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湘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先导胶东革命历史人物选编》
唯一号: 150530020210001016
人物姓名: 慕湘
人物异名: 原名:慕显松;又名:渤霖;白琳;白松
文件路径: 1505/01/object/PDF/150510020210000022/001
起始页: 0281.pdf
时代: 近现代
出生年: 1916年
卒年: 1988年
籍贯: 山东蓬莱

传略

慕湘(1916-1988),原名慕显松。又名渤霖、白琳、白松,山东蓬莱人。曾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八一电影制片厂政委、党委书记,少将军衔。 1923年,他入县立小学读书。三年级转入志成小学。志成小学创办人姜金和是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归来的,愤于当局腐败,热心于教育救国。这段学习使慕湘在文笔上打下了稳实的基础,在思想上深受影响。1929年,他转入县立职业补习学校,开始接触新文学。读了鲁迅、胡适、冰心等人的作品。1930年夏季考入莱阳山东省立第二乡村师范。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慕湘积极参加街头募捐,下乡宣传。1932年9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3年,他被指定为学校党的负责人。暑假前因出去接头被告发,后被开除。下半年转入济南正谊中学。因撒传单又被学校开除。党组织调他回蓬莱家乡开辟工作。回乡后,于1934年成立尘烟文艺社,团结一部分进步青年,在《蓬莱日报》编辑《尘烟》周刊。不久,又以教学为掩护,积极开展党的工作。1935年胶东“一一·四”暴动失败后,被迫出走天津。1936年夏,慕湘在天津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中学联举办的义务教学团,任南郊王兰庄义校校长,并参加民族解放先锋队,组织秘密农民救国会。12月间调太原,参加山西牺牲救国会同盟会下属的民训团,任民先队副总队长兼第二分队长。卢沟桥事变后任太原县“牺盟会”特派员,发动群众,组织武装。太原失守时,组织一支抗日游击队,被编为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太原支队,任政治主任。不久,改编为战总会第二支队,仍任政治主任。1938年,战总会被取字肖,部队缩编为山西第二保安司令部第一支队第二营,改任教导员。不久,部队又改编为暂编山西新军第一师第三十六团第二营,仍任教导员。1940年秋,慕湘赴延安,入军政学院学习。1942年毕业回晋西北,任八分区对敌斗争委员会秘书。 1945年9月,他调晋绥日报社任编辑。11月,调绥蒙区委,参加城工部工作。不久调绥蒙军区陶(林)集(宁)骑兵支队任政委。张家口失守后,骑兵支队与其他地方武装合编为陶集大队,他改任政治处主任。1947年,调骑兵旅政治部任组织科长。1948年,调绥蒙军区第十一旅第四十四团任政委。1949年,调绥远军区第二十三师任治部副主任。同年冬,调绥远起义部队第三十六军第一O七师任政治部主任代理政委。 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十六军第一O七师副政委,代理政委。1952年归国后,调华北军区政治部任青年部副部长。后调任组织部副部长、部长。1955年9月,他被授予大校军衔。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57年,调北京军区装甲兵任政治部主任、确副政委。1964年,晋升为少将。“文化大革命”前夕被任命为政委(未到职)01975年冬,调总政八一电影制片厂任政委、党委书记。一年余即离职,专事写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新波旧澜》之一《晋阳秋》、之二《满山红》、之三《汾水寒》、之四《自由花》。1979年,校点了清末民初太原刘大鹏所著《晋祠志》《柳子峪志》《明仙峪记》,约110万余字。1985年2月,按副兵团职离休。1988年5月在北京病逝。 慕湘临终前留下遗嘱,将其收藏的36800多册图书(其中有古籍善本16936册)全部无偿捐献给家乡人民。中共蓬莱市委、蓬莱市人民政府在蓬莱阁下修建了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48平方米的慕湘藏书楼,珍藏和利用这批宝贵资料。

知识出处

先导胶东革命历史人物选编

《先导胶东革命历史人物选编》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百余位对胶东革命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或对胶东革命有突出贡献的重要历史人物的革命事迹、生平事迹。这其中包括,1930年12月以前入党的著名党员,各县的第一位党员,中共胶东特委重要领导成员,中共胶东区党、政、军重要领导成员等。

阅读

相关专题

副总队长
职位
队长
职位
教导员
职位
教导员
职位
祕书
职位
编辑
职位
工部工作
职位
政委
职位
组织科长
职位
政委
职位
副主任
职位
主任
职位
代理政委
职位
副政委
职位
代理政委
职位
副部长
职位
副部长
职位
部长
职位
主任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