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易三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唯一号: 150530020210000725
人物姓名: 盛易三
人物异名: 原名:盛云中
文件路径: 1505/01/object/PDF/150510020210000016/001
起始页: 0182.pdf
时代: 近现代
出生年: 1901年
卒年: 1945年
籍贯: 嘉祥县盛家庄村

传略

盛易三(1901-1945)原名盛云中,嘉祥县盛家庄村人。他自幼家贫,8岁时就带着弟弟沿街讨饭,10岁就给地主放牛,13岁随父母逃荒到泰安楼德煤矿谋生。父子同做矿工,常遭监工毒打,受尽欺凌。为不受欺侮,他刻苦练就一身好功夫。一天,监工又毒打工友,盛易三行侠仗义,一气之下将监工打倒在地,因此被解雇。不久,盛易三又辗转流落到龙口码头,当了一名装卸工,成天扛大包,干重体力活。在此期间,他接受了进步思想的影响,开始联合工友,同资本家作斗争,成为当地的风云人物。1938年2月,于黄县参加了区中队,投身于抗日武装斗争。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由于他工作积极,表现突出,历任黄县二行署警卫连连长、北海独立团二营副营长等职。1941年,正当日、伪、顽相互勾结,抗日斗争异常艰苦,蓬莱县划分为蓬莱、蓬东两个县之际,盛易三受命担任蓬东县大队副大队长(大队长由县长兼任)。蓬东县大队刚刚组建,约80人,干部不健全,战斗力不强。盛易三将原三个连整编为一个连。在斗争中,他带领部队边战斗,边训练,部队战斗力迅速提高。五甲战斗首战告捷,士气大振。此后历战皆捷,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保卫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安全。1942年5月,蓬东县并人蓬莱县,成立蓬莱独立营,盛易三任营长。独立营转战于蓬莱各地,屡战屡胜,所向披靡,打得敌人闻风丧胆。1944年9月16日白母庙一战,毙、伤、俘伪军副大队长以下230人,缴获轻机枪9挺,步枪、手枪179支,掷弹筒4个,创地方武装模范战例,受到北海军分区通令嘉奖。当时,广大青年都愿意参军,跟盛易三当兵。当时流传的歌谣:“八路军,独立营,谁参加,谁光荣,骑着马,披着红,光荣光荣真光荣。”盛易三每走到哪里,哪里的老百姓都热情接待,杀猪宰羊,慰问部队。 1945年春天,蓬莱境内的残敌被围困于县城。5月2日,一股敌人偷袭城南庙山,我军阵地失守。时任蓬莱独立营营长的盛易三闻讯后,立即率三连直奔庙山,经过激烈奋战,将敌人击溃,夺回了阵地。就在这时,伪军大队长郝铭传派出三个伪军中队窜出城里,增援溃败的敌人。盛易三指挥三连战士与敌激战,子弹打光了,展开了肉搏战,终因敌众我寡,三连伤亡很大。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盛易三不顾个人安危,亲率数名警卫员掩护部队撤退,在激战中不幸腹部中弹,肠子都流了出来。他一手捂着伤口,一边指挥战斗,且战且退。当战士们将他抬回营部驻地雨山刘家村时,因失血过多,抢救无效,于当天下午牺牲,时年35岁。 1945年10月10日,蓬莱县党政军民3000多人于蓬莱阁前集会,安葬盛易三等革命烈士遗骨。立“志为人民”纪念碑(后移葬庙山革命烈士陵园,碑留原处);同时,为纪念盛易三烈士,将城厢区命名为“易三区”。1953年将县城一所小学命名为易三小学,以志永念,直至今天。盛易三烈士虽然不是蓬莱籍人,但他为蓬莱的解放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流尽了最后一滴鲜血。蓬莱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位驰骋沙场、英勇杀敌、为国捐躯的英雄。丰碑,永远屹立在蓬莱人民的心中。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

相关专题

营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