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礁石、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岛县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13931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礁石、滩
分类号: P942.52
页数: 15
页码: 133-147
摘要: 庙岛群岛海域内礁石众多,尤其是各岛屿周围更是遍布岩礁。根据中国地名委员会关于“在沿海岛礁地名普查中的类别划分界限”,在普查中确定标准名称的礁石共81个,其中明礁41个,暗礁15个,干出礁25个,而有名没有列入正式地名管理范围的和没有名称的大约有225个,合计总数在300个以上。
关键词: 山东省 长岛县 礁石

内容

群岛区域内的礁石多数属于近岸礁,分布在岛屿周围1公里以内的海区,远离岛屿在3公里以上的礁石仅有4个,分别位于大钦岛西、大钦岛与砣矶岛之间和砣矶岛东面。礁石均为因海蚀而形成的石英岩脊,按形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海拔高度在5米以下的明礁、干出礁和暗礁,大多有较明显的礁体与礁顶之分,礁顶多数呈锥状或屋脊状,极少数为海蚀平台状,这一类约占礁石总数的95%。另一类是海蚀石英岩柱,比较典型的有宝塔礁和龙头礁,礁体多为挺立的柱状,没有明显的锥状礁顶,海拔高度多在10米左右,最高的龙头礁达39米。群岛区域内的礁石,礁体本身一般不大,但多数座落在大面积的干出礁滩或暗礁带上。明礁在高潮面以上的礁体面积多数在10平方米以下,超过50平方米的仅有5个。暗礁多数在深度基准面下5米以内。
  由于礁石多为近岸礁,故仅有少数对通航有影响。为保证航行安全,已相继在鱼鳞礁、星石、南香炉礁等礁上建起7座灯桩。礁石周围一般水浅流缓,为鱼、虾、贝等海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养环境,成为它们的停栖和聚集场所,因而海产资源比较丰富。
  庙岛群岛的南群各岛浅滩比较发育,岛礁普查中确定名称的有长山尾和玉南江。除此之外,在挡浪岛与蝎冢尿岛之间,大黑山岛与南砣子岛之间,庙岛与牛砣子岛、羊砣子岛之间以及南、北长山岛之间等均有分布。中、北群各岛由于岸陡水深,流急浪高,基本没有浅滩发育。
  将军石[JiàngjūnShí]明礁,在北隍城岛北端西北方向约100米的海域中。为一独立的海中岩峰,因形似威武雄壮的将军而得名。海拔8米,底部面积约72平方米,周围水深19—26米。为庙岛群岛区域内最北的礁石。
  老母猪礁[LǎomǔzhūJiāo]明礁,在北隍城岛北部东面约1050米的海域中。因形状似俯卧的母猪而得名。海拔12.8米,低潮面积约2500平方米,周围多暗礁,流急浪高,水深13米左右。对船只航行于北隍城岛东侧有一定影响。
  老凹礁[LǎoāoJiāo]明礁,在北隍城岛南部西面约70米的海域中。因礁中间低,四周高起呈凹形而得名。大潮高潮时礁高约1米,面积约2.5平方米,周围多礁石,水深10米左右。
  西南礁[XīnnánJiāo]暗礁,在北隍城岛南部西略偏南方向约350米的海域中。以地理位置相对于北隍城岛而名,海图上名西南江,岛礁普查中更今名。在深度基准面下7.6米,周围水深10—20米,流急浪高,潮流流速达2.5节。
  东南礓[DōngnánJiāng]暗礁,在北隍城岛东南约400米的海域中,隍城水道东段偏北。以地理位置相对于北隍城岛而名,海图上名东南江,岛礁普查中更今名。在深度基准面下3.6米,周围水深25米左右。对船只进出隍城水道东段有一定影响。
  饽饽礁[BōbōJiāo]明礁,在隍城水道西段中部。北距北隍城岛近1000米,南距南隍城岛约450米,座落于由南隍城岛西北端向北延伸的一暗礁带北端。因礁顶部圆滑似馒头而得名,海图上名试金石,岛礁普查中更今名。海拔约1.6米,面积约18平方米,周围水浅流急,潮流流速达2.5节。对船只航行于隍城水道西段有一定影响。
  西南顶[Xīnándǐng]暗礁,在南隍城岛东北约600米的海域中,隍城水道东段南侧。因邻近星石礁且在其西南,又顶部较平而得名。海图上名爱岩礁,岛礁普查中更今名。在深度基准面下0.1米,周围水深达30多米。礁西北约70米处有1条沉船。
  星石礁[XīngshíJiāo]干出礁,在隍城水道东段南侧。西南距南隍城岛0.75公里,北距北隍城岛1.05公里。传说此礁系天上掉下的陨石,故名。干出高度0.5米,干出面积约4平方米,周围水深37—53米。礁上建有灯桩,是从东识别隍城水道的主要标志。
  香炉礁[XiāngLúJiāo]明礁,在隍城水道西段南侧。南距南隍城岛0.25公里,北距北隍城岛1.25公里。因形似香炉而得名。海拔3米,干出面积达3000平方米。礁的南侧为一暗礁带与南隍城岛连接,周围水深14—25米。礁上建有灯桩,是从西识别隍城水道的主要标志。
  小香炉礁[XiǎoxiānglúJiāo]明礁,在南隍城岛北面约60米的海域中,座落于与岛岸相连的暗礁带上。因邻近香炉礁,相对其而得名。大潮高潮时礁高约0.7米,干出面积达250余平方米。周围水深5米左右。
  野碌礁[YělùJiāo]暗礁,在南隍城岛北部西面约700米的海域中。名称来历无考。在深度基准面下1.5米,周围水深27—30米。对船只航行于南隍城岛西侧有一定影响。
  鸟碌礁[NiǎolùJiāo]暗礁,在南隍城岛北部西面约500米的海域中。名称来历无考。在深度基准面下1.5米,周围水深27—30米。对船只航行于南隍城岛西侧有一定影响。
  佛爷礁[FóyéJiāo]明礁,又名罗汉礁,在南隍城岛中部东面约50米的海域中,近处有坡礁岛。因远望礁形似一打坐诵经的老僧而得名。据《蓬莱县志》记载:口外一石如老僧跌坐日佛爷礁。海拔约13.5米,面积约350平方米,礁座落在与岛岸相连的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暗礁滩东侧,外侧水深5米左右。
  孤礁[GūJiāo]干出礁,在南隍城岛南端东面约40米的海域中。因周围无其它物体,形影孤立而得名。干出高1.4米,干出面积约12平方米,周围水深5米左右。
  磁罗礓[CíluóJiāng]暗礁,在南隍城岛南部西面的海域中。东距岛岸600米,北距岛岸300米。名称来历无考,海图上名磁罗江,岛礁普查中更今名。在深度基准面下6.4米,周围水深20米左右。对船只航行于南隍城岛南部西侧有一定影响。
  老爷礁[LǎoyéJiāo]明礁,在小钦岛北部东侧约50米的海域中。因礁形状似一躬背弯腰老翁而得名。海拔6.9米,面积约60平方米,周围水深20米左右。
  大石篷[Dàshípéng]明礁,在小钦岛西侧中部,距岸约5米。因礁石主体高耸成长方形石柱,远看似船上的篷帆而名。海拔10.6米,底部面积约240平方米,周围水深5—10米。
  老鸹礁[LǎoguāJiāo]明礁,在大钦岛西北端距岸约10米处。因礁体状似昂首挺立呱呱而叫的乌鸦而得名。海拔5.1米,面积约12平方米,周围水深5—10米。
  歪脖礁[WāibóJiāo]明礁,在大钦岛东端北面距岸约10米的海域中。因所处地段呈乌龟头状向海中延伸,当地称“歪脖”,礁以此而得名。海拔2米,面积约7平方米,周围水深5米。
  大木礁[DàmùJiāo]明礁,在大钦岛东端南面距岸约10米的海域中。名称来历无考。海拔1.5米,干出面积约20平方米,外侧水深10米左右。
  躺龙礁[TǎnglóngJiāo]明礁,在大钦岛西侧中段近岸处。因礁体低矮成长条状,形似一条卧龙而名。海拔1米,干出面积约13平方米,外侧水深5米左右。
  东南礁[DōnnánJiāo]明礁,在大钦岛南端东侧近岸处,座落、于连岸暗礁滩上。以地理位置相对大钦岛而名。海拔约2米,面积约26平方米,外侧水深9—20米。
  大顶[Dàdǐng]干出礁,在大钦岛中部西侧距岸约400米的海域中。因礁体较大相对二顶而名。干出高0.5米,顶部面积约1.3平方米,周围水深25米左右。礁与二顶座落在同一条暗礁带上,相距150米,对船只进出大钦西口有很大威胁,曾多次发生渔船触礁事件。
  二顶[Erdǐng]暗礁,在大钦岛中部西侧约250米的海域中。相对大顶而名。在深度基准面下0.5米,周围水深12—14米。
  北老头礁[BěilǎotónJiāo]明礁,在大钦岛中段西侧距岸5米处。因礁体形似一站立的老头而得名。海拔15米,面积约8平方米,周围水深5米左右。
  五块石[WǔkuàiShí]干出礁,在大钦岛中段偏南西面的海域中。因有五块礁石一字排列向海中延伸而得名。最大的一块礁石干出高近2米,面积约5平方米,距岸10余米;最小的一块干出高0.1米,面积约0.4平方米,距岸250米。五块礁石座落在同一条暗礁带上。外侧水深10米左右。
  瞪眼石[DèngyǎnShí]明礁,在大钦岛南部西南方向约30米的海域中。座落在与岛岸连接的暗礁滩上,因周围水深流急浪高,航船到此需小心谨慎而得名。海拔4米,面积约4平方米,外侧水深7—10米。
  大暗礁[DàànJiāo]暗礁,在大钦岛西3公里,南临北砣矶水道。因顶部很大而得名。海图上名大礁,地名普查中因重名而更今名。在深度基准面下2.6米,面积近10000平方米,周围水深15—26米。对船只从大钦岛西侧过往有很大威胁。
  北礁[BěiJiāo]暗礁,在北砣矶水道中段南侧,南距砣矶岛4.7公里,北距大钦岛6.3公里。因位于砣矶岛正北而得名。在深度基准面下1.3米,周围水深14—33米。对船只航行于大钦岛与砣矶岛之间有很大影响,礁上建有灯桩。
  老风礁[LǎofēngJiāo]干出礁,在砣矶岛中段南面距岸约40米的海域中。因邻近砣矶岛上的老风沟而得名。干出高约0.17米,周围水深5米左右。
  石塘礁[ShítángJiāo]干出礁,在砣矶岛中段南面距岸约100米的海域中。因礁四周遍布礁石犹如石塘而得名。干出高度0.6米,周围水深6—8米。处于进出砣矶码头的航道附近,对来往船只有一定影响。
  三礓礁[SānjiāangJiāo]暗礁,在砣矶岛东南端东面距岸约50米的海域中。因礁石顶部呈三道条状岩脊而得名。在深度基准面下约2米,周围水深5—10米。
  小东礁[XiǎodōngJiāo]暗礁,在北砣矶水道与南砣矶水道之间,西北距砣矶岛4.3公里,东距老东礁6.3公里。因位于砣矶岛东,相对老东礁而名。海图上名曾芝罘,地名普查中更今名。在深度基准面下1.6米,周围水深23—25米。对船只从砣矶岛东侧来往有很大影响。
  老东礁[LǎodōngJiāo]干出礁。在北砣矶水道与南砣矶水道之间,西距砣矶岛10.5公里,西南距车由岛8.8公里。因位于砣矶岛东而名。干出礁高1.3米,周围水深23—26米。礁上建有灯桩。
  龙头礁[LóngtóuJiāo]明礁,在高山岛北端距岸约50米的海域中,座落在与岛岸连接的礁盘上。因俯视若破浪出水的龙头而得名。礁由两根并列的石柱组成,因又有姊妹峰、两棵大桅等称呼。海拔39米(另一石柱高约31米),底盘干出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外侧水深10——15米。为长岛风景点之一。
  六盘礁[LiùpánJiāo]暗礁,在猴矶岛北端距岸约800米的海域中。因有六块礁石座落在同一盘状礁盘上而名。在深度基准面下6.4米,周围水深11—26米。
  海狗礓[HǎigǒuJiāng]干出礁,在猴矶岛北端约距岸250米的海域中,座落在与岛岸连接的暗礁滩上。因曾有海狗在礁上出没而得名海狗礁,地名普查中因重名而更今名。干出礁高约1.7米,外侧水深19—23米。
  东大礁[DōngdàJiāo]明礁,在猴矶岛北端东面距岸约250米的海域中,座落在与岛岸连接的暗礁带上。因位于猴矶岛东且礁盘很大而名。海拔约6.8米,底盘干出面积达15000平方米,暗礁带在深度基准面下0.1—0.7米,外侧水深7—22米。
  车由南礁[ChēyóunánJiāo]干出礁,在车由岛南端距岸约250米的海域中,座落在与岛岸连接的南北向暗礁带上。因地理位置而得名。干出礁高o.8米,干出面积约4平方米,暗礁带长约1000米,宽约100米,在深度基准面下2.6米,东西两侧水深14—16米。
  西北礁[XīběiJiāo]暗礁,在小竹山岛北部西北方向距岸约250米的海域中。因地理位置而得名。在深度基准面下5.2米,内侧多暗礁,外侧水深13—17米。
  小山礁[XiǎoshānJiāo]暗礁,亦称北礓,在马枪石岛北端距岸约700米的海域中,南距大山礁约500米。因礁顶部成锥形如山状,相对大山礁而名。在深度基准面下6.2米,周围水深16米左右,礁东面约200米处有另一暗礁,在深度基准面下7.2米。
  大山礁[DàshānJiāo]暗礁,亦称东礓,在马枪石岛北部东略偏北方向距岸约350米的海域中,北距小山礁约500米。因礁石顶部成锥形如山状,相对小山礁而名。在深度基准面下2.6米,周围水深8米。
  香礁[XiāngJiāo]明礁,在挡浪岛东部北面距岸约500米的海域中。因礁附近还有一礁而得名双礁,双与香音近,在相传中演变成香礁。海图上名小马长石,地名普查中定今名。海拔2.3米,周围水深7—10米。
  大红礁[DàhóngJiāo]暗礁,在北长山岛大头山西面距岸约250米的海域中。名称来历无考。在深度基准面下1.7米,周围水深12—14米。
  大横礁[DàhéngJiāo]干出礁,在北长山岛北部东侧距岸约20米处,座落于与岛岸连接的暗礁滩上。因礁低而长,犹如横躺在海中而名。又因常有海鸭子聚集在礁上,当地亦称海鸭子礁。干出高约0.2米,外侧水深10米左右。
  爬狗礁[págǒuJiāo]明礁,在北长山岛中段东面距岸约100米的海域中。因礁石形状似狗而得名。海拔2.5米,面积约4平方米,外侧水深9米左右。
  挂网礁[GuàwǎngJiāo]干出礁,在北长山岛中段东面距岸约200米的海域中。因渔船在此撒网捕鱼时常被挂坏鱼网而得名。干出高度约1米,周围水深9米左右。
  南香炉礁[NánxiānglúJiāo]明礁,在珍珠门水道西侧。西南距螳螂岛约50米,东距北长山岛500米。因形似香炉原名香炉礁,地名普查中因重名而更今名。海拔3米,周围水深10—12米。礁北端建有灯桩,是识别珍珠门水道的重要标志。
  双石礁[ShuāngshíJiāǒ]明礁,在北长山岛南段东面距岸约100米的海域中。因礁有两个尖顶而得名。海拔1.8米,面积约2平方米,周围水深3—5米。
  双礁[ShāngJiāo]明礁,在北长山岛突嘴子西略偏南方向距岸约600米的海域中。南距烧饼岛1200米,西北距螳螂岛800米。因礁北面100米处另有一块座落在同一底盘上的礁石而得名。此礁海拔1.6米,另一礁干出高1.8米,低潮时底盘面积约达17500平方米,周围水深4—6米。对船只进出珍珠门水道有一定影响。
  三道礁[SāndàoJiāo]明礁,在北长山岛南段东面距岸约70米的海域中。因礁石顶部呈三条岩脊而得名。海拔约1.1米,干出面积约15平方米,周围水深10米左右。
  星石[XīngShí]干出礁,在塘里湾北端。东距北长山岛0.9公里,西南距烧饼岛0.6公里。传说从天上掉下一颗星,落入海中成为此礁,故名。干出高1.2米,周围水深5米。礁上建有灯桩。
  宝塔[Bǎotǎ]明礁,在宝塔门水道西侧。南距犁犋把岛约20米。礁因矗立碧波之上,形似宝塔而名。据《蓬莱县志》记载:“岛外一石突立海中如浮屠日宝塔礁。”礁分底座、塔身两部分。海拔21米,中部直径约5米,周围水深10—13米。是识别宝塔门水道的天然标志,为长岛县主要名胜之一。
  大礁[DàJiāo]明礁,在牛砣子岛北部北略偏西方向距岸约200米的海域中,东距庙岛350米。因礁石面积较大而得名。海拔1.9米,干出面积达12000平方米,周围水深3—5米。礁东南侧有砾石浅滩连接牛砣子岛;东北方向约100米处有一干出礁,干出高度0.8米;西南方向约150米处有一暗礁,在深度基准面下1.8米。
  海狗礁[HǎigǒuJiāo]明礁,在小黑山岛北段西面距岸约20米的海域中。因曾有海狗在礁上栖息而得名。高潮时出水高度0.5米,面积约6平方米,周围水深2—4米。
  东嘴礁[DōngzuǐJiāo]干出礁,在小黑山岛东侧中段向东北方向伸出的岬角北面距岸约70米的海域中。岬角被称为东嘴,礁因名。干出高1.4米,干出面积约600平方米,周围水深2—4米。
  平板礁[PíngbǎnJiāo]干出礁,在小黑山岛中段西面距岸约30米的海域中。因礁顶部平坦如板而得名。干出高0.8米,面积约18平方米,周围水深2—4米。
  大黑石[DàhēiShí]干出礁,在小黑山岛南段西面距岸约30米的海域中。因礁石呈黑色而得名。干出高约1.2米,面积约12平方米,周围水深1—2米。
  海鸭子礁[HǎiyāzīJiāo]明礁,在小黑山岛鹦鹉山西端北面距岸约60米的海域中。因时常有海鸭子等水禽在礁上栖息而得名。高潮时出水高度约0.5米,干出面积约50平方米,周围水深2米左右。
  云板礁[YúnbǎnJiāo]干出礁,在小黑山岛南段东面距岸约65米的海域中。因礁石顶部平坦且有云状石脊而得名。干出高0.5米,干出面积约36平方米,周围水深2—3米。
  小门礁[XiǎoménJiāo]干出礁,在大黑山岛南段东面距岸约200米的海域中。礁与南面的大门礁相对峙,势如南庄湾的两扇门户且小于大门礁,故名。海图上名小母猪礁,地名普查中定今名。干出高0.9米,干出面积达5000平方米,周围水深0.9—4米。
  双棒礁[ShuāngbàngJiāo]明礁,别名棒石,在大黑山岛东侧南段近岸处。因礁石有两个底部连在一起的礁体而得名。高潮时出水高度0.5米,面积约8平方米,周围水深0.5—2米。
  大门礁[DàménJiāo]明礁,在大黑山岛南段东面距岸约350米的海域中。礁与北面的小门礁相对峙,犹如南庄湾的门户且大于小门礁,因名。海图上名大母猪礁,地名普查中定今名。海拔1.6米,干出面积约10000平方米,周围水深2—6米。礁西南端有砾石浅滩延伸连接大黑山岛。
  鱼鳞礁[YúlínJiāo]干出礁,在庙岛群岛南部。西北距鱼鳞岛1公里,东距牛砣子岛2.5公里。相对鱼鳞岛而名,礁座落在与鱼鳞岛相连的西西北向的沙砾浅滩上。干出高1.3米,干出面积约90平方米,周围水深8—10米。礁上建有灯桩。
  北头礁[BěitóuJiāo]明礁,在南长山岛北端距岸约100米的海域中。以地理位置相对南长山岛而名。海拔1.1米,干出面积约250平方米,周围水深3—7米。
  外二道礁[WàièrdàoJiāo]明礁,在南长山岛北部东面距岸约100米的海域中。因礁石顶部有两道岩脊而得名。海拔3米,干出面积约150平方米,周围水深3—10米。
  沙船碇[Shāchuándìng]干出礁,在南长山岛北部东面距岸约200米的海域中。名称来历无考。干出高1.3米,干出面积约100平方米,周围水深3—10米。
  大石根[Dàshígēn]明礁,在南长山岛北部东面距岸约50米的海域中。名称来历无考。海拔1.6米,干出面积约20平方米,周围水深3—7米。礁南面约200米处有一暗礁,在深度基准面下0.1米。
  北龙须[Běilóngxū]干出礁,在南长山岛北部西面,系与岛岸连接的干出岩礁滩。低潮时大片礁石露出水面形似龙须,相对南龙须礁而名。干出高约1米,长约300米,宽约200米,面积约40000平方米,周围水深2—4米。
  北石礁[BěishíJiāo]明礁,在南长山岛王沟湾北段东面距岸约30米的海域中。以地理位置相对王沟湾而名。海拔5.8米,面积约50平方米,周围水深3—7米。礁东南方向约200米处有一暗礁,在深度基准面下0.5米。
  四黑石礁[SìhiēshíJiāo]明礁,在南长山岛王沟湾南段东面距岸约250米的海域中。因有四块礁石座落在同一暗礁带上,西西北向一字排开且呈黑色而得名。主礁海拔1.3米,干出面积达2500平方米,周围水深5—10米。
  高山走石[GāoshānzǒuShí]明礁,在南长山岛中段东面距岸约60米的海域中。因礁石座落在与岛岸连接的岩礁滩上,犹如从高山上滚入海中的石头而名。海拔2米,干出面积约200平方米,周围水深3—5米。
  南龙须[Nánlóngxū]明礁,在南长山岛中段西面距岸约480米的海域中。相对北龙须礁而名。海拔1.5米,干出面积约2500平方米,周围水深3—4米。
  长尾石[ChángwěiShí]干出礁,在南长山岛中段东面距岸约350米的海域中,座落在东东北向与岛岸连接的暗礁带上。礁石呈长条形如长长的尾巴,故名。海图上名抢网石,地名普查中更今名。干出高0.6米,面积约300平方米,暗礁带在深度基准面下1.4米,周围水深9—14米。
  马石礁[MǎshíJiāo]明礁,在南长山岛避险角南面距岸约120米的海域中。座落在与岛岸连接的岩礁滩上。因礁形似马状而名。海拔1.4米,干出面积约150平方米,外侧水深1—5米。
  双石[shuāngshí]明礁,在南长山岛赵王湾南段东面距岸约100米的海域中,座落在与岛岸连接的岩礁滩上。因由相距约20米的两块礁石组成而得名。海拔1.1米,面积约1.2平方米,周围水深4—7米。
  炕板石[KàngbǎnShí]干出礁,在南长山岛南部西面距岸约100米的海域中,座落在东西走向的暗礁带上。因礁石顶平如板而名。干出高0.3米,面积约50平方米,暗礁带在深度基准面下3.8米,周围水深5—8米。
  莲花池[Liánhuāchí]明礁,在南长山岛南段西面距岸约50米的海域中,座落在与岛岸连接的岩礁滩上。礁顶部如盆状可存海水,长有海菜如莲花,故名。海拔1.2米,面积约30平方米,外侧水深1—5米。
  石板礁[ShíbǎnJiāo]明礁,在南长山岛赵王湾北段东面距岸约50米的海域中,座落在与岛岸连接的岩礁滩上。因礁石顶部如平板而名。海拔2.5米,面积约30平方米,外侧水深0.5—1.6米。
  猪嘴石[ZhūzuǐShí]明礁,在南长山岛南部西南方向距岸约100米的海域中。因礁形似猪嘴状而得名。海拔1.6米,干出面积约40平方米,周围水深3—5米。
  老头礁[LǎotóuJiao]明礁,在南长山岛的礓头西侧距岸约60米的海域中。因常有老年人在礁上钓鱼而得名。海拔1.6米,干出面积约45平方米,周围水深1—5米。
  玉南江[YùnánJiāng]暗滩,在鱼鳞岛东南方向距岛约100米的海域中。名称来历无考。滩呈长条形,西西北向延伸。长约1.8公里,宽约0.2公里,面积约0.3平方公里,中段在深度基准面下1.6—1.8米,两端在深度基准面下3.2—4米,周围水深6—18米。滩因潮流和海浪冲积而成,由砾石和粗沙构成。鱼鳞礁座落在滩体中部。
  长山尾[Chángshānwěi]滩,在南长山岛南端,与礓头相连。因俯视如南长山岛的尾巴而得名。据英国人金约翰编《海道图说》记载:庙列岛最大者为长山岛,南角日浅嘴角,其下有浅嘴向南伸入半里有余,日长山尾。滩分两段,形状呈〈形。北段由砾石和粗沙组成,自岬角下向西南方向海中延伸,长约800米,宽约150米,连岸处海拔约1.5米,延伸至150米处平缓入水,至南端在深度基准面下1.8米,近南端处有一干出礁,干出高度0.2米;南段呈北北西向展布,由石英岩脊构成,长约1600米,宽约180米,自北向南在深度基准面下2.3—4.1米,周围水深10米左右。滩北段因潮流和海浪冲积而成,南段因海蚀而成。滩西侧底平流缓。

知识出处

长岛县地名志

《长岛县地名志》

这部书集历史性、知识性、专业性于一体,资料比较全面丰富,以记录地名为主,兼及历史、地理、语言等多种知识,集中地记载了长岛县各类地名的历史和现实,反映了地名的主要信息,是一部了解长岛地理特征、历史状况、自然风貌和正确运用地名的工具书,也是经济、外事、公安、交通、邮电、文化、教育、出版、新闻、测绘、科技等部门必备的地名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长岛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