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海域建筑名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岛县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13924
颗粒名称: 第六章 海域建筑名称
分类号: K925.2
页数: 16
页码: 91-102
摘要: 本章收录了山东省长岛县港口、码头长岛港、灯塔、灯桩、海堤等海域建筑名称。
关键词: 山东省 长岛县 海域建筑

内容

第一节 港口、码头长岛港
  [ChángdǎoGǎng]位于南长山岛西侧中段,长岛港湾北侧。以岛名港。为长岛县主要港口o港口自东向西展布,呈工字形。分为商港和渔港,分属山东省航运管理局和长岛县水产局。两港中间有矮墙相隔,商港在南,渔港在北,分别由主码头、引堤和副码头(护岸)组成。商港主码头呈西南走向,长171米,宽80米,水深4米,可同时停靠500吨级客货轮3艘。码头上装有8吨固定式和轮胎式起重机各1台。西侧有货场13800平方米,建有工具库、配电室、给水房和什货库房,其中库房面积500平方米。副码头呈南北走向,长70米(南接物资服务公司护岸),宽20米,水深1米,供小型机动货船停泊。有货场3400平方米,货场东侧建有长岛港客运站。引堤呈东西走向,长195米,宽10米,连接主、副码头。渔港主码头呈乙字形,金长425米,宽31米,可同时停靠500吨级渔轮8艘,其中374米呈L形,水深4米,51米呈东西走向,水深4.5米。码头上装有小型活动吊车,建有上油、上水设施。副码头呈南北走向,长185米,宽25米,水深1.7米,供小型机动渔船停泊。码头东侧为65米宽的护岸,护岸上建有500吨级冷库。引堤与商港引堤并行,长170米,宽10米,连接主、副码头。渔商两港各码头均为重力式混凝土方块结构,上部为水泥混凝土涨砌码头,引堤为斜式抛石堤,水泥路面。两港外侧,均有斜式抛石护堤和挡浪坝,护堤上装有防浪四角锥2432个,挡浪坝高1.8米。商港自1974年4月动工兴建,1976年10日竣工使用。共投工27.6万个。用碎石4.5万立方,卵石6758吨,镶面石9423块,沙5815吨,钢材28.5吨,木材107立方,水泥1441吨,回填土石方2.7万立方,总投资额达240万元。渔港自1974年8月动工,1977年8月竣工使用。共用碎石4.6万立方,卵石11700吨,沙8250吨,镶面石25800块,钢材71.2吨,木材183立方,水泥2238吨,回填土石方6000立方米,总投资额达250万元。1987年,商港吞吐量达18万吨,运送旅客22万人次;渔港吞吐量约4万吨。
  北隍城码头[BěihuángchéngMǎtóu]位于北隍城岛南侧东段,以岛命名。码头系钢筋混凝土结构,呈丁字形,泊位为长方形,长30米,宽20米,高8米,水深约3米,可停靠100吨以下船只,可避北风、偏北风。该码头系驻军于1952年修建,军民合用。为客船停泊码头。
  南隍城码头[NánhuángchéngMǎtóu]位于南隍城岛东侧中段,南城口里顶部,以岛命名。码头系钢筋混凝土结构,呈丁字形状,泊位为长方形,长40米,宽20米,高8米,水深约3米,可停靠100吨以下船只,可避西风、北风及南风。该码头系驻军1960年修建,军民合用。为客船停泊码头。
  小钦岛码头[XiǎoqīndǎoMǎtóu]位于小钦岛南部偏西,以岛命名。码头系钢筋混凝土结构,呈丁字形状,泊位为长方形,长16米,宽7米,高5米,水深约2米,可停靠80吨以下船只,可避北风和偏北风。该码头系驻军于1963年修建,军民合用。为客船停泊码头。
  大钦岛码头[DàqīndǎoMǎtóu]位于大钦岛南侧中段,以岛命名。码头系钢筋混凝土结构,呈丁字形状,泊位为长方形,长50米,宽30米,高6米,水深3米,可停靠100吨以下船只,可避北风和西[=此处为插图页:图一(长岛港),图二(客运站大楼)=][=此处为空白页=][=此处为插图页:图一(猴矶灯塔),图二(雾笛),图三(大西山灯桩)=][=此处为插图页:图一(玉石街),图二(砣子大坝)=]风。该码头系驻军于1962年修建,军民合用。为客船停泊码头。
  砣矶码头[TuójīMǎtóu]位于砣矶岛南侧东段、井口湾东侧湾口处,以岛命名。码头系钢筋凝混土结构,呈丁字形状,泊位为长方形,长30米,宽20米,高6米,水深约3米,可停靠100吨以下船只,可避北风和偏北风。码头上设有管理所,该码头系驻军于1954年修建,军民合用。为客船停泊码头。
  高山码头[GāoshānMǎtóu]位于高山岛南端,以岛命名。码头系钢筋混凝土结构,呈丁字形状,泊位为长方形,长25米,宽18米,高8米,水深3.3米。可停靠100吨以下船只,可避北风。该码头系驻军于1973年修建,军民合用。
  猴矶码头[HóujīMǎtóu]位于猴矶岛东侧中段,以岛命名。码头系钢筋混凝土结构,呈丁字形状,泊位为长方形,长25米,宽20米,高10米,水深3米。可停靠100吨以下船只,可避西风和偏西风。该码头系驻军于1967年修建,军民合用。
  大竹山码头[DàzhúshānMǎtóu]位于大竹山岛南侧偏西,以岛命名。码头系钢筋混凝土结构,呈丁字形状,泊位为长方形,长30米,宽20米,高11米,水深2.7米。可停靠100吨以下船只,可避东北风。该码头系驻军于1962年修建,军民合用。
  小竹山码头[XiǎozhúshānMǎtóu]位于小竹山岛南端,以岛命名。码头系钢筋混凝土结构,呈丁字形状,泊位为长方形,长30米,宽18米,高11米,水深3米,可停靠100吨以下船只,可避北风。该码头系驻军于1964年修建,军民合用。
  小黑山码头[XiǎohēishānMǎtóu]位于小黑山岛西南端,以岛命名。码头系钢筋混凝土结构,呈丁字形状,泊位为长方形,长25米,宽7米,高7米,水深3.2米,可停靠100吨以下船只。可避北风和偏北风。该码头系驻军于1973年修建,军民合用,为客船停泊码头。
  庙岛码头[MiàodǎoMǎtóu]位于庙岛南端,以岛命名。码头系钢筋混凝土结构,呈丁字形状,泊位为长方形,长15米,宽13米,高5米,水深2米,可停靠70吨以下船只,可避西北风。该码头系驻军于1972年修建,军民合用。
  大黑山码头[DàhēishānMǎtóu]位于大黑山岛东侧中段、北庄湾内,由引堤和码头两部分组成。引堤呈圆弧形,东南方向延伸约200米,外侧有护堤三角锥和挡浪墙。码头系钢筋混凝土结构,呈长方形状,宽25米,高7米,水深4.6米。可停靠100吨以下船只,可避西风和偏西风。该码头系驻军于1974年修建,军民合用。为客船停靠码头。
  第二节 灯塔、灯桩猴矶
  灯塔[HóujīDēngtǎ]位于县境中部西侧、猴矶岛顶部,以岛而名。为黑色圆形砖塔,塔高14.2米,塔基直径6米,塔顶直径5.6米,灯高104米。白色闪光灯质,灯光周期12秒,灯光射程15浬(27.8公里)。灯塔附设雾笛1个,逢大雾天气以90秒周期鸣笛,分别为鸣4秒、停3秒;鸣2秒、停3秒;鸣2秒、停76秒,笛声可达30公里。灯塔是识别长山水道和猴矶水道的主要标志。
  该灯塔系烟台东海关(当时为英国人管理)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所建,为庙岛群岛海域内第一座灯塔。建塔同时在猴矶岛上修建炮台,架设土炮1(一说为2)门,雾天鸣炮报警,炮声如雷,可达40公里。1928年,东北海军第二舰队驻守长山八岛期间,安装雾笛代替土炮。解放后灯塔归属烟台航标区管理。1951年重新修建,1974年再次整修,1987年9月安装现用灯器。
  隍城灯塔[HuángchéngDēngtǎ]位于县境北部、北隍城岛北山顶上,以岛而名。为白色圆形石塔,塔高10米,塔基直径5.3米,塔顶直径4.5米,灯高171米。白色闪光灯质,灯光周期15秒,灯光射程21涅(38.9公里)。此灯塔是老铁山水道的重要导航设施,系国际航道灯塔。始建于1956年,为铁架灯桩,1974年整修,1978年改建成灯塔,归属烟台航标区管理。
  小竹山灯塔[XiǎozhúshānDēngtǎ]位于县境中部东侧、小竹山岛中部的山顶上,以岛而名。为白色圆形石塔,塔高10米,塔基直径5.3米,塔顶直径4.5米,灯高103米。白色闪光灯质,灯光周期5秒,明1秒、灭4秒,灯光射程14涅(25.8公里)。此灯塔是从东部进入长山水道的重要标志。始建于1951年,1974年进行整修,1985年换现用灯器。属烟台航标区管理。
  大竹山灯塔[DàzhúshānDēngtǎ]位于县境中部东端、大竹山岛主峰的峰顶上,以岛而名。为黑白横带相间的圆形砖塔,塔高10米,塔基直径5.3米,塔顶直径4.5米,灯高204米。白色闪光灯质,灯光周期2秒,明1秒,灭1秒,灯光射程15涅(27.8公里)。此灯塔是秦皇岛至烟台等航线的重要标志。建于1980年,属烟台航标区管理。
  大头山灯塔[DàtóushānDēngtǎ]位于县境南部、北长山岛北部的大头山顶端,以山而名。原名北长山岛灯塔,地名普查中更今名。为白色圆形石塔,塔高7米,塔基直径4.3米,塔顶直径4米,灯高102米。白色闪光灯质,灯光周期2.5秒,明0.5秒,灭2秒,灯光射程15涅(27.8公里)。此灯塔是从东识别长山水道的标志。始建于1957年,系灯桩,1974年改建成灯塔。归属烟台航标区管理。
  香炉礁灯桩[XiānglújiāoDēngzhuāng]位于县境北部、南隍城岛与北隍城岛之间的香炉礁上,以礁而名。系铁架桩身,桩高2.8米,灯高10米。红色闪光灯质,周期5秒,明0.5秒、灭4.5秒,灯光射程5涅(9.26公里)。此灯桩是从西部识别隍城水道的主要标志。建于1957年,归属烟台航标区管理。
  星石礁灯桩[XīngshíjiāoDēngzhuāng]位于县境北部、南隍城岛与北隍城岛之间的星石礁上,以礁而名。下部为方形水泥底座,上部为白色铁柱支架,架高2.2米,灯高3.7米。白色闪光灯质,灯光周期3秒,明0.5秒、灭2.5秒,灯光射程3涅(5.6公里)。此灯桩是从东部识别隍城水道的主要标志。建于1957年,系渔业专用灯桩,归属长岛县水产局管理。
  北礁灯桩[BěijiāoDēngzhuāng]位于县境中部、大钦岛与砣矶岛之间的北礁上,以礁而名。为白色圆形石塔,塔高14.7米,灯高7.6米。白色闪光灯质,灯光周期4秒,明0.4秒、灭3.6秒,灯光射程6浬(11公里)。此灯桩是船只航行于北砣矶水道的重要标志。建于1975年,系渔业专用灯桩,归属长岛县水产局管理。
  砣子灯桩[TuóziDēngzhuāng]位于县境中部、砣子岛的山顶上,以岛而名。为白色圆形石塔,塔高8米,塔基直径3米,塔顶直径2.6米,灯高67.8米。白色联闪灯质,灯光周期6秒,分别为明0.3秒、灭1秒,明0.3秒、灭1秒,明0.3秒、灭3.1秒,灯光射程6涅(11公里)。此灯桩是识别高山水道、南砣矶水道和进入砣矶码头的重要标志。建于1975年,系渔业专用灯桩,归属长岛县水产局管理。
  老东礁灯桩[LǎodōngjiāoDēngzhuāng]位于县境中部、砣矶岛东面10.5公里处的老东礁上,以礁而名。为灰白色圆形石塔,灯高5米。白、红两色相间联闪灯质,灯光周期6秒,分别为白色明0.4秒、灭1秒,红色明0.4秒、灭4.2秒,灯光射程白色为6浬(11公里),红色为3浬(5.6公里)。此灯桩是从东部识别南砣矶水道和进入砣矶岛的主要标志。建于1955年,系渔业专用灯桩,归属长岛县水产局管理。
  挡浪岛灯桩[DǎnglàngdǎoDēngzhuāng]位于县境南部、挡浪岛东端的山丘上,以岛而名。原名打连岛灯桩,地名普查中更今名。为白色圆形石塔,塔高5米,塔基直径2米,塔顶直径1.6米,灯高38.2米。白色联闪灯质,灯光周期10秒,分别为明0.3秒、灭1秒,明0.3秒、灭1秒,明0.3秒,灭7.1秒,灯光射程7涅(13公里)。此灯桩是进出珍珠门水道和螳螂水道的标志。建于1959年,归属烟台航标区管理。
  南香炉礁灯桩[NánxiānglújiāoDēngzhuāng]位于县境南部、螳螂岛东北方向约50米处的南香炉礁上,以礁而得名。原名珍珠门香炉礁灯桩,地名普查中更今名。系混凝土桩身,桩高约1米,灯高3.5米。红色闪光灯质,灯光周期3秒,明0.3秒,灭2.7秒,灯光射程1.5浬(2.8公里)。此灯桩是从南部识别珍珠门水道的标志之一。建于1959年,归属烟台航标区管理。大西山灯桩[DàxīshānDēngzhuāng]位于县境南部、北长山岛西侧的大西山西端,以山而名。原名西北嘴灯桩,地名普查中更今名。为白色圆形石塔,塔高5米,塔基直径2米,塔顶直径1.6米,灯高26.7米。白色闪光灯质,灯光周期2.5秒,明0.5秒,灭2秒,灯光射程7涅(13公里)。此灯桩是进出珍珠门水道的主要标志之一。建于1951年,1985年换现用灯器,归属烟台航标区管理。
  鹦鹉山灯桩[YīngwǔshānDēngzhuāng]位于县境南部、小黑山岛西端的鹦鹉山顶部,以山而名。原名庙嘴灯桩,地名普查中更今名。为白色圆形石塔,塔高5米,塔基直径2米,塔顶直径1.6米,灯高48米。白色闪光灯质,灯光周期6秒,明0.4秒,灭5.6秒,灯光射程6浬(11公里)。此灯桩是从南部识别西大门水道的主要标志,建于1957年,归属烟台航标区管理。
  犁犋把灯桩[LíjùbàDēngzhuāng]位于县境南部、犁犋把岛的顶部,以岛而名。原名吕家坝子灯桩,地名普查中更今名。为白色圆形石塔,塔高5米,塔基直径2米,塔顶直径1.6米,灯高25.6米。白色闪光灯质,灯光周期3秒,明0.3秒,灭2.7秒,灯光射程6浬(11公里)。此灯桩是从北部识别宝塔门水道的主要标志。建于1957年,1976年改建成现状,归属烟台航标区管理,牛砣子灯桩[NiútuóziDēngzhuāng]位于县境南部、牛砣子岛,西侧北部的山顶上,以岛而名。原名庙岛灯桩,地名普查中更今名。为白色圆形石塔,塔高5米,塔基直径2米,塔顶直径1.6米,灯高32米。白色联闪灯质,灯光周期6秒,分别为明0.3秒,灭1秒,明0.3秒,灭4.4秒,灯光射程6浬(11公里)。此灯桩是南来船只进入大,小黑山、庙岛等岛的主要标志。建于1957年,归属烟台航标区管理。鹊嘴尖灯桩(QuèzuǐjiānDēngzhuāng]位于县境南部、南长山岛中段西端,座落在鹊嘴尖子上,灯桩因名。为白色圆形石塔,塔高7米,塔基直径3.5米,塔顶直径3米,灯高21米。白色闪光灯质,灯光周期10秒,明1秒,灭9秒,灯光射程6浬(11公里)。该灯桩是长岛港至蓬莱港航线的重要标志。1928年为东北海军所建,系铁架结构。1953年整修,1980年改建为现状。归属烟台航标区管理。
  星石灯桩[XīngshíDēngzhuāng]位于县境南部、北长山岛与螳螂岛之间的星石上,以礁而名。下部为方形水泥底座,上部为红色铁柱支架,架高3米,灯高3.8米。白色联闪灯质,灯光周期6秒,分别为明0.4秒,灭1秒,明0.4秒,灭4.2秒,灯光射程3浬(5.6公里)。此灯桩是从南部识别珍珠门水道的标志。建于1955年,系渔业专用灯桩,归属长岛县水产局管理。
  鱼鳞礁灯桩[YúlínjiāoDēngzhuāng]位于县境南部、鱼鳞岛东南方向1公里处的鱼鳞礁上,以礁而名。下部为方形水泥底座,上部为红色铁架结构,架高3米,灯高4米。白色闪光灯质,灯光周期4秒,明0.4秒,灭3.6秒,灯光射程6浬(11公里)。此灯桩是南来船只进入庙岛、大、小黑山等岛的重要标志。建于1957年,系渔业专用灯桩,归属长岛县水产局管理。
  第三节 海堤
  玉石街[Yùshíjiē]又名一宿街。在县境南部,连接南、北长山2岛。据《(增修)登州府志》记载:“南北长山相距五里中通一路广二十余丈皆珠矶石名玉石街。”此街原为一道天然珠矶石长滩,每逢落潮,人可步行过往,后为海潮所断。1928年,长山八岛民政局组织船民修复,名连城堤,不久又被冲垮。1960年,驻岛军民建成水泥海堤。堤呈弧形,北北西向延伸,长1050米,基宽45米,顶宽10米,堤高5.5米。东侧有挡浪坝高1.75米,东面有4153个重2吨的水泥四角锥护堤。是沟通南、北长山岛的交通要道,并成为长岛县游览点之一。
  砣子大坝[TuóziDàbà]在县境中部,连接砣子岛与砣矶岛,因砣子岛而名。此堤始建于1970年,至1978年竣工。共投工51万个,搬运土石46万立方米,投资140万元。堤呈直形,西北一一东南走向,全长400米,基宽111米,顶宽11米,坝高23米。堤面系水泥浇筑,东侧北部建有码头,可停靠百吨以下船只。

知识出处

长岛县地名志

《长岛县地名志》

这部书集历史性、知识性、专业性于一体,资料比较全面丰富,以记录地名为主,兼及历史、地理、语言等多种知识,集中地记载了长岛县各类地名的历史和现实,反映了地名的主要信息,是一部了解长岛地理特征、历史状况、自然风貌和正确运用地名的工具书,也是经济、外事、公安、交通、邮电、文化、教育、出版、新闻、测绘、科技等部门必备的地名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长岛县
相关地名