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岛群岛

知识类型: 实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长岛县地名志》
唯一号: 150536020210001117
实物名称: 庙岛群岛
其他名称: MiàodǎoQúndǎo
文件路径: 1505/01/object/PDF/150510020210000028/001
起始页: 0161.pdf
类型: 岛屿
分类号: P722.4
主题词: 自然地理-山东-烟台

实物简介

庙岛群岛又名长山列岛,曾名长山八岛,另有庙群岛、眉山列岛等称。地理座标为北纬37°53′—38°23′,东经120°36′—120°56′。在山东省东北部,北北东向纵列于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之间的渤、黄2海交汇处。南距大陆最近点蓬莱头6·6公里,北距辽宁省老铁山西角40公里。以庙岛得名。群岛由南长山岛、北长山岛、庙岛、大黑山岛、小黑山岛、砣矶岛、大钦岛、小钦岛、南隍城岛、北隍城岛、大竹山岛、小竹山岛、车由岛、高山岛、猴矶岛、坡礁岛、鳖盖山岛、山嘴石岛、东嘴石岛、砣子岛、小高山岛、小猴矶岛、马枪石岛、挡浪岛、蝎瘃岛、螳螂岛、犁犋把岛、烧饼岛、羊砣子岛、牛砣子岛、南砣子岛、鱼鳞岛等32个大小岛屿及80多个礁石组成,散布在南北长56公里,东西宽31公里的海域中,分为北、中、南三群(大钦岛以北为北群,北长山岛以南为南群,大钦岛与北长山岛之间为中群)。群岛岛屿数量,先后有8岛、18岛、21岛之说,经岛礁普查,确定为32岛。岛陆面积约为53.17平方公里,岛岸线总长146·41公里。最大岛南长山岛面积12.8平方公里。最高点在高山岛,海拔202.8米。 庙岛群岛地处渤海下沉带东侧,地质构造属中朝准地台的胶辽隆起,系在燕山造山运动和喜山造山运动中断裂分离的基岩群岛,后经“沧州”、“献县、”“黄骅”三次海侵及风化和海蚀,约于晚更新世末、全新世初期形成岛体现状。出露地层主要为上元古界蓬莱群,主要岩石有绢云千枚岩、板岩和长石石英岩,走向近于南北,局部有玄武岩和花岗岩。地表形态为低山丘陵类型,多数岛有第四系黄土覆盖。海岸多呈花边状,形成诸多月牙形港湾。各岛一般北岸多岩礁峭壁,南岸多卵石滩和沙嘴。土质主要为棕壤、褐土和潮土。属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大陆度为52.3%。 群岛海域宽阔,海产品丰富,附近渔场盛产对虾、鹰虾、鲅鱼、鲭鱼等经济鱼虾,沿岸浅海是海珍品海参、鲍鱼、海胆、扇贝的产地。主要树木有黑松、刺槐、泡桐、白杨等,植被覆盖率约68%,林木覆盖率达41.5%。野生中药材资源丰富,达295科,723种。是候鸟南来北往地迁徙经由地,被国家定为鸟类自然保护区。野生陆地动物主要有蝮蛇和青蛙等。各居民岛有地下水资源,但比较贫乏。 群岛扼渤海咽喉,素有“京津门户”之称,是海上航运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唐代曾在此设大谢戍和乌湖戍,成为兵站基地。此后一直为南来船只进京停泊、避风之地。1928年奉系东北海军进驻群岛,设长山八岛民政局。1929年自蓬莱县划出,设长山岛行政区。1939年被日伪侵占,1945年成立长山岛特区。1956年以群岛区域建长岛县。现有人口40631人,分居10个较大的岛屿上。

知识出处

长岛县地名志

《长岛县地名志》

这部书集历史性、知识性、专业性于一体,资料比较全面丰富,以记录地名为主,兼及历史、地理、语言等多种知识,集中地记载了长岛县各类地名的历史和现实,反映了地名的主要信息,是一部了解长岛地理特征、历史状况、自然风貌和正确运用地名的工具书,也是经济、外事、公安、交通、邮电、文化、教育、出版、新闻、测绘、科技等部门必备的地名资料。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