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传纲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只楚村史》
唯一号: 150530020210000289
人物姓名: 申传纲
文件路径: 1505/01/object/PDF/150510020210000010/001
起始页: 0574.pdf
时代: 近现代
出生年: 1927年2月20日
籍贯: 只楚村

传略

申传纲 1927年2月20日生于只楚村。16岁被生活所迫到天津电缆厂当学徒工,因勤奋好学被选送到天津大学深造,1955年化工机械系本科毕业。历任天津电缆厂一至五车间车间主任、技改科长、设备科长、技术科长、主任工程师等职,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84年退休。 1984年5月,受只楚村父老乡亲邀请,只身返乡帮助创办电缆厂,任电缆厂总工程师。他边设计、施工,边研制配方、编制工艺,还要参与原材料采购和产品推销,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出差时,常常到废品站寻找旧设备以改造利用,为企业节约了大量资金。1984年8月14日开发出橡套电缆,白手起家建成电缆厂。 为了解决拔丝这一“卡脖子”工序,1984年10月始,他昼夜设计、组织制造安装设备,受凉患腿疾全然不顾,成功地解决了延伸率、压缩比、减缩率以及拔丝、闷丝、修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和干部职工苦干两个月,建成拔丝车间。相继又上了无氧铜杆车间,为电缆厂的扩大和发展提供了保障。 建厂初期,厂里资金不足,原材料短缺,技术匮乏,产品销路不畅。申传纲多次到天津机电公司电工站求援,靠声誉和人格的力量,先后筹资40万元,搞到了700吨进口无氧铜杆,卖掉200吨,500吨留着自用,还帮助推销了建厂初期的全部产品。他采取“边干边带”、“送出去学、请进来教”和“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等办法,培养出一支过得硬的技术队伍。 1986年开发塑力塑控电缆期间,除主机购进外,副机全部自制,从设备设计,到电缆结构编制他都自己做,成功地解决了铜丝直径、绞合节距、成缆节距,以及填充、绕包和装凯机制造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产品截面从0.75mm直至500mm,使国营大电缆厂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赞叹不已。该产品1987年被评为山东省优质产品。为此,他的一头黑发变成银白。 1987年9月,为了研制填补国内空白的辐照交联机场灯光电缆,他千方百计取得国家民航总局、上海电缆研究所、上海电缆厂等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支持,成功地解决了结构组成和放电等关键技术,在烟台和四川某机场首试引起轰动,产品迅速受到国内新建、扩建机场的青睐,被列入国家级“新产品”计划和“星火”计划,被国家机电部列为第23批替代进口产品。 1988年研制填补国内空白的120℃潜油泵电缆期间,他大胆地将绝缘层用料由传统的三元乙丙改为聚烯烃,并进行辐照,8根电缆在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分别试验,一次获得成功,不仅节省了48万元的试验费用,且获得了80万元的经济效益。该产品在国际采油研讨会上,受到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被列为山东省“火炬计划”,获中国乡镇企业“科技进步三等奖”,年创经济效益2800万元。 申传纲积极参与电缆厂和中科院、外贸五矿的联营,主动配合中科院及其有关部门的工作,依靠并发挥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成了我国第一条自行设计、自行制造、用于工业生产的高能电子加速器辐照交联电缆生产线。该生产线被评为山东省“星火”一等奖。在化学交联、潜油泵以及GY型光线光缆等生产线建设过程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到1996年,在他的主持下,电缆厂先后研制开发出高新技术产品10多种,其中5种列入国家和省“星火”、“火炬”等科技计划,4种填补国内空白,3种替代进口,4种获省以上科技进步奖。他本人多次被评为市、区、镇优秀科技人才,为芝罘区第十二届人大代表、芝罘区第九届政协委员、只楚镇第七届人大代表。 1996年6月,70岁高龄的申传纲从总工程师的位子上退了下来,被只楚集团特聘为高级顾问。1997年初,电缆厂东厂区以科辐电缆厂的名义单设法人,独立经营,厂部特邀申传纲为总工程师。他再次为企业的振兴发挥着余热。 申传纲为只楚村经济的崛起虽然做出巨大贡献,但他始终谦虚谨慎,廉洁自律,兢兢业业踏实工作,充分展现出一个工程技术人员热爱乡土、热爱乡亲、热爱本职工作的高尚品格。他的事迹,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有口皆碑。

知识出处

只楚村史

《只楚村史》

出版者:天津人民出版社

一、本史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实事求是地记述只楚村的历史和现状,力求思想性、资料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二、本史上限以掌握的史料上溯的事物为发端,下限为1996年年底。个别事物为体现其完整性有所下延。三、本书记事,以详今略古,详近略远,详异略同为原则。重点记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史实,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史实,以突出时代特色。四、本书体裁采用述、记、志、传、图、表等表现形式,以"志"为主,除引文外,采用语体文记述体。五、本史纪年,清以前(含清代)按传统的朝代和帝王年号纪年,在括号中加注公元年号。民国时期先写民国纪年,后注公元纪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律用公元纪年。六、本书对数字的用法,以1986年12月31日国家语言委员会等7个部门联合公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为准。计量单位原则上以1984年国务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的规定为准,亦兼用一些习惯用法如亩,旧资料中的计量单位保持原貌。七、本史材料来源于芝罘、福山、只楚等地的新旧史志;只楚、幸福等镇的档案资料;本村有关的历史档案、会计档案;父老乡亲的口碑资料。八、本史正文共有四编。其一二编采取"史志结合,以志补史"的办法,力图客观、全面地记叙只楚村历史变迁的情况;第三编为厂史荟萃,力图准确地介绍只楚集团辖属企业的发展情况,是第二编的详细补充;其第四编人物列传,依照史书传统记述人物,但又突破"不为生人立传"的惯例。将对本村发展作出较大贡献,或在本村历史上有过较大影响的人物尽皆列入。以本村人为主,也兼记外籍和客居他乡的人物。

阅读

相关专题

主任
职位
科长
职位
科长
职位
科长
职位
主任
职位
工程师
职位
总工程师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