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王村

知识类型: 地理名称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地理名称: 南王村
唯一号: 150533020210000823
文件路径: 1505/01/object/PDF/150510020210000016/001
起始页: 0241.pdf
层级分类: 乡(镇、街道)

参考方位

南王街道位于蓬莱城东南郊,西傍英雄山,与北沟镇接壤;南跨羽山、平山和牛山,与大辛店镇相依;东临战山水库,与刘家沟镇毗连;北邻新港街道。总面积59.76平方公里,人口21635人,现辖57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地设在南王村。 历史沿革:相传南王村系唐代李世民东征高丽时而得名。解放前日伪时期属“雨山区王里乡”管辖,1945年蓬莱城解放,建政为蓬莱县雨山区,此时为区公所驻地。1947年国民党盘踞蓬莱城,1948年解放后,雨山区辖45个村。1950年12月改为“蓬莱县第四区”,辖7乡50村,即包家乡(含头包、二包、三包、大院、二十堡、枣林店、兴隆庄等村)、磕头崖乡(含磕头崖刘家、磕头崖王家、磕头崖高家、大郑家、二甲等村)、南王乡(含白佛院、小丁家、大李家、姚家庄、依家庄、南王、大丁家、雨山刘家等村)、平山乡(含平山前、魏家庄、范家庄、杏王、徐家沟、杏吕、郭家沟等村)、寺夼乡(含上寺夼、下寺夼、汪家庄、平山河周家、大史家、哈家、李家、纪家等村)、石门乡(含谭家沟、石门曲家、张家、井湾周家、孙家沟、响水湾吕家、李家、井湾高家等村)、三十里堡乡(含小郑家、三十里堡、师古庄、小北王、回家村等村)01956年蓬莱县重新调整区划,改为9区34乡,四区更名为“南王区”,辖南王、范家店、三十里堡3个乡。1957年6月蓬莱县撤销区级建制,南王区遂改为“南王乡”,共辖8个村,直属县管,原四区其他村分别划归北王乡、范家乡、二十里埠乡、许马乡管辖。1958年2月蓬莱县重新调整区划,南王乡进一步扩大,总辖50个村,同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原南王乡撤销,划归城关人民公社。1962年6月,32个生产大队(包括联村队)从城关人民公社划出,成立了“南王人民公社”。1966年11月,南王人民公社划出石家庙、苗沟、韩王、张家、后韩、杨家6个生产大队,归属新成立的“赤山人民公社”。1971年赤山人民公社撤销,划出的6个村重归南王人民公社管辖。1984年撤社改乡(镇)时,南王人民公社更名为“南王乡”;1989年8月南王乡撤乡设镇,改名为“南王镇”。 在南王乡撤乡设镇前后,“联村队”陆续解体,均以自然村为单位成立了村民委员会。其中,1980年底包家大队和北八甲大队解体,头包、二包、三包以及北八甲、大宁、小宁、泥河7个自然村独立;1982年冬季泊子大队解体,泊王、泊宋两个自然村独立;1985年秋南王大队解体,南王和枣林店两个自然村独立,磕刘二村从磕刘大队析出;1992年秋季石庙大队、韩王大队、团结大队和平山大队分别解体,石庙、周家、姜沟、伍庄、前韩、王家、纪家、团结、雨刘、雨张、大丁、小丁、大李、姚庄、依庄、平吴、平刘、平杨、范店、杏王、杏吕、郭沟、徐沟23个自然村独立。2000年12月,南王镇所辖的矫格庄、许马、景家3个村划归新港街道办事处管辖;2002年3月,南王镇改为“南王街道办事处”。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