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儒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唯一号: 150530020210000741
人物姓名: 方孝儒
人物异名: 字:希直;又字:希古;号:逊志;又称:“正学先生”
文件路径: 1505/01/object/PDF/150510020210000016/001
起始页: 0344.pdf
出生年: 1357年
卒年: 1402年

传略

方孝儒(1357-1402),字希直,又字希古,号逊志,时人称“缑城先生”。又因曾教过明朝的蜀献王,而蜀献王又把自己的府第称为“正学”,所以又称“正学先生”。 方孝儒自幼聪慧过人,“四书”、“五经”过目不忘,六岁时便能作诗,人们惊奇他的才华,因为吟诗作画很有韩愈的风范,因之称之为“小韩子”(以韩愈相比)。曾经有一次,他与几个小伙伴在池塘边嬉水,突然看见水中有一只蜻蜓在振翅挣扎,便招呼同伴一起将蜻蜓救起。这时他发现蜻蜓的一只翅膀已经折了,便顾不得玩耍,忙用双手捧着蜻蜓跑回家,向大人们请教如何救治蜻蜓,如何喂养蜻蜓,并悉心进行照料。但是后来蜻蜓还是死了,他号啕大哭。在芳草如茵的小溪边,他为蜻蜓造了一座坟墓,并一连好几天来此守候。方孝儒的善良、率真可见一斑。 15岁时,他随父兄北上济宁,励志攻读,后拜宋E;e为师,成为宋;e的门生,深受器重。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东阁大学士吴沉等力荐方孝儒应征至京,在奉天门奉旨作《灵芝》、《甘露》二诗,甚合太祖心意。赐宴时,太祖朱元璋故意让下人将茶几等弄斜弄歪,试其为人。方孝儒进来,在行完礼后皇上赐座时,先将几具等摆正弄好后方才落座。朱元璋喜欢他举止端庄,学识渊博,便有意让他以后辅佐自己的子孙,赐以厚礼送其回乡。此后十年,方孝儒在家里读书写作,著有《周易考次》、《宋吏要言》等篇。31岁时,仇家与方家族人争讼,其中连累方孝儒,官府将他们押解进京问罪。朱元璋见诉状里有方孝儒的名字,特下诏释放。明洪武二十五年,方孝儒再次受荐,授汉中府学教授,深得蜀献王赏识,聘为世子师。明洪武三十一年,皇孙朱允坟继位,召方孝儒人京,任翰林侍讲学士。次年,值文渊阁,尊师以礼,新皇帝读书有疑,即召其讲解。凡遇国家大事,常命方孝儒就坐面前批答。当时宫中纂修《太祖实录》及《类要》,方孝儒担任副主编。后又调任文学博士,奉命与董伦、高逊志等主持京考。 建文三年(1401),燕王朱棣造反。朝廷征讨燕王的檄文,均出自方孝儒之手,而且为朝廷多方策划,抵御燕兵。建文四年,燕兵人京师,宫中大火,皇帝被烧死,孝儒日夜恸哭于殿前。起初,朱棣自北平起兵南下,军师姚广孝曾说:“南方有个叫方孝儒的,学识渊博,文韬武略,忠于朝廷,他日必不肯降服,但请君王千万不要杀他。如果将他杀了,那么天下读书的种子就灭了。”进京后,朱棣命方孝儒起草即位诏书,方孝儒披麻戴孝来到堂前,痛骂不绝,拒草诏书。朱棣开始并不动怒,还为方孝儒设座,并起身劝慰说:“先生何自苦,余欲学周公辅成王耳。”孝儒反问:“成王安在?”朱棣说:“渠自焚死。”再问:“保不立成王之子?”朱棣说:“国赖长君。”又问:“何不立成王之弟?”朱棣搪塞道:“此朕家事,先生无过劳苦。”随即示意左右强行授笔,并说:“诏天下,非先生不可。”孝儒执笔,疾书“燕贼篡位”数字,掷笔于地,且哭且骂:“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朱棣发怒道:“你不怕诛你九族吗?”孝儒愤然答道:“别说九族,就是十族又能如何?”骂声越加高昂。朱棣大怒,命人剁方孝儒的嘴。方孝儒血涕纵横,仍喷血痛骂。朱棣厉声道:“你既不怕死就灭你十族!”于是,一面将其关押狱中,一面搜捕其家属,押解至京,当其面一一杀戮。方孝儒强忍悲痛,始终不屈。其胞弟方孝友临刑时,方孝儒泪如雨下,方孝友却从容吟诗道:“阿兄何必泪潸潸,取义成仁在此间,华表柱头千载后,旅魂依旧回家山”。孝儒亦作绝命诗一首:“天将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猷,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最后,朱棣将其处死。所灭十族(九族①加学生一族)达873人,人狱及充军流放者达数千人。历史上诛灭十族的案例倒少有所闻。 且说方孝儒在京师惹下大祸,株连十族的消息传到山东蓬莱的方赵沟。方家为躲官府追杀决定连夜出逃,赵家也怕受到牵连,所以也悉数外迁。由于方家人口碑极好,因此外迁时,大伙都来帮忙,车拉牲驮,茫茫黑夜中方赵两家老少翻山越岭,跨涧过河,逃离了方赵沟,一夜工夫,原本祥和升平的村子一片死寂。据说方家人逃到了如今大辛店西南的东院村躲难,赵家人逃到了现在大辛店正南的小赵家避祸。官兵奉旨前来时扑了个空,就在四周搜捕,结果无功而返,只得草草收场,这样方家的后代才得以繁衍生息。 后来,张姓、迟姓等迁移到方赵沟居住,许是由于方赵沟方孝儒事件名气太大,也许是因为人们仰慕方姓人祖先的高风亮节,所以仍然沿用过去的方赵沟村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方赵沟被叫成了方家沟。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