年产农用车80万辆、发动机60万台的生产能力,并经营酒业、宾馆、商贸、涂料和油料等。当年,实现销售收入50.51亿元,利税4.39亿元。1995~2001年,经济效益在全市所有企业、全省机械系统、全国同行业实现了“七连冠”。1997-2001年,销量在全国同行业实现了“五连冠”。时风牌系列农用车,先后荣获全国农机“使用可靠产品”、“中国十亿农民心中理想品牌产品”、“中华驰名品牌”、“全国消费者信得过产品”、“质量信誉度、售后服务满意度同行业首位”、“机械部质量评定一等品”、“机械行业可行性认证产品”等荣誉称号。母公司连续两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1997年被授予“山东省管理示范企业”荣誉称号。(见彩色插页第29页)
  山东双力集团国有控股大型企业集团,全国农机百强企业之一。地址在聊城市建设东路27号。前身为聊城运输机械厂,始建于1966年。1990年,在全国同行业中率先推出12马力三轮车。1991年开发出多用途强化型三轮车。1992年研制岀7Y系列方向盘棚式、半封闭式等5种机型。1993年开发了“双力”牌系列农用汽车。1996年组建双力集团,核心企业为山东双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系国内和山东省定点生产农用车的国有控股企业。下辖聊城起重机械厂、机械制造厂、临清电机厂、光明医用化工厂、省社机械厂等8个紧密型企业。1999年,投资1.7亿元的双力高精稻麦联合收割机经国家部委审批立项。至2000年,双力产品已有16大系列320个规格品种。在全国23个省市设立销售网点800余个,销售队伍近1000人,并配有三包服务车20辆、大型配件车3辆,年产销规模达到60万辆。2001年,有职工8900人。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总资产9.36亿元,主要生产设备800余台(套),生产线20余条。主要产品有“双力”牌农用运输车、农用汽车、农用面包车、高精稻麦联合收割机、“五环”牌手拉及电动葫芦、各种变形钢材、“亚鲁”牌三相异步电机、丽白娜系列高级化妆品等。当年实现销售收入11亿元,利税2448万元。“双力”牌三轮车1991年获省优称号,1993年被评为国家知名品牌,1997-1999年相继被评为“山东省名牌产品”,双力商标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1995年,“双力”牌农用车先后被山东省和河北省评为“消费者最喜爱的农机产品”和“畅销农机产品”,并在全国农用车质量统检中荣获优秀产品奖;1996年在全国目录检测中,被列为免检产品,并顺利列入两部目录。双力集团1993年被评为中国农机百强企业,1994年被列为山东省工业百强企业。自1995年以来,连续四年为省机械系统销售收入、利税“双五十强”企业,金融信誉为AAA级。(见彩色插页第32页)
  阳谷电缆集团公司国有控股大型企业集团,国家机械行业500强企业之一,山东省重点发展企业集团之一。位于阳谷县西湖乡政府驻地。前身为阳谷电缆厂,始建于1986年。1995年8月组建集团公司。下辖阳谷电缆厂、山东太平洋光缆有限公司、阳谷电缆
  336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东方电缆有限公司等11个分厂(公司)和30个驻外地办事处。公司先后从韩国、日本、美国、瑞士、芬兰、德国等7个国家引进了具有90年代末国际领先水平的高压交联电缆、市话通信电缆和通信光缆生产线及检测设备。至2001年,有职工1600人。拥有资产6.72亿元。占地面积66万平方米。主要产品有通信光缆、6KV-110KV交联电缆、1KV-10KV交联架空线、1KV硅烷电缆、聚氯乙烯电力电缆、钢芯铝绞线、橡套电缆、矿用阻燃电缆、市话通信电缆、聚氯乙烯绝缘电线等十大类、400多种型号、17000多种规格,年综合生产能力可达8亿元,产品畅销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实现销售收入5.62亿元,利税8555万元,利润5632万元。产品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全国电线电缆行业中率先通过了IS09002系列质量标准体系认证,并拥有自营进出口权。高压交联电缆产品系山东省重点名牌产品,电力电缆、控制电缆、矿用电缆、铝绞线被评为部颁一等品,矿用阻燃电缆占领了长江以北市场容量的90%以上。研制开发的HYA系列设施通信电缆荣获全国第三届科技人才技术交流展示大会科技成果金奖,并先后取得邮电和国防两个进网许可证,进入全国七大通信网;多种产品被评为“国家级新产品”,全介自承式电缆 (ADSS)、ORQW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列入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公司被国家经贸委列为全国城乡电网改造推荐企业,被省政府选为机械系统“十五”期间重点扶持发展的18家大企业(集团)之一。先后获得“省级先进企业”、“省级文明单位”、“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省星火骨干企业”、“省高新技术企业”、“AAA级信誉企业”等多种荣誉称号,连续6年被列入国家机械行业的500强企业和省机械系统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双五十强”企业。(见彩色插页第31页)
  东阿阿胶集团有限公司国有控股大型企业集团,全国中药50强企业之一。地址在东阿县阿胶街78号。前身为东阿阿胶厂,始建于1952年。1993年5月改制,组建东阿阿胶集团,集团下辖包装印刷厂、阿华生物药业、阿华医疗仪器厂、聊城制药厂等分厂,建有省级技术中心。1996年经国家证券委员会批准在深圳挂牌,成为股票上市公司。至2001年,有职工2585人。总资产10.46亿元。占地16万平方米,其中生产区6.3万平方米,办公区1200平方米,生活区2.32万平方米,硬化面积3.26万平方米,绿化面积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45万平方米。拥有药品生产、检验设备749台(套),公用设备227台(套),主要检测仪器49台(套)。专设生活服务机构金篮公司,拥有资产954万元。主要产品有阿胶、液体阿胶、复方阿胶浆、阿胶补血膏、阿胶补血颗粒、阿胶水晶枣等34个品种。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5.23亿元,利税1.98亿元。主导产品“东阿”牌阿胶曾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3次获国家金质奖、4次获全国总评第一名、全国首届“百病克星”大赛金奖、长城国际金奖,被评为中国中药名牌产品;“东阿”牌复方阿胶浆获国家中医药局优质产品奖,被评为中国中药名牌产品;“东阿”牌液体阿胶、“东阿”牌速溶鹿角颗粒、“东阿”牌安神补心颗粒获国家级新产品奖。公司制定的阿胶内控标准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采纳为全国阿胶优等品考核标准,其中挥发性项目的检验方法及指标被《中国药典》(1990年)收载。公司先后获全国中药行业质量管理奖、国家二级企业、国家一级计量单位、国家中医药局企业管理优秀奖、省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排头兵、国家节约能源一级企业、全国现场管理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全国中药行业优秀企业、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全国医药行业质量效益先进企业、全国环境保护先进企业、全国中药“50强”企业、最具发展潜力的上市公司50强等荣誉称号。在全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中综合经济排名第11位,在全国744家上市公司中经营业绩综合评分排名第15位。(见彩色插页第30页)
  鲁西化工集团国有控股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地址在聊城市东郊鲁化路68号。前身为始建于1976年的鲁西化工厂。1996年组建集团,鲁西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母公司,包括鲁西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常青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东阿化肥厂、山西襄垣化肥厂、宁夏化肥有限责任公司、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等共12个子企业。鲁西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集团公司作为独家发起人、以募集方式设立并于1998年8月7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上市公司,公司总股本2亿股,其中社会流通股5000万股。该集团从小化肥起步,集团组建前,合成氨生产能力只有4.5万吨。集团组建过程中,通过兼并、收购、租赁、托管等形式,盘活国有资产8亿元,使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公司创立了以人为本、三大管理规范、三维考核体系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通过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降成本增效益,使生产能力、技术装备水平、制造成本、利税处于全国同行业领先地位,成为以生产合成氨、尿素、碳酸氢氨、硫酸钾复合肥为主,另有烧碱、硫酸、盐酸、水泥、发电、化工专用泵、一类和二类压力容器及各种燃煤、燃油锅炉、淀粉等产品,并集大型化工工程安装、科研开发、三产服务为一体的山东省百家重点企业集团之一。集团具有独立的进出口经营权。2001年,有职工8826人,总资产36.7亿元。主导产品年生产能力达
  33760万吨合成氨、40万吨碳铵、95万吨尿素、100万吨硫酸钾复合肥、30万吨硫酸、8万吨水泥。主要出口产品有复合肥、尿素,出口至泰国、朝鲜等国家和地区;氯化苄、二氯异氰脲酸钠、玉米淀粉等化工产品出口到韩国、德国、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2001年生产尿素100万吨,三元复合肥10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5.96亿元,利税9352万元;出口交货值500余万元。
  银河纸业集团国有大型二类企业,全省136家重点工业企业之一。前身为始建于1958年的临清造纸厂。地址在临清市西门里297号。1998年组建银河纸业集团,分南、北两个生产区。至2001年,有职工2879人。占地面积110.67万平方米。总资产8.52亿元。拥有2640mm、1760mm等不同型号纸机20台。其中,2640mm生产线采用干湿法备料,连续蒸发,四段漂白,主机引进芬兰技术,配有计算机系统控制,装备技术为国内领先水平。产品有岀版印刷、文化生活、工业包装用纸3大系列30多个品种,年生产能力18万吨。主导产品为胶印书刊纸、胶版印刷纸、精制书写纸、涂布原纸和高强瓦楞原纸,销往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中东、南亚和中美地区。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6.31亿元,利税7233万元。环保设施健全,累计投入1.3亿元建设的100t/d麦草浆黑液碱回收项目和50000m3/d中段水工程运行良好,出水水质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通过了省、市环保达标验收,被国家计委、科委、环保总局、轻工业局誉为“造纸治污示范单位”和“碧水工程企业”。胶印书刊纸、胶版印刷纸曾被评为中国国际造纸工业博览会“名优产品”。1996-2001年连续5年保持了全省、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被省政府列入全省136家重点工业企业。曾被授予“全国轻工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轻工系统双文明优秀企业”、“全国造纸十佳企业”等30余项荣誉称号。(见彩色插页第30页)
  山东凤祥集团以肉鸡生产加工出口一体化为主、跨行业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中外合资企业。位于阳谷县安乐镇刘庙村。前身是创建于1991年10月的凤翔肉食鸡加工厂。1994年6月成立集团。1997年与欧洲著名的禽类加工企业法国L.D.C公司联合,共同组建了中法合资公司。1999年成立了山东钰丰油脂有限责任公司。2000年成立了阳谷大丰食品有限公司。集团下辖中法合资公司及山东凤祥股份有限公司、阳谷凤祥对外贸易有限公司等30多个生产经营实体。至2001年,有职工7900人。占地面积106.67公顷,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总资产10.75亿元,其中
  固定资产4.7亿元。主要产品有“凤祥”牌分割鸡、禽肉制品、蘑菇罐头等食用菌制品、植物油、纺织品及“凤冠”牌饲料等,并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13.16亿元,利税7235万元,出口创汇2690万美元。主导产品“凤祥”牌分割鸡年产量为12万吨,先后被国家认证为“绿色食品"、“中国名牌"。凤祥品牌在东南亚各国与美国的肯德基、麦当劳系统同享很高的声誉。集团已通过IS09002系列质量标准体系认证,建立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食品品质控制体系,并通过了对马来西亚、瑞士、新加坡、韩国、菲律宾等多个国家的出口注册。企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企业、中国海关A类生产加工岀口企业及山东省百强企业、外经贸先进企业、AAA级信用企业。(见彩色插页第31页)
  山东泉林纸业集团有限公司国有控股大型企业集团。位于高唐县城北郊。前身是始建于1976年7月的高唐县造纸厂。1993年起步发展。1996年租赁高唐县第二造纸厂。1997年托管高威化工有限公司。1998年组建了山东高唐纸业集团公司。下设造纸、印刷、化工、建材等分公司,并投资1.9亿元从奥地利引进年产7万吨的3800型高档铜版纸生产线。2000年改为现名。至2001年,有职工4365人。占地面积66.67万平方米。总资产24.8亿元。拥有10条1760型长网纸机,1台3800型高档铜版纸机,年生产能力15万吨。主导产品有重涂高档铜版纸、双胶纸、高档书写纸、胶刊纸、特种胶印书刊纸、彩色印刷纸、静电复印原纸、低定量涂布纸、超级压光纸、电话簿等十几个产品,畅销国内27个省市,部分产品远销埃及、阿联酋等国家。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8.46亿元,利税1.15亿元。由于产品独具“下机即可印刷”的特色,获得“国际产品标志证书”和“工业产品采用国际标准证书”。重涂高档铜版纸,质量各项指标均超过国家铜版纸A级标准,并荣获2000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特种胶印书刊纸、仿古彩色印刷纸、电话簿纸、低定量涂布纸填补了国内空白,其中特种胶印书刊纸、仿古彩色印刷纸分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以及山东省一轻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超级压光纸等被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成果”。(见彩色插页第30页)
  中通客车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有控股大型企业集团,山东省明星企业之一。地址在聊城市建设东路10号。前身为始建于1958年的聊城客车厂,1997年改制为现名。公司下辖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中通钢构建筑公司、长途汽车运输公司、物业管理公司等9个子(分)公司,是以生产客车为主导、以建
  338筑安装、长途货运等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多元化经营大型企业集团。1998年,公司核心企业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内客车行业首家通过IS09001系列质量标准体系认证。1999年,“中通客车”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2000年元月上市交易。2000年10月,从荷兰Bova公司引进高档客车技术项目,购买波兰10米级高档客车底盘项目,并在2000年底实现了高档客车的投产。按照省级科研机械组织要求成立的集设计、技术、工艺、试制于一体的技术中心,保证了客车的设计开发、工艺与生产制作水平的提髙。至2001年,有职工2271人,其中各类技术人员470人。占地面积30多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总资产9.16亿元。主导产品为大中轻型不同系列、高中普不同档次的客车,共30多个品种。实现销售收入4.09亿元,利税5898万元。产品先后荣获全国用户及消费者信得过产品、国家金奖和山东名牌等称号。公司先后荣获“省级先进企业”、“山东省技术进步先进企业”、“山东省经济效益排头兵企业”、“山东省明星企业”等称号。(见彩色插页第32页)
  在平信发热电有限公司国有控股大型企业集团。是集发电、供热、板纸、电解铝、型钢、铝材等产品生产于一体的企业集团。地址在在平县顺河街241号。前身是始建于1972年的在平热电厂。1997年实施了30MW供热机组扩建工程。1998年组建在平信发热电有限公司。1998年5月,兴建了1万吨电解铝车间。1999年兴建了125MW供热机组及配套7万吨电解铝工程。至2001年,有职工4737人。总资产22.16亿元。占地面积41.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64万平方米。总装机容量215MW,年发电能力15亿千瓦时,供热能力255万吨;年产高强度楞原纸2万吨,电解铝4.5万吨。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11.7亿元,利税2.3亿元。(见彩色插页第29页)
  山东三九味精有限公司国有大型二类企业,全国500家最大食品制造企业之一。地址在在平县顺河街239号。前身为始建于1978年的在平县味精厂。1996年与三九企业集团合资组建,改为现称。至2001年底,有职工232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00多人。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总资产2.67亿元。主要设备130台(套),其中150立方不锈钢发酵缸、10立方强力内循环结晶缸等主要设备在国内同行业处领先地位。发酵发酸、各项极率和转化率等主要技术指标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2001年完成味精产量3.4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82亿元, 利税5415万元。在国内同行业中产值、产量、利税居
  第三位。糖酸转化率、吨味精耗淀粉、单位制造成本等经济技术指标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自行研究成功的谷氨酸低糖流加发酵新工艺,荣获1997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企业先后荣获“山东一轻工业明星企业”、“全省地方工交系统利润大户”、“中国500家最大食品制造企业”、“全国食品行业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等称号。(见彩色插页第32页)
  聊城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国有控股大型二类企业。位于聊城西郊小徐庄村。前身是始建于1990年的聊城发电厂。1995年由聊城市基本建设投资公司和山东省电力集团、鲁能投资公司出资,组建为聊城热电有限责任公司。1998年10月配股上市,成为鲁能泰山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山东省电力集团公司的紧密层企业。至1999年底,累计完成发电量10216亿千瓦时,实现利税5.62亿元。2001年底,有公司员工1473人,专业技术人员327人,其中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60人。占地面积6.1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4万平方米。注册资本3.82亿元,总资产10.2亿元。拥有4台机组,包括5万千瓦和10万千瓦机组各2台,装机总容量30万千瓦时。主营生产与销售上网电力热力,兼营电力与热力工程的安装、检修、咨询服务,设备、材料的销售等。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4.96亿元,利税1.45亿元,利润总额8686万元。10年来,用电率、供电标准耗煤、发电单位成本等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创全省同类型机组先进水平。公司荣获省市有关部门授予的荣誉称号100余项。先后被授予“全国职工体育先进单位”、“国务院第二次工业普查先进集体”、“电力部安全目标先进单位”、“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优秀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企业"、“首批山东电力一流发电企业”等荣誉称号,并获富民兴鲁劳动奖状。(见彩色插页第31页)
  山东方舟集团大型民营企业。位于阳谷县高庙
  王乡政府所在地。前身为始建于1991年的阳谷县科
  山东方舟集团办公楼普仪器厂。1997年组建方舟集团。至2001年,有职工1200人。总资产2.3亿元。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拥有国内一流的生产设备384台(套)。主导产品为快速绘图仪、诺亚口杯、千禧龙银扣腰带、“宗”字牌、“贡”字牌系列阿胶等。产品畅销全国,并出口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6501万元,利税2444万元。其中,快速绘图仪曾荣获首届“三产杯”国货精品展销会金奖,诺亚口杯曾荣获“山东省第五届专利奖金奖”,“宗”字牌和“贡”字牌系列阿胶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中华药会信得过产品奖、首都医荐良药杯银奖、山东名牌产品奖及马来西亚商品展览会金奖。
  经山东省一轻工业厅批准,改名为山东景阳冈酒厂。2001年底,有职工1109人,其中各种专业技术人员180人。厂区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总资产为2亿元。拥有年产5000吨食用酒精装置和年产万吨粮酒生产线,有国内先进检测设备数十台。年产食用酒精5000吨,浓香酒9000吨,赖茆酒200吨,陈酿酒100吨。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2.36亿元,利税6929万元。企业曾被评为“地级先进企业”、“全国轻工业出口创汇先进企业”、“地级文明单位”、省一轻厅“优秀质量管理企业”、“省级节能企业”、“中国酒文化优秀企业"、“省级文明单位“。1997~2001年连续5年获“市明星企业”、“省一轻系统明星企业”等荣誉称号。(见彩色插页第32页)
  山东冠州股份有限公司国有控股大型企业集团。为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先进单位,国家机电出口基地企业,国家科技创新示范单位。位于冠县县城东郊。前身是冠县梁堂乡乡办农修厂。1986年组建冠县金属软管总厂。1994年由冠县金属软管总厂发起, 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5134.3万元。公司长期与清华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第十三所、北京科技大学、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山东大学等十几家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合作,还聘请了20多名专家、教授做长期技术顾问,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公司下设的稀土永磁材料研究所和新型结构陶瓷研究所,相继承担了省火炬计划项目、国家“863”高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国家环保专项项目和山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主要生产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SHS自蔓燃陶瓷复合钢管、冷轧板带钢、不锈钢等高科技产品,产品具有国际先进水平。SHS-自蔓燃陶瓷复合钢管系国家“863”高科技计划成果,国家“九五”期间重点支持和推广的高技术材料之一,年生产能力1万吨;冷轧板带钢,年生产能力6万吨,主要销往北京、深圳、宁波等国内20多个省市,并岀口韩国、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公司还开发并生产镀锌板带钢、彩涂板带钢等产品。2001年,有职工1762人。占地6.67公顷,建筑面积4.33万平方米。总资产2.83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1亿元,利税3607万元,利润2633万元。(见彩色插页第32页)
  山东景阳冈酒厂国有大型二类企业,全国轻工业出口创汇先进企业之一。地址在阳谷县城紫石街17号。前身为始建于1958年的阳谷县商业局副食联合加工厂酿造车间。1963年,酿造车间从副食联合加工厂分离,正式建厂并命名为阳谷县酿酒厂。1987年
  冠星纺织集团总公司国有中型企业。地址在冠县振兴东路221号。前身为始建于1976年的冠县棉纺厂。1993年6月组建冠县纺织集团总公司。至2001年,有员工3180人,其中有专业技术职称的285人。占地面积2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总资产1.7亿元。拥有国内一流棉纺设备5.8万锭,布机240台,印染线2条,针织大圆机26台。主要
  生产10支至60支精梳、普梳、纯棉、粘棉、涤棉、黏涤混纺等优质棉纱,系列灯心绒坯布,针织布和针织服装;年生产棉纱9800吨,坯布800万米,服装1000万件。产品销往北京、天津、青岛、上海、广州、重庆等城市,并出口日本、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及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3.1亿元,工业增加值3623万元,利税2581万元。冠星牌棉纱系列产品,曾被评为全国纺织行业名牌产品前10名。企业被评为“纺织工业排头兵企业”,连续6年保持了省、市、县“管理示范企业”,“地方财政支柱企业” 荣誉称号。
  临清华润纺织有限公司中外合资大型纺织企业。地址在临清市先锋路67号。前身为始建于1967年的国营临清棉纺织厂。1999年3月,由香港华润纺
  冠星纺织集团公司厂区织品有限公司、国营临清棉纺织厂和山东省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合资组建,改为现名。注册资金9613万元。至2001年,有职工5275人。占地面积19.7万平方米。总资产2.51亿元。有纱锭9万枚,气流纺840头,布机2250台,纺织辅助设备606台(套),检测仪器及设施先进齐全。主要生产棉纱、棉布、涤棉纱、涤棉布和其他化纤、混纺等中、高档纺织品。年可生产各类棉纱1.3万吨、坯布5800万米。拥有进出口经营权,
  产品80%以上出口欧美、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3.03亿元, 工业增加值9508万元,利税2057万元,出口创汇778万美元。
  产品按GB3O8-89及ISO标准生产,年产钢球70亿粒,实现产值1.43亿元,利税3067万元。1999年6月,通过了 IS09002系列质量标准体系认证。1997年、1998年度产品产量、质量、效益均居全国同行业首位,“海鸥”牌钢球连续6年被国家机械部列为全国统检优秀产品。
  临清彩虹集团国有控股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地址在临清市西门里街384号。占地面积501913平方米,建筑面积86622平方米。2001年10月由母公司临清彩虹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和临清电业公司及子公司临清运河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中远精铸有限责任公司、天力变压器有限责任
  东阿钢球有限公司股份制大型企业。全国最大的钢球生产厂家之一。地址在东阿县青年街26号。前身为始建于1988年的山东东阿钢球厂,国家大型二类企业。2000年8月改制为现名。2001年,有职工1400人,其中技术人员46人。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总资产2.29亿元,其中固定资产5270万元。拥有完备的现代化钢球加工和检
  测设备600台(套),主要生产线8条。主导产品为“海鸥”牌0.5mm~15mm,振动值Z5、Z4、Z3组,精度为 G5、C10、G16级的GG15钢球、不锈钢球、特殊材质及非金属材质球。主要用于高精度和低噪音电机轴承、汽车轴承、家用电器轴承、摩托车轴承、自行车轴承,不锈钢圆珠笔球,电子工业用微球,液体、气体球阀等。
  公司、临清益华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和中日合资临清 BMC彩虹五峰电子有限公司组成跨行业集团。主要经营发电、供电、供热,生产髙效节能铜管、铝箔、变压器、机床、精密铸件、农机配件等产品以及电网架设安装工程。2001年,有职工3000余人;总资产达6亿元;年发电量4.8亿千瓦时,供电量8亿千瓦时,供热量260万吨;年产铜管2万吨,铝箔1万吨,变压器10万千伏安,精铸件5000吨;有机床2000台,年产税控收款机12万台。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4.4亿元,利税7160万元。
  山东金号织业有限公司股份制企业。地址在在平县中心街285号。前身为在平县毛巾厂,始建于1968年。1998年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纺织、印染于一身的专业毛巾企业。公司于1999年底通过IS09002系列质量标准体系认证。至2001年,有员工230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500人。注册资本560万元。总资产8400万元。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拥有棉纺锭3万枚,各类毛巾织机500台。年生产各类毛巾制品折纱4000多吨,主要产品有各类中高档毛巾、方巾、枕巾、浴巾、毛巾被等5大类300多个花色品种,形成了以提花缎档、螺旋缎档、割绒印花和提割喷
  临清华润纺织车间
  东阿钢球有限公司厂区
  临清彩虹集团热电厂山东金号织业有限公司车间
  花为主导,门类齐全、季节互补的产品构成格局。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还出口1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1年, 实现销售收入1.68亿元,工业增加值8408万元,利税5141万元。
  矿业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饮用天然矿泉水、地热资源、石灰岩、大理石、水泥用黏土、砖瓦用黏土等。①石油、天然气资源有2处,主要在莘县西南部采油区和临清凹陷部生油区。生油区资源量5.5亿吨,天然气资源量3000亿立方米。②煤炭资源有4处,分别在阳谷至在平煤田及聊城煤矿区、旦镇煤矿、冠县至堂邑煤炭预测区和潘店含煤区,预测总储量265.65亿吨。除东阿县高集镇境内部分由省煤炭局负责开采之外,其余均未开采。③地热温泉有4处,分别在东昌府区军王屯、临清市青年办事处、聊城城区聊百集团院内、高唐县发电厂内。提水量3000立方米/日。④矿泉水有7处,提水量2000立方米/日。⑤其他资源。大理石主要位于东阿县境内沿黄河一带,储量1290万立方米;石灰岩矿位于东阿县沿黄河一带,总储量为4300万立方米;水泥用黏土,位于东阿县位山区域内,总储量47万吨;砖瓦用黏土是全市普遍利用的一个矿种,2001年,全市有砖瓦窑场428处,年产砖瓦14亿块,产值1.6亿元。境内有中原、胜利两大油田,油区涉及8个县市及聊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自20世纪90年代初,两油田在市辖区进行二维物探作业约1200平方千米,三维物探作业约800平方千米,打探井10余口。中原油田在境内有采油三厂,莘县境内有卫城、文明寨2个油矿,共有油气水井961眼,年产原油58万吨,伴生天然气1.2亿立方米。
  电力工业境内电力工业起步较早。1923年,聊城商会中的邱荣全、邱尚荣、陈紫君等5人,合资购置了一台25千瓦柴油发电机,在城东门口创办了一间 “电灯房”,惨淡经营不到3年就宣告破产,此为境内的
  用电之始。1925年,临清的陆济亭、烟台的周亚南等14人合资于临清的西牌坊,创办福临电灯股份有限公司,仅年余因亏损而倒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电力工业得到发展。1950年,聊城建成全区最早的发电厂——聊城烟厂自备电厂,装机容量仅为50千瓦。此后,又相继建成了几座独立运行的小电厂。1967年2月,肥(城)一聊(城)一临(清)110千伏线路建成投产,聊城和临清两县首先联入省网,结束了聊城电网独立运行的状态。1978〜1980年,东阿变电站、石横至聊城输变电工程及聊城至莘县、阳谷、冠县、在平、高唐的输变电工程相继建成投运,实现了每县110千伏变电站1处和全区110千伏网络。1980年8月,聊城地区电业管理局、聊城发电厂、聊城县电业局合并,组建为聊城电业局,聊城电力工业得到迅速发展。1980-1985年,全区8县市均拥有110千伏变电站和110千伏线路,临清、莘县、在平、高唐4个发电厂装机容量达到1.2万千瓦。1985〜1990年,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特别是1990年4月投运的聊城发电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首次列入国家计划的重点项目,也是全国第一家完全由地方集资兴建的国有企业。至1995年,由聊城市基本建设投资公司和山东省电力集团、鲁能投资公司出资,组建为聊城热电有限责任公司。1998年在平信发热电有限公司成立。1998年12月,山东中华聊城发电厂(4x60万千瓦)第一期工程2x60万千瓦机组开工建设。至2001年底,全市发电装机容量77.38万千瓦,拥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93座、220千伏变电站5座、110千伏变电站26座,.变电总容量345.15万千伏安,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2213.9千米。全市社会用电量51.06亿千瓦时,日用电最高负荷78万千瓦。聊城电网已发展成为以220千伏为主网架的较为完善可靠的电网,实现了220千伏环网供电,城市变电站全部为双电源、双变压器供电,10千伏线路基本实现了手拉手供电,供电可靠率达99.985%,电压合格率达99.73%,各项指标均处于全省先进水平。2001年,电力工业实现总产值23.87亿元。
  聊城电力华昌实业总公司聊城电业局多种经营的统管机构,集体企业。地址在聊城市花园北路30号。始建于1984年。下属14个实体单位,是集电力勘测、设计、施工、监理、设备制造、汽车检修、运输及物资供应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具备输变电二级施工资质、送变电工程乙级设计资质和电力工程乙级监理资质。1999年元月通过了 ISO90O1系列质量标准体系认证,并先后获“山东电力多种产业安全管理优秀企业”、“省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省劳动就业明星企
  342华昌实业总公司办公楼
  业”、“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先进集体”等多种荣誉称号。
  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1.83亿元,利税1749万元。
  聊城开关厂集体企业。地址在聊城市建设东路57号。创建于1990年,隶属聊城电力华昌实业总公司,是生产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及控制设备的专业厂。为机械部、国家电力公司成套开关设备生产秩序与产品质量整顿验收企业,原电力部成套开关设备定点生产厂,中国输变电行业协会髙压开关分会会员厂, 山东省电力物资公司协作网络成员单位,国家经贸委两网建设与改造推荐入网企业。2001年,有工程技术、管理、营销和生产人员150余名。厂房面积1万多平方米。拥有先进、齐全的数控加工设备及检测试验设备,主导产品20多个规格150多个品种,销往全国各地。实现销售收入4502万元,利税361万元。
  聊城电力设计院集体企业。隶属聊城电力华昌实业总公司。地址在聊城市建设东路57号。送变电工程乙级勘测设计单位,可承担220千伏及以下送
  变电工程的勘测设计任务。该院电气、土建、线路、通信、运行、技术经济等专业人员齐全,拥有现代化的勘测设计装备,微机出图率在全省率先实现100%。设计完成了聊城电业局220千伏及以下无人值守变电
  站、变电站远程的电视监控系统和环城信息髙速公路工程,在全省组织的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招标中多次中标。1997年被省建委评为微机应用先进单位。1999年元月通过IS09001系列质量标准体系认证。至2001年,已完成100余项输变电工程的勘测设计任务,并荣获地市设计一等奖,省电力优秀设计一等奖。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536万元,利税196万元。
  聊城电力华昌工程处集体企业。隶属聊城电力华昌实业总公司。地址在聊城市经济开发区团结路。1997年10月组建。具有输变电工程施工的二级资质。拥有科技含量较高的输变电工程施工机具、工装模具及电气试验综合仪器、仪表。1999年元月通过了 IS09001系列质量标准体系认证。在全省输变电招标中多次中标,施工市场范围涉及多个地市,输变电工程施工合格率均达100%。2001年,有员工110人,其中大中专毕业生28人,中级以上职称16人;占地面积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实现销售收入4596万元,利税800万元。
  聊城电力华昌线路器材厂集体企业。隶属聊城电力华昌实业总公司,是山东电力物资公司协作网络成员单位。位于聊城市建设西路北工业小区。始建于1996年。主要生产220千伏及以下输电线路铁塔、通信微波塔、变电站架构及220千伏及以下输配电线路器材,年生产能力6000吨。2001年,有员工150余人。占地面积20000余平方米。固定资产500万元,拥有多套大型专业加工制造设备。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460万元,利税79万元。
  聊城电力印刷厂集体企业。隶属聊城电力华昌实业总公司。位于聊城市新区办事处聊城变电站院内。始建于1996年。2001年,有职工40人,其中技术人员20人。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其中厂房、库房面积1500平方米。主要设备有对开、四开胶印机、模切机、烫金机、胶水机、复膜机、单片机和铅印四开机等,对外承做彩箱、彩盒、宣传画、手提袋以及书刊、单据、表格、信纸等印刷品。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89万
  聊城宏达电力器材有限公司中外合资企业。隶属聊城电力华昌实业总公司,是聊城电业局与香港国际信泰公司合资兴办的企业。位于聊城市阎觉寺镇经济开发区内。2001年,有员工88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1人。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主要生产设备
  聊城电力设计院21台(套),主要测试仪器10余台(套)。主要生产各种型号、规格的漆包线、纸包线、裸扁铜线、裸圆铜线。年生产能力800吨。实现销售收入1522万元,利税25万元。
  聊城昌润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国有控股中型二类企业。公司控股方为聊城市基本建设投资公司。地址在聊城市工业路18号。建于1998年。2001年,有员工348人,其中技术人员112人;固定资产1.81亿元;占地面积10.67公顷;安装有2台1.2万千瓦抽汽发电机组和3台容量为75T/H的锅炉,年发电能力
  1.8亿千瓦时,年供热能力120万吨。承担着市区8个企业工业用汽和140多万平方的采暖用汽。2001年实现产值6400万元,利税1600万元,并荣获“山东省热力安全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临清市电业公司国有中型二类企业。位于临清市东环路中段西侧。始建于1964年10月。至2001年,有员工512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9人、中级职称人员34人。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固定资产1.86亿元。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6座,主变电容量共计12.12万千伏安;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209.1千米,10千伏及以下配电线路3003千米;年供电量6.07亿千瓦时。调度自动化达到实用化验收条件,办公实现微机自动化管理,供电所全部实行微机开单到户,营业窗口均采用了计算机管理。公司曾荣获“山东省农电先进集体”、“山东省农村电费电价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卫生先进单位”、“聊城市思想政治工作十佳企业”等称号。
  临清彩虹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山东临清彩虹集团的核心企业。地址在临清市西门里街384号。前身为临清市热电厂,始建于1952年。1987年改建热电厂。2001年改制为现名。现有职工620人,其中大中专毕业生92人,高、中级职称人员43
  人,各种专业技术人员68人。占地面积13.3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2.1亿元,注册资金7888万元。总装机容量4.2亿千瓦时,具有年发电量3.6亿千瓦时、供热210万吨的生产能力;有供热主管线21千米,对临清市384个热用户实行了集中供热。2001年,实现发电量2.42亿千瓦时,供热125万吨。销售收入1.57亿元,利税5500万元。
  临清运河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国有控股大型企业。由临清彩虹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临清市电业公司及其双方职工持股投资组建,是山东临清彩虹集团的子公司。公司建于2001年。总投资5000万元,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一期工程投资2.4亿元,设计为4炉2机。至2001年底,发电量3.45亿千瓦时,供热35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17亿元,利税1.1亿元。
  冠县电业管理公司国有小型一类企业。地址在冠县冠宜春东路130号。始建于1956年。1959年建成小电厂。1965年,从河北馆陶县房儿寨35千伏变电站架设10千伏线路至冠县。1969年5月建成投运第一座35千伏变电站。2001年,有员工518人。
  占地面积8.9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7652万元。拥有110千伏变电站2座,35千伏变电站11座,主变电总容量11.84万千伏安,髙低压线路4517千米。完成供电量2.50亿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1733万元,利税366万元。
  莘县电业管理公司国有小型一类企业。地址在莘县莘亭路45号。始建于1969年10月。至2001年,已发展成为一个融电力供应、高低压电力设备安装、电力设备材料加工、电力设备设计修造等功能完备、门类齐全的经济实体。有职工623人。内设5部3室,下辖4个二级单位、5个多种经营单位、16个供电所,固定资产14013万元。拥有110千伏变电站2座,总容量8.3万千伏安,35千伏变电站13座,5.96万千伏安供电线路6300余千米。2001
  昌润热电厂
  冠县电业管理公司年,实现产值1.14亿元,利税415万元。1990~2001年,连续10年保持了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企业的称号。1998年被原国家电力部评为部级电力 “三为”服务达标单位。
  石材、铝门窗装饰装修收入283万元,销售电器材料收入1307万元,销售避雷器、绝缘子收入46万元,电力安装收入396万元,纯净水、汽车修配等收入14万元。2001年上交税金271万元。
  苏莘热电厂国有中型二类企业。位于莘县北环路东首。前身为莘县发电厂,始建于1971年。1994年执行调度性停机,筹建新的热电厂,改为现名。1998年12月份正式并网发电。2001年,有员工250人,其中大中专以上工程技术人员58人,管理人员40人。占地面积9.33公顷。固定资产9000万元。下辖1机3炉,装机容量1.2万千瓦,供热主管网6810米。2001年完成发电量7200万千瓦时,供热量9.98万吨,实现产值2996万元,利税332万元。
  阳谷县电业管理公司国有中型一类企业。地址在阳谷县大众路4号。前身为始建于1969年的阳谷供电所。1984年改为阳谷县电业管理公司。2001年底,有员工652人,其中大中专以上工程技术人员142人,管理人员158人。占地面积1.1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7亿元。拥有110千伏及35千伏变电站15座,变电容量14.63万千伏安;完成供电量2.57亿千瓦时,实现产值3191万元,利税534万元。自1993年以来,公司先后被授予省、部级“三为”服务达标单位,连年获省级“文明单位”、“彩虹工程先进单位”称号。2001年荣获“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称号,被山东省电力集团公司命名为“山东省一流县级供电企业”。(见彩色插页第31页)
  阳谷县华光电器有限公司股份制企业。位于阳谷县大寺街南首。是由始建于1958年的电器维修厂和始建于1993年的电力设备厂等5家企业于2000年9月改制组成,下辖阳谷县电业公司电器维修厂、阳谷县电力设备厂、阳谷县新型建材安装厂、阳谷县电业公司电力安装队、阳谷县电业公司物资公司、聊城景阳冈旅行社等6个多种经营单位及物业公司。2001年,有员工179人;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注册资金806万元,拥有资产2434万元,固定资产800万元,流动资金700万元。主要产品有硅、橡胶、氧化锌、避雷器、绝缘子、低压配电盘、控制柜,建筑用石材和各种路灯杆及铁件加工;承揽220千伏以下电力工程线路架设和变电站的安装施工,建筑工程的室外装修、装饰业务;担负着阳谷县和周边县市部分变压器维修及低压电器材料的供应任务。2001年实现营业收入2281万元,其中铁件、电盘维修业务收入235万元,
  东阿县供电公司国有中型二类企业。地址在东阿县前进街57号。前身是成立于1968年的东阿县供电所,1975改名为东阿县供电局,1984年改为现名。2001年底,有员工305人。固定资产12068万元。拥
  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7座,变电容量20.7万千伏安,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152.9千米。2001年售电量5.63亿千瓦时,实现营业收入1.78亿元,利税670万元。企业多次被中共东阿县委、县政府评为“十佳行业”,并获得农电系统先进单位,电力“三为”服务达标单位,省一流县级供电企业等荣誉称号。
  中国•耀华电器集团东阿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股份制企业。地址在东阿县前进街57号。建于2000年3月,注册资金100万元。2001年,有员工20人,其中大中专以上工程技术人员12人。资产总额1300万元。主要经营制造高低压电器设备、电料等。当年实现产值1100万元,利税60万元。
  在平县电业公司国有中型二类企业。地址在在平县新政路168号。前身为始建于1967年的在平县供电所,1985年改为现称。2001年,有员工751人, 其中大中专以上工程技术人员411人,管理人员97人。占地面积17.6公顷。固定资产原值1.84亿元。内设14个部室,有15座供电站、13座变电站,变电总容量13.37万千伏安,高低压线路2737千米。2001年完成供电量28.7亿千瓦时,实现产值3002万元,利税662万元。自1993年以来,公司先后被授予电力 “三为”服务达标单位、“农村电气化县”、“山东省一流县级供电企业”称号。
  345在平县东诚电力设备制造厂小型集体企业。隶属在平县电业公司。位于在平县新政路西首。始建于1995年。2001年,有员工580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3人,管理人员140人。占地面积6.6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300万元。下辖5个分厂、1个安装公司,有生产、施工设备120台。业务范围包括开关柜、电线电缆、真空开关制造,电器材料销售,电力安装等。2001实现产值6000万元,营业收入5800万元,利税760万元。1999年被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授予 “发展劳动就业先进企业”。
  高唐县电业管理公司国有小型一类企业。地址在高唐县金城东路46号。前身是成立于1977年的高唐县电业局,1984年改为现名。2001年,有员工372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名,中级27名,管理
  人员54名。固定资产12183万元。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拥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总容量131000千伏安,髙低压输配电线路总长度3245千米。公司以电力销售为主营业务。2001年供电量4.06亿千瓦时,实现收入1.9亿元,利税1800万元。1993~2001年,公司连续9年保持部级电力“三为”达标单位、市级文明单位称号。
  高唐县热电厂国有中型一类企业。地址在高唐县城内金城路50号。始建于1958年,固定资产原值1.53亿元。2001年,有员工524人。占地面积19.33公顷。拥有3机6炉,总装机容量2.4万千瓦,供热主管网1.5万米。2001年发电量1.9亿千瓦时,供热量111万吨;实现销售收入9253万元,利税2298万元。1985年以来,先后被授予“安全、文明双达标企业”、“山东省一流县级供电企业”称号。
  机械电子工业境内机械工业始于1921年,时有临清号协兴办铁工厂1座,主产铁锅及轧花车。至
  1934年,共有民营机械铁器、锡器小型作坊23家,产品有铁锅、轧花车、犁、铧等农用工具以及铜勺、铜盒、锡壶、水烟管等生活用品。1945~1947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馆陶县郭徘徊头村炸弹厂、威县炮弹厂(原址在临清)和东阿县大秦庄民生铁工厂等先后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机械工业有了长足发展。至1958年,全区有机械工业企业16家。1962年,全区机械工业企业14家。1966年,从青岛、莱阳迁至聊城4个厂家,新建企业2处。至1969年,全区机械工业企业发展到29处。1970~1977年,区内20家企业承担了自制195柴油机专用设备和配件的任务,并组织了泰山12、铁牛55两种拖拉机的制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聊城机械电子工业得到快速发展。1990年,机械系统职工达到19650人,实现工业总产值33550万元,部优、省优产品分别达到12个和13个。至1994年,县属以上机械电子工业企业发展到40家。1996年有大型企业4家,中型企业12家。到2001年底,全市机械电子工业系统共有工业企业32家,其中大型一类企业1家,大型二类企业8家,中型企业10家,小型企业13家;员工3.45万人,其中工程专业技术人员4239人。主要产品有农用运输车、中小型拖拉机、GA731剑杆织机、特种改装车、稻麦联合收割机、汽车起动机、发电机、油泵油嘴、活塞环、电力电缆、通信电缆、光纤电缆等45种。产品横跨农业机械、工程机械、机床工具、电工电器、通用机械、汽车、电子原件等9个门类,并达到一定规模和水平,已成为全市经济的主导产业。200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8.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77.7亿元,利税6.5亿元,利润3.98亿元。在山东省17个市的机械系统中,利税和利润总量居第一位,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总量居第二位。
  农业机械制造业农业机械包括种植机械、排灌机械、运输机械、收割机械、植保机械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境内农机制造业基础薄弱,只有聊城民生铁工厂、临清益华铁工厂等几家手工业工厂,主要生产犁、铧、车圈、铁锹、锄头、水车、弹花弓等简单的农业生产工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农业机械制造业不断发展。20世纪50~80年代,各县相继建立了农具机械厂、农具设备厂、水泵厂等,聊城拖拉机厂、油泵油嘴厂、运输机械厂相继建成投产,并出现了许多名优产品。如1954年临清益华铁工厂生产的畜力棉播机,为国家名优产品;聊城市运输机械厂生产的“双力牌”JL650型手推胶轮车,1981年评为省优产品和部优产品;临清机械厂生产的70-5型5吨农用挂车,1981年为省优产品,1982年、1987年为部优产品;冠县水泵厂1987年生产
  346的IB型离心泵,为省优产品;聊城拖拉机厂生产的“东昌”牌泰山-12型小型四轮拖拉机,1987年为省优产品和部优产品。进入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高唐时风集团和聊城双力集团两家农用运输车大型企业集团,农业机械制造业走上了规模化经营的路子。特别是1995〜1997年,地区机械电子工业局把三轮农用运输车和汽车配件作为支柱产业来抓,使农业机械制造业得到快速发展,县属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6家。在大力发展农机主导产品的同时,还积极走多元化经营的路子,生产制造民用机械产品。东昌农业机械集团公司先后开发生产了 GA731剑杆织机、挤塑机、塑料异型材挤出机组等。时风集团公司、双力农用车集团公司、东昌农业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等3家大型企业成为全市农业机械制造业的重点骨干企业。2001年,已能够生产制造农用运输车、中小型拖拉机、稻麦联合收割机、秸秆还田机、柴油机等大型农用机械,其中农用运输车年生产能力达150万辆,占全国农用运输车行业总产量的46.5%。2001年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3.6亿元,实现销售收人62.5亿元,利税4.38亿元,利润2.85亿元。
  东昌农业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国有控股大型二类企业。地址在聊城市建设东路29号。始建于1959年,先后更名为聊城拖拉机修配厂、聊城农业机械修理厂、聊城拖拉机中心修配厂、山东聊城拖拉机制造厂、山东聊城拖拉机厂。1997年经政府批准改制,更为现名。至2001年,有员工2133人。占地面积16.78万
  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资产总额3.28亿元。主要生产设备596台,其中金属切削机床306台,锻压设备38台,机械化生产线28条。主要产品为小四轮拖拉机、剑杆织机、塑料建材(塑料异型材和塑钢门窗)、塑料机械(塑料异型材挤出机组和塑钢门窗组装成套设备)、火车闸瓦等。2001年生产小四轮拖拉机2.02万台,剑杆织机820台,塑料异型材2579吨,塑钢门窗2.15万平方米,塑料异型材挤出机组15台 (套);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47亿元。
  山东鑫亚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国有控股大型二类企业。山东省机械工业利税500强、全国农机工业500强企业。地址在聊城市东昌东路25号。前身为聊城油泵油嘴厂,始建于1965年。1993年作为全省首批百家股份制试点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改为现名。公司下辖鑫达电器有限公司、聊城阀门厂、山东聊城企业产权服务中心3家公司。2001年,有员工2500人。
  占地面积1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总资产1.65亿元。有9个直属车间,各类设备1046台 (套)。主导产品为单缸髙压喷油泵总成、喷油器总成和三副精密偶件。主要配套于农业机械、工程机械、汽车、船舶等行业,产品还出口美国、意大利、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台湾、巴基斯坦、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年生产喷油泵120万台(套),喷油器135万支,三副精密偶件800多副。公司于1999年10月,通过IS09002系列质量标准体系认证。200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76亿元,利税1204万元。
  山东山环活塞环有限公司国有控股大型二类企业。位于聊城市花园北路37号。前身是始建于1947年的聊城活塞环厂。1962年起从事活塞环专业生产。1988年易名为山东活塞环总厂。2001年改制为现
  名。有员工1400余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10余人。厂区占地面积8.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19亿
  鑫亚公司部分产品元。拥有主要机械加工设备380台(套)。年生产能力为活塞环6000万片,规格型号150余个。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摩托车、机车、农机、船舶等领域。2001年实际生产活塞环2312万片,产值4234万元,利税120万元。企业产品于1997年被中国技术监督情报研究所、中国标准情报中心列为“质量信得过产品”,企业于1998年通过IS09002系列质量标准体系认证,2000年注册的商标“山环”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
  冠县泵业有限公司股份合作制企业。位于冠县东古城镇。前身为冠县水泵厂。始建于1958年,于1994年5月改制为现名。2001年,有员工420人。占地面积5.2万平方米。资产总额1800万元。各种机械加工设备150台。主要产品有IS、IB、IQ、CC4大系列离心泵,共30余个品种,同时生产农用三轮车箱体及650-16、650-14球墨铸铁车圈等。2001年实现产值707万元,利税20万元。
  额373万元。
  鲁西化工集团总公司锅炉厂国有小型企业。
  地址在聊城市振兴路36号。前身为聊城锅炉厂,始建于1973年。1996年5月加入鲁西化工集团总公司。2001年,有员工5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08人。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总资产3600万元。拥有大型专用设备和通用加工设备300多台,物理试验、化学分析、金相及无损检测仪器80多台(套)。主要产品有
  通用机械制造业重点企业有济柴聊城机械有限公司、临清中远精铸有限公司、聊城锅炉厂和山东鑫亚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阀门厂。主要生产工业锅炉、低压阀门、190系列柴油机配件、铁路机车配件、机械配件、各种材质的精密铸件等。200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313万元,实现销售收入7404万元,利税975万元。
  济柴聊城机械有限公司国有控股大型二类企业。地址在聊城市东昌东路47号。前身是山东聊城内燃机厂,始建于1966年。1994年2月与济南柴油机厂合资成立济柴聊城机械有限公司。2001年,有员
  工830人,其中技术人员70人,高级工程师9人。占地面积90661平方米。企业资产总额1.04亿元,其中固定资产6140万元。拥有设备621台(套)。主要产品为190系列柴油机配件、天然气加工配件、大型拖拉机配件、出口机械配件、铁路机车配件等。200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234万元,销售收入4617万元,利税总
  20吨以下工业、民用锅炉系列,10吨以下燃油(气)锅炉系列,电锅炉、电茶炉、无压锅炉系列,德维克造粒机及化工原料碳酸丙烯脂。年生产各种锅炉400蒸吨、各种设备1000吨、碳酸丙烯脂1500吨。2001年实现产值1685万元,销售收入915万元,利税65万元。企业于1999年被聊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免检单位”;2000年7月获得IS09001系列质量标准体系认证,并连续多年被评为省级“安全生产先进单位”、“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鲁西化工集团聊城化工机械厂国有中型二
  类企业。地址在聊城市花园北路66号。始建于1970
  年。1995年加人鲁西化工集团。2001年, 有职工470人。占地7万平方米。资产5486万元。拥有主要设备168台 (套)。主导产品有工业泵、BR1级压力容器、钢管杆、乙快气及铝塑复合管等,其产品
  均已通过ISO-9002系列质量标准体系认证。2001年
  锅炉厂产品产工业泵6000台、压力容器2000吨、钢管杆1000吨、乙快气8万瓶、铝塑复合管260万米。完成产值1568万元,实现销售收入602万元,利税52万元。
  临清中远精铸有限公司国有控股小型企业。地址在临清市红兴路2号。始建于1968年。2001年9月改制为现名。2001年底,有员工416人。占地面积38000平方米。固定资产1560万元。主要设备有0.5吨中频电炉4台(套),0.15吨中频电炉3台(套),各种金属切削机床18台,理化检测设备齐全。主要产品为各种类型材质的精铸件4大系列220余种。产品主要为汽车、机车、冶金、矿山机械、农用三轮车、拖拉机、五金工具等行业配套。产品销往国内15个省市,并出口日本、美国及东南亚、西欧等国家。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2940万元,利税550万元,利润340万元。
  阳谷华信实业有限公司股份制企业。地址在阳谷县北环路52号。其前身为阳谷县拖拉机站,始建于1958年。1988年成立阳谷鲁西阀门厂。1992年成立阳谷华宇实业公司。1998年10月改制为现名。至2001年,有员工212人,其中技术人员32人。占地面积2.5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2万平方米。资产总值294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2120万元。主要设备194台(套)。主要产品为各种铜质气体阀门、球阀、灭火器阀,各类出口阀及各种规格的圆铜棒、六角棒,共6大系列120多种规格型号。2001年生产300万套,实现产值630万元,销售收入615万元,利税71万元。YSF-1型液化石油气瓶阀曾获得省优、部优和国家银质奖。
  机床工具制造业重点企业有临清机床厂、聊城鑫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聊城光明锻压机床有限公司和临清宏鑫机床有限公司。20世纪60年代中期,聊城开始生产制造机床工具产品。2001年,主要产品有 Z5系列钻床、ZQ系列钻床、KSG手动精密平面磨床、XJ523手动万向摇臂钻床、Z3132摇臂钻床、G6136车床、C41-40、75B、150、250B空气锤、立轴台平面磨床、磁力吸盘、CDZ6140车床走刀箱等。2001年,机床工具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25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4356万元,利税450万元。
  聊城光明锻压机床有限公司国有小型企业。地址在聊城市二府街46号。前身为始建于1952年的聊城锻压机床厂。2001年1月改制为现名。至2001年底,有员工260人。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资产1300万元。拥有主要设备150台(套)。主要产品有
  C41-40、75B、150、250B空气锤及其C41系列空气锤配件。2001年产空气锤150台,实现产值760万元, 利税80万元。
  聊城鑫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国有控股中型二类企业。地址在聊城市东昌路36号。前身为始建于1965年的聊城机械设备厂。2000年9月改制为现名。2001年,有职工37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78人。厂区面积2.5万平方米。总资产3681万元。拥有各类机械设备200台(套)。主要产品有CDZ6140走刀箱、汽车及农用车齿轮、花键轴、农田微型耕作机等。具有年产车床走刀箱2000台(套)、各种齿轮50万件、花键轴30万件的生产能力。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928万元,利税169万元。
  临清机床厂国有中型二类企业。地址在临清
  市解放路1137号。1947年建厂。2001年,有员工1131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7名。占地面积10万平
  方米,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资产总额4200万元。拥有主要设备376台(套)。主要产品有Z51系列4种规格立式钻床、12〜18马力小拖提升器、ZQ5032圆柱式钻床及XJ5万能摇臂铳床。具有年产钻床600台、提升器1万台的生产能力。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530万元,利税41万元。
  机床基础件制造业重点企业有东阿钢球有限公司、东阿县轴承厂和聊城轴承厂。生产高精度G5、G10级X3.6mm钢球,“51”类推力球轴承及非标准轴承。年产钢球50亿粒,轴承1000万套。2001年,机床基础件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15亿元,销售收入1.61亿元,实现利税3092万元。
  东阿县轴承厂国有小型企业。地址在东阿县光
  349明街85号。始建于1967年。2001年,有员工865人。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5400万元。主要生产设备380台(套)。主要生产“51”类推力球轴承、非标准轴承和“0”类轴承毛坯、车坯。年产轴承500万套,锻坯1000万套,车坯600万套。2001年实现产值2869万元,利税59万元。
  汽车及汽车配件制造业机械系统汽车及汽车配件生产企业共6家,其中山东鑫亚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山环活塞环有限公司为大型二类企业,聊城五岳电机有限公司、临清迅力特种汽车有限公司、在平吉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临清汽车零件厂为中型企业。主要产品有重型改装汽车、中小型卡车起动机、轿车起动机、发电机、汽车内燃机油泵油嘴、活塞环、机油冷却器、曲轴、半轴等。200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25亿元,利税3168万元。
  山东光岳工贸集团聊城监狱所属,国有大型二类企业。位于聊城市东环路北首。前身为聊城生建机械厂,始建于1958年。1994年改名为光岳转向节厂。1998年改为现名。至2001年,有职工730人,其中技术人员180人。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
  万平方米。总资产2.6亿元,其中固定资产1.01亿元。主要设备为锻造、机加工设备700余台(套)。主要产品为汽车转向节及相关零部件。年产量100万支。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利税1500万元。企业于1998年通过IS09002系列质量标准体系认证,2001年通过IS09002系列质量标准体系再版认证。为国内外多个大汽车公司定点生产产品。
  临清迅力特种汽车有限公司国有控股中型一类企业。地址在临清市龙山路14号。原名临清运输机械厂,始建于1962年。1987年改名为重型汽车改装厂。2001年改制为现名。有职工1259人,工程技
  术人员260人。总资产1.5亿元。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设备2000余台(套),其中高、精、尖设备125台。已形成铸、锻、机械加工、焊接、成型、装配、检测等
  20条生产线。主要产品有“迅力”牌系列10吨至100吨重型货运半挂车、厢式、罐式、自卸式、全挂车等8大系列上百个品种,还研制开发生产了玉米联合收获机、秸秆还田机、旋耕深松机等新产品。2001年销售收入2.2亿元,利税2056万元。1999年企业通过IS09001系列质量标准体系认证。
  在平吉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股份制企业。地址在在平县工交路12号。前身为在平光华冷却器厂,始建于1987年。1999年12月改制后为现名。2001年,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总资产43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200万元。拥有主要设备130台(套)。主要产品有四大系列:板翅式机油冷却器,管翅式机油冷却器,汽车空调冷凝器、蒸发器,环保型汽车碳罐。产品配套于国内一汽、二汽、南汽,以及各大水箱厂,并出口销往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泰国、澳大利亚及中东地区。1998年企业通过IS09002系列质量标准体系认证。1999年“吉星”牌机油冷却器被山东省授予名牌产品称号。2001年,有职工390人,其中技术人员67人;实现销售收入2400万元,利税380万元。
  电工电器制造业境内电工电器制造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当时只能生产简单的三相异步电动机和S7系列35KV以下电力变压器。到80年代末,阳谷电缆集团公司建立后,开始生产电缆产品。主要产品有电力电缆、通信电缆、光纤电缆、高压交联电缆、S7系列110KV以下变压器、干式变压器、Y80-180电动机、YD80-280变极多速三相异步电动机等产品。骨干企业为阳谷电缆集团公司、临清电机厂、临清变压器厂。200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2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6.26亿元,利税8724万元,
  350利润5693万元。
  山东聊城五岳电机有限公司股份制大型企
  业。地址在聊城市花园南路83号。原名为山东聊城电机厂,国有企业。始建于1966年,1999年1月改制后更为现名。是山东省最大的从事车用电机电器的专用生产厂家,是机械工业部内燃机电机电器行业13家重点骨干企业之一。至2001年,有职工1439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18人。占地面积9万平方米,建
  筑面积4万平方米。总资产1.38亿元,其中固定资产8600万元。拥有主要生产设备627台(套)。主导产品是为汽车、农机、工程机械等内燃机配套用的起动机和发电机,能生产8个直径系列45个品种的起动机, 功率0.16〜7.5KW;3个直径系列22个品种的发电机,功率0.18〜1.26KW。年生产能力60万台。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有部分产品主机出口国外,产品覆盖率居全国同行业前3名。2001年, 实现销售收入5619万元,利税33万元。
  山东新基德电器有限公司外商独资企业。由香港新基德实业有限公司在聊城经济开发区投资兴建的小型家用电器专业生产厂。始建于1997年元
  月,投资总额5000万元,注册资本3000万元。引进
  英国、美国、意大利等先进设备及制作工艺。2001年,有员工150人。占地3.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300平方米。主要产品有30L~150L立式、卧式贮水式电热水器和抽油烟机等。在全国各主要城市设有销售网络。2001年实现产值5110万元,上交税金269万元。
  临清亚鲁电机有限公司国有中型二类企业。地址在临清市龙山路15号。原名为临清电机厂,始建于1958年。2001年破产,重组改为现名。有员工1480人。占地面积147625平方米,建筑面积99786平方米。固定资产3270万元。主要生产设备340台,包括冲压流水线、嵌线流水线、装配流水线、试验流水线、喷漆流水线。其中大型设备8台,数控机床11台,并且有成套完整的检测设备。主要产品有:0.55~90千瓦“亚鲁”牌Y80-280电机;Y系列派生产品,包括 YT轴流风机电动机、YD80-280变极多速三相异步电动机、YDZ双速制动纺织电动机、YZM金钢石水磨机专用电动机等;90~200W永磁发电机;0.75-2.2千瓦YS71-90三相异步电动机;0.25~1.1千瓦 YC71-90单相电容起动异步电动机;1.1~2.2千瓦 YL-90单相双值电容异步电动机;5348、5355、5366减震器;YDW56单相电动机等。200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03.9万元,实现利税62万元。
  电子产品制造业重点企业有山东东方电缆有限公司、山东太平洋光缆有限公司、山东华太光纤通讯有限公司、山东蓝山液晶科技有限公司、聊城科霸电脑有限公司、聊城创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山东神通电讯设备厂、山东神盾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和临清市通讯电器有限公司等。主要生产通信电缆、光纤电缆、光纤拉丝、液晶显示器、HZ96⑴D型ISDN数字话机、JJK96A 第一类网络终端、MZH0201型多功能终端适配器、HA5118系列电话机、免维护密封式铅酸蓄电池、电池充电机等产品。2001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4.3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68亿元,利税8000万元。
  山东东方电缆有限公司中外合资企业。建于1992年。由阳谷电缆厂与香港适美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兴建。位于阳谷县西湖乡。2001年,有职工180人,其中髙级技术人员26人。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总资产1.8亿元,其中固定资产1.2亿元。拥有先进通信电缆和通信光缆生产监测设备300余台(套)。年产市话通信电缆200万对千米,通信光缆40万芯千米。产品销往山东、河南、河北、吉林、内蒙、新疆、陕西、青海等省、自治区。取得了
  五岳公司生产车间
  新基德公司生产车间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获得了国际通信网、广播电视网进网许可。2001年,完成总产值2.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利税6000万元。
  山东太平洋光缆有限公司股份制企业。1998年由山东阳谷电缆集团和中国亚太电缆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兴建。位于阳谷县西湖乡政府所在地。总投资为480万美元,注册资本362万美元,其中山东阳谷电缆集团投资177万美元,中国亚太电缆有限公司投资
  185万美元。2001年,有员工120余人,其中90%以上具有中专以上学历,中级和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7人,管理人员16人。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主要生产全填充层绞式光缆、中心束管式光缆、大长数带状光缆和光纤产品。其中,中心束管式光缆能达到96芯,层绞式光缆能达到960芯。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1.1亿元,利税1356万元。
  聊城浪潮电子信息有限公司股份制企业。地址在聊城市花园北路78号。前身为始建于1971年的山东电讯十一厂。1990年划归浪潮集团计算机第一分公司。1998年经股份制改组后称现名。为浪潮集团核心控股单位之一,集计算机、办公设备、机械电子于一体,是鲁西及周边地区最大的国有高科技企业。公司下设3个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分公司,即计算机公司、应用电子分公司、辅助设备分公司。2001年,公司占地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净资产400多万元,各种设备100余台;职工132人,其中各类技术人员98人。从1993~2001年,连续9年被山东省计算机协会和山东省计算机商会评为先进单位和 “最佳销售单位”。
  山东神通电讯设备厂国有中型二类企业。地址在聊城南环路西首1号。为国内第一家生产销售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终端设备的高新技术企业。注册资金1851万元,投资总额3000万元。主要产品有 HZ96(I)D型ISDN数字电话机、JJK96A型第一类网
  络终端、MZH0201型多功能终端适配器及HA5118系列电话机。产品销往上海、北京、深圳、西安、天津、珠海、惠州等20多个大中城市。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终端设备等3种产品被列为“九五”期间山东省十大高新技术产品。1997年,通过电子工业部鉴定,获得邮电部颁发的ISDN终端设备许可证,并由中国电信总局向全国推荐。3种设备被国家科委及国家经贸委评为国家级新产品。2001年,有员工202人,其中中、高级技术人员84人。
  科霸电脑有限公司股份合作制企业。位于聊城市向阳路北首。建于1994年。2001年,公司有员工168人,其中技术人员85人。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500平方米。总资产2400万元,其中固
  定资产1250万元。主要产品为“科霸”牌电脑,包括网景系列家用电脑、宏昌系列商用电脑、仕林系列教育用电脑等。产品已通过国家计算机检测中心和山东电子产品实验检验所测试合格。年生产能力15000台。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3600万元,利税240万元。
  聊城创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股份制企业。成立于1998年10月16日。地址在聊城市振兴路49号。注册资金150万元。主要从事软件系统设计与分析、入式软件开发、网络集成方案设计与实施、电子测量和控制项目方案设计与实施等与信息技术相关领域业务。主要产品有:公安印章信息管理系统、医药信息管理系统等软件类产品,CTE-1智能型直流电洁仪、CTE-2智能型地矿分析仪等人式产品,并完成大型网络集成项目。2001年,企业有员工3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8人。实现销售收入1000万元,利润8万
  山东神盾电子有限责任公司中美合资企业。
  地址在高唐县城内金城路142号。始建于1976年,原名为高唐县无线电元件厂。2001年,与美国友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改为现名。2001年,有职工160
  352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75人。公司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总资产3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900万元。主要设备为高技术进口电子设备。主要产品有:3DG3高反压小功率晶体管、500VA ~10KVA UPS不间断电源、5D1000VA不间断电源、1KVA-50KVA单项电源、三项自动高效稳压电源、20KVA-50KVA中型电源、发电机及发电机自动控制系统、防雷器等。2001年实现总产值1500万元,销售收入1200万元,利税100万元。企业于2000年通过 IS09002系列质量标准体系认证。产品3DG3晶体管曾获党中央、国务院通电嘉奖,多项产品获专利奖和技术进步奖。(见彩色插页第38页)
  年,有职工580人,其中工程师8人,管理人员15人, 技术人员100人。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主要产品为超细玻璃纤维棉和蓄电池
  聊城市精工电子有限公司合资企业。由华东输油管道局和台湾大森电机有限公司合资兴建。位于聊城市经济开发区内。1996年6月正式投产。总投
  资580万美元,注册资本425万元,其中华东输油管道局出资297.5万美元,台方出资127.5万美元。主要生产、销售各类薄膜电容器及相关电子元件,产品销往国内及美国和东南亚地区。2001年,生产薄膜电容器7000万只,实现利税100万元。
  在平红石扬声器组件有限公司台资企业。由台湾红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地址在在平县工交路0017号。始建于1996年3月。总投资500万美元。主要生产、销售各种类型的扬声器T铁,产品销往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以及我国天津、青岛、烟台等市。2001年,有工作人员70名。实现利税20万元。
  莘县义和诚实业有限公司台资企业。位于莘县古云镇政府所在地。由台胞陈泽南先生于1992年3月投资兴建,初始投资55万美元;1999年10月,追加投资345万元,扩建了蓄电池隔板生产线;2001年5月,投资3000余万元,新建无碱玻璃球窑1座。2001
  隔板。年产量4000吨,产值9000万元,利税560万元。产品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GB/T7630-1998标准,是全国生产超细玻璃棉品种规格最齐全的企业,山东省惟一生产蓄电池隔板、全国惟一生产玻璃纤维隔板原料自给的企业。1997年,被中国石油化学工业部批准为“中国绝热隔音材料定点企业”。1992年以来,连年被中国玻璃棉行业评为“先进单位”和“信得过企业”。
  山东蓝山液晶科技有限公司股份制企业。髙唐蓝山集团的子公司。由蓝山集团与上海华润信息科技产业公司合资兴办的高新技术企业。地址在髙唐县城鼓楼东路19号。2001年立项投产,项目总投资500万美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20万美元。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主要产品为彩色液晶显示器,年生产能力30万台。(见彩色插页第38页)
  乡镇机电金属制造业主要包括机械、金属制品及中小农具制造业。产品有锄、镰、锹、镢和打井机、水泵、脱粒机等农机具。1978年,全区乡村机械工业企业175家,员工1158人,产值5288万元;全区金属制品企业22家,员工888人,产值271万元。1985年,企业调整为44家,员工1113人,产值814万元。1990年后,机电金属制品业约占乡(镇)、村两级工业的10%左右,成为市内乡(镇)、村办工业的骨干行业。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区内出现了莘县大张特种钢厂、聊城于集镇汽车配件厂等与国营大中型企业联合生产的骨干企业。至2001年,共有企业32家,员工3709人,产值4.81亿元。
  聊城市东方机械有限公司私营企业。位于聊城经济开发区蒋官屯镇贺海村。始建于1993年。
  精工电子生产车间2001年,有员工160人。占地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拥有设备60台(套);资产总额达800万元。主要产品为钢圈和农用车配件。2001年实现产值829万元,上交税金21万元。1998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私营企业”称号。
  聊城市东海铸锻有限公司私营企业。位于聊城经济开发区蒋官屯镇贺海村。始建于1993年。2001年,有员工820人,其中技术人员62人。占地面积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设有铸、机加工、冲压、清砂等7个车间和2个实验室。有大、中、小型机械设备182台(套),资产总额2724万元。主要生产锅炉配件、农用车配件等60多种产品。2001年实现产值3893万元,上缴税金189万元。1998年、1999年连续两年被评为聊城市十大“明星私营企业” 之一。
  临清市恒祥轴承有限公司私营企业。位于临清烟店镇工业园区。建于1998年3月。2001年,有员工56人,其中技术人员18人。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拥有轴承加工设备23台。企业总资产340万元。主要加工生产各种轴承。2001年实现产值1866万元,利税167万元。
  山东润源实业有限公司私营企业。位于临清市老赵庄镇政府所在地。建于1996年10月,是以生产桃胶(阿拉伯胶)、曲轴、缸套、活塞环、液压油缸等产品为主,并开展自营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外向型企业。下辖临清市桃胶厂、临清市中原缸套厂、临清市活塞环厂、临清市曲轴制造厂、临清市涂压油缸厂及山东润源(临清)汽车零件厂等分厂。2001年,有员工110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86人。占地
  面积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总资产5000万元。拥有加工设备262台(套)。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4108万元,利税567万元,完成出口创汇
  99万美元。
  临清市金峰特种钢铸造有限公司私营企业。
  位于临清温泉路中段。始建于1986年。2001年,有员工60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80余人。占地面积1.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500平方米。总资产1649万元。主要产品有汽车、柴油车、农用车、摩托车的机械配件和五金工具6大系列300余种铸钢产品。年生产能力6000吨。2001年实现产值3998万元,销售收入3907万元,上交税金112万元。
  冠县农丰机械配件厂私营企业。位于冠县贾镇田茉莉营村。1995年建厂。2001年,有员工120人。占地6700平方米。固定资产100万元。有液压机、折弯机、电焊机、剪板机、冲床等设备68台(套)。主要生产三轮车斗、手刹器、挡泥瓦、脚踏板等。2001年实现产值1032万元,利税62万元。
  冠县机械加工厂私营企业。位于冠县贾镇宫庄。建于1986年。2001年,有员工142人。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固定资产200万元。拥有车床45台。主要生产变速箱盖、前轮箍、三轮车等。2001年实现产值820万元,利税76万兀。
  冠县桂隆机械厂私营企业。位于冠县定远寨乡张桂村。建于1994年。2001年,有员工80人。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固定资产150万元。设备有较边机、冲床、折弯机、液压机、较板机等,主要产品是三轮车斗。2001年实现产值970万元,利税106万元。
  冠县双力轴承厂私营企业。位于冠县清水镇郭庄村。建于1995年。2001年,有员工145人。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固定资产80万元。拥有设备110台。主要产品有镀锌轴承、铁皮及冲压低速轴承等。2001年实现产值1420万元,利税530万元。
  冠县动力轴承厂私营企业。位于冠县清水镇姚行村。建于1995年。2001年,有员工100人。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固定资产120万元。主要设备有冲床、磨床、大空压机等24台(套)。主要生产轴承和轴承圈。2001年实现产值960万元,利税302万兀。
  山东润源实业有限公司厂房冠县振兴机械厂私营企业。位于冠县贾镇宫庄村。建于1991年。2001年,有员工116人。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900平方米。固定资产150万元。有车床设备42台(套)。主要产品有三轮车槽轮、钢圈、前轮箍、导杠、动力输岀轮、水泵等。2001年实现产值680万元,利税62万元。
  莘县东方特种钢铸造有限公司股份制企业。位于莘县大张家镇北街。前身为莘县大张特种钢厂,集体企业,始建于1971年。2001年,有员工380人。占地面积9.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776万元。拥有铸造、加工、检测、起重等大型设备120多台。主要产品是发电锅炉耐热喷燃器火嘴、耐磨煤粉管弯头、风帽,年产量3000吨。2001年实现产值5013万元,利税462万元。(见彩色插页第38页)
  鲁西板簧厂私营企业。位于阳谷县阳谷镇辛菜郭村。始建于1995年。该厂下设板簧、铁锹两个分厂。2001年,有从业人员70余人,技术人员8人。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总投资21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60万元。主导产品有铁锹、镰刀、弓子板。2001年实现产值803万元,利税34万兀。
  阳谷县定水镇孙胡同铸造厂私营企业。位于阳谷县定水镇政府驻地,建于1994年5月。2001年,有员工120人。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固定资产200多万元。主要机械设备有熔铁炉1台(套),车床12部,钻床5部,模型1000多套。产品主要有农用三轮及汽车铸件、挂面机、面条机铸件等。2001年实现产值650万元,利税57万元。
  东阿县兴华物资回收利用有限公司私营企业。位于东阿县姜楼乡私营工业园内。始建于1995年。是一家集废旧钢铁回收、碳钢球半成品制造及销售于一体化的综合性公司。2001年,有从业人员85人。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固定资产1100万元。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2472万元,利税308万元,上交税金136万元。
  东阿县金兴物资回收有限公司私营企业。位于东阿县刘集镇工业园区。建于1996年5月。是一家集废旧钢铁回收、加工及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司。2001年,有员工25人。占地2万平方米。总资
  产3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7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972万元,利税227万元。
  东阿县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私营企业。位于东阿县姜楼乡政府所在地。始建于1993年6月,原名东阿县第一轧钢厂。2001年,拥有固定资产600万元, 生产高精度、各种规格的角钢、扁钢、槽钢等优质产品近20个,实现销售收入2457万元,利税326万元,上交税金138万元。
  在平县金塔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私营企业。位于在平县韩集乡工业区内。始建于1998年。2001年,有员工50人。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主导产品为钢板条加工,年生产能力5000吨。2001年,实现产值1740万元,利税46万
  兀。
  高唐县西北轴承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位于高唐县张庄乡政府所在地。建于1998年2月。2001年,有员工50余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名。占地面积5134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总资产180万元。主要设备有各种机床及专用设备30台(套)。主要产品有离合器、机油泵、各种水泵,年产量46万套。实现产值748万元,利税21万元。
  高唐县华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私营企业。
  位于高唐县城城南。建于1993年。2001年,有员工400人。占地面积1.9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600平
  方米。总资产660余万元。主要产品为农用车离合器、刹车器。完成产值5676万元,实现利税260万元。2000年荣获市级“明星私营企业”称号。
  高唐县高析量具仪器公司私营企业。位于髙唐县赵寨子乡政府驻地南。建于1992年10月。2001年,有员工100人。占地面积1.98万平方米,建筑面
  华风机械公司质量检验工序积9500平方米。拥有国内外先进加工设备,主要生产转塔式万能铳床、花岗石测量平台量具等产品。实现产值1420万元,利税167万元。
  化学工业1949年前,境内无化学工业,仅有一些个体生产,或从植物中提取原料用来染布;或以土法熬制芒硝、火硝,作为制造炸药、烟花、鞭炮的原料;或用天然矿物及有毒植物防治病虫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全区的化学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变了生产规模小、产品品种少、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低的状况,逐步形成化工原料、化肥、化工材料、精细化工、橡胶加工、化工机械等行业比较齐全、品种多样的基础工业。尤其是支农化工、无机化工原料、精细化工的发展,对支援农业、造纸、轻纺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至2001年底,市化工系统拥有特大型企业1家、大中型企业9家、小型企业6家,共有职工11094人,固定资产23.16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4.9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7.2亿元,实现利税9796万元。有化肥、化工材料、农药、无机化工、有机化工、化工材料、精细化工、橡胶加工、化工机械制造等十余个行业,有鲁西化肥厂、东阿化肥厂、阳谷化工厂、莘县化肥厂、莘县精细化工厂、平阴化肥厂、聊城化工厂、聊城化工机械厂、聊城锅炉厂、聊城硫酸厂十余个市直属企业。主要产品有烧碱、液氯、盐酸、硫酸、二氯异氰尿酸钠、硫基三元复合肥、尿素、碳酸氢铵、糠醛、玉米淀粉、磷酸氢钙、苯肼、震动器软管、农用车轮胎、桥梁及首轨支座、工业泵、锅炉、压力容器、钢管杆、铝塑复合管、竣甲基纤维素等,其中糠醛、苯肼、氯化苄、二氯异氟尿酸钠、竣甲基纤维素、震动器软管等为出口产品。合成氨年生产能力达到74万吨;尿素年生产能力达到94万吨;磷肥年生产能力达到40万吨;硫基三元复合肥年生产能力达到60万吨;硫酸年生产能力达到59万吨;烧碱年生产能力达到4万吨;竣甲基纤维素年生产能力达到1500吨;二氯异氰尿酸钠年生产能力达到800吨;盐酸年生产能力达到5万吨;液氯年生产能力达到2.5万吨;油漆年生产能力达到3万吨,其中“洪流”牌高档轿车漆获“省优产品” 称号;化工机械,除具备工业泵生产能力外,又新增了生产BR1级压力容器、钢管杆及铝塑复合管的能力。2001年,市化工系统总资产29.1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1.67亿元,利税1.36亿元。
  化肥制造业聊城市化肥制造始于1959年,当年聊城、临清、高唐各自建立了钙镁磷肥厂。生产磷肥,为聊城化肥生产之始。1967年5月,聊城化肥厂建成
  投产,始产氨水,是境内现代化生产化肥的起点。1971〜1979年,全区8县化肥厂及鲁西化肥厂相继建成投产。1994年5月、1997年7月、1998年8月,鲁西、平阴(后被鲁西集团兼并)、东阿化肥厂相继生产尿素;1998年7月,阳谷化工厂年产30万吨硫基三元复合肥项目建成投产。至此,全市化学肥料工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2001年底,全市化学肥料工业已具有合成氨74万吨、碳铵33万吨、尿素94万吨、多元素复混肥3.3万吨、硫基三元复合肥60万吨的年生产能力,有鲁西化肥厂、东阿化肥厂、平阴化肥厂、阳谷化工厂、莘县化肥厂、在平化肥厂、聊城化肥厂、聊城硫酸厂等生产企业,鲁西化肥厂、阳谷化工厂分别新建了30万吨硫基三元复合肥和30万吨喷浆造粒复混肥项目。200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04亿元,利税7371万元。
  鲁西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国有控股大型股份制企业。位于聊城市鲁化路68号。是经中国证监会监发[1998]126号、证监发字[1998]127号文批准,由聊城鲁西化工集团总公司作为发起人,以鲁西化肥厂、东阿化肥厂两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性资产投资,采取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公司。公司于1998年5月25日公开发行人民币A种股票500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为20000万股。1999年5月31日,根据财政部财评字 [1999]315号文,购买了鲁西化工集团总公司所属阳谷化工厂的第一期硫酸钾复合肥及配套的硫磺制酸、余热发电装置。至2001年,有职工3651人,拥有资产
  总额14.33亿元。主要产品为尿素、碳酸氢铵和硫酸钾复合肥,年产合成氨40万吨、尿素50万吨、碳铵35万吨、硫酸钾复合肥30万吨。2001年实现工业产值4.5亿元,销售收入5.3亿元,利税4801万元。公司生产的“丰叶”牌尿素和硫酸钾复合肥被评为山东省首批无公害系列专用肥。
  鲁西化工集团总公司莘县化肥厂国有中型一类企业。位于莘县东郊。始建于1970年,时为莘县
  鲁西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化肥厂。主导产品为合成氨,年生产能力为3000吨;后改为利用天然气生产碳酸氢铵,年生产能力1万吨;因气源不足,于1996年停产。1998年底,被鲁西化工集团总公司收购,组建成鲁化集团莘县化肥分厂。主导产品为液体合成氨,副产品为碳酸氢铵。具有年产合成氨6万吨的能力。2001年,有职工494人。占地面积为6.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5000万元。
  鲁西化工集团总公司阳谷化工厂国有大型二类企业,鲁西化工集团子公司。地址在阳谷汉桥路77号。前身为鲁西化工总厂,始建于1976年。1995年11月加入鲁西化工集团总公司,改为现称。2001年,有职工14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60人。占地面积3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4.5亿元。主要产品已达到年产60万吨复合肥、30万吨硫酸、8万吨水泥、6000KW余热发电的生产能力。2001年实现产值1.85亿元,销售收入2.01亿元。
  鲁西化工集团总公司东阿化肥厂国有大型一类企业,鲁西化工集团子公司。地址在东阿县城阿胶街96号。前身为东阿县化肥厂。1972年建成投产,年生产能力为3000吨合成氨,后改产碳酸氢铵。1992年5月加入鲁西化工集团总公司。1998年5月,
  与鲁西化肥厂共同组建山东鲁西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并上市。形成具有25万吨合成氨、40万吨尿素、12万吨硫酸的年生产能力。40万吨尿素生产装置达到全国一流水平。2001年,有职工1800人。占地2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6亿元。实现产值3.53亿元,销售收入4.53亿元,利税5458万元。
  鲁西化工集团总公司平阴化肥厂国有中型一类企业,鲁西化工集团子公司。地址在平阴县青龙路15号。前身为平阴县化肥厂。1997年7月,被鲁西化工集团兼并。形成合成氨10万吨,尿素15万吨年生产能力。2001年,有职工1100名。占地面积
  167712.4平方米。总资产1.8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88亿元,利税542万元。
  临清市丰源复合肥厂集体小型二类企业。位于临清市大辛庄办事处。始建于1996年10月。2001年,有职工385人。占地面积9.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565万元。拥有年产10万吨复合肥生产线2条。主要产品有25%~45%各类复合肥、复混肥、各种专用肥、中微肥及彩印塑编袋。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5320.6万元,利税1169.9万兀。
  在平化肥厂国有中型一类企业。位于在平县城东郊。始建于1968年,1970年5月建成投产。原为年产合成氨3000吨的小氮肥企业,后改产碳酸氢铵,年生产能力6万吨。2001年,有职工1430人。占地面积13.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1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4576万元,销售收入4846万元。产品“在丰” 牌农用碳酸氢铵曾获省优、部优和“质量免检产品”称号。
  高唐化工总厂国有中型二类企业。地址在高唐县官道北街5号。其前身是高唐县化肥厂,始建于1973年,1975年11月投产。主要产品是合成氨,年生产能力为5000吨,后改产碳酸氢铵。1986年改为高唐县化工厂,主要产品是糠醛,年生产能力为5000吨。1999年7月改为高唐县化工总厂,形成年产10万吨有机复合肥、3000吨氯化胆碱的生产能力。2001年, 有职工588人。占地10.7万平方米。拥有资产8000万元,各种设备230台(套)。完成产值2993万元,实现销售收入4527万元,利税529万元。
  有机化工工业境内有机化工工业发展较晚,生产规模较小,且品种较少。主要有电石、乙炔气、糠醛、
  357缩呢剂、竣甲基纤维素、氯化苄和二氯异氟尿酸钠等。1976年东阿焦化厂始产电石,因质量差、耗电高、供电紧,1979年停产。1986年12月,聊城化工机械厂建成年产乙快气23万立方米的生产车间,1987年3月投产。1986年,高唐化肥厂转产糠醛,年产能力为700吨,2001年底已扩大至年产量5000吨。1986年,聊城地区化工研究所完成缩呢剂科研项目后,在聊城化工厂建1000吨装置,后在化工局院内建成500吨装置。1986年,莘县化工厂始产3个系列10个规格的羧甲基纤维素,年产能力达1500吨。1985年、1986年冠县化肥厂、在平化工厂先后建成年产1000吨脂肪酸装置,后因原料紧张停产。1988年,聊城化工厂建成年产200吨氯化苄装置,2001年底达到5000吨能力。1989年建成年产100吨二氯异氰尿酸钠装置,2001年底达到2500吨能力。2001年全市完成工业产值2.63亿元,实现利税664万元。
  无机化工工业境内无机化工工业有硫酸、盐酸、烧碱、无机盐及单质产品。制酸业始于1958年,聊城化工厂曾用土法生产,1962年停产。1975年,省、区、县三方投资165万元,建成年产6000吨的聊城硫酸厂。1989年,阳谷鲁西化工总厂达到年产2万吨硫酸能力。1996年东阿化肥厂新建年产4万吨硫酸装置。至2001年底,全市硫酸生产能力已达40万吨。盐酸的生产始于1958年,在平化工厂用土法生产,1961年停产。1970年原聊城农药厂用合成法生产盐酸。1997年,随着阳谷化工厂硫基三元复合肥的生产,该厂又副产盐酸。至2001年底,全市盐酸生产能力已达5万吨。1986年,聊城化工厂生产次氯酸钠。1977年聊城硫酸厂、鲁西化工厂相继生产液体亚硫酸铵。1967年、1977年聊城、临清先后建成氧气厂。2001年,全市完成产值2.01亿元,利税2390万元。
  聊城兰威化工有限公司国有控股大型二类企
  业,鲁西化工集团子公司。地址在聊城市东昌东路3号。始建于1958年,名为聊城农药厂,主要生产“六六
  六”农药。1976年改名为聊城化工厂,主要产品是烧碱、液氯、盐酸。1998年9月被鲁西化工集团兼并,后陆续改名为鲁西化工集团聊城化工厂、鲁西化工集团总公司聊城热电有限公司,2001年底改现名。是一家多产品综合型化工企业。2001年,有职工1106人。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拥有资产1.63亿元。形成年产3万吨烧碱、2.5万吨盐酸、1.5万吨液氯、500吨氯化聚乙烯、500吨氯化橡胶、1.2万KW热电的生产能力。实现工业产值1.19亿元,销售收入9905万元,利税2114万元。
  鲁西化工集团莘县精细化工厂国有中型一类企业。位于莘县北环路东首。前身是山东鲁西精细化工总厂。1999年2月被鲁西化工集团总公司收购, 改为现称。2001年,有职工621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8人,工程师56人,技术人员269人。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8000万元。具有年产8万吨玉米淀粉、2000吨羧甲基纤维素、5万吨葡萄糖浆、2万吨莲蓉豆沙的生产能力。其中8万吨玉米淀粉精细化工联合工程引进美国道尔公司的主机设备和全套技术, 具有世界先进水平。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503.87万元,利税10万元。
  聊城市硫酸厂国有大型二类企业。位于聊城市建设路西首路南。建于1975年。是集化工、化肥、纺织袋、饲料添加剂、建材水泥、有色金属等6大行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2001年,有职工1080人。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6亿元。拥有年产3
  万吨饲料及磷酸氢钙、6万吨工业硫酸、1.2万吨电解金属锌、12万吨硅酸盐水泥等系统生产装置。2001年实现工业产值3083万元,销售收入2652万元。
  临清洪流化工总公司国有中型一类企业。地址在临清市更道街248号。始建于1992年。2001年,有职工480人,占地面积3.8万平方米,拥有资产
  3588025万元。主导产品有高档轿车、豪华客车、摩托车、轻工机械设备、家电、船舶、飞机等工业产品用漆,有丙烯酸、聚氨酯等八大系列上千个花色品种,年生产能力达3万吨以上。2001年实现工业产值2042万元,销售收入2088万元,利税203万元。
  景阳冈橡胶总厂中型二类集体企业。地址在阳谷县育才街183号。前身系阳谷橡胶厂,始建于1971年,1995年5月更为现名。2001年,有职工500人,其中各类技术人员45人。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049万元。主导产品有振动器软管、普通V带、农用轮胎、氯烯橡胶(该新材料获国家科技金奖)。200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024万元、销售收入2083万元,利税28万元。企业曾被中国企业认定委员会评为“中国最佳企业形象AAA级”。
  茌平齐鲁橡胶制品有限公司股份制小型企业。位于在平县中心街北首。1999年初,由山东省橡胶工业总公司和在平县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前身是在平振兴橡塑制品有限公司,始建于1994年。2001年,有职工60余人。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1700万元,注册资本1726万元。主要设备有全自动抽真空平板硫化机、开放式炼胶机、电热平板硫化机、切边机等。主要产品有:橡胶油封、公路和铁路桥梁用的板式橡胶支座、铁路用轨枕垫、医用橡胶瓶塞、汽车用橡胶制品等,其中汽车用橡胶消音器、防撞器等产品出口美国。年产支座50立方米,胶塞1000万只,汽车用橡胶件700万件。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540万元,利税10万元。
  高唐县塑料容器厂国有小型二类企业。位于高唐东郊开发区。为高唐县粮油集团跨行业的企业。始建于1995年。2001年,有职工180人。其中技术人员36人。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固定资产680万元。拥有组合插接件和冷压连接工艺技术,CASTINC350全自动电脑裁线机、组合式全自动脱皮机、瑞士CS9050型全自动电脑裁线设备等系列相关设备,具备对线束的设计及开发能力。主要产品有中空塑料制品、注塑制品、汽车农用车线束总成、塑料接插器及系列端子、连接软线(阻燃)、车辆灯具等6大类50多个品种。产品质量已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 SCZ59-82包装标准和食品包装用PVC树脂卫生标准。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544万元,利税12万元。
  乡镇化学工业境内乡镇化学工业起步较晩。1979年,有橡胶制品企业6家,员工156人,总产值59万元。塑料制品企业4家,员工46人,总产值57万元。1985年,有橡胶制品企业7家,职工122人,总产值62万元。塑料制品企业3家,职工80人,总产值26万元。从1986年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将化学工业作为乡镇发展重点。到1988年,境内乡镇化工企业发展到144家,职工2223人,总产值3310万元。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家对“十五小”企业进行整顿,部分化工企业关、停、并、转。到2001年,聊城市乡镇化学工业企业11家,员工931人,实现总产值8110万元, 增加值1609万元。其中,乡镇塑料制品业有企业3家,员工290人,总产值1399万元,增加值376万元。乡镇橡胶制品业有企业3家,职工88人,总产值731万元,增加值147万元;乡镇肥料制造业有企业7家,职工405人,总产值1123万元,增加值246万元。乡镇化学农药制造业只有阳谷中石化工有限公司1家, 有员工31人,总产值405万元,增加值81万元。形成了阳谷中石化工有限公司、莘县古云炼油厂、阳谷仙农塑料有限公司、聊城钾肥厂、富苑化工厂等龙头企业和莘县妹冢、大张家、阳谷阁楼等化工生产群体。
  聊城昌裕集团有限公司股份制企业。位于东昌府阎觉寺镇嘉明工业园内。前身为聊城油漆厂,建于1984年。1999年改制为现名。至2001年,有员工1000余人,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总资产2亿元。主要产品为“齐鲁”牌油漆、涂料, “齐鲁”牌系列油漆,有醇酸树脂漆、氨基树脂漆、硝基漆、聚氨脂漆、环氧树脂漆、丙烯酸树脂漆、汽车专用漆、乳胶漆等。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1.85亿元,利税1076万元,工业增加值5961万元。
  冠县国强塑料厂私营企业。位于冠县冠城镇政府所在地。始建于1994年。2001年,有员工120人。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固定资产186万元。拥有大型设备4台(套),中型设备5台(套)。主要产品有100余种规格的微膜、农用膜、韭菜专用膜、大棚无滴膜等。2001年实现产值
  临清洪流化工总公司2836万元,利税128万元。
  莘县蓝盾化工有限公司私营企业。位于莘县古云镇西池村。始建于1999年8月。2001年,有员工人数38人。占地面积9600平方米。固定资产210万元。主要生产汽油、化工原料、液化汽等。2001年实现产值2120万元,利税173万元。
  鲁西化工总厂小型民营企业。位于阳谷县城南关。建于1997年4月。2001年,有员工118人,其中,中、高级技术人员7人。占地面积1500多平方米。固定资产60万元,流动资金130万元。主要产品为过磷酸钙。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625万元,利税36万
  山东中石化工集团公司大型二类集体企业。为国家农药生产定点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位于阳谷县石门宋工业区。核心企业山东中石化工有限公司,始建于1991年。集团公司下辖山东阳谷化工厂、山东中石化工有限公司、聊城华威公司、聊城地区农药研究所等6个公司(厂、所)。主要从事农药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农药助剂、聚酯包装瓶、胶粘剂等7大系列30多种产品的生产、研制和开发。先后开发出90%乙草胺原油、25%辛灭利乳油、30%灭蛉光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苯噻草胺 (水田专用除草剂)等十几种“石威”、“中石”牌系列产品。产品获“国际博览会金奖”、“埃及金字塔奖”、“巴黎国际博览会金奖"、"99’国际化学工业科技成果博览会优秀成果金奖”、“山东省名牌产品”等称号,并通过 IS09002系列质量标准体系认证。因产品高效、低毒、性能好、用药安全等优点,畅销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企业先后被评为“全面质量管理达标企业”、“全国乡镇化工先进企业"、“AAA级信誉企业”、“省级重点守信用企业”。2001年,有员工7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428名。占地面积9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3800万元,无形资产7.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6263万元,利税525万元。
  东阿县铜城塑料纺织厂集体企业。位于东阿县铜城镇杨庄村。始建于1990年8月。2001年,有员工260人。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860万元。有各种塑料加工机械设备及塑料拉丝机、涂膜机、切割机等60多台(套)。主要生产水泥袋、化肥袋、涂塑袋、磷肥袋、复合袋、棉纱袋、包装袋及顶棚、棉包等产品,已成为集拉丝、编织、成型于一体的重点骨干
  企业。年产量1000万米。2001年实现产值863万元,利税68万元。
  山东省吉地尔复合肥厂私营企业。位于高唐县城北308国道与105国道交汇处。1993年建厂。2001年,有员工500余人。占地面积3.47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500余万元。拥有年产50万吨美国BB肥生产线1条,年产10万吨复合肥生产线3条。主要产品为高浓度吉地尔系列复合肥。2001年实现产值12.18亿元,利税135万元。
  高唐县塑达塑料厂私营企业。位于高唐县105国道西。始建于1996年6月。2001年,有员工50多人。占地面积达6000平方米。固定资产260万元。主要产品有地膜、大棚膜、无滴大棚膜(4~14M)。2001年实现产值967万元,利税62万元。
  咼唐县顺达塑料制品厂私营企业。位于高唐县城西三十里铺镇政府驻地。始建于1995年。2001年,有从业人员120人。占地面积1.9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240万元。拥有生产设备20多台(套)。主要生产农用车配件产品,农用车仪表盘、内板、密封、胶条、塑钢门窗等塑胶产品。2001年实现产值1236万元,利税72万元。
  纺织工业明代,境内棉产居山东6府之首,丰富的棉花资源使纺、织、染等家庭手工业随之勃兴,出现了家家纺车转,户户机杼声,土坊、土织、土染配套发展的景象,在家庭手工业基础上形成的私营纺织业作坊不断涌现。民国时期,小型官办纺织厂和私营棉纺织厂、针织厂并存。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内,广大军民自己动手,土法上马,纺丝织布,为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纺织业的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1952年成立了几处棉织生产合作社。1955年,有棉织、针织生产合
  360作社7处,织机213台。1958年,开始建设机械化国营纺织企业。至1959年,全区有纺织企业11家,完成产值530万元。1960~1962年,对纺织业实行关、停、并、转,纺织工业发展处于低潮。1963~1965年,纺织工业开始回升,青岛国棉三厂、济南国棉三厂分别在临清、高唐建立分厂。1966~1977年,纺织工业有了较快发展。1972年,青岛国棉三厂临清分厂迁到聊城, 建立聊城棉纺织厂。1977年,莘县、冠县、阳谷棉纺织厂建立,聊城地区纺织工业企业发展到27家,职工1.2万人,棉纺锭10.19万枚,织布机3110台,完成工业总产值1.09亿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纺织工业出现大发展的势头。全区6大棉纺织厂以及针复制、毛纺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并新建高唐、莘县、冠县针织厂。1979~1985年,全区先后有5家企业的20种纺织产品被评为省优、部优,工业总产值每年递增10.7%。至1986年,全区有纺织企业37家,职工2.6万人,实现工业总产值3.1亿元。1986年后,由于棉纺能力迅速膨胀,纺织市场严重疲软,纺织工业生产陷入困境。至1998年,全国纺织行业压锭、减员、增效,聊城市共压缩落后棉纺锭6万枚,分流安置职工1.1万人,从而使纺织工业结构得到调整,经济效益逐步回升。至2001年,全市有县属以上纺织工业企业20家,分为8个小行业,包括:棉纺织企业7家、单(色)织企业5家、印染企业2家、毛纺织企业2家、针织企业和针复制企业各1家、麻纺织企业1家、服装企业1家; 职工3.8万人;总资产14.46亿元;棉织机6218台,毛织机142台。主要产品生产能力达到棉纺环锭325308枚,气流纺10152头,印染能力5300万米,粗毛纺锭5520枚,针棉织品折纱能力5000吨,服装1000万件。经过企业改革,出现股份制企业7家,中外合资企业3家,外商独资企业1家,租赁企业8家。2001年,全市纺织工业完成总产值29.8亿元,实现利税2.4亿元。成为聊城市重点行业之一。在全省同行业中,棉纺锭列第3位,纺织总量占第9位,实现利润占第7位。
  聊城棉纺织厂国有大型二类企业。地址在聊城市兴华西路32号。1972年2月28日在青岛国棉三厂临清分厂的基础上迁移聊城而建立。1975年正式投产。1982~1988年扩建2万枚纱锭,345台布机。1991年组建华聊纺织有限公司,规模1万枚纱锭,扩建56时布机92台,75时布机100台,压缩纱锭1万枚。1999年通过了 IS09002质量标准体系认证。2000年8月以有效资产与香港华润纺织品有限公司合资,组建聊城华润纺织有限公司,该厂占股15%。形成4.3万枚纱锭、800头气流纺、1000枚线锭、1086
  台布机的规模。主要产品是棉纱、棉布、缝纫线。至2001年,在册职工2948人,离退休人员517人。占地面积15.45平方米。资产总值1.9亿元,其中固定资产1.45亿元。
  聊城华润纺织有限公司股份制企业。地址在聊城市兴华西路32号。2000年8月,由香港华润纺织品有限公司和聊城棉纺织厂合资组建。注册资本4100万元,其中华纺出资3485万元,占85%;聊城棉纺织厂出资615万元,占15%。至2001年,公司员工2455人。占地面积10.33万平方米。有纱锭4.3万
  枚,转环纺800头,织机1086台,其中属世界先进水平的瑞士清钢联生产线1套,ESPERO自动络筒机7台,韩国LM倍捻机4台,瑞士乌斯特试验仪和全自动单强测试仪各1台(套),国产最新FA系列2.3万纱锭精梳机6.5套。主要产品为纯棉、涤棉、人棉、纯涤、涤粘等5大系列50多个品种的纱、线、布,年生产纱6400吨,各种坯布3000万米。2001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819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1亿元,利税778万元。
  东昌府区第一棉花加工厂中型二类集体企业。地址在聊城市育新街8号。始建于1954年。2001年,有职工576人。占地面积25588平方米,建筑面积8854平方米。资产总值1.1亿元。拥有1.58万枚纱锭和2套捻线设备。主要产品为化纤纱,年产化纤纱1062吨。2001年实现工业产值1222.6万元,上交税金57.46万元。
  临清市鳏鹏实业有限公司股份制小型企业。地址在临清市先峰路67号。前身为临清棉纺织厂,国有大型企业,始建于1967年。2000年分离改制组建现公司。2001年,有职工600人,其中技术人员30人。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总资产3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900万元。主要设备有纺纱、织布机950余台(套)。主要产品为棉纱、坯
  聊城华润公司精纺车间布,年产量1800吨。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7001万元,利税882万元。
  冠县第二棉纺织有限公司股份制大型二类企业。地址在冠县柳林镇二棉路1号。前身是冠县二棉总厂,始建于1952年。1998年通过整体出售方式改制为现称,下设2个分厂、3个分公司。2001年,有职工1500人。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总资产2300万元。拥有棉纺设备环纺锭3万枚。所属龙威巾被有限公司,拥有漂染设备120台(套),产品为提花、印花、彩条、断档等款式的毛巾近百种,年生产能力400吨;美冠工艺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玻璃钢系列产品,包括玻璃钢果皮箱系列、玻璃钢特型仙人掌系列、动物造型系列等,还承揽大型广场玻璃钢广告、公益广告;土而奇特禽置业有限公司,存栏有长毛兔、獭兔10000只,种鸵鸟280只,美国七彩山鸡、鹧鸪等30000羽,是华北最大的特禽养殖基地。2001年,总公司实现产值8200万元,利税268万元。
  冠县第四棉纺织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制企业。组建于1998年。位于冠县贾镇镇政府所在地。前身为始建于1963年的冠县第四棉花加工厂。2001年,有职工750人,其中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56人。占地面积8.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2100万元。主要生产设备有细纱机45台,粗纱机10台,梳棉机36台,并条机9台,消光机1台。主要产品有涤棉混纺、粘棉混纺、纯棉纱3大系列15个品种,年生产能力3500吨。2001年完成工业产值5687万元,销售收入5418万元,利税339万元。
  莘县棉纺织厂国有中型一类企业。地址在莘县振兴街150号。始建于1976年。2001年,有职工32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06人。占地面积23万
  平方米。总资产3.6亿元。拥有环纺锭5.33万枚,织布机432台、精梳机2套、气流纺672头和在国际国内
  属先进的UST检测设备,瑞士清钢联生产线1套,德国自动络筒机4台。产品分为纯棉纱布、涤棉纱布4大类20多个品种。年产各类纱线10000余吨,宽幅细布900万米。2001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088万元,销售收入18946万元,利税1207万元。其中32支纯棉精梳纱曾获省优质产品,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T/CJ80纱,填补了聊城市的一项空白。
  莘县十八里铺棉厂集体企业。位于莘县十八里铺乡政府所在地。建于1988年8月。2001年,有职工129人。占地面积73260平方米,建筑面积16500平方米;总资产494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940万元。主要产品为棉花、脱水菜、塑料。2001年实现产值750万元,利税35万元。
  阳谷顺达纺织有限公司股份制企业。地址在阳谷齐莘路1号。前身是阳谷县第三棉纺织厂,建于1988年,1998年改制为现称。2001年,有职工800人。占地面积6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固定资产4000万元。主要产品有T/C6O支、45支、33支,C32支、21支,OE10支、7支。年产优质纱4200吨,实现销售收入4858万元,实现利税267万元。
  在平县第三油棉加工厂中型二类集体企业。位于在平县肖家庄乡政府所在地。建于1981年。至2001年,职工580人。占地面积18.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000万元。主要生产设备有轧花机、剥绒机、清绒机、打包机、剥壳分离机、轧坯机、榨油机、环纺机、汽纺机、织布机、缝纫机等。年生产棉纱920吨,皮棉、短绒500吨,牛仔布18万米,服装3.8万件,棉籽187吨。2001年实现产值2034万元,利税61万元。
  高唐县棉花一厂中型二类集体企业。始建于1952年。地址在高唐县时风路26号。至2001年,职工532人。占地面积59940平方米,建筑面积33966平方米。固定资产2788万元。下属单位有:塑料纺织厂、平板玻璃厂、冷藏厂、2个棉花收购加工站、1个木制品加工车间、日处理50吨浸出油车间和占地8658平方米的农贸批发中心、宾馆饭店。拥有2台121型轧花机、3台油压式打色机、18台剥绒机、3台90片轧花机、1套提净回收设备。主要产品有:皮棉、短绒、食用油、纺织袋、平板玻璃、雪条棒等。200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404.6万元,实现利税9.3万元。
  362高唐棉纺织厂国有大型二类企业。地址在高唐县城金城路37号。始建于1966年。2001年,有职工3400名,工程技术人员320名。占地面积17.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5亿元。拥有棉纺锭55780枚,线锭5320枚,有梭织机、喷水织机、毛巾织机1332台,精梳机8套及配套齐全的色织、针织设备。年生产各类纱7500吨,各类布4000万米,尼龙塔夫绸1300万米,毛巾400万条,各种针织内衣66万打。产品销往美国、日本、韩国、香港、台湾、东南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2001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338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5095万元,利税738万元,出口创汇565万美元。18.5tex睛纶针织用纱,1980年被评为纺织部优质产品,1987年被评为省优产品;“白鹦鹉”牌18.2tex针织纱,1990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2001年企业被评为省级先进企业。
  聊城金纬纺织品有限公司股份制企业。地址在聊城市付花路41号。前身为聊城毛纺织厂,始建于1972年,2000年9月改为金江纺织品有限公司,2001年底改制为现名。有员工1888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20余人。占地面积8.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6万
  平方米。总资产1.26亿元。拥有各类设备600余台 (套);年产粗纺呢绒160万米。服装加工为其主导产
  品,兼营民用毛毯、化工助剂、洗涤用品、塑料制品、机械加工等。产品岀口日本、美国、韩国、南非、中东、东欧、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4217万元,利税235万元。企业于1999年通过了 IS09002系列质量标准体系认证。
  聊城宏润印染有限公司股份制企业。地址在聊城市振兴路65号。前身为聊城印染厂,1978年建厂,国有中型一类企业。1998年采取剥离租赁的形式进行了改制,组建了现公司。2001年,有员工21103人。占地面积87813平方米。资产总额6676万元。拥有180生产线和110生产线,2条印染线年产印染布3000米。主要产品有多种规格工艺布、印染、灯芯
  绒服装面料,还兼营席梦思床垫等,其中工艺布在山东、河北、江苏等地享有盛誉。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9302万元,利税1419万元。
  临清市汇通纺织集团中型二类集体企业。地址在临清市西门里街59号。前身为临清中型棉花加工厂,始建于1952年,1997年改为临清鲁西棉纺厂,1999年组建集团改为现名。2001年,有职工2200人。厂区面积3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主要设备有清梳联纺织设备、德国进口大园针织机、“三相萃取,棉粕脱毒”设备等。主要产品有皮棉、棉纱、针织服装、棉(豆)粕、食用油等。2001年实现产值3.7287亿元,利税3024万元。
  临清市服装厂小型股份制企业。地址在临清市永青路东关街856号。始建于1958年,于1999年改制。2001年,有员工395人。占地5400平方米,建筑面积4860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34.4万元。有各种设备260台(套),其中高速平缝机180台,三线、四线、五线包缝机55台,双针机16台,其他服装针织专用设备11台,进口床上制品专用检针器2台。年产床
  金纬公司纺织车间
  宏润公司生产车间上制品200万件,产品90%以上销往日本市场。2001年完成工业增加值720万元,出口交货值4180万元, 销售收入4172万元,实现利税150万元。
  乡镇纺织工业聊城是传统的产棉区,纺织工业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聊城乡镇纺织企业发展较快。1978年有乡村纺织企业16家,职工644人,产值206万元。1989年,企业发展到243家,职工1.46万人,产值1.81亿元。随后几年,按照国家政策进行结构调整和企业改制,一部分企业 “关、停、并、转”,一部分企业出售给个人经营。2001年,聊城市乡镇企业有村办纺织企业7家,职工600人,产值2995万元,增加值642万元。
  临清市第二色织厂私营企业。地址在临清市大众路1050号。始建于1988年5月。2001年,有员工3000人,其中各类技术人员120名。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总资产5500万元, 其中固定资产3600万元。拥有1.6万纱锭、955台织布机、140台(套)辅助设备、先进的英国产筒子染纱设备,形成了集纺、染、织于一体的生产线。主要产品为8个规格86个花色品种的纯棉色织床单格布。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9300万元,利税1218万元,上交税金716万元。厂内建有“宛园”,内设“热带鱼馆”、“奇石馆”、“运河资料馆”和“名人书画碑廊”,被誉为“花园式工厂”。系全国500家最大私营企业之一,山东省百强私营企业之一。(见彩色插页第32页)
  临清市经纬染织厂私营企业。位于临清市永青路南首。建于1999年5月。2001年,有员工500人。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各类织机328台。主要生产纯棉色织格绒布和涤棉坯布两大类产品。2001年实现产值2462万元,利税99万元。
  临清市第六棉纺织厂集体企业。位于临清市红星路东首火车站西侧。建于1986年。2001年,有员工33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0名。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拥有总资产1600万元。主要生产优质纯棉系列棉纱,年生产棉纱1800吨。2001年实现产值5107万元,利税506万元。
  冠县第一地毯厂集体企业。位于冠县兰沃乡大曲村。建于1988年。2001年,有职工210人;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165万元。拥有机台800部。主要产品有90道
  纯毛地毯和106道纯毛地毯。实现产值1860万元,利税212万元,出口交货值1800万元。
  莘星纺织印染有限公司股份合作制企业。位于莘县十八里铺镇。原名莘县纺织印染厂,集体企业, 始建于1987年,2000年改制为现名。至2001年,有员工2100人。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总资产52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4000万元。主要设备有织布机810台(套),印花生产线2条。主要产品为色织布,年产量1600万米;印花布,年产量2000万米,产品销往全国各地。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1.26亿元,利税1377万元,工业增加值1.27亿元。
  景阳冈针织厂集体企业。位于阳谷镇政府驻地。始建于1992年,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针织大园机、横机及缝制设备。2001年,从业人员380人。占地面积3.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固定资产1580万元。生产线5条。年产大园机坯布1000吨,各种高、中档针织外衣20万打,产品80%外销。实现产值1897万元,利税36万元。
  在平县华博棉纺有限公司私营企业。位于在平县博平镇北关。前身为博平棉纺厂,建于1987年,1998年改制为现名。至2001年,有员工2496人。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总资产1870万元。主要生产16支、21支、28支环锭纺纱和7支、10支环杯纺纱。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2188万元,上交税金187万元。
  高唐县华光提花织物厂私营企业。位于高唐县城西三十里铺大马个体私营经济园区。始建于1995年。2001年,从业人员120人。占地面积6688平方米,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固定资产160万元。拥有综合设备15台(套)。主要产品是提花彩条绒毯。2001实现产值797万元,利税37万元。
  医药工业境内医药产品的生产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远在战国时期,东阿故城即今阳谷阿城镇就有以驴皮熬制阿胶的作坊,其熬胶水源古阿胶井至今尚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医药工业得到快速发展。20世纪50年代,区内先后建立阳谷古井阿胶厂、东阿阿胶厂、临清中药厂。60年代,临清市医疗器械厂、临清药物机械厂建立。70年代,临清东风制药厂、在平制药厂、聊城制药厂相继投产。80年代,东阿县医疗仪器厂建立,在平制药厂更名为华鲁制药厂。东
  364阿阿胶厂生产的阿胶于1980年、1985年两次荣获国家金质奖,临清中药厂生产的健脑补肾丸于1980年、1985年两次荣获部优产品称号。90年代,临清东风制药厂更名为康宁制药厂。东阿阿胶厂改造成东阿阿胶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成为股票上市公司、全国中药50强之一。山东医疗器械厂与烟台有色金属企业集团公司、海南金利工贸实业公司合资创办了聊城鑫源铜业公司。全区医药工业企业发展到16家,地区医药公司所属系统内企业6家。6家工业企业中,以中成药为主要产品的有东阿阿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临清中药厂;生产化学药品的有华鲁制药厂和康宁制药厂;生产医疗器械和制药机械的有聊城鑫源铜业公司和临清药物机械厂。其主要产品有东阿阿胶、复方阿胶浆、EP。、健脑补肾丸、痢必灵、阿胶益寿精、小儿止泻片、代血浆、胃复胶囊、大输液系列产品、甲硝唑、无氧铜杆、压片机、药物粉碎机和切药机等百余个品种。其中,东阿阿胶厂生产的阿胶于1990年荣获国家金质奖。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液体阿胶、在平华鲁制药厂生产的肌苷胶囊、聊城药厂生产的微晶纤维素,1991年均获“省优质产品”称号。1998年华鲁制药厂改制为华鲁制药有限公司。2000年,临清中药厂改制为临清华威药业有限公司。全市医药系统已形成中西药品、医药器械、制药机械、卫生材料、保健品五大类产品,并拓展到化工铜业、酿造、印刷等门类。实现工业技改投入1.21亿元,完成了6个技改项目。研制开发了6个新药产品,其中2个属国内生物制药先进产品。东阿阿胶集团被评为国内阿胶生产企业第一家和全国上市公司50强之一。截至2001年底,医药工业企业固定资产达2.74亿元;职工人数5000余人;实现工业总产值8.0亿元,利税1.88亿元,利润1.19亿元。
  650人。占地面积5.5万平方米。总资产6600万元。主要生产大输液、针剂、胶囊剂、原料药等6大类80多个品种规格的产品。2001年实现产值1.04亿元,利税1450万元,利润809万元。
  聊城鑫源铜业有限公司国有控股中型二类企业。位于聊城经济开发区团结路。前身为山东医疗器械厂,始建于1967年。1994年8月组建公司,更为现名。2001年,有员工453人。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总资产5390万元。主要产品为各种规格紫铜管、制药机械、卫生材料、化工产品、船舶配件、铜塑线等。2001年实现产值1775万元,利税150万元。
  临清华威药业有限公司国有控股中型二类企业。地址在临清市大众路220号。前身是临清中药厂,始建于1958年,2000年3月改制为现名。2001
  年,有员工530人,其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00余人。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总资产4200万元。有批准文号的产品69个,主导产品为健脑补肾丸。2001年完成产值5960万元,利税261万元,利润130.7万兀。
  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国有控股中型企业。
  地址在在平县工交路75号。原名山东华鲁制药厂,始
  建于1977年,1998年改制为现名。2001年,有员工
  临清药物机械厂小型二类股份合作制企业。地址在临清市红星路东关街7号。始建于1969年10月,1999年1月改制。2001年,有职工15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6人。建筑面积2.2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260万元。拥有设备80余台(套)。主要产品有粉碎机、炒药机、制药机械系列产品。2001年产值510万元,利税39万元。
  轻工业境内轻工业是在手工业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境内25处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有大量的商代金属农具。酿酒业、造纸业最早起源于东汉末年。纸扎制品源于南唐时期。现存的聊城宋代铁塔,冶金技艺十分精湛。酱菜的生产最早可
  华威药业部分产品追溯到元代末期。明、清之际,轻工业发展达到全盛时期。在五金制品中,临清王一模镰刀、陈家剪子、毕家兵器、聊城孔家炮刀、冠县弭家菜刀等成为当时的名牌产品,且出现8处规模较大的军铁工厂。酿酒业中,东阿的“曹植醉”、莘县的“屠苏酒”、阳谷张秋镇的“透瓶香”、在平丁块镇的“醉一斗”等,均享有较高声誉,高唐的“柴家贡酒”,为清乾隆三下江南途经高唐的必饮佳酿。食品业中,最负盛名的当属建于清道光年间的临清“济美酱园”,被称为江北四大名园之一。工艺美术业中,临清哈达、阳谷木版年画、聊城牛筋腰带,是蜚声海内外的历史名牌产品。日用化工产品蛤蝌油、雪花膏、肥皂等,在清代以前就有生产和销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手工业者走组织起来的道路,由手工业供销生产小组和供销生产合作社,发展到高级生产合作社。20世纪50~60年代,国营、集体企业相继建立, 并将轻工业分为一轻工业和二轻工业。70年代以来, 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加快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使轻工业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了20多个门类40多个行业300多个花色品种,出现了家用电器、塑料制品、合成洗涤剂、化妆品、电光源、室内装饰等新兴行业,产生了,,铁牛,,牌套筒扳手、,,火轮,,牌液化器瓶、,,箭鱼,,牌钢锯架、“骏马”牌洁晶味精、济美酱甜瓜、景阳冈陈酿酒等30多种国优、部优、省优产品。至2001年底,全市县属以上轻工业企业31家,其中国有大型企业集团4家,包括临清银河纸业集团、高唐泉林纸业集团、在平三九味精有限公司、阳谷景阳冈酒厂。总资产43.4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24.7亿元,实现利税4.7亿元,岀口交货值35.5万美元。
  酿酒工业境内酿酒工业,起源于东汉末年,兴盛于明代,至清末及民国初期,有大小酿酒作坊130余家。1945~1948年,临清、聊城两县,分别在私营酿酒作坊的基础上组建了国营临清酒厂和聊城县酒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酿酒工业快速发展。1958-1971年,阳谷、冠县、莘县、东阿、在平、高唐各县酒厂相继建立。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白酒生产企业在认真总结我国传统酿酒工艺的基础上,积极借鉴现代国家优质白酒酿酒工艺的精华,自成一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酿造工艺和风格,先后推岀了系列高档优质白酒和其他饮料酒。其中,“景阳冈陈酿”、“高唐州陈酿”分别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和铜奖。健身饮料酒阿胶酒,跻身国际市场,深受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欢迎。1984年,聊城啤酒厂正式投产。到1987年,全区酿酒工业生产能力达3万吨/年,主要产品有粮酒、瓜干酒、果酒、健身饮料酒、啤酒5大类100多个品种,有高、中、低档,高、中、低度各种类型。1990年以后,在全国白酒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全市酿酒企业确立了白酒向“优质、低度、多品种方向发展”战略,加快了利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积极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以山东景阳冈酒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酿酒企业脱颖而出,带动了全市酿酒工业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赖茅”、“雁宾”、“东阿王”、“卫河王"、“高唐州”、“冠宜春”、“天赞”、“新星”、“东阿泉”啤酒等地方名牌,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被评为名优产品。到2001年,全市8家酿酒企业,有大型企业1家,中型企业5家;共有职工4698人;总资产5.6亿元,固定资产1.7亿元;年生产能力7万吨。主要产品有粮酒、瓜干酒、啤酒3大类130多个品种,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0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05亿元,利税1.49亿元。
  鲁牌酒业有限公司股份制企业。地址在聊城城内小关街162号。始建于1947年。前身为聊城酒厂,2001年改为现名。至2001年,有员工287人。占地面积3.8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总资产447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649万元。主要产品有 “鲁酒”、“东昌老窖”、“东昌二曲”等3大系列20多个品种,年产白酒能力1500吨。1987年“鲁酒"被中国白酒协会评为全国优质酱香型白酒,“东昌老窖”获全国食品博览会银奖。
  临清市卫河酒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制企业。地址在临清市西门里街209号。前身是临清市酒厂,始建于1945年。1999年3月改制为现称。2001年,有员工500人。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总资产5632万元。有酒精及饮料酒生产设备30余台(套)。白酒生产能力15000吨/年。主要产品有“卫河王"、“卫河陈酿”、“独占鳌头”等,共2大系列90多个品种。200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578万元,实现销售收入9501万元,利税3292万元。
  冠县冠宜春酒业有限公司小型股份制企业。地址在冠县冠宜春路110号。原为冠县酒厂,始建于1958年。1994年改制为现称。2001年,有员工500人。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总资产3400万元。拥有主要酿酒专用设备20余台 (套)。主要产品有“冠宜春”、“珍珠白”2大系列白酒40多个品种。具有年产白酒5000吨的生产能力。200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19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716万元,利税544万元。
  雁宾酒业有限公司股份制企业。地址在莘县县城工农路101号。前身是莘县酒厂,始建于1970年。先以制糖为主,1980年后专产白酒。1993年发展为国有大型二类企业。1994年改制为现名。2000年6月转为民营。2001年,有员工736人。占地面积7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6万平方米。总资产5147万元。拥有酒精、粮酒、大曲酒等全套生产设备。主要产品有:“雁宾”牌各类白酒50多个品种,其中“雁宾特酿”曾荣获省优、部优称号。具有年产各类白酒10000吨的生产能力。200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1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6600万元,利税1418万元。
  东阿县酒厂国有中型一类企业。地址在东阿县文化街180号。始建于1958年。2001年,有员工461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8人。占地面积2.3万平方
  米。总资产7590万元,固定资产3455万元。主要产品有“东阿王”、“曹植醉”、“阿胶酒”3大系列50多个品种。具有年产白酒5000吨,阿胶酒5000吨的生产能力。200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19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5168万元,利税1673万元。1998〜1999年先后被评为“山东一轻工业50强营销企业"、“山东一轻系统双文明优秀企业”。
  东阿阿胶集团东阿泉啤酒有限公司国有控股中型企业。地址在聊城市兴华西路71号。前身为
  聊城啤酒厂,始建于1982年。1993年加入山东东阿阿胶集团,更为现称。2001年,有员工646人。占地
  面积5.6万平方米。总资产7500万元。拥有国内先进的啤酒灌装生产线及各类专用生产设备200余台 (套),年产啤酒能力3万吨。主要产品有“东阿泉”、“将军”牌啤酒及天然纯净水等共13个品种。200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910.7万元,销售收入3611万元,利税1173万元。
  时风集团高唐酒业有限公司国有小型一类企业。地址在髙唐金城路43号。前身是髙唐县酒厂,始建于1958年。2000年5月加入时风集团,更名为现称,为辽宁大学生物系实验基地。2001年,有员工24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4人。占地面积3.3万平方米。总资产2496万元,固定资产1138万元。主要产品有“高唐州”、“柴王”、“柴王家"、“四泉”4大系列100多个品种。完成工业总产值661万元,实现销售收入855万元,利税168万元。其中54。白酒髙唐州陈酿曾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铜奖。
  造纸工业聊城市工业支柱产业之一,历史悠久。据《汉书》和有关史料记载,东汉时期蔡伦曾在谷城(今阳谷)传授造纸技术。从此,造纸业在境内特别是阳谷县广为流行,至明清时达到鼎盛时期,到民国后期已能生产印刷纸、梅红纸、小麻纸、毛边纸等十几个品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2〜1956年合作化时期,各县都组织了造纸(抄纸)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组),这是聊城地区造纸工业企业的前身。1958〜1978年,阳谷、临清、在平、髙唐、聊城5个县造纸厂相继建成投产,使聊城地区造纸工业走上了正规化、专业化的发展轨道。1985年,阳谷造纸厂建成了全国第一条年产5000吨棉杆牛皮箱板纸生产线。1986年,临清造纸厂建成了全国第一条年产3000吨亚钱棉杆高强瓦楞原纸生产线。同时,区内不少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省内空白。1990年以后,聊城地区造纸工业实施“科技发展”
  东阿泉啤酒公司全自动灌装生产线战略,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至1999年,共投入技改资金10.77亿元,全区造纸工业设备有了质的改善,总体技术装备水平迅速提高,防污治污综合能力进一步增强,一系列高档名优产品迅速占领国内外市场,重点骨干企业集团迅速崛起,年生产机制纸及纸板能力达39万吨。主要产品有:铜版纸、高强瓦楞原纸、涂布原纸、电话薄纸、胶印书刊纸、书写纸等。从特殊用纸、工业用纸到生活用纸,品种丰富、涵盖面广。到2001年,全市4家造纸企业中,大型企业集团有3家,包括临清银河纸业集团、高唐县的山东泉林纸业集团、在平造纸总厂;中型企业1家。共有员工8586人。总资产31.64亿元。全市造纸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5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6.13亿元,利税1.89亿
  元。
  在平造纸总厂国有大型二类企业。地址在在平县北顺河街187号。前身是在平造纸厂,始建于1958年,1968年重建,1977年组建为总厂。2001年,有员工2816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540人。占地面积66.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总资产3.37亿元。主要设备有:1760长网、1092园网、1600板纸机等22台(套)和1600箱板生产线1条。主要产品有:特种彩印书皮纸,彩印书刊纸,双面胶版纸,B、C 级挂面箱板纸,各类瓦楞纸箱等12个系列近30个品种规格。年生产能力8.5万吨。200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443万元,实现销售收入8448万元。
  印刷及纸制品业境内的印刷业,最早可追溯到明代中叶,有文字可考的有聊城的“好友堂”印书馆。至清代,仅聊城就有20多家“书业铺”。当时,资源雄厚、规模较大的是聊城的“书业成”,有工人上百名,出版史、医、文图书上千种。到民国初期,除聊城的“茹故社”、“郁文石印局”、“商务印书馆”等几家名气较大的石印局外,临清、在平、东阿、博平等地也先后建有石印局(斋)20余所。印刷技术也由过去的木刻印刷发展到石印。20世纪30年代,聊城出现了油印,各书局的印刷范围也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而逐步扩大,除出版传统书籍外,还承印各县的县报、学生教科书和报刊等。1948年,国营临清建文印刷厂(即今临清印刷厂)的建立,标志着全区现代印刷业的开端,时有手摇铸字炉、铅印机、石印机,并有铅字、铅锭350余千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聊城地区的印刷业蓬勃兴起,全区各县、乡、镇的个人或集体筹办的印刷社达几百家,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各县印刷厂,以及临清的红旗印刷厂、冠县彩印厂等10大骨干印刷企业。这些企业以铅字印刷为主,大力推广胶印、彩印以及平凸、凹版印刷,并
  根据业务需要,都能够独立进行设计、制样、照相、制版、修版胶印。彩印一般印2~3色,有的可达6色。1995年以来,部分企业增添了电脑彩色制版系统,并引进国外先进设备。高唐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引进了具有20世纪90年代国际一流水平的海德堡四色胶印机,班产能力为2.4万印。该企业1998年、1999年有132种课本及社会图书获省优产品称号,其中85种获部优产品称号。聊城市的纸制品业,20世纪70年代末在全区逐步兴起,个体或集体的纸制品作坊(厂家)在各县城、镇有多处,有代表性的是临清市纸箱厂,为山东省一轻厅纸箱定点专业生产厂家之一。到2001年,全市印刷及纸制品工业有员工1695人;总资产5694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0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4万元,利税1229万元。
  临清万方印务有限公司小型股份制企业。地址在临清市新开街450号。前身是临清市印刷厂,始建于1948年,1994年改制为现名。至2001年,有员工219人。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000余平方米。总资产68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571万元。拥有PS2880高速彩色转轮机1台及其他专用设备共20余台(套)。主要承印省出版局的中小学课本、社会图书以及刊物等,年生产加工白纸能力7.5万令。200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78万元,实现销售收入860万元,利税39万元。
  临清市纸箱厂股份合作制企业。位于临清市
  新华路南首。原为集体企业,始建于1968年,1992年改制,是聊城市规模最大的纸包装专业生产厂家。至2001年,有员工120人。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0.4万平方米。总资产29万元。拥有专用、通用设备65台(套)。主要产品为瓦楞纸箱、40。泡花碱、纸浆模型托盘。200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9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739万元,利税22万元。
  高唐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小型股份制企业。地址在高唐县城福源路90号。前身为高唐县印刷厂,集体企业。始建于1958年,1994年改制为现名。2001年,有员工52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79人。总资产1600万元。占地面积3.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1.65万平方米。拥有苹果电脑彩色制版系统及20世纪90年代国际一流的胶印机等印刷专用设备87台 (套)。年生产加工能力60万令纸。主要承印省出版总社的中小学课本以及社会图书、挂历等。200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36万元,实现销售收入873万元,利税
  368高唐印刷有限责任公司43万元。
  乡镇造纸及纸制品业境内乡村造纸工业主要包括造纸和纸制品,聊城是传统的农业区,造纸原料丰富。1978年,聊城乡村有造纸企业7家,员工341人,总产值95万元。1985年,有企业12家,职工547人,总产值368万元。1990年,有企业66家,职工3609人,总产值6059万元。之后,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对部分小造纸厂关停并转,对小印刷厂进行整顿,企业数量减少,规模扩大,产品档次提高。至2001年,聊城市有乡镇、村造纸企业4家,职工658人,总产值4600万元,增加值559万元。有纸制品企业6家,职工205人,总产值3134万元,增加值302万元。
  冠县劳武纸厂集体企业。位于冠县城关镇三里韩村。1988年建厂。2001年,有员工460人。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500万元。拥有造浆、造纸、水处理设备80套。主要产品有有光纸、书写纸。2001年实现产值1260万元,利税121万元。
  冠县商标装潢印刷厂私营企业。位于冠县兰沃乡政府驻地。建于1981年。2001年,有员工360人。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固定资产160万元。拥有胶印机、印刷机、覆膜机、切纸机等设备60台,实现产值682万元,利税51万元。
  食品工业境内食品制造业的产品种类繁多,主要有酱菜、酱油、食醋、糖果、罐头、果干、果脯、味精、饼干、豆制品、淀粉等10余种。境内的酱菜业生产历史久远,最早可追溯到元代末年。高唐的永泰成醋油铺始建于元末,聊城的福民醋店建于明代,临清的德聚泰醋店建于清道光年间,临清济美酱园建于清乾隆年间。据有关史料记载,明清两代,境内食品业十分繁荣,特别是享有“小天津”之称的临清更是以食品加工业著称。高唐、聊城、冠县等地也有许多糕点店铺,沿袭至
  今的地方特产有临清的“枣脯”(无核红枣)、“托板豆腐”、“烧麦”,高唐的“空心面”,阳谷的“布袋鸡”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全区酱菜店铺仅在聊城、临清、高唐3地有据可查的就有30多家,主要产品有酱油、食醋、甜酱、辣椒酱、豆腐乳、臭豆腐、酱菜、香油、麻汁等,其中以高唐的“高梁红醋”、聊城的“五香疙瘩”较有名气。影响最大的是临清济美酱园,被称为“江北的四大名园”之一。1953~1956年聊城酱菜厂、临清酱菜厂、高唐酱菜厂、临清食品饮料厂相继建立。20世纪70~80年代,专门从事食品加工业的聊城第一食品厂、在平食品厂和东阿阿胶系列产品开发公司、在平味精厂、冠县华冠食品工业公司、在平淀粉厂等企业相继建立。主要产品有:各类酱菜、糕点、饼干、果干、果脯、糖果、罐头、枣子酊、豆制品、淀粉、味精等10多个系列100多个花色品种。其中,在平食品厂生产的“花生牛轧”、“双喜太妃”奶糖、“龙凤酥”、“花生酥”酥糖均为省优产品;临清食品饮料厂生产的“枣子酊”(高档卷烟中必不可少的香料),1983年获得省优科技成果奖,填补了省内空白;“无核红枣”属部优产品,与聊城第一食品厂生产的“陈皮杏脯”被山东省外贸列为省重点出口产品。临清济美酱园生产的甜酱瓜1987年获部优产品称号。在平味精厂生产的“骏马”牌味精于1987年、1988年、1989年先后获省优产品称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铜牌奖、全国优质保健品“金鹤杯”奖和部优产品奖。至1996年,在平味精厂与三九企业集团合资,组建山东三九味精有限公司。全区轻工系统食品工业企业职工近4000人,总资产3.5亿元,具备年产饼干6000吨、糖果1000吨、酱油1.6万吨、食醋9000吨、味精1200吨的重点产品生产能力。1997年、1998年,临清济美酱园生产的甜酱瓜先后获得部优产品称号和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银奖,白玉蒜等产品远销日本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至2001年,山东三九味精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全国500家最大食品制造企业之一。由于结构调整,一些食品加工企业破产或被兼并。2001年,轻工系统食品工业4家主要企业,有员工3023人;总资产3.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03亿元,利税5683万元。
  聊城天香酿造有限公司小型股份制企业。地址在聊城市利民东路6号。前身是明末清初的泰聚德酱园。1950年组建为国营企业,定名聊城酿造总厂。2000年11月改制为现名。2001年,有员工318人。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总资产2000万兀,固定资产1353万元。拥有年产酱油10000吨、食醋5000吨的生产能力。主要产品有:“香满天”牌酱油、食醋、酱类、酱菜和冷冻食品及牛奶制品6大系列80
  369多个品种。200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800万元,利税100万元。酱油、食醋、酱菜为省优产品。
  临清市济美酱园国有中型企业。地址在临清市西门里街173号。1792年,安徽省歙县汪永椿在临清创办。200多年来,其生产的酱菜味道鲜美,誉满江北,
  畅销国内外。该园与北京的六必居、保定的槐茂、济宁的玉堂春齐名,并称“江北四大名园”。1958年转为国营,1992年合并临清市酱菜厂。至2001年,有员工35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8人。占地面积8.6万平方米。总资产2521万元。拥有通用、专用设备40余台(套);具有年产酱油6000吨、味醋4000吨的生产能力。主要产品有咸渍、干渍、酱渍、豆制品、酱油和味醋6大类50多个品种。200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575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030万元,利税134万元。其中“甜酱瓜”是轻工业部优质产品,曾获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银奖。
  冠县奈伦果汁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合作制企业。位于冠县振兴路东首。1999年由冠县粮油总公司与内蒙古奈伦集团合资组建。2001年,有职工84人。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660万元。主要产品有“奈伦”牌梨汁系列,生产能力年处理鲜果1.6万吨,浓缩果汁2000吨。当年实现销售收入826万元,利税72万元。
  莘县河店乡东兴食品有限公司中外合资企业。位于莘县河店乡政府所在地。建于1999年8月。主要产品是双孢菇和芦笋罐头。2001年,有员工800人。占地面积6.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总资产15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080万元。年总产量6000吨,实现产值5600万元,利税260万元。
  东阿县阿胶系列产品开发公司小型国有企
  业。地址在县城商业街149号。始建于1988年。2001年,有员工175人。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总资产163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465万元。有生产加工设备60余台(套)。主要产品有:保健食品(水晶枣、红枣莲子羹)、传统食品(阿胶糕点)等两大系列十几个花色品种以及包装纸箱等,具有年产水晶枣200吨的生产能力。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535万元,利税34万元。
  东阿县食用菌总公司集体企业。位于东阿县城西。始建于1995年。2001年,有员工86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0人,管理人员8人。占地面积9990平方米。固定资产89万元。主要产品为食用菌。2001年,实现产值1000万元,利税50万元。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1997年被评为全省食用菌先进企业,1998年荣获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高唐鲁犇肉类工贸公司
  国有大型二类企业。位于高唐县城银海路西首。是目前山东省最大的肉牛综合加工企业。始建于1993年。1998年4月,由髙唐蓝山集团总公司托管。2001年,有职工160人,专业技术人员30名。占地4.6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6500万元。具有年屠宰加工肉牛5万头,生产冷冻分割保鲜牛肉7000吨,红白下货1000吨的综合加工能力。2001年
  实现销售收入2446万元,利税30万元。
  乡镇食品工业食品工业是聊城乡镇工业的支柱之一。聊城有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聊城乡镇食品工业发展较快。食品制造主要有糕点糖果、罐头、调味品和肉类加工等。1979年, 乡村食品加工业企业54个,职工934人,产值220万元。糕点制造业,1982年有乡村办企业1家,职工20人,产值2万元。1985年,发展到8家企业,职工159人,总产值82万元,年产糕点335吨。1979年,乡村办罐头企业1家,职工25人,产值14万元。1985年企业发展到11家,职工254人,总产值207万元。调味品加工,1982年有乡村企业2家,职工32人,产值8
  鲁犇公司宰割车间万元。1985年企业发展到8家,职工101人,总产值46万元,年产量达1418吨。肉类加工主要有肉鸡系列产品、牛羊猪分割肉、火腿肠等产品。其中,凤祥集团、嘉明有限责任公司的肉鸡产品分割达到60多种, 产品畅销日本、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东昌府区天祥肉制品公司生产的“贝其特”系列肉制品,特别是火腿肠在济南、聊城享有盛誉。到2001年底,聊城市乡村食品加工企业有13家,职工7574人,实现工业总产值13.92亿元,增加值3.75亿元。
  聊城市嘉明实业有限公司中外合资企业。位于东昌府区嘉明工业园内。前身为阎觉寺镇榨油厂,始建于1980年,1990年组建聊城昌明实业公司,1993年与印尼天马集团合资组建为嘉明实业有限公司。公司拥有6个种鸡厂、2个孵化厂、1个榨油厂、1个饲料厂,生产工艺严格按HACCP程序进行。产品质量已通过IS09002系列质量标准体系认证。产品畅销国内除西藏、青海以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并远销日本、新加坡、中东、南非等16个国家和地区。企业先后获得国家贸工农联合岀口商品基地企业,农业部首批乡镇
  企业集团、省计划单列企业、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省农行AAA级信用企业、省级文明单位等几十项荣誉。2001年,有职工2000余人, 其中具有髙级职称的100余人,大中专毕业生近千人。企业占地12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拥有总资产3.4亿元,其中固定资产1.66亿元。主要设备为从荷兰施拖克公司引进的肉鸡宰杀生产线和 CPM公司制造的饲料生产设备。主导产品为“嘉明” 牌系列分割冻鸡产品,拥有200多个品种和规格。年产冻鸡6万吨、饲料14万吨、油料3万吨,年产种蛋8800万枚,鸡苗3000万只。年实现销售收入5.08亿元,利税1132万元,出口创汇229万美元。
  阳谷县新建清真肉联厂股份制企业。位于阳谷县张秋镇古运河畔。始建于1997年。2001年,有职工36人。厂房面积600平方米。固定资产60万元。主要从事牛羊肉的屠宰、分割、冷藏及熟肉食加工,日宰杀能力5吨。产品主要销往北京、上海、苏州、厦门、东北3省等10余个省市。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628万元,利税14万元。
  阳谷县石佛振华脱水蔬菜厂集体企业。位于阳谷县石佛镇政府驻地。始建于1989年6月。2001年,有员工268人。占地10.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总资产8945万元。拥有主要生产设备128台(套)。拥有年总贮量2万吨水果和蔬菜的恒温、冷冻库3座,年加工脱水水果、蔬菜2000吨的生产线1条。年产盐渍菜500吨、防腐保鲜剂一富马酸二甲酯300吨。2001年实现产值4982万元,利税501万元。
  乡镇饮料制造业境内乡镇饮料制造业主要包括酒精及饮料酒制造和啤酒制造。1979年,有乡镇村办饮料酒制造企业2家,员工68人,产值2万元。1988年发展到39家企业,职工1102人,产值1247万元,并出现了1家村办啤酒厂。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改制,2001年,聊城有乡镇、村办饮料制造企业2家,职工73人,产值605万元,增加值104万元。
  日用机械工业境内日用机械工业起步较晚。1955年以前,日用机械工业仅限于一般简单的维修。1955年以后,相继建立了临清自行车零件厂、临清自行车飞轮厂、临清缝纫机零件厂和聊城自行车零件厂。尤其是1970年聊城手表厂的建成投产,推动了聊城日用机械工业的快速发展。聊城手表厂以生产手表为主,同时担负着军工仪表的生产任务,是全国生产航海计时仪表的惟一厂家。日用机械工业主要产品有:自行车零件、缝纫机零件、手表、仪表4大类30多个品种。其中, 临清自行车飞轮厂生产的“大鹏”牌20齿自行车小飞轮,1987年被评为省优产品,同时也是山东外贸岀口重点产品之一。聊城手表厂生产的“泰山”牌ZLC型统机男表、KLC型统机坤表,被评为省优产品;1985年生产的DLC-3型石英女表成功填补了省内空白,同年打入国际市场;军工仪表——104船用钟和108潜艇钟,是轻工业部优质产品,在参加中国首次向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试验、首次南极考察和人造卫星回收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中,以其计时准确、质量可靠,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通令嘉奖。1987年全区日用机械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166万元,其中聊城手表厂完成工业总产值8440万元,占全区日用机械工业的92.08%。1987年以后,临清自行车零件厂和临清缝纫机零件厂两家企业,先后因经营困难转产,聊城手表厂的经营形势也日趋严峻。到2001年,全区日用机械工
  嘉明公司生产车间业共有员工3471人,总资产1.17亿元,其中固定资产9500万元。主要产品年生产能力为自行车小飞轮150万只,曲柄牙盘100万套,手表200万只,军工仪表1万只,摩托车里程表30万只。完成工业总产值6014万元,实现销售收入3564万元。
  山东省第二轻工机械厂国有中型一类企业。
  地址在聊城市东昌东路58号。轻工业部定点生产制浆造纸设备的专业厂家,山东省一轻工业总会直属厂,山东省造纸机械龙头企业。始建于1967年,初期是山东省轻工机械厂,1976年更名为山东省第二轻工业机械厂。至2001年,拥有员工1063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99名,具有高级职称的37名。占地面积6.9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8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6224万元,生产设备353台(套)。主要设备有:铸造设备有10t/h冲天炉2台,最大铸件32吨;加工设备有4000x4000mm立式车床、63500x6000mm外圆磨床、2000mm滚齿机、6000mm龙门刨、4000mm龙门铳、T611A锋床、C6031卧式车床、MQ84169A轧馄磨床等。厂内设造纸机械研究所,全面实现了造纸机械计算机辅助设计,采用了阶梯式扩散成形技术、压榨部双面脱水技术、交流变频控制技术等。主导产品为圆网、长网、叠网造纸机,包括1760、2640长网多缸文化纸机,2400多网多缸纸板机,3200叠网多缸纸板机,2750斜网卫生纸机,1500~3600mm各种规格烘缸等,共8大系列近50个规格品种。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年生产能力6000余吨。2001年,实现产值8000万元,利税400万元。企业曾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科技进步等奖6项,多次被评为省一轻系统科技先进单位。是国家二级计量单位,山东省机械理化检测二级认证单位,第一类压力容器制造资格单位。
  中国轻骑集团聊城手表厂国有大型二类企业。地址在聊城市东昌东路97号。其前身是烟台钟表厂104分厂,始建于1966年。1980年定名为山东聊城手表厂。曾是轻工业部手表生产定点企业,也是全国生产航海计时仪表的惟一厂家。1997年加入中国轻骑集团。2001年,有员工2360人。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总资产98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8500万元。拥有先进精密检测仪器及各类专用、通用主要生产设备2062台(套)。主要产品有:“泰山”牌ZLC型统机男表、中型日历表、KLC型坤表、DLC -3型针式石英女表、104船用钟、108潜艇钟、摩托车里程表等。其中ZLC型机械表为省优产品,104船用钟、108潜艇钟为部优产品,DLC-3型石英女表等系列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深受消费者欢迎。主要产品年生产能力:手表200万只,军工仪表1万只,摩托车里程表30万只。200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586万元,实现销售收入3100万元,利税200万元。
  五金制品业境内的五金制品业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起源于商代。至明清两代,大运河疏浚,使五金行业达到一个繁荣时期。当时沿河的著名手工业城市临清,出现了“锅市街”、“银锭街”、“剪子股”等以五金制品命名的多条街道。清末至民国时期,五金制品业由兴旺走向衰落。但是由于五金制品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仍有若干铁匠铺、金店、银楼、铜器铺、秤铺、乡间民炉等存在。主要产品有:菜刀、锄刀、炮刀、剪刀、大车瓦、锄、斧、凿、锯、刨等木工用具;门吊、链子、门栓、枣核钉、铜丝锣底、镜子、秤、黑白铁制品、铜锡制品等日用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大部分从事五金制品生产的个体手工业者重新组织起来。至1954年底,全区有铁业合作社、组123个,员工1773人,年产铁木、编织、小农具等14.15万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区五金制品业由个体的红炉锻打小手工业作坊逐渐发展为半机械化、机械化、半自动化生产。有集体、国营企业39家,员工3488人。主要生产日用五金、工具五金、建筑五金衡器、文教杂品等5大类产品。
  省二轻机械厂生产车间
  聊城手表厂生产车间其中,阳谷县工具总厂生产的“铁牛”牌套筒扳手、阳谷县压力容器厂生产的“火轮”牌液化器钢瓶、在平县制锹厂生产的“在山”牌农用锹被评为部优产品。高唐县工具厂生产的“箭鱼”牌钢锯架,聊城表带厂生产的“泰山”牌男士不锈钢表带、聊城拨丝制钉厂生产的“泰山”牌重型钢板网等被评为省优产品。到1999年底,由于结构调整、隶属关系变更等原因,全市轻工系统五金制品企业仅存阳谷县工具总厂、莘县鲁雁机械厂、在平散热器厂、东昌府区工具厂等5家。200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124万元,实现利税707万元。
  山东鲁雁机械厂国有中型二类企业。地址在莘县城内小北环路456号。1996年12月由莘县鲁雁有限责任公司和莘县机械厂合并成立。2001年,有员工600余人。厂房面积2万平方米。总资产298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900万元,车、铳、刨、磨、锋、剪、冲压等设备齐全。主要产品有系列人力三轮车和摩托车、小型挖掘机、装载机以及多种农业机械。200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60万元,利税22万元。
  阳谷五金工具有限公司股份制企业。位于阳谷县十五里园乡政府所在地。前身为阳谷县工具总厂,国有二级企业,建于1958年。2001年,有员工567人。占地面积3.0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580万元。拥有各种设备213台(套)。主要生产手动套筒扳手(1/2"、3/4"、1"),产品销往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东南亚、欧洲、北美洲等十几个国家。2001年生产各种套筒扳手11.5万套,完成工业总产值922万元,利税111万元。
  茌平县汽车散热器厂中型二类集体企业。地址在在平县城中心街187号。1953年建厂,原名为在平县制锹厂,1994年更为现名。2001年,有员工286人。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
  总资产2280万元。拥有专用设备35台(套)。主导产品为铜质散热器和汽车暖风面。2001年完成产量4.62万台,实现产值2306万元,利税241万元。
  木材加工业木作业是聊城较为古老的行业之一。至宋代,家具种类较多,有床、椅、凳、茶几、衣架、屏风、曲足、盆架、镜台等品种。明代,木器制作有了巨大的发展。明洪武七年(1374),聊城古城建起的“光岳楼”共有四层,均为木质结构,横梁竖柱,檩椽披扶,或榫铆相接,或凸凹交扣,无一铁件相连,足以说明当时木制技艺的精湛纯熟。清末至民国时期,木作业已成为较大的手工行业。有两种组织形式存在:一是农村家庭制作,主要产品有木犁、耙、耕、楼、叉、双轮大车、独轮小车、寿木、箱、柜、风箱、风门、炊具、椅子、凳子等;二是专业木匠铺,专为官衙、商铺修缮门、窗,制作器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从事木材加工的手工业者被组织起来。到1954年底,全区有木作业社等企业141处,员工1791人。至1985年,全区共有木器生产厂家20家,有家具、人造板、生活用具、竹器等几大类产品。至1990年,全区有家具、人造板生产企业16家,固定资产791万元,实现总产值1808万元,利税11万元。至1996年,全区有木器生产企业8家,固定资产1968万元,总产值3074万元,利税148.2万元。1996年后,民营木材加工企业增多。至2001年,市内轻工系统只有在平鲁艺家具有限公司和莘县鲁星木器有限公司两家。2001年,全市实现产值1.32亿元,利税805万元。
  莘县鲁星木器有限公司小型股份制企业。地址在莘县振兴街288号。始建于1992年10月。2001年,有职工112人。公司占地面积7337平方米,建筑面积3401平方米。总资产100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17万元。主要设备有杀光机2台,拼板机5台,家具部件上光机2台。主要生产桐木拼板、家具橱件产品,产品出口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年生产能力1520立方米。完成产值618万元,实现销售收入806万元,利税56万元,创汇806万元。
  在平鲁艺家具有限公司国有控股中型企业。
  地址在在平县中心街294号。前身为始建于1952
  汽车散热器
  在平鲁艺家具有限公司年的在平家具厂,1999年8月改为现名。2001年,有员工407人,其中技术人员32名。占地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5000万元。拥有年生产能力3万立方米的中密度板生产线2条。2001年完成人造板41870立方米,工业总产值3956万元,实现销售收入4027万元,利税560万元。
  高唐县风帆电机有限公司股份制企业。地址在高唐县城工业街20号。前身为高唐木器厂。始建于1971年,原名木业社。1976年更名为木器厂。2000年改为现名。2001年,有员工200名,其中工程技术人员6名。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固定资产95万元。主要产品有木材,家具,150W、180W永磁恒发电机,三轮车转向器。2001年完成产值1535万元,销售收入2267万元,实现利税99万元。
  乡镇木材加工业乡镇木材加工业主要包括木材加工、竹藤棕革制品和家具制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乡村企业借助区内盛产木材的优势,使木材加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1979年,境内乡村办木材加工企业37家,员工658人,总产值247万元;1984年,有企业85家,员工1251人,总产值624万元;1988年, 有企业67家,员工828人,总产值1048万元。此后,境内木材加工业向个体私营化、群体化、产业化发展, 岀现了在平密度板厂、阳谷城关胶合板厂等加工群体。
  阳谷县大布乡光明刨花板厂私营企业。位于大布乡政府驻地。始建于1998年。2001年,有员工78人。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固定资产68万元。有大型压板设备4台。主要生产细木板、刨花板及制板用尿醛树脂胶。2001年实现产值461万元,利税7万元。
  缝纫业境内缝纫业,始于明代。当时聊城已是产棉区,民间盛行家织土布。清代,满族服装在全国流行,清末又兴起各种旗袍,故聊城、临清两地,有的裁缝做蓝衫和罩衣,有的裁缝做裘衣、绸、缎、毛、呢等高级衣料的袍子、马褂、女衣、女裙等,做工精细。民国十一年(1922),美国胜家公司缝纫机传入境内,落后的手工缝纫逐渐被脚踏缝纫机所代替。抗日战争时期,聊城县服装店100余人均被聊城县长范筑先(1882~1938)收编,专为驻军做军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各县个体成衣铺成立了服装合作社组。至1954年底,全区缝纫业有30个社组,员工354人。主要产品为全棉服
  装,如中式衣裤、帽子、棉衣、棉大衣等。1958年后,服装社相继合并,改建为服装厂。1960年,由于各种化纤布料投入市场,各服装厂均开始了化纤服装的生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1979~1985年,是生产经营的最好时期。全区有服装生产企业33家,主要生产厂家有聊城市服装一厂、聊城市服装二厂、聊城市丰华时装厂、临清服装厂、阳谷标志服装厂等。主要产品有毛呢服装,包括呢子大衣、雪花呢大衣、呢料男女装和各式纯毛服装等,还有化纤、棉纤、毛混纺等布料制作的男女西服、中山服、法制服、军干服、中式衣裤、茄克、旗袍、套裙、衬衣和各种童装、军大衣、活面风雪衣等产品。1989年后,全区服装行业划归纺织系统管理,二轻系统仅剩下阳谷标志服装厂1家。境内鞋业生产主要有布底鞋和塑料底布鞋。布底鞋的制作已有千年的历史,其中始创于1826年的临清“同兴斋”鞋铺生产的 “千层底布鞋”历百余年而不衰,1979年被评为山东省优质产品。1953年聊城、高唐先后成立鞋业社。1958年,两县鞋业社改为鞋厂。生产的布鞋有云鞋、缎鞋、拖鞋、麻鞋;样式有尖口和圆口、方口、松紧口鞋,大安鞋、小安鞋、铲鞋、无眼式鞋等。塑料底布鞋由聊城制鞋厂首产,先后生产的有各式男女机塑料底松紧鞋、白色塑料底松紧口布鞋、尖口和圆口老年鞋、注塑男女式布鞋等。2001年,全市实现产值2740万元,利税124万元。
  阳谷标志服装厂私营企业。地址在阳谷县城紫荆街29号。1998年由县属集体企业改制而成。2001年,有员工180人。占地面积6600平方米。注册资金500万元。拥有服装成套专用设备160台 (套)。主要产品为7个系列13个品种,150个规格的标志服装及西装、校服等。2001年生产标志服装4.23万件,产值332万元,销售收入418万元,利税50万元。
  塑料制品业塑料制品业是新兴的行业。1958年,临清镜品社生产酚醛纽扣和药用瓶盖、灯口。1959年由省机械厅统一规划为小型汽车塑料配件厂,成为聊城地区第一个塑料制品的生产企业。1969年机械工业发展较快,配件供不应求,为全区工程塑料制品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至1971年,塑料制品业已初具雏形,主要是热固性塑料加工和塑料薄膜的二次加工。至1978年,增加了方向盘、手表配件、薄膜与利废产品、PP打井管、电风扇、纺织袋等产品。1979年后,国产烯姪原料大批投产,全国塑料制品过剩。至1981年,塑料工业全面回升。到1985年,境内相继建立了临清、聊城、阳谷、在平、冠县5个塑料厂,开发了线型
  374低密度聚乙烯制品。截至1999年底,有2家企业相继破产和转产,仅存3家塑料制品企业。主要产品有工程塑料、中空制品、薄膜、农地膜、大棚膜、管材以及日用生活用品。2001年,完成制品5675吨,实现产值4.06亿元,利税1805万元。
  临清市塑料总厂集体所有制小型二类企业。位于临清市龙山路。前身为临清第三服装厂。始建于1958年。1965年改为塑料制品社。1962年定为现名。至2001年,有员工435人。占地面积19158平方米。固定资产1854万元。主要设备有:日本普拉克 (株式会社)产农地膜机组16台,日本三菱重工及香港震雄产电脑数控注塑机20台,并配有塑料专业检测试验室、计算机设计及网络管理终端等设备。主要生产农地膜、啤酒周转箱、工程塑料配件、啤酒保鲜桶、纺织纱管、中空制品等产品。年生产能力3600吨。2001年完成工业产值1838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900万元,利税93万元。
  工艺美术加工业境内工艺美术加工业始于南唐时期,当时即有纸扎风筝、纸扎灯笼等工艺品。至明代,大运河疏浚,不少手工艺品因此发展起来。广大农村村村有土染,妇女无不从事印花土布生产。还有品种繁多的草柳编制品,以麦草、芦草、谷草、玉米皮等原料和棉柳、红荆、紫穗槐等条编原料,精心编制成团扇、草帽、蒲团、对筐等。清代,聊城手工艺品发展到鼎盛时期,康熙年间的临清哈达,雍正年间莘县的草辫、草帽及阳谷毡帽,特别是清宣统年间于聊城县始制的牛筋腰带等已成为历史名牌产品。雕刻、彩绘也取得了很大成就,阳谷县张秋镇创办的木版年画曾享誉四方。进入民国时期,岀现了以胶泥捏制的“阳谷哨”,聊城县安泰集的葫芦雕刻、民间泥塑,临清的地毯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工艺美术加工业迅速发展,相继出现了莘县张鲁草制品厂、莘县皮毛工艺品厂、阳谷工艺美术厂、冠县工艺美术厂、聊城工艺美术厂、临清工艺丝织厂、冠县地毯总厂、临清地毯厂、聊城李海务地毯厂等企业,许多民间工艺品实现了规模生产,并大量岀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大量工艺美术制品成为名牌产品。1978年“阳谷哨”在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展出。1979年,聊城安泰集的葫芦雕刻制品获山东省工艺美术设计创新三等奖,聊城工艺美术厂生产的杭弦牛筋腰带获山东省“四新”工艺品奖。1980年,莘县皮毛工艺品厂生产的皮毛动物获山东省二轻厅优质产品奖,临清工艺丝织厂成为哈达定点生产厂家。1981年,10余种印花土布产品在全国工艺品展览会展出。1982年,临清工艺美术公司生产的民间泥塑产品
  在全国民间美术品汇报观摩展览中展出。1985年后,由于体制多次变更,到1999年,全市轻工系统工艺美术行业仅剩下地毯加工企业2家,即临清地毯厂和冠县地毯总厂。2001年,生产手工地毯17.58万平方米,实现工业总产值1.13亿元,利税1237万元,完成出口交货值7026万元。
  临清华瑞地毯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制小型一类企业。地址在临清市更道街14号。前身是临清市地毯厂,集体企业,始建于1952年,1999年3月改为现名。至2001年,有员工680人。占地面积3.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3500万元。拥有主要设备1300台(套)。主要产品有手工地毯、羊绒大衣呢面料,产品出口欧美及东南亚各国。当年实现产值1.15亿元,销售收入8252万元,利税1002万元,完成出口交货值4768万元。
  冠县地毯总厂小型集体企业。地址在冠县冠城镇东风路198号。2001年,有员工64人,技术人员9人。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总资产1221.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447.2万元。主要生产各种花色、不同规格的中高档160道波斯地毯、200道波斯地毯以及胶北纯毛地毯等。产品销往欧美市场及日本、韩国等国家。年产量5000平方米。2001年实现产值362万元,完成出口交货值201万元。
  皮革制造业境内盛养鲁西大黄牛,皮革制造业也因之历史悠久。明清时达到极盛,主要产品有千张袄、羊羔绒、皮褥子、车马挽具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皮革制造业合作生产,产品品种明显增多。1973年3月,成立了地区皮革站。1977年皮革站改为地区皮革塑料工业公司,使皮革制造业生产加工纳入了正常轨道,皮革手套打入国际市场。1985年底,全地区皮革工业包括制革、皮件、皮鞋、皮毛几个门类,有企业14家,员工1514人。至1990年底,有厂家8家,固定资产837万元。至1996年,有厂家2家,固定资产3671万元。截至2001年底,轻工系统内制革企业已全部破产、停产。
  乡镇皮革皮毛加工业乡镇皮革皮毛制造历史悠久。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皮革手工业作坊逐渐发展成为乡村工业中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部门。1979年,境内皮革皮毛企业10家,员工226人, 产值36万元。1990年,企业达到25家,职工1113人,产值3467万元。高唐县城关皮毛厂、在平县大桑皮毛
  375厂、阳谷县安乐镇皮毛厂、莘县柿子园制革厂、东昌府区皮革厂等,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之后,由于国家治理“十五小”企业等原因,聊城部分皮革皮毛企业关、停、并、转,改制为个体私营企业。
  临清市华冠皮革有限公司私营企业。位于临清市康庄镇侯寨子村。建于1989年。2001年,有员工156人,其中技术人员20人。占地面积99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900平方米。总资产1000万元。拥有制革、制件设备132台(套)。主要产品有:优质皮革(猪皮、羊皮)、革制品服装、劳保手套。年加工生产能力猪、羊皮90万张,加工服装、劳保手套30万打 (件)。2001年实现产值521万元,利税65万元。
  冠县民族制革有限公司私营企业。位于冠县梁堂乡高庄村。建于1995年。2001年,有员工45人。占地7000平方米。固定资产180万元。主要生产羊湿皮、皮革制衣等,产品远销印度、巴基斯坦等8个国家和台湾省、澳门地区。2001年实现产值448万元,利税60万元。
  东阿县皮革集团公司私营企业。位于东阿县陈集乡政府以东。始建于1988年,系公安部人民警察多功能防寒服、皮鞋和交巡警皮装指定生产厂家,山东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市重点明星企业。2001年,有员工480人,其中高级工程师8人,专业技术人员36人。占地面积3.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2800万元。年产革皮60万平方英尺,
  年产鞋10万双,皮装2万件,手套5万付,多功能服12万套。2001年实现产值1352万元,利税112万元。
  烟草工业境内手工卷烟始于1943年,时阳谷县安乐镇袁庄李裕荣等,创办境内第一家烟厂——裕荣烟厂,手工生产“天坛”、“蓝芝”两种牌号香烟。1946-
  1947年,临清创办义和烟厂、东光烟厂、六聚烟厂和裕丰烟厂,聊城创办大华、志成、大生烟厂。至1948年,手工卷烟达29户。1949年手工卷烟被取缔。机制卷烟始于解放战争时期。聊城裕兴烟厂始建于1945年8月,时有卷烟机7部、切丝机3部。1948年4月,临清合并义和、东光、六聚、裕丰4家烟厂,建立冀南新烟厂,时有卷烟机20台,切丝机7台,发动机4台,园车1台,柴油机1台。1950年10月聊城制烟厂建成投产, 至1962年停产。1952年,临清冀南烟厂先后易名为临清七一烟厂、国营临清卷烟厂,1986年定名为临清卷烟厂至今,1996年加入山东将军烟草集团。至2001年,临清卷烟厂为市内惟一一家卷烟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9577.2万元,实现利税4924万元。
  将军烟草集团有限公司临清卷烟厂国有中
  型二类企业。位于临清市先锋路东首。始建于1946年1月,原名义和烟厂。1948年4月,与东光、六聚、裕丰烟厂合并为冀南新烟厂。1952年转为国营,先后易名为临清七一烟厂、国营临清卷烟厂。1986年定名为临清卷烟厂。1996年加入山东将军烟草集团。1998年一次性通过IS09000系列质量标准体系认证。2001年,有职工860余人。占地面积12.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7000万元。有“狮猫王”、“磨砂”、“景阳冈”、金卡“景阳冈”、“红宝”、“狮猫”、“彩条泉城”等品牌的产品。2001年生产能力10万箱,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23亿元,利税4924万元。
  粮食和饲料加工业境内粮食、饲料工业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人推、畜拉、石碾加工到机械加工,从粗加工到精加工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包括面粉加工、油脂加工、饲料加工、畜禽饲养、食品加工和大豆蛋白提取在内的比较完备的粮食饲料工业体系。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粮食饲料工业的生产技术装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到2001年底,全市粮食
  376系统的粮食、饲料工业企业拥有资产7.68亿元,职工2767人。其中面粉加工企业9家,年生产能力35万吨;油脂企业3家,年生产能力50万吨;饲料加工企业4家,年生产能力32万吨;肉类加工企业2家,年肉鸡宰杀能力140万只,冷藏能力1700吨;冷饮制品企业2家,年生产能力3500吨。主要产品包括:面包专用粉、面条专用粉、特一粉、特二粉和各种营养强化面粉,有色拉油、高级烹调油、二级花生油、大豆油,浓缩料、全价料、肉鸡饲料、蛋鸡饲料、猪饲料、鱼虾饲料,肉鸡分割产品、牛肉制品、各种粮油食品及冷饮产品等。产品除满足当地城乡人民的需求外,多数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部分产品已出口日本、以色列、巴勒斯坦、伊朗、蒙古、俄罗斯、越南等国家。2001年,全市的粮食、饲料工业产品总产量33.6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22.74亿元,利税5557万元,居全省第五位。
  聊城市粮食局第一面粉厂国有中型一类企业。地址在东昌府区卫育路6号。始建于1956年9月。2001年,有职工173人。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5000万元。加工面粉1.66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1182万元,实现利税16万元。生产的“天斗” 牌面粉系列产品曾获“山东省名牌产品”称号。
  临清市面粉厂股份合作制小型二类企业。地址在临清市林园街1090号。始建于1956年,1987年移建现址。2001年,有职工185人。占地面积19980平方米。固定资产1155万元。主要产品有特一粉、特二粉、标准粉。当年加工面粉52946吨,完成工业总产值3631万元,实现利税34万元。1999年企业获全省粮办工业“三十佳”企业称号。
  冠县粮食局面粉加工厂国有控股中型企业。地址在冠县城东北工业区清泉路72号。始建于1985年。2001年,有职工105人。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固定资产1650万元。日处理
  小麦能力200吨。主要产品有“莺歌”、“凯歌”牌系列等级粉、专用粉。曾获省消费者协会推荐品牌。2001年加工面粉35124吨,完成产值2605万元,实现利税139万元。
  阳谷县面粉厂国有小型二类企业。地址在阳谷县城景阳路169号。始建于1958年,1987年移建现址。2001年,有员工164人。占地面积24948平方米。固定资产991万元。生产能力为日处理小麦150吨。生产的“阳寿”牌系列面粉畅销国内10多个省市。2001年加工面粉1.06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734万元,实现利税50万元。
  东阿县面粉厂国有中型一类企业。位于东阿县城东南部。始建于1958年,1985年移建。2001年,有职工261人。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5600万元。拥有专用粉、等级粉、面条生产线各一条。日处理小麦能力达300吨。主要产品有“华白”牌面粉和 “赛雪”牌挂面。2001年加工面粉3.6万吨,完成产值2742万元,实现利税163万元。系列等级粉曾获省优产品奖,精制水饺粉曾获1993年泰国国际博览会金奖。
  在平县面粉厂国有小型二类企业。地址在在平县工交路148号。始建于1958年。2001年,有职工115人。占地面积28500平方米。固定资产1143万元。日处理小麦160吨。主要产品有“白鸽”牌系列等级粉。2001年,加工面粉31151吨,实现产值2150万元,利税44万元。
  高唐县粮食局面粉加工厂国有大型二类企业。地址在高唐县时风路40号。始建于1958年。2001年,有职工417人。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4228万元。采用国内先进设备和工艺技术,日处理小麦能力200吨,年加工塑料编织袋能力1200万条。主要产品有系列等级粉和降糖粉、强化粉、锌粉等各种专用粉。2001年加工面粉3849吨,完成产值300万元,实现利税2万元。
  莘县饲料厂国有小型企业。位于莘县通运路南端。始建于1984年。2001年,有职工100人。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411万元。年产饲料能力4万吨。主要产品有猪和鸡的预混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等。2001年加工饲料6870吨,完成产值8865万元,实现利税142万元。
  面粉厂生产车间乡镇粮食及饲料加工业乡镇粮食及饲料加工业主要包括磨粉业、配合及混合饲料制造业、植物油加工业。面粉和植物油加工业是聊城乡镇工业的传统产业。1978年,乡村面粉加工企业42家,职工776人,产值222万元。到1985年,企业发展到216家,职工达1778人,年面粉加工量为27万吨,总产值为1308万元。1979年,乡村植物油加工企业8家,职工85人,产值29万元。1985年发展到企业93家,职工2299人,年产食用植物油2.29万吨,产值3136万元。随着肉鸡等饲养业趋向规模化,饲料工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起来。至2001年,聊城市有乡村磨粉企业14家,职工776人,产值5997万元;饲料制造企业2家,职工34人,产值73万元;植物油加工企业3家,职工67人,产值438万元。
  聊城强大饲料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制企业。位于冠县定远寨乡政府驻地。建于1997年,是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行先生在山东投资2700万元兴建的一个扶贫工程。2001年,有职工84人,其中科技人员12人。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500平方米。固定资产1000多万元。拥有国内最先进的饲料生产线1条,40型机组2套。主要生产“强大”和“民冠”牌猪、鸡、鸭、鱼、牛系列饲料,共60多个品种。产品畅销山东、河北、河南、天津等省市。实现销售收入5263万元,利税263万元。
  临清市兴隆集团公司集体企业。位于临清市老赵庄镇北临髙路南侧。于1997年5月由核心企业兴隆浸出油通用设备厂和兴隆机械厂、第三建筑有限公司组建而成。2001年,有职工1359人,其中技术人员103人。占地总面积15.6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
  5.56万平方米。总资产7442万元。拥有各种车床110台(套),油脂浸出设备3台(套);加工大豆能力1200吨;实现产值15.84亿元,利税1425万元。
  临清市瑞祥植物油厂私营企业。位于临清市刘垓子镇政府驻地。始建于1998年。2001年,有职工58名,其中技术人员5名。占地面积1.9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680万元。主要以大豆、菜籽、棉籽为原料进行浸出油加工。2001年,实现产值3965万元,销售收入3862万元,利税55万元。
  油脂加工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境内油脂加工主要为民间土榨作坊。1928年秋,天津资本家王瑞亭在临清创立“仁和”制油厂,开始使用钢制榨油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6年开始使用螺旋榨油机、151型榨油机。1970年后采用200型榨油机和连续机榨工艺,并开始对毛油进行精炼。1974年后浸出工艺得到广泛应用,油品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高级烹饪油、色拉油和系列等级大豆油、花生油取代了精炼棉籽油。2001年底,全市粮食系统拥有油脂加工企业3家,职工1183人,日处理油料能力达2680吨。固定资产1.4亿元。加工油脂4.28万吨,完成产值4.74亿元,实现利税1390万元。
  临清市植物油厂股份合作制企业。地址在临清市西门里街157号。始建于1948年。2001年,有职工175人。占地面积36332平方米。固定资产1259万元。日处理油料能力达到500吨。2001年加工油脂1.58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1.13亿元,利税10万
  冠县植物油总厂国有中型二类企业。地址在冠县兴东路86号。始建于1977年。2001年,有职工258人。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固定资产1745万元。日处理油料能力达到300吨。主要产品有“兴鲁” 牌花生油、大豆油。2001年实际加工油脂1.48万吨,完成产值1.16亿元,实现利税313万元。
  高唐蓝山集团总公司国有控股大型二类企业。地址在高唐县城鼓楼东路19号。始建于1958年。由一个小型榨油厂逐步发展成为集油料浸出、油脂精炼、饲料加工、畜禽宰杀、冷藏加工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下辖植物油厂、鲁犇肉类工贸公司、兰山艾森油有限公司、食品有限公司、种禽公司、养殖服务中心、兰山液晶科技有限公司等12个生产经营单位。日加工油料能力1700吨,年加工饲料能力4万吨,种鸡饲养量18万只,宰杀肉牛能力4.5万头,分割鸡能力2万吨。主要产品有系列食用油、饲料、牛肉、鸡肉等。产品通过了 IS09000系列质量标准体系认证。2001年,有职工
  兴隆公司办公楼高唐蓝山集团总公司厂区
  1600人。占地面积53.34公顷。固定资产4.2亿元。加工肉制品1.53万吨,加工油脂1.23万吨,加工饲料4.74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9亿元,利税1547万元,岀口创汇600万美元。企业曾获山东省粮办工业“三十佳”企业称号。
  建筑材料工业境内建材产品主要有砖瓦、石灰、水泥及其制品、石材及新型建材(包括塑钢、铝合金、钢制门窗)等。砖的生产历史悠久,明清两代即有临清窑砖,时称贡砖、御砖、皇砖,因其颜色青灰,也称青砖。1955年,阳谷县四棚始用转盘窑烧制红砖,因其产量大而取代了青砖,1958年普及各县。1980年境内始产水泥砖,主要用于铺设庭院地面和人行道。20世纪30年代前,境内常用瓦为青色布瓦。1937年,郎宗业在聊城建立第一家机制瓦厂。至1955年底,机制瓦逐渐普及各县。石灰是境内历史悠久的建筑材料,境内生产石灰的窑有土窑、普通立窑、机械立窑3种。至1996年,全区有石灰窑48个,从业人员1400人,年产石灰12万吨。境内使用水泥始于1882年阳谷坡里教堂兴建之时。生产水泥始于1958年,当年在东阿位山建立全区第一座水泥厂。水泥制品生产始于1964年,当年聊城水泥制品厂建成投产。1971年聊城地区水泥厂建立,1981年东阿东昌水泥厂建立。至1990年,全区水泥制品企业达68家。主要产品有预制板、梁檩等预制构件及电杆、排水管等。20世纪90年代,境内开始生产新型建材。主要企业有东昌农业机械集团、聊城钢窗厂、聊城市金城建材有限责任公司、阳谷县新型建材厂、高唐金兴塑钢门窗有限责任公司、东阿蓝天塑铝板有限公司等。主要产品有钢窗、塑钢门窗、铝合金门窗、大理石及花岗石板材、粉煤灰烧结空心砖、地面砖、轻质隔墙板等。至2001年,市内县属以上水泥厂3家,水泥制品工业企业1家,新型建材企业8家,乡镇建材企业110多家,共完成产值2.72亿元,实现利税4994万元。
  临清市建筑机械厂股份合作制企业。地址在临清市东环路北关街122号。始建于1977年,2000年1月改制。2001年,有职工220名,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5名。占地面积3.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430万元。拥有设备60余台。主要生产QT系列塔式起重机、JCZ系列搅拌机、JJK系列卷扬机和夯实机械等4个系列19种规格产品。2001年实现产值1776万元,利税66万元。系山东省建委定点生产企业、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新产品开发基地、临清市十佳企业。
  乡镇建筑材料业乡(镇)、村建材行业是聊城乡镇、村企业的支柱行业之一。主要生产砖瓦、石灰、水泥预制件等产品,其中砖瓦生产企业占整个建材业的90%。1978年,乡镇建材工业企业255家,员工1.33万人,产值4235万元。1986~1990年,由于国家严格限制占用耕地毁田烧砖,再加上农民盖房热有所降温, 煤炭、劳力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聊城市乡镇、村建材业处于缓慢发展阶段。到2001年,聊城市有乡镇、村办建材企业115家,员工6010人,产值1.5亿元,增加值3630万元。
  冠县铁安绳网集团有限公司私营企业。位于冠县柳林镇南菜园村。建于1984年。2001年,有员工180人。占地面积5600平方米。固定资产310万元。有合绳机30台(套)。主要产品有麻绳、麻袋网、绳索、尼龙绳、密目立网和安全网等。2001年实现产值720万元,利税136万元。“铁安”牌绳网1995年获国家专利证书。1998年,该企业被铁道部指定为铁路货场装载加固材料定点生产单位。
  高唐金兴塑钢门窗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制企业。位于高唐县城东兴路南首路东。建于1993年。是山东省建委塑料门窗型材定点生产企业。产品被省技术监督局产品监督检验所评为质量认定产品和推荐产品,被市技术监督局评为信得过产品。2001年,有员工198人,其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28人。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100万元。年产异型材、板材、管材1600吨,PVC高级塑钢门窗10万平方米。2001年实现产值2402万元,利税140万兀。
  名优工业产品截至1991年(1991年后评优活动停止),聊城共有国优产品6种,部优产品37种,省优产品61种。见下表。
  379国家优质产品
  续表
  部级优质产品
  380续表
  续表
  省级优质产品
  381续表
  续表
  382续表
  "时风"牌农用运输车名优产品。时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主要型号有:时风“跨世纪”7YP -950豪华全封车、7YP -950盘式双座车、7Y -950把式车,时风"大霸王"7YPJ -950豪华全封车、7YPJ—950豪华全封自卸车,“时风智星”车等。该产品以其结构合理、震动小、易启动、承载能力大、行驶平稳、可靠性高等特点,深受广大农民的青睐,是农田作业及城乡运输的理想机具。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远及新疆、内蒙等西部地区。先后荣获“中华驰名品牌产品”、“全国用户满意产品”、“中国农村市场最具竞争力品牌”、“机械部质量评定一等品”、“山东名牌”、“山东省著名商标”等荣誉称号。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50.51亿元,实现利税4.39亿元。(见彩色插页第29页)
  双力7Y-950型三轮农用运输车名优产品。聊城双力农用车集团公司生产的主导车型。根据中国农村市场对运输机械的需求而设计,采用一次成型大弯梁车架结构,整个车架前后浑然一体,钢性好、强度大、承载能力强。车架前头采用加长转向套,加长加粗一体式转向轴,人机工程合理,并装配有“3+1”、“双力王4+1”、“王中王5+1”机械和液压制动变速箱后桥。整车具有重心低、行驶平稳、爬坡能力强、减震性能好、动力输出强劲、性能可靠、操作灵活、一机多用等特点。适宜于农村复杂路面中、短途运输,同时兼顾耕地、排灌等农用作业。在全国26个省区近800多个网点销
  售,山东省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产销率达99%。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11亿元,利税2333万元。1997年12月被山东省经委评定为山东名牌称号。(见彩色插页第32页)
  “东岳”牌客车名优产品。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东岳”牌客车分为大、中、轻型各种类别, 高、中、普各种档次。型号有:LCK6797、LCK6890、LCK6757、LCK6100G、LCK6602、LCK6331等30多种,年生产能力4000辆。产品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 引进荷兰BOVA公司高档客车生产技术设计制造,技术性能居国内领先水平。产品豪华舒适、美观大方,适用于长途客运和城市公交客运。销往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1998年在国内同行业率先通过IS09001系列质量标准体系认证。多次获山东省名牌产品称号,是国内有影响力的品牌和山东省重点扶持发展的拳头产品。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4.09亿元,利润5898万元。(见彩色插页第32页)
  东阿阿胶见城建和旅游分编同条。
  复方阿胶浆名优产品。东阿阿胶集团生产。1980年投放市场。根据明代著名医学家张介宾(1563~1640)《景岳全书》中的“两仪膏”加味研制而成。依据中医理论,配方合理,组方科学,选用东阿阿胶为主药,配以补气、滋阴的人参等名贵中药,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钙、多种维生素以及相应的生物碱等。具有补气养血的功效,能达到“气血互生、气升血长”之目的。复方阿胶浆生产20年来,先后被评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中国中药名牌、山东省优质产品。1999年正式通过国家GMP认证。(见彩色插页第30页)
  “丰叶”牌尿素名优产品。聊城鲁西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为固体肥中含氮量最高的一种中性肥料。生产工艺采用国内先进的水溶液全循环法。年生产能力9571吨,销往全国各地。1999年获山东省优质奖,并通过GB/T19002系列质量标准体系认证。
  “泉木”牌重涂高档铜版纸名优产品。由山东泉林纸业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生产。产品通过国内首创的3种不同的涂布方式和自动化计量配料系统,采用合理的工艺指标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生产而得。涂布量高达50克/平方米,其彩色印刷效果逼真,彩色图像再现性好。其主要物理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水平,产品质量为国际先进水平,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383是替代进口的理想产品。产品的规格型号有:卷筒型有787mm、889mm,平板型有787x1092mm、889x1194mm,定量范围为150〜250克/平方米。可广泛应用于印刷各种彩色画报、画册、书刊封面、插图、精美的商品广告、样本、商品包装装潢图案、美术画展以及彩色报纸、宣传画等。主要销往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印度、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苏丹等国家和香港特区。年产量达7万吨,产销率一直保持100%。该产品年销售收入占全公司的60%。2000年,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山东省一轻系统科技进步特等奖、聊城市科技进步特等奖。(见彩色插页第30页)
  “泉草木”牌特种胶印书写纸名优产品。由山东泉林纸业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生产。主要规格型:卷筒型有850mm、787mm、889mm,平板型有850x1168mm、787x1092mm、880x1230mmo 定量范围为55〜120克/平方米。该产品系高档书写纸,经加添和表面施胶处理后,不仅有书写纸的性能,还具有胶版印刷的性能。产品纸质细腻,耐折叠,表面强度大,平整度、平滑度好,下机纸可直接上印刷机印刷,印迹清晰。可用来印刷高档书刊和记事簿、笔记本等,是印刷物资部门急需的产品。产品销往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及越南、印度、菲律宾、缅甸等国家。产品先后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一轻系统科技进步一等奖、聊城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泉草木”牌仿古彩色印刷纸名优产品。由山东泉林纸业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生产。规格型号:卷筒型有850mm、787mm、880mm,平板型有850x1168mm、787x1092mm、880x1230mmo 定量范围为55-80克/平方米。产品经特殊的染色工艺和表面施胶处理后,强度髙、耐折叠且组织均匀、细腻、平滑,有良好的胶印性能,且印迹清晰,色泽柔和,具有独特的观赏感、贮存时间长、不易褪色等特点。不但可用于印制各种高档古典书籍,也可用于中小学生课本和特殊的笔记本等,是印刷物资部门急需的产品。年产销量达1.5万吨。主要销往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少量销往国外。产品荣获山东省一轻系统科技进步二等奖,聊城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天斗"牌小麦粉名优产品。聊城市粮食局第一面粉厂生产。有水饺粉、超级特制精粉、特精粉、富强粉等4个品种,分别有5千克、10千克、25千克装。具有粉粒度细、水分低、色泽白、筋力强、蛋白含量高、营养丰富、品质稳定等特点。适宜于水饺、馒头、面条等食品制作。年生产能力6万吨。主要销往山东、黑
  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甘肃等地,并出口蒙古、朝鲜、越南等国家。2001年,产值1182万元,销售
  收入2382万元,上缴税金9万元。产品1999年被山东省消费者协会定为山东面粉推荐品牌、山东名牌;2000年,通过IS09002系列质量标准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
  “蓝山”牌大豆色拉油名优产品。高唐蓝山集团总公司生产。该产品为髙级食用油。系选用优质大豆,经先进浸出工艺加工出毛油后,再经进口精炼设备进行脱胶、脱色、脱酸、脱臭、脱蜡、脱过氧气物等工序加工而成。规格有:5Kg x4,3Kg x6,2Kg x4,2Kg x6,8Lx4,1.8Lx2,5Lx4,10Kgx20,散装等。与普通食用油相比,该产品具有色泽淡、酸价底、烟点高、清澈透明、无味、加温不起泡沫、不变黑、200°C以下不冒烟
  等优点。长期存放无沉淀物。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各种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人体胆固醇含量和预防老年人动脉硬化。该产品采用以色列USOP公司提供的世界先进水平的设备和技术,日处理毛油150吨。年销量4.5万吨,分别销往河南、河北、江苏、山西、北京、天津等省市以及山东省各市地。1998年被省经委授予山东名牌产品称号,1999年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评为国家质量达标食品,1999年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评为推荐产品。
  “天斗”牌小麦粉
  “蓝山”牌大豆色拉油景阳冈陈酿名优产品。山东景阳冈酒厂生产。系在挖掘宋代历史名酒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名优产品之长,形成一套独特的生产工艺,经发酵、分级蒸馏、长期贮存、科学勾兑而成。具有浓酱谐和、幽雅细腻、余香悠长的独特风格。该产品1978年投产,1980年形成小批量,1984年达到年产1000吨的能力。1987年11月,54。景阳冈陈酿被评为山东省优质产品,畅销国内外。(见彩色插页第32页)
  "赖茆"牌赖茆酒名优产品。山东景阳冈酒厂生产。1986年5月,山东景阳冈酒厂与贵州仁怀县茅台恒香酒厂联合生产。采用前清咸丰年间传统工艺,高温制曲、8轮发酵、7次馏酒、堆积糙沙、长期贮存、科学勾兑而成,比茅台酒多了一道复窖工艺。完全具备茅台酒的酒体丰满、酱香突出、幽雅细腻、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的风格。为山东名酒,被称之为“江北茅台”。1990年12月获中国首届轻工博览会铜奖。
  景阳冈(浓香)酒名优产品。山东景阳冈酒厂生产。景阳冈(浓香型)系列酒,系挖掘宋代历史名酒传统工艺,结合现代名酒众家之长,以优质高梁、小麦、豌豆为原料,陈年老窖发酵而成。具有窖香浓郁、绵甜柔和、醇和协调、回味悠长等特点和典型的浓香酒之风格。该酒为企业主导产品,年产量在8000吨左右,销往省内外及周边地区。1998年,38。景阳冈酒被评为聊城市白酒行业惟一的山东名牌。
  “999”牌、"骏马”牌味精名优产品。三九味精有限公司生产。是以优质大米、玉米淀粉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提取精制而成。产品规格有99%与80%大晶体、小晶体和粉状味精等,包装规格有45g、50g、400g、500g等和礼品盒包装。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烹饪菜肴。其特点是:外形色泽光亮、玲珑剔透,鲜味浓郁、纯正可口。该产品于1999年4月通过IS09002系列质量标准体系认证,被联合国卫生组织确定为安全型高级调味品。先后荣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布鲁塞尔国际金奖和山东省消费者推荐产品等多项荣誉称号。年销售量达3.4万吨,畅销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见彩色插页第32页)
  “吉星”牌机油冷却器名优产品。在平吉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生产。主要有:板翅式、管翅式机油冷却器,汽车空调两用器。产品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热交换能力高、成本低等特点。适用于轿车、中轻型汽车、载重汽车、工程机械等。产品配套于国内一汽、大
  柴、吉柴、二汽、湖南动力机厂、南京汽车制造厂以及青岛水箱厂、安丘水箱厂、泰安水箱厂、一汽散热器公司、二汽散热器公司、成都散热器公司、广州南方散热器公司等,并销往美国、泰国、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约旦等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量板式冷却器20多万台、管式冷却器10多万支。其中,板翅式冷却器1989年被评为“全国轻工业优秀新产品奖”,34H6型冷却器1987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新产品奖”,“吉星”牌机油冷却器1999年被山东省授予名牌产品称号。
  “凤祥”牌分割鸡名优产品。系山东凤祥集团下辖的中法合资山东凤祥一爱迪西有限公司的主导产品。主要包括冷冻分割鸡、冰鲜鸡、禽肉熟制品3大系列80余个品种,660多个规格。冷冻系列全部经速冻低温处理,产品具有高蛋白、低脂肪、性偏温、味甘平、食用简洁方便等特点。冰鲜系列不仅保持了肉类原有的色泽和香味,而且冷却过程使肉品表面形成保护膜,加上非冻的低温环境,使肉品在10~12天内保鲜,保持了肉品原有的营养成分。禽肉熟制品系列是结合国内外市场需求,采用高新技术深加工精制而成的营养食品,主要有炭烤腿肉串、炭烤腿肉葱串、炭烤烫皮串、香榭风味鸡、香榭鸡肉串、咖喔鸡棒等100多个品种。年产冷冻分割鸡12万吨、禽肉熟制品2万吨。产品远销日本、马来西亚、瑞士、新加坡、韩国、菲律宾、斯洛伐克、南非、中东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凤祥”牌分割鸡已被国家认证为 “绿色食品”、“中国名牌”产品。(见彩色插页第31页)
  商贸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境内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使商业兴起。“秦朝宫廷中所用的丝织品便是山东东阿一带所产。”西汉,质地细薄的“东阿之縑”不仅行销内地,而且经“丝绸之路”远销西域。南北朝时期,阿胶已上朝进贡。至唐代,境内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私营商业体系。宋、元时期,在、阳、阿的乌枣畅销江南乃至港澳。始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的临清哈达,曾先后销往中国西藏和印度、尼泊尔、蒙古等国。明代,山东6府皆植棉,然以“东昌尤多”,而所产棉花大部“贾人转鬻”, 故“商人贸于四方,其利甚博”。同时,境内出现了“千亩之家,千树枣梨”的经营者。博平生产的圆铃大枣与“肥桃”并誉天下,被列为上等贡品;冠县鸭梨、阳谷银梨等均有大量种植,且有利可图。清代是东昌府商贸发展的黄金时代。聊城“为漕运通道,往来船舶,络绎不绝”,会馆林立,百货灿陈,商业勃发。乾隆、嘉庆年间,仅山陕商人在聊创办的大型商号即有五六十家,大小旅店二三十处,经营作坊鳞次栉比,各业铺店星罗棋布,纵横交错的街巷中陈列的商品琳琅满目,最为世人称羡者是“金太平、银双街、铁打的小东关”3条街市。素享“小天津”
  385之称的临清,位居南北要冲,“薄海内外,舟航之所毕由”,不仅是地方市场中心,而且与全国各地都有频繁的贸易联系,成为“富庶甲齐郡”、名副其实的江北五大商埠之一,成为“冠带衣履天下,人仰机利而食”的北方著名商业都会。清代,张秋、阿城、博平、康庄等也是水陆通衢、商贾云集、群货充物的商业重镇。鸦片战争后,国外商品的输入,古运河的淤塞,致使境内的商业日趋衰落。日军侵华后,战祸四起,商业惨遭涂炭,大部店铺倒闭,仅有的屈指可数者也濒临崩溃的边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逐步建立了以国营商业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商业体系,国有商业占据主导地位。1955年,境内国营商业销售总额占社会消费总额的13.3%。1957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18.09亿元。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商贸进入多元发展时期,个体私营及其他经济成分渐进商品流通领域,商贸企业迅速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逐年增长。1980年实现5.3亿元;1997年实现39亿元,比“八五” 末增长26.6%。随着商贸流通改革的逐步推进,商贸市场持续繁荣,社会商品供应丰富。2001年,全市城乡集贸市场达461处,市场交易额达208.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56.66亿元。
  聊城市商业集团总公司市直商业行政管理机构。隶属聊城市人民政府,受市政府委托,承担市直商业企事业单位的领导、组织、监督、管理、服务职能。位于花园南路52号。前身为聊城专员公署工商管理局,始建于1946年4月。1949年10月改称聊城专员公署工商科。1957年7月改称聊城地区商业局。1958年8月,聊城地区商业局、聊城地区供销社、聊城地区服务局合并,称聊城地区商业局。1961年8月,聊城地区商业局、聊城地区供销社分设。1967年3月,聊城地区商业局与聊城地区供销社再次合并,改称聊城地区商业局革命委员会。1971年8月,聊城地区商业局与聊城地区供销社重新分设,仍称聊城地区商业局革命委员会。1978年10月,聊城地区商业局革命委员会改称聊城地区商业局。1994年2月,聊城地区商业局和聊城地区财贸办公室合并,组建聊城地区商业贸易委员会。1996年7月聊城地区商贸委撤销,原地区商业局调整建制,组建为聊城地区商业集团总公司。1998年3月更为现名。内设办公室、政工科、企管科、会计科、物业科、工会。其下属单位有聊城市百货集团总公司、聊城市五交化站、聊城市糖酒茶副食品采购供应站、聊城市食品公司、聊城市饮食服务公司、聊城宾馆、聊城市商业储运公司、聊城市商业技工学校、聊城市生化制药厂9家企事业单位。至2001年底,共有干部职工1294人。其中,机关现有干部职工26人。
  聊城市物资集团有限公司大型国有独资企业。位于东昌东路98号。前身为1961年成立的聊城地区物资局,1998年4月改组为聊城市物资集团总公司,2001年10月18日更为现名。是经过市委、市政府批准组建的大型国有独资企业,核心企业为聊城市物资集团有限公司;紧密层企业为聊城市旧机动车交易中心;聊城市开航金属回收有限公司、聊城市物资集团燃料有限公司、青岛世纪红捷商务有限公司、聊城市物资集团不锈钢有限公司、聊城市物资集团木材有限公司、聊城市物资经营管理中心,均为全资、控股、参股子公司。另有物华贸易有限公司、物昌建材有限公司、物产机电有限公司3个松散层企业。担负着对下属公司的决策、管理、协调、服务职能。主要从事汽车、煤炭、机电、化工、废金属回收等贸易活动。拥有总资产1.8亿元,净资产1亿元,营业面积39万平方米,有干部职工1000人。2001年,贸易额5亿元,实现利税2000万元。
  聊城市供销合作社群团机构,经济联合组织, 农村经济的服务中心。地址在聊城市古楼东大街25号。其前身是1949年9月组建的平原省供销合作总社聊城专区分社。1953年1月改为山东省供销合作社聊城专区分社。1958年8月同商业局合并,成立聊
  城专员公署商业局。1972年9月商业、供销分设,成立聊城地区供销合作社。1984年11月改为山东省供销合作社聊城分社。1985年10月恢复为山东省聊城地区供销合作社。其职责是: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发展经济,帮助和引导农民致富;负责农产品的采购、运储、加工和农业生产资料、工业产品的供应,农产品的开发、利用,农业新品种的引进、推广,以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等。2001年底,内设13个职能科室、10个直属单位,定编78人。
  聊城市粮食局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聊城市供销合作社聊城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山东聊城烟草有限公司见政治和法律分编“聊城市烟草专卖局(山东聊城烟草有限公司)”条。
  聊城市饮食服务公司行政性管理公司。位于东昌西路82号。1979年设立,称聊城地区饮食服务公司。1998年更为现名。承担着全市8个县市区的旅店、照相、浴池、美发美容、委托、维修、家庭事务、文化娱乐、食品加工、饭店、洗染、打字、复印等十几个行业的管理服务任务。下设办公室、政工科、财务科、饮食服务行业管理公会4个科室。2001年,有干部职工85人。
  聊城市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见城建和旅游分编“聊城市百货大楼”条。
  聊城市百货集团总公司国有商业企业。位于东昌西路21号。1994年组建。企业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其中,聊城百姓购物城1.2万平方米,集购物、餐饮、娱乐、住宿为一体。1997年完成改制任务,建立起规范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企业拥有3个分公司、12个子公司,机关设置2处1室。主要经营百货、副食、文体、家电、针纺织品、家具、餐饮、娱乐等。1997年被省人事厅、贸易厅授予省先进单位,1999年被省贸易厅授予职业道德先进集体,1999年被共青团山东省委、省贸易厅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1998年被省工商局授予“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等荣誉称号。2001年,完成销售收入3700万元,实现利税268万元,有职工422人。
  聊城百姓购物城由聊百集团投资组建的全资子公司。位于东昌西路21号。1998年9月26日开业。占地面积6670平方米,营业面积1.2万平方米。下设5个公司、10个部。主要经营百货、文化用品、金银饰品、家电、服装、工艺美术品、健身器材、餐饮、娱乐
  等,集购物、餐饮、娱乐于一体,是聊城市功能齐全、规模较大的商业场所。曾获得省贸易系统先进单位、省财贸系统职业道德先进集体和省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等荣誉称号。2001年,有固定资产3181万元,销售收入
  3547万元,利税92万元,职工380人,其中具有大中专学历的(含技校生)占95%。
  聊城市糖酒茶副食品采购供应站国有商业企业。位于利民东路13号。始建于1949年10月,原为聊城酒类专卖经营处。1958年8月改称为中国酒类专卖公司聊城分公司。1962年1月改称聊城专区副食品公司。1971年改称聊城地区副食品公司。1998年改为现称。占地面积1.596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931万平方米。下设办公室、劳动人事科、会计科、保卫科、糖科、酒科、小食品科、食品加工厂等部门。主要经营食糖、酒类、茶叶、副食品、烟等。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利税150万元,有干部职工183人。
  聊城市五交化站国有商业企业。位于东昌东
  路94号。组建于1997年6月。占地面积3.33万平方米,营业面积7000平方米, 仓储面积4000平方米。设有经理室、书记室、工会、纪检、办公室、政工科、财务科、物业管理科,下设4个独立经营性公司。主要
  聊城市五交化站大楼经营五金、交电、化工产品。2001年,拥有固定资产800余万元,资产净值600万元。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1200万元,利税35万元,有干部职工230人。
  聊城市食品公司属于行政性公司。位于育新街12号。担负着全市食品行业管理、市场供应、业务指导、加工服务等任务。始建于1953年,原称聊城地区收购站,1965年更名为中国食品公司山东省聊城分公司,1975年改称聊城地区食品公司,1998年改为现名。占地面积1880平方米,建筑面积1880平方米。下设经理办公室、财务、业务、肉协联络处4个
  科室。1986年率先推行生猪定点屠宰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提岀生猪实行“四个统一”的口号,即统一宰杀、统一检疫、统一税收、统一市场管理,走在了全省食品行业的前列。2001年底,有干部职工28人。
  聊城市物资集团燃料有限公司国有独资企业。位于兴华路立新巷4号。创建于1978年,隶属聊城市物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资产1.11亿元。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经营面积2.35万平方米。主营煤炭,兼营餐饮服务、汽车加油等业务。拥有谷庄煤厂、东城区煤厂、西北农场煤场和白天鹅、万喜楼2个酒店及卫育路加油站。2000年8月公司与鲁能燃料集团有限公司、聊城赛达实业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了鲁能聊城燃料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5亿元,兴建占地66.7万平方米的大型鲁西煤炭集散中心,年煤炭周转量500万~800万吨。2001年,完成销售额5770万元,销售利润491万元,有职工236人。
  聊城市旧机动车交易中心国有控股企业。位于湖西路北首西侧。始建于1999年1月,隶属市物资集团有限公司。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经营面积1万平方米。注册资金100万元。下设5个职能科室,有职工16人。主要经营旧机动车的收购、销售、寄销、租赁、代购代销、检测维修、配件供应、美容等业务,为买卖双方提供上牌保险等一条龙服务。2001年,共交易旧车2637辆,交易金额9000万元,利税49万元。
  聊城市开航金属回收有限公司国有控股企业。是全市惟一获得国家级资格认证的报废汽车回收定点企业,隶属聊城市物资集团有限公司。位于聊城市东环路中段路西。始建于1999年1月。占地2万平方米,营业面积1.9万平方米。配有60吨电子衡一台,切割机、打包机各一台。主要经营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废旧金属回收加工,以及金属材料、木材、化工产品、机电产品、土杂品、小五金等的回收加工,年回收拆解报废汽车能力在3000辆以上。2001年底,有职工30人,其中技术人员10人。
  青岛世纪红捷商务有限公司国有控股企业。隶属聊城市物资集团有限公司。位于青岛黄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于2001年4月27日,总资产1000万元,注册资金50万元,主要经营房地产业。有员工8人。
  聊城市物资经营管理中心国有独资企业。隶属聊城市物资集团有限公司。位于柳园南路115号。创建于2000年10月,总资产20万元,注册资金10万元,主要经营房屋出租服务。2001年底,有员工8人。
  聊城市物资集团木材有限公司股份制企业。位于聊城市花园南路58号。创建于2000年1月。前身为聊城市木材总公司。注册资金94万元,固定资产600多万元。主要经营木材、钢材、钢模板租赁等业务。2001年,完成钢模板租赁收入80万元,有职工109人。
  聊城市物华贸易有限公司股份制企业。位于柳园南路115号。创建于1996年7月。拥有固定资产300万元。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营业面积7500平方米。主要经营工具、量具、电缆、电器、小型机械、大型机床成套设备及各种汽车等。是上海工具厂、鲁南机床厂、河北电焊机厂、蚌埠台钻厂的聊城总代理经销商,下属的聊城汽车城是全市规模大、档次高、品种齐全的汽车销售基地,拥有国家小轿车定点销售权。被评为市级先进企业、省级物资流通先进单位;1996~2001年,连续6年被省工商局授予“重合同、守信用” 单位称号。2001年完成销售额3800万元,实现利税50万元,有职工68人。
  聊城利民药业有限公司股份制企业。隶属聊城市医药监督管理局。鲁西地区最大的国有医药商业企业。位于利民东路1号。1998年3月通过对聊城药材站、器械站、市医药公司等3家医药商业企业实施
  388资产重组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1200万元,固定资产3898万元。占地面积83822平方米,营业面积4610平方米。主要负责中西药、医疗器械的购销调存及中药饮片加工业务。下设5个专业公司、3个控股公司、3个大批发中心、利民大药店及其25家连锁药店。购销网络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其下属利民大药店被中国消费者协会评为“国家级诚信单位”。2001年,实现销售1.41亿元,利税614万元,有职工808人。
  聊城东方医药有限公司股份制企业。隶属聊城市医药监督管理局。位于利民东路3号。1997年12月正式营业,注册资金134万元,固定资产40万元。营业面积1500平方米。下设东方大药店、东方大药店总店、东方大药店第一连锁店、2个分公司及5个业务科室。主要经营化学药品、中成药、中药材、医疗器械、玻璃仪器、保健药品等。2001年,实现销售额1368万元,利税27万元,有员工88人。(见彩色插页第33页)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聊城石油分公司国有控股企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大型销售企业,聊城市惟一一家经国家经贸委批准的成品油批发企业。位于东昌东路91号。始建于1951年。前身为山东省石油集团聊城总公司。1999年9月更为现名。担负着聊城市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四大类成品油的市场供应工作。下辖临清、冠县、莘县、阳谷、东阿、在平、高唐7个县(市)公司以及物业、运输、设备公司3个经营实体。有油库8座,总容量4万立方米;铁路专用线2.85千米;油罐车44部;加油站140余座。其中,1999年8月19日投产运营的聊城石油中转库,工程设计优良,工艺先进,布局合理,建设规范,库内栈桥可同时接卸50节槽车和整列其他物资,发油时可同时罐装14部油罐车;同时还具备火车、汽车接卸油品的双套功能。2001年底,拥有固定资产1.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24亿元,上缴税金675万元,有员工402人。(见彩色插页第32页)
  山东省聊城鲁源化工有限公司股份制企业。位于东昌东路91号。成立于1998年6月,是聊城石油总公司参股的以经营润滑油为主,兼营石化产品及汽、煤、柴油的石化销售股份制企业。公司有资产近500万元,有加油站1座,车辆4部。在市区多处设有批发、零售门市,是进口美孚、埃索、太阳及国产长城、环球、飞天等名优润滑油在聊的总代理。2001年,销售量3600余
  吨,收入2537万元,利税14万元,有职工85人。
  山东聊城国家粮食储备库国家大型粮食储备库。位于聊城西郊。始建于1993年10月,隶属于聊城市粮食局,被列为“兴聊十大工程”之一和全区重点建设项目之一。1995年6月一期工程投入使用。二期工程于1998年11月开工兴建,1999年5月底竣工。占地2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7447.65万元。建有24米跨平顶仓21栋,30米跨平顶仓7栋。仓容总量2.25亿公斤。双线贯通式铁路专用线2.611千米,铁路罩5700平方米,年吞吐能力2亿千克。达到了国家规定的粮食存储现代化的标准,储粮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曾被评为山东粮油仓储管理先进单位和聊城市规范化储粮单位。2001年底,有职工164人。(见彩色插页第32页)
  万福隆经贸有限公司私营企业。位于龙山路8号。成立于1997年,前身为聊城地区糖酒站。下设企业部、办公室、人事部、策划部、财务部等7个科室。拥有华联超市(位于东昌西路138号)、三中超市(位于东昌西路37号)2个分店及万福隆宾馆、万福隆酒店。总营业面积为5500平方米。主要经营烟、酒、糖、茶等副食品及服装、洗涤化妆品、五金交电、工艺品等商品。先后荣获“省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省级光彩之星企业”等多项称号。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6030万元,利税168万元,有员工120人。
  昆仑超市股份制企业。总店位于湖西路北段。2000年1月1日正式营业。下设3个分店:第一分店在利民东路2号,第二分店在花园北路51号,第三分店在前许街13号。总营业面积1万平方米。下设财务部、商品部、防损部、营运部、电脑部、办公室。主要经营日用百货、针织品、纺织品、服装、鞋帽、家电、五金、食品、干货等商品。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5100万元,利税80万元,有干部职工410人。(见彩色插页第33页)
  万福隆超市聊城昆仑电子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制企业。位于利民东路2号。分支机构昆仑家电大楼位于凤凰台东侧。经营面积约2000平方米。主要经营家用电器的批发零售及微机与耗材销售。下属家电大楼、家电大厦2个零售商场和白色家电部、黑色家电部、空调事业部、工厂事业部4个批发部。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8000万元,有干部职工86人。
  临清市鲁润商厦国有企业。位于临清市红星路南门里74号。始建于1992年。1999年开业。总资产3000多万元。营业面积6200平方米。下设11个科室。主要经营日用百货、金银首饰工艺品、副食、纺织品、五金交电等2万个品种的商品。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705万元,利税31.5万元,有员工515人。
  冠县百货大楼国有企业。位于冠县城区冠宜春西路3号。始建于1958年,1991年重新翻建,1993年重新开业。现为5层垂体营业楼,总占地面积2660平红旗北路27号。1992年建成开业。下设4个行政科室,21个营业柜组。1998年分设海尔专卖店、红旗家电商场2处分店。总建筑面积3043平方米,营业面积2400平方米。主要经营百货、针纺织品、副食、五金交电、日用杂品、化工机电、农副产品、家具等。先后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模范职工之家”,山东省“消费者信得过单位”。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1200万元,利税50万元,有干部职工138人。
  聊城香江光彩大市场见城建和旅游分编同条。
  铁塔商场见城建和旅游分编同条。
  劝业商城专业批发市场。位于聊城市东昌东路98号。始建于1998年8月,隶属聊城市物资集团总公司。有员工8人。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经营面积2万平方米,建有临街营业楼2座、玻璃钢瓦大棚622平方米、平房3200平方米。主要经营:机电化工产品,兼具饮食、娱乐、停车、住宿等综合服务功能。产品销售覆盖全市8个县(市)区及冀鲁豫周边地区。2001年,营业额3亿元,利税354万元。
  冠县冠州商城综合市场。位于冠县县城内。1998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占地面积4.51万平方米。由32栋单体楼房组成,总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营业面积1.7万平方米,总投资2600余万元,可容纳1000余户商户。主要经营:五金交电、日用百货、布匹、服装、鞋帽、烟酒副食。2001年,市场成交额8000多万元。
  方米,营业面积5000平方米。下设5个行政科室,50个营业柜组。主要经营日用百货、针纺织品、五金交电等商品1万余种,是冠县最大的商业零售企业。多次被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重
  莘县中心市场大型综合市场。位于莘县县城中心。始建于1988年,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合同、守信用企业”。2001年,营业收入1600万元,利税60万元,职工230人。
  冠县红旗大厦集体所有制企业。位于冠县城区
  2.1万平方米,投资1229万元。建有10座2层商业楼及6000平方米钢架玻璃钢瓦大棚,可容纳5200余个摊位。主要经营:布匹、百货、鞋帽、服装、农副产品、日
  390用杂品、陶器等1000余种商品。2001年,市场成交额3.2亿元。
  莘县武阳商城综合市场。始建于1992年。位于莘县朝城镇政府驻地,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自东汉建置武阳县即为官府治所,为商贾云集要地,距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朝城镇集市曾为周边集市之冠, 由1条街和6个专业市场组成。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总投资1500余万元,建有民族风格的两层营业楼40幢,建筑面积2.59万平方米,钢架结构玻璃钢大棚8400平方米。棚内建有售货台1630米,可容纳1.2万余个摊位。主要经营:百货、布匹、服装、鞋帽、五金交电、日用杂品、瓜果蔬菜、小家电等。日客流量6万余人次。2001年,市场成交额2.1亿元。
  阳谷中心商场综合市场。位于阳谷县城内。始建于1985年。占地面积3.33万平方米。总投资900余万元,建有房屋279间,大棚2379平方米。1998年
  改建,1999年12月全部竣工。共投资金2000余万元, 建有一座建筑面积为3840平方米的交易大厅和一座两层楼形式的经营楼。可容纳商户300余户,摊位610个。主要经营:服装、布匹、日用品、鞋帽、小家电等。2001年,市场成交额达2.3亿元。
  东阿环球商场综合市场。位于东阿县城西侧。
  始建于1992年5月。占地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其中楼房3.4万多平方米,大棚2.2万平方米。投资总额5400万元。主要经营:农机、百货、服装、木材、摩托车、建材、副食、干鲜果等。2001年,进场商户240家,市场成交额2.3亿元。市场辐射面达全县各乡镇及周边县市。
  在平县商业城综合市场。位于在平县城中心。
  始建于1991年5月。占地面积21.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市场四周建有2~4层经营楼房。主要经营: 烟、酒、副食、布匹、服装。市场中心建有大棚, 主要经营各类
  小百货、工业品、农副产品。共有商户700余户。2001年,市场成交额达2.6亿元。
  高唐县大市场综合市场。位于高唐县城内东南方向。始建于1991年8月。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3万平方米。经营主体1500户。主要经营: 农业生产资料、服装、布匹、副食品、干鲜果、酒水类等。该市场与其他4个专业市场和城关集贸市场融为一体。市场辐射面达河南、河北、山西、安徽、江苏等省和周边的几十个县市。市场内福源商城全部为两层楼结构,建筑面积2.56万平方米,容纳商户256户,是高唐县最大的酒水批发市场。2001年,成交额6.2亿元。
  高唐县清平商品交易市场综合市场。位于高唐县清平镇。清平镇历史上曾是清平县县城,位于在平、临清、夏津三县交界处,市场商品交易十分活跃。1995年,在集贸市场的基础上,镇政府出资在城东兴建了花生专业市场和仔猪专业市场,占地5.86万平方米, 其中交易辐射面最广的是仔猪市场,占地1.33万平方米,可容纳商户300余家,商户北抵内蒙,南达安徽。2001年,场内经营商户1500户,成交额达到1.1亿元。
  聊城电脑科技城经市政府批准的鲁西惟一的大型科技综合市场。位于聊城火车站对面。建于1999年,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
  391市场经营范围以电脑科技为主,从事电脑专卖、培训网络工程、电子信息以及与之相关行业。截至2001年底,入住商户已达90余家。
  龙山副食品批发市场专业批发市场。位于柳园南路南首路西。始建于1991年,占地面积4.017万平方米,经营商户330户,从业人员3200余人。主要经营洛种酒水、饮料、副食品、调味品、茶叶、糖果等。
  以批发为主,日客流量3.5万余人次。市场购销辐射十几个省市,与近千个厂家建立了稳定的业务联系。部分名优产品(如“维维豆奶”、“乐百氏”、“健力宝”等)的生产厂家,在市场内设立了总经销处。2001年,市场交易额达7亿元。
  北顺装饰材料市场专业市场。冀鲁豫周边最大的装饰材料专业批发市场。位于建设西路。始建于1996年8月。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3
  万平方米。市场经营户208户。主要经营:各种民用工程所需的铝、木、塑钢型材、石材、地墙砖、卫生洁具等室内外装修材料。商品来自全国各地,销往周边百余个县市。2001年,市场交易额达5亿元。
  山东农机产品大市场专业市场。位于建设东路东首路北。是依托聊城市农用机动车生产占全国1/3的优势形成并发展起来的。1999年5月开业,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商业用房面积6000平方米,交易
  大棚2万平方米,入场商户200户。主要经营:农用运输车、拖拉机、柴油机等动力机械和农业耕作、耕种、收
  割、加工、排灌、植保、农机配件等。2001年,市场成交额5亿元。
  鲁西饲料兽药批发市场专业市场。位于光岳北路北首路东。始建于1994年8月,1995年11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房屋500多间。主营饲料、兽药、添加剂、畜禽设施四大类上千个品种,辐射冀、鲁、豫、京、津及周边地区。2001年,有商户60户,市场成交额4亿多元。
  聊城钢管城市场专业市场。位于光岳北路北首路东。始建于1996年。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主要经营各种型号的无缝钢管材料,汇集鞍山、成都、大冶、太原、包头、邯郸等全国30多家钢厂的产品,有400多个规格,7000多个品种。2001年,有经营商户58户,市场成交额8亿元。
  聊城机动车辆交易市场专业市场。位于建设
  西路中段路南。始建于1995年7月。占地面积8万
  平方米,投资1000万元。建有营业楼2500平方米,半
  392封闭式玻璃钢瓦大棚1.2万平方米,硬化地面2万平方米,汽车展厅1000多平方米。主要经营:高级轿车、客车、面包车、大小货车、四轮家用车及各种配件,辐射周边省市和地区。2001年,有商户12户,市场成交额2.5亿元。
  聊城火车站站前摩托车商贸城专业市场。是冀、鲁、豫毗邻地区惟一的大型摩托车及配件专业市场。位于聊城火车站广场北侧。一期工程始建于1996年5月,1998年3月28日开业;二期工程建于1998年2月,1998年9月8日开业。占地面积共有3.4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总投资3000万元。主要以零售、批发摩托车及配件为主。2001年,有商户100余户,市场成交额10亿元。
  鲁西蔬菜批发市场专业批发市场。是冀、鲁、豫周边地区功能最全、规模最大、辐射能力最强的蔬菜批发市场。位于柳园北路北首路西。1990年1月建
  成开业。占地面积114万平方米。建有钢骨玻璃大棚12栋,场内运输工具、计量设备、餐饮、住宿、装卸等服务配套设施齐全。设有与农业部农副产品信息网和全国40多个大、中城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相联系的信息发布中心。以批发蔬菜为主,辐射全国20多个省市。2001年,市场日均上市人数2.6万人次,各类鲜、活农产品日成交量180多万千克。
  聊城市瓜果批发市场专业批发市场。位于聊城市柳园北路西侧范恭屯村北。始建于1994年,累计投资400多万元,占地面积2.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有来自川、贵、鄂、湘、广、闽、浙、赣的南方商户,来自新、甘、陕、宁的西北商户和来自晋、冀、豫、苏、京、津的周边商户,常驻商户达500多家。主要经营苹果、梨、桃、西瓜、洋香瓜、香蕉、柑橘、菠萝等各种瓜果。2001年,成交量达7.2万吨,交易额1.2亿元。有管理人员43人。
  聊城交运大市场综合市场。位于东昌西路中
  段路南。是聊城市规模最大的农贸市场,也是全省规范化管理的样板市场。1996年5月动工建设,1996年12月30日开业。占地面积1.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主要经营行市有:生熟肉市、畜禽蛋市、淡鲜活市、粮油市、豆制品市和副食蔬菜水果市等。2001年,有商户380户。
  聊城市农业科技市场专业市场。位于湖西路南首。始建于2000年。是冀、鲁、豫周边地区较大的科技连市场、市场带基地的专业市场。是连接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与农业企业和广大农户的桥梁和纽带。经营内容主要是:传递农业科技信息,从事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的交易及高科技含量的农业生产资料、优良品
  种的经销,提供农业技术咨询服务。市场占地6.66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能容纳商户260户,计划分两期工程建设,第一期工程建设已交付使用,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入场商户50多户。2001年,市场成交额1亿元。
  临清市烟店再生轴承市场专业批发市场。位于临清市烟店镇牛张寨村。建于1982年10月。占地面积13.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累计投资1500余万元。主要经营再生轴承及配件。经营商户达1980户,商品远销全国各地。2001年,市场成交额3.2亿元。
  临清松林木材市场专业市场。位于临清市松林镇政府驻地。始建于1982年4月。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累计投资10万余元。以批发木材为主,辐射河北及周边地区。2001年,有商户50多户,市场成交额1.2亿元。
  临清市桑树园蔬菜专业批发市场专业批发市场。位于临清市东环路南段。建于1994年。占地
  农业科技市场开业仪式面积10万平方米,建有钢架玻璃钢瓦大棚7座,面积8000平方米,砖木结构房屋45间,综合服务楼1幢,累计投资302.6万元。主要经营:蔬菜瓜果和其他农副产品。日上市摊位1000多个,日上市人数达7000余人次。在全国20余个大中城市建立了信息网点,蔬菜销往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河北、河南、江苏、北京、上海、天津等30余个省、市、自治区。2001年,市场成交额达3.4亿元。
  阳谷县寿张布匹专业批发市场专业批发市场。位于阳谷县寿张镇政府驻地。1982年自然形成,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当年年底,摊位即发展到18个。到1986年,经营布匹的商户已发展到600余户,从业人员3000余人,花色品种1000多个,日上市人数达3万余人次。2000年改建后,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15平方米,投资额6000万元,可容纳商户300余户。主要经营布匹。2001年,市场成交额达2亿元。
  冠县前社庄江北第一蔬菜批发市场专业市场。位于冠县斜店乡前社庄村。始建于1987年,分别于1992年、1995年自筹资金200余万元进行了扩建,现占地面积1.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入场经营主体达2600户。主要经营黄瓜,为无公害蔬菜,产品销往18个省市和香港特区。1997年斜店乡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黄瓜之乡”、“江北黄瓜第一乡”。2001年,销量达2.54亿千克,交易额1.83亿元。
  光岳宾馆见城建和旅游分编同条。
  东昌宾馆见城建和旅游分编同条。
  中苑大酒店见城建和旅游分编同条。
  钓鱼台宾馆见城建和旅游分编同条。
  昌润大酒店见城建和旅游分编同条。
  中通宾馆见城建和旅游分编同条。
  国际饭店见城建和旅游分编同条。
  海源阁宾馆见城建和旅游分编同条。
  八一宾馆即中国人民解放军聊城军分区招待所,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聊城军分区后勤部,是全市最
  早、最大的部队接待单位。位于聊城市兴华东路100号。始建于1976年。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有客房楼2幢,大中小餐厅22个,大中小会议室6个,可同时容纳200人住宿、600人就餐、450人开会。院内有4000平方米停车场1个,100个车位。是集餐饮、客房、会议、商务、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宾馆。2001年底,有干部职工86人。
  国奥饭店港商独资企业。位于聊堂路东首。1998年底建成,1999年3月开业。是按涉外四星级标准建成的集餐饮、住宿、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大酒店。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拥有可容纳500余人的大中
  会议厅及豪华商务洽谈会议室,有126间标准间和豪华套间及可供500人同时就餐的豪华包房宴会厅、西餐厅、快餐厅、零点厅及啤酒城。有豪华夜总会、镭射动感影院、电子游艺厅、保龄球馆、台球厅、游泳馆。配套服务项目有:商务中心、购物中心、桑那洗浴中心、健身房、美容美发厅和洗衣房等。是国际会议、学术交流及新闻发布会的理想场所,也是商务、旅游度假的首选之处。2001年,有员工200人。
  富华大酒店国有企业。隶属山东聊城烟草有限公司。位于聊城市兴华西路22号。始建于1996年12月,1998年2月正式对外营业。营业面积5000平方米。共有宴会厅20余间、舞厅包厢16间,一楼的零点厅及休闲厅,可容纳400多人同时就餐。鲁菜、川菜、粤菜等品种多样,自酿鲜啤酒口感舒适、风味独特。是集餐饮、娱乐于一体的酒店。到2001年底,先后荣获聊城市“优质文明服务单位”、“食品卫生先进单位”称号,被聊城市物价局评为“餐饮特一级店”。有职工110余人。
  京九大酒店国有企业。隶属聊城市粮食局天宝实业公司。位于光岳楼广场西北角。1993年2月开业。其分店京九富临大酒店,位于聊城市经济开发区,2000年5月开业。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有雅间24间,KTV包厢9个,宴会厅2个,各能容纳200人活
  394动。有员工120人。先后荣获“山东省青年文明号”、
  “聊城市青年文明号”、“聊城市优质文明服务单位”、“聊城市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山东省交警总队聊城接待处集体企业。地址在湖西路218号。1997年建成,1998年正式营业。原名西沙湾大酒店,2001年底改为现名。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备有专用停车场,并设中央空调。有容纳600余人的大型豪华会议室、高中档客房和豪华包厢。风格各异的多功能餐厅可供300多人同时就餐,有风味不同的鲁菜、粤菜、潮州菜等,特聘广东粤菜名厨主灶掌勺,冷拼热炒、生猛海鲜等品种齐全,色、香、味、形、皿俱佳,是举办喜宴、寿宴、文艺演出、时装表演、新闻发布会、各种订货会、亲朋好友联欢会及各种联谊会的最佳场所。2001年,有职工40余人。
  交通大酒店私营企业。位于湖西路交委大厦底层。2000年3月开业。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集餐饮、客房、娱乐为一体。拥有12个宴会厅、中式大厅,就餐位300多个,标准客房20余套;可提供鲁、粤、川、淮四大菜系,独家推岀德国田园风情的砧板系列及四大凉拌;还设有夜总会、KTV包厢,配有美国原装JBL音响设备和大型美彩激光霓虹灯。有职工68人。先后获聊城市“卫生先进单位”、“消费者满意单位”、“餐饮业价格等级管理特一级单位”等荣誉称号。
  华源凯马大饭店私营企业。位于付花路26号。1999年开业。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为三层营业大楼,装饰豪华高档。共有400个餐位:一楼南北大厅为零点餐厅,二楼可同时容纳200多人就餐娱乐,三楼娱乐城设有各项娱乐设施及幽雅轻松的娱乐环境。有职工70余人。先后获聊城市“餐饮业价格等级管理特一级单位”、“优质文明服务单位”及“食品卫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聊城温泉大酒店合资企业。是聊城日报社与聊城市百货集团总公司共同投资按准三星级标准兴建的旅游涉外酒店。位于东昌西路21号。酒店共12
  层,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拥有各类豪华套间、单人间、标准间、高级客房100余间,以及中餐厅及小包厢。可同时供400人就餐, 还有40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厅以及温泉洗浴、桑拿等服务项目。是集餐饮溶房、娱乐、
  购物、会议为一体的现代化酒店。有员工168人,其中经专业培训上岗人员占95%。
  海河大酒店股份制企业。由市水利局投资兴建。位于育新北街18号。1993年6月正式营业。设客房部、餐饮部、后勤部、公关部、办公室等部门,有职
  工80人。总营业面积6000多平方米,拥有标准间、豪华套房、单人间共100间,并设有多功能厅和各种中小型会议室。餐饮部设有宴会厅、零点厅和豪华雅间。曾荣获市特一级酒店称号。
  临清宾馆见城建和旅游分编同条。
  冠州宾馆国有企业,旅游涉外宾馆。位于冠县红旗北路31号。始建于1956年,原名中共冠县县委招待所,1996年更为现名。由县委、县政府投资兴建。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拥有各类套房、标准间126间(套),300多个床位。有风格各异的大中小餐厅,共720个餐位,大型宴会厅可同
  时容纳300人就餐。有大中小会议室,其中大礼堂可容纳550人,并设有美容美发中心、干洗中心。有干部职工140人。被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学雷锋先进集体”,被评为聊城市“文明单位标兵”、聊城市“物价计量信得过单位”、聊城市“特一级店”、聊城市“宾馆示范店”、聊城市“食品卫生先进单位”。
  莘县宾馆国有企业。隶属莘县县委办公室。位于莘县振兴街24号。始建于1966年,原名中共莘县县委招待所,1999年更为现名。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设有豪华套房、标准房和普通房,共200余个床位。有大中小餐厅24个,可同时供700余人就餐。有大中小会议室6个。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该宾馆率先成立了全市服务业第一家股份制公司——莘县佳美餐饮有限责任公司,并推出了以鲁菜为主、兼营洛阳水席菜和淮扬菜等特色服务;同时还设有商品部、舞厅等,集食宿、娱乐、购物为一体。2001年,有职工130余人。先后荣获“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市级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市级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等称号。
  阳谷宾馆见城建和旅游分编同条。
  东阿宾馆见城建和旅游分编同条。
  在平宾馆国有企业。位于在平新政路20号。始建于1959年,原名在平县机关招待所,1992年更为现名。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设有高中低档餐厅32个,共1000个餐位;有大中小型会议室8个;高、中、低档客房107间,共300个床位。是集餐饮、住宿、娱乐、购物为一体的现代化宾馆。2001年,有干部职工160人。曾获“省级卫生先进单位”、“优质文明服务单位”等荣誉称号。
  福瑞得大酒店城建和旅游分编同条。
  时风宾馆股份制企业。位于高唐金城路44号。始建于1992年8月,是集餐饮、娱乐、住宿为一体的股份制特一级涉外宾馆。主体服务楼由时风集团1997年投资兴建,占地面积1.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6万平方米。拥有各类套房200套、风格各异的餐厅和宴会厅及正宗的“东来顺”火锅城,设有中型会议室2个、多功能厅1个。拥有专业水平的服务人员和高素质的职工200余名。曾荣获省“青年文明号单位”、“优质服务文明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及“食品卫生先进单位”等称号。
  魏氏熏鸡见城建和旅游分编同条。
  396聊城呱嗒见城建和旅游分编同条。
  八批果子见城建和旅游分编同条。
  孟家包见城建和旅游分编同条。
  烧麦见城建和旅游分编同条。
  托板豆腐见城建和旅游分编同条。
  济美酱菜见城建和旅游分编同条。
  武大郎烧饼见城建和旅游分编同条。
  阳谷布袋鸡见城建和旅游分编同条。
  老王寨驴肉见城建和旅游分编同条。
  罗汉饼见城建和旅游分编同条。
  老豆腐见城建和旅游分编同条。
  瑞香村熟肉制品传统名吃。由张瑞祥于1940年创制,至今已经历3代人。主要有猪头肉、包肉、炸肉、肠类及其他下货(耳、舌、肚、心、肺、肝、蹄)等30多个品种,选料精细,做工讲究,酥、嫩、香而不腻,口感清醇是其最大特点,又契合“同脏相补,同脏相医”的中医原理,兼具食补食疗之功效。2000年,在济南开设了分店。(见彩色插页第34页)
  清蒸白鱼传统名吃。做法细致,吃法讲究。把去掉鳞片和内脏的鲜鱼,坡刀每隔4分划一刀口,每个刀口夹入葱姜片,人笼蒸熟取出。上桌时,配葱段、姜末、甜酱、酱油、醋、香油、蒜泥、椒盐等8味小碟。
  东阿小炸鱼传统名吃。源于东阿牛角店。由常文功首创,迄今已百余年。常氏将小米泡透磨糊,加面粉、酵母调制成发面糊,涂在用花椒、食盐、料酒、味精等腌制好的小鱼上,浸入六七成熟的油内炸酥。其特点是颜色金黄,酥脆鲜香,存放7~10天不绵。
  姜丝肉传统名吃。以常用姜做调料而得名。聊城的姜丝肉,使姜的调料上升为配料。姜在烹炒中挥发出姜醇、沉香等,不仅醇香四溢,而且能除腥去膻,清
  口提神。烹炒要领是:小火炒滑肉丝,炒时肉丝滑而不腻,姜丝脆而不生,葱丝熟而不黏,色泽黄白、气味清香、鲜嫩爽口。姜丝肉既是下酒佳肴,又有健胃化痰的功效。
  荸荠丸子传统名吃。清代曾为贡品,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利用莘县土特产荸荠,去皮后捣成泥,先加入蛋清、面粉和成稠糊,再加入猪肉末、青红丝、白糖团成馅丸,半煎半炸成扁鼓形,然后用蜂蜜、白糖熬制好的甜汁煨透即成。其特点是:金黄油亮,清香脆甜,爽口不腻。
  尹家阁下凡肉传统名吃。产于临清市尹家阁村。已有近百年历史。其选料与制作讲究,用肉必为刚屠宰过的猪肉,且皮肉无毛根,以优质酱油及紫莞面、砂仁粉、香油、精盐为主要佐料。表面呈棕红色,油光发亮。切开后,红里套白,白里有红。春秋冬久放不逊色,夏存三五日不变质。多食不腻。
  扁煎丸子传统名吃。据清代年间传抄的《武水醉丐》记载,当时就是聊城的地方名菜。它在做法上别具一格:把生猪肉切成高粱粒样的碎丁,加入同样大小的面筋丁,调味后用粉团搅成肉糊,炸成金黄酥饼,掰成核桃大小摆在盘中,浇上用油、葱、姜、蒜末、木耳末、醋烹制的酸咸汁,即是香味四溢的扁煎丸子。具有外焦里嫩、香酥利口的特点。
  炸"如意"传统名吃。是喜庆宴席上既经济实惠又可观赏的甜味佳肴。以猪板油和枣泥(博平枣最佳)为主要原料。做法是:把板油切成长3寸、宽2寸、厚半分的薄片,附上半分厚的枣泥,卷成“如意”花卷,用蛋清、水团粉、面粉调成稠糊,将“如意”蘸满面糊,炸熟后切开,摆在盘内,组成如意型图案,再撒上白粉糖、青红丝即成。如雪托腊梅,不仅造型美,而且味美,香甜不膩。
  琉璃丸子传统名吃。有空心、实心、皮馅混合、包皮填馅等10多个品种。因其色、香、味、形俱佳,备受当地人喜爱。制作要领:一是沸水烫面,搅成糊状,凉后掺入蛋清搅匀;二是油炸空心、软火挺身、硬火抽空,严防过火爆裂;三是披挂琉璃,观糖识火,适时下丸,离火颠翻。成型的空心琉璃丸,宛如一颗颗镶金裹玉的大珍珠,金黄透明,闪闪发光,玲珑圆润,吃起来酥脆香甜、入口生津。
  397水晶豆腐传统名吃。制作方法是:把豆腐切成寸方块,放入清水旺火煮沸,再用微火煮几分钟,盛在盘内,用蒜泥、酱油、辣椒油、虾油、韭菜泥酱、姜末(可根据不同口味增减调料)调拌浇在豆腐上即可。
  糖醋鱼传统名吃。是在糖酥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始于清代乾隆年间,当时京杭运河畅通,山西人在聊城做生意的多,山西人嗜酸,不论什么菜都要带点酸味。饭菜馆为适合山西商客的口味,就在做糖酥鱼熬糖汁时加点醋。其特点是:色泽金黄,刀口泛花如金浪,尾巴翘起,呈欲跃之势,香酥酸甜尽在其中。
  荷花三鲜甲鱼传统名吃。做法是:先将甲鱼除去内脏,放入盆内,加葱、姜、芫荽、盐、绍酒、高汤蒸熟,并把用高汤炖熟的海参、大虾、冬菇放入甲鱼腹中,周围再摆上蒸熟的鹌鹑蛋,用樱桃点缀形成莲花。成品菜甲鱼完整,卧于莲花中,栩栩如生。揭盖食之,甲鱼软烂脱骨香醇,三鲜串味,复合味浓,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观赏价值。
  双脯泛银珠传统名吃。将鸡脯肉、猪脯肉去皮、抽筋,剁成泥,然后加入盐、姜汁、绍酒、味精调拌,再放人蛋清、团粉搅匀成糊馅。将馅挤成丸子放入六成开的清水中煮沸,熟透捞出,放入盘内。最后把由高汤、盐、冬笋、菠菜、葱油、味精等烧成的汤汁浇在丸子上即可。其特点是柔软鲜嫩、肥香不腻,因丸子洁白如巨形银珠,故得此名。
  凤尾爆鱼丁传统名吃。把大虾掐头、去肠肚、揭皮、揪腿,用刀面一拍,内面打上花刀调味。然后逐个放入汤匙,外面贴匙,尾顺匙把,虾肉面镶上调好的鱼馅,用香菜叶、火腿末点缀,人笼蒸熟,取下汤匙,尾成闪射圈围入盘中,再淋上已入味的白汤汁。最后,把已炸好的鱼丁及葱、蒜末和青豆等放入油内爆炒、勾芡、淋上鸡油,倒入凤尾圈内即可。其特点是:口感鲜嫩, 造型美观,鱼丁金黄映凤尾,故而得名。
  红烧肘子传统名吃。其刀法与一般的红烧肉不同。做法是:将肘肉去其边角,切成大刀块,人沸水烹煮透,使其退油,捞出皮朝下,横、竖各切四刀,到皮为止,不要断皮。皮面用糖色酱油刷好。朝下放入碗内,加芫荽、葱、姜、酱油、白糖、料酒等人笼蒸至熟烂,滤出原汁,掠去芫茴,除去葱姜,扣入盘内,即可上席。
  老虎鸡子传统名吃。其做法分两步:一是煎炸造型。将7个鸡蛋打在碗里,每个蛋黄用筷子穿个眼,煎炸时蛋黄流出与蛋清形成环状;两面炸成金黄色,成圆饼状,外有韧皮、棕黄、土黄、微白环状相印,似老虎皮;切成象眼块,内心黄白分明,多蜂窝状。二是浇汁起味。把酱莴苣、蒜拍松剁在一起,用花生油轻炒,加醋、酱油、盐、料酒、水团粉烹汁浇在蛋块上。其特色是:外韧里嫩,咸酸酱蒜香,人口生津。
  张家厚饼传统名吃。饼以个大、味美而称道,源于聊城一张姓面食师傅,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用发面2斤、干面3斤、水1.5斤和面,然后造型,上黎烘烤。一般用两盘整子,鏊子双层底。下层底紧靠明火,上面铺着一厘米厚的炉灰,炉灰上面才是烙制厚饼的上层底。烙厚饼有一绝招,即生两遍,熟两遍。所谓生两遍,就是把生厚饼放在整子上烙两遍,至表面金黄为止;然后放在另一黎子的铁架上,再烘烤两遍即成。如此烤得的厚饼,酥软相宜,香甜可口,远销北京、黑龙江、兰州、武汉、广州等地。(见彩色插页第34页)
  朝城酥肉饼传统名吃。源于莘县朝城镇,已有百余年历史。其制作工艺有4个要点:一是和面均匀,擦酥适宜;二是做馅细致,调味合理;三是做饼折叠匀整严紧;四是烙制火候急缓变换得当。其特点是:色泽金黄,酥香鲜嫩,隔日不绵,深受人们喜爱。
  戗面壮馍传统名吃。莘县朝城制作已有百余年历史。其形如大寿糕,兼有馒头、烧饼和油酥饼的特点,经济实惠,便于携带和存放。制作方法是:取酵面、水和面粉揉至光洁滑亮,分等量三份,将其中两份分别擀成一尺半的圆饼,另一份加香油、食盐、花椒面擀成一尺半的圆饼放在中层,再用木模儿压印成各种式样,撒上芝麻粒,用木炭火将平底锅烧热后稍擦食油,把成形的壮馍托人平底锅内,加盖烤至呈浅黄色即成。
  旧城空心面传统名吃。又称坠面,因每根面条均为空心而得名。始产于清朝末年,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现已发展到邻近乡镇和在平、临清等县市。制作空心面工序复杂,技术性强。需用优质面粉掺少量精盐和面,然后盖湿布于温暖处饧面,再将饧好的面摊轧成圆饼形状,用刀沿边圈切成3公分宽的长条,在面案上反复搓至大拇指粗细时,循序盘挂在两根竹签上,放入饧面池内饧条。将场好的搓条放到2.5米高的条架上,用双手轻拉搓条下端的竹签,轻拉慢拽,便成为头发丝般细的空心面条。然后晾干截整齐,用纸裹好。空心面浸煮不混汤,出锅后不黏不稠,配以香油、食醋、味精等辅
  398料,香而不腻,极易消化。(见彩色插页第34页)
  莘县伊面传统名吃。相传由出身莘县的商朝开国名相且熟知百味的名厨师伊尹创制,故曰伊面。将做好的面条先用油炸熟,再用沸水泡软,然后与炒制好的菜类加汤烩制而成。它是介于炒面和烫面之间的快餐,也叫烩面条。面条酥软,配菜浓香,略有汤汁。
  聊百地热矿泉洗浴中心国有企业。隶属聊城百货集团总公司。位于东昌西路21号院内。1997年由集团总公司投资兴建,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1998年投入运营。主要经营桑拿浴、蒸汽浴、光波浴、冲浪浴等服务项目。泉水岀口温度52摄氏度,水位深1300米。经山东省专家组化验检测,确定温泉水内含有46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特别是含有丰富的偏硅酸及氟化物,对治疗心脑血管及高血压、关节炎等疾病有显著疗效。
  九龙温泉见城建和旅游分编同条。
  聊城市彩扩摄影中心国有企业。隶属聊城市饮食服务公司。位于东昌西路82号。始建于1988年, 经营面积600平方米。下设4个扩印摄影分店及金梦
  艺术婚纱影楼。主要经营照相器材、彩色扩印、照片放大、艺术婚纱摄影、室内外摄影及人像摄影,兼营广告证件摄影、美容护理等服务项目。2001年,有职工72人。
  东方红彩扩摄影厅股份合作制企业。位于东昌西路1号。始建于1968年,时称东方红照相馆。1990年改为东方红彩扩摄影厅。其分店超凡婚纱摄影,地址在东昌西路7号。营业面积300平方米。主要经营照相、扩印、照相器材、婚纱摄影等。有员工48人,其中国家级技师1名,一级摄影师4名,一级暗房师4名。2000年,获“聊城市摄影示范店”称号
  东升经典摄影有限公司私营企业。位于前许
  街9号。创办于1982年。经营面积360平方米。主要业务有大型会议团体摄影、摄像、婚纱摄影。拥有化妆造型、美工摄影、数码影像等8个部室, 还拥有外拍服务车。是鲁西地区知名度较高的私营企业,也是聊城市历
  史最久的艺术影楼。2001年,有员工18人。
  聊城真爱经典婚纱摄影城私营企业。位于东昌西路王口桥东路南。创办于1980年,有总店和两家分店,营业面积300平方米。下设化妆造型、美工、摄影等12个部室,独家拥有青岛、威海等名胜景区外景拍摄地,是鲁西北惟一加盟台湾维纳斯摄影集团的影城。多年来,影城高薪聘请台湾和上海的著名摄影师、化妆师长期驻店指导,并亲自操机拍摄。2001年,有员工25人。(见彩色插页第33页)
  聊城百货大楼世纪佳人婚纱摄影名店私营企业。位于聊城市柳园南路123号,聊城百货大楼三联家电城南面。2000年3月18日开业。营业面积
  430平方米,有100平方米室内实景摄影棚。主要服务项目有:婚纱摄影、数码合成摄影、艺术写真、大型团体合影(300~3000人)、摄像、外景拍摄,由上海名师长期驻店操机拍摄。2001年,有员工26人。
  399刘北方美容大世界化妆有限公司私营企业。位于聊城市柳园南路(鲁西商厦南50米)。公司创办于1984年,1996年重建,为聊城首家美容私营企业。1998年改建的营业场所,营业面积360平方米,以特
  级美容设计师刘北方女士的名字命名,是集美容、中医调理、美体设计、技能培训、化妆品销售于一体的大型现代美容美体公司。2001年,公司有员工40人,并在全省拥有连锁店50家。
  班丽君女性美丽沙龙私营企业。位于柳园南路南首。创建于1989年。原名聊城市威尔娜美容院。营业面积500平方米。连锁店于2000年11月28日开业,位于聊城市柳园南路36号。1990年推出中医针灸美容系列、新娘化妆及形象设计等。服务项目在聊城美容业中享有很高声誉。有员工26人。1996年班丽君代表山东队参加全国化妆发型大赛,获晚宴化妆季军奖。
  对外经济贸易聊城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古时对外经贸活动频繁,出口产品较多。早在西汉时期,被称为“东阿之縑”的东阿纺织品,不仅供宫廷之用,还通过“丝绸之路”远销西域;宋元时期,在平、阳谷、东阿等地所产乌枣大量销往江南乃至港澳地区;“始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的临清哈达,不仅是名扬海内的“贡品”,而且曾先后销往印度、尼泊尔、蒙古等国家和地区;1915年阳谷阿城生产的阿胶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也是当时享誉海内外的出口产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聊城凭借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外经外贸迅速发展。特别是自1998年撤地设市以来,由于市委、市政府实施了 “大开放,大招商,促进大发展”战略,外经外贸取得显著成绩。至2001年,聊城市先后参加了第二届APEC 投资博览会和中国国际电子、家电博览会,在韩国釜山举办了投资贸易项目推介会,组团赴日本参加了山东省出口商品洽谈会,在中央电视台举办了“聊城市平台”专场节目。2002年“五一”期间,举办了“江北水城
  (聊城)文化旅游节”。通过上述活动,推介了聊城,促进了聊城外经贸的快速发展。目前,聊城已与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诸多领域开展了交流与合作,在聊外商投资企业已达300多家。印尼大马集团、以色列艾森贝公司、法国LDC公司在聊城都有投资。到2001年底,全市共引进外商投资项目652个,协议合同引资额110.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7.7亿元。仅2001年,合同利用外资就达5379万美元,实际到位资金3660万美元。2001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1.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出口1.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1%,形成了阿胶、农用车、电缆、机制纸、铝锭、化肥、柴油机、纺织品、肉食品、山羊皮等一大批有竞争力的出口拳头产品,其中阿胶出口量占全国出口量的80%以上。为了加大对外输出劳务力度,1994年成立了劳务办公室,先后建立驻外劳务办事机构3个。2001年底,先后向日本、韩国、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输出劳务万余人次。另外,聊城外经贸机构齐全,聊城海关、商检、保税仓库等涉外机构的建立,可使进出口货物在聊当地报关、验收。聊城对外加工贸易区初具规模,规划面积4.6平方千米,到2001年底已引进100多个外商投资项目。
  聊城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见政治和法律分
  编同条。
  聊城市口岸办公室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青岛海关驻聊城办事处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聊城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聊城市铁路二类口岸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聊城市辖区内惟一供人员、货物和交通运输工具出入国境的通道。1997年4月25日省政府以鲁政字 [1997]131号文批准口岸建设,1999年11月25日聊城陆运二类口岸通过省口岸办公室组织的联合验收,正式对外开放。青岛海关驻聊城办事处于1997年8月获准建设,地址在湖滨路南首,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总投资1000多万元,建有办公楼1670平方米,培训楼2970平方米,宿舍楼3723平方米。1998年8月开关运营,有职工14人,配有现代化通关设备。聊城岀入境检验检疫局位于东昌西路140号,办公楼建筑面积7040平方米,总投资2157万元,检验检疫设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口岸现场设在市联运公司国际集
  刘北方美容中心装箱货场,它位于火车站西侧,南临309国道,占地17.5万平方米,总投资5500万元,建有铁路专用线2条、现代化海关监管库1000多平方米、高低位货台10000平方米和集装箱堆场20000平方米。配有36吨龙门吊一台及箱柜运输、装卸设备。口岸现场照明、通信、信息、消防、供电等设施完备,各查验机构可24
  小时联合办公。口岸设计年吞吐量60万标准箱,为聊城及周边地区进出口货物提供了便利条件。截至2001年底,口岸外贸货运量达到6000余吨,货值1800万美元,国际集装箱750余个。
  聊城市外商投资服务中心中介组织。位于聊
  城市卫育路6号。1993年5月成立。为独立的科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编制9人,隶属市外经贸委。主要职能是: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法律、政策、咨询、翻译等服务;招商引资,为企业利用外资牵线搭桥,
  并为成立外商投资企业代拟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同、章程等文件,代办企业的审批、注册、备案
  等,实行一条龙服务;为国外企业在聊设立办事机构提供全程服务;为全市涉外企业提供国家对进口设备、物质的最新优惠政策咨询,并代办有关手续;负责收集、整理国际经贸信息,为涉外企业提供信息咨询、电子商务等全方位的服务。中心成立几年来,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努力为企业利用外资牵线搭桥。2001年底,共引进外资项目8个,合同外资800万美元;以优质高效的服务,为58家企业代办了注册、备案手续;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为企业提供信息、当好参谋,先后为170多家涉外企业办理了260多项减免税手续,争取减免税额达2600多万美元。仅2001年,出口额达483万美元。2002年,该中心并入聊城市行政服务中心。
  聊城市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国有企业。位于聊城市育新北街21号。1993年2月经省外经贸委批准成立,1994年8月由国家外经贸部授予对外劳务经营权,是聊城市惟一一家拥有对外劳务输出权的外经企业。其主要业务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与国 (境)外有关政府机构、团体、企业、私人雇主签订劳务合作合同,派出从事经济、科技、社会服务等活动的各类专业劳务人员。2001年底,公司共有10人。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聊城市支会亦称中国国际商会聊城商会。是由对外经济贸易界中的企业、团体和代表人士组成的社会团体,是为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服务的中介组织。办公地址在市外贸局院内。1998年10月成立。受省贸促分会和市政府双重领导, 由市外贸局代管。其宗旨和任务是:根据国家和省的法律法规、政策及市政府的规定、指示,开展有利于全市的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外国先进技术、设备及各种形式的中外经济技术合作活动,促进全市同世界各国贸易和经济技术关系的发展,以不断扩大开放和振兴聊城经济。2001年,贸促会共有工作人员4人。
  出口产品聊城市对外贸易出口产品主要有肉食、棉纱、棉布、化纤、山羊皮、化肥、铝锭、柴油机等。2001年,出口产品交货值为12628万美元。(见聊城市2001年主要出口产品一览表)
  聊城市铁路二类口岸
  聊城市2001年主要出口产品一览表续表
  进口产品2001年,聊城市进口产品价值总额4527万美元,其中主要产品的进口额分别是:硫磺331万美元,氧化铝500万美元,涂料52万美元,聚乙烯46万美元,乳胶31万美元,木浆186万美元,纸浆31万美元,短纤维43万美元,柴油机零部件571万美元。
  利用外资截至2001年,全市典型的外商投资企业主要有:山东临清华润纺织有限公司、聊城嘉明实业有限公司、聊城中苑大酒店有限公司、山东新基德电器有限公司、山东凤祥一爱迪西食品有限公司、山东华光电力电缆有限公司、山东蓝山艾森油脂有限公司、山东华盛爱德纸业有限公司等。到2001年底,聊城市累计批准利用外资项目412个,总投资92205万美元,合同外资4505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4904万美元。其中,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22家,总投资87581万美元,合同外资4092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956万美兀。
  加工贸易指从境外保税进口全部或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经境内企业加工或装配后,将制成品复出口的经营活动。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来料加工是指进口料件由外商提供,既不需付汇进口,也不需用加工费偿还,制成品由外商销售,经营企业收取加工费的加工贸易。进料加工是指进口料件由经营企业付汇进口,制成品由经营企业外销出口的加工贸易。现行加工贸易的基本政策是:①对加工贸易进口料件实行保税政策。②对加工贸易进口料件实行宽松的贸易政策,除极少数敏感商品外,对加工贸易进口料件不实行进口数量限制,即原则上不实行配额许可证管理。③除国家规定不予免税的少数进口商品外,对外商免费提供的加工贸易进口设备,免征关
  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④加工贸易项下,进口不受一般贸易进口经营分工管理规定的限制,经营企业可自行组织进口。加工贸易具有两头在外、方式灵活,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影响较小等特点,因而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成为其扩大出口创汇、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聊城市从事加工贸易的主要企业有:鲁西化工集团总公司、高唐棉纺织厂、山东临清华润纺织有限公司等。2001年,全市加工贸易出口1517万美兀。
  对外工程承包指我国有对外经营权的经济组织,按照国际上的习惯做法或政府间协定的规定等方式,承揽和实施外国政府、企业、私人业主和国际组织的各类工程项目的经济活动。到2001年底,聊城市只有聊建集团于1999年6月取得此项经营资格。
  查缉走私海关为保证顺利完成监管和征税等任务而采取的保障措施。它是依照法律赋予的权力,在海关监管场所和规定地区,为发现、制止、打击、综合治理走私行为而进行的一种调査和惩处活动。青岛海关驻聊城办事处自1999年8月26日开关以来,坚持“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新思路,积极做好反走私宣传,提高辖区企业的守法自律意识。到2001年底,该办事处共调查立案案件15起,其中大要案3件(已移交侦查机关査处),查处违规案件11起,罚没非法收入入库5.4万元人民币,协查案件32次。
  海关监管海关工作的一项主要职责。它指的是由海关运用国家赋予的权力,通过报关登记、审核单证、查验放行、后续管理、查处违法行为等环节,对进出境的各类运输工具、货物、物品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
  402保证国家有关进岀口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青岛海关驻聊城办事处自1999年8月26日成立后,代表国家在聊城市范围内行使对运输工具、进岀境货物和物品的监督管理权。该办事处坚持“把关”与“服务”并重,一方面牢记为国把关的使命,坚持依法行政,在为企业办理进出口业务中,严格执行各项海关制度,维护国家利益,确保执法监督到位;另一方面始终注意提高监管效能,通过采取一系列切实有力的措施,营造便捷、高效的通关环境,方便了企业合法进出口,促进了辖区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海关征税海关的一项重要任务。关税是指由海关代表国家,按照《海关法》和进出口税则,对准许进出口的货物、进出境物品征收的一种税。其他税、费指海关在货物进出口环节中,执照关税征收程序征收的有关国内税、费。目前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等。青岛海关驻聊城办事处开关以来,把加强税收征管,确保应收尽收列为工作重点之一。截至2001年底,该办事处共征收关税和代征税1845.7万元。在认真做好征税工作的同时,办事处积极支持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鼓励和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到2001年底,共为聊城市有关企业减免税9797.7万元,收到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有力地推动了高唐造纸、临清渡边公司等骨干企业的发展。
  对外经济贸易企业聊城市有进出口权的企业已达100多家。2001年进出口总额17155万美元,其中出口总额12628万美元,进口总额4527万美元。当年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77家,其中自营企业49家,“三资”企业28家。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产品主要有:阳谷凤祥集团肉食鸡、爱迪西公司肉食鸡熟食制品、临清鑫润公司蜡染布、聊城宏润印染公司印染布、临清华润公司纺织品、临清渡边公司纸制品、在平信发热电集团铝锭、高唐棉纺织厂棉纱棉布、临清东方内燃机制造公司柴油机、聊城市基地进出口公司的一些产品。以上10家企业产品的出口总额已经占到全市出口总额的80%以上,仅阳谷凤祥集团总公司1家就占到全市出口总额的30%以上。
  聊城市进出口公司国有外贸企业。隶属市外经贸委。位于聊城市卫育路6号。1992年成立。1999年被国家外经贸部赋予进岀口经营权,是专业国营外贸进出口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主要经营范围有: 自营、代理除国家组织统一联合经营的出口商品、国家实行核定公司经营的进口商品以外的其他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经营进料加工和“三来一补”业务,经营
  外销贸易和转口贸易。自获得进出口经营权和代理权后,已与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进岀口额不断扩大。
  聊城市食品进出口公司国有外贸企业。位于聊城市兴华路9号。1993年成立,2000年4月获进出口业务经营权。公司有职工48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12人,专科以上学历16人,均具有多年的进出口业务经验。公司注册资金580万元,下设5个业务部及财务部、办公室,有现代化的通信设备及网络设施。经营范围是: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岀口业务(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经营进料加工和“三来一补”业务,经营外销贸易和转口贸易以及农副产品(专营除外)、食品、建材、饲料、化工产品、机械产品。坚持“依靠信誉求发展,依靠管理提高效益”的经营策略,先后与国内众多的外贸公司及出口企业建立了业务关系,使公司业务呈现稳步发展的新局面。2001年出口额达47万美元。
  聊城市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国有外贸企业。位于聊城市卫育路75号。成立于1989年。拥有进出口经营权。长期以来,公司坚持“质量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和“信誉第一,互惠互利”的原则,先后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家客户建立了贸易往来与稳定的合作关系,年均进岀口额达到2000万美元。公司坚持 “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多元化、多功能”的发展方针, 不断调整产品结构,经营范围和品种不断扩大,现已发展到十几大类上百个品种,并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加工基地;生产印染床单、色织床单、毛巾、毛巾被等100多个花色品种的产品,为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1年,公司出口额达295万美元。
  聊城市外贸工艺品公司国有外贸企业。位于聊城市兴华路3号。成立于1975年11月。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2000年取得进出口经营权。下设轻工、特艺、工艺制品、机械4个分公司和1个下属服装加工厂。自1997年以来,先后被聊城市政府、市外经贸委评为出口供货先进单位、对外开放先进单位。多年来,公司始终坚持 “信誉至上,质量第一”的原则,艰苦创业,奋力开拓进取,出口创汇和经营效益同步增长。2001年,公司有职工112人,其中大中专毕业生78人,中级职称以上技术人员46人;拥有固定资产1560万元,自有流动资金360万元。
  403聊城市物产进出口公司国有外贸企业。位于聊城市卫育路15号。成立于1962年,原名山东省土产进出口公司聊城支公司;1996年随省土产进出口公司更名为山东省聊城地区物产进出口公司,之后随聊城地改市更为现名。主要经营土产杂品、饲料油料、食用油、钢材木材、畜产皮革、牛绒羊绒、塑钢制品、纺织品、轻工化学产品及原料、成品、半成品等,经营额最高年份达500多万元。2001年,有职工120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及专业技术人员40多人。
  聊城市粮油进出口公司国有外贸中型二类企
  业。位于聊城市卫育路13号。占地面积1332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已获得进出口经营权。主要从事粮油、饲料、食品及其他商品的进出口业务。2001年底,有职工118人,注册资金470万元。
  交通聊城市地处冀鲁豫交界处,交通便利。境内水路交通历史悠久,明、清时期,漕运尤为兴盛。1920年后,境内开始通行汽车。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市内交通事业发展较快,北京至珠海、北京至广州公路纵穿境内南北,青岛至石家庄、荣成至兰州公路横贯东西,省道和县乡公路如织似网,东至黄河之滨,西到太行山区,北通祖国首都北京,南达中原,形成了以聊城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的公路交通运输网。截至2001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6119.6千米。其中国、省道干线公路1293.5千米,县乡公路2484.2千米,乡村柏油路2341.9千米。特别是已建成通车的111.9千米济聊馆高速公路,与京九、邯济铁路相会,形成了“鲁西黄金大十字”。到2001年底,公路运输从业人员12000人,营运货车9510部,零担快运运输线路52条,全年完成营业性货运量881万吨,货运周转量113.7亿吨千米。营运客车3728部,营运线路233条,日发班次3186个,日均发送旅客4.02万人次。京九铁路聊城段从临清市张窑村入境,沿途经临清、东昌府、阳谷3个县市区,22个乡镇(办事处),境内全长112千米,设有7个站,从北到南依次为临清
  站、杨庙站、聊城北站、聊城站、付楼站、石佛站、阳谷站。2001年,京九铁路聊城段日通过客车13对,在聊城全年乘车50万人次;每日货车34对,货运周转量达6200万吨千米。邯济铁路聊城段从冠县东古城镇人境,沿途经冠县、东昌府、在平、高唐4个县市区,19个乡镇(办事处),境内全长119千米,由高唐县琉璃寺乡进入德州境内。2000年7月1日货运通车。2001年, 货运周转量达2100万吨千米,年收入达3.7亿元。设计客运每日4对(现待开),铁路预留复线。
  聊城市交通局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聊城市公路管理局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聊城市地方铁路管理局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聊城输油处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公路聊城市境内的公路建设,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发展较快,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呈加快发展的态势。截至2001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6119.6千米。其中国、省道干线公路1293.5千米,县乡公路2484.2千米,乡村沥青路2341.9千米。全市126个乡镇办事处中,有18个实现了村村通沥青路;全市6516个行政村中,83%的村庄通了柏油路。一个以“三纵、三横、三环、十二大干线、十四大出口”为主框架,与京九、邯济铁路相配套的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已经在鲁西大地上形成。特别是已建成通车的111.9千米济聊馆高速公路与京九、邯济铁路相交汇, 构成了“鲁西黄金大十字”,聊城的交通枢纽地位日趋显现。见聊城公路统计表。
  G105国道(北京一珠海)聊城境内全长99.2
  千米,北起德(州)聊(城)界,南至平阴黄河大桥,途径
  聊城公路统计表高唐、在平、东阿3县12个乡镇。为二级公路标准,路基宽15米,路面宽12米,除东阿至黄河大桥10.9千米为水泥路面外,其余均为沥青路面。1992年10月建成,1995年对63.1千米的沥青路面进行了改建,1999年实施了省级文明样板路建设。
  G106国道(北京—广州)聊城境内全长13.2千米,北起乜村,南到河北界,途径冠县东古城镇,为二级公路标准,路基宽12米,路面宽9米,为沥青路面,于1984年建成,1996年进行了改建。
  G308国道(青岛一石家庄)聊城境内24.2千米,东起德州聊城界,西到马桥,途径高唐县,为二级公路标准,路基宽12米,路面宽10米,为沥青路面,于1989年10月建成。
  S254省道(德州一商丘)聊城境内长110.2千米,北起德聊界,南到寿张,途径康圣庄、洪官屯、东昌府区、郭店屯、石佛、杨庄、阳谷至寿张,1992年建成。其中东昌府至寿张72.4千米路段为二级公路标准,路基宽14米,路面宽12米,沥青路面;其余为三级标准,路面为7米。
  S257省道(临清一博平)全长54.3千米,为二级公路标准,路基宽12米,路面宽9米,沥青路面,1986年建成。
  S258省道(临清一邹城)聊城境内长96千米, 北起临清,经堠堌、斗虎屯、梁水镇、东昌府区、李海务至位山,于1987年建成,为二级工程标准,其中临清至聊城段66.2千米,2000年改建,路基宽18米,路面宽15米;聊城至位山段35.6千米,2001年改建,路基宽15米,路面宽12米。
  S259省道(临清一商丘)北起临清,经尚店、柳林、辛集、定远寨、河店、莘县、朝城至河南范县,聊城境内全长119.2千米,1993年建成,为二级公路标准。其中莘县至范县44.9千米,于2001年改建,路基宽18米,路面宽15米;其余路段路基宽12米,路面宽9米, 沥青路面。
  S260省道(临清一观城)北起临清,经八岔路、清水、店子、冠县、张鲁集、董杜庄、张寨、王庄集、樱桃园至观城,全长123.9千米,其中冠县至冠莘界48.1千米,为二级公路标准,路基宽12米,路面宽9米;其
  余路段为新升级干线公路,为三级公路标准,2002年按二级公路标准进行改建。
  S315省道(永安一馆陶)北起德聊界,经松林、石槽、临清、唐元、北馆陶至东古城,全长76.4千米,为二级公路标准,路基宽15米,路面宽12米,沥青路面,1997年建成。
  S316省道(永安一莘县)北起德聊界,经涸河、张庄、高唐、赵寨子、韩屯、博平、北杨集、聊城、侯营、沙镇、大张至莘县,全长124千米,二级公路,为沥青路面,聊莘段1999年改建,聊高段2000年改建,改建后路段路基宽18米,路面宽15米。
  S322省道(高唐一临清)全长47.1千米,沥青路面,其中高唐西环路4千米,为二级公路标准,路基宽15米,路面宽12米;其余路段为新升级干线公路。
  S324省道(齐河一南乐)东起德聊界,经大李、牛角店、姚寨、陈集、东阿、姜楼、刘集、阿城、阎楼、阳谷、西湖、徐庄、朝城、张寨至莘(县)南(乐)界,全长124.7千米,为二级公路标准,路基宽12米,路面宽9米,其中24.7千米为水泥路面,其余为沥青路面,于1990年建成。
  S329省道(薛家岛一馆陶)东起聊(城)济(南)界,经东阿、东昌府、冠县至馆陶,全长81.1千米,二级公路,路基宽15米,路面宽12米,其中东昌府至聊济界23.4千米为水泥路面,东昌府至馆陶57.7千米为沥青混凝土路面,2001年改建。
  S333省道(蒙阴一馆陶)南起寿张,经四棚、阳谷、瞿庄、莘县、燕店、魏庄至冠县,全长50.5千米,为二级公路标准,路基宽12米,路面宽9米,沥青路面,1982年10月建成。
  S804省道(济南一馆陶)东起德(州)聊(城)界,经在平、博平、东昌府、冠县至馆陶,全长104.3千米,沥青路面,二级公路标准,路基宽14米,路面宽9米,1982年10建成。其中博平至东昌府间有12千米与S316线重合,东昌府至馆陶间有59.6千米与S329线重合。
  济聊馆高速公路济(南)聊(城)馆(陶)高速公路是山东省路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聊城境内总长
  405111.9千米,在原国道309线基础上修建。第一期工程德聊界至聊城段47.9千米,于1994-1996年建成;第二期工程聊城至馆陶段64千米(包括聊城市高速西外环8千米),于1998~2000年建成通车。该路路基宽24.5米,双向4车道,全封闭,全立交,行车道2x7.5米,紧急停车带为2x2.5米,中央分隔带为2米,最小平曲线半径2500米,路线最大纵坡2.69%,最小停车视距不小于210米。设计荷载为汽一超20,挂一120。设计时速为100~120千米。主线路面为沥青混凝土结构。(见彩色插页第23页)
  公路运输聊城的营业性公路运输始于1921年,当年德县至南馆陶、聊城至禹城、聊城至南馆陶3条汽车路竣工后,一些乡绅富商纷纷集资入股,购买美国产旧车4部,并创办了营业性汽车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国营运输企业快速发展。1950年聊城建立国营汽车站。1951年聊城汽车站改为国营平原省运输公司聊城分公司,当时全区共有客货汽车55部。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公路运输形成了多种经营并举的局面,国有、集体、个体一齐发展,普通客货运输、集装箱运输、零担快速直达、大件运输等构成新的业务态势。1985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2025.4千米,客运量722.6万人,货运量329.8万吨。1995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3102.7千米,客运量920万人,货运量742万吨。到2001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6119.6千米,公路运输及为公路运输服务的汽车维修业户320家,从业人员12000人,营运货车9510部,零担快运运输线路52条,直达45个省市,全年完成营业性货运量881万吨,货运周转量13.7亿吨千米。营运客车3728部,营运线路233条,日发班次3186个,日均发送旅客4.02万人次,全年完成营业性客运量1779万人次。
  公路客运1921年,聊城禹东汽车公司成立,通过招商集资18000元资金,一次性购买旧车4辆,聊城开始公路客运。1923年5月,经交通部批准立案,可经营客运线路2条,长200千米。到1925年,发展带篷客车30多辆。1926年始有官办运输,全路局共有汽车28辆,其中官车20辆,商车8辆。1937年日军侵占华北后,成立华北交通株式会社,在聊城的营业支所共有汽车10辆,营运线路3条,长156千米,日平均完成客运量3300人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公路客运发展迅速。1950年,国营平原省运输公司在聊城建立汽车站,有旧汽车8部,开辟客运线路3条。到1952年,有客运汽车17部,日行程96千米。1957年客车增到40部,座位达到1407个,营运线路24条,汽车站20个,全年共完成客运量99万人,客运周转量3852万人千米。60年代后,增加了国产解放牌新型客车,淘汰了破旧客车。1978年营运线路达到43条,跨省线路5条,跨区线路10条,跨县线路18条。1987年营运线路发展到132条,跨省线路32条,跨区线路39条,跨县线路12条,乡镇线路49条,营运里程达16944千米。2001年,全市有汽车站12个,营运客车3728部,营运线路233条,线路跨京、津、豫、冀、晋、江、浙、鄂、辽、皖等10个省市25个地区。其中跨省线路59条,跨市线路72条,跨县线路102条;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1779万人。
  公路货运聊城公路营业性货物运输始于1934年7月。聊城地区的长途运输雇用济南大东公司和村华洞泰、同庆、裕兴等5家汽车行的车辆。至1943年,大部分车辆改为军用。民营车户由于燃料缺乏,大部分车改装成木炭车,运输效率较低。至1945年,军事运输紧张,民营车户基本上处于停业状态。1946~1949年,除冀鲁豫军区汽车八队和邯郸运输公司汽车经聊城地区境内至孙口、洛口等运输军用物资外,无其他汽车经营货运。到1953年底,全区营运汽车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分别为0.9万吨和64万吨千米,占全区货运总量的3.2%、6.02%。1956年聊城汽车站和德州汽车站合并,营运货车增加到260部。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分别完成22.6万吨和1582万吨千米,分别是1953年的25倍和24.7倍。1959年添置国产“解放牌”和苏联进口吉尔、嘎斯牌新车20余部,到年底全区货车拥有量达到285部,总载重量为952吨。1965年,全区货车达到170部,其中国营企业155部,集体企业15部,完成货运量132万吨,货运周转量2943万吨千米,实现利润169.2万元,上缴利润167.3万元。1978年后,公路运输市场放开,国有、集体、个体多家经营,车型由单一型向多种型专业车发展。1985年,全市公路完成货运量554万吨,货运周转量12872万吨千米。90年代以后,公路货物运输形成了集装箱货运、零担快运直达、大件运输、危险品货物运输、货运出租等门类齐全的货运体系。至2001年底,全市共有各种营业性货运汽车9510辆,年完成货运量881万吨,货运周转量13.7亿吨千米。
  聊城长途汽车总站隶属聊城交通汽运集团,位于聊城市柳园北路北首,为山东省一级汽车客运站。1952年成立。下设汽车西站、农贸发车区两个分站。总占地面积1.8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755平方米,有职工370人。主要从事省内外的长短途客运。营运线路125条,横跨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安徽、湖北、江苏、浙江、辽宁、北京、天津、上海等9省3个直辖市,以
  406及省内17个地市,营运里程2万余千米,日发客车1364个班次。2000年5月公开推行文明服务社会承诺。1988~2000年被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文明窗口单位”称号,被山东省交通厅授予“文明单位”称号;1994年被国家交通部授予全国交通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被山东省交通厅授予“优质服务杯”;1994~1999年连续6年被山东省交通厅、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1996~2000年连续被国家交通部授予“文明汽车客运站”称号;1997年被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确定为“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单位”;1998年在聊城市“行风万人评”活动中被聊城市委、市政府授予“十佳单位”称号,被聊城地区行政公署授予 “全区交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被聊城市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优质服务竞赛先进单位”称号;2000年被评为全国道路客运优质服务竞赛先进单位;2001年,车站工会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称号。(见彩色插页第23页)
  临清汽车总站隶属聊城交通汽运集团。位于临清市东环路中段,为山东省二级汽车客运站。原老汽车站始建于1952年。现新汽车站始建于1996年4月,1997年8月完工交付。经试运行,于1999年9月28日从老站整体搬迁并正式开业使用。新站总占地面积17102平方米,建筑面积3359平方米。有职工115人,下设4个分站,主要从事省内外长短途客运。营运线路45条,横跨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北京、天津等5省2个直辖市,以及省内12个地市。营运里程8796千米,日发客车560个班次。2001年,发送旅客204.4万人次,完成营业收入1381.3万元。1994-2001年连续8年被集团公司授予“先进单位” 和“文明单位”称号,1996年被省交通厅定为“二级客运站”,1997年被省交通厅定为一星级车站,1998年、1999年连续两次被省交通厅授予“文明单位”称号。
  冠县汽车站隶属聊城交通汽运集团。位于冠县振兴东路51号。有职工65人,主要从事长短客运业务。先后开辟了冠县至北京、天津、济南、石家庄、邯郸、濮阳、德州、淄博、泰安等跨省区客运线路。日发运班次322个,营运里程4671千米。2001年,发送旅客94.9万人次,完成营业收入888.9万元。2000年4月公开推行文明服务社会承诺。
  莘县汽车站隶属聊城交通汽运集团。位于莘县县城通运路32号。为山东省二级汽车客运站。1952年成立。下设一个分站。占地总面积10256.07平方米,建筑面积4060.45平方米。有职工62人,主要从
  事省内外的长短途客运。现有营运线路54条,横跨山东、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3省2个直辖市以及省内11个地市。营运里程7660千米,日发客车280个班次。2001年,发送旅客79.9万人次,完成营业收入719.8万元。1994年8月被团地委和地区交委授予 “青年文明号”称号,2000年1月被聊城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聊城市民政局评为“爱心献功臣行动先进单位”称号。2000年4月公开推行文明服务社会承诺。
  阳谷汽车站位于阳谷县城安平路22号。隶属聊城交通汽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阳谷县的公路客运中心。1996年被省交通厅核定为二级客运站。
  1954年8月成立。下设4个分站。总占地面积1774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主要从事省内外的长短途客运。有职工108人。营运线路80条,营运里程1万余千米,日发送长途班次530个。2001年,安全发送旅客124.1万人次,完成营业收入830.3万元。1999年被市交委评为“先进单位”,被阳谷县委、县政府评为“文明单位”;2000年被省交通厅评为“文明汽车客运站”。2000年4月公开推行文明服务社会承诺。
  东阿汽车站隶属聊城交通汽运集团。位于东阿县城府前街南首104号。为山东省二级汽车客运站。1956年成立。总占地面积1.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462平方米。至2001年,有职工85人。主要从事省内外的长短途客运。营运线路22条,横跨山东、河南、河北、北京、天津3省2个直辖市,以及省内6个地市。营运里程7359千米,日发客车116个班次。2001年,发送旅客76.6万人次,完成营业收入586.6万元。1995年被山东省交通厅授予“先进单位”称号,2000年被省交通厅评为“文明汽车客运站”。2000年4月公开推行文明服务社会承诺。
  在平汽车站隶属聊城交通汽运集团。位于在平
  407县工交路北96号,地处309国道和105国道交叉处。为山东省二级汽车客运站。1950年成立。总占地面积7998平方米。2001年有职工66人,主要从事省内外的长短途客运,营运线路43条,横跨山东、山西、河北、北京、天津等3省2个直辖市,及省内11个地市以及县内12个乡镇线路。营运里程6000余千米,日发客车班次340个。2001年,日均发送旅客2600人次,完成营运收入283万元。1998~1999年先后被山东省交通厅评为“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文明单位”,2000年被省交通厅评为“文明汽车客运站”。2000年5月公开推行文明服务社会承诺。
  高唐汽车站隶属聊城交通汽运集团。位于高唐县春场街北首。为山东省二级汽车客运站。1952年成立。总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97平方米。职工85人。主要从事省内外长短途客运。营运线路10条,横跨山东省、河北省及北京、天津2个直辖市,以及省内15个地市,营运里程2700千米,日发客车102班次。2001年,发送旅客84万人次,完成营业收入1097.7万元。1997年获共青团聊城市委、聊城市交通委员会“青年文明号”称号,1998年获聊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聊城市消费者协会“优质文明服务单位” 称号。2000年4月公开推出文明服务社会承诺。
  黄河航道境内航道长59.52千米。早在东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黄河在河南省宿胥口决口,改道东行漯川(徒骇河故道),全境即有航运之便。隋、唐、宋时期为漕运干线,宋代断流。金明昌五年(1194),河道南徙,断航达700年之久。清咸丰五年(1855),黄河归故,恢复航运。1938年6月,国民党政府炸开郑州花园口大坝,致使黄河南徙,航运瘫痪。1947年3月,修复花园口坝,黄河归故,复航。1954年始,清除障碍物,固定深槽,打通航道。
  卫运河航道境内航道长83千米。隋大业四年 (608),开挖永济渠,形成大运河。宋代永济渠通称御河。明代称卫河,流经至今。民国时期,航道中断。建国前后,经整治得以通航。1966年断航。
  小东运河航道境内航道长120千米,古称漕河。清光绪七年(1881)疏通运河,并改河口由张秋镇为陶城铺,引黄济运方通小船。1951年,进行分水级治理,重修周店、临清两座船闸,河宽10~20米,可通5~10吨木帆船。1959年,开发位(山)临(清)运河,小东运河于周店改道西行经王堤口、堂邑至临清。1964年,
  因河道枯涸断航。
  徒骇河航道境内航道长169千米,古称“漯水”。1959年,治理航段110千米,拓宽河道达40米,最高通航水位10米,达到4级航道标准。1960年4月试航,同年6月正式通航。1961年,因河道设施不配套,河道枯竭,停止通航。
  渡口境内沿古黄河的古津渡有:今在平县城西南的傲津、城南的四口津,今范县界去东阿30千米处的仓亭津,今观城的观津、观城东南的高陵津。1965年10月,区内在黄河、金堤河、卫运河三河系中设民间渡口52处,其中交通渡口占69%。备有渡船151只,计1047个载重吨位,共有渡工542人。1985年,区内除黄河沿岸的陶城铺、位山、范坡、鱼山、王洼、夏码头、东圈、米圈、夏沟等渡口外,其余河流上的交通渡口相继停渡。
  港口和码头古代称港口和码头为水驿(站)或水次。元代,在会通河上设会通水站。明清时期,在会通河张秋至临清河段上设荆门水驿(今张秋镇河西)、崇武水马驿(今聊城东门外河西)、清阳水驿(今临清魏湾)、清源水驿(今临清会通河南);在卫河上设陶山水驿(今南馆陶镇),并在张秋、阿城、七级、梁水镇、魏家湾等地设有水次,并有水次仓库。至清末,区内漕运停滞,驿站废除。上述水驿和水次便成了停靠船只、装卸货物的码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境内港口多系临时性的自然坡土码头,只能停靠载重较小的木帆船和小型轮船,装卸能力低,吞吐量小。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政府对港口和码头调整布局,进行治理,增加泊位,吞吐能力大大提高。至20世纪60年代,聊城港分小东运河和徒骇河两个作业区。小东运河作业区,港区为顺岸式,北自王口起至闸口南大、小码头,全长2.5千米,水位0.85-3.5米,通行船只最大为100吨木帆船,设有码头3处,每处岸长300米,均系临时性自然土斜坡,还可同时供20余条船只装卸货物,货场面积0.8万平方米。日装卸量为150~200吨。徒骇河作业区,位于王碧子至八里庄之间,面积为10万平方米,港池顺河长300米、宽2.5米,水深2.5米,可同时停靠6只40~60吨的木驳船,货物靠人力装卸、露天堆放。临清港自古以来,其吞吐量、船舶停靠能力和日装卸量均居全境港口之首。1957年,临清港口的码头发展到7个,停泊总量为1650吨。1960年,该港码头调整为4个,岸长共计700米,露天货场面积1万平方米,可供20只驳船同时停靠作业,日吞吐量为2500吨。同年7月,将原码头改建为岸壁式石砌码头和栈
  408桥式码头,试装了简易吊车和输送带。1965年,因河道水枯断航。至此,区内港口停用。
  黄河航运境内黄河长59.52千米,黄河行洪达2100多年,向有航运之便。自宋代,黄河多次改道南徙,先后断航700余年。清咸丰五年(1855),黄河回归故道,恢复航运,上通开封,下达利津;外运土特产品,内运日用百货。境内孙口、位山、鱼山等码头吞吐量逐年增加。1946年冬,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在寿张县常刘村设立黄河河防指挥部,征集民船300余只,招收水兵3000余人,编为7个航运大队,担负濮县至东阿的全部军运和部分民运任务,先后强渡南下军民2800多万人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黄河航运由军队管理转归地方管理,并在位山、孙口等码头分别设立航运管理所。1952年12月,东阿航运站、范县航运队相继建立。1958年,建立国营黄河航运大队,下设46个小队,每小队配船4~5只。聊城专署航运局建立后,增置了2艘机动船,共195马力。1962年6月,聊城专署航运局裁撤,黄河航运大队分别下放到东阿、寿张、范县等县航运合作社。同年底,全区共有航运职工587人,机帆船2艘、木帆船90只,载重吨位1943.2吨。1964年,范县、寿张航运社移交河南省管理。东阿县航运社后改为航运队。自1974年,因河道水枯,货源不足,船只被卖掉,造成区内黄河航运中断。
  小东运河航运境内小东运河长120千米,俗称运河。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开挖会通河,由于岸狭水浅,年漕运量仅几十万石。明、清时期疏浚治理,引水补源,使其河道畅通,漕运发达。运河航运被称为南粮北调的大动脉。明代,每年来往漕船1.2万只,运输粮米400多万石。明、清时期修建的故宫、十三陵、紫禁城城墙等雄伟建筑所用的砖多是临清生产。当时, 临清共有官窑348座,年产砖总重量3.55万吨,全靠运河运往京都。清代,辖区东昌、临清水运发达,商贾云集,市场繁荣,均为江北九大商埠之一。清咸丰五年 (1885),黄河北徙,截断汶水,引黄济运。但因运河逐渐淤塞,水运衰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人民政府组织民工对运河进行分级治理,展宽河道,增高水位, 使其水运再现生机。1953年8~10月,货运量即达1328吨。1956~1957年,聊城、临清相继建立航运社。聊城航运社的前身是梁山县安山航运社,有职工203人,木帆船100只,载重吨位557.6吨,年货运量3.6万吨,年周转量210万吨千米。临清航运社由18家个体船户组成,有职工145人,木帆船48只,载重吨位980吨,年货运量4万吨,年周转量270万吨千米。1964年起,河道枯水,遂停止通航。
  卫河航运境内卫河长83千米,东汉以来,即为漕运干线。京杭运河开通后,卫河运量骤然下降。清代后期,会通河淤塞,南北船只受阻,卫河航运反现生机。据《临清县志》记载:“每年帆船上下约计不下三千只,行船期达九个月,夏秋水涨至德州,并通小汽船……仅棉花一项,每年输往天津者就高达一千一百二十吨。"1936年,设立临清信记汽船公司,开办临清至德州客运业务。1937年“七七”事变后,卫河航运处于瘫痪状态。解放战争时期,冀鲁豫边区政府组织民工治理河道,并实行运、购、销一条龙,使卫河航运又现生机,仅临清港,经常来往和停泊的船只就达1000多只,接运马车500多辆,装卸工600多人。1953年7月9日,卫河上第一艘“河丰”号拖轮,拖带4艘驳船,载重342.85吨货物,由德州至临清试航成功,从此改变了几千年来人力拉纤的落后生产方式。1956年,临清港货运量9.2万吨,周转量975.6万吨千米。同年,中断十年之久的临清至德州客运业务恢复。1960年,临清港经过调整,全长700米,码头4个,货场1万平方米,日吞吐量2500吨。自1963年起,因水源不足,航运渐衰,至1965年断航。
  徒骇河航运境内徒骇河长169千米,《禹贡》载: “浮于济、溪,达于河。”就是说,很早以前,运载贡赋的船只即可经过济水、徒骇河而驶入黄河。沿河渡口有杨堤口、郭堤口、宋堤口、姜堤口、王堤口、高堤口、靖堤口、陈堤口等。因黄河多次决口改道,长期行洪于徒骇河道,使其河道淤塞,停航数代。1959年,区内人民政府组织民工对徒骇河进行清淤、扫障、加宽、建闸,使其达到四级航道标准。1960年初,从卫河调来拖轮5艘、木船44只。同年6月通航,至11月货运量达2.3万吨,周转量2050万吨千米。因河道水枯,1961年停航。
  馆聊铁路河北省馆陶县通往山东省聊城市的一条762毫米轨距的窄轨地方铁路,为山东、河北两省联建工程。铁路正线66.139千米,站线4.5千米,聊城电厂专用线2.7千米,途经山东、河北的3个县市(山东省的冠县、聊城市,河北省的馆陶县)13个乡镇;总投资4493万元。1987年9月,聊城地区铁路筹建处成立,负责组织馆聊铁路工程建设。1988年9月16H, 铁路破土动工,由铁道部第十八工程局第五工程处施工。该铁路共建车站7个,馆陶站为起点站,聊城站为终点站,中间设冠县、贾镇、堂邑、道口铺和苏南站;全线有大、中、小桥14座,共计1320.57延长米;涵洞195座,共计1410.75横延长米;设计运量近期为120万吨,远期为170万吨。该铁路经过1年零9个月的紧
  409张施工,于1990年6月23日在聊城举行通车典礼,从此结束了聊城地区没有铁路的历史。同年7~9月为铁路试运阶段,其间共运输石渣1万余立方米、煤炭0.2万余吨;9月28日正式开通馆陶至冠县的客运和全线货运临运业务。1990年,共完成运量1.7万吨,货运周转量为112.1万吨千米,运输收入6.81万元。1991年,共完成运量13万吨,货运周转量为844.77万吨千米,运输收入92.92万元。1992年,共完成运量27万吨,货运周转量为1782万吨千米,运输收入200万吨。1993年,共完成运量21.84万吨,货运周转量为1419.67万吨千米,运输收入212.95万元,营业收入10.2万元。1994年,共完成运量13.8万吨,货运周转量为894.4万吨千米,运输收入134.8万元,营业收入1.3万元。1995年,共完成运量11.4828万吨,货运周转量为746.382万吨千米,运输收入111.96万元,营业收入1.94万元。1996年,完成运量11.3万吨,货运周转量为900.5万吨千米,运输收入136万元,营业收入11.6万元。1996年11月,邯济铁路开工,馆聊铁路改建为邯济铁路。
  京九铁路聊城段从临清市石槽乡张窑村入境, 沿途经临清、东昌府、阳谷3个县市区,22个乡镇(办事处),144个村庄,由阳谷县寿张镇满坑村进入河南境内,全长112.15千米,占地710公顷。1992年底开工,1996年9月1日通车。本段建筑安装工作量为5.57亿元,总土方1058万方。京九铁路在境内建有特大桥2座,大桥4座,中小桥32座,涵洞318座;房建约16万平方米。在境内设7个站,从北到南依次为临清站、杨庙站、聊城北站、聊城站、付楼站、石佛站、阳谷站。2001年,京九铁路聊城段日通过客车13对,在聊城站日乘车1500人,全年乘车50万人次;每日货车34对,全年货车货运周转量达6200万吨千米。(见彩色插页第22页)
  邯济铁路聊城段从冠县东古城镇焦庄村入境,沿途经冠县、东昌府、在平、高唐4个县区,19个乡镇(办事处),132个行政村,由高唐县琉璃寺乡郭店村进入德州境内,全长119.35千米,占地435公顷,土方量为625万立方米,总投资为17.3亿元。1996年11月18日开工,2000年4月1日竣工。邯济铁路在境内有特大桥4座,大桥3座,中小桥39座,涵洞544座;房建20555平方米。在境内设9个站,从西至东依次为冠县站、贾镇站、堂邑站、解庄站、聊城北站、聊城站、聊城东站、在平站、高唐站。2000年7月1日货运通车。2001年货运周转量达2100万吨千米,年收入达3.7亿元。设计客运每日4对,预留复线。
  铁路专用线聊城设有4条铁路专用线:①棉花中转储运库专用线,1500米长,1999年10月建成。②聊城石油公司石油专用线,1600米长,2000年4月建成。③粮食储备库粮食专用线,2000米长,1999年10月建成。④聊城市联运总公司集装箱中转货场专用线,1000米长,1999年3月建成。
  聊城火车站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聊城火车北站京九线衡商段最大的区间编组站,位于聊城嘉明工业区西侧。1993年动工兴建,1996年9月1日竣工并投入使用。设内燃机机务段和车辆运营段。站型为一级三场,股道48组,站场全长5.69千米。总投资1.55亿元,占地86.33公顷,房建4.5万平方米。设有大桥1座,183.5延米长;中桥1座,89.66延米长;小桥1座,84.66延米长;涵洞32座,1336横延米;该站道岔97组,铺轨30.35千米。
  聊城火车东站邯济线上的中间站,为聊城北区段站的前方站,客、货混合站。位于聊城北郊。1993年开工,1996年1月竣工。站房设在线路左侧,为线平式站房,站内设有客、货运输综合作业设施。站区间
  长1.87千米,占地17公顷。总投资6657万元。共设股道8条,道岔16组。铺轨总长4.584千米。房建共1840平方米。2000年4月1日,有2对货运列车通过车站。2001年,每日有16对货运列车通过车站。
  临清火车站京九线上的中间站,客、货混合作业站。位于临清市城东。总投资约9782万元。1993年动工兴建,1996年9月1日竣工并投入使用。内部设有客、货运输综合设施,区间长度1.8千米,占地29公顷。站内设有旅客通道1座,旅客站台2座,货场1处,共设股道8条,道岔24组,总铺轨长6.7千米。货运吞吐量为30万吨/年,旅客9万人次/年。房建共3.9万平方米,其中车站售票厅、候车厅面积达1500
  410临清火车站
  平方米。1996年9月1日,有3对客运列车首次通过临清站。2001年,每日通过客运列车13对。
  冠县火车站邯济线上的中间站,客、货混合作业站。位于冠县城北。1993年开工,1996年1月竣工。站房设在线路左侧,为线下式站房,站中心与县红旗路对齐,内部设有客、货运输综合设施,区间长度1.80千米,占地20公顷。总投资5402万元。共设股道6条, 总铺轨长3.72千米,道岔10组。房建共5445平方米,其中售票厅、候车厅面积达1300平方米。2000年4月1日,有2对货运列车首次通过车站。2001年,每日有16对货运列车通过车站,客运待通车。
  阳谷火车站京九线上的中间站,客、货混合作业站。位于城东八里营。总投资约1.26亿元。1993年动工兴建,1996年9月1日竣工并投入使用。内部设有客、货运输综合设施,区间长度2.1千米,占地面积32.5公顷。该站内设有旅客通道1座,旅客站台2座,货场1处,货运吞吐量为30万吨/年,旅客9.9万人次/年。共设股道8条,货物线2条,道岔30组,总铺轨长8.7千米。房建共6.2万平方米,其中车站售票厅、候车厅面积达1500平方米。1996年9月1日,有3对客运列车首次通过阳谷站。2001年,每日通过客运列车13对。
  茌平火车站邯济线上的中间站,客、货混合站。位于茌平城北。1993年动工,1996年1月竣工。站房设在线路左侧,为线下式站房。站内设有客、货运输综合作业设施,区间长度1.74千米,占地22公顷。总投资5766万元。共设股道6条,总铺轨长3.97千米,道岔10组。房建共6189平方米,其中售票厅、候车厅面积达1300平方米。2000年4月1日,有2对货运列车首次通过车站。2001年,每日有16对货运列车通过车站,客运待开通。
  高唐火车站邯济线上的中间站。位于高唐琉璃寺镇。1993年开工,1996年1月竣工。站房设在线路右侧,为线下式站房,货场缓建预留,站内只设客运设施,区间长1.20千米,占地7.6公顷。总投资2934万元。设股道2条,铺轨总长2.02千米,道岔4组。房建共1572平方米,其中售票厅、候车厅面积达1300平方米。2000年4月1日,有2对货运列车首次通过车站。2001年,每日有16对货运列车通过车站,客运待开通。
  济聊馆高速公路跨京九铁路立交桥全长783.02米。1993年9月28日兴建,1996年11月竣工。跨京九、邯济铁路和周公河,桥面净宽2x10.75米,抗地震裂度7度,桥上部结构为20米预应力空心板,共39孔跨,780米;下部构造采用墙式框架台,14#和27#墩处设制动墩,其余桥墩为150双柱式钢筋混凝土桥墩;
  411桥台、制动墩基础为120钻孔灌注桩,其余桥墩基础为180钻孔灌注桩。(见彩色插页第23页)
  济聊馆高速公路漳卫运河特大桥全长938.8米。1998年10月开始动工兴建,2000年10月竣工。桥面净宽2x10.75米,双向4车道,设计荷载为汽一超20,挂一120,设计洪水频率为1/300,抗地震裂度8度,主桥采用35+52+35米预应力混凝土等截面现浇连续箱梁,引桥采用30米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
  济聊馆高速公路马颊河特大桥全长627.02米。该桥于1998年5月开始动工修建,2000年10月竣工。桥面净宽2x10.75米,双向4车道,设计荷载为汽一超20,挂一120。全桥位于半径为9000米的右转圆曲线上,交角为75度。该桥上部结构为31-20米预应力空心板梁,下部构造为双柱桥墩,墩径为120厘米,桩径为150厘米,在第10#和20#两处设制动墩,墩径为180厘米,桩径为200厘米,桥台为三柱式,桩径150厘米。
  临清卫运河公路大桥全长622米。1991年11月建成。主桥3孔,跨度为33+56+33米,长122米,为预应力连续箱梁;引桥长度为500米,西岸滩19孔,东岸滩6孔,跨度均为20米的预应力空心板。桥面净宽15米,为4车道,两侧人行道各1.5米。
  该桥按4级航道设计,最高通航水位33.23米,通航净高7米。
  东阿黄河公路大桥全长963米。1970年12月建成并投入使用。主桥为钢杭梁,6孔611米,引桥为预应力混凝土“工”字梁,10孔33米,桥面净宽9米,两侧人行道为2x0.25米,设计标准为汽一13,挂一100。
  聊城南外环路徒骇河大桥全长315米、宽18米,设计载重标准为汽一20,挂一100,总投资422万元。1991年2月建成。该桥是全省首座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新工艺进行施工的桥梁,其结构形式复杂,技术工艺先进。
  京九铁路卫运河特大桥全长665.11双延米,19孔。1993年开工,1995年1月建成。该桥主跨为斜拉式预应力碎连续桁架结构,为国内铁路首次使用。
  总投资约1000万元。设计通航净宽50米,通航净高7米,最高通航水位32.15米,主通航孔为32.5+60+32.5米。
  京九铁路马颊河特大桥全长562.2双延米,17孔,1993年开工,1994年10月建成。该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梁,基础为打入桩和钻孔桩。全桥投资约495万元。
  邯济铁路跨京九铁路特大桥全长2985.71米,总投资2285万元。1994年9月开工,1998年4月竣工。6-20米低高度预应力梁+86-32米预应力混凝土梁,灌注桩基础。本桥位于聊城北站外,邯济线和
  412京九线两线交叉法线角34°40’跨京九双线采用20米低高度预应力梁,桥下净高为6.65米。
  邯济铁路马颊河特大桥全长589.3米,总投资451万元。1996年1月开工,1998年11月竣工。17~32米预应力混凝土梁+1-20米低高度预应力梁,灌注桩基础。本桥位于堂邑站西3.8千米处。线路与河流基本正交,跨河道采用32米预应力混凝土梁,邯方最后1孔20米低高度预应力梁为立交而设,并为防洪抢险通道,设计水位Hl/100=37.0米。
  邯济铁路卫运河特大桥全长760.4米,总投资582万元。1997年12月开工,1999年1月竣工。23~32米预应力混凝土梁,为打人55厘米管桩基础。本桥与河流基本正交,卫运河为六级航道,净宽为20米。2个通航孔,净高为4米,设计水位45.5米。
  黄河浮桥境内有6座黄河浮桥,营运手续齐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备,均纳入正常营运管理。①燕李浮桥。位于大李乡李营村东,大坝桩号61+400米处,东岸至长清县燕庄村。总长度300米,宽7米。共有浮舟22对,拖头1只,承载能力40吨。1998年3月投入营运。②东大浮桥。位于大桥乡鱼窝村,东至平阴县刁山坡镇大孙庄村。总长度300米,宽9米。共有24对双车道承压舟,270马力。双机拖轮1艘,承载能力40吨。1997年8月投入营运。③鱼姜浮桥。位于鱼山村东,大坝桩号18+800米处,至东平县前姜沟村。总长度350米,宽7米。该桥属30余户农民集资兴建。由26对浮桥、1艘双心船、1艘双机拖轮组成,有新浮舟3对。于2000年8月投入营运。④鱼龙浮桥。
  位于鱼山南东平班店龙山村,大坝桩号17+300米处。总长度470米,由31对浮桥、1艘拖轮组成。浮舟长15米,宽7米,承载能力40吨。2000年3月正式投入运营。⑤位山西桥。位于位山村,南至东平解山村,全长300米。由24对96式浮舟组成。承载能力40吨。
  ⑥位山东桥。位于位山村,南至东平解山村。全长350米。由28对96式浮舟和1艘拖轮组成,承载能力40吨。
  聊城市交通汽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有企业。位于东昌西路111号。始建于1950年,是交通部确定的重点联系企业,现拥有总资产3.2亿元,营运车辆2327部,职工5400余人,下辖42个二级单位、9个控股和参股子公司。2001年,实现利税1789.2万元,其中利润483.3万元,上缴国家税金1305万元, 经济效益创企业历史最好水平。1995年以来,连续7年被省交通厅评为“全省交通系统先进单位”,2001年荣获“全国交通系统先进集体”和“全国道路运输系统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集团公司大力发展客货运
  输,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客车发展迅猛,拥有高中低普通客车981部,营运线路256条,日发班次2535个,跨区长途直达北京、上海、天津、沈阳、武汉、宁波、温州等全国30多个中心城市,12个汽车站月收入过千万元。拥有大中小型及零担货车1047辆,货物运输已辐射全国各地,在深圳、广州、上海、温州、福建、青岛、济南等地设立了办事处和配载站。集团公司投资1200多万元,建设了2万多平方米的农贸中心市场,日交易额10万余元,是全市及周边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农贸市场,还先后兴建了凤凰台市场、文体用品批发市场、海鲜水产品市场、大通精品服饰城和全市一流的幼儿园。集团公司已由单一的汽车运输公司发展成为集客货运输、交通工业、市场管理、房地产开发于一体的企业集团。
  聊城交运集团零担货运公司国有企业。位于建设西路西首。是聊城交通汽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辖属的二级委托经营单位。始建于1990年1月,拥有场地8处,经营楼3幢,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营业室30余间,仓库1600平方米,营运车辆95部。开辟跨省际线路12条,跨区16条。与济南铁路局、郑州铁路局、山东航空公司开办了铁路、航空联运业务,与沈阳
  黄河位山浮桥
  交运集团办公楼第三橡胶厂开办了轮胎销售业务。开办了配载驻广州办事处,为货运跨省际运输提供了新的货源。配载站交运集团货运中心大楼为公司发展形成了新的利润增长点,构成了以零担、货运为主,以多种经营为辅的综合性服务体系。主要经营业务有:公路、铁路、航空、整车、集装箱、拖挂、加长拖挂、冷藏、恒温等货物运输业务,房屋租赁、三产开发业务,轮胎销售业务,旅馆、酒店业务,回程配载业务, 国际外运代理业务。
  聊城交运集团货运分公司国有企业。隶属聊城交运集团公司。地处建设西路西首。1998年5月成立,有职工59人,车辆258部。主要经营业务有:公铁联运发货、供车,代办运输手续,代办结算、汽车维修和货运配载,并在青岛、深圳、遵义、聊城、阳谷等地设有配货办事处,为单车提供配载业务。
  聊城交运集团运通客运分公司国有企业。成立于1997年5月。位于东昌西路111号院内。2001年,有职工17人。分公司主要对全区8县市超范围经营社会客运车辆进行代理经营,并经营客运班车。代理服务的主要内容有:提供经营业务、安全、技术等方面的帮助和指导,统一代取代缴国家征收的各种规费,运通客运分公司停车场办理各种证件、手续,办理结算业务;处理交通事故和保险、理赔;提供停车场、车辆维护、油材料等必要的经营服务;协助调整班次和发车时间;进行车辆更新,帮助解决资金;办理挂牌、办证业务;组织车辆和驾驶员年检、审验及证件的签章、换发业务。2001年,运通客运分公司已发展自营车辆103部,代理经营车辆60部,三产企业主要负责摩托车手俱乐部和汽车美容养护中心。
  聊城交运集团出租分公司国有企业。始建于1992年,位于聊城长途汽车西站东邻。主要经营城市出租运输,资产达1800万元,拥有出租车辆360余部,是聊城市乃至鲁西北最大的出租运输企业。1997年被省交通厅评为“出租汽车客运经营管理先进单位”,1999年被聊城市交通委、聊城交运集团分别评为“先进单位”和“文明单位”。公司注重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建设工作,先后开展了“亲情工程”、“敬老助残”、“有奖乘坐”等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公司全体员工尤其是驾驶员的积极性,为弘扬社会新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聊城宏运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国有企业。隶属聊城交通汽运集团。位于聊城市向阳路南首,北邻交通医院。成立于2000年5月,集团公司投入固定资产10万元,流动资金20万元,有正式职工26名。主要经营业务有:维修服务、房屋租赁、多种经营及工程施工、工程质量监督、锅炉供暖等。
  聊城交运集团经贸分公司国有企业。位于东昌西路38号。成立于1978年,有固定资产240万元,员工36人,年创收达600多万元,利税90余万元。从1996年开始,连续6年获得市劳服企业系统“先进单位”称号。该公司所属经营单位16个,经营项目达30个。经营涉及饮食、商业、公路运输、工业生产、印刷、服务等六大行业,初步形成了食宿、娱乐“一条龙”,运、产、销、服务“一体化”的经营格局。
  聊城交运集团东风汽车技术服务站国有企业。位于东环转盘北500米交运卡车服务中心。1997年4月建立,占地9000平方米。是东风汽车公司在聊城的惟一合法代表,对东风系列汽车实行技术服务、整车销售、配件经销、信息反馈等综合服务。同时也是东汽、玉柴、南内、柳发、湖动、十通、楚风、中通客车、扬州亚星、郑州宇通客车、郑州日产有限公司在聊城的技术服务站。至2001年,有职工96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9人,修理技术人员55人。维修设备有发动机检测仪、前轮定位仪、高压泵试验台、充电机等56台(套),配套工种齐全。具有二级维护许可证及东风公司授权
  414资格,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聊城分公司肇事车辆定点修理单位,聊城市环保局尾气达标定点安装单位。
  聊城交运集团轿车服务站国有企业。位于聊堂路中段。始建于1997年。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有职工80人,由接待大厅、整车展销区、备品部、生产车间四大部分组成。服务站全权办理一汽红旗、奥迪、捷达、天津夏利轿车的维修服务、整车销售及信息
  反馈,并面向社会承接各种车辆的维修保养业务,实行360天24小时全方位服务,配备服务车辆现场救援,还装备有美国、意大利、德国先进的维修检测设备。1998年被评为“质量信得过单位”、“市车辆维修先进单位”和政府采购定点维修企业。
  聊城交运集团一汽卡车服务站国有企业。位于聊城东外环路北首。始建于1999年,占地1万平方米。是中国一汽在聊城设立的惟一卡车服务站,也是大连柴油机厂、无锡柴油机厂、广西玉林柴油机厂、朝阳柴油机厂、一汽金杯、北京天纬油泵油嘴股份有限公司、南岳油泵油嘴股份有限公司等厂家在聊城的服务站。该站经销解放系列各种卡车、轻型车,并备有样车在服务站门前陈列展销;经销解放系列车的全厂汽车配件及大柴、锡柴、玉柴、朝柴整机及配件;经销海牌润滑油及一汽装车用油。到2001年底,有职工45人。
  聊城交运集团修理厂国有企业。位于聊城经济开发区东环路转盘北段。拥有固定资产350余万元,厂区面积9600平方米,其中维修车间3400平方米。有汽车检测维修专用设备35台,通用设备32台。至2001年12月,有在职职工97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4人,初级6人,职工多数为中级以上技术工人。该厂能承修各种客货车的大修、维护及各类机加工,如镗缸、磨轴、校车架、校前后桥、镗大小瓦架等,同时也能承接客货车的改造业务。是省厅验定一类汽车的维修企业,也是周边地区惟一的斯太尔重型汽车服务站。
  聊城交运集团油料供应分公司国有企业。位于聊城市鲁化路14号。成立于1993年。现有职工60多人。系集采购、运输、储存、销售使用为一体,功能齐全、设备先进、质量信得过单位。公司成立之初,仅有一个加油站,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已发展到4个加油站、4部油罐车,销售业务辐射聊城8个县市,与周边各大炼油厂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与40余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定点加油合同。2001年,该公司在聊城市政府集体采购公开竞争中一举中标,被指定为定点加油站。
  聊城市车辆综合性能检测中心国有企业。位于聊城经济开发区黄河路中段路北。隶属于聊城市交通局。检测车间于1999年10月动工建设,占地面积810平方米。检测站为A级站,检测设备可满足车辆在不解体的情况下,确定其工作能力和技术状况以及检查故障或隐患的部位及原因。检测诊断的主要内容包括:汽车的安全性(制动、侧滑、转向、前照灯等)、动力性(车速、加性能、底盘输出功率、发动机功率、扭矩和供给系、点火系状况等)、可靠性(异响、磨损、变形、裂纹等)、经济性(燃料消耗)、环保检测(噪声和废气排放状况)等。
  聊城公路集疏运中心办公地点位于聊城市湖西北路中段的市交通培训大楼内。整体布局与运营管理能满足于客货运输集疏、中转、装卸、储运、多式联运的需求,与公路干线紧密衔接,与铁路等多种运输方式联接配套,成为满足聊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道路运输支持保障体系。客货站场规模,客运系统设计生产能力为年旅客发送量2100万人次;总占地面积10.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85万平方米。货运系
  415统设计生产能力为年货物作业量390万吨,总占地面积32.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该中心的站场采取“一个中心、两个系统”的布局。一个中心为公路集疏运组织管理中心;客运系统由4个客运站组成,即聊城客运总站、聊城客运西站、聊城客运东站和聊城客运南站;货运系统由1个专业集装箱中转站和3个综合型货运站组成,即聊城国际集装箱中转站、聊城货运东站、聊城公铁货物联运站和聊城货运北站。
  邮电通信聊城的邮电通信业始于19世纪末。清光绪七年(1881)清政府架设了我国大陆第一条电报线路——津沪线,此线沿运河途经聊城境内。同年设立临清电报分局,为沿线八个分局之一,主要办理商务电报业务。1904年,东昌府始设电报分局,开办电报业务,同年建邮政局。1912年民国临时政府交通部接管了清代邮电机构,裁撤邮驿,推行邮政,改大清邮政为中华邮政。聊城境内的电话通信始于1931年。是年, 聊城建长途电话分局,开始安装磁石交换机,长、市话共用,以长话为主,主要办理军政业务。到1935年7月,聊城的长途电话经过转接可通达108个县(市)。1940年3月,聊城设置无线电台,与堂邑、博平、在平三县沟通无线通信联络。1947年1月1日聊城解放,筑先县邮政局接管聊城中华邮政局,军分区电话站接管聊城长途电话局。1952年7月,邮政局和电信局合并为聊城电信局。1962年聊城专员公署邮电局改为聊城专区邮电局。至1965年底,聊城全区长话电路达到33路,市话交换机容量为2520门,邮电总收入达151万元。1969年12月,根据上级指示,邮电机构进行了分设,聊城专区邮电局分为聊城地区邮政局和聊城电信局。1973年8月,聊城地区邮政局和聊城电信局又合并为聊城地区邮电局,下属各县邮电机构也随之合并。到1976年,全区长话业务电路达58路,市话交换机容量达4160门,邮政投递实现了摩托化,邮电总收入达226万元。1985年12月,聊城电报电路进入济南250路自动转报系统。1988年9月,聊城局引进的日本C400-5120门纵横制市话交换机开通使用,结束了聊城局市话人工接续的历史。至1991年底,聊城所属各县(市)均开通了自动电话,实现了全区电话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1992年1月,8000门程控电话开通使用,济南至聊城480路数字微波投入运行,从电话交换到长途传输都发生了新的飞跃。1993年11月,聊城至东阿光缆架设开通,结束了区内长途传输没有光缆的历史。1994年5月,聊城各县(市)均开通了程控电话,纵横制电话全部淘汰。到1995年底,聊城全区建成了扩大的地级本地电话网,城乡电话号码由6位升至7位;建成了连接地县乡布局合理、技术先进、
  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电话通信网。1996年底,聊城长途独立局建成,长途独立交换机投入运行,容量为8010线。1997年6月,投资2000万元,总长度为365千米的区内SDH光缆传输网建成并投入运行,区内电信传输开创了一个新局面。改革开放以来,聊城地区邮电局在大力提高通信能力的同时,坚持以经营为中心,服务为宗旨,大力发展业务,增加服务功能,完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邮电业务和经济效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邮政业务方面,恢复开办了邮政储蓄,新增了邮政快件、特快专递、集邮、报刊零售等业务。电信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通信的多方面的需求,在传统电报、电话业务的基础上,相继增加了礼仪电报、无线寻呼、移动电话、数据通信、信息服务等适应时代特点的新业务。通信业务的大力发展,极大地增加了邮电服务水平,满足了人民群众用电的需要,既增加了社会效益,也提高了邮电自身的经济效益。到1997年底,全区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8.6万门,长途电话2657路,移动电话交换机信道达1056个。共有市话用户(含移动电话)11.7万户,无线寻呼用户4.4万户,全市电话普及率达2.74%,其中市话普及率达18%,行政村通话面达64%。邮政储蓄余额达10.95亿元。全区邮电业务总量达2.4亿元。1998年10月,邮政、电信分设,成立聊城市邮政局和聊城市电信局。1999年2月,成立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聊城分公司。同年7月,成立山东移动通信公司聊城分公司。
  聊城市邮政局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山东省通信公司聊城分公司见政治和法律分
  编同条。
  山东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聊城分公司见
  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中国联通聊城分公司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聊城市邮政局邮票公司国有企业,隶属市邮政局。位于聊城市利民东路西首邮电大楼东侧。创建于1995年11月,营业场所是聊城市集邮中心,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主要经营邮票、邮品、集邮用品,以及其他收藏品;同时,它也是聊城市集邮协会的办公地点,广大集邮爱好者经常光顾的地方。2001年,有干部职工11人,集邮收入1030万元。
  416聊城邮区中心局聊城是全国201个三级邮区中心局之一,是京九沿线邮件的重要转口局,担负着本邮区内邮件集散和邻区邮件的分拣、封发、交换任务。具体功能包括:①集中分拣、封发聊城辖区内的各类进出口邮件;②负责经转与交换聊城同其他邮区之间的进出口总包邮件;③负责聊城辖区内的邮件运输及车辆调度,编制发运计划;④负责聊城市范围内邮件的投递。
  聊城市集邮协会群众性文化团体,由各县(市、区)集邮协会和全市行业性集邮组织联合组成。1986年1月5日成立。其宗旨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团结广大会员和集邮爱好者,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集邮文化事业,为丰富和活跃全市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服务,为增进市内外集邮组织、人士之间的友好往来与文化交流服务。聊城市集邮协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下设学术、邮展、集邮宣传、青少年集邮4个专业委员会。1986年1月5日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审议并通过了会议报告和《聊城地区集邮协会章程》。第二、三次代表大会分别于1991年11月5日、1998年6月12日召开。市邮协依靠社会力量,发展集邮组织,壮大集邮队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集邮活动:分别于1986年、1995年和1999年三次举办全市大型集邮展览;1994年举办全市青少年集邮知识电视大奖赛;2000年举办了聊城市首届少儿文化艺术节集邮展览,成立了山东省第一个企业家集邮组织 ——聊城市企业家集邮协会。
  邮政储蓄邮政部门的一项重要业务。1986年恢复开办,所吸纳的储蓄资金全部转存中国人民银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截至2001年底,全市邮政储蓄网点共164个,其中城市网点23个,农村网点141个,存款余额38.1亿元,市场占有率达到16.5%。在邮政储蓄业务经营活动中,坚持以办理居民小额储蓄为主,重点发展代发工资、代收话费、代收水电费等中间业务, 充分发挥邮政点多、面广的优势,为客户提供优质方便
  的服务。邮政储蓄计算机网络实现全国联网,城乡邮储网点全部并入省网、国网,全国通存通取,实现了“一卡在手,神州遍游”的目标。
  邮政特快专递邮政部门对国内互寄邮件采取最快传递方式、特别处理手段、专人直投的一种保时业务。特点是:以专人上门揽收为主,实行门对门、桌到桌的服务,由专门机构处理,以最快方式发运,按邮件收件人地址中最具体的地点投交。收件人接收特快邮件时要签章并注明收到日期、时间。邮政特快专递标志由四部分组成:橘黄色单翼、蓝色EMS字母、三条橘黄色横线和“邮政特快专递”字样。EMS是英文单词 Express Mail Service的首写字母,橘黄色单翼和三条粗横线构成疾射箭的形象,喻示迅捷。聊城自1980年开始办理邮政特快专递业务,现有内部处理人员60余人,特快专用车25辆。2001年,办理特快业务18.9万份,其中国际业务2890件,国内业务17.5万件,鲜花礼仪业务8480件,其他业务2630件。
  邮政通信网由邮政营业、投递局(所)及其设施和内部处理环节,通过网路相互连接所组成的传递邮件的网路系统。聊城邮政局辖冠县、高唐、莘县、在平、东阿、阳谷、临清和市局本身8个邮政企业;邮政支局171个,其中农村支局147个,城市支局24个;投递段道467条,投递里程17000千米。全市共有邮运机动车106辆,自办二级干线邮路9条,区内干线邮路1500多千米,邮路总长度达到19000千米。接发济南一聊城3个频次的汽车邮运及4个频次的火车邮件运输。日平均处理函件17万件,包裹8000件,运输总包9000余袋。2001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5359万元。
  商业信函寄递商务性信息的函件。信函内容具有商务性或广告性。有四大特点:①经济性。商业信函与一般信函资费标准相同,但邮政局对批量交寄的商业信函在邮费上按一定比例优惠,使用商业信函比其他广告宣传形式或派人推销费用低廉。②实用性。可装寄文字、图片或账单、合同、订单等,内容详尽,图文并茂,便于收件单位(人)保存或参考,有的还可以直接签约。③针对性。可根据信息的适用范围筛选联系对象,直接寄达,有效宣传率高。④方便性。既可使用普通标准信封,也可使用专用信封,邮政局同时提供企业名录和邮政编码,代设计、代印名址、代封装、代发寄等系列服务。聊城邮政局拥有大型企事业单位信息数据库,内含信息1500余万条,采用微机系统为用户提供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企事业单位名录、经营范围、联系对象和邮政编码。
  417邮政储蓄计算机联网工程简称绿卡工程,是邮政部门为方便用户异地存取款而建设的网络系统工程。它由中心主机处理设备、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和传输线路四大部分组成,共计投资2000多万元。聊城市绿卡工程自1999年3月建设运营以来,到2001年已开通联网网点164多个,ATM机10台,并实现了全国联网。绿卡工程的建设,实现了邮政储蓄业务的异地存取,提高了业务处理能力,增强了安全性、保密性,为今后银行间的通存通取奠定了基础。
  邮政综合计算机网邮政部门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电子化支局与所在中心局、中心局与中心局、生产部门与管理部门、邮政系统与非邮政系统的联网,以达到更新邮政作业手段和业务处理模式,实现信息资源自动采集、综合利用和社会共享的目标。聊城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始建于1999年4月,采用TCP/IP网络协议、C/S网络体系结构。工程全部完成后,将有报刊发行系统、总包和给据邮件处理与查询系统、汇兑业务处理系统等11大类系统上网应用,并实现全网数据共享。邮政综合计算机网使信息通信和实物传递紧密结合,实现了信息流、实物流、资金流的网络化、电子化,大大提高和改善了邮政服务水平,满足了公众对邮政全方位、多层次的需求。
  电报1881年南北洋干线沿运河途经东昌若干里,并设有电报机构。1904年在东昌添设支线,始立聊城电报分局。1920年12月,境内架设聊城至临清转报电报线路1条。1926年,聊城电报分局改称聊城电报局。1934年,境内电报电路共有4条,即聊城至临清、聊城至冠县、临清至德州、冠县至大名。1938年11月日军侵占聊城后,有线电报通信中断。1949年8月,聊城电信局成立后,聊城至新乡人工电报电路开通。1950年聊城至临清人工电报电路开通,1974年该电路改为电传电路。1952年12月开通聊城至济南的人工
  电报电路,1959年该电路改为电传电路。1954-1958年,相继开通聊城至冠县、阳谷、在平、高唐、东阿、莘县等6条人工电报电路;1975~1980年先后改为电传电路。至1980年6月,区内有线电报实现电传化。同年,聊城城区2条同城电路开通。1987年12月15日,全区实现自动转报并进入全国自动转报网。聊城至济南及全区7个县市局的电报电路均改为4路差报机载报电路。转报时间由过去的40分钟缩短为2分钟,转报效率提高20倍。1985年,全区共有有线电报电路37条,电传机41部。1990年,全区共有有线电报电路24条,电传机47部,其中电子电传机35部,机械电传机12部;双机头自动发报机16部,载报机2部,译码机2部,插报机14部,传真机2部。1996年全市共有公众电报业务电路22路,其中省际电路1路,省内电路17路,县(市)内电路4路;另有用户出租电报电路12路,电传机22部。2001年,全市共有公众电报业务电路29路,用户电报业务电路4路。国内公众电报36637份,国际、港澳台公众电报11份,电报业务总量22.19万元。近年,由于电话普及率的提高,电报业务量呈逐年递减趋势。
  长途电话1931年,境内始建聊城长途电话分局, 配有10门磁石交换机1台。同年,架设聊城至济南线路1对。后曾在聊城至临清、冠县的有线电报杆路上加挂长途电话线。1935年7月,山东长途电话通信网组成后,聊城长途电话经过转接,可通往全省各县。1945年,国民党政府建立聊城长途电话局。1947年1月1日聊城解放后,长途电路逐渐恢复。1949年,开通聊城至新乡长话电路。当年,全区共有长途电路8路,人工交换机10门。1950年,聊城城内营业室开办长途电话业务。1954年,区内长话交换机扩容为60门。1959年,区内交换机容量为1501960年,聊城至济南载波电路发展到12路。1982年,全区共有长途电话业务电路146路,长话交换机容量增至800门。1985年,全区共有150个局、所办理长话业务,共有长话业务电路166路,长途交换机容量920门,其中共电交换机容量110门,磁石交换机容量810门。长话业务量去话为100.4万次,来话为86.6万次,转话22.1万次。1990年,全区共有长话业务电路263路,其中二级省际电路24路,省内区际电路95路,区内电路144路;有微波载波25路,长途自动交换机容量200门,共电交换机容量290门,磁石交换机容量380门;全自动对端设备48路,有载波电话终端机81部,容量为648路;另有12路载波电话有人增音机2部,微波载波终端设备7架、容量180路。全区电话号码统一升至7位;区内全部撤销人工长途台,形成了由程控电
  418话交换、光纤微波数字传输的现代化通信网。1990年,全区长话业务电路共有1210路,其中二级省际电路10路,省内区际电话1200路;长途自动交换机容量达到4810路端,共有载报终端设备容量117路,长途数字终端复用设备容量1920路,长话业务量1733.5万次。1997年,长途自动交换机容量8010路端,长途数字终端复用设备4290路,长话业务量为2666.99万次。2001年,全市共有长途业务电路69885路,长途自动交换机容量11010路端,长途数字终端复用设备容量149340路;长话业务量3703.73万次。
  市内电话1943年,由境内知名乡绅组织商贾集资,建立城内电话公司,安装120门磁石交换机,开办商用、民用电话业务,这是境内最早的市话通信机构。1949年8月,聊城电信局成立后,境内电话逐步发展。是年,全区市话杆路长度50千米,架空明线长度140对千米;市话交换机总容量为360门。1952年,全区各县城普遍架设明线线路,磁石式交换机增至820门。全区市话经过6次扩容,至1958年增至1760门。1985年,全区市话杆路长度281千米,架空明线长度486对千米,电缆长度188.4皮长千米,芯线长度18465对千米;交换机总容量为7520门,其中自动3000门、共电2180门、磁石2340门,接入邮电局交换机话机4124部,年末到达户数4077户。1990年,全区市话交换机总容量为16060门,接入邮电局交换机话机8158部,其中自动话机6580部;用户交换机容量10678门,接入用户交换机的话机6106部,杆路长度269千米,电缆长度223.8皮长千米;电话机总数为14264部,电话年末达到31552门,电话年末到达户数为17349户。1996年,全区市话交换机总容量为85344门,接入交换机程控电话机56655部;用户交换机容量12933门;电缆长度1128.6皮长千米;电话机总数为69588部,电话年末到达户数为56579户。2001年,全市交换机总容量为30.78万门,接入交换机程控话机25.20万门,用户交换机容量1.30万门;
  电缆长度3.95万皮长千米,本地中继光缆长度1345.5皮长千米。公用电话5851部,其中IC卡公用电话2870部,普通公用电话2981部。
  农村电话1949年,全区农村共有电话交换机容量60门,实接电话27部;杆路长度114千米,架空明线长度88对千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农村电话发展较快。1957年,全区农村电话交换机容量1325门,拥有电话机800部;杆路长度1210千米,架空明线长度1695对千米。1978年,全区县市至乡镇的中继电路数发展到243路,农话交换机容量6555门,拥有电话机2797部,载波终端机205部;杆路长度2148千米,架空明线长度3964对千米,电缆长度33.4皮长千米。1985年,全区农村电话杆路长度2396千米,架空明线长度4191对千米,电缆长度95.5皮长千米;交换机容量7640门,拥有电话机2746部,载波电话终端机154部,会议终端机61部,会议汇接机7部;电话年末到达户数为2370户。1990年,全区农村电话杆路总长度为2214千米,其中中继杆路1248千米;架空明线长度3886对千米,其中中继杆路2721对千米;电缆长度289.3皮长千米。共有农话交换机160部、容量为7850门,实占容量4074门,其中自动10门。载波终端机37部,环路载波终端机177部,会议电话终端机46部,汇接机8部,电话年末到达户数为2486户。1996年,全区农村电话杆路架空明线总长度为3073对千米,电缆长度为1133.7皮长千米。全区农话交换机总容量48408门,均为自动门。接入交换机话机21152门,电话年末到达户数为21152户。2001年,农话交换机总容量58.52万门,本地中继光缆长度3203.61皮长千米,电话年末到达户数为50.99万部。
  数据通信1995年,全区数据通信发展较快,建成了县市级以上分组交换网。拥有分组交换节点机端96个,分组交换PAD端口168个,数字数据网节点机端口总容量46个。有分组交换用户81户,数字数据用户(DDN)2户。分组交换通信合计12367千字段。1996年,拥有分组交换节点机端口282个,分组交换 PAD端口数168个,数字数据网节点机端口总容量57个。分组交换用户191户,数字数据用户(DDN)3户。分组交换通信合计158340千字段。1997年,区内数据通信发展迅猛,建成全区性分组交换网和数字数据网,并开通了全省联网的计算机互联网设备和多媒体通信设备。全区拥有分组交换节点机端口586个;分组交换PAD端口数168个;数字数据网节点机端口总容量195个。分组交换用户220户,数字数据用户(DDN)7户。分组交换数据通信合计278297千字段。2001年,
  市内电话营业厅全市拥有分组交换节点机端口646个,分组交换拨号用户16户,分组交换专线用户212户;数字数据网节点机端口总容量1358个,数字数据网国内长途业务用户端口31个,数字数据网本地网业务用户端口557个,国内分组交换数据通信时长21773251分钟。
  移动电话聊城市的移动电话网有模拟移动电话网和数字移动电话网。到2001年底,全市移动交换机容量达到40万门,基站达到200个。模拟移动电话始于1993年,频率为900MHz,一个基站,8个信道。无交换机。1995年,聊城市新建模拟移动交换机7500门,8个基站,84个信道。1996年,新建GSM数字基站1个,数字信道22个。1997年,新建数字基站控制器BSC。1999年,新建15万门GSM数字移动交换机,为瑞典爱立信公司产品。到2001年底,最高日话务量达到3.0万爱尔兰,用户发展到25万户。按照星型网络结构组网,基站遍布全市所有乡镇,信号覆盖全市98%以上的地方。从1994年开始,经过8年的发展,已由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发展到与世界同步的数字化、智能化和宽带化的第二代GSM移动通信。全球通手机可以实现全国所有地区的自动漫游及世界上90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漫游。爱立信公司的基本品牌是“全球通”、“神州行”,还相继开发了基于“全球通”品牌的新业务,如来电显示、中文短消息(1258)、数据与传真、IP电话、WAP、语言信箱、信息点播、手机银行等, 满足了不同层次用户的多种需求。
  财政税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聊城市实行“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1978年以来,逐步改革“统收统支”的模式,开始向“分税制”方向发展。1980年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体制,地方财政收支由过去的“条条管理”变成“块块管理”。1994年正式实行“分税制”,地方财政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自1989年以来,全市连续13年实现了当年财政收支平衡;1995年在全市彻底消灭以前年度滚存赤字近2000万元,甩掉了历年的沉重包袱,财政经济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聊城市财税部门大力培植财源,合理安排支出;坚持财税改革,规范财政支出范围,加强财税监督,维护财经秩序,努力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服务。1949~2001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113.5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3.91%。2001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7.41亿元,是1949年的113.35倍,是1978年的24.87倍,是1984年的15.9倍,是1992年的9.26倍;人均财政收入是1992年的8.91倍;全市地方可用财力是1992年的5.6倍。聊城市财政收入占山东省财政收入的比重,1979年为1.14%,2001年达到3.04%。2001年全市财政支出完成26.36亿元,占预算的128.9%,比上年增长33.8%„。
  聊城市财政局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聊城市住房资金管理处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聊城市第二预算资金管理处市政府工作部门。办公地点在市财政局院内。前身是1996年11月19日成立的聊城地区第二预算资金管理处,为全额预算管理事业单位。1998年3月改为现名。主要职责是:对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款和基金的收取,实行票款分离、一个口子收费的办法,由收费资金管理局统一收缴。按照“所有权归国家,调控权归政府、管理权归财政”的原则,由财政部门纳入综合预算,统一安排使用计划,市政府批准后执行。内设4个职能科室。2001年,定编18人。
  聊城市财政监督处市政府工作部门。办公地点在市财政局院内。前身是1989年成立的聊城地区大检査办公室,2000年3月7日改为现名。主要职责是: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政策、制度和办法,组织开展全区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工作,查处违反税收、财务、物价政策与法规和制度的行为, 组织指导财税专项检查工作。内设综合科和财务检査科。2001年,定编8人。
  聊城市国家税务局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聊城市国家税务局稽查局国税系统垂直管理的行政执法单位。办公地点在聊城市兴华西路226号。1983年10月成立聊城地区税务局稽查分局。1994年分设为聊城地区国家税务局稽查分局和聊城
  技术人员正在安装微蜂窝设备地区地方税务局稽查分局。1998年3月聊城地区国家税务局稽查分局更为现名。2001年,共查补税款1200万元。2001年底,定编52人。
  聊城市市区国家税务局国税系统的垂直管理单位。办公地点在聊城市卫育路17号。前身是成立于1949年3月的聊城城关税务局。1958年11月财税机构合并为聊城市财政局。1984年6月成立聊城市税务局。1994年10月聊城市税务局分设为聊城市国家税务局和聊城市地方税务局。1998年3月聊城市国家税务局更名为东昌府区国家税务局。2000年8月与聊城市国家税务局征收管理分局合并成立聊城市市区国家税务局聊城市市区国家税务局。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税收法律、法规,结合东昌府区实际情况,研究制订具体的实施意见、办法;负责全市市直企业和东昌府区中央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以及国家指定税种的征收管理工作;运用税收杠杆,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督;负责聊城市国家税务局和东昌府区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内设7个职能科室,下辖7个基层分局。2001年,共组织税收收入53114万元。定编187人。
  聊城市国家税务局经济开发区分局国税系统垂直管理的行政执法单位。办公地点在聊城市经济开发区。前身是聊城市(今东昌府区)蒋官屯税务所,1995年12月建立聊城地区国家税务局经济开发区分局,1998年3月更为现名。主要职责是:负责开发区境内的增值税、金融企业所得税及集贸市场个体户税收的管理工作。2001年,共组织税收收入1070万元。定编18人。
  聊城市地方税务局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聊城市地方税务局稽查局市地税局直属机构,副县级行政执法单位。办公地点在市地税局楼
  内。其前身为成立于1993年的聊城地区税务局稽查大队。1994年10月税务机构分设时成立。1998年3月更为现名。主要职责是:对市直管辖纳税人地方税收纳税义务履行情况开展日常检查监督、专项检查和专案稽查;开展全市范围内的地方税收互查、联查工作;依照省、市地税局的有关要求,安排部署、指导全市的稽査工作;协助县(市、区)局查处税务违法案件;受理、查办督办群众举报的税务违法案件。内设综合选案科、稽查一科、稽查二科、稽査三科、审理科、执行科6个科室。2001年,共查补偷漏税2396万元。定编34人。
  聊城市地方税务局直属征收分局市地税局直属机构,副县级行政执法单位。办公地点在市地税局楼内。前身为成立于1994年底的聊城地区地方税务局直属征收分局,1998年3月更为现名。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全市市级各项税收的征收管理工作,办理直接征收的市级税收纳税业户的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发售、税款征收工作,负责直接征收的市级税收纳税户的减免税、财产损失的审核报批、税前弥补亏损的审核和缓缴税款的审批。其内部设办税服务厅、综合科、征收管理一科、征收管理二科、征收管理三科、会计科等6个科室,担负着市直800家企业的税收征管工作。1994年完成税收收入1012万元,2001年完成税收收入24619万元,7年间增长23倍。定编40人。
  聊城市华越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社会中介机构。地址在聊城市兴华东路54号市财政局院内。前身是1987年成立的山东聊城光岳会计师事务所。1999年11月经山东省财政厅批准,与山东聊城光岳会计师事务所脱钩改制后重组,更为现名。拥有资产评估资格、工程预决算审计资格、大型企业年底会计报表审计和优先从事股份公司发起设立和股权转让等资格。主要业务范围是:审计会计报表、基本建设预算;验证投入资本;整体资产评估、单项资产评估(房产、土地、机器设备、流动资产、无形资产);会计咨询、会计培训等。内设4个业务部门。2001年底,实有员工26人,其中注册会计师15人,注册资产评估师8人,中级工程预算审计人员4人 (部分人员具备双资格)。
  财政收入国家为实现其职能需要,采取适当形式筹集的财政资金。聊城地方财政收入主要包括增值税、营业税、农业税和耕地占用税、企业收入、排污费和水资源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国有土地有偿出让收入和其他收入。按照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所规定的收入范
  421围划分,地方财政收入包括中央与地方共享税收入中增值税的25%,地方税收入的营业税、地方国有企业所得税、集体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17个税种的收入,以及教育费附加、排污费、水资源费等专项收入。2001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17.41亿元,其中完成增值税2.27亿元,农牧业税和耕地占用税类3.19亿元,企业所得税类7.83亿元,其他4.12亿元,分别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13.1%、18.3%、45%和23.6%。
  财政支出国家为满足其职能的需要,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有计划的再分配。聊城市地方财政支出分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抚恤和社会救济支出、行政管理费支出和水资源费支出、教育费附加支岀等17大类。2001年,全市地方财政支出26.36亿元,其中城市维护类1.22亿元,文教卫生事业费类8.41亿元,行政管理费类4.74亿元,科学事业费类7.90亿元,其他4.08亿元,分别占全市地方财政支出的4.6%、31.9%、18.0%、30%和15.5%。
  国税收入由中央政府征管的税种收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聊城所征税种皆为中央税收。民国时期,税收分为国家、地方(省县)两税界限。聊城以原有的货物税、烟酒税等列为国税。1928年,增办厘金改统税。1934年,将印花税收归中央,后又增洋式货物税和所得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50~60年代实行国税、地税分税制。1973年改行统一征收制。1983年恢复分税制。1994年国家实行分税制改革,聊城地区国家税务局成立并专门负责14项国税征收。2001年,全市共组织财政收入13.48亿元,完成工商税收12.59亿元。
  地税收入由地方政府征管的税种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50~60年代实行国税、地税分税制。1973年改行国税、地税并征制。1983年恢复分税制。1994年国家实行新的分税制改革,聊城地区地方税务局成立。1998年3月聊城撤地设市,改为聊城市地方税务局,专门负责全市的地税征收。2001年,全市共组织各项地税收入12.98亿元,占全市同期财政收入的72%。
  金融货币流通的调节和信用活动的总称。清朝末期及中华民国时期,聊城有几十家私人钱庄。1940年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成立了鲁西银行。194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后,聊城开始办理人民币存贷款业务。至1949年末,各项存款余额达120万兀,各项贷款余额达
  80万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金融机构不断发展壮大。至2001年末,聊城市已基本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包括人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等在内的种类齐全、功能互补的现代金融机构体系,金融队伍不断壮大,机构网点迅速增加。全市金融系统干部职工已达9000余人,有市级金融机构9家,各类分支机构981家。办理的业务从最初的存款、贷款、结算等,发展到包括信息咨询、代收代付、代保管、银行承兑、银行卡等多种中间业务;从主要向工商企业发放经营性贷款,发展到发放兼顾支持生产与消费的各类贷款,住房、汽车、教育、旅游、农机具等个人消费性贷款业务发展迅猛;从原始的手工记账,发展到各机构业务普遍实现电子化、网络化。200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28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226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聊城市中心支行见政治和法律
  分编同条。
  中国工商银行聊城市分行见政治和法律分编
  同条。
  中国建设银行聊城市分行见政治和法律分编
  同条。
  中国建设银行聊城铁路专业支行见政治和
  法律分编同条。
  中国农业银行聊城市分行见政治和法律分编
  同条。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聊城市分行见政治和法律
  分编同条。
  中国银行聊城市分行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聊城市城市信用社中心社地方金融机构。地址在东昌西路31号。1994年2月26日经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批准建立。1994年7月8日在东昌西路租房开始营业。1996年10月迁至现址。中心社办公楼于1995年7月兴建,占地面积为2664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800平方米。设1个营业部、4个综合服务部。主要办理各项存款、各项贷款、结算、汇兑、证券经营和各种代理业务。2001年底,各项存款为14亿元,各项贷款为9亿元;有干部职工129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
  422聊城市城市信用社中心社营业大厅
  技术职称的人员27人。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聊城分公司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聊城分公司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聊城中心支公司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聊城中心支公司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国家外汇管理局聊城市中心支局见政治和
  法律分编同条。
  天同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聊城营业部经营有
  价证券业务的证券中介机构。位于聊城市柳园南路109号。成立于1996年,隶属原山东证券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增资扩股后,更名为天同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营业部内设5个职能部室:办公室、电脑部、财务部、交易部、客户服务中心,定编31人,拥有资产3亿元。业务范围是:代理发行各种有价证券,代理买卖各种有价证券,有价证券的代保管、鉴证和过户,代理还本付息、分红派息、权益分派等。截至2001年底,已有开户登记股民3.96万户,股票市值达7.68亿元。
  外汇管理对外汇的收支、买卖、借贷、转移以及国际间结算、外汇、汇率和外汇市场所实施的一种限制性政策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实行外汇管理,外汇收支统收统支,人民币汇率由国家确定和调整。1979年3月成立了国家外汇管理局,对出口企业实行外汇留成制度,产生了外汇调剂市场。1994年实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实行了银行结售汇制度,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制度,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有条件可兑换。1995年6月1日起,废除了外汇券。1995年起,实行外商投资企业外汇年检制度,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收支情况进行年度审计。自1996年1月1日起,聊城市正式推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1996年7月1日开始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严格进、岀口收付汇核销管理。1997年3月1日起,外汇管理局直接承担起进口付汇核销工作,明确了凭进口报关单办理进口付汇核销的具体要求,对聊城市外汇指定银行信用证、托收项下售付汇业务进行检查,对违反规定的银行进行了处罚。为企业办理进口付汇备案,对货到付款项下的报关单逐单进行二次核对联网核査,堵塞了对外付汇的漏洞,促进了聊城市进口贸易的发展。强化资本项目的管理审批,做好外汇账户管理、外债还本付息核准、外商投资企业外汇业务管理和外债统计监测等工作。日常外汇检查常抓不懈,打击非法外汇市场,净化外汇市场。2001年,全市出口创汇收入1.15亿美元,对外付汇支岀4761万美元;外债余额5219万美元。
  外汇存款银行吸收社会闲置资金的一项信用业务,也是银行信贷资金的一项主要来源。外币存款按存款对象分为甲种外币存款、乙种外币存款和丙种外币存款。甲种外币存款为单位外币存款,乙种和丙种外币存款为个人外币存款。200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余额达1489万美元。其中,单位活期外币存款46万美元,单位定期外币存款73万美元,储蓄外币存款1304万美元,其他外币存款66万美元。
  外汇贷款银行业务的一种。中国银行聊城地区支行从1985年开始办理外汇贷款业务。1985年发放
  天同证券营业部外汇贷款150万美元,1990年发放576万美元。200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外汇贷款余额达3239万美元。
  人民币存款银行吸收社会闲置资金的一项信用业务,也是银行信贷资金的一项主要来源。聊城市金融机构的各项存款,按其来源和对象不同,分为企业存款、财政存款、机关团体存款、储蓄存款、农村存款、信托存款、委托存款和其他存款。1948年12月国家金融机构在聊城开始办理人民币储蓄存款业务,至1949年末各项存款已达120万元。2001年底,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285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44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2亿元。
  人民帀贷款银行业务的一种。聊城市金融机构的各项贷款分为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信托类贷款、融资租赁贷款、委托贷款、逾期类贷款、中期流动资金贷款。1948年12月国家金融机构在聊城开始办理人民币贷款业务,至1949年末各项贷款余额已达80万元。2001年底,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226亿元。其中,工业贷款余额30亿元,农业贷款余额45亿元, 乡镇企业贷款余额27亿元。
  金融市场融通资金、买卖有价证券的场所。由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两个部分组成,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票据贴现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等。1986年,为鼓励地区间、行际间金融机构资金余缺的相互调剂,成立了聊城市金融中心市场。1988年更名为聊城融资公司,1991年又改称聊城金融市场。1994年全国成立统一、公开的拆借市场,更名为山东省资金融通中心聊城办事处。
  国债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我国先后发行的国债品种有重点建设债券、财政债券、国家建设债券、特种国债、保值公债、无记名式国债、记账式国债、凭证式国债等10多种。2001年,聊城市发行凭证式国债1.4亿元,兑付本息160万元。
  企业债券企业依据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我国批准的企业债券有中央企业债券和地方企业债券两种,分为短期企业债券、中期企业债券、长期企业债券。中央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由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家计委审批,地方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同级计划主管部门审批。1993年聊城地区经济开发投资公司发行了1亿元重点工程债券,1999年聊城市鲁西化工集团发行了5000万元企业债券。
  信用卡银行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理财服务等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1991年,中国银行聊城分行开始开展长城卡业务。至2001年末,全市4家商业银行市分行及各县市支行都已开办了信用卡业务。信用卡种类主要有工商银行的牡丹卡,农业银行的金穗卡和万事顺卡,中国银行的长城卡,建设银行的龙卡、万事达卡、维萨卡,全市信用卡发行量已达15万张。
  居民储蓄我国城乡居民个人把货币的使用权暂时让渡给银行的一种信用行为,是银行信贷资金的一项重要来源。聊城自1948年12月开始办理储蓄存款业务。至1949年末,居民储蓄存款已达25万元;1952年末余额达137万元,为1949年的5.48倍;1957年末余额达2971万元;1962年末余额达642万元;1965年末余额达3054万元;1978年末余额达9080万元;1990年末余额达28.25亿元;1995年末余额达96.36亿元;2000年末余额达199.1亿元;2001年末余额达222亿
  元。
  证券市场股票、债券、投资基金等有价证券发行和交易的场所,是资本市场的核心和基础,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聊城市1996年成立了证券营业部,即山东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聊城营业部。2001年更名为天同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聊城营业部。截至2001年底,该营业部是聊城市惟一一家经批准设立的代理证券交易业务的营业部。2001年该营业部交易额达33亿兀。
  证券融资聊城证券融资工作起步于1993年。截至2001年底,全市10家股份有限公司中,有3家上市公司(东阿阿胶、鲁西化工、中通客车)、1家参股上市公司(聊城发电厂参股鲁能泰山)和1家控股上市公司 (阳谷电缆控股河北华玉)。其中,3家境内上市公司总股本达6.64亿股,流通股3.39亿股,通过证券市场直接融资12.6亿元。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质量在全省均属中上水平。2001年,3家上市公司运行状况良好, 在二级市场信誉较高,东阿阿胶被评为全国最具发展潜力的上市公司50强中第19名和最具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前10名。同时,通过规范股份公司和发起设立股份公司,培植一批上市后备资源,冠洲股份公司上市
  424辅导期已满,正在抓紧做上市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几年来,聊城市采取资产置换、吸收合并、借壳上市等方式,大力推进资产重组和资本运营,仅3家上市公司就重组20多家国有中小企业,公司规模不断扩大,资产质量不断改善,生存发展和抗风险能力得到提高,为证券市场再融资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证券交易机构方面,天同证券在聊城设立营业部,全市投资者队伍已逾3.7万人,年交易额30亿~50亿元以上,年上交税收300多万元。同时,中国证监会已同意齐鲁证券在聊城设立营业部,这必将促进聊城市证券市场的更大发展。
  消费信贷商业银行直接发放给个人或家庭,用以购买耐用消费品或支付教育、医疗、旅游等其他消费的贷款,包括分期偿还贷款、一次性偿还贷款及循环使用贷款等。聊城市自1996年开始办理消费贷款业务。到2001年末,全市各家金融机构开办的消费贷款余额为9.15亿元,其中个人住房消费贷款3.88亿元,汽车消费贷款9036万元,其他消费贷款4.37亿元。
  聊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聊城市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协会由城乡个体户和私营企业组成的群众团体,接受聊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山东省私营企业协会的业务指导。位于聊城市红星街37号。前身是1984年12月成立的个体劳动者协会和1993年12月成立的聊城地区私营企业协会。1998年8月,两个协会合并,更为现称。其宗旨是:团结、教育、引导会员守法经营,为会员服务,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到2001年,有私营企业会员3476户,个体劳动者会员8.229万人,是聊城市最大的代表私营企业利益的群众团体。
  聊城市消费者协会依法成立的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位于红星街37号。成立于1989年9月。实行理事制,理事会是协会的最高权力机构。协会办公室是协会的常设办事机构,挂靠在聊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其宗旨和任务是: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商品和服务实施社会监督,受理消费者投诉,引导正确消费。2001年底,有工作人员2人。
  聊城市广告协会广告业的行业组织。位于红星街37号。接受聊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山东省广告协会的业务指导。于1993年11月30日经民政部门批准设立。其宗旨是:协调、服务、指导、监督。2001年底,有会员单位116家。
  企业登记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照国家的法规政策,对各类企业的登记管理。包括国有企业登记、集体企业登记、私营企业登记、外资企业登记等。1952年,政府对工商企业进行全面登记。1963年,聊城地区工商行政管理局设立登记发证办公室。1988年,私营企业登记管理独立。到2001年底,全市共有国有、集体、私营、外资等企业1.45万户。
  国有企业登记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照国家的法规政策,对国有企业实施的注册登记。1952年,政府对工商企业进行全面登记,属于地方国营管理的企业有17家。1957年,随着对私营工商业改造的完成,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工作基本暂停。1963年,聊城地区工商行政管理局设立登记发证办公室,为294户国营企业发证。1979年,对全区企业进行全面登记换证。1980年,先后对全区的工业、商业进行普查,全区登记的国营企业1889户,从业人员9.12万人,注册资金8.8983亿元。1984年,对全区企业换发全国统一营业执照,全区国营企业1078户,从业人员10.38万人,注册资金34.1445亿元。2001年,全市共注册国有企业3906户,注册资金48.3019亿元。
  集体企业登记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照国家的法规政策,对集体所有制企业实施的注册登记。1952年,政府对企业进行全面登记,合作社经营的企业有9个。1973年,对全区企业进行整顿、登记、审查、发证。1981年,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集体企业进行了换证工作,共登记集体所有制企业7629户;同年,下发了《关于大力支持乡(镇)企业发展的几点意见》。到1987年,全区共登记乡镇企业8216户,从业人员11万人, 注册资金4.4376亿元。2001年,全市共登记集体企业5044家,注册资金22.0795亿元。
  私营企业登记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照国家的法规政策,对私营企业的登记。1988年前,私营企业登记和个体工商户登记混合在一起。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颁布后,私营企业登记独立出来, 共有私营企业117户。到2001年,全市共有私营企业3476户。
  425外资企业登记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照国家的法规政策,对外商投资企业实施的注册登记。1988年,聊城岀现了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一临清临景针织实业有限公司,由临清针织厂和澳大利亚五洲织造实业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投资总额840万元人民币,中外双方各占50%,合资期限10年。经营范围是: 针织坯布、针织服装、装饰用品和床上用品。年产针织坯布1000吨、针织服装360万件。1988年后,外资、合资企业不断增加。到2001年底,全市有外资企业145家,注册资本2.2518亿美元。
  个体工商业登记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照国家的法规政策,对个体工商户的登记。聊城于1950年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和政务院颁布的《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的规定,开始对个体工商户进行登记管理。1952年普遍换发营业执照。经过调整,到1962年,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91万户。1962年根据《工商企业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对个体工商业重新划定经营范围,调整网点布局。到1963年底,个体工商业共发证1.58万户。1964年,在发证的基础上,结合1965年登记换证,对合作店(组)和个体工商业者进行了严格的控制,经过清理整顿,共发证1.05万户。1987年国务院发布《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条例》,个体工商户达到4.78万户。到2001年底,全市个体工商户发展到8.229万多户。
  消费品市场消费品交换的场所及其活动的总称,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聊城集市发展甚久,大集全日成集,小集过午即散。境内集期多为5天一大集。1978年以前主要是农村集市。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市场逐渐向多门类、专业化发展,一些大的综合市场的门类也逐渐分离出来,成为专业市场。现已基本形成了城乡结合、大中小结合、综合与专业结合、批发与零售相结合的市场网络,规模、档次和管理水平都逐渐提高,市场建设也已纳入城镇规划。到2001年底,全市共有消费品市场415处,年成交额146.9319亿元。
  生产资料市场生产资料商品交易的场所及其活动的总称。该类市场是1978年后改革开放搞活政策的结果,是市场逐渐发展壮大健全的标志。1990年后特别是1995年后,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到2001年底,聊城市共有生产资料市场40处,年成交额61.09亿元。
  生产要素市场生产要素,主要指金融、房地产、劳动力、信息、技术、产权、运输、建筑等要素交换的场所及其活动的总称。全市有形生产要素市场从1993年开始起步,到2001年底,全市共有有形生产要素市场6处,年成交额4824万元。
  市场登记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对有固定场所和设施,有若干经营者入场实行集中、公开交易的市场的开办、变更、注销所实施的登记。从1994年初开始,用一年的时间,对以前的市场进行登记材料的补办。到1995年底,全市共有市场353处。截至2001年底,全市共登记注册各类市场461处。
  市场管理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运用行政手段及经济措施,对市场的经营活动依法进行的监督和管理。1978年以前,将市场视为“资本主义的尾巴”,采取压缩限制的政策。1978年以后,逐渐采取放开、搞活、大力发展的政策。1978年,全市共有集市207处,年成交额1.03亿元。到2001年底,全市各类市场已达461处,年成交额达208.5043亿元。
  经济合同监督管理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监督管理经济合同的行为。具体工作为管理经济合同,推行合同统一文本,指导合同签订,监督合同履行,开展合同鉴证,调解合同纠纷,登记抵押合同,查处利用合同进行的行政违法违章行为,组织企业开展“重合同守信用”活动。1984年,聊城地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成立经济合同监督管理机构。2001年,全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共鉴证经济合同5880多份,抵押合同登记532份,评选出市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114家。
  商标管理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对商标注册、使用、转让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及对商标违法行为的查处活动的总称。1951年,聊城有注册商标2件。到2001年底,全市商标注册数达1760件,其中国家驰名商标2件,山东省著名商标II件。有商标印制单位154家。
  广告管理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对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的广告行为进行监督管理的总称。具体工作为负责审批、申报广告经营单位,核发广告经营许可证,监督管理广告发布及其他各类广告活动,依法查处虚假违法广告。广告管理机构于1984年设立。到2001年底,全市有广告经营单位116家。
  426经济监督检查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对经济违法违规活动实施的监督、检査和处罚。1950年,采用行政管理手段加强市场管理,禁止非法买卖,取缔非法金融机构,禁止金、银币流通,运用法律手段制裁了投机倒把首犯。1952年1月,国家开展了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窃国家资财、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共查出犯有“五毒”行为的企业2646户。1953年冬季,查获粮贩、粮商违法案件1400起。1963年,组成打击投机倒把专业班子,处理投机倒把案件2万余起。1964年,建立打击投机倒把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组成专业队伍。1970年,聊城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1973年,在全区主要交通要道设立数量不定的临时检查站。1981年,开始打击经济领域内的违法违规活动,全区共查处案件49327起。1986年,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经济监督检查作为一项独立的工作,并开始单独设立经济监督检查机构。1987年,开展了查处假冒伪劣商品“突击月”活动。2001年,全市共立案查办各类经济违法违规案件1941件。
  聊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聊城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位于兴华东路28号。1987年成立。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由聊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聊城市总工会、聊城市经济委员会三方代表组成,实行仲裁员、仲裁庭制度。主要职责是:依法处理劳动争议,负责劳动争议信访和信息工作,指导县(市、区)劳动仲裁办的工作和基层调解委员会的工作,负责劳动合同鉴证和管理工作,负责仲裁和调解等工作。至2001年底,立案受理劳动争议1027件,结案率96%,时效内结案率100%,案外调解2340余件,累计鉴证各类劳动合同54.22万人份,办理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7448人份,审查批复集体合同569户,涉及职工23.4万人。办公室编制7人,实有7人。
  聊城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见政治和法律分编同条。
  聊城市劳动就业办公室市劳动就业服务机构。位于花园北路81号。成立于1983年。前身是聊城地区劳动服务公司,1998年改为现称。主要职责是:管
  理社会劳动力,组织劳动就业;管理劳动力市场,进行职业介绍,组织社会招工和劳务输出;组织就业训练,管理失业职工和职工失业保险基金;规划组织和发展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管理使用就业经费,指导全市劳动就业系统的财务统计等工作。2001年底,内设职能科室6个;定编29人,实有39人。
  劳动就业简称就业。有劳动能力的人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并取得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聊城劳动就业制度改革不断深化。20世纪70年代,实行的是统包统配的就业政策,由国家招工,统一安排就业。80年代初,国家提出了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三结合”就业方针。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国家提出了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的市场就业机制。自1992年开始,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就业机制被打破,市场竞争就业机制建立,求职者一律通过劳动力市场实行竞争就业。为此,全市围绕劳动就业工作重点,完善了以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失业保险、发展劳服企业为主要内容的劳动就业服务体系,有力地推动了聊城市的就业工作。1992~2001年,全市累计实现就业15.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5%左右。2001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为1.407万人,失业率为3.7%;再就业人员为3077人,就业率为21.87%0
  劳动保障监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法行为依法作出处理的行政执法活动。主要采取日常检查、专项检查、举报专查以及年度检查等执法方式。2001年,全市共对各类用人单位进行了劳动保障监察,涉及职工45万多人次;查处劳动保障违法案件264起,立案245件;受理劳动者举报投诉案件56件,结案率98%;催缴社会保险费1903万元,追缴拖欠的职工工资387万元,催签劳动合同2.47万份;取缔非法职业介绍机构7家。至2001年底,全市已有劳动保障监察机构9个,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76人。
  劳动工资劳动者在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而定期领取的一定数额货币形式劳动报酬的总称,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工资分配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工资水平的高低,反映了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各部分职工的生活
  427水平,体现了国家与职工、企业与职工的关系和各部分职工的工资关系,同时又受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限制。聊城的工资制度经过了一个不断改革的发展过程。1952年第一次工资改革,废除了多等级工资制度,实行8级工资制,以“工资分”为工资计算单位,建立了奖励和津贴制度。1956年第二次工资改革,取消“工资分”制,实行货币工资制,工资的管理权全部集中到中央。1985年第三次工资改革,主要解决了工资与企业发展和经济效益脱节、职工工资与企业经营状况和贡献脱节,以及工资标准过于繁杂的问题,统一了职工的工资标准。1985~2001年,全市企业职工工资的年增长率为11.9%。2001年,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8020元,比全省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10007元低1987元。
  职业安全卫生为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而采取的各种措施。1953年,聊城专署劳动部门编制了安全技术措施计划,使企业建立起劳动保护制度。1956年,全区开始执行国务院《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1980年以后,劳动保护工作得到了充分加强,劳动部门相继开展了大规模的宣传、教育、安全技术检验等项活动。1996年,聊城地区行政公署转发了《山东省劳动安全卫生管理的规定》,使各级、各部门和企业安全的职责得以明确。此外,还开展建设项目(工程)“三同时”审查,对特种设备(电梯、起重机械、锅炉、压力容器)进行定期检验,开展乡镇企业安全生产综合治理等。到2001年,全市共普查400余项重大危险源;培训劳动保护干部500人,特种作业人员9000人次。
  职业技能培训对劳动者进行职业技术知识和实际技能的培养和训练,目的是开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增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主要包括就业前培训和在职工人培训两大类。就业前培训包括技工学校、就业训练中心和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培训;在职工人培训包括技术等级培训、学徒培训、岗位培训、转业转岗培训和技术职务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开始把失业工人、失学青年组织起来进行技术培训,逐步形成技工学校的培训规模。1958年,开办聊城第一所技工学校(原聊城地区技工学校)。1977年,开办第二所技工学校(聊城地区汽运公司汽车驾驶学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职业培训事业得到迅速发展。至2001年底,全市共有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或单位联合举办的技工学校、就业培训中心和社会各类
  职业培训机构及职工培训中心102所,培训35万人次,有8万人获得初、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260人获技师、高级技师资格证书。
  劳动争议处理国家授权代表政府专门处理劳动争议,对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依法进行调解、仲裁的行为。基本形式是:当事人发生劳动争议自行协商不成,可依法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聊城地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公室于1987年建立,1998年更名为聊城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各县(市、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公室于1987年建立。至2001年底,全市共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1832个,成立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10个;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案件12360件,涉及职工4.93万余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案外调解劳动争议案件2340余起,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027件,结案996件,结案率96.9%,时效内结案率100%。
  集体合同企业职工集体与企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签订的书面协议。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与企业签订;没有建立工会的企业,由职工推举的代表与企业签订。集体合同对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聊城的各类企业自1996年开始签订集体合同。至2001年底,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公室累计审查登记批复集体合同569份,涉及职工23.4万人,审查率100%„
  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建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协议。1985年,聊城市在国有和县以上集体所有制单位新招职工中,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1993年聊城在各类企业中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1995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颁布实施后,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至2001年底,全市国有及县以上集体和“三资”企业共1195户的38.17万名职工实行了劳动合同制,分别占全市国有及县以上集体、三资企业和职工总数的100%和95%以上。
  劳务输出劳务,是指以活劳动形式,为他人提供某种特殊使用价值的劳动。劳务输出又称劳工输出、劳务贸易,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另一个国家或地区提
  428聊城市劳务输出办公室
  供活劳动或服务。主要形式是组织人员到国外或外地从事技术、生产、服务活动等。从输出范围上,一般分国外劳务输出和国内劳务输出。劳务输出是一种无投资、见效快、得民心、富群众的工作。聊城劳务输出工作始于1989年,由市劳动服务公司负责。1994年6月成立聊城劳务输出办公室,隶属聊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先后建立驻外劳务办事机构3个。截至2001年底,劳动部门、劳务输出机构已接待求职者10万余人次,先后向日本、韩国及北京、天津、深圳、上海等省市200余家大型中外企业输送员工3.6万余人次;1998~2001年每年为聊城创收近4亿元人民币。

知识出处

聊城百科全书

《聊城百科全书》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聊城百科全书正文由概述文章和条目组成。附录有分类目录、彩色插页目录、聊城大事 年表、参考书目、笔画索引等。 概述文章包括总概述和分编概述。总概述全面介绍聊城的整体情况和基本特色,分编概述只介绍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的主要情况和特点,供读者系统阅读和为查检 条目提供背景材料。 条目是全书的主体,按学科性质和内容分类为历史,地质地理,政治和法律,经济,城建和旅游,科学和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社会,当代人物等9个分编。分类目录 中加虚条分类联接,并标“[条目之间的相关内容以“参见”方式联系,互为补充。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