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风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唯一号: 150530020210000752
人物姓名: 苏晓风
人物异名: 原名:张尔乙
文件路径: 1505/01/object/PDF/150510020210000016/001
起始页: 0485.pdf
时代: 近现代
出生年: 1915年
卒年: 1940年12月20日
籍贯: 潮水村

传略

苏晓风,原名张尔乙,潮水村人,著名革命先烈。1915年出生在一个开明、有文化教养的家庭里。其父张明堂,清末廪生,学识渊博,思想开明,1906年与本镇秀才张江舫一起,废私塾,办学堂,创建了潮水新民小学,受到全镇人民群众的拥戴,很有威望。苏晓风自幼天资聪慧,敢做勇为,在与小伙伴们戏闹游玩之中,常常表现出其突出的领导组织能力,成为自然的“孩子头”。 苏晓风在本镇新民小学毕业后,即随叔父去北平继续求学,直至高中毕业。在这五六年的中学学习时期,他曾先后接触了许多进步知识分子和革命共产党人。受他们的影响,苏晓风开始阅读学习大量的进步书刊和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从中接受了共产党人的革命思想。他追随这些共产党人,积极投身于各种爱国革命活动之中。这一时期,苏晓风就已经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5年北平爆发了“一二.九”、“一二·一六”学生爱国运动,苏晓风组织带领本校学生积极加入到游行示威的行列之中,高呼革命口号,散发传单,张贴标语,抗议国民党政府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屈服、不抵抗的卖国行径。国民党反动当局派出大批军警前去镇压,大肆逮捕进步师生。在广大革命师生的掩护下,苏晓风躲过了反动当局的追捕。在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的安排下,苏晓风转移到北平郊区长辛店一带,开展工人运动,创办工人夜校,宣传抗日革命思想,与反动派进行坚决的斗争。在党的教育培养下,苏晓风在政治上逐渐成熟起来。1937年初,苏晓风被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吸收入党。从此,苏晓风完全踏上了革命道路,开始了他那名垂千秋的革命生涯。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铁蹄踏入华北,直逼江南。在中华民族处于最危难的时刻,中国共产党立即号召全国人民积极行动起来,团结抗战,坚决打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并号召城市知识分子、青年学生脱下长衫,到农村中去,到游击队去,采取各种形式,宣传、发动、组织群众,进行抗日救亡斗争。在这种背景下,苏晓风接到中共北方局地下党组织的指示,让他回到胶东,接受中共胶东特委的领导,参加胶东的抗日革命斗争。 按照党的指示,苏晓风回到胶东,很快就与在文登、牟平一带坚持地下革命斗争的中共胶东特委接上了组织关系(注:这时的中共胶东特委仍属中共北方局的领导,还没有与中共山东分局取得组织上的联系)。苏晓风遵照中共胶东特委的安排意见,回家乡蓬莱潮水开展革命工作,宣传发动群众,组织建立抗日武装。 苏晓风的家乡潮水镇,地处蓬莱和烟台之间,是一个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商贾云集的大镇。镇周围筑有五六米高的城墙,城墙四角建有四个大炮楼,城墙外挖有一丈多宽的护城河,出人五个城门。镇内商号店铺鳞次栉比,楼房林立,相当繁华,富甲一方,素有“二京都”之称,实乃当时胶东地区第一大镇。为保卫本镇和周围村庄的安全,镇内设有警察局,并建有150多人的自卫团,拥有长短枪150多支,武器装备精良。家乡的这支武装队伍,自然引起了苏晓风的极大关注。 为了便于开展革命工作,苏晓风选择了潮水新民小学作为基地。他会同张致远、徐常贤等几个回乡青年学生进学校当义务教师。为了宣传抗日,动员群众,共赴国难,苏晓风倡导创办《潮水日报》。为此,他在潮水镇各阶层奔走呼号,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在他的感召下,开明绅士茹最生提供了办报用的房子、收音机及部分经费。新民小学借出了油印机、油墨和纸张。进步教师陈晓东、张致远、孙舒平、周展益、徐常贤等积极参加收音记录、采访撰写稿件、刻版、印刷等工作。《潮水日报》很快出版了,第一期的发刊词及以后的重要评论,都是苏晓风亲自撰写的。《潮水日报》设有国内外新闻、地方消息、专栏、评论等,及时报道战争消息,揭露日寇罪行,宣传“抗战必胜,日军必败”的道理,激发群众的爱国热情,坚定群众抗日救国的信心。《潮水日报》每期印两三百份,分发到潮水镇附近的小学、村镇公所、集市商店,并在周围交通要道等处张贴。《潮水日报》的出版,在当时闭塞沉寂的农村,如同吹响了一支清脆响亮的号角,唤醒了沉睡的人们,轰动了周边的村镇。人们奔走相告,欢欣若狂,争相传阅。苏晓风以革命者的胆略,撰写评论文章,抨击国民党反动地方武装欺压群众的恶劣军阀行为,为当地穷苦百姓说话,群众无不拍手称快。《潮水日报》的影响力日益剧增。对此,国民党政府蓬莱县长董兆瑁惊恐万状,借以到皇姑庵等处“视察”为名,对《潮水日报》兴师问罪,大肆追查《潮水日报》的出版动机、背景和办报人员的姓名,并勒令停办。消息传来,群情激愤。苏晓风更是怒火满腔,当即撰写评论,严词质问董兆瑁“抗日何罪之有?为何禁止《潮水日报》出版?”并且一针见血地指出“反对办报就是反对抗日,就是想向日本人投降。”文章似匕首,如投枪,击中了国民党投降派的要害。这篇评论文章以头版头条的显要位置,在《潮水日报》上刊登出来,立即轰动了整个蓬莱,令蓬莱所有的反动顽固派感到震惊和恐惧,使拥护抗日的广大民众又受到一次极大的振奋和鼓舞。不久,因日寇扬言要在蓬莱、烟台等地登陆,国民党政府蓬莱县长董兆瑁被吓得逃跑了,这场斗争才告一段落。 苏晓风在组织领导办报和进行教学活动的同时,还在学校组织抗日救国文艺宣传队,指导教师和高年级学生排演话剧、活报剧《放下你的鞭子》、《血洒卢沟桥》等。他曾在剧中饰演宛平城抗战军人吉星文团长,把一个奋勇杀敌、身先士卒的英雄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人们观看后被感动得热泪盈眶,无不为之动情。在苏晓风的带动之下,潮水新民小学的师生学唱了许多抗日革命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等。一时间,嘹亮的抗日歌声响彻校园,唱遍潮水,传遍周围村镇。影响所及,使远离潮水近百里的一些进步知识分子、爱国青年学生都纷纷慕名而来,求见苏晓风,讨论时政形势,了解分析抗战动态,探求抗日之路,要求参加抗日救亡活动。苏晓风趁机在他们中间又发展了许多抗日骨干力量。这时的潮水新民小学,已经成为潮水地区传播中国共产党抗日政治主张、救国革命思想的策源地了。 中国共产党发表的“八一宣言”,八路军开赴前线打击日寇的胜利消息,上海军民抗击日寇的“八·一三”浴血奋战,极大地鼓舞起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苏晓风为把潮水地区群众的爱国热情引向具体行动,就利用新民小学的教室,及时地开办起民众夜校。夜校学员以“潮水自卫团”成员为主体,还吸收了一些自愿参加学习的爱国青年。夜校设文化课、抗战形势教育课、军事常识课等。苏晓风和一些进步教师轮流给学员讲课,并翻印了一些有关“游击战争”的军事知识小册子,分发给学员阅读学习。苏晓风每天早晨还亲自带领自卫团在学校操场上跑步,进行一些军事项目的训练。在这些活动中,苏晓风言传身教、苦干实干的革命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学员们的心,赢得了潮水自卫团大部分人员的信任。苏晓风秘密争取了许多革命骨干力量,基本上能够掌握、控制了这支队伍。这就为日后组织抗日武装起义,在思想上、组织上做了充分可靠的准备。 与此同时,苏晓风还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这一半公开的身份,通过一位进步教师,与蓬莱安香于家村的“民先”组织主要负责人于仲淑取得联系,曾几次与他们一起开会,研究如何发动群众,共同抗日。因为当时共产党地下组织还处于绝对保密的情况之下,尽管刘家沟地区的于眉和潮水地区的苏晓风均已是共产党员,但是由于所属的党组织不同,彼此无联系,因此他俩之间根本不知道对方是否是共产党员,只能通过“民先”这一组织进行沟通。 当苏晓风通过蓬莱的“民先”队员孙舒平提供的消息得知于眉、于仲淑将于春节期间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后,他认为,潮水举行武装起义的条件和时机也已经成熟。于是他果断决定,立即着手组织潮水武装起义工作。 经过精心周密的策划和充分的准备,1938年2月5日(即农历正月初六)上午8时许,苏晓风带领几名革命骨干分子,携带武器,来到潮水镇公所,与潮水镇长兼潮水自卫团长的周拥鹤见面后,即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要周拥鹤把自卫团拉出去,参加抗日武装起义。周拥鹤家有良田300余亩,并且在全国一些大城市还有许多大买卖,可谓是家存万贯之巨财。这样一个富家子弟,怎么肯舍家去前线抗日打仗呢?苏晓风见他犹豫不决,早已看透了他的心思,立即对其晓以大义,说明国家不保,哪有小家安全的道理。经过整整一上午的耐心说服动员,周拥鹤仍闭口不肯答应。苏晓风见此状态,不能再拖延下去了,立即从腰间掏出手枪,朝桌子上一拍,顿时,几名革命骨干分子持枪冲进屋内,推子弹上膛,把枪口指向周拥鹤。苏晓风义正词严地指出,值国家危难之时,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上前线抗战。今天必须把队伍拉出去,否则,对其就不客气了!一时剑拔弩张,气氛十分紧张。这时的周拥鹤为眼前的形势所逼迫,只好勉强答应。下午一时许,在苏晓风等人的震慑之下,周拥鹤命令司号员,吹响了紧急集合号。潮水自卫团人员携带武器,全部集合在新民小学操场上。苏晓风让周拥鹤当众说明:“有紧急情况,立即向南出发!”就这样,苏晓风把潮水自卫团的队伍拉出了潮水,带到了中营村。这时,早已接到通知等候在这里的30多名自愿参加抗日队伍的革命青年,与自卫团的队伍汇合到一起。苏晓风站在队伍前面,公开宣布抗日武装起义的决定。同时申明,愿意抗日的跟着走;年纪大的、体弱多病的、或不愿去的,把武器留下,可以回家。经过短暂的整顿,苏晓风带领这支150余人的抗日武装队伍,进发到艾Md山区的车里张家村,暂时驻扎下来。 很快,苏晓风将潮水自卫团拉出去抗日的消息,传到国民党蓬莱县长张季瑞(潮水人氏)的耳朵里。他立即让潮水镇当地比较有影响的封建头面人物,带领一部分参加起义人员的家属,赶往车里张家村,要把家人拖回潮水。苏晓风闻讯后,决定先给潮水这个封建头面人物来个下马威。 潮水封建头面人物来到车里张家村口下马,手提马鞭,神气十足地来到岗哨跟前,开口就问:“人在哪儿?”哨兵立即子弹上膛,张开机头,大喝一声:“不准动,举起手来!”接着将他全身搜查了一遍,令其他抗日家属在村外等候,像押解犯人一样,将潮水这个封建头面人物一个人带到预先布置好的村学校一教室门口。苏晓风端坐在教室内冲门的一张桌子后边,正对着门口。哨兵报告:“抓到一嫌疑人。”苏晓风大吼一声:“带进来!”这时的封建头面人物早已威风扫地,像罪犯受审似的,战战兢兢地站在苏晓风的对面。苏晓风严厉地大声问道:“你来干什么?是谁指使你来的?为什么强迫家属一块来?你是不是来瓦解抗日队伍的?说!”这铿锵有力、如同连珠炮似的发问,把这个封建头面人物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只见他直打哆嗦,如同筛糠一样。只好语无伦次地交代了来意。苏晓风又故意威胁他说:“你前来瓦解抗日队伍,这就是汉奸行为,今天你还想回去吗?”这个封建头面人物一听此话,更吓得魂不附体,又是鞠躬,又是讨饶,满口说好话。苏晓风见目的已经达到,就顺水推舟地对他说:“这次对你宽大处理,放你回去,但你今天必须得答应两个条件:第一,你要把家属都带回去,并告诉潮水民众,我们是去打日本鬼子的,不是去当土匪。第二,回去后多做些对抗日有利的事情,不要再听汉奸的话,否则,以汉奸罪论处。”这个封建头面人物唯唯点头从命,苏晓风随之命令放行。就这样,苏晓风智斗封建反动势力的干扰破坏,使抗日队伍的军心更加稳定。 随后不久,苏晓风领导的抗日队伍与于眉、于仲淑领导的抗日队伍汇合,整个起义部队的番号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二路”,简称为“三军二路”。苏晓风在“三军二路”中,曾先后担任过第一大队和第九大队政委。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三军二路”迅速发展壮大,很快发展到1500多人,并顺利地占领了蓬莱县城,成立了蓬莱县抗日民主政府。 “三军二路”在顺利打开革命局面的同时,在革命队伍的内部,在领导层,也逐渐滋生出各种不良思想倾向,很快就表现在行动上。有人开始在部队中搞宗派、排斥异己、安插亲信,组建家族帮派体系,争夺领导权,破坏部队团结,阴谋搞分裂,甚至有人想叛变投敌……如此种种,情况复杂,潜在的危险日益严重。如不采取得力措施纠正,随时都会葬送这支年轻的抗日队伍。面对这一复杂局面,苏晓风思考很久,心中感到沉甸甸的。他多么想找到党的组织,以倾诉心中所有的话语,来加强这支年轻的抗日武装部队啊! 3月11日,苏晓风所在的“三军二路”第一大队驻防在蓬(莱)、福(山)、栖(霞)边区的大杨家村。恰巧有中共胶东特委的交通员由此路过。苏晓风从交通员口中得知,胶东特委主要负责人现驻牟平马石店。苏晓风当即骑马赶到那里,找到自己所熟悉的特委主要领导宋澄同志,汇报了当前“三军二路”的现状,谈出了自己的工作意见,得到了宋澄同志的充分肯定和支持。胶东特委立即派人到中共蓬莱县委(注:这时的胶东特委已与山东分局取得了组织上的联系,中共蓬莱县委已属胶东特委领导),通知苏晓风早已是共产党员(后来有人误认为苏晓风这时才人党,这是错误的)。同年5月份,中共胶东特委将“三军二路”部队改编入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苏晓风被中共胶东特委调任为交通营营长兼任赴鲁南学习的干部大队总指挥,负责把胶东区派送去鲁南学习的干部,全部安全地护送到目的地。当时山东各抗日根据地处于被敌人分割的局面。从胶东到鲁南,不仅要冲过敌人的重重包围,而且还要越过日军严密封锁的胶济铁路。他无条件地服从上级的命令,勇敢挑起这一重担,带领干部战士辗转于敌人碉堡之间,冲破了一道道难关,战胜了一个个险阻,最终胜利地完成了护送任务,受到了胶东特委的通令嘉奖。 1939年春,胶东部队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旅,辖十三、十四、十五三个主力团,苏晓风被任命为十三团政治委员。十三团的团长是李绍乔(他是一位1930年人党,1931年参加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军事干部,刚从延安派来胶东不久)。十三团大部分指战员是来自蓬莱起义的“三军二路”。苏晓风来到这个团,望着那一张张大部分熟悉的面容,就像回到老家一样,倍感亲切。他一一向团长李绍乔介绍着每一位指战员的情况。 苏晓风来到十三团的时候,蓬、黄、掖三县县委和抗日政府机关已相继撤出县城,胶东抗日根据地大部分沦入敌手。我胶东部队已被迫转入蓬、黄、掖、招、栖、莱边区坚持游击战争。根据中共山东分局的指示,中共胶东区党委确定以掖(县)、平(度)、莱(阳)、招(远)边区作为建设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开辟大泽山根据地。当时敌、顽、我三角斗争异常激烈,环境艰苦复杂,战斗相当频繁。而十三团又是刚刚组建起来的部队,战斗力还不强。苏晓风和团长李绍乔面对这一现实,为迅速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每打完一仗,就及时总结战斗经验和教训。同时,抓住一切战斗的空隙时间,加强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使部队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迅速得到提高。在攻打道头据点和半壁店伏击战中,表现出色,成为一支战斗力比较强的团队。特别是在1940年12月份的郭家店战斗中,十三团担负主攻任务,在连续5昼夜的战斗中,苏晓风和李绍乔带领十三团指战员,从郭家店的西北和西南,冒着日军密集的炮火和毒气弹的袭击,先后四次攻进村子,打得敌人晕头转向,不知所措,终于狼狈逃窜。这次战斗,击溃了日军首领大岛大佐率领的日伪军部队,毙伤日伪军200余人,俘虏日伪军40余人。这次战斗粉碎了日伪军封锁分割我平招莱掖根据地的阴谋,极大地鼓舞了胶东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必胜信心。战后,十三团受到了上级的通令嘉奖。 郭家店战斗胜利后不久,1940年12月20日黄昏,天空飘着雪花,十三团的一部分指战员冒着风雪进驻掖县上庄。上庄是一个二百多户的山村,一条大河从村南流过,过了大河就是村南高地,村西头是所小学校,团部就设在这里。苏晓风和团长李绍乔察看了村子周边的地形,又回到村里巡查了部队的住宿情况,然后返回团部。两人研究交谈了部队近来的一些工作情况,刚刚和衣躺下休息,突然传来“砰!砰'”两声枪响,他俩立即翻身跃起。这时,一通讯员气喘吁吁地跑进来报告说:“发现敌情'”团长李绍乔对通讯员说:“不要慌,快把文件收起来。”回头对苏晓风说:“政委,你快带警卫员到南面高地去,我到村里查看一下情况。”苏晓风说:“不,咱俩一起去。”他俩带着警卫人员刚走出学校门,就发现周围全是鬼子兵。李绍乔轮起手枪,将端着刺刀冲在前头的三个日本鬼子撂倒,回头对苏晓风说:“政委,你快走'我掩护你们!”苏晓风上前拉住团长李绍乔说:“咱们一起撤到南面高地,了解情况后再指挥作战。”他们边打边撤,过了南沙河,登上了村南高地。这时,只听到村里的枪声更激烈了。李团长刚要派通讯员去三营联系,只见岭下有四五十个战士向岭上跑来,这是团里机枪连的战士。老机枪射手胡建盛见了李团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痛哭失声地说:“团长,刚才抬机枪的两个战友牺牲了,‘老黄牛’已落于敌人手中,你处分我吧!”(注:“老黄牛”是一挺德国造的马克沁式水压重机枪,原是军阀吴佩孚家藏的武器,蓬莱“三军二路”起义,占领蓬莱城后,吴佩孚的家人把这挺重机枪献出来,成为当时胶东抗日部队唯一的一挺重机枪。由于它威力大,在战斗中屡建“战功”,枪身外壳又是黄铜制成的,被战士们亲切地誉为“老黄牛”。后来这挺重机枪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都发挥出巨大作用,称得起是革命的“功臣”。现存入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什么?‘老黄牛’丢了?”团长李绍乔和政委苏晓风都感到十分震惊。李绍乔严肃地说:“同志,这不是丢了一挺重机枪的问题,这是丢了我们团的军魂和军威!我们必须把它夺回来!”苏晓风深深理解李团长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他立即下命令:不惜代价,夺回“老黄牛”!战士们纷纷表示,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把“老黄牛”从敌人手中夺回来。 李团长和苏晓风把部队重新组织起来,带领战士们向村内冲杀去,胡建盛眼角挂着泪花,操起“九二”式机枪作掩护。当团长和政委带着部队冲进村子里时,十几个鬼子兵正围着“老黄牛”狂笑呢。战士们一阵枪打刺刀捅,很快将这群鬼子兵消灭了。战士们上前抬起“老黄牛”就向村外奔,苏晓风带领一部分战士在后面掩护。这时,敌人疯狂地反扑过来,苏晓风突然身体中弹,昏倒在地。几个战士回头抢救,遭敌人机枪扫射,不幸牺牲。在前面的李绍乔团长刚指挥战士们把“老黄牛”抬过南沙河,突然一颗炮弹在他身旁爆炸,李团长身子一歪,倒了下去。警卫员冲上前去,背起李团长,爬上了南山坡。李绍乔吃力地问:“政委呢?”一个战士报告说:“苏政委身负重伤,被鬼子抢抬走了。”李绍乔眼含热泪,痛苦地沉默了一会,十分吃力地说:“快去通知三营,叫他们到北山截击敌人……”说完这句话,李绍乔就停止了呼吸。通讯员将团长下达的这最后一道命令,迅速地传送给了三营。 当三营的指战员听到苏政委被俘、李团长牺牲的消息后,全被激怒了!全营指战员按照李团长生前下达的最后命令,快速向上庄方向扑去。此时,一营也闻讯赶来了,广大指战员高喊着“为团长、政委报仇”的口号,端着刺刀,冲向敌阵。日军见三面被围,不敢恋战,抬着重伤昏迷的苏晓风,向招远县城方向逃窜,一路上被我军打得丢下无数具尸体。 敌人把苏晓风抬进了招远城。两天后,苏晓风从昏迷中渐渐苏醒过来。这时敌人虽然不知道苏晓风的确切身份,但从战场上他使用的手枪等方面判断,苏晓风应该是八路军的一名干部。日本鬼子还是摆开了审讯的架势,梦想从苏晓风口中获得重要“军事情报”。苏晓风看到眼前这群狰狞的野兽,顿时国家仇、民族恨涌向心头,他奋力站起来,抓起一条凳子猛地向一个日本鬼子的头上砸去。发了疯的日本军官抓起手枪,向苏晓风胸部连开数枪。苏晓风壮烈牺牲了。时年仅25岁。 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为了纪念苏晓风烈士,蓬莱县人民政府将他家乡所在的十三区,更名为晓风区。2006年潮水中心小学(原潮水新民小学)在百年校庆之时,为了发扬革命传统,为家乡人民树立英雄楷模,应社会各界呼吁,经上级党委政府批准,特更名为潮水晓风小学。 苏晓风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却闪耀着灿烂夺目的光辉,他是一位真正的共产党人,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他是我们胶东人民的骄傲!苏晓风的英雄事迹,将永远留在人民心中!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