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杰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先导胶东革命历史人物选编》
唯一号: 150530020210000963
人物姓名: 马杰
人物异名: 原名:王臣ik;字:辅庭
文件路径: 1505/01/object/PDF/150510020210000022/001
起始页: 0056.pdf
时代: 近现代
出生年: 1919年
卒年: 1975年
籍贯: 山东省掖县(今莱州市)双山乡前洪沟头村

传略

马杰(1919-1975),原名王臣ik,字辅庭。山东省掖县(今莱州市)双山乡前洪沟头村人。马杰八岁上私塾,11岁入东坊北初小,1932年春,考入掖城第一小学;高小毕业后,又考入掖县县立师范讲习所,上学半年便退学,后在教书庄、蒲家洼村任小学教师。1938年春,中共掖县县委领导掖县民众抗敌动员委员会举行玉皇顶起义,占领了县城,成立了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简称“第三支队”)。在这种环境下,马杰于当年7月,由杨积善同志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8月,他动员本乡五六十名青年参加抗日部队,编为双山区区中队,他任区中队长,与日伪军开展多次斗争。‘ 1940年11月,中共掖南县委成立,马杰任县委军事部政治干事。其间,他曾带18个人,以土炮、手榴弹,伏击日军汽车一辆,击毙日军士兵一人,伪军五人,缴获短枪五支,受到县委表扬。1941年5月,他升任县大队政委。这时,敌人在城南关设立伪警察所。马杰知道后,带两名干部、六名战士,化装成日军,机智巧妙地拿下这个警察所,俘伪警长以下八人。从此日伪军再不敢在城外设警察所了。1942年9月,县大队改为独立营,他任政委,曾和营长刘文卿一起带领部队活动于掖西地区。10月1日,独立营攻打海庙后日伪军据点,争取50多名伪军起义,活捉日军士兵七人,缴获重机枪两挺,物资、弹药一宗,受到胶东军区的通令嘉奖。同年冬,日伪军数万人对胶东实行“拉网扫荡”,南掖独立营在双山一带与日军展开了激烈搏斗,马杰在反“扫荡”中英勇负伤。1943年底,中共掖西工委成立,马杰任工委书记。掖西是胶东区通往渤海区的交通要道,是敌、投、我三角斗争激烈的地区之一。马杰带领机关及部队同日伪投坚持尖锐复杂的斗争,建立了掖西根据地。1944年6月,马杰任掖南县县长兼独立营营长。这期间,他加强了地方政府的建设,整个掖南县除敌人盘据的12个据点外,绝大部分区、乡、村建立起抗日民主政权。 1945年8月,日军宣布投降。9月,马杰调任山东军区第六师十七团政治处副主任。10月,奉命从海上挺进东北。到达东北后,十七团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第二支队。11月,又改为四团,马杰任政治处主任兼代政委。1946年1月,四团在营口以北滚子炮战斗中,首战歼灭国民党第五十二军两个连,保证了主力部队歼灭国民党军一个师。是年冬,国民党军向南满发动攻势,马杰率团参加了四保临江战役。是役,该团随师在敌后艰苦奋战三个月,牵制了大量敌人,受到辽东军区的通令嘉奖并给每个指战员记战功一次。1947年9月,四团改为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十一师三十一团,他任政委。翌年10月,辽沈战役发起,三十一团参加了攻克锦州和辽西歼灭廖耀湘兵团的战斗。1948年,东北野战军改为第四野战军,四纵改为第四十一军,原十一师改为一二二师,原三十一团改为三六四团。马杰改任一二二师政治部副主任。1949年1月,一二二师参加了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后,一二二师担任城市警卫任务四个月。同年5月,四十一军奉命南下。10月,参加了衡(阳)宝(庆)战役。后进军广西,解放了桂林。广西全境解放后,一二二师担任剿匪任务。 1950年7月,马杰任一二二师政治部主任。1952年5月升为该师政委。1955年2月,他入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系学习。同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58年4月,他改任二十七军政治部主任。1961年5月,任副政委。1964年6月,升任二十七军政委。同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72年5月,调任北京军区副政委,兼河北省委书记。1975年2月7日,马杰在北京逝世。

知识出处

先导胶东革命历史人物选编

《先导胶东革命历史人物选编》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百余位对胶东革命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或对胶东革命有突出贡献的重要历史人物的革命事迹、生平事迹。这其中包括,1930年12月以前入党的著名党员,各县的第一位党员,中共胶东特委重要领导成员,中共胶东区党、政、军重要领导成员等。

阅读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