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唯一号: 150530020210000731
人物姓名: 宋庆
人物异名: 字:祝三;原名:宋良确
文件路径: 1505/01/object/PDF/150510020210000016/001
起始页: 0258.pdf
出生年: 1820年11月8日
卒年: 1902年
籍贯: 宋家村
亲属: 宋玢;王氏;宋兆铎

传略

宋庆(1820-1902),字祝三,原名宋良确,清朝嘉庆二十五年(1820)11月8日出生在泊子宋家村一个农民家庭,祖父宋玢,祖母王氏。其父宋兆铎,先娶丁氏、纪氏,生有三子:良硕、良磐、良岩。玢有次兄坪无嗣,由兆铎过继为子,再娶蓬莱城东十里埠村女刘氏,生育三子:良砺、良砥、良确。因此宋兆铎先后共生六子,因家口众多,操劳过度,岁数不大就死去了。良砺、良砥二人早年去海北谋生,良确跟随母亲刘氏度日。刘氏一个妇道人家,很难维持家计,不久忧郁成疾。良确不能整天读书,有时得做些农活,家中仅有的器皿也拿到当铺里典当了,买点粮食和油盐,母子二人苦渡岁月。后来良确结识了社会上一些中下层人物,慢慢学会了赌钱。道光十六年(1836),良确17岁时,母亲刘氏贫病交加冻饿而死,临死前还千叮万嘱让良确发奋自读,要有一番作为,良确唯唯受命。母亲死后,连棺材也买不起,良确无奈,只得厚着脸皮去十里埠村娘舅刘家告贷。其舅可怜他,给他些铜钱,能够勉强买一口破棺材。岂知良确回家路过北王村时,受赌友之邀,将棺材钱全输掉了。良确恐受娘舅责骂,回家趁黑草草将母亲埋葬。从此,他更加无拘无束,东游西逛。一天,良确到邻村南王去,在村南头遇见一位老汉,这老汉姓迟名迩,因其排行第二,人称“迟二先生”。迟二先生与城里大户宫家有来往,见良确无事可做,就将他领到宫家去当了“小人”。迟迩主持办理了《投身契》,改名为“庆”,从此宋庆有了安身之处。宫家主人宫国勋,字子猷,号颖舸,拔贡出身,在河南禹州做州官,候补知府衔。咸丰元年(1851),因丁优回家。这期间他发现宋庆与众不同,有胆有识,是个干练之才,意欲提携。 宫国勋3年后赴京,改授安徽毫州知州。1851年太平天国举起义旗,从广西很快发展到湖南、湖北、江西、安徽。1854年,宫国勋招募乡团训练地方武装以御太平军。太平军进逼毫州,宫国勋急需用人,忙召宋庆去毫州任职,32岁的宋庆从此开始了戎马生涯。 宋庆到了毫州,率领乡团地方武装与太平军激战,不负宫国勋之望,很快解了毫州之围,太平军由毫州退却。宋庆因军功授“千总”衔,戴了蓝顶花翎。安徽桌司张学醇,看宋庆是个人才,以他所属的得胜营归宋庆所部。广西抚军袁甲三(袁世凯的祖父),闻听宋部英勇,调赴广西对付太平军。河南布政使瑛桨(音qi),是个镇压农民运动的老手,这时也调宋庆赴河南追剿太平军、捻军,宋庆因有战功擢升为“游击”。 咸丰十年(1860),袁甲三督师临淮,将宋庆由河南调赴安徽,与总兵陈国瑞并力追剿太平军、捻军。仅凤阳一役,太平军损失十余万人,宋庆因此晋升“总兵”衔,并赐号“毅勇巴图鲁”,时年38岁。同治元年(1862),袁甲三因病辞官,清廷批准,将他属下的临淮军裁军。因宋庆得到“毅勇巴图鲁”称号,将临淮军三个营拨归宋庆所辖,称之为“毅军”。同治三年(1864),河南巡抚张之万,将宋庆由安徽调至河南,配合张曜追剿太平军、捻军于山东、河南之间。张宋所部在安徽蒙城将团练首领苗沛霖擒获斩首,在齐东挫败捻军梁王张宗禹部;捻军高级首领遵王赖文光在胶州、莱州也连连受挫,于是宋庆部声威大震,时称“张宋”。同治四年(1864),宋庆因屡立战功实授南阳镇总兵。同治六年(1867),清廷赏给宋庆黄马褂,改“毅勇巴图鲁”为“格洪额巴图鲁”。同年捻军首领梁王张宗禹率部北移,清廷急召宋庆解畿辅之围。宋庆于饶阳挫败捻军,合肥李鸿章奏宋庆功绩,清廷授他湖南提督兼二等轻车都尉世职,宋庆时年45岁。同治八年(1869),山西回民暴动,宋庆奉命平复,七战皆捷。同治十一年(1872),肃州(今甘肃酒泉)告急,清廷急诏宋庆会办哈密军务,并赏戴双眼花翎。平复后,授宋庆四川提督。同年,回民又暴动,犯湖北,左宗棠请宋庆援兵。宋庆闻警即发,仅两日驰骋五百余里,回民惧而迎降。 光绪元年(1875),河南胡豹子率部暴动,宋庆奉命率部平复。光绪六年(1880),清廷命宋庆会办奉天防务。光绪八年(1882),清廷为了加强海防,命已是花甲之年的宋庆率“毅军”驻守旅顺口。宋庆到旅顺口后,先后修建炮台9座。那时清廷尚无水师,多方训练士卒,使士卒渐习水性,遂又办起“毅军”随营学堂,军中将士子弟自幼便受到良好的军事文化教育。爱国将领于学忠(原籍蓬莱于家庄),其父于文浮为“毅军”帮统,于学忠将军幼年即受教于随营学堂。 宋庆多半生过的是戎马生涯。在驻守旅顺口时,略为安逸一些,每日除督率将士操练外,茶余饭后便练习书法,此时他已经62岁了。 光绪二十年(1894)7月25日,中日甲午海战爆发。9月16日,海军提督丁汝昌率领北洋舰队执行一项护航任务,9月17日上午返航时,在鸭绿江口的黄海大东沟,遭到日军舰队突然袭击。丁汝昌下令应战,并申奏朝廷。清廷朝议决战,命甘肃宁夏镇总兵卫汝贵等3支部队和广东高要镇总兵左宝贵率部东援,直隶提督叶志超为各军总统。同时命宋庆率“毅军”由旅顺口北上开赴鸭绿江边的九连城,与各军会合,以为平壤诸军后援。9月21日清廷命宋庆帮办“北洋”军务,30日又下令东防各军均归宋庆节制,宋庆在接受朝命时对部属说:“此行如不能奏攘倭之功,惟一死以报国。"10月10日宋庆率“毅军”抵达九连城后,先居虎耳山,凭高临下,利于拒敌。10月25日,日军渡过鸭绿江向虎耳山猛攻,双方展开激战。初时,在守军的打击下,日军受挫,死伤甚多,但不久终因敌我力量相差悬殊,虎耳山失守。 宋庆是在清军节节败退的形势下开赴前线的,虽遭挫折,但他杀敌保国之志从未懈怠。他曾以本部残卒数千,无坚甲利器,无策应援救,与敌大战七次。辽东、辽南历次战役宋庆无一不参与。此时宋庆已75岁高龄,仍短衣帕首,躞蹀(音xiedie)冰雪中,与士卒同甘苦。宋庆战必“身先士卒”,每在危急时刻,他振臂一呼,Ph(bo)者起,疲者奋,裹创肉搏,赴死无悔。因此,连敌方也不得不称赞“毅军”不愧为白发将军宋庆部下,不轻露屈挠之色。缸瓦寨之战,宋庆指挥士卒誓死拼战,歼敌120。余人。太平山之战,宋庆因坐骑中炮伤腰,重换战马,继续指挥战斗,歼敌100。余人。田庄台之战后,宋庆与诸将共议整军再战,力图收复失地,但清廷这时已决定议和了。 《马关条约》签订后,清军将领中公开反对和约者,宋庆为第一人。他在致督办军务处电中表示,“愿以精兵三千,全力报国”,后清廷命宋庆仍回旅顺。 19世纪末,义和团爱国运动兴起,引起西方帝国主义的惶惶不安。英、俄、日、法、德、美、意、奥八国联军向北京进犯,遭到义和团和清军沿途拦截。联军舰队攻陷大沽,扩大侵略,增兵天津。在这危急时刻,清廷任命四川提督宋庆帮办北洋军务大臣,准备公开镇压团民。宋庆在天津城郊指挥清军大杀义和团,并将部分义和团调离抗敌前线。城郊义和团实力大损,天津保卫战进入更加艰苦的阶段。 光绪二十六年(1900)7月10日,宋庆赶到天津城,相继捣毁了义和团城内坛口,进一步削弱了防守天津的力量。13日晨,日、英、美军4000多人分三路直扑天津南门,裕禄、宋庆、马玉昆率部逃往杨村,坚守在南门的义和团和部分清军仍在英勇反击联军。8月6日联军进攻杨村,逃驻该村的裕禄、宋庆、马玉昆等部溃退。宋庆、马玉昆北逃通州,裕禄率少数随从在退驻地附近的蔡村自杀而死。 英、法、美等国军队相继侵入北京,北京失陷。慈禧命备轿车携光绪、皇后出西华门,一面飞诏命宋庆率马玉昆扈跸西奔山西太原,一面诬蔑义和团为拳匪,严令官兵合力剿办,同时命李鸿章向外国侵略者议和。慈禧于闰八月初八由太原转移西安,命宋庆率马玉昆部留守于山西、河南。 光绪二十七年(1901)9月,李鸿章同俄、英、德、法、美、日、意、奥等国签订屈辱的《辛丑条约》。这年冬,慈禧与光绪帝回到京师皇宫,宋庆随驾还师驻军直隶通州。宋庆前因清廷与日签订和约,继因与英、法联军战于京津而败,悲愤成疾。又闻签订了《辛丑条约》,更加义愤填膺,尝以不能为国雪耻而潸然泪下,病情加重。光绪二十八年(1902)正月初三病逝通州军中,时年83岁。 宋庆死后,按习俗要回家乡安葬,因此许多风水先生要为宋庆选择万年吉地。北洋大臣袁世凯当年在天津小站练兵时,就闻听静海学者元睥农颇识风水,而宋庆投身戎伍曾跟随其祖父袁甲三征战,袁、宋堪称世谊交好,于是便修书让宋府持书并备厚礼去静海敦请元睥农先生,元见袁书欣然从命,到蓬莱为宋庆选择墓地。 宋庆墓地初拟泊子村西南万宝顶西侧,再选南王村东,不就。后登上平山,岂知罗针不稳,由农家借囤梯高搁依然不稳,断为风地。最后选中小门家杏山村村北一个小山冈半腰,这里曾是朱长贵家的祖坟地,被宋家选中后,即被迫迁葬。此地系“头枕龙山,脚踏杏山,怀抱花山,两边扶有凤凰山”,山冈两侧有两条山沟环绕,河水最后合二为一。宋府开始修建墓地,聘请能工巧匠雕刻石人、石马、石羊、望天兽、牌坊、墓碑、墓志、石祭器等,忙碌了将近一年,终于竣工。宋庆灵柩由通州起运之日,朝廷为他抑乐以示哀悼。灵柩海运至烟台港,烟台道迎灵礼仪不周,以致丢官。灵柩运至蓬莱城里后,暂时安放在钟楼北官邸。 光绪二十九年(1903)3月18日,正式举行安葬仪式。纸扎的大人比城门洞还高,只好放倒抬出去。3米多高的两个开路先锋前导,后随“金锨”、“银镢’:、金瓜、斧、朝天镫、旗、锣、伞、扇全副执事顺序而行。其外号叫宋小鬼的儿子宋天杰乘坐轿子,64人抬着龙头凤尾杠(能宽能窄,不受道路宽窄所限)’罩着红色金蟒探爪丧舆,后面是宋庆之妾倪氏绿色丧舆缓缓而行。 宋庆墓于1968年被掘毁,墓区成为耕地,石器群荡然无存。 宋庆一生身享殊荣无限,并荫及后人。光绪十二年(1886),贤醇亲王奕寰简师北洋到旅顺口,见宋庆所部纪律严明,军容整齐,大为嘉奖,叹日“诸军无有过此者。”并亲脱棉袍赠与宋庆。 光绪十六年(1890),慈禧还政与载M的时候举行亲政大典。这时给宋庆加了“太子少保”衔,方有“宋宫保”之称。到京引见,并恩赐紫禁城内骑马。光绪二十年(1894),慈禧太后60寿辰,加宋庆“尚书”衔。光绪二十四年(1898)’宋庆赴京LID,见,光绪见宋庆跪拜艰难,特恩“给扶”(命太监扶掖)。光绪二十五年(1899),宋庆80生辰,特诏赐“寿”。自古武臣没有赐“寿”者,由此可见宋庆在慈禧太后、光绪帝心目中的地位。 宋庆本籍登州府,知府鲁琪光亲送“吐纳珠玉”匾,门下胡九兰送“算永东瀛”匾,悬挂在宋庆出生地一泊子宋家村住宅大厅里。 宋庆病逝通州军后,慈禧太后、光绪帝按照“尚书”衔赐恤,晋三等男,予谥“忠勤”人祀贤良祠。地方官按律呈请在本籍立祠,立“忠心捧日”、“壮志凌云”坊表。慈禧太后亲书“耆年伟略”,光绪帝亲书“依之干城”匾额赐之。 宋庆元配马氏、继配滕氏,又继配孙氏皆封一品夫人,侧室倪氏谭恩封宜人。继子宋天儒,山东抚标佟先补用游击,赏戴花翎,改山西补用参将,加副将衔’以陕甘肃清,保副将仍归山西补用。宋庆长子宋天俊,蓬莱县学生,议叙花翎郎中衔,早卒。次子宋天杰,河南试用道,赏五品京堂。继长孙宋裕继’廪生,直隶州知州,赏知府。继次孙宋裕绶和宋裕绮荫生。伯兄宋良砺’早卒无嗣,继仲兄良砥长子天任,山东抚标补用都司,加游击衔,改保游击加副将衔。仲兄宋良砥,字吉山,封振威将军。良砥子宋天仕,庙生,考授主事,户部陕西司行走,员外郎衔。 宋庆战功卓著,威震朝野,然其“纵侄煅婴”一事却蒙羞永生。原来,宋庆元配妻室马氏早逝,只遗一女。继配滕氏婚后不孕,医者进方需幼妇百名头胎男婴配制成药。其侄宋天仕为让宋庆老来得子,出计许稳婆银两,私换男婴’在蓬莱城上水门外煅烧以人药。时蓬莱籍吏部主事孙乐嘉正休假在家’为伸张正义代民请愿,书写一篇《煅婴赋》,揭露四川提督宋庆这一罪行:“身为将帅,功在屏藩,竟干王法,空受国恩,纵劣侄绝人骨肉”,“有主事侄”宋天仕“为乃叔一身,炼百灵长生之药,用童百个,送十月短命之魂”。《煅婴十五年(1889),邑人为之刻石立于蓬莱阁天后宫院内马殿后西廊阶上,至今犹存。宋庆另立异母兄良岩仲子天儒兼桃为己后,后娶陶氏,生三子:裕继,官名樾;裕绶,官名彬;裕绮,官名楠。宋庆继娶孙氏,河南人,生二子:长子天俊,次子天杰。妾倪氏无后。 宋庆除“纵侄煅婴”一事祸害过乡里百姓外,确为家乡做过不少事情:在他的出生地泊子宋家村西,自东南迄西北沿河修筑围村石坝800余米,使雨季河水不能为患。光绪四年(1878),为《续修蓬莱县志》捐过俸。在县境修路、建桥、填沟数起,合县立感德碑志之,碑在蓬莱阁东廊内北向。 宋庆虽然官居一品,但他不忘幼年饥馁之苦,曾在家乡设粥棚施饭。每在青黄不接季节,粥棚施有稀粥、玉米饼子、黑面菜包子。邻村人来领饭走便道,从地里踩出一条道,直至合作化时期才除掉。宋庆不忘旧情:当年蒙南王村迟二先生引荐到宫家自己才得以发迹,又是迟二先生要出了他的精神枷锁——《投身契》,感到此恩非同小可,一定是神明相助。于是,在南王村原有的三官庙基础上大兴土木,委派其族人宋大德、宋大化监工,重修庙宇,再塑金身。并亲植银杏两株,募僧人了成住持香火,施祭田50余亩。村民在大殿后另建一小殿,祀宋庆牌位。 1911年辛亥革命时,同盟会登州起义。其长媳王氏尚在,经谕以利害,乃获同意从地窖内起出快枪六七十支,50两的元宝20锭,以支援革命军。 连成基任山东都督兼总司令时,任命宋庆之孙宋赓廷为财政部长。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

相关专题

总兵”衔
职位
总兵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